群晖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它完善的系统,以及使用Docker可扩展丰富的可玩性。而Docker中的映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不断更新,开发新的功能或者修复Bug的。但是我们配置好的容器是不会自动更新的,如果删除容器,重新下载新的映像并重新安装,那么原来的配置都会没了,需要重新配置。 我是一个很听劝的人,刚刚研究了怎么手动无损升级Docker容器,就有朋友推荐可以使用watchtower实现映像的自动无损升级。这可比我的手动无损升级更好用呀,赶紧来学习折腾一下。 先来说一下watchtower,它可以监视 Docker Hub 或私有仓库中的映像,并在发现新的映像版本时自动更新容器,我们可以通过定时任务来执行watchtower,可以在后台自定义的时间自动更新有新版的Docker。 我的群晖DSM是7.2版本的,它的Docker是使用Container Manager进行管理,首先在Container Manager的注册表菜单中搜索“watchtower”,我选择的是下载量最多的“containrrr/watchtower”,下拉最新版的映像。 下载完成以后无需运行映像,到“控制面板”中找到任务计划。 在任务计划中,逐层选择新增-计划的任务-用户定义的脚本 在常规设置中,任务名称可以自己随便起,不过必须是英文和数字,用户选择root 在计划设置中,设置任务运行的周期以及时间,想每天更新的可以选择每天重复,我觉得没有必要每天都去更新,就选择了每周一的5:00进行更新,因为这个时间我不会使用Docker,避免更新而造成的使用的中断 在任务设置中,输入我们的命令,其中“linuxserver-radarr-1”是指定要更新的容器的名称,如果为空的话是全部更新,我只是指定了我需要更新的容器,避免一些重要的Docker因更新造成运行不稳定。如果多个容器需要更新,可填写多个名称,中间用空格隔开。 docker run --rm -v /var/run/docker.sock:/var/run/docker.sock containrrr/watchtower --cleanup --run-once linuxserver-radarr-1 我手动执行了一次命令,经过短暂的运行可以看到,我的radarr从4.6.4.7568更新到了5.3.6.8612,成功进行了更新,并且全部的设置都没有变化,无需重新配置,即时可用。 如果映像有更新的话,它会停止容器才进行更新,所以我们的邮箱会收到容器异常停止的邮件 当然我设置的执行任务计划,也是会有邮件反馈的,在邮件中,也可以看到发现了linuxserver-radarr-1,并进行了更新 如果没有发现新版本的映像,邮件中显示顺利执行一次任务 通过watchtower,可以实现Docker容器的自动定时无损更新,如果我们使用了大量的Docker,这个更方便的管理方法。 <更多>

雨的心跳 晒物 03-26 19:09

群晖之所以备受欢迎,是因为它完善的系统,以及使用Docker可扩展丰富的可玩性。而Docker中的映像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不断更新,开发新的功能或者修复Bug的。但是我们配置好的容器是不会自动更新的,如果删除容器,重新下载新的映像并重新安装,那么原来的配置都会没了,需要重新配置。 我现在群晖是DSM7.2的版本,它的Docker是使用Container Manager进行管理,那么在Container Manager中怎样将安装好的容器无损升级呢? 下面以Jellyfin为例,将我的10.8.6版更新为最新的版本。 然后在容器当中,找到Jellyfin这个容器,运行中的容器状态是显示绿色。 可以在操作菜单或者容器的详情页当中“停止”容器 这是Jellyfin的状态呈现了灰色,就是容器已经停止工作了。 在注册表的菜单中搜索Jellyfin,找到我们当时使用Jellyfin映像。 拉取最新版本也就是latest的映像 回到容器菜单,选择Jellyfin这个容器,在“操作”中选择“重置” 少许片刻以后,在启动Jellyfin这个容器,就能实现无损升级了。 再到Jellyfin中,这时可以看到版本升级到了10.8.13,并且所有的设置都在,无需重新配置,简单方便。 这样Docker虽然能够实现无损升级,但是如果以后能够像套件一样,直接有新版本会提示,并且可以一键升级就更加方便了。 <更多>

雨的心跳 晒物 03-14 13:19

写在前面 随着NAS 市场的快速增长,厂商间在硬件与软件层面的竞争愈发激烈。作为国民专业级NAS,铁威马的 NAS 已经有近 20 年的历史,作为国内最早涉足网络存储设备的厂商之一,拥有相当深厚的技术底蕴和极高的性价比,也赢得了一批忠实的用户。 目前绝大多数网络附加存储(NAS)设备仍然采用 N5105、N6005 等处理器,而铁威马在 2024 年 1 月推出了一款四盘位的旗舰新型 NAS,配置全面升级。F4-424 Pro装备了一颗 8 核 8 线程的 Intel Core i3-N300 处理器,睿频峰值可达 3.8GHz,配备 6MB 三级缓存,且 TDP 功耗极低,仅为 15W。此外,还集成了 Intel UHD 显卡,支持 AES NI 硬件加密,非常适合持续 24 小时运行的高性能 NAS 使用场景。机器标配 32GB DDR5 4800MHz 内存,双 2.5G 多功能网络接口,并内置两个 M.2 NVMe SSD 插槽以支持缓存加速。 内存方面,相较于当前主流的 DDR4 内存,DDR5 内存提供了更快的反应速度和更低的延迟,意味着无论是 NAS 应用程序的加载速度,还是处理复杂高负载工作流,DDR5 的高频率与高带宽配置能够轻松应对。 今天以铁威马F4-424 Pro为例,从拆解和NAS部署,来聊聊这款NAS的使用体验。 铁威马(TERRA MASTER)F4-423(8G)4盘位NAS网络存储服务器(intel四核、8G内存) 满2300减60030天销量100 ¥2399 去看看 一、拆机安装 1.简单开个箱 整体包装很简洁,盒体依旧是朴实牛皮纸包装,顶面和 4 个侧面都是铁威马 logo 和英文 TERRAMASSTER 标识。 配件盒,包含了保修卡、说明书,还有电源和附赠网线。附件内附赠了一些小零件,除了脚垫、硬盘架螺丝孔缓冲垫圈、硬盘螺丝外,还有一些小贴纸,可以在硬盘或硬盘架上做一些标识。 2.全新外观和结构 铁威马 F4-424 Pro的外观设计上的改变还是挺大的,通体采用的亚光黑配色,显得稳重又商务。正面的设计比较简洁,首先是四个机械硬盘盘位,右侧是工作指示灯,硬盘指示灯以及电源指示灯,没了之前的网络指示灯。 侧面可以看到醒目的铁威马英文Logo,四盘位的体积做的相当精巧,整体尺寸230X200X135mm,外观也以银色为主,触感略带磨砂。外壳通体采用铝合金材质,铝合金的优势在于强度高,耐腐蚀,散热能力也佳,还具有良好的电磁屏蔽特性,质感表现出色同时耐用性也更有保障。 机身四周做了圆滑过度设计,侧边是大面镂空的 logo 标识,散热面积还是比较大的,采用 logo 镂空的设计也更能突出产品的品牌属性。 3.背面接口 背面是NAS的散热组件和数据接口,这次升级改变最大的就是背面了,背面的风扇凸起取消了,变成了背面一体化设计,更加容易放置,背面配置了12.5cm 散热静音风扇,风扇盖住了后面三分之二的面积,散热效果相当不错。机器背面接口相当丰富,从上至下依次为电源开关、HDMI 接口、USB 3.2 Type-C 接口 + USB3.2 Type-A 接口,双 2.5Gb 网口、以及最下方的 DC 电源接口。双网口的优势既能将设备作为软路由使用,也可以叠加实现更高的速度。 4.加装固态硬盘 铁威马 F4-424 Pro 在结构上也做了改进,这次机身专门设计了侧面滑盖,拆解比较简单,以往机型扩容时需要将后盖全部拆下,只需拆掉尾部左边两颗螺丝就能取下滑盖。 拿开侧盖之后可以看到内部的主板,主板的做工和质量还是非常不错的,用料和做工都很扎实。主板背面最中间位置是内存卡槽,随机器预装了一条32G 的 DDR5 内存,32G 的内存可以说是一步到位了,唯一遗憾的是处理器只支持单通道。内存条两侧还有两个M2 插槽,支持 2280 长度的固态硬盘,可以作为 SSD 缓存加速,成倍提升磁盘阵列的存储效率。 通过主板内侧还能看到大面积的 CPU 被动散热器,再加上铁威马此次改良的风道,可以达到更好的散热性能,保证处理器在高负载的时候也能稳定运行。 5.安装机械硬盘 铁威马NAS提供了4个硬盘盘位,硬盘架的设计这次做了比较大的改进,硬盘位使用纵向抽屉式硬盘笼设计,3.5 寸的硬盘是免螺安装,如果安装2.5英寸硬盘,附件内也提供了安装螺丝。拔插硬盘的设计可以说是一个亮点,直接按住硬盘架的上侧直接拔出即可,无需按开关弹出。 拔掉 4 个硬盘架,看下内部设计,背部是硬盘背板,左右侧是镂空的铝合金属外壳,也起到了整体骨架支撑作用,再后面就是尾部的散热风扇。 硬盘架的采用的快拆无螺丝的设计,硬盘架上能看到硅胶缓冲垫,两侧用两个边条来固定。 西数红盘 PLUS 4T 此次使用的硬盘为两块 4TB 的西数红盘 Plus ,是西数专为 NAS 长时间全天候的使用场景与高频率的频繁读写所设计的,采用相对可靠的 CMR 技术,西数红盘 Plus 还针对 NAS 加入了 RAID 错误恢复控制功能,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 NAS 的故障率。性能输出也非常的亮眼,可以达到 180T/年的工作负载与 100 万小时的 MTBF(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再加上官方 3 年质保,NAS 中用起来还是让我很安心的。 将托盘架依次推入铁威马 F4-424 Pro 仓内,当听到 “咔哒” 一声时即代表安装到位。 打开电源开关,等待开机,随着 LED 灯亮起,此时面板上的指示灯开始闪烁,铁威马 F4-424 Pro 开机启动。 二、初始化系统 1.下载安装TNAS PC 组装完成后,下一步就是初始化,安装系统确保使用的电脑与NAS处于同一个局域网内即可。铁威马官网提供了桌面管理软件,用 TNAS For Windows/mac 的安装工具进行安装,都是全自动运行的,非常方便。软件覆盖了windowsw,MAC,Ubuntu等平台,只要下载安装对应的版本即可。 打开TNAS PC软件后,会自动搜索并显示当前网络中可用的NAS设备。在搜索结果中,可以看到设备的名称、型号、IP 地址、MAC地址、固件版本等信息。选择要登录的NAS,然后点击上方的登录按钮即可,如果是未初始化的NAS,会弹出初始化页面。在浏览器输入IP地址也可访问铁威马 F4-424 Pro。 2.开始初始化 接下来会自动跳转到浏览器上,进入到 TOS 系统的初始化步骤,系统的安装很简单,跟着提示流程直接一步走到底就行了。小白用户或者想省事的可以采用默认设置。但是楼主还是建议选择通过自定义的方式设置,不用再一项一项地去看设置的状态。 安装方式提供了在线安装和手动安装两种安装方式,手动安装就是需要去官网下载对应的固件,测试在线安装的过程也是加载比较快的,作为国产NAS,连接服务器还是挺快的,这就是国产NAS的优势所在。如果在线安装比较慢,可以下载最新的安装包手动安装: 4.存储池RAID选择 在组建 RAID 时,通常要求每个硬盘的容量保持一致,这样可以确保 RAID 数组的空间利用率最大化。对于使用四块容量相同的硬盘来构建的系统,推荐选用 RAID5 配置,不仅能提供容错功能,还能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同时,有效利用硬盘空间,因为它允许从任何一块硬盘的故障中恢复数据。在面对多块容量不同的硬盘时,RAID5 的配置可能就不再适用,TRAID 特别适合于容量不一的硬盘组成的系统。 TRAID (全称TerraMasterRAID)是铁威马科技公司开发的一种高效的阵列存储系统TRAID模式,原理是调用 Linux 磁盘管理工具,将不同容量的硬盘空间分割成较小的分区,再结合冗余策略将分区重新组合。这个模式汲取了 RAID5、RAID1 模式的优点,拥有更高的磁盘空间利用率,更灵活的磁盘阵列管理,同时提供了更好的硬盘故障冗余保护,既满足了数据安全的要求,又能实现相对较高的存储空间,灵活性较强。 6.创建高速缓存 TerraMasterHyper Cache 是铁威马开发的一种独有的 SSD 缓存加速工具。与传统的 SSD 缓存相比,HyperCache 能提供多达 3 种缓存模式供选择以适应不同的使用需求,还能为 SSD 创建磁盘阵列以增加更安全的 SSD 缓存加速,实现更高效可靠的混合型存储。 铁威马 Hyper Cache 提供了三种模式选择:平衡、只读和读 - 写模式。 读-写模式:此模式提供读与写 2 种缓存加速。数据将被先写入到 SSD 缓存,稍后再写入硬盘;读 - 写模式的缺点是不够安全,一旦 SSD 出现故障,或者中途停电,数据有可能会丢失。 只读模式:此模式仅提供读缓存加速。数据将被直接写入硬盘,而不写入缓存,SSD 中途出现故障也不会影响数据的的安全 平衡模式:此模式提供预加载的读缓存加速。数据将被同时写入 SSD 缓存与硬盘,数据的写速度将会一定程度的降低,但可以提升读的速度。平衡模式可以避免 SSD 出现故障,或者中途停电导致的丢失的风险。 三、系统初体验 1.系统UI简单高效 铁威马 F4-424 Pro 使用的是自研的 TOS 操作系统,目前最新的版本升级至 TOS 5.1。该系统以其卓越的交互界面和 UI 设计而著称,提供了一个简洁而轻量的操作环境。其分类明确,图标及 UI 设计直观易懂,提供了相当友好的智能交互体验。 点击右上角的 “显示器” 图标后,会出现一个从右侧弹出的浮动菜单。该菜单涵盖了系统信息、网络连接状态、CPU、内存以及存储空间使用情况等多项内容,便于快速获取当前状态的概览。 铁威马 F4-424 Pro 的全部配置均可通过 “控制面板” 进行调整。这包括用户权限设置、远程访问添加、休眠时间设定、存储池调节以及端口参数更改等多项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可调整选项。用户可根据需求详细了解各项功能后,进行相应的配置调整。 2.便捷的软件中心 NAS玩的其实就是软件,通过 “应用中心”,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相比于 docker 部署来说方便不少。像CloudSync、花生壳、迅雷、Plex Media Server、Terra Photos、Docker 都是有的,覆盖了我们日常用到的大多数工具。 3.丰富的社区应用 如果觉得上面软件不够用,可以通过应用中心内的社区应用入口,跳转到论坛中,从而获取第三方开发者的应用程序。在软件中心里的软件就比较丰富了,作为一个NAS来使用是足够的。点击之后就可以下载更加丰富的软件,比如 homeAssistant、jellyfin、qBittorrent、zerotier 都可以在这里下载。 通过下载 tpk 文件,下载后,在【应用中心】—设置—【手动安装应用程序】,加载安装即可。后续第三方的社区应用也会越来越多,形成庞大的第三方库来支持铁威马实现更多功能。 4.简便的Docker应用 除了丰富的社区应用,支持虚拟机与 Docker 也意味着无限可能,Docker也是高阶NAS玩家必不可少的软件,铁威马的 Docker 上手比较简单,一些还预制了一些常用镜像方便用户直接体验。对于小白用户来说也不是非常困难,目前网上也有非常多教程,对照教程设置即可。 铁威马的 docker 目前支持 docker-compose 部署,在Docker Hub可以获取Docker Compose 配置文件,打官网直接搜索我们需要的镜像并回车。以Transmission为例。选择影像尽量选择下载次数多的和收藏次数多的,自己配置修改下配置即可,也可以不部署完成后再配置。 在项目界面中支持上传 NAS 中或本地电脑中的 YAML 文件,也可以直接创建 YAML 文件,仅需一个配置文件(YAML 文件),就能一次搞定容器的安装与部署,部署起来更加方便快捷。 5.VirtualBox Docker 通常被视为轻量级与高级NAS设备之间的界线,而虚拟机支持则标识着专业级 NAS 的能力。虚拟机提供了系统级别的隔离,确保了更高的安全性,而 32GB 的内存和卓越的性能为虚拟机运行提供了坚实的性能基础。铁威马采用的虚拟机解决方案是 VirtualBox,是一款免费且开源的软件,由德国 Innotek 公司开发,并由 Sun Microsystems 公司发布,使用 Qt 语言编写。得益于其简洁易用的界面和独特的功能,VirtualBox 被广泛认为是最强大的免费虚拟机软件之一。 VirtualBox操作极为直观,而且支持广泛的操作系统,包括所有版本的 Windows 系统,从 Windows 3.1 到 Windows 10、Windows Server 2012,以及 Mac OS X、Linux、OpenBSD、Solaris、IBM OS2 乃至 Android 等。用户可以在 VirtualBox 上安装并运行这些多样的操作系统,实现高效的系统管理和测试。用户在创建虚拟机时可以选择向导模式或专家模式。 6.最新迭代的TOS 6 目前铁威马采用的系统版本为 TOS 5.1,该系统正处于持续的优化和进步之中。不久的将来,全新的操作系统 TOS 6 预计将会推出。据悉,TOS 6 将作为一个重大的版本更新,引入超过 40 项的新功能和 360 处的改进,其中 90% 的界面和功能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这一全新版本的界面设计更为简洁,使得用户上手变得更加容易,实现更友好、更安全的用户体验。 总结 F4-424 Pro本次升级外观上做出了巨大改变,系统简洁美观的 UI 设计以及其中的各项应用也为新手提供了更方便的操作体验和多元选择。硬件配置上无可挑剔的,机器搭载的 N300 处理器提供了强悍的性能表现,32G DDR5 的配置和 TOS 提供的 docker 以及虚拟机为极客用户提供了可折腾的空间。无论是系统套件,还是 DOCKER、虚拟机,运行起来都毫不费力, 4 + 2 存储组合,在容量上毫无短板。 铁威马的产品优势在于其极高的性价比,这一点在与其他成品 NAS 产品的比较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还有两年只换不修的质保服务加 24 小时在线客服,近期有 NAS 需求的朋友不妨一试。 ★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有疑问或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 <更多>

