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写在最前 ▲随着各大网络云盘不开会员就限流,上传容易下载的难措施实行,让NAS私有云成为个人、家庭和工作室备受欢迎的存储解决方案。 至于原因,数据存储、备份、删减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这点是NAS最让人安心的优势所在。 ▲那么问题来了,网络行为形成数据交换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保障自己的数据库不被他人窥视,安心用网,也是使用NAS必须要重视的。 ▲而在备份和安全防护这一块的佼佼者肯定要数老牌NAS大厂铁威马。这家企业成立于2002年,是最早一批从事网络存储设备的厂商之一,专注于为全球用户提供专业的私有云存储设备,包括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和DAS直连式存储;用完善和专业的客户服务态度来满足中小型企业、办公室、家庭及个人工作室等数据云存储需求。 二、缜密细致的安全防护处理 ▲现在的用网环境虽说比以往更好,但是不法分子的手段也从明面的张扬转向不露痕迹的低调,例如在视频、照片或者应用程序中植入木马,被写入完成时自动获取系统读写权限从而篡改系统,监控键盘鼠标行为、日志记录以及数据库,把用户的电脑变成肉鸡,广撒网,多敛鱼,择优而从之。 ▲远期的有熊猫烧香,近期的有银狐,都是恶名昭彰的黑产工具。 ▲对于系统的安全性防护处理,铁威马自主独立开发的SPC安全控制模块和网络安全隔离模式组合拳我个人就觉得效果显著。 ▲前者主要作用是确保系统中运行的所有可执行程序都是经过用户授权许可的合法程序;后者支持隔绝外网入侵,阻止恶意代码运行;互为辅助有效降低用户数据受到黑客或勒索病毒攻击的风险,为安全保驾护航。 ▲除了被动防御,TOS6的主动防御同样出色,能在应用中心安装ClamAV杀毒软件定时查杀;也能开启文件系统快照(TFSS)进行全局备份还原。 ▲如果觉得防护还不够缜密,那么启用HyperLock-WORM文件系统,让文件被写入完成后即可去掉写权限,使其进入只读状态,在保护期内,即便是具有管理员权限的职员或是黑客,所有无法触碰到NAS硬件设备的人均无法被删除、修改或者重命名任何数据,确保万无一失。 三、把用户数据存储放在第一位的备份与同步功能 ▲明天和意外谁会先来?在没有体验过硬盘损坏丢失数据之前,我一直觉得这是句没有意义的废话。直到某个夜晚我经历了一次毫无征兆的掉盘,失去了存储多年,带有珍贵回忆的照片视频;这让我对NAS在备份同步文件资料发挥的关键作用更加上心。 ▲虽然现在NAS能实现的功能越来越多样化,但是估计有不少用户像我一样,初衷还是希望用一种简单的方式守护自己的数据安全。 ▲我在铁威马TOS6系统中开启的是TerraSync、CloudSync和USB备份,形成TNAS私人云盘、在线云盘和离线存储三重防御阵型,几乎可以完整覆盖用户在不同场景中的所有备份需求。 ▲TerraSync属于铁威马自研开发的同步应用程序,可以实现TNAS与TNAS、TNAS 与windows电脑进行文件同步,支持多种同步策略和历史版本管理,旨在帮助用户用他的TNAS设备来搭建一个自主、独立、安全的私有云盘。 ▲CloudSync可以将NAS中的数据与不同公有云(覆盖OneDrive、Yandex.Disk、Alibaba Cloud OSS、百度云和Amazon S3等)进行同步上云或下云,并且为了提高敏感数据的保护力度,CloudSync 还支持数据加密,在把数据同步到云盘前先对数据进行加密;数据同步回TNAS后再进行解密,以防止云盘上的数据被泄露。 ▲开启USB备份功能后在TNAS插入U盘后即可创建离线备份文件,同样可以通过控制面板对USB设备赋予权限管理和进行内容加密,即便USB备份不小心丢失,数据也无法被解密,给使用者满满的安全感,不再害怕数据丢失的现象出现。 ▲而对于中小型企业以及个人工作室的数据保护策略,铁威马自主研发了BBS全场景商业备份解决方案,通过核心组件中央备份Centralized Backup、双重备份Duple Backup、TerraSync、CloudSync和快照Snapshot弹性组合,提供全方位、同步、异地容灾以及云盘灾备等方案,构筑稳定高效、坚不可摧的数据安全防线。 四、为什么选择铁威马F6-424 Max ▲想要把NAS打造成数据中心和影音中心,除了要考虑存储备份易用性和安全防护外,机器性能表现和盘位多寡同样需要纳入讨论范围,强劲配置才能迅捷响应玩家多线程操作指令,多盘位是灵活管理磁盘阵列、实现硬盘故障冗余保护和扩容空间的关键。 ▲F6-424 Max这款安静的性能猛兽,搭载了英特尔酷睿i5-1235U处理器(10核心12线程,至高睿频至4.4GHz)、4800Hz 8G DDR5内存(最大支持64GB)、双M.2插槽、双2.5G网口、双USB3.0接口和单HDMI2.0接口以及单Type-C接口,标配6盘位接口,全力输出噪音仅有22dB,性能出色可以在保护NAS数据安全的同时维持系统稳定流畅运作,为企业级多用户和高并发文件访问提供了低成本高效益的解决方案。 ▲搭载的系统则是铁威马迄今为止最为好用的TOS6,具备全新看板和极简个性化风格,易用美观,自然顺手;这就是我选择入手铁威马F6-424 Max守护数据安全的主要原因。 ▲F6-424 Max采用的是家族式圆润长方体造型,铁威马自研的实用新型隐藏式硬盘架的加入,让前面板一体式观感很强。 ▲安装和拆卸硬盘架通过按拉、回推两个步骤就能丝滑操作。 ▲硬盘架一如既往的支持3.5寸和2.5寸硬盘安装。3.5寸盘使用免螺丝卡扣固定,2.5寸盘需要螺丝拧紧固定。 ▲左右两侧的铁威马logo进行了镂空处理,增强通风对流。单边黏贴有24小时在线客服联系方式二维码,方便用户就使用问题进行咨询。 ▲24小时不停机使用积热是硬件稳定性的最大敌人,为了加快热量排出,采用前后贯穿式空气动力学设计的F6-424 Max让风道无阻,再加上后置的双散热智能风扇,实现动态调速,兼顾散热性能和静音表现。 ▲底部硅胶脚垫总厚度为10mm,减少NAS运行时与桌面接触位置产生的共振噪音;六角均有定位孔避免移动时受力不均导致脚垫脱落。 ▲内部支撑骨架间隙紧凑,布局合理,可以有效减少硬盘高速运行时产生的共振噪音,主板覆盖大面积的鳍片辅助进行散热。 ▲加装/更换内存条以及M2固态硬盘,只需拧开尾部的两粒螺丝拆卸半边外壳即可,上手难度不大。 注:单个M2接口最大支持容量为8T固态,单个硬盘接口最大支持22T容量。整机最大存储容量合计为148TB;如果这样的储存容量还不能满足使用者需求,F6-424 Max还支持外接硬盘柜和U盘进行扩容。 五、写在最后 个人总结 ▲安全防护和数据存储是使用NAS绕不开的问题;一站式智能全盘统筹,各功能无感无缝衔接,让使用者远离网络威胁和无数据丢失焦虑,既要便捷也要安心是消费者喜闻乐见的标准答案。 ▲铁威马F6-424 Max网络存储服务器以强劲的硬件配置捏合直观易用的TOS6系统,展示缜密的安全性防护、专业级存储备份同步,态度严谨,运行靠谱,为用户的学习、娱乐、生活和工作提供巨大便捷性。 以上全文结束,谢谢观赏!!! 这里是:神秘消逝,我们下期好物分享再见!!! <更多>

神秘消逝 晒物 01-22 09:57

之前安利过ROG的幻影系列硬盘盒,其外观相当酷炫。不过呢,有小伙伴问能不能推荐个低调点的,毕竟太花哨的硬盘盒在公司这种场合使用不太合适。本来我想说那不然就华硕TUF系列吧,只是稍微重了些。然而,小伙伴觉得它的外观过于硬核,不够时尚,也不符合她的工作环境。那么还有其他合适的选择吗? 或许是厂商关注到了用户的诉求,新推出了一款外观类似鹅卵石的硬盘盒,其型号为“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这款新品在保持轻便的同时,还增添了几分优雅和时尚,让人眼前一亮。下面就来简单分享一波我的使用体验,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鹅卵石般的圆润手感 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所提供的物件并不算多,除了硬盘盒主体、说明书、数据线以外,还有一个圆形的开盖工具。 当前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提供了黑、灰两种配色,我拿到的是黑色款。从产品页面可以看出,灰色款的上盖带有斑纹装饰,看起来更像石头,而黑色走的是低调内敛的风格。 回到产品外观上来,这次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采用了圆润造型,四周接缝处无任何毛刺,反复把玩时的触感极佳,如同鹅卵石般。而黑色款的优点在于表面的“ASUS Cobble”字样不是很明显,给人感觉低调许多。 硬盘盒采用的是USB3.2 Gen2 Type-C接口配置,位置位于顶端。旁边还有一个LED灯,方便我们随时了解读取状态。 我入手的是一个空硬盘盒,内部没有固态硬盘,所以必须安装盘体才能使用。不过打开它的时候需要用到附赠的开盖工具,然后逆时针转动底部的旋钮,再向上翻开铝制顶盖就行了。 顶盖内部预先贴有导热贴,其目的在于能迅速将固盘的热量导出。再加上是铝合金的盖板材质,导热效率更高,散热也更快。 因为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支持IP55级防水防尘功能,可应对日常的淋雨、水杯打翻等意外情况,所以开盖后会看到四周有密封胶圈存在。 硬盘盒支持NVME/SATA双协议,能够容纳2242、2260以及2280等SSD尺寸规格,最大容量可支持到4TB,可满足不同用户的存储需求,作为日常的移动硬盘盒用也已绰绰有余。 在设计细节方面,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采用了“Q-LATCH M.2”便捷卡扣设计,轻转固定旋钮就能加装盘体,拆卸和安装过程十分简便,我们无需用到任何工具。 兼具时尚与速度 按照官方标注,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的传输速率为10Gbps。虽然现在大多数固态硬盘的速率早已远超这个数值,但是二者组合之后的稳定性依然十分重要。 通过TxBENCH测试,装载aigo固盘后的顺序读取成绩为1016 MB/s,顺序写入为1001 MB/s。而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结果是读取1026 MB/s,写入1009 MB/s。这两个测试结果相近,并且已经达到盒子官方标识的速率。 在AS SSD Benchmark测试里,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的连续读取为919.17MB/s,连续写入为907.07MB/s。重复测试两次之后,其结果的波动非常小,整体稳定性很出色。 使用ATTO小文件传输进行测试,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硬盘盒的写入速度达到960MB/s,读取速度975MB/s,柱状波动极小,长度也无显著差异。测试期间,内部盘体温度保持在42℃左右,硬盘盒外壳触摸起来不烫手,仅略微有些温热。 借助红外线温度仪能够发现,当硬盘盒处于高速传输状态时,正面铝制顶盖温度最高峰值29.7℃,背面为34.1℃。由此可见,铝制盖板确实发挥了较大的作用,能够防止盘体因过热而出现掉速。 选取36GB的文件,运用FastCopy软件进行传输操作,传输速率为848.7MB/s,耗时45.1秒。针对相同的文件,若改为传统的拷贝写入方式,速度大致能维持在752MB/s左右。虽然比不上FastCopy,但就日常工作状态而言,这样的成绩已经相当不错了。 我的个人推荐 如果你正在寻找一款外观简约,没有过多繁杂设计且手感较为圆润的硬盘盒,那么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会是个不错的选择。并且,作为一款入门级硬盘盒,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的传输速度相当快,确实能够轻松达到1000MB/s以上,而且传输稳定。 可能唯一的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对2230尺寸SSD的支持,不过这个尺寸通常在掌机上才能发挥最大作用,放在硬盘盒上我感觉就真没必要了。 华硕ASUS Cobble鹅卵石 黑色 M.2高速移动固态硬盘盒 NVME和SATA双协议/IP55防水防尘/10Gbps 30天销量100 ¥199 去看看 喜欢内容的请关注我,你们的关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是尼古拉斯lalala,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物件。 <更多>

