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几个月前,如果有人问我,玩游戏选什么U?我肯定会说打游戏肯定要选7800X3D,毕竟超大三缓对很多游戏都是很友好的,之前我也测试过,可以暴打13900K,也是目前最强的游戏CPU。但朋友最近告诉,windows 11现在的优化已经非常不错了,就算是13700KF也可以和7800X3D战的不分上下了。我还真就不信了,正好手上有这两颗U,这次就来实测看一看。 配置 这次我准备了两套配置,一套是13700KF,另外一套肯定是7800X3D,显卡我使用了4080S,模拟正常装机的使用情况。 13700KF 配置如上,主板为了减少变量选择的是同版型的Z790MPOWER WIFI主板,显卡技嘉的RTX 4080 SUPER雪鹰,内存和固态分别是海盗船的复仇者和朗科的NV7000-T,尽量减少因产品的不同而产生的变量,机箱实在不想拆来拆去,影响比较小,所以没怎么更换,但水冷都是360一体式,电源都是850W ATX3.0电源。 CPU的就是这颗I7 13700KF了,虽然说14代的I7 14700KF增加了4个小核,但价格还是稍微贵了一些,13700KF 8P+8E,日常使用已经非常足够了,并且还要说的一点是13700KF用一般的360水冷就能压住,不会有过热降频造成的性能损失。 两套配置固定使用的是海盗船复仇者RGB SL 6400频率的条子,只打开XMP,不超频,控制变量,海盗船的条子做的还是挺不错的,稳定性也挺好。 这次的复仇者RGB SL不需要海盗船的ICUE软件进行控制,支持各大品牌的灯光同步软件,方便太多了。 固态使用的是朗科的NV7000-T 2T版本,也是我一直在用的固态,支持PCIE4.0,7000+的速度。 方案还是我们的老朋友,联芸的1602A加上长存的颗粒,在功耗和发热控制上的表现出色。 NV7000-T另外给了散热贴纸,可以贴也可以补贴,你自己做决定,不过直接给别人看方案的厂家真的不多,说明品质过硬啊。 显卡这次用的是技嘉的RTX 4080 SUPER雪鹰,由于我的其他配置大多是白色,正好配色就很合适,另外,目前最强的显卡是RTX 4090,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现在也只有RTX 4090D,我手上刚好没有,所以就拿目前仅有的4080SUPER这块次旗舰来参与这次的评测。 由于RTX 4080 SUPER雪鹰的供电接口是最新的16PIN接口,建议大家选电源的时候一定要选ATX3.0的电源,最好是最近出的ATX3.1。 IO接口这块基本就是3DP+1HDMI,技嘉RTX 4080 SUPER雪鹰是一块2.5槽卡,并不占用过多的空间,不会挡一些常用的比如万兆网卡之类的设备。 机箱我更新了一下,使用的是德商德静界的Shadow Base 800 FX机箱,对比我之前使用的Shadow Base 800 DX机箱,那个基本没有RGB灯光并且散热性能比较强,而Shadow Base 800 FX则是RGB效果拉满。 既然要拉满,我把水冷的风扇也全部换成了德商德静界 be quiet! Light Wings 12cm PWM高速版风扇,增加RGB的同时,性能还强。机箱上的风扇主打和我Shadow Base 800 FX机箱上一样,使用的是标准版的风扇,主打一个静音。 这次最喜欢的还是自带了灯光以及风扇控制器,终于不同我一个个找接口接闲了。 主板是我最近用了很多次的微星(MSI)Z790MPOWER WIFI主板,主板这块由于我目前只有这块Z790,和AMD那边的迫击炮属于同一版型,所以选择了他,但Z790MPOWER的供电是要豪华一些的12+1+1项,这点是区别于迫击炮的。 点亮之后的效果看一下,整体都是带RGB的,遗憾的是Z790MPOWER这块板子上并没有任何RGB元素,如果能把LOGO做成RGB的就好了,不过他是一块性能版,就不苛求那么多了。 7800X3D 这个配置是我一直在用的测试机,除了把显卡更换成了技嘉的RTX 4080 SUPER雪鹰外,还同步更换了海盗船的复仇者内存和朗科固态,减少变量,散热用的也是微星很不错的S360战神水冷,基本和13700KF那套性能差不多。 7800X 3D这颗U是一代神U,上市之初连自己家的老大7950X3D也随便杀,更不要说13900K了,这也是这次去测试他的原因,但这颗U有个AMD的通病,积热。另外上市时候7800X3D要3000多,结果618还是双11一促销直接背刺成2000多元,以前是首发买AMD,现在是首发都不买AMD了,有点难受。 7800X3D是8核心16线程的纯大核配置,另外7800X3D是带了核显的,这点13700KF就没办法比了,CPU最大频率是5GHz,L2+L3缓存高达惊人的104MB,这也是他能那么强的原因。 机箱还是微星的MPG VELOX 100R WHITE刀锋机箱,散热能力也很不错,并且带RGB,电源为MPG A850G,自带原生ATX3.0接口,当然也统一了两台机器的电源都是850W,减少变量。 主板是MAG B650M MORTAR WIFI,也就是耳熟能详的迫击炮,不过比Z790MPOWER少了两项供电,带7800X3D 65WTDP的U不会有任何问题。散热我已经介绍过了,MEG CORELIQUID S360 战神一体式360水冷, Asetek七代方案带自定义屏幕的水冷,用了很久了。 点亮后的RGB效果还是挺可以的,同样就是主板也不带任何RGB效果,对这块有点失望。 测试 OK,下面我们就要对两块U进行包括生产力,游戏等的测试,对比两块CPU玩游戏和日常办公的情况,不过此次游戏测试我不打算用1080P分辨率进行测试,而是采用了4K分辨率进行测试,毕竟两块都算是次旗舰的U了,显卡也是次旗舰,实际使用上大多数人还是会用4K这个分辨率去进行使用和游玩的,贴近一下生活。 先看CPU-Z,两块CPU的基本参数我之前已经说过了,13700KF有大小核,7800X3D则是纯大核。 内存方面是7800X3D的弱项,两者虽然都是6400的频率,能效差了快一半,这是7000系CPU的通病,估计8000系CPU出来才能解决。(不是APU) 、 CPU-Z的跑分上,13700KF是要大幅度领先7800X3D的,这个是没办法的,毕竟7800X3D是专供游戏项。不过13700KF单核领先200多分,多核领先快一半还是挺恐怖的。 R23跑分也是如此,13700KF甚至多核心领先7800X3D快一半了。跟CPU-Z的测试结果其实是差不多的,我稍微给7800X3D说句话,毕竟7800X3D是要做3D堆叠的,性能肯定不如13700KF的大小核,大小核跑分也确实要高一些。 在SPECworkstaion的生产力测试里,7800X3D的跑分也要落后13700KF不少的,但不是特别夸张,属于能用的状态,但如果需要生产力,我的建议还是选13700KF。 在游戏测试里,一共测试了5款游戏,2款网游和3款3A游戏。在网游LOL和彩虹6号中,7800X3D在4K分辨率下居然没有赢13700KF,虽然说4K分辨率靠显卡,在7800X3D刚出来的那段时间我是记得7800X3D还是能赢的,所以真的是WIN11优化大小核越来越好的缘故吗?不过在3A游戏里,13700KF就要略逊一筹了,在古墓丽影和2077中平均帧13700KF和7800X3D基本差不多,但1%LOW是7800X3D技高一筹。不过比较有趣的是,在众生平等的刺客信条幻境下,真的就众生平等,两边的平均帧和1%LOW基本一模一样。 总结 看了以上这些测试,我们最后做个总结。13700KF和7800X3D价格基本上持平,盒装JD的价格13700KF稍微贵100元左右, 但如果遇到促销,7800X3D和13700KF虽然都会降,但可能7800X3D会降的更多一些,也就是俗称的性价比高一些,但这些降价对于首发或者是平时购买的玩家就是刀子,也影响残值,而13700KF会更好出手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如果有一些生产力方面需求,那选13700KF是要比7800X3D要强一些的。游戏方面,由于我模拟的是4K高画质下的游玩体验,两颗U基本上的游戏性能是持平的,这也得感谢Windows的优化,7800X3D有一些领先但不太影响游玩体验。所以如果现在你问我选什么U的话我肯定会首选13700KF,如果说一定要选7800X3D我的建议就是等促销,但我也要说了如果你要更换CPU的时候,13700KF是更好出手的。 <更多>

dior 晒物 04-19 10:19

最近做AMD内容比较多,在测试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个非常有趣的点,相同固态硬盘在AMD平台上的默认读写测试数据就是比Intel要好上不少,对刚需读写性能的游戏玩家真就AMD YES。 本着求知溯源的目的,查清楚了造成这个差异的原因,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理论知识与实测数据对比,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由于平时时间有限且评论区沟通效率低,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 对比同级别Intel平台,AMD平台除了单核主频高+性价比高,PCIe通道的固态硬盘顺序读写能力也会高一些,缺点还是对游戏不太重要的内存效能,所以更适合游戏向装机。 🔴 本次测试了两块AMD平台CPU,8700G实测是只支持256Bytes,上一代的7700X反而可以走512Bytes模式,后缀为G的系列理论上都不享受读写加持。 🔴 本文当做案例的佰维NV7200随机读写能力比较强,虽然TBW是低了点,但胜在五年质保且价格不贵,并且运行温度低,更适合写入量不大的游戏玩家或者笔记本用户入手。 ⏹ 原理解析 造成固态硬盘在Intel/AMD平台性能差别的原因在PCIe通道设定上,重要参数是最大传输负载大小(MPS),简单给大家总结下: ● 首先,根据计算公式,数据包传输效率=MPS÷(MPS+Overhead),传输效率高,读写表现会越好,512bytes的MPS可以提供7.5GB/s传输速度。 ● 其次,MPS的大小遵循水桶原理,取整个传输链路中所有硬件的最小值,说人话就是CPU、主板以及固态硬盘必须都支持高MPS才行。 具体说明可以参考下图,节选自AMD官方提供的PCIe通道效能说明文档。 以本次使用的两组设备为例,走HIWINFO抓取BUS信息就能看到区别: ● Intel平台MPS最大支持256bytes,几乎所有型号都一样。 ● AMD平台MPS最大支持512bytes,具体得看CPU型号。 按照上图的公式,就算抛开不同文件系统的性能差异,理论上也会有着4%的性能差异,下面会分别针对空载和满载状态的硬盘做双平台对比测试。 最后给新手朋友科普一下,游戏对固态硬盘的性能关注点: ● 首先是延迟,正常值应该在10ms以内,延迟高会导致素材加载较慢,比较影响游戏体验。 ● 其次是顺序读写,3000MB/s以上就足够了,游戏安装包一般是大文件,有仓鼠症的囤货党需要看这个,大型素材包同样算顺序读写。 ● 最后是随机读写,IOPS在600K以上为佳,常规游戏素材一般是小文件,实际游戏期间的顺序读写比较少。 延迟和读写速度均可以在任务管理器中随时查看,其中延迟是最重要的,需要看固态硬盘的整体硬件方案、固件优化以及运行环境温度。 ⏹ 测试环境 简单介绍一下本次使用的 1️⃣ 固态硬盘丨佰维NV7200 1T 佰维(BIWIN)1TB 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NV7200商务系列|NVMe PCIe4.0读速7200MB/s助力AI PC存储配件 30天销量500 ¥499 去看看 简介:本次的核心评测品NV7200 PCIe4.0 SSD,出自于佰维存储。佰维是国内做存储的头部大厂,运营过比较出名的品牌有惠普、宏碁、掠夺者等,目前比较出名的是宏碁存储。佰维品牌新推出的这款NV7200性能一贯优秀,且极具性价比,1TB售价499元,在同级别PCIe4.0型号中相当实惠。 说回佰维NV7200本身,简单说一下重点参数: ● 容量有500G、1T、2T以及4T可选,单条容量越大越好,性能和保修越好。 ● 硬件方案依旧是联芸MAP1602+长存QLC颗粒,单面颗粒,贴纸内置石墨烯散热层。 ● 软件方案为HMB+SRAM融合Smart Cache技术,同时针对温控做了单独的算法控制。 ● 保修方案依旧是年限+TBW双标,年限均为五年,TBW最高1600T。 本文使用的是单颗粒500G的1T版本,顺序读取速度为7200MB/s,顺序写入速度为6200MB/s,随机读取为1000K,随机写入为800K,TBW保修为400T,整体比较中规中矩。 除了固态硬盘本身、精密螺丝刀以及定位螺丝这些硬件以外,佰维还附赠了OEM正版的Acronis软件,支持硬盘克隆、系统恢复等功能,非常实用。 2️⃣ 对照组A丨AMD R7-7700X+七彩虹B650M战列舰 简介:其实本来想偷懒用现成的8700G做测试,实际用HWinFO抓去BUS信息可以看到,压根最大MPS只有256Bytes,所以比较在意读写速度的朋友一定要注意CPU的选择。 3️⃣ 对照组B丨Intel I7-14700K+技嘉Z790小雕X 简介:这套组合已经算是次旗舰了,实际上固态硬盘的测试数据还是不如上面AMD中端型号组合,当然目前Intel在售型号的收拾在于内存效能,只能说各自有利有弊吧。 ⏹ 数据测试 下面开始进入佰维NV7200实测环节,分别针对Intel/AMD平台做峰值、均值以及满盘测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数据对比,上为AMD,下为Intel。 1️⃣ 空盘峰值测试丨CrystalDiskMark8 这里测试佰维NV7200空载状态的硬盘峰值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 ● AMD平台的顺序读取为7172.42MB/s / Intel平台的顺序读取为7023.66MB/s ● AMD平台的顺序写入为6094.36MB/s / Intel平台的顺序写入为5723.22MB/s ● AMD平台的随机读取为4319.32MB/s / Intel平台的随机读取为4326.07MB/s ● AMD平台的随机写入为3758.03MB/s / Intel平台的随机写入为3681.89MB/s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AMD平台的峰值顺序读写能力要比Intel高出约2.1%,峰值随机读写倒是差不多水平。 2️⃣ 空盘均值测试丨AS SSD Benchmark 这里测试佰维NV7200空载状态的硬盘平均数据,结果如下图所示: ● AMD平台的顺序读取为6112.75MB/s / Intel平台的顺序读取为5780.89MB/s ● AMD平台的顺序写入为4445.25MB/s / Intel平台的顺序写入为4597.95MB/s ● AMD平台的随机读取为2387.26MB/s / Intel平台的随机读取为2433.28MB/s ● AMD平台的随机写入为2876.95MB/s / Intel平台的随机写入为2989.32MB/s ● AMD平台的读取响应时间为0.021ms / Intel平台的读取响应时间为0.020ms ● AMD平台的写入响应时间为0.059ms / Intel平台的写入响应时间为0.055ms ● AMD平台的评测分为8086 / Intel平台的的评测分为8252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AMD平台的平均顺序读取能力要比Intel高出约5.7%,写入则是差了3.4%,平均随机读写也差了1.9%。 为了比较直观的对比,切换成IOPS标准数据,转换后的结果如下图所示: ● AMD平台的随机读取IOPS为611139 / Intel平台的随机读取IOPS为622919 ● AMD平台的随机写入IOPS为736499 / Intel平台的随机写入IOPS为765267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不管是AMD还是Intel,佰维NV7200的平均随机读写IOPS均高于600K这个商用水平线,还是不错的。 3️⃣ 满盘压力测试丨TxBench 以上测试均为没做任何存储的空盘测试,所有硬盘的存储量上去之后性能都会下降,使用TxBench将空闲率拉低至20%,结果如下图所示: ● AMD平台的顺序读取为3535.42MB/s / Intel平台的顺序读取为3531.63MB/s ● AMD平台的顺序写入为98.30MB/s / Intel平台的顺序写入为100.80MB/s ● AMD平台的读取响应时间为4.74ms / Intel平台的读取响应时间为4.75ms ● AMD平台的写入响应时间为170.67ms / Intel平台的写入响应时间为166.44ms 通过对比可以看到,在低空闲率状态,佰维NV7200的读取性能虽然有所下降,但延迟确实没增加太多,写入能力则是下降的比较厉害,对游戏影响不大就是了。 4️⃣ 高压温度监控丨CrystalDiskInfo 运行温度也是固态硬盘的考量数据之一,固态硬盘安装在主板的RTX4070独显附近,测试时室内温度为25°,环境为TxBench创建小文件期间,结果如下图所示: ● 硬盘运行温度为47°,比较平稳。 通过测试可以得出结论,即使是夏日38°高温+靠近显卡位置安装,佰维NV7200的满负载运行温度也会低于60°,可以放心长期运行。 5️⃣ 对比总结 简单总结下以上测试得出的结论: ● 单说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AMD并不是全面比Intel强,游戏场景需求的短期顺序读写确实比较强,生产力场景需求的持续随机读写则是Intel更好点。 ● 佰维NV7200在20%的低空闲率状态下读取和延迟数据依旧比较稳,写入会惨一些,虽然对游戏影响没那么大,但还是建议保留30%以上的空闲空间。 ● 佰维对温控调教比较亮眼,常规室温远低于60°这条危险线,长时间游戏也不会触发高温降速问题,可以放心使用,特别是笔记本和迷你主机,适配度特别高。 多说一句,游戏对固态硬盘的性能要求其实没那么高,买个佰维NV7200这种性价比高+保修靠谱的就行,省下的预算花在显卡、显示器和键鼠上,体验会更好一些。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4-19 10:19

了解雷鸟这个品牌的朋友应该知道,这是一个主做智能电视的品牌,与同行对比,在配置相同的情况下,其产品价格更具优势,而在相同价位里,其产品配置通常又更具吸引力,也因此深受年轻消费者青睐。 作为TCL旗下的品牌,雷鸟虽然已经在智能电视领域打下深厚的基础,但过去半年内,又先后发布了两款显示器雷鸟U8(27英寸)和雷鸟Q8(34英寸),这两款显示器均采用时下最新的MiniLED显示技术,并且和雷鸟的智能电视一样,这两款显示器的硬件配置也非常给力。 雷鸟(FFALCON)U8 27英寸4K160Hz高刷显示器 HDMI2.1 HVA 1ms(GTG) HDR1400广色域 QD-MiniLED游戏电竞电脑显示器 满4299减46030天销量100 ¥4299 去看看 MiniLED背光显示器相比一般显示器可以带来更高的对比度和亮度以及更宽的色域范围,并且画面明暗控制也更精准,呈现出的黑色更纯粹,在游戏和观影上可以带来出色的体验,为了感受一下新技术的震撼,我选择了27英寸的雷鸟U8作为主显示器。 这里顺便提一句,34英寸的Q8是曲面屏,27英寸的U8则为直屏,打算入手的话可以结合自己的电脑桌大小及喜好选择。 雷鸟U8显示器开箱外观 先从最下面的底座开始介绍,雷鸟U8显示器采用的是V字形的金属底座,整个体型不是很大,不过很结实,加上张开角度比较大,使用的时候会更稳定。 和底座一样,雷鸟U8显示器的支架也是黑白配色,支架背部中间有一根灯条,底部则特地留出一个束线孔,对我这种桌面线材非常多的人来说真的无比实用。 底座和支架连接之后就是下图这样,白色看上去还挺简约的。 继续看显示器的机身,正面屏幕在未开机的情况下跟其他显示器看不出什么区别,不过边框确实挺窄。 显示器机身有一个五维摇杆,没有设计其他按键,OSD设置、切换信号源等都是通过这个摇杆操作,调节的时候只要看着屏幕确认方向就行,按键反而会因为看不到、不熟悉等增加操控难度。 雷鸟U8显示器背面还是黑白配色并且左右对称,白色部分看起来有点像张开的双翅,边缘同样添加了RGB灯条。 至于显示器的接口,那可以说相当多了,除了电源接口外还有2个USB3.0-A、1个USB3.0-B、1个USB-C(90W反向快充+数据传输)、1个DP1.4(4K@160Hz)、2个HDMI2.1,另外还有一个3.5mm音频口,接口数量的丰富程度已经可以媲美雷鸟电视了。 把雷鸟U8显示器机身和底座、支架组装完成,显示器背面黑白拼接的设计看着还是挺简约干净的,以前见过的显示器大多都是纯黑色,看着挺呆,这款显示器让我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 接通电源之后背部的RGB灯条就会亮起,这个设计理念被称为“光之翼”,看着还挺形象,相信对游戏玩家的吸引力会比较大。 在显示器的右侧还有一个滑轴式耳机挂钩,如果经常戴耳机玩游戏的话还是很实用的,耳机不用的时候直接挂上,不会占用桌面面积,没有耳机也可直接将挂钩收进去。 客观地说,雷鸟虽然是初次涉足电竞显示器领域,但对产品美感的把控还是非常到位的,即使是在没有深度体验的情况下,也能够靠外观吸引部分人群。 雷鸟U8显示器调节操控 作为一款专业显示器,除了机身支持多种高度/角度调节,雷鸟U8的OSD菜单功能也非常丰富。在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轻轻按一下显示器底部的摇杆就可以弹出OSD菜单。 OSD菜单一级界面总共有四个选项,分别是菜单、输入源、显示和关闭,除了菜单外,其余三个是快捷选项,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进行更换,设置成快捷选项后只需要向对应的方向拨摇杆就可快速调节。 在游戏模式中,支持开启FreeSync Premium(游戏防撕裂)、游戏准星、实时刷新率等,也可以设置响应时间、暗部提亮或调整氛围灯光效,光效有5种可以选择。 显示设置则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MiniLED控光以及调节对比度、亮度、图像比例、锐利度、伽马值等。 色彩除了标准、暖色、冷色三种外还支持自定义调节,在情景模式中则提供了标准、办公、DCI-P3、sRGB、AdobeRGB、FPS、RPG、ROG、电影、护眼、电子书等11种模式,覆盖办公、阅读、观影、修图、剪辑、游戏等几乎所有使用场景。 通过这些菜单选项可以看出来,雷鸟U8的设置不仅非常丰富,同时还提供了极大的自定义空间,可以让用户结合自身需求和使用场景进行选择,尽力在各种场景下都能带来极佳体验。 雷鸟U8显示器画质表现 雷鸟U8显示器使用的是HVA面板和MiniLED背光,在如今的家电市场,MiniLED电视选择已经很多了,像雷鸟自家热销的几款旗舰电视型号全部采用的是MiniLED显示器技术,至于显示器领域,目前可选的MiniLED显示器并不多,而且价格也略贵,相比之下,雷鸟U8的价格确实更有吸引力,而在配置上,这款显示器也丝毫不逊色。 具体来说就是它的miniLED分区背光支持1152分区,并且具有4K分辨率和160Hz高刷,同时支持1ms极速响应及HDR1400,不仅峰值亮度达到1600nits,还应用了QD量子点广色域技术,DCI-P3色域覆盖可达95%。 除了色域广色彩好,QD量子点在亮度提升方面同样出色。白光LED 背光的利用率仅为30%,而QD量子点在相同的工作电压下,能够将屏幕亮度提升到原有的120%。 现在MiniLED显示器虽然价格相较一般显示器更贵,但依然很受用户追捧,主要原因就是控光性能出色,亮度是一个方面,另外更直观的是对黑色的显示,普通显示器无法控制背光,显示出来的黑色会泛白,而迷你LED显示器借助出色的性能,则可以展现纯净的黑色,同时不影响其他色彩的显示。 上面这张图是我特地挑选的一张层次结构和色彩非常复杂且背景是黑色的图片,主要就是为了测试雷鸟U8显示器的控光效果,直观感受还是挺满意的。 在色彩通透度测试中,雷鸟U8显示器的表现也非常出色,下面这张图就是我拍摄的测试情况,可以看出来每一种颜色都很饱满,色彩之间的过渡也非常自然。 从参数上看,雷鸟U8显示器的色域高达95%DCI-P3,但其实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不懂这个参数的实际含义,所以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肉眼感受,为了尽可能全面地了解这款显示器的色彩表现,我这里也拍了很多真实的效果,虽然是手机翻拍的,但色彩依旧鲜艳,而且还原度高。 除了色彩外,显示器对画质细节的展现能力也非常重要,雷鸟U8作为一款4K显示器,分辨率已经达到目前高端显示器的主流配置了,不过为了满足大家的好奇心,这里还是放几张图看看。 下面这张图也是我用手机翻拍的画面,不仅可以看到鹤展开的羽毛数量,连展开羽毛的羽绒都非常清晰。 下面这张图的小猫猫非常可爱,不仅可以看到它的胡须,注意它的眼睛,虽然是黑色,但眼睛的光泽却并没有消失,很有精神,甚至连眼睛反射的画面都能看到,倘若是一般显示器恐怕就是一团黑了。 下面这张图原图高低起伏,层次感很强,并且有明有暗,图上的纹理非常丰富,在雷鸟U8显示器上,这些画面细节都被展示了出来,而且即使是背阴的暗部,也能看到清晰的纹理。 雷鸟入局显示器领域的时间虽然短,但其在MiniLED显示技术的应用实践上却有丰富的积累,而且还把自身在电视产品上的高性价比特点延续到了显示器上,对于预算有限又想体验新技术的人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雷鸟U8显示器体验分享 平时使用显示器,基本就是剪辑修图办公、观影追剧、玩游戏三大场景,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无论是哪一种场景,选择显示器的时候都建议把4K分辨率作为第一门槛,然后再考虑色域、刷新率这些。现在的4K电影基本都是60帧,以雷鸟4K@160Hz及95%DCI-P3高色域的参数来看完全够用了,所以重点看看这款显示器的办公、游戏体验。 在办公阅读上,雷鸟U8显示器获得了莱茵低蓝光认证,并且提供电子书和护眼两种模式,虽说两种模式都有助于保护眼睛,但在实际显示上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护眼模式的原理是通过调整屏幕色温来减少屏幕发出的蓝光,所以开启后显示会偏暖,不影响原有色彩。 电子书模式则是模拟墨水屏的显示器效果,让屏幕色彩变成黑白,看上去有一种白纸黑字的感觉,对比来看就是既比普通模式柔和,也没有护眼模式下的色彩泛黄,比较适合处理、阅读电子文档。 另外,雷鸟U8显示器还获得了HDR1400认证,可以直接在电脑设置中开启HDR模式,开启之后可以提供更广泛的色彩范围和更高的对比度,具体可以通过下面的对比图来感受一下。可以看出来相同的画面在开启HDR显示后不仅变得更加明亮,暗部细节也更加丰富, 画面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看电影玩游戏的时候也可以带来更加出彩的显示体验。 经常玩游戏的人应该知道高刷显示器不仅可以减缓眼睛疲劳,还能提高画面的流畅度,刷新率越高操控越丝滑,在主机支持的情况下,可通过系统设置将输出刷新率设置为160Hz。 雷鸟U8显示器支持普通、快速、极速三种模式,下图是极速模式下对比160Hz、80Hz、40Hz动态画面的流畅度,可以看出来,即使是在80Hz下,画面依旧存在动态残影,160Hz下则非常清晰,远不是普通60Hz刷新率显示器可比的。另外160Hz显示器也完全能够满足120FPS高帧率视频的剪辑需求。 极速响应模式下屏幕图像刷新更快,画面转换更流畅自然,非常适合玩FPS(第一人称射击)类游戏,另外还有RPG(角色扮演)和RCG(赛车运动)两种游戏模式可选,同时雷鸟U8显示器也获得了AMD的freesync premium高级认证并兼容G-SYNc Compatible,有助于消除画面的撕裂和卡顿。 用雷鸟U8显示器玩没有准星的游戏,还可以借助显示器自带的准星提供瞄准辅助,从而快速瞄准目标。除此以外,准星的形状也有四种可以选择。 还有一个比较贴心的点是雷鸟U8显示器内置两个3W扬声器,音效自然无法和高端音响比,但听感上还是蛮清晰的,即使没有可搭配的外置音响,也能满足音频输出需求。 雷鸟U8显示器使用总结 现在显示器市场提供的产品选项非常多,而且价格从几百到上万都有,并且不管是便宜的还是贵的,只要没坏都能用,但是如果注重体验的话,也确实需要多一些预算才行。雷鸟U8作为一款售价三千多元的专业显示器,对比一般显示器的价格看着是有点高,但如果在同类型的MiniLED显示器里,其实性价比已经非常突出了,不管怎么说,能够用比较少的投入满足自己对MiniLED显示器的好奇,我觉得还是蛮值的。 此外,这款显示器无论是参数配置还是实际体验,竞争力也都很强,从1152个独立控光分区带来的明暗控制到高分高刷的画质再到多种游戏模式的支持,无论是普通办公还是专业剪辑或者玩大型游戏都能胜任,而且外观也非常简洁大气,可以说是内外兼修了。 当然,也不是说这款显示器毫无缺陷,至少从我的体验情况来看我觉得如果底座换成方形的话可以进一步提高桌面的利用率,另外,这款显示器的电源适配器像一块大砖头,在收纳上有一定难度,不过这些问题影响不大,可以说是瑕不掩瑜吧,如果想入手一款性价比高的MiniLED显示器,这些问题都可以忽略。 翻译 搜索 复制 <更多>

