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众所周知,想提升电脑游戏性能,直接买张顶配显卡是最简单的方式。但如果你已经买了顶配显卡,还想提升游戏帧数怎么办呢?那除了显卡以外还有什么是会会影响到游戏帧数的呢?那就是三级缓存了,三级缓存越大对某些游戏来说提升就会越大,而三级大缓存的CPU目前只有AMD一家,之前测试过7950X3D,这次我们就试试7800X3D这颗性能最佳的U,看看效果怎么样。 配置 首先,上场的就是这颗锐龙7 7800X3D 这颗锐龙7 7800X3D的三级缓存相比锐龙9 7950X3D,三级缓存从128MB降到了96MB,不过也完全足够了。 不过包装里没有散热器,据说这颗U的实际功耗只有100W左右,要是能送上以前的幽灵散热器又可以省一笔钱。 既然说到了显卡拉满,那么这次还是使用的蓝宝石的7900XTX超白金。 卡还是比较厚的,并且有一条贯穿的灯带,RGB效果也非常不错。 供电接口为3*8PING,不需要担心16PING接口的问题,而且16PING最近还迎来了背刺,真的有点惨。 IO接口这里还是比较少了,采用了传统的3*DP1.4+1*HDMI2.1接口,C口也没给,希望后期的卡能普及一下。 内存使用了一个新的牌子,新乐士,容量为16*2总共32G,DDR5 6000频率,最重要的是这个条子支持EXPO,并且在主板里也能打开EXPO,这点是真的好评。 主板我使用的是微星B650M迫击炮,没错,7800X3D不需要使用X670E这种价格比较贵的主板,B650M就能完全发挥出它的全部性能,甚至好一点的A620也能使用7800X3D这块U,如果你只要玩游戏的话,甚至可以再省几百块买A620。 OK,将机器装好,点亮机器。 机箱还是微星刀锋100R,整体RGB的效果和散热效果都不错 散热器使用的还是微星的战神360水冷,其实对于7800X3D来说,使用360水冷就比较过剩了。微星战神360能压制300W左右的CPU。 电源使用的是微星的A850G,够是肯定够,其实你使用7800X3D加上7900XTX这种组合的话,买个正经牌子的550W电源都够了。 理论测试 首先我们用CPU-Z看一下基本参数,7800X3D为8核心16线程,玩游戏的话这是一个比较适配的参数,之前我也首发过三块不带X的CPU,玩游戏实际使用的核心也就3-4颗。TDP是120W,实际的情况我后面有测试,这也是为什么我说要是赠送幽灵散热器还可以再省一个散热器的费用。 R23作为CPU的必测项目肯定不能缺席,这里我可以看到7800X3D多核心分数为17203分,单核分数为1780分 。 跑R23的时候我同时记录了一下功耗和温度,这里即使我拿着的是微星的战神360水冷,7800X3D温度也在90度左右。再看看功耗,甚至没到100W。赠送个幽灵散热器就好了。 最后我们再看一下内存,开启EXPO之后,内存来到6000频,读为93598MB/S,写为78376MB/S,复制为58918MB/S,延迟78ns。数据上我是觉得7000系这代的内存控制器还并不完美,期待8000系有更好的表现,并且EXPO也是新出的规范,希望后期也能越做越好。 进入每期必测的3DMARK,首先是带表DX12 4K性能的Time spy extreme这里可以看到整体跑分在12219分,CPU跑分在5750分。 而在代表DX11 4K性能的Fire Strike Ultra中,整体跑分在20361分,物理分数为31760分。 CPU测试中,最大线程分数为7816分。 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这里我测试了两款FPS游戏,3款3A游戏,游戏测试分辨率均为1080P,让压力都来到CPU这边,游戏内如果有预设,全部拉到最高,不开启任何超分辨率技术。 首先是作为网游的CS :GO,测试了一下,平均帧在712帧,1%LOW帧在212帧,也就是买个240HZ的显示器也跑的满,电竞体验拉满。 在COD现代战阵2中, 平均帧在241帧,1%LOW帧在153帧左右,显然COD的要求是要比CSGO高上一些的,不过帧数也还是可以的,241帧也完全可以电竞了。 在古墓丽影暗影中 ,平均帧在268帧,1%LOW帧在154帧左右,居然比现代战争2帧率还要高。由于古墓丽影暗影优化比较好,三级缓存带来的收益就非常大了,同理如果某款游戏优化也特别好,那么7800X3D带来的优势会进一步提高。 当然,赛车游戏也要试试效果,而且赛车游戏其实对帧数还是有要求的,在地平线5中, 平均帧在171帧,1%LOW帧在128帧左右,这个结果已经算非常不错的了,并且游戏还是支持FSR的,如果开启后效果应该会更佳,跑到200帧率估计也不是问题,游戏体验应该更佳。 最后还是得显卡杀手2077压轴,按照道理用1080P分辨率来跑2077应该压力不大,平均帧193帧,1%LOW帧120帧,平均帧还行,1%帧率在120左右,这个帧数只能算是还行,不过由于2077优化很差,这个锅7800X3D不背。 总结 如果你只玩游戏,锐龙7 7800X3D我是非常推荐的,大缓存带来的游戏优势还是非常大的,如果你使用了顶级显卡还想再提高帧数,你也没有其他选择了。如果你说要做生产力,那我只推荐7950X3D,7800X3D就不太合适了,当然你如果追求性价比,用7800X3D+A620+7900XTX是能凑出一台性价爆炸的主机的,所以如果没有办公需求的话,7800X3D是一颗非常合适你的游戏CPU! AMD 7000系列 锐龙7 7800X3D游戏处理器(r7)5nm 8大核16大线程 104MB游戏缓存加速频率至高5.0GHz AM5盒装CPU 京东:¥3179 去看看 <更多>

dior 晒物 2023-07-13 11:59

前言 AMD Radeon RX7900XTX&XT时,我做过首发评测,整体来说,两块显卡的性能还是不错的。但AMD一直有战未来的说法,也就是更新驱动了。 这版本23.4.1 驱动最新支持了两款游戏,比如大家都听过的主机游戏《最后生还者1》也移植到了PC,并且AMD在最新驱动中支持了。比较重要的是一个在 Radeon™ RX 7000 系列 GPU 上使用选定的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显示器时,观察到高空闲功率,这个BUG得到了解决。简单来说就是在4K分辨率下游戏帧数会有所提升。于是,这次我们就来测一下在最新驱动下,高分辨率玩游戏能够增加多少性能吧。 测试平台 配置如上图,既然要测试,那配置就要拉到满,不能有瓶颈.。 CPU自然是AMD的旗舰处理器锐龙 9 7950X3D,16核心32线程,L2+L3级缓存高达144MB,不管是游戏还是生产力都是没什么好挑剔的,毕竟这次要测就要测顶配。 主板选用了ROG X670E HERO主板,我有好几块hero主板,比如Z790,这款也是ROG的旗舰系列了,再上一层的EXTREME的性价比就没有HERO高了 主板的整体造型和Z790 HERO差不多,毕竟都是一个系列的。这块主板主打混合双模超频和AI智能超频,对超频玩家比较友好,即使你不会超频也可以选择AI智能超频,一键体验超频的乐趣。 我最喜欢的就是ROG的显卡快拆按钮,换显卡的时候不用费劲的去搞那个小扣子。 供电接口为双8PING,常规操作了。 这里给了4个M.2接口,拓展性上还是X670E还是不错的。 接口方面,给了2个USB40G接口,相比于隔壁的雷电接口,USB40G接口可要好用多了。剩下的USB接口最低也是10G的。另外clear cmos按钮可是方便超频的好帮手。 内存是芝奇的焰锋戟,支持AMD EXPO 时序的话还行,C30的。 内存并不带RGB,后期芝奇升级了一款带RGB的焰锋戟。 测游戏有点耗费硬盘,索性找了一块容量比较大的,朗科的NV7000,2个T容量干啥基本都够了。 NV7000自带马甲散热,对于一些没有自带马甲的主板还是比较友好的,帮助固态降温保证全程性能拉满。 马甲有防拆贴,我暂时就不拆了。方案是英韧的5236,也是标杆方案了。颗粒一般来说是镁光的。 本期主角蓝宝石RX 7900XTX超白金登场,外观散热和隔壁的40系有的一拼。银色外观黑色风扇逼格拉满。 贯穿式的RGB灯条还是挺好看的,左侧有AMD的RADEON标志,右侧为蓝宝石的LOGO。 供电接口为3*8PING传统结构,稳定性上还是OK的,不存在烧毁风险。 背部为金属散热背板,帮助散热。 背部的IO接口给了2*HDMI2.1和2*DP2.1的组合,接口也拉满了。 电源我掏出了振华的最新电源,VG1000W。之前的振华电源造型还是比较大的,这次更新了方案,做了振华最小的电源。这样某些ITX机箱也能装进去了 本体掏出来看一下,确实要小上不少,小小的也很好看。 看下铭牌,12V 83.3A总功率999.6W,对于我目前这台旗舰机器,1000W是完全足够的了,比较遗憾的是出的稍微早了点没赶上ATX3.0,不过赠送了12VHPWR的模组线,这次我倒是用不到了。 这次为了测试准确性,还特别采用了AMD认证的散热器。安耏美的幻彩晶蝶特仕版 360一体式水冷,并且特别升级到了RGB款。 冷排的做工还是很不错的,并且厚度也还可以。 冷头正面是镜面的,有保护膜。不过冷头没有自带硅脂,所以涂硅脂之前记得撕膜,不然你会发现怎么散热怎么不行啊? 冷排的做工也是比较不错的,散热鳍片也比较整齐。 RGB风扇外框和风扇都可以发光,我最近非常喜欢这种RGB风扇。 风扇有垫片可以防止风扇的震动,增强散热效果以及静音。 安装上还是比较顺手的,基本不会遇到什么问题。 机箱使用了安钛克最新上市的P20C,造型上还是挺好看的。 打开侧面玻璃看一下内部,支持EATX主板,兼容性基本上是拉满了,我这次安装的X670E HERO安装上也没碰到大问题。旗舰显卡蓝宝石RX 7900XTX这种最大尺寸的显卡也是没什么问题的。 背面的拓展性也还好,不过没有理线槽,理线方面还是要动动脑筋的。 OK,随便安安就安好了,整体来说还是很不错的。 兼容性方面,安钛克P20C还是做的挺不错的,用不大的机身装下了最大尺寸的显卡。 点亮看一下RGB效果,嗯,挺符合我的审美的。 基准测试 3DMARK OK,我们看一下基准测试结果,首先是3DMARK 在Time Spy Extrem,显卡的分数为15179分,要比7900XTX首测的分数高了500多分。 在Fire Strike Ultra中,分数为20778分,比首测要高了1000多分。 在Fire Strike Extrem中,分数为37218分。 甚至在Port Royal中,分数也提高了1000分。 总结一下:看了3DMARK的跑分结果,各项分数都有提高,说明这次的驱动还真的是挺给力的。 功耗&温度 在显卡烤机中,功耗来到了400W的区间,我之前用的另外一张7900XTX是350W左右的功耗,不过由于用的不是一张卡,不好说是不是新驱动解锁了功耗墙。 用热成像看了一下,最高温度也只有79度左右,旗舰显卡这个温度我已经很满意了。 游戏测试 OK,进入本期的臭打游戏环节,对游戏进行测试,这次我找的几款游戏都可以使用FSR功能,另外由于Radeon™ RX 7000 系列 GPU 上使用选定的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显示器时,观察到高空闲功率,这个BUG得到了解决,所以测试都以预设最高画质4K分辨率下进行。 当然,还要确认驱动是否更新成功,版本号一定要是23.4.1 原子之心 首先进入测试的是前段时间比较火的原子之心,由于没有自带基准测试,测试都以开头坐船这段到下船做为测试标准,打开FSR的话使用平衡这个选项,原子之心的FSR只支持2.1这个版本。 可以看到在4K分辨率下,未打开FSR的情况下,平均帧数达到了147.1帧率,1%LOW帧也在124.4帧,这里已经完全可以达到电竞级畅玩体验了。但是如果你觉得还不爽的话,仅仅打开FSR平衡这个选项,帧率就直接跳到了200帧,并且对画质也没有什么影响,体验感拉满。 COD19 OK,进入COD19测试,FSR依然只支持FSR2.1,使用的挡位依旧是平衡,不过COD19这里有基准测试,可以直接看到结果。 我自己当然也记录了一遍。在最高画质下,不打开FSR的情况,平均帧在121.8,1%LOW帧在60.4帧,这样是体验不到电竞级别的快感的。打开FSR平衡以后,平均帧立刻就提升到了192.2帧,1%帧也在111.6帧。这下舒服了。不过COD19如果玩线上模式不建议开FSR等超分辨率技术,会出一堆BUG,游戏优化的很差,剧情模式就随意了。 生化危机4重制版 在李三光进村重置版这款游戏中,直接说结果,7900XTX配合新驱动表现是非常优秀的,由于没有基准测试,这里使用的是从村长家重新回到村子的地图进行测试。 即使在没有打开FSR的情况下,平均帧也有108帧,1%LOW帧也有82.1帧,畅玩肯定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打开FSR平衡挡位,平均帧数立刻到了132.6帧,1%LOW帧也有111.5帧,生化危机4重制版其实根本不需要电竞帧,有的场景还需要限制一下帧数。不管怎么说,生化危机4重制版用7900XTX就是随便玩。 F1 22 在F1 22中,如果不打开FSR这个功能的话,4K最高画质我感觉基本是玩不了的,这款游戏是我测试这几个游戏中唯一支持FSR2.2的. 如果不看表格前的提示,我感觉就是换了一张显卡在玩。不开FSR之前,游戏的帧数甚至不能超过60帧这种畅玩级别,1%LOW更是只有47.4帧,卡是肯定会会卡的。但是当我打开FSR并且只打开到平衡挡位,帧数差不多翻了2倍多,直接晋升电竞级别。这里不得不说FSR2.2还真的挺有用的。 赛博朋克2077 光线追踪的噩梦赛博朋克2077当然是不能缺席的,2077有基准测试还是省了我不少事。遥记得首发打开2077的预设光线追踪最高,可怜的30帧率把我吓了一跳,这次我们再来测试一下 由于是4K光追预设最高,可以看到平均帧率只有60.7帧了,1%LOW帧也是49.9帧这种比较低的状态,我特意回看了首发的游戏测试,还提高了不少。但如果我丧心病狂的打开了FSR的超级性能,平均帧率立刻提升到了88.4帧,1%LOW帧为72.5帧了。如果想4K光追最高玩一玩2077,也只有这种办法了,总比一卡一卡的要爽太多。 总结 本次23.4.1驱动更新,是有非常大的进步的。不管是基准测试,还是游戏实测,都有不错的表现,AMD战未来那句话看来又要回来了。这次只是更新了一下驱动,帧数就涨起来了,并且AMD的显卡一直在做打折优惠,比隔壁家的确实要强上不少。所以臭打游戏的如果有需求的话,现在入手的话还是不亏的。 AMD 7000系列 锐龙9 7950X3D游戏处理器(r9)5nm 16大核32大线程144MB游戏缓存加速频率至高5.7Ghz AM5盒装CPU 京东:¥5299 去看看 <更多>

dior 晒物 2023-04-28 09:59

AMD基于新的Zen4架构的锐龙7000系列CPU发布开售,它的制程工艺从7nm升级到了5nm,加入了对于AVX512指令集的支持。而主板,则是高端的X670和中端的B650M。对于AMD的用户来说,B650主板可以支持CPU超频和内存超频,相对于英特尔的B系列主板只能超内存,无疑是更有诱惑力。而在B系列主板的选择上,大家俗称的遇事不决迫击炮,指的就是微星的迫击炮系列, 今天就同大家分享下微星的AMD B系列主板之一,微星B650M迫击炮主板的使用感受。 这款主板的盒子是同微星迫击炮一贯的色调略有变化,感觉黑的更纯粹。在正面写有MAG B650M MORTAR WIFI的字样,上面有迫击炮弹的标记。微星迫击炮系列一直具有很好的性价比和口碑,价格适宜,质量上乘为人称道。 微星毕竟是一线大厂,纸质材料都那么多,有多种贴纸和资料等,现在讲究环保,所以纸质说明书就取消了。 配件有2根SATA数据线,2根2dB的天线,以及M.2 插槽的配件螺栓和螺丝。 从防静电袋里取出这款B650M主板,第一眼看到的时候,嗯,感觉同之前的有些不同,整体的颜色风格趋向于全黑色为主,更加低调深沉,是想表现的酷一些吗。 对于主板来说,要保持持续稳定的工作,那么首先是要有稳定和强大的供电。微星的这块B650迫击炮主板采用了B650迫击炮供电升级到12+2+1相80A,比起上一代的8+2+1相60A有所提升。来自MP87670 DrMOs,这个强悍的供电能力完全可以胜任7950X。同时采用了第三代钛金电感、服务器级6层PCB和2盎司铜强化设计,确保质量。此外采用了扩展型VRM散热片,可以实现良好器件的散热效果,保证供电效果。 在主板的右上部是供电端子,可看出是双8PIN主板供电,这样的设计,可以支持到最高端的7950X CPU,使用都是没有问题。 在这边的另外一侧,则是有CPU_FAN接口,PUMP_FAN接口,以及SYS_FAN1接口,同时有12V JRGB彩灯接口。在这个角的另外一边,则是有ARGB彩灯接口,四个主板状态指示灯,分别是BOOT/VGA/DRAM/CPU,提供启动状态显示。再往里走就是24针的主板供电接口。 主板配备了4条DDR5 DIMM插槽,最高可支持128GB容量内存,最大内存频率为6400MHz。在这一侧主板的左侧,就是主板供电接口的左侧,顺序是前置USB 3.2 接口(TYPE-C),USB 3.1接口(TYPE-A),四个SATA接口。 微星的迫击炮有个特色,就是不止四个SATA,在下边的右侧,还有2个SATA接口,这样总数达到了6个。然后就是一系列的接口,包括机箱面板接口,2个USB 2.0接口等。 左侧则是有SYS_FAN3,12VRGB接口等,可以说,常见的接口这里都是很齐全的。 左侧则是一体化IO接口,接口很多很丰富,从左到右是一个DP 1.4接口,一个HDMI 2.1接口,2+1个USB 3.2 Gen 2 10Gbps Type-A接口(红色)、一个2.5G的有线网络接口、1个Type-C接口(USB 3.2 Gen2*2 20Gbps)、4个USB 3.2 Gen 1 5Gbps Type-A接口(蓝色)、2个WiFi 6E Wi-Fi天线接口,以及音频、光纤同轴接口。 主板中下部有2个M.2插槽,上面有冰霜散热铠甲,可以方便的卸下。冰霜散热马甲可以给M.2 SSD提供很好的散热,底部有硅胶垫,散热指数是7W/mK。有2个PCIe x16插槽和一个PCIe x1插槽。2个PCIe x16插槽支持 PCIe 4.0x16。另外还有1条PCIe 3.0x1插槽。第一个PCIe 插槽带有金属铠甲,可以提供很好的防护作用。 2个M.2接口最大支持2280规格的,两个M.2接口也全部支持PCIe4.0 x4 协议,注意使用的时候别忘记取下散热马甲背面出厂的塑料贴纸,这样才能有更好的散热效果。 M.2插槽支持SSD快拆和快装,无需拧螺丝,方便很多。 总的来算,微星这款B650M 迫击炮主板供电强大,设计好,做工优秀,接口丰富。下面我们就来安装。 新架构的AMD CPU的封装方式,由PGA封装(针脚在CPU端)转为了LGA封装(针脚在主板端),同英特尔一样。AM5接口是1718针脚的LGA封装,打开之后,可以看到分为了2个部分。 看到这里,我默默的看了下我的放大镜,挑针的故事还要继续了。 以前我都是先把主板装到机箱里,然后再装散热器,这次换个方法,先装散热器再装主板。使用的是微星的MAG 战神S360水冷。 这款战神S360水冷,做工扎实,材质优秀,独特优异的设计,冷头除了水泵还设计带有风扇对周边器件风冷散热,表现了良好的冷却能力,冷头带有IPS屏幕。 将三个风扇安装到冷排上面。 CPU是AMD 7600X,我们看它的样子,俗称“八爪鱼”。AM4/AM5的间距是一样的,sui理论上扣具也是可以通用的,不过这个系列会厚一点,所以,不同的扣具也许不一样。微星这款是可以通用的。 好这里就先把水冷头装好了。这个水冷管的方向,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安排,因为这个微星S360水冷的显示屏,是可以通过软件调转方向的,这点很便利。 然后将主板装到机箱里,机箱是微星的刀锋100R,前脸富有特色的造型,内部空间富裕。具有垂直风道可以上下通风,同时背板也有通风道,可以选择侧装240水冷,当然,我这里足够用了,所以就还是传统的顶部360水冷。在安装水冷排之前,记得要先将CPU供电的线接好,这样才方便。要是冷排装好后,再插接CPU的供电线就难了。 一个好电源是电脑正常工作的保证,我这里使用的电源是安钛克HCG1000,HCG金牌,全模组系列,有10年的质保服务,十年免费换新,有自信。安钛克是老牌的电脑配件厂商,具有35年以上的历史了。 从机箱的底部可以看见电源的标牌,这款电源模组20+8pin 主板供电,留有升级余地。Hybrid模式,静音有效。80PLUS金牌认证,全模组线,主动DLC+DC-DC转换,120mmFDB静音风扇,液态轴承。140mm小尺寸,风扇最低0转速,节能降噪设计。全日系电容,OCP/OVP/SCP/OPP/OTP/SIP/NLO各种线路保护。 显卡是蓝宝石的AMD RADEON RX6700 10G 白金版,从规格上来看,AMD Radeon RX 6700仍然是采用了RDNA 2架构的Navi 22中型核心,32组CU计算单元,流处理器数量为2304个;纹理单元与光栅化处理单元分别为144个与64个,显存位宽160Bit,显存带宽320 GB/s。 Radeon RX 6700的规格刚好在Radeon RX 6700 XT与Radeon RX 6650 XT之间,同时具有10GB大显存。 OK,安装完毕,顺利启动了。 这款显示屏,可以显示电脑的各种参数,也可以设置显示图片、视频、动画等,感觉不凡。 机箱是微星的刀锋100R,空间宽敞,风道纵横。前面自带3个ARGB风扇,后面一个ARGB风扇。同时,战神S360的水冷头内,还有一个风扇,给CPU周边的器件散热,这里的显示器是微星的2K电竞屏MAG274QRF-QD,它的色彩丰富,采用了原彩量子点技术,实测其色域可以轻松覆盖100%sRGB、100%AdobeRGB和97%的P3色域。另外色准表现同样非常优秀,平均的Delta E才0.82,色准表现非常优秀。使用北弧RGB 支架E700,提供更好的支撑,同时更方便调节,桌面更整洁。 运行鲁大师,可看到显示器微星台式电脑,准确识别出了主板型号是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MS-7D76),内存 为 32GB DDR5内存4800MHz,16GB x2。显卡是AMD Radeon RX6700蓝宝石。 鲁大师测试,总分显示为185W,其中处理器得分是927674,这个分数已经比12700K要高了,12700K在85W。 AIDA64测试,使用的是支持AMD 最新架构的6.68版本,中读取是52480MB/s,写入是63968MB/s,复制是523987MB/s,延迟是88.9ns。 运行CPU-Z,CPU正确识别,主板是微星MAG B650M MORTAR WIFI。 内存是4800MHz默认的。 AMD的新一代CPU都是带有集显的,这里显卡正确识别。运行CPU-Z测试,单核733.5,多核6121.9,CPU-Z是最新的2.03版本。 AIDA64 FPU拷机,CPU温度在79度,CPU频率在5400-5425MHz。虽然7600X是6核心12线程,4.7GHz基础频率,5.3GHz加速频率。而在这里可以做到全核5400MHz以上,可以说是表现不错的。 总的来说,微星B650M MORTAR WIFI 这款迫击炮主板,表现非常的稳定和出色,下一篇我们将尝试超频测试下。 AMD 7000系列 锐龙5 7600X 处理器 (r5)5nm 6核12线程 4.7GHz 105W AM5接口 盒装CPU 京东:¥2249 去看看 <更多>