尼古拉斯lalala 晒物 01-21 11:15

⭕️ 前言 自从我入手了Mac mini M4迷你机电脑之后,就感觉256GB的存储空间确实不太够。虽说macOS系统没多少游戏,可我经常用Mac mini M4看剧、下载剧集,这就让存储空间捉襟见肘了。绿联的这款产品是USB4 M.2 NVMe固态硬盘盒,传输速率最高支持40Gbps,支持NVMe协议,能兼容M.2 2230、2242、2260、2280尺寸的M.2固态硬盘,还支持UASP加速协议,可以兼容macOS、Windows、Linux系统。 绿联的这款USB4 M.2 NVMe固态硬盘盒,型号为CM850。和市面上常见的固态硬盘盒相比,它采用的是内置小型的涡轮风扇的主动散热方式,其硬盘盒的最高功率能够达到5V - 3A(15W)。 ⭕️ 开箱展示 绿联 USB4硬盘盒M.2 NVMe移动硬盘盒 兼容雷电3/4同雷电速度40Gbps 适用苹果Macmini笔记本SSD外置固态 30天销量2000+ ¥459 去看看 从包装盒中取出的配件相当丰富,包括:使用说明书兼保修卡 ×1,售后服务政策说明卡片 ×1,小号十字螺丝刀 ×1,固态硬盘散热硅脂垫片 ×1,M.2固定金属螺丝 ×1,USB Type-A to USB Type-C数据线 ×1,USB Type-C to USB Type-C数据线 ×1,绿联CM850固态硬盘盒 ×1,专用硅胶保护套 ×1。 佩戴上硅胶保护套后,防护效果显著提升,然而,硅胶材料的保护套极易沾染灰尘。 其中硬盘盒的一侧顶部可以看到拥有一个USB-C数据传输口,其周围设计了一圈镂空开孔,以增强内部SSD的散热效果。 尽管硬盘盒的另一面底部未设置接口,但是内部可以看到有个涡轮风扇的散热系统,还针对设计有镂空的开孔,用来提升内部SSD的散热效能。 它有着多达4重的散热优化措施。首先,内置小型涡轮风扇提供主动散热;其次,散热硅脂贴助力SSD存储颗粒更快地传导热量;再者,两侧镂空设计实现空气对流,有助于改善内部积热的情况,增强散热效果;最后,铝合金搭配鳍纹面板,使得散热面积扩大了30%。这样的散热配置完全能够应对高速的PCIe 3.0 / 4.0 M.2 NVMe SSD,无需担忧热量问题。 ⭕️ 移动固态硬盘盒展示 绿联采用全铝材质的移动固态硬盘盒,其机身质感显然优于塑料材质的硬盘盒。深空灰的色调非常适合职场办公环境,更显沉稳与精致。 只需利用金属螺丝将SSD固定,而硬盘盒的PCB电路板上设有四个可选孔距,对应M.2 2230、2242、2260、2280四种尺寸的固态硬盘。 找来一块1TB容量的NVMe SSD装入绿联硬盘盒内并用螺丝进行固定,在贴上散热硅脂垫片,通过金属盖板覆盖在散热硅脂垫片,用以解决固态硬盘长时间运行下的散热压力。 在硬盘盒的一角,有一个细长而透明的指示灯,它会持续亮起或闪烁白色的光芒。即使在昏暗的环境下,这束光也不会让人感到刺眼。 ⭕️ macOS Sequoia 15.2系统测速 通过实际测试发现在Mac mini M4迷你机电脑上,绿联CM850硬盘盒有着特定的运行模式以及端口速度。该硬盘盒的运行模式为USB4,这种运行模式能够让它发挥出特定的性能优势,而其端口速度为40 Gb/s,这个端口速度相当可观,能支持高速的数据传输,为使用者在数据交互方面提供很大的便利,比如快速拷贝大容量文件等操作。 在使用AJA System Test Lite软件进行测试时,该硬盘展现出了卓越的性能。在连续写入方面,其速度达到了3261 MB/s,而在连续读取方面,速度也高达3227 MB/s。这样的表现充分证明了该硬盘在处理大量数据时的出色能力,无论是进行视频编辑、图形设计还是其他高性能需求的应用场景,都能提供快速且稳定的读写体验。 使用SENSEI软件进行测速,结果显示,连续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2.92 GB/s,而连续写入速度最高达到了3.09 GB/s。经过实际测试,这款设备完全能够满足日常使用的需求。不仅如此,即使长时间使用,也只是出现了轻微的发热发烫现象。 我通过Magic Disk Benchmark专业测速软件对绿联CM850硬盘盒进行速度测试,经过软件详细的检测与分析,得出的结果十分令人满意。就连续写入速度这一指标而言,其数值最高达到了3.19 GB/s,这个速度在同类产品的比较中处于相当不错的水平。与此同时,连续读取速度方面,它的表现同样出色,最高能够达到2.65 GB/s,这一速度也能够满足很多用户对于数据读取方面的需求。 再使用Magic Disk Benchmark软件进行复测一次,结果写入性能反而更佳,连续写入速度最高达到了3.06 GB/s。这充分表明绿联这款型号为CM850的USB4 M.2 NVMe固态硬盘盒具有相当不错的读写潜力。 通过Magic Disk Benchmark专业测速软件进行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其连续读取速度方面表现出色,最高能够达到3399.96 MB/s这样一个数值。在连续写入速度方面,也有着相当不错的成绩,最高可以达到2686.00 MB/s。 ⭕️ 总结 四海哥我实际体验了绿联CM850硬盘盒,感觉使用体验很不错。首先,它的外观设计很吸引人,全铝机身,体积小巧,和移动固态硬盘盒差不多大小,便于携带。其次,它支持NVMe协议的SSD,最高传输速度可突破3000MB/s,读取和写入数据都能快速完成,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这也是目前为数不多能够得到官方支持8TB容量的硬盘盒,简直堪称是移动存储的最佳载体。 总之,绿联CM850硬盘盒是一款非常实用的USB4固态硬盘盒,搭配Mac mini M4绝对是很般配的,值得推荐。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感谢观看。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01-20 14:13

去年没赶上国补,原价买了一台iPhone16ProMax,感觉巨亏,为了能占一次国补的便宜,于是又花3500多入手了一台丐版Macmini M4。 结合国补的力度,丐版Macmini M4估计是苹果性价比最高的产品了,而且从配置来看这一代Macmini提升非常大,不仅搭载了性能强悍的M4处理器,连最低配内存都有16GB了。 Apple/苹果AI电脑/2024Mac mini迷你主机 M4银色(10+10核) 16G 256G台式电脑主机 MU9D3CH/A 30天销量1w+ ¥4499 去看看 不过苹果的尿性大家也都知道,内存和存储空间价格堪比黄金,16GB内存还能用,但256GB的存储空间是怎么都不够的,装完应用就升不了多少了,但是国补只有最低配置,要增加容量只能原价购买,而且那个价格怎么看都不值。 好在天无绝人之路,之前一直在用极空间的Z423旗舰版,刚好可以用来给手头这台Macmini扩容。 一、配置简介 极空间Z423旗舰版作为一款高性能的私有云NAS设备,搭载AMD锐龙R7 5825U处理器,拥有8核心16线程,基础频率为2.0GHz,最大加速频率可达4.5GHz,配备16MB三级缓存,集成Vega8 GPU,TDP功耗为15W,内置1个14025风扇和1个7010 CPU风扇,且支持智能风扇控制,非常适合多线程任务处理。 容量方面,提供4个SATA盘位和4个M.2接口,支持多种磁盘存储阵列模式,SATA最大支持单盘30T/7200转的硬盘,M.2最大支持4TB的固态硬盘。标配一条32GB 3200MHz DDR4内存,且采用双内存插槽设计,最大支持64GB内存。 万兆网口和千兆网口各一个,后置的USB接口由2.0升级到3.2,最高可达10Gbps,HDMI接口也由2.0升级到2.1,能够输出4K、8K画质视频(需要HDMI连接线支持)。 用NAS扩容如果有万兆局域网的话体验确实会提升不少,不过丐版Macmini M4配一个万兆网口就得贵将近一千,最重要的是不支持国补,属实不划算。 相比之下,3500多入手最低配置,然后额外买一个雷电转万兆的外接网卡,除了给Macmini用外还可以给Macbook或其他电脑用,要更加灵活,而且Macmini M4配了3个雷电接口,用一个连网卡也不影响使用。 二、设置教程 我这台极空间Z423旗舰版4个SATA盘位都插满了,总容量为21.8TB,目前还剩不到15TB。固态硬盘需求不是特别大所以只用了两个M.2接口,分别是1TB和2TB,用来存储Docker镜像及虚拟机文件。 正常情况下,Macmini和极空间NAS接入统一网络,极空间NAS开启Samba服务后就会显示在访达中,点击设备输入账号密码即可进行连接访问。 在进行时间备份前,先开启Samba服务,操作方法为极空间电脑端打开系统设置,点击文件及共享服务,开启Samba服务。这里需要注意一下下方使用方法说明第二点里有个服务地址,之后需要用到。 接下来打开极空间桌面端的Mac备份。 初次使用会出现一些说明及风险提示,可以先看完在进行操作。 然后是时间机器备份设置,根据情况选择数据存储位置、设置时间机器最大可用容量,容量自定义,也可根据需求开启安全双备份。 完成前面的操作后打开Macmini系统设置,找到时间机器,点击添加备份磁盘,因为我这里只有这一个备份,直接输入极空间NAS的账号密码即可。 登录之后点击对应的时间机器图标,选择设置磁盘。 再输入一遍极空间NAS的账号密码,点击连接,完成时间机器的装载。 之后可以视情况选择是否加密并设置磁盘使用率限制,最后点击完成即可。 到这一步就设置好了,点开极空间NAS上的Mac备份,可以看到备份记录与时间机器上的一样,备份速度还挺快。 如果想在本地访问时间机器上的文件,还需要设置一下。鼠标右键Macmini的访达,在弹出窗口点击连接服务器。 输入Samba服务地址,可在前面提到的文件及共享服务复制,然后点击连接。 继续在弹出窗口中输入极空间NAS的账号密码,然后点击连接,选择要装载的宗卷时点击Time Machine。 返回访达点击挂载的地址,就能在右侧窗口找到装载的Time Machine了。 三、其他用法 为了方便大家操作,前面的时间机器备份设置介绍得比较详细,实际设置起来非常快,而且极空间NAS搭配Mac使用,玩法还不止时间机器备份这一个。 文档同步满足跨空间办公 文件同步功能算是极空间NAS的一个基本服务了,支持单项备份和双向同步。单项备份即把Macmini上需要备份的文件夹里的文件全部备份,本地文件夹删除不改变极空间NAS上的备份文件,双向同步则是本地文件删除,NAS端备份文件也同步删除。 设置方式也很简单,点击创建任务后选择需要备份的文件夹,设置备份位置,然后选择备份方式,点击确定即可。 单项备份和双向备份的策略都推荐使用自动备份,因为手动备份太麻烦,定期备份间隔较久,自动备份则可以做到实时变更,不仅能快速备份文档,还可以满足多端办公的需求,比如在家时需要查看办公电脑上的文件,直接在备份文件夹中就能找到,非常方便。 安装虚拟机实现双系统 极空间Z423旗舰版的配置挺高,不装个虚拟机挺浪费的,尤其是对Mac用户来说,装一个Windows系统的虚拟机,就相当于有一台Mac+Win双系统的电脑了。 虚拟机的安装教程可以在极空间官网上查看,每一步都很详细,这里就不再介绍了。 用于在线下载本地存储位置 假设一部4K高清电影为30GB,Macmini内置的256GB存储容量只够下载8部电影,算下系统及软件占用的,实际上还没有8部,不过影视资源可以直接下载到极空间上用极影视播放也很方便,那么其他文件呢?其实也是可以的。 在使用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自带的Safari浏览器无法切换下载文件存储位置,但第三方浏览器、网盘、迅雷等应用的下载文件存储位置都可以更换到极空间NAS上。 我这台极空间NAS硬盘容量有20TB左右,全部可以和Macmini共用,平时下载的软件安装包、文件等全部保存在极空间NAS上,这样就可以节省大量内置存储空间了。 剪辑/修图素材存储盘 如果想把Macmini作为生产工具,256GB的丐版是生产不了什么内容的,毕竟一个PS安装包就占用10GB了,用起来还挺尴尬的。要避免这种情况,还是可以参考上面的思路,将极空间NAS作为素材存储盘。 我平时拍摄完之后都会把原始的图片、视频素材备份到极空间Z423上,然后删除手机、相机上的文件腾空间。在用Macmini修图、剪辑时,可以直接读取极空间NAS上的素材文件,对于处理好的图片、视频,同样可以直接保存在极空间上,这样就跳过Macmini的内置存储了。 其实我自己是先用极空间Z423才买的Macmini M4,丐版用起来总有一种被卡脖子的感觉,现在用这台NAS来给Macmini M4扩容也算物尽其用了。但不管怎么说,如果想体验一下Mac系统,这一代的Macmini确实是最优选,而且国补力度挺大,用省下的钱再加点就可以上一台NAS了,极空间Z4Pro及新出的Q4价格都不高。 体验方面,极空间的系统也很有优势,除了前面介绍的功能外,在相册备份、影音娱乐方面同样非常便捷实用。当然,如果想进一步提升使用体验,也确实有必要升级一下Macmini的网卡。万兆局域网传输读写速度快,不过成本高,极空间Z4Pro、Q4等型号配的是2.5G网口,可以为Macmini配一个2.5G外接网卡,日常使用基本也能满足需求。 极空间私有云Z423 旗舰版 “8”盘位8核32G内存 万兆网络 双系统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Z423旗舰版 标配 30天销量500+ ¥6299 去看看 <更多>

