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剁手记#RTX30系显卡,其他硬件不考虑同步升级?    

电脑配件 11-10 09:57:06 0 0

本来里面推荐的显卡也就是自己在用的RTX20系显卡,但适逢9月2日老黄发布RTX30系显卡,也就懒得发了,毕竟作为7月份才入手2070S显卡的用户,早已经流干了悔恨的泪水。不过不管是买哪个系列的显卡,共同的建议就是买显卡就直接选择OC版,不要考虑丐版、不要考虑丐版、不要考虑丐版。

如果现在还推荐人买RTX20系显卡,那么肯定会被一些人围攻。既然你要升级到RTX30系显卡,那么问题来了,整体的硬件要不要进行升级,主板、CPU要不要升级?电源功率够不够用?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部分。同时在这里也对所有想要攒机的人说,你既然有想要升级硬件或是攒机的需求,那么就很有必要提前几个月开始关注,感觉价格合适直接入手,而不是等到最后在慌乱中进行选择,越早准备越好,我们要做到的就是胸有成足、选购自如,而不是临阵磨枪、临时抱佛脚,避免不必要的额外花费。

相比于单个硬件的直接升级,完整的攒机是个比较大的工程,很简单也很麻烦,麻烦的地方就是先要搞清楚你为什么要攒机?是因为看到别人攒机而攒机,还是说品牌台式机不能满足你的使用需求?自己的攒机需求是什么?心里价位是多少?攒机要用来干嘛,是打游戏还是作图修图用?剩下的就是在众多的产品中筛选出适合自己的硬件品牌,从CPU、主板、内存、显卡再到机箱、电源、散热器等等。

如果你要打游戏,那么显卡选购上还是建议你直接选择N卡RTX系列,不要管别人怎么说,因为这会直接关系到你最终的游戏体验。作为AMD 锐龙7 3800X用户,AMD YES是真实的,但主要是针对CPU的部分,苏妈的CPU相比于intel相同价位的CPU来说,在性能上有绝对的优势,不过同价位的A卡的性能表现上相对还是略不及N卡。目前新出的大型游戏基本都支持DLSS,比如当下热门的《死亡搁浅》,再加上英伟达Nvidia已经提供了软件上的支持,可以方便游戏开发商将新的 DLSS 功能快速集成到游戏中,让老游戏同样可以支持DLSS,对于玩家来说自然是利好的消息。

接下来谈谈攒机的问题。因为以下内容仅仅从个人实际体验过的产品来进行点评,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品牌和价格部分仅供各位参考。显卡的部分本文不涉及,因为自己拥有的只是RTX20系显卡,RTX30系显卡还没有实际评测过。

1.CPU与主板

2.内存

3.SSD

4.散热器

5.电源

6.机箱

先说CPU,在AMD和intel之间自由选择即可,只不过型号要如何选择?有些麻烦,但是不要用“买个便宜的CPU来进行过渡”这种虚假的自我催眠,比如一千多元的英特尔i5-9400或是AMD锐龙5 3600,别忘了,你攒机所需要购买的不仅仅是CPU,还会涉及到主板、显卡、内存的部分,CPU进阶升级往往伴随着主板的升级,比如你从英特尔i5-9400升级到9700K,主板总不能还在用B360M吧?那么主板的升级又是一笔费用,所以为什么不直接提高预算上更高一阶的硬件呢?

对于intel平台,如果没有想要装一台顶配主机而是只需要一台中高端主机的话,个人感觉首先值得考虑的要么i7-9700K,要么就直接i7-10700K,越高端的型号降价往往越厉害。选择带K处理的原因并非仅仅是默频更高,而是可以进行超频来获得更强的性能,还有一点就是集成的核显,在排除黑屏、无法开机上会有所帮助,对于自己这一类经常拆装机的人来说更为实用。另外随着越来越多主板支持一键超频功能,即使是小白玩家也可以轻松进行操作,不再是什么门槛。

对于intel i7-9700K处理器来说,它采用14nm制程工艺,8核/8线程设计,默频3.6GHz/睿频4.9GHz,256KB L2+12MB L3缓存,TDP为95W,支持双通道DDR4内存,最多支持16条PCIE通道,支持英特尔傲腾技术,内置核芯显卡UHD630。此外9代酷睿处理器回归采用钎焊,在导热效率上会更高。但需要留意的地方是实际的超频性能,自己的这款CPU当初只能在1.51V才能稳定运行在5.1GHz,目前已经在京东免费换新。

对应主板可以考虑各大品牌主板商的板U套装,一般会比单独购买便宜。如果单独购买主板,那么就是直接选择Z390即可,这里推荐的都是非ITX主板,毕竟是作为游戏主机使用,可扩展性和散热性能上会需要考虑的地方。目前Z390的价格已经普遍降低了不少,千元出头的价位也会有多款主板可选。对于主板有无WiFi这个部分,个人感觉不用太在意,毕竟目前支持WiFi6的无线网卡也已经降价了不少,可以考虑更换WiFi6无线网卡。

华硕PRIME大师系列Z390主板包括PRIME Z390-A、PRIME Z390-P和PRIME Z390M-PLUS,都拥有五重防护、美声大师和FAN Xpert 4 智能风扇控制等技术。

ASUS 华硕 PRIME Z390-P 主板为ATX规格,外观上采用了白色装甲和黑色PCB的搭配设计, 9相CPU数字供电模块、4个DIMM内存插槽可以最大支持64GB的DDR4-4266MHz内存规格,PCI-E部分则准备了3个X16长度的插槽,不支持NVIDIA SLI但支持三路AMD CrossFire技术。存储上提供了2个支持NVMe的M.2接口和6个SATA 3.0接口。I/O接口部分则是提供了2个PS2接口、2个USB 3.1 Type-A接口、4个USB 3.0 Type-A接口、1个DP接口、1个HDMI接口、1个RJ45千兆接口以及一组音频接口,不过不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技术,对于玩灯的玩家来说会有些遗憾。

微星(MSI)MPG Z390 GAMING PRO CARBON 暗黑板主板设计上的特色就是 全金属设计的PCH散热罩、供电散热模块。微星 MPG Z390 GAMING PRO CARBON 采用搭载封闭定制电感、黑金固态电容的11相供电设计,主板搭载4条由金属护甲保护的DDR4内存插槽,最高支持双通道64GB DDR4-4400MHz内存规格。PCIe插槽部分中有两条加装金属护甲的PCIe x16、x8插槽,两条M.2插槽全部都能支持PCIe、SATA模式,支持傲腾闪存,此外板载6个SATA 6Gbps接口。I/O接口部分包括P/S2、USB 2.0*2(支持FlashBack+)、板载DisplayPort 1.2、HDMI 1.4视频输出接口、原生USB 3.1 Gen 2 Type-C、USB 3.1 Gen 2 Typc-A*3、RJ54网络接口以及一组音频接口。