拯救凹凸曼 晒物 04-16 16:49

来给各位还债了,之前写过7系锐龙搭配七彩虹B650的核显优化教程,现在差不多摸清楚了桌面端780M的玩法,外加金百达出了和AMD适配度极高的新款星刃内存,是时候出新版本教程了。 8系锐龙支持超核显频率,所以操作上和之前的教程会有些变化,下面会给大家分享抄作业级别核显超频+内存调试+PBO配置以及数据对比,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先给大家标注下重点: 🔴 不降频,不降频,不降频,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同一块CPU之前测试技嘉时候遇到过拷机10分钟降频降功耗问题,七彩虹B650M战列舰完全没有,放心入吧。 🔴 不追求极限性能的前提下,七彩虹系AMD主板的新版BIOS挺不错,不需要调试就有不错的性能表现,跑分可能低些,实际工具软件测试不差,具体看下面实测数据。 🔴 金百达刚出的C28时序星刃和AMD平台契合度极高,毕竟AMD的内存效能不咋地,C28的低时序开个EXPO即可,直接跳过手动调试环节,省时省心。 🔴 七彩虹B650的老版本版本BIOS不支持8000系CPU,需要安装7000系CPU才能升级,8000系新装机用户切记和卖家沟通确认BIOS版本,防止开不了机。 🔴 发文时8700G的价格还是偏高,建议先收藏本文,硬件搭配和优化操作是通用的。 ⏹ 演示环境 本次案例硬件如下图所示,七彩虹系主板的BIOS基本一致,下文的操作方案可以说是通用。 1️⃣ CPU丨AMD R7-8700G 简介:基础参数相信大家都知道了,八核十六线程+5.1GHz最大主频,核显为2.7GHz最大主频的Radeon 780M,单说参数很适合养老。 2️⃣ 主板丨七彩虹 CVN B650M GAMING FROZEN V14战列舰 七彩虹(Colorful)CVN B650M GAMING FROZEN V14 主板 支持 CPU7800X3D/ 7700X/7600X (AMD B650/AM5) 30天销量500 ¥899 去看看 简介:相比御三家同级别配置正常要一千起步的价格,七彩虹B650战列舰目前日常售价已经降到899元,并且BIOS已经做了大更新,非常有性价比。 这张主板板载了两个PCIe5.0协议M.2接口以及一个满血PCIe5.0的PCIex16槽位,后期拓展空间还是比较大的,算是比较另类的“战未来”。 3️⃣ 内存丨金百达 星刃 6000MHz 16G*2 金百达(KINGBANK)32GB(16GBX2)套装 DDR5 6000 台式机内存条海力士A-die颗粒 星刃 C28 30天销量1w+ ¥799 去看看 简介:目前在售的星刃6000MHz有两个版本,便宜的是C30时序,稍微贵一些的是本次使用的C28版本,可以简单理解为多花了点钱买厂商调教。 回归星刃,XMP(厂商超频预设)的时序为C28-35-35-77,运行电压则是1.2V,看过我之前评测的朋友都知道,这套参数就是标准的低压效能配置,对应低温+低延迟+不错的读写性能。 简单来说,C28时序版本的金百达星刃调教非常不错,适合手动超频困难的AMD平台,当然Intel没必要入这款,随便啥海力士颗粒的型号都能手动超到6800MHz以上。 ⏹ 设备调试 下面开始优化实操,没有任何副作用,直接无脑抄作业就好了。 1️⃣ 调试重点 下面调试的重点在于核显的核心频率+显存大小,配置完成后会有着高于AMD官方数据的8G显存(默认为512MB)+3.1Ghz频率(默认为2.9GHz)。 放一下优化前后的鲁大师跑分对比,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调试前的综合得分为1306405 / 调试后的综合得分为1356712,提升约为3.85%。 ● 调试前的处理器得分为752451 / 调试后的处理器得分为743956,下降约为1.14%。 ● 调试前的显卡得分为134248 / 调试后的显卡得分为162412,提升约为20.98%。 ● 调试前的内存得分为192865 / 调试后的内存得分为223660,提升约为15.97%。 其中显卡提升非常大,但CPU性能会有些许下降,综合来说还是划算的。 2️⃣ BIOS升级 如果你手上已有七彩虹B650在用,切记升级8000系锐龙的时候先不要换CPU,去七彩虹官网搜索你的主板型号,下载最新BIOS固件并解压缩到U盘上。 将U盘接到主板上,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按下图点击BIOS设置页面,点击选择升级BIOS,升级完成后会自动重启,之后再进行其他操作,切记切记。 3️⃣ 内存优化 由于本次使用C28时序的金百达星刃6000MHz,所以操作非常简单,BIOS首页按下图找到EXPO开关,切换成内存自带的EXPO1配置即可。 这里有一步非必要修改项,如果你购买的是6400MHz及以内频率的内存,需要额外确认内存的运行模式: ● 第一步,点击超频OC,进入高级内存设置。 ● 第二步,点击UCLK DIV1选项,切换成UCLK=MCLK。 这里的操作是确保内存不分频,再高频率只能切换成UCLK=MCLK/2的分频模式。 4️⃣ 核显优化 下面开始关键的核显优化,首先进入高级模式设置页面的AMD超频。 之后点击下图的PBO设置,进入后会有安全提示,选择Accept接受即可。 这里需要修改的选项比较多,注意看图片和说明: ● 第一步,将PBO模式切换成Advanced,不然下面选项不会出现。 ● 第二步,将PBO Limits修改为Motherboard。 ● 第三步,将PBO Overdrive Scalar Ctrl修改为Manual,模式修改为10X。 ● 第四步,将GPU Boost Clock Override修改为Enable,频率修改为200MHz。 返回高级模式的主页面,进入下图的AMD CBS配置页面。 接着点击进入GFX Configuration配置页面。 这里修改两项: ● 第一步,将iGPU Configuration修改为UMA_SPECIFIED。 ● 第二步,将UMA Frame Buffer Size修改为8G。 最后,进入高级模式的主板芯片组配置页面: ● 第一步,将集成显卡控制器切换为Forces。 ● 第二步,将UMA Frame Buffer Size修改为8G。 以上设置确认全部修改完成后,点击右上角的退出,选择保存设置重启电脑,到这里所有优化就都完成了。 ⏹ 跑分测试 接下来做一下跑分测试和应用测试,优化配置就是上一段的那些,大部分分数都高出平均水平线不少。 1️⃣ 综合跑分 鲁大师的测试做过了,下面用一些主流工具测试,首先是游戏加加,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性能得分为58937 ● 工作站性能得分为179979 ● 处理器单核性能得分为32209 ● 处理器多核性能得分为308970 ● 显卡得分为16940 ● 内存得分为43181 其次是Vray,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分数为19365 ● GPU分数为834 2️⃣ CPU测试 首先是CPU-Z,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单核评分为694.0 ● 多核评分为7282.8 其次是Cinebench2024,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单核评分为100 ● CPU多核评分为991 3️⃣ 显卡测试 首先是针对DX11的FireStrik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8896 ● 显卡分数为9746 ● CPU分数为25195 ● 综合分数为3391 其次是针对DX12的TimeSp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3877 ● 显卡分数为3474 ● CPU分数为11341 最后是针对补帧的FSR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FSR2关闭帧数为11.22FPS ● FSR2开启帧数为21.69FPS ● 性能差异为93.3% 4️⃣ 存储测试 内存性能测试使用AIDA64,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读取速度为75399MB/s ● 写入速度为93495MB/s ● 拷贝速度为76296MB/s ● 延迟为76.6ns 这组数据相信在用AMD的用户都知道什么水平,C28时序的金百达星刃效能高的有些夸张。 顺道使用TM5对这组内存进行压力测试,脚本使用压力比较大的Anta777,测试截图如下图所示,轻松0报错过测。 5️⃣ 整机温度 这台测试机使用的散热器为常规240水冷,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满载温度在70°左右。 非常惊喜的地方是即使拷机接近30分钟,功耗一直没有跌破100W且没有降频,对比之前测试中十分钟会降频的技嘉而言,这是非常大的优势。 ⏹ 应用测试 上述跑分工具仅代表理论,下面进行实际工具软件与游戏的量化实测。 1️⃣ 生产力测试 首先是代表CPU和内存性能的7Zip Benchmark,使用默认的10次循环,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平均分数为119.470 其次是代表综合性能的Blender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monster分数为111.94 ● junkshop分数为81.33 ● classroom分数为56.58 第三是代表显卡解编码性能的Premier,对4K视频美哉天府进行8K转码(HEVC),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转码时间约需要五分钟 最后是代表CPU+显卡AI性能的Stable Diffusion Benchmark,两个关键词生成图片,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输出时间需约2分51秒 2️⃣ 游戏测试 首先是要求配置较低的常规MOBA网游,案例选择英雄联盟(DX11),画质选择2K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100-110FPS中间浮动。 其次是要求配置较低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无畏契约(DX11),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40-60FPS中间浮动。 第三是要求配置较高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刚CSGo2(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Benchmark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55-80FPS中间浮动。 最后是标准3A游戏,案例选择巫师3(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不开启光追+不开启FSR,游戏帧数在52FPS左右。 ● 不开启光追+开启FSR,游戏帧数在48FPS左右。 ● 开启光追性能模式+开启FSR,游戏帧数在20FPS左右。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4-16 12:09

不久前,国内的迷你主机品牌磐镭上架了一款新品WO4,相比其之前发布的游戏小主机HA-4,WO4在配置上要弱很多,不过这款迷你主机主要面向办公场景,加上价格便宜不少,日常办公追剧倒是个不错的选择。 因为我目前还有其他主力机在用,所以这台WO4到手后为了丰富使用场景,我给它重新安装了Wubuntu系统,该系统作为Windows11和Ubuntu的结合品,外观跟Windows11界面几乎一样,同时还支持更加丰富的自定义选项,最重要的是它除了Windows平台的软件外,还可以安装安卓软件。 这篇文章就来为大家分享一下磐镭WO4迷你主机的使用体验以及如何在磐镭WO4上安装Wubuntu系统。 磐镭WO4开箱 为了方便大家更为全面地了解WO4这款迷你主机,先来简单开箱介绍一下。首先是外包装,磐镭WO4迷你主机的包装是纯黑色纸盒,不过外面还有一层封皮,除了品牌LOGO外顶部有彩色渐变“WO”字样,看着还挺时尚的。 打开包装后就可以看到WO4迷你主机本尊,顶部是黑色的磁吸盖,磁吸盖一角是白色的品牌LOGO,四周可以看到蓝色边框的线条,其中一边有一个缺口,方便掀开顶部磁吸盖。 正面从左到右依次是橙色电源键、双USB3.0接口、type-C接口、3.5mm音频接口以及CLR CMOS按钮。 背面的接口也非常丰富,除了电源接口和两个USB2.0接口外还有DP1.4、HDMI接口各一个,至于RJ45网口则配了2个,这意味着对比一般的单网口迷你主机,这台WO4还可以用来作轻NAS、HTPC、All in One、黑苹果,安装开源OpenWRT等,可玩性极高。 背部接口的下方及左右两侧都是风口,四个边的颜色都是小清新蓝。 底部除了产品信息及4个脚垫外,还有散热风口,对于一台迷你主机来说,磐镭WO4的外表散热面积占比确实挺高。 这台迷你主机的机身尺寸也非常小,我用卡尺手动测量了一下,得出的结果是长为128.20mm,宽为128.19mm,高为51.78mm,手动测量有误差,不过这个尺寸确实非常迷你了。 拆开顶部的磁吸盖,可以看到四颗磁吸颗粒,此外磁吸盖上还特地设计了一个2.5英寸硬盘的槽位,虽然机身很小,但打开之后发现内部空余空间还是蛮大的,整个内部采用的是磐镭自研的HardCore结构,除了留出的散热空间大,主板及其他部件也非常稳定。 磐镭WO4内部内存槽位有2个,硬盘槽位有1个,我这款是16GB+512GB配置,固态硬盘上有散热马甲和散热贴,可以防止硬盘过热,此外有一个SATA硬盘接口。 除了主机外,包装盒内还有说明书、HDMI线、电源适配器、挂装支架、硬盘连接线、螺丝钉等,小包螺丝有两种规格,大的用于挂装固定,小的用于固定2.5英寸硬盘。 整体来看,磐镭这款WO4迷你主机在外观结构上除了小巧外还有散热规划科学、机身接口丰富,此外磁吸快拆设计在需要更换、加装硬盘、内存的时候也很方便。 磐镭WO4性能实测 在外观上,磐镭WO4基本没啥可挑剔的了,至于性能如何,相信大家应该也都挺好奇,接下来就通过各种软件实测一下。先来用鲁大师查验一下硬件参数,主要配置如下。 鲁大师跑分最终结果为567236分,其中处理器R7 5700U得分为369690分,显卡得分为37416分,内存得分为42235分,硬盘得分为117895分。 继续来看看NovaBench的跑分结果,综合得分为1827分,CPU单项得分为1326分,GPU为95分,内存和硬盘分别为236分、215分。 虽然磐镭WO4迷你主机的跑分结果不算差,但是现在高配电脑还是蛮多的,所以在整体排名上有些靠后,但能达到这个层次,日常办公娱乐也绰绰有余了。 在单项测试中,用CPU-Z测试R7 5700U的分数,单处理器执行绪为522.1分,多重处理器执行绪为4675.7分。作为一款8核16线程的CPU,R7 5700U基准频率为 1.8GHz, 最高可达 4.3GHz,像处理文档、PPT这些都没问题,甚至还可以修图剪视频。 搭配的磐镭自家的固态硬盘在安装系统之后剩余容量476GB,用CrystalDiskMark测试,读取速度为2829.10MB/s,写入速度为1366.71MB/s。 继续用ATTO测试硬盘,最大写入速度为1.27GB/s,最大读取速度为1.63GB每秒,两个软件测试结果有一定差距,不过速度都非常稳定。 磐镭WO4迷你主机搭载内存为16GB的DDR4 3200Hz,最高支持32GB,用AIDA64测试性能,读取速度为23065MB/s,写入速度为22148MB/s,拷贝速度为19973MB/s,延迟时间93.8ns。 使用AIDA64进行压力测试,单烤30分钟,硬盘最高温度为62℃,平均温度为59.8℃,CPU最大功率为47.35W,其他大部分时间都稳定在25W左右。 双烤30分钟,硬盘的最高温度比单烤要高一些,达到65℃,至于CPU功耗,和单烤基本一致,比较稳定。 通过单双烤机压力测试可以看到,这款迷你主机对温度的控制还是挺好的,在高压环境下没有出现硬盘过热现象,此外在烤机过程中我听到的风扇声也非常小,可见其稳定性不错。 Wubuntu系统安装教程 磐镭WO4迷你主机出厂已经预装了Windows11系统,开机就能使用,这里再安装一个Wubuntu系统也是为了增强它的可玩性。如果想体验的话建议大家另外再加装一块2.5英寸的固态硬盘,把Wubuntu系统安装在上面,以免清楚原装的Windows11系统。 Wubuntu安装起来也没有那么难,首先需要去官网下载系统文件,可以选择Win10版或者Win11版的UI。系统文件下载好之后制作一个启动盘。启动盘推荐大家使用Ventoy,纯净无广告,制作速度也非常快。 这里附上Ventoy的官网地址除了安装Wubuntu外,安装其他系统也可以使用这款工具,装机必备。 启动盘准备就绪之后就可以在磐镭WO4上安装Wubuntu系统了,开机按F7键进入安装页面,我的启动盘里只有Wubuntu系统文件,直接按回车键即可,如果有多个系统文件可用上下键定位选择。 选中“boot in normal mode",继续按回车键。 选择第一个Windows Ubuntu 11,继续按回车键,之后就可以进入桌面了。 需要注意的是这时候打开的并非正式系统,只是启动盘预装的Wubuntu,要想脱离启动盘使用,还需要将Wubuntu系统安装在电脑硬盘上,操作也很简单,找到顶部的Install System并打开即可安装。 打开Install System,把语言设置成简体中文,进入下一步。 在位置中选择地区为Asia,区域为上海,确定语言、数字、日期为简体中文,进入下一步。 键盘这一栏分别选择Chinese和Hanyu Pinyin,继续下一步。 分区设置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看自己是否需要保留原系统,我是直接安装在新硬盘上的,所以选择的是抹除磁盘,选择完成后进入下一步。 用户设置输入姓名、登录用户名、计算机名称及密码,可以根据要求随便填,设置好就可以点击安装了。 到上面这一步就可以静待安装了,安装成功之后系统会重启,拔掉启动盘,进入开机登录界面输入自己预先设置的密码即可。 Wubuntu系统布局风格和Windows系统相似度非常高,基本界面逻辑都是一样的,所以上手比较容易,可以自主安装exe格式的应用。不需要 TPM、安全启动、POPCNT,自带Copilot、Edge、Teams、PowerShell、Skype等。 另外,系统还自带应用商店,包括办公、开发工具、系统、游戏等在内共两千多个应用可供下载,不过都比较小众。 按键盘上的Windows键也可以直接唤醒开始菜单,虽然基本和Windows11一样,但在桌面个性化设置上,Wubuntu的功能和美观度都要远超Windows11。 按Windows键在弹出的开始界面中可以看到一个Android图标,点击之后就可以配置安卓系统了,步骤也非常简单。 配置完成之后可以在应用商店下载安装安卓端的软件,一些手机端的办公软件在电脑上使用还是挺方便的,可以结合起来。 总的来看,Wubuntu作为一款免费开源的操作系统,附带PowerTools高级工具,控制面板及其他常规设置都接近Windows风格,对于习惯了Windows界面的用户来说还是挺友好的,而且它对硬件配置的要求不高,软硬件兼容性都非常强,还支持安装安卓应用,体验还是不错的。以磐镭WO4的配置运行Wubuntu系统也完全够了。 当然,作为一款具有双网口的迷你主机,安装Wubuntu系统只是体现磐镭WO4可玩性的一个方面,感兴趣的话也可以尝试体验把这台小主机作为NAS、软路由、黑苹果使用。 翻译 搜索 复制 翻译 搜索 复制 <更多>

拯救凹凸曼 经验 04-14 18:09

大家好,我是南北桃源~ 对于迷你主机来说,它的体积小巧,性能也足够日常使用,很多游戏也能够流畅运行,这就满足了大部分用户对于个人电脑的使用需求,这也是这两年迷你主机的销量越来越好的原因。 而我这几个月刚好在忙一个项目上线,在项目前期我一直是用着Macbook Air,但面对着小小的屏幕忙一整天除了效率不高之外,眼睛还非常难受。于是就带了这台大唐TR5作为主机,再到客户那里借了一台显示器和键鼠套装,这才让工作效率提升了不少。 Maxtang 大唐TRA5系列NUC锐龙7 5800H迷你商务办公游戏台式组装电脑WIFI6小主机 R7-5800H准系统 厚款 满500减200送赠品 ¥1679 去看看 在文章开始之前,先来看看这台主机的一些关键参数,锐龙7 5800H的处理器虽然不是最新的,但胜在它的性能还不错,搭配上双通道DDR4 3200MHz的内存和PCIe3.0的固态硬盘,同时它还支持WiFi-6和蓝牙5.2,可以轻松的连接网络和外围设备。当然了,选择它最关键的还是性价比足够突出,千元出头的价格就可以买到准系统版本。接下来就一起看看这台主机的表现吧。 开箱 大唐TR5的包装,让我首先想到的是AMD处理器的盒子,他们的风格实在是太像了,简直就是大号的处理器包装,不过看着确实挺好看的。 包装内的全家福如上图所示,除了主机及电源外,还有附赠背挂支架以及安装工具和HDMI连接线。 大唐TR5的电源为航嘉生产,最大输出功率为90W,支撑这台锐龙7 5800H主机运行是绰绰有余的。 颜值也是生产力 大唐TR5共有薄款和厚款两种款式可以选择,我的这台薄款的上盖采用了玻璃上盖的结构,在质感上做得非常不错。 大唐TR5的机身尺寸为128mm*128mm*42mm,0.6L的体积非常小巧,主机可以轻松的放在桌面上不占空间,如果通过支架将主机挂在显示器背面的话可以实现一体机的使用体验。 大唐TR5的进风口和出风口设计在机身的两侧,内部为U型散热的结构。 接口齐全,扩展方便 选择迷你主机,相比之下在接口上肯定是不如台式机的。但大唐TR5在接口上非常充裕且合理。在机身前部为音频输入输出接口以及两个USB3.2接口,前部的USB-C接口除了支持USB3.2的传输外,还可以连接显示器使用,对于一些需要多显示器使用的场景下非常实用。 再来看一下大唐TR5的机身背面,从左到右依次为电源输入口,两个USB2.0接口,千兆网口以及两个HDMI 2.0接口。 拆开看看 出厂时大唐TR5的脚垫并没有安装方便用户拆装升级,拧开背后的4个螺丝即可打开机身后盖。 打开后主机内部如上图所示,机身内部的结构还是非常整齐清爽的。 固态部分支持PCIe3.0传输协议,出厂时硬盘上自带有散热模块,可以降低硬盘在高负载使用时的温度,提高硬盘的使用寿命。 硬盘背面则是大唐TR5的无线网卡,型号为intel AX200NGW,支持WiFi 6,最高速率可达2400Mbps,同时还支持蓝牙5.2,可以更轻松的连接各类无线外设,打造更简洁的桌面。 两根8G DDR4 3200MHz的内存组成双通道,对于这种采用核显的迷你主机来说, 双通道对于核显的性能提升来说还是非常大的。 虽然薄款在产品介绍页面并没有说支持扩展存储,但在主板背面依然保留有SATA接口,有扩展需求且动手能力强的依然可以进行磁盘扩展。 性能表现 先来看看鲁大师的跑分,88w+的分数击败了58%的用户,这个分数在迷你主机里可以算是中上游的水平了。 Ryzen 7 5800H虽然是一颗前几代的处理器,但它的性能释放还是不错的,除了游戏玩家外的普通用户往往都只是需要处理日常办公以及视频影音娱乐需求,5800H性能还是非常绰绰有余的。 相比较与intel同代的H系列处理器,5800H有一个非常大的优势在于它的集成显卡性能更强,对于一些常见的网游如LOL等都可以轻松应对。 CPU-Z中的参考分数与i7-10700的分数接近,对于性能有所顾虑的可以做一个参考。 像我平时偶尔玩玩LOL,2k分辨率下基本都可以跑满150帧以上,这主要得益于这款迷你主机的核显足够强大,如果是intel的核显就很难有这种效果了。 除了游戏之外用它办公也毫无问题,打开一些比较复杂的EXCEL运行速度也非常快,平时找资料的时候打开几十个网页也并不会卡顿。 总结 对于小白或者普通用户来说,千元价位想要攒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往往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时候不妨考虑一下选择迷你主机,性能能够满足日常办公娱乐,而且不用考虑如何搭配主板CPU等等,此外还能大大解放桌面空间,何乐而不为呢。 像我这次入手的这台大唐TR5迷你主机,准系统版本目前售价仅为1299元,仅需自行搭配固态和内存,性价比非常高。如果再懒一点选择带内存和固态的版本可以做到开箱即用,非常适合小白选择。 <更多>

