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mini主机装上了 SteamOS3,零刻 GTR5 体验分享    

台式机 06-13 17:00:15 2 0

虽然 Windows 掌机已经问世很多年了(最早大概是曾经的 UMPC?),但是去年 V 社发布的蒸汽甲板(Steam Deck),亲民的399美元(换算人民币2600左右)起售价,将自己的游戏库握在手上的想法,让掌机(这里特指 x86 架构)概念又一次火热起来。

很多用户可能也想体验下 SteamDeck,考虑到目前 SteamOS3 依旧为 Steam Deck 独占,想要体验它有如下的几个办法:

  • 直接入手 Steam Deck
  • 在自己的电脑上安装 SteamOS 3.0(民间大神魔改的 theVakhovskeIsTaken/holoiso)
  • 使用 Steam 测试版,开启 GamePad UI

正好手头拿到了零刻的高性能迷你主机 GTR5,顺手尝试了安装 SteamOS3(holoiso),因此本篇文章和单纯的评测稍有不同,分为两个主要的部分,大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跳转。

▼为了方便,拍照与截图使用了 Steam GamePad UI

▼安装的机器是来自零刻的 GTR5,采用 AMD 锐龙 R9-5900HX 处理器

GTR5 外观设计

包装方面零刻 GTR5 采用了黑、红、白三色,大大红色的 GTR 字样,表明了这款产品在产品线中最高的定位。GTR5 采用 AMD Ryzen 9 5900HX 处理器,TMSC 7nm FinFET 工艺,8核心(Zen3)16线程 4MB L2 Cache 16MB L3 Cache,基频3.3Ghz、最大加速频率4.6Ghz,默认 TDP 45W。GPU 方面集成8核心 AMD Radeon™ Graphics(GCN 架构),最高频率2100Mhz。

▼AMD Ryzen9 5900HX

配置方面有32GB+500GB SSD 和 32GB+1T SSD 可选,我这边拿到的是32G+500GB 版本,质保方面官方提供三年保修,售后方面还是比较放心的。

机身方面零刻 GTR5 沿用了全金属机身,顶部和侧面采用了金属丝网来提升散热效率,侧面金属网还印刷了 GR9 字样。顶部除了红色的零刻铭牌外,靠近前面板测还有 AMD 的 LET'S START IT LOGO 以及指纹识别模块。尺寸方面零刻 GTR5 长168mm、宽120mm,厚度也仅为39mm,0.786L 的尺寸依旧非常小巧。

另外值得一提是,AMD 的 LET'S START IT LOGO 还是可以亮的,白色的指示灯在黑暗的环境下很有感觉。每次开机的时候,伴随指示灯亮起,心中默念 AMD Yes! AMD Yes! AMD Yes! 。

▼得益于指纹解锁模块,每次开机就不需要输入密码或者 Pin 码了,实测识别率非常高,几乎是按上即解

底部依旧印刷了进入 BIOS(Delete)、选择引导(F7)的快捷键,虽然只是印刷了一段文字,但是却省去了用户上网查询的步骤。

回到机身正面,依次是电源键、Clear CMOS 键、USB-A 接口,以及支持视频输出的 USB-C 接口和3.5mm耳机孔,另外正面也设置了双麦克风,可以用于语音识别、通话或是会议。

背面接口则比较丰富,除了 DC 电源接口以外,提供了 HDMI*1、DP*1、USB3.0*2、USB2.0*,以及2个 2.5G 网口。注意零刻 GTR5 不但提供了2.5G 网口,还是2*2.5Gbps 网口,喜欢软路由/All In One 的小伙伴,请把「软路由」三个字打在公屏。

配件部分提供了一长一短两根HDMI线,分别适用于桌面和壁挂连接。配件标配主机挂架,可以将主机挂装在显示器背面,进一步节省空间。电源部分为老品牌航嘉出品,采用 DC 圆孔,最大输出19V4.74A(90.06W)。

拆机部分,依旧是拧下底部四颗螺丝,这次零刻在底部预留了拉手,向上轻拉即可将底盖与机身分离。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背板上有 SATA 排线与主板相连,使用拉手将底盖与机器分离后,需要从原理拉手一侧轻轻翻开。

▼以排线侧为轴,轻翻即可打开后盖

打开后盖,可以看到主板依旧使用了颜值更高的黑色 PCB,元器件摆件和 SMT 品质也相当不错。外部接口部分,也都额外增加了导电胶布与机壳连接,进一步提升了抗静电水平。

除了 CPU 以外,内存、硬盘、无线网卡也没有缩水,内存部分标配2根镁光旗下 Crucial(英睿达) DDR4-3200 16G,散热硅胶下方则是 Intel 660P SSD,无线网卡部分则是 AMD 和 Mediatek 定制的 RZ608(MTK7921K),天线部分为了防振触点附近涂布黑胶。另外机器还提供了一条 M2. SATA,以及一块2.5英寸 SATA 盘位,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扩展存储空间。