如风飞天虎 晒物 2022-11-02 13:49

大家好,我是黄昏百分百,很高兴获得了英特尔13代酷睿处理器的首测邀请,其实之前的10代酷睿与11代酷睿,我也参与了首测,当时测试的都是旗舰级的i9-11900K与i9-12900K,实在是有些腻了。这次我专门申请来测试价格更加亲民的酷睿 i5-13600K,另外,我手里刚好有之前零元购来的12代酷睿i7-12700KF。两款CPU都是总共20线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看,参数上进步巨大的13代酷睿,能否本代i5战平上代i7。 好了,废话不再多说,我们开车吧。 本次测试CPU详细参数 本次测试的13代酷睿 i5-13600K共有6个性能核(P核)与8个能效核(E核),其中性能核支持多线程技术,而能效核只能单线程工作,因此其为一款14核20线程的CPU;其性能核基准时钟频率3.5GHz,最大睿频为5.1GHz;能效核基础时钟频率2.6GHz,最大睿频3.9GHz。 而作为对照组的12代酷睿 i7-12700KF共有8个性能核(P核)与4个能效核(E核),同意,其性能核支持多线程技术,而能效核只能单线程工作,因此其为一款12核20线程的CPU;其性能核基准时钟频率3.6GHz,最大睿频为4.9GHz;能效核基础时钟频率2.7GHz,最大睿频3.8GHz。 虽然两款CPU都是20线程,不过i7-12700KF是8个大核,而i5-13600K仅有6个大核,而频率方面,i5-13600K略高一点,但也相差不大,所以两款CPU在参数方面真的可以说不分伯仲,至于哪款更强,只能偶实践出真知了。 另外,因为上个月我也获邀参与了AMD 锐龙7000系的媒体首测,保留了大量的CPU实测数据,所以这里也将其参数都放在这,供各位参考。 主要测试硬件简介 最近不仅intel与AMD发布了新一代的CPU,英伟达也发布了全新的,采用ADA架构的RTX 40系显卡,我也有幸参与到了RTX 4090的媒体首测中。所以在这次测试中,我也采用了最新的显卡以及intel的最新款主板Z790,这里请允许我为这两款硬件做一下间接。 七彩虹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舰 简介 ▲本次装机使用的是七彩虹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舰主板,CVN系列是七彩虹从航母外观中获得了设计灵感,以上层水准的用料与高端的散热装甲以主攻中高端消费级市场的次旗舰系列。本代CVN系列主板更是弄弄的硬核军事风,还以各种军舰作为中文名,比如我这款便叫作巡洋舰,反正用了七彩虹CVN的主板,大家就都是船长了。 ▲看一个主板的做工和用料,首先肯定是要看它的供电部分,稳定的供电是所有的硬件稳定运行的保证。在CPU的供电上,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舰采用的是16+1+1相F.C.C铁素体电感供电,配备了55A大电流大的L.R.T 8脚MOS,可以在保证自身供电稳定性的同时降低电感线圈对其它元件的干扰。10K黑金固态电容提供稳定的滤波效果,又没有爆浆危险,用料上还是可以的。 ▲另外,得益于13代酷睿在PCI-E带宽上的大幅提升,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舰提供了4个M.2 SSD接口,均为PCI-E 4.0 x4规格,其中最上方的接口为CPU直连。PCI-E 拓展槽方面则提供了PCI-E 5.0 x16 一个、PCI-E 4.0 x4 两个,以及PCI-E 3.0 x1 两个。其中两个PCI-E显卡接口均配备了不锈钢加固装甲,可以装比较重的显卡而无需担心压坏主板。 ▲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舰在供电,芯片组,以及3块SSD的部位均使用了厚实的全覆盖散热装甲,这也是我认为CVN系列主板性价比高的原因,它能够在一个相对低廉的价位上提供接近于高端主板的用料。 ▲主板IO方面,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舰使用了很多品牌只在高端主板上才会搭载的一体式IO护甲,使其装机更加方便,主板也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而IO接口方面,除了主板必备的音频接口,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舰还提供了USB3.2 Gen2(10Gbps)接口与USB3.2 Gen2x2 Type-C(20Gbps)各一个,USB 3.2 Gen1(5Gbps) 接口4个,USB 2.0接口2个,HDMI 2.1、DP1.4、2.5G有线网口各一个,另外还搭载了支持WiFi 6的无线网卡。 七彩虹(Colorful)CVN Z790 GAMING FROZEN V20巡洋舰 DDR4主板 支持13900K/13700K(Intel Z790/LGA 1700) 京东:¥1899 去看看 七彩虹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 ▲国内显卡第一品牌七彩虹旗下旗舰子品牌iGame共有两个顶级系列,分别是使用风冷散热的Vulcan 火神与使用水冷散热的Neptune 水神。RTX 40系的iGame Neptune显卡从30系的黑色变为白色,iGame Neptune的标志性特征由圆环形的海洋之眼进化成为了双波浪曲线,更重要的是,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搭载了360冷排,散热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 ▲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采用了英伟达最新的ADA架构,由TSMC的4N工艺制成,共有16384个CUDA核心,基础核心频率为2520MHz,一键超频核心频率为2540MHz,结合着超强的散热能力,超频潜力甚至可达3GHz。另外,24GB的超大GDDR6X也为8K游戏与生产力软件提供了足够的性能潜力。 简单来说,这是目前最强大的显卡之一,且只比公版贵2000元,性价比极高,有预算的朋友,入这款准没错。 七彩虹(Colorful)水神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 24G GDDR6X 视频渲染游戏一体式水冷显卡 京东:¥14999 去看看 SSD Lexar雷克沙 NM800PRO ▲SSD 固态硬盘则采用的是Lexar雷克沙 PCIe 4.0固态中的高端款NM800PRO 1TB版本,其标称读取速度高达7500MB/s,标称写入速度6500MB/s。 ▲在Crystal Disk Mark实测中,Laxer雷克沙 NM800PRO的顺序读取速度为7443MB/s,顺序写入速度为6378MB/s,尤其是其7400MB/s以上的读取速度,绝对属于目前PCIe 4.0 SSD的第一梯队,可以保证本次显卡的游戏测试部分,SSD不会成为性能瓶颈。 ▲另外,Laxer雷克沙 NM800PRO采用12nm先进制程主控,PCB布局更紧凑,最大支持2TB容量,同时还拥有散热马甲版本销售,因此适用主板更加多元化。 雷克沙(Lexar) 512G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 NVMe协议(PCIe 4.0x4)NM800PRO 电竞游戏 畅快体验 京东:¥579 去看看 CPU性能测试 在CPU的各项单项测试中,我不仅会将两款intel的CPU性能列出,还会将前几天我测试AMD的锐龙7000系CPU的性能也列在图表中,供各位参考。 CPU-Z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测试CPU-Z的跑分。 ▲CPU-Z 单核成绩方面,intel i5-13600K的得分居然是全场最高的,为821分,而i7-12700KF得分763分,与锐龙5 7600X的得分基本相同。 AMD 锐龙7000系CPU方面,锐龙9 7950X得分776,锐龙9 7900X得分790,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744,锐龙5 7600X得分762。 可见,在单核性能方面虽然AMD 锐龙7000系CPU相对上代已经有了巨大的进步,已经追上了12代酷睿的性能,不过在性能同样具有明显提升的13代酷睿面前,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CPU-Z 多核成绩方面,6大核8小核的 intel i5-13600K 得分9912,比8大核4小核的i7-12700KF的得分7320还要高,看来超线程技术带来的多线程相较于物理核心带来的真·线程还是有一定性能差距的。 作为参考的AMD CPU方面,锐龙9 7950X得分15725.4,锐龙9 7900X得分11726.2,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7910.6,锐龙5 7600X得分5981.2。 intel i5-13600K的得分位于锐龙7 7700X与锐龙9 7900X之间。 Cinebench R23 紧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几款CPU的Cinebench R23跑分,Cinebench R23是一个跨平台的测试套件,用于测试计算机的硬件功能。它可以用于测试Cinema 4D在多个CPU内核上的3D建模,动画,运动图形和渲染性能。该程序“针对特定领域,更适合高端台式机和工作站平台”。Cinebench通常用于显示CPU性能。 ▲Cinebench R23 单核成绩方面,intel i5-13600K的得分依旧是全场最高的,为2011分,而i7-12700KF得分1823分,居然是全场最低的。 作为参考的AMD CPU方面,AMD 锐龙9 7950X得分1994分,与intel 酷睿 i9-12900K打平,锐龙9 7900X得分1969,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1913,锐龙5 7600X得分1923。 全部6款CPU中,只有intel i7-12700KF的最大时钟频率没有超过5.0GHz,因此我猜测,频率能否超过5.0GHz应该对Cinebench R23的得分有很大的影响,之前我测试intel i5-12490F超外频上5.0GHz的之后,Cinebench R23的得分也获得了明显的提升。 ▲Cinebench R23 多核成绩方面,intel i5-13600K的得分24166分,依旧比i7-12700KF的得分22779高出6%。 作为参考的AMD CPU方面,AMD 锐龙9 7950X多核成绩为37549分,锐龙9 7900X得分27884,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19723,锐龙5 7600X得分14878。 i5-13600K与i7-12700KF均为20线程,得分均高于8核16线程的AMD R7-7700X而低于12核24线程 R9-7900X。可见在频率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线程数还是对多核心性能最重要的影响因素。 CPU PROFILE 3DMark CPU PROFILE是3DMark最新推出的CPU性能测试工具,其优点是可以分别测试单线程、2线程、4线程、8线程、16线程与最大线程时的CPU性能,以方便不同CPU之间的比较。本次将注意力集中在单线程性能与全线程性能。 ▲在单线程方面,intel i5-13600K的得分10894分,与AMD R9-7900X基本打平,远超i7-12700KF的1011分。 作为参考的AMD CPU方面,AMD 锐龙9 7950X得分1109分,AMD 锐龙9 7900X得分1092分,AMD 锐龙7 7700X得分1086分,AMD 锐龙5 7600X得分1082分。 ▲在全线程时,intel i5-13600K得分10336分,intel i7-12700KF得分10152分,AMD 锐龙9 7950X得分16805分,AMD 锐龙9 7900X得分12898分,AMD 锐龙7 7700X得分9293分,AMD 锐龙5 7600X得分7315分。 两款20线程的 intel CPU得分同样位于AMD R7-7700X与R9-7900X之间,与CPU-Z以及CineBench多核成绩得出的结论相同。 V-Ray Benchmark 测试完了CPU的基础性能,我们再来测试一下这两款CPU的数字内容创作能力吧。测试的软件为V-Ray 5 Benchmark吧, 其中的V-Ray CPU 测试用于测试CPU的渲染速度。 ▲intel i5-13600K得分16456分,比intel i7-12700KF的得分10152分高出2.9%,两款CPU的得分不出意外的依旧位于AMD R7-7700X与R9-7900X之间。 作为参考的AMD CPU方面,锐龙9 7950X的V-Ray CPU 测试得分为29028,而AMD 锐龙7 7700X的V-Ray CPU 测试得分为14610。 可见,线程数是影响CPU渲染速度的最重要因素。 内存能力测试 ▲七彩虹CVN Z790D5 Gaming FROZEN 巡洋舰官方标称内存支持OC 6600MHz,不过目前市面上XMP 频率6600MHz的内存太少了,所以这里我专门选择了十铨(Team)的 DELTA DDR5 6400MHz,其支持intel XMP 3.0技术,可以一键超频至6400MHz,而且搭载了On-die ECC储存机制,可以使系统运行更稳定。 ▲除了本次使用的黑色款,十铨(Team) DELTA DDR5还有白色可选,以适应不同的装机风格。 AIDA64内存性能测试 ▲在十铨(Team) DELTA DDR5的 XMP频率与时序6400MHz CL40-49-40-84时,i7-12700KF的内存读取速度为90153 MB/s,写入速度为84289 MB/s,复制速度为 82493 MB/s,延迟为72.7 ns。 i5-13600K的内存读取速度为93694 MB/s,写入速度为86690 MB/s,复制速度为 86901 MB/s,延迟为70.2 ns,速度相较12代酷睿分别提升了4%,3%,5%,延迟也有小幅下降(2.5ns)。 可见,13代酷睿处理器可以更好的发挥内存的性能,因此选购一款高频率的DDR5内存是很不错的。 7Zip 文件基准测试 电脑软件的安装包实际上都是压缩文件,游戏中的很多文件也都是以压缩包的形式存在的,所以电脑解压缩的性能无论对游戏还是办公都很重要,电脑的压缩与解压缩性能则与CPU与内存的性能关系最大,所以这里使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内存参数不变,看看两款CPU的压缩与解压缩性能。 ▲i7-12700KF的压缩评分为118 GIPS,解压缩评分为121 GIPS,总体评分119 GIPS。 ▲i5-12700K的压缩评分为130 GIPS,解压缩评分为132 GIPS,总体评分131 GIPS。相较12代酷睿i7-12700KF分别提升了10%,9%,10%。 至此,我们基本可以获得13代的酷睿i5,在性能上是要比12代酷睿i7还要强一些的,可以说是跨级碾压了。 游戏性能测试 单独测试完了CPU的性能,我们再结合显卡测试两款CPU的整机性能测试,因为AMD锐龙7000系列CPU解禁时RTX 4090性能尚未解禁,故当时用的是RTX 3080显卡进行测试,与本次测试硬件差异过大,故本次不会将AMD CPU的游戏数据列为参考。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使用RTX 4090) 3DMARK专为DirectX 12设计的Time Spy Extreme,Time Spy是一个DirectX 12 基准测试,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如异步计算,显式多显卡适配器技术和多线程,其测试分辨率为2K,Time Spy Extreme则是将分辨率提升至4K的版本。 ▲i7-12700KF的3DMark Time Spy得分为32099分,其中显卡得分37337分,CPU得分17884分。 ▲i5-13600K的3DMark Time Spy得分为32695分,其中显卡得分37723分,CPU得分18627分。相较于i7-12700KF分别提升了2%,1%,4%。 ▲i7-12700KF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得分为16254分,其中显卡得分19998分,CPU得分7888分。 ▲i5-13600K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 得分为16309分,其中显卡得分19963分,CPU得分8007分,两款CPU得分基本相同。 3DMark Firestrike & 3DMark Firestrike Ultra 首先使用3DMark 适用于高性能游戏电脑和超频系统的 DirectX 11 基准测试Fire Strike来进行测试,而Fire Strike Ultra则是其4K分辨率版本。 ▲i7-12700KF的3DMark Fire Strike得分为48550分,其中显卡得分84985分,物理得分36540分,综合分13043。 ▲i5-13600K的3DMark Fire Strike得分为51435分,其中显卡得分85512分,物理得分37098分,综合分15088。相较于i7-12700KF分别提升了6%,1%,2%,16%。 可见,在1080P分辨率下,i5-13600K的游戏性能要比12700KF强很多。 ▲i7-12700KF的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得分为24352分,其中显卡得分25773分,物理得分37226分,综合分12605。 ▲i5-13600K的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得分为25203分,其中显卡得分25866分,物理得分37377分,综合分14997。相较于i7-12700KF分别提升了3%,0%,0%,19%。 可见,在4K分辨率下,游戏帧数的压力依旧在显卡这边,CPU的影响并没有在1080P分辨率下那么大。 《古墓丽影:暗影》   ▲感谢EPIC给我们送上了古墓丽影三部曲,暗影是其最后一部,CPU对显卡性能释放的影响,可以从《古墓丽影:暗影》的Benchmark中很好的表现出来,我们分别测试两款CPU在1080P分辨率与4K分辨率下的性能差异。 ▲在4K分辨率,光追最高,DLSS性能模式下,i7-12700KF+RTX 4090的平均帧率为208,GPU受限为45%。 i5-13600K+RTX 4090的平均帧率为219,GPU受限为52%,帧率有5%的提升,而且这里还要说一句,iGame GeForce RTX 4090 Neptune OC真的是太太太强了,哪怕在4K分辨率下,无论是i7-12700KF还是i5-13600K都无法发挥其全部性能,所以强烈建议上13900K搭配这块显卡。 ▲在1080分辨率,光追最高,DLSS质量模式下,i7-12700KF+RTX 4090的平均帧率为232,GPU受限为4%。 i5-13600K+RTX 4090的平均帧率为252,GPU受限为22%,20帧(9%)的提升可以说超级巨大了。 因此,如果你和我一样拥有一块RTX 4090,那么我强烈建议你入手i9-13900K。因为ADA架构的显卡,实在是太强了。 PC Mark 10 电脑综合性能测试 最后我们使用PCMark 10进行测试,它是含有一整套全面的测试项,涵盖现代办公场所中的各种任务,针对现代办公的一个全面的 PC 基准测试。其标准版的测试内容涵盖基础任务,生产力,数字内容创作三个方面。 在测试中,i5-13600K的总得分要比i7-12700KF高6.1%,其中基础任务高3.4%,生产力高5.1%,数字内容创作高5.3%,可以说依旧是全面超越。 总结 简单来说,全新13代酷睿的性能提升非常强劲,i5-13600K不仅全面超越了上代酷睿i7-12700KF,也全面超越了AMD锐龙R5-7600X与R7-7700X,可以说是把牙膏挤爆了,所以简单总结一句话吧:值得买! 好了,以上便是本篇测评的所有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黄昏百分百,我们下次见。另外,我会在附录中介绍,本次测试所使用的其它硬件。 本次测评硬件简介 机箱 追风者(PHANTEKS) 518XTG 幻影白 ▲这款机箱的模块化成都非常高,基本上每一块都可以拆卸或移动,走线时非常方便。 ▲虽然这款机箱的两侧均为玻璃制成,但因为背面有着走线挡板的存在,哪怕不是理线高手,也可以把线藏得无影无形,做到眼不见则心不烦。 ▲另外,同时支持双360冷排,显卡竖装等,也使得这款显卡成为了数一数二的水冷显卡、高端装机的优选机箱。 追风者(PHANTEKS) 518XTG 幻影白电竞游戏水冷电脑铝机箱(支持双360水冷/4090显卡/3联14cm ARGB风扇/Type-C) 京东:¥1399 去看看 电源 鑫谷昆仑 KL-1250G 冰山版 ▲电源选用的是鑫谷的昆仑 KL-1250G冰山版,第一原因自然是它是白色的,而更深层次的原因则是其是首批ATX 3.0电源。 ▲ATX 3.0电源最明显特征便是其带有原生12VHPWR 16针接口,无需转换即可为RTX 3090 Ti与RTX 4090这类PCIe 5.0标准的显卡供电,昆仑还能够提供12V三倍动态过载的能力,为显卡工作提供稳定的保障。这款鑫谷 昆仑 KL-1250G冰山版拥有两个16针接口,可在600W,450W,300W,150W4个档次为不同级别的显卡提供供电。 ▲除此之外,它还提供了6个IDE/SATA供电接口,4个PCI-E供电接口与2个CPU供电接口,当然,主板的28PIN供电接口自然也不会缺席。 ▲最后,这款电源达到了80 PLUS金牌标准,并拥有10年全球联保,买得放心,用的安心。 鑫谷(segotep) 电源昆仑pcie5.0原生线(支持16pin接口/10年质保/支持40系列) 昆仑KL-1250G冰山版金牌模组【支持40系列】 京东:¥1599 去看看 水冷 鑫谷(Segotep)冰封360 ARGB 冰山版 ▲选择这款水冷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其是白色的,而且有着不俗的散热能力。 ▲最后,冷头的颜色,也很好看。当然,鑫谷还有一款更强的昆仑360,那款可以同时为CPU周边的其它部件进行风冷散热,只不过那款水冷的水管与冷排是黑色的,这里便没有选用。 鑫谷(Segotep)冰封360冰山版白色一体式CPU散热器(5V ARGB主板同步/高导热硅脂/幻彩机箱水冷) 京东:¥599 去看看 <更多>

黄昏百分百 晒物 2022-10-24 11:49

大家好,我是黄昏百分百,前几天很荣幸拿到了AMD 锐龙7000系CPU的首测,7000系CPU采用了全新的Zen 4架构,插槽也随之升级到了全新的AM5,600系主板也同步降临,可以说是AMD平台的巨幅升级。 上一篇文章中,因为测试时间过于紧张,只测评了锐龙9 7950X与锐龙7 7700X,因此,本篇文章将会补充测试锐龙9 7900X与锐龙5 7600X的性能,补足4款CPU的性能比较,并做出购买建议。 好了,废话不再多说,我们开车吧。 Zen4架构与产品介绍 可能有些朋友并未看过上一篇文章,所以我保留上篇文章关于Zen 4架构与AMD 锐龙7000系列CPU的介绍,以方便大家阅读。 从2017年AMD发布第一代锐龙处理器起,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锐龙系列已经历多次迭代升级,除移动平台独占的锐龙4000系与锐龙6000系CPU之外,其余四代锐龙CPU均采用了AM4插槽。 7000系CPU是锐龙系列首次更换CPU插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较于前代产品,AMD锐龙 7000系CPU拥有更好的游戏性能,更好的计算与内容创作性能,更好的能效比与更新的架构与插槽,可以说,7000系CPU,是AMD 锐龙系列CPU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作为全新插槽的CPU,主板芯片组自然也要随之更新,目前AMD共发布了X670、X670E、B650E\B650共4款芯片组,其中X670 Etreme、X670系列主板作为首发主板与CPU同时发布,而B650 Extreme与B650系列主板则会在稍晚的10月发售。 在正式开始测试之前,我们分别来看一看CPU与主板都有其哪些进步。 AMD 锐龙7000系列CPU架构介绍 Zen4架构简介 我们先来看一下核心两点:Zen 4架构CPU采用全新的前端设计,由台积电5nm工艺制成,支持AVX512指令集,IPC(Instructions Per Clock,每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数)相较于上代CPU拥有着约13%的提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Zen 4 架构的构造图,相较于前代架构,Zen 4架构: 拥有更大的缓存,因此更加适合分支预测; 拥有更大的INT与FP寄存器堆(register file); 1M大,支持8路访问的L2缓存; 全新6nm IOD 众所周知,AMD的锐龙系列、线程撕裂者系列和EYPC系列CPU均采用了CCD+IOD的设计方案,大幅降低了芯片的研发与生产成本,使其CPU更具性价比。 ▲AMD 锐龙7000系CPU搭载了全新的6nm制程IOD,不仅全系CPU均搭载了RDNA2架构的核显,还大幅优化了IF总线,使其能够支持JEDEC频率5200MHz的DDR5内存,并提供了28条PCIe 5.0通道。 除此之外,全新的IOD还为主板提供了USB Type-C的支持与USB写入BIOS,AMD 锐龙6000系移动端CPU的低能耗模式也被应用在了锐龙7000系CPU上。 ▲另外,AMD 锐龙7000系CPU内置的RDNA2核显支持AV1解码、H264与HEVC的编码与解码。同时,其支持HDMI 2.1接口、DP2.0接口,以及全功能Type-C接口的视频输出,以及核显与独显的混合输出模式。 全新AM5插槽 全新的AMD 锐龙7000系CPU的封装方式,终于由PGA封装(针脚在CPU端)转为了LGA封装(针脚在主板端),AM5接口采用1718针脚的LGA封装,相对于PGA封装,LGA封装可以拥有更多的针脚,因此可以支持DDR5内存并获得更多的PCIe总线数,这也是本次AMD 锐龙7000系CPU可以同时支持DDR5内存与PCIe 5.0的根本原因之一。 另外,LGA封装的CPU更不易损坏,即使主板上的CPU插槽不慎损坏,维修更换也更加容易。 ▲AM5插槽所使用的散热系统与AM4插槽的散热系统相兼容,对用户与散热器厂家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最后,AMD官方承诺AM5接口将会支持到2025年,也就是说,现在购买主板,最少能够使用3-4年无需更换,这方面可以说是良心满满,必须表扬。 DDR5内存与EXPO内存超频 AMD 锐龙7000系CPU支持JEDEC频率5200MHz的DDR5内存,当然,内存肯定是要超频的,AMD为锐龙7000系CPU提供了EXPO一键超频技术,使用获得AMD EXPO认证的内存时,可在主板BIOS中开启EXPO功能,从而一键获得内存性能的巨幅提升。根据AMD官方提供的数据,EXPO技术可以在1080P分辨率下,提升11%的游戏表现,同时最低可将内存延迟控制在63ns,可以说与intel的XMP技术不分伯仲。 关于内存超频,另一点值得说的是,相较于锐龙5000系列CPU在内存超频时需要手动将fclk、内存控制器频率(ulck)、内存频率(mclk)调整至1:1:1不同,AMD 锐龙7000系CPU可自动调整fclk,超频内存时仅需将内存控制器频率(ulck)与内存频率(mclk)调整至1:1。 根据CPU体质的不同,其uclk值在3000到3200之间,所以AMD 锐龙7000系CPU的甜点内存频率为6000MHz,体质好的则可超频至6400MHz。因此个人建议目前大家尽量选购EXPO频率为6000MHz的内存,时序越低越好,以获得最佳的内存性能表现。 目前,已经通过AMD官方EXPO认证的内存条共有10款,分别来自ADATA昂达,美商海盗船,G.SKILL 芝奇,GEIL,Kingston 金士顿5个厂家,大家在购买内存条的时候,请认准EXPO标识。 AMD 锐龙7000系列CPU首发产品介绍 AMD 锐龙7000系列CPU共有四款首发CPU,分别是锐龙9 7950X,锐龙9 7900X,锐龙7 7700X,锐龙5 7600X。 我们来看一下本代锐龙与上代锐龙之间的参数差异,由上图可见,同定位的两代CPU拥有着同样的核心数与线程数,而7000系列的锐龙CPU相较于5000系列锐龙在时钟频率上有着大幅提升,本代锐龙CPU的基础时钟频率已经与上代锐龙CPU的最大时钟频率相差无几。 举个例子,锐龙9 7900X的基础时钟频率便高达4.7GHz,仅比锐龙9 5900X的最大时钟频率4.8GHz低了0.1GHz。 而在最大时钟频率方面,四款锐龙7000系CPU均超过了5GHz,性能大幅提升。 根据AMD官方给出的数据,锐龙7000系CPU相较于锐龙5000系CPU拥有着29%的CPU游戏性能提升,在1080P分辨率下会有21%的整机游戏性能提升,在生产力方面则可为数值内容创造者提供44%的计算能力提升,同时能效比也提升了28%。 最后说到价格方面: 锐龙9 7950X 定价为699美元,国内京东售价为5499元; 锐龙9 7900X,定价为549美元,国内京东售价为4299元; 锐龙7 7700X,定价为399美元,国内京东售价为2999元; 锐龙5 7600X,定价为299美元,国内京东售价为2249元; AMD AM5 平台主板介绍 介绍完了AMD 锐龙7000系列CPU,我再介绍一下其座驾——AMD AM5 平台的主板。 X670E芯片组与X670芯片组 首先是与AMD 锐龙7000系列CPU同步首发的X670E与X670芯片组的主板,这两款主板均支持双通道DDR5内存、AMD EXPO技术以及PCIe 5.0的NVMe SSD固态硬盘。X670E中的E是Extreme的意思,在硬件参数上的表现便是所有X670E都拥有PCIe 5.0的显卡插槽,更加适合搭配高端显卡使用。 B650E芯片组与B650芯片组 而即将在10月发布的的B650E与B650芯片组的主板,这两款主板均支持双通道DDR5内存、AMD EXPO技术。两款芯片组的核心区别则是所有的B650E主板都将支持PCIe 5.0的NVMe SSD固态硬盘而B650芯片组并未强制要求支持PCIe 5.0的NVMe SSD固态硬盘。 测试平台简介 之前我便说过我已经从拿到了全部4款首发的AMD锐龙7000系列的CPU,上一篇文章测试的是AMD 锐龙9 7950X与AMD 锐龙7 7700X两款CPU。 本篇文章将补足另外两块CPU AMD 锐龙9 7900X与AMD 锐龙5 7600X两款CPU,并汇总比较4块CPU的性能差异。 AMD 锐龙9 7900X是锐龙7000系列CPU次顶级型号,拥有着12核24线程,基础时钟频率4.7GHz,最大时钟频率5.6GHz。 AMD 锐龙7 7600X是锐龙系列CPU的中端产品,拥有着6核12线程,基础时钟频率4.57GHz,最大时钟频率5.3GHz。 本次测评,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除了CPU之外,所有的硬件均保持一致,本次重点测评锐龙9 7900X与锐龙5 7600X 因为与上次测评中间有BIOS版本的更新,故重新复测与补测了一些锐龙9 7950X与锐龙7 7700X的数据。 主板方面,AMD官网上共公布了5款首发的X670E主板,分别来自华擎 ASRock,华硕 ASUS, 映泰 BIOSTAR,技嘉 GIGABYTE 与微星 MSI,我拿到的是微星的MEG X670E主板,绝大多数测试均在此主板上进行。后来主板轮换,我又拿到了ROG CROSSHAIR X670E HERO,本文中,锐龙5 7600X的测评全部采用了这款主板。 内存方面我拿到的则是来自芝奇G.SKILL的Trident Z5 Neo 6000MHz内存,其EXPO时序为CL30,是目前市场上时序最低的DDR5内存之一。 AMD 锐龙9 7950X & AMD 锐龙7 7700X 性能测试 CPU-Z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测试CPU-Z的跑分。 ▲CPU-Z 单核成绩方面,AMD 锐龙9 7950X得分775.5,锐龙9 7900X得分790.3,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744.3,锐龙5 7600X得分761.9。 可见,在单核性能方面,4款CPU的性能差异不大,跑分最高的为锐龙9 7900X,甚至比锐龙9 7950X还高一点点。而且锐龙5 7600X的得分也比锐龙7 7700X稍高。 个人猜测,CPU-Z的测试不仅测试最大时钟频率,基础时钟频率也会对得分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所以基础频率4.7GHz的锐龙9 7900X才会比基础频率4.5GHz的锐龙9 7950X得分高。 ▲CPU-Z 多核成绩方面,AMD 锐龙9 7950X得分15725.4,锐龙9 7900X得分11726.2,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7910.6,锐龙5 7600X得分5981.2。 ▲多核得分方面,几款CPU的得分差异基本与CPU核心数成正比,比如AMD 锐龙9 7950X的16核心是锐龙5 7600X 6核心的2.66倍,CPU-Z多核得分为2.63倍。 Cinebench R23 紧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两款CPU的Cinebench R23跑分,Cinebench R23是一个跨平台的测试套件,用于测试计算机的硬件功能。它可以用于测试Cinema 4D在多个CPU内核上的3D建模,动画,运动图形和渲染性能。该程序“针对特定领域,更适合高端台式机和工作站平台”。Cinebench通常用于显示CPU性能。 ▲Cinebench R23 单核成绩方面,AMD 锐龙9 7950X得分1994分,与intel 酷睿 i9-12900K打平,锐龙9 7900X得分1969,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1913,锐龙5 7600X得分1923。 在Cinebench R23的单核成绩方面可以看出,AMD 锐龙9 7950X的性能提升相较于上一代锐龙而言进步巨大,锐龙CPU的单核性能正式进入T0级别。 ▲Cinebench R23 多核成绩方面,AMD 锐龙9 7950X多核成绩为37549分,锐龙9 7900X得分27884,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19723,锐龙5 7600X得分14878。性能差异与核心数差异同样基本呈正比。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AMD最新的锐龙旗舰锐龙9 7950X的得分高达37549,远超AMD 32核64线程的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 2990WX的30054分与16核24线程的Intel i9-12900K的26790分,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多核第一的成绩。 因此,在需要多线程的生产力工作方面,AMD 锐龙9 7950X可以说是目前最好的民用级CPU选择之一了。 3DMark CPU PROFILE 3DMark CPU PROFILE是3DMark最新推出的CPU性能测试工具,其优点是可以分别测试单线程、2线程、4线程、8线程、16线程与最大线程时的CPU性能,以方便不同CPU之间的比较。本次将注意力集中在单线程性能与全线程性能。 ▲在单线程时,AMD 锐龙9 7950X得分1109分,AMD 锐龙9 7900X得分1092分,AMD 锐龙7 7700X得分1086分,AMD 锐龙5 7600X得分1082分。 ▲在全线程时,AMD 锐龙9 7950X得分16805分,AMD 锐龙9 7900X得分12898分,AMD 锐龙7 7700X得分9293分,AMD 锐龙5 7600X得分7315分。 结合之前的CPU-Z与Cinebench R23的测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4款CPU的单核性能相差并不大,AMD 锐龙9 7950X得分1109分与AMD 锐龙9 7900X得分1092分还是要比另外两款稍高。而全核性能方面,4款CPU的核心数差异基本上与其全核性能成正比。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游玩特别重视单核性能与最高只为6核心12线程CPU优化的游戏,那么R5 7600X可能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而如果装电脑是为了多线程生产力方面的工作方面,则建议根据自己的预算,尽可能购买核心数更多的CPU。 EXPO超频与AIDA64内存测试 ▲芝奇G.SKILL Trident Z5 Neo内存的JEDEC频率为4800MHz,EXPO频率为6000MHz。 ▲只需要在微星(MSI) MEG X670E ACE的BIOS中将OC-EXPO由禁止改为允许,即可将内存由JEDEC频率一键超频至EXPO频率。 ▲从BIOS的左上角可以看出,与intel的XMP一样,一款内存内也是可以储存两个EXPO频率参数供选择的,不过这款内存只有6000MHz CL30-38-38-96这一个EXPO参数。 ▲更新BIOS之后的复测中,芝奇G.SKILL Trident Z5 Neo内存在其EXPO频率与时序(6000MHz CL30-38-38-96)时读取速度为103.33 GB/s,写入速度为77154 MB/s,复制速度为68334 MB/s,延迟为69.6ns。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芝奇G.SKILL Trident Z5 Neo内存在6000MHz的时候读取速度便高达6位数,因此在AIDA 64上的计数单位已经由我们熟悉的MB/s改为了GB/s。另一点值得注意的则是其延迟仅为69.6ns,与超频至6000MHz的DDR4内存的延迟相差无几,一方面可见DDR5从发售至今,性能与延迟控制均有着明显的进步,另一方面可确认AMD官方声称EXPO技术目前最低可将内存延迟控制在63ns所言非虚。 7-zip测试 电脑软件的安装包实际上都是压缩文件,游戏中的很多文件也都是以压缩包的形式存在的,所以电脑解压缩的性能无论对游戏还是办公都很重要,我们来看一看4款CPU在压缩与解压缩性能上的差异。 ▲AMD 锐龙9 7950X的压缩评分为181 GIPS,解压缩评分为264 GIPS,总体评分222 GIPS。 ▲AMD 锐龙9 7900X的压缩评分为153 GIPS,解压缩评分为199 GIPS,总体评分176 GIPS。 ▲AMD 锐龙7 7700X的压缩评分为118 GIPS,解压缩评分为137 GIPS,总体评分128 GIPS。 ▲AMD 锐龙5 7600X的压缩评分为95 GIPS,解压缩评分为106 GIPS,总体评分100 GIPS。 在压缩与解压缩方面,CPU的核心数与线程数都是多多益善的,永远不会嫌多,不过相较于压缩性能而言,解压缩性能对CPU的线程数更为敏感,这里举个例子:16核32线程的AMD 锐龙9 7950X的压缩评分,解压缩评分分别是8核16线程的AMD 锐龙7 7700X得分的152.8%与193%。 3DMark Raid Score测试(使用RDNA2核显测试) 因为AMD 锐龙7000系列CPU全部内置了RDNA 2核显,所以我们自然要来测试一下其核显的性能。众所周知,AMD的核显会调用系统内存作为显存使用,因此内存的性能对核显的性能有着非常明显影响。 本次测试依旧采用控制变量法,首先在内存的JEDEC频率4800MHz下与EXPO频率6000MHz下分别测试AMD 锐龙9 7950X的核显性能,然后再在内存EXPO频率下测试AMD 锐龙9 7950X、AMD 锐龙7 7700X、AMD 锐龙5 7600X,这样即可分别确认内存性能对RDNA 2核显的影响程度以及两款CPU是否使用的RDNA 2核显是否拥有着相同的性能。 ▲在内存JEDEC频率4800MHz下,AMD 锐龙9 795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9142分,其中显卡得分8605分,CPU得分14155分。 ▲将内存调整到EXPO频率6000MHz下时,AMD 锐龙9 795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9531分,其中显卡得分8968分,CPU得分14802分,相较分别提升了4.2%,4.2%,4.6%。 ▲内存同样在EXPO频率6000MHz下时,AMD 锐龙9 790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9570分,其中显卡得分9018分,CPU得分14664分。 ▲内存同样在EXPO频率6000MHz下时,AMD 锐龙7 770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9529分,其中显卡得分8968分,CPU得分14769分。 AMD 锐龙9 7950X、AMD 锐龙9 7900X、AMD 锐龙7 7700X在同内存频率下性能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可以确认,AMD 锐龙9 7950X与AMD 锐龙7 7700X内置的应该是同参数的RDNA 2核显。 ▲而同样内存在EXPO频率6000MHz下时,AMD 锐龙5 760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10925分,其中显卡得分10439分,CPU得分14844分。 这里的结果让我意外,AMD 锐龙5 760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甚至要比AMD 锐龙7 7700X,而且显卡分数高的十分明显,如果不是实测出现严重误差,那么便很有可能AMD 锐龙5 7600X的核显参数是最强的。毕竟大多数情况下,只有锐龙5可能会使用到核显,而锐龙7与锐龙9很少不配合独显使用。 DOTA2(使用RDNA2核显测试) 因此,我们再实际使用一款游戏来复测一下3DMark Raid Score得出的结论,测试方法同上,故不再赘述,本次只测试了AMD 锐龙9 7950X、AMD 锐龙7 7700X、AMD 锐龙5 7600X三款CPU的核显。 测试的游戏为《DOTA2》,这款游戏本就对内存频率较为敏感,测试时游戏分辨率为1080P,预设中等画质,当然,每局游戏战场走势不同,测量误差相较benchmark会大一点。 ▲在内存JEDEC频率4800MHz下,AMD 锐龙9 7950X的《DOTA2》 FPS为80。 ▲在内存EXPO频率6000MHz下,AMD 锐龙9 7950X的《DOTA2》 FPS为95,相较在内存JEDEC频率4800MHz下的80帧提升了15帧(18.8%)。 ▲在内存EXPO频率6000MHz下,AMD 锐龙7 7700X的《DOTA2》 FPS为95,与AMD 锐龙9 7950X相同。 ▲而在内存EXPO频率6000MHz下,AMD 锐龙6 7600X的《DOTA2》 FPS为109,明显高于另外两款CPU(此时主板进行了轮换,所以使用的是ROG的CH X670E HERO主板)。 我们可以确认,AMD 锐龙7000系列CPU内置的RDNA 2核显能够在1080P分辨率,中高等画质下流畅运行《DOTA2》、LOL、《CS:GO》等电竞网游。而且如果你想继续当等等党不购入独立显卡的话,可以使用AMD 锐龙7000系列CPU内置的RDNA 2核显,不考虑生产力的话,AMD 锐龙6 7600X应该是最好的核显游戏CPU。 3DMark Firestrike Ultra(使用RTX 3080) 测试好了RNDA 2核显的性能之后,我们再来测试一下两款CPU搭配高端显卡时的众合游戏表现吧。 ▲显卡使用的是 iGame GeFore RTX3080 Vulcan OC 10G。iGame是七彩虹的旗舰系列,而Vulcan更是旗舰中的旗舰。 这块显卡支持一键超频,只要按下显卡背面的一键超频按钮,此显卡的GPU就可以从睿频1710MHz提升到1800MHz,从而进一步提升性能,以保证此次测试中显卡不会成为性能的瓶颈。 首先使用3DMark 适用于高性能游戏电脑和超频系统的 DirectX 11 基准测试Fire Strike来进行测试,而Fire Strike Ultra则是其4K分辨率版本。 ▲在4K分辨率的3DMark Fire Strike中,4款CPU的总得分相差极小,与“在4K分辨率下游戏帧数在显卡端,在1080P分辨下,游戏帧数压力在CPU端”的共识一致。 ▲而在4K分辨率的3DMark Fire Strike中,4款CPU的物理得分分别为45625、41554、35752、29495。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使用RTX 3080) 我们再用3DMARK Time Spy Extreme与Time Spy对上面的结果进行复测。 3DMARK专为DirectX 12设计的Time Spy Extreme,Time Spy是一个DirectX 12 基准测试,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如异步计算,显式多显卡适配器技术和多线程,其测试分辨率为2K,Time Spy Extreme则是将分辨率提升至4K的版本。 ▲实际测试中,两款锐龙9的得分均在16200左右,锐龙7 7700X稍微低一些,为15989,锐龙5 7600X得分为15316。可以说,在2K分辨率下,4款CPU的帧数表现虽有差异,但差距并不大。其中锐龙9 7950X的得分8808比锐龙5 7600X的得分高6%。 ▲4款CPU的3DMARK Time Spy CPU得分分别为16218、15054、13808、10154。其中锐龙9 7950X的得分16218比锐龙5 7600X得分10154高54%。 ▲实际测试中,4款CPU的得分的阶梯现象较为明显,其中锐龙9 7950X的得分8808比锐龙5 7600X的得分高12%。 这个性能差异要比2K分辨率中锐龙9 7950X与锐龙5 7600X的得分差异更高,与“在4K分辨率下游戏帧数在显卡端,在1080P分辨下,游戏帧数压力在CPU端”的共识相违背,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3DMark Time Spy与 Time Spy Extreme使用的是DirectX 12,相较于DirectX 11,DirectX 12大大提高了多线程效率,可以充分发挥多线程硬件的潜力。因此,在4K分辨率下,AMD 锐龙9 7950X 16核心32线程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 ▲4款CPU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的CPU得分分别为12951、9762、6814、5213。其中锐龙9 7950X的得分12951比锐龙5 7600X得分5213高148%,与核心数差异基本一致,可见DirectX 12确实能更好的发挥多核CPU的性能。 所以,即使使用4K分辨率的显示器,强大的CPU性能依旧能够提供一定的性能提升,当然,是否值得为了这些性能提升而购入顶级CPU,就取决于你钱包的深度了。 《古墓丽影 暗影》(使用RTX 3080) ▲感谢EPIC给我们送上了古墓丽影三部曲,暗影是其最后一部,CPU对显卡性能释放的影响,可以从《古墓丽影:暗影》的Benchmark中很好的表现出来,测试时游戏分辨率为1080P,最高画质最高光追效果,DLSS为性能模式。 ▲说来也巧,AMD 锐龙9 7950X的平均帧数与AMD 锐龙7 7700X平均帧数相同,均为172帧,而锐龙9 7900X的平均帧数为170(复测多次确认),锐龙5 7600X的平均帧数为169。 不过我们将注意力放在GPU受限与95%帧数时可以发现: 锐龙9 7950X可以在87%的测试时间中彻底释放显卡性能,95%帧率为177。 锐龙9 7900X可以在83%的测试时间中彻底释放显卡性能,95%帧率为171。 锐龙7 7700X的GPU受限则稍低些,为79%,95%帧率为179。 锐龙5 7600X可以在71%的测试时间中彻底释放显卡性能,95%帧率为143。 因此可见,虽然4款CPU的平均帧数相差很小,但是CPU性能差异导致的不同GPU受限使得在95%每秒帧率上,AMD 锐龙9 7950X与AMD 锐龙9 7900X的游戏帧率相较于AMD 锐龙7 7700X与锐龙5 7600X更加稳定,游戏体验也随之更好一些。 这里给出一个结论,其实锐龙5 7600X已经能够在1080P分辨率下释放RTX 3080这个级别的显卡性能了。不过如果要享受帧数更加稳定的游戏体验,还是建议选择锐龙9的。 V-Ray Benchmark 测试完了CPU的基础性能与游戏性能,我们再来测试一下这两款CPU的数字内容创作能力吧。测试的软件为V-Ray Benchmark吧, 其中的V-Ray CPU 测试用于测试CPU的渲染速度。 ▲AMD 锐龙9 7950X的V-Ray CPU 测试得分为29028,而AMD 锐龙7 7700X的V-Ray CPU 测试得分为14610。AMD 锐龙9 7950X得分基本是AMD 锐龙7 7700X的二倍,与线程数差距吻合,可见,线程数是影响CPU渲染速度的最重要因素。 PCMark 10 最后我们使用PCMark 10进行测试,它是含有一整套全面的测试项,涵盖现代办公场所中的各种任务,针对现代办公的一个全面的 PC 基准测试。其标准版的测试内容涵盖基础任务,生产力,数字内容创作三个方面。 ▲我们直接来看汇总图,在基础任务(软件安装、视频、网页浏览)方面,4款CPU的性能基本一致,可知6核心12锐龙线程的锐龙5 7600X已经足够满足电脑基础任务的全部性能需求。 在生产力(电子表格、写作)方面,锐龙9 7950X、锐龙9 7900X、锐龙7 7700X三款CPU的得分均在11200上下,只有R5 7600X的得分为10615,因此我们可以得知,如果想要以最流畅的性能运行电子表格与写作软件(Excel、Word等),则最好从锐龙7 7700X开始选起。 而在数字内容创作(图片编辑、渲染及可视化、视频编辑)方面,则核心数越多,得分越高显现的很明显,尤其在渲染及可视化方面,锐龙9 7950X的性能要比锐龙5 7600X的得分高37%。CPU核心数对图片编辑方面的影响也比较明显,而在视频编辑方面,4款CPU得分则基本无差异。 最后,4款CPU的PC Mark 10总得分分别是9257、9046、8892、8555。 因此,如果你搭载电脑的目的是常用基本功能,那么AMD 锐龙5 7600X便已经可以很好的满足你。而如果你主要用作电子表格与写作这类生产力工作,那么建议选择AMD 锐龙7 7700X。如果你是打算用这台电脑来做渲染与视觉化方面的工作或编辑照片的工作,那么加钱入手AMD 锐龙9 7950X或7900X还是有必要的。 总结 本次测试重点测试了AMD 锐龙9 7900X与AMD 锐龙5 7600X两款CPU,并在BIOS更新后补测了部分AMD 锐龙9 7950X与AMD 锐龙7 7700X的性能表现。 而在游戏方面,如果搭配4K分辨率的显示器游戏,那么其实锐龙5 7600X已经有很好的表现,性价比更高,可以把预算更多的放在显卡上。如果打算在1080P下以高帧数进行游戏,或游玩支持DirectX 12 较新的3A大作,那么建议从锐龙9 7900X与7950X之间选择。 在日常应用与生产力工具等方面,如果只是日常使用,那么锐龙5 7600X已经可以提供非常流畅的体验,而如果是大量处理表格与文本文件,那么建议选择锐龙7 7700X。如果是数字内容创作方面,尤其是渲染及可视化以及图片编辑方面,则强烈建议你直接一步到位,上锐龙9,在当前这个时间点,AMD 锐龙9 7950X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最强CPU,16核心32线程更是十分适合作为数字内容生产工具使用。 最后,本次评测所使用的微星(MSI) MEG X670E ACE主板,和玩家国度(ROG) CROSSHAIR X670E HERO。本篇文章集中介绍AMD 锐龙7000系列参数与性能,关于X670E主板与其它测试硬件的介绍涉及过少,所以请允许我在文末对这些硬件进行介绍。 本次测试平台硬件简介 主板一:微星(MSI) MEG X670E ACE ▲微星MSI共推出了4款X670E主板,分别属于超神系列,战神系列、暗黑系列与P系列。其中超神系列全国仅售100块,而我这次测试使用的MEG X670E ACE属于战神系列,算是微星最高端的量售款X670E主板。 ▲微星MEG X670E ACE采用22+2+1相供电设计,AMD AMD5插槽可为CPU提供230W的超强供电,远超AMD 锐龙9 7950X的TDP 170W,为未来的CPU超频留足了供电冗余。 ▲微星MEG X670E ACE在硬件规格上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其配备了3个PCIe 5.0的插槽,插槽均由金属加固,其中最靠近CPU插槽的PCIe接口为PCIe 5.0x16,可以满血使用最新最强大的显卡。 ▲SSD插槽方面,微星MEG X670E ACE共提供了4个板载PCIe 接口,内存插槽边的SSD可直连CPU,支持PCIe 5.0的SSD,其余三个均来自X670E芯片组,均支持PCIe 4.0的SSD。另外,其中一个SSD插槽为22210尺寸,支持容量更大,性价比更高的SSD大船。 ▲如果你觉得4个SSD插槽,且只有1个板载SSD插槽支持PCIe 5.0的SSD还是不够用,微星MEG X670E ACE还提供了一个PCIe 5.0 SSD拓展卡,可拓展出2个PCIe 5.0x4的SSD插槽,这样便可拥有3个PCIe 5.0 SSD插槽与3个PCIe 4.0 SSD共6个SSD插槽可用。 ▲IO接口方面,微星MEG X670E ACE也采用了极高的规格,其提供了2个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接口,9个USB 3.2 Gen 2x1 接口(其中8个为Type-A接口,1个为支持Display port视频信号输出的Type-C接口)。 网络方面,万兆有线网络与Wi-Fi 6E无线网络都应用在了这款主板上,可以为电脑带来极致的网络连接体验。 音频方面,微星MEG X670E ACE提供了一组(5个)3.5mm音频接口与一个光纤音频输出接口,也算是比较齐全的。 微星(MSI) AMD X670/AM5接口台式机电主板 支持7950X/7900X/7700X MEG X670E ACE 战神 京东:¥6299 去看看 主板二:玩家国度(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测试中途,因为主板轮换,我的主板更换为了ROG CROSSHAIR X670E HERO,玩家国度(ROG)是华硕(ASUS)旗下的旗舰电竞子品牌,而HERO则是ROG品牌中仅次于至尊旗舰EXTREME系列的次旗舰,同样是目前性能最强大的X670E主板之一。本文中,锐龙5 7600X的测评全部采用了这款主板。 ▲ROG CROSSHAIR X670E HERO采用19+2相供电设计,足以满足锐龙9 7950X的宫后殿需求,10K高品质黑金电容则保证了供电的稳定与整个主板的耐用。 ▲内存方面,ROG CROSSHAIR X670E HERO支持AMD EXPO技术,且可提供6400MHz+的超频能力。 ▲SSD插槽方面,ROG CROSSHAIR X670E HERO共提供了4个板载PCIe 接口,其中两个支持PCIe 5.0的SSD,另两个支持PCIe 4.0的SSD,且包装内同样配备了PCIe 5.0的拓展卡。 ▲IO接口方面,ROG CROSSHAIR X670E HERO提供了2个USB4 Type-C接口,9个USB 3.2 Gen 2x1 接口(其中8个为Type-A接口,1个Type-C接口),一个USB 3.2 Gen 2x2 Type-C接口。另外,还有一个视频输出用的HDMI 2.1接口。 网络方面,ROG CROSSHAIR X670E HERO搭载了2.5G有线网络与Wi-Fi 6E无线网络,可以说是中规中矩。 音频方面,微星MEG X670E ACE提供了一组(5个)3.5mm音频接口与一个光纤音频输出接口,也算是比较齐全的。 玩家国度(ROG)ROG CROSSHAIR X670E HERO主板 支持 CPU 7950X/7900X (AMD X670E/socket AM5) 京东:¥4999 去看看 SSD:宏碁掠夺者 Predator GM7000 2TB ▲黄昏不才,无法拿到PCIe 5.0 SSD进行测试,所以本次测试使用的是PCIe 4.0的SSD固态硬盘宏碁掠夺者 Predator的GM7000 2TB,另外,此前PS5新手向科普文章中使用的就是Predator GM7000,它可以完美支持PS5主机扩容。 ▲宏碁掠夺者 Predator的GM7000顺序读取速度为7477MB/s,顺序写入速度为6661MB/s,顺序读写速度甚至超过了标称速度,绝对属于目前PCIe 4.0 SSD的第一梯队,可以保证本次CPU性能测评不会在SSD端出现瓶颈。 宏碁掠夺者(PREDATOR)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GM7000系列|NVMe PCIe 4.0 京东:¥1599 去看看 水冷:九州风神冰堡垒360 ▲水冷采用的是九州风神的冰堡垒360,其拥有着300W的散热能力,足以压制AMD 锐龙9 7950X的发热。 ▲冷头也是九州风神全新设计的,采用了第四代高性能水泵,高效安静,且依旧可以通过更换冷头灯片来获得个性化的灯效图片,冷排则支持动态平衡泄压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漏液,是一款很值得玩的水冷。 ▲直接说其散热能力,CPU与水冷之间使用了九州风神的EX750导热硅脂进行连接,测试为使用AIDA64同时烤CPU、FPU30分钟以上。 ▲AMD 锐龙9 7950X的温度一直稳定在95度之内,可见即使拥有16核心32线程,5nm制程的锐龙7000系CPU发热控制依旧很不错。 ▲AMD 锐龙7 7700X的温度一直稳定在85度之内,九州风神冰堡垒360应该是我目前测过散热最强的水冷之一。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九州风神冰堡垒360标配的风扇创新性的将供电线与ARGB线集成在了一起,且三个风扇通过短线串连,极大的降低了安装水冷与机箱背板理线的难度。 九州风神(DEEPCOOL)冰堡垒360水冷散热器白(双光环无线反射冷头/FDB幻彩风扇/动平衡泄压冷排/支持AM5) 京东:¥849 去看看 电源:鑫谷昆仑KL-1080W ▲为了保证测试过程中供电的充足稳定,我使用了鑫谷昆仑KL-1080W白金牌电源,这款电源采用的是LLC Pro架构,全日系DC to DC固态电容电路,所以无论是设计还是用料,都对得起白金级电源的分级。另外,KL-1080W包装内自带原厂定制银色软线,走线更加容易,线材更加炫酷。 ▲作为1080W的白金电源,除了必备的28PIN 主板供电接口之外,KL-1080W还配置了高达6个CPIe接口,6个SATA接口以及2个CPU接口,即使是给双路工作站供电都毫无压力。 ▲散热部分,鑫谷KL-1080W配备了一枚14cm液压轴承风扇,在高负载下也可以保证电源内部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低负载的时候,则可以智能关停风扇,达到无噪音的效果。 鑫谷(Segotep)额定1080W 昆仑KL-1080W电源(白金牌全模组/10年质保/银色高光模组线/日系电容/停转风扇) 京东:¥1399 去看看 机箱:鑫谷孟菲斯幻影 ▲机箱方面,因为微星(MSI) MEG X670E ACE是一款E-ATX主板,为此我专门申请了一款鑫谷的孟菲斯幻影机箱,其设计非常优秀,以电源前置竖装的形式,在不大的体积下实现了对E-ATX主板的兼容。 ▲另外,这款机箱的电源键位于机箱正面,使用起来更加方面,而且对于我这种宠物家庭也更加的友善,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猫咪把我电脑弄关了。 鑫谷(Segotep)LUX重装版全侧透白色机箱(双240冷排位/ATX大板位/8个风扇位/游戏电竞电脑透明侧透主机箱) 京东:¥199 去看看 <更多>