南北桃源 晒物 04-13 18:49

炎热的夏天即将来临,作为一名数码达人,天天与我陪伴的电脑又到了考验温度的时候了。毕竟旗舰级的CPU和显卡,内存组合在一起,电脑满负荷跑起来,不管是打游戏还是做生产力,那产生的高温是相当恐怖的。 尤其是在显卡满负载运行的时候,只要几分钟,整个电脑就变成一个烤炉,因此,就算是未雨绸缪吧,我这边提前在做了一些功课之后,着手研究怎么对电脑进行DIY改进以加强它的散热。 那加强散热的最直观的一个办法就是加大机箱,加风扇,让机箱空间加大的同时让里面的气动布局也更合理。冷空气可以更快速的进入机箱扫过高发热的电脑核心部件之后再排出机箱。方案是相当不错的,于是,立即开始找风扇。 在颜值即代表正义的年代,找风扇不仅要散热性能好,更要颜值外观好看。最终,我入手了龙骨模组风扇 APOLAR 120 ARGB,一共7个,话不多说,立即拆箱。 骨伽 龙骨APOLAR 积木风扇 12CM水冷机箱风扇模组无线拼接/ARGB神光同步/PWM温控 白色正向 满179减2030天销量500+ ¥179 去看看 外观 龙骨模组风扇 APOLAR 120 ARGB的特点不仅主打一个RGB灯光,而且它还有一个模块化的设计,即突破了传统风扇接线的麻烦和不好看,通过触点卡扣的设计,可大大的简化线束的排布。 这种设计在多风扇组合的时候最好用,尤其是越多越好,越多越省线,排布越方便。彻底解决了传统风扇排布越多,线束越麻烦的问题,让多风扇组合在一起的时候,更美观,更简约,甚至有种无线风扇或是一体风扇的快感。 其次是RGB灯光,现在没有个RGB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卖,龙骨模组风扇的外观设计相当的独具匠心,支持各大品牌主板的神光同步功能,可以在主板BIOS或是软件中直接调整灯光的动态效果和颜色。 我可以调整自己喜欢的各种颜色,瞬间拉满整个电竞氛围感。看着光彩夺目的机箱,那真叫一个漂亮,打游戏也更有激情。 性能 作为一款专业级的散热风扇,除了好看,强大的性能是必不可少的。龙骨模组风扇 APOLAR 120 ARGB它的尺寸为130*120*28mm,是标准的120尺寸的风扇。一般机箱都可以支持,通用兼容性极强。 龙骨模组风扇的单只风扇的重量约为196克,可以说是质感满满,做工精湛。毕竟它大量的采用了加厚的材质,更耐用的同时也更不易变形,也因此相比一般的散热风扇来说,它的重量要重了约20%。 而性能核心上,它的风扇转速最高可以达到2200转。并拥有HDB动态液压轴承,可以大大的延长寿命,降低噪音。再加上导流的风扇设计,可以在相同的转速下,大大的增强风道,提交散热的效率。 高性能的硬件加设计让它的风量达到了75.38CFM,风压达到了2.59mmH2O。如此强大的性能,应对现在旗舰级的平台更加的得心应手。 另外它还搭载了Q-Stop(QuietStop)的减震系统,它可以大大的分散扇叶运行时产生的振动,从而消除风扇的噪音和振荡负载,进一步减少安装的间隙或底盘共振的噪音,让电脑机箱散热更强的同时,却不会增加额外的噪音。 当我在玩游戏《荒野大镖客2》10分钟后,此时显卡早就最大的负荷运行很久了。此时系统的散热风扇也开始全力运行,但即使在这样的满负载场景中,此时的风扇单只噪音也仅在31分贝左右。而如果是低负荷运动的时候,那几乎是听不到任何噪音的。 在满负载运行的时候,我能感受到机箱的热气直往顶部冲出来,装在机箱底部的三只散热风扇,正全力的把机箱内部的新鲜冷空气抽入机箱内部。再通过散热大户:显卡,内存条,CPU之后,从顶部的360冷排排出。 而装在背部的三只风扇也在积极的往外部排出多余的热空气,整个机箱的冷热空气循环和交替相当的迅速并且有效。这种散热效果,比你打开机箱,任其自然散热要强的多。毕竟好的机箱主要讲究的就是优秀的风道设计。 即使是游戏画面特效全开,即使是CPU负载和显卡负载都达到最高。可以看到CPU的的功率此时可以达到272W,使用率达到100%,而CPU温度竟然低至77℃,如此低的温度虽然离不开水冷的功劳,但这也和机箱内部的强对流冷热空气交换有着很大的关系。 如此强大的性能,自然不会有降频降性能等问题存在。甚至如果你想超频,如CPU超频或是内存超频,机箱的散热都是相当重要的存在。 总结 总的来说,性能强大的主机一定要有优秀的散热,这样才能充分的发挥硬件的性能,运行也更加的稳定。龙骨模组风扇 APOLAR 120 ARGB不仅性能,散热效果好,而且它的颜色高,做工精湛,噪音小,即使我安装了多达6只散热风扇,满载运行的时候仍然很安静。如果你喜欢电竞游戏,或是高端生产力,那么你的主机一定要加强散热,而风扇,则是散热的核心。 <更多>

稀范数码 晒物 04-12 16:19

大家好,我是波导终结者。 这两天对于玩家有一个不错的消息,就是暴雪中国区要回归了,其实自从某个毒瘤滚蛋之后,回归应该是板上钉钉的事情。而回归确认得如此之快,也证明了毒瘤是如此的毒瘤。听闻此消息,身边好多小伙伴都表示想要装机去回到魔兽世界的怀抱,所以也都来咨询我装机事宜。鉴于预算以及参考网上的资料,小伙伴大多倾向于INTEL的I5-12490F和AMD的R5-7500F两个平台,那到底怎么选,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 很多朋友装机都只看CPU的价格和跑分来谈性价比,但除非你已经有现成的一些配件,否则是要考虑整台机器的价格的。就比如主板,与12490F配套的入门主板是H610系列,目前全新自营的大概在350-550左右。而7500F配套的A620系列主板,要贵上两三百。 另外,12490F支持DDR4内存,虽然现在DDR5也降了不少,但对于预算有限的入门游戏主机来说,还是会有一两百的差价。而且我手上也刚好有闲置的DDR4内存,可以给小伙伴直接用。 所以,虽然账面数据上来看,7500F的频率和架构有一定优势,但是实际表现上,大部分跑分的差距都在10%以内,对于入门游戏主机来说几乎没差别。而省下来的这点钱,够把显卡向上提升一大段,更别谈CPU本身之间也还有200左右的价差。 自己研究了一下之后,我自己都心动了。家里之前配的10400F有点吃力了,干脆换掉呗,于是下单12490F。其实前两年我自己就装了一台12700K,给表弟装了一台12490F+B660M,不过表弟那台他急着用,我也没详测,这次刚好来多跑跑。 其他配件暂时还没到,刚好手头上有之前配的12700K+Z690+DDR5+3080Ti的平台,先把CPU装上去跑一跑,验一下货。当然,实际装机的话基本搞个H610M也就够了。12490F为中国特供版处理器,10nm制程,6核心12线程,CPU主频 3GHz、全核最高睿频 4.2GHz、单核最高睿频 4.6GHz,三级缓存 20MB、PBP 功耗 65W、MTP 功耗 117W,支持最大128GB的DDR4或DDR5内存(看主板),支持PCIe5.0,插槽类型LGA 1700。 先跑一下CPU-Z。由于机子是之前的12700K那套,我把BIOS重置了一下,一切参数为默认。12490F默认的电压、功耗和发热都很低,而一般用户是不会拿12490F超频的,当然有一部分B系列的板子额外搭载了时钟发生器可以超到5G,那个另谈。 CPU-Z的跑分,单核610.1,多核4858.0。参考其他大佬的跑分,多核跑分差不多,单核跑分稍低,应该是主板默认配置保守了。但既然整体表现差不多,也就不去调电压了。装机的小伙伴也不搞超频,默认够用稳定为主。 CineBench23跑分,单核1487分,多核12054分。一样是单核稍低,多核整体表现与其他大佬测的都差不多。 3DMARK跑一下CPU Profile项目。最大线程6020分,16线程6007分,8线程4830分,4线程2890分,2线程1559分,单线程849分。 再来用AIDA64来双烤一下,CPU温度在45度到50度之间徘徊,当然我这里沿用的是之前的水冷,但也说明了12490F的低功耗和发热,来个普通风冷压一下非常轻松。 顺便跑一下内存,DDR5条子带宽上还是会高一些,延迟也不错。因为重置了BIOS,内存的参数也是默认的,不去折腾了。 PCMARK10的跑分下,总得分7300,常用项目9960分,生产力8043分,数位内容创作13178分。 接下来跑跑游戏。3DMARK挑了Fire Strike和Time Spy的1080P和4K来跑。Time Spy和Time Spy Extreme的CPU分数分别为9827和4302,比我之前参考的评测还要高了一些。Fire Strike和Fire Strike Ultra的CPU评分(物理分数)为23772和23690分,一样小幅反超。 接下来跑跑游戏实测。古墓丽影暗影的画面选项和测试功能都相当齐全和方便,而且游戏本身优化也很不错,无论是跑显卡还是CPU都好用。可以看到,在1080P,最高画质下,12490F拉3080Ti是有点吕布骑蚂蚁,GPU受限27%表示CPU成为了瓶颈,最高画质下202帧。我又试了一下最低画质,220帧,资源管理器里CPU差不多满载,确实拉不太动。 我又跑了一下4K分辨率,画质自定义最高(比内置的最高还要再高)。由于游戏版本,系统版本,驱动版本均有更新,内存也上到了48G,12490F的游戏帧数竟然反超我前两年在12700K上跑的91帧,来到了95帧。虽然写着GPU受限,但显卡应该也极限了。鉴于整机配置平衡性与预算,感觉12490F带个4060左右的比较差不多。 来网游里实战看看。CSGO已经强制更新到CS2有一阵子了,也差不多稳定了。使用系统推荐画面设置,还是打DUST2。但不知道为什么排到了不服就干模式,不分阵营见人就上死完马上复活,一开始还没反应过来。慢慢习惯之后,M4消音三连击破,但是这种模式活不长久,不知道啥时候人刷背后就无了。 刚才OSD里帧数勾上没点应用,再来一局。这种模式没有空闲期,偶尔玩玩还挺有趣的。三四个人混战,谁得利还不一定呢。CPU占用率全程在40%-50%左右浮动,帧率也一直很稳定。 再来玩玩吃鸡,野队四排,不知道咋的开始之前就剩三个了。一样是游戏默认推荐设置,帧数稳定,封烟了之后有所下降,但CPU占用一直稳定在44%-46%之间。 最后来聊聊,如果装机12490F,主板应该怎么选。追求极限性价比的朋友,自然是H610系列,加DDR4内存。短板是PCIe只有3.0,并且M.2接口普遍只有一条,但纯玩游戏是肯定够用的。B660系列和B760系列都差不多,但是看了一下B660都下架了,现在买都是第三方店,怕翻新,预算足一点,或者偶尔还有点生产力应用的话,还是买新的B760吧,以后升级也有空间。B760系列的板子一般有2个M.2,USB也给的更多,有的还有多一些PCIe插槽和其他设计,比如带时钟发生器能超一下外频的。 总的来看,目前入门游戏PC,配一台12490F是比较合适的,拉主流网游和3A都没问题。板子建议根据预算和要不要考虑升级,以及是纯游戏还是偶尔要跑生产力,在H610和B760之间挑。我等其他配件也到了之后,家里的10400F也打算升级到12490F了。 感谢大家的观看,点赞和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英特尔(Intel) i5-12490F 酷睿12代 处理器 6核12线程 单核睿频至高可达4.6Ghz 20M三级缓存 台式机CPU 送赠品30天销量1w+ ¥1029 去看看 <更多>

波导终结者 晒物 04-11 13:19

迷你主机作为近几年比较火的细分产品,很多人印象还停留在只看核心硬件型号上,其实各家的硬件方案设计+BIOS层优化都会有所不同,这也导致同平台的不同型号销售价格差距范很大大。 本文测试的磐镭WO4就非常有趣,属于小配置较低但手动调教空间比较大的产品,非常适合垃圾佬,下面大家分享下这款迷你主机的拆解评测,同时附赠核显与内存优化作业,直接抄就可以无风险提升性能,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 磐镭WO4使用的CPU为AMD R5-5500U,作为2021年发布的长寿平台,目前属于性价比比较高的入门级别,非常适合常规办公以及家用场景。 ✔️ 磐镭的BIOS虽然看起来简陋,5500U的定位也不支持超频,实际上BIOS真不错,可以自行优化核显以及内存性能,具体操作看下文的调试部分,可以抄作业。 ❌ 卖的便宜是有原因的,整体用料比较廉价,比如无线网卡用的螃蟹入门型号,但也说不上不好,毕竟不是每个用户都追求极致性能,满足自己需求就好。 🔴 如果你是不惧怕动手配置的垃圾佬,又想要一台预算较低的养老型迷你主机,磐镭WO4会是不错的选择,毕竟价格便宜还可以手动优化白嫖4%的性能。 ⏹ 参数解析 大家对磐镭这个品牌的印象应该还停留在显卡上,目前在售的迷你主机分为三个产品线,定位从低到高如下所示: ● 首先是WO系列,适合低需求办公和常规家用。 ● 第二是HO系列,适合轻度游戏和品质办公。 ● 最后是YO系列,会有独显版本,适合超频/游戏玩家使用。 考虑到综合性能以及性价比,WO和HO就足够常规用户使用了,YO可能是MXM接口的可拔插设计,等到时候拿到手再给大家做测试。 介绍一下磐镭WO4使用的R5 5500U这个平台: ● 基础性能为六核十二线程,单核最大加速频率为4.0GHz。 ● 基础热设计功耗为15W,满血功率为25W,最高耐温为105°。 ● 核显为七个单元的Vega7核显,最大频率为1.8GHz。 ● 存储方面只支持PCIe3.0固态硬盘,内存则最高支持3200MHz频率DDR4。 简单总结下,5500U非常适合多开软件,核显可以跑1080P的常规网游,平台的功耗比较低,长期不关机也合适,但主频比较低外加是DDR4内存,专业软件可能够呛。 回归磐镭WO4这台迷你主机,特点如下: ● 首先是设备结构,相比传统的螺丝+定位柱,磐镭自研的Hardcore结构采用磁吸式快拆设计,安装/更换硬件以及后续清灰打理都很方便。 ● 其次是存储接口,硬盘位包含2280长度的M.2槽*1+2.5英寸SATA槽*1,内存则是双槽DDR4的SO-DIMM槽,后期拓容比较友好。 ● 第三是网络接口,双网卡为2.5G*1+1G*1,用作灾备挺好,同时主板板载了WiFi6+蓝牙5.2的无线网卡,无线设备连接比较方便。 其他配置就比较常规了,视频输出口有DP1.4*1+HDMI2.0*1,音频输出口为3.5mm*1,前面板的Type-C仅供数据传输不支持供电,不算高但绝对够用。 ⏹ 开箱拆解 老样子,分为外观和拆解两部分,方便入手的玩家后续维护。 1️⃣ 设备外观 作为一款定位家用的迷你主机,磐镭WO4减少了很多非必要的配置,比如整机机身就采用塑料材质,虽然没有铝合金的质感,但好处就是非常轻便,整机重量只有482克。 机身正面包含了拔插使用比较频繁的按钮和接口,包含电源键、USB3.2Gen1协议A口*2、USB3.2Gen1协议C口*1、3.5mm音频接口*1以及重置主板用的CLR CMOS孔位。 机身两侧就比较简单了,做了非常大的散热开孔,外加上移动端锐龙非常低的功耗,长期开机也不用担心散热问题,就是需要注意半年到一年清理下灰尘。 机身背面则是不经常拔插的接口,包含USB2.0协议A口*2、DP1.4接口*1、HDMI2.0接口*1、2.5G网口*1、1G网口*1以及DC供电接口,虽然配置是低了一些,但真的够用。 机身底部则是常规的垫高处理,搭配大面积散热栅可以提升进风效率,同时也预留了壁挂螺孔,方便用户放置在墙面或者显示器背部使用。 配件同样虽然省成本但够用,壁挂支架、DC供电和HDMI线这些基础使用必要件都有,比较奇葩的是下图白色SATA转接线,安装方式有点诡异,下面开始拆解部分。 2️⃣ 内部拆解 磐镭WO4的快拆设计还挺方便的,可以快速更换/增加内存和固态硬盘,上盖采用磁吸和框架固定,从下图的缺口处直接撬开即可。 舱内结构如下图所示,留空还是比较多的,可以有效避免内存和固态硬盘这俩硬件的温度堆积,从而提升运行稳定性。 主板上只有一个M.2固态硬盘接口,下面的M.2是原装无线网卡用,最高支持PCIe3.0协议的2280长度固态硬盘,PCIe4.0能认出来,但是会降速到PCIe3.0。 比较良心的是内存,原生有两个DDR4的SO-DIMM插槽,内存不够用可以自行安装扩容,记得买原装同频率(3200MHz)的就行。 磐镭WO4没有准系统版本,整机使用的固态硬盘和内存都是定制款,具体表现可以参考下面的跑分测试数据。 除了内存和固态硬盘以外,在内存槽边上还预留了一个4Pin的风扇接口,如果使用环境温度比较高,可以考虑开盖后加一个风扇增强散热效率。 磐镭WO4的上盖设计比较有趣,卡扣可以免螺丝直接固定2.5英寸硬盘,对新手和动手困难户而言确实友好一些。 SATA硬盘拓展比较奇葩,需要用户自行将排线接到主板上,然后再连到上盖固定的硬盘,磐镭没做提醒,各位安装时候千万别直接弯折这根排线,会导致损坏的。 如果需要清理灰尘,那么就需要拆卸磐镭WO4的底壳,需要带四角精密批头的螺丝刀拆卸掉底部四颗固定螺丝,操作比较简单就不赘述了。 拆卸掉底壳就能看到风扇,可以看到,由于周边没有防尘罩,进灰还是比较严重的,建议半年清理一次。 清理风扇严格来说不需要整体拆卸,风扇和散热鳍片有两颗固定螺丝,卸下即可进行清理,当然如果要换硅脂就得再拆四颗固定散热片的螺丝。 顺道看了下非核心配件的用料,只能说对的起价格,接口处没有做防震处理,只贴了防静电贴。 无线网卡用的是螃蟹家RTL8852BE,虽然谈不上好,好歹也支持WiFi6e+蓝牙5.2,对常规办公和家用而言足够了,下面开始设备调试部分。 ⏹ 测试环境 磐镭WO4 锐龙R5-5500U 六核 迷你主机 MINI 口袋主机高性能游戏商务台式机小电脑 锐龙R5-5500U/16G D4/512G 30天销量500+ ¥1599 去看看 说明:本文使用的测试机,供电、内存和固态硬盘均为磐镭定制的原装件,具体表现看下文,如果性能和你的需求匹配,可以直接入手,确实性价比还不错。 ⏹ 设备调试 磐镭WO4的BIOS页面比较简陋,但简陋也有简陋的好处,就是内存和核显相关配置都没锁,有一定的手动优化空间,CPU功耗倒是被锁了,暂时别想太多。 1️⃣ 数据对比 下面主要是核显+内存的性能优化,先展示下数据对比,超频前后整机提升约为4%。 超频前的内存时序为C22,超频后的内存时序为C18,读写提升约为2.4%。 超频前的核显显存为512MB,超频后核显显存为2G,性能提升约为2.6%。 2️⃣ 核显调试 首先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按下图切换到Advanced配置页面,接着进入AMD CBS子页面。 接着进入NBIO Common Option。 接着进入GFX Configuration。 这里需要修改两项配置: ● 第一步,将iGPU Configuration切换成UMA。 ● 第二步,将UMA Frame buffer Size修改为2G。 这两项是将核显显存调整为固定2G,给到4G及以上显存其实没啥提升,2G足够发挥Vega7核显的性能了。 3️⃣ 内存优化 应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移动平台其实也可以内存超频,只不过大部分迷你主机和笔记本电脑屏蔽了而已,这里先进入Advanced配置页面下的UMC Common Options。 接着进入DDR4 Common Options。 接着进入DRAM Timing Configuration。 接下来会提示风险,下移选择Accept,回车确认。 由于5500U这个平台只支持3200MHz的DDR内存频率,所以我们只需要优化时序即可,下面参数直接照抄: ● Memory Clock Speed修改为1600MHz ● Tcl修改为12h Clk ● Trcdrd、Trcdwr和Trp修改为14h Clk ● Tras修改为26h Clk ● Trrds修改为4Clk 以上时序比较宽松,如果是三星B-DIE这些比较好的颗粒应该能压的更低,超内存频率就别想了,能超上去但是认不出来。 4️⃣ 其他调试 虽然磐镭WO4自带了Windows11系统,但显卡驱动(Adrenaline)需要用户自己搜索并下载安装,不安装会导致游戏帧数偏低。 另外可能有朋友会好奇这张显卡搭配什么显示器好点,实测2K+180Hz是能启用的,只不过大部分游戏跑不到这个水平,建议是搭配1080P+120Hz的显示器合适点。 ⏹ 跑分测试 接下来做一下跑分测试和应用测试,配置就是上面的核显+内存优化,大家应该能对这套设备的机能有更清晰的了解,特殊之处会有备注。 1️⃣ 综合跑分 首先是鲁大师做了个整机跑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得分为517527 ● 处理器得分为321258 ● 显卡得分为33112 ● 内存得分为44316 ● 硬盘得分为118841 2️⃣ CPU测试 首先是CPU-Z,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单核评分为485.5 ● 多核评分为3680.5 其次是Cinebench2024,全默认配置,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单核评分为64 ● CPU多核评分为369 3️⃣ 显卡测试 首先是针对DX11的FireStrik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2105 ● 显卡分数为2331 ● 物理分数为16249 ● 综合分数为695 其次是针对DX12的TimeSp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867 ● 显卡分数为761 ● 物理分数为4207 4️⃣ 存储测试 第一是内存性能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读取速度为23142MB/s ● 写入速度为22824MB/s ● 拷贝速度为20376MB/s ● 延迟为93.5ns 其次是固态硬盘测试,使用CDM进行IO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顺序读取速度为2826.83MB/s ● 顺序写入速度为1353.22MB/s ● 4K随机读取速度为447.19MB/s ● 4K随机写入速度为1082.38MB/s 相比内存,这原装固态硬盘的性能确实比较水,建议到手自己换一下,不追求性能也能正常用就是了。 5️⃣ 整机温度 这里使用AIDA的压力测试工具,测试时室温为22°,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满载温度前五分钟在67°左右,后续回落到55°。 ● CPU满载功耗前五分钟为37W左右,后续回落到25W。 由此可以得出,夏天使用也不用担心高温问题,注意定期清灰即可,另外5500U其实满载可以到35W以上功耗,只不过磐镭做了限制,不知道后期能不能解锁。 ⏹ 应用测试 上述跑分工具仅代表理论,下面进行实际工具软件与游戏的量化实测。 1️⃣ 生产力测试 首先是代表CPU和内存性能的7Zip Benchmark,使用默认的10次循环,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平均分数为42.087 其次是代表综合性能的Blender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monster分数为43.76 ● junkshop分数为29.40 ● classroom分数为21.34 2️⃣ 游戏测试 首先是要求配置较低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英雄联盟(DX11),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55-70FPS中间浮动。 其次是要求配置较高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无畏契约(DX11),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40-65FPS中间浮动。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4-08 18:49