技嘉(GIGABYTE)Z390 AORUS ELITE “电竞精英”主板同样为ATX规格主板,采用13相供电设计,设计有雕牌信仰灯,存储上提供了两个M.2扩展(1个还带有散热装甲)、6个SATA接口。内存插槽和PCIe x16都配备了合金装甲,内存最高支持DDR4 64GB双通道,显卡支持AMD CrossFire。I/O接口部分包含了4个USB 2.0、1个HDMI、4个USB 3.0、2个USB 3.1、1个RJ45和1组音频接口。此外加入了魔音音效技术,搭配RGB FUSION2.0可以实现灯光控制功能。

i7-10700K目前的价格比当初intel i7-9700K上市后的价格比较接近,仍旧采用的是14nm工艺,8核心16线程,基本频率3.8GHz,单核睿频最高可达5.1GHz,TDP 125W,可通过intel Performance Maximizer随时轻松超频。i7-10700K具备英特尔Turbo Boost MAX Technology 3.0技术,同样内置HUD 630核显,另外内置2.5G有线千兆和WIFI 6 AX201无线网卡,最高支持40条PCIe通道,支持雷电3以及Optane“傲腾”内存。

Z490主板相对来说是新品,不过可选的产品型号上已经很丰富,各大品牌目前也都时不时会有促销活动,另外还是建议关注板U套装的部分。下面的四款主板是自己关注或是体验过的,仅供参考。

技嘉(GIGABYTE)Z490 AORUS PRO AX 小雕PRO主板采用ATX版型,LGA1200插槽,搭配12+1相直出式数字供电以及8+4相CPU供电接口,确保为主板以及CPU的稳定供电。技嘉Z490 AORUS PRO AX 小雕PRO主板采用了堆栈式散热鳍片+直触式热管新一代的散热设计,板载2.5Gbps有线网卡并搭载 Intel WIFI 6 802.11ax + BT 5模块,附赠双频增益天线。存储接口上标配2个支持PCI-E 3.0X4的M.2插槽和6个SATA接口,M.2插槽同时均配有散热装甲,同时提供有1个雷电扩展插槽。主板采用一体式后窗IO装甲设计,安装上更加方便,主板支持Q-flash plus,支持RGB FUSION2.0。 IO接口部分提供了4个USB 2.0接口、3个USB 3.2 Gen 1接口和2个USB 3.2 Gen 2接口,另外还有1个USB 3.2 Gen 2的Type-C接口。音视频接口上,技嘉Z490 AORUS PRO AX提供了1个HDMI接口,1个数字光纤输出接口和5个音频接口,此外还有2个SMA天线接口和1个RJ45网线接口。

微星(MSI)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暗黑主板预装I/O护盾,装机过程更加方便。主板采用碳纤维纹理外观与6层PCB设计,12+1+1相60A全数字供电搭配第三代钛金电感8+4Pin处理器接口,为十代酷睿处理器提供稳定的供电来确保性能上充分发挥。MPG Z490 GAMING CARBON WiFi暗黑主板散热部分配备全金属材质散热遮罩、双M.2冰霜铠甲,可以确保硬件部分的良好散热,主板配备USB 3.2 Gen 2x2接口,传输带宽可达20Gbps,板载2.5G有线网卡,内置WiFi6无线网卡、支持蓝牙5.1,自带双雷电3接口。此外Mystic Light炫光系统可调节和同步支持该技术的全部硬件。

玩家国度(ROG)ROG STRIX Z490-G GAMING主板配备12+2供电模组搭配ProCool II 高强度实心供电接口以及高品质电感及电容为多核处理器提供高效稳定的供电效率。板载 Intel 2.5 Gb 网卡搭配华硕 LANGuard 网络安全防护,搭配AI智能超频,AI智能散热和AI智能网络特色功能来提升游戏体验,内存最高支持DDR4 4600, 自带 USB 3.2 Gen 2 Type-A 和 Type-C 接口,支持双 PCIe 3.0 M.2, HDMI 1.4 和 DisplayPort 1.4。预装一体化I/O背板, BIOS FlashBackTM, Q-LED 和 SafeSlot高强度安全插槽。支持AURA SYNC RGB神光同步灯效, 板载AURA RGB接针和第二代可编程ARGB灯带接针。音频部分采用 SupremeFX S1220A 音频芯片,DTS Sound Unbound 和 Sonic Studio III 智能音效管理软件,提供高保真音效。

七彩虹(Colorful)iGame Z490 Vulcan X V20 主板特色的设计上就是一键超频、一键进BIOS以及一键刷BIOS按键的设计,同时自带Debug数码显示屏+电源及重启按键,对于小白用户来说非常友好,操作上更加简单,尤其是一键刷BIOS功能无需CPU和内存,可以直接通过按键实现更新BIOS。iGame Z490 Vulcan X V20采用了12+2相I.P.P至纯数字供电,4条DDR4内存插槽最高支持4000MHz规格内存。iGame Z490 Vulcan X V20 主板采用了大面积金属模块覆盖的冰海银鲨2.0金属散热装甲来提升散热性能,同时两个M.2均对应有金属散热装甲。iGame Z490 Vulcan X V20提供了3条PCIE x16插槽以及3个PCIE x1插槽,一体式I/O面板采用不锈钢防潮材质,接口的部分包含了2个USB 2.0接口、1个HDMI接口、1个DP接口、1个光纤音频接口、3个USB 3.1接口和1个USB 3.1 Type C接口、2个USB 3.0接口、1个千兆网络接口、Wifi 6双天线接口以及一套八声道镀金音频接口。

对于AMD平台,如果锐龙7 3800X价格与3700X价格差异在百元以下,那么直接选择3800X即可,比如自己这款锐龙7 3800X当初入手的时候价格甚至接近3700X,原因就是当时的3700X因为被炒作性价比高而导致价格很坚挺。

锐龙7 3800X采用7nm工艺打造,Zen2核心架构,采用八核十六线程设计,处理器CPU主频为3.6GHz,Boost 频率4.5GHz, 36MB总缓存(L2/L3缓存分别为4MB/32MB),AM4接口。基于优秀的制程工艺与核心架构方案,TDP提升到了105W,最高支持内存双通道DDR4-3200MHz。