黄昏百分百 晒物 2022-10-14 16:12

大家好,我是黄昏百分百,很荣幸拿到了AMD 锐龙7000系CPU的首测,7000系CPU采用了全新的Zen4架构,插槽也随之升级到了全新的AM5,600系主板也同步降临,可以说是AMD平台的巨幅升级,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一样对更新后的AMD平台是否依旧YES兴趣满满。 所以废话不再多说,我们开车吧。 Zen4架构与产品介绍 从2017年AMD发布第一代锐龙处理器起,到现在已经是第五个年头,锐龙系列已经历多次迭代升级,刨除移动平台独占的锐龙4000系与锐龙6000系CPU之外,其余四代锐龙CPU均采用了AM4插槽。 7000系CPU是锐龙系列首次更换CPU插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相较于前代产品,AMD锐龙 7000系CPU拥有更好的游戏性能,更好的计算与内容创作性能,更好的能效比与更新的架构与插槽,可以说,7000系CPU,是AMD 锐龙系列CPU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作为全新插槽的CPU,主板芯片组自然也要随之更新,目前AMD共发布了X670、X670E、B650E\B650共4款芯片组,其中X670 Etreme、X670系列主板作为首发主板与CPU同时发布,而B650 Extreme与B650系列主板则会在稍晚的10月发售。 在正式开始测试之前,我们分别来看一看CPU与主板都有其哪些进步。 AMD 锐龙7000系列CPU架构介绍 Zen4架构简介 我们先来看一下核心两点:Zen 4架构CPU采用全新的前端设计,由台积电5nm工艺制成,支持AVX512指令集,IPC(Instructions Per Clock,每个时钟周期内执行的指令数)相较于上代CPU拥有着约13%的提升。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Zen4 架构的构造图,相较于前代架构,Zen4架构: 拥有更大的缓存,因此更加适合分支预测; 拥有更大的INT与FP寄存器堆(register file); 1M大,支持8路访问的L2缓存; 全新6nm IOD 众所周知,AMD的锐龙系列、线程撕裂者系列和EYPC系列CPU均采用了CCD+IOD的设计方案,大幅降低了芯片的研发与生产成本,使其CPU更具性价比。 ▲AMD 锐龙7000系CPU搭载了全新的6nm制程IOD,不仅全系CPU均搭载了RDNA2架构的核显,还大幅优化了IF总线,使其能够支持JEDEC频率5200MHz的DDR5内存,并提供了28条PCIe 5.0通道。 除此之外,全新的IOD还为主板提供了USB Type-C的支持与USB写入BIOS,AMD 锐龙6000系移动端CPU的低能耗模式也被应用在了锐龙7000系CPU上。 ▲另外,AMD 锐龙7000系CPU内置的RDNA2核显支持AV1解码、H264与HEVC的编码与解码。同时,其支持HDMI 2.1接口、DP2.0接口,以及全功能Type-C接口的视频输出,以及核显与独显的混合输出模式。 全新AM5插槽 全新的AMD 锐龙7000系CPU的封装方式,终于由PGA封装(针脚在CPU端)转为了LGA封装(针脚在主板端),AM5接口采用1718针脚的LGA封装,相对于PGA封装,LGA封装可以拥有更多的针脚,因此可以支持DDR5内存并获得更多的PCIe总线数,这也是本次AMD 锐龙7000系CPU可以同时支持DDR5内存与PCIe 5.0的根本原因之一。 另外,LGA封装的CPU更不易损坏,即使主板上的CPU插槽不慎损坏,维修更换也更加容易。 ▲AM5插槽所使用的散热系统与AM4插槽的散热系统相兼容,对用户与散热器厂家来说都是一个好消息。 ▲最后,AMD官方承诺AM5接口将会支持到2025年,也就是说,现在购买主板,最少能够使用3-4年无需更换,这方面可以说是良心满满,必须表扬。 DDR5内存与EXPO内存超频 AMD 锐龙7000系CPU支持JEDEC频率5200MHz的DDR5内存,当然,内存肯定是要超频的,AMD为锐龙7000系CPU提供了EXPO一键超频技术,使用获得AMD EXPO认证的内存时,可在主板BIOS中开启EXPO功能,从而一键获得内存性能的巨幅提升。根据AMD官方提供的数据,EXPO技术可以在1080P分辨率下,提升11%的游戏表现,同时最低可将内存延迟控制在63ns,可以说与intel的XMP技术不分伯仲。 关于内存超频,另一点值得说的是,相较于锐龙5000系列CPU在内存超频时需要手动将fclk、内存控制器频率(ulck)、内存频率(mclk)调整至1:1:1不同,AMD 锐龙7000系CPU可自动调整fclk,超频内存时仅需将内存控制器频率(ulck)与内存频率(mclk)调整至1:1。 根据CPU体质的不同,其uclk值在3000到3200之间,所以AMD 锐龙7000系CPU的甜点内存频率为6000MHz,体质好的则可超频至6400MHz。因此个人建议目前大家尽量选购EXPO频率为6000MHz的内存,时序越低越好,以获得最佳的内存性能表现。 目前,已经通过AMD官方EXPO认证的内存条共有10款,分别来自ADATA昂达,美商海盗船,G.SKILL 芝奇,GEIL,Kingston 金士顿5个厂家,大家在购买内存条的时候,请认准EXPO标识。 AMD 锐龙7000系列CPU首发产品介绍 AMD 锐龙7000系列CPU共有四款首发CPU,分别是锐龙9 7950X,锐龙9 7900X,锐龙7 7700X,锐龙5 7600X。 我们来看一下本代锐龙与上代锐龙之间的参数差异,由上图可见,同定位的两代CPU拥有着同样的核心数与线程数,而7000系列的锐龙CPU相较于5000系列锐龙在时钟频率上有着大幅提升,本代锐龙CPU的基础时钟频率已经与上代锐龙CPU的最大时钟频率相差无几。 举个例子,锐龙9 7900X的基础时钟频率便高达4.7GHz,仅比锐龙9 5900X的最大时钟频率4.8GHz低了0.1GHz。 而在最大时钟频率方面,四款锐龙7000系CPU均超过了5GHz,性能大幅提升。 根据AMD官方给出的数据,锐龙7000系CPU相较于锐龙5000系CPU拥有着29%的CPU游戏性能提升,在1080P分辨率下会有21%的整机游戏性能提升,在生产力方面则可为数值内容创造者提供44%的计算能力提升,同时能效比也提升了28%。 最后说到价格方面: 锐龙9 7950X 定价为699美元,国内京东售价为5499元; 锐龙9 7900X,定价为549美元,国内京东售价为4299元; 锐龙7 7700X,定价为399美元,国内京东售价为2999元; 锐龙5 7600X,定价为299美元,国内京东售价为2249元; AMD AM5 平台主板介绍 介绍完了AMD 锐龙7000系列CPU,我再介绍一下其座驾——AMD AM5 平台的主板。 X670E芯片组与X670芯片组 首先是与AMD 锐龙7000系列CPU同步首发的X670E与X670芯片组的主板,这两款主板均支持双通道DDR5内存、AMD EXPO技术以及PCIe 5.0的NVMe SSD固态硬盘。X670E中的E是Extreme的意思,在硬件参数上的表现便是所有X670E都拥有PCIe 5.0的显卡插槽,更加适合搭配高端显卡使用。 B650E芯片组与B650芯片组 而即将在10月发布的的B650E与B650芯片组的主板,这两款主板均支持双通道DDR5内存、AMD EXPO技术。两款芯片组的核心区别则是所有的B650E主板都将支持PCIe 5.0的NVMe SSD固态硬盘而B650芯片组并未强制要求支持PCIe 5.0的NVMe SSD固态硬盘。 测试平台简介 实话实说,我已经从拿到了全部4款首发的AMD锐龙7000系列的CPU,不过由于篇幅与档期的原因,本文将只测评AMD 锐龙9 7950X与AMD 锐龙7 7700X两款CPU。 AMD 锐龙9 7950X是目前最顶级的锐龙系列CPU,拥有着16核32线程,基础时钟频率4.5GHz,最大时钟频率5.7GHz。 AMD 锐龙7 7700X是锐龙系列CPU的中端产品,拥有着8核16线程,基础时钟频率4.5GHz,最大时钟频率5.4GHz。 本次测评,采用了控制变量法,除了两款CPU之外,所有的硬件均保持一致。 主板方面,AMD官网上共公布了5款首发的X670E主板,分别来自华擎 ASRock,华硕 ASUS, 映泰 BIOSTAR,技嘉 GIGABYTE 与微星 MSI,我拿到的是微星的MEG X670E主板。 X670E ACE属于微星的高端主板MEG系列,同时支持PCIe 5.0显卡、DDR5双通道内存、PCIe 5.0 SSD等目前最高标准的硬件,关于这块主板的其它细节,我会放在文末进行更详细的介绍。 内存方面我拿到的则是来自芝奇G.SKILL的Trident Z5 Neo 6000MHz内存,其EXPO时序为CL30,是目前市场上时序最低的DDR5内存之一。 AMD 锐龙9 7950X & AMD 锐龙7 7700X 性能测试 CPU-Z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测试CPU-Z的跑分 ▲AMD 锐龙9 7950X的单核成绩为775.5,多核成绩为15725分,而AMD 锐龙7 7700X则分别为698.2与7430.1。 Cinebench R23 紧接着我们再来看一下两款CPU的Cinebench R23跑分,Cinebench R23是一个跨平台的测试套件,用于测试计算机的硬件功能。它可以用于测试Cinema 4D在多个CPU内核上的3D建模,动画,运动图形和渲染性能。该程序“针对特定领域,更适合高端台式机和工作站平台”。Cinebench通常用于显示CPU性能。 ▲AMD 锐龙9 7950X的单核成绩为1994分,与intel i9-12900K的单核成绩几乎一样,并列第一,多核成绩为37549分,远超AMD 32核64线程的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 2990WX的30054分与16核24线程的Intel i9-12900K,以压倒性的优势获得了多核第一的成绩。 ▲而AMD 锐龙7 7700X的单核成绩1913分,略低于AMD 锐龙9 7950X与intel i9-12900K,多核成绩为19723分,介于24核心48线程的intel 至强 W-3265M与AMD 16核32线程的线程撕裂者Threadripper 1950X之间。可见即使是AMD 锐龙7 7700X,也可以作为生产力工具,为电脑提供很强的多任务处理能力。 3DMark CPU PROFILE 3DMark CPU PROFILE是3DMark最新推出的CPU性能测试工具,其优点是可以分别测试单线程、2线程、4线程、8线程、16线程与最大线程时的CPU性能,以方便不同CPU之间的比较。 ▲可以看到,在单线程时,AMD 锐龙9 7950X得分1109分,AMD 锐龙7 7700X得分1086分。 而在16线程(AMD 锐龙7 7700X的最大线程数)时,AMD 锐龙9 7950X得分10066分,AMD 锐龙7 7700X得分9291分。 可见,在同线程数下,AMD 锐龙9 7950X 5.7GHz的最大时钟频率带来的CPU性能还是要比AMD 锐龙7 7700X 5.4GHz的CPU性能强一些的。 最后,AMD 锐龙9 7950X在32线程时的得分为16805分,是其16线程得分10066的166.9%。 EXPO超频与AIDA64内存测试 ▲芝奇G.SKILL Trident Z5 Neo内存的JEDEC频率为4800MHz,EXPO频率为6000MHz。 ▲只需要在微星(MSI) MEG X670E ACE的BIOS中将OC-EXPO由禁止改为允许,即可将内存由JEDEC频率一键超频至EXPO频率。 从BIOS的左上角可以看出,与intel的XMP一样,一款内存内也是可以储存两个EXPO频率参数供选择的,不过这款内存只有6000MHz CL30-38-38-96这一个EXPO参数。 ▲在实测中,芝奇G.SKILL Trident Z5 Neo内存在其EXPO频率与时序(6000MHz CL30-38-38-96)时读取速度为75042 MB/s,写入速度为76877 MB/s,复制速度为69168 MB/s,延迟为67.9ns。 此处最值得注意的其延迟仅为67.9ns,与超频至6000MHz的DDR4内存的延迟相差无几,一方面可见DDR5从发售至今,性能与延迟控制均有着明显的进步,另一方面可确认AMD官方声称EXPO技术目前最低可将内存延迟控制在63ns所言非虚。 7-zip测试 电脑软件的安装包实际上都是压缩文件,游戏中的很多文件也都是以压缩包的形式存在的,所以电脑解压缩的性能无论对游戏还是办公都很重要,我们来看一看AMD 锐龙9 7950X与AMD 锐龙7 7700X的压缩与解压缩性能。 ▲AMD 锐龙9 7950X的压缩评分为180.575 GIPS,解压缩评分为264.168 GIPS,总体评分222.371 GIPS。 ▲AMD 锐龙7 7700X的压缩评分为118.193 GIPS,解压缩评分为136.841 GIPS,总体评分127.552 GIPS。 AMD 锐龙9 7950X的压缩评分,解压缩评分,总体评分分别是AMD 锐龙7 7700X的152.8%,193%,174.3%,可见AMD 锐龙9 7950X的16核32线程在文件的压缩与解压缩任务处理上还是有着非常明显的优势的。 3DMark Raid Score测试(使用RDNA2核显测试) 因为AMD 锐龙7000系列CPU全部内置了RDNA 2核显,所以我们自然要来测试一下其核显的性能。众所周知,AMD的核显会调用系统内存作为显存使用,因此内存的性能对核显的性能有着非常明显影响。 本次测试依旧采用控制变量法,首先在内存的JEDEC频率4800MHz下与EXPO频率6000MHz下分别测试AMD 锐龙9 7950X的核显性能,然后再在内存EXPO频率下测试AMD 锐龙7 7700X,这样即可分别确认内存性能对RDNA 2核显的影响程度以及两款CPU是否使用的RDNA 2核显是否拥有着相同的性能。 ▲在内存JEDEC频率4800MHz下,AMD 锐龙9 795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9142分,其中显卡得分8605分,CPU得分14155分。 ▲将内存调整到EXPO频率6000MHz下时,AMD 锐龙9 795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9531分,其中显卡得分8968分,CPU得分14802分,相较分别提升了4.2%,4.2%,4.6%。 ▲内存同样在EXPO频率6000MHz下时,AMD 锐龙7 7700X的3DMark Raid Score得分9529分,其中显卡得分8968分,CPU得分14769分,与AMD 锐龙9 7950X在同内存频率下性能基本相同,因此我们可以确认,AMD 锐龙9 7950X与AMD 锐龙7 7700X内置的应该是同参数的RDNA 2核显。 DOTA2(使用RDNA2核显测试) 我们再实际使用一款游戏来复测一下3DMark Raid Score得出的结论,测试方法同上,故不再赘述。 测试的游戏为《DOTA2》,这款游戏本就对内存频率较为敏感,测试时游戏分辨率为1080P,预设中等画质,当然,每局游戏战场走势不同,测量误差相较benchmark会大一点。 ▲在内存JEDEC频率4800MHz下,AMD 锐龙9 7950X的《DOTA2》 FPS为80。 ▲在内存EXPO频率6000MHz下,AMD 锐龙9 7950X的《DOTA2》 FPS为95,相较在内存JEDEC频率4800MHz下的80帧提升了15帧(18.8%)。 ▲在内存EXPO频率6000MHz下,AMD 锐龙7 7700X的《DOTA2》 FPS为95,与AMD 锐龙9 7950X相同。 我们可以确认,AMD 锐龙7000系列CPU内置的RDNA 2核显能够在1080P分辨率,中高等画质下流畅运行《DOTA2》、LOL、《CS:GO》等电竞网游。所以如果你想继续当等等党不购入独立显卡的话,可以使用AMD 锐龙7000系列CPU内置的RDNA 2核显。 3DMark Time Spy & 3DMark Time Spy Extreme(使用RTX 3080) 测试好了RNDA 2核显的性能之后,我们再来测试一下两款CPU搭配高端显卡时的众合游戏表现吧。 ▲显卡使用的是 iGame GeFore RTX3080 Vulcan OC 10G。iGame是七彩虹的旗舰系列,而Vulcan更是旗舰中的旗舰。 这块显卡支持一键超频,只要按下显卡背面的一键超频按钮,此显卡的GPU就可以从睿频1710MHz提升到1800MHz,从而进一步提升性能,以保证此次测试中显卡不会成为性能的瓶颈。 我们首先使用3DMARK Time Spy Extreme与Time Spy对两款CPU进行测试。 Time Spy是3DMARK专为DirectX 12设计的基准测试,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如异步计算,显式多显卡适配器技术和多线程,其测试分辨率为2K,Time Spy Extreme则是将分辨率提升至4K的版本。 ▲AMD 锐龙9 7950X的3DMark Time Spy得分为16289分,其中显卡得分16302分,CPU得分16218分。 ▲AMD 锐龙7 7700X的3DMark Time Spy得分为15989分,其中显卡得分16448分,CPU得分13808分。 在3DMark Time Spy的测试中,AMD 锐龙9 7950X的总得分、CPU得分分别是AMD 锐龙7 7700X的101.9%,117.5%。 可以说,在2K分辨率下,AMD 锐龙9 7950X的得分与AMD 锐龙7 7700X的得分相差不大。 ▲AMD 锐龙9 7950X的3DMark Time Spy Extreme得分为8808分,其中显卡得分8338分,CPU得分12951分。 ▲AMD 锐龙7 7700X的3DMark Time Spy得分为8064分,其中显卡得分8334分,CPU得分6814分。 在3DMark Time Spy Extreme的测试中,AMD 锐龙9 7950X的总得分、CPU得分分别是AMD 锐龙7 7700X的109.2%,190%。 这里两块CPU的结果差异相较2K分辨率的3DMark Time Spy更大,与“在4K分辨率下游戏帧数在显卡端,在1080P分辨下,游戏帧数压力在CPU端”的共识相违背,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3DMark Time Spy与 Time Spy Extreme使用的是DirectX 12,相较于DirectX 11,DirectX 12大大提高了多线程效率,可以充分发挥多线程硬件的潜力。因此,在4K分辨率下,AMD 锐龙9 7950X 16核心32线程的优势便体现了出来。 所以,即使使用4K分辨率的显示器,强大的CPU性能依旧能够提供一定的性能提升,当然,是否值得为了这些性能提升而购入顶级CPU,就取决于你钱包的深度了。 《古墓丽影 暗影》(使用RTX 3080)   ▲感谢EPIC给我们送上了古墓丽影三部曲,暗影是其最后一部,CPU对显卡性能释放的影响,可以从《古墓丽影:暗影》的Benchmark中很好的表现出来,测试时游戏分辨率为1080P,最高画质最高光追效果,DLSS为性能模式。 ▲说来也巧,AMD 锐龙9 7950X的平均帧数与AMD 锐龙7 7700X平均帧数相同,均为172帧,可见RTX 3080显卡的性能释放相差不大,不过我们将注意力放在GPU受限与95%帧数时可以发现,AMD 锐龙9 7950X可以在87%的测试时间中彻底释放显卡性能,而AMD 锐龙7 7700X的GPU受限则稍低些,为79%。 虽然平均帧数相同,但是两块CPU性能差异导致的不同GPU受限使得在95%每秒帧率上,AMD 锐龙9 7950X为177,而AMD 锐龙7 7700X为159,换言之,AMD 锐龙9 7950X的游戏帧率相较于AMD 锐龙7 7700X更加稳定,游戏体验也随之更好一些。 V-Ray Benchmark 测试完了CPU的基础性能与游戏性能,我们再来测试一下这两款CPU的数字内容创作能力吧。测试的软件为V-Ray Benchmark吧, 其中的V-Ray CPU 测试用于测试CPU的渲染速度。 ▲AMD 锐龙9 7950X的V-Ray CPU 测试得分为29028,而AMD 锐龙7 7700X的V-Ray CPU 测试得分为14610。AMD 锐龙9 7950X得分基本是AMD 锐龙7 7700X的二倍,与线程数差距吻合,可见,线程数是影响CPU渲染速度的最重要因素。 PCMark 10 最后我们使用PCMark 10进行测试,它是含有一整套全面的测试项,涵盖现代办公场所中的各种任务,针对现代办公的一个全面的 PC 基准测试。其标准版的测试内容涵盖基础任务,生产力,数字内容创作三个方面。 ▲使用AMD 锐龙9 7950X时,整个电脑PCMark 10跑分总得分为9257分,其中基础任务11208分;生产力得分11310分;数字内容创作16980分。 ▲使用AMD 锐龙7 7700X时,整个电脑PCMark 10跑分总得分为8892分,其中基础任务11186分;生产力得分11197分;数字内容创作15233分。 可见,在基础任务与生产力方面,搭载两款CPU的电脑得分相差无几(差值约1%),而在数位内容创作方面,使用AMD 锐龙9 7950X的电脑要比使用AMD 锐龙7 7700X的电脑快11.5%。其中,在渲染与视觉可视化的性能差异最大,使用AMD 锐龙9 7950X的电脑要比使用AMD 锐龙7 7700X的电脑快26.5%。而在视频编辑方面,两搭载两款CPU的电脑得分几乎无差异。 因此,如果你搭载电脑的目的是常用基本功能或生产力方面,那么AMD 锐龙7 7700X便已经可以很好的满足你。但是如果你是打算用这台电脑来做渲染与视觉化方面的工作或编辑照片的工作,那么加钱入手AMD 锐龙9 7950X还是有必要的。 总结 由于档期与篇幅的原因,本次只测试了AMD 锐龙9 7950X与AMD 锐龙7 7700X两款CPU,在当前这个时间点,AMD 锐龙9 7950X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最强CPU,16核心32线程更是十分适合作为数字内容生产工具使用。 本次评测所使用的微星(MSI) MEG X670E ACE主板,在做工和用料上可以说是整个市面上主板的金字塔尖了。本篇文章集中介绍AMD 锐龙7000系列参数与性能,关于X670E主板与其它测试硬件的介绍涉及过少,所以请允许我在文末对这些硬件进行介绍。 本次测试平台硬件简介 主板:微星(MSI) MEG X670E ACE ▲微星MSI共推出了4款X670E主板,分别属于超神系列,战神系列、暗黑系列与P系列。其中超神系列全国仅售100块,而我这次测试使用的MEG X670E ACE属于战神系列,算是微星最高端的量售款X670E主板。 ▲微星 MEG X670E ACE采用22+2+1相供电设计,AMD AMD5插槽可为CPU提供230W的超强供电,远超AMD 锐龙9 7950X的TDP 170W,为未来的CPU超频留足了供电冗余。 ▲微星 MEG X670E ACE在硬件规格上可以说达到了最高,其配备了3个PCIe 5.0的插槽,插槽均由金属加固,其中最靠近CPU插槽的PCIe接口为PCIe 5.0x16,可以满血使用最新最强大的显卡。 ▲SSD插槽方面,微星 MEG X670E ACE共提供了4个板载PCIe 接口,内存插槽边的SSD可直连CPU,支持PCIe 5.0的SSD,其余三个均来自X670E芯片组,均支持PCIe 4.0的SSD。另外,其中一个SSD插槽为22210尺寸,支持容量更大,性价比更高的SSD大船。 ▲如果你觉得4个SSD插槽,且只有1个板载SSD插槽支持PCIe 5.0的SSD还是不够用,微星 MEG X670E ACE还提供了一个PCIe 5.0 SSD拓展卡,可拓展出2个PCIe 5.0x4的SSD插槽,这样便可拥有3个PCIe 5.0 SSD插槽与3个PCIe 4.0 SSD共6个SSD插槽可用。 ▲IO接口方面,微星 MEG X670E ACE也采用了极高的规格,其提供了2个USB 3.2 Gen 2x2 20Gbps Type-C接口,9个USB 3.2 Gen 2x1 接口(其中8个为Type-A接口,1个为支持Display port视频信号输出的Type-C接口)。 网络方面,万兆有线网络与Wi-Fi 6E无线网络都应用在了这款主板上,可以为电脑带来极致的网络连接体验。 音频方面,微星 MEG X670E ACE提供了一组(5个)3.5mm音频接口与一个光纤音频输出接口,也算是比较齐全的。 SSD:宏碁掠夺者 Predator GM7000 2TB ▲黄昏不才,无法拿到PCIe 5.0 SSD进行测试,所以本次测试使用的是PCIe 4.0的SSD固态硬盘宏碁掠夺者 Predator的GM7000 2TB,另外,此前PS5新手向科普文章中使用的就是Predator GM7000,它可以完美支持PS5主机扩容。 ▲宏碁掠夺者 Predator的GM7000顺序读取速度为7477MB/s,顺序写入速度为6661MB/s,顺序读写速度甚至超过了标称速度,绝对属于目前PCIe 4.0 SSD的第一梯队,可以保证本次CPU性能测评不会在SSD端出现瓶颈。 宏碁掠夺者(PREDATOR)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GM7000系列|NVMe PCIe 4.0 京东:¥1549 去看看 水冷:九州风神冰堡垒360 ▲水冷采用的是九州风神的冰堡垒360,其拥有着300W的散热能力,足以压制AMD 锐龙9 7950X的发热。 ▲冷头也是九州风神全新设计的,采用了第四代高性能水泵,高效安静,且依旧可以通过更换冷头灯片来获得个性化的灯效图片,冷排则支持动态平衡泄压技术,可以有效避免漏液,是一款很值得玩的水冷。 ▲直接说其散热能力,CPU与水冷之间使用了九州风神的EX750导热硅脂进行连接,测试为使用AIDA64同时烤CPU、FPU30分钟以上。 ▲AMD 锐龙9 7950X的温度一直稳定在95度之内,可见即使拥有16核心32线程,5nm制程的锐龙7000系CPU发热控制依旧很不错。 ▲AMD 锐龙7 7700X的温度一直稳定在85度之内,九州风神冰堡垒360应该是我目前测过散热最强的水冷之一。 ▲另外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九州风神冰堡垒360标配的风扇创新性的将供电线与ARGB线集成在了一起,且三个风扇通过短线串连,极大的降低了安装水冷与机箱背板理线的难度。 九州风神(DEEPCOOL)冰堡垒360 CPU水冷散热器(300W强散热/支持12代CPU/FDB风扇/动平衡泄压冷排/LS720) 京东:¥849 去看看 电源:鑫谷昆仑KL-1080W ▲为了保证测试过程中供电的充足稳定,我使用了鑫谷昆仑KL-1080W白金牌电源,这款电源采用的是LLC Pro架构,全日系DC to DC固态电容电路,所以无论是设计还是用料,都对得起白金级电源的分级。另外,KL-1080W包装内自带原厂定制银色软线,走线更加容易,线材更加炫酷。 ▲作为1080W的白金电源,除了必备的28PIN 主板供电接口之外,KL-1080W还配置了高达6个CPIe接口,6个SATA接口以及2个CPU接口,即使是给双路工作站供电都毫无压力。 ▲散热部分,鑫谷KL-1080W配备了一枚14cm液压轴承风扇,在高负载下也可以保证电源内部的温度不至于过高,而低负载的时候,则可以智能关停风扇,达到无噪音的效果。 鑫谷(Segotep)额定1080W 昆仑KL-1080W电源(白金牌全模组/10年质保/银色高光模组线/日系电容/停转风扇) 京东:¥1399 去看看 机箱:鑫谷孟菲斯幻影 ▲机箱方面,因为微星(MSI) MEG X670E ACE是一款E-ATX主板,为此我专门申请了一款鑫谷的孟菲斯幻影机箱,其设计非常优秀,以电源前置竖装的形式,在不大的体积下实现了对E-ATX主板的兼容。 ▲另外,这款机箱的电源键位于机箱正面,使用起来更加方面,而且对于我这种宠物家庭也更加的友善,再也不用担心家里的猫咪把我电脑弄关了。 <更多>