纵笔浮生 晒物 03-13 18:49

最近一直想整一个轻NAS做自己的影视库,因为我的需求相对简单一些,所以那些动辄一两千的NAS对我来说真的是功能和配置双过剩。而且我之前使用的是影视盒来搭建homeassistant,后续还能将homeassistant切换到拾光坞上。对于NAS新手来说,四五百元的价格能够实现这么多功能还是挺有性价比的。 开箱 我选择的是星光版,另外还有标准版可选。 标准版与星光版的区别主要在星光计划服务、星光计划收益、存储空间、业务占用空间。 拾光坞目前有两个颜色,我选择的是黑色,另外一个是白色。配件包括:充电器、使用指南、螺丝、开盖器以及一根网线。 接口方面,从左往右分别是:2.0HDMI口、3.0USB-A口、SD卡槽、RJ-45千兆网口以及Type-C电源口,满足我的日常需求绰绰有余了。拾光坞的机身分布着大量的散热孔,避免过热导致设备运行缓慢。 主机正面除了一个实体电源键,还有四个指示灯,当指示灯显示绿色即为正常运行。 我内置的是一块3.5英寸的二手14T西数企业盘作为本地存储。主要是现在全新的机械硬盘价格太贵了,只好选择二手硬盘了。预算充足的小伙伴可以选择全新的NAS专用盘。 使用企业盘的小伙伴需要注意一点,如果硬盘插入设备中无法识别的话,首先需要将硬盘格式化,还是无法识别的话,可能就是部分企业硬盘被设计成通电关机,这时候只需要使用胶带将3.3v的三个接口粘住,再插入设备即可。 使用体验 拾光坞有电脑端、手机端、TV端三个操作系统,电脑端的操作系统更全面,玩法也更多。TV端可以安装在电视和投影仪中,方便观影。 手机端的是一些比较基础的NAS功能,上传下载文件,在线播放视频对我来说已经足够了。 我平时下载视频用的都是迅雷,前段时间又刚续费了迅雷的超级会员,为了不浪费我的会员,就在docker中安装了迅雷,实测下载速度还是蛮快的,基本维持在10M/S,不过使用迅雷会涉及到影视版权无法下载的问题。手机上则是使用离线下载功能来下载视频,影视版权问题在离线下载这一块就不会存在。 而且我在迅雷云盘中也存了很多经典的老电影,直接在云盘取回就很方便。 除了迅雷,拾光坞还支持百度网盘,登录账号获取授权码就能进入,二次备份更加方便快捷。重要的数据一般需要做二次甚至三次备份,以防数据丢失。不重要的数据单次备份即可。 拾光坞还内置的AList网盘挂载功能,不管你使用的是百度网盘、阿里云盘、115网盘、夸克网盘等各类网盘,拾光坞都能够通过Alist功能挂载到N3云盘上,将所有网盘都集合到一个系统,避免不同网盘之间来回切换,资源来回颠倒,重复又麻烦。 既然是组建自己的影音库,拾光坞自带的影视仓库功能可以自动扫描硬盘中的影视资源,并生成影视列表,观看起来更加直观。在使用中还提供了影视分类、影视风格和影视年代三个细化分类,方便更快地找到想看的资源。 对于无法识别或者识别错误的影视名称和封面,还能进行影视纠错。这点还是蛮人性化的。 成功纠错的影片,不但可以显示影片名称、封面,还自带影片简介,这个对于喜欢收集影片的人来说相当棒!随着后续下载的影片越来越多,我的影片库会更全,使用的频率也会更高,优爱腾这类影视会员基本可以弃了。 每个人都会有各自的小秘密和想要分享的内容,一些比较私密的内容可以添加到加密空间中,并设置好密码存储。公共空间可以存放一些家里人的照片,这样通过手机、平板等可以访问,对于拾光坞中的资源,可以创建分享给亲朋好友,还能设置亲友的查看和操作权限,让资源得到更精细化地管理,毕竟拾光坞可以实现20人的资源共享,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个人空间、公共空间和加密空间。 青龙面板中,我主要使用脚本来完成平台的签到任务,不过每隔一段时间需要更新cookie,很多网友会在恩山中分享操作流程,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自行查看。 对新手来说,拾光坞社区中提供了很多使用技巧、使用帮助、常见问题解答,而且还能和其他拾光坞用户进行分享交流,很大程度增加了拾光坞的可玩性和趣味性。共享界面会有很多小伙伴分享的资源,很多资源都是用户整理好发布的,想要什么直接在界面搜索即可,再也不用在庞大复杂广告繁多的浏览器中大海捞针了。 很多人担心的耗电问题,我使用小米智能插座测量了一下,单日耗电量基本在0.1度左右,月均耗电量不会超过4度,这个耗电量就很低了。 再加上星光计划每天还能赚一些星光豆,平均下来一天能够70-80星光豆,1个月下来的话差不多在2250星光豆,相当于22.5元,去除掉每月2.5元的电费,1个月能够回本20元。这是我经常下载东西的收益,如果家里宽带速率高的话,收益会更可观。 如果你不在乎星光豆收益的话,可以在使用拾光坞的时候打开智能插座,不用的话直接关闭智能插座。 总结 拾光坞四五百元的售价非常适合预算紧张和刚入门NAS的新手,资源的上传下载分享操作简单、不同设备访问流畅丝滑、影视仓库的人性化设计、操作界面简洁清晰,这些对于新手来说都非常友好。 拾光坞还提供了docker、青龙面板、网盘挂载等进阶玩法,让设备在后续使用中功能更加多样。而且还能在拾光坞社区和其他用户一起交流玩法,共享资源,可玩性更高。 四百元或许只是你和朋友出去吃的一顿大餐,但拥有自己的影视库好像更让人满足! 拾光坞N3云盘星光版V/NAS私有云网盘/云存储/离线下载/docker/影视墙/低功耗 星光版- V 白色 领券有优惠30天销量100 ¥377¥479 去看看 <更多>

非洲小野马 晒物 03-08 19:39

NAS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设备了,我自己的一直使用极空间Z4S作为我家的“数据中心”,使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无论是硬件性能方面,还是软件使用体验方面都非常优秀,全家人也都非常满意。但是,在网络环境极端的情况下,比如出差、户外作业时,很难连接家中的NAS,因此,为了解决这个移动、随身的需求,我入手了极空间T2。 T2初上手 极空间T2的个头很小,外观酷似一块移动硬盘,看到这样小巧的外形,很难让人联想到这是一个款NAS产品。机身正面为极空间的LOGO,背面为硬盘安装的盖板以及一个散热风扇。 机身上下两侧为不同接口。一侧为HDMI、网口、电源线接口。另一侧为SD卡槽、USB Type-A和Type-C接口。机身两侧则是为了散热预留的通风口。 安装硬盘时需要打开极空间T2背板,使用随机赠送的螺丝刀可以轻松的打开背板。极空间T2有两个M.2硬盘的插槽,最多支持插入2块SSD。中间为散热风扇,使用一段时间后清灰也很方便。 配件方面,除了电源线和网线外,极空间T2还赠送了一根HDMI线和一个遥控器,用于显示设备的连接与操作。 极空间T2的体积和手机的大小差不多,上图就是和我的iPhone 12进行尺寸对比。个人很喜欢赠送的收纳包,和我的tomtoc包的材质和样式差不多,包内也进行的分区收纳。平时出门带个电源,带个HDMI线,真正做到了随身携带,说走就走。 极空间T2与极空间系列NAS的初始化方式相同,入门用户也能很快速的完成配置。既然极空间T2主打的是移动NAS的卖点,那么就一起看看我的使用场景。 变身移动硬盘,数据随心存储 极空间T2除了外观像移动硬盘外,还真的可以插在电脑上直接当移动硬盘进行使用。极空间T2的一端用移动电源就可以轻松供电,另一端为Type-A和Type-C接口用于连接电脑。 使用U盘模式需要先在app或PC端进行设置,U盘模式可以设置为exFAT和NTFS等常用格式,由于我是Mac和Window直接交替使用,因此我直接格式化为exFAT格式。 使用U盘模式连接到我的Mac后,电脑直接识别为U盘。开启U盘模式的极空间T2,在存储页面也会单独显示一个U盘模式的盘符,方便文件管理使用。 投屏分享,开会利器 极空间T2作为随身NAS,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移动到各个地方。比如在会议室开会的时候,之前都要背个笔记本电脑用来演示PPT,现在直接把极空间T2装到兜里,到会议室连接HDMI线即可。 极空间T2赠送了一个遥控器,在连接HDMI线进入大屏模式后就可以使用了,遥控器是蓝牙配对连接,不会出现红外遥控被物体遮挡就无法使用的困扰。 极空间T2的大屏模式下,支持打开常见的office格式的文档,比如上图就是打开word的效果图。ppt和pdf也同样支持。除了支持显示机身内存储的文件外,可支持插在极空间T2上的U盘等其他存储设备。 在隐私保护方面也不用担心,在大屏分享模式下,对极空间T2的每一个操作都需要登录管理员账号的手机扫描进行确认。还可以单独设置锁屏密码,想要查看极空间里的数据,需要密码解锁才行。 迷你播放器 极空间T2的大屏模式也内置了“极影视”app,可以将NAS中的影音文件按海报墙的形式展示。这样出差在外,可以直接连接酒店的电视,观看自己私藏的蓝光影片了。 极空间T2保留了极影视的全部内容, 进入电影详情页可以看到电影、演职员等相关信息。我播放了40G的蓝光原盘,也可以流畅的解码播放,没有任何延迟或不兼容的地方。 摄影师伴侣-读卡器+路由器 极空间T2还有两个杀手锏的功能就是无线读卡器和随身路由器,可谓是摄影师利器。 极空间T2设有一个SD卡槽,插入相机的SD后,可以直接代替读卡器使用,而且对插入的SD卡支持无线连接,不用单独找一根线连接电脑。只要极空间联网(局域网或互联网),通过极空间app都可以读取SD卡内的内容。 极空间T2连接网线后,还可以变身为随身路由器。很多酒店Wi-Fi信号差,或仅提供网线连接的方式上网,现在大部分笔记本电脑为了轻薄都没有配备网口,上网特别不方便。使用极空间T2连接网线后,不仅可以访问NAS中的数据,还可以连接极空间T2的网络进行上网,对经常出差的人士非常实用。 极空间T2开启Wi-Fi热点也很简单,只需要在设置里打开开关,并设置密码即可。Wi-Fi默认使用5Ghz,支持Wi-Fi 6标准。 云相册+宝宝相册 极空间的系统也是NAS系统中的第一梯队,功能丰富也都非常实用。我特别喜欢极空间的云相册功能,可以将我们手机中的照片备份到NAS中,根据极空间的AI识别,还可以将照片按照人物、内容、地点等多个维度进行分类方便整理。我外出拍完的照片直接用极空间T2进行同步管理,也可以直接分享给同事查看和使用。 极相册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功能就是“宝宝相册”功能,毕竟我的大部分照片都是我家里的小宝宝。手机的照片上传到极相册后,可以通过极相册的AI识别功能,通过人脸识别将宝宝照片归档到宝宝相册中,也可以手机指定单独的目录作为宝宝相册。 归档到宝宝相册的照片,会以时间线的形式展示,比如上图会显示“2岁11天”时,我们可以非常直观看到宝宝不同时期的变化,以更好的记录形式展示。 宝宝相册的分享功能也非常实用。之前我们拍的宝宝照片,都是通过微信分享到家族群里,费事费力更费手机存储空间,老人看照片的时候还需要一条一条的翻聊天记录查找。使用宝宝相册功能,可以设置相册观看权限,我将家里的老人都加入了相册中,老人打开手机版极空间可以直接进入相册查看全部照片,非常方便。而且极空间还制作了“极空间亲情版”app,功能更少,字体更大,更适合老年人使用。 除了将家人拉入宝宝相册外,也可以直接分享文件的方式将宝宝照片进行分享。 其他与总结 极空间T2还有一个我常用的功能就是文件分享功能,只有极空间联网处于在线状态,将NAS里的文件分享给其他人,其他人就可以查看和下载,完全可以告别各种网盘的非会员的龟速下载。同时还可以按文件夹、按分享天数来进行分享设置。 极空间私有云T2 随身数据魔盒 便携Mini蓝光机 数码投影伴侣 全固态NAS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SSD硬盘】 领券有优惠 30天销量100 ¥1899 ¥1999 去看看 极空间T2作为一款随身NAS,颠覆了人们对传统NAS的认知,让NAS的使用环境更加多样。极空间T2适用于仅使用数据存储和影音功能的入门NAS用户。同时也适合经常移动办公,同时有NAS需求的用户,比如摄影师群体。如果有这些“移动”需求,那么极空间T2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多>

铁皮阿童木 晒物 03-05 16:09

想扩容,但主板只有一个M.2接口 2023年夏天的时候我在客厅组建了一个可移动的小型工作台,用到的主机是华擎的DeskMini,搭配官方配件挂在桌底,平日里毫无存在感,用得极爽。 但是用着用着我发现硬盘空间有些捉襟见肘,于是就想到了扩容。 可是拆开主机一看,虽然主板上有两个 M.2接口,但只有一个可以用来插 SSD,另一个是给无线网卡用的 ▲ 如果直接换新升级,就要闲置一张固态硬盘,想想有点心疼。而且在只有一个 M.2接口的情况下,做系统和数据备份也比较折腾。 那怎么办呢? 想了很久,突然想到了家里的 NAS ▲ 给NAS插固态,人傻钱多? 在某问答类网站上有个问题:「固态硬盘已经那么便宜了,但 NAS为什么还在使用机械硬盘?」。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挺简单的: 一般家庭也就是千兆带宽(万兆系统光是交换机就动不动两三千块,目前根本无法普及),最高读写速度也就是 125MB/秒——就这还得是有线访问的前提下。如果用 WiFi访问,撑死也就是 100MB/秒上下的速度(下文有实测)。 而固态硬盘动不动就是几千兆每秒的读写速度,用到NAS上面实在有点「大材小用」,浪费性能。 但给NAS插固态真的没有用吗? 目前市面上的NAS真的不支持M.2接口吗? 答案显然有待商榷。 选购及准备 以我家的这台极空间Z4Pro为例,它就是有 M.2插槽的。不过插槽在 NAS底部,位于主板上面,紧挨着内存条——这也合理,不直接插主板上面,怎么可能达到超高读写速度 ▲ 硬盘嘛就选择了近期火得一塌糊涂的acer/宏碁的 N7000,容量选择了 4T,主要看中便宜大碗,1000出头就能买到4T,着实非常良心 ▲ 后期如果不够用,随时还能再买一张插上,反正NAS上光 M.2接口就有俩。 我看站内爆料下面很多人都吐槽这款产品的颗粒用的是 QLC。 我想了想,对我来说 QLC也完全够用: ①NAS在局域网内的访问速度受限于网线、路由器以及交换机。 既然瓶颈在传输介质而不是硬盘本身,那么即便是 QLC颗粒的读写速度,对我来说也完全绰绰有余——更何况它的性能并不差,甚至相当不错(下文有实测)。 ②都说QLC颗粒数据密度大,使用寿命相对较短。但就家用环境来说,真的有人(家用)把固态硬盘用到「寿终正寝」过吗?反正我是没见过,也没听过。 这事儿就像「OLED用久了烧屏」一样,家用环境下只存在于「理论上」。对绝大部分用户来说,担心QLC颗粒SSD的寿命,完全属于杞人忧天。 安装及设置 开箱部分就略过了,配件齐全:送了一把小螺丝刀,还很贴心地配上了一颗固定螺丝 ▲ 安装也很简单,打开 NAS底部盖板,可以看到并排两个 M.2接口,随便挑一个插上,然后用赠送的小螺丝拧紧尾部固定就算大功告成了 ▲ 很多人不理解:既然NAS的访问速度受限于传输介质,SSD无法充分发挥其性能优势,那为什么高端 NAS上面还有预留 M.2接口呢? 难道只是为了体现「高端」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NAS上面插 SSD有两个作用:①作为缓存加速;②当做存储扩容。 作为缓存加速一般用于多用户访问的场景,比如公司、网吧、足浴店(NAS当做影音中心)等等,一般家用完全没有必要。 当做存储扩容确实在访问速度上面无法让 SSD充分发挥其读写速度优势,但 SSD的优势也不仅仅在于读写速度——比如SSD使用时比 HDD要安静的多得多;再比如,在访问碎片文件比如照片的时候,SSD加载速度会快很多(下文有实测对比)。 我自然是把它当做存储使用了。4T的容量,插上后实际可用容量在 3.6T,跟 HDD基本一样 ▲ 4+2总共 6个硬盘位,我用两张 4T容量的 HDD组了个RAID1模式存储池,两块硬盘互为备份的,用来放一些核心数据;又用两张4T容量的 HDD组了个 ZDR动态双备份存储池;SSD暂时只插了这么一张,主要就是用来存放日常需要频繁访问的碎片文件。 NAS插固态到底靠不靠谱? 其实前文我也讲过了,对于NAS来说,且不说外网访问,即便是局域网访问,其读写速度也是受限于传输介质(千兆网络),而非取决于硬盘性能。 上图是大文件从桌面(SSD)传输到 NAS(HDD)时的速度(有线),大概稳定在 110MB/秒——略小于千兆网络的理论传输速度125MB/秒 ▲ 如果使用 SSD能不能把传输速度拉满到极限值的 125MB/秒呢? 相同的文件,从桌面(SSD)传输到 NAS中的固态硬盘,速度依旧稳定在约 110MB/秒,甚至连零头都一模一样 ▲ 用碎片文件做相同的测试,发现写入到固态硬盘的速度比写入到机械硬盘的速度要稍快一些。单从数值看,快得并不算多,但稳定不少 ▲ 以上两组都是写入测试,读取测试的结果跟上面展示的差不多,所以就不重复展示了。 跟理论预测的一样,在局域网内上传/下载文件时,SSD无法充分发挥出其读写速度方面的优势。但这并不能证明用 SSD给 NAS当存储盘就毫无作用。 实际使用中,当访问存在NAS的机械硬盘上的图片时,缩略图加载很慢,需要等待几秒钟时间 ▲ 当如果改成访问 NAS的固态硬盘中的照片,缩略图加载速度明显快了很多,几乎不需要等待时间,非常丝滑 ▲ 而这正是我日常需要频繁访问的数据,也是我迫切需要给电脑扩容的原因。 因此对我来说,在电脑主板M.2接口不足的情况下,利用 NAS的 SSD插槽扩容,从而实现本地访问的操作近乎完美! 同时也证明了一点:用 SSD给 NAS扩容并非毫无意义。SSD不仅运行安静,而且在面对大量碎片文件如照片时,缩略图加载速度更快,访问时查看明显更加方便。 另外NAS本质上就是一台不带显示器的小主机,其结构组成跟电脑完全一样:有主板、有内存、有硬盘,只是操作系统和我们常用的电脑不一样 ▲ 因此,NAS的运行原理也跟电脑是一样的:系统装在固态硬盘上面运行,其速度一定比装在机械硬盘上面运行要快得多。 这也是给 NAS用固态硬盘的一个优势。 宏碁N7000 4TB性能实测 虽说最终插在了 NAS上面使用,并不需要多么极致的读写速度,但既然东西在手上,主机也拆开了,我还是试着跑分测试了一下宏碁N7000 4TB的性能,给大家选购 SSD提供一点参考。 先读取一下硬盘基本信息:支持PCIe4.0*4高速协议,向下兼容PCIe3.0*4 ▲ 跑分结果显示,读取速度接近 3500MB/s,写入速度仅有 3300MB/s ▲ 本身这已经是很快的速度了,但是好像跟详情页介绍的不太一样: 详情页明明说的读取速度高达 7200MB/s,结果实测速度整整「缩水」一半 ▲ 其实原因也不复杂, 问题就出在数据传输协议上面:这款宏碁N7000支持 PCIe4.0*4高速协议,而7200MB/s的速度正是在这个协议下跑出来的——而我客厅那台mini主机的主板仅支持 PCIe3.0,跑出来的速度自然只有一半。 所以大家如果遇到类似的问题,应该也是这个原因。 那就换一台电脑继续测一下: 扩容操作很简单:在主板上插上硬盘以后,正常开机是没法看到正常盘符的。这时候需要右击「此电脑」,打开「磁盘管理」,找到对应磁盘,然后右击选择「新建简单卷」,一路点「下一步」就算大功告成了 ▲ 如果像我一样之前用过这张硬盘,那么就先右击删除对应分区,然后再「新建简单卷」即可 ▲ 以上操作完全可以通过Windows自带管理工具完成,不需要另外下载软件。 换上一台支持PCIe4.0协议的电脑再跑分,结果立马就不一样了:实测读取速度为 7100MB/s,基本符合官方标定的 7200MB/s;写入速度也达到了惊人的 6200MB/s ▲ 一点题外话 另外我家的雷鸟电视近期貌似是跟极空间合作上了,竟然可以直接下载极空间APP并且插入卡片 ▲ 这一下子可太爽了!通过电视不但可以直接访问 NAS(以前也可以),而且配合官方推出的「极空影视」,可以直接搭建一个影音娱乐中心 ▲ NAS还可以自动扫描指定文件夹中的影视文件,并且自动匹配对应封面,还可以在电视中直接外挂字幕,看国外的高清大片简直爽爆 ▲ 这波升级属实不亏! 做有态度的评测,生产有温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们下一篇再见。 <更多>