但上面并不是个人推荐的,毕竟性能更加强劲的新CPU已经上市了,相比于上面的3800X,加点钱上5800X会更好,毕竟5800X有赖于全新的 Zen3 架构加持,性能巨幅提升。基于 7nm+ 工艺的锐龙5000系列 CPU 对比现有的 Zen2 架构产品在IPC方面提升了19%,且拥有2倍大的L3缓存。锐龙7 5800X 拥有8核心和16线程,默频3.8GHz,最高可加速至4.7GHz,支持PCIe 4.0,L2+L3总共缓存为36MB,TDP 105W。

对应的主板上,部分人会纠结的地方是选择B550系列主板还是选择X570系列,个人还是建议直接X570系列,直接原因就是芯片组总线通道上X570采用的PCIe Gen4,而B550采用的是PCIe Gen3,毕竟你都这配置了,肯定会配上m.2 NVMe SSD,可能会是两条,也可能会搭配SATA SSD,传输性能的部分还是需要留意的。X570系列主板的品牌中,华硕、技嘉、微星这类品牌七彩虹只有CVN系列的X570,并没有高端iGame 系列的X570,不过价格上很便宜,也只有千元出头。这里列出的三款主板都是自带WiFi。

技嘉(GIGABYTE)X570 AORUS ELITE WIFI “电竞精英”主板采用ATX版型设计,为12+2相供电, 4条内存插槽可支持128GB双通道内存。技嘉X570 AORUS ELITE WIFI提供两条PCIe X16槽,其中一条进行了金属加固。技嘉X570 AORUS ELITE WIFI支持CrossFire技术,存储接口上提供了6个SATA接口和2个M.2接口,其中一个提供了专用的金属散热板。X570 AORUS ELITE WIFI的 I/O接口配备了一体式挡板,提供了4个USB 2.0,1个HDMI 2.0,4个USB 3.2 Gen1与2个USB 3.2 Gen2以及Intel 802.11ac WiFi接口。有线千兆网卡为英特尔的I211-AT,可以通过cFosSpeed软件来调节联网状态,板载声卡为Realtek ALC1220。

微星(MSI)MPG 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暗黑板主板延续了碳纤维元素风格设计,为12相供电,支持17种RGB绚光灯效、VR BOOST芯片、第四代电竞音效组件。微星MPG X570 Gaming Pro Carbon WiFi暗黑板主板板载两条经过金属加固处理的PCIe x16槽,第一条为满速X16,另外还有两个PCIe X1插槽。在散热设计上,微星X570 GAMING PRO CARBON加入了散热装甲和独立风扇设计,风扇扇叶为微星专利刀锋扇叶,配合滚珠轴承风扇,提供更出色散热效果。主板背板提供了2个USB2.0接口、1个PS/2接口,1个HDMI接口、4个USB3.2 Gen2 接口(3个TYPE-A和1个TYPE-C)、2个USB3.2 Gen1 TYPE-A接口、1个千兆网络接口,1个PS/2接口以及一组6孔八声道音频接口,内置有无线网卡,支持Wi-Fi 6和蓝牙5.0。

华硕(ASUS)TUF GAMING X570-PLUS (WI-FI) 的CPU供电部分采用12+2相供电,隐藏在散热片下的是独家的DIGI+ EPU VRM控制器,MOSFET采用DRMOS SiC639,CPU供电为8+4Pin。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提供两组M.2扩充槽,均为PCIe Gen4 x4与SATA Gen 3规格,下方的M.2插槽提供独立散热模块。TUF GAMING X570-PLUS(WI-FI)主板采用Realtek ALC S1200A音效芯片搭配Nichicon Fine Gold系列音效专用电容,PCI-E插槽有两条,第一条加入了金属屏蔽层。I/O面板没有采用一体式设计,接口的部分包含了1个PS/2接口、4个USB 3.2 Gen1 Type-A、2个USB 3.2 Gen 2 Type-A、2个USB 3.2 Gen 2 Type-C、1个DP接口、1个HDMI接口以及千兆RJ-45网口与音频输出接口。

内存选购上,基于你自己主板和CPU实际配置进行对比选购即可,容量上至少16G起步,是选择DDR4 3000、DDR4 3200还是DDR4 3600,不过个人感觉DDR4 3200已经够用,可以直接超频到DDR4 3600甚至更高,当然你也可以直接选择DDR4 3600的内存条。

另外一个细节的部分,就是买裸条、马甲条还是RGB灯条?以前自己的观念就是要么马甲条,要么RGB灯条,原因就是裸条的散热问题,因为裸条超频性能不一定低,超频后提升性能的同时也会带来发热量的问题,目前已经有解决方式,那就是将裸条搭配个内存条散热马甲即可,比如鑫谷Segotep追光者X2RGB内存散热器,价格也就五六十元,还能实现与主板的灯光同步,此外还有一点就是鑫谷追光者X2RGB内存散热器适合两条内存用户使用,因为会占用两个内存插槽的位置,这样安装后就可以显示为4条内存插满的灯光效果。

简单晒晒手头的几款内存条,包含了马甲条和灯条的部分。

马甲条就是这套十铨T-FORCE VulcanZ DDR4 3200内存条16GB套装(8G *2),,十铨T-FORCE VULCAN Z的一体式马甲为全新散热模块设计,马甲采用厚度为0.8mm的铝合金一体成形冲压工艺,搭配电解阳极氧化工艺来提升抗腐蚀能力与不导电性,支持XMP2.0,核心的时序变为了16-18-18-18-38/1.35V。

从ThaiPhoon Burner可以看到,十铨T-FORCE VulcanZ DDR4 3200内存条采用是Hynix M-die(25nm),超频性能还可以,可以轻松上到3600。

RGB灯条有几款,先说第一款技嘉AORUS DDR4 3600 RGB内存超频后可以直接稳上4000Mhz,而且这还只是没有进行深度超频后的水平。技嘉AORUS DDR4 3600 RGB内存采用了10层PCB版设计,外壳采用无螺丝设计的铝合金材质,厚度上达到了2毫米来提升散热性能,整体材质做工上较为出色,同时单条的重量达到了63克。

至于颗粒的部分,这里附上台风软件的测试结果。

技嘉AORUS DDR4 3600 RGB内存条高度上是4厘米,顶部采用了平整式灯光带设计,基本不用担心突兀的设计会影响到风冷、水冷的安装,视觉观感上会更直观,同时灯光亮度上很柔和,色彩上比较绚丽。

第二款是十铨Delta RGB内存条,两条内存顶部的灯光带采用了类似十铨logo造型的设计,看起来类似大雁双翅展开的造型,即顶部非平整式设计,相对而言此类设计会提升灯光带的显示面积,同时也实现了120度广角的发光区。十铨Delta RGB内存条支持与传统四大灯光主板厂商的灯光同步,同时也支持与七彩虹iGame主板的灯光同步,可以完全满足不同玩家自定义灯光的需求。