拯救凹凸曼 晒物 01-17 10:19

在当今数字爆炸时代,个人和家庭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积累了大量的照片、视频等数据,如何安全、高效地存储和管理这些资料成为一个难题,特别是手机里记录了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真的十分舍不得删除。随之而来的就是手机以及相机的内存吃紧。于是,有一台私有云存储NAS真的是许多普通用户的刚需,至于为什么不选择某某网盘,原因大家dddd(无会员那拉胯的网速)···所以一款容易上手、交互简单的NAS才是普通用户最想要的。 基于站内大佬们的推荐,我入手了绿联DXP4800私有云,没有复杂繁琐的设置,主打一个容易上手,特别是内置的UGOS Pro系统,和电脑操作系统一样的交互方式,小白用户开机就能用! 外观设计 外观方面,绿联DXP4800机身采用了简约灰配色,磨的铝合金外壳质感满满,没有想象中那种非常商务的感觉,看上去有种迷你小主机的感觉。 DXP4800正面设计同样十简约风格,硬盘支架主体为铝合金材质辅以灰黑色喷塑工艺,质感出众。4盘位布局科学,单盘位最大支持24T,整机最大可扩展至112T(含2个M.2插槽),整体观感简洁大气。正面底部从左至右依次是电源键、指示灯、SD卡槽、USB-C接口以及一个 USB 3.2 接口(均支持 10Gbps 传输速率),前置式设计方便移动设备插拔。 绿联 DXP4800的四个硬盘位均采用按压开启设计,只需轻按底部,即可弹出仓位提手,轻轻一拉便能顺畅取出硬盘位,整个开启操作十分简便。并且由于主要放置在桌面上,硬盘盒带有儿童锁功能,避免了小朋友因为好奇打开硬盘仓的意外情况。 抽出硬盘仓,可以看到硬盘的安装同样很方便,对准仓室内的孔位就能快速固定,然后推入机身就完成了整个硬盘的安装,上手难度基本为零,可以说是有手就行。 绿联 DXP4800采用开放式开盖设计,有效提升散热性能,让这台全天候运行的 NAS 更加稳定可靠。机身背面是一个巨大的风扇,散热风扇外带有磁吸防尘网,能够有效阻挡毛发和粉尘进入,进一步提升设备的稳定性与使用寿命,为长时间运行保驾护航。 机身后侧的接口配置十分丰富,包括HDMI、USB 3.2、两个 USB 2.0 接口以及两个 2.5G 网口,电源接口以及复位键位于机身最右侧,丰富的接口也使得它能够接入多种设备。 硬件配置 拆下绿联DXP4800底部的盖板,就能看到这台NAS的内部布局,机载标配一个8G的DDR5 4800MHz的笔记本内存,双M.2接口位于内存的右侧,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升级,通过插入PCIe 3.0固态硬盘可进一步实现内存的升级,并且单盘最大支持 8TB 容量,除了用于组建存储池外,还可作为高速缓存使用。 绿联DXP4800采用的是N100处理器,具备 3.4GHz 的四核四线程架构,能够轻松应对多任务处理和高负载场景。配合DDR5 4800的8GB内存,可以为我们带来了稳定的性能表现,这个配置都可以用来做小主机,所以作为NAS来使用可以轻松胜任。 绿联UGOS Pro系统体验 初次使用这台NAS只需要在手机端下载绿联云app或者PC端安装,根据页面提示一步步操作就能完成整个设置,没有繁琐的账号设置过程,纯傻瓜式操作,对新人小白十分的友好。 我现在采用了两块希捷红盘配置成RAID 1阵列,如果未来需要更大的存储容量,还可以通过增加3和4号硬盘位来扩展空间,同时加入额外的缓存SSD以提升整体性能,实现更大容量的数据存储和更高效的数据管理。 移动端APP和PC端的界面都十分简洁清爽,各项功能一目了然。操作逻辑清晰明了,没有繁琐的步骤或复杂的路径,使用起来直观又省心,非常贴合用户需求。打开应用中心将迅雷、网盘工具、docker等常用软件安装,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后期的使用。 照片同步与分享 前面也说到了由于我们日常使用手机记录生活真的太方便了,以至于随手拍摄的照片和视频很快就会占满手机存储,如果不及时清理和备份,后期万一出现手机意外丢失或损坏,这些珍贵的记忆将很难找回。所以使用这台NAS的第一件事就是将手机里的照片视频同步到NAS。设置过程很简单,通过APP首页的“同步与备份”就能快速开启手机的备份功能,这样以后每次手机联入WIFI,就能自动检测并将未上传的照片快速备份至NAS中。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上传的这些照片和视频完全存储在本地,不存在被第三方扫描导致的泄露风险,也不用担心因为数据压缩而损失原有的品质。这种由自己全面掌控的方式,不仅保障了照片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同时也大大增强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感,毕竟使用网盘多少会担心隐私被泄露,并且在同步与备份里我们可以查看/编辑同步的设备。 绿联DXP4800不仅能够根据时间、地点等信息对存储在NAS中的照片进行智能分类和排序,还支持用户自定义相册管理功能。这意味着我们可以根据个人需求手动筛选和整理照片,将那些重要或常用的图片单独归类到新建的条件相册中,方便随时查找及分享。相比于在手机中一张一张地翻找图片,这种集中化、个性化的管理方式极大地提升了查找效率。同时,借助DXP4800的高性能硬件和流畅的软件支持,我们还能轻松备份照片,确保数据安全,让每一张珍贵的回忆都得到妥善保存。无论是有关日常生活还是工作的,这种便捷高效的管理体验都会让我们的数字生活记录更加有条不紊。 通过系统的AI识别功能可以快速将我们上传至NAS的照片进行分类,识别完的人物会自动进行分类,点开每一个分类目录我们就能看到它的所有照片了,并且在相册里我们还可以建立宝宝相册,宝宝的照片这样就能方便的查看了,相比于手动归类,这种基于AI识别的快速分类真的十分便利。 此外,宝宝相册还贴心地提供了按宝宝年龄排序的功能。通过这一特色功能,作为家长的我们可以轻松地按照宝宝的不同成长阶段浏览照片,无需手动翻找,就能快速回顾宝宝从出生到每个成长节点的珍贵瞬间。这种按年龄自动分类的设计,既方便又温馨,让记录宝宝成长变得更加有条理。不论是珍藏宝宝的第一次微笑、学步的模样,还是重要的生日聚会,每一段记忆都被妥善整理,触手可及。 当然除了便捷的存储备份功能外,通过创建分享功能也能把照片分享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查看,如果想分享给其他亲戚朋友查看,也可以关闭允许下载照片功能,这样就不用担心照片被其他人不小心下载了。 它还支持自定义学习功能,如果你有想要特别分类和管理的专属事物,可以通过训练自己的识别模型来实现自动化分类。比如,你可以训练模型识别家里的宠物,为它们生成专属相册;或者用来标记重要的文档图片,让查找更加便捷。 此外,如果照片中包含位置信息,绿联NAS还能智能生成位置地图,标记出拍摄地点,打造一份生动的足迹回忆。通过这一功能,你可以将珍贵的照片与旅行路线相结合,在地图上重温每一次冒险和每一个美好瞬间。 影视中心 除了数据的备份,DXP4800内置的影视中心无疑是我们自己的专属影库。无论是我们自行上传的影视视频还是使用内置迅雷下载的视频,通过 UGOS Pro 系统内置的 TMDB Key功能,可以轻松实现影音刮削。它能够从TMDB中自动获取影片或剧集的详细信息,包括海报、剧情简介、演员阵容等,为我们打造更加直观、丰富的影音资料库体验。这一功能不仅操作便捷,还能让影视内容的管理更高效、更专业。 通过手机端APP同样可以查看影视的详细信息,并且可以选择清晰度,最为关键的是还能投屏,这也意味着我们可以在手机端以及电视端畅享4K的极致观影体验,对于某些非智能电视,直接使用手机投屏其实更加方便。 影视中心还有一个细节就做得十分到位,那就是影视的播放进度是同步的,这也就意味着在上班通勤过程中我们使用手机观看电影到某个进度后,回家使用平板或者电视可以直接续上之前的进度,无需拖来拖去找观看进度。 绿联DXP4800除了直接给到我们用的最多的官方版迅雷外,还提供了网盘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可以直接关联百度网盘和OneDrive,这样我之前存在度盘里的资料就让NAS慢慢下载同步吧,当然如果后续升级可以加入阿里云盘或者夸克云盘那就更好了。 资源共享及在线办公 除了上面提到的影视中心以及照片共享外,绿联DXP4800给我的最大感受是工作真的好方便,之前在办公室未完成的PPT或者word资料,过去都需要通过U盘拷贝回家继续修改,使用DXP4800后,我只需要将其拖入NAS中,回家就能继续完成后续的工作,简直不能更方便。 当然我们还可以使用UGOS Pro内置的在线文档功能,这样我们在另外一台电脑上也可以继续访问NAS中的文档进行编辑。使用时无论是word、excle还是PPT,都能实现远程编辑。 DOCKER初体验 上面聊完了基本功能后,再来看看设置相对复杂一些的Docker功能。在尝试使用 Docker之前,我心里还有些顾虑,担心会不会比较复杂或者难以上手。然而,实际体验后发现完全不用担心。绿联官方提供了非常详细且丰富的在线教程,包括图文说明和操作视频,无论是入门用户还是有一定基础的用户,都可以轻松按照教程一步步完成操作。 当然也可以直接在Docker的镜像参考中直接搜索并下载,这里以爱盼为例,在镜像仓库中搜索“aipan-netdisk-search”就能下载镜像并完成安装。 安装好镜像后,在容器里点击快速访问就能使用爱盼搜索想看的内容了。 网盘搜索工具爱盼,通过这款工具我们能够轻松搜索各类网盘资源,它支持多种网盘如阿里云、百度云和迅雷网盘,并提供在线观影功能,搜索想看的电影或电视剧就能在线观看,相当方便。 HivisionIDPhoto证件照制作工具,之前在52pj上下载过本地版的软件,但是在NAS中搭建好HivisionIDPhotos证件照制作工具后,就能方便的制作证件照,实测比美图以及一些小程序提供的功能更好用,可以随意设置照片尺寸、大小以及分辨率。 此外,按照绿联知识中心里Docker的详解,我们还能部署Home Assistant智能家居系统、PDF多功能工具Stirling-PDF以及为知笔记等多种应用。 总结 一款真正优秀的NAS产品,应该是人人都能轻松上手、无压力操作的。不论是技术小白还是资深玩家,都能够快速上手,实现文件存储、备份、多设备共享等需求。只有当产品具备了简单易用的界面设计、智能化的操作引导,以及稳定高效的性能,才能真正让作为用户的我们感受到科技的便捷与价值。经过这段时间的使用,我也是越发觉得绿联DXP4800拥有了“人人都能玩转”的特性,当然对于有更高需求的用户,通过在它里面部署Docker容器和虚拟机,也可以灵活地定制功能,以满足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如果你对绿联DXP4800感兴趣,现在正是入手的好时机! 绿联(UGREEN)私有云DXP4800 Plus 8G内存四盘位NAS网络存储 个人云硬盘家庭服务器 万兆网口 适用iPhone16 送赠品 30天销量100 ¥2699 ¥3299 去看看 <更多>