西红柿炖番茄 晒物 02-26 17:29

我们家的宝宝出生以后,我们给她拍了数不清的照片,因为手机内存有限,加上需要分享给其他家人,所有下载了一款手机APP用来共享照片,最近升级了这个APP后,发现下载下来照片的不是原图了,查了查原因,原来如果想要下载原图就得开通会员了,万幸的是我们手机里的照片还没有清空。 于是乎,我们开始用网盘,但网盘同样有bug,一方面不开会员速度贼慢,另一方面网盘也没有办法实时和家人共享孩子照片了。某一天,我在给孩子买奶粉的时候购物网站上推送了极空间Z4Pro,号称是可以解决全家人的数据存储问题,于是乎在小某书做了功课,抱着试试看的想法在春节前下单,使用了半个月,全家人都对这款NAS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之前总觉得NAS是数码高玩的大玩具,没曾想现在成了普通家庭的”香饽饽“。 安装简单,使用简捷 这款NAS的安装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任何的辅助工具,直接把机械硬盘手工装到盘位上即可。后续需要保证极空间Z4Pro连接的网络和手机连接的WIFI是一个网络,然后注册账号,通电开机,按照提示,点点点,就激活成功了。极空间Z4Pro有4个机械硬盘盘位和2个固态硬盘盘位,满载的内存是4*22T+2*8T=104T。第一次使用,我们家先整了一个4T的机械硬盘。 极空间Z4Pro的操作系统是自研的ZOS系统,界面简洁,所有的应用一目了然,比如我们最想用的极相册,一看就知道是存储照片的。 而且极空间Z4Pro的桌面和电脑桌面一样,还可以换背景图片,而且背景是可以自定义的,所以我把桌面背景直接换成了我闺女的照片。总的第一感觉就是:极空间Z4Pro简单,又不失个性化。 极相册,轻松玩转宝宝影像 我们家买极空间Z4Pro的最大需求就是存储孩子的照片,并且和家人分享孩子的照片。在极相册中,首先是可以备份手机相册,用来释放手机内存。进阶的玩法是宝宝相册。比如我把孩子半月拍的艺术照放到了宝宝相册中,居然自己可以生成一个视频,当时我就惊讶了,这也太智能了。 原本以为只是个存储的青铜,结果居然是智能的星耀。极相册还可命名相册的名称,设置孩子出生的年月日。给家人注册账号之后,可以分享给家人查看,担心大家误删照片的话,可以把权限设置成只读,相比较单独的存储功能,极相册有时间刻度,更能体现见证孩子成长的意义。 极空间亲情,行简至极 与此同时,如果担心家里有人使用极空间不熟练,还可以给家人设置极空间亲情的权限。极空间亲情APP,仅保留了照片、音乐、视频和上传照片四个功能,非常简单明了。老人日常主要就是看看照片、视频,听听歌,极空间亲情的适老化确实做得不错。 权限操作上需要先给家人注册极空间普通账号权限,然后设置极空间亲情权限就可以了(直接注册极空间亲情权限是行不通的哟)。 总结 当时我因为想玩虚拟机和docker,所以选择了四盘位的旗舰极空间Z4Pro性能版本。如果仅仅是想存储照片,搭建家庭影音数据中心,这里选择极空间Z2Pro或者Z4Pro的普通版本就行,极空间各个版本都是一个系统,具体只是相差在了机器性能和盘位上。 总的来说,极空间Z4Pro没有安装的难度,操作系统的使用也是零门槛。通过极相册功能和极空间亲情APP,可以保存孩子的原像素照片,和家人分享孩子和生活的精彩瞬间。相比较无底洞的各种会员,一劳永逸的极空间Z4Prp更具性价比。此外,极空间Z4Pro性能版,还有晒单得京东E卡和免息分期(会员6期免息)的权益。有入手本地化存储想法的朋友,值得推荐! <更多>

小八扒科技 晒物 02-19 19:29

在站内某位大佬的帮助下,笔者非常幸运的获得了傲空间网络服务器第二代(就是俗称的NAS)原型机体验资格。 作为初入NAS红海市场的全新品牌,傲空间(AO.space)采用自研开源系统,技术力量可以说毋庸置疑;以保护个人数据安全和隐私为核心的解决方案,通过端对端加密、基于设备认证等技术,确保用户完全掌控个人账号和数据。同时,采用平台透明转发、点对点加速、局域网直连等技术,让用户随时随地的极速访问个人数据。 从功能描述分析,傲空间是以满足家庭及个人工作室等数据云存储需求进行开发的,打造前后端一体的应用生态。 一、产品做工赏析: ▲服务器本体采用正面方形侧面梯形体外观,一体成型的PC框架呈小角度弧形过渡,显得更圆润。 ▲硬盘指示灯和电源指示灯位于前面板下方。 ▲磁吸设计的前盖板和卡扣固定+抽拉取出的硬盘架,拆装上手难度为零,为后续使用维护提供巨大的便利性。 ▲硬盘架兼容2.5寸和3.5寸硬盘安装使用,3.5寸硬盘还能实现免螺丝快速安装拆卸。 ▲NAS24小时不停机使用积热是硬件稳定性的最大敌人,为了加快热量排出,机器背部采用单风扇进行主动散热,前后贯穿式设计让风道畅通无阻,能实现动态调速,兼顾散热性能和静音表现。 ▲按键接口配置分别是开关机键、重启键、1xUSB-C2.0接口、1xUSB-A3.0接口、1x1G网口,数量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的设备接入。 ▲最让人惊喜的是配置有HDMI接口,可以方便的直连电视机使用。 ▲底部四角采用凹型橡胶垫减震,中间的不规则网状盖板则是M2硬盘安装位置。 ▲随机附带爱国者的512G固态硬盘一块(型号P3500),查阅资料可以知道这是款PCIe3.0的SSD,由长江存储提供3DTLC原厂颗粒,读速和写速最大分别是3500MB/s、2800MB/s,稳定性和速度都是相当有口皆碑。 ▲全家福一览:服务器主机、电源线、保修卡、说明书以及2.5寸硬盘螺丝包。 ▲60W的DC电源。 对比笔者用过其他品牌的NAS而言,傲空间这款NAS产品硬件设计上还是略微有些不人性化的缺点。 例如背部散热风扇没有加装防尘网,长时间使用集尘很难清理;前面板没有额外的USB接口,如果需要经常插拔存储资料会有些不方便;盖上盖板后指示灯会被遮挡;NAS平放后磁吸式盖板与桌面的空间不足以伸入手指,需要提起NAS才能揭开盖板。这些都是可以改进的点,让用户上手更加舒服。 二、上手体验: ▲作为一个重度影音爱好者,笔者也用过几个不同品牌的NAS产品,既有传统老厂也有互联网新锐。 ▲傲空间走的是和这些厂商都不一样的路线。传统方案你必须要先购买硬件才有资格使用软件系统,傲空间恰恰相反,使用者可以先把傲空间的服务器部署在本地电脑,先行体验系统,觉得满意再考虑购买硬件设备。 ▲这是个相当新颖的体验方式,给予用户尝试的机会,也侧面证明傲空间对自己的系统具有非常棒的信心。 那么下面来仔细聊聊傲空间的系统应用。 ▲傲空间的应用系统提供两种登录方式,一种是APP端一种是WEB端,APP已经上架安卓和苹果的各大应用商城,WEB端的话可以通过自定义网址(一年内可以修改1次)使用网页扫码登录即可。 ▲使用APP扫描NAS前盖背面的二维码,无需手机号或者邮箱注册即可绑定系统。 不管是为了重置密码的时候进行验证,还是实现各种安全授权,密保邮箱和手机号我觉得还是得绑定的。 ▲绑定系统后,无线或者有线接入局域网就能激活初始化傲空间。 傲空间的系统是装在硬件内置的32G eMMC闪存,无需插入额外硬盘也能正常启动。 ▲接着和其他NAS系统步骤一样,需要对插入使用的硬盘进行初始格式化,方便系统识别以及实现私有存储的功能。 ▲至于存储方式傲空间目前提供两种形式,一种是所有硬盘位容量相加的最大存储方式,一种是双盘互备模式(RAID1),双盘备份状态虽然会导致储存容量缩小一半,但能保障重要数据的安全存储。如何取舍使用更看使用者的个人需求。 ▲在联网访问方式上,傲空间目前支持局域网通道和互联网通道两种方式访问。 互联网通道默认自动开启P2P点对点加速。根据联网状态不同,系统会自动切换联网通道,无需手动调整。 ▲在设备管理界面,可以实时查看CPU使用率、实时温度、内存使用率、存储空间使用率等状态,还能进行网络连接切换、系统升级、磁盘管理和硬件设置等操作,相当清晰明了。 ▲管理员可以通过链接或者微信最多邀请其他另外9个用户合计10人一起使用,享受傲空间带来的便利和安全保障。 ▲目前傲空间的手机端APP和PC端客户端功能基本保持高度一致,支持将图片、视频和文件上传到NAS中,也可以从NAS中把资料下载到设备中。 两款软件均内置了相册功能,支持足迹、回忆、喜欢、动图、截图等自动分类,受限于ARM架构的性能,AI识别功能暂时不支持,并且目前系统同样没有集成视频、音乐等用户最刚需的应用。 ▲不过好在傲空间手机端APP提供了应用中心,提供了不少趣味性十足和实用的功能,如小游戏、通讯录和密码管理等,当然后续应用中心中的软件只会越更新越多。 ▲讨论和使用NAS必然不能略过的Docker功能,傲空间同样支持镜像安装使用。 目前支持影音娱乐的Plex、办公效率的Logseq、阅读资讯的TaleBook、开发工具的Gitea四款镜像安装。 ▲按照官方给出的设置要求,笔者安装了TaleBook用作电子书籍管理和在线阅读,实测功能正常。 三、写在最后 个人总结 由于现在软硬件还处于公测细微调整阶段,相册加载慢、大文件传输检索时间长、没有内置播放器、不支持在线办公等功能和界面的不完善我觉得还是可以接受的,并且官方工作人员也在不断吸收测试者的意见进行更新优化,丰富相关功能。 就我短暂的使用体验而言,傲空间的这款开源系统完成度其实颇高,必备属性基本已经完善,目前需要改善的都是一些旁枝末节、增加体验感的内容,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傲空间一定会一步一个脚印,让玩家拥有更完美的使用体验。 以上全文结束,谢谢观赏!!! 本文原创作者:神秘消逝!!! <更多>

神秘消逝 晒物 02-16 20:39

先和NAS玩家们预告下,在接下来的三月份会有不少NAS新品上市,威联通作为传统NAS头部厂商,除了在CES上展出的全闪存新机以外,预计二三月份会推送QTS5.2系统,相信会是老设备的一次免费大提升。 本文先分享一下威联通TS-466C的拆解,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威联通目前的硬件设计水平,等QTS大版本更新后在做详细的系统相关测试,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由于平时时间有限且评论区沟通效率低,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 本文当做案例机的威联通TS-466C活动价能做到两千九百元左右,对比同为N6005的轻NAS竞品,差价仅在三四百元,虽然依旧会有配置党诟病,但起码入手压力没那么大。 ✔️ 对比以前的硬件方案,威联通TS-466C结构上没有大的变化,但增加了非常多的硬件级散热设计,下文也会有针对性温度测试,内存是SO-DIMM槽,内存焦虑用户放心吧。 ❌ 如果打算给威联通TS-466C上M.2固态硬盘,需要准备螺丝刀拆外壳才能安装,虽然很简单,但对有动手恐惧症的用户而言不是那么友好。 🔴 新版本QTS目前还在进行内部测试,按照之前的经验,初版可能依旧会有不少小问题,届时收到推送也先不要急着更新,尝鲜用户遇到问题可以去官方社群找RD沟通修复。 ⏹ 参数解析 威联通TS-466C作为目前桌面级次旗舰型号,配置可以说相当“养老”: ● CPU为目前NAS中比较高的Intel N6005,四核四线程+3.3GHz足以多开容器。 ● 板载核显为Intel UHD核显(32EU),相比N5095的16EU翻了一倍,主频也更高。 ● 存储位包含四个3.5英寸机械硬盘位,另外有两个PCIe3.0协议的M.2固态硬盘位。 ● 内存有两个DDR4协议的SO-DIMM插槽,支持自行更换增加。频率最高2933MHz。 ● 网络接口包含两个2.5Gbps带宽的电口网口,支持链路聚合汇聚成单5G网口。 ● 传输接口前置10Gbps的USB3.2Gen2接口,并且有对应的一键拷贝物理按键。 ● 背部接口包含USB3.2Gen2接口*1+USB2.0接口*1,支持接入2.4G无线飞鼠操作。 ● 安全配置包含Kensington安全锁孔,同时每个硬盘笼上都有独立的钥匙锁孔。 ● 影音输出有HDMI2.0,支持直出HTPC模式的画面,但没有独立3.5mm音频口。 整体来说,硬件方案选择非常威联通,除了无万兆口以外几乎该有的都有了,毕竟是三千元以内价位的机器,可以理解。 ⏹ 开箱拆解 本文主要说一下威联通TS-466C的硬件改动,内部细节确实比较大,配件也有所变动。 1️⃣ 设备外观 单从外观上看,威联通TS-466C保留了TS系列的基础设计,看起来非常方正,同时边缘也做了圆角处理,搬运时不会产出“暴击伤害”。 唯一很明显的不同是硬盘笼,每个卡扣都有独立锁孔,对没有独立机房的中小型企业而言相当实用,不会出现维护时拔出还在运行硬盘的尴尬问题。 硬盘笼本身依旧是祖传卡扣式设计,安装3.5英寸硬盘不需要上螺丝,并且卡扣处都有缓震垫,可以有效减少硬盘运行时的共振,从而提升硬盘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 除了硬盘笼以外,前面板还包含了指示灯区以及基础功能按键,灯区包含工作灯、网络灯以及硬盘灯,按键则是开机键与拷贝键,同时有一个USB3.2Gen2接口用于外接移动存储。 威联通TS-466C的机身左右两侧均做了散热孔,对应前进后出的标准舱内风道,所以摆放时候注意不要挡住,不然必会导致舱内温度升高。 设备底部四角均做了垫高+防滑处理,同时前部同样做了五个开口用于进风,不仅可以减少机器运行时共振带来的影响,同时还可以提升设备的进风量增强散热。 威联通TS-466C背部采用紧凑式设计,包含一个12cm效能风扇、Kensington锁孔、Reset孔位以及各个输入输出接口。 需要注意的是供电,虽然采用DC方案,实际上需要12V7A才能使用,假如原装电源丢失,切记不要买错了,不然可能会造成硬盘损坏。 威联通TS-466C的原装配件除了刚需的供电线、CAT5E网线和固定螺丝以外,还随机附赠了两组固态硬盘散热马甲+散热垫,虽然造型非常工业风,但讲究个实用贴心。 前面提到的硬盘笼钥匙也在配件盒里面,这玩意丢失就比较麻烦了,建议妥善保存,下面开始拆解部分。 2️⃣ 硬件加装 威联通TS-466C安装内存并不需要拆卸设备外壳,拔掉硬盘笼即可看到标准的DDR4协议SO-DIMM槽,原装为创见的3200MHz内存,理论上加装常规品牌都可以兼容。 安装固态硬盘需要拆卸下设备外壳,对应卸掉背部的四颗固定螺丝,使用常规四角批头的螺丝刀即可操作。 拆卸掉背部固定螺丝之后,按住并反向推动机身即可取下外壳,底部有对应的标志,相信即使是动手困难症用户也能轻松弄明白。 威联通TS-466C的内部框架如下图所示,固态硬盘位在框架顶部,位置比较靠近设备背部风扇,设计还是比较合理的。 固态硬盘仅支持PCIe3.0协议,所以搭配选购的时候没必要上PCIe4.0型号,能省点钱也是好的,机架定位柱对应的则是2280尺寸,其他长度的固态硬盘没办法固定。 3️⃣ 内部拆解 提醒各位,拆卸外壳安装固态硬盘不会影响保修,内部框架的固定螺丝有红漆+易碎标,拆这些螺丝会影响保修,没事不要拆哈。 下面看下新增的设计细节,威联通TS-466C的固定框架侧边有一块海绵垫做填充,可以起到稳定框架的作用。 框架底部则有一大块散热垫,对应着主板上CPU的位置,安装好后会紧贴散热鳍片,毕竟使用的是被动散热方案,这种辅助件的增加还是有必要的。 威联通TS-466C的硬盘框架拆卸后如下图所示,主板和外壳中间还有一层额外框架作为固定+辅助散热,看着就非常让人安心。 12CM效能风扇通过4Pin的PWM线连接主板,默认是根据温度自动调整转速,高温环境或者有安静需求可以进入系统后在设置中自行调整风扇策略。 顺道看了下网卡型号,威联通TS-466C使用的是Intel S2233L8,也就是Intel I226的迭代马甲卡,稳定性和能耗比还是不错的。 ⏹ 温度测试 考虑到大家使用的硬盘型号不同,这里我选择的测试案例为以下两块: ● 机械硬盘使用东芝N300,为标准的NAS专用硬盘,工作温度属于中段,不高不低。 ● 固态硬盘使用雷克沙NM610,为目前主流的MAP1202+长存方案,比较具备代表性。 测试时室温在12°左右,开机持续下载五小时后,设备温度如下图所示: ● CPU温度为33° ● 主板温度为19° ● 机械硬盘温度为17° ● 固态硬盘温度为22° 在各个新增散热件的加持下,威联通TS-466C整体温度控制非常棒,即使环境温度上升+增加硬盘,各硬盘温度理论值也是在40°/50°以内,均离高温线也远的很。 ⏹ 系统套件 由于QTS系统目前还是5.1版本,系统链各组件版本如下图所示: ● Linux version版本为5.10.60 ● gcc版本为4.9.2 ● binutils版本为2.25 ● glibc版本为2.21 ● GNU版本为2.25 整体来说和QTS5.0内核变化不是很大,小组件都有迭代,届时会详细对比QTS5.2的各项升级点。 相比一年前的版本,威联通对套件已经做了相当多的整理去重工作,很多功能重复的套件已经被删除或者合并,但缺点还是英文名这点,对英文不太好的朋友而言不太友好。 比较值得尝试的是新套件是MARS,用途是备份恢复通过AppCenter安装的部分套件,相比之前只能通过快照恢复要更有针对性一些,并且支持回滚套件版本,非常方便。 另外需要提醒下打算配置第三方源的朋友,原来的QnapClub源目前不能用了,替代品是Myqnap源,在AppCenter的设置中添加下面链接即可: https://www.myqnap.org/repo.xml 相比AppCenter中数量有限的自研套件,MyQnap源中有相当数量已经打包好了的项目,比较常见的Qbittorrent、Tailscale等都可以一键安装部署,不走Docker对新手友好很多。 ⏹ 相关设备 简单列一下本文所用到的设备,可以直接抄作业。 1️⃣ NAS丨威联通TS-466C 8G 威联通(QNAP) TS-466C Intel 奔腾N6005 2.5GbE 新旗舰 私有云 NAS网络存储器服务器 满3000减60030天销量100 ¥3999 去看看 简介:本文核心评测品,不再赘述,适合养老。 2️⃣ 内存丨金百达笔记本内存 DDR4 3200MHz 8G 金百达(KINGBANK)8GB DDR4 3200 笔记本内存条 送赠品30天销量1000+ ¥95 去看看 简介:经典性价比普条,一般设备上了都不会有兼容性问题,建议买3200MHz频率。 3️⃣ 机械硬盘丨东芝N300 4T 东芝(TOSHIBA)8TB NAS硬盘 256MB 7200转 CMR垂直记录 网络存储 SATA接口 N300系列(HDWG480) 送赠品30天销量1000+ ¥1299 去看看 简介:三大厂商中价格比较低的NAS专用盘,4T这种低容量除了声音大点没啥缺点,可以入手,超过8T别买,用的是稳定盘片技术,不如希捷酷狼和西部数据红盘Plus。 4️⃣ 固态硬盘丨雷克沙NM610 1T 雷克沙(Lexar) 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 NVMe协议(PCIe 3.0x4)读速3300MB/s NM610PRO快速加载 广泛兼容 30天销量4000+ ¥419 去看看 简介:如果一定要给NAS上固态硬盘,建议作为单独存储池使用,加速盘没必要,特别是500G及以下容量,命中率会比较低,威联通送了散热马甲,不需要额外购买哈。 ⏹ 未完待续 本文只是做了配置解析和设备拆解,给打算入手NAS的朋友们展示下威联通TS-466C这台设备的硬件水平,确实适合养老,等QTS5.2更新后再和大家分享新系统相关测试。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2-12 12:59