十铨Delta RGB内存条采用主流常见的无螺丝铝合金外壳设计,整体材质做工上较为出色。右上角的R为镂空设计,可以提升灯光显示效果,不过左侧的delta没有采用镂空式设计。十铨Delta RGB内存条最高高度上是49毫米,这个部分需要风冷用户注意下,与风冷和主板规格都有会关系。

附上台风软件的测试结果供各位参考。

第三款就是宇瞻Apacer NOX,支持1670万RGB幻彩灯效,可自定义任意背光颜色,支持华硕ASUS AURA sync, 技嘉 RGB Fusion、微星 MSI Mystic Light Sync以及华擎ASRock Polychrome Sync,可以实现灯光同步功能。

宇瞻Apacer NOX暗黑女神RGB灯条系列均采用厚实的散热片设计,也是在顶部加入了大面积导光条设计。在频率上已经从早期的2400,2666提升到了现在流行的3200和3600,如果你跟我一样是擅长一键超频的玩家,那么建议直接选择3600,省心省事儿。

作为高频条,手头这款3600版的时序为CL18-22-22-38,同样支持XMP 2.0技术。从Thaiphoon软件上来看,Apacer NOX暗黑女神RGB灯条3600采用的是三星B-die,理论上还有不错的超频性能。

接下来谈谈散热器的部分。这个部分有些乱,为什么?并非是简单的价格原因,还有你是选择风冷还是水冷的问题。价格并非是作为你选购水冷或风冷的依据,毕竟有599元的360水冷也有599元的风冷,而且风冷在实际的散热性能上也不一定比360水冷弱。

当前的散热器一般都会支持AMD和intel双平台,不用担心更换平台后也需要更换散热器的麻烦。目前个人已经使用过十来款不同品牌的风冷散热器,数量上不算多,也相对有一定的局限性,印象不错的就是利民FS140 霜灵BLACK、酷冷至尊黑武士MA620M风冷散热器以及最近入手的九州风神AS500 Plus。

利民作为以风冷散热器为主(有水冷散热器)的品牌,在产品的散热性能上有不错的表现。利民霜灵 140 Black主体高度为158毫米,搭配风扇C12B+D14B后的最高高度变为了160毫米,可以正常安装在绝大部分的中塔机箱内。从下图可以看到,顶盖采用的是阳极喷砂工艺处理,没有看到突出的立柱是因为顶部的这两块金属挡板,同时两端都对称采用了镂空设计而不是实体表面设计。

利民霜灵 140 Black体积相较于其他12厘米风扇双塔显得大一圈,全铝鳍片厚度为0.4毫米,同时鳍片数量达到了58*2,整体的分量比较重一些,达到了1000克,已经接近很多品牌旗舰双塔风冷的常规重量。利民霜灵 140 Black鳍片采用的是扣FIN工艺设计,即鳍片模组压固成型固定工艺,同时贯穿了整个散热鳍片,精致的三道扣FIN边大幅提升了整体鳍片的坚固性,也提升了整体的质感和美观度。利民霜灵 140 Black采用目前主流不常见4条8mm直径的热管,搭配回流焊工艺来焊接鳍片热管。同样保证了鳍片与热管的接触面积,同时通过直线设计的热管和对称式设计的布局来有效提升热传到效率。

仍旧是标配了一大一小两个黑色风扇,分别是12厘米的 TL-C12B风扇和14厘米的TL-D14B圆框风扇,前者采用了9扇叶设计,后者采用了7扇叶设计。两款风扇都不带灯光,不过目前已经由RGB版本可供选择。

在实际的散热性能上,室温26度开空调,测试前正常闭合安装侧面板而非开放式测试。AMD 3800X 锁频4.3GHz,搭配AIDA64进行单项FPU测试,实际测试时间30分钟,平均温度74度。

酷冷至尊MA620M风冷散热器为全黑化设计,整体的体积达到了135 x 125 x 165 毫米,所以想要购买此款风扇散热器的玩家,先确认自己机箱支持的散热器最大高度是否满足可以容纳165毫米这个基本条件。酷冷至尊MA620M风冷散热器采用了这个六根对称式设计的黑化铜管,搭配穿FIN工艺设计,贯穿了整个散热鳍片,增大了鳍片与热管的接触面积,通过直线设计的热管和对称式设计的布局来有效提升热传到效率。另外风扇采用内置式设计,无需手动进行安装.

在室温24度的环境下,intel i7-9700K在4.7GHz参数设置下,搭配Aida64的FPU压力测试31分钟,温度在65度左右.


九州风神AS500 Plus风冷散热器底座采用的是回流焊工艺设计的纯铜微凸底座,表面比较光滑平整,通过直接与CPU接触来实现热传导,更有利于将CPU的热量均匀传至整个鳍片,搭配56片全铝鳍片来提升散热性能。

九州风神AS500 Plus风冷散热器所采用的56片鳍片等效散热面积更大,同时镀镍工艺的设计也提升了抗氧化和防腐蚀性能。固定螺丝孔设计在底座两侧,安装前需要先将两个风扇先取下在进行主体安装,之后再进行这个风扇的安装,略有些繁琐,建议直接把两个风扇集成固定安装,同时将螺丝设计在顶盖,方便用户安装。

直接将3800X手动拉升至4.3GHz,实际拷机32分钟,显示的CPU温度是81.3度,低于预期的85度。

至于水冷的部分, 不用担心散热器的高度问题,而是你要选购240水冷还是360水冷,关系到后续你机箱规格的选择。自己目前已经体验过大约20来款不同品牌的水冷散热器,也全部是一体式水冷,价格基本都是在千元以下。千元以上的产品也就是酷冷至尊冰神ML360P ARGB水冷散热器,也是唯一一款全银色金属铝材质的散热器。

在实际的散热性能上,酷冷至尊冰神ML360P ARGB水冷散热器搭配aida64单项FPU实际运行20分钟左右,温度在70度以内。

千元以内产品有240水冷散热器,也有360水冷散热器,只不过在实际的表现性能上会有所差异,部分散热性能良好的散热器都能把同一款锁频4.3GHz的AMD 3800X压至75度以内。

目前在用的两款360水冷,一是酷冷至尊新冰神ML360 V2, 随包装自带3个12厘米的幻彩风扇,这3个12厘米的风扇都采用了7个白色扇叶设计来提升灯光效果。 冷排采用全铝材质,做工上工整精细,很薄的鳍片排列整齐且均匀分布,鳍片在间隙上略大,可以确保冷排更容易被风扇大面积吹到,从而有利于热量的快速导出。

