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并快乐着 我的家居清洁设备三重奏    

吸尘器 12-10 11:22:03 1 0

0.篇首语

毕业后辗转了几个城市算算来到金陵定居已经四载有余,和家里领导也从四处租房到入手了一套小房子,算是有了一个温暖能够遮风挡雨的小家。两人工作虽不是996,房子距离上班的通勤距离也不算远(单程一小时),但是下班到家经常也是蛮疲惫的。

南京虽不是什么工业城市,个人感觉空气中的灰尘还是比较大的,一两天不打扫地面就是一层浮灰。对于一个懒人来说,懒并且保持家里清洁干净才更快乐。本篇文章会总结下自己目前家居清洁的半自动方案与产品,分享使用感受并提出个人对未来产品的一点点猜想,如有和未来雷同纯属巧合。


过去与现在

对于传统家庭来说常用的清扫设备是扫把+簸箕组合,扫把的局限在于很难清洁木地板表面与缝隙中的灰尘,吸尘器和扫地机器人都是扫把的上位替代。扫地机器人可以对地面周期进行清洁,像小的纸屑、小颗粒杂物与灰尘都可以交给它,如果有拖地功能还可以更好的对地面黏着力更强的灰尘进行清理。吸尘器则负担更多的功能以及随时查漏补缺,像天花板、桌面、键盘的灰尘可以使用普通吸头进行处理,家居与电器间等扫地机器人无法覆盖的缝隙也需要吸尘器处理,床褥被褥除螨也可以交给配备了螨吸头的吸尘器。

▼过去,动手扫地(图片来自 Pexel)

▼现在,扫地机器人可以完成相当多的地面清洁工作(图片来自 Pexel)

虽然我目前使用的两款机器人都是扫拖机器人(T7 是电控水箱,J1 支持基站自清洁),但实际使用时一个专门扫地一个专门拖地效率和效果都会更好一些。在定时清扫以外的随手清洁、边角缝隙机器人无法覆盖的区域,以及桌面清洁和床褥除螨就需要请吸尘器出手了。

▼我目前在用的三款产品,石头扫地机器人 T7+云鲸扫拖机器人 J1+清易吸拖一体无线吸尘器


▼不同清洁工具的分工

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机器人支持扫拖一体,但个人觉得未来扫地与拖地机器人可能还会重新分工,搭配集尘基站的扫地机器人与直接接入上水和排水(用户无需自己加水倒水了)的协同工作。当然在可见的未来无线/有线吸尘器依然不可或缺,毕竟扫地/拖地机器人只能处理地面问题,对于更「勤快」或租房居住的用户来说吸拖一体的无线吸尘器也依然是唯一的选择。


1.石头扫地机器人 T7

由于早期扫地机器人大多采取随机行走方案,这类产品的寻路、清洁效率以及回充功能体验都非常不好,给很多初次接触扫地机器人的用户带来了非常差的印象,甚至觉得扫地机器人完全不实用。

▼石头扫地机器人 T7

由于 SLAM(同步定位与地图绘制)算法的不断改进,很多扫地机器人采用了四核心甚至八核心 ARM A53 处理器,更好的算法与更强的处理能力让扫地机器人的建图、寻路、回充、避障、脱困、建立虚拟墙都有了很大提升。

像目前我使用的石头 T7 使用的是 GLSLAM 算法(石头科技称为 RR mason 7.0),SOC 的 CPU 和 GPU 都参与计算,每次清扫机器人都可以实时感知环境变化动态更新地图,即使挪动一些桌椅之类的位置也不会出现漏扫的情况。

▼石头扫地机器人 T7 建立的地图

APP 内提供了指哪到哪以及遥控模式,临时遇到一小块需要清扫的可以使用指哪到哪或者遥控模式,然后选择局部清扫 T7 就会自动以该位置为中心完成一个小范围的清扫。

▼指哪到哪精度已经很高了,但是对用户自己空间判断力仍有一定的要求,如果未来能结合 AR/MR 直接选定位置体验可能会更棒

清洁能力方面 T7 最大吸力为 2500Mpa,日常使用时地板表面和缝隙清洁能力都不错,当然如果想要清洁效果特别彻底,那么定器还是需要使用吸力更大的吸尘器电动地刷进行清洁。从工作量上来计算,不使用扫地机器人时大约1~2天需要吸尘1次,而使用扫地机器人后一周吸尘1次即可。

▼T7 纸屑清洁

▼T7 豆子清洁

拖地部分 T7 采用了恒压电控水箱,这也是目前主流扫拖一体机器人的主流设计,电控均匀下水方面做到也不错。不过实际用起来由于我家灰尘比较大,直接同步扫拖的时候拖布都会比较脏,有种把灰尘抹匀了的感觉,所以后来我又入手了专门的拖地机器人,把石头 T7 单独作为扫地机器人使用。