一、前言 春节将至,在这个全年最长的假期里,除了和家人团聚外,能窝在家里好好地看看电影、追追剧实在是一种享受。很多人习惯通过在线视频网站追剧,而我更喜欢将电影、电视剧下载到自己的NAS,选择更高的画质,更优秀的字幕,摆脱各种广告的困扰,随心随意地观影,下面分享一下我的个人影音库搭建过程! 我选择的NAS设备是威联通TS-464C2,这是一款4盘位的NAS,也是威联通主推的一款家用级NAS。 威联通TS-464C2的机身为正方体,像一个超小型的“机房”。正面为指示灯和操作按钮,以及4个硬盘仓。每个硬盘仓还配备了一个小钥匙,可以锁住重要的硬盘。正面除了硬盘仓和电源按钮外,还有一个USB3.0的接口,用于外接设备扩展。 机身背面设有两个2.5G网口,可以充分的发挥NAS性能,背面也搭配了一个HDMI2.0接口,方便连接视频设备,把NAS当作一个影音设备使用。威联通TS-464C2的硬盘架也是无需工具就可以安装硬盘。言归正传,装入硬盘,正式开启威联通TS-464C2。 二、QTS系统 1、系统初始化 威联通NAS的系统是一款Linux Kernel内核打造的系统,拥有图形化的界面,上手容易操作方便,更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威联通TS-464C2首次开机后,需要进行简单的初始化设置才能进入系统。除了通过查询威联通的IP地址进入NAS的后台外,威联通也提供相应的官方的软件Qfinder Pro,用于在局域网中进行设备查找。 用户需要输入管理员的用户名和密码,设置时间,最后进行网络设置。随后,系统便开始自动进行初始化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初始化后,便可以正式进入威联通的系统了,时间会根据硬盘容量的不同而不同。整个过程全部为图形化界面,对新手来说也可以轻松的进行配置。 2、创建存储池 之后便正式进入了威联通TS-464C2的系统,桌面为常用的软件,上方为任务栏和状态栏,左上角按钮为主菜单类似Window电脑的开始按钮。用过电脑的用户很快便能上手。 硬盘插入NAS后不能直接使用,需要将硬盘创建为存储池才能在NAS中使用。点击左上方的“主菜单”按钮,进入“存储与快照管理”功能,开始创建存储池。 我这里使用两块硬盘(4T+2T)进行存储池的创建。我选了“按需空间”进行配置,这样可以更灵活的使用存储空间,也更方便的创建系统快照。 按系统默认推荐的20%作为快照的存储空间即可。最后,存储空间创建完成了。 三、影音库配置 下面开始正式配置全自动化搜索下载一体的影音库。全部使用Docker进行,使用上面5个工具: Prowlarr,索引全网各个资源站,也可以手动添加 Radarr和Sonarr,分别搜索电影和电视剧,调用Prowlarr索引的资源站查找资源 qBittorent,搜索到的资源进行下载 Jellyfin,生成海报墙,播放下载的影视资源 完成上面的配置后,用户只需要进入Radarr输入电影名称,系统会自动搜索并下载该电影,下载完成后使用Jellyfin进行播放即可。 1、Docker官方源更换第三方源 首先从App Center中下载Docker,在威联通里叫做“Container Station容器管理工具”。 下载完成,直接打开。首次打开“Container Station容器管理工具”需要创建一个“/Container”容器的文件夹,直接点击“开始”按钮创建。 由于Docker的官方库因为种种原因目前很难/无法访问了,因此我们需要添加第三方Docker库。点击“存储库”中右侧的“添加”按钮。 在弹窗中选择“其他”,名称随意填即可。URL中输入https://docker.nju.edu.cn ,也就是nju的库。点击“测试连接”后会进行测试该库是否可用,然后点击“应用”即可。添加成功后,在存储库中会出现添加的第三方存储库。我这里添加了: nju库,https://docker.nju.edu.cn 163库,http://hub-mirror.c.163.com 2、创建目录 使用FileStation进行文件夹的创建,我安装我的习惯在Public目录下创建了: media文件夹,存储下载的电影、电视剧 docker文件夹,存放每个容器的配置文件 你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欢创建不同的文件夹结构。 3、下载工具 - qBittorent 进入“映像”功能,点击“提前”按钮。将“存储库”改为之前添加nju库,然后在“映像”后面直接输入linuxserver/qbittorrent。最后点击“提取”按钮。之后会在后台任务中看到,正在下载“linuxserver/qbittorrent”这个映像。 下载完成后,在“映像”中就可以看到刚刚下载的linuxserver/qbittorrent,之后点击右侧的小三角播放图标,开始创建容器,直接点下一步即可。 配置容器页面,点击“高级设置”。 在“网络”中,选择Host方式,默认端口号我这里自定义为8888,也可以定义为其他的。 在“环境”中,添加2个新变量: TZ = Asia/shanghai WEBUI_PORT = 8888 WEBUI_PORT的端口号需要与上面自定义的默认端口号相同,以后访问qBittorent的链接就是:威联通IP:8888 了。 然后进入“存储”页,直接点垃圾桶图标删除默认选项,点击“添加卷”--“绑定装在主机的路径”,然后设置qBittorent的配置文件夹 /config 和下载文件夹 /downloads。 最后点击“应用”和“完成”,结束容器的创建。 成功创建容器后,可以在“容器”页面查看已经创建的容器。右侧的齿轮图标可以对容器进行重启、停止、删除等操作。 此时点击右下角日志区域的更多按钮,可以打开一个全屏的命令行窗口,在这里我们获取qBittorent的临时密码,A temporary password is provided for this session: 后面的就是临时密码,我们直接复制即可。 在浏览器中,输入 威联通IP:8888 ,看到上面的页面就证明配置成功了,默认用户名是admin,密码为刚才获取的临时密码。 首先,进入设置修改语言为“简体中文”,点击保存。 进入“Web UI”页面修改用户名和密码,以后就能使用自己的用户名密码连接了。之后进入“连接”页面,将监听的端口随机设置,默认的端口号可能会被屏蔽。 下载路径这里,改为/downloads/donwloads。因为之前下载路径设定在/media,而我们希望qBittorent把文件下载到/media/donwloads,因此需要套娃一下。 从网上随便找一个磁链或者种子,下载测试,如果能正常下载就说明qBittorent配置完成了。 4、资源索引 - Prowlarr 按照配置qbittorrent的步骤,直接提取映像,这里输入linuxserver/prowlarr。 在高级设置中,输入端口号9696,在变量中添加TZ=Asia/shanghai。 最后在存储中添加prowlarr的/config和/downloads文件夹。 输入 威联通IP:9696,进入Prowlarr的管理后台,首次进入按照上图的方式进行选择,并设置用户名和密码。 进入Settings - UI - Language,选择中文,点击上方的保存按钮即可设置中文。 然后点击索引器 - 添加索引器。在弹出的窗口中,筛选隐私为“公开”,分类为“Movie TV”也就是电影和电视剧。也可以添加其他分类Book图书、Audio音频、PC游戏等等。 下面的列表便出现了筛选后的索引器,每一个列表可以看作一个资源站,添加了这个资源站,在搜索影视资源的时候会自动在这个资源站上进行搜索。 点击一个结果,在窗口上点击“测试”,如果测试通过会显示绿色对钩,然后点击保存即可。 添加完成后,可以在索引器的列表中查看。我们暂时离开Prowlarr的配置页面,先去配置Radarr和Sonarr。 5、电影、电视剧管理 - Radarr、Sonarr Radarr、Sonarr两个容器的页面几乎相同,配置方法也相同,区别在于Radarr用于管理电影,而Sonarr用于管理电视剧。教程以Radarr为例。首先还是提取映像: Radarr为linuxserver/radarr Sonarr为linuxserver/radarr 然后进入高级配置里进行设置: Radarr,默认端口为7878,在变量中添加TZ=Asia/shanghai,存储如上图; Sonarr,默认端口为8989,在变量中添加TZ=Asia/shanghai,存储如上图。 和Prowlarr设置页面一样,输入用户名密码即可进入Radarr。然后进入Settings - UI - Language,选择中文,点击上方的保存按钮即可设置中文。 到此为止,Radarr的基础配置就完成了。在电影-添加中,随便搜索一个电影,就可以搜索出相关的信息,比如上图我搜索了钢铁侠,就会出现电影的海报、评分、剧情简介等信息。 但目前Radarr只做到了能够搜索出电影信息,但还不能自动搜索资源和下载资源,那我们继续配置。 6、Radarr(Sonarr)与Prowlarr、qBittorent联动搜索和下载 现在回到Prowlarr的设置中,点击“应用程序”,然后点击“程序”下面的+号,让Radarr调用Prowlarr进行资源搜索。在添加程序的弹窗中选择Radarr。 确认Radarr的端口号是否正确。然后需要填入Radarr的API Key,其获取位置为:Radarr设置 - 通用 - 接口密钥(API Key)。 最后点击测试,测试通过后,保存即可。 最后,进入Radarr的索引器中,就会看到我们在Prowlarr中添加的索引器被直接同步过来了。之后在Prowlarr中添加的索引器,都会自动同步到Radarr中来。这样只要我们不断在Prowlarr中添加新的资源站,Radarr在搜索资源的时候也会同步搜索新添加的资源。 下面开始让Radarr绑定下载工具qBittorent。 在Radarr的设置中,点击“下载客户端”,点击+号,选择“qBittorent”。 在弹窗中输入qBittorent的端口号:8888,然后输入qBittorent的用户名密码。点击测试,结果通过之后点击保存。 现在就完成了Radarr与Prowlarr和qBittorent的搜索、下载联动了。 现在我们在电影 - 添加里搜索“钢铁侠”,然后点击搜索结果,弹出弹窗。 弹窗中,根目录选择之前创建的/downloads/电影,勾选“开始搜索缺失硬盘”并点击“添加电影”。 这时候回到电影页面,《钢铁侠》已经被添加了进来,并且状态显示为监控中,这表示Radarr正在Prowlarr在后台搜索该电影的相关资源,过一会进入qBittorent已经开始下载了,全过程完全自动实现。 如果对自动下载的资源不满意,也可以进行手动下载,来选取自己喜欢的分辨率、格式等不同的资源。手动下载的方式为,在添加电影时,不勾选“开始搜索缺失影片”,然后在电影页,该电影的详情页中,点击“手动搜索”按钮。 在弹出的窗口中,进行选择下载,个人建议点击“用户”进行排序,优先下载人数多的资源,人数越多,资源越热门,下载速度越快。至此自动搜索、下载影音文件的部分就结束了。 7、影音播放 - Jellyfin 首先提取Jellyfin的映像,这里使用的是nyanmisaka/jellyfin。该映像由国内大神优化适配过,更适合威联通使用。 容器默认的端口为8096,存储这里需要添加一个/cache的文件夹。/downloads还是指向我们的media文件夹。 输入威联通IP:8096后,就来到了Jellyfin的页面,选择语言,设置用户名和密码。 元数据的国家这里要选择“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然后一直下一步,直到完成。 开始创建媒体库,点击“您想现在创建一个吗?”,然后点+号,在弹出的窗口选择电影,并设置电影文件夹,比如/data/电影。最后Nfo选项这个勾也需要勾选。 然后Jellyfin就开始扫描媒体库。在扫描的时候,我们进入播放设置,把硬件加速选为“Video Acceleration API(VAAPI)”,把下面的编码格式全部勾上。 扫描完成后进入电影的目录,就可以看到下载的电影以海报墙的形式出现了,点击任意一个电影海报,就可以观看电影了。至此教程结束。 四、其他功能体验 1、备份与还原 数据备份和还原的功能是NAS最基础的功能,威联通TS-464C2在这方面也非常优秀。威联通TS-464C2支持3-2-1的备份策略,可以在一台设备上对数据进行多份备份,同时也可以将备份的文件进行异地存储,让数据备份做到万无一失。 在我将电脑上的文件备份到NAS的同时,我还会将备份的文件同步到百度网盘中,做到异地双重备份。威联通TS-464C2备份到其他NAS设备,同时也支持主流的国内外网盘进行备份,只要市面上你能见到的网盘,威联通TS-464C2都可以进行绑定备份。 在备份的策略上,还可以进行按版本备份、定期检查数据完整性等进阶操作。在备份时也可以对文件的各种数据进行筛选备份。这套备份系统策略是我见过专业的备份策略。 2、AI相册 除了文件备份外,照片备份也是威联通TS-464C2的拿手绝活之一。在局域网Wi-Fi环境下,威联通TS-464C2的备份速度非常快,不输有线的传输速度。我手机里几百张照片和视频很快的就备份到了NAS中。 威联通TS-464C2的相册功能内置AI引擎,可以对图片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分类。除了可以对人物进行面部识别外,还可以对照片照片的其他内容进行识别。比如识别出了我相册中的动物,连小仓鼠这样攒成一团的小家伙也能正确的识别。 五、总结 威联通(QNAP)TS-464C2 宇宙魔方四核心处理器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内置双M.2插槽 满3000减50030天销量100 ¥3299 去看看 经过这段时间的使用,我的所有观影需求都是通过威联通TS-464C2完成的。强大的硬件让我在观看4K高帧率的电影时也能流畅播放,适配的软件可以让Docker不同的容器间很好协助运行。 除了作为我的影音库外,威联通TS-464C2在NAS功能上也非常优秀,既可以满足入门人群的存储需求,也可以完成极客人士的专业工作。如果要选购一款综合素质不错的NAS,威联通TS-464C2是个不二之选。 <更多>

铁皮阿童木 晒物 02-06 17:49

对于普通用户而言,现在的NAS网络存储服务器除了用作文件数据备份外,还可化身为多媒体中心,将存储的照片、音乐以及影片串流至计算机、电视或移动设备上播放,享受便利的视听娱乐。 一款扩展丰富、功能全面、系统易用的NAS不仅可以充分保护用户的数据安全,也能让你折腾影音娱乐中心的时候事半功倍。 而在备份、安全防护以及多媒体整合这块颇有建树的肯定要数NAS老牌大厂威联通(QNAP),其旗下的产品覆盖高中低三个档位,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年货节入手的经典款TS-462C。 这款4盘位存储设备,硬件上搭载了Intel Celeron N4505 双核心 2.0 GHz 处理器(至高睿频可达2.9GHz)、4GB高频率DDR4内存,性能出色可以在保护NAS数据安全的同时维持系统性能运作。软件上则是更新了QTS5.1系统,强化资安,灵敏流畅,美观易用,据说QTS5.2系统也很快会和大家见面,相信很多功能会有改进和优化,还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一、Video Station影音剧院:智能化刮削 轻松搭建私人影音库 ▲智能化影音库是现在各大品牌NAS都在主推的功能,威联通的Video Station影音剧院我觉得做的尤为出色。 ▲只需一次简单设置,即可智能化刮削,后续添加视频文件后通过算法匹配影视海报、评分、概述、演员等信息,搭建私人影音库so easy。 ▲如果遇到识别错误的电影,还能手动纠错更新。 ▲如果想要更酷炫的视觉信息流,从APP Center里可以选择安装Plex或者Emby两款经典影音应用。 ▲完成设置后,同样可以全自动同步刮削影音库内的内容,让你的影音库精彩纷呈不再单调。 二、QuMagie AI相册: ▲对于照片管理,威联通更是带给笔者别样的惊喜,基于AI识别开发的QuMagie相册可以完成人物、宠物、景物、物品、地点AI智能识别然后归类,方便使用者查找翻阅。 ▲分享功能支持广域网络链接,在家庭用户之间可以无缝实现异地共享数据信息,美好生活时光的回忆虽然天各一方,却又近在眼前。 三、APP Center应用中心: ▲APP Center应用中心内置数十种实现不同功能的应用。 ▲可按分类选择,也能自行搜索按需下载安装。 ▲作为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专业私有云存储设备的威联通而言,文件同步管理是其QTS5.1系统的看家本领,多达17种备份同步功能,这可能是我见过玩法最多、功能最全的备份与同步,几乎可以满足消费者的所有需求。 四、安全防护和文件快照: ▲QTS5.1系统提供了灵活的权限管理和多重保护机制,可启用IP封锁、HTTPS安全联机、病毒查杀等,确保数据受到充分保护,不受恶意软件或者黑客的入侵。 ▲TS-462C还支持快照(Snapshot)功能,可记录任一时间点的NAS系统状态与数据,就算不幸中招也能及时回溯到安全系统状态。 五、QTS系统:界面简洁美观 系统轻盈流畅 ▲一款NAS系统的资源面板是否美观简洁功能直观易用,是新手快速入门和老手折腾的指引。 ▲威联通QTS系统操作界面个人觉得类似Windows,图标UI指引和布局相当清晰,上手难度不太大。 ▲通过资源面板唤醒控制台,即可进行全局信息总览,包括系统设置、权限管理、网络共享文件服务、应用程序管理,关联处理逻辑清晰明了。 ▲在系统服务界面,可以看到已安装应用占用的端口以及对应的端口服务,不需要反复跳转多个界面,在这个界面即可进行统一管理,为Docker容器扩展提供了简化操作。 ▲在硬件信息界面,可以查看CPU使用率和温度、系统温度和磁盘温度以及风扇转速等信息。 ▲除了上面提及的基础功能外,QTS系统还提供了资源监控功能,方便玩家对系统资源、存储资源和进程进行整合管理。 六、硬件设计亮点:2.5G网络端口/HDMI2.0接口 高效输出更清晰 本文临近结束,那么回头看看威联通TS-462C的硬件细节。 ▲TS-462C采用的是略显扁平化长方体造型,按键、接口和指示灯位于前面板左侧蓝色PC件处,右侧为四盘位卡扣固定+抽拉取出的硬盘架,功能区域区分合理,维护扩容便利性十足,就算是新手也能轻松搞定。 ▲侧边黏贴有QNAP云钥安装流程和Cloud Key二维码,方便玩家快速配对。 ▲顶部黏贴有产品型号、硬件配置、QTS系统特性支持以及硬盘安装顺序指引,左右机身形成分段层次感。 ▲7*24小时不停机使用积热是硬件稳定性的最大敌人,为了加快热量排出,前后贯穿式设计的TS-462C让风道畅通无阻,并配置了12CM散热风扇,主动散热性能表现更强。 ▲背部接口配置分别是密码重置键、1xUSB-A2.0接口、1xUSB-A3.2接口、1x2.5G网口、电源接口和Kensington安全插槽,数量丰富可以满足不同的设备接入。 最让人惊喜的是配置有HDMI2.0接口,可以方便的直连电视机使用也能搭配显示器、键鼠,开启火狐浏览器上网,直接把NAS当miniPC使用。2.5G网口更加不用说,可以有效提升数据吞吐的速度,不管是备份还是观影无需长时间等待。 ▲硬盘架兼容2.5寸和3.5寸硬盘安装使用,3.5寸硬盘可以实现免螺丝快速安装拆卸,单个硬盘接口最大支持22T。 整机最大存储容量合计为88TB;如果这样的储存容量还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TS-462C还支持外接硬盘柜和U盘进行扩容。 七、写在最后 个人总结:数据存储、影音娱乐、安全防护全都要 QTS系统WEB界面简洁美观,功能管理直观易用,运转逻辑清晰,最为重要的是专业级的安全防护,提升使用者对数据丢失和网络威胁的安全感。 智能化影音库对新手及其友好,轻轻松松就能打造自己的专属私人影视剧院,串流播放难度不太大,丰富你的娱乐生活。数据存储、影音娱乐、安全防护其实并不是一个让人做单向选择的难题,试试威联通TS-462C,或许这是个正确的解题思路。 以上全文结束,谢谢观赏!!! 本文原创作者:神秘消逝!!! <更多>