系统方面出厂内置了 Win11 专业版,相比家庭版额外支持 BitLocker 设备加密、WIP(信息保护)、业务管理和部署(访问权限、组策略等)等功能。虽然大部分功能都针对企业用户,但是对于个人用户来说 BitLocker、组策略其实也是比较有意义的,另外专业版价格也更高一些。

开始测试前分享下自己目前的桌面,主机部分是 Mac mini+ GTR5 + PS4 Pro,显示器是来自明基的 EW2780U(换装了 Bractek 支架)。键鼠是罗技 MX Keys+MX Master 2s,显示器挂灯是 Yeelight 显示器挂灯 Pro,背景灯光是 Yeelight 灯带,桌面的拟辉光时钟是 Eleks Tube IPS,PS4 旁的小时钟是乐歌升降桌的控制器。

性能测试

开始测试前简单回顾下这台 GTR5 的配置,CPU 部分为 AMD Ryzen 9 5900HX 处理器,8核心16线程、基频3.3Ghz、最大加速频率4.6Ghz。集成8CU GPU,显卡频率2100Mhz,搭配32GB 双通道 DDR4-3200 内存。

▼R9 5900HX 是系列中定位第二高的产品,仅次于加速频率更高的 Ryzen9 5980

5000系列采用的 Zen3 核心,也是 AMD 近两年最强的 CPU 核心,依旧是 CCD+IO 设计。Zen2 时代,8颗核心并不能直接访问全部的 L3 Cache,4颗核心只能访问直接连接的 4MB Cache,一旦涉及访问另外的 L3 Cache,性能方面就会显著降低。Zen3 除了将 L3 Cache 总容量翻倍至16MB 以外,还改进了 CCX 设计,所有的8核心都可以访问完整的 16MB L3 Cache,核心之间的延迟降低,内存延迟、游戏性能都有不小的改善。

不过 GPU 部分5000系列依旧采用 Radeon RX Vega,性能方面相比4000系列仅是稳步提升,更大的改进留到了采用 RNDA2 架构的锐龙6000系列上(不过6000系列的 CPU 性能相比5000系列基本属于原地踏步)。

跑分部分,CINEBENCH R23 中,5900HX 单核心跑分1472、多核心跑分10671,相比 Ryzen7 4800单核和多核心分别提升了19%和28.9%。在反应生产力工具的 PCMark 中,GTR5 跑分为6412,子项目方面 Essentials 9868、Productivity 10289、Digital Content Creation 7049。

内存和缓存测试中,实测双通道 DDR4-3200 加持下,零刻 GTR5 内存读取46641MB/s,写入41948MS/s,延迟部分则为80.1ns。系统 L1 Cache 部分,Zen3 架构的 Ryzen9 5900HX 读写分别高达1839GB/s和1013.5GB/s,延迟0.6ns。L2 Cache 读取977.1GB/s、写入1013.5GB/s、延迟2.6ns,L3 Cache 读取512.07GB/s、写入376.68GB/s、延迟12.0ns。

GPU 部分 Ryzen9 5900HX,采用 8CU Radeon GPU,GPU 频率为2100Mhz,搭配双通道 DDR4-3200 下带宽51.2GB/s。零刻的 BIOS 内可以自动/手动设定分配给 GPU 的显存,为了测试的准确性,这里手动分配固定 4GB VRAM。

跑分部分,3DMark Time Spy 中 GPU 得分1397,CPU 得分8117,合计总分1595。FireStrike 中,GPU 得分4443、物理得分23066、Combined 得分1363,合计总分4020。

实际游戏部分,我选取了刺客信条奥德赛、原神、古墓丽影暗影以及 LOL 四款,除 LOL 外都采用 FHD 分辨率+低画质,关闭垂直同步和 FPS 限制,LOL 则为最高画质+4K分辨率。以测试结果来看,像刺客信条奥德赛和古墓丽影暗影这种大作,FHD 分辨率下属于可玩(>30帧)的程度,原神方面基本可以跑满60帧,而 LOL 这类网游则可以轻松驾驭。

▼Shadow of Tomb Raider

▼刺客信条奥德赛 FHD

▼原神

▼LOL

▼FFXV Benchmark FHD Lite Quality 得分 2730

很多人可能从直觉出发,认为迷你主机在缩小体积后性能会打折扣,实际在良好的散热设计下,迷你主机除了尺寸迷你外,性能方面是完全没有缩水的。实测零刻 GTR5 双拷30分钟,室温28度的环境下,CPU 温度可以稳定在73度左右,性能释放方面是非常不错的。噪音部分 GTR5 在拷机半小时测试主机5cm位置为50.7dBA,45cm位置(人位)噪音仅43.1分贝,考虑到满血释放的性能,这个噪音控制是相当不错的。