随着现在游戏市场发展如火如荼,特效炫酷又好玩的大型游戏,也加速我们在电脑硬件配置方面也不断升级更新,因为高配置往往在散热方面就尤为重要,如果散热不好很可能导致CPU显卡等温度过高,导致卡顿死机的情况出现。所以,除了追求在核心硬件配置之外,大多数人对于电脑散热性能以及机箱外观的需求还是比较在意。由于现在RGB技术的广泛应用,在传统机箱配置选择上大部分也都采用RGB炫酷的设计,为电脑增加了炫酷的电竞感。这样就能够满足游戏玩家的个性化定制需求。 对于机箱来说,合理的空间布局设计,让机箱在热方面能更加优秀。而今天我就为大家带来的这款“酷冷至尊MasterBox 600酷炫机箱”,就能满足以上要求,而且,它支持各种规格主板,且同时兼容普通主板和 BTF 背插主板,DIY定制轻松自由掌握,为你开启更畅快的游戏体验。在此感谢外设天下提供本次产品! 首先,在外包装方面采用比较常见的瓦楞纸包装箱,箱体正面有产品的外观简易图以及产品名称等信息,都是采用英文字样。而打开纸箱内部则左右都有泡沫固定机箱,确保了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对机箱的保护作用。 除了产品安装说明外,配件部分还有一个配件包内含:3.5硬盘固定架、2.5硬盘安装垫/螺丝、扎带以及安装螺丝。 酷冷至尊MasterBox 600酷炫机箱整体在设计方面,比较简约大气,没有过多元素修饰。机箱拥有低调黑盒皓月白两种配色可选,我这里选择的低调黑版,整体主要采用黑色一体式外观加侧透为主,机箱是常见的中塔大小,尺寸约474mmx230mmx481mm。机箱外部整体的涂层均匀,细腻的磨砂质感,带来了更好的视觉效果。 正面前面板采用FINE MESH精密冲孔网,0.8mm的大面积圆孔设计,左右白色对称,中间黑色网罩凸起,更加有层次感,让机箱美观度方面漂亮。而且不止于此,大面积的网孔也有利于机箱拥有更好的散热性能。底部产品LOGO的点缀,也为它提供了产品的辨识度,不过这里有个小小的建议,就是如果这LOGO能加入RGB呼吸灯效果就更加完美了。 前面板通过前侧底部手扣向上提拉即可拆卸下来,拆卸后可以看到前面内部可以支持最大420mm水冷排或者3个12CM/14CM的散热风扇。 机箱顶部同样也是拥有大面积0.8mm圆孔网设计,磁吸式的防尘网可以轻松拆下,而在内部还有六边形大孔网格设计,对于顶部的散热也是相当到位。顶部支持3个12CM或2个14CM的散热风扇,水冷支持最大360mm水冷排。 顶部右侧边则是机箱I/O接口面板,依次为电源开关键、重启、3.5mm音频接口、USB3.2 gen1 Type-C口以及USB3.2 gen1 Type-A口,对于日常使用来说,完全够用。 机箱背部从上到下分别配备了,12CM风扇位置、主板背板开孔、七个PCI插槽和电源位置开孔,六边形大孔网格同样也提供了背部的散热性能。 机箱底部拥有4个增高脚垫设计,配合机箱内电源位置散热孔,对于电源整体散热也可得到提升,让电源温度更稳定。 机箱右侧挡板,拆卸也是比较常规的两颗螺丝固定,通过手扣向后拉动即可拆卸下来。 后面内部走线空间非常充裕,理线空间大小 33-35mm。背部空间相比之前的机箱要大,对于多模组线材预留走线孔也是比较多,可以轻松实现背部走线,同时还供了较多的背线绑线孔,便于整理背线。酷冷至尊MasterBox 600酷炫机箱2.5 SSD硬盘背部左右侧都有预留安装位置,加上硬盘仓上侧SSD安装孔位,最多支持6块2.5 SSD硬盘还是比较充裕。 而机械硬盘为采用了卡扣式安装方式,免安装工具安装,可以安装2块机箱硬盘,并且硬盘仓采用可拆卸式,还支持位置调节。 硬盘仓右侧电源位最大可以支持210mm使用空间,能够满足各种规格配置电源尺寸使用需求。 机箱黑透钢化玻璃侧板,也是采用免工具拆装的方式,通过卡扣结构与机箱固定,除此还有一颗螺丝加固,让玻璃侧板不会轻易掉下来。 将玻璃侧板拆卸方面,还是比较简单快捷。 拆卸后,可以看到酷冷至尊MasterBox 600酷炫机箱内部空间及结构,还是非常合理且空间非常大。这款机箱支持常规Mini-ITX、Micro-ATX、ATX 和 E-ATX 规格主板,同时兼容普通主板和 BTF 背插主板。在主板安装位和底部电源仓都很巧妙的预览了丰富的走线孔,让普通和背插主板都能拥有合理整洁干净的走线方案。在散热上,整体机箱内前后上支持7个120mm风扇以及420mm冷排,最大可以兼容长度为410mm显卡与170mm高度的CPU散热器,能够轻松DIY搭配更多主流硬件。机箱外观细节方面就介绍到这里,下面就来看实际装机效果体验。 本来是打算要进行电脑配置升级,不过由于自己最近有事儿所以暂时搁置,就不得不使用之前旧电脑配件进行拆机组装。旧机箱虽然空间方面与酷冷至尊MasterBox 600酷炫机箱差不多,但是在内部结构设计方面,还是不如这款新机箱,尤其是前面板旧机箱采用玻璃面板设计,进风孔只有侧面一点,所以时间久了尘土的遮挡导致散热通风非常不好,就导致机箱内部散热性能不佳。 旧电脑硬件配置信息如下: CPU:英特尔第四代酷睿 i7-4790K 显卡:Nvidia GeForce GTX 970 主板:技嘉 Z97X-Gaming 7 内存:海盗船 DDR3 1600MHz 8G*2 硬盘:浦科特 PX-128M6S/希捷1T硬盘 散热:堡垒240水冷。 然后,将电源进行安装好。超大空间的电源仓对于这个550W的电源来说,太轻松了。 后侧散热孔加上底部散热设计,都能很好保障了电源的散热性能。 由于水冷排和主板之前就已经连接安装好,所以现在安装主板和水冷就更加简单快捷了。我这ATX板型装起来也是非常快,只需对应螺丝孔位,拧紧螺丝即可。 接着再将240mm水冷排安装机箱顶部。 然后就是连接电源线、开机挑线、USB供电口等一些机箱线的连接,值得一提的是这款机箱开机跳线和音频线都采用了一体式设计,所以在安装方面更加方便快捷了。电源线走线多种方式,只要你觉得怎么好,就怎么来!如果是背插主板那么前面就没有电源线,会更加整洁干净。 安装显卡时,根据自己显卡卡槽位置,进行机箱背部IO挡板的拆除,用几个就拆几个。 可拆卸硬盘仓设计很不错,最上层还能安装一个2.5 SSD硬盘,隐藏式美观且不占用空间。机械硬盘安装也是方便快捷,左右两侧安装好硬盘支架,对准轨道轻轻一推即可固定。 当然,2.5 SSD 硬盘也可以安装其他位置,都是更加自己实际情况和喜欢选择。 最后,就是前侧和后侧散热风扇的安装,前侧3个ARGB幻彩风扇,后面一个RGB风扇。 安装完毕后,一次启动点亮,效果非常炫酷。 背部走线要比之前机箱更加合理有序,没有之前那么凌乱。 而正面一侧内部也是布局干净利落,即便显卡和主板不是背插式,但是这款机箱多种合理的走线开孔设计,不论是旧电脑硬件都能让你拥有最佳的干净整洁的走线体验。 机箱内部超大的空间里面放置一些小摆件,也是不错的选择,让机箱更加漂亮。 酷冷至尊MasterBox 600酷炫机箱在安装后,整体散热表现另我还是非常满意。得益于机箱超大空间,加上内部合理的散热通道,在日常办公时候,CPU、显卡、主板等温度,均控制在35℃以下,要比之前使用的那款机箱散热表现更好。除此,机箱搭配炫酷的ARGB幻彩风扇和水冷光效整体的电竞感十足,也让它外观得到升华。 总结 总的来说,这款酷冷至尊MasterBox 600酷炫机箱不论是外观和内部空间结构设计方面,都给我非常不错印象。兼容多种规格型号主板,能够满足大部分用户组件需求,尤其是喜欢DIY的朋友,通过机箱内部RGB灯效,让DIY的乐趣与视觉享受展现的淋漓尽致。对于背插式主板来说,这款机箱绝对让你感受到什么才是简约整洁,什么才是优秀散热新体验。酷冷至尊MasterBox 600酷炫机箱,兼顾办公与游戏,有喜欢的朋友不妨可以去了解一下。 <更多>

童心 晒物 04-06 16:29

AMD在三月发布了最新的锐龙8000G系列APU,其中R7-8700g应该是关注度最高的型号,毕竟用上了目前综合性能最强的核显Radeon780M,主打一个通吃办公及常规游戏,对于不想捡垃圾又预算不多的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下面和大家分享一套基于锐龙R7-8700g的性价比堆料装机单,同时也包含了装机完成后的核显超频调试教程,其中超频并不是内存超频,而是真正的超显卡频率,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装机方向 整机安装完如下图所示,虽然预算不高,颜值还是在线的,由于没有独立显卡,机舱内空闲空间很多,可以放点手办之类的座位装饰。 本次装机主要针对不想买独显的用户,主打几年不用升级硬件,所以预算大部分都给到了核心硬件,存储硬件留有较为富裕的空闲机能,用于应对未来软件的硬件需求增长。 需要提醒各位,本次装机单的非性能硬件选择标准是能用就行,电源转化率在这儿,不建议加装功耗较大的旗舰/次旗舰独立显卡,70及以下的甜品卡和中端卡还是可以的。 风扇其实装不装都无所谓,低价位的RGB风扇装饰性更多点,如果用本文同类/同款海景房,建议买点装上,不然看着很空。 操作前先给大家标注下重点: 🔴 本次装机使用的硬件其实不多,新手看说明书也能轻松安装,和往期一样,下面的配件清单注明了可以改动的地方,大家请根据自己需求灵活变动。 🔴 这套配置玩玩常规网游非常轻松,搭配2K高刷显示器会有比较好的游戏体验,优化比较好+支持FSR的3A游戏1080P+60FPS也能搞定,建议搭配1080P显示器。 🔴 目前StableDiffusion支持核显了,有计划玩玩AI绘图的朋友可以上,但是由于显存大小在这儿,实际出图的效率比较差,说人话就是能用但没那么好用。 🔴 本文的超频部分其实很简单,没有损坏硬件的风险,跟着说明操作即可,硬要说缺点就是使用时多那么一点点的电费,当然不在意游戏质量的话不超频也能用。 🔴 不分频的前提下,R7-8700g手动超频非常困难,建议选择XMP在6800-7200MHz左右的型号,实测8000MHz的XMP能一次开启,但效能一般。 🔴 发文时R7-8700g还是有满载一段时间功耗强制降低的问题,我作为用户肯定是解决不了,只能等AMD出新的BIOS。 🔴 长期稳定使用不仅看核心硬件性能,也需要定期维护,建议1-2年换一次硅脂+清理散热器,散热效率低必然会引发降频等问题。 ⏹ 配件清单 装机单如下图所示,合理凑单可以做到更低,本文发布时的板U价格确实是高,建议再等等降价,大部分硬件选择都做了带依据的说明,不建议跳着看。 1️⃣ CPU丨AMD R7-8700G AMD 锐龙7 8700G处理器(r7) 8核16线程 加速频率至高5.1GHz 内置NPU支持AI 含Radeon Graphics集显 30天销量100 ¥2499 去看看 简介:R7-8700G上市当天其实就破发了,第三方店铺很多卖2200元,个人认为如果618板U套装(B650)价格能做到2500元左右,入手会比较合适,所以建议先收藏本文,等后续降价再考虑入手,不然真谈不上性价比。 回归性能,R7-8700G可以理解为移动端R7-7840HS的满血版本,具体区别如下: ● 首先是基础性能,基础频率高了0.4GHz,小核心主频则高了0.55GHz。 ● 其次是内存支持,理论上可以支持8000MHz,对应更强的核显表现。 ● 最后是超频能力,桌面级散热必然比迷你主机/笔记本强,可以释放更多性能。 理论区别主要就在上述三点,具体测试数据请看下文。 相信应该会有朋友纠结8600G和8700G选哪个,简单说一下区别: ● 首先是价格,首发价8600G便宜800元,差价比较大,对应更低的装机预算。 ● 其次是性能,8600G核心少了2个,线程数数少了四个,大核弱点小核强点。 ● 最后是显卡,760M看着虽然知识频率低点,但单元数少了很多,区别挺大。 综合来说,如果想一步到位,8700G是不错的选择,如果没有游戏、直播和影音渲染等满载时间比较长的使用场景,个人觉得不如直接上7840HS的迷你主机。 2️⃣ 主板丨技嘉 冰雕B650M 技嘉(GIGABYTE)冰雕 B650M AORUS ELITE AX ICE主板DDR5支持AMD CPU AM5 7950X3D/7900X3D/7800X3D 送赠品领券有优惠 ¥1339¥1349 去看看 简介:考虑到会有纯新手看这篇文章,简单说一下主板选择,B650作为中端的芯片组,其实配置和价格跨度非常大,特别是核显刚需的内存效能,各家优化区别还是挺大的。 涉及内存性能,我个人一般优先推荐是技嘉,毕竟DDR5内存优化非常强,技嘉冰雕B650M这种中端型号就足够了,这张主板支持大带宽模式,支持8000MHz及以上频率,这也意味着核显性能的上限更高。 回归主板,技嘉冰雕B650M本身配置没有短板,供电全覆盖可以缓解目前硬件发热量大的通病,板载WiFi6e无线网卡,两条M.2固态硬盘槽位后期扩容方便,同时支持一年换新+四年个人送保,对打算装机用个几年的用户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 另外技嘉目前的保修政策非常良心,主板几乎都是四年保修+一年换新,重点是支持个人送保,人为导致的针脚损坏、剐蹭掉漆和主板弯折这些都可以免费帮修,你可以说技嘉坏,产品这块确实没得黑。 3️⃣ 内存丨宏碁掠夺者 凌霜Pallas II 6000MHz 宏碁掠夺者(PREDATOR)32G(16G×2)套装 DDR5 6000频率 台式机内存条 Pallas II 凌霜系列 (C30)星光银 助力AI 送赠品30天销量1000+ ¥749 去看看 简介:核显性能和内存性能直接挂钩,细心的朋友应该注意到了上面主板说明中的“内存效能”一词,对应着内存实际读写速度+延迟这两块数据,并不是单纯的频率越高越好,具体可以参考下文超频调试部分的开头展示。 考虑到目前AMD手动超频困难+高频内存的效能提升度比较小,个人更建议是选择6000MHz基础XMP的海力士颗粒型号,手动超6800MHz(Gear2)基本都没问题,性价比会更高一些。 本文用了两组物理配置(海力士A-DIE+加强散热)比较好的宏碁掠夺者内存,分别是6000MHz版本凌霜的XMP和6800MHz版本的炫光星舰,想等后期手动超频就凌霜,懒人/新手请直接上炫光星舰,具体看下面的调试部分。 4️⃣ 固态硬盘丨宏碁掠夺者 GM7 2T 宏碁掠夺者(PREDATOR)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GM7系列|NVMe PCIe 4.0读速7200MB/s 助力AI PC存储配件 送赠品30天销量1w+ ¥879 去看看 简介:使用R7-8700G作为核心件装机,默认不涉及特别吃硬盘IOPS的场景,常规无独立缓存的纯国产方案型号即可满足日常需求,相比带独立缓存的型号运行温度会低不少,重点是价格也会便宜一些。 这里推荐的是宏碁掠夺者GM7,一般装机主播/博主也会推荐这款,确实性价比不错,顺序读写速度为7200MB/s、6300MB/s,随机读写则的IOPS都高于9000K,以上这些倒不是特别重要,重点是五年质保,并且2T版本有着1200TBW,保修方便才是王道。 5️⃣ 散热器丨超频三 K4 超频三(PCCOOLER)K4 WH CPU风冷散热器(白色/4热管/13CM增压风扇/支持intel13代/AM5) 送赠品30天销量100 ¥179 去看看 简介:R7-8700G的发热量很迷,虽然官方写的是65W的TDP,实际上满血运行的发热量挺大,毕竟AMD这奇葩上盖在这儿,最高档PBO出厂即灰烬,但最低档连下图这种四热管散热器也能压得住,和散热器效能关系没那么大,下文有做测试。 这里我使用的是超频三K4这款经典型号,价格是比常规四热管贵一点,胜在13mm大风扇+散热鳍片的效能强,最高可以压240W的CPU,安装拆卸也相对简单,原装送的硅脂不乱涂也够用两次,后续维护相对省心一些。 6️⃣ 电源丨鑫谷 GM750W 冰山版 鑫谷(segotep)GM750W冰山版ATX3.0电源(原生PCIE5.0/80plus金牌/全模组白色线/台式电脑主机箱电源) 30天销量4000+ ¥459 去看看 简介:就R7-8700G这功耗外加仅做内存超频而言,电源和机箱真没这么重要,一般很难坏,也不会后续也不怎么需要拆卸维护,所以这里选择鑫谷全家桶,全白配件中相对而言比较便宜,主打一个便宜够用。 电源这里选择鑫谷的ATX3.0标准型号,相比ATX2.0和ATX3.1标准的型号,鑫谷GM750W在高负载状态的供电会更稳定一点,白色全模组不仅好看,安装走线也比较方便,750W额定+原生PCIe5.0接口方便后续最高可以加次旗舰级别的独立显卡。 7️⃣ 机箱丨鑫谷 无尽240青春版 鑫谷(segotep)无尽240青春版海景房机箱 白色(M-ATX顶置240水冷位/无立柱玻璃侧透防尘游戏电脑台式机箱) 30天销量500 ¥169 去看看 简介:由于本次装机用的是M-ATX主板,目前主流装机要小而美,所以机箱选择百元价位机箱中体积控制不错的无尽240青春版,整机尺寸也就364*212*438mm,比较适合0.6米左右宽度的桌子,不追求纯白也有黑色款,毕竟全纯白是贵一些。 考虑到会有用户加装/更换硬件,说一下这款机箱的尺寸支持: ● 显卡最长支持345mm。 ● 风冷最高支持165mm高度,水冷最大支持280水冷。 ● 底部最多支持安装3.5英寸硬盘*1+2.5英寸硬盘*1。 ● 整机最多支持安装五把风扇,前2+上2+背1。 ⏹ 超频调试 本段主要提升的是核显表现,老手看完应该就知道基本没有硬件损坏风险,操作上没有难点,分为CPU、内存以及核显调试三部分,直接跟着抄作业就行。 1️⃣ 跑分对比 先放一下优化前后的鲁大师跑分对比,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调试前的综合得分为1381928 / 调试后的综合得分为1439912,提升约为4.20%。 ● 调试前的处理器得分为716551 / 调试后的处理器得分为748113,提升约为4.40%。 ● 调试前的显卡得分为158427 / 调试后的显卡得分为176198,提升约为11.22%。 ● 调试前的内存得分为234462 / 调试后的内存得分为240470,提升约为2.56%。 在以上项目中,核显的提升是最大的。 实际游戏体验确实也会强一些,案例选择CSGo2(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默认,FPS benchmark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调试前的游戏帧数在50-80FPS中间浮动 / 调试后的游戏帧数在60-100FPS中间浮动。 相同复杂场景的帧数提升约在10-20FPS左右,对这颗核显而言很恐怖了,当然不是所有游戏都能有如此收益,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测试结果。 单独说一下AMD的独家技术FSR,有点类似显卡驱动层的Reshade工具,既可以实现帧数提升,也可以提升画质,具体看游戏厂商的选择,下图为巫师3开启前后的对比,画质提升确实肉眼可见,帧数也降低了10FPS。 最后就是内存频率问题,TimeSpy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32+6800MHz频率内存的得分为4176 / C38+8000MHz频率内存的的得分为4150 可以看到分数不升反降,同时内存还得承担高温问题,8000MHz需要上额外的内存散热器,所以目前暂时不推荐大家追求高频率,6800MHz左右就比较合适。 2️⃣ 前置操作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开始前一定要先更新主板的BIOS,不然可能会出现配置项目找不到或者其他问题! 开始前一定要先更新主板的BIOS,不然可能会出现配置项目找不到或者其他问题! 开始前一定要先更新主板的BIOS,不然可能会出现配置项目找不到或者其他问题! 3️⃣ CPU调试 下面开始正式的作业,不追求极限的前提下,CPU仅需修改PBO策略,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 ● 点击下图上方的Advanced Mod,切换成高级配置模式。 ● 点击进入频率/电压控制配置页面,点击PBO Enhancement。 这里有两个方向: ● 如果想性能比较好,请选择90 Level1,对应最高90°c的温度墙。 ● 如果想温度比较低,请选择70 Level1,对应最高70°c的温度墙。 这里的温度墙指满载状态的温度,CPU并非一直处于90°高温运行,新手可以安心配置,不会损坏硬件的。 4️⃣ 内存调试 同样不追求极限的前提下,内存仅需配置EXPO外加黑科技即可,同样是在频率/电压控制配置页面: ● 点击XMP/EXPO Profile,切换成XMP1,如果有EXPO就选EXPO。 ● 点击XMP/EXPO高频宽,切换成启用。 这里的高频宽模式本质上是自动调整时序小参,所以打算手动超频的朋友在配置时序时候注意下,第二时序正常不用再手动修改。 如果没有动手恐惧症,可以修改以下内存时序,依次进入高级内存设定→MemorySubtimings,参数按下图手动填写: ● CAS修改为32 ● tRCD修改为48 ● tRP修改为48 ● tRAS修改为48 上面这组时序比较宽松,基本不看CPU和内存体质,说人话就是不会有副作用,其中的CAS也可以尝试改为30,读写延迟会更低点。 单独说一下内存分频,发文时部分主板的BIOS是按频率自动分频: ● 不分频模式下,能到6400MHz频率已经算很厉害了。 ● 一分二(Gear2)模式下,一般能到6800-7200MHz。 ● 一分四(Gear4)模式下,看有人超到9000MHz,我自己实测8000MHz没问题。 日常自用的环境下,建议是不分频6000MHz或者Gear2模式6800MHz,毕竟频率上去的同时电压也会增加且效能也较小,等后续如果有BIOS大改再给大家出手动超频教程。 5️⃣ 核显调试 和上面两项不同,核显关联的配置非常多,请大家严格跟着操作,第一步修改核显频率,同样是在频率/电压控制配置页面: ● 点击CPU核心显卡频率,手动修改成3200MHz,后续看情况可以加频率,单次50MHz。 严格来说我这块CPU超到3400MHz也能开机,这个频率烤机会蓝屏,实际稳定只能使用3250MHz,所以切记一定用合适的频率运行,不是越高越好。 第二步修改UMA设置,点击下图的设置页面,进入IO Ports配置选项。 进入二级页面后,修改以下两项: ● 点击Integrate Graphics,模式修改为Forces。 ● 点击UMA Mode,模式修改为UMA Game Optimized。 修改这一步可以强制让专用显存保持在4G,不然是512MB-4G动态调用。 第三步修改最大显存,回到设置页面,点击进入AMD CBS页面。 进入AMD CBS页面后,点击NBIO Common Options。 进入NBIO Common Options页面后,点击GFX Configuration。 进入GFX Configuration页面后,修改以下两项: ● 点击iGPU Configuration,模式修改为UMA_SPECIFIED。 ● 点击UMA Frame buffer Size,修改为8G。 这里是将最大共享显存调整为8G,和上面的固定4G有一定区别,如果内存足够大也可以选择16G(一般不建议),以上操作全部完成后,保存配置重启电脑。 6️⃣ 复查配置 进入系统后确认下配置是否正确生效,按Ctrl+Alt+Del这三个组合键打开Windows的任务管理器,看看GPU专用内存是否变成4G,如果是的话就对了。 另外需要下AIDA64这个测试工具(图吧工具箱里面有),勾选上OSD的显存显示,之后点击压力测试工具,看看显卡频率是否已经超到目标频率,我这里是3250MHz。 ⏹ 跑分测试 接下来做一下跑分测试和应用测试,配置就是上述调试那套,内存为Gear2的6800MHz,PBO为90° Level1。 特别备注:按照AMD会出优化版BIOS(战未来)的传统,后期跑分比本文数据好点也属于正常,并非测试环境/方法有问题。 1️⃣ 综合跑分 鲁大师的测试做过了,下面用一些主流工具测试,首先是游戏加加,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性能得分为61186 ● 工作站性能得分为181745 ● 处理器单核性能得分为34702 ● 处理器多核性能得分为310908 ● 显卡得分为18687 ● 内存得分为43177 ● 硬盘得分为16438 其次是Vray,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分数为19365 2️⃣ CPU测试 首先是CPU-Z,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单核评分为681.6 ● 多核评分为7574.2 其次是Cinebench2024,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单核评分为110 ● CPU多核评分为1044 3️⃣ 显卡测试 3DMark针对DX12的TimeSpy模组数据上面放过了,这里做其他测试,首先是针对DX11的FireStrik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3717 ● 显卡分数为3311 ● CPU分数为12249 其次是针对核显的NightRaid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36497 ● 显卡分数为45131 ● CPU分数为17513 最后是针对补帧的FSR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FSR2关闭帧数为12.26FPS ● FSR2开启帧数为23.36FPS ● 性能差异为90.6% 4️⃣ 存储测试 第一是内存性能测试,开启XMP的6800MHz+C32,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读取速度为63.57GB/s ● 写入速度为101.87GB/s ● 拷贝速度为77.48GB/s ● 延迟为78.0ns 其次是固态硬盘测试,使用CDM进行IO测试,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顺序读取速度为7471.63MB/s ● 顺序写入速度为6543.46MB/s ● 4K随机读取速度为4705.03MB/s ● 4K随机写入速度为4176.71MB/s 5️⃣ 整机温度 功率断崖式下降的问题在上文提到过,这里就放一下证明吧,使用四热管散热器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满载温度在90°左右,10分钟左右会断崖式掉到65°左右。 再次提醒,AMD的CPU温度是跟着PBO走的,你选90° Level1满载就是90°,选70°满载就是70°,和散热关系不大。 后续换成了6热管的利民BA120做二次测试,实际压力测试的数据和超频三K4没区别,所以AMD的TDP没啥参考价值,换价位更高的散热器也意义不大,追求低温调PBO就好了。 ⏹ 应用测试 上述跑分工具仅代表理论,下面进行实际工具软件与游戏的量化实测。 1️⃣ 生产力测试 首先是代表CPU和内存性能的7Zip Benchmark,使用默认的10次循环,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平均分数为123.33 其次是代表综合性能的Blender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monster分数为105.04 ● junkshop分数为66.49 ● classroom分数为57.52 第三是代表CPU+显卡AI性能的Stable Diffusion Benchmark,使用Normal标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0.13 / 0.14 / 0.14 跑个测试费老劲了,实际出图也非常慢,玩玩可以,别当真。 最后是代表显卡解编码性能的Premier,对4K视频美哉天府进行8K转码(HEVC),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转码时间约需要四分半钟 这个表现已经很不错了,没必要抱着老偏见,直播和简单影音剪辑都挺合适。 2️⃣ 游戏测试 简单介绍下前文提到的FSR技术: ● 首先,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支持FSR,大部分主流3A都支持,网游大部分都没有。 ● 其次,FSR需要手动开关,玩家可以自己选择FSR质量,不同质量会影响实际FPS。 首先是要求配置较低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无畏契约(DX11),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120-170FPS中间浮动。 其次是要求配置较高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Apex英雄(DX11),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60FPS左右,相当稳定。 第三是要求配置较高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刚CSGo2(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55-80FPS中间浮动。 最后是标准3A游戏,案例选择巫师3(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不开启光追+不开启FSR,游戏帧数在60FPS左右。 ● 不开启光追+开启FSR,游戏帧数在50FPS左右。 ● 开启光追性能模式+开启FSR,游戏帧数在20FPS左右。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4-03 17:09