神秘消逝 晒物 02-06 16:59

写在前面 近些年随着品牌NAS厂商的设备价格不断下探,越来越多人组建了属于自己的NAS存储系统,而大家组建NAS设备基本上就是影音和备份两个方面的主要用处,今天这篇文章就围绕这两方面展开,简单分享最近的折腾体验,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笔芯~ 一、威联通NAS优势 同价位性能最强,产品线覆盖完善 说起威联通NAS的优势,首先是硬件价格方面,这也是很多人选购消费级产品比较敏感的方面,作为传统的NAS厂商,威联通的设备价格相比于群晖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同样价格,性能配置要高不少,性价比优势明显;其次是威联通的产品线非常丰富,从入门级的双盘位机型到旗舰级的六盘位机型,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无论是家庭文件管理、影音娱乐、在线办公、还是虚拟机进阶玩法,威联通的NAS都可以很好的满足不同使用群体的需求。 QTS系统日趋完善 系统方面,威联通拥有强大的系统研发团队,系统迭代到现在已经非常完善了,而且自从威联通更迭到QTS 5.0大版本后,一直维持着每月的小版本更迭,每次有大的版本更新都会带来非常多的新功能,目前的系统易用程度对于很多NAS新人的基础影音和文件备份功能使用完全没有问题~去年威联通的服务器放置在大陆了,并且升级了带宽,系统访问速度得到了大幅度提升,之前很多人诟病的加载速度也得到了升级。 还有就是威联通QTS系统的杀手级应用,比如独家的Qtier技术、独家快照技术、行业最强大的HBS 3&HDP备份功能(本篇文章后面会细讲)、 强大的虚拟机技术,支持虚拟机多开,整机备份以及统一管理等等,无论是小白还是极客发烧友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功能体验。 最后是个人的建议,如果你打算使用NAS长期存储文件资料和影视资源,建议还是选择老牌厂商比较好,最近几年很多品牌都推出了自家NAS存储产品,但是NAS终归只是这些品牌的支线产品,如果后期关闭服务,存储了几个T的文件导出也是麻烦事,切莫一时冲动,要考虑到这个问题~ 威联通作为全球顶级的NAS厂商,2004年成立,到今年已经在NAS领域深耕20年时间了,积累了大量专利技术和产品创新能力,这个差距非其它厂商短时间内可以追平的,总之,专业事儿还得专业的人做比较靠谱~ 二、威联通NAS明星型号推荐 双盘位 威联通TS-264C 威联通TS-264C作为2盘位2023年度最佳旗舰,它的处理器是全新的Intel celeron N5095,性能非常强,比上代J4125处理性能强50%,集显性能强3倍。它还提供了2个M.2 NVMe SSD插槽,HDMI 2.0接口,2个2.5GbE网口,可以称为双盘位小钢炮,无论是存储图片还是虚拟机都是不错的选择~ 威联通TS-216 威联通TS-216定位于入门NAS,适合存储照片来使用,又想体验成品NAS完善的生态系统,对于这样的需求很合适。功能方面,虽然说是双盘位,但是拆开机身外壳,内部可以装上两块NVMe SSD,加装的两块SSD不仅可以作为高速存储使用,还可以使用威联通自有的Qtier加速技术,进一步提升设备的性能,在目前SSD价格不断走低的当下还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四盘位 威联通TS-464C2 四盘位NAS首先推荐的就是我正在用的威联通TS-464C2,这款属于一步到位的机型了,M.2固态硬盘位,可扩展内存,上可以玩Docker、软路由、虚拟机扩展玩法,下可以存储照片资料轻度使用。 威联通TS-416 威联通TS-416是TS-428的升级版本,采用全新的瑞芯微RK3568处理器,特色是影音功能特别强悍,很多蓝光播放器都是采用这CPU,它支持4K解码和1080P编码,内置独立的NPU,可用于轻量级AI应用,对于NAS而言再合适不过。它适合主要需求为存储的玩家,可以兼备PT与影音。 威联通 TS-466C 威联通2023年的四盘位天花板NAS,采用了全新的Intel奔腾N6005四核心四线程处理器,英特尔奔腾银牌N6005,10nm制程工艺,四核心四线程设计,基础频率2.0GHz,加速频率3.3GHz,支持DDR4与LPDDR4X内存,核显配备32个EU,基础频率450MHz,加速频率900MHz,为专业玩家提供了更高性能的NAS解决方案,强悍的处理器性能致力于提供更快的数据存取速度、虚拟机运行以及多媒体存储与播放等功能,满足用户对高性能NAS的需求。 TS-466C整体尺寸为170x162.56x220.98mm,除了升级处理器外,TS-466C还配备了32执行单位IntelUHDGraphics,使图形运算和影音转码的性能大幅提升。无论是观看高画质影片还是进行图像编辑,用户都能享受到更流畅和逼真的视觉体验。TS-466C预装了8GB的DDR4内存,并支持扩展至16GB,以应对更大容量和更复杂的任务需求。 为了进一步提升存储性能,TS-466C还预留了2个M.22280PCIeGen3插槽,用户可以添加大容量的NVMeSSD,并借助QNAP强大的数据分层存取和SSD缓存加速技术,提升整体的存取性能。这意味着用户可以更快地访问和传输文件,提高工作效率。 TS-466C还配备了两个2.5GbE网口,支持SMB3.0多重通道,通过启用这一功能,用户可以获得5GbE的传输性能和网络容错备援,用户还可以通过插入热拔插的2.5/3.5英寸SATA6GbpsHDD/SSD来扩展存储容量,同时还可以通过Kensington可锁式硬盘槽来保护重要数据的安全性。此外,TS-466C还提供了丰富的接口选择,包括1个USB2.0端口和2个USB 3.2 Gen2(10Gbps)端口,用户可以轻松连接外部设备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威联通TS-466C也是我最近刚升级的机器,整体表现无论是性能还是运行稳定性都表现的非常不错,不愧是四盘位天花板的存在,属于一步到位的机型,所以以下教程也是基于此平台展开~ 三、Infuse 免费平替——打造个人影视媒体库工具 随着 NAS/网盘的普及使用,很多朋友会在硬盘里保存大量的电影/电视资源,电脑挂载后观看一般使用IINA、PotPlayer、nPlayer等本地播放器,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是每次观看找资源时就比较繁琐,资源展示不够直观。 而随着Plex/Infuse等流媒体影音播放器出现带来了“家庭影音库”的概念,很多朋友也使用这些软件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影音库,但是这几个软件要不设置繁琐,要不免费版功能不全需要付费,特别是使用群体比较多的Infuse本身订阅价格不便宜,最近就连便宜的土区的价格也上涨了差不多3倍,而且Infuse的刮削速度/匹配度上对国区用户不太友好。 所以这篇文章就分享一下最近新发现的一款流媒体播放器——VidHub的使用体验,一起来看看它的表现如何~ 我最早了解到VidHub还是在阿里云盘的公众号文件推荐,后来了解了一下,这款软件的功能还是挺全面的,使用起来很好上手,并支持连接阿里网盘/百度网盘或/NAS 等设备,自动刮削影视封面信息等,可以很轻松的打造出实用而又精美的私人影音库。 软件的主要功能:支持自动刮削、海报墙、在线字幕、可以播放本地文件,samba/webdav文件,百度网盘、阿里云盘、Emby 等云视频文件,云端同步,可以整合你所有的视频。 安装和使用也是超级简单,初次下载后添加文件源,可以选择本地文件夹/NAS服务器/网盘,网盘也是支持主流的阿里云盘,百度云盘,还支持AList,除此之外还支持像Dropbox/Google Drive等云盘,使用上覆盖还是挺全面的。 选择NAS服务器作为文件源,添加SMB,威联通去年也升级了SMB 多通道功能,配合网络接口升级,可以使整体的访问速度提升了很多,选择NAS服务器,填写IP地址(如果新人不知道IP地址,可以在威联通「Qfinder」软件里看到IP地址)、用户名、密码进入NAS文件目录,勾选影音文件夹,这样就搞定了。 添加文件源后,VidHub会自动刮削电影/电视资源的海报/演员/评分等标签信息,刮削速度非常快,基本上勾选文件夹后进入媒体库就完成了,匹配度方面,我试用了好几次,基本上只有零星几个纯英文或者数字命名的电视剧刮削失败,其他的影视资源基本一次就成了,相比kodi等软件操作方面实在简单太多了,也不用手动选择刮削器/数据库了,上手门槛非常低,很适合新人使用。 设置完成后VidHub就和爱腾优等在线流媒体有一样的体验了,整体也非常美观了,找电影也不用一个文件夹一个文件夹的翻找了,整体的观看界面也更直观,漂亮~ 看过的电影/电视资源中途退出会在主页显示,点击后可以自动续播,像电视剧看过的集数会自动标记,方便区分,而对于欧美剧集多季的资源也会自动分类,方便你快捷的选择第几季第几集,每一集也会自动显示标题,方便快速查询定位观看,比如我每年元旦的时候都会看老友记六个人一起过圣诞/感恩节的剧情,哈哈哈~ 我保存的老电影比较多,特别是系列电影,VidHub也能自动归类,并按照上映时间排序,方便快速查找观看。 有个别电影/电视刮削失败可以点击编辑,手动刮削,直接输入电影的中文名就可以在菜单里找到,非常简单快捷。 上面主要讲了作为影视资源管理器使用的体验,接下来是播放器功能使用,VidHub支持MKV、AVI、MP4、MOV、RMVB、WMV 等主流格式;并且支持 4K、HDR 等视频特性;支持视频内置字幕以及外挂字幕,提供在线字幕下载功能,支持 SRT, SSA, SUB 等字幕格式;播放菜单有投屏、自定义倍速、多种文件格式播放、画面均衡器、字幕搜索等选项。 这些功能全部免费使用,有些电影内置字幕不满意还可以使用内置的在线搜索字幕功能,不用再去字幕库等网站下载解压再手动加载字幕了,使用上方便太多了,而且我发现VidHub的数据库维护也是比较及时的,比如凯奇去年底上映的《梦想情景》直接搜字幕就有了。 VidHub暂时还没有账号系统,所以多端同步主要通过苹果自家的iCloud服务器,使用上比较简单,不用单独注册账号了,使用上缩减了很多步骤,同步速度方面,第一次使用基本上iPad安装后,打开软件过一会儿就自动同步了Mac上的影音库资源,续播等同步操作都很快。 简单做个总结,VidHub作为一个流媒体管理器/播放器,两个方面使用下来体验完全是没问题的,界面简洁,操作便捷,上手门槛非常低,而且我使用这一个月时间里,软件的更新频率还是非常高的,当然了也有缺点,目前只有iOS、MAC、Apple TV三个平台,对于苹果生态用户比较友好,不过看到官方的公告,Windows端在计划中,后续会上架;还有影视标签里的评分不是用的豆瓣数据库,希望后续更新。 四、威联通最强备份套件HBS 3+HDP 我们使用NAS设备的目的当然就是安全妥善的保存个人文档数据,威联通QTS提供了最全面的数据备份机制,最安全的备份原则是 3 - 2 - 1数据备份,也就是3个数据备份副本应该保存在两个不同的存储介质上,其中一个必须为异地备份。 这就要说到威联通QTS系统的数据备份套件,Hybrid Backup Sync和去年新发布的Hyper Data Protector,这两款套件基本覆盖了日常使用过程中的全部备份需求。 HBS 3设置使用 威联通Hybrid Backup Sync是一个混和型备份与同步中心,整合了数据备份、复原、同步等功能到一个QTS应用程序中,可轻松将数据备份或同步到威联通NAS、本地外接硬盘、远程服务器、云端备份空间,也就是说除了组Raid又多了一种意外数据恢复的方式,两者既可以相互补充,又可以单独使用,HBS 3主要大多数人常用的就是备份和同步的功能,下面就分别来讲讲。 备份功能 先看HBS 3的备份功能,点击主页的新备份作业,之后选择本地NAS需要备份的文件夹,建议把重要的文件和图片归类到一个文件夹里,这样方便后期的管理和更新,确定文件夹后会看到具体的容量大小,方便核对是否选择正确。 接着下一步选择备份数据保存的位置,可以选择本地NAS、远程NAS、云服务器、外接硬盘。这个本地NAS位置选项说一下,我的466C有两块4TB红盘Plus,之前搭建的时候没有组阵列,两块各自建立存储池,所以我选择备份数据放在另外一块磁盘里,两块盘同时损坏的情况概率很低了,而且这份资料我在移动硬盘也备份了了,所以个人建议家用就不要组阵列了,没必要浪费容量,后期也缺少使用灵活性。 选择好要备份的位置后,就可以调整备份的具体选项,主要看的是备份计划,可以设置以每月/每周/每天固定的时间点自动备份,也可以设置自己手动备份,自动备份的时间点建议设置到凌晨以后,这样服务器会快一点。还有文件版本控制,比如可以保留一个文件多个编辑版本,还有筛选不同步的格式等等,个人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来选择勾选。 然后,HBS 3还支持备份到云服务器,目前比较好操作的就是常见的百度网盘,登陆自己百度账号就可以把资料备份到百度网盘保存,当然了速度是很慢的,我不是百度网盘会员,不知道会不会快一些。 然后如果备份文件到外接移动硬盘记得使用橙色的USB 3.2 Gen 2(10Gbps)接口,这样备份速度会好上不少,这也是这次威联通TS-466C的升级点,加入了目前主流的USB3.2接口,日常导入导出数据方便了很多。 设置完毕就可以看到备份作业状态了,可以选择立即备份或者等待系统到设置时间点开始备份,操作还是挺简单的,还有这个备份作业可以设置多个,比如同一个文件夹设置分别备份到本地NAS/移动硬盘/百度网盘等等。 另外这个备份出来的数据是压缩的代码并不是可以直接读取查看的,如果有这个需求可以看下面讲的同步的功能。 同步功能 同步分为双向同步/单向同步/主动同步(活动同步),个人根据需求来选择就好,我的建议如果你是同步到移动硬盘,建议开启单向同步,因为平时移动硬盘使用频率较多,万一不知情下误删文件夹,而又连接到NAS开启同步作业,那么NAS本地的源文件也会被删除,双向同步两者处于镜像状态,就和现在市面上的同步网盘一样,还是存在这样的风险。 操作基本上和备份作业的差不多,选择源文件夹和目标文件夹,选择同步时间和规则就可以了。 关于HBS 3的更多详细的设置和使用教程可以参考官方文档,上面介绍的非常清晰明了,大家可以按需查看。 HDP套件 Hyper Data Protector 多平台系统备份中心,这款套件补全了HBS 3套件的3-2-1数据备份法则的最后拼图,它的功能是用来整机备份,无论是Windows PC主机还是 VMware vSphere、WindowsHyper-V 虚拟机都可以备份,几乎是满足个人与企业的所有备份需求。 安装配置方面,需要首先在NAS服务器端安装「Hyper Data Protector」,然后登陆新页面创建系统存储库,也就是整机备份的存储文件夹,创建完成后在「File Station」会出现对应文件夹。另外需要注意,HDP目前仅支持 x86 架构 (Intel 或 AMD 处理器) NAS 机型,并安装 QTS 4.5.4 或以上。 PC主机端需要安装「Hyper Data Protector」,根据页面下载安装即可。 安装后PC设备打开软件,找到局域网内的NAS设备,输入用户名和密码进入备份页面,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需要备份的盘位,然后就是计划/规则等设置选项,除了手动备份外,还支持每天/每月自动备份,同台设备有一次备份基础后,后续只会备份新增量,备份速度大大提升,空间占有也大大减少。 恢复时,可通过U盘启动整机还原,并按需选择是仅恢复系统盘,还是全部恢复,Hyper Data Protector服务界面合理简洁,对比之前推出的软件增加了易用性;其次是灵活度较高,可以制定丰富的备份计划,一台NAS可同时供多台设备备份,并且备份后可以选择单文件或文件夹还原,或者通过U盘启动整机还原,而且备份过程除了第一次需要手动设置,后续NAS设备和PC主机之间的备份是自动进行,减少了很多操作上的麻烦。 你可能看出来,Hyper Data Protector的功能类似于苹果系统的时间机器和Windows的系统还原,但是相对于前两者,它对于备份文件/盘位内容更加灵活,备份的资料不会占据电脑本身的存储空间,使用上可控性也更好,对于把电脑作为重要资源的群体,整机备份就显得尤为重要,俗话说不怕意外就怕万一,前阵子就看到一个很肝的UP主的硬盘出问题了,导致之前熬夜画的图纸资源全部没有了,所以养成资料整理备份的习惯真的很重要。 总结 以上就是本次的文章分享,希望能帮助大家威联通NAS的日常使用,欢迎点赞收藏评论,笔芯笔芯~ 威联通(QNAP) TS-466C Intel 奔腾N6005 2.5GbE 新旗舰 私有云 NAS网络存储器服务器 满3000减60030天销量100 ¥3999 去看看 <更多>