风吹pp凉嗖嗖 晒物 01-15 10:12

曾几何时,NAS还只是少数专业人士才有的设备,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存储需求的暴涨,NAS的用户群也越来越大。而现在,全闪NAS又成了新一代发展趋势。 作为NAS领域的头部厂商,铁威马近期就推出了一款亮点颇多的专业级全闪NAS,总共配备8个M.2 2280 NVMe固态硬盘插槽,每个插槽最大支持8TB容量,同时机身还配备了一个万兆端口,借助全闪+万兆的超强配置,带来了与传统NAS截然不同的体验。 铁威马(TERRA MASTER)F8 SSD Plus 全闪8盘 NAS网络存储 私有云 文件共享备份 电脑手机平板扩容(8核16G内存) 满4500减100 送赠品 ¥4999 去看看 硬件开箱:小巧、轻便 从硬件配置来看,铁威马F8 SSD Plus在当前的NAS领域无疑是遥遥领先的存在,不过在包装及外观设计上,它还是延续了铁威马一贯低调简约的风格,最明显的就是深色的包装盒上除了产品渲染图外基本就没有其他装饰了。 NAS机身依旧采用的是全黑设计,机身表面带有磨砂质感,摸起来还挺舒服。机身上的图案装饰并不多,主要是是铁威马的LOGO标识,辨识度还是蛮高的。机身尺寸为140*60*177mm,非常小巧不仅易于收纳,还便于携带。 机身顶部是NAS的电源按钮及散热孔,散热孔采用的是条形镂空设计,分布均匀。机身底部则是散热风扇,虽然机身不大,但还是配了双风扇,可以为固态硬盘的读写提供更好的散热条件,带来稳定的性能体验。 至于机身接口,也是非常丰富的。除了电源和万兆端口外,还提供了1个HDMI接口、2个USB-A接口,和1个USB-C接口。HDMI接口可外接显示屏输出画面,USB口均支持10Gbps速率,即便是进行移动设备或硬盘柜拓展也可满足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这款NAS进行硬件设计布局的时候花了不少心思,在满足8个超多盘位的情况下精简接插件,通过一体化的抽屉式设计进一步简化安装,不需要借助外部工具就能完成拆卸。 取出NAS主板可以看到,虽然只配备了一个内存插槽,但是最大支持32GB,而且出厂自带16GB的DDR5内存,相比一般的8GB内存配置运行要更加流畅快速。为了方便使用提升体验,这款NAS出厂就配备了8个散热马甲及用于固定的橡胶圈,开箱就能用。 8盘位NAS在阵列模式的支持上也相当丰富,根据硬盘数量可选择TRAID、TRAID+、RAID0/1/5/6/10、JBOD、Single Disk等。从主板的构造来看,在体积有限的情况下,经过高度精简优化之后内部构造不仅整齐有序,还留出了较多的剩余空间,可以进一步减少热量的积压。 传统NAS使用机械硬盘,体积大不说,单块硬盘就老重了,标准4盘位的NAS全部装满,抬起来都有些费力,相比之下铁威马F8 SSD Plus全闪NAS经过极致“瘦身”之后不仅体积小,重量也跟两部手机加起来差不多,据说是体积最小的8盘位NAS,出差旅行完全可以随身带。 使用感受:快速、安静 作为一款超轻便携全闪万兆NAS,铁威马F8 SSD Plus的配置也相当给力,除了多盘位、大内存及丰富接口外,还搭载了具有8核心8线程的英特尔酷睿i3-N305低功耗处理器。 这款处理器最大睿频可达3.8GHz,三级缓存为6M,接近第8代酷睿i7标压处理器,不仅用于NAS主机,还广泛应用于迷你主机中,支持4K硬件解码,能够高效处理NAS的复杂任务,满足多用户访问及多服务并行等需求。 对于用户来说,万兆全闪NAS最让人期待的还是速度,按照官方测试的情况来看,铁威马F8 SSD Plus在万兆环境下硬盘读写速度可达1020MB/s,4K随机读写速度也有300MB/s(实际表现与阵列、网络环境有关),确实挺诱惑的。 当然,要把万兆全闪NAS性能全部发挥出来,得要求局域网环境达到万兆条件,最简单的就是配一个至少双万兆口的路由器,或者使用万兆交换机。另外电脑主机如果没有万兆网口的话需要重新配一个万兆PCIE网口插主版上使用,现在一些新款支持WIFI7的路由器无线速率也支持万兆,至于主机是否支持则要看具体硬件参数了。 把铁威马F8 SSD Plus挂载到本地测速,万兆环境下实测读取速度为961.77MB/s,写入速度为909.09MB/s,可以看出来与官方标称速度相差并不大。 文件传输实测,从电脑拷贝一部4K电影到铁威马F8 SSD Plus,实际传输速度为714MB/s,整个传输过程非常稳定,完全没有大幅波动。从铁威马F8 SSD Plus拷贝文件到电脑的固态硬盘,由于电脑硬盘的速度不受网络环境限制,所以实际传输速度超过900MB/s。 目前消费级NAS大多是2.5GbE的端口配置,10GbE(万兆)的配置完全称得上是顶配了,虽然依旧无法把固态硬盘的全部性能发挥出来,但对比机械硬盘普遍200MB/s的速度,依旧快了几倍。 选择NAS,噪声干扰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因素。采用机械硬盘的NAS尤其是安装了多块硬盘之后,噪声的干扰很难避免,相比之下,搭载固态硬盘的全闪NAS在噪声控制上要更出色。 我自己做了一个简单测试,安装了4块机械硬盘的NAS在没有写入任务的情况下测试为41分贝,而铁威马F8 SSD Plus在进行传输的情况下只有24分贝,简单来说即便睡觉放在床头,失眠也绝不可能是受它影响。 至于发热情况,手头没有对应的设备可以测试,不过在较长时间的写入后,NAS机身并没有感觉变热,出风口的风感也没有明显发热。其实合格的固态硬盘在电脑上持续写入温度一般也就40℃多一点,在NAS上搭配散热马甲完全不用担心会过热。 系统体验:安全、高效 搭载基于 Linux Kernel 6.1 LTS 内核的全新TOS6.0系统,底层结构进一步优化,具有更强的兼容性。同时PC客户端的布局也进行了升级,一个应用就能解决TerraSync备份、网络磁盘、备份任务查看等需求。 铁威马TOS6.0系统给我的直观感受是简洁、易用,比如第一次进入系统界面,会感觉布局和Windows系统相似度极高,这就意味着只要用过Windows电脑,就可以无缝跳转上手TNAS。 ▶专业、全面的BBS全场景备份方案 不管是家庭使用还是商业存储,NAS备份都是主要需求。我的使用需求主要是个人办公资料的备份及影视资源的存储,铁威马F8 SSD Plus既能满足我的备份需求,也能满足家人的观影需求。 如果是商业场景的话我觉得非常有必要推荐一下铁威马自主研发的BBS商用备份方案,这套方案借助Duple Backup、Centralized Backup、TerraSync、CloudSync、Snapshot等核心组件,满足集中式主动备份、双向被动式备份、服务器备份、虚拟机备份、异地容灾备份、云端灾备等需求。 使用起来也很简单,点击菜单栏的备份图标即可进入备份管理,各种备份功能全都汇聚在一起,点击对应的备份方式即可创建备份任务,使用更加清晰、便捷。 对于企业来说,数据也是重要资产,所以一份备份显然不够,应对重要数据的备份,可以使用Duple Backup双重备份功能,其工作逻辑是将重要文件夹或iSCSI LUN备份到多个目的地,包括远程TNAS设备、文件服务器、云盘等,重点在于可根据需求保留至少3份数据备份并进行异地灾备,这样就不用担心出现人为或意外因素导致数据丢失了。 面对部门或团队多成员的备份需求,对办公电脑进行逐台设置很费时间,后续管理起来也很麻烦,Centralized Backup中央备份可以完美解决这一问题。这项功能可以把TNAS变成一台企业中央备份服务器,无需在每台电脑上进行单独设置就能实现集中主动备份和保护,同时也支持服务器、虚拟机备份,即便团队成员很多,也无需有压力。 可能很多人都遇到过工作文档反复修改后又被要求改回去却找不到历史版本的情况,遇到难搞的领导、甲方可以把人逼疯,这种情况下非常建议使用TerraSync被动备份解决方案,开启之后智能同步、历史版本还原管理、团队协作、电脑目录备份全部搞定,并且可以跨设备数据共享,SSL证书加密不用担心数据泄露。 相信现在不少人都是NAS、网盘双用户,如果希望TNAS与云盘之间实现高速、实时数据同步,Cloudsync云端灾备功能是一个非常必要的选项。借助该功能可突破互联网带宽限制,进行无缝对接数据流动、多元化同步、加密上传。我自己平时选择的是百度网盘,此外还支持十余种主流网盘,非常便捷。 勒索病毒可以说是商业数据的天敌,对企业来说一旦遇到勒索病毒就像人的咽喉被一双大手钳制,稍一用力就会咽气,但是如果有Snapshot快照 的话局面可能就不一样了,因为通过文件夹和文件快照可以及时恢复数据,不用担心数据被恶意篡改、加密,轻松突破困局。 除了商业备份外,铁威马的NAS还可作为Mac 电脑的Time Machine备份磁盘,进行时光回溯备份。前面也介绍了,铁威马F8 SSD Plus机身接口丰富,所以使用USB设备进行数据备份同样是一种简单有效的灾备方式。 ▶灵活、多样的权限配置 权限管理在家庭用户或团队中使用频率还是蛮高的,在TOS6.0系统中,可以为TNAS设备创建用户、用户组和共享文件夹,并分别设置不同的权限,直接打开控制面板即可进行管理。 多名家庭用户共同使用一台NAS,工作学习资料、日常照片、影视资源存在一起,没有配置权限的话个人的重要数据很有可能被其他成员误删,只要在创建新用户时简单配置一下权限就可以避免,设置非常简单,几秒就搞定。 企业规模越大,成员越多,管理起来就越复杂,但是同一个部门的成员在备份需求、权限配置上都是一样的,这时候就可以通过用户组进行管理了。和用户一样,用户组也支持新建、导入或导出,需要注意的是管理员可以为用户组内的用户单独设置权限,当用户权限与用户组权限不同时,用户权限优先。 在工作中每天都要产生大量文件和文件夹,存放在一起随着数量的增加、事项的不同,用不了多久就会变得混乱,找起来费时间甚至很可能被误删,所以非常有必要对团队共享文件夹进行权限管理。值得一提的是TNAS共享文件夹权限不仅配置灵活还可选是否加密或启用回收站功能,也就是说通过权限管理不仅可以让文件访问更加清晰方便,也可提升数据安全。 整体来看,铁威马F8 SSD Plus全闪万兆NAS确实改写了传统NAS长期以来笨重的形象,而且速度提升极大,本身设计紧凑、性能卓越,具有优秀的散热设计和低噪音运行特性,搭配简洁、成熟的TOS6.0系统,可以满足商业、娱乐、户外、差旅等多种场景,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实用搭档。 <更多>

拯救凹凸曼 晒物 01-15 10:12

⭕️ 前言 有粉丝曾经向我询问,为什么零刻没有推出NAS产品。其实,零刻并非不愿意开发NAS,而是因为NAS系统的研发成本占据了很大的比重。然而,现在零刻GTi14 Ultra迷你机只需刷入飞牛FnOS系统,就能迅速变为一台全闪NAS。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零刻GTi14 Ultra刷入飞牛FnOS系统后的体验如何吧? ⭕️ 零刻GTi14 Ultra 零刻GTi14 Ultra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双2.5GbE(2500M)网口,配合飞牛FnOS系统是可以支持聚合功能,但是目前并不能够进行网桥搭建操作。 ⭕️ 刷飞牛FnOS系统体验 安装飞牛FnOS系统后,即可开始初始化操作。请务必牢记设置的超级管理员账户和密码。 在首次使用时,用户需要创建存储空间,即NAS上的存储池。飞牛FnOS系统支持多种模式,包括Basic、Linear、RAID 0、RAID 1和RAID 5。考虑到零刻GTi14 Ultra有两个NVMe SSD的M.2固态盘插槽,如果搭配零刻EX显卡扩展坞,还可以再使用一块NVMe SSD的M.2固态盘插槽,从而启用RAID 5模式。但在此次测试中,四海哥我选择了Basic模式,因为目前主要以单块硬盘为主。 飞牛FnOS系统允许管理员对存储空间进行普通用户可用容量的限制,这一功能对于中小型企业、工作室和学校办公室来说非常实用。 飞牛FnOS系统在创建存储空间后,除了系统本身占用的空间,还有867.51GB的剩余空间。 飞牛FnOS系统在进行硬盘格式化处理时,需要输入管理员密码进行确认,这样可以确保安全性。 飞牛FnOS系统默认采用了Btrfs文件系统。 经测试在飞牛FnOS系统下,零刻GTi14 Ultra的硬盘温度仅为42℃,温度控制相当不错。 飞牛FnOS系统允许用户在设置中查看设备信息,包括系统版本、存储空间、系统安装空间、硬件信息以及网络接口信息。通过使用一个普通的千兆网口交换机,网口配置显示为1000Mbps,即1GbE(1000M)。 飞牛FnOS系统支持启用FN Connect功能,这对于有远程访问需求的小伙伴来说是非常必要的。 建议管理员启用SSH功能,以便在终端登录管理NAS时获得更好的体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普通用户没有权限使用此功能。 飞牛nOS系统集成了多种文件共享协议,包括SMB、WebDAV、FTP、NFS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启用。 这个是飞牛nOS系统集成了多种文件共享协议,包括SMB、WebDAV、FTP、NFS等,用户可以根据需要随时启用。 飞牛nOS系统允许用户自行设定共享文件,包括"他人共享"与"我的共享"两个目录,便于存放需要共享的文件。 飞牛nOS系统内置应用中心,提供29款可安装的应用程序,其中最受用户欢迎的包括影视、相册、qb、Transmission、迅雷等常用应用。 基于X86架构的NAS系统,Docker容器化体验是必不可少的。在飞牛FnOS系统中,用户可以设置开机自启,并通过概览查看当前容器的运行情况和信息监控。此外,左侧列表提供了容器、Compose、本地镜像、镜像仓库、网络分类等功能,用户可以下载飞牛nOS系统亲自体验。 资源监控功能可显示实时运行状况、进程管理及服务状况,其图形界面使用户能够直观地查看具体信息。在32GB内存条件下,资源利用率仅为5%,这表明零刻GTi14 Ultra作为NAS设备,其硬件配置确实非常出色。 测试结果显示,在千兆网口下,上传速度仍然表现出色。 ⭕️ 飞牛影视 既然决定要玩NAS,刷了飞牛FnOS系统,自然不能错过飞牛影视的体验。配置其实很简单。 飞牛影视的海报墙效果极佳,资源完美自适配,与极空间的极影视相比毫不逊色。 飞牛影视的设置和任务计划确实是很人性化的,完全是傻瓜的无人值守,联网就能用的。 如果极空间不提供独立开源免费下载,极影视注定只能被少数人使用。而飞牛FnOS系统开源免费下载,未来一定是飞牛影视占据市场主流,这就跟安卓抢占市场是一个道理。 最近我在追一部名叫《Code Geass 夺还的罗赛》的动漫,它确实非常精彩。同时,我也注意到飞牛影视的影视海报墙设计得非常出色,而且它的点播界面也非常漂亮。 飞牛影视在本地局域网播放,可以看到支持倍数播放调节。 在NAS设备上观看动漫和电视剧,能够提供选集功能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特性,这是许多NAS系统内置的影视应用所不具备的。在飞牛影视中,这一选集功能显得非常实用。 在本地局域网环境下,播放1080P分辨率的视频内容表现出极佳的流畅性,毫无压力。即便是快速拖动进度条,也能实现即点即看的即时响应。 飞牛影视的字幕功能非常出色,尤其是支持SRT格式的字幕,可以识别多种语言并进行切换。这一功能在许多NAS系统的影视应用中并未出现,或者根本没有字幕切换的功能。 飞牛影视也支持自动连播,这个功能对四海哥我来说太实用了。开启后,周末在家看视频完全是开启了追剧模式非常的舒心。四海哥也查看了一下飞牛影视播放类型就是转码播放,这也得益于零刻GTi14 Ultra的Intel Arc核显的硬件编解码优势。 ⭕️ 飞牛FnOS SSH管理 查看了飞牛FnOS系统确实是基于Debian系统深度定制的NAS系统。 通过命令查看到了CPU的相关信息。 ⭕️ 零刻GTi14 Ultra在飞牛FnOS系统下性能测试 将Geekbench6.3.0的Linux tar.gz包通过SSH上传到飞牛FnOS系统的文件夹中,Geekbench成功识别出零刻GTi14 Ultra的硬件配置信息。 根据四海哥我测试后上传到Geekbench官网的查询结果,零刻GTi14 Ultra本机的硬件信息已被成功识别。系统方面,采用的是基于Debian Linux 12(bookworm)深度定制的飞牛FnOS系统,专为NAS设备适配的系统。 使用GeekBench 6.3.0在飞牛FnOS系统下,对零刻GTi14 Ultra的处理器进行了性能测试,单核性能得分为:2572,多核性能得分为:12719。 ⭕️ 总结 零刻GTi14 Ultra有能力成为一台全闪NAS设备,因为飞牛FnOS系统对X86架构的兼容性非常好。如果你有零刻迷你机,就不需要购买NAS设备了,可以将迷你机改造成NAS来使用。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01-08 14:18