前言: 上一次装机是什么时候,我几乎都想不起来了。最近这段时间,有了一些小小的时间可以安排给自己,闲下来的时间里,手痒难耐,于是乎就有了装一台电脑的念头。 与当年只知道疯狂榨取性能不同,对于喜欢折腾DIY主机的退烧老玩家来说,除了有够用的性能外,主机的外观自然也要足够好看,而且要有自己的风格。随着硬件越来越丰富的当下,折腾不同搭配不同风格的主机外观其实也是对于脑力、对于审美的考验:又要保证主机的整体性,还要把各部分硬件配搭的足够协调。新主机肯定是主流的RGB元素,加上海景房机箱,用超大采光的全透、无立柱的曲面一体成型玻璃设计,来体现主机的通透感。 然而在通透的外观下,海景房机箱对于主机的走线,要求实在太高了,缺少了遮蔽,稍稍不规整的走线都会暴露无遗,影响主机的外观颜值。为了拯救“手残”的我,我决定用美商海盗船的“iCUE LINK星光链”技术来帮助我。 iCUE LINK星光链智能组件生态系统简单来说,就是能够通过单一线缆便可连接各种设备(包括一体水冷、风扇等),化繁为简,变“并联”为“串联”,各种设备之间的连线首尾相接即可。装机走线与之前相比变得前所未有的简单且有序,人人都能组建出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主机。 除了走线便捷之外, 我们只需要1个 iCUE LINK 系统集线器,除了能够同步和管理系统中所有的散热器和 RGB 灯光,还能自动检测和配置设备 iCUE LINK 设备,进而打造出一个更智能并且高度整合的iCUE LINK 的智能组件生态系统,使用和管理设置都非常的方便。我入手了机箱、电源和散热全套。 主机展示: 首先是整体桌面照,比起一片白茫茫找不到焦点,我更喜欢黑白相间的感觉。用的是美商海盗船整套机电、散热产品和键盘,搭配雷鸟MiniLED显示器。机箱里面是AMD R5 7500F、华硕TUF B650重炮手主板 和英特尔U.2接口的SSD,以及AMD原厂R6700XT的显卡。 整体装机体验方面,美商海盗船6500X 双舱式中塔机箱可以说非常出色:超大的空间,为我们提供了上佳的硬件兼容性;相对于流行的“海景房”,我更愿意叫它“海景别墅”。 各处细节也很优秀,做工上佳。 产品细节: 6500X 双舱式中塔机箱 美商海盗船6500X机箱最吸引人的,我感觉一定是无立柱海景房的通透设计,机箱的正面和侧面的高透玻璃面板提供了270度环绕式的开放视野,机箱内部漂亮的硬件和高级质感的RGB 灯光,都能毫无遮挡看得一清二楚,更添了一层额外的魅力。 机箱右侧、底部和顶部盖板都是透气网设计,细看能够发现在金属网下还有一层更加细密的透明塑胶网,在透气散热的同时,不仅能屏蔽电磁辐射,还能阻挡空气中的各种悬浮物进入机箱。 顶部除了有散热网设计之外,还安置了I/O按键和4个支持USB 3.2的Type-A、1个USB 3.2 Type-C接口、音频接口。 机箱采用默认正装模式,充裕的纵向及横向空间,可以说“通吃”市面上家用主板和显卡,ATX大板和超长、越肩显卡都不是问题;还能够容纳更多的换气风扇和散热器,机箱内部的风道也会更加的合理。 6500X采用了双舱设计,电源、线缆和硬盘有自己的独立空间,起到隔热、隔绝电磁波,优化机箱内部风道的作用。 在“后舱”,还有4个硬盘位,2.5寸采用挂装,3.5寸硬盘则是有滑动支架。硬盘支架可以说细节满满:支架不是平的,而是有一个角度利于安装使用;固定支架的螺丝也是防脱落螺钉设计,用起来非常方便顺手。 机箱的主板背板还支持最新的背插线缆设计,在主板电源插槽、I/O插槽等地方,都有相应的开孔,能够实现正面无线缆化的外观。 在机箱的侧面、底部、顶部以及后方,都有多个风扇位,支持最多10个风扇,而且360mm冷排也有多个安装位置,对于CPU、显卡的软、硬管水冷设置都会更加方便自由,实现最优的散热风道。 机箱还内置多个iCUE LINK 线缆勾,让自家的 iCUE LINK智能组件设备走线更整齐,减少杂乱的线缆,海景房更加清爽。 iCUE LINK H150i LCD 水冷 作为一款高端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美商海盗船iCUE LINK H150i LCD拥有非常强悍的散热性能,完全能够驾驭A、I家的旗舰CPU,满足稳定运行甚至是超频使用的需要。 之前用过RGB设备的值友都会有这样的体验:连接的线缆实在是太多了,安装也太复杂了、理线也太麻烦了……而美商海盗船的iCUE LINK技术采用菊花链串接,使用一根线缆(甚至是可以用完全隐藏式的桥接器链接)即可为兼容设备供电和传输数据,从而大大减少线缆数量,降低我们装机理线的难度,提升电脑的颜值。 iCUE LINK H150i LCD的水冷头为分流式设计,内部拥有128片/英寸密度的微切割水道。底座为纯铜制成,预涂美商海盗船原厂高性能散热膏,确保高效导热。 电气线缆完全隐藏在水管里面,视觉效果非常出色。 鳍片细密均匀,有效散热面积很大。 iCUE LINK H150i LCD拥有高清液晶屏,480x480分辨率的超亮2.1英寸IPS LCD屏幕,亮度高、效果清晰,可以实时展示CPU温度、水冷散热器冷却液温度等设备实时的运行信息。 在水冷头上,还有24颗RGB LED灯珠,搭配风扇上的RGB灯珠,能够呈现出非常炫酷的灯光效果。在iCUE控制软件中,还可以对所有RGB灯珠进行丰富的设置,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预设效果,也能尽情释放自己的创意来私人订制。 得益于iCUE LINK科技,1条线路即可驱动一个360mm一体式水冷再加3个RGB风扇,使用的时候只需要连接冷排末端的接口即可。 风扇间通过桥接器完成信号传输和供电,实现外观上完全无线化。 iCUE LINK H150i LCD的风扇采用了美商海盗船磁悬浮 2.0(磁圆顶)轴承,除了完全继承了ML风扇的全部技术和性能之外,还能进一步降低了低转速时的磨损。在强大的 PWM 控制下,风扇转速在 480 RPM 至 2400 RPM,甚至可以接受0 RPM PWM 信号,让风扇在系统温度较低时停止转动消除风扇噪音,可应对不同的需求,满足强散热性能和静音需求。 HX1000i 1000W电源 HX1000i 电源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分量十足。 HX1000i 电源采用了全模组接口设计,并且接口非常丰富,用户可以自主搭配线材和规划接口。 电源的原配模组线材非常的丰富并且均采用了扁线设计,线材长度充裕,背走线会更加容易;并且线材中提供了Link数据线,用来连接主板与Corsair Link配合使用。同时也有提供新的 16Pin(12VHPWR)外接供电,支持 NVIDIA RTX 40 系列显卡,当然也包括最新发布的 RTX 40 Super系列。 电源通过了ATX 3.0 认证,支持 PCle5,可承受超高峰值功率,放心使用各种旗舰硬件。 还有80 PLUS 白金认证,转化效率可达 92%,具备超低的能源损耗和更小的发热量。如果我们的系统在低负载情况下,电源静音模式会自动开启,电源风扇停止转动,有更低的噪音表现,对于经常深夜使用电脑的我来说,真是太棒了! 海盗船iCUE 智能生态软件的支持,自然必不可少。通过iCUE我们可实现风扇曲线自定义,检测电源设置,动态切换单轨/多轨过流保护(OCP)等等功能。 iCUE LINK RX120 风扇 美商海盗船iCUE LINK RX120 风扇可以说是豪华配置,不但附带了各种线缆、安装用的螺丝,还有iCUE LINK 系统集线器;包装也很贴心的设计了提手。 iCUE LINK RX120 风扇采用了玻璃纤维框体,吸震耐高温。磁圆顶轴承提供更小的噪音,更低的磨损,以及更长的使用寿命。风扇之间可以通过磁力互相吸附,而且加上采用“iCUE LINK星光链”技术的桥接件链接,能实现视觉上的“无线”传输电力与信号。 风扇还具备强大的PWM控制能力,最高支持2100RPM 转速,提供 74.2CFM 风量,4.38mm-H20静压,散热性能可以说非常强悍;最难得的是,iCUE LINK RX120 风扇还是“动如脱兔、静如处子”,同样能支持零转速模式,在低负载时完全停转以消除风扇噪音。 AirGuide 技术防涡流扇叶可以将气流集中吹拂,拥有更强大的换气能力,也能充分吹透冷排和其他散热片。 外观上,iCUE LINK RX120 风扇配备8颗 RGB LED 灯珠,提供动态灯效,带有侧开窗设计,可以从更多角度欣赏灯光。 灯光效果支持iCUE LINK灯效自定义。 iCUE LINK 系统集线器 iCUE LINK 系统集线器就是iCUE LINK 系统的大脑,一个 iCUE 系统集线器即可同步和控制多达 14 个 iCUE LINK设备,而且集线器背部带有磁力装置,能够轻松吸附在机箱上任何一个位置。 创新的串联单线缆设计,相对以前一个风扇一条线缆的并联模式,能够显著减少线缆数量和长度,让我们装机更轻松。 美商海盗船iCUE LINK 系统集线器具备7A完整供电、数据传输能力于一身,每条线路上可以运行7个iCUE LINK设备。我们可以把1个360mm一体式水冷再加3个RGB风扇用1条线路即可串联驱动;而iCUE LINK集线器可以同时支持2条线路,支持设备数量最多可以达到14个,强悍的扩展能力能够显著减少机箱内线缆的数量。 装机细节: 6500X机箱用料真是好,一个人搬动起来居然有些费力。结构很硬朗,正放倒放都没有出现变形、松垮。 用钳子调整一下主板螺柱,有点后悔主板买的太小了一些,浪费机箱的大空间了…… 机箱各个孔位准确,螺丝拧起来很是顺滑,装机体验一流! 面板I/O有集成接头,装起来很方便。 安装水冷散热器需要拆掉主板自带风冷支架,装上附件里面的双头螺柱 继续装水冷和风扇。 机箱附带的风扇螺丝非常好用,2圈就能拧紧,效率提高不少。 装好了:自我感觉还不错,海景房机箱晶莹剔透的,好看! 另外一侧也是能侧透出朦胧的灯光效果。 水冷散热只有2条线缆,走线轻松愉快。 有了iCUE LINK系统,风扇走线是最轻松的,比如侧风扇,只需要用短线从水冷风扇引出接入即可。 水冷冷头能够实时显示水温,散热的状态一目了然。 iCUE LINK H150i LCD的颜值还是可圈可点的,而且预装风扇,安装会更简单轻松。 开机的时候,LCD屏幕能显示动画效果。 我习惯把冷排上置,底部加进气风扇,侧面是排风风扇,这样机箱风道既符合热空气上升的特点,能提高空气流动效率,也能吹到机箱内部其他部件,尤其是显卡,温度也会低一些。 水冷默认为均衡模式,此时转速在2500RPM-2600RPM,我们用iCUE软件还可以把水冷设置成“静音”和“变速”模式,在温度比较低的情况下,水泵转速在2400RPM左右,如果是散热性能最好的极限模式,日常转速在2800RPM左右,最高能到4300RPM左右。 在iCUE软件里,同样能够检测每一个风扇的状态,能够看出在“均衡”设置下,风扇转速才301RPM,在保证机箱足够清凉的同时,安静的“可怕”。 和水冷散热器一样,风扇也有独立的预设工作模式可以选择。 既然是海景房机箱,那么整个系统的RGB灯光自然要不同凡响的。 美商海盗船iCUE软件能够轻松实现整机所有设备的灯光控制管理,这点非常方便。 如果感觉一下子没有头绪,我们运行灯光效果向导来设置。 也可以手动设置各种灯光颜色及效果,可以是我们喜欢的颜色和闪烁方式、可以是与电脑音频联动的闪烁效果、也可以用绿黄红三色来显示散热器的温度等等多种灯效,还包括可以脱离iUCE软件的硬件内置灯光效果,设定起来非常方便。 当然,在iUCE软件的加持之下,我们还能选择更好看的Murals灯效。 “iCUE LINK星光链”的使用感受: iCUE LINK全集成的“串联”模式,对于我这样的手残党来说实在是太友好了,电源、控制信号一线完成,不同的设备之间头尾相连就能正常工作。 一条短短10厘米的线缆就能代替之前需要几十厘米甚至是几米长线缆的功能,而且不需要来回走线。 还能轻松实现风扇转速、灯光的独立控制。 集线器也仅仅只有三个接头,只要接上主板的CPUFAN接口、USB接口和电源线就好。 美商海盗船iCUE LINK系统在9个风扇几乎满配情况下,背部电缆依然很“简约”,理线难度不大。而我的旧电脑,风扇数量少了3个,但背部线缆和控制器还是密密麻麻的,走背线的时候,我都差点“炸”了。 系统运行效果: AMD 锐龙5 7500F满载温度一般都在74℃左右,而在美商海盗船6500X机箱、H150i水冷和RX120风扇的共同作用下,我这块CPU的满载温度只有68.8℃。 除了最高温度低了之外,这套系统的能力还在于更强大的散热效率,在降低CPU和显卡的负载之后,能看见CPU和显卡的温度在几秒钟的时间内呈现出断崖式的下降。 其实在满负荷工作中,除了CPU,其实显卡也能获益良多,AMD这块公版6700XT显卡散热能力并不强(主要原因是双风扇不太给力),网上评价都是动不动就上80℃,但我这块显卡在机箱+风扇的强悍散热能力加持之下,满负荷工作温度只有70度,让我在接下来的炎炎夏日,放心不少,可以肆无忌惮的玩游戏啦! 除了强大的性能,这套美商海盗船海景房给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安静,日常使用下,整机的噪音仅有30分贝,比旧电脑低了3.4分贝,可以说是完全静音状态,即使在深夜,也完全听不到噪音。 而在电脑高负载工作,散热性能全开时,发出的声音也不过是41.5分贝,比旧电脑接近60分贝的噪音来说,也是足够安静,丝毫不会影响到睡眠不好的LP大人。 小结: 这套美商海盗船的“iCUE LINK星光链”机箱散热套装用下来综合体验非常好,支持最新的“背插”主板和显卡供电接口,无论是散热性能、静音还是ARGB灯效方面都令人满意,特别是搭配了“iCUE LINK星光链”技术,走线简单方便,自己在家也完全能够搭建出一台强悍而安静的主机,要是大家近期想要组一台高颜值高性能的电脑主机,采用这套散热+供电方案都非常适合。 如果大家对美商海盗船的产品感兴趣,不妨收藏、关注产品,适时入手不犹豫啊! <更多>

sunjun5 晒物 04-02 15:39

相当一部分用户在装机的时候会选择B760芯片组主板,毕竟价格比较便宜,不过可能会存在两个问题: ● 第一是CPU跑不满,无法发挥该有的性能。 ● 第二是温度过高压不住,导致高负载状态撞墙降频。 早期引发这俩问题的原因在于主板指令集设计问题,在微码更新后有所缓解,本文发布时则是CPU体质问题居多。 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技嘉主板的降压教程,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包含抄作业级别的实操教学,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操作难点 给大家标注下本教程重点: 🔴 有这个教程的根本原因是13代和14代Intel默认电压给的比较激进,降压可以在主频不变的前提下降低功耗和CPU工作温度,找功耗/频率的平衡点是降压操作的关键。 🔴 本次教程基本无硬件损坏风险,毕竟是降压,跟着操作就行,电压能压到多少随缘,具体看CPU体质,在能稳定过测且不降频的前提下越低越好。 🔴 如果想从源头解决,那就是去某鱼收别人测过的,买盒装摸奖也行,散片基本可以认定为雷,压不下去电压也正常。 🔴 关于B760和Z790这俩芯片组的区别,个人建议是能选Z790就选Z790,毕竟BIOS多了很多细节配置,想省钱用B760搭配K系列处理器就继续看本文哈。 ⏹ 操作环境 本次使用的硬件如下,大家可以参考下。 1️⃣ CPU丨Intel i5-14600K 英特尔(Intel) i5-14600K 酷睿14代 处理器 14核20线程 睿频至高可达5.3Ghz 24M三级缓存 台式机盒装CPU 30天销量1w+ ¥2299 去看看 简介:相比13代,14代的imc控制器更好一些,说人话就是同性能条件下CPU和内存的运行电压会更低一些,更符合本文的主题。 这块U是发售不久在某鱼收的,哪家就不说了省的被说广告,比目前的盒装价格贵两百,问了下玩超频的朋友,14600K的正常功率范围在100-200W中间,大家可以参考下。 2️⃣ 主板丨技嘉冰雕X B760M 技嘉(GIGABYTE)冰雕X B760M AORUS ELITE X AX DDR5 WIFI主板支持CPU 1390013700KF LGA 1700 30天销量2000+ ¥1599 去看看 简介:你可以说技嘉坏,但不能说技嘉菜,BIOS调教目前在御三家中间属于比较领先的地位,特别是内存效能,开启大宽带+低延迟黑科技之后非常猛。 本文使用的这张主板属于堆料型号,虽然价格贵了点,其实硬件是划算的,全覆盖散热马甲+金属加固PCI插槽+8层PCB+板载WiFi6无线网卡+Type-C接口等都给了。 另外技嘉在尝试挽回流失用户,目前给出的售后政策是四年保修+一年换新,重点是支持个人送保,人为导致的针脚损坏、剐蹭掉漆和主板弯折这些都可以免费帮修,非常良心。 3️⃣ 内存丨宏碁 Pallas II 6000MHz 16G*2 宏碁掠夺者(PREDATOR)32G(16G×2)套装 DDR5 6000频率 台式机内存条 Pallas II 凌霜系列 (C30)星光银 助力AI 送赠品30天销量2000+ ¥749 去看看 简介:考虑到下面有跑分部分,为了方便大家对比数据,这里选择常规的6000MHz频率内存作为搭配,仅开启XMP+大带宽+低延迟模式。 单独说一下,CPU降压和内存高频是冲突的,7600MHz以上的内存手动超频需要增加CPU部分电压,所以只能二选一。 4️⃣ 散热器丨乔思伯TG-240 乔思伯(JONSBO) TG-240黑色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 (隐藏式理线/5V神光同步ARGB/阻尼旋转铭牌/PWM温控风扇) 送赠品30天销量500+ ¥299 去看看 简介:散热效能很普通的240水冷,和常规六热管风冷差不多,比较有参考性。 ⏹ 前置操作 开始降压操作前,下面两步操作一定要做,第二步仅针对技嘉主板,切记切记。 1️⃣ 更新主板BIOS 本文发布时候最新BIOS版本为F3,打算跟着本文操作的朋友切记操作前看一下BIOS版本,有更新就升级一下。 升级方法也比较简单: ● 第一步,找个U盘,将下载好最新BIOS固件放入U盘。 ● 第二步,开机按Del键进入BIOS。 ● 第三步,按F8进入Q-Flash,选择U盘中的BIOS固件文件。 之后一路下一步就行,记得一定得保证期间不断电,BIOS升级时候异常断电很容易损坏主板。 2️⃣ 关闭GCC自动安装 技嘉的BIOS确实很好用,但windows系统的驱动GCC相当难用,并且有可能无法降级,建议进BIOS,按下图关闭GCC自动下载。 3️⃣ 切换104微码 最后一步,点击高级模式中的频率/电压控制,看下图找到Select MCU,切换成Rev 0x104微码,之后选择储存并离开重启电脑。 4️⃣ 开启内存黑科技 这段和降压其实没关系,单纯提升内存效能: ● 第一步,将内存XMP配置切换成XMP1,也就是内存的厂商超频配置。 ● 第二步,High Bandwidth和Low Latency这两项改为启用。 之后选择储存并离开,重启电脑即可。 ⏹ 降压教程 上述操作完成后,准备开始降压操作。 1️⃣ 默认数据测试 首先先取BIOS全部默认状态下的数据作为参考,这里取两个软件的数值: ● 第一是CPU-Z,单核得分为854.8,多核得分为9934.5。 ● 第二是AIDA64压力测试,CPU满载温度为83°左右,满载功耗为150W。 下面降压后会以这组数据为标准,CPU-Z跑分只能高不能低,AIDA64压力测试数据只能低不能高。 另外后续降压成功后还需要跑一轮Cinebench R23作为压力测试,正常均值如下图所示: ● 单核分数应该在1900-2100中间。 ● 多核分数应该在24000-25000中间。 测试分数只要在上述正常范围即可,毕竟每颗CPU体质和CPU散热器性能不同,多点少点都正常。 2️⃣ 保守型降压操作 下面开始实操,首先进入高级模式的频率/电压控制页面,进入进阶处理器设置,找到下图的CPU EIST功能,切换成停用。 第二步回到高级模式的频率/电压控制页面,修改下面三个选项: ● 第一是核心电压模式,默认是自动,修改为Adaptive Vcore模式。 ● 第二是Dynamic Vcore,数值填写为-0.100V。 ● 第三是CPU环形总线电压补偿,数值和Dynamic Vcore填一样的。 对,到这里就没了,就这么简单,修改完成后选择储存并离开,重启电脑即可。 重启完成后,重新跑两项测试工具: ● 第一是CPU-Z,单核得分为847.6,多核得分为10026.2,相比默认配置,单核分数低了一点点,多核分数则是高了一点点。 ● 第二是AIDA64压力测试,CPU满载温度为72°左右,满载功耗为130W,相比默认配置,温度降低了10°,功耗则是低了20W。 如果你的CPU体质实在是太差,CPU-Z跑分大幅降低或者蓝屏稳不住,Dynamic Vcore的负值可以调低点,比如-0.08V。 3️⃣ 激进型降压操作 如果-0.1v可以通过压力测试并不会降低跑分,可以继续尝试降压: ● 第一是核心电压模式,Adaptive Vcore模式不变。 ● 第二是Dynamic Vcore,单次加0.01V,比如-0.110V。 ● 第三是CPU环形总线电压补偿,数值和Dynamic Vcore填一样的。 如果你的CPU体质特别好,可以压到-0.200V左右,再高还能稳定不降频,那么只能说你是天选之子了。 这里晒一下我压到-0.200V数据: ● 第一是CPU-Z,单核得分为857.1,多核得分为10040.9,相比默认配置,单核分数和多核分数都高了一点点。 ● 第二是AIDA64压力测试,CPU满载温度为60°左右,满载功耗为105W,相比默认配置,温度降低了20°,功耗则是低了接近50W。 这个测试数据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毕竟温度下降超级多,跑分甚至还高了那么点。 最后提醒下各位,能过AIDA64不代表降压成功,还是得跑一次Cinebench,目的是看看满载状态会不会触发降频,这里我的测试数据如下图所示: ● 单核分数为2026分,属于正常偏高。 ● 多核分数为24190分,属于正常偏低。 相比大幅度降低的温度+功耗,这点多核分数损失完全可以接受,大家可以参考下。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3-22 18:19

从今年Q1季度开始,会有大量使用Intel Ultra系列的迷你主机上市销售,华硕第一批高端机是PN65,这台配置为主打核显的Ultra7 155H,相比同级别R7 8840HS各有优劣势。 下面和大家分享下这台迷你主机的拆解、跑分以及应用测试,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由于平时时间有限且评论区沟通效率低,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 相比13代,Intel Ultra平台有着更强的核显和内存性能,对应渲染、编码以及读写性能提升,如果是图文和直播这类生产力用户,综合提升属于质变,建议升级。 ✔️ 华硕PN65外形和下图一样,还是PN系列祖传外观,实际上内部结构大改,市售版本无排线,对改装和定制帮助很大,感兴趣看下文拆解部分。 ❌ 市售版本依旧没雷电4接口,Oculink更是别想了,不过问题不大,这属于极少数人的需求,Type-C接口支持PD快充就行。 🔴 目前在售比较新的迷你主机,通病都在于时序比较高的原装内存上,会直接拖累核显表现,所以尽量买准系统,内存固态硬盘自己采购,实际体验会好很多。 ⏹ 参数解析 这台PN65使用的处理器为Ultra7 155H,对比同代同级别的R7 8840HS,参数区别如下图所示: ● 在核心性能方面,155H的核心数多了一倍(有大小核之分),线程数则是多了8个,但单核主频要低0.3GHz,各有适合的使用场景。 ● 在核心显卡方面,虽然155H的Arc核显最大主频低了0.45GHz,但预算单元多出来不少,并且多了AVC编码功能,在跑渲染、图形处理和AI等方面优势会大一些。 ● 在内存支持方面,频率支持都是5600MHz(DDR5)+7500(LPDDR5),但155H不支持ECC功能,但L3缓存要大8MB,说人话就是155H的效能会更强一些。 ● 在硬盘支持方面,1155H最高支持到PCIe5.0协议的固态硬盘,当然我个人是不太推荐上的,原因是目前PCIe5.0的型号发热量都不小。 ● 在功耗控制方面,两者的PL1功耗都是28W,155H的PL2上限会更高一些(115W),在散热足够强的前提下才会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单看这些参数,其实Ultra/锐龙平台还是比较符合刻板印象的,也就是Intel更适合生产办公,AMD更偏向游戏,当然同级别Intel的售价也会高一些。 说回华硕PN65,核心配置上面已经给说过,其他硬件的优劣势如下: ● 首先是整体结构,外部还是祖传造型,但PN65市售版本取消了之前常用的排线设计,拆解更换会更方便安全,同时保留了模块化设计,集采支持定制部分接口。 ● 其次是内部接口,155H一共有20个PCIe通道,所以能给到两个满速PCIe5.0协议的M.2接口,同时还有着两条DDR5协议的SO-DIMM内存槽,非常友好。 ● 第三是外部接口,Type-C接口支持PD供电,第三方充电头建议单口大于100W,没有雷电4个人认为差点意思,不过很少人能用到就是了。 ● 最后是网络接口,2.5G有线网卡作为标配没啥好说的,板载无线网卡是WiFi7协议+蓝牙5.3的Intel BE200,这点好评。 综合来说,华硕PB65优势在于内部硬件的拓展性,缺点则是没有高规格的USB接口,对普通用户和改装玩家而言影响不大,下面开始开箱拆解。 ⏹ 开箱拆解 老样子,方便大家入手后加装硬件和后期清理维护,本段分为外观和拆解两部分。 1️⃣ 设备外观 华硕PN65的造型和之前PN系列完全一致,都是四方造型,前面板包含两个USB3.2Gen2的A口和一个USB3.2Gen2的C口,同时还有一个3.5mm音频口。 左右两侧则是非常大的镂空设计,方便整机散热,如果运行环境比较惨烈,建议是一年拆机清理一次。 作为支持企业集采的迷你主机,华硕PN65在左侧尾部预留了安全锁孔,搭配锁具可以一定程度上防止设备失窃问题。 背部接口比较多: ● 影音接口包含两个HDMI2.1和一个DP1.4,Type-C接口也支持一线通(触控)输出。 ● 传输接口包含一个USB3.2Gen2和两个USB2.0,中规中矩。 ● 网络接口为一个2.5Gbps电口,想要更多网口可以通过C口拓展。 其中的Type-C接口支持PD供电,前提线材和充电头协议达标。 底部还是原来的味道,四角都有配合底部出风的橡胶增高垫,下面开始拆解部分。 2️⃣ 内部拆解 华硕PN65的拆解比较简单,拆掉四个增高垫中间的螺丝就能卸掉挡板,如果打算配合壁挂使用,螺丝上底部的两个预留口即可。 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市售版本没有排线,主板则是无定位柱方案直接卡在外壳上,对新手或者手残党非常友好,不会像以前那样不小心把排线带下来(笑)。 作为采用模组化设计的迷你主机,华硕PN65的挡板预留了2.5英寸硬盘位,不过我个人不太建议上,毕竟迷你主机的舱内温度在这儿,夏天使用2.5英寸硬盘比较危险。 如果一定要加装,主板上也预留了SATA接口,在内存插槽后面藏着,使用需要额外购买延长线,企业集采可以直接联系华硕定制加装。 挡板上对应主板M.2接口的位置都贴有散热垫,对应的是辅助固态硬盘散热,华硕在这些小配件上还是比较愿意给料的。 除了散热垫以外,华硕PN65在主板U口和网口这类拔插频繁的地方额外加装了防静电件,不仅可以有效避免电击,同时还可以稳定主板。 视频输出等接口都是单独的模块,并非板载在主板上,这也意味着企业定制和玩家改装会非常方便。 得益于Ultra平台非常多的PCIe通道,华硕PN65原生有两个PCIe4.0协议M.2固态硬盘槽位,均只支持2280长度(也就是常规固态),这也是为什么不建议上2.5英寸硬盘的原因。 原装网卡则藏在原装固态硬盘下面,型号为最新的WiFi7协议Intel BE200,可以向下兼容WiFi6,用户就算升级成WiFi7路由器短期内也不需要更换升级,这点好评。 华硕PN65原生有两个DDR5协议的SO-DIMM内存槽,最高支持5600MHz频率,兼容性目前不太好说,对容量有需求的用户建议买准系统,自行安装同频率的同型号内存。 原装散热在主板反面,依旧是华硕常规笔记本同款,通过4Pin变速线连接在主板上,使用两年后建议拆了换一下硅脂。 考虑到四面通风的外壳,比较惨烈的使用环境建议一年一拆清理下散热鳍片,避免堵塞导致的散热效率下降,接下来将设备装回,开始跑分测试环节。 ⏹ 设备调试 仔细看了一遍BIOS,目前这一版可供用户自行调整的地方不多,不支持修改功耗墙,只有PXE、RAID和ErP这些比较冷门功能才需要用户手动开启。 如果非要折腾,可以修改一下北桥配置中的DVMT预分配大小,说人话就是最小显存: ● 默认是64M,最大支持修改到128M。 最大显存不支持修改,只能是默认的1G,不知道后续BIOS会不会开放修改。 比较建议安装的是MyAsus这个windows下的工具软件,不仅可以对设备配置进行微调,同时还能查看设备保修之类的信息,比较方便。 ⏹ 跑分测试 接下来做一下跑分测试和应用测试,内存和固态硬盘均为华硕PN65成品原装件,性能一般,建议入手准系统自行加装。 1️⃣ 综合跑分 首先是鲁大师做了个整机跑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得分为991544 ● 处理器得分为657565 ● 显卡得分为92248 ● 内存得分为130247 ● 硬盘得分为111484 其他整机跑分工具倒不是我没做,而是很多都识别不出来核显,看下图的Asus显卡就知道了,只能等跑分工具更新。 2️⃣ CPU测试 首先是CPU-Z,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单核评分为794.8 ● 多核评分为7481.2 对比目前已有的Ultra7 155H设备跑分,华硕PN65的单核分数高一些,但多核分数略低,还是有一定优化空间的。 其次是Cinebench2024,全默认配置,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CPU单核评分为99 ● CPU多核评分为722 和上面说的问题一样,GPU识别不出来,也是单核分数比较好,多核分数略差。 3️⃣ 显卡测试 首先是3DMark针对移动平台DX11的WildLif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9285 其次是针对移动平台DX12的NightRaid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20601 ● 显卡分数为22402 ● CPU分数为14156 4️⃣ 存储测试 第一是内存性能测试,开启XMP的6400MHz+C32,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读取速度为39046MB/s ● 写入速度为69139MB/s ● 拷贝速度为37344MB/s ● 延迟为137.3ns 华硕PN65整机配套的内存确实效能拉胯,C46时序延迟高的吓人,对迷你主机来说,时序会比频率重要,切记切记。 5️⃣ 整机温度 这里使用3Dmark的Speedway循环压力测试,测试室温为10°,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通过率为99.7% ● CPU满载温度在51°左右 这个测试结果非常让人满意,室温就算上浮20°也离90°这个警告阈值远的很。 ⏹ 应用测试 上述跑分工具仅代表理论,下面进行实际工具软件与游戏的量化实测。 1️⃣ 生产力测试 首先是代表CPU和内存性能的7Zip Benchmark,使用默认的10次循环,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综合平均分数为82.602 不得不说,跑分不算亮眼,内存得负主要责任。 其次是代表综合性能的Blender Benchmark,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monster分数为98.53 ● junkshop分数为65.17 ● classroom分数为47.83 分数还算比较OK,可以承担轻度的渲染任务。 第三是代表CPU+显卡AI性能的Stable Diffusion Benchmark,使用Normal标准,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0.13 / 0.15 / 0.14 目前新版SD已经不再限制最小显存,用是能用,就是出图特别慢,两个关键词出图需要两分多钟,后续有能调用NPU的版本应该会快很多。 最后是代表显卡解编码性能的剪映,对4K视频美哉天府进行AV1转码,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转码时间约需要4分钟 和SD一个问题,软件没用调用NPU,Premier和AME也是一样,AI优势目前体现不出来,得等后续版本。 2️⃣ 游戏测试 首先是要求配置较低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英雄联盟(DX11),画质选择2K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130-170FPS中间浮动。 作为众生平等的游戏代表,华硕PN65跑满2K+120Hz高刷显示器还是非常轻松的。 其次是要求配置较高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无畏契约(DX11),画质选择2K分辨率+全低,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80-140FPS中间浮动。 玩是能玩,不过画质确实有点惨烈,如果换时序比较低的内存,帧数能再高点。 第三是要求配置较高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刚CSGo2(DX12),画质选择1080P分辨率+全低,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游戏帧数在20-45FPS中间浮动。 完全没办法流畅游戏,换内存也不会有质变。 ⏹ 相关设备 列一下本文提及的设备,打算入手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1️⃣ 迷你主机丨华硕PN65(Ultra7 155H) 华硕(ASUS)破晓X mini迷你主机2024款台式电脑台式机商用办公家用NUC (酷睿14代Ultra 7 155H 16G 512G) 30天销量100 ¥6199 去看看 简介:本文评测品,不再赘述。 2️⃣ 内存丨阿斯加特 16GB DDR5 4800 笔记本内存条 阿斯加特(Asgard)16GB DDR5 4800 笔记本内存条 送赠品30天销量500+ ¥249 去看看 简介:发文时的主流5600MHz频率内存都是C46,效能确实比较尬,个人建议急着用的话先上C40时序的4800MHz/5200MHz内存,有时序更低的5600MHz再换。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3-13 17:39