哆喵呜 晒物 01-31 17:39

写在前面 了解我的朋友们应该知道,我是那些最早追随网络附加存储(NAS)潮流的一员。最初,我开始涉足NAS,是因为我希望满足自己建立影片库和备份照片的需求。而当我开始从事内容创作时,NAS更成为了我的生产力工具。当然,NAS本身丰富的可玩性也是我对其持续热衷的原因之一。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用户对个人隐私的重视以及越来越多品牌进入了这一领域,以往相对小众和价格偏高的成品NAS的价格也变得更加吸引人。我个人最深感的变化是,过去我们喜欢讨论如何配备最好的硬件,而现在我们更多地讨论哪个品牌和型号更符合个人的需求。 虽然现在 NAS 品牌众多,但能将专业性和性价比做的到位的依然还是威联通,不仅有海量支持 一 键安装部署的套件,还有万能的 DOCKER 加以拓展应用领域。此外,性能更高的 X86 机型还能使用虚拟机来模拟其他设备,堪称一机多用的典范。这篇文章,我想和大家分享下如何在虚拟机中运行黑裙、软路由、Windows 等系统的教程。 ▼外形方面, TS-466C 依然是威联通的家族式设计,黑色机身、磨砂外壳,亮眼的红色 USB 3.0 插口。容量方面采用了 4 机械硬盘+2 NVMe SSD 固态盘位设计、最大 96TB 的总容量足以满足 一 家人的需求。标配内存 8GB 可扩容至 16GB ,可运行更多的 DOCKER 任务和虚拟化设置。 ▼机身背面提供了 两 个 2.5GbE 网口,配合 SMB 多通道技术可实现网速叠加;此外还包括 1 个 USB2.0 接口、1 个 10G USB3.0 接口,以及 1 个 HDMI 接口。 无限套娃之 虚拟机安装软路由 ▼提前下载好固件解压,我这里用的是恩山 myannascar 大佬制作的版本,并利用 StarWind V2V Image Converter 将其转换为 VMDK 格式,方法参考后面虚拟黑群晖的章节。 ▼点击右上角的【导入】-【映像转换器】 ▼上方选择直接解压出来的 img 映像文件,下方转换后的保存位置。 ▼创建虚拟机,名称输入【openwrt】,此时下方的操作系统会自动转换为【Linux】 描述这里可填可不填,我个人习惯将使用的 openwrt 简介填在这里,方便下面查看。 磁盘位置选择【使用现有映像】,选择之前转换好的的openwrt固件,点击确认。 其他没什么需要修改的,openwrt 对系统要求不高,1核1G足够了。 ▼先别忙着开机,在总览这里点击下方的设置按钮。 ▼【设定】-【磁盘空间】,将磁盘界面改成 SATA,点击下方的【套用】 后续如果还想调整,比如加大核心内存等都可以在这里更改。 ▼设置完成,点击开机 等个十几秒,看到小窗口的代码不动了,点击小窗口进入代码页面 ▼点几下回车,直到出现这串字符,输入下面的命令: vi /etc/config/network ▼进入这个界面,点击键盘上的“I”键,下方会出现“INSERT”代表开启编辑状态。 找到“LAN”这个区域,将红框里的 IP 地址修改成同一网段。 举例:昭华家里的主路由是192.168.2.1,那么只需要把最后一个数字改下就行,注意别和局域网其他设备冲突 我这里改的是 192.168.2.111。 ▼IP 修改完成,按键盘上的“ESC”推出编辑模式 输入 【:wq】回车,确认保存并退出。 输入【reboot】重启。 ▼没问题的话屏幕会开始跑代码,等几秒在地址栏输入之前修改的 IP 地址就能看到【openwrt】登陆界面。 默认的登陆用户是【root】,密码是【password】 到这里,整个 【openwrt】就安装完成。 无限套娃之 虚拟机安装精简版win10 ▼虚拟机装 win10 可以说是最简单的。考虑到性能的原因选用精简版 win10,像很多朋友都会使用荒野无灯大佬制作的安装包。我这个 X-Lite 版本是国外大神做的极度精简版,安装包为 2.61G。 ▼首先在文件总管创建个新文件夹,取名 win10 X-Lite ,将下载好的安装包放进去,给足权限。 ▼启动 Virtualization Station,右上角点击【创建虚拟机】,名称随意,然后分别选择提前下载好的光盘文件,和 win10 的安装位置,确认即可。 ▼直接启动虚拟机,出现选择界面,两个版本分别为安全中心开启/关闭,无脑选关闭 ▼磁盘容量是之前设置好的 512G ▼开始安装,静静等待即可 ▼安装结束自动重启 ▼进入系统,默认是英文,需要手动安装中文包 ▼系统占用 4G,内存占用 1.5G。很久没玩精简版 win10 了,也不知道这个版本属于什么等级的精简版。 无限套娃之 虚拟机安装黑群晖 威联通虚拟黑裙有两种常用方式,一 种是利用 DOCKER、一 种是利用虚拟机,总体而言、虚拟机的形式功能更加全面,运行也更加稳定。 威联通的虚拟机也就是 Virtualization Station 了,同样支持两种方式,一种是新加入的云操作系统(QuTScloud)、一种是常规的引导模式,本次也是使用 ARPL 引导 + 原版群晖的安装方式。 首先提前准备好下面的几个工具。 ▼将下载好的 ARPL 解压获得扩展名为 IMG 的镜像文件,如果使用的是群晖的 Virtual N Machine Manager 虚拟机,那么可以直接使用镜像,如果是威联通的话,需要先用 StarWind V2V Image Converter 进行转换。启动 StarWind V2V Image Converter ,选择第二项 ▼选择之前解压出来的 .img 镜像文件 ▼选择转换成 VMDK 格式,这种格式才能被Virtualization Station 识别 ▼一路默认即可,最后得到扩展名为 . VMDK 的文件,将其复制到 威联通 NAS 上。 友情提示: 需要用 StarWind V2V Image Converter 转换的文件不要放在中文目录,否则转换会报错 ▼启动 Virtualization Station,右上角点击【导入】-【映像转换器】,上方选择直接解压出来的 img 映像文件,下方转换后的保存位置。 ▼创建虚拟机,名称随意,其他参数可以参考下图,资源我这里给的 2 核 2G,磁盘位置选择【使用现有映像】,选择之前转换好的的固件,点击确认。 ▼此时已经可以开机,不过会出现磁盘错误,如图 ▼正确的方法是点击虚拟机,选择设置 ▼【设定】网络如图 ▼【储存空间】调整为 SATA ,右上【新增装置】,装置种类【硬盘】。格式【SATA】,容量自定,这才是群晖的系统盘,之前创建的是引导盘 ▼启动虚拟机,出现以下界面在浏览器里输入地址 ,就可以进入编译系统。 ▼选择对应的型号 ▼选择版本 ▼生成随机SN ▼开始编译,汉化版使用的国内的源,编译速度非常快。我都没来得及截图,借用网上找的图展示下 ▼接下来选择启动,出现如下画面时就可以开始群晖安装了。 ▼新开页面,地址栏输入上个画面出现的 IP,后面 +5000 端口号开始安装 ▼接下来就是按部就班的安装过程了,网上大把教程,随意截张图意思下 ▼成功进入群晖系统 总结 作为威联通旗下的旗舰机型,TS-466C 基本属于家用 NAS 天花板,奔腾银牌 N6005 处理器带来强悍性能,不管是系统套件还是 DOCKER 、虚拟机都能做到游刃有余,4 + 2 的盘位组合以及高速的外置存储,也能让容量不成为掣肘。加上老品牌自带的专业度以及系统稳定性,称其为一步到位也不为过。 威联通(QNAP) TS-466C Intel 奔腾N6005 2.5GbE 新旗舰 私有云 NAS网络存储器服务器 满3000减60030天销量100 ¥3999 去看看 如果预算有限又对性能、盘位有要求,可以考虑次旗舰 TS-464C2,赛扬 N5095 处理器性能不弱,同样的 4+ 2 盘位组合、同样的双 2.5GbE 网络端口,性价比更加出色。 威联通(QNAP)TS-464C2 宇宙魔方四核心处理器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内置双M.2插槽 满3000减50030天销量100 ¥3299 去看看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01-30 17:09

极空间私有云T2 随身数据魔盒 便携Mini蓝光机 数码投影伴侣 全固态NAS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SSD硬盘】 领券有优惠30天销量500+ ¥1899¥1999 去看看 拍摄一时爽,归档火葬场! 不知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喜欢到处走走、看看,用相机拍下旅途的一切美好。成年后,作为一名数码博主带上家人一起旅行,就让这种爱好更加得到发挥。但是有一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我,就是存储。相机的存储卡、手机的存储空间,每次出行总会被我装得满满的。 每次回家后的整理工作更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依次将存储卡、手机上的内容先导入电脑再上传到家中的NAS,但是分类和整理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以致于很多旅途中的精彩只能尘封在电脑里,心想是不是要等到退休再去整理了。 真的很意外,做为一款NAS产品,它居然能做如此小巧轻盈并且使用非常便捷。分享一下我的使用体验。 一、外观篇:小巧轻盈,安装使用简单 极空间私有云T2是一款革命性创新的随身数据存储设备。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它就像一个移动硬盘般大小。长155mm、宽83mm、高19mm,重约0.221Kg,金属质感的机身做工精致,拿在手里很有安全感,出门时携带也可以很方便的放置在包里,不占用过多的空间。 极空间私有云T2的配件非常齐全,除了主机,它还配置了硅胶保护套、遥控器、电源适配器、网线、HDMI线、双头的USB数据线、配件包、产品保修卡和使用手册,它甚至准备好了十字螺丝刀可以用来安装硬盘,我只需要准备好M2固态硬盘就可以完成安装使用了。 极空间私有云T2配置了双 M.2 插槽,并且支持 RAID1模式,可以实现数据冗余和加速。不仅提供了足够的数据存储空间,更可以让用户既有高速数据传输的体验,又确保了数据的安全性。 此外,它还设计有小风扇,配合金属机身出色的散热能力,能够有效地降低设备的工作温度,让设备长时间稳定运行。 还有一点要说的是,极空间私有云T2的工作噪声很小,不像机械硬盘在工作时总有呼呼的声音出现,在夜间工作时格外的吵人。现在用了固态,几乎就是零噪声。 硬件配置上极空间私有云T2同样不错,它搭载的是RK 3568处理器,拥有4核心2.0GHz,集成了Mali 52 GPU。极空间还为它配置了4GB DDR4内存+32GB eMMC闪存的存储组合,作为一款便携性NAS,不得不说性能确实强悍。 极空间私有云T2的接口配置也非常丰富。除了2.5G网口,还有Type-C、USB-A、HDMI 2.0和SD卡槽,可以满足不同用户的多种使用场景。此外,它还支持蓝牙5.0与WiFi6,能够提供快速稳定的无线连接。 比较特殊的一点是,极空间私有云T2还配备有一个遥控器,这让它可以随时化身U盘或是便携mini蓝光机,可以与家中的电脑、投影等显示设备连接,躺在床上、窝在沙发里畅享美好时光。 二、使用体验:超多使用场景,完美适配 初次使用极空间私有云T2时,只需要连接电源、网络并在手机上下载极空间APP,开机后完成注册并对固态硬盘进行格式化即可开启使用之旅,简便易用。 1、移动NAS超便捷 作为一款NAS产品,首先它的便携性让我有了更多的选择。我过去用的NAS体积大、重量足,加装4块硬盘后足以作为健身器材使用。虽然存储空间足够大,但是外出旅行或是出差时,它的大与壮却成了最大的桎梏。 使用极空间私有云T2时,0.221Kg左右的体积、2T的存储空间(安装了两条1T固态),特别是它无需连接插座电源,一只充电宝就能保证它工作数小时,这无论对于经常在外面进行拍摄的我还是日常需要移动办公的人来说,都会格外的友好。 同时,极空间私有云T2还支持多种网盘。可以很方便的从网盘进行内容的备份与下载,平均25MB/s左右的网速也着实令人满意。值得一提提,极空间是阿里云盘唯一的NAS合作伙伴,使用阿里云盘的小伙伴有福气了。 2、U盘、移动硬盘、读卡器任你选择 除了作为NAS、连接网盘,极空间私有云T2还拥有U盘模式,可以作为移动硬盘来使用。 只需在初次设置时,根据用户的电脑系统与使用习惯来选择硬盘格式就可以了。极空间私有云T2支持exFAT与NTFS两种格式。需要说明的是,exFAT的兼容性较好,不过后期不能无损扩大容量,而NTFS能够在创建完成后,继续无损扩大U盘容量。 U盘的存储空间可以进行自定义,1GB到1TB,随意设置。使用U盘模式的极空间私有云T2真的就像用一个U盘一样,直接连上电脑就能用,最高20MB/s左右的拷贝速度足以应对日常办公使用,省去了导入云端的繁琐。 小贴士:使用极空间私有云T2的U盘模式,在拔除时一定要选安全弹出设备,否则容易出现电脑无法识别的情况。 我在旅行或是出差时,经常会拍摄大量的照片,但小小的读卡器却经常不是忘记带就是找不到,非常不方便。使用极空间私有云T2后,它自带的SD卡槽让我可以随时把存储卡上的内容导入T2,100MB/s的速度足以满足我的使用需求,非常方便。 3、投影伴侣+便携mini蓝光机,工作生活两相宜 极空间私有云T2不仅可以在出差旅行时可以有极高的使用场景,日常工作、休闲中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 它内置了极影视,无论是宅在家还是在酒店,只要用配备的HDMI线将T2与电视直接,就能无需网络观看4K高清,超方便,还一点不用担心延迟卡顿的问题。 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极影视的海报墙功能。 导入视频资源后极影视能够自动获取电影简介、演员信息等内容并生成精美的海报。同时它还可以根据电影的类型来对资源分类整理,界面简约,使用快捷,对用户非常友好。 对了,极影视和迅雷下载这对CP绝对是极空间私有云T2给到的神仙组合。空闲时挂机远程下载4K大片,之后极影视自己就会生成电影海报,简直就像是私人影院一样。休息时拿着遥控器窝在沙发里,吃着零食喝着饮料看着电影,别提多惬意了。 值得一提的是,极空间私有云T2还提供了HDMI桌面下的文件浏览功能。可以直接在屏幕上演示PPT、PDF文档,在外面对接客户时,可以替代笔记本来进行更好的沟通,对于商务公办场景来说是非常好的助力。 此外,极空间T2依旧保留了它路由的特性。可以开通热点,让手机、笔记本等设备接入极空间的热点来使用NAS,不需要再受流量以及网络环境的影响,更加方便。 4、数据管理智能,查阅方便 NAS一个很重要的功能,就是对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极空间私有云T2支持网盘、微信、手机等多种备份方式,并且支持自动备份。特别要说的是,T2的操作界面非常简明易懂,对于小白来说也非常友好。 像是平时我为家人拍照的照片,极空间私有云T2都可以像一名管家一样,按照时间、地点等类别进行迅速的整理归纳。 三、总结:便携易用,升级空间大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极空间私有云T2可以说很好的满足了我对于它的期待:便携易用、多场景适配。 它的体积小巧,拥有众多的接口并支持WiFi6,可以使用多种网盘与U盘模式,无论做为NAS还是U盘,都轻松拿捏。此外,它还可以读取SD卡,对于我这样拍摄较多的用户来说格外友好。特别是它可以用充电宝完成供电,这对于经常有户外使用需求的用户来说非常实用。 在休闲娱乐时,极空间私有云T2还可以化身便携mini蓝光机,使用HDMI线轻松与电视、投影连接,死心塌地通过极影视和迅雷下载这对CP,下载、生成海报、观影,简直就是一个私人的影院。 而作为一个传统的NAS,极空间私有云T2同样表现出色。它拥有双M.2插槽设计、支持RAID1模式,并且会有小风扇与金属机身的散热组合,存储空间扩展能力强,工作状态稳定。同时,它的APP界面简洁,操作便捷,对于新手也非常友好。它的资料整理、归纳能力出色,可以迅速进行分类,便于查找、调用。 经过这段时间的使用我也有一些小的想法,就是能否为极空间私有云T2增加一块内置的电源。不需要很大,只要可以工作10分钟左右就行。这样可以减少因为突然断电造成的数据损失,又不用再单独购置UPS,会让数据安全大大提升。 总体来说,极空间私有云T2兼容了NAS、移动硬盘、mini蓝光播放机、照片管家等多种功能,外观小巧、接口众多还能外接SD卡,无论存储文件还是休闲观影都能满足使用需求,可以说工作、娱乐都是你的得力助手。 <更多>

瞰数码 晒物 01-30 13:49

春节假期即将到来,忙碌了一年,大家应该都希望能好好休息一下,除了参加亲戚朋友之间的各种活动外,还可以利用假期看几部大片追几部剧。最近刚好有时间,整理了一些比较好看的影视剧片单给大家参考,建议收藏起来,一部部慢慢看。 要获得极佳的追剧观影体验,必然离不开4K大屏电视或者投影仪,再升级一下装备的话,一台用于存储个人影音资源的NAS设备也很有必要。我目前使用的就是极空间Z4Pro,从平时的体验来看,极空间的影音娱乐功能绝对算得上业界翘楚。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极空间的应用端从电脑到手机再到电视都非常成熟,不仅覆盖了Android手机及电视、Windows电脑、苹果手机/平板、微信小程序等平台,还是首家提供苹果TV客户端支持的NAS品牌,另外极空间不同型号的产品对应的软件体验也是完全一样的,不存在区别对待。这篇文章我就详细分享一下极空间影音功能的体验。 网盘+迅雷,解决资源问题 对于国产影视剧,可以通过腾讯视频、优酷、爱奇艺等平台观看,但是国外影视剧就比较麻烦,需要自己找资源下载,这也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入手NAS的原因之一。 极空间私有云Z4Pro 8G版四盘位Nas网络存储家庭个人云网盘相册备份电脑文件同步【无内置硬盘】钛金灰 领券有优惠 30天销量500 ¥2699 ¥2799 去看看 在获取影视资源上,我用极空间Z4Pro采取的方式是网盘、迅雷结合使用。极空间的电脑端和手机端都支持网盘备份功能,目前接入了百度网盘、天翼云盘、阿里云盘、OneDrive等几个平台,尤其是对阿里云盘的支持可以说是官方强强联合,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这几个网盘都可以直接登录,无需特殊设置,不管是把网盘的文件资料迁移到极空间Z4Pro上还是通过网盘来存取影视资源都很便捷。 迅雷就更加不用多说了,老牌下载软件,很多人的手机、电脑都安装了。极空间内置的迅雷同样可以在登录之后下载迅雷云盘的文件资源,我没有开会员,但是每次下载并没有出现特别明显的限速情况。 另外,还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远程添加下载任务,这样回到家就能看,可以节省更多时间。 至于电脑和手机上的视频资源,可以直接手动上传,如果是U盘、移动硬盘之类的设备,可以直接通过极空间Z4Pro的机身接口连接,这款NAS自带的接口还是挺丰富的。 资源问题解决了,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就是播放体验。手机端和电脑端的极影视播放体验其实比大多数视频播放软件都要好,而且解码能力很强,支持多种视频编码及音效,字幕搜索、码流切换等更是不在话下。 智能分类、自主刮削,使用省心 之前看过很多大佬分享的用NAS打造私人影音库的攻略,内容很干货,但是各种刮削、播放工具配置起来对于没有基础的人还挺难的,不仅门槛高,还费事,像我比较懒就喜欢上手就能用,这也是我选择极空间Z4Pro的一大原因——追剧观影主打一个省心。 使用极空间的NAS,不管是刮削还是播放,一个极影视全部都能搞定。极影视本身支持自动刮削和智能分类,设置好目录后每次添加新的影视文件都可以自动扫描,外部存储设备的影视文件同样也能读取。 这里顺便分享一个小技巧,就是把迅雷的存储文件夹与极影视添加的内容文件夹设置为同一个,迅雷下载完成后打开极影视就能自动识别了,可以免去手动添加的麻烦。 网课、影视、相册、音乐,电视都能播 极影视的手机端跟电脑端功能已经很全面了,所以接下来重点分享一下电视端的体验,电视端有的功能手机端和电脑端都有。 要想在电视上使用极影视功能,首先需要安装好电视端的应用,这个可以通过官网下载,安装成功之后就是登录账号了,可以选择扫码、账号密码、IP直连三种方式,因为我经常忘记密码,所以扫码登录最方便。 登录成功后就是如下界面,从左到右依次是播放记录、极影视、极相册、极音乐、极课堂、文件几个图标。在同一个账号下,播放记录支持保留多个视频文件的多端播放记录,所以不用担心出现两个设备同时播放不同的视频只能保存一个记录的问题。 如果想在电视上听音乐、查看相册或者学习视频课程,也非常方便,另外电视端极空间的功能虽然不如手机、电脑端那么丰富,但也支持查看、管理文件目录。 在电视端使用,最主要的还是影视播放,所以其他的功能可以当成是锦上添花。 精美界面让观影更清爽 打开电视端的极影视,首页就能看到推荐的影视图及最近添加的内容,如果是新添加的准备观看的影视剧,就不用翻页查找了。 在电视端同样有精致的海报墙,功能选项全部分布在左侧和顶部,左侧图标从上到下依次是首页、共享文件、电影、电视剧,顶部左上角是筛选条件,右上角是排序方式、横竖视图切换、观看状态,功能简洁,可以通过遥控器查看。 筛选支持画质、编码、地区、年份、类型等多个条件,清晰明了。因为极影视可以对杜比世界、杜比环绕的视频进行解码,所以识别起来也比较容易,有些电视自带播放器可能都不支持这一功能。 点开单部影视,不仅可以看到时长、国家、类型、简介等信息,还可以看到视频的编码格式、评分甚至演职人员的照片,和豆瓣的显示有些相似。 极影视电脑端的排列、分类十分简洁,电视端也保持了这一特点,这种风格在视觉上的观感就非常清晰,方便查找,看着也很舒适。如果不太方便用电视观影,在平板/手机上使用极影视播放影片体验也是非常棒的,不仅有精美的海报墙,同样也支持分类检索、手动搜索、断点续播等功能,可以直接在线播放,也可以下载到本地播放。 手机或者平板播放也可以切换码流、音轨或者设置解码方式,另外画面比例也可以调整。 因为极空间Z4Pro是一台自带HDMI接口的NAS,所以它还能直接通过HDMI线连接电视从而获得媲美蓝光机的播放体验,操作也很简单,连接好之后在手机端进入影片详情界面,点击HDMI图标即可控制播放。 强大播放功能,彻底实现观影自由 前面提到了极空间电视端的播放记录功能,在实际的播放中,即使不通过播放记录,退出后再次点开视频,也是支持断点续播的。 在播放的过程中,呼出下方的菜单栏,可以设置字幕风格、选择或者添加、搜索字幕,另外也支持音轨切换、码流设置、画面调整、声道切换等。 如果硬件支持的话,可以开启杜比世界并设置音效,进一步提升观影体验,也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解码方式。 码流支持原画、1080P、高清、标清4个级别,如果电视支持4K并且网速达标的话当然是开启原画体验最佳。倍速从0.75到2.0一共有5级可调,这个根据自己的观看习惯设置就行。音轨则需要看视频本身是否具备多条音轨。 看国外影视剧的时候,最头疼的还是字幕问题,很多电视播放器播放本地文件都不支持添加字幕,不过使用极影视的话就完全不需要担心了。 如果视频文件已经内嵌了多个字幕,可以在播放的时候直接在“字幕选择”中切换,要是没有简体中文字幕,也可以通过其他途径自行下载然后手动添加,当然最方便的还是直接在线下载外挂字幕。 在电视端用极影视下载字幕也非常简单,进入搜索界面后系统会自动识别影视剧名称,直接点击搜索即可,如果不够精确的话可以手动输入搜索词,在相似列表中选择正在观看的影视剧名称就能下载了。 下载成功之后会出现已切换字幕的提示,这就表示成功了。整个过程并不复杂,比使用电脑浏览器搜索、下载、添加字幕要快很多。 在手机端调整字幕也很方便,同样支持切换内置字幕或者在线搜索、添加已下载的字幕,在线搜索字幕比在其他字幕网站手动下载更方便快捷,很适合用来看国外的影视剧。此外,也可以对字幕的时间、颜色、位置、大小等进行个性化调节。 不得不说,使用极影视在电视端观看影视剧体验确实好,不过这些功能都是基于极空间TV端的应用,虽然现在很多智能电视都支持本地挂载NAS设备并播放视频,但不管是显示界面还是播放设置,都不在一个层面上,所以如果观影需求比较高的话选择专业的设备用起来还是更方便舒适一些。 <更多>