黄昏百分百 晒物 2022-09-27 17:09

“电子产品都是买新不买旧。”毕竟每一次的换代,都见证了性能的提升。 自从牙膏厂推出了十二代处理器,我一直比较纠结的就是价格问题。趁着近期价格有所回落,果断入手 intel i5 12490f 和性价比相当高的七彩虹 B660M gaming pro V20。 主板,作为承载主机和发挥硬件性能的载体,挑选起来还是需要谨慎的。在预算足够的情况下,当然要选择一线大厂的旗舰级 Z 系列主板。但是,预算不足的情况下,我就不是那么建议一线品牌,毕竟我不太喜欢为品牌信仰买单。 这次入手的七彩虹 B660M gaming pro V20 是一块中高端的 M-ATX 主板,综合表现非常优秀。它不仅在用料上大花心思,整体性能发挥的也是非常稳定,而且低于千元的价格,也是非常的有优势。总体来说,是一款非常值得入手的主板。 下面咱们就仔细聊聊七彩虹 B660M gaming pro V20。 随着年纪的增加,已经告别了天天超频的年纪。这时候 B 系列主板,就比较适合我当下的使用条件。虽然七彩虹是大家口中的三线品牌,但是品质或者性能都还是对得起它的价格。 主板的配件相当丰富。除了主板,还有着 SATA 连接线,转接头,驱动盘,说明书。虽说现在很多品牌为了“环保”,已经告别纸质说明书和光盘驱动了。但我还是比较喜欢七彩虹的做事风格,毕竟使用环境多样,多一种驱动方式,就多一种选择。 主板采用标准的 M-ATX 主板尺寸,采用传统紧凑布局,做工非常扎实,上手也是非常的有分量,第一眼就给人一种比较踏实的感觉。 主板支持 LGA1700 十二代处理器。针脚整齐,边缘光滑细腻。单从大多数品牌 B 系列主板来说,它的品质一点都不比一线大厂差。 主板搭载四条 DDR4 内存插槽,单条最大兼容 32GB,四条插满 128GB,对于大多数使用者来说,已经非常够用了。 整张主板有着大面积的散热装甲,有着相当高的颜值加成,并且也有效降低电子元件工作时的温度,最大化增加使用寿命以及维持原有性能。 主板采用 15+1 供电方式,为整机提供澎湃动力。就算是搭配 i9 12900 也毫无压力。 PCI-E5.0\4.0 插槽,也有着金属铠甲覆盖,有效散热的同时,也增加了插槽的承载能力,这样再大的显卡,也不用担心显卡掉落或变形。 主板周围拥有RGB光效,当点亮后,电竞感氛围满满。对于这个价位的主板,这款七彩虹B660M gaming pro V20不仅用料考究,氛围感也非常好。 主板使用 F.C.C 铁素体电感,MOS 管和黑金固态电容。 其中独特的 F.C.C 铁素电感能够很好地降低对元件的干扰。 后面板 I/O 面板也能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有着 HDMI 和 DP 接口、USB2.0接口*4,全功能 TYPE-C 接口以及 USB3.2 接口*2,RJ45 以太网口和 3.5mm 音频接口*6, BIOS采用中文图形设计,有着中英文可以选择。进行设置也是更加直观,方便。 虽然B系列主板不适超频爱好者的最爱,但是这款主板还是能够简单的对CPU,内存进行一些超频设置。 这就是本次的装机配置。虽说不是全家桶,但是我个人认为性价比还是非常高的组合。 132万的跑分,应对市面上大多数的游戏也是能够轻松胜任。 CPU多核测试得分4961.3。可见主板把CPU的性能发挥的也是非常到位。  硬盘的读取速度为4999.30MB/s,写入速度为4248.53MB/s。完全符合爱国者官宣的读写速度。 CINEBENCH r20的表现还算是中规中矩 经过20分钟的烤机,温度方面控制的还是比较平稳,没有出现高温带来的各种问题 使用娱乐大师进行散热压力测试五分钟,能够看到温度比较平稳。 游戏方面表现的也是比较不错,一天的游戏下来,也没有出现,卡顿,延迟等问题。 这次的装机,最让我满意的就是主板的选择。虽然价格比较低,但是其整体表现还是非常值得夸奖的。如果最近你也有装机需求,不妨也了解一下这块性价比非常高的七彩虹B660M gaming pro V20。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吧。明哥带你体验更多生活好物! 七彩虹(Colorful)CVN B660M GAMING PRO V20 DDR4主板 支持CPU 12400/12600/12700(Intel B660/LGA 1700) 京东:¥729 去看看 <更多>

明哥 晒物 2022-08-17 18:29

一直以来,英特尔对B系列主板芯片组都是不开放超频功能,直到B560时代才开放了内存超频功能。但是也只是内存超频,CPU超频功能英特尔一直不愿意开放给B和H系列主板。毕竟开放了CPU超频功能,高端Z系列主板还怎么卖呢? 最近微星推出了一款可以超CPU的B660主板——MAG B660M MORTAR MAX WIFI DDR4型号,微星工程师绕过了英特尔对主板芯片组的限制,在主板上额外加了一个时钟信号发生器芯片,来提供CPU外频调整功能来实现的CPU超频功能。 不同于Z系列主板对CPU的超频方式,这款主板而是通过时钟发生器芯片来调整外频频率,来达到CPU超频功能,除此之外还会影响Ring以及内存等总线频率。也就是说超外频的话,CPU和内存频率都会跟着提高的。 但是也有个好处,超外频不要求你的CPU是带K的型号,十二代全系列的CPU都可以进行超频。这样普通的CPU也能通过超频方式获得更高的性能。搭配I5 12400级别的处理器可玩性很高,能获得额外的性能提升。 除此之外,MAG B660MMORTAR MAX WIFI DDR4对比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型号,无线网卡从WIFI6升级到了WIFI6E,在WIFI6的基础上新增加了6GHz频率段。 另外主板还加入了PCIe 5.0的支持,虽然现在还没有PCIe5.0的设备开卖,估计用不了多久就会有PCIe5.0设备出来。先给主板进行升级,战未来! 在售价方面,京东上MAGB660M MORTAR MAX WIFI DDR4价格为1279,而MAG B660M MORTAR WIFI DDR4价格为1199。售价提高了大概100元左右,不知道你们觉得可以接受吗? <更多>

qz31108837 晒物 2022-08-05 11:59

大家好,我是黄昏百分百。intel 12代酷睿处理器中,有一款非常特别的酷睿i5-12490F,它不仅没有使用intel酷睿常用的蓝色包装盒而改用黑色包装盒,而且它仅在中国大陆地区发售,是一款中国特供的CPU,因此,自从它发布的那一天起,这款CPU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真香CPU的争论便从未停止。今天我们就通过实际测试,来看一看intel 酷睿i5-12490F到底是智商税,还是真香CPU。好了,废话不再多说,我们开车吧。 CPU定位与参数详解 ▲自己做了一个中国大陆在售的12代无核显版酷睿i5处理器的参数表格,从图中可以清楚看到,i5-12490F的定位介于i5-12400F与i5-12600KF之间,其中i5-12400F与i5-12490F并未采用大小核设计,依旧是6核心12线程,i5-12490F相较于i5-12400F而言,核心频率与最大睿频均有明显提升。 同时i5-12490在L3高速缓存方面也与i5-12600KF相同,为20MB。L3高速缓存是CPU内部缓存的最后一层,其容量越大,CPU与内存之间交换数据的需求便越小,CPU工作效率也便越高,因此,虽然L3高速缓存仅提升了2MB,不过却能使CPU在游戏方面的表现有着很明显的提升。 当然,更高端的i5-12600KF则在各方面均比i5-12490F高,不仅采用了大小核设计,拥有10核心16线程,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有着明显优势,其核心频率,最大睿频也比i5-12490F高,还能够超频,在综合能力上是12代酷睿i5中最高的。 不过,i5-12600KF的基础功耗为125W,约是i5-12490F的一倍,所以不仅对电脑电源有着更高的要求,同时对CPU与机箱的散热能力均有着更高的要求,itx使用时散热压力很大。另外,因为Windows 10对12代酷睿大小核的设计兼容性不是特别好,所以要想发挥i5-12600KF的全部性能则需要使用最新的Windows 11系统。 综上所述,i5-12490F的应用场景就很明显了:它基础频率与最大睿频均比较高,6核12线程刚好满足多数游戏的需求,叠加20MB的L3高速缓存,在游戏表现上应该很不错。同时,其65W的基础功耗对系统散热也不会有大压力,因此风冷即可满足其需求,适合在itx等机箱上使用。至于其实际性能如何,我们进入后续的测试部分一探究竟吧。 本次测试主板 ▲虽然使用i5-12490F的朋友多数会选择高性价比的B660芯片组主板,不过因为家境贫寒,手头实在没有B660主板,所以本次使用的微星Z690 EDGE TI DDR4 刀锋钛主板,它采用了16相75A CPU直连供电,可以为CPU提供稳定的电能供应,同时还搭载了DDR4内存加速引擎,采用独立的线路设计,抗阻更低,从而保证高频信号的稳定性,内存超频能力更强。因此,这款主板十分合适测试CPU的性能。 i5-12490F CPU性能测试 CPU-Z ▲BIOS默认时,实测i5-12490F的CPU-Z单核跑分658.5分,多核得分4531.6分,算是比较高的分数。 Cinebench R23 ▲Cinebench R23是一个跨平台的测试套件,用于测试计算机的硬件功能。它可以用于测试Cinema 4D在多个CPU内核上的3D建模,动画,运动图形和渲染性能。该程序“针对特定领域,更适合高端台式机和工作站平台”。Cinebench通常用于显示CPU性能。而在实测中,i5-12490F的CINEBENCH单核得分1473分,排名很靠前。而多核成绩10493分,甚至比8核心16线程的9代酷睿i9-9880H还要高。 总而言之,i5-12490F的性能还是很强劲的,足以满足多数游戏及部分生产力方面的需求。 i5-12490F 内存超频潜力测试 有一种说法是12代非K处理器会锁sa电压,所以使用DDR4内存时频率甚至连3600MHz都上不去,所以这次我也专门对i5-12490F进行了内存超频潜力测试。 ▲本次测试,我使用的是宏碁掠夺者 Predator Vesta RGB 16GBx2 内存,它采用了三星特挑B-die内存颗粒,其XMP频率与时序为3600MHz CL14-15-15-35。三星B-die颗粒的特点是非常容易压低时序,且超频能力同样超强,十分适合作为CPU与主板内存超频潜力的测试。 ▲我首先直接XMP频率走起,宏碁掠夺者 Predator Vesta RGB 16GB内存轻松达到了XMP频率。3600MHz Gear1时其读取速度为53215MB/s,写入速度53783MB/s,复制速度54305MB/s,延迟60.8ns。 之所以选用微星Z690 EDGE TI DDR4 刀锋钛主板进行测试很重要的一点便是因为微星主板拥有大名鼎鼎的Momery Try it功能,可以很快找到比较合适的超频参数,然后再进行细节优化,可以大幅提升超频效率。 Memory Try it轻松将宏碁掠夺者 Predator Vesta RGB 16GB内存超到了4000MHz CL17-19-19-38,其读取速度达到了57126MB/s,写入速度达到了58497MB/s,复制速度达到了55941MB/s,延迟也上升到了75.7ns(Gear2模式导致)。 实测可以得知,i5-12490F的内存超频潜力还是很不错的,不仅上3600MHz绰绰有余,甚至上4000MHz都不成问题,足以满足多数用户需要。 i5-12490F 游戏性能测试 现在显卡价格总算回归正常了,各位装机可以选择更高端的显卡了,为了测试i5-12490F到底适合什么级别的显卡,我分别选择了RTX 3070 Ti与RTX 3060两款显卡进行测试,相信现在没有几位朋友会拿i5-12490F配合RTX 3080及以上的显卡吧? ▲第一块显卡采用了七彩虹的iGame GeFore RTX 3070Ti Advanced OC 8G,七彩虹iGame是七彩虹的旗舰系列,Advanced是则是iGame系列下的次旗舰型号,其不仅能畅玩2K分辨率下的3A大作,甚至在4K分辨率下仍有一战之力。 ▲第二块显卡则是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3060 Ultra W OC 12G,Ultra则是iGame系列中集强悍性能与高性价比于一身的子系列,RTX 3060的定位为1080P 高帧数游戏显卡,可在1080P下高帧率畅玩多数3A光追大作。 两块显卡算是掐头去尾,为大家做游戏性能参考,大家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预算,选择居中的RTX 3060 Ti 与RTX 3070。 ▲为了测试i5-12490F到底能够释放不同型号的显卡多少性能,我这里还加入了i7-12700KF作为对照组,算是很高端的游戏CPU了,毕竟i9 CPU更多会用在生产力部分。   ▲为了保证在测试中显卡与CPU时刻获得充足的供电,本次测试使用的是安钛克的HCG HIGH CURRENT GAMER 1000 金牌全模组电源,十年换新。以组一台电脑用5年这么算,HCG 1000也足够换到下一台电脑上继续使用,算是名副其实的传家宝系列。   ▲HCG 1000是一款全模组电源,这款电源的接口中,M/B为主板接口,采用18+10PIN供电;PCI-E/CPU接口共有8组,可以满足多显卡交火或双CPU服务器主板用户的供电需求;SATA/Molex接口共有4组,能够满足挂载N块硬盘的个人数据中心的接口需求。1000W的供电可以保证绝大多数高端硬件的供电,以确保测试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电力吃紧。 好了,显卡、CPU与电源都介绍结束,我们开始性能测试吧。 3DMark Time Spy Extreme 3D MARK专为DirectX 12设计的Time Spy Extreme, Time Spy是一个DirectX 12 基准测试,支持原生新的API 功能,如异步计算,显式多显卡适配器技术和多线程,而其Extreme版本则是将分辨率提升至4K,所以本部分我们使用RTX 3070 Ti来进行测试。 ▲12490F+RTX 3070Ti的Time Spy Extreme跑分6707分,其中显卡7459分(显卡测试1为47.68FPS,显卡测试2为43.52FPS),CPU得分4289分。 ▲12700KF+RTX 3070Ti的Time Spy Extreme跑分7491分,其中显卡7473分(显卡测试1为47.74FPS,显卡测试2为43.62FPS),CPU得分7596分。 4K分辨率下进行游戏,压力更多的在显卡端,所以i5-12490F与i7-12700KF的帧数差异不大。 3DMARK Fire Strike Fire Strike 是一项适用于高性能游戏电脑和超频系统的 DirectX 11 基准测试。即使对于最新的显卡而言,Fire Strike 测试也非常严苛,其测试分辨率为1080P。 ▲12490F+RTX 3060的Fire Strike跑分19755分,其中显卡测试22519分(显卡测试1为108.34FPS,显卡测试2为89.32FPS),物理得分21211(67.34FPS),综合得分为9765分(45.42FPS)。 ▲12700KF+RTX 3060 的Fire Strike跑分21325分,其中显卡测试22564分(显卡测试1为108.70FPS,显卡测试2为89.39FPS),物理得分35486(112.65FPS),综合得分为10608分(49.34FPS)。 在这里可以看到,1080P分辨率下,使用RTX 3060显卡,i7-12700KF CPU的综合测试帧数会比i5-12490F高3.92FPS,对游戏体验影响不大。 《古墓丽影:暗影》 除了3DMark,我还使用了《古墓丽影:暗影》的Benchmark进行测试,因为其结果中有GPU受限这一项,可以显示GPU的使用率(GPU受限率越高,则代表显卡性能释放越好)。 刚才已经得知,在1080P分辨率下,CPU性能对游戏帧数影响更大,所以本次测试均为1080P分辨率下进行,共跑了8轮测试,所以为了阅读的便捷性,我将结果改为了表格。 ▲我们首先来看更直观的图表,在使用RTX 3060,光线追踪开启时,i5-12490F与i7-12700KF的帧数仅差一帧,在光线追踪关闭时,二者也帧数也仅差9帧。而在使用RTX 3070 Ti 时,光线追踪开启时两款CPU相差13帧,光线追踪关闭时,两块CPU帧数甚至差了30帧。 可见,在1080P分辨率下,i5-12490F可以非常好的释放RTX 3060的潜力,不过如果想要搭配RTX 3070 Ti的话,则需使用更高端的CPU。 ▲从GPU受限数值也可以清楚看出,在使用RTX 3060显卡时,i5-12490F与i7-12700KF的GPU受限相差不大(94%与99%,80%与97%),此时两块CPU均能很好发挥RTX 3060的全部实力,而在使用RTX 3070 Ti的时候,GPU受限最高也只有70%,两块均不能在1080P分辨率下完全发挥RTX 3070Ti的全部实力。 结合以上测试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使用的是1080P分辨率的显示器,i5-12490F适合搭配RTX 3060或者RTX 3060 Ti使用。而如果使用2K或4K分辨率,那么i5-12490F哪怕搭配RTX 3070Ti都不会有过大的压力。 i5-12490F综合性能测试 这里使用的是i5-12490F搭配RTX 3070 Ti进行了PCMark 10的测试,它是含有一整套全面的测试项,涵盖现代办公场所中的各种任务,针对现代办公的一个全面的 PC 基准测试。其标准版的测试内容涵盖基础任务,生产力,数字内容创作三个方面。可以理解简单为更加专业的鲁大师。 ▲经实测,i5-12490F搭配RTX 3070 Ti的总得分为7164分,其中基础任务9553分(软件安装11090分,视频7753分,网页浏览10141分);生产力得分9116分(电子表格11287分,写作7363分);数字内容创作11457分(图片编辑16082分,渲染及可视化14448分,视频编辑6473分)。 ▲对比同样使用12代酷睿的两款笔记本的测试结果可以看出,是否使用独立显卡对生产力部分与数位内容创作部分影响更大,对常用基本功能部分影响比较小。而对比笔记本使用的i5-1240P CPU,i5-12490F的常用基本功能得分要高出4%-7%左右,可见台式机CPU的性能要比同代笔记本CPU有着明显的优势的。而i5-12490F可以非常好的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 i5-12490F 能效比测试 ▲因为i5-12490F的基础功耗仅为65W,基本上上一个靠谱的风冷就够了,不过本次依旧使用了超频三的东海双子星S9 EX 白色,它采用了纯铜6热管双塔设计,搭载两个静音ARGB风扇,可以提供73.6 CFM的风量,并控制风噪再28.6dBA之内,散热效果很不错,不仅能压住i5-12490F,即使是i7-12700KF实测都压制的很不错。所以本次我选择了它。 ▲经实测,AIDA 双烤CPU与FPU时,全核心4GHz时CPU温度仅为48°C,可见其发热非常低,放在超小itx机箱中也不会有闷罐的风险。 ▲而且在CPU、FPU双烤的时候,全核4GHz其CPU功耗也仅为65.73W,这个能效比表现非常好了,节能什么的且不谈,i5-12490F对散热器确实基本无高要求,装机时在散热器方面也可以省下不少的预算。 总结 在整个测试中,打DOTA2,修图,码字等过程中,i5-12490F已经非常的流畅了,个人并未明显感觉到其与i7-12700KF的差距。就个人而言,我对i5-12490F的表现还是很满意的。 ▲目前,i5-12490F与盒装i5-12400F的价格甚至形成了倒挂,考虑到i5-12490F全部参数均优于i5-12400F,所以如果选择盒装CPU,那么i5-12490F肯定是更划算的,所以i5-12490F不是智商税。 ▲而i5-12600KF则要比i5-12490F贵600元,经过刚才实测,i5-12490F可以基本完全发挥RTX 3060的性能,所以如果搭配RTX 3060显卡使用,则无需加钱购买i5-12600KF。而如果是搭配RTX 3070及以上显卡搭配1080P高帧率CPU使用,那么i5-12600KF及更高端的CPU则值得考虑。   综上所述,个人觉得,i5-12490F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游戏CPU,它很适合搭配B660M芯片组使用,比如与微星的B660M迫击炮组成游戏PC,不仅可以享受内存超频带来的性能提升,性价比也非常高。 另外,因为其能效比非常高,发热量不大,所以也很适合在itx机箱中使用,比如搭配七彩虹的CVN B660i主板,搭配七彩虹的RTX 3060 Ti短卡,放在漂亮的itx机箱中,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英特尔(Intel) CPU 12代 i5-12490F【中国区游戏型号】 京东:¥1279.00 去看看 好了,以上便是硬核测试的全部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黄昏百分百,我们下次见。 <更多>