一、前言 终于告别了癸卯年,迎来了甲辰年,所谓新年新气象,那就装一台新机犒赏一下自己吧。 其实这台机子早在年前就准备好配件了,然后大年初三开始动工折腾。还记得当时连续大吃大喝了好几天,有点年饱的感觉了,于是乎,为了消食,就将配件捞了出来,好好“活动”了一番。 装机过程也比较顺利,跑分啥的也都很给力,不过后来又拖延症发作,一直拖到了今天才将文章整理出来,这里就顺便分享给大家吧,希望能对想配此类机型的玩家提供一点参考。 二、配机思路及配件介绍 这次配机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生产力,兼顾闲暇时的游戏休闲,考虑到RTX 4090的禁售影响,所以在显卡方面选择了新上市的RTX 4080 SUPER,反正对于我这种普通级别的生产力用户来说,用RTX 4080 SUPER和用RTX 4090的区别不会太大,但却能省下一大笔钱。至于更专业的用户,还是选择更高阶的A系列、H系列显卡吧。 CPU选择了Intel的旗舰酷睿i9 14900K,其实买这U本人有点后悔,因为市面上大多数的360水冷都压不住其发热量,所以个人感觉它没有14700K性价比高。 英特尔(Intel) i9-14900K 酷睿14代 处理器 24核32线程 睿频至高可达6.0Ghz 36M三级缓存 台式机盒装CPU 30天销量1w+ ¥4399 去看看 CPU正面一览。 CPU背面一览。 主板选择了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吹雪,这张主板本人已经选用多次了,之前也介绍过多次,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吹雪主板 支持DDR5 CPU 13900K/13700K(Intel Z790/LGA 1700) 送赠品 30天销量6000+ ¥2799 去看看 内存选择了宏碁掠夺者 Vesta II DDR5 7200 RGB,该内存拥有7200MHz的超高频率,能够更进一步释放i9 14900K+RTX 4080 SUPER这种高端平台的潜力,同时其做工扎实,灯效酷炫,可玩性也非常高,非常适合高端玩家选用。内存采用黑色为主的外包装图案,正面印着产品的效果图,可以看出该内存共有银、黑两个配色,此次本人选用的是黑色版。 宏碁掠夺者(PREDATOR)32G(16G×2)套装 DDR5 7200频率 台式机内存条 Vesta II 炫光星舰RGB灯条(C34) 石耀黑 助力AI 30天销量1w+ ¥1299 去看看 背面一览。 内存采用了保护性较强的防静电吸塑包装。 内存采用了辨识度很高的凝霜散热马甲,该马甲采用铝合金材质打造,配合贴在PMIC芯片上的导热贴,散热效果极佳。 散热片表面采用磨砂处理,配合黑白相间的配色,质感和颜值都很不错;另外,散热片下部采用了沟槽式设计,能够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 内存背面一览。 从标签来看,内存采用单条16GB容量规格,开启XMP后频率可达7200MHz(CL 34-45-45-115),工作电压为1.4V,从其参数设置来看,该内存走的是性能向路线。 内存内部设置了8个独立发光区域,1680万色值配合各大板厂的灯控软件,也足够玩家组合出各种花样的灯效了。 内存的金手指和PCB做工也都非常扎实,配合严选海力士A-DIE颗粒,给其在高频率下稳定工作提供了保障。 显卡选用了耕升 GeForce RTX 4080 SUPER 追风,该显卡采用Ada Lovelace架构核心,采用TMSC 4N nm制程打造,核心规模相较RTX 4080有所提升,无论是AI性能还是游戏性能,都非常强悍。同时显卡支持全新的DLSS 3技术,可大幅提升帧率,降低延迟,为玩家提供更好的游戏效果。 显卡外包装正面的“风”字充满了赛博机甲风,很有科技感和未来感。 耕升(GAINWARD) GeForce RTX 4080 SUPER 16G GDDR6X DLSS 3高端发烧电脑游戏显卡绘图AI计算独立显卡 RTX4080 SUPER 追风 满8699减600 30天销量500+ ¥8699 去看看 背面是其特色功能介绍。 附件也是比较丰富的。 其中最有特色的附件是加固ARGB支撑竿,该支撑竿采用铝合金材质打造,强度非常高,同时它也支持ARGB灯效及神光同步。 显卡采用黑色外观设计,看上去比较沉稳扎实。该显卡采用了第三代“追盾X3”散热器,1个102mm+2个92m组合而成的强效三风扇设计,配合“炫风之刃”造形扇叶,能够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 显卡肩部的信仰LOGO支持ARGB可调灯效及神光同步。 显卡采用了全新的12VHPWR供电接口。 显卡采用的第三代“追盾X3散热器采用了6根6mm复合式热管,配合高效铜板+特大面积散热鳍片,大大保障了散热效果。 热管和鳍片均采用镀镍设计,大大增强了抗氧化能力。 视频输出接口方面,标配了3x DP 1.4a + 1x HDMI 2.1,能够满足玩家的需求。 显卡采用了穿透式金属散热背板,能够进一步增强散热效果。 背板的穿透式区域特写,由于这里采用了镂空设计,第三组风扇的风流可直接穿透散热鳍片,从而使显卡的温度进一步降低。 当然,这种设计也有一些小缺点,譬如有些散热不佳的内存吃到显卡吹出的热风,会造成系统不稳定的情况,所以建议玩家选购散热比较好的内存。 SSD选用了金士顿的KC3000 1TB,金士顿的SSD虽然价格相较别的牌子略贵一些,但其工作扎实、品质可靠,对于追求稳定性的玩家来说,无疑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同时其7000MB/s+的读速,性能也非常够用了。 SSD外包装正面一览。 金士顿(Kingston) SSD固态硬盘PCle4.0×4 NVMe m.2固态硬盘台式机/笔记本 1024G即1TB KC3000 旗舰款 30天销量100 ¥749 去看看 SSD外包装背面一览。 SSD的附件比较丰富,还提供了螺丝刀及固定螺丝等配件,这一点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SSD采用全黑色外观设计,正面采用半高式石墨烯铝质散热片,能够起到辅助散热的作用,同时其厚度较薄,所以适配性非常广,可以适用于台式机、笔记本和PS5等多种设备。 SSD采用了群联PS5018-E18+3D TLC方案,凭借新一代的Gen 4x4NVMe控制器和3D TLC NAND,可以为玩家提供极致的性能体验,从而进一步提升工作效率。 接口特写。 SSD背面采用无元件设计。 电源选用了华硕 TUF GAMING 装弹手1000W,该电源采用原生ATX3.0设计,配合PCB涂层及80PLUS金牌认证,能够为玩家带来高效稳定的体验,同时电源标配了模组压纹线,理线更加方便美观。 电源外包装采用了黑色为主的配色,配合正面的效果图,给人一种扎实稳定的感觉。 华硕(ASUS)TUF GAMING 装弹手1000W 金牌全模组电源 原生ATX3.0/PCB涂层/80PLUS金牌认证/Pcie 5.0/压纹线 送赠品 30天销量1000+ ¥1449 去看看 背面是其特色技术介绍。 附件也非常丰富。 标配的模组压纹线好评,它不仅为玩家节省了定制第三方线材的预算,而且做工扎实,美观大方,实用性和颜值效果都不错。 电源采用黑色外观设计,其机身尺寸为150x150x86mm设计,属于比较紧凑的体型,兼容性非常不错。 其内部采用了135mm双滚珠轴流风扇+PCB涂层全包覆+TUF军规级别组件设计,同时大量配件经过了高强度稳定性测试,所以电源的整体素质还是非常强悍的。 侧面的LOGO给人一种简约醒目的感觉。 模组接口一览。 铭牌表一览,该电源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12V输出功率高达1000W,占比还是比较高的。 电源采用了蜂窝状散热孔设计,同时配备了单独的AC开关。 散热器选择了九州风神 冰魔方360一体式水冷,这个散热器本人在装机时也多次选用了,对其独特的设计、扎实的做工和高效的性能印象深刻,配合其提供的5年超长质保,玩家可放心选用。 散热器外包装正面一览。 九州风神(DEEPCOOL)冰魔方360CPU水冷散热器(无限镜像冷头/高性能马达/PWM调速/多平台易安装/LT720) 送赠品 30天销量500 ¥499 去看看 散热器外包装背面一览。 附件也是比较丰富的,其扣具也覆盖了目前主流的I、A全平台,大家可放心选用。 散热器的特色之一就是冷头上盖采用了无限镜像设计,配合ARGB灯效,能够带来多维度的视觉体验。 冷头盖采用易拆卸式磁吸设计,便于玩家安装。 散热器采用了大面积的加厚紫铜底座,同时预涂了高性能导热硅脂。 冷头内部采用了第4代高性能水泵方案,散热效果更佳。 散热器采用了薄排设计,全黑色的外观也非常大气。 散热器采用了动平衡泄压技术,能够释放内部的压力,延长漏水风险和使用寿命,为玩家的爱机保驾护航。 散热器标配了3把120mm风扇,该风扇采用原厂FDB轴承设计,具有高效、低噪等特点。 硅脂采用了九州风神DM9大师级硅脂,该硅脂具有低热阻、易涂抹、绝缘无腐等特点,非常适合DIY折腾玩家使用。 外包装正面一览。 九州风神(DEEPCOOL)硅脂DM9大师级散热器1.5g(CPU散热膏/低热阻/易涂抹/绝缘无腐/笔记本导热硅脂) 满2件打8.5折 送赠品 ¥22.9 去看看 外包装背面一览。 硅脂采用针筒式包装,单支规格为1.5g,这个规格,够好几次的装机使用了。 机箱选用了安钛克 星际 C8,该机箱采用了无界海景房设计,配合左右分仓式结构,外观效果和散热效果都非常强,非常适合喜欢展示内部配件和灯效的玩家选用。 该机箱共有黑、白两个版本,本人此次选择的是黑色版,个人感觉更加沉稳低调一些。可以看出,该机箱的前、左侧面板都为钢化玻璃设计,视觉通透效果非常棒。 安钛克(Antec)C8 海景房 玻璃侧板 Type-C 支持16CM风扇 40系显卡专属风道 360mm水冷 30天销量100 ¥849 去看看 右侧板则是全孔网设计,这样的设计能够为电源及竖置的冷排提供进风口,从而进一步增强散热效能。 机箱顶部也是比较通透的开孔设计,这样能够为冷排或风扇提供出风通道。 接口特写,机箱配置的I/O接口也是比较丰富的,USB 3.2 Gen2 Type C接口也都成为标配。 从尾部可以看出,机箱采用左右分仓式结构,这样大家都有独立的散热风道,互不干扰,散热效果更好。 机箱的底部也是散热向设计,镂空设计配合大面积可拆卸式防尘网,兼顾了散热与防尘。 三、装机&灯效展示 由于安钛克 C8机箱的空间非常大,所以安装起高端配件及大型配件毫无压力,安装的过程也颇为轻松。 得益于分仓式结构,机箱背侧的理线空间深达90mm,所以机箱的理线难度也不高,通过本人这次的装机来看,理线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盖好玻璃侧板,整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再看看灯光效果。 这种轻度光污染看着还蛮舒服的。 冷头灯效特写。 内存灯效特写。 显卡及支架灯效特写。 纯白效果一览。 四、测试体验 先看看CPU、主板及内存等配件的信息截图。 CPU-Z基准测试,i9 14900K搭配7200MHz内存的威力还是很强悍的。 CINEBENCH 2024基准测试。 AIDA64缓存及内存性能测试,在7200MHz高频内存的加成下,系统的读、写、复制速度都轻松超过了100GB/s,延迟也处于较低的水平。 GPU-Z规格一览,为了让大家对RTX 4080 SUPER的性能有更好的认识,这里加入了RTX 4080进行对比。 3Dmark系列测试。 在3Dmark系列测试中,RTX 4080 SUPER相对RTX 4080,都取得了一定的领先,不过领先幅度不是很大。 接着测下游戏性能。 可以看出,在2560X1440分辨率下,RTX 4080 SUPER相较RTX 4080,所有项目都取得了领先,其中在部分游戏中(文明6、孤岛惊魂6等)领先幅度较大,在部分游戏中(赛博朋克2077、刺客信条:英灵殿、古墓丽影:暗影、无主之地3等)领先幅度较小。 在3840X2560分辨率下,RTX 4080 SUPER相较RTX 4080,所有项目都取得了领先,其中在《文明6》、《孤岛惊魂6》等游戏中领先幅度较大,在《赛博朋克2077》、《刺客信条:英灵殿》、《古墓丽影:暗影》等游戏中领先幅度较小。 显卡支持最新的DLSS 3.5技术,开启后可以大幅提升帧率,降低延迟,同时画质不降甚至超越原始效果,下面咱们就以《赛博朋克2077》为例演示一下。 DLSS技术可在游戏图像设定里完成,其中有自动、品质、平衡、表现、极致性能等档位可以选择。 从测试结果来看,开启DLSS的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到了“平衡”档位后,其帧率就已经超过了60FPS,达到了流畅运行的水平。当然,玩家如果不懂的话,可以直接设置为自动,系统会根据你的显卡配置情况自动选择合适的档位。 生产力测试之V-Ray GPU渲染测试。 可以看出,在V-Ray GPU渲染测试中,RTX 4080 SUPER相较RTX 4080依然取得了一定幅度的领先。 Blender渲染测试。 在Blender渲染测试中,RTX 4080 SUPER相较RTX 4080领先幅度较大。 AI性能测试之Stable Diffusion绘图测试。 输入提示词,将画质设置为1920x1080,看看生成图片需要多久。 可以看出,在Stable Diffusion绘图测试中,RTX 4080 SUPER相较RTX 4080及4070,领先幅度依然不小。 GPU采用FurMark进行烤机(室温22.7℃),烤机稳定后,最高核心温度为68℃,考虑到RTX 4080 SUPER的核心规模,这个温度算是比较低的。 功耗测试,i9 14900K+RTX 4080 SUPER组合的功耗还是比较高的,仅CPU的烤机就500多瓦了,再加上显卡双烤就奔着800W去了,当然,这点功耗在华硕 TUF GAMING 装弹手1000W面前也掀不起多大浪花。 五、总结 俗话说,新年新气象,这次装机,算是本人开年来装得第一台高端主机了。从实测表现来看,这台主机的性能能够达成既定的目标,不过从细节方面来说,本人觉得还是有可以优化的地方,譬如CPU的功耗太高,性能表现相对14700K提升并不明显。至于显卡方面,RTX 4080 SUPER相较RTX 4080在游戏方面的提升幅度确实不是很大,不过在专业渲染及AI方面的提升还是十分可观的,如果你是生产力用户,选择RTX 4080 SUPER无疑能更进一步提高效率。 另外,在这次装机中,宏碁掠夺者 Vesta II DDR5 7200 RGB内存及金士顿 KC3000 1TB的表现也都是非常不错的,能够满足本人的需求;华硕 TUF GAMING 装弹手1000W电源的表现也非常稳定,哪怕在高负载状态下,也依然持续不断地为主机提供电力;九州风神 冰魔方 360不仅颜值高,而且散热效能也很不错;安钛克 C8机箱结构合理,风道出色,不仅散热性能好,而且海景房设计为玩家展示内部配件和灯效提供了方便。 以上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配机还能提供些帮助,谢谢欣赏! <更多>

搞机之道 晒物 03-11 19:19

十铨作为老牌存储厂商,去年DDR5内存大批量上市的时候没啥声音,2024年Q1直接甩出来王炸型号,这组十铨XTREEM的24G单根+8000MHz可以说是目前天花板级别性能。 本文和大家分享一下这组内存的装机要求以及测试数据,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由于平时时间有限且评论区沟通效率低,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 十铨Xtreem 24G 8000MHz本身是不错的内存,主打无光和散热能力,XMP参数调教的非常均衡,效能很不错,非常适合用在3D渲染、影音编辑等生产力环境中。 🔴 切记切记,能不能开启8000MHz的满血XMP稳定使用,得看CPU的imc体质以及主板,还得额外加内存散热,开不了和内存本身没什么关系,要骂就骂Intel的品控吧。 🔴 针对对imc体质比较差的CPU,十铨解决方案是SPD中放了额外的XMP2预设(6000MHz),在更换CPU之前也能用,只不过频率低点,但用肯定能用。 ⏹ 参数解析 开箱前先简单列一下十铨Xtreem 24G 8000MHz的性能参数,一共有三组预设: ● 首先是JEDEC预设,默认电压为1.1V,最高频率为4800MHz,时序为C38-49-49-84。 ● 其次是XMP1预设,默认电压为1.4V,频率为8000MHz,时序为C38-49-49-84。 ● 最后是XMP2预设,默认电压为1.4V,频率为6000MHz,时序为C38-49-49-84。 相比同行普遍给8000MHz内存1.45V的预设,十铨用的是自家专利PMIC,所以这组内存的高频电压比较低,说人话就是适配性会更好一些,并且工作温度会低不少。 考虑到可能有新手朋友没有看过之前的解析,这里和大家说一下能否稳定运行8000MHz频率的关键点,手动超频和XMP都一样: ● 首先是CPU型号,目前必选的是Intel,AMD平台上高频内存的效能非常差,另外非K型号就别选了,在售的非K型号基本都锁SA,选了也是添堵。 ● 其次是CPU体质,常规意义上的CPU体质对应主频,也就是御三家主板得出的体质分,这个分数和imc体质关系没那么大,imc体质只能实测,无法靠工具量化。 ● 第三是主板,大部分中高端主板都标称支持到8000MHz频率,实际上能开机和稳定使用是两回事,原因在于ODT优化水平有高低,目前只能在御三家中间选。 ● 最后是内存散热,8000MHz一定得上额外的散热,不然满载运行个十分钟左右必然开始报错,严重会导致系统文件损坏。 对内存影响大的就是以上三个硬件(CPU+主板+内存散热器),其他硬件对是否能运行高频内存几乎没影响,正常选择就行。 ⏹ 开箱拆解 内存本身没啥看的地方,简单过一遍,十铨Xtreem 24G 8000MHz的设计灵感来源于火山,马甲造型类似玄武岩,看着确实挺漂亮,符合大部分极客玩家的实用向审美。 马甲本身表面做了阳极处理,正面左侧印有T-Force的品牌Logo,采用的是烙印式设计,不仅看起来比较美观,同时安装拔插时也能增大阻尼方便操作。 比起上面偏向视觉观感的正面设计,十铨Xtreem 24G 8000MHz的背面则做了垄沟设计,搭配2mm厚度马甲+高导热系数硅胶,散热能力相当可以。 作为单面颗粒的型号,无IC和颗粒的部分做了镂空设计,搭配上置水冷的散热效果理论上会更好一些,下面开始装机,准备进入测试环节。 ⏹ 测试平台 列一下本次测试使用的平台,主要还是CPU和主板这俩影响内存性能的硬件。 1️⃣ 内存丨十铨科技T-FORCE XTREEM DDR5 24Gx2 8000MHz 十铨科技T-FORCE XTREEM DDR5 48G(24Gx2)/32G(16Gx2)套裝 8200/8000 台式机内存条/Intel XMP DDR5 48G(24Gx2) 8200 C38 30天销量500+ ¥2799 去看看 简介:本次核心评测品,还有更高的8200MHz版本,8000MHz版本对CPU体质和主板要求极高,建议只想到手即用的用户选本文的8000MHz版本。 2️⃣ CPU丨Intel i9-14900K 英特尔(Intel) i9-14900K 酷睿14代 处理器 24核32线程 睿频至高可达6.0Ghz 36M三级缓存 台式机盒装CPU 30天销量1w+ ¥4399 去看看 简介:再次提醒各位,上8000MHz的内存,不管是手动超频还是XMP,都得看CPU的imc体质,建议去某鱼收别人测过的,不耽误时间,对自己运气很自信的朋友建议直接盒装,散片别碰。 3️⃣ 主板丨微星Z790Mpower DDR5 微星(MSI)Z790MPOWER WIFI主板 支持 CPU 14700KF/ 14700K/13700K(Intel Z790/LGA1700) 满1000减10030天销量2000+ ¥1799 去看看 简介:微星刚出的双槽主板,单说对高频DDR5内存的支持,双槽确实比四槽要好一些,微星Z790MPower价格也比主打高频内存的华硕Dark Hero要便宜太多,算是低价位神器了。 4️⃣ 内存散热器丨乔思伯NF-1 乔思伯(JONSBO)NF-1 内存散热器 ARGB白色(5020风扇*2/5V ARGB光效/主动散热/支持ATX版型) 送赠品30天销量100 ¥79 去看看 简介: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上8000MHz频率内存,一定要上额外的内存散热器! 上8000MHz频率内存,一定要上额外的内存散热器! 上8000MHz频率内存,一定要上额外的内存散热器! ⏹ 安装调试 这里分为三个情况,正常开启XMP、开不了XMP的调试以及手动微调时序,分别对应不同的情况,大家对号入座操作即可。 1️⃣ 正常开启XMP 想要以8000MHz频率运行需要开启XMP,操作本身很简单,这里以微星主板为例: ● 第一步,开机按键盘的Del键进入BIOS。 ● 第二步,点击BIOS首页上面按钮切换到高级模式。 ● 第三步,点击OC配置,找到XMP配置,点击修改成预设文件1。 之后保存配置,尝试开机即可,如果第三步选择预设文件2,那么内存频率则是6000MHz,适用于imc体质比较差的CPU。 如果能一次点亮开机并通过压力测试,可以再次进入BIOS,在上面的OC配置页面找到MemoryExtensionMode,这里有三个选项: ● 第一个是性能模式,可以提升读写能力,更适合日常使用。 ● 第二个是跑分模式,同样会提升读写能力,只不过发热量可能会大一些。 ● 第三个是压测模式,对稳定性提升会更多一些。 普通用户不用太纠结,正常选第一个或者第二个选项即可。 我这块测试CPU的体质还不错,但跑TestMem5也会有零星报错,无7x24持续满载需求可以无视就是了,报错太多只能手动超频,放一下相关测试数据,首先是AIDA64: ● 读取速度为121.06GB/s ● 写入速度为99.74GB/s ● 拷贝速度为107.83GB/s ● 延迟为60.9ns 实话实说,这个效能还是稍微有点差的。考虑到1.4V的运行电压,也不是不能接受,建议大家是按照下面的教程微调下。 另外测试一下其他场景的量化数据,首先是综合跑分工具鲁大师,跑分如下图所示: ● 内存得分为453720 其次是代表解压缩能力的7Zip,跑分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224.886 最后是代表渲染能力的Blender,跑分如下图所示: ● Monster得分为251.13 ● Junkshop得分为172.80 ● Classroom得分为123.97 2️⃣ 开启不了XMP 如果开启XMP之后没办法成功开机,BIOS也过不去,先将电脑电源断电,长按电脑开机键30秒,即可完成对主板的放电,也就是将BIOS恢复成出厂模式。 PS:高端主板一般都有单独的ClearCMOS按钮,一样的效果,看你喜欢。 恢复完成后重新进入BIOS,开始进行调整,第一步还是先进入OC页面修改XMP预设,之后点击高级内存配置。 第二步,点击SA GV,默认是开启状态,点击切换成禁止,也就是将SA代理电压功能关闭,之后保存配置,如果还是不能进系统,请看下一步手动微调部分。 3️⃣ 手动微调时序 如果关闭SA代理电压还是不能进系统,就得手动超频了,这里说一下重点,注意看说明,有些是照抄,有些是需要按CPU的imc体质实际测试,切记别开XMP。 第一步修改内存基础信息: ● DRAM Reference Clock修改为100MHz。 ● DRAM Frequency修改为8000 G2。 这里直接照抄。 第二步进入上图的高级内存配置页面,修改内存时序: ● 依旧得把SA GV禁用。 ● tCL修改为38,体质比较好的修改为36。 ● tRCD、tRCDW和tRP修改为48。 ● tRAS修改为58。 除了tCL需要注意,其他照抄。 第三步同一页面下拉,修改小参数(副时序),修改项太多了,直接按下图照抄。 第四步按ESC键回到OC配置页面,修改内存电压: ● DRAM Voltage和VDDQ Voltage修改为1.40V。 ● DRAM VPP Voltage修改为1.9V。 十铨Xtreem 24G 8000MHz的特点就是低电压,不用给高,这里直接照抄。 最后一步修改CPU电压,也是最麻烦的地方: ● 修改SA电压,从低到高尝试,范围是1.27-1.31V。 ● 修改VDDQ电压,从低到高尝试,范围是1.30-1.40V。 ● 修改VDD2电压,从低到高尝试,范围是1.40-1.50V。 这里没有作业抄,只能慢慢加,能进系统后跑TestMem5的1usmus脚本,对照修改,不是越高越好,而是要找到甜点电压。 最后一步的CPU电压测试最麻烦,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完全看imc体质,所以说高频DDR5内存开不了XMP和主板+内存本身真关系不大,具体可以看下往期的超频详解。 另外说一下1usmus这个TestMem5的测试脚本,有两个注意点: ● 第一,别下错版本了,有DDR4和DDR5之分,用错脚本的报错代码无参考性,搜最新版本v3就行。 ● 第二,下图是报错代码大全,实际上提示加压也不一定对,只代表电压不合适,可能需要将对应电压调低点才行。 总结一句话,DDR5超频有点玄学味道,大部分看CPU体质这点事没错的。 最后放一下微调参数后的数据,首先是AIDA64: ● 读取速度为123.23GB/s / 对比XMP提升1.79% ● 写入速度为122.51GB/s / 对比XMP提升22.83% ● 拷贝速度为118.03GB/s / 对比XMP提升9.46% ● 延迟为57.6ns / 对比XMP优化5.73% 时序从C38优化到C36,整体提升还是比较大的,主要还是写入和延迟。 其次综合跑分工具鲁大师,跑分如下图所示: ● 内存得分为474715 对比XMP预设,内存整体性能提升约为4.63%。 其次是代表解压缩能力的7Zip,跑分如下图所示: ● 最终分数为225.457 对比XMP预设,性能提升约为0.25%。 最后是代表渲染能力的Blender,跑分如下图所示: ● Monster得分为253.53 ● Junkshop得分为174.49 ● Classroom得分为124.67 对比XMP预设,性能提升约为0.96%。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3-05 17:09