拯救凹凸曼 晒物 01-28 17:29

上次分享了使用绿联DX4600搭建个人影音库随时随地观影的方法。这次我将设备升级,聚焦于NAS最基础核心,也就是数据的存储备份,本次带来的是一套数据文件备份/同步,照片管理备份的教程。 数据备份 在数据管理方面,我使用上面这三个功能来让我的数据有序的备份、流转、分享。 对于没接触过的绿联的朋友,这里简单介绍一下绿联的系统。绿联DX4600+采用自研UGOS,标准的图形化操作界面,使用上没有任何难度。电脑端、手机端都有对应的app,甚至还可以直接从网页上登录设备。 从桌面上方应用列表按钮(四个小方块)即可打开全部应用,然后打开“我的备份”功能。 我的备份 进入我的备份功能,页面很好理解: 备份文件,查看备份的文件 备份管理,创建备份任务、执行备份任务、删除备份任务 备份设置,备份杂项设置 首次进入会提示设置备份到NAS的位置,我这里将手上的两块硬盘设置为raid1模式,所以备份的位置直接选择raid1的存储空间就行。 之后我们开始新建备份任务,点击“新增备份”按钮,在弹出对话框中选择要备份的目录后,点击“选择”即可。 之后我的备份页面可以看到备份的过程,如果备份失败的话,也会有相应的提示,可以进入备份列表查看失败的文件并选择重新备份。 备份设置中可以选择不备份哪种类型的文件,绿联官方默认会对.Ink和.tmp之类的临时文件不进行备份。用户也可以自定义不备份的文件类型,比如我交替使用Mac和Windows电脑,在Mac系统上会产生.ds_store的临时文件,我便不备份.ds_store的临时文件。 最后在备份文件的页面可以查看已经备份的文件,浏览方式和我们使用Windows文件管理器相同。上面的列表来自我的两台电脑,以及两部手机的备份资料。 我的备份功能是增量备份的模式,这样避免了本地电脑上的文件被误删了,而NAS端的文件也同步被删除的情况。我习惯定期进入我的备份功能进行备份,且不删除备份的文件,有备无患。 除了电脑端的文件备份外,绿联DX4600+也支持手机端的文件备份,同时还支持微信已下载的文件备份,也非常方便,省去了手机微信接收的文件再发到电脑上进行备份的过程。 对于“我的备份”功能,我会定期备份我的工作总结、已完成的项目、以及工作上的重要文件。即使手机或工作电脑出现问题,也可以从NAS找回文件。 文件同步 “我的备份”功能是单向将工作电脑的文件备份到NAS中,而“文件同步”功能则是可以支持工作和电脑之间双向进行文件同步的功能。使用绿联DX4600+之前,我使用过坚果云进行双向同步,但即使重置也会有流量限制;也用过一些网盘进行同步,但高昂的费用以及不完善的同步逻辑都让我放弃了,直到遇见了绿联DX4600+的“文件同步”功能。 现在开始新建一个同步任务,首先需要选择同步的位置,也就是本地电脑要同步的文件夹以及同步到NAS中的位置。之后要设定同步策略,最上面的两个选项非常重要,如果要保持本地电脑和NAS的数据实时同步,两个选项都不勾选即可。如果只需要保持某一端为最全的资料,可以按上图方式设置。 设置完成后,每次打开绿联DX4600+客户端后, 同步任务会在后台自动进行。我将 同步测试.pdf 文件进行同步测试,将文件放到本地电脑的文件夹后,在NAS端很快就看到了这个文件夹。 有了这个功能后, 将我常用的工作文档设置为实时同步,在公司改了一半的文档,回到家中通过绿联DX4600+的同步可以继续修改,修改完成第二天到公司时也会自动同步为改好的状态。 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功能类似团队云盘的功能,可以将大家经常使用的文件、软件放到里面,并且设置权限,让不同的用户来使用。 在公共空间可以随时设置不同用户的权限,来控制不同用户对文件的读写权限。 共享的用户,登录绿联账号后,可以通过客户端或网页访问这些文件。共享的用户的无需下载就可以在线打开编辑常用格式的文件,比如直接在线浏览图片,在线编辑office文档。绿联内置了金山云在线文档的接口,office文件可以直接在绿联DX4600中打开,非常方便。 绿联DX4600+也完全支持外网的访问,只要保证NAS设备在联网状态下,客户端登录了绿联账号就可以自动判断是局域网连接还是互联网P2P连接。 目前我的工作文档已经全部通过绿联DX4600+备份和管理,对于一些需要写作的文档也通过公共空间与伙伴共享完成。 云相册 自从家里有宝宝之后,每天拍摄照片的数量就呈指数级增长,节假日每天的照片数量基本上50-100张不等。存储和分享这些照片就成了大难题。 存储时,我选择用Google相册进行存储,上传的容量有限,且上传的照片大小会被裁切,同时给家人分享起来不太方便。同时,我还会在我的移动硬盘里存一份备份,虽然照片大小都是原图,但每次整理起来都费时费力。 分享上,大部分情况下都是通过微信分享。家里老人基本不会使用网盘,学习成本太高。 直到我开始使用绿联DX4600+的云相册功能,终于解决了我的照片备份管理和分享的难题。 照片备份 因为大多数照片都通过手机拍照完成,因此以手机版的绿联云为例。进入云相册功能,首先需要选择备份的目录。比如我选择了手机相册目录Camera以及截屏目录Screenshots,其他目录为不同app下载的图片,或我拷贝到手机中的电影,因此不需要备份。 设置好目录后,每次打开绿联云app,手机就会自动备份,在局域网环境下备份速度很快,基本上达到了路由器的极限速率。备份时同样也可以设置仅在wifi下备份、低电量的时候不备份等备份要求。 照片分享 照片上传完成后,就可以在图库页面查看照片,页面UI和功能与我们手机上的相册相同,很容易就能上手。也支持按日期、类型等不同条件进行筛选。最重要的是,所有照片都是原图上传不会被压缩,打开照片时也是先预览缩略图,如果想看原图需要点击原图进行下载,这样就不会担心增加手机缓存的存储负担。 对于图片类型的支持,主流的.jpg、.png等图片均支持。而且像iPhone、小米手机拍出来live photo也均支持备份。在保留照片的同时,拍照的那一刻的时光也能被保留下来。 AI识别 云相册功能也支持创建相册,系统会自动将不同设备上传的照片按相册分类,方便查找。我就为我家的宝宝创建了一个名为“我家宝贝”的相册,每天照片上传之后,我会手动将宝宝的照片添加到这个相册中。同时,我将相册的权限共享给自己的家人,这样家人只要打开绿联云的app,进入云相册功能,就能看到我整理的宝宝照片了,再也不用在微信一张一张的发照片了。既节省了时间,又节省了微信的存储空间。 在全民AI的时代,绿联的DX4600+的云相册也紧跟时代步伐,推出了AI识别功能。在云相册的发现页中,可以看通过AI进行的人脸识别、美食、微距、动物等各种有趣的识别项目。比如云相册将我拍的猫猫准确的识别了,并创建了一个相册供我查看。 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功能就是足迹功能,该功能会根据照片的GPS位置信息,在地图上生成我的“足迹”。可以通过地图的方式非常直观的查看我的照片回忆。 就这样,我将所有的照片和视频都迁移到了绿联DX4600+上,以后也会通过云相册功能进行管理和分享我的照片。原图上传不压缩,方便易分享,家里老人也能轻松上手,最重要的是照片都保存在本地,不用担心隐私泄露。 外观 最后来看看绿联DX4600+外观和配置。绿联DX4600全系列的外观都差不多,只有接口上的差异。配置则是处理器芯片的不同。 绿联DX4600+相比DX4600,在正面增加了一个Type-C和Type-A的接口,C口支持USB3.2协议,最高支持10G传输速度,扩展外接设备更加方便。正面的状态指示灯也保留了下来。背面的接口也非常丰富,首先增加了一个HDMI2.0接口,可以将NAS直接连接电视进行视频输出。两个LAN口以及3个USB接口都有所保留。 硬盘安装方面,绿联DX4600+依然支持免工具安装,将硬盘放到硬盘架中,手动卡住两侧的卡口即可。绿联DX4600+配有四盘位适合大部分家用和专业用户使用。 总结 绿联 私有云DX4600+四盘位Nas网络存储个人云硬盘服务器相册备份文件同步 手机平板扩容适用iPhone15 满3299减1000领券有优惠 ¥3199¥3299 去看看 绿联DX4600+作为一款NAS非常值得推荐。 在工作上方面,数据备份、管理上非常有优势,文件同步功能可以让我的文件随时随地的在本地电脑和NAS端同步。公共空间也可以提供企业网盘的功能,让文档写作更简单。 在家用方面,云相册功能让我的照片可以很好的保存下来,原图保存不压缩,又可以轻易的分享给家里的老人观看。更有AI识别功能帮助我快速归档。 如果想要更加专业的操作,还可以通过Docker进行扩展。如果近期想购入一款NAS,绿联DX4600+绝对值得推荐! <更多>

铁皮阿童木 晒物 01-28 15:49

纵观目前主流NAS市场,2.5G网口基本是当下的主流,可能还有一些小伙伴还在用千兆局域网访问 NAS,强烈推荐升级一下 2.5G网卡和 2.5G交换机,网络速度提升巨大,节约的都是时间成本。 SMB 多重通道 而当威联通NAS系统 QTS 5.1 发布后,我发现了一个非常有用的功能——SMB 多重通道。 SMB多重通道 (SMB Multichannel) 可集结多个网络端口,加大可用带宽与整体传输性能,特别适用于大型文件、多媒体影音传输应用。 其实以前也可以对多网口的设备,通过链路聚合来提升网络吞吐量,但是需要网管型交换机,很多人的交换机并不支持网管功能。 现在威联通在NAS端简单设置一下,甚至不需要交换机,只要终端设备有多个网口,就能实现网速访问的成倍提升。 硬件准备 以我手头的威联通 TS-464C2 来举例,NAS本身就自带 2 个 2.5GbE 网络接口,平时我都是接一个接口到交换机,另外一个接口闲置了。 现在如果家里有2.5G的交换机,需要2 根网线都连接威联通 TS-464C2,然后将另外一台设备的两个 2.5G 接口也接到交换机上。 系统设置 首先我们在没有设置之前,用 homebox 来测试一下访问NAS的速度。280MB/s 左右的读写,说明跑满了2.5G网络的带宽。 确保两根网线已经识别成功。 然后确保QTS 系统在 5.1.0 以上,我目前是 5.1.2 的最新版本,设置页面——网络和文件服务——Win/Mac/NFS/WebDAV。 打开之后,在下方有一个启用SMB多通道,只要勾选了之后,点击应用,就成功了,是不是非常简单。 如果设备有多个网络接口,想自定义的话,点击蓝色的字样SMB多通道设置,这里有自动和手动的选项,我这里最多是 2 个2.5G接口,所以选择自动即可。 这个时候再来测试一下访问威联通 TS-464C2 的速度,瞬间起飞,达到了 500MB/s 左右的高速,拷贝数据时间减半,对于我来说在线剪辑会更加流畅。 TS-464C2 5G 变 10G 网速 标题说 TS-464C2可以变万兆NAS,那这也才 500MB啊,2 个2.5G网口都已经是上限了。别忘记 TS-464C2 还有前后两个 USB3.2 的接口,是可以接USB网卡的。 我试了下插上一个 8156 的2.5G网卡,居然连驱动都不需要,自动识别了,算上前后两个USB接口,可以插上 2 个 2.5G 网卡,其实5G 速度的 USB 网卡也是能支持的,只是目前选择很少,2.5G 网卡成本才 80 元左右。 可惜我现在手边没有万兆网口的终端设备来测试了,在威联通官网上看到可以用 4 个2.5G网口的多通道传输,达到 4 倍的读写速度,也就是 1100MB/s 左右的读写,这可比以前的万兆NAS成本低太多了。 总结 威联通这次系统升级非常厚道,SMB多通道传输只是其中一项,不需要有网管功能的交换机,就能实现局域网速度叠加的效果,对用户来说非常友好。我自己的2.5G交换机刚好就没有网管功能,这次升级我几乎 0 成本的就将网速提高了一倍,日常读写速度提升,极大的节约了时间,特别适合对局域网速度有要求的用户,比如NAS在线剪辑视频,还没有尝试的朋友赶紧去试试吧。 <更多>