这次过年前,母亲说自己手机内存不够了,想换手机但没钱,看着手机里的很多照片不舍的删除。但她又不舍的花多的钱去买手机云空间,觉得没必要。 极空间私有云Q4四盘位NAS网络存储服务器AI家庭相册个人云硬盘文件同步手机平板扩容适用iPhone16 满500减200 送赠品 ¥2199 去看看 当她跟我抱怨时,我觉得需要入手一台NAS,不过那么多照片和视频我也不清楚哪些她需要,哪些不需要,如今这年头,而且随着爸妈年纪越来越大,我特别注重家庭方面的体验,毕竟年老的家人在家需要操作这种智能的东西,需要学习成本,市面上很多NAS都比较重视商用,只有部分偏向了家庭用户方面,随着以后老龄化的加剧,我相信NAS在家庭方面会做的越来越多,越来越好。 当下AI智能正火,极空间还推出了很多“Ai”的理念,功能越来越智能,包括Ai相册、影视等这倒是让我很好奇,它是否能够一键AI识别我需要哪些照片,哪些视频呢?我倒是很好奇,最关键的是,这次Q4的性价比很高,好奇这次它的AI和智能化体验怎么样? 简约的家居“风格”外观 我选择Q4的原因也是很简单,除了它配置功能上,最基本就是因为它主打“家用”。外观上,极空间私有云 Q4 方方正正的,个头不大,顶部有极空间的标识Logo,正面的外观比较简单,外壳经过柔光处理,底部有一个开机的按钮和硬盘状态、网络指示灯。它有黑白两色可供选择,我选择的是黑色,可以融入不同的家居风格,竖式硬盘布局,体积小巧,放在桌面上跟个小音箱一样大,不会太大影响桌面面积。 硬盘的选择:希捷酷狼NAS专用硬盘 NAS主机必不可少的自然就是硬盘咯,我为Q4选择的是专门为NAS设计的希捷酷狼专用硬盘,采用了AgileArray技术,针对NAS系统优化,包括对双面平衡和RAID配置的特别调整。硬盘可以上京东购买,价格实惠,物流很快而且售后有保障。搭配上合适的硬盘,我们的NAS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安装简单:无门槛也熟悉 安装设置的时候,我这个数码小白都没咋费劲。它的接口标识得清清楚楚,把硬盘插进去,接上电源和网线,下载好极空间APP注册好账号之后,只要电脑或者手机连接至同一网络,跟着手机 APP 上的提示一步步操作,没几分钟就搞定了。而且极空间的 APP 界面设计得特别友好,都是大白话,没有那些让人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操作流程,我爸妈都能轻松上手,没事就翻翻里面存的老照片和家庭视频。 丰富全能的接口 接口的位置都位于机身后侧下方,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是HDMI 2.0b、2.5G网口、USB-A 3.2 Gen2接口和USB-C 3.2 Gen2接口,HDMI接口支持最高4K 60Hz视频输出,连接显示器和电视等设备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也算得上是一个多媒体播放器了。 高端系列的配置 处理器:极空间私有云Q4搭载了英特尔N95处理器,仅次于N100处理器,采用4核心4线程设计,主频高达了3.4GHz,在储存大文件方面、文件管理、照片都不在话下,搭配8GB DDR4内存和32GB eMMc 5.1存储空间,也为系统运行和数据缓存提供了足够的保障 散热系统:它还带有新一代的掣风散热系统应用,这样的话,哪怕Q4在长时间运行存储方面也可以保持良好的散热,而且散热是直通式风路搭配半隐藏渐进式风孔,不仅提高散热能力,噪音方面也是大大降低,不会出现像电脑启动一直呜呜呜的声音。 超大储存容量:四盘位设计 说到存储功能,那可真是有得说了。最多可以容纳多达四4块2.5/3.5英寸硬盘,最大可以扩展到128TB的海量内存!128TB,说句不适合的玩笑话,用到死我也用不完。 我塞进去两块大容量的硬盘,家里所有人的手机、电脑都能连接它备份数据。以前我老婆手机内存老是不够,现在照片、视频都自动备份到极空间 Q4 里,手机空间一下子就释放出来了。而且不管是在家里的局域网内,还是在外面用 4G、5G 网络,都能快速访问里面的文件,就像数据随身带着一样。 此外,它还是首款支持U.2接口企业级高速硬盘的私有云,相对于传统的SATA接口,U.2具备了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搭配上它的远程访问和家庭共享功能,手机、电脑等设备都可以远程访问Q4中的数据,特别是对于有企业特定需求的用户大大提高了数据传输体验。 有一回我出差,突然需要家里电脑上的一份合同文件,直接在手机上登录极空间 APP 就把文件下载下来发给客户了,这速度和便利性,真的救了我的急。值得一提的是共享数据功能能让全家人共同使用私有云,每个人也可以设置有独立的数据空间,也可以保护一定的个人隐私。 Ai智能相册(照片管理小能手) 随着人们的生活物质水平上升,人们越来越喜欢记录照片和视频,智能储存方面的需求越来越重要。我觉得Ai用在很多地方确实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更便捷、智能的体验。Q4的相册管理功能我也超喜欢。借助强大的Ai功能算法自动按照时间、地点给照片分类,找照片的时候输入个关键词,比如 “宝宝生日”“去年旅游”,相关的照片一下子就全出来了,比在手机相册里大海捞针似的找方便太多。还能生成智能相册,把同一个人的照片或者相似场景的照片归到一起,这样方便于管理和分享。 而且极空间系统自带手机备份服务,只需要打开这个设置,手机上的照片和视频都会自动同步到极空间NAS设备上。 高速下载搭配[极影视]功能 极空间 Q4 的下载功能也很厉害。以前用普通的下载工具,速度慢不说,还经常下到一半就断了。现在有了它,不管是下载电影、音乐还是各种学习资料,只要把链接丢进去,它就能在后台默默下载,速度还贼快,而且就算电脑关机了也不影响。 我也发现现在的人们喜欢和家人朋友一起看电视或者电影,但是现在的电视内容几乎被国内的几款视频平台垄断,动不动就是会员弹窗警告;随着大屏电视和投影仪价格越来越低,人们开始想需要依靠NAS来储存电影、电视剧等观看,而极影视就是专门针对家庭娱乐和媒体管理这部分,搭配上Q4的极影视功能,能自动匹配电影海报、剧情介绍等信息,支持多种视频格式播放,配合上HDMI接口的4K 60Hz的视频输出可以完全享受高清的电影体验。有一次我想下几部高清电影周末一家人看,睡觉前设置好下载任务,第二天起来就全都下好了,只需要按照标识去找,它自动分类了,直接就能在电视上播放,这体验太棒了,感觉家里都有了个小型的影视库。 多终端支持与兼容性 极空间Q4私有云支持多终端访问,覆盖了我手机上的Mac、iPad、iPhone以及安卓平板和Windows电脑等各种常用的类型,高速传输效率和下载速度,可以说给家庭用户带来的帮助是非常的明显的。 总结:真正的不忘初心 到这里我的介绍就结束了,想起上一次极空间偏向家庭的NAS好久没有出现新的产品,我以为随着社会的“卷”向发展,作为品牌的它开始走了商业的道路,但是随着这次Q4的惊喜出现,我使用下来的感受就是明显它就是在注重家庭方面。这也就说明了极空间在五年的深耕时间里依旧也没有忘记对家庭方面的热情和专注。 极空间私有云Q4强大的四盘位储存配置和Ai相册以及极影视等功能都是家庭方面非常实用的,我最喜欢的就是Ai相册的智能整理和识别分类帮助我管理相册,这样Ai带来的智能真的不要太便捷了,然后极影视功能可以让家庭变成一个小型观影院,加上手机APP一键文件下载以及备份和分享。完全可以胜任无论是家庭生活方面还是特定的企业用户需求。而且这样丰富的实用功能现在1899元起的准系统售价,价格方面真的是打到了最低点,对于普通家庭用户和小型办公用户来说,是非常的具有性价比的。如果你像我一样为了家庭用户数据存储和管理而烦恼,希望我推荐的这款极空间私有云Q4能对你有所帮助。 优缺点总结 优点 1.家居融合性好:极空间Q4采用一体化外观,设计精致典雅,有黑白双色可选,能轻松适配电视柜、书房、卧室等家居场景。 2.硬件性能强劲:配备新一代N95处理器,性能与高端NAS产品常用的N100处理器相近,但价格更具优势。 支持U.2接口企业级高速硬盘,提供比传统SATA接口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和稳定性。 3.散热与噪音控制出色:配备新一代升级的掣风引擎,采用直通式风路结合半隐藏渐进式风孔设计,美观且散热效率高,噪音低。 4.接口丰富:提供HDMI 2.0b、2.5GbE网口、USB-A 3.2 Gen接口、USB-C 3.2 Gen 2接口等。 5.Ai应用智能:如Ai相册:RAG搜索、自然语言搜索、特殊图片识别以及极影视:Ai智能识别电影分类、海报、电影相关等。 6.操作系统易用: 采用自研的ZOS系统,操作简单、界面友好,降低NAS的使用门槛。 7.性价比高:官方指导价相对合理,且在首发期间提供限时福利,让更多消费者能够享受到进阶版的超大存储服务。 缺点 1.价格因素:尽管极空间Q4在性价比上表现不错,但对于部分预算有限的用户来说,其价格可能仍是一个考虑因素。 2.功能学习成本:虽然ZOS系统操作简单,但对于初次接触NAS的用户来说,可能需要一定时间来熟悉和掌握其全部功能。 3.硬件限制:相较于一些高端NAS产品,极空间Q4在硬件配置上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内存和存储空间的可扩展性方面。 <更多>

可爱的春雷王啊 晒物 01-06 14:27

随着私人云存储的兴起,网盘和NAS搭配使用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今天就分享一个实现网盘和NAS互通的方法,通过Alist挂载,既可以把NAS的文件上传到网盘,也可以把网盘的文件下载到NAS。 目前Alist支持几乎所有的主流网盘,我目前使用的是极空间的Z2Pro,千元NAS就能玩Docker,还可以直接登录百度网盘、阿里云盘、天翼云盘、OneDrive等,性价比巨高。夸克网盘会员容量高达6TB,而且可以88VIP赠送,这里就以极空间Z2Pro挂载夸克网盘为例分享一下教程。 首先需要登录极空间Z2Pro,然后找到Docker并打开。 接着点击左侧的镜像,然后继续点击常用镜像,找到“xhofe/alist”并下载。 下载完成之后在本地镜像双击“xhofe/alist”,设置好文件夹路径,然后点击右下角的“应用”选项。 完成之后切换到“端口”,设置本地端口,可随便输入,记住就行,最后点击“应用”。 回到“容器概况”,点击日志。 在上方搜索框内输入“admin”,然后点开,找到最末尾的密码,复制下来。 打开极空间系统设置,找到网络相关设置,进入网络配置,复制IP地址。 IP地址+端口输入浏览器,回车键打开。 输入账号密码登录Alist,账号默认Admin,密码为前面复制的一串。 重开一个页面登录夸克网盘,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点击“检查”。 找到Network→Fetch/XHR,点开左侧红色标志,在右侧可以看到Cookie,复制这一串字符。这里建议使用谷歌浏览器,别的浏览器可能无法查看。 切换到Alist,点击下方的“管理”。 在左侧点击“存储”,点击“添加”。这里应该是最新版的界面,比旧版要复杂,记住挂载网盘在“存储”就行。 在驱动中选择“夸克”,要挂载其他网盘直接选择对应的网盘即可。 设置好挂载路径,然后粘贴刚才复制的cookie,点击下方的“添加”。 返回“存储”界面,状态为“work”即表示操作成功。 打开极空间的个人空间,点击“外部设备”右侧的蓝色“﹢”符号,选择WebDav。 输入IP地址、端口、账号、密码等,点击“确定”。 登录之后展开“外部设备”,就可以看到挂载的网盘了,挂载成功之后之后显示的是IP,我这里是手动改成了夸克。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形式将网盘和NAS文件进行互传。 关于极空间挂载夸克网盘的教程这里已经非常详细了,跟着操作即可,其他网盘挂载方式也大同小异,只是在获取授权的时候有些区别,不会的话可以单独查找各网盘获取授权的方法。 极空间私有云Z2Pro 四核2盘位NAS家庭个人云网络存储服务器手机平板扩容适用iPhone15 水墨黑 满1699减500 送赠品 ¥1699 去看看 另外,网盘挂载成功之后,还可以通过极影视刮削网盘中的视频文件直接生成海报墙,观影非常方便。如果觉得挂载网盘步骤太复杂,极空间NAS提供的网盘备份直接登录阿里云盘、百度网盘等基本也能满足日常使用需求,我试过没开会员的情况下速度也比电脑端要快。 <更多>