2.云鲸拖扫一体机器人 J1

最早是看新闻知道云鲸 J1 在 kickstarter 众筹成功,号称是"世界首款自清洁扫拖一体机器人",当时吸引我入手的主要就是因为它的自清洁功能(在基站内涮洗拖布),它解决了我使用拖地机器人时主要的一个困扰——需要人为清洁拖布/确认拖布干净与否。

▼拖完全屋后的拖布,由于回基站自清洁所以很干净

▼J1 的基站

不过相比石头的稳定表现,客观的说 J1 作为云鲸优缺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先说下它的优点——自清洁。相比其他扫拖一体机器人云鲸 J1 最大的不同点就是基站,在基站内 J1 可以自己清洗拖布,基站会将污水抽入污水箱。

▼左侧污水箱,右侧清水箱,每次拖地完成后手动倒出污水即可

▼基站清洗肋,通过旋转冲水来清洗抹布

▼J1 拖地,不是特别黏着的脏污一般都能一次拖干净

接下来说说 J1 的缺点,首先是扫拖一体需要通过切换模块来实现,实际上机器人在家中无人时定时清扫是最合适的,这个扫地模块可能我最多用过2次就彻底限制了,做减法去掉吸尘组件成为单独的拖地机器人可能会更合适。其次要吐槽的是没有定时功能,虽然 APP 可以远程控制 J1,但最理想的用法应该是定时清洁,比如 T7 先完成扫地然后 J1 开始拖地。定时功能初次使用的时候就提过,到现在半年多也没有更新,估计应该是基站硬件模块某方面有限制。最后一个体验上稍微差一点的是建图与定位算法,如果没使用过石头那么 J1 的建图算法可能还过得去,但是对比像石头高精度并能实时更新的建图算法,云鲸 J1 在 SLAM 算法上还需要再提升一些。

▼J1 扫地模块

▼J1 地图精度会比石头 T7 稍差一些


3.清易吸拖一体无线吸尘器

虽然有了扫地机器人和拖地机器人,但是家居清洁中无线吸尘器依然必不可少,机身轻便即拿即用随手清洁更符合使用习惯。我目前在使用的是清易的吸拖一体抗菌无线吸尘器,标配长扁、宽扁、电动地刷(磁吸链接拖地模块)以及电动除螨吸头,四种吸头基本可以满足家中常见的应用场景。

主机重量仅 1.65kg 单双手都可以稳定握持,轻巧的机身在清洁天花板、窗帘,这些需要举起整机的时候也不会太费力。

吸力部分 10W 转高速电机+125W 吸入功率 ,搭配标配的几种吸头日常可以用于地面、桌面、床褥多种环境。尤其是床褥作为日常我们休息的地方,除了灰尘以外其实还有很多脱落的皮屑,这些都构成了尘螨宜居的环境。尘螨虽然人眼观察不到,但是在被子、床单、床垫等环境中非常常见,是一种常见的过敏源,容易诱发皮肤过敏甚至哮喘。条件允许的的情况下,建议要周期性使用吸尘器的除螨吸头,对家中的沙发、床等容易滋生螨虫的地方进行清洁。

▼地面灰尘以及纸屑

▼桌面清洁

▼床褥清洁

▼看着很干净的床单,其实吸尘器吸尘后会看到不少灰尘和皮屑

▼连接磁吸湿拖组件,边吸边拖一次完成双重清洁

清易这款产品的一个特色是整机的风道、滚刷、水箱都采用了抗菌材质,防止机身和刷头上细菌滋生造成二次污染。出风口也使用了可以过滤最小 0.3um 灰尘的 HEPA 滤网,整机可以达到99%的过滤效率,避免吸尘器过滤系统不佳造成的二次污染。

▼风道、可水洗滤芯(HEPA)

▼抗菌后置滤芯,用于防止灰尘等通过尾气逃逸

▼10锥气旋用于尘气分离,提升吸力稳定性

吸头安装与拆卸也很方便,简单的插入/按下按钮拔出吸头即可完成安装与拆卸。

▼安装吸头

▼移除吸头

多功能滚刷刷头也比较灵活,使用时可以方便的调整角度和方向,湿拖模块通过磁吸与多功能滚刷连接,安装与移除都比较方便。

▼自由调整角度/方向

▼安装湿拖模块

结语

吸尘器、扫地机器人、拖地机器人共同构成了我家的清洁设备三重奏,缺少一样使用体验上就会有所损失,多一个又会有些画蛇添足。分享的这三款产品使用了差不多至少半年,在各自产品品类里应该都是比较有性价比或特色的产品,希望这套自动+手动的全屋清洁设备分享能够给想选购扫地机器人和吸尘器的你提供一点点参考。

我是 KC,本篇文章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观看,您的点赞评论收藏三连是对我最大的支持~

懒并快乐着 我的家居清洁设备三重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