冷头采用酷冷至尊全新的第三代MasterPump双腔体冷头,改进部分包含了对水泵腔体与叶轮位置增加了偏心距设计,对腔体加压区与释放区的间隙及进出水的位置进行最佳化,同时让水泵更静音,开机水泡声大大降低。轮叶上的进水孔径以及腔体的渐层出水凹槽,让水加压后可以几乎无水滞状态下流出,从而降低马达电流与线圈温度,让水泵使用寿命得以提升。

酷冷至尊新冰神ML360 V2水冷搭配AIDA64进行单烤FPU 57分钟,在24度室温下,能将4.2GHz的AMD 3800X压制在40度以下。

二是第二款将风扇与安装在冷排上的水冷散热器利民Frozen Magic EX 360,极大的降低了无聊的拧螺丝操作。利民Frozen Magic EX 360沿用了常见的全黑色设计,不管是水冷管还是冷排的部分。同时采用FEP高分子聚合物水冷管,外部包裹一层编织网来用于防磨损防划伤,用料也较为扎实,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水冷液的蒸发率,提升了使用寿命,不过整体比较偏硬且不易弯折。

利民Frozen Magic EX 360采用全紫铜镜平面底座设计,表面光滑,可以实现与CPU更加紧密的贴合,陶瓷轴承以及2800转/分的低噪音八级马达的加入,提升使用寿命的同时也降低了噪音的问题,搭配0.1mm微水道工艺设计来实现热量的快速传输,从而提升散热性能。利民Frozen Magic EX 360在冷头设计上进行创新式设计,不再提供预留的孔位来搭配对应的贴片和螺丝进行安装使用,而是采用了免工具的卡扣式设计,顺时针旋转即可实现贴片的固定安装,安装与拆卸上更加方便快捷。

技嘉AORUS Z490 MASTER开启的是游戏模式,锁频在4.8GHz,搭配AIDA64并仅仅执行FPU的部分。实际运行了32分钟,平均温度大约就是73度,仍旧保持了75度以下。


240水冷用的最多的也是酷冷至尊,包括了酷冷至尊冰神P240 ARGB水冷散热器和海魔240GRGB,前者自带的两个风扇为ARGB幻彩设计,后者只有冷头采用了幻彩ARGB设计。另外酷冷至尊冰神P240 ARGB水冷散热器线材更长更软。


酷冷至尊冰神P240 ARGB水冷散热器搭配9700K和AIDA64连续运行31分钟的效果图,除了local disk不勾选外,其他选项全部选择,温度上略有波动但是幅度不大,温度都在70度以下,整体而言对于温度压制较为稳定。

利民Frozen EYE冰封之眼240采用了全紫铜镀镍镜面工艺处理,这是底座颜色不再是黄铜色的原因,同时表面变得更为光滑。镜平面底座的设计,可以实现与CPU更加紧密的贴合,搭配0.15mm微水道工艺设计来实现热量的快速传输,从而提升散热性能。利民Frozen EYE冰封之眼240冷头外壳全部采用阳极磨砂喷涂工艺处理的全铝合金外壳设计,提升了质感的同时也对冷头起到了辅助散热的效果。

利民Frozen EYE冰封之眼240顶盖是采用的是2.5D水晶玻璃设计,透光性更好,中间位置的图案就是利民品牌logo。顶盖可以实现1600万色的幻彩ARGB灯效,可接入支持神光同步的主板来通过软件同步灯效,也可以使用自带的灯效控制器来控制灯光。

自带的两个风扇全部为幻彩ARGB风扇,搭配线控可以调节灯光模式和速度,其中幻彩模式是最漂亮的,比传统的RGB灯光美观上不少。

搭配4.7GHz的9700K,在AIDA64仅仅执行FPU测试34分钟,温度最高60度。

接下来谈谈存储的部分,也很想购买三星一类的m.2 NVMe SSD,读写性能确实出色,还有管理软件可以选择,不过价格上要贵一些。存储是方便要考虑是作为完全的游戏机使用,还是说作为办公、修图一类的主机使用,涉及到选购的存储设备类型,打游戏就全部SSD,直接M.2 NVMe SSD或是M.2 NVMe SSD搭配SATA SSD;涉及到办公修图那么就是M.2 NVMe SSD搭配HDD。至于选购上,看自己对性能的需求或是品牌偏好。

自己两台主机目前在用两个牌子分别是西部数据WD Blue SN550 NVMe SSD 1T和Lexar雷克沙NM700,分别搭配SATA SSD或是HDD来安装使用。

这款WD Blue SN550 M.2 SSD属于SN500 M.2 NVMe SSD的升级版,采用的是NVMe协议,同样没有缓存设计,但是从原来的2通道升级为4通道,容量提升到了1T,1T版本的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2400 MB/s和1950 MB/s,读写性能上有了大幅提升,搭配5年质保,同时兼顾了人们对存储和读写性能的需求,也更适合自己这种影音玩家和游戏玩家。

WD Blue SN550 M.2 NVMe SSD采用标准的2280规格设计,不过没有采用马甲条的设计。与使用过的几款同类型M.2 NVMe SSD不同,这款1T的WD Blue SN550 M.2 NVMe SSD的TLC NAND闪存仅仅采用了单芯片封装,也就是最左侧的部分,3D NAND堆栈层数提升到了96层。另外主控和NAND闪存芯片的距离很远,搭配单面PCB设计和升级的热能效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大数据读写时的发热问题,从而确保稳定的读写性能。

WD Blue SN550 M.2 NVMe SSD采用的是西数自研的DRAM-less主控设计,并且支持HMB功能,可以通过主机内存来实现为SSD加速的功能,无需额外做任何设置即可自动开启,不过该功能对系统版本有要求,需要WIN10 1809以上,建议大家购买前确定自己的电脑系统版本是否支持HMB功能。另外WD Blue SN550 M.2 NVMe SSD支持HMB功能,这个功能在一些主流同类型产品上日趋常见,通过在主机内存中留出一块缓存区来专门供SSD使用,以此来协调完成CPU与SSD之间的数据交换。支持HMB功能的NVMe SSD在进行数据读写时,会自动启用该功能进行提速,一旦内存出现不稳定而影响到SSD数据安全时,那么HMB功能会自动被禁用以保全数据。

实际的顺序读写性能上分别达到了2451MB/s、2037MB/s和2470MB/s、2040MB/s,读取性能上已经超过官方的2400MB/s和1950MB/s,而不是跟某些SSD那样只是低于官方数据。