拯救凹凸曼 经验 01-06 14:19

NAS私有云设备越发受到人们关注,其实原因很简单,传统网盘使用成本较高,对传输带宽限制大,且不能保证数据资料长期性与安全性,在家庭应用场景功能较少与多人协作效率较低,不同成员之间没法实现快速共享和便捷管理,而NAS可实现在不同设备间的数据资料存储协作。ZSpace极空间致力于存储技术的创新和开发,推出了不少私有云设备,添置了一台极空间私有云Q4,其配备4+2个硬盘位,并加入各种AI功能,赋予更高效的存储管理效率,超越以往传统NAS设备上的使用体验。 本次开箱过程直接略过,配件方面仅有一个电源适配器与一根六类网线,极空间私有云Q4目前提供黑与白两种外观配色可选,本次选择的是黑色版本,其外观设计相当方正简约,塑料材质外壳采用圆弧边角的设计,哑光表面不会反射光线,即使搬动时触摸也不会留下痕迹。 在正面的上方为极空间私有云徽标,下方为状态指示灯与电源按键,单击电源按键可启动或关闭私有云设备,也可在系统设置开启来电自动功能,当接通电源后自动启动设备,四颗硬盘状态指示灯,白色灯光常亮表示运行正常,状态指示灯可手动关闭的,避免夜间影响休息。 由于其采用四个机械硬盘位的设计,在体积上相比两盘位的要更大一些,竖置的设计让其摆在桌面上也不会占用太多面积,机身顶部为弹出式上盖,中部还有个浮雕式徽标,上盖只需按一下Push按钮开关即可打开并弹出,在装载硬盘时比较方便,合上时也需要按一下锁定。 机身的左右侧均设计了进气孔,孔径由外侧往中心逐渐减小,由于机械硬盘在高速读写时发热量高,因此极空间私有云Q4采用主动式散热设计,内置散热风扇位于机身的底部,风扇转速让主板自动控制,可实现冷风从两侧的密集小孔进入,经过机械硬盘并从底部排出热风。 位于机身背面为数据接口,从左往右分别是HDMI 2.0视频输出接口,可支持4K60Hz视频画面输出,2.5Gbps速率网络接口,USB-A与USB-C接口各一个,均支持USB3.2 Gen2(5Gbps)传输协议,电源输入孔与复位孔,接口数量上对于常规使用足够,可挂载两个外部存储设备。 当打开底部的盖子后可见内部的内存条与硬盘接口,极空间私有云Q4配备了8GB容量的DDR4笔记本内存条,运行频率为2933MHz,其实若非折腾虚拟机这类应用,8GB内存容量是完全足够的,由于仅配备单内存条插槽后期只能通过更换升级,最大可支持到16GB容量。 极空间私有云Q4还提供两个M.2固态硬盘插槽,均支持PCIe 3.0×1传输规格,传输速率为8GT/s理论传输速度为1GB/s,非常建议加装M.2固态硬盘,不管用于下载缓存还是直接存储数据均可,毕竟机械硬盘的读写速度有限,而固态硬盘没有机械结构不怕7×24下载频繁读写,也会让速度得到进一步提升。 极空间私有云Q4采用了四个硬盘位设计,首两个接口同时兼容SATA/U2,数据接口分别为U.2 8GT/s与SATA3 6Gbps,既可装载普通SATA机械硬盘,也能装载U.2接口Nvme固态硬盘,兼容2.5/2.5英寸硬盘规格,单个硬盘最高可支持容量为22TB,即四个硬盘位可达到88TB超大容量,硬盘托架采用自锁式设计,按下侧边的小扳手即可解锁,然后就能抽出硬盘托架,侧边均配有缓震橡胶。 U.2音频在消费级领域较为少见,相比较传统的SATA接口,U.2接口没有隔断并多了一组金属触点,系统支持组建多种硬盘存储模式,包括单盘模式、ZDR模式与RAID1模式,在一般情况下会将两个硬盘组RAID1,用于备份非常重要的图片视频数据,另外两个硬盘独立模式,用于存储影视剧集等数据,这种配置方式既节省存储空间数据安全性也高。 硬盘类型可根据使用习惯与预算情况来选择,设备需要24×7全天候运行,一般建议选择专门为NAS设计的硬盘,在稳定性和功耗优化方面表现更优秀,预算足够的可选专为商业和企业用户设计的硬盘,具备更强的读写性能和可靠性,不过较高的转速也会导致发热和噪音增加。 核心配置方面,极空间私有云Q4搭载了英特尔N95低功耗处理器,基于intel7(10nm)工艺制造,4核4线程设计,基准频率为2.0GHz最大频率为3.4Ghz,热功耗设计为15W,集成UHD Graphics核显,并搭配8GB容量DDR4内存条与32GB容量板载eMMC存储芯片。 在首次启动时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完成系统配置与优化,当电源上的指示灯常亮后即可进行后续的用户登录绑定与硬盘格式化等操作,厂商针对不同操作系统推出相应的客户端,覆盖如Android、iOS、MacOS与Windows等主流系统,确保在不同系统环境下均能正常访问设备。 本次使用Windows系统的客户端进行测试与展示,主要是在操控与截图上更方便,极空间私有云Q4的系统操控逻辑与Windows相似,这对于首次接触NAS的新手用户很友好,主界面的左侧为任务栏,显示当前运行的程序与全部应用,顶部为系统控制栏,可查看当前系统信息与传输任务。 个人空间中的界面布局与操作逻辑类似与Windows系统的文件资源管理器,可对设备里的文件数据进行管理,包括拖动或删除文件操作,也可上传下载数据文件或文件夹,在线预览图片或者播放视频,假如播放4K超高清视频需保证足够的数据传输带宽,实测可通过WIFI连接流畅播放。 极空间私有云Q4支持挂载访问主流网盘,比如OneDrive、百度网盘、阿里云盘与天翼云盘等,不同网盘在测试速度与存储空间会有所区别,较为常用的百度网盘,可实现本地存储资源与网盘数据同步备份,不过在网盘中的数据不能直接预览,且文件的删除移动等操作仍需通过网盘自身应用程序才能实现。 在系统中内置第三方下载工具,比如主流下载工具迅雷,UI界面很清爽且不需要复杂的设置,能够下载多种资源,也可直接访问下载迅雷云盘中的文件,资源好的也能高速下载,有的资源下载速度波动明显,毕竟迅雷的非会员下载速度不说相信你们也懂得。 也有支持PT下载的Transmission,无需配置参数直接就能使用,输入地址后自动创建任务并下载,尝试下载几个视频文件能榨干网速,另外,下载工具的默认保存路径建议设置在固态硬盘上,BT/PT下载需要频繁读写硬盘,用固态硬盘作为下载盘,功耗更低且没有寻道噪音,当下载完后转移到机械硬盘上。 极影视功能是根据本地存储盘中的影视文件自动匹配相应的信息,也可添加网盘中的影视资源,不过会明显受到网络下载速度的影响,在文件打开观影速度可能不如本地文件,在界面中显示影片评分与参演人员的信息,能在正式观影前了解影片的背景信息,点击立即播放即可开始播放影片。 影片视频在线播放会调用客户端内置的播放器,不需要额外的视频解码包或插件,兼容AVC与HEVC等主流的视频格式,支持硬解码资源消耗较低,并支持切换不同音轨与加载字幕文件,通过界面下方的控制栏去调节播放进度与速度等各种操作,能够应对4K高清视频内容的播放需求。 极相册支持AI智能识别功能,可以实现人像识别,宠物识别、自然语言搜索、相似图片搜索与图片文字识别,若照片数据较多的会花费较长的时间,当完成照片数据识别后会自动归类数据,可打开分类相册查阅想要的照片,也可在搜索栏中关键词查找到相应图片。 本人的照片一般是按月份去分组,先定位拍摄月份然后一张张照片的找,AI识别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对于照片管理实在是方便,比如最近参加了处理器厂商的活动,想要输出一篇活动报告,在500多种现场图片中,找出含有本人的图片,人像识别准确度非常高,就连侧脸都能识别出来,大幅省去反复查找的时间。 极空间私有云Q4支持多种共享服务协议,方便不同系统设备间共享数据,包括SMB/Samba、WebDAV、DLNA、NFS、FTP与SFTP等,Samba是比较常用的共享协议,系统与设备兼容性好,智能电视、盒子与手机等均支持,在Windows系统中可挂载访问,在操作体验上与本地文件并无差异。 在设备状态中可查看当前硬件状态,包括硬盘温度与网络吞吐量等信息,在存储管理中可查看硬盘读写总量与健康状态,系统内置功能完全满足日常所需要,并支持虚拟化和Mac备份(Time Machine)高级功能,若是想要部署虚拟机,8GB的内存可能不怎么够,需要适当升级内存条。 接下来说说手机APP客户端,就功能而言与Windows客户端并无明显差异,除了虚拟化与DOCKER这类高级功能之外,该有的核心功能也基本都有,更多的仅是界面不同,APP的操作界面同样简洁明了,上传图标放置在右下角,图标与功能入口给人一目了然的感觉,让用户使用起来足够方便。 在相册可查看存储私有云设备中的所备份照片数据,对手机内部文件进行备份是核心用途之一,手机端APP拥有相册自动备份同步功能,当设置相应需备份的相册后,每次启动应用都会自动备份新的视频图片文件,也可针对手机里的特定文件夹进行单独备份和上传,使用起来非常方便。 在极相册中可利用AI功能对图片进行修复,比如对老照片一键清晰修复,对黑白照片一键自动上色以及提高照片清晰度,修复是由私有云硬件进行运算并自动保存,只需要简单操作就能获得不错修复效果,不过对于源照片的尺寸有限制,清晰度提高倍数越高处理耗时越长。 接下来测试传输速度,通过客户端上传下载文件支持断点重传,比如在数据传输过程中,因突然断网或者手机进入熄屏休眠状态等情况,从而导致数据传输中断,后续可在任务中心里继续之前的传输任务,不用担心未完成的文件从头开始传输,从而减少对网络流量与时间的浪费。 将极空间私有云Q4通过附带的六类网线连接至路由器的2.5Gbps网口,利用客户端进行传输文件,上传与下载速度为280MB/s,均能达到2.5Gbps网口传输速度的上限,而且传输速度十分平稳无掉速。 无线路由器与手机均支持最新的WiFi7连接技术,传输速率达到2882Mbps,手机以WiFi无线方式连接私有云,上传与下载速度分别为145.8MB/s与154.5MB/s。 假如在外部网络进行远程传输文件,实际速度会因所处环境与上行带宽而有所变化,下面测试结果仅供参考,利用手机通过移动网络连接至极空间私有云Q4,上传与下载速度分别能达到5.2MB/s与6MB/s。 极空间私有云Q4配备一个HDMI2.0视频信号输出接口,可直接连接至显示器或电视播放视频与电影,要实现HDMI输出需要利用手机端APP,打开相应的视频后利用右上角图标切换至HDMI输出,会调用私有云硬件解码直连播放,内置核显的编解码能力很强,绝大部分4K视频都能流畅播放。 从个人角度来说,该视频输出功能更为适合显示器这类不能联网无视频解码功能的设备,至于智能电视更倾向去使用内置的视频播放功能,通过共享网络直接访问视频并播放,或利用DLNA技术进行无线投屏,因为在视频播放与快进操作必须通过手机去实现,与电视自带遥控器在操控体验上有着较大的区别,另外,手机系统经常会自动关闭没有保持活动的应用程序,反复打开APP去控制多少会有些不便。 总评: 极空间私有云Q4配备四个盘位加上底部两个M.2固态硬盘插槽位,就组成六个硬盘位,两者灵活搭配有效避开机械硬盘读写速度瓶颈,也能获得更大的存储容量,提供多个硬盘存储模式可选择,适用于不同的数据存储场景,硬件性能上完全可满足绝大多数家庭场景的使用需求,不用复杂的设置部署系统与应用程序,简单设置参数就能开始使用,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成本较低,不止于本地数据备份存储,还能随时随地远程存取视频照片数据,系统集成的功能相当齐全且易用,包括影视与音乐文件分类管理,尤其是内置智能AI功能,可对相册中内容进行分组归类,在照片的查找与管理上带来更多的便利性,也可通过智能AI提升图片清晰度和黑白变彩色等玩法,赋予更多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极空间私有云Q4四盘位NAS网络存储服务器AI家庭相册个人云硬盘文件同步手机平板扩容适用iPhone16 满500减200 送赠品 ¥2199 去看看 <更多>