黄昏百分百 晒物 2022-07-11 15:00

我在前段时间装了一台白色主题的主机,虽然这台主机的内存不是白色,主机的核心硬件配置谈不上高配,但基本也已经满足了自己日常游戏的基本需求。 CPU为采用7nm工艺的intel i7-12700K,拥有12核心20线程、25MB L3缓存及12MB L2缓存,主频最高可达5.0GHz,PCIe 5.0 最高支持16通道,原生支持DDR5-4800Mhz内存,基础功耗为125W,睿频功耗为228W。 主板为技嘉设计师Z690 AERO D,AERO系列主板是为创作者电脑设计的,具有高可靠的性能、扩展性、强大的图形性能以及高速存储等特点,可供创作者更好进行视频编辑和3D渲染等繁重的设计工作。技嘉设计师Z690 AERO D采用VisionLINK TB后窗I/O设计, 支持新一代DDR5内存, 支持雷电™4、 WIFI6E无线网卡, 内置AQUANTIA万兆高速网卡+Intel 2.5千兆高速网卡, 提供双PCI-E 5.0 x16插槽、4组NVMe PCI-E 4.0 x4 M.2 SSD插槽以及USB 3.2 Gen2x2 Type-C接口。 技嘉(GIGABYTE)设计师 Z690 AERO D主板 支持 DDR5内存处理器12900K12900KF Intel Z690 LGA 1700 京东:¥3899.00 去看看 内存为技嘉AORUS RGB DDR5 32GB (2x16GB) 6000MHz,规格相比于主流的5200MHz、5600MHz要高一些。它采用的是海力士颗粒,支持XMP 3.0,内存时序为40-40-40-76,售后方面则是提供了终身质保服务。技嘉AORUS RGB DDR5 6000MHz采用了新型铜铝复合材料散热片+纳米碳涂层设计,散热片厚度达到了2毫米,加重加厚设计在强化本体结构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铜的导热和铝的散热优势来有效提升散热性能,有效避免超频时的高温而引发故障,确保内存的超频能力,在主板的DDR5 XMP Booster模式下可以一键选择6400,适合追求性能和稳定性的用户。 散热器为白色款的RGB 240水冷美商海盗船iCUE H100i Elite Capellix, 在出厂时已经默认将硅脂涂抹好,玩家直接安装即可,大幅降低了玩家安装难度或是硅脂涂抹不均匀的问题。美商海盗船iCUE H100i Elite Capellix自带2个12厘米美商海盗船ML 120 RGB磁悬浮PWM风扇,每个风扇都装有8颗RGB LED灯珠,最高转速为2400RPM,最大风量75CFM。iCUE H100i Elite Capellix采用分流式铜质散热底座设计,通过搭配每英寸128个超高密度微水道来提升导热性能,内置的高性能静音离心水泵可以提供820毫升/分钟的流量,同时工作噪音小于20dBA,兼顾散热性能与低噪音的特性。RGB冷头装有33颗CPELLIX RGB灯珠,可以直接通过iCUE软件进行控制。 美商海盗船 (USCORSAIR) H100i EC 精英版 白色 水冷CPU散热器 240冷排 RGB灯光 低噪音水泵 京东:¥1199.00 去看看 显卡为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它搭载了5888 CUDA核心,配备了8GB GDDR6显存,显存位宽256bit,显存频率为14000MHz。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搭载了三个80mm的刀刃式风扇,支持正逆转功能,风扇搭载了纳米石墨烯润滑油,寿命是原来的2.1倍。技嘉雪鹰RTX3070 VISION OC配备了5根纯铜导热管,侧面有RGB灯,支持1680万色变化以及自定义灯效。 技嘉雪鹰 GIGABYTE GeForce RTX 3070 Ti VISION OC 8G电竞游戏设计智能学习电脑独立显卡支持4K 京东:¥4999.00 去看看 电源采用的是支持10年换新、全模组、全日系电容电源设计的Antec HCG X1000金牌电源,其中主变压器采用的是VER42BB04,主电容采用的是Hitachi HU 820μF 400V,具备稳定耐用、省电等特性,耐高温达到了105℃,同时两侧配备了大量的铝制散热片。 安钛克(Antec)HCG-X1000高端金牌全模组 台式机电脑主机机箱电源1000W 全日系电容/铝外壳/强耐高温/10年换新 京东:¥1399.00 去看看 电容的部分包含了Nichicon HE系列电解电容、FPCAP固态电容以及NCC电解电容来确保长时间使用下的性能稳定。 模组口分为了上中下三排,主板模组口采用了18+10PIN设计。上排为三组PCI-E/CPU模组口,支持CPU或PCIE的模组线,可以满足搭配双CPU服务器使用,也可以扩展成多路显卡供电线使用。 此外内置135mm FDB液态轴承静音风扇,寿命更长同时支持温控,会根据高温高负载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自动启动风扇,低负载低温的状态下电源风扇会进入停转状态,从而将运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顾了高效散热与低噪音的特性。 机箱为安钛克Flux系列中的DF800 FLUX白(右侧),直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机箱前面板在采用三维立体、不规则金属网设计的基础上,右侧加入了特色的三角型灯带设计,当然它的亮点仍旧是特色的风道设计、自带5个风扇(前后4个幻彩ARGB风扇+附赠的1个反向风扇)以及多接口集线器,同时自带的LED键可以搭配集线器实现灯光的自由设置。机箱内部空间足够大,在内部的空间容量可以满足容纳下当前绝大部分显卡、电源、风冷等,开孔数量和位置上可以满足日常走线的需求,前顶均支持360水冷以及前方支持三明治水冷安装的设计,可以满足追求高散热性能玩家的安装需求。 安钛克 Antec DF800 Flux ARGB 星耀者白色 中塔钢化玻璃/强劲散热/支持双位360水冷/标配5把风扇 京东:¥529.00 去看看 另外包括安钛克DF800 FLUX在内的FLUX系列机箱,其特色的双风流架构获得了实用新型专利证书,而这也是优于同类型机箱的地方。 回过头来谈谈对这套主机想要调整的地方,一是将水冷换成风冷,自己已经为利民银魂SS135入手了一套1700扣具,包含了风冷平台增强扣具包LGA17XX-SS2和固定扣具压板利民LGA17XX-BCF盖板,同时换成风冷后,机箱顶上还能安装几个风扇。 二就是将机箱前方自带的3个12厘米幻彩ARGB风扇换上14厘米的风扇,我本来是打算换成全部幻彩ARGB风扇,但朋友说你既然是攒一台白色主题的机箱,那就不要弄胡里花哨的幻彩ARGB风扇了,直接弄一套纯白色的无光风扇多好,但我把所有的幻彩ARGB风扇关闭灯光后不一样吗?不过也倒是值得一试,反正还有另外两台白色机箱可以用,其中就包括了美商海盗船的iCUE 7000X RGB全塔机箱。如果购买的话,至少得选择5个14厘米风扇和1个12厘米风扇,因为这是中塔机箱所能支持安装的风扇数量。 考虑到后续会用到美商海盗船全塔机箱,我这里选择的风扇就是美商海盗船的5个AF140 Elite和1个AF120 Elite风扇,这是前代AF风扇系列的升级版,核心的卖点就是防涡旋叶片设计和流体动力轴承设计,后面我们在详细进行说明。 下面我们简单做个开箱再进行安装体验。固定扣具压板的利民LGA17XX-BCF盖板有红色和黑色两种配色可选,自己的主机是白色,肯定不会再选黑色,所以直接选择了喜庆的红色。包装内除了一块盖板外,还贴心的附赠了一管TF7和拆解工具,比较意外的是这块盖板还提供了6年的售后服务。 风冷平台增强扣具包LGA17XX-SS2是专门针对利民风冷推出的扣具,材质做工比较出色,全铝合金材质外加CNC阳极喷砂工艺提升了颜值和使用手寿命,兼容旗下AS120、AK120、AX120、BA120、FC140、PA120、FS140等等,如果不确定是否支持手头的利民风冷,建议直接咨询官方客服。 下图就是固定安装利民LGA17XX-BCF盖板后效果图,可以很好的固定住CPU,不会与主板周边的电容出现冲突。它最大的作用可以说就是在避免了CPU盖子支撑点磨损的同时,贴合式压力设计让CPU受力更加均匀。 之后我们搭配对应的1700扣具直接安装即可,与平时安装水冷、风冷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异。 至于风扇的部分,AF140 Elite和AF120 Elite厚度均为25毫米,均采用防涡旋设计的9扇叶设计,这样设计的原因就是可以搭配美商海盗船的AirGuide技术来将气流汇聚到一起,更有利于内部空气流动,严格来讲更适合搭配冷排或是风冷安装使用。而流体动力轴承具备更高的耐用性和静音特性,同时这两款风扇支持Zero RPM模式在0 转速模式下静音运行,支持20%~100% PWM内自动调速。 AF140 Elite和AF120 Elite最大噪音比较接近,分别是31.5db和31db。两款风扇的区别主要是,AF140 Elite最大转速为1600RPM,AF120 Elite最大转速为1850RPM;AF140 Elite最大风量为84.5CFM,AF120 Elite最大风量为59.1 CFM。 细节设计方面,AF140 Elite和AF120 Elite四个边角灰色的部分是橡胶垫,用来在固定螺丝时降低会风扇的压力,同时起到减震降噪的作用。 AF140 Elite和AF120 Elite因为非RGB风扇设计,自然也就没有了灯光接线,只有一条4PIN的供电接口。 下图就是所有配件更换完成后的效果图,确实无灯光设计的纯白色风扇与关闭灯光后的幻彩ARGB风扇在观感上会有所区别,少了幻彩ARGB风扇扇叶的那份透明感,与白色机箱配色更为搭配。 在更换风冷、更换风扇后,我这里简单跑了个压力测试,CPU没有改动参数,测试过程中对CPU所设置的5.1GHz自动降频到了4.4GHz,软件所显示对应的CPU功耗是209.97W。如果不锁频进行压力的话,CPU功耗在180W左右,但温度要更低,并不会超过85度。 噪音方面,压力测试过程中将噪音计放入到机箱内部,5个AF140 Elite、1个AF120 Elite风扇外加利民SS135自带1个风扇的噪音在60dB以内。如果在安装玻璃面板的机箱外部测量的话,噪音在45dB以内,相对来说噪音并不算太大。 总的来说,此次配件上的小微升级比较值得,进一步改善或是提升了装机使用体验,比如利民风冷平台增强扣具包LGA17XX-SS2解决了风冷搭配12700K安装使用的问题,利民LGA17XX-BCF盖板则是提升了12700K安装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5个AF140 Elite和1个AF120 Elite风扇在提升内部空气流动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这套白色主机的色彩一致性(颜值),同时AF140 Elite后续也可以搭配自己的420水冷H170i ELITE CAPELLIX 安装使用。 <更多>

含量百分百 晒物 2022-05-27 10:30

前言 现在的硬件(主要是显卡)都在降价,正好把之前10代平台的主力机(ATX)换掉,顺道多配一台游戏用主机(ITX),游戏主机核心选择的是Intel近期发售的中国特供游戏CPU,也就是I5-12490F。 根据实测,就游戏而言在售CPU性能是溢出状态,选择性价比U将预算花在显卡、内存、显示器和外设上更能提升游戏体验,本文和大家分享下围绕这块U的的装机与跑分评测以供参考,觉得有用欢迎点赞收藏关注三联哈。 本文目录 本文分为参数解析、装机单分享、跑分压测和游戏测试四个环节,大家可以按需跳转观看。 参数解析 英特尔官方对12490F的定义是游戏CPU,所以各项参数设计都跟着3A游戏需求走,具体表现见下文的测试环节。 1️⃣同系列参数对比 特别说明:引用售价为写文时常规优惠后价格,实际购买可能会有浮动,请勿抬杠。 目前I5系列在东哥家自营一共五款在售,其中三款为无核显型号:12400F、12490F和12600KF,各售价和核心参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到,12490F价格是三款中最低的1299元,但各方面都比自家12400F要强不少(特别是单核主频与能耗比),价格却比12600KF便宜了1/3,对比之下性价比爆棚。 英特尔(Intel)CPU 12代 i5-12490F【晒单返E卡】 京东:¥1399.00 去看看 2️⃣参数与游戏匹配度 以游戏为装机目的撰写装机单,CPU一般都会选择无核显型号,毕竟游戏时完全用不到,所以F结尾的CPU更合适,毕竟便宜一些,省下的预算可以加在固态硬盘或者高频内存条上。 PS:值得一提的是12490F为英雄联盟LPL联赛指定处理器,已经在批量商用的型号可以放心使用,并不是网传的残次品。 CPU的核心数和主频这两个参数对于游戏来说是重中之重,毕竟现在的游戏引擎对多核的利用已经成熟,以虚幻5引擎为例,官方建议是四核/2.5GHz以上,12490F的6c12t+最大睿频4.6GHz运行虚幻5系的游戏绰绰有余。 CPU本身工作参数固然重要,对提升游戏体验有帮助的还有其他硬件的支持升级,体感上能显著感知的是渲染输出与存储读写。 在渲染输出方面,LGA1700接口的主板目前已全面支持PCIe5.0协议,更大的带宽配合即将发售的40系显卡可以加速运算,再加上4K高刷显示器降价普及和显卡价格持续走低,享受高分辨率的极致画面不再遥不可及。 在存储读写方面,第二代PCIe4.0协议的NVME固态硬盘在陆续上市,对比上一代PCIe3.0协议的产品性能几乎翻倍,更高的IOps意味着随机读写能力大额提升,喜欢打一堆MOD的3A游戏玩家肯定知道硬盘性能对场景和素材加载的帮助有多大。 除了整机性能提升以外,12490F的低功耗也让装机单更灵活一些,117W的最大加速功耗并不需要很高的额定功率支持,如果只是上3060TI这样的甜品卡,500W左右的铜牌即可稳定供电,散热使用常规四热管风冷也能压的住。 ⏹ 硬件清单 如开头所说,其实这是两套硬件(ATX和ITX),SFX电源和12690F是准备给ITX主机的,疫情原因有些配件没办法发货,就先凑一台测试,所以看着会有点奇怪,轻喷。 1️⃣CPU --- Intel 12490F 参数介绍:见上文,不再赘述。 需要注意的是12490F并没有附赠散热器,需要自行购买,记得买的时候看下是不是支持LGA1200,有些老型号散热没有对应的扣具。 2️⃣散热 --- 乔思伯 TW6 240水冷散热器 参数介绍:有一说一,今年乔思伯出的散热和机箱口碑都很不错,一改以往中看不中用的风格,出于安静和性能的选择,本次装机选择的还是240水冷。 乔思伯(JONSBO) 光影TW6-240 黑色 幻彩一体式水冷 CPU散热器 (支持LGA1700/5V3针神光同步ARGB/双光效冷头) 京东:¥359.00 去看看 TW6作为乔思伯刚上市的新款,最大的亮点依旧是是冷头灯,采用了双层发光叠加的效果,支持御三家和华擎的主板灯效同步,终极炫酷。 从风冷转战一体式水冷快两年了,现在水冷的品质都不错,没必要用怕漏液的老观念去看待,可以上,期间还出了个小插曲,因为LGA1700和上一代主板散热器预留孔距不同,大家写装机单的时候注意下详情页的说明,一定得有对应的扣具才行。 在性能方面TW6同样非常给劲儿,目前乔思伯新款中的中高端型号TDP线全部提高至260,2500rpm的泵头转速搭配水冷排的12条微水道,压个E5都绰绰有余,更别提i5级别的U了,具体压测结果下文有。 3️⃣主板 --- 微星 PRO Z690-A WiFi 参数介绍:这款是相对性价比比较高的Z690系列主板,目前选主板还真得仔细看参数,主要是看内存类型,毕竟DDR5内存刚上市,同系列主板基本都有DDR4/DDR5两个版本,个人目前推荐是DDR4。 微星(MSI)PRO Z690-A WIFI DDR4电脑主板+Intel 酷睿 i5-12600KF 板U套装/主板CPU套装 京东:¥3529.00 去看看 由于这台设备最终是当做生产力设备(后续会换U),所以放弃了心爱的ITX方案选择上拓展性更强的ATX主板,很久没装ATX主机了,毕竟空间大,安装和走线比ITX舒服太多,半小时装机完毕。 接口方面ProZ690-A基本拉满,三条满速PCIe5.0+四条PCIe4.0的M.2接口+一条PCIe3.0的M.2接口属实让我这个硬盘狂魔很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中高端型号主板都是板载AX201或者AX210的蓝牙+WiFi6模块+2.5G物理网口,无需另外购买PCI-E的独立网卡,板载的两个USB3.2 Gen2口也能发挥新款USB设备的全部性能,还在用老平台的朋友真可以考虑换一下。 4️⃣内存 --- 十铨 梦境 16G*2 参数介绍:本次装机选择的是十铨的梦境系列3600频率版本,主要很好奇全透的灯条实际效果如何,上机通电之后颜值确实是高,如果你想组一套温和+高质量RGB灯效的主机,这款灯条绝对是首选。 十铨(Team)梦境 DDR4 4000 16G 8G×2 套装内存条16g 32g16×2 RGB 梦镜DDR4 4000 8G*2 京东:¥854.00 去看看 运气比较差没摸到DJR,到手的这组十铨梦境为CJR颗粒,时序为18-22-22-42,默认电压1.35v版本。 XMP后稳定3600MHz频率,当然主要还是贪图它的美色,搭配上TW6的冷头和微星的Mystic灯效美如画。 5️⃣显卡 --- 七彩虹 玩家定制 3070ti 参数介绍:5999元入手两个月之后血亏1000大洋的显卡,害,兄弟们还是按住钱包等40系吧。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RTX 3070 Ti Customization OC 8G 玩家定制游戏电竞显卡 京东:¥5999.00 去看看 6️⃣系统硬盘 --- 海康威视 C4000 ECO 赛博朋克版本 1T 参数介绍:海康新款PCIe4.0固态硬盘,好兄弟搞来的内测版本,主控为首发使用的联云MAP1602,主打的是低温,IOps读写高达88万,正好也一起测试了。 海康威视(HIKVISION)512G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PCIe 4.0 x4) C4000ECO系列 京东:¥549.00 去看看 这款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写其实目前一般(5000MB/s的顺序写入),后期应该会出升级固件拉高,主要散热马甲超高颜值,初号机配色谁不爱?尺寸完美兼容PS5,不确认后续会不会出RGB版本,要出支持aura或者mystic灯效的版本那就真的炸了,相信会有大把人为了颜值买单。 另外TBW也是目前所有民用NVME固态硬盘中最高的,1800TBW+五年的保修政策对用户来说很实在,并且支持个人送保,这点我给满分。 7️⃣缓存硬盘 --- Intel P5510 3.84T 参数介绍:这款是Intel在PCIe4.0时代推出的第一款商用U2,U2接口则是商用固态硬盘最常见的接口,直接当做物理形态加强版的NVME固态硬盘就好,无论是读写能力还是耐造能力(TBW和温度适应)都比NVME固态硬盘强不少,在这台设备起到存储和跑运算的作用。 8️⃣电源 --- 艾湃电竞(Apexgaming)SFX-750M 白金电源 参数介绍:老兄弟们都知道,ApexGaming一直是我个人喜欢和自来水安利的品牌,AG系列作为最便宜的全日系电容型号,性价比确实太高,外加10年只换不修,属实是垃圾佬之友。 艾湃电竞(Apexgaming)SFX-750M 额定750W白金牌全模组SFX小电源(白金认证/全日系/智能启停/10年换新) 京东:¥999.00 去看看 SFX-750M包装中有ATX挡板,所以ATX机箱也能用,只不过有点那啥(春虫虫),本次只是为下一台ITX主机测试下供电稳定性,实际上测完最后换的还是之前的AG-650M。 作为艾湃电竞的首款SFX电源,SFX-750M绝对算给自家门面拉满,白金认证本来就挺难的,何况是最难的SFX,主电容和固态电容均为日系,实际转化效率93%以上,单路12V输出可以达到62A,钢炮主机也能安心拉电压超频。 SFX-750M使用的是92mm双滚珠风扇,作为高端型号也用上了风扇启停技术,功耗在30%以下完全不会动弹,满载转速噪音也不到35db,实测没有底噪,这对将主机放桌面上喜欢安静的ITX玩家来说绝对舒适。 9️⃣机箱 --- 乔思伯 D40 参数介绍:再次安利乔思伯的D系列,上一台设备用的就是D30这个M-ATX机箱,这次装机则是ATX版型的D40。 乔思伯(JONSBO) D40 白色 ATX机箱(支持ATX主板/铝制外壳/ATX电源/240冷排位/长显卡支持) 京东:¥379.00 去看看 这机箱最爽地方真不是颜值高或者整体质量轻,而是内部结构设计,在前面板那里留空了一大块空间给电源线,拿扎带一捆正面几乎看不出来杂乱,而且不会挡风道,对懒得理线的朋友来说绝对是福音。 由于这块3070Ti的实际热量挺大,所以另外加了两把乔思伯HF120性能扇用于机箱背部+底部辅助散热,需要注意HF120和乔思伯以前风格完全不一样,无光+低噪,不过挺好看的。 ⏹ 跑分压测 装完机先日常跑个分,除内存开了XMP以外其他皆为默认配置。 1️⃣处理器跑分丨CPU-Z 首先是最基础的CPU-Z,这款软件除了查看硬件基础信息以外也自带了跑分工具。 跑分测试结果: 单核成绩为672.9 多核成绩为4835.1 根据CPU-Z网站统计对比,多核表现甚至比12500还略胜一些。 2️⃣处理器跑分丨Cinebench R23 R20和R23作为常见的跑分软件,对CPU的量化测试数据有一定的参考意义,本次使用的是R23版本,对比CPU-Monkey的公开数据如下: 多核成绩为11005分,数据接近上一代的11600K。 单核成绩为1685分,数据接近上一代的11900K。 整体数据还是不错的,单核表现尤为突出。 3️⃣处理器&显卡跑分丨3D Mark 除了R23以外,3D Mark的分数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这里以CPU Profile和Time Spy Extreme两个程序为测试。 首先是CPU Profile,数据接近上一代的11600K: 最大线程分数为5923 16线程成绩为5857 8线程成绩为4778 4线程成绩为2988 2线程成绩为1725 1线程成绩为944 由于12490F的定位为中端,所以用Time Spy作为测试: CPU成绩为8061 显卡成绩为14187 4️⃣硬盘跑分丨Crystal Disk Mark 硬盘这里使用的是Crystal Disk系列,C4000 ECO运行两个小时的温度为41度。由于放在靠近显卡的槽位,基本和显卡温度持平,还是比较满意的。 使用Crystal Disk Mark进行跑分测试(1G),基本和官方数据一致: 顺序读取成绩为5018MB/s 顺序读取成绩为4343.27MB/s 读取IOps成绩为80万 写入IOps成绩为64万 IOps比较满意,可惜顺序读写一般,后期可能会通过固件升级的方式提升顺序读写能力,先期待下吧。 由于转接卡买错了,P5510走的是PCIe3.0协议,有点尴尬,后期有机会再补数据吧。 5️⃣压力测试丨AIDA 64 一般压测整机还是挨打64方便一些,毕竟不仅可以看详细硬件信息(如内存颗粒等等),压测项目也比较齐全。 这里对CPU、显卡和硬盘进行压测,持续了16分钟,CPU温度一直保持在60°左右,NVME固态硬盘保持在43°左右,CPU利用率曲线也比较平滑,基本没啥问题,乔思伯全家桶还是可以的。 另外点名表扬一下ApexGaming的SFX750M,重新做了6分钟压测,电压基本一条直线,稳得很,组ITX暴力钢炮强烈推荐。 6️⃣压力测试丨3D Mark 3D Mark这个工具真挺推荐的,附带的功能比较多,这里压测使用的是Fire Strike。 3D Mark对设备稳定性直接给出的是百分比率的直观数值作为稳定性参考,大家也可以试试看。 ⏹ 游戏测试 游戏数据统计使用的是游戏加加,这款工具软件对于喜欢折腾的游戏玩家来说也挺友好的,自带统计、评估和压测工具,有兴趣可以试试。 单独说一下评估功能,游戏加加会给出常见游戏不同分辨率/画质的预估数据,当然还是得以实际数据为准,毕竟温度、系统和网络质量都可能会影响表现,接下来就开始实测。 1️⃣网游测试 丨 英雄联盟 测试使用的分辨率为4k,画质为超级。 对局一局大乱斗的统计如下图所示 ,作为最火游戏之一,LOL对硬件的优化确实不错,所有硬件几乎都在40%以下: 平均FPS为155 CPU平均使用率32% 显卡平均使用率32% 内存平均使用率42% 2️⃣网游测试 丨 守望先锋 测试使用的分辨率为4k,画质为超级,FPS限制60FPS。 对局一局快速游戏的统计如下图所示,虽然是FPS游戏,实际上只要是网游对硬件需求都不算高,只有显卡利用率比英雄联盟略高: 平均FPS为69 CPU平均使用率35% 显卡平均使用率42% 内存平均使用率43% 3️⃣单机测试 丨看门狗2 测试使用的分辨率为4k,画质为超级。 游玩30分钟的统计如下图所示,可以看到显卡几乎一直处于满载状态,而CPU最高峰值也不过67%: 平均FPS为86 CPU平均使用率61% 显卡平均使用率89% 内存平均使用率48% 4️⃣单机测试 丨 巫师3 测试使用的分辨率为4k,画质为特高。 游玩10分钟的统计如下图所示,和看门狗2如出一辙,CPU利用率一直在60%以下,显卡满载: 平均FPS为72 CPU平均使用率45% 显卡平均使用率97% 内存平均使用率37% 5️⃣单机测试 丨 古墓丽影 测试使用的分辨率为4k,画质为最高。 跑一下自带的基准测试: CPU平均使用率30-40% 显卡平均使用率90-98% ⏹ 总结 给一拉到底的懒人做个总结: 1.Intel I5-12490F这款U作为一千两百元价位的游戏CPU,最为突出的是单核主频性能,六核十二线程也能满足网游和常规3A游戏的基础需求,基本不会有撞墙的问题。 2.根据上文数据可以看到,游戏吃CPU性能其实不算多,更多的是显卡性能和内存容量,如果想带4K分辨率游戏,需要3070Ti+16G内存以上的配置,CPU省下来的预算正好可以加在这两块硬件上。 3.单独说一下乔思伯(当一次自来水),作为早年间被U系列机箱多次滴血认亲的老黑粉,现在乔思伯的机箱和散热都非常不错,颜值也保持了高水准,已经黑转粉,群里很多朋友也被安利上了D30。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2022-05-17 09:36