如果想要更高性能可以考虑WD_BLACK SN750,顺序读写速度可以达到3470MB/、3000MB/S。

另一款m.2 NVMe SSD就是更高速的中高端Lexar 雷克沙NM700,最初更换的直接原因是因为自己有了ORICO雷电3硬盘盒,后面会搭配雷电3笔记本和主板进行测试。雷克沙NM700采用的是PCIe3.0*4 8通道规格,支持 NVMe 高速技术标准,官方宣称的顺序读取速度高达3500MB/s,顺序写入速度高达 2000MB/s,容量仍旧是足容512GB大容量,足够安装多款3A游戏大作。

雷克沙NM700外观看起来有些普普通通,没有采用金属散热片设计而是在表面贴了一张石墨烯散热贴纸,结合实际的情况来看,雷克沙NM700即使不搭配主板自带的金属散热片,也可以保证良好的散热性能来确保数据传输的高速稳定性。在售后上,雷克沙NM700质保时间为5年,而且品牌售后是以换代修服务,比部分品牌的售后上要更加安心。雷克沙 NM700用的是三星存储颗粒,主控则是采用的Marvell 88SS1092,官网对这款主控介绍是“为了增强下一代存储和数据中心系统做准备”,优点就是自带缓存、支持LDPC纠错机制。

从雷克沙NM700主控和存储颗粒来看,这款SSD定位就是高速稳定,结合CDM测试软件,实际测试的读写性能分别为3519MB/s和1953MB/s,与宣称速度比较接近,没有存在严重虚标的问题,完全可以满足日常游戏、PS修图等场景下的快速读写需求。



电源部分不要考虑省钱的问题,毕竟关系到整机的正常稳定供电。个人倾向于750W及以上的80PLUS金牌全模组、全日系电容电源,品牌的部分还是以安钛克、海韵、酷冷至尊一类为主,原因就是使用多年已经比较信任,一般不会轻易的更换其他品牌。

安钛克HCG X1000 是唯一一款外壳采用了玫瑰金色设计的电源,相比于清一色黑压压的外壳设计,玫瑰金色的出现则是提升了观感和质感。安钛克HCG X1000提供了十年只换不修的售后服务,输入电压为全幅100~240V,采用主动式PFC设计。

其中主变压器采用的是VER42BB04,主电容采用的是Hitachi HU 820μF 400V,具备稳定耐用、省电等特性,耐高温达到了105℃,同时两侧配备了大量的铝制散热片。电容的部分包含了Nichicon HE系列电解电容、FPCAP固态电容以及NCC电解电容来确保长时间使用下的性能稳定。模组口分为了上中下三排,上排为三组PCI-E/CPU模组口,支持CPU或PCIE的模组线,可以满足搭配双CPU服务器使用,也可以扩展成多路显卡供电线使用。此外主板模组口采用了18+10PIN设计,支持下一代主板连接使用。此外内置135mm FDB液态轴承静音风扇,寿命更长同时支持温控,会根据高温高负载的实际使用情况来自动启动风扇,低负载低温的状态下电源风扇会进入停转状态,从而将运行噪音控制在最低限度,兼顾了高效散热与低噪音的特性。

安钛克HCG750金牌全模组电源提供了10年免费换新的售后服务,采用了14厘米短机身设计,体积仅仅为140mm(长)*150mm(宽)*86mm(高),占用电源仓的空间更少,免去了考虑中塔机箱电源仓空间大小的麻烦。安钛克HCG 750W 80PLUS金牌电源采用了DC-DC架构、具备同步整流技术的全桥式LLC设计,属于目前同类中高端电源中比较成熟、应用较为广泛的一个方案。

安钛克HCG750金牌全模组电源为全模组设计,在接口一侧标识为接口类型,比如M/B、CPU、SATA、PCI-E等,方便用户接线参考。右侧为CPU和显卡供电的五组8PIN模组口分为了上下两排,可以支持CPU或PCIE的模组线,可以满足搭配双CPU服务器使用,也可以扩展成3路8PIN显卡线使用。主板模组口采用了18+10PIN设计,支持下一代主板连接使用。SATA模组口提供了4组,可以同时满足连接多块硬盘等设备的扩展使用需求。内部空间不算大但没有明显的紧凑感,不同元件距离拉的比较开,排列上较为工整。主变压器是VRL39HB06,在安钛克、海韵等一些品牌金牌以上的中高端电源中较为常见,用来提供12V输出。主电容采用的是日本红宝石Rubycon的450v560uf铝电解电容,具备稳定耐用、省电等特性,。继电器的部分采用的是额定电压AC/DC12(V)的宏发HF46F-G12-H1T,用来提供直流电流。在风扇的设计上,安钛克HCG750金牌全模组电源采用的是120mm FDB液态轴承静音风扇,使用寿命更长,支持温控,在低负载装下来可以自动降低转速来实现大幅降低噪音的目的。

接下来谈谈机箱选购的问题,硬件的问题已经解决,那么接下来核心的问题就是你要选择全塔机箱、中塔机箱还是异型机箱,选择静音机箱还是侧透、全透机箱。至于ITX机箱,个人建议不要轻易入坑,因为实际安装上会有很多麻烦,又要考虑电源,又要考虑散热。异型机箱会需要考虑吃灰的问题,一般是搭配分体水冷安装,不建议普通玩家购买。另外机箱这种东西,也是一分钱一分货的东西,不仅仅是用料上,还有细节设计的部分以及可扩展性上。

全塔机箱只玩过一款,就是九州风神魔方550全塔机箱,体积是L526mm×W241mm×H520mm,主要采用的材质就是ABS+SGCC+钢化玻璃+铝合金提拉把手设计,板材厚度0.8mm,重量上则是达到了12.2KG。有个值得一提的配件就是这个金属托盘,即手办展示架。


九州风神魔方550全塔机箱最大支持305毫米*276毫米的E-ATX规格主板,在CPU的限高上是186毫米,而对于可容纳显卡长度的部分有两种尺寸,一种格式直立模式下(垂直安装)安装的长度为420毫米,传统水平安装则是310毫米,相差了110毫米,考虑到巨型显卡的重量以及下沉倾斜的问题,要么购买转接线垂直安装,要么购买显卡支架继续水平安装。九州风神魔方550全塔机箱在内壁上设计有三个风扇位,可以用来安装4个120毫米或是3个140毫米风扇,当然也可以用来安装360水冷,机箱自带一个12厘米的后置风扇,不过只是普通的风扇。

其他中塔机箱的部分,这里简单分为静音机箱和侧透机箱两个部分。静音机箱一般都是非侧透设计,内部均设计有吸音棉,使用过的两款机箱安钛克P101静音机箱和酷冷至尊清风侠S600电竞版机箱。