华硕接手NUC之后一直也没有什么消息,现在新机是真的来了,梳理了一下三个针对不同人群的产品线: ● 这最后一批贴Intel标的依旧是xx峡谷,从高到低为分别是猛禽、竞技场以及悦动。 ● 之后的新款NUC则会是Asus标,也就是Q2会上的Ultra系列,支持企业定制。 ● 华硕原有的PN和PB产品线依旧会持续上新,偏向低功耗使用场景。 ● 除了NUC、PN和PB以外,华硕还有ROG系列迷你主机,会有高端独显型号。 简单来说,NUC更适合企业集采,PN和PB适合普通用户,ROG则适合高端玩家。 本文拆解评测的是悦动峡谷,也是适合常规家用以及企业集采的型号,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由于平时时间有限且评论区沟通效率低,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 悦动峡谷作为Intel+华硕合体后最后一批Intel标NUC,信仰加持的溢价其实不高,两大巨头联手调教才是重点,外观设计+铝合金框架非常漂亮,这点很加分。 ✔️ 单看核心配置,悦动峡谷的价格偏高,实际因为小配置给的很足,单是俩全功能雷电4的C口就很暴躁了,舱内更是细节拉满,具体参考下文的拆机部分。 ❌ 可能是考虑到原生有两个带DP的Type-C接口,市售版本的悦动峡谷并没有原生DP输出接口,也不支持C口供电,我不太能理解。 🔴 单独说一下版本,和以前的NUC一样,市售版本分薄款厚款两种,厚款多了个2.5G网口和USB接口,由于是模块化设计,集采用户可以按需定制修改。 🔴 这代NUC依旧有准系统和成品两种,个人建议是入手准系统版本,成品的配件溢价比较高,自己配更合适一些,具体安装看下文的拆解部分,有手就行非常简单。 ⏹ 参数解析 在售的最新一代NUC还是以13代为核心平台,Ultra平台估计得等Q2或者Q3了,简单说一下市售版本的悦动峡谷配置信息: ● 首先是CPU,有两款可选,中配是十二核十六线程+4.6GHz最大主频的i5-1340P,顶配是十二核十六线程+5.0GHz最大主频的i7-1360P,对目标用户来说区别可能不大。 ● 其次是核显,1340P版本为80EU+1.45GHz最大主频的Xe显卡,1360P版本则是96EU+1.50GHz最大主频的Xe显卡,对影音直播等环境而言建议1360P。 ● 第三是内存,这一代的悦动峡谷和竞技场峡谷都是DDR4内存,DDR5版本只能定制,最高支持3200MHz频率,只有使用桌面级CPU的猛禽峡谷是原生DDR5。 ● 第四是存储接口,原生有两个M.2槽,主槽位支持2280长度的PCIe4.0协议NVMe固态硬盘,副槽位则是2242长度的SATA协议固态硬盘,略显孤寒。 ● 第五是传输接口,前面板有两个USB3.2Gen2的A口好评,背部两个雷电4接口虽然支持视频+触控一线通输出,但不支持给主机供电就很奇怪。 ● 第六是网络接口,薄款是单2.5G的i226网口,厚款是双2.5G网口,无线网卡则是带蓝牙5.3+WiFi6e的AX211,无线网卡可以自己升级成BE200这类WiFi7型号。 ● 最后是影音接口,没DP只有俩HDMI前面已经吐槽过了,虽然确实能多屏显示,前面板有独立的3.5mm音频接口还是比较友好的。 ● 单独说功耗,这一代最低功耗(PL1)配置的非常低,1340P功耗可降低至20W,1360P也只有35W,两者的最大功耗(PL2)均为64W,下文有详细调试教程。 综合来说,这代市售版本悦动峡谷的硬配置优缺点非常明显,优点在于非常不错的体积和效能,缺点则在供电方式以及存储硬件支持这两方面。 当然NUC作为麦当劳、特斯拉很多企业的指定集采设备,在普通用户不太关注的地方也有比较强势的点: ● 首先是抗压能力,防静电小件拉满,BIOS支持一键调整策略,保证设备7x24运行也能低温低噪,原装电源则支持宽电压以及延迟启动,原生还有Kensington防盗锁孔。 ● 其次是模块设计,几乎所有硬件都支持定制更换,包括且不限于CPU、存储接口和输入输出接口,厚款的硬件定制空间会比薄款更大,外壳也支持个性化定制。 简单来说,NUC不仅可以大满足型企业升级更高配置的需求,同时中小型企业也可以去掉部分非刚需配置,从而降低采购+维护成本,聊的有点远了,下面正式进入开箱环节。 ⏹ 开箱拆解 悦动峡谷的准系统版本需要用户自己安装内存+固态,所以这段会包含拆解。 1️⃣ 设备外观 悦动峡谷依旧保持了NUC小巧精致的精髓,尺寸为117*112*37mm,四周为一体化铝合金,兼顾了美观、轻盈与强度。 机身两侧则做了大面积的蜂窝式散热开孔,外观有点果子的味道,实际上还是为了提升散热性能。 Kensington锁孔位设计在左侧的尾部,视觉上和散热孔基本融为一体,完全没有突兀感,安装锁具后也不会过于突兀。 悦动峡谷的机身正面包含了常用接口,包含电源键、两个USB3.2Gen2的USB-A口可以提供最高1250MB/s的传输速度,同时还有一个3.5mm音频接口。 不经常拔插的接口都在机身背部,包含雷电4协议Type-C接口*2、USB3.2Gen2接口*1、USB2.0接口*1、HDMI2.1接口*2、2.5G网口*1以及DC供电接口。 特别提醒,悦动峡谷只能走DC供电,Type-C接口无法作为供电口使用,但可以外接触摸屏使用,如果用第三方电源适配器,得高于100W的功率。 悦动峡谷的底部和侧面一样,全部做了蜂窝式的打孔,不过不用担心成为吸尘器,底壳和主板中间有一层金属防尘隔离层,下面开始拆解部分。 2️⃣ 内部拆解 悦动峡谷的拆机比较简单,卸掉底部四角上的固定螺丝即可,螺口为六角,原包附赠了对应的简易螺丝刀,不用担心没批头拆不了。 底壳和上盖采用楔形结构固定,拆卸掉螺丝直接捏着底壳就能拆掉,中间无线材相连,拆解时候不用太小心,直接拔就行。 底壳的边缘均做了防静电设计,不仅能保护主板不受电击伤害,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防尘作用,硬盘对应位置则贴有散热片+散热垫,进一步提升关键件的散热效率。 悦动峡谷的主板结构如下图所示,被两颗螺丝固定在顶壳上,非常明显的地方就是凸起件非常少,可以有效提升舱内的冷热风流动性,从而保证核心件更低的工作温度。 板载内存槽为SO-DIMM形态的DDR4槽位,最高支持1.2V工作电压,也就是说不管是低压条还是性能条基本都兼容。 标注NVMe Only的M.2槽是主固态硬盘槽位,常规2280长度直接安装即可,市售的主流PCIe3.0/PCIe4.0固态硬盘都可以直接安装使用。 标注B-Key SATA的M.2槽则仅支持SATA协议固态硬盘,长度仅支持2242,目前这种固态硬盘在售型号比较少,直接当没有就行。 悦动峡谷的原装无线网卡是一张M.2接口的Intel AX211,支持蓝牙5.3,用户也可以自行替换成WiFI7的型号,之前也做过科普,13代及以上才能上Intel BE200,切记切记。 BIOS控制芯片为兆易创新AJ2316,主打功耗控制,为低功耗应用的唤醒延迟和能耗之间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和悦动峡谷的产品定位匹配度极高。 另外PCB上预留了两个4Pin接口,打算超频或者极端高温环境的用户开盖后可以自行加装风扇,从而获得更低的运行温度。 悦动峡谷的散热系统在主板背面,接口看着非常眼熟,目测就是目前华硕笔记本上的冰川Pro小改,无论是散热效能还是后期维护打理都不错。 接下来将固态硬盘和内存装上,开始配件选择讲解。 ⏹ 配件选择 怕新手买错,简单说一下悦动峡谷的配件选择。 1️⃣ 迷你主机丨Intel NUC 悦动峡谷 i5款(准系统) 英特尔(Intel)NUC13VYKi5 薄款 悦动峡谷迷你小电脑主机 (i5-1340P/无内存/硬盘/操作系统) 送赠品30天销量500+ ¥3999 去看看 简介:型号为NUC13VYKi5,也是本文的核心评测品,不再赘述。 2️⃣ 内存丨金百达DDR4笔记本普条 3200MHz 8G*2 金百达(KINGBANK)8GB DDR4 3200 笔记本内存条 送赠品30天销量1000+ ¥115 去看看 简介:金百达作为内存兼容性测试的标准线,实测悦动峡谷可以正确识别出来,1340P和1360P均支持双通道,所以建议买两条,容量焦虑症可以上16G*2. 3️⃣ 固态硬盘丨爱国者P7000Z 1T 爱国者 (aigo) 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x4)长江存储晶圆 P7000Z 读速高达7450MB/s 30天销量4000+ ¥559 去看看 简介:严格来说,任意MAP1602方案的固态硬盘都推荐,相比带独立缓存的型号,无缓方案运行温度更低,这里拿老演员出镜,大家参考一下就行。 4️⃣ 显示器丨华硕 ProArt PA278CV 华硕 Pro Art 27英寸电脑显示器 专业显示器 2K显示器 IPS Type-C 65W快充 升降/带音响 PA278CV创艺27 满1599减10030天销量500+ ¥2499 去看看 简介:这里推荐下支持C口输入的显示器,华硕ProArt这款性价比很高,除了C口输入以外,出厂有ΔE<2的色准调教,设计类工作室选择搭配悦动峡谷挺好的。 ⏹ 设备调试 悦动峡谷锁了电压相关设置,所以常规调试的可调整空间不大,下面按照效能向和性能向这两个方向和大家分享下配置作业,包含调试前后数据对比。 1️⃣ 通用核显调整 NUC进入BIOS的方法和主流主板不一样,是开机按F2,切记切记。 悦动峡谷默认的核心显卡配置比较保守,需要手动改一下,进入BIOS后跟着下图所示,依次点击Advance中的Video选项。 进入二级页面后点击IGD Aperture Size,修改为1024MB,也就是最大显存调整为1G,i5-1340P版本最大只能改这么大。 修改完成后,键盘按F10即可保存BIOS配置并重启电脑,至此核显调整完成。 2️⃣ 效能静音向调整 如果平时使用待机比较多,亦或者准备长期不关机,完全可以使用这套配置降低功耗和运行温度,测试时室温13°,AIDA64待机数据对比参照下图: ● 调试前CPU温度在42-43°中间,功耗在3.5-8W中间。 ● 调试后CPU温度在40-43°中间,功耗在3-6W中间。 平均功耗降幅在30%左右,调试后虽然看着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但如果是长期开机,累计起来还是比较有好处的。 下面开始调试教程,下面修改是无风险的,照抄即可,可以点击Power,Performance and Cooling页面修改功耗墙。 这里仅需修改两项: ● 第一步点击External Ambient Temperature Tolerance,模式修改为User Defined。 ● 第二步点击PL1,将默认的40W修改为20W,也是Intel建议的最低功耗。 以上修改并不会降低设备上限,单纯降低了待机功耗,缺点只是CPU需要一个加速过程而已,并不会 最后,进入Windows之后,搜索电源选项,将电源模式修改为效能模式,至此效能向配置调整完成。 3️⃣ 满血性能向调整 拉高功耗墙会提升满载时的设备温度,切记拉高功耗一定要做额外散热(开盖或者加装风扇),不然夏天使用必然会高温降频,严重的话可能会导致硬件损坏。 首先是鲁大师做了个整机跑分,对比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调试前综合得分为982709 / 调试后综合得分为1049025 ● 调试前处理器得分为556532 / 调试后处理器得分为610639 ● 调试前显卡得分为72057 / 调试后显卡得分为76828 整体性能提升约6.75%,在不更换硬件的前提下提升幅度还是挺大的。 第二是针对DX12核显的3DMark(NightRaid)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调试前最终分数为15729 / 调试后最终分数为17068 ● 调试前显卡分数为17051 / 调试后显卡分数为18331 ● 调试前物理分数为10931 / 调试后物理分数为12277 整体性能提升约8.51%,当然这里对应的是DX12游戏,DX11游戏可能提升幅度到不了这么大。 第三是代表显卡解编码性能的AME,对4K视频美哉天府进行8K转码(HEVC编码),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调试前转码时间约需要13分钟 / 调试后转码时间约需要15分钟 效率提升约15.28%,对生产力提升还是比较显著的。 最后是要求配置较低的常规FPS网游,案例选择无畏契约(DX11),画质选择2K分辨率+全高,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调试前游戏帧数在130-160FPS中间 / 调试后游戏帧数在130-180FPS中间 正好对应了3DMark的测试结果,虽然最大帧数确实有提升,但实际体验不会有太大的区别。 下面开始调试教程,性能向的配置入口也是在BIOS功耗页面,但配置参数和效能向正好相反,需要将功耗拉高,按照Intel建议是拉高至1.3倍: ● 第一步,将PL1功耗修改为57W。 ● 第二步,将PL2功耗修改为84W。 除了调整功耗墙以外,同时还需要解锁温度墙,同一页面点击Cooling。 进入二级页面后,下拉到第一温度选项,按下图修改: ● 第一步,将最大运行温度修改为105°。 ● 第二步,将最小运行温度修改为40°。 再次提醒,调整满血性能模式一定要加装额外散热,不然必会高温降频。 最后,进入Windows之后,搜索电源选项,将电源模式修改为性能模式,至此性能向配置调整完成。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2-27 18:39