一、前言 平时自己主力机是XPS15,虽然平时是用拓展坞实现移动跟大屏台式无缝切换,随着自己工作文件以及积累的素材文件越来越多,原来笔记上1tb的ssd空间日益告急,虽然可以通过拓展坞加外接硬盘盒实现大容量扩展,但是3.0接口的速度已经2.5寸盘的可靠性一直让我用的不太舒畅。 机缘巧合拿到了国内特供版的十二代I5,没错,就是那个黑盒的12490F,干脆就升级一次主力办公机吧。虽然预算有限,但是本人对机器的颜值还是有一定要求,加上以前装的机器都以纯黑无光为主,于是乎这次来个特别点的:白色+RGB光污染。机器的配置并没有过多地去思考,本来就是办公用途,十二代I5肯定是性能过剩的,所以其实是在自己觉得能接受的预算的前提下,选觉得感觉OK的配件就行了。 二、配置 先上配置表,除了显卡是存货已下市外,其余配件均为当下京东在售价格水平。 1.cpu 这次是先定了cpu再定的配置单,这次拿到的是盒装的十二代I5-12490F,黑灰配色看起来很极客,因为没有标配散热器,所以盒子里面只有孤零零的CPU一块,略显单薄,不过实力还是不错的。 英特尔(Intel) 12代 酷睿 i5-12490F 处理器 6核12线程 单核睿频至高可达4.6Ghz 20M三级缓存 台式机CPU 京东:¥1399.00 去看看 2.机箱 机箱方面,是某日闲逛淘宝的时候发现的一款小机箱,来自蓝宝石定制的银角大王白色版(其实就是先马趣造换壳版),价格很实惠,虽然不是最低点入的,但现在也只要200多一点就能入手。虽然材质不是铝合金,但是白色的涂装质感看起来也不错。加上一些小细节的设计,高级感还是有的,加上价格还是很超值。 机箱正面是蓝宝石的镀铬色的贴纸,左上右下两个花纹装饰的地方,是RGB灯口,点亮后可以跟主板同步。 既然是选择RGB方案,侧透钢化玻璃面板是必须的。顶盖跟底板,已经另一边的侧板,都配有磁吸防尘网。非侧透区域采用的是数码迷彩喷途,不会像纯白那么单调。 机箱所有面板都是采用的卡扣式固定的,所以直接可以徒手拆剩框架。需要一提的是前面板是塑料的,拆的时候千万小心大力出奇迹,因为卡扣一旦破坏就是不可逆的。 机箱配套的螺丝也是单独盒装,挺方便的,不用再去分哪个打哪个。 蓝宝石NITRO M01 银角大王 北极狐 电竞台式电脑游戏钢化侧透支水冷机箱 北极狐 机箱 京东:¥319.00 去看看 3.散热器 散热方面,考虑到本身机器就是主力办公使用,默频状态下,原装散热器就可以压得住,但是既然选择光污染风,怎么能放过CPU风扇这个大头。跟机箱配套的是一款五热管的散热器,叫银寒小妖,因为是蓝宝石定制,自然扣具只有AMD的,当然这难不倒我(后面证明这纯粹就是自作聪明)。一顿搜索,发现这个散热器就是金钱豹五热管的服务器散热器改版,当时还一顿窃喜以为散热能力有保障了,但是我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点,那就是服务器散热器用的都是暴力扇。还是看图吧 就是为了上面那个信仰logo下的单,风扇是5v三针的同步接口,可以串联。而扣具的问题,因为是金钱豹通用,所以某宝很多转换件,当然是山寨的。30大洋到手1700扣具改件加金属背板。当然这种弹簧螺丝的结构,就不要谈什么设计压力值了,上板全靠感觉,就是感觉可以的那种感觉。 蓝宝石银寒小妖 蓝宝石NITRO M01银角大王 钢化侧透电脑机箱 /银寒小妖 AM4散热器 蓝宝石NITRO银寒小妖AM4散热器 标配 京东:¥296.00 去看看 4.主板 主板方面12代主板,不超频,白色系,看了半天选了七彩虹的B660寒霜板,好久没装机,到手感觉满满的散热装甲,逼格很高的样子。当然这散热装甲在后期也给我造成了困扰,这是后话了。选主板的时候定的几个筛选条件,白色+matx+双m2接口,其实能选的已经不多了。参数这里就不放了,各位自行百度。两个m2插槽都有专门的散热装甲,既兼顾功能性,又能提高美观度,这个设计是本人最满意的。供电部分的散热装甲一大坨,整体感很强。 七彩虹(Colorful)CVN B660M GAMING FROZEN V20 DDR4主板 支持CPU 12400F/12700F (Intel B660/LGA 1700) 京东:¥999.00 去看看 5.硬盘 主硬盘则选择的是1tb西数的SN570,读速最高是3000+吧似乎,平时自己也是办公刷视频,读写速度并不太敏感。第二个硬盘则是把手上库存的金士顿256的ssd插上去凑数,目的纯粹就是为了插满。主硬盘固定螺丝是跟散热装甲一起的,第二硬盘的螺丝也提前固定在了主板上,避免了买了ssd没螺丝固定的窘境(我不会告诉你那个256的ssd就是因为没螺丝固定而闲置的)。 西部数据 WD Blue SN570 NVMe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SSD固态硬盘(+螺丝钉 套装版) 1TB 京东:¥699.00 去看看 6.内存 内存方面也是选择白色+RGB,由于不追高频加上预算有限,所以选择了Asgard的女武神8g*2套条,xmp能上3200就可以了。以前一直以为Asgard是光威的子品牌,直到发文才去搜索发现其实是跟鱼杆同属一个母公司而已。 阿斯加特(Asgard)16GB(8Gx2)套装 DDR4 3200 台式机内存条 女武神系列-炫酷白甲RGB灯条 京东:¥449.00 去看看 7.电源 电源方面,一开始也是考虑白色系,选择的是联立的那款铝合金外壳的模组sfx电源,后来发现机箱自带的电源罩装上后,基本看不出黑白之分,于是降预算选择了黑色,想着既然机箱选择了先马,干脆电源也试试先马算了,显卡用的是退役下来的1660,想想不超频550w功率应该够了,不够最多boom。 先马(SAMA)金钻550M 电脑主机箱金牌SFX游戏小电源 额定550W、全模组、宽幅/9cm风扇 金钻550M 京东:¥449.00 去看看 先马这个模组接口是没标注的,不知是该吐槽简洁还是偷懒,虽然事实证明好像能插进去就能用,不分pci-e跟cpu或sata,但对于我们这种少装机的人来说,没有对应标注插上,还是很纠结的。这也导致我装机的时候花了好多时间考虑是不是该拆下来看其他面有没标注,上官网找说明书也没找到线序定义说明,后续换定制线只能对着原装线做了。 8.显卡 鉴于现阶段显卡还没恢复矿前的价格水平,所以这次装机拿了一块退役下来的1660,好歹也有一个小灯能亮,权当个亮机卡使。待显卡价格下来了,再换一个颜值高一些的显卡。 七彩虹(Colorful)iGame GeForce GTX 1660 AD Special OC 6G 1860MHz/8Gbps GDDR5 游戏电竞显卡 京东:¥-1.00 去看看 三、装机 装机部分没啥好说的,上机前先把能装上去的先装上去,毕竟机箱空间小,特别是cpu散热器,后装插风扇线要死人。三大件装上感觉还是挺和谐的,散热器尺寸比较小,加上是matx版型,不会跟内存干涉。这里我犯了个错,没看主板标注内存直接上了1、3插槽,导致后面亮机后xmp死活开不起来,后来换了2、4槽后顺利点亮xmp后才发现主板有标注2、4槽优先。 白色内存加白色主板还是挺好看的,散热器侧面的伪装甲刻线看起来也挺好看的,当然装进去什么都看不到。 上机一次点亮,理线苦手,遵循的原则就是塞到看不到的地方就差不多了,至于塞不进去的飞线,看不到,就不存在了。这个散热器真是不负服务器散热器的名号,开机直接3000转把我吓一跳,实在是太大声了,设置风扇运作模式为安静后控制在800转左右还有轻微声音。但是问题来了,因为是买的山寨转换扣具,上螺丝的时候根本没有限位,导致散热效果很差,室温25度左右的情况下,待机直接50度。 第一次装光污染机器,神光同步感觉还是挺棒的 1.散热改进 因为买的银狐小妖散热器翻车,只好寻找正规的散热器,看了一下别人的装机方案,利民的120se刚好可以进去,155的限高刚好可以盖上侧板,于是某东下单次日达。 白色主题自然选择的还是白色版,有了前面那个山寨的经验,利民的开箱体验甚好,箱照拍完才发现倒了,懒得重拍了。 利民(Thermalright)PA120 SE WHITE ARGB 绝双刺客 AGHP GEN3逆重力热管6热管双塔 支持1700平台 京东:¥229.00 去看看 标配的1700垫圈明显跟intel其他插口的高度不一样,这也就印证了我之前那个感觉可以的那种感觉是不可以的。标配tf7散热硅脂,我也不懂,看起来很高级的样子。 先放上去确认侧板是否能盖上,不然拆了就没得退了。顺利盖上后,另一个问题又来了,靠外侧的风扇装不上,散热装甲太高了,直接把风扇顶起来,如果改另一侧,又跟内存冲突了,高度又被限制无法抬高,最后只能拆掉散热装甲才能装上风扇,希望拆掉散热片主板不要boom了就好。 风扇隐约透光的感觉也不错,顺利开启神光同步,装机到此结束。到角落里服役去吧。 四、测试 1.基本参数 所谓的中国特供版其实跟其他12代的I5非K处理器相比,核心数跟线程数是一样的。 跟12400相比,基础频率由2.5提升到了3.0,最大睿频也由4.4提升到了4.6(当然这里要说明的是4.6是单核最大睿频,全核睿频最高也只有4.0而已)。 而如果跟高一级的12500相比的话,则是阉割了UHD770的核显,但L3缓存多了2MB出来。 2.CPU-Z 跑分的话这里用的是CPU-Z,全默认状态下,多核是4878,单核是692。单从跑分来看,比起同价位的竞品YES牌的5600x的单核643跟多核4814都稍微高那么一丢丢。 3. CINBENCH R23 而CINBENCH R23跑分结果来看,多核11626,单核则是1716。这次又请出竞品5600x的网络跑分结果来对比,默频状态下的12490F还是轻松胜出,这次是不是应该改名Intel YES了呢。 可以看到的是多核测试的时候,最大睿频是没超过4.0的,而单核的时候似乎也只是在4.0-4.3之间浮动。 4. 游戏测试 因为本人平时甚少玩游戏,偶尔开开地平线五看看风景,而显示器还是老旧的1080P,没有4k更没有144Hz高刷,所以这里的测试结果仅供娱乐,采用的是游戏自带的测试模式。测试下来,默认超高配置可以流畅运行,高配置更不在话下。显卡如果更新30系列的话,2k全开应该问题不大,毕竟我现在这个配置显卡拖了后退。 5. 温度压力测试 作为家用办公定位的机器,稳定性当然是首要考虑的因素。这里我用AIDA64的压力稳定性测试,来对cpu发热情况进行测试。室温28度的情况下,主板pmw曲线我是调整的比较保守的,毕竟是放在桌面的机箱,不想被风扇噪音影响了。 全核满载的情况下CPU温度稳定在55-70度之间,cpu散热器风扇转速在1200转左右。全核最高睿频一点压力都没有,最高温度71度,平均不到65度。就稳定性来说,一点问题都没有。 五、总结 总得来说这次装机完全实现了当初预定的目标,无论从颜值还是从性能上来看,都超过了我本人的预期。而这个12490F单从单品价格来看,已经重回性价比行列,性能不输同价位YES牌。但是目前主板价格略贵,从CPU上节省的钱,从主板还得还回去。不过没有绝对的性价比,只要满足自己的要求,实现自己当初的预设目标最重要。毕竟装机的原则还是那个:买你买得起最贵的那个,准没错。上个全景图,显示器定了泰坦40寸还在路上,改天再来分享,一套下来,生产力无疑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喜欢记得点赞收藏,下回见! <更多>

CYbear 晒物 2022-05-10 20:50

入手背景 这两年越来越喜欢小主机。去年给自己组了一台小主机当 HTPC 用,用了一段时间嫌后面的电源碍事,而且尺寸也不是很小,玩了一段时间就挂海鲜市场出掉了。 去年的 J4125 火的不行,也跟风买了台。要说呢尺寸倒是挺让人满意的,但是外形工业风谈不上美感,性能也有点拉胯。不过我本身也是买来搞软路由的,倒是问题不大。 前一阵又看上了台电的 凌珑S,价格倒是很到位,不过看站内的评论发现这货扩展不行,而且做工比较糙,个头也不算小,心中一直在纠结上不上。 站内闲逛的时候发现了华硕的新品 ~ PN41,CPU 是去年发布的英特尔奔腾 Silver N6005,10nm工艺、4 核 4 线程、4MB 三级缓存、主频 2 GHz、睿频 3.3GHz、10W TDP,相比 凌珑S 使用的 N5095 性能提升大约 10%左右,核显也改为了32EU 。 关键是造型做工很出彩,看站内的晒单,这次的 PN41 颜值真的没的说,对我这种数码控来说真的是孰不可忍,没说的,走起。 外形做工 ▼PN41 包装风格还是比较简洁的,灰白主色,商品渲染图居于正中,“ASUS Mini PC PN series”标明了这货的定位。 ▼背面的封条一堆,生产参数、能耗标示以及参数配置,这里标注了商品的具体配置: 型号 PN41、Intel 奔腾 Silver N6005、4G DDR4、PCIE 256G G3 SSD、Intel WiFi 6(2X2 )、Win10 64位 中文 、支持 VESA 挂架。 ▼配件一览。PN41 本体、电源适配器、VESA 显示器挂架、螺丝、多种语言说明书以及质保卡。 ▼正面接口包括 3.5mm音频接口、1 X USB3.2 Gen 2 Type-C 接口(支持 BC1.2 快充协议)、1 X USB3.2 Gen 1接口,开机键很隐晦的与上面板融为一体,下方则是硬盘指示灯。 ▼背后的接口包括 HDMI 2.0、USB3.2 Gen 2 Type-C (支持 DP 1.4 和 PD 供电。)、2.5Gbe 有线网口、两个USB3.2 Gen1、电源接口、VGA视频输出口。很多人质疑 VGA 接口没啥用,其实这就是思维限制了。这个主机定位轻办公,很多单位用的老式显示器只有这种接口。 ▼侧面都是斜线状的镂空条,协助散热。 ▼顶部的盖板虽然没有任何图案修饰,但表面的拉丝效果真的非常出色,不客气的说,这个拉丝效果一下提升了整台主机的质感,左下角的 英特尔奔腾 Silver 标志也彰示了自身的血统(银牌处理器)。 ▼底部四个小垫脚略微抬高机身辅助散热,螺丝也和垫脚设计为一体,大面积的出风口,工艺细节真的到位。 ▼整机尺寸115mm(长)* 115mm(宽)* 49mm(高)。小巧的机身,出色的外形纹理,整体看起来精致感爆棚。 ▼和我的手掌对比下就知道了,这手感这尺寸真的越看越爱。 硬件改装 ▼拧松底部的四颗螺丝,抽拉底板可以看到主机的内部空间。 ▼虽然是小型主板,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主板集成度非常高。内部空间排列整洁,可以加装的区域也都在容易操作的位置。N6005 最高可以支持到 2 X 8G (2933MHz)双通道内存,我手头这台自带海力士 4G(3200MHz) 内存,感觉这个容量日常使用还是有点不够。 ▼存储方面,主机自带一块 256G 西数SN530,内装正版 win10。SSD紧贴着一块导热铝板协助散热。 ▼铝板上方还预留了一个 2.5英寸 硬盘位,如果使用的时候感觉容量不足还可以自行安装。 ▼4G+ 256G 的组合肯定是不能满足我的需求的,京东立马下单了阿斯加特AN2极速版512G SSD 和 DDR4 3200 MHz,自从颗粒国产后以后晶圆厂再也不出事故了,所以为了世界和平,装机我一般都考虑国产品牌。 ▼阿斯加特 AN3.0 512G SSD 走的 PCIe3 X 4 通道,支持 NVME 1.4协议。联芸 MAP1202A 主控,22nm 工艺,颗粒是长江存储的 TCL 3D NANO。顺序读写分别为 3200MB/s、2700MB/s、HMB 技术,无 DRAM 设计但是跑分和性能还是很OK的,带这台 mini PC 是绰绰有余。再说有京东兜着,5 年售后完全不用担心。最关键的是这条 SSD 使用的单面设计,厚度只有 0.83mm,不用担心顶到主机的散热铝板。 ▼主机跑不了高频,直接来个性价比就行了。这条阿斯加特笔记本内存也是 3200 MHz,时序 22-22-22-52。性能足够,终身质保,只要不发生兼容问题那就P事没有。 ▼更换好的样子。PN 41 兼容性很强,换好后一次开机成功,按部就班装好 win11. 使用体验 ▼通电、开机,硬件更换一次搞定。重点说下,PN41 支持后置的 TYPE - C 接口供电,出门的时候只需要一个氮化镓充电头就能搞定手机电脑的供电,主机本身尺寸也小,太便携了。 ▼硬件数据,正确识别品牌为 华硕PN41,可以看到双通道内存、更换的 512G SSD 都显示正常。 ▼运行 CPU-Z查看硬件信息,4 核 4 线程的 N6005,跑了一下单核和多核,单核得分 307,多核得分 1206,毕竟是低功耗 U,性能不算出彩,我这还是加了根 8G 的内存,不然估计跑分还更低。 ▼CrystalDiskMark 测试阿斯加特AN3.0512G SSD数据,读取速度 1700 MB/s,写入速度 1532 MB/s,相比原机自带的 SSD 速度提升还是比较大,我看其他值友评测数据写速才 1000 左右。不过话说回来, PCIE 3.0 这个 2X 带宽的确对 SSD 限制比较大,再好的 SSD 也跑不出什么速度。 ▼AIDA64 内存测试: Read 18206 MB/s、Write 21145 MB/s、copy 18278 MB/s、延时 54.7 ns。 ▼华硕 PN41 在网络方面着实给力,不仅提供了2.5Gbe 实体网口,内置网卡也是支持 WiFi 6 协议的 英特尔 AX201。 ▼翻出来一台 华硕的 VY249,这还是我当年微博抽奖拿到的奖品,压箱底压了好久,总算到他出头的时候了。关键是我打算用它和 华硕 PN41 组合起来,整个一体机玩玩。 ▼别看显示器型号老,显示素质还是不错的,毕竟华硕的质量放在哪。面板是 IPS 硬屏、自带防蓝光护眼功能,连按钮都带有抗菌功能。 ▼ 和小主机组合起来真的是绝配。 ▼日常的使用场景也和大家分享下,首先日常浏览网页、办公都没问题。 ▼给孩子上网课简直绝赞。我现在只是放在桌面,后续打算把它固定到显示器背面,妥妥的一体机,这样的组合完全不占空间。 ▼ 虽然是入门级的显示器,但上网课效果还是不错的,孩子的眼部发育还没定型,所以显示器也必须要带有抗蓝光护眼功能,其次使用时间不宜过长。 ▼作为 HTPC 很舒服,这个性能吊打 80% 的机顶盒,播放 4K 圆盘没问题。 ▼观影的另一个优势可以直接使用 PC端的会员,PC 端会员价格可比 TV 端便宜多了,同屏显示的视频数量也吊打 TV端,配合飞鼠或者手柄就可以实现远程操作。 ▼因为使用的 Windows 系统,所以可以完美实现 steam 的推流。比如电脑椅坐腻了,这时候可以使用推流躺沙发上玩 3A 大作,推流也不存在机能限制的问题。 ▼给大家推荐个超实用的软件,和 PN41 简直绝配。这个天马模拟器是基于国外 Pegasus 前端软件制作的 一 款模拟器复古游戏整合前端。内置了很多游戏平台的精选游戏,也可以自行添加。关键是界面华丽,大屏端的体验很好,安装更是吊打Batocera 之类的模拟器,设置好 ROM 目录就能玩。 小结 公平来讲,如果你是追求性能的用户,这个小主机可能不适合你,我总结了下适合哪些用户: 影音爱好者:相比各种多媒体盒子,华硕 PN41 可以轻松解码各种高清、超高清影片,小巧的体积堪称电视、投影的绝佳助手,可以使用 PC端会员无疑也比开 TV端会员更加划算。 游戏爱好者:华硕 PN41 对于沉迷模拟器的玩家来说堪称神器,喜欢 3A 大作的玩家也可以使用推流在客厅使用大尺寸的电视、投影游玩,无论舒适性还是沉浸感都比在电脑前更加舒适。 轻办公:这是 华硕 PN41 的主要定位,不管是浏览网页,日常办公都可以轻松胜任。关键是机身小巧,随便找个地方就能放。三个视频输出接口可以同时显示三个画面,炒股的朋友应该也会喜欢这个设计。 当然这台小主机别的特色也不少,做工优秀颜值到顶,自带信仰硕加成和大品牌售后,不说什么生产力工具,就是个娱乐盒子用起来它不香么? 华硕(ASUS) PN41 商用办公教育 Mini迷你主机台式机准系统微型电脑 Intel四核 N6005(无声卡无内存硬盘WIFI) 京东:¥1499.00 去看看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2022-05-04 07:20

前言 ▲ 对于喜欢 win10 系统的朋友们来说,无论是 i5 12400 ,还是 AMD 的 R5 5600X,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两颗 CPU 都是 6 核心 12 线程,售价也差不多,也都附赠了虽然很吵,但是还能用散热器。那么这两款 CPU 到底在理论跟游戏性能上有多少差距呢?我也很好奇,今天来测一测。 ▲ CPU 大小对比。 测试平台对比 ▲ AMD R5 5600X 的座驾,我们选 MSI 的 B550 迫击炮。这款主板是中端热门型号,它虽然是 MATX 的小板型,但是却拥有出色的扩展性与做工,广大人民群众中有口皆碑的型号。 B550 在配套主板上会更加便宜,可以直接搭配 DDR4 3600 这一性价比频率。 ▲ 迫击炮系列及其标志性的 MOS 大散热片,能够为 CPU 供电稳定运行保驾护航。出色做工与用料,可以完美适配 5800X。它标配 2.5G 高速网口,可以完美适配中高端路由器、交换机。 ▲ msi 的内存兼容性跟内存性能极为出色,搭配上 5600X 的话,DDR4 3600 可以尝试超频至DDR4 3733,IF 频率超频至 1866 ,甚至更高。 ▲ 两个 M.2 ,第一条 M.2 通道直连 CPU ,有标配一块 M.2 散热片,并且支持 PCIe 4.0 X4。第一条 PCIe 4.0 X16 显卡插槽有钢铁装甲加以保护,余下的两条 PCIe 3.0 X1 与 副显卡插槽可以支持声卡、万兆网卡等扩展卡插入使用。 ▲ B660 同样选用 msi 的 B660 迫击炮 WiFi 。它完美继承了迫击炮系列的所有特色。 ▲ 迫击炮 WiFi 系列自带 WiFi6 无线网卡,散热片采用银色涂装,在外观上也与不带无线网卡的迫击炮系列有明显的区别,方便识别。B660 迫击炮 WiFi 的散热片更加厚实,做工也保持了过往的一贯水准。 ▲ 主板配置了 2 组 8pin 的 CPU 外接供电,甚至都能完美适配 12700K / 12700 KF 这些顶级的 CPU 。 ▲ 4 个 SATA 接口,两个 M.2 接口都有配备厚实的散热片,显卡插槽有做了强化设计。 ▲ 显卡我选用的是 XFX 6700XT 海外版 V2 OC ,显存容量 12GB DDR5。 ▲ 全家福,显示驱动不用担心,装上显卡并安装系统后, win10 / win11 会自动下载 WHQL 驱动,玩家可以登陆 AMD 官网下载最新的显卡驱动,以获得更好的游戏性能。 ▲ 6700XT 海外版 V2 OC 的体型比起 6600XT 更大,中间风扇采用 10CM PWM 风扇。风扇罩采用导流罩设计,以增强散热器的散热性能,降低散热运行噪音。 ▲ 顶部的 LOGO,是印刷的,不能发光哈。可以从这一侧面看到,显卡厚度将近三槽导流风扇罩延伸至 PCI 挡板中段。 ▲ 显卡背面采用一体式贯通背板,背板在没有 PCB 覆盖的地方开孔,以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性能。背面有“XFX”的镂空设计。 ▲ 背板自然延伸至尾端并折起,以保护散热塔体与复合热管。背板上还有“RADEON”的 LOGO。 ▲ 2 * 8pin 显卡外接供电接口,旁边还有双 bios 切换按钮,可以给用户多一层保护。 ▲ 显卡配备有 3 个 DP,一个 HDMI 显示输出接口,并配套防尘塞。所有显示输出接口最大 8K 分辨率。 ▲ 电源选择安钛克 HCG 850W ,HCG 系列采用全日系电容,符合 80plus 金牌标准,售后十分出色,十年只换不修,免费换新。 ▲ 电源是非常标准的 ATX标准长度,可以兼容众多机箱。内置风扇支持静音模式与标准模式两种风扇转速档位,可以在 AC 电源输入端进行切换。 两侧的 LOGO 标识无论电源正装还是反装,都可以正向的显示出来。电源为全模组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整,方便理线。 ▲ 电源的背面是产品的铭牌,在上面可以看到电源遵守的规范以及输出功率表,+12V 850W 的输出足以支撑 5600X / 12400 + 6700XT 海外版 V2 OC 的各种测试。 ▲ 丰富的模组线, 2 * (4+4)pin 的 CPU 供电可以满足高端 CPU 的供电需求, 3 * 2 * (6+2)pin 的显卡外接供电,可以完美支持多显卡平台。众多的 SATA 、PATA 接口以及 4pin 风扇接口,可以满足日常的使用需要。 理论性能对比 ▲ 首先来看看 CPU-Z 的性能对比,5600X 在这个项目上略微不如 12400。 ▲ 在国际象棋为代表的穷举项目上,5600X 得益于更为出色的分支预测,扳回一城。 ▲ 12400 在 CinBench R23 项目上领先 5600X 挺多的。 ▲ 3Dmark Fire Strike 性能测试对比,同样的显卡跟内存,其他保持一致的情况下,得益于 3A 平台的加成,5600X + 6700XT 略微领先 12400 + 6700XT 。 ▲ 3Dmark Time Spy 项目上,12400 + 6700XT 依靠新架构新工艺,实现了对 5600X + 6700XT 的反超。 ▲ 光追项目上 5600X + 6700XT 略强于 12400 + 6700XT。 游戏性能对比 游戏测试固定分辨率 1080p,以此来测试两款 CPU 的性能差距。 ▲ 在《英雄联盟》上,5600X 平台得益于 5600X 拥有更多的 L3 ,游戏性能会略微比 12400 平台强些。 ▲ 在《DOTA 2》这款游戏里,我利用我之前打的一盘的录像进行游戏测试,5600X 的高 L3 在网游中会更加有优势些。 ▲ 在《彩虹六号 围攻》这一项目上,5600X + B550 + 6700XT 的游戏性能竟然大幅度领先,这......有趣,这就是二级分支预测的实力吗? ▲ 在《尘埃5》上,5600X 平台虽然略微领先,但是这个差距基本上无法察觉,两者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 ▲ 在《古墓丽影 11 暗影》项目上,5600X 平台与 12400 平台的性能在同一档次。 ▲ 《绝地求生 大逃杀》上 5600X + B550 + 6700XT 性能上更强上一些,不过两套平台都能保证绝对流畅。 ▲ 《文明6》自带的 Benchmark 测试上,5600X 的平台性能更强一些。 ▲ 《无主之地 3》这一项目上,5600X + B550 + 6700XT 的性能会更加出色些,不过两者的差距还是无法肉眼感知。 ▲ 《在全面战争 战锤2》项目上 12400 平台实现了些许反超。 总结 ▲ 全套测试下来,可以感受到 12400 与 5600X 两者在同一条件的情况下,两者基本上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在部分项目上互有胜负。但是考虑到 B550 平台更加便宜,性价比更高,内存的兼容性更加出色,5600X 目前仍具有非常出色的购买价值。如果你玩 LOL 、 DOTA2 、CS GO 、PUBG 、彩虹六号等网游的话,拥有更大容量 L3 的 5600X 将会是非常值得购买的 CPU 与平台。 至于 Zen 4 7000 系列,根据 AMD 一贯的定价策略,估计不太会便宜——AMD 是按照性能定价的。 英特尔(Intel)12代 酷睿 i5-12400 CPU处理器6核12线程 单核睿频至高可达4.4Ghz 18M三级缓存增强核显 京东:¥1699.00 去看看 AMD 锐龙5 5600X 处理器(r5)7nm 6核12线程 3.7GHz 65W AM4接口 盒装CPU 京东:¥1499.00 去看看 <更多>

flhssnake 晒物 2022-03-31 15:50

开箱 11 代 NUC 更新了全新的包装设计语言,整体更为扁平化,与新酷睿平台的 Logo 设计风格一脉相承,右上角的 i7 表明处理器型号。 侧面是 NUC11 的两大最新内含,全新的第 11 代酷睿 i7 处理器以及与之搭档的目前最强 Intel 集成显卡 iRIS Xe。 其他面就是 NUC11 的接口展示图了。 掀开盖头,迎面而来的就是 NUC11 娇小的身躯,拿出来的时候要小心翼翼的,一只手就可以掌握的感觉,真好! 盒内附件不多,电源、贴纸、说明书、硬盘螺丝和 VESA 挂板。 电源是来自全汉代工的 120W 电源,这个规格,自行更换 GaN 便携充电器无望。 取出 NUC11,顶部是磨砂质感,触感细腻,实物观感良好。正面接口配备上有雷电4、USB 3.1 Type-A、耳机麦克风二合一和电源开关。 两侧的功能主要是充当进风口,功能安排上,一侧为 SD 卡读卡器,一侧为安全锁孔。 背面则是更为丰富的接口,电源孔、Mini-DP、2.5G 网口、两个 USB-A、雷电 4 以及 HDMI,同时也安排了散热器出风口。 安装体验 本次为这台 NUC 配备的是闪迪版 SN750 500G 加两条三星 DDR4 16G 3200Mhz内存。 安装比较简单,拧开底部的4颗螺丝,掀开盖板,直接安装即可,非常简单。 性能及使用感受分享 简单跑了下分,单核性能爆炸,多核性能拉跨,比起上一代产品有进步也有退步,但整体性能还是非常强劲的。 Xe显卡足以应付网游了,测试了下玩LOL、Dota2以及原神,1080P下均可以流畅玩耍。遇到要求更高的,还可以通过雷电接口扩展独立显卡,小钢炮实至名归。 总结 优点 CPU 性能强大,核显可堪一用,且可以较长时间维持高睿频频率; 全黑机身,磨砂顶盖,相较前几代产品,质感提升明显,整机做工优秀。 缺点 或许是为了获得更好的散热性能,电源体积过大,对便携性影响较大; 平台太新,Throttlestop 与 Intel XTU 均不被支持。无法通过对 CPU 和 iGPU 进行调节来超频或降噪; Wi-Fi 天线弱鸡,浪费了 AX201 的性能; USB PD 协议尚未更新,虽使用了雷电 4 接口,但无法通过 PD 供电。 第11代英特尔(Intel)猎豹峡谷NUC11PAHi7迷你主机(不带内存/硬盘/不支持无线充电) 京东:¥4299 去看看 <更多>

月光鼠 晒物 2021-02-20 16:05

随着Z590为首的英特尔500系列主板正式发布,除了加入对PCIe 4.0和更多的高速USB接口(USB 3.2 G2x2)这些功能性更新外,高端的Z590产品纷纷把升级重点放在升级中,这意味着全新Z590主板能为第十代酷睿和第十一代酷睿带来更强大的超频能力。 在超频这种玩法的发展道路上,随着Intel和AMD两家在CPU上不断收窄的超频幅度,只能通过不断升级主板规格和提高散热性能来挖掘超频的潜力,不过谈起超频的操作方式,厂家还是推出过不少新玩法,今天我们就回顾一下超频发展路上一些不一样的“”玩法。 在开始回顾之前,我们先明确一下CPU超频的一些基本知识,我们超频中提到的“频”指的是CPU的时钟频率,也被称为主频,主频在当前状态下还得考虑倍频和外频两个参数,计算方式为主频=外频*倍频,早期可以通过同时调整这项参数实现超频,不过在Intel和AMD先后将总线频率和外频挂钩后,超外频会对其他PCIe和SATA通道的设备造成影响,超外频会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而且目前可调节幅度也非常小,现阶段我们的超频主要是对CPU的倍频进行调节,此外为了达到稳定的超频效果,还需要调节CPU的供电参数。 硬超频:拔针锡纸轮番上阵 铅笔画线成就经典 跟如今超频普遍使用BIOS和各种软件设置进行从超频不同,上古时代的CPU需要超频,需要在主板上进行跳线等硬超频方法才能提高运行频率,后面即便能在BIOS进行调节,也出现了许多通过硬件操作进行“加强版”超频的经典案例。 跳线超频:短接主板电容提升性能 上世纪90年代初,DIY市场尚未兴起,加上那时候的BIOS并没有提供相关调节选项,超频这种操作自然难以入手,而来自intel的中端产品i486DX-40改变了这一切,那时候的DIY极客们通过各种摸索,使用主板跳线的方式将总线频率从20MHz直接拉升到33MHz,性能幅度超过60%,性能比肩当时的旗舰级产品i486DX-66。 不过这种“硬超频”的方式具有一定的操作难度,自然也不会获得intel的官方支持,一旦操作失误可能会造成CPU和主板一同报废的后果,这种硬破解的方式自然只会是少数极客玩家手中的“黑科技”。 铅笔大法:画一笔直接解锁倍频 跟前面提到的主板跳线相比,在CPU硬超频历史上最经典也是最简单的一项“黑科技”就是AMD 初代毒龙(Duron)上的铅笔解锁倍频大法。 当年AMD的CPU正面并没有覆盖任何散热顶盖,DIE和其他电路远期件都是直接裸露在外面,AMD为了锁定倍频,在出厂前使用激光将控制倍频的L1桥路(bridge)切断,让玩家无法通过BIOS来控制CPU的倍频,不过只要将这个桥路重新通电即可重新控制倍频,而直接裸露的元件也让DIY玩家们手动接驳提供了可能。 由于需要接驳的电路断点非常少而且直通,不需要太长的连接距离或者需要改变位置,加上铅笔的主要成分石墨具备优良的导电性,直接使用铅笔在L1桥路上画上一条横线即可接通这个断点并解锁倍频,让定位低端入门的初代毒龙直接获得比肩当时旗舰产品的性能,不过这种只需要用铅笔“划一笔”的硬超频方式很快就被AMD封锁掉,后续再也没有这么低投入高回报的硬超频方式。 短接CPU:硬改触点释放潜能 进入21世纪后,随着厂家封装技术的和主板上元件的模块化发展,上面提到的短接主板和铅笔大法再也没有抬头的机会,不过DIY玩家们在硬件超频上的尝试并没有终止,他们开始打起CPU背部针脚或者触点的主意。 以经典的英特尔奔腾E2140为例,玩家通过金属短接触点+屏蔽触点的方式,将CPU的外频强制超到333MHz(默认为200MHz),在倍频和其他设置的加持下让它从一颗1.6GHz的双核处理冲击到3GHz甚至4GHz的水平,直接达到那个年代高端处理器的水平,而这种方法后面虽然较少可以为超频能力添砖加瓦,却在后面各种魔改接口和跨代兼容上焕发生机,实现扣LGA775魔改LGA771,100/200系列芯片组上使用第八、第九代酷睿系列处理器等操作。 软件超频:全面提升BIOS体验 即便各大主板厂商在图形化BIOS上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对于大部分消费者来说,在BIOS进行各种超频设置还是存在一定操作门槛,而且需要不断重复开关机还是不如直接在桌面端进行超频设置,所以在桌面端完成超频也开始成为厂家们的发力点。 桌面端微调:英特尔XTU(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 适用范围:英特尔酷睿K系列处理器 说到桌面软件端超频,英特尔的XTU(Intel Extreme Tuning Utility )算是市面上历史最悠久的工具,早在2007年就在英特尔的X38芯片组上得以实现。它也是目前英特尔平台各种桌面端软件超频工具的技术基础,这款软件通过特定的软件接口将桌面端直接连接与BIOS进行连接,不用进入BIOS即可支持进行各种运行参数调节和系统性能监控。 这款软件通过多年的演进已经具备相当完善的可调节参数,基于各类通用参数都可以通过该软件进行调节,对硬件的兼容性非常出色,无论是桌面端还是移动端都可以使用,加上调节测试的便捷性,高端超频玩家也会选择这款桌面端软件实现精细化调整。 如果要谈缺点的话,就是这款软件的图形化界面做得比较一般,官方版本仍然不支持中文,而且无法对主板厂家的提供的特定功能进行设置,操作体验可能会稍逊于厂家们自家专用的超频软件。 一键实现精细化超频:英特尔IPM(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 适用范围:桌面版第九代、第十代酷睿K系列处理器 在2019年的中国台北电脑展上,英特尔在发布支持全核自动睿频到5.0GHz的酷睿i9-9900K的同时,还推出了全自动超频工具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简称IPM),这款软件的操作逻辑是通过预置的调试程序不断微调CPU的运行参数来进行稳定性测试,并通过测试模型确认CPU在当前条件下(包括主板和散热器性能)能实现的最佳稳定运行频率。 由于是通过不断运行模型进行实际测试,IPM的最佳超频频率和设置参数会比主板BIOS上的AI智能超频识别的参数更加准确和稳定,对于入门超频玩家来说,这个软件拥有比其他一键超频更准确和稳定的超频表现,可以准确地挖掘现有条件先的CPU超频潜力,不用进行复杂的细节调整,整个过程基本是一键傻瓜式操作。 不过缺点也非常明显,由于是官方应用,这个软件得出的超频结果会偏向保守,一般会比手动调节得到的极限状态低100~200MHz,用户也无法在超频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微调,而且只支持第九代酷睿之后的部分桌面版英特尔“K”系列处理器,用户也无法在超频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微调。 快捷调整:AMD RYZEN MASTER 使用范围:AMD Ryzen系列处理器 除了英特尔,AMD也为自家的锐龙系列处理器准备了专属超频工具RYZEN MASTER,除了可以设置CPU的超频参数,还可以在同一软件中设置核显的性能,可调节选项会略少于英特尔的XTU,不过满足超频玩家的基本需求也绰绰有余了,而且支持一键超频,小白和高手均可使用,软件界面也保持家族软件的设计风格,人机交互比较不错。 不过它的缺点也相当明显,可能这款软件尚未实现直接设定BIOS参数的原因,通过RYZEN MASTER调节的参数在重启后就会失效,如果需要保持这一参数就需要在每次开机后开启一次设置,软件关闭后就会失效,准备超频长期使用的玩家还是得进入BIOS进行设置,这个软件比较适合进行超频参数测试后再进入BIOS设置生效。 出色人机交互:各主板厂商软件 Armoury Crate(华硕)、Easy Tune(技嘉)、MSI Dragon Center(微星) 适用范围:对应主板+兼容CPU+适用GPU 相比由英特尔和AMD推出的软件,由各大主板厂家推出超频软件在人机交互上会更加出色,随着各家都在整合自己的各大产品线,目前厂家推出的超频软件一般都会跟灯效控制、驱动管理、系统监控等模块集成到同一个软件当中,而且一般都会配备一键超频或者游戏模式,对于小白来说非常友好,而且能调节各家主板里的特殊设置,超频和游戏配置都能跟BIOS中同步,易用性和人机交互都非常不错。 不过厂家推出的超频软件最大的不足就是可调节范围受限,一般自能设置自动超频或者调节倍频,除了一线厂家外很少能提供完善的软件支持,高端游戏玩家几乎不会使用这些软件进行超频。 蓝牙超频:华硕RC TweaKit 适用范围:ROG Maximus III Extreme+第一代酷睿 在软件控制超频调节方式上,华硕曾在Maximus系列主板上通过挂在蓝牙控制模块的方式实现手机控制超频,购买了这款主板的用户可以通过手机(需安装RC TweaKit,支持S60和安卓)实时控制CPU的运行参数,甚至可以在游戏进行实时调节,日常使用时也可以直接将手机作为系统监控仪表盘。 由于这是超频方式是使用主板拓展模块直接对BIOS设置进行调节,可调节的内容甚至比如今很多桌面端丰富,虽然也有不少MOD玩家也可以通过各种定制化配件,使用外接设备实现类似的功能,但是像华硕RC TweaKit这样的便捷的套件至今还没有成熟的后来者,如果能继续发展到现在,说不定还能通过各种智能家居套件对CPU进行超频了。 由于这种超频方式需要专门的控制模块和主板接口才能实现,加上要实现这项功能的成本和稳定性考虑,华硕在ROG Maximus III Extreme(M3E)后就没有再推出支持该功能的主板,这一点还是比较可惜的。   总结:软件更好用 但是创新变小了 回顾这些超频方式不能看出,近年来在软件超频上的改进主要集中在软件上,虽然软件界面越做越好看,但是核心操作方式上几乎没有太大变化,以前那种硬件超频的乐趣几乎就不用想了,加上现象级的超频神器已经缺席多年,超频领域似乎也更加小众。 不过展望未来,在差异化和个性化需求日益壮大的今天,像华硕当年在手机控制超频上的探索在日后或许会再度出现,跟智能手机或其他智能硬件的联动,更便捷的辅助外设,或许都能给这个市场带来一些不一样的东西,希望各个厂商能再接再厉,能在应用层面带给我们更多的惊喜吧。 转自PConline DIY外设原创《从铅笔画线到手机控制 CPU超频还有哪些新玩法?》 <更多>