安钛克P101静音机箱净重就是12.4KG,如果加上电源、独立显卡、硬盘、风冷等等,总重很轻松超过20KG,对于搬上搬下桌面也会是一个不小的考验。安钛克P101静音机箱体积为527mm x 232mm x 506mm(长x宽x高),支持120冷排、240冷排、280冷排、360冷排的安装。

安钛克P101静音机箱采用了全黑机身设计,只是在前面板侧面的进风口设计有红色可拆卸式透气条进行点缀。前面板采用了侧开门设计,操作上更加简单,不用再大力出奇迹的拆下前面板后才能安装或拆卸风扇。前面板内壁设计有黑色的隔音棉设计来降低前端风扇的噪音,另外一点并没有看到线材,也就意味着前面板也没有灯光设计。安钛克P101静音机箱的前开门与机身连接处采用的是金属合页设计,寿命更长,具备静音、顺滑的特性。

安钛克P101静音机箱前方自带了三个白色扇叶的12厘米风扇,同时有加入防尘网的设计,防尘网通过卡扣式方式固定,安装拆卸方便。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防尘网的导流条不是水平式设计,而是采用了45度的倾斜式设计,官方的说法是通过由上至下的风道设计来提升散热效率。

安钛克P101静音机箱支持的主板类型有ITX,MATX和ATX外,还支持E-ATX,另外在CPU散热器的限高上是18厘米,主流的风冷散热器基本上都可以正常容纳。对于可容纳显卡长度的部分,最大长度为45厘米,几乎主流的显卡都可以正常安装。电源采用了下置式设计,电源仓并没有采用侧开孔或是顶部镂空的设计。

酷冷至尊清风侠S600电竞版机箱比较有意思,它既可以作为侧透机箱实用,也可以作为静音机箱安装使用,对应顶部的盖子有两种可选,一种是常见的磁吸式防尘罩,可以满足观看灯光的需求;另一种就是内置吸音棉的面板,进一步起到降低噪音的作用。

清风侠S600电竞版内部的构造设计,支持的主板类型有ITX,MATX和ATX,另外在CPU散热器的限高上是167毫米,主流的大部分风冷散热器都可以正常安装使用。对于可容纳显卡长度的部分,最大长度为40厘米。清风侠S600电竞版提供了两个12厘米规格的静音风扇,前后各一个。两个风扇扇叶均为5个,只是传统的风扇而非RGB风扇。

清风侠S600电竞版采用了水平设计的I/O面板,接口全部朝上而且是靠近边缘一侧,没有提供防尘赛,会存在吃灰的问题。接口上提供了两个USB3.0接口、,耳机和麦克风接口、电源键和RESET键,除此之外还提供了一个SD卡槽,没有提供USB2.0接口。电源键同样是酷冷至尊特色六边形设计,周边设计有灯光带,按键手感上颇为清脆。

侧透机箱相对而言在数量上会更多些,因为自己是灯光玩家,平时比较喜欢玩灯光同步,下面就简单列出几款其中几款机箱。

安钛克冰钻P120是一款侧透+前透设计的中塔机箱,直接将电源位置设计在了顶部,同时前方就是一面一体式钢化玻璃,无法安装冷排或是风扇。安钛克冰钻P120体积为476 x 234 x 485毫米,内部空间的设计上可同时在底部和侧壁安装360水冷排,顶部因为是实体钢板设计,无法安装风扇或是冷排。安钛克冰钻P120卡扣式侧开门的设计免去了拆来拆去的麻烦,面板的开合上也更加方便,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安装钢化玻璃面板时的碎屏风险。

安钛克冰钻P120支持的主板类型为E-ATX,ATX,M-ATX和M-ITX。在CPU散热器的限高上是18.5厘米,可容纳显卡长度为45厘米,可以满足大部分想要使用巨型风冷散热器和显卡的用户。底部安装风扇或是冷排的同时,还想要垂直安装显卡的话,需要留意风扇和冷排的厚度不能超过28毫米,否则会影响到安装。搭配两段式铝制显卡支架可以起到有效支持长显卡的目的。

安钛克冰钻P120仍旧采用的是水平式设计的I/O面板,但并非是设计在了前方边缘的位置,而是设计在了侧面。接口的部分提供了两个USB3.0接口,耳机和麦克风接口、常见的内凹式电源键和按键相对较大的RESET键。虽然也是吃灰的设计,但是接口提供了对应的防尘塞设计。电源键表面采用了螺纹工艺处理,手感上比较舒适,不过没有加入灯光带的设计。

安钛克驱逐者 DF 600FLUX 中塔机箱也属于前透+侧透机箱,体积为467毫米*220毫米*486毫米,最大支持ATX规格的主板,在CPU的限高上是175毫米,可容纳显卡长度为405毫米,远高于主流常见的330毫米。

安钛克驱逐者 DF 600FLUX 中塔机箱自带了5个风扇,后方自带1个无灯光的12厘米风扇,采用了9扇叶设计。前面自带三个幻彩ARGB风扇,同样是9扇叶设计,支持与主板的灯光同步功能。另外备用风扇也是采用了9扇叶设计,但是采用的是反向设计,用来安装在底部位置,实现进风的作用。

还有一个卖点就是安钛克驱逐者 DF 600FLUX 中塔机箱自带的线控版,同时提供了供电和灯光线插针,可以用来同时连接多个5V~3Pin的幻彩ARGB风扇,不用担心主板自带插针不够用的问题。

安钛克驱逐者DF600 FLUX中塔机箱顶部采用水平设计的I/O面板,包含了2个蓝色标识的USB3.0接口、耳机和麦克风接口、电源键、LED控制键,从下图可以看到,USB接口和音频接口都提供了防尘塞,细节设计上比较用心,毕竟接口朝上都是存在吃灰的问题。两个按键键程很短,按键非常清脆,均采用了螺纹工艺处理来提升按键手感,不过按键并没有采用背景灯的设计。

骨伽中塔机箱影武者X7也是一款骨伽中塔机箱影武者X7是一款侧透机箱,但是正面有加入灯光带设计,也就是白色的部分。整体做工上较为成熟,正面舍弃了传统的平整式设计而采用了切面设计,少了一些单调感,整体上给人的立体感比较强。骨伽中塔机箱影武者X7可以安装3个12厘米风扇,另外从孔位来看,也可以用来安装14厘米风扇,同时也支持360水冷和280水冷的安装。