23年初装花3.25W装了台13900K电脑,今年1月花2.35W又装了台14700K电脑。装好测试发现两台机子性能相差无几! 那种不知道是今年赚到了还是去年亏了的感觉忍不住要跟大家分享一下,希望能给准备装机的兄弟们一点经验! 嗨~大家好,我是飞帆飞帆,一个装修过8套房子以及两千平米办公室的家电数码爱好者! 我相信没有完美的产品,它最少有1个维度会让部分用户觉得是缺点的,如何把产品真实的优缺点展示给大家,确定它是否适合你,是我的分享的目的。 无论广告还是个人体验,努力保证体验真实、客观是我的基本原则,希望大家共同监督! 23年3万 VS 24年2万 话不多说我直接上配置单,比较大的差异第一是: CPU:13代I9与14代I7 内存:64G与32G 显卡:4070TI与7800XT 散热:480与360 其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仅从主机说,差价42%约7500元的情况下性能差异有多少呢? 无论13还是14代U,散热是影响性能发挥的核心,再加上不同的体质因素,目前使用360/420/480水冷散热,想要100%发挥性能还是要通过降频调压的方式来实现,这是许多小白用户难做到的。 因此,BIOS参数默认,在WIN11中使用微星MSI Center打开极致模式的方式进行对比看看各项差异。本文测试对比得分,完全仅限于我手上的硬件组合后在此情况下的表现,并不代表该硬件的最高得分水准。 R23是目前最具代表性的CPU测试软件,评分更精准也更贴近实际使用。无论是VK的480还是鑫谷的360水冷,都在多核环节瞬间压不下来,导致没法保持最高功耗持续测试,两个U都没有跑出最好的成绩。 13900K多核得分36503,单核得分2104。 14700K多核得分33604,单核得分2171。 多核差异为8.3%,单核差异可以忽略不计。 这里贴一张极客湾的R23成绩,13900K普遍最好成绩是4万分,14700K普遍最好成绩是3.6万这样。 老牌的CPU-Z,13900K就比14700K多核多500分,单核分还少了3分,等于没差别。 3D Mark的CPU Profile,差异约等于没有。 显卡测试的环节,Time Sp是DirectX 12 基准测试,使用2K渲染分辨率。CPU表现部分13900K领先约10%。综合表现13900K+4070Ti领先约13%。 Time Spy Extreme 则是DirectX 12下4K分辨率的测试。分辨率提高后,CPU表现部分13900K领先约6%。综合表现13900K+4070Ti领先约14%,在高分辨率下CPU的差距变小了。 Fire Strike Ultra 是DirectX 11下 4K分辨率的测试。综合得分13900K+4070Ti仅领先约4%。 换到日常办公生产力的PC Mark10,13900K+4070Ti得分还低于14700K+7800XT了。 游戏方面的测试核心差距在显卡,同价位4070Ti对标的是7900XT,游戏性能上7900XT能领先10%左右。 而在我常使用的几大主要场景: 1.照片编辑、视频剪辑; 2.少量游戏; 3.office+聊天。 目前在这些应用下,我感觉不出差别... 刚开始玩13900K时,升温速度把我给吓坏了,PS跟LR做一些操作,温度会瞬间40°飙倒80°C上下,散热风扇从停转一下起飞,放在桌面真有点折磨人。各种大神关于降频的教学对小白来说还是太难了,好在微星MSI Center这个软件,小白可以轻松在极致性能还是静音舒适上做选择,超方便! 我个人对今年装电脑的建议是,生产力不是极致要求、对DIY不熟、对性价比有要求,I7选14代的14700K,I5跟I9就上13代的就行,今年装机,真的很赚。 那下面来看看我这台14700K,都选择了怎样的搭配吧! 主板丨看起来很多选择,其实没啥选择 去年装13900K,最开始选没到2K价位的Z790,当时认为都是Z790,差距不就是品牌溢价与过度用料而已,结果尝试插上4条内存开XMP就没法开机!只能默频4600MHz运行。 后来听大佬建议买了微星Z790 EDGE刀锋后,同样的4条内存插上开XMP直接进系统了! 这才明白上大厂主板,不一定是为了信仰,也是减少疑难杂症出现的概率。 所以这次依旧是上微星升级后的Z790 EDGE TI MAX WIFI刀锋钛,16+1+1路供电给I9用都轻轻松松了,隔壁家白色冬天主题的Z790也就16路而已,微星的用料是真的对得起价格的。 后部的接口上: 10个USB接口,分别是8A+2C,分别是GL3523 USB Hub芯片分出来的4个USB-A 5Gbps;Z790芯片组下的5个10Gbps (4A+1C)和1个20Gbps(1C);USB接口的数量,一定要够多!而且,一定要有1个20Gbps的C口。 集显输出2个,分别是4K 60Hz的HDMI 2.1、8K 60Hz的DP; 2.5GbE网线接口+Wi-Fi天线接口;网络接口一定要2.5G的!最好带Wi-Fi天线。 5+1音频接口; BIOS更新按钮和清除CMOS按钮。带清除CMOS按钮会方便日后出问题进行处理。 5个M.2硬盘插槽是刀锋钛的特点,并且全部带有免螺丝快装设计。 所有M.2硬盘位置都覆盖了超级厚重的散热器,而且整体感超强。 主板接口上: 风扇插座有8个,RGB灯光接口1个12V和3个5V,结合额外赠送的接线能让风扇与RGB各增加1个。 USB有1个10Gbps的C口、1个5Gbps、2个USB 2.0。 SATA接口6个。 别说一般人了,再爱折腾的人都够用了。 虽然前置USB没给20Gbps接口,但目前支持20Gbps的机箱非常少,包括我自己这次的机箱也不支持,10Gbps很务实。。 而当你想买块大厂出品、体质好、做工好、用料好、配置到位的Z790,就会发现似乎只有三家可选了。 眼睛家的价格,信仰值够的就上吧,记得要高一档价位,不然真的不如刀锋。 另一个被共青团点名过后,我没关注过就不点评了。 所以刀锋钛是最好的选择,没有之一了。 内存丨颜值居然影响了选择 这套英雄联盟金士顿联名版内存一直存着,这次就用上了。 发光的内存很多,发光+联名的内存没多少吧?你就说这颜值顶不顶! 还有,已经卖完了,买不到了! 有点后悔当时没囤四条,目前暂时32G状态。 在开启XMP达到6000MHz的情况下,读取达到了93320MB/s,写入达到了82642MB/s,复制达到了83969MB/s,延迟75.5ns,这个频率下的得分挺不错。 唯一的遗憾就是,如果这个金克斯两面都印上就好了~ 问过一个大佬,如果让你自己买内存,你会选啥? 大佬毫不犹豫的说,金士顿。 我问为啥? 大佬说,顶级大厂,稳。 硬盘丨去机械硬盘是核心 用微星EDGE搭配5条SSD,10T空间满足日常使用了。存储搭配NAS,主机不装机械硬盘非常安静,建议有条件都这么上~ 主盘依旧采用的是雷克沙的NM800Pro 2T,副盘全部上的达墨天秤座2T。 NM800Pro是雷克沙Pcie4.0固态硬盘产品线的旗舰产品,是目前4.0规格的速度天花板,有马甲与非马甲两个版本。 最高7500MB/s的顺序读取速度、最高6500MB/s顺序写入速度。 采用英韧科技IG5236方案,Nvme1.4协议,主控颗粒采用12nm的制造工艺,使用TLC颗粒。 CDM实测最高读取速度为7067MB/s,最高写入速度为6520MB/s; TxBENCH实测最高读取速度为7083MB/s,最高写入速度为6973MB/s; AS SSD Benchmark实测平均读取速度为5777MB/s,平均写入速度为5702MB/s; 四个副盘全部上的达墨天秤座2TB,采用联芸主控+长存TCL颗粒,对副盘来说,稳+温度低+正规颗粒是非常重要的。 天秤座还标配有散热片,不过刀锋自带的散热片更加一体化,这就有些浪费了。 CDM实测最高读取速度为3567MB/s,最高写入速度为3141MB/s; TxBENCH实测最高读取速度为3563MB/s,最高写入速度为3186MB/s; AS SSD Benchmark实测平均读取速度为3107MB/s,平均写入速度为2605MB/s; 室温10°C的连续进行多轮软件测试下,达墨天秤座温度最高只有33°C,非常可以! 能支持国产的时候,我是从不犹豫的。 显卡丨年初买显卡利好! 虽然说N卡在AI方面一骑绝尘,但我的13900K+4070Ti主机,在玩了一阵子SD绘图后就没再用过了,似乎有点浪费。显卡目前核心功能依旧还是游戏与生产力。 如果是游戏玩家,我更推荐A卡,因为性价比太高了。 7800XT对标的是4070。 在游戏性能上,7800XT平均领先4070约10-15%,而价格上又平均低10-15%,你就说性价比高不高? 我手上这块蓝宝石RX7800XT 16G D6 超白金,5根热管、合金框架、金属背板、可拆卸的飞翼风扇、双BIOS、14层加厚PCB等关键词,都表达了它是高端线的产品。 专门设计了一条“灵动岛”灯条朝外。 装上去后是这样的,AMD Yes!信仰之加倍了! 而且你别看有的人说7800XT/4070是2K卡,实测大部分3A大作4K中等画质下,这两块卡是可以畅玩的,因此买两块卡的用户4K显示器大胆买!而7800XT的16G显存就比4070的12G有用太多。 年初N家40系新品发布,两家正在开始轮番降价,过完年绝对又一波降价! 机电散丨好看真的太重要了! 机箱、电源与散热,颜值与性能一样重要。 机箱选的是乔思伯D41 Mesh+屏幕版,D41/D31是乔思伯这个系列的第二代产品,这是一款电源前置、ATX规格、内部空间非常多变的优秀机箱。 刚看到这个设计时觉得这个设计真的太牛了!小型机箱的体积,却能安装ATX主板与大显卡(最长400mm)。 Mesh就是网孔版,屏幕版就是前置带有一个小屏幕,在面板上有四种组合。 D41的屏幕实际就是一块小的显示器,以副屏方式来使用,可以用来做相册、硬件监控等功能。屏幕侧边有按键可以调节亮度,也可以关闭。 做工上,乔思伯的大厂品质真的让人安心,细节做工到位,强迫症患者放心! 上次装VK机箱没有用积木风扇,一共13个RGB风扇导致买了两个HUB不说,理线更是可怕至极。 这次吸取教训,直接上乔思伯的积木风扇,水冷也选择预装好风扇的水冷鑫谷昆仑2,7个风扇是使用3个主板的供电与RGB接口,很方便。 这就是出厂就安装好风扇的鑫谷昆仑2,安装起来非常方便。 在微星的极致模式下,温度墙设置105°C,昆仑2可以让14700K最高功率上到370W,已经是360水冷里面比较厉害的了。 而昆仑2除了散热性能不错,它还好看啊! 水冷头上有一块屏幕,可以播放温度监控、图片与视频,软件支持轮播,在PC端软件把图丢进去就行,很方便! 在机箱放手办的胶佬,可以屏幕一起放主题图实现DIY联名!真的给力。 480*480的分辨率,清晰度极高,官方宣传能在-30°C~80°C的温度下工作,不用担心机箱内高温环境。 好装、好看、散热强,是我对它的使用总结了。 电源我依旧首选振华,也不记得这是我第几个振华了。别人说振华是四大电源品牌之一,我个人觉得振华在四大里面也是排第一的。 去年13900K是选Leadex六代,今年上的是第七代,考虑到没有超频,不是I9也不是旗舰显卡,就上了Leadex VII的850W。ATX 3.0规格,全模组线材,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Cybenetics铂金认证以及Cybenetics 230V铂金认证,全日系电容,转换效率达到90%以上,并且提供10年质保。 许多人不知道,电源也会引发各种奇奇怪怪的硬件问题,用好电源能有效避免这些。 再加上在南方潮湿区域,电源提供充足的安全保护很重要,振华在这方面是给足了。 底部大量的梯形孔配合14CM的FDB轴承风扇,能在高负载时快速散热。 尾部ECO风扇智能启停功能开启的情况下,负载低于45%时散热风扇会停转减少噪音。 而非常难得Leadex VII的尺寸控制在了15CM,刚好满足乔思伯这款机箱对电源长度的要求。 电源线配备了40系的显卡专用线。 最后机电散上级装完情况大概是这样的,低调,又有点点内涵,对比去年的白色主机换了一种风格。 外设丨选能承受的最贵的 get不到硬件参数带来爽感的人,外设是最能直提升幸福感的产品吧? 听到的是音箱,摸到的是键盘鼠标,看到的是显示器,抓起的是手柄,都是实实在在能感受到价格差异的产品。 至于主机内的硬件,普通人来说对14900K还是14600K,4070Ti还是7800XT,他们真的感受不出来差别。 比如我桌面这对惠威X3监听音箱,它比常见的蓝牙音箱要好上太多了。 能满足生产力需求,剪视频、剪音频,它能提供准确的声音; 看电影、玩游戏,它能还原最真实的音效与氛围; 听歌能胜任任何风格,人声、古典、流行、摇滚都有很好的表现; 同价位的蓝牙音箱,音质大概差它两层楼吧? 而放在监听音箱里面,你就找不到一个音色、做工品质、外观、价格都跟X3一样优秀的产品了。 键盘与鼠标,建议买品质好的,会比百元的鼠标键盘套件差别巨大!有多大呢?也就是山间泥泞小路与8车道高速公路的差距而已。 比如我这套MIKIT的冬日森境系列,光是配色在冬天就给人满满的幸福感。 带好看的、能变化的、可调节的RGB灯光的,这是多么让人感动的一种装饰啊! 而且带有一个软乎乎的键盘托,打字手腕有地方休息啦~会更加的舒服哦! 许多小细节让人充满惊喜,用这样的功工具,效率一定很高吧?在这种环境下娱乐,快乐一定加倍吧? 至于鼠标,我是雷蛇死忠,推荐无脑买雷蛇,100-1000它家都有不错的选择。 我这款眼镜蛇专业版无线鼠标,支持有线、无线接收器(HYPERSPEED)、蓝牙三模连接,支持无线充电,底部有灯光,支持雷蛇的幻彩灯光。 电池续航在雷蛇的鼠标里面算比较长的,在HYPERSPEED连接下大概100小时,蓝牙模式下约170小时,如果耳机与键盘也是雷蛇产品并支持HYPERSPEED连接,一个接收器就可以了。 这款特点之一就是有10个可编程的按键,对玩游戏的玩家利好。 采用第三代微动,触发速度更快,也比以前的更耐用。传感器是FOCUS PRO,最高支持30000 DPI。 不打游戏的用户,用这个鼠标也非常合适,指向精准干活也是非常有用的,比较收腰的造型很适合手掌不大的人,握持起来很舒服,77g超轻设计很顺手,女生也不会觉得过重。 椅子也是建议花点钱的外设,我经常在电脑前面一坐就是一天,因此人体工学椅对腰背的支撑非常重要,能有效的缓解疲劳程度,减少久坐带来的不舒适感(依旧不提倡久坐,久坐危害健康哦)。 我两个书房目前用的都是西昊的S300。 S300目前是国产品牌中,极少数采用了航空玻纤弹片技术(玻璃纤维弹片)的型号,这项技术使得椅背后仰的支撑力量非常线性。 结合靠背下部两个腰靠灵活的五个支撑点,可调节高度的靠背,腰部支撑是真的到位。 S300的仿生扶手也提供了超级丰富的调节,能在玩手机、用电脑两种模式灵活切换。 需要强调,S300的扶手是目前业内可调节范围与角度最多的型号,没有之一。 带有脚托,可以午休用,玩手机躺下玩也非常舒服,目前国产椅子里面,能达到这个舒适度的,真的非常少。 是我23年最推荐的一把人体工学椅,目前看,估计24年也是。 总结 今年对比去年减少了约33%的支出,换来一台性能只弱了10%的电脑,而且这10%的差距可能我99%的时间都用不出来。 就好像我去年买了一辆30万的车,高功率版的小钢炮地板油下零百加速6秒。今年我花了20万买了它新款的低功率版,地板油下零百加速6.6秒。实际上我生活中,就算再赶时间都很少有地板油的需求。 因此20万这辆车它更值! 所以嘛,14700K真的很香,今年装机也是很赚,我很羡慕大家! 那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啦~ <更多>

飞帆飞帆 经验 02-23 21:49

装机装到最后,却发现自己忘记准备机电散 准备在工作室给自己装一台新电脑的想法,算起来已经有小半年了, 这半年里我陆续准备好了主板、内存、SSD、显卡、CPU以及外设中的显示器、鼠标、键盘,甚至我还准备氛围灯以及显示器增高架,可真等装机,却发现自己居然没有给新主机准备机电散(机箱、电源、散热器)!究其原因其实是自己开始就想着这三位买早了意义不大,等差不多了再买就行,久而久之自己就真的给忘记了,汗,属实是有点尴尬啊! 购置机电散前当然要先看一下硬件配置,我的CPU选择了13代的酷睿 i5 13600kf,采用Intel 7工艺,两位数性能提升,最高14核20线程,即6大核+8小核,拥有超频功能,基础频率3.5GHz,睿频 5.1GHz,24MB三级缓存。主板是堆料很足的B760M小雕主板,显卡买不起40 系列,我搭配技嘉RTX 3070 VISION OC雪鹰,整体性能咱不能说是性能超标吗,但也算是非常强劲了,不论是游戏使用,还是工作需要(剪辑视频),胜任孩子的3DVR更是毫无压力。 至于购置机电散,我算是偷懒了,直接选了酷冷至尊的三件套:HAF500(白)机箱+GX III电源850W+暴雪T620S,要说性价比不好定义,我完全是为了图省事,因为不论是我自己以前的主机还是帮朋友装过的几台主机,酷冷的机电散真的很稳定,让我很放心,当然其中机箱的选择,还考虑到了我接下来的准备尝试桌搭方向的内容 创作,所以颜值和功能性都不能忽视。好了不扯皮了,给大家介绍一下我选择的这套机电散吧。 机箱:酷冷至尊HAF500 EATX中塔电脑机箱 其实熟悉我的朋友应该知道,我之前一直喜欢的是小型机箱,而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因为我的办公桌太小了,一米的桌子大机箱即使放在桌下也占地方又碍事,更不要说放在桌上了,不过现在我工作室使用的桌子是2*1M的面积大小,足够我挥霍了,再说我的3070显卡也需要一个大机箱来放置, 更不要说做桌搭创作,机箱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手办搭景没有一个合适的“大”机箱可不行,当然还有一个前提就是,较大的机箱往往能提供更优质的风道设计,有利保证散热和降低噪音。 酷冷至尊HAF500 EATX这款中塔机箱的外形尺寸为516*224*510mm,重量为9.5kg。在材质方面,箱体主要采用了SGCC钢、冲孔网、钢化玻璃这三种主要材质,而SGCC钢的使用让整个机箱非常的稳固结实。 虽然机箱属于常见的左侧面玻璃设计,而非海景房那种正面+侧面玻璃设计,但是易拆卸卡扣设计的整块无孔钢化玻璃的透光性非常不错,正面还预装了两个200mmARGB风扇,实机光污染超舒爽。 当然作为机箱肯定要重点关注风道的设计,前有大面积的ARGB风扇,进风量非常可观,搭配0.8mm精密冲孔网,有效保证了进风量的同时还能免除灰尘入侵,如果要装水冷的话,可以直接置顶安装,对了这个顶板居然是全拆卸式设计,不论是外接水冷排还是以后装机修改,特别是换置搭景的人偶,公仔都会非常的方便。 对了机箱还提供了一个可调整式显卡专用风扇,可以快速降低显卡温度,这个设计是真的不错。 正面顶部的 I/O面板设计提供了2个USB 3.2接口+1个3.2的Type-C接口设计,保留了1个3.5音频接口,Type-C接口的加入无疑有效提升了使用的偏理性。 而在内部空间使用方面,不但标配了和电源仓相邻的硬盘笼,可以容纳2个3.5寸机械硬盘,在主板的背板位置(机箱侧板)还有2个2.5寸硬盘位,可用来安装SATA SSD,对于我来说,这个容量设计超级够用了。 另外这款机箱还设计了独立的ARGB控制器,可以更好的实现与主板光效同步,与I/0面板上的ARGB控制/重启按钮连接后还可以快速一键切换光效 最后是配色啦,黑色与白色之间,我选择了白色,无他,就是为了好看:) 电源:酷冷至尊GX3 850W电源 有人说主机的心脏是CPU,其实不然,要知道真正让CPU和主板稳定工作的其实是电源! 虽然电源装入机箱是几乎是看不到,但是酷冷并没有忽视电源的外观设计,蜂窝状冲孔+隐藏式螺丝,配上嵌在最中央的冷酷至尊LOGO,莫名有种冷酷质感,倒是和品牌名称很是呼应。 作为通过CYBENETICS白金效能认证的80PLUS金牌电源,转化效率无需担心,850W的功率足够长久使用。 内置的100%全日系电容,品质和口碑都要优于台产电容,透过密布的孔洞我们可以看到酷冷紫定制阳极散热片,特点就是能让高热量区域叠加单独散热片,提升散热效率,能比传统散热片多降低大约5°的舱内温度, 配线方面非常丰富,其中接口还是90°L型角度设计,对于像我这种像追求简洁空间走线效果的用户来说真的是太合适了。 至于风扇智能启停模式,其实不算新功能了,但是对于我这种喜欢光污染,又讨厌噪音的用户来说就很香了,当电源负载低于40%以下时,风扇将会停转,实现有效静音。 散热器:暴雪T620S 其实开始我原来是计划是准备水冷的,我担心会压不住,不过事实证明我多虑了,199的暴雪T620S表现非常优异。 银色散热塔+黑色风扇的双塔双风扇的设计,再加上回流焊工艺的镀镍铜底,双倍的散热面积与优质导热性能相结合,带来优秀的散热感受。 而对与我这种需要光污染的用户来说,支持ARGB灯光功能的两个风扇真是太对我的胃口了。 T620S安装的高度是154.9mm,HAF500机箱完全没问题,预留的内存安装空间是38mm的高度,即使是马甲灯条内存也可以放心没问题。 后记:装机体验 整套主机安装非常顺利,离不开各个环节的快拆设计,不论是机箱还是散热器,都不需要繁琐安装和用大力扣装,而使用使用中,即使玩3A大作,机箱的声音控制也非常不错,200mm规格的风扇,亮眼又安静是我预料之外的。 如果要说不满意,其实就是机箱自带的可调整式显卡专用风扇啦,原因倒不是因为性能效果不好,其实它的效果对显卡散热真的很不错,而我不满意是因为其不是ARGB风扇啊,对于我这种喜欢光污染的用户,总有如鲠在喉之感,看来有必要DIY一个ARGB风扇会比较好。 对了,我想放一个玛丽莲梦露捂裙的玩偶进去,这样显卡专用风扇,就能吹出动感的经典造型啦,不知道有哪位大佬可以给我一些推荐呢?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暴雪T620S CPU风冷散热器 支持多平台/双塔/6热管/镀镍铜底/ARGB灯效/TDP260W 满100减30送赠品 ¥199 去看看 <更多>

胖刘老师智玩汇 经验 02-21 16:09

没首发测试RTX40系Super显卡的原因相信大家都知道,部分型号在内测时的跑分完全没达到NVIDIA的预期,目前驱动基本已经更新到比较稳定的版本,可以开始测试了。 本文和大家分享三部分,分别是新老型号数据对比、技嘉魔鹰拆解以及一键超频教程,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由于平时时间有限且评论区沟通效率低,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 对比RTX4070,RTX4070Super整体性能提升在17-31%中间,按照同级别15%左右的价格差,新装机选择RTX4070Super还是比较划算的,微赚。 🔴 性能差有浮动是因为不同场景有着不同的表现,DX11游戏和AI绘图的提升相对较小,DX12游戏和光追的提升比较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是否升级。 🔴 除了显卡本身BIOS的OC模式,NVIDIA也提供了一键超频工具,操作相当简单,可以在几乎无风险的前提下提升最高7%性能,买个丐板也是不错的选择。 ⏹ 参数解析 RTX4070Super作为RTX4070的小改款,具体升级在小单元数以及主频这两方面,两代公版的参数对比如下图所示: ● RTX4070的流处理单元为46个,RTX4070Super的流处理单元为56个。 ● RTX4070的CUDA单元为5888个,RTX4070Super的流处理单元为7168个。 ● RTX4070的渲染单元为64个,RTX4070Super的渲染单元为80个。 ● RTX4070的材质单元为184个,RTX4070Super的材质单元为224个。 ● RTX4070的光追单元为46个,RTX4070Super的光追单元为56个。 ● RTX4070的基础频率为1.92GHz,RTX4070Super的基础频率为1.98GHz。 ● RTX4070的热设计功耗为200W,RTX4070Super的热设计功耗为220W。 用一句话总结,这批RTX40Super主要还是为了卖12VHPWR这个新供电接口,老黄的刀法依旧精准,消费者别想占便宜。 回归RTX4070Super,按照惯例依旧会有公版(丐板)和厂商超频(OC版本)的区别,以技嘉为例,价格从低到高一共有四挡: ● 第一档是技嘉RTX4070Super风魔OC,最大频率2505MHz,只有单BIOS且无灯,不建议入手,丐板上更便宜的铭瑄或者七彩虹更有性价比。 ● 第二档是技嘉RTX4070Super猎鹰/冰猎鹰OC,这俩区别就是颜色,最大频率2535MHz,双BIOS,单色RGB灯,由于是三风扇,建议有一定超频技术的朋友入手。 ● 第三档是技嘉RTX4070Supe雪鹰/魔鹰OC,这俩区别在颜色+灯光,最大频率2565MHz,散热能力更强,常规MATX机箱也能勉强放进去。 ● 第四档是技嘉RTX4070Super风魔OC,最大频率2655MHz,鲨鱼仿生风扇、三环灯、显卡支架等各种硬配置拉满,需要注意尺寸比较大,建议ATX机箱。 本文测试的魔鹰属于第三档,也是建议大家入手的级别,有一定的手动超频空间,下文会有针对性的测试,接下来开始正式的开箱。 ⏹ 开箱拆解 按照惯例,分为外观和拆解两部分,普通用户别轻易拆卸,会影响保修。 1️⃣ 设备外观 技嘉RTX4070Super魔鹰作为定位中高端的显卡,外形还是比较对得起价格的,标志性的三哥9cm风扇摆在这里。 这套风扇方案比较有趣的地方在于风向,两边为逆时针转动,中间为顺时针转动,可以有效减少扰流并增加气压,从而提升散热效率。 显卡顶部则是Logo灯区,通电后会有RGB效果,同时风扇区也有灯,搭配技嘉GCC驱动可以实现多种灯效,搭配技嘉全家桶的实际观感会更好一些。 RTX40Super系列最大的改动就是供电,从原来的8Pin/12Pin/16Pin改为统一的12VHPWR接口,安装确实方便很多,原装有转接线,当然最好是升级成ATX3.0电源。 比较奇怪的是BIOS切换,开关采用拨片形式被设计在供电接口的边上,和大部分设计在输出口附近的按钮方案有所区别,有OC(超频)和静音两种模式。 技嘉RTX4070Super魔鹰的输出接口倒还是传统的三个DP1.4搭配一个HDMI2.1,这倒是没有啥区别,最多支持四块屏幕同时输出画面。 背板采用的则是强化金属材质,不仅可以提供一定的保护,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提升散热性能,接下来进入拆解环节。 2️⃣ 内部拆解 技嘉RTX4070Super魔鹰的拆解比较简单,把背板上的螺丝全部下了就能将散热和PCB分离,再次提醒,螺口有易碎标,保修期内自己拆解会导致保修失效。 另外拆解的时候稍微小心点,PCB和散热中间一共有三根线连接(风扇*1+灯控*2),卡的比较紧,别硬拽把线给拔断了。 技嘉RTX4070Super魔鹰的散热小件给的非常足,除了核心和显存等常规发热件以外,甚至输出口对应区域也放了散热垫,非常良心。 散热本身采用八热管方案,铜板直接接触GPU和显存,导热效率比较高,这也是为什么这张卡满载温度控制比较好的原因所在。 技嘉RTX4070Super本身是四年保修,第三四年建议返厂维护一次,邮费自己出就行,后期过保可以自行操作,更换下图中的硅脂即可保证核心的散热效率。 到手的这张卡显存为美光颗粒,不太清楚同一批次是否都是相同颗粒,一般显卡手动超频也不涉及超显存频率,问题不大。 需要提醒新手朋友,装回时候风扇和灯控接口一定要插紧,不然可能会导致灯光显示不正常以及风扇转速不稳定,接下来开始测试环节, ⏹ 测试环境 列一下本次测试环境,不同CPU和主板测试结果可能会有出入。 1️⃣ 显卡丨技嘉 RTX4070Super 魔鹰 技嘉4070S显卡 魔鹰 GeForce RTX 4070SUPER Gaming OC 12G DLSS 3电竞AI设计独立显卡【注册四年保】 送赠品30天销量2000+ ¥5199 去看看 简介:本文评测品,不在赘述,觉得合适可以直接入手。 2️⃣ CPU丨Intel i9-14900K 英特尔(Intel) i9-14900K 酷睿14代 处理器 24核32线程 睿频至高可达6.0Ghz 36M三级缓存 台式机盒装CPU 30天销量1w+ ¥4399 去看看 简介:这里直接上主力机测试,14900K不存在CPU瓶颈。 3️⃣ 主板丨技嘉 Z790X 小雕 WiFi 技嘉Z790主板DDR5大板 小雕X Z790 AORUS ELITE X WIFI7 支持CPU 149001370013600KF Intel LGA1700 送赠品30天销量1000+ ¥2499 去看看 简介:主力机目前使用的主板,属于中高端型号,不存在瓶颈。 ⏹ 数据测试 接下来做一下跑分测试和应用测试,主要测试RTX4070与RTX4070Super的性能差别,测试均为默认参数,不含超频。 1️⃣ 游戏跑分 首先是针对DX11的FireStrike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RTX4070最终分数为37702 / RTX4070Super最终分数为41347 ● RTX4070显卡分数为43028 / RTX4070Super显卡分数为50473 ● RTX4070物理分数为49057 / RTX4070Super物理分数为49210 ● RTX4070综合分数为16570 / RTX4070Super综合分数为15929 RTX4070Super的提升约为17.30%。 其次是针对DX12的TimeSp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RTX4070最终分数为18360 / RTX4070Super最终分数为21559 ● RTX4070显卡分数为17601 / RTX4070Super显卡分数为21116 ● RTX4070物理分数为24300 / RTX4070Super物理分数为24474 RTX4070Super的提升约为19.97%。 第三是3DMark针对DX12高画质的SpeedWay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RTX4070最终分数为4421 / RTX4070Super最终分数为5225 RTX4070Super的提升约为18.19%。 第四是3DMark针对补帧的DLSS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RTX4070基础帧数为23.23,补帧后帧数为85.47 ● RTX4070Super基础帧数为28.35,补帧后帧数为100.18 就补帧而言,RTX4070Super的提升约为17.21%,帧数理论提升约15FPS。 第五是3DMark针对光追的PortRoyal模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 ● RTX4070最终分数为11100 / RTX4070Super最终分数为13467 就补帧而言,RTX4070Super的提升约为31.32%。 2️⃣ 渲染跑分 使用代表渲染能力的V-Ray,对比数据如下图所示: ● RTX4070分数为2796 / RTX4070Super分数为3393 就渲染而言,RTX4070Super的提升约为21.35%。 3️⃣ AI跑分 使用代表AI能力的SD Benchmark,对比数据如下图所示: ● RTX4070分数为15.45 / 16.18 / 17.3 / 17.28 / 17.67 ● RTX4070Super分数为18.23 / 19.67 / 20.35 / 20.06 / 19.94 就AI而言,RTX4070Super的提升约为17.99%。 4️⃣ 温度测试 使用3DMark的20次循环Speedway压力测试模组,测试期间室温为16°,对比数据如下图所示: ● RTX4070平均温度为61° ● RTX4070Super平均温度为55° 这里的温度仅供参考,毕竟这一代技嘉显卡主打的就是温控,在意温度的用户可以多看看其他型号的测试数据。 ⏹ 超频测试 如果不追求极限,NVIDIA显卡超频比较简单并且风险极低,准备半小时时间即可,操作前收集下这张技嘉RTX4070Super的相关基础参数: ● GPU基础频率为1980MHz ● GPU加速频率为2565MHz ● 显存频率为1313MHz 接下来开始实际操作,先安装/更新到最新版本的NVIDIA GeForce驱动,操作过于简单不再赘述。 安装完成后在桌面按键盘Alt+Z的组合键,调出NVIDIA GeForce的控制面板,点击性能。 下一级页面勾选上启用自动调整,之后驱动会收集当前主机的所有信息并自动测试调整,持续时间大约20-30分钟,测试期间电脑放着别动。 执行完成后,重新检查这张显卡基础参数: ● GPU基础频率为2012MHz,提升约为1.62%。 ● GPU加速频率为2597MHz,提升约为1.25%。 ● 显存频率为1338MHz,提升约为1.90%。 当然这只是基础性能参数,下面开始实际应用的量化测试。 首先是代表游戏性能的TimeSpy,对比数据如下图所示: ● 超频前最终分数为21559 / 超频后最终分数为22035 ● 超频前显卡分数为21116 / 超频后显卡分数为21660 ● 超频前物理分数为24474 / 超频后物理分数为24432 就游戏而言,超频后的显卡提升约为2.58%,帧数理论提升约5FPS。 其次是针对补帧的DLSS模组,,对比数据如下图所示: ● 超频前基础帧数为28.35,补帧后帧数为100.18 ● 超频后基础帧数为28.86,补帧后帧数为102.17 就补帧而言,超频后的显卡提升约为1.99%,帧数理论提升约2FPS。 第三是代表渲染能力的V-Ray,对比数据如下图所示: ● 超频前分数为3393 / 超频后分数为3629 就渲染而言,超频后的提升约为6.96%。 最后是代表AI能力的SD Benchmark,对比数据如下图所示: ● 超频前分数为18.23 / 19.67 / 20.35 / 20.06 / 19.94 ● 超频后分数为18.79 / 19.92 / 20.84 / 20.70 / 20.40 就AI而言,超频后的提升约为2.31%。 综合而言,NVIDIA GeForce一键超频还挺好用的,几乎无风险的提升2-7%应用效率,建议大家到手操作一下,当然是得在显卡散热能力足够的前提下哈。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2-20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