loser奶茶 经验 2021-02-01 10:33

在不久前的CES2021线上发布会上,英特尔发布了自家最新Z590主板和桌面版第十一代酷睿系列处理器,他们也是采用的LGA 1200插槽的第二代,也是最后一代产品。 而未来的第十二代酷睿系列处理器,除了将用上全新的10nm工艺,从曝光的形态来看也注定将换上下一代插槽(或许被命名为LGA1700),今天我们就来回顾一下英特尔在消费级市场桌面版产品的接口演进。 要了解CPU插槽,首先先得知道目前CPU市场上三种主流的封装样式:LGA、PGA和BGA。 PGA全称为“pin grid array”,中文名称叫“插针网格阵列封装”,针脚触点都在CPU背部,是目前AMD主要采用的接口封装样式。 BGA全称为“ball grid array”,中文名称叫“球柵网格阵列封装”,通过植球板将焊锡球先用热风枪吹在CPU触点上,然后对准主板PCB加热进行焊接,目前这种形式广泛应用在笔记本和内嵌CPU的一体式主板上。 LGA全称为“land grid array”,中文名称叫“平面网格阵列封装”,CPU背部布满了网格,针脚触点在主板的PCB插座上,也是目前英特尔平台主板采用的LGA xxxx插槽的命名由来。 在LGA接口之前,PGA是市面上所有CPU接口的通用规范,LGA775(也被成为Socket T)接口就是作为取代使用PGA形态的Socket 478接口而推出的,目的就是降低CPU插拔时针脚容易损坏的风险。 因此从CPU插槽演进来看,LGA可以认为是PGA的一种改进形态,我们今天主要探讨的也是英特尔进入LGA时代(LGA775)后的演进。 一切开始的LGA775:经典传奇 历久不衰 LGA 775也被称为Socket T,是采用LGA封装形态的第一代消费级CPU插槽,拥有775个针脚(主板端)和触点(CPU端),也奠定为未来LGA插槽的命名方式。 LGA 775于2004年正式推出,是英特尔迄今为止产品时间线最长的LGA插槽,直到2009年才出现它的继任者,即便是十多年后的现在,采用LGA 775规格接口的CPU和主板仍出现在某宝的低价整机中发挥余热。 这个插槽伴随着英特尔在那个年代的跌宕起伏,采用该接口的CPU让英特尔一举走出低谷并重新走上巅峰,除了伴随经典的奔腾4(Pentium 4)走完最后一程,也凭借全新的酷睿(Core)开启了英特尔接下来的辉煌,一举成为CPU市场的绝对老大。 期间还有奔腾D(Pentium D)和新赛扬(Celeron)等经典,而Xeon E3系列也是在LGA 775时代开始进入DIY玩家视野,开始出现各种魔改的“黑科技”,目前LGA 775平台还在市面上活跃,主要也是靠这些百元级的Xeon处理器。 而在主板领域,那个年代的芯片组跟如今只有处理器厂商自家推出适配不同,英特尔阵营这边陆续对多个芯片厂开放平台授权,各类芯片组百花争鸣,为英特尔推出过不少第三方芯片组,除了有SiS和VIA这种已经淡出市场的“上古神器”,还有直接竞争对手AMD(以及被收购前的ATI)推出过的Radeon Xpress 200 IE和RD600芯片组。 而最神奇的合作者可能就是现在的绿色巨人NVIDIA,老黄在当时为采用LGA 775插槽CPU准备的nForce系列芯片组,经过特别的优化可以让英特尔处理器支持3卡SLi等附加功能。 最短命的LGA 1156:CPU很强 主板很尴尬 LGA 1156 又名为Socket H1,是LGA775的继承者,是目前大名鼎鼎LGA 115x系列插槽的开端,其CPU散热器插槽一直到到目前最新的LGA 1200依然适用,也开始了Socket Hx的命名方式。 不过这款拥有众多“奠基人身份”的插槽确实英特尔历史上最短命的LGA插槽,从2009年年底推出,到2010年产品开始大规模出货,再到2011年第一季度就被继任者取代,它的完整生命周期只有一年出头,对比之下目前的LGA1200似乎良心多了。 跟5x系列主板(P55、H55、H57)由于无法夸代升级的尴尬地位相比,该接口搭载的第一代全系列酷睿系列(完整的i3、i5和i7)却是酷睿系列处理器值得被记住的一代。 采用Nehalem架构和Westmere架构的第一代酷睿 i7-800 系列、酷睿i5 -700/600 系列、酷睿 i3 -500/400 系列和奔腾 G6000 系列,进一步巩固英特尔在消费级CPU市场的霸主地位,并且奠定了酷睿系列处理器的定位和命名方式,出色的性能表现也让购买了这一代处理器的消费者降低主板升级限制带来的遗憾。 开启两年一更的LGA1155:奠定地位的又一里程碑 LGA 1155 又名为Socket H2,是LGA 1156的继任者,推出时间为2011年第一季度,搭配该接口的是采用Sandy Bridge和Ivy Bridge架构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酷睿系列处理器,Sandy Bridge完整加入了对核显的支持,而Ivy Bridge则原生加入了对USB3.0和PCIE-E3.0的支持,让一代插槽给了DIY玩家们不少惊喜。 而LGA 1155平台最大的改进就是异常出色的效能比,在改进了LGA 1156上多种不足后,通过全新的环形总线(Ring Bus)设计让平台的内存性能拥有大幅度的提升,让两代处理器都拥有了极高综合性能表现,更细致化的产品定位也成就了B75、Z77等一代神板。 此外LGA 1155也开启了英特尔处理器两代一换的“铁律”,此后在常规状态下,英特尔的CPU和主板最多只能实现跨一代兼容,不过当时,英特尔的夸代升级都给出了足够的诚意,需要更换主板也无可厚非,插槽和芯片组无法实现跨多代兼容也不会带来太大影响,此时的英特尔也开启了酷睿i5默秒全的巅峰时代。 放慢节奏的LGA1150:它只是不想赢太多 LGA 1150 又名为Socket H3,上市于2013年,开启了两年一更节奏,首发的8系列主板和Haswell架构第四代酷睿系列处理器,属于英特尔“Tick-Tock”路线中的“Tock”年,虽然制程工艺跟上一代一样为22nm,但是内部架构却完全不同,类似于第十一代酷睿和第十代酷睿之间的关系。 不过从这一代开始,英特尔虽然很长时间内保持了性能和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无论是玩游戏还是追求生产力性能,英特尔都绝对是不二之选,搭配芯片组的功能和规格也引领着行业发展,不过性能的整体提升幅度却逐渐放缓了脚步,开始在指令集、核显、AI等“副业”上的耕耘。 在处理器上最大的惊喜,可能是就是将E3神教推向巅峰的至强E3-1230 V3,凭借酷睿i5价格和比肩酷睿i7性能成为那个时候游戏玩家的不二之选,更重要的是这个时期的E3处理器可以直接在消费级芯片组上使用,也被认为是不带核显的“F”系列处理器的前身。 而在常规的处理器上,使用该接口CPU的架构严格来说可以包括Haswell、Haswell Refresh和Broadwell,不过在市场上主要的产品还是Haswell和Haswell Refresh的第四代酷睿系列产品,采用Broadwell架构的第五代酷睿系列处理器虽然用了14nm工艺,不过受限于产能,并没有推出太多桌面级产品,不过名义上我们仍可以认为该接口使用了两代。 被玩坏的LGA 1151:魔改技术大发神威 LGA 1151又被称为Socket H4,于2015年正式推出,是为英特尔14nm工艺处理器服务时间最长的座驾,基于Skylake架构的第六代酷睿系列处理器和100系列主板在上市处理给了我们足够的惊喜:正式普及14nm工艺和DDR4全面普及。 性能表现上,初期的LGA 1151平台也足够稳健,虽然理论性能提升幅度依然“平稳”,但是游戏运行和图像转码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英特尔在“副业”上耕耘的成果开始体现,综合表现应付那个时代的友商还是绰绰有余的。 前面提到,LGA 1155开始英特尔了两年一换的节奏,而LGA 1151一共经历了四年和四代酷睿系列处理器(第六、七、八和九代),不过在官方的支持列表中,虽然四代产品均采用统一接口,但是由于主板上的针脚定义有所区别已经官方BIOS上的限制。 LGA 1151可以划分为100系列和200系列主板为前半期,而300系列主板则为后半期,第六代和第七代之间互相兼容,第八代和第九代之间互相兼容,100系列和200系列主板再官方层面无法实现对第八代和第九代酷睿系列处理器的支持,依旧保持了要求DIY玩家两年一换主板的节奏。 而在这个插槽的服役中后期(第七、八、九代酷睿),英特尔处理器的代际性能提升幅度就变得比较有限了,主要是在核心数目、线程数目和频率上微调,马甲和套娃更是层出不从,更不用说放弃“Tick-Tock”路线的万年14nm工艺,好在游戏性能依旧出色,保证了英特尔在消费者市场的优势地位。 而四代处理器接口不变最大的受益者,可能就是各种“魔改”技术,要知道这段时间英特尔处理器的性能提升幅度虽然“稳定”,但是第九代酷睿相对第六代酷睿的性能提升幅度却非常可观,市面上涌现了大量魔改BISO和屏蔽、短接CPU针脚等“黑科技”。 让酷睿i5-9600KF等“神U”可以在100系列和200系列主板上,加上英特尔处理器夸张的保值能力,部分使用第六/七代酷睿搭配100/200系列主板的玩家只要花上几十块,甚至是倒贴,就能获得高达50%的性能提升(如i5-7500换成i5-9600KF),可见英特尔处理器的极高产品力。 而在性能表现上,虽然对手更加强势,但一直到第九代酷睿仍保持住了英特尔处理器在游戏领域的统治地位,人均5.0GHz也让超频玩家在“K”系列处理器上获得了不少乐趣,综合性能表现仍能稳稳压过竞争对手的第二代锐龙一头。 意难平的LGA1200:游戏之王 期待未来 LGA 1200又名为Socket H5,上市于2020年,是目前英特尔阵营最新一代插槽,如无意外,这个插槽将会将即将上市的桌面版第十一代酷睿上完成最后的演出,也是英特尔时隔四年后在插槽上的改动,彻底断掉了前代插槽通过魔改实现对主板的向下兼容。 全新的LGA 1200插槽相比前代LGA 1155预留了更多的数据通道,也为即将到来的第十一代酷睿支持PCIE4.0和性能激增的新架构打下基础,不过也避免不了让采用该接口的主板和CPU都是作为过渡产品的命运,当DIY玩家们经历了之前的四年一换以及竞争对手的“万年不变”后,LGA 1200出现的时机的确让人有点意难平。 好在即将登场的第十一代酷睿,以及开始曝光相关信息的第十二代酷睿都给我们带来了不少在性能和应用技术上的惊喜,LGA1200也能安心完成产品路线的下半程,未来的LGA 1700能否实现真正的王者归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转自PConline DIY硬件原创《从LGA775到LGA1200 英特尔CPU接口经历了什么?》 <更多>

loser奶茶 经验 2021-01-21 10:42

玩了2年水冷,最近又回归了风冷怀抱,巨型金属塔搭配高效风扇肌肉感十足,散热效能其实也不差,更关键的是如果扣具设计的合理,风冷散热器安装起来会比水冷更轻松。 超频三东海X7电脑台式机CPU散热器 AMD纯铜6铜管CPU风扇静音LGA1200/1151/1150/AM4 天猫:¥147 去看看 风冷选择有很多,你可以从京东上轻松搜索到100-1000各个价位的产品,除了外形设计的不同,热管数量,做工和工艺,结构设计都是刚性指标,我这次入手的是一款性价比十足的产品,这枚X7散热器隶属于国内散热大厂超频三东海系列,使用了6*6mm热管加单塔结构,标配一枚12cm sRGB高性能风扇,风量最大输出提升至73.64CFM,并延续了超频三一贯口碑良好的全平台金属扣具,官方资料显示可以压制230W以下的CPU,性能和颜值都保持良好的均衡,当然最让我欣喜的是这款散热器的定价只有149元,在这个配置下真的超值。 开箱 X7包装风格一改超频三之前全黑的配色,银灰的盒子正面可以看到散热器的实物展示,在底部醒目位置可以看到型号和sRGB标识。 顺便推荐下我刚入手的开箱工具,双11买了不少东西,为了增加开箱的仪式感,我专门入手了一把三刃木的小折。 小折的刀身是山特维克12C27材质,刀柄带有防滑纹,手感很棒,关键是颜值一流,开箱的愉悦度+1。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风扇和散热塔有海绵泡沫支架保护,配件有独立包装盒收纳。 配件包含全平台支架,硅脂,小扳手和说明书质保卡。 散热器是银灰为主基调,铜管裸露,质感不错,整体配色也比较协调。 从侧边看,12cm的风扇和散热塔基本保持一致,固定方式是传统的性扣具。 底座采用 H.D.T 热管直触工艺,48.4*45mm 大面积铜底可以保障散热性能。 散热塔使用了大面积的散热鳍片,排列整齐细密,穿FIN+扣FIN工艺也非常精细。 散热鳍片的边缘也进行了打磨,没有明显的割手感。 风扇是这款散热器的一大亮点,9 叶螺旋扇叶结构,增强风压设计,风量高达 73.64CFM,散热表现进一步优化。 具体的型号是VS1212MS,转速800-1800RPM,支持PWM 智能温控技术。 风扇框架的四角使用了吸音防震垫设计,可以有效降低噪音,避免共振,风扇框架上还能找到超频三的LOGO。 数据线方面,使用了一根4Pin电源线。 安装 支架方面,专门为Intel平台提供了背板,我是AMD的平台,这款散热器可以直接兼容原厂的背板,就不需要更换。 扣具方面使用了全金属支架和两组螺丝,组装还是比较简单的。 先用小螺丝把扣具和底座固定好。 安装扣具后的底座如同安装了滑雪板。 因为AMD平台可以使用原厂的底座,所以安装起来就更为便捷了。 配送的硅脂量不是很多,基本上只能用一次。 没有刮板,我就用散热器底座碾一碾,成果还不错。 4枚螺丝直接和原装背板固定即可。 螺丝的位置略微和散热塔有点重叠,建议使用长柄螺丝刀,好了我们开始安装风扇。 风扇是弹性扣具,安装调整都比较方便,注意风扇的出风方向即可。 安装风扇后,散热器和内存之间其实还有保留了一定的余量,这个角度还能看到明显的间隙。 好了,这样就彻底安装完毕了。 使用体验 好了通电一次点亮,靠近观察可以发现风量真的很大,sRGB的灯效表现也非常漂亮。 测试时室内温度18℃,待机模式下,X7可以把2700X压制在50℃以内。 开启FPU模式,烤机3分钟以上,CPU核心温度稳定在89℃。 此时风扇转速已经自动调整为最高转速,达到了1800RPM左右,通过主板的控制软件,我们可以精细的调节风速变化。 在最高转速下,风扇的噪音实测为41dB,主要是风声,没有发现其他杂音,完全可以接受。 PS:补充下,这款散热塔的高度只有156.5mm,所以基本不挑机箱,我的紧凑ATX机箱也不用太担心。 盖上侧面板后,噪音干扰就更小了,完美。 总结 东海X7的性价比十分突出,150元可以收获一枚足以压制230W以下的CPU散热器真的十分超值。外观方面,X7在粗犷中带着精致,银灰配色散热塔极具工业美感,与sRGB流光灯效搭配让它在颜值上的表现可圈可点。内置6热管的结构配合高性能风扇在散热性能方面也表现不俗。并且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工作状态下的噪音控制也十分的优秀,整体体验令人满意。 <更多>

胖头鱼Moomin 晒物 2020-12-03 15:43

双11又到了,又是购物好时候,尤其是电脑用户,正式下半年入手的最好时机。现在的电脑CPU性能强大,一个必要的散热器还是需要的。对于低端CPU来说,可能一个风冷就够了,然而对于中高端CPU来说,那么水冷还是需要的。或者对于一些小机箱的用户来说,大风冷的风冷散热器的高度太高,无法放入,不得不选择水冷散热器。 水冷散热器分为一体式水冷和分体水冷,对于高玩用户来说,分体水冷更加具有玩的乐趣。而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分体水冷需要安装,需要维护,技术不过关的haul漏液风险大,还是选择成品的一体式水冷更为安全可行。 水冷散热器的原理 我在自己之前的文章提到过,一体式水冷从结构上相对还是比较简单的,CPU产生的热量,通过金属,通常是铜制的水冷头作为介质,然后传递到管道的水冷液中,然后水冷液流动,这个是靠水泵驱动的,然后顺着管路流动,一直流动到一个叫冷排的地方,冷排布满鳍片,然后上面固定有风扇,通过风扇加速将鳍片上的热量散发,从而将水冷液降温,然后降温后的水冷液再通过另外的管路回到水冷头,这样就形成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达到了降温的目的。 那么,怎么选择一体式水冷呢?这里建议从几个方面考虑。 1. 漏水赔付 水冷散热器相对于风冷散热器来说,一个绕不过的话题就是漏液。毕竟一旦漏液的话,那么对于主板、CPU、甚至显卡、硬盘等都可能造成损害,所以,水冷散热器是不是支持漏水赔付,是要考量的。个人认为不支持漏水赔付的是不要选择的,如果产品的质量连厂商自己都不相信,还是不要选择的好。 2. 选择合适的尺寸规格 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规格,通常会分为120、240、360,这个是按照冷排风扇的规格来排列的。这里通常指的是散热风扇的大小,120水冷是一个120mmx120mm的散热风扇,240水冷是2个120mmx120mm的风扇,360水冷则是三个。 由于风扇是安装在冷排上面的,所以通常就是240水冷要比120水冷多一倍的鳍片面积,同时风扇的风量也大一倍。360水冷也是同理。有些水冷使用140mmx140mm风扇的,所以会有280水冷和420水冷。面积越大,散热能力越大。风量越大,散热效果越好。 3. 鳍片的总面积 虽然散热风扇可能数目一直,但散热鳍片的面积可能却不同,有多少水路,鳍片大小,宽度,都是要考虑的对象。 4. 水冷头 同CPU相连接的水冷头也是个关键的因素,主要在水冷头的设计,尽量增大接触面积,增大导热。相对于冷排数量,这个的比较相对困难。 5. 水泵 水泵的能力,水泵可以增大水流速度,增大热负荷的传送能力,同时也要考虑静音设计。 上面的几个因素,有的比较容易看出,例如120/240/360/的水冷,明显散热能力风扇越多散热能力越大。然而其他的几个因素就比对就困难了。那么根据自己的经验,这里给大家推荐几款相对具有性价比的水冷散热器。 首先在规格的选择上,最大的差别就是尺寸,那么120/240/360如何选择呢?首先除非机箱规格的限制,不建议选择120水冷散热器,根据实测经验,120水冷散热器的效果同普通的中高端风冷相似。那么同等价格,还不如选择风冷,更加安全,放心。 其次,如果是中高端的CPU,或者是有CPU超频需求的,那么建议选择240/360的水冷散热器,下面在推荐几款散热器,同时会将当时实测的数据,包括配置告诉大家,这样可以有个参考。 1. ZEROZONE BMR 240 /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幻彩ARGB版 为什么将这款放在第一个呢?原因很简单,它是我用过的水冷里散热效果最好的。下面就以ZEROZONE BMR360为例,简单介绍下。 ZEROZONE BMR360一体式水冷,支持RGB色彩,带有三个ARGB风扇,水冷头也有RGB灯效,配件有风扇和ARGB集线器,还有控制盒,可以通过转接线接到主板兼容华硕、微星等5V RGB灯效软件,或者通过自带的控制盒连接到主板USB接口通过软件控制。 它冷排是铝制的,采用了14个冷道,低阻力结构,这样的话水流量更大,散热效果更好。水管采用了铁氟龙材质,耐腐蚀、高温、弯折,无需担心长期使用后性能受到影响。 水冷头,这个是散热的关键部分,采用了镜面设计,看上去亮晶晶的,上面有出厂保护膜。水冷头采用了PPS和玻璃纤维材质,保证冷头不受氧化和腐蚀影响。 看看实测的效果,在我的测试平台上(后面介绍相关配置),AIDA64的极限压力测试,在这里,CPU的温度控制在57度,GPU控制在70度左右。 然后改用OCCT的power测试方案,根据我的经验,这个比AIDA64+甜甜圈双开的功耗还大,就是将CPU和GPU的利用率都是最高负荷,达到100%的情况下运行。运行三分钟后,CPU温度压制在63度左右,而GPU温度稳定在了70度左右。 这款散热效果非常出众,能够将温度控制在63度,我测试过的,没有其他家的可以做到。 ZEROZONE BMR 360一体式水冷散热器幻彩ARGB版(高扬程水泵/ARGB风扇/深度空间造型/防渗漏管材) 京东:¥499 去看看 【实测平台简单介绍】 插播介绍下测试平台,CPU是i5 9600KF,为了超频嘛,可以轻松超到5GHz,所以要用水冷嘛。显卡是RX470,内存32GB,主板是华硕ROG STRIX Z390-F GAMING。 机箱选用了安钛克的P120侧透机箱,这款机箱是现在流行的侧拉门式的,直接拉门就可以打开玻璃侧透门,内部一览无遗。电源仓上置,通常的前面通风取消了,右侧面则是有一个镂空栅栏用于通风用途。 这样最终的风道就是下面三个风扇进风,右后侧排风,用于一体式水冷散热器的排风。同时机箱后侧后置一个排风扇。这样的风道效果应该还是可以的。尤其是下部进风,可以让大量新风同时给主板和机箱内部散热。 2.超频三(PCCOOLER)凌镜GI-CX240/360 ARGB CPU水冷散热器 这里用240水冷来说明下,为什不用360,因为我木有啊,用240其实是想看看,这个测试平台240水冷是不是能压得住。虽然它的宣传TDP是250W,但还是要看实际表现。 它的冷排是13道的,不过每道相对宽一些。 风扇和水冷头都有RGB灯效,支持ARGB,如果主板不支持ARGB接口的话,自带RGB控制器。 那么同样的使用同一个平台测试,机箱还是安钛克的P120。首先是AIDA64极限测试,结果CPU温度平均78度。 然后是OCCT的爆炒极限模式,经过十分钟,CPU平均温度在95度,查看CPU频率依旧是全频工作,没有降频。 总的来说超频三 这款240水冷表现还是不错的,做工不错,安装容易,彩灯绚丽,冷却能力强劲,直追一些弱一些的360水冷。 超频三(PCCOOLER)凌镜GI-CX240 ARGB CPU水冷散热器 (支持sTRX4/2066/5VRGB主板神光同步/全面屏水冷头) 京东:¥389 去看看 3. 大水牛(BUBALUS)海神240/360 CPU水冷散热器 大水牛的这款水冷散热器,我用的是360的,很遗憾数据文件因意外原因丢失了,印象中的表现是散热效果中规中矩,但是价格便宜啊,喜欢低价的可以考虑下。 它的风扇和水冷头的RGB是要找个控制器控制的,嗯,微信控制的。 大水牛(BUBALUS)海神240 CPU水冷散热器 (支持AM4/2066/ARGB幻彩/神光同步/静音水泵/全平台/智能温控) 京东:¥299 去看看 4. 酷冷至尊(CoolerMaster)冰神B240/B360 ARGB水冷散热器 酷冷至尊是个著名的散热器品牌,这款是里面相对平价的一种,我们以B360为例来介绍下性能和测试结果。 冷排和水冷头,冷排有12道水道,水管是编织袋保护,柔韧性也不错。水冷头是铜底,采用了冷热双腔水泵。 配件里带有风扇和ARGB的HUB,但是没有控制器,需要接到主板。 测试平台依旧是同样的配置,机箱还是安钛克的P120。 这个测试,采用了OCCT POWE极限模式,又开了甜甜圈,结果CPU的温度控制在80度,CPU依旧是全频。 酷冷至尊( CoolerMaster )冰神B360 ARGB水冷散热器(I9 2066、AM4/ARGB灯珠/双腔水泵/低阻冷排) 京东:¥529 去看看 前面给大家推荐了几款水冷散热器,以及相应的在同样平台下的测试结果,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无论如何,说水冷散热器效果比不上风冷,个人是绝对不赞同的,使用中高短的CPU,还是需要一个水冷散热器效果更好的。 <更多>