晓飞影V 晒物 01-26 18:19

随着越来越多的信息被数据化,日常办公也步入到无纸化作业当中,数据存储与安全成为了当前不容忽视的话题。在这样的环境下,拥有着强大拓展性和灵活性的NAS设备,也随之进入许多用户的视野。 是否意味着NAS就是当代“搬砖人”的必须品呢?非也,传统的NAS功能太过庞大,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功能溢出太多,而且上手也有一定的门槛,或许70%到80%的功能你都用不上,甚至不知道是干啥用的,这时候轻量级的私有云就成为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话又说在前头,如果仅是为了存储一些照片与视频,不需要分享,那么也没必要考虑私有云,不如直接用一个移动机械硬盘来备份资料。某些厂商还提供原厂数据还原服务,有官方兜底,质量和安全均有所保障。 不过移动机械硬盘的缺点也会明显,那就是数据的“活动性”不佳,照片容易被“尘封”,哪天想要查看时不好翻阅,查找和检索效率不高。 来自私有云的考虑 仅是为了满足存储备份以及在线协作,那么目前最直接的解决方式是通过购买在线云存储服务,比如百度网盘、阿里云、夸克、OneDrive、iCloud等各类云盘。 这类云盘服务的优势在于易用性强,用户上手快,只要付出相应的费用,理论上存储空间大小不存在限制。可相应的顾虑在前面也提到过,那就是可能有内容审核机制,私密保护并不是那么理想。而本地私有云就可以避免这方面的顾虑,是一种不错的解决方案。 什么情况需要私有云? 因为工作或者个人的关系,对大容量存储空间有需求,希望能通过网络链接分享出去。 出于备份需要,比如图片、照片、视频等各种素材与资料,从而避免发生坏盘时数据文件无从修复。 有在线协作的需求,需要远程访问,能有效解决出差时工作上的困扰。 打造家庭共享中心,影音存储库,需要远程下载等功能,也对上传和下载速度有一定的要求。 自来极空间私有云T2的解决方案 我前后入手过好几个NAS,也接触过私有云产品,总结下来,选择私有云的用户,除了空间大小需要考虑以外,易用性也相当重要。 接下来我就分享一下最近刚入手的轻便型私有云产品--极空间T2,希望能给各位小伙伴带来一些灵感。 易用性极高的极相册 虽说现在手机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但对于喜欢拍照的小伙伴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照片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不好管理,这时候照片整理工具就变得非常有必要。 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只需打开“极相册”,然后通过简单的设定,将照片自动备份开启。只要有网络就会自动上传到极空间T2上,甚至能达到即拍即备份的地步。 替手机瘦身是一方面,更多的是可以将照片统一管理。功能上类似于icolud,但却是自己的私有云空间,不必担心有续费项目。而后我们就可以按照年、月、日的时间线浏览和管理照片,也可以通过建立不同的分组,汇总照片,并且整理成电子影集。 照片上传至极空间T2后,我们就可以随时随地的查看、分享和下载。并且分享时不仅能设定时效期,还可设置成需要输入密码才能访问,让发送给亲朋好友时更安全。 另外,当我们开启内置的AI发现功能,系统会根据照片的内容进行区分,智能识别照片物体、场景、地点等,然后通过标记,设定封面,合并相册等操作,让照片管理变得更简单,为我们省事不少。 通过AI发现,我们可以整理出回忆精选集,成为特别的打卡记忆。 轻松打造自己的影音中心 如果是常规NAS,我们在搭建家庭影视库时可能要用到EMBY或者Plex,还需要有一定的动手能力,不然“刮削”很难完成。 而使用极空间T2所搭载的“极影视”后,我们只需要添加片源位置,系统会自动对片源完成削刮,智能匹配精美海报墙以及影视信息,罗列出演职员表,影片评级信息等等。但所展现的专业度又不输各大视频网站,让影音收藏看上去更赏心悦目。 后续再配合极空间T2上的极空间下载、迅雷以及网盘备份,将下载位置设定成“极影视”的媒体库,每次下载均会自动刷新,自动削刮展示,往后的追剧与观影都变得相当方便,轻松打造出自己的家庭影视库。 “极影视”支持多种分享,可以用账号共享,屏蔽儿童不宜内容,也可以直接把链接分享出去,让朋友在线播放或者下载到本地。 实测外网状态下的加载速度非常快,并且会根据当前网络状态自动转换播放码率,不会受到终端的限制。无论是上班还是旅行路途中,我们都可以随时随地享受大片。 使用自带的播放器加载片源即点即播,并且还支持码流切换,播放倍速调整,字幕与音轨选择,还可以投屏到电视上,让手机成为一个遥控器。 说到电视播放就不得不提及HDMI终端模式。由于极空间T2自带HDMI接口,所以接电视也变得相当简单。 不过在首次使用HDMI桌面时必须完成与蓝牙遥控器的配对,需要我们将电视的HDMI线缆插入极空间T2后,再同时按下蓝牙遥控器的“ok键”和“首页键”,等待配对。 经过管理员账号的二次确认,使用极空间APP扫描登录后,我们会进入到HDMI桌面空间中。 HDMI桌面模式的菜单很简单,仅有播放记录、极影视和文件等三个选项。其中文件浏览功能暂时没有开放,需要等后续升级支持。 极影视的UI界面很简单,没有多余的选项,主页就是精美海报墙。选择目标影片后会进入到影视信息中,然后按下遥控器的OK键开始播放。 实际播放体验还不错,支持倍速调整、字幕与音轨选择,几乎与手机上的功能相对等。值得一提的是,在HDMI桌面模式的极影视中,播放品质是不经过压缩的,完全能在家享受影院级体验,称呼极空间T2为Mini蓝光机一点也不过分。 总的来说,使用极空间T2来搭建影视库是一件极其方便的事。而且它还具有便携特性,在外出差旅时也能在酒店中接入到电视上,然后开启一场大片之旅。 除了影视库搭建,我们还可以用极空间T2来打造家庭数字音乐库。方式与导入影片库的方式相仿,只是改为将音频文件导入至“极音乐”中。 而“极音乐”对于音乐格式的支持也十分全面,各种Flac、WAV、DSD、DFF、APE等主流的无损音频格式都能播放,还可以DLNA投送播放,支持SMB/WebDAV/NFS等访问协议,具有较高的兼容性。 我们可以将极空间T2作为家庭媒体服务器,把音乐、电影、剧集等都“灌输”进去,然后随时随地的听歌、追剧、观影,享受流媒体所带来的便利性。同时,极空间T2还可以成为聚会或者差旅中的神器,用一个收纳包带走,只要有输出屏幕,咱们就可以随时随地播放高清大片。 蓝牙配网超省事 初次使用极空间私有云T2需要进行设置,工具为官方的极空间APP。而且出于“省事”的考量,我并没有选择插入网线,而是使用以蓝牙连接的方式配网连接WiFi。 首先选择“新设备注册”,再选择“蓝牙配网”或者“NFC”,让极空间APP自动查找附近的极空间T2,然后选择与手机同样的WiFi网络并输入密码,最后点击“重新在局域网扫描”,完成极空间T2的配网过程。 接下来的过程就相当简单了,随着APP的引导注册管理员账号,然后选择硬盘的备份模式并对其格式化,等待几分钟后,最终完成极空间T2的新设备注册。 极空间T2的核心功能是文件备份,手机相册的备份,多端数据的同步以及文件的管理,因此在极空间APP内也主要是围绕着这些功能进行展现。而整体的UI界面也比较直观,各项功能的划分明确,初上手浏览几遍就能快速上手。 除了使用极空间APP以外,极空间T2同样支持电脑访问。在PC浏览器上输入zconnect.cn并登录后,即可进入到极空间T2中。 功能上与手机APP端的相仿,极影视、极相册、备份、下载、团队和个人空间均有,但是界面看着更加直观,操作起来也比APP上的更方便。 另外,极空间T2也支持通过微信的“极空间私有云”小程序来访问,只不过功能上有所限制,目前仅支持微信备份和远程下载模块。 一些个人觉得不错的功能 极空间T2拥有“个人空间”和“团队空间”两个模块,分别对应着私域和公域。 在个人空间中,我们可以将手机内的照片、视频、文档、音乐、微信文件等各类进行上传,然后再分类进行管理,属于备份用的私人领域。需要注意的是,“个人空间”是独立出来的,并不会在公共区域展现,也不会与“极相册”互通。 团队空间的界面与个人空间有些相似,但却可支持多人在线文档编辑。我们日常办公所用的Word、PPT、Excel等都能直接打开,并且支持回溯历史修改版本,可避免文档误编。而用户权限设定更可以进一步加强安全问题,非常适合小团队的运转。 极空间T2除了能插入U盘和移动硬盘以外,自身也能开启U盘模式,划分出U盘空间。容量和格式是可以自行设置,并且还标注了NTFS与exFAT两种格式的区别以及应用场景。如无特殊需求,建议用exFAT文件格式,这样可以兼顾Windows和MAC两种平台。 开启U盘模式后,我们插上电脑后就可以直接识别内部空间。我设置的是64GB,主要是用于放置PPT、教学文档和论文等,所以并不需要设置太大,但需要注意U盘模式下也要为极空间T2供电。 当然,U盘所划分的空间也是从极空间T2内“切割”出来的,文件传输效率会稍许打折。以实际成绩来看,连续读取速度能达到366 MB/s,连续写入也有151 MB/s,传输文档资料时也并不会感到很慢。 带有U盘模式的极空间T2简直是太方便了,小体积再加上U盘模式与SD卡槽,完全有成为数码伴侣的资格。 极空间T2功率为12V 2.5A,只要选择符合PD 30W的标准PD协议充电宝就能为其供电,这个特点目前我只在极空间T2上见到。 如果恰巧找不到插头供电,那么可以选择用充电宝来解决续航问题。针对一些不方便接电源,摆放刁钻的位置,充电宝供电就变得很有必要。比如在咖啡馆中,差旅途中,会议室的桌面上。 或许你要说为何厂商不为其内置电池模块呢?我想这可能是出于重量和体积的考虑,而且充电宝几乎大家都有,没必要内置到设备中,一旦内置后就会有使用寿命问题存在。 百变便携的随身数据魔盒 极空间私有云T2的包装盒比较大,设计风格比较偏向于商务。盒内厂商提供的物件相当多,除了私有云主体、Type-C线缆、电源适配器、网线和说明书以外,还配有蓝牙遥控器、HDMI线、螺丝刀、固盘螺丝和硅胶保护套。而那个专属收纳包也是附赠的,只不过不在包装盒中。 同时,收纳包的容量比我预计中的更能存。只要合理摆放,以上提到的物件均可以收纳进去。这样外出就不必担心缺少配件,也达到了统一收纳的目的。 极空间私有云T2的体积不大,约为155x83x19mm,与一部手机的大小相仿。机身采用银加灰的配色,整体看上去相当简洁,而铝制机身也让其具有着不错的耐磨和抗摔能力。 重量方面为221g,甚至比某些移动硬盘还要轻巧,随身携带不会带来太多负担,只不过铝圈机身在冬季会稍许有些冻手。 不过为其穿上硅胶套就会好很多,抓拿冻手的情况可以获得改善。而且由于是定制尺寸,预留的开孔都能完美适配,不会对散热起到阻碍,又能兼顾使用过程中的防撞、防摔保护。 极空间私有云T2的接口与按键均分布在机身两端,其中顶部为电源键、重置孔、Type-C电源插口、2.5G网口和HDMI 2.0接口,而侧面分布着硬盘指示灯以及蓝牙状态灯。 底部则为SD卡槽、Type-A(USB3.2 Gen1)和Type-C(USB3.2 Gen1)口。后续要挂载U盘、移动硬盘,使用U盘模式等均由下方接入。 机器背面是拆机盖板和风扇位,所以为其装上硅胶套是很有必要的操作,可以抬高机身的底部,增强散热效率。 极空间私有云T2并没有采用免螺设计,我们需要用到螺丝刀才能开启面盖。不过附送的螺丝刀有些大了,拧起来有些费劲。 打开后可以看到,机器主要依靠风扇来进行主动散热,然后再通过侧边的椭圆开孔导出热源。 从我实际的使用体验来说,极空间私有云T2在满载工作模式下,面盖和底部温度均为35℃左右,触感并不会感到烫手,散热效果非常优秀,不必担心因过热所导致的性能下降发生。 极空间私有云T2使用双卡槽设计,内部能容纳下两块M2固态硬盘,规格为2280,支持组建单盘、ZDR、RAID1模式,能实现数据冗余保护。 我所用的是来自希捷的固盘,是装机升级替换下来的型号,属于PCIe 3.0规格,这次装到极空间私有云T2内是再合适不过了。官方标注由于PCIe 4.0自身的兼容性问题,目前T2并不支持。 硬件配置上,极空间私有云T2搭载着RK 3568处理器,配备4GB DDR4 3200MHz内存与32GB eMMC闪存,支持docker、蓝牙5.0以及WiFi6。只能说,别看它体积不大,性能却一点都不含糊。 我的随身数据存储盒 作为一款私有云产品,极空间T2在便携和性能之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平衡点。体积不大,但却能满足普通用户对于相册备份、文件备份、离线下载、协同办公、家庭影音库搭建需求,最主要是它的上手难度不高,操作体验十分亲民,并且是一次购入,无后续额外费用。 功能上,极空间T2配备了SD卡槽,也自带U盘模式,可以充当临时的数码伴侣,旅行拍摄也能用上。而投屏功能与HDMI桌面模式的搭载,也能让我们在活动或差旅途中带来更多乐趣。此外,极空间T2的“WiFi/AP模式”也会在后续的更新中上线,到时候凭借局域网功能也能自由访问,覆盖各种工作模式和使用场景。 另外,我尝试换上希捷的酷玩520 1TB固态硬盘,实际使用并没出现问题,不必太过担心PCIe 4.0的兼容性问题。不过我使用的时间不长,目前不敢打包票一定没问题。 <更多>

尼古拉斯lalala 晒物 01-21 17:19

一、购入NAS 在我的工作中会接触各种各样的数据和文件,这些文件需要我进行精细的版本管理以及完整的备份,同时还要将这些文件按照分发到不同的工作组中,以便不同的同事来使用。在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都采用邮件+企业网盘的形式进行文件的管理和分享,但整体效率不高,操作也很繁琐,因此我希望有一个更高效的方式来进行文件及数据的管理和分发,于是我开始着手挑选一个专业的NAS产品来解决这个问题。 我个人使用过很多比如极空间、绿联、奥睿科等新势力品牌的NAS,这些NAS功能全面且易用性高,但更偏向于个人用户的家庭使用场景,对于企业以及更专业的需求涉及较少。因此我将目光转向了更为专业的老牌NAS厂商,经过多方面的对比,我选择了铁威马F4-423这款专业级NAS。 铁威马F4-423的电源线带有一个变压器,插头部分是两项插头,使用上更加方便。除了随机配备的一根网线外,官方还赠送了贴纸,可以写上硬盘的信息,贴在相应的盘位上。 铁威马F4-423整体外形为一个方正的小盒子,机身尺寸为22.5*13.6*22.7cm,可以很方便的收纳和摆放,不会占据太多的空间。 铁威马F4-423机身正面为4盘位的硬盘仓以及电源键和状态指示灯。机身背面则为两个2.5G网口、USB3.1接口以及HDMI接口。有两个硕大的风扇加持,铁威马F4-423的散热能力不用担心。 铁威马F4-423的硬盘安装也会简单,硬盘架采用卡扣插紧的方式安装,安装全程不用使用螺丝刀,有手就行,这点非常好评。硬盘架同时兼容3.5英寸硬盘以及2.5英寸硬盘的安装。 整个安装过程对新手非常友好,普通用户完全不用看说明书就可以独立完成。装上硬盘就可以通电开机了! 二、系统初始化 首次运行铁威马F4-423,需要对设备进行系统初始化操作。铁威马为不同的用户提供了不同的设备搜索方式:高阶用户可以通过在网页输入IP的形式,进行设备搜索。针对入门用户,也可以通过官方APP在局域网中进行搜索。 我将2块4T的硬件组成磁盘阵列,文件系统格式方面选择了BTRFS格式,这种格式在数据完整性、读取效率以及稳定性上更胜一筹,同时对不同格式的文件兼容性也更好。我调研的时候也发现,很多新势力的NAS都不支持BTRFS这种格式,因此这次选择铁威马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铁威马F4-423也支持硬盘扩容的操作,最关键的是不用担心数据丢失,整个过程都是无损进行的。 之后会设置管理员的用户名、密码,等着系统安装完成,就可以正式使用铁威马F4-423了。 铁威马F4-423采用自家的TOS作为NAS的操作系统。我这里将系统更新到了最新版,5.1.103,以下的体验均在该版本下进行。 TOS和大部分NAS系统一样,均采用图形化的UI界面,只要使用过电脑或智能手机的人,都可以非常快速的上手。除了PC端外,也可以通过官方的手机APP进行操作,可使用的功能几乎涵盖NAS的全部功能。 三、本地数据备份 可靠的数据备份的功能,是我此次选择铁威马的重要原因之一。我有两个数据备份场景,一个场景是每天将我自己的工作文件和资料备份到NAS中,可以让我不带着电脑,随时随地的访问文件。另一个场景是同事每天会将文件分享到公司的服务器上,我需要定时下载,备份这些文件的不同版本用于整理和总结。 铁威马F4-423通过Centralized Backup这款app可以实现数据定时自动备份。先看看其支持的备份的设备类型: Window电脑 Window服务器 文件夹服务器 VMware vSphere Microsoft Hyper-V 上面支持的备份类型中,Window电脑和文件夹服务器完全符合我的备份需求。 我先测试Window平台的文件备份,在Window平台上需要先下载铁威马的同步客户端。下载安装,输入IP地址后该客户端在后台运行即可。 之后就可以将Window设置添加到设备类型中。 之后创建备份任务,开始选择备份源,可以选择备份整个硬盘,也可以选择备份某个磁盘分区。我的工作文档都备份到D盘,我这里就选择D盘。 最后选择手动备份,铁威马F4-423就开始进行备份了。还可以设置定时任务在规定的时间自动进行备份操作。这样Window端的备份工作就完成了。 除了Window端备份的功能外,我还会使用服务器端备份的功能。公司内部采用SMB的服务器形式进行文件共享,通过Centralized Backup可以完全自动对SMB服务器上的文件进行自动备份,节省了很多手动备份的时间。 在操作上也非常简单,只要重建一个自动备份的任务即可。选好备份源(SMB服务器地址),然后再选择备份到NAS哪个目录中,选择备份模式即可。备份模式根据我的需求,每天备份同事上传的文件,选择增量模式即可。 用户可以在备份菜单下查看每次备份任务的执行情况,可以手动进行备份,也可以设置定时任务让系统自动备份。我则设置每天晚上22点自动将公司SMB服务器里的文件备份到NAS中。如果有部分数据有问题,还可以通过还原菜单进行不同版本数据的还原。 就这样,我每天的工作文件,以及公司服务器的文件,都通过Centralized Backup这个app完全自动执行了备份操作,省时省力。 四、网盘备份 我工作内容中有一项是定期收集全国各地的数据,这些数据都是由全国各地区分公司单独上传,最后由我进行汇总。目前我的工作流程是:手动将一个一个地区的文件转存到我的网盘中,然后下载、整理、存档。整个流程费时费力,且大部分主要都是重复劳动。使用铁威马F4-423后,完全改变了我的工作方式,其内置的CloudSync功能支持将网盘的数据备份的到NAS中。 进行网盘备份的操作也很简单,首先需要进入连线功能绑定网盘账号。铁威马F4-423支持大部分主流的国内外网盘,比如亚马逊云、百度网盘、阿里云盘等,可以满足大部分用户的使用需求。 我绑定了自己的百度网盘账号后,百度网盘里就出现了一个TNAS_Baidu的文件夹,各地区分享的文件我可以转存到这个文件夹里。 绑定好网盘账号,接下来需要创建任务,选择要备份的网盘目录以及备份到NAS的目录即可。备份的模式也有多种选择,可以网盘和NAS两端时刻保持同步,也可以选择以某一端为标准进行同步。 还可以对文件大小、重名文件应对的策略等细致的选项进行调整。最后可以开始进行同步。 建立任务后可以随时自动或手动执行任务,可以看到我这里百度网盘下载速度达到了28.98MB/S,通过API接口传输的速度算是比较快的了。在日志中可以查看每次备份的情况。 五、安全防护与扩展性 既然所有重要文件都存到了NAS中,那么NAS系统的安全性就变得尤为重要。铁威马F4-423提供了多项的安全防护措施,这也是我选择铁威马的一个重要原因。 铁威马F4-423提供了文件快照功能,该功能类似虚拟机上的快照系统,定期将文件结构和内容进行备份,在需要的时候进行恢复。这项技术也是基于BTRFS文件系统的一项功能,我设置的是每天夜里0点开始自动备份系统,最多备份10个快照数据,这样就可以追溯10的系统内容。 在NAS系统遇到问题时,可以通过系统快照清单恢复系统。TFSS快照功能使用了BTRFS COW (copy-on-write)的特性,每次存储的快照尺寸非常小,不会占用太多硬盘空间。这个功能很好的应对了例如之前大面积爆发的勒索病毒等情况,保护数据的安全性。 铁威马F4-423还可以通过应用中心下载ClamAV这款开源的杀毒软件,常用的 可以通过计划任务设置定期的进行病毒扫描,也可以打开实时防护,对备份到NAS里文件实时的进行检测。 如果对于内置的功能不满意,铁威马F4-423内置了一个应用中心,可以通过应用中心下载自己需要的应用。应用中心的应用源分为官方的应用以及社区贡献的应用,依靠铁威马多年的社区运营能力,在社区中你可以发现各种各样的应用来满足需求。 在应用商店中也可以直接下载Docker, 变量以及运行环境都是一键自动配置,完全不需要用户上手。有了Docker的加持,让铁威马F4-423的扩展能力更上一层楼。 六、保障服务与总结 铁威马在售后方面与竞品相比也非常给力,首先是整机提供2年的质保,对于硬件问题2年内都是只换不修! 铁威马也在维护一个官方的社区,在社区中有着丰富的图文以及视频教程,让刚接触NAS的用户也可以轻松上手。在社区中也有一些针对专业玩家的进阶功能的讨论,无论是新手用户,还是专业用户都能乐在其中。 铁威马也支持在线客服即时应答,我体验了一下,客服回复速度很快,确认问题的类型后都是人工客服一对一的回答,解决问题的效率也很高。 铁威马(TERRA MASTER)F4-423(8G)4盘位NAS网络存储服务器(intel四核、8G内存) 满2300减400 30天销量500+ ¥2399 去看看 使用铁威马F4-423的这段时间,它完全改变了我现有的工作模式,让数据备份变得更加智能,完全自动化的备份方式解放人工手动的备份重复劳动。多种备份模式以及安全防护策略让数据保存在NAS中更加安全。除了内置应用外,铁威马F4-423还内置应用中心,有着官方自带的应用以及丰富的社区应用,在功能扩展方面不用担心。官方同样提供了Docker平台,可以满足更多的工作需求。 我从官方论坛的消息得知,铁威马的最新系统TOS6正在内测中,很期待新系统能带来更多便利高效的功能,让我们敬请期待吧! 如果近期想选购一款专业品质的NAS,铁威马F4-423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更多>

铁皮阿童木 晒物 01-11 22:29

跟我一样,手机存储空间真是捉襟见肘的朋友举一下手。 数字生活里从珍贵的照片、视频到工作文件都有大量的数据,我过去会备份到电脑上,却发现访问不便; 移动硬盘要随身携带;网络云盘又不够私密,急需一款NAS的家庭私有云产品,来给我的数据安个家。 朋友推荐了一款可以随手备份手机数据的私人云盘云存宝C2,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下一周下来的使用体验。 云存宝C2非常小巧,它那巴掌大的体型完全出乎我之前的预料,可以像携带手机那样随意放进口袋或包包即可带走。 采用Type-C供电方式,一个千兆网口和一个USB3.0接口,千兆网口可以方便连接路由器,USB3.0接口则可以外接U盘等其他存储设备,使得云存宝C2更具备拓展性。 金属质感外壳颜值在线,看上去日常可以随意放置在桌面各个角落。 小蒙手上的是1TB固态硬盘版的版本,采用了可扩展的双盘位M.2固态硬盘设计,所以后续可以自行拓展容量;存储兼容性十分不错,单个硬盘容量最高支持4TB,双盘位则可以扩充到8TB,足以满足普通用户的日常存储和备份需求。 能够支持RAID1双盘备份模式,为存储的数据资料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云存宝C2使用起来也没有门槛,连接好网线和电源,通过「云存宝」APP即可进行管理。 初次使用需要格式化硬盘,所以建议使用新盘或者提前给数据做好备份。 简洁的APP界面设计,功能展示一目了然,并且支持iOS、安卓手机、PC端和MacOS端,几乎是全平台兼容。 多用户共享功能也是我觉得最使用的功能,不仅可以共享数据,每个人还有独立的个人存储空间,等于一台设备给每个人的手机都拓展了存储空间,而且更加安全。 云存宝C2手机APP上支持自动备份,将手机上的照片、视频统统上传到云存宝C2,并且它还能帮你进行AI智能分类,区分人物和事物场景进行分组展示,让乱糟糟相册变得井井有条。 说到nas,我最看重的还是远程访问的功能,云存宝C2支持外网访问,并且不需要复杂的外网穿透,即使在外地,用户也可以轻松访问家中云存宝C2上的相片、影片等文件。 云存宝C2还可以成为家庭数据中心,电视、投影等都可以通过局域网去访问,在我的版块打开按钮、按照步骤设置即可,纯小白都可操作。 云存宝C2拥有少见的双盘位可扩展SSD固态硬盘设计,自由扩展存储容量,而且使用方便简单、安全稳定,无需携带,联网即可在外随时随地远程访问、日常分享数据和作为家庭数据中心也是十分不错的选择。 云存宝C2双盘位网络移动硬盘存储服务器NAS存储服务器可外接移动硬盘家庭私有云盘网盘(无盘版) 30天销量500+ ¥699 去看看 <更多>

摄影师陈蒙德 晒物 01-04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