骨伽中塔机箱影武者X7顶部支持360水冷,也可以选择安装2个140毫米风扇或是3个120毫米风扇,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安装280冷排,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冷情况和安装喜好来进行安装。骨伽中塔机箱影武者X7从内壁到机箱内侧边缘的实际测量高度为18.6厘米,官方给出可以容纳CPU散热器的最大高度是175毫米,比常见的165毫米多了1厘米。骨伽中塔机箱影武者X7默认硬盘架位置到机箱内侧边缘的距离是22.4厘米,支持的电源最大长度为180毫米。

骨伽中塔机箱影武者X7 采用了水平设计的I/O面板,接口全部朝上。接口的部分提供了两个USB3.0接口、耳机和麦克风接口、电源键和LED灯光键。两个按键表面均采用了螺纹工艺处理,同时按键键程很长。
此外骨伽中塔机箱影武者X7自带了一个5V~3PIN的控制面板,最多支持6个设备灯光线的连接,如果算上一分四灯光线材的话,那么最多可以同时连接的设备就是9个,基本可以满足大部分玩家的安装使用需求。
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一是前透+侧透设计,毕竟自己是灯光玩家,风扇也全部是幻彩ARGB风扇,要充分展现灯光;第二就是自带的三个幻彩ARGB风扇,灯光好看,支持灯光同步,最主要的是免去了自行安装的麻烦,减少了劳动量;而第三个就是支持E-ATX主板,不再是支持到ATX主板,方便为后面更换主板做准备。
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在外观设计上中规中矩,传统的四四方方造型,体积是442*210*479毫米,从整体的外观设计和材质来看,做工上很成熟,机箱五金架构采用常见的SPCC冷轧钢设计,同时金属面板表面经过烤漆工艺处理。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最大支持305毫米*276毫米的E-ATX规格主板,在CPU的限高上是160毫米,需要个别使用风冷用户留意,而对于可容纳显卡长度为370毫米, 基本上绝大部分显卡都可以正常安装使用。
九州风神玄冰50机箱采用了水平设计的I/O面板,包含了3个USB接口、音频接口、电源键、LED灯光键,其中音频接口为耳机和麦克风接口,USB接口为1个蓝色标识的USB3.0接口和2个USB2.0接口。电源键表面采用螺纹工艺处理,同时加入了灯光带设计。至于那个LED灯光键就是用来实现切换灯光的目的。
最后谈谈配件的部分,就是风扇的部分。考虑风扇的部分并非是幻彩ARGB还是RGB,因为你都已经玩灯了,自然不会再去选那种无聊的RGB风扇,真正需要考虑的是12厘米还是14厘米规格,安装的位置在哪里,剩下的就交给钱来做决定了。其实这里还有一个大的前提,就是这些风扇必须支持灯光同步,可以通过主板来进行灯光管理。
但是幻彩ARGB风扇有便宜的有贵的,价格差异巨大,比如安钛克(Antec)光棱140 ARGB单只风扇就价值159元。至于如何选择,除了取决于你荷包,还要从硬件配置和性能的部分进行考虑,此外也有必要考虑风扇自带的配件部分,比如有无线控,是否标准通用接口设计等等。
先谈谈反向风扇的部分,这是因为入手安钛克冰钻P120机箱的原因而购入,毕竟会关系到设计的散热性能。反向风扇只有利民的TL-C12R-S风扇,选购的是三连包即包装内包含了三个风扇。TL-C12R-S风扇采用的也是9扇叶设计,扇叶和C12S扇叶来了个180°的反转安装。风扇体积同样为120X120X25毫米,主要材质也是工业级PBT+PC材质。
在接线上,TL-C12R-S风扇同时提供了5V /3PIN公母接口的灯光线来满足玩家与其他线控的连接,供电设计上仍旧是提供了4PIN、支持 PWM的电源线,线材也是扁平式设计。TL-C12R-S风扇额定电流为12V~0.2A,风扇转速为1500RPM,噪音在25.6DB,标称的风量为最大58CFM,风压最大为1.53MMH2O。风扇轴承则采用了S-FDB Bearing,同样具备寿命长、静音的特性。
利民TL-C12R-S可以看到无遮挡的灯光效果,不用因为传统风扇的屁股问题影响到灯光效果,当然利民TL-C12R-S也适合安装在前面板上,当你的侧透机箱摆放在桌面上时,可以更直观的看到更佳的灯光效果。此外利民TL-C12R-S支持与主板灯光同步功能,可以让用户更好的体验到软件控制灯光的乐趣。整体而言利民TL-C12R-S的灯光亮度不高,相对比较柔和,不用担心光污染的问题。
相比于安钛克光棱140,安钛克星云120ARGB风扇要便宜上不少,有些可惜的是没有三联包、五连包的设计,否则价格应该还可以便宜。
安钛克星云120ARGB风扇采用的也是9扇叶设计,体积同样为120*120*25毫米。在接线上,安钛克星云120ARGB风扇提供了5V /3PIN公母接口的灯光线来满足玩家与其他线控的连接,供电设计上仍旧是提供了4PIN、支持 PWM的电源线,线材也是扁平式设计。
安钛克星云120ARGB风扇转速为1200RPM,噪音在32.6DB,标称的风量为最大78CFM。风扇轴承则采用了S-FDB Bearing,同样具备寿命长、静音的特性。
这套九州风神(DEEPCOOL)魔术师MF120GT是三联包,风扇设计上比较有个性,一是正面加入的这个X型框设计,二是采用的双层扇叶设计,官方宣传的是根据空气动力学设计,用来实现双层增压并有效平衡气流与扇叶间摩擦产生的噪音。魔术师MF120GT同时提供了线控设备满足那些不支持灯光同步主板用户的试用需求。魔术师MF120GT风扇采用的是7扇叶设计,体积为120*120*27毫米。
在接线上,魔术师MF120GT风扇也提供了5V /3PIN接口的灯光线,同样支持与主板的灯光同步功能,不过供电线材采用了专用的接口设计,需要搭配包装自带的集线器安装使用,支持 PWM温控与智能调速功能。魔术师MF120GT风扇额定电流为12V~0.12A,风扇转速最高为1800RPM,噪音在35DB,标称的风量为最大60.6CFM。
这是通电后的效果图,可以发现九州风神魔术师MF120GT这个X型支架侧面也设计有灯光,如果正面设计有灯光,那么视觉冲击力上会更强。
以上就是一个有关主机的简单总结分享,当然也只是作为一个参考,具体问题还是需要具体分析的,比如有人就不喜欢幻彩ARGB风扇,有人就是想要装一台ITX主机等等。受限于篇幅,显示器、键盘、鼠标的部分并没有推荐,有时间有机会下次聊。
#双11剁手记#RTX30系显卡,其他硬件不考虑同步升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