Ryan_So 晒物 01-06 14:17

早前在某乎看到个问题,下面一大堆的回答,细数着实现一个个梦想时的激动、哽咽着生活不易在梦想与现实中犹豫,把我看得热泪盈眶了。 毕业了,把头发梳成大人的模样,穿起了西装,在职场、人际场穿梭,身边的喝彩慢慢变成了“这月任务完成的不错”、“项目做的很好”,逐渐背上了甜蜜的责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渐渐成了老男孩。 “PS5买了很少玩,但每次加班夜里回到家,客厅里PS5橙色灯淡淡的亮着,那时会忽然觉得,我还是个少年”,这是我买PS5后最大的感慨。 玩具的羁绊 初中,索尼的PS2游戏主机大热,战神、合金装备、生化危机让每一个男生都梦寐以求,但当时家里环境也是真的普通,零花钱都没有别说什么攒钱了,身边家庭稍微好的小伙伴,则是把各种早餐、零花钱等,但凡超过1元面值的,都丢存钱罐里!存钱罐上还有毛笔字PS2...最后存了2年终于入手! 大家凑一起玩战神的时候,都热泪盈眶有点小激动... 高中时候,突然日系手办火了,经济好的家里在城市有亲戚的,各种万代、田宫那真的是人人羡慕,普通人能玩点小号手、威龙也是非常抢眼,虽然那时候都不知道怎么处理水口、刻线,更不要说什么做旧、喷漆,但满屋手办是多少男生的梦啊。 大学了,开始接触数码产品了,有好相机就可以抢占班花校花!有好显卡好CPU就可以做宿舍霸王!想要的越来越多,对工作也越来越渴望,毕竟总觉得上班就可以买尽一切! 然后上班了,才发现对比玩具,你有房子要买要供,成家了你有柴米油盐物业费水电费要给,有娃了还要奶粉尿片,似乎再也没有闲钱与时间用在玩具身上了。 那今天,就是一场老男孩专辑,来数一数,还有什么能让我们依旧燥热,并一直年轻着。 嗨~大家好,我是飞帆飞帆,一个装修过8套房子以及两千平米办公室的家电数码爱好者! 我相信没有完美的产品,它最少有1个维度是不完美的,如何把产品优缺点展示给大家,确定它是否适合你,是我分享的目的。 无论广告还是个人体验,努力保证体验真实、客观是基本原则,希望大家共同监督! 游戏机 游戏机绝对是老男孩跨不过的坎。 它实用,把蹦迪、喝酒换成在家玩游戏那可老省钱了,快乐还都是自己掌握,不用膈应别人丢在桌上的豪车钥匙,不用讨好甲奉承乙,游戏里你想干谁就干谁。 以PS5/Xbox Series X为例,主机约3K,一个游戏平均200-300元,这价格非常的微妙,卡在大多数工薪阶层的犹豫线上。 我的建议是:你但凡有这个心的,早买早堆灰吧,毕竟心理舒坦着呢,这年头,游戏机的周期寿命约5-6年,能花三千块买五六年的舒坦,这可便宜了。 至于switch嘛,娱乐性还是极强的,但男生在面对PS5与switch的情况下,90%会选前者吧! 当然,都买更好,家人朋友一起就玩switch,打打球跳跳舞其乐融融; 一个人的时候就可以安静的打打杀杀; PS5独占的属于老男孩最爱的《剑星》也很值得一玩! (不懂剑星去搜一下,老男孩请一定!相信我!) 此外,街机也是许多老男孩的梦想了!遥想当年,我可是小城里《吞食天地2》、《圆桌骑士》、《拳皇95》、《拳皇97》、《拳皇98》的top1。 价格也就一千多,但要满足有人陪你玩、有合适的空间存放这两个快乐条件,否则没啥意义。 如果还有发小、兄弟陪你一起玩,那比拥有PS5的幸福要大得多了。 再退一步来说,咱也可以在电脑上上模拟器,一个百来块的手柄也可以玩得很开心的呢! NAS 我一直觉得NAS是属于每个男人都该有的“藏宝地”,又或者叫做“大别墅”。 当然,前提一定要易用、易用、还是易用!如果还要大量学习成本,那就没意思了! 我用的是NAS里最适合小白、最简单易用的极空间NAS。它我的感觉是:用户不需要过度去关注硬件与软件,仅仅当成一个数码设备去用就好。 就好像苹果的设备,不同产品系统完全一致,体验差异仅仅是软件速度而已。 使用极空间,不需要去了解什么是Raid、内网穿透,不需安装Docker实现一些功能,使用极空间像使用普通APP一样,简单易懂。 以影音库为例,极空间给用户打造了一个私属的“爱奇艺/腾讯视频”。 上图就是影音库的电视端首页。 上图是极影音的货架式电影库。 上图是每一部影片的介绍画面,信息丰富且细致。有没有爱奇艺或是腾讯视频的感觉? 而我只是给极空间拷贝了一堆传统的文件夹而已,极空间通过影片名称在互联网上搜索(俗称刮削)影片的海报、简介、演员、字幕等信息,整合后给用户展示一个完美的页面。 一个装满电影、动漫、剧集以及纪录片电影库,是每一个男生的梦想,我们通常亲切的叫做:大别墅。 无论家里家外,任何有网络的地方都能访问,这也是极空间最大的特点:全链路连接。 它打破了家庭局域网与外部网络的局限性,无论在局域网、外网都可以轻松访问。 从使用上举例: 我在极空间中存储了文档,任何有网络的地方设备都可以打开。设备可以是电脑、手机平板、电视等,上传文档也是一样的。 极空间类似于速度更快、有更多设备可使用的高级版百度网盘。 百度网盘的分享链接下载极空间也有,只要对着文件夹右键分享生成一个链接。 用户收到后打开链接点击下载即可。 目前我手上在用一台Z4S、一台Z2Pro,很好的把工作与娱乐做了区分。 在我原以为足够舒适的时候,极空间又推出了便携式NAS产品:T2S。 这个产品我的总结是:传统NAS+便携式蓝光播放器+U盘+扩展坞+读卡器+移动硬盘+快速备份硬盘... 我真的没有夸张。 比如我日常外出拍摄、旅行,大疆pocket3、索尼ZV-E1上的256G卡一下就满了,而256G的高速卡要一千多,买太多也不现实... 而极空间T2S带有SD与CFe Type B/A卡槽,可作为快速备份硬盘或读卡器使用。 把卡插入T2S后双击侧面的“即插即备”按键,T2S会自动拷贝卡中内容到硬盘里,完毕后会有声音提示。 T2S内置电池,可以独立完成这个备份工作,“即插即备”功能也不需要网络、电脑、APP控制权,非常方便。 而作为读卡器,极空间可以配合电脑、手机进行工作,如拷贝卡内文件到极空间内、电脑上,也能及时阅览刚拍摄的成果,通过分享功能发给别人。 补充一下,极空间的USB A口与C口也能读取U盘文件。 T2S也可以划分部分硬盘空间作为即插即用的U盘使用,U盘空间与极空间内的空间完全分隔,使用起来跟U盘一样。 T2S内置两个M.2的PCIe 3.0规格硬盘位,最大支持8T*2的容量,分几个G出来做U盘完全不是问题。 T2S同样拥有极空间原生系统,支持手机、平板、电视App登录使用,除此之外机身还具备HDMI接口,在接入电视的HDMI接口后即可成为高清播放器,解决了在电视使用极空间观看影片,需要安装APP的问题。 旅行时接上酒店的电视观看极空间内的影片,这是最直接的用法了。 实际配合遥控器、读卡器以及系统中的文件管理器,可以查看当天拍摄的照片、视频进行复盘,可以打开PPT做方案演讲,主打一个全能便携式小金刚。 T2S还有个独家功能:云手机。能通过电脑端的极空间APP打开安卓模拟器! 速度上跟中端安卓机类似,虚拟手机的数量似乎没限制,我试了建七八个都行。 三五个同时运行也比较流畅,上图我就开3个,其中一个还在做安兔兔测试。 适合干啥,就看各位的实际需求啦!比如上班给游戏挂机...双开另一个社交账号等等。 关于极空间NAS,我个人的推荐是,家里使用的上Z4系列的产品一步到位,入门的可以考虑Z2Pro,而有外出存储多功能需求的就增加一个T2S,打造完全私人的大别墅! 电脑相关 今年因为各种需求,折腾了很多电脑,有笔记本、有迷你主机,当然主要的还是DIY台式电脑。 有AMD新一代锐龙9 9900X搭配华硕ROG X870E HERO~ 有intel新一代Ultra 7 265K搭配华硕 ROG Z890 HERO~ 这里面有我自己升级的电脑、有表弟表妹的电脑、也有公司的生产力工具。算下来装了有差不多10台了,而给我印象深刻的DIY产品有这几个。 首先就是华硕ROG CROSSHAIR X870E HERO,采用18+2+2相供电(双 8Pin)是目前最强供电规格的X870E主板。 这块主板主板有两个特点让我记忆深刻。 第一是对内存的优化,结合锐龙9与X870E芯片,华硕的NitroPath内存优化插槽可以把内存频率超频到8600+MHz,不得不说是AMD平台的新突破。 第二是AI超频功能,它替代了用户进入BIOS调节PBO选项的繁琐动作,通过华硕的管理软件直接打开AI超频即可,AI调度能轻松把配置调节到最佳性能状态。 以R23多核测试为例,默认得分31589,AI智能超频得分34534,我手动PBO一小时反复调节,瞎整半天最高得34209。 至于更多接口、更多的扩展性、更高的颜值,卖到这个价格了,也是应该的了~ 其次是蓝宝石这张7900XT 超白金20G 极地版,作为AMD显卡的顶级品牌,蓝宝的做工用料绝对让人放心且但价格很亲民,双11好价可以做到46XX元。 配置为20G显存、金属背板、3个双滚珠轴承风扇(飞翼轴流扇叶)、14层PCB、6根复合式镀镍热管、2个HDMI 2.1+2个DP2.1,做工与用料到顶,颜值极高。 仅用黑神话官方测试工具为例,全影视级画质+超采清晰度50+4K分辨率,平均帧率为94帧,真可谓性价比一流,是爽完4K分辨率3A大作最超值的显卡了。 第三个记忆深刻的,是黑爵这一套鼠标键盘,AK820 MAX 75%配列+AJ159 Pro。 这款键盘产品在外观设计上有着让人着迷的配色,舒适的手感以及非常实用的小屏幕与旋钮按键,我认为这是24年最佳颜值键盘。 而鼠标AJ159 Pro是采用PAW3395传感器,100-26000DPI可调,最高支持无线8000hz回报率,并有400毫安的电池,重量才56g,非常强悍又轻量化。虽然是次旗舰的配置,但百元出头的价格真的太超值。 模型手办 不从专业胶佬的角度出发,手办其实是很经济实惠的一种快乐,尤其是当下我国的制造业水平来说。 本人非专业胶佬,纯普通人,提到一些产品如有冒犯请各位胶佬不要在意~~叠甲完毕。 今年年初的时候,不小心看到了万代SHF系列发布了15周年贝吉塔纪念版,于是就入手了。 结果拿到手后...做工细节、品质都让我大失所望,就这?四百多?!虽然哥们愿意为情怀买单,但这也太割韭菜了吧? 于是亏50某鱼出掉了,从此对低价(千元以下)的万代产品有了免疫力。 后来逛多多随机给我推送了一个超大贝吉塔...抱着试一下的心态,到手发现品质好到爆炸~于是一发不可收拾,开始尝试国产手办。 接着就是某书上看到不少人推荐的VF系列,也入手了不少,品质与做工都让我震惊了,大呼超值。 小的弗利萨是万代景品。 随后又入手了YOLOPARK出品AMK PRO G1 擎天柱,有一定的金属件、做工细节到位、有专门做旧、可动性非常不错! 而且尺寸也非常适合放在桌面做各种造型,价格279元,很满意! 还有和模线新品塔斯提尔~国产主要就输在IP上,没有啥动漫支撑,产品都是厂商自己策划的单品。 因为没空拼...所以上个官图,但看了不少拼装的视频,品质真的是一流,零售价188元,算比较贵的国模了。 随后也入了魔动核的威远式学员机!也是买了没空拼! 上个官图~这也是国模精品之一了,目前零售价,100元...性价比一流! 音箱与耳机 首先明确,我有点羞耻于说HiFi这个词,我不想被误以为是满脑子玄学的HiFi玩家。 我自认为是讲究科学的物理HiFi入门者。 我不信音箱这种没啥技术含量的东西有多难制造,无非是没有巨大的利益驱使强大到可怕的中国制造业入场内卷而已... 于是这一年,尝试着手搓音箱,尝试了各种品牌的经典款,努力学习各种知识,也在任何有机会的环境下多试听,把几十万到几百的东西都听了个遍。 先说耳机,今年劲浪新出的地元纪Hadenys,是声音特点上我最喜欢的一款,强调:这里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喜好在,Hadenys丰富的低频与不错的中频,非常符合我对大耳机的需求。 但它更适合在家使用,因为搭配耳放使用会比较适合。 五六千的价格,没有蓝牙、没有任何附加功能,单纯就是欣赏音乐的好耳机而已。 而sonos新出的ACE3则是另一个还不错的产品,它相较于Hadenys更具有时尚与实用属性,因为带电池,支持无线+降噪,适合出街。 ACE3也是降噪耳机中,极少可以有线传输同时开启降噪的产品,既保证了高品质的声音也给了降噪,非常完美。 价格上,零售价3K个人觉得略高,毕竟索尼WH-1000XM5已经2K整可以入手了,都是2K的话我会更推荐ACE3。 音箱上,结合电脑使用,有源音箱还是最好的选择,结合娱乐需求的话,比较推荐漫步者的S201与S301,前者999可入手,后者1400可入手。都是2.1的娱乐型音箱,打游戏、看电影、听流行音乐,完全足够了。 两者的差异主要两点,一是两个书架箱上,S301的高音会更好一些;二是S201是有线连接低音炮,S301是无线连接低音炮(适合随处摆放),大家可以根据预算来。 而如果是兼顾工作与娱乐双属性,那惠威的X系列监听音箱是最具性价比的选择,毕竟价格真的太优秀。 X3京东一千多,X4京东不到三千,这是一对的价格,相较于某些进口的监听音箱单只就两三千真的不贵。 我个人比较推荐X4,在娱乐属性上会更强一点。如果还是觉得略贵,某鱼可以让你有更多的惊喜。 尤其是音箱类的产品,某鱼可以说是大宝藏了,有机会专门给大家讲一篇。 总结 关于男人该买不该买的玩具,能讲的可真的太多了,限于篇幅先跟大家讲这么多,下次如果有机会,再讲讲家庭影院、铝型材家居、二手车什么的吧~ 希望每一个老男孩,都有属于自己的一个黄金娱乐区,以及看到就欣慰的玩具。 也祝愿2025年,大家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小伙伴,可以一起快乐的玩耍。 今天就到这啦~ <更多>