SteamOS 3 安装/启用 GamePad UI

体验 SteamOS 3/GamePad UI 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安装民间大神制作的镜像(HoloISO)到自己的机器上,优点是真实安装与使用,硬件合适的话可以得到比较完美的体验。缺点是目前 SteamOS3 是针对 Deck 设计,兼容性方面稍差,不同的机器可能或多或少存在很多问题,要有一颗能折腾的心。

另外一种方法相对简单,可以通过开启 Steam 测试版,在 Windows 等平台下将 Steam UI 切换为和 SteamOS 一样的 GamePad UI。优点是基本无损,随时可以切换回原有界面,缺点自然是体验的并不是完全的 SteamOS 3。

实机安装 SteamOS 3

首先安装的方法依靠民间大神们制作的 HoloISO,目前已经适配了包括 Bootup、SteamOS OOBE、Deck UI、TDP/FPS Limiting、Global FSR、Shader Pre-Caching、Switch to Desktop、Vapor、System updates 等。安装机器的配置优先推荐和 SD 类似的 AMD APU,Intel 显卡机器可以通过设置解决部分问题,NVIDIA 用户暂时不太建议使用该镜像。

▼HoloISO 下正常工作的部分

安装的视频介绍以及镜像,可以参考 B 站 Up「电玩老陈」的视频「三分钟带你在任何电脑上安装SteamOS 3.0 (Steam Deck移植版)」。

准备工作:

  • 一台可以安装 SteamOS 的电脑,以 AMD APU/显卡 为佳
  • 下载 HoloISO 镜像
  • U 盘/移动硬盘*1
  • 烧录软件(例如BalenaEtcher)
  • 良好的外网访问

安装流程如下:

  • 0.最好使用有线连接,无线网卡支持较差
  • 1.将HoloISO烧录到U盘/移动硬盘
  • 2.进入BIOS将启动项设定为U盘/移动硬盘
  • 3.进入SteamOS Install(core/linux)
  • 4.输入 holoinstall 进行安装
  • 5.安装部分选择 Full SteamOS 3
  • 6.选择安装硬盘(默认需要一块完整硬盘)
  • 7.安装过程中需要设定管理员和用户账户密码
  • 8.安装依赖网络,如网络连接较差,存在失败风险
  • 9.如安装失败,只能重新安装,网络不好的同学推荐半夜进行

▼准备和安装过程

假如安装过程一切顺利(注意不能有错误/Failure,如因网络原因中断/Failure 需重新安装),在 BIOS 内调整启动顺序为安装 SteamOS 3的硬盘,开机输入账户和密码即可进入 SteamOS 了。HoloISO 内置了完整的 OOBE,开机按照 Steam Deck 进行引导,输入 Steam 账号密码后就可以正常使用了。

关于 SteamOS 的具体使用体验,由于需要准备的内容比较多,计划放在后面的文章更新,本篇文章就先止步于安装了~

▼目前系统内功能基本正常,处理器型号等都可以正常识别,不过 SteamOS 3 使用的 Linux 核心相对较老,对于比较新的 WiFi 芯片支持不佳。如果需要使用 WiFi,建议考虑可以免驱的无线网卡,或者加装 USB 免驱无线网卡。

▼GamePad UI 确实很适合掌机/手柄操作

在 Steam 测试版启动 GamePad UI

当然对于新手来说,或者并不准备把设备只当做游戏主机的用户,在 Steam 客户端上也一样可以体验 GamePad UI。

首先在 Steam 文件夹下找到 package 文件夹,新建 beta.txt,然后输入“
steampal_stable_9a24a2bf68596b860cb6710d9ea307a76c29a04d”并保存,再将beta.txt 去掉.txt后缀。

然后对 Steam 图标点右键-选择属性,在目标后面加入 -gamepadui,重新运行 Steam 程序会进行升级,升级完成后即进入 GamePad UI 界面。如果想切换回原始界面,只需要去掉运行程序后的 -gamepadui 即可。

▼重新运行 Steam 会进行更新

▼启用 GamePad UI 后的 Steam 界面

结语

零刻的迷你主机产品,根据性能会分为 GT(R/I)、SE(R/I)等不同的系列,其中 R 对应 AMD、I则对应 Intel。作为追求极致性能的产品,GTR5 相比我前段时间评测过的 SER4,体积略微增大(0.786L vs 0.57L)但性能也更强(R9 5900HX vs R7 4800U)。散热方面表现也很抢眼,在拷机测试中 45W TDP 的5900HX,30分钟 CPU 温度比表现优异的SER4(4800U)还低3度,长期高负载使用也可以有非常好的性能释放。

高集成度的设计、不妥协的性能释放、丰富的使用场景,都是让小主机越来越为大众熟知、接受的原因。作为一个小主机爱好者,我也会继续和大家分享迷你主机的评测、玩法分享,希望大家多多关注我后续的更新。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 KC,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我给mini主机装上了 SteamOS3,零刻 GTR5 体验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