如风飞天虎 晒物 2020-11-12 12:22

前言 如果说之前的 Zen2 对于 CPU 内部架构的进一步优化,并且引入最先进的 TAGE 作为二级分支预测,这些变化让 Zen2 系列的“锐龙3 CPU” 游戏性能提升极大,但是 Zen2 CPU 里面仍有 AMD 的最大痛点,就是跨 CCX 的多核能力偏弱——因为跨 CCX 的数据传输依赖于 L3 缓存数据同步,而 L3 缓存数据同步极度依赖 Infinity Fabric 总线,总线频率又跟内存频率强相关挂钩。 但是 CCX 的好处在于,降低设计与制造难度,因为设计、生产一颗完美的 4C8T 的 CCX,比生产一颗 8C16T 的 CCX 容易多了。而更多核心的 CPU 则可以通过 CCX 组成 CCD,然后一颗或者多颗 CCD + I/O die 组成从入门到旗舰级 CPU,迅速完成产品线布置。 ▲ AMD 当然比我们更知道这个,Zen2 、 Zen3 包括未来的 Zen4 ,都是不断降低 CCX 之间的通讯延迟,提高多核协作能力而不断努力、优化。 ▲ 之前的 Zen2 选择在 CCX 的前端资源与后端资源暴力翻倍,引入 TAGE 作为二级分支预测,来降低通讯延迟,同时降低处理任务中断的可能性,提升任务处理效率。 ▲ Zen3 在设计、工艺、制造的经验与技术储备成熟之后,AMD 选择革了 CCD 的命,不要 CCD 中间环节。 暴力翻倍 CCX ——从 4核心 8线程 翻倍成 8核心 16线程。 暴力翻倍 CCX 里面的 L3 缓存,从 16MB 增加到 32MB。同时增加 L3 缓存的传输通道,让 L3 读、写、复制速度翻倍。 这样可以比 Zen2 投入更多的资源管控内存控制器,内存延迟又进一步降低。 ▲ 这一切,使得 Zen3 相比同样核心数目的 Zen2 CPU 时,IPC 暴涨了20%——单核性能更强,整体性能更强!甚至大幅度超越了 intel 最新架构的处理器,可以说是最强的游戏 CPU 了。 不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 5600X 价格跟 3700X 差不多,因为制造难度升级了,在产能爬坡的阶段,5600X 比起 3700X 生产成本更高,制造难度更高。 Zen3 的 CPU 整体介绍说完了,那么我们今天将来看看 AMD Ryzen 9 5900X ,这颗 CPU 对比 AMD Ryzen 9 3900XT ,看看两者性能的差距。 来看看 5900X 吧 ▲ 3900XT 与 5900X 两款 CPU 同台竞技。不过想当年,3900X 的盒子可以用来作为抽纸盒,但是 5900X 跟 3900XT 都无法作为抽纸盒使用了。 AMD 锐龙9 3900X 处理器 (r9)7nm 12核24线程 3.8GHz 105W AM4接口 盒装CPU 京东:¥3099 去看看 AMD 锐龙9 5900X 处理器(r9)7nm 12核24线程 3.7GHz 105W AM4接口 盒装CPU 京东:¥4099 去看看 最新消息 锐龙9 5900X:4099元,要了intel 的命了啊。 ▲ 侧面的话,其实,我感觉 5900X 的外观更像之前的 3800XT 的整体外包装风格。 ▲ 正面看的话,比起之前的“锐龙3”系列,5900X 的正面更有质感,金属拉丝的风格更加出色,3D 感十足。 ▲ 跟“锐龙3” XT 系列一样,R7 5800X 、 R9 5900X 不再附赠专属散热器了,而 R5 5600X 仍赠送一颗 CPU 散热器。 ▲ CPU 表面的印刷字体比起之前更加出色,而且更有质感,拍照起来明亮、锐利,容易出好图。 不多说,组装电脑! 5900X 的坐骑 C8H ▲ 主板采用华硕的 玩家国度(ROG)CROSSHAIR VIII HERO(WI-FI) 主板,大家约定俗成叫他 C8H。它是华硕旗舰级系列产品 玩家国度 ROG 系列的产品,败家之眼融入了很多优秀的设计理念,是 ROG X570 家族里面的明星产品。 AMD 锐龙9 5900X 处理器(r9)7nm 12核24线程 3.7GHz 105W AM4接口 盒装CPU 京东:¥4099 去看看 ▲ C8H 主板整体做工非常出色,巨大的i/o盔甲上面有流光溢彩的 ARGB 灯,跟 PCH 散热片上面的 ARGB 灯配合,形成了一个整体。整块主板一眼望过去有大面积的金属构件,都是用来承担散热功能的。 ▲ 我们先来看看 CPU 及供电部分,采用 8+4pin CPU 外接供电口,其中 8pin 的接口采用高强度实心接口,让接口与供电线连接更加紧密,14+2 相超高品质供电,每相采用 IR3555 PowlRstage + 高磁导率核心合金电感。输入输出电容采用10K 日系全固态黑金电容。同时还有与之配套的快速响应负载变化超大技术,这样的配置,对于 5900X 支持会更加出色。 ▲ 内存插槽支持2对双通道内存同时插入,旁边还有个 USB 3.2 Type C 机箱前置接口。 ▲ 我们来看看下半区域,巨大的散热片包裹着 PCH 跟 两条 M.2 SSD 的位置。PCH 上面有 ARGB 灯,可以通过 ARUA SYNC APP 进行调校。两个 M.2 散热片可以单独拆除,以适应有些 M.2 PCIe 4.0 SSD 的散热要求。 两条 全尺寸的 PCIe 4.0 插槽上都有用金属套件加以加固。此外还有一条 PCIe 1X 的扩展接口,以及扩展的全尺寸 PCIe 插槽。 ▲ 8个 SATA 6Gbps 接口。 ▲ 拆除 M.2 散热装甲之后,可以看到两条 M.2 SSD 接口了,个人推荐优先插入上方的 M.2 2280 接口。 ▲ 从后部拆开保护套件之后,可以看到板载声卡区域,板载声卡采用 Superme FX S1220 芯片, 加上配置丰富的输出电容,能提供相当不错的音质输出。 ▲ i/o 挡板已经预装在 i/o 盔甲上面了。PCIe 4.0 给主板带来的最大提升就是扩展接口可以拆分得更多,像 C8H 的 USB 接口数量就非常多,USB 3.1 Type A 就有4个,有7个 USB 3.2 Type A 接口,一个 Type C 接口,此外,还有个 intel AX200 WiFi6 无线网卡,以及一个 2.5G 高速网口,一个千兆网口,板载 7.1 声道输出。 ▲ 部分配件展示。 3900XT 的坐骑 ▲ 3900XT 的主板用我之前的 X470 M7 ,是 X470 的旗舰级产品,PCIe 通道数比 X570 少,不支持 PCIe 4.0,以及暂时不支持 Zen3 CPU ,不过这些对本次结果影响不大。 上 Zen3 CPU 的注意事项 ▲ X570 主板可以支持 锐龙5000 系列的 CPU ,但是必须刷入最新的 bios,而且必须是包含 AGESA 1.1.0.0 的 bios 。如果有 锐龙3 CPU 的话,进入 bios 刷是最优解。如果没有 CPU 的话,莫慌,一般来说,设计优秀的主板都会支持无 CPU 刷入 bios 。此时只需像我一样,随便找颗电源,插上主板。 ▲ 此时我们需要查询说明书,把从官网下载的最新版本的 bios 解压、改名,并且要导入自动刷入的 Renamer 小程序。如果不知道怎么操作,可以咨询 400 电话,并且提供邮箱,客服人员会把相关的资料以及 Renamer 发往你的邮箱。 ▲ 然后插上 U 盘,记得我们刚刚看到的 i/o 挡板位置吗?最左边有两个按钮,上面的是清空 CMOS ,下方那个按钮配合 i/o 挡板上面 画白圈接口的 USB 接口插上 U 盘,接着长按 3 秒,直至此按钮闪烁。 ▲ 等这个灯不再闪烁之后(大概5分钟),就完成了无 CPU bios 输入了,此时我们可以断电,准备装机了。 CPU 理论性能展示 ▲ 一开始是 5900X + 3080 + X470 + DDR4 3600 8g*2 VS 3900XT + 3080 + X570 + DDR4 3600 8g*2 的 CPU-Z + GPU-Z 联合验证展示,时序的差距就是 X570 与 X470 的差距。 ▲ 顺手测下 CPU-Z 的跑分吧,我们注意到这次 5900XT 无论是单线程还是多线程,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 引入 TAGE 二级分支预测之后,已经让 3900XT 的穷举法预测类的项目——“国际象棋”表现更加出色了,而进一步优化架构的 5900X 再一次提升了穷举法的处理速度,不过这次测试因为“国际象棋”只能最高 16线程,而 5900X / 3900XT 都是12C 24T,所以本次测试只测单线程 1T。 ▲ CinBench R15 测试,堪称 CPU 测试成绩的标杆之一,我们来看看测试成绩对比。就单核心的性能来说,已经超越了老对手 intel 10900K 了,多核心的话,更是不必说的远甩 10900K ▲ CinBench R20 测试,进一步加强了 AVX2 指令集的应用,测试环境也更严苛。5900X 无论是单核还是多核,能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特别是单核成绩已经突破了 630 的大关口,甚至把 intel 引以为傲的单核性能踩在脚下,可以看到 Zen3 这一代单核性能提升多么巨大。 ▲ 3Dmark CPU 的理论测试成绩对比,分为 DX11 的 Fire Strike 系列跟 DX12 的 Time Spy 系列。同样是12核心 24线程,5900X的提升幅度相当可观。 ▲ 汇总测试的表格再此,对比之后,可以看到 5900X + 3080 天启,各方面性能都领先 3900XT + 3080 天启,5900X 最大领先 3900XT 20%!!!!! 而且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就是 5900X 更能解放 3080 天启 以及以后的 RX6000 系列显卡,让性能进一步提升,完全释放出显卡的潜力。 5900X 果然相当强悍。 重要配件 共用显卡 3080 天启 ▲ 在 RX6000 系列上市之前,目前最具性价比的显卡当属 RTX3080 啦,足以干掉万元显卡 2080Ti 的性能,但是仅为其一半售价。而 N卡一般来说都是对高端 CPU 性能,特别是超强的单核性能有着强烈的渴求,3080 + 5900X / 5800X 堪称现阶段最佳玩游戏的电脑配件组合。 索泰(ZOTAC)RTX3080系列显卡电脑显卡独立显卡台式机/游戏/电竞/10G显存 RTX 3080-10G 天启 OC 京东:¥7899 去看看 索泰 RTX 3080-10G6X 天启 OC (以下简称 3080 天启),就是 RTX3080 的性价比代表,天启系列就是原先的“至尊 PLUS”系列的迭代升级版本。包装盒的正面也经过了重新设计,正面的设计跟 Zen 系列的 圆圈设计一样,都是很有禅意的。正中间的 logo 也是天启系列的图像 logo。 ▲ 之前的 5风扇立体散热在 3080 天启 身上真正发挥出巨大作用,除了能降低显卡与内部的电子元器件的运行温度之外,还能提升显卡运行的长期稳定性。 ▲ 3080 天启 的配件全家福。最重要的配件就是那两把背部静音增压散热风扇了。 ▲ 3080 天启的造型,就是之前 至尊 PLUS 系列的迭代升级版本。正中间多了 ARGB 环装流光溢彩。三风扇 + 巨大规模的散热塔体,让热量快速散发,而正面的 ARGB 让运行时多了更多的灵动。 ▲ 这个 ARGB 环状灯,官方称之为“启世之环”,支持 1600万色,支持数十种灯效。默认的灯效十分出色,律动的感觉非常舒服。 中间的风扇偏小一些,扇叶为 9叶风扇。 ▲ 两侧的散热风扇较大,为 11叶风扇,在扇叶结构上具有仿生鲨鱼盾鳞设计,这样设计使得风扇运行的风量更加集中,出风风压更大,同时运行噪音更低。 ▲ 背面的贯通式金属背板,上面有喷绘翅图案,搭配两个背部静音增压风扇,更像“天启姬”的“天启之翼”。 ▲ 背部散热风扇的供电/ARGB 控制口在 索泰 LOGO 顶板的下方,有防呆插口跟颜色指示,无需担心插反。 ▲ 装上背部静音增压散热风扇之后,在通电时候非常绚丽,感受到了光影的流动。 ▲ 顶部的索泰 LOGO 可以完美的流光溢彩,跟“启世之环”、背部静音增压风扇一起,形成了一个 ARGB 流光溢彩的整体。 双 8pin 的显卡外接供电口,更契合广大的电源。 ▲ 原先 PCB 与 显示输出接口都有防尘罩加以包裹,不过因为是值得买众测品传递到我手里,很多防尘罩已经配件不全了,索性全部拆了。 3个 DP 接口支持 DP 1.4a,一个 HDMI 接口支持 HDMI 2.1,可以实现最大 8K 分辨率的输出能力。 ▲ 之前在众测的拆解里面,我们看到,佰能的出色的做工跟不惜血本的用料。全自动化的送料机、贴片机、焊接机让整个显卡电子元器件排布非常舒服。 ▲ 16相的核心供电与 3 相显存供电都采用高端数字化供电 Dr.MOS,PCB 的层数 高达12层堪比军工级,这些都让 RTX 3080 天启 能够更稳定的运行,同时具有挑战更高频率的物质条件。 RTX 3080 天启 采用固态电容,能够有效防止啸叫,给玩家一个安静的运行环境。 GPU 核心是NVIDIA 安培架构的 GA102-200-KD-A1,采用三星的 8nm 工艺。 显存则来自 美光的 GDDR6X 显存颗粒。单颗规格 8Gb / 32bit,10颗 组成 10GB 320bit 的显存规格。 ▲ 显卡的背板这次不仅仅是承担提高显卡机械强度的作用,在显存的背面位置还有导热硅脂贴,可以将显存背面元器件以及部分显存的温度传导到背板上面,接着通过背面散热风扇快速散发出去。而背面的散热风扇又直接照顾 GPU 背面的六组供电模块就是钽电容(POSCAP),使得运行更加稳定。使用最新版本的驱动之后,测试过程非常平稳。 ▲ 散热塔体是三风扇超长 + 越肩高的布局,1.5槽厚度,整体散热规模非常大。散热塔体除了承担 GPU 散热之外,还为显存、供电提供散热。与 GPU 核心贴合的部分采用镜面工艺,能够最大化的贴合 GPU 核心。 5900X 的内存 ▲ 内存这次用选用金士顿 DDR4 3600 掠食者 RGB 8G*2 套装,由于这次 5900X 我搭配水冷散热,因此需要散热更出色的内存条,而且这次水冷散热的话,更要搭配 RGB 内存条,综合考虑,选择了掠食者 RGB DDR4 3600。 金士顿(Kingston) DDR4 3600 16GB(8G×2)套装 台式机内存条 骇客神条 Predator掠食者系列 RGB灯条 京东:¥699 去看看 ▲ 背面我一般是看最下面这个标签..... ▲ 掠食者系列的内存条,马甲非常厚实,枪灰色磨砂质感为主体的散热片,配上亮黑色的金属条,非常具有质感。HYPERX 的logo在正中,DDR4 与掠食者的 LOGO在两侧。 ▲ 背面则是贴着一张铭牌,铭牌并没有参数,需要上官网查询才能知道参数。 ▲ 掠食者这对内存条非常具有质感,跟 C8H + 5900X 非常搭。 ▲ 顶部是 ARGB LED 跟导光柔光罩,掠食者 RGB 系列搭载有远红外同步技术,可以使得内存条的 RGB 发光形成一个整体。 ▲ aida64 内存及缓存测试,这次的内存延迟比起 Zen2 巅峰的 3900XT 低了些许,可以看到架构的进步来带的内存方面的性能提升。 3900XT 平台的内存 ▲ 内存条选用芝奇的狙击者 DDR4 3600 8g*2 。 芝奇(G.SKILL)8GB DDR4 3200频率 台式机内存条 Sniper X 狙击者(迷彩黃) 京东:¥329 去看看 5900XT 独占的SSD ▲ 为了展示 PCIe 4.0 的威力,我特地去搞到一条 影驰名人堂 HOF PRO M.2 PCIe 4.0 SSD 1TB。通过这款8通道的 M.2 SSD,体验一下 PCIe 4.0 超越 4000MBps 的超高读写速度。而且 1TB 的性价比最高,读写速度也是比肩 2TB 的存在。 影驰名人堂HOF PRO M.2 500G1TB2TB SSD 4.0 NVME 台式机固态硬盘 PRO 1T+HOF EX 4000 8G*2内存 京东:¥2169 去看看 ▲ 这款 HOF PRO M.2 1T 盘最早应该是盘本体跟散热片拆分开的,用户购买后自行安装。但是我这个是跟别人借的,所以现在已经安装上去了。我个人拆盘技术差,就不拆解了。 ▲ 影驰名人堂系列有个特点,就是纯白色为主色调,PCB 毫不例外的喷涂了白色保护漆。 ▲ 这块 HOF PRO M.2 PCIe 4.0 SSD 1T 标配的散热片是一整块铝合金,非常厚实,为了应对高读写速度带来的发热量,特别用一条热管接触主控表面进行热量吸收、传递。 在散热片上面,有 HOF 的全称,记不住?不要紧,HOF 更好记更响亮。 ▲ 从图中可以看到散热片规模在 M.2 SSD 里面是非常大的,非常厚实。热管在 M.2 SSD 散热片也是独树一帜的。不过,如果想要安装 SSD 自带的散热片,就需要把主板的散热片给拆除了。 ▲ 背面还有一颗来自 SK 海力士的 LPDDR3 1600 的高速缓存颗粒。 5900XT 的散热器 ▲ 这次为了公平起见,3900XT 与 5900X 都采用 360 水冷散热器,都采用顶级的 360 水冷散热器,5900X 这边采用的是华硕 ROG STRIX LC 360 RGB WE小白龙,小白龙360颜值非常高,散热性能相当出色。 华硕(ASUS)ROG STRIX LC 360 RGB飞龙系列一体式CPU水冷散热器 RGB版【 静音/360mm冷排】 京东:¥1499 去看看 小白龙 360 的外包装非常养眼,采用镭射幻彩喷涂的 ROG 与 ROG STRIX LC 360 RGB WE 非常具有特点。产品外观图的简笔画,以及暗纹的 ROG 风格艺术字体,都是“败家之眼”的风格。 ▲ 背面就是产品的特点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背面包装也是那么绚丽的一款产品。 ▲ 小白龙360 本体,360冷排与白色蛇皮网包裹的低渗漏橡胶软管,加上冷头周围一圈白色,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冷头顶盖在熄灯的时候类似一个镜子,可以看到暗纹的 ROG logo 。 插上冷头信号线,通电之后,顶盖就流光溢彩起来了,它支持 ARUA SYNE ARGB,可以自由设定。 ▲ 冷头自带 intel 扣具,不过我这次需要更换 AMD 的扣具。冷头已经预涂膜硅脂了,冷头底座采用纯铜材质拉丝工艺,散热效能出色。 ▲ 配件十分丰富,可以支持全平台的 CPU 散热,当然还有 ARUA SYNC 的信号线。 ▲ 三把 ROG 12CM ARGB 风扇 白色版,风扇正中有 ROG 的图标,三把风扇支持 ARUA SYNC 神光同步。 ▲ 把风扇装到冷排上面,这样我们就完成了 小白龙 360 的初步装配了,剩下就是怎么把它安装到机箱上面了。 ▲ 同样是压制 5900X ,单钩 FPU,小白龙 360 能保持 CPU 更低温度,不过运行转速已经告诉我答案了。 3900XT 的散热器 ▲ 3900XT 的散热器选择 美商海盗船 广受好评的 H150i RGB PRO XT——简称 PRO XT 。这款水冷散热性能出色,压制 3900XT / 5900X 也是毫无问题的。当然,它不止散热性能出色,更重要的是,它还是很静音的,磁悬浮的风扇 + 自动启停的风扇,真是相当静音。 美商海盗船 (USCORSAIR) H150i RGB PRO XT 水冷CPU散热器(360mm冷排/三磁悬浮风扇/RGB冷头) 京东:¥1099 去看看 ▲ 侧面 有 PRO XT的全称。 ▲ 把保护包装都去了之后,我们就可以看到 PRO XT 的一体式冷排本体了。360冷排的长度,需要机箱具有更出色的兼容性。不过 360冷排的水泵功率会更高,流通量也更高,散热效能会更加出色。 ▲ PRO XT 的冷头自带 ARGB 功能,如果需要对冷头进行控制的话,就要接入专用的 Micro USB 数据线,并且接入 主板前置 USB 2.0 插针口,然后在电脑上 使用“ICUE”这款 APP 进行操作。同时冷头的 SATA 为 ARGB 、 三把散热风扇供电。这些设备包含水泵,都可以在“ICUE”进行操作。 ▲ 冷头的底部是纯铜底座,已经预涂硅脂了(此时我已更换 AM4 扣具了)。 冷头预装的是 intel 115X 的水冷扣具,可以在配件包里面找到 AMD4 平台的扣具跟 LAG 2066 的扣具。更换扣具十分容易。 ▲ 三把磁悬浮轴承静音散热风扇,支持自动启停技术,转速的改变都是缓缓的加速或者减速。 ▲ 把风扇装入冷排之后,PRO XT 的组装完成了一半,我们欣赏下 PRO XT 吧。 ▲ 当然,散热器还有非常重要的配件包跟说明书、质保卡,以及数据线等。 ▲ 海盗船的 PRO XT 在 5900X 上,用 aida64 6.30 单钩 FPU 满载 22分钟左右,温度压制能力非常不错,最重要的是 PRO XT 运行时非常安静。 5900X 的电源 ▲ 5900X 的电源选择德商必酷的 (be quiet!) DARK POWER PRO 12 1200W,我更喜欢叫他闭嘴。这款电源非常出色,整个外包装也是非常的厚重,当然更重要的是内里,80PLUS 钛金认证,全模组电源,日系电容,还有非常独特的“一键超频”功能。闭嘴牌的东西除了贵之外,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安静,还有超长的10年质保。 德商必酷(be quiet!)额定1200W DARK POWER PRO 12 1200W电源(80PLUS钛金/一键超频/全模组/日系电容) 京东:¥3199 去看看 ▲ 1200W 输出功率铭牌,+12V 虽然分为多路,但是如果通过配件里面的一键超频套件,可以将多路的 +12V 汇聚成单路,这个对高端显卡、高端 CPU 的超频挑战世界纪录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 ▲ 内部的包装很有闭嘴的风格,超多的静音棉,还有独立的线材、配件盒。 ▲ 闭嘴的 1200W 钛金电源——DARK POWER PRO 12 1200W,电源机身为加长型的 ATX 版型,整个电源本体拿在手上十分沉重。顶部的防尘网包裹,内里的风扇是大名鼎鼎的闭嘴静音风扇——SILENT WINGS 3 无框风扇,通过缝隙可以看到整个进气口呈现漏斗形,更好、更静音的进行气流的汇聚。 ▲ 电源四周与底部都采用质感十足的金属拉丝工艺,底部的铭牌移动到侧边。超大功率的钛金电源要提高转换率,就必须采用无线式设计来,以此来更好的控制发热量与干扰。 ▲ 电源的这一个侧面印着镜面反光的 DARK POWER PRO 12 。 ▲ 与之相对应的另外一面就是印着电源的铭牌了。 ▲ 电源的 AC 输入端可以看到硕大的电源键以及 AC电源线,电源线是欧标的,跟国标的电源线不通用。但不影响国内玩家正常使用哈。 ▲ 模组线接线口,可以完美支持 3090 SLi 与 RX6900XT CrossFire,可以完美支持 两路 CPU 8pin,以及超多的硬盘接口以及一键超频的套件。 ▲ 配件盒里面分为三层,第一层是配件,有魔术贴、说明书、螺丝等配件,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键超频套件,这个套件对于挑战世界纪录的超频爱好者非常有用。 ▲ 第二层是硬盘线(由于是二次拍照,混入了一条 CPU 供电线) ▲ 第三层是主要的电源线区域,比如 CPU 8pin 、主板 24pin 、显卡 2*(6+2)pin 。 ▲ 一键超频的套装可以装在 PCB 插槽上面,然后通过模组化接口接入到闭嘴钛金电源上面。 5900X 的机箱 ▲ 机箱本来想选用 美商海盗船 的 678C 白色版,然而白色版没货了,那就用兼容性同样出色的 678C 黑色版吧。本次测试里,678C 出色的静音设计,丰富的兼容性,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次测试中,很多机箱无法同时满足 装入小白龙 360冷排 + 3080 天启 这种超长三槽显卡,都是各种卡住。不过 678C 要安装 360冷排 + 超长三槽显卡,就需要拆除顶部的光驱架,以及调整或者拆除一个 HDD 硬盘架。 前置磁吸式面板采用铝制拉丝工艺,非常具有质感。 ▲ 前置磁吸式面板还可以根据需要打开。打开之后可以看到内部的一个磁吸式防尘网,防尘网内部有一个标配的 14025 磁悬浮静音风扇。拆除风扇之后可以支持 280/240 冷排,或者两把 14025/12025 前置风扇。 ▲ 顶部在拆除光驱架后就可以支持 360 冷排了,不拆除的话,支持280/240冷排。电源键、重启键以及 USB 接口都在靠左前边。 ▲ 顶部磁吸式防尘网 跟 静音防尘顶盖两种选择。 ▲ 侧透钢化玻璃采用转轴 + 磁吸式的固定方式,方便后期维护保养电脑里面的配件。。当然在侧边开启时也可以直接从转轴处往上抬,卸掉侧透玻璃。PCI 挡板处有开孔,方便螺丝刀伸入以拧紧或松开螺丝。 内部结构就是经典的电源仓分割设计,不过 海盗船 678C 体积巨大,兼容性超高,当然....它也很重。 ▲ 背部背线空间出色,有5个 2.5英寸硬盘架,都是可以模块化拆装的。 ▲ 右侧背板有吸音海绵,可以达到消音的效果。整个机箱静音海绵配置数量丰富,模块化又使得 678C 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使用需求加以调整,整出符合自己要求的模块化配置出来。 各自的精彩 5900X 的精彩 ▲ 装机的过程很简单,先把电源、硬盘装入机箱,然后另外一边先把主板套件装好。 ▲ 在机箱内部可以先装电源,再装主板,然后接好电源线、信号线,再来装水冷、硬盘,最后装显卡,再接好电源线的这套操作。大场景果然租房太小了,Hold 不住了。 说真的 678C 的 360 冷排上置功能,让整个 ARGB 变得非常舒服,而且风道也非常舒服,不像一些机箱,安置在前面,会让风道效果受到影响。 ▲ 这套配置.....不好意思,我租房的位置太小了,等我家装修好了......就都好了........所以,我们还是来看亮灯之后的样子吧。 这是上半区域的亮灯效果,感觉真不错。不过主板的灯偏暗,这也蛋疼。 ▲ 从这个 GIF 动图可以看到冷头边缘有一圈斜向 ARGB 开孔,让整个 ARGB 更加立体。 ▲ 底部视角非常有另外的意境。 3900XT 的精彩 ▲ 黎明至尊 TG 这款机箱是 ATX 版型里面兼容最出色的,能塞下 360水冷+三风扇的超长显卡,但是,已经是堪堪了,电源线很容易卡风扇了,平心而论,黎明至尊 非常适合240水冷顶置,360水冷前置有点超纲了。 所以,上360水冷的一定要上大机箱,可以顶置 360水冷散热那种的。 (ATX机箱我拍照没失控.....) ▲ 这个角度看果然是最棒的。 ▲ 海盗船 PRO XT 主打的是静音和高散热性能,但是它的灯头也是非常不错的。 ▲ 动起来哟 用 Zen3 需要注意的 ▲ 系统推荐使用 微软最新的 Win10 20H2,下载地址用 微软官方网站下载,并且用微软官方小工具。 ▲ 这次用这个 U盘来制作 win 10 20H2 系统,不过这个真的是大号U盘而已...... 一些测试与游戏测试 ▲ 我们先来测试下 影驰的 HOF PRO M.2 PCIe 4.0 SSD 1T 吧,先上 Crystal Disk Info ,验明这个 M.2 SSD 的正身。 ▲ AS SSD 的测试速度以及突破了 PCIe 3.0 的天花板了。不过 AS SSD 已经很久没更新了,我们来看看最新的测试软件会有啥效果。 ▲ Crystal Disk Mark V7.0 的测试,哇........突破了 5000 MBps 的天际,写入速度达到了 4236 MBps,PCIe 4.0 的威力非常强,所以呀,影驰这款 HOF PRO M.2 PCIe 4.0 SSD 1T 真的性价比十分出众,当然 5900X + X570 刚好把它的能力进一步释放了。 ▲ 为了跟之前的 CPU 得分进行区分,我 3Dmark Fire Strike 系列测试与 Time Spy 系列测试 的总分成绩汇总,都采用黑底的柱状图进行对比。DX11 下 1080P 分辨率更考验 CPU 的能力(CPU得分加成也多),所以领先更多,4K分辨率的时候,更多的是考验显卡,5900X 能比 3900XT 提供更出色的显卡性能支持,像这次测试中更能支持 3080 天启。 ▲ Time Spy 系列测试也是大致如此的情况,5900X 在高分辨率下能适当提升下显卡的极限性能。 ▲ 光追的性能测试,可以看到 5900X + 3080 天启 的光追性能是强于 3900XT + 3080 天启,至于为什么会领先一些,这就是 CPU 性能提升带来的红利啦。 ▲ 我们来看看游戏性能测试汇总表格吧。 5900X + 3080 天启的组合在十分考验 CPU 单线程能力的游戏下能取得非常出色的成绩,领先3900XT + 3080 天启很多,这个程度大概是使得 显卡性能上升了一个级别。 这些游戏有《DOTA2》、《LOL》、《CS:GO》 等为代表的网游,以及《FarCry 5》、《古墓丽影11 暗影》 等这些3A 大作,当然《文明6》 这样的游戏也能很好的享受加成,让下一回合更快的到来。 而剩下的部分游戏,在 1080p 下,提升最大,2K分辨率下适当的提升,4K 分辨率就是考验显卡的,更看重显卡的性能了。 ▲ 我们先来看看 无兄弟,不 DOTA,白丝风行清风环佩代言的 DOTA2 ,由于 DOTA2 最高支持 240 FPS ,所以我们看不出来有差距只是 11%~12%,因为.....3080 天启太强了,如果 DOTA2 像 LOL 一样开放最高 FPS 到无限制,那就能非常清晰的看出 5900X 带来的性能提升。 ▲ 而 LOL 开放了最高 FPS 之后,就可以看到天花板上限打开后的 5900X 完全释放 3080 天启的潜力,领先 3900XT + 3080天启 高达 26.6%的幅度,如果分辨率进一步降低,那么提升幅度会更大,我很期待 5900X + RX6000 的表现了。 ▲ CS:GO 里面也有相当可观的提升,而且表现在 5900X + 3080 天启的 最低帧更高,更不会出现卡顿的情况。 ▲ 在 FarCry 5 里,当分辨率为 1080P 的时候,可以看到整个舞台为 5900X 闪耀,只是一个CPU 的不同,带来的是领先幅度巨大提升,2K分辨率下,5900X 完全释放了3080 天启的能力,领先 3900XT + 3080 天启的幅度收窄了,毕竟显卡的性能还没有绝对溢出,而4K 分辨率下,更考验显卡的性能,所以此时看到拉不开差距。 ▲ 在大表哥里,5900X 组有适当的领先,但是领先幅度不如之前那些游戏可观。 ▲ 众生平等奥德赛还是名不虚传,育碧的优化还是要加油啊,不过 1080P 分辨率下更吃 CPU ,所以 5900X 这一组的成绩更加出色。3080 天启 虽然足够强,但是还是没办法在 《刺客信条:奥德赛》里做到性能溢出,我很期待 RX6000 系列会有神马表现了。 ▲ 《文明6》 的测试跟别人的呈现方式与众不同,别人是呈现 FPS,文明6 是呈现帧生成时间,所以就结果而言,越小越好,画面的延迟更低,FPS 更高,整个游戏进行更流畅。 5900X 完全释放了 3080天启的潜力,游戏中的每一帧生成更快,FPS 更高,5900X 又使得 AI运行更快,让下一回合更快到来,减少了等待的烦恼。 ▲ 古墓丽影11 暗影比较特殊,它支持 DLSS 深度学习抗锯齿,我也顺手测一下,看看 DLSS 吃 5900X 带来的性能提升吗? 结果——5900X 带来的性能提升在低分辨率表现得非常明显,而且提升幅度巨大,由于 1080P 开启 DLSS 后,分辨率变成了 1200P,所以反而会帧数下降。 通过测试,我们可以发现,通过分析 2K、4K分辨率组提升百分比对比,我们得到一个结论—— DLSS 也同样享受到了 5900X 带来的加成,所以 5900X 不仅仅是完全解放了 3080 天启的性能,也提高了 DLSS 带来的流畅度体验的提升。 ▲ 通过控制这款游戏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在低分辨率下,5900X 会为 DLSS 带来性能的提升,会让 3080 天启 在开启 DLSS 下,释放更多的显卡性能。也会适当提升开启 RTX + DLSS 时的画面流畅程度。 4K 分辨率下,果然还是更考验显卡,所以提升基本上不可察觉了。 总结 若要我一句话总结,那就是东西很好,但是好东西真的很贵。 Zen3 系列不愧是最强的游戏 CPU,所以目前最佳性价比的 CPU + 主板组合是——5800X + B550 咯? 至于 3080 天启为代表的 N卡 与 RX6800XT 为代表的 A卡性能实测对比,我真的很期待啊!!!! ▲ 2080Ti 生前是个体面人,我们再挖坟送他一程吧。 5900X 性能没问题,售价也出来了,十分出色的性价比 10900K 与 10900KF、10850K 在性价比上全部阵亡。 不过高端的 12核心 CPU的话,就必须用 360 水冷才能发挥出全部实力,超长显卡 + 360 水冷就需要像 678C 这种可以支持顶置 360 水冷散热的机箱,兼容性才能最高,这一切除了贵之外,最重要的是,整个机箱整机非常重,体积大,不好一个人搬,这一切你都要自己考虑好。 非公的显卡,特点是长,但是散热性能比公版卡好。 电源......顶配平台长期运行的话,推荐 850W 金牌以上起跳吧,目前最具性价比的是 850W 金牌级别的。 神马,内存?SSD?硬盘,你选择你喜欢就好了。 X570 与 X470 如何选择,那是 5900X 5950X 考虑的事,5800X 选择 B550啊!!!!!!!它绝对是王道!!!!! <更多>

flhssnake 晒物 2020-11-09 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