飞帆飞帆 经验 01-06 14:14

回到2020年末,市面的国产NAS市场仍未成熟,彼时的极空间还只是一个刚面世的私有云新品牌。在很多对这国货新品牌保持观望的时候,作为设计从业者的我一看到它的简易的UI那一刻,直接入手了极空间Z2。而时间就是最好的证明,在这将近4年的24小时不关机使用下来,除了外壳有些黏黏,其他都没给我掉过链子。满足我这NAS新人的存照片、下视频、远程访问存取需求绰绰有余。但在4年之后的现在,我对私有云设备也有了更多的需求,Z2的双盘位设计也无法满足我日益增长的存储需求,但我仍然喜欢极空间的设计和交互,这也是我继续选择入手极空间Q4的重要原因。接下来我会根据日常的极空间使用经历来对比配置功能提升以及亮点解析带给大家,告诉你们我为什么选它作为我的主力NAS。 外观配置|高辨识度 作为一款更进阶的私有云产品,配置方面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在正式体验之前,先给大家整理放上极空间Q4的相关参数配置,让大家看之前,心里有底。总结几个关键词,Intel N95处理器,8GB内存,共计6盘位,支持docker。 作为更进阶的新品,它不像我之前用的多彩配色的Z2,而是提供黑白两款,为了更耐脏我选择的黑色。外壳虽然采用的塑胶材质,但如这小主机般的板正设计,一度让我觉得外壳是金属的,很难 感受不到一点塑料感,因为外壳表面还有一层亲肤手感喷漆,摸着相当舒服。 与Z系列的张扬设计不同,极空间Q4更为内敛优雅。其实不难理解,4年前的极空间Z系列新品初次面世,为了能被人第一时间记住,除了优秀的定制系统,外观辨识度也要拉满。而作为更进阶定位的极空间Q4,在设计上自然是要更克制一些。虽然第一眼看过去方方正正的,但Q4的边角过渡处理、进风散热栅格设计等方面就能看出极空间的高审美水平,相当耐看。把它摆放在家中各位置都不会有太大违和感。立式设计在同级别定位的NAS设备里,也更省占地面积。 极空间Q4背后的接口给的足够全面,从左到右依次为HDMI2.0b接口、2.5GbE网口、USB3.2 GEN2标准的USB口、USB3.2 GEN2标准的Type-C口、电源口。我很喜欢这个可以支持4K@60hz画面输出的HDMI口,可连接电视、投影等大屏,这种有线连接也能让视频点播更稳定。 点按顶部的按钮就能开启上盖,可以看到里面的四盘位设计。Q4采用自锁式硬盘架,自带锁扣,双侧还带悬浮式硅胶带,有效降低振动和噪音。对了,这四个盘位除了支持STAT接口外,还有两个支持企业级专用硬盘的U.2接口,这也是极空间首次支持该标准,同时满足常见的居家应用场景,也能满足更高阶的工作室使用场景。接下来几年都不用再担心存储空间告急了。 这还没完,极空间Q4不仅仅只有4盘位,打开底部,可以看到里面还有预留2个M.2接口,如果有需要,尤其是玩虚拟机的朋友,可以加装SSD固态硬盘。边上预装一块8GB内存,它不是板载内存,如果后续有升级需求,可以轻松的把这块8GB内存换掉。 多平台|适配全面 我喜欢极空间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它易上手的ZOS定制系统界面功能和多平台支持。截至目前,支持WEB版、手机APP、电脑端、TV版、小程序版等。这其中APP和电脑也都有对应的苹果版。你在任何地方都能方便的用身边的工具访问操作。在离开电脑期间的大多数操作我都是在手机APP里完成。作为老用户,这里有点小建议,就是同手机号添加多台极空间设备会创建多个账号,可以给用户更多选择,应该还是有用户习惯1个账号管理多设备的交互逻辑。还有就是目前手机APP在平板上能用,但首页是不可自适应调整的竖屏,只有点进去播放内容才是横屏,手机的操作交互逻辑放在横屏为主的平板上不够顺畅。相信后续更新不难解决。 有了极空间,意味着我可以把这几年拍的照片视频都放心的通过各应用上传里面,而且还不用担心像传统网盘那样各种卡体验收费的小动作,隐私方面也相对更放心。除此之外,我还把它当成一个离线下载机,通过ZOS里面的下载和迅雷这两个应用,我可以把资源比较大或者下载较慢的视频内容直接挂在极空间里下载,电脑则可以正常关机做别的事情。手机端也可以随时查看下载状态。 极影视|王牌应用 陆续用过不少私有云设备之后,回头再看极空间的这个极影视APP,依旧是我心中的No.1级别。很多人入手NAS也都有组建媒体中心的需求,所以极空间重点开发了这个功能。从早期入手Z2到现在的Q4期间,极影视也变得更全面。你存放在里面的影视内容,都会自动匹配影片信息,包括海报、剧情简介、演员列表等,让我的影视库看起来非常专业,而且这一切都是全自动,不用任何配置。即便遇到一些极其冷门或者自制视频内容没有封面的,也可以自定义名称和封面。担心内容存太多后,翻阅不便?它可以方便的搜索查找噢。如同一个自己打造的影视站既视感,在家点播私有云里的内容,特别有满足感。还不用担心电视和盒子里各种广告打扰。 极影视中的播放设置选项丰富,如果你的播放设备原画直出吃力,还可以让极空间端提供码流调整,减轻播放压力。除此之外,音轨、字幕、声道、图像等设置一应俱全。对了,由于极空间Q4的配置提升,还带来了智能字幕功能,如果你的视频没有中文字幕,可以让它给你自动翻译并生成中文字幕,这样你看外语电影就没任何语言障碍,观影体验大幅提升。 我给家里电视和长辈家都安装上了极空间TV版,里面的大屏版极影视同样保留了完整的媒体中心功能,封面简介,播放历时进度记录等功能。电脑上没看完,到了电视上也可以继续从上次进度播放。当家里长辈问我在追的综艺有没有更新时候,我这边可以直接找链接让极空间自行下载。即便长辈家在外地使用极空间TV版,也能远程访问我家里的NAS来播放。家里人都很满意这种内容主动送上来的方式,比起在各大广告掺杂的APP各种查找视频内容来的方便得多。 还记得我前面跟你们提过极空间Q4背后的HDMI接口么,如果你不想安装TV版极空间APP,也不喜欢用SMB挂载等形式播放,那么可以用HDMI有线连接电视或者投影。就能实现更稳定高效的信号传输。 极相册|智能管家 作为带娃家庭,除了满足自己的观影需求外,用的最多的还是极相册。孩子的成长视频、家庭旅行的照片都会备份上去,这样自己手机和相机的空间就可以及时的腾出来。方便自己在电脑、手机或者电视上一起观看这些珍贵的回忆,分享快乐时光。你完全不用担心导入的内容多了后的管理难题,它会根据拍摄时间顺序呈现。 今天家里娃看到我在导入12月份的照片,就说起之前和奥特曼拍过照片,想要看。但我实在忘记什么时候拍的了,按顺序翻阅好久都没找到。好在我记起极相册支持用描述性的语言智能搜图。我尝试在搜索框输入“奥特曼”,啪的一下,很快啊!马上就从数千张图里找到了。同样,你也可以用来搜索证照甚至具体品种的猫狗内容,准确率也很高。 如果你找到其中一张具体特征的图,希望找到同类型的所有图,可以用极空间Q4相册里的以图搜图功能,无论是场景、风格、人物、东西等,只要是相似的,都能搜索出来,这功能真的很细节且加分。非常合适遇到一些不好描述,但仍想要找到类似照片时候的场景。 得益于极空间Q4更高的配置,所以极相册比我之前Z2的智能化程度更高,除了多出以图搜图之外,还多了文字识别功能,它可以方便快速的从图片里识别不同字体样式的中英文,我试了几次,准确率100%,提取和复制编辑都很方便。 在手机版的影像处理功能模块里我还发现了很多实用功能,无论是老照片修复还是提升清晰度以及黑白照片上色,随着相册内容类型和数量的扩充,这些功能都会在日常生活中有真实遇到的需求。咱随便拿一张黑白照片为例,选择黑白照片上色功能,极空间经过一会儿的自动化处理之后就自动导出了一份上色版图片,可以看到人脸肤色、头发、背景的色彩还原还是比较真实的,不知道的朋友甚至都认为这彩色版才是原图。比起PS修图可要来的方便的多。 更丰富|超多功能 除了前面的极影视和极相册是我的高频使用功能,这次相较于我之前的Z2最大的变化就是多了docker和虚拟机。并且极空间的docker对新手也很友好,预置了常用镜像的下载,不少常用镜像还提供了极空间的官方教程,方便新手也能按步添加,感受这无限拓展的docker魅力。 我很喜欢极空间预置的虚拟机功能,相当于你在不影响ZOS系统下,同时还能运行一个Windows或者其它系统。可以更充分的挖掘这台NAS的各种可能性。而且部署起来也不难,按流程导入镜像到磁盘操作即可。如果选择创建的系统是Windows,需要额外安装驱动,在流程里也有引导提示,整个过程花不了你多少时间。 从极空间 Z2 用到 Q4,体验的升级是实实在在的。从软件功能上的优化,AI功能的强化以及硬件性能的提升,真的有让我满足到位。而且极空间Q4的发布,还把四盘位NAS的高价标签给扯了下来,让包括我在内的更多朋友也能享受到更进阶的NAS体验,这也是我最敬佩的点。对我来说,极空间 Q4 不仅仅是一个存储设备,更是一个融入生活和工作各个方面的好搭档,真正实现了私有云在家庭和个人使用场景中的价值最大化。那么这么一款真正解决全年龄段成员使用需求的极空间Q4是不是你的菜呢? <更多>

iArter 晒物 01-06 14:09

早几年前就知道有NAS私有云这种产品,当时觉得它应该更加适用于企业和办公,加上担心它设置起来会比较复杂麻烦,所以也就一直抱着观望态度而迟迟未出手。后来有一次,听起摄友聊起NAS使用起来,对于照片、视频等文件的存储和下载是如何的方便,让我忍不住心痒痒,因为我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摄影与航拍,大量的素材有远程上传下载和分类管理的需要。 说到极空间这个品牌,我并不陌生,因为两年前我入手的第一台NAS就是双盘位设计的极空间Z2S。这台NAS运行非常稳定,性能也能满足我的使用需求,总体来说较为满意。这次要和大家谈一谈的是新上市的极空间Q4,它采用了四盘位设计,配备了更强的处理器和运行内存。 鉴于我就是一个家用NAS的普通用户,所以我着重要分享的内容是日常使用较多的影音播放与管理、相册备份与AI功能,以及文件资料的上传下载等体验,让大家对极空间Q4这款NAS产品有个比较客观真实的了解。 外观时尚精美,硬件配置出色 极空间Q4是一款偏向家用设计的NAS,精致美观的机身触感温润亲肤,有黑白两种颜色版本,黑色沉稳大方,白色简约时尚,能完美地融入家居环境之中,是一件高颜值的数码潮品。 和商用NAS相比较,传统的家用NAS大多采用单盘位或者双盘位设计,所以机身尺寸也会更加小巧一些。为了让普通用户也能享受到进阶版超大存储服务,让NAS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极空间Q4采用了四盘位设计。难得的是它依然较好地控制机身体积,摆放时占用的空间并不大。 极空间Q4的4个机械硬盘接口采用2个SATA3接口+2个SATA3/U.2接口的组合方案,均兼容2.5/3.5英寸规格的硬盘,最大支持单盘22T/7200转。其中SATA3/U.2接口可以支持U.2接口的硬盘,即使是专业用户,极空间Q4也能满足其使用需求。 U.2接口,也被称为SFF8639,是一种为高速数据传输而设计的接口标准,这种接口最初由英特尔和镁光科技共同开发,旨在提供比传统SATA接口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U.2接口非常适合需要高速度和高性能的应用场景,如企业级服务器、高性能计算和数据中心等。 硬盘的安装很简单,因为极空间Q4采用了自锁式硬盘架设计,双侧设有厚实的悬浮式硅胶带,既能有效保护硬盘,也能减低硬盘运行时产生的噪音。 严格来说,极空间Q4是六盘位设计,因为在机身的底部还设有2个M.2 SSD盘位,支持PCIE3.0规格。如果想安装Ubuntu、Windows等操作系统虚拟机的话,SSD会让系统运行起来更加流畅。在M.2 SSD盘位的旁边是单条8G DDR4内存,用户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更换升级,最高支持16G内存。 接口方面,极空间Q4配有了1个HDMI 2.0b接口、1个2.5GbE网口,1个USB3.2 GEN2接口、1个Type-C USB3.2 GEN2接口和电源接口。HDMI接口支持4K@60Hz输出,可以直连到电视机、显示器、投影仪等设备,再加上英特尔N95处理器本身就具备很强的视频解码能力,这让极空间Q4轻松成为家庭的影音娱乐中心。 极影视:家庭影音中心,播放性能强悍 极空间Q4的一台应用面很广泛的NAS,它除了电脑端、手机端外,还提供了浏览器版、TV版、极空间亲情APP和小程序等应用,我个人就非常喜欢它的TV版应用,只要安装在智能电视或者电视盒子后,就可以直接播放影音、浏览照片了。 TV版的界面十分简洁,主要包括了极影视、极相册、极音乐和极课堂应用,也可以查询浏览个人文件和共享文件。既然是TV版,日常使用最多的当然是影视播放。 TV版的界面十分简洁,界面和电脑端差不多,分为首页、全部内容、电影和电视剧4个选项,在全部内容选项中也有更为详细的信息分类,点播起来很方便,家中的老人小孩都能快速上手。 影视播放还有丰富的设置选项,比如字幕、音轨、码流、倍速、声道等。在局域网内的播放效果非常完美,即使播放是4K蓝光视频文捷的原画播放,载入的速度很快,播放画面清晰流畅。 如果没有安装TV版应用程序,那么直接通过一条HDMI连接线就能轻松看大片了。当极空间Q4接入电视机后,选择对应信号源,再通过手机APP进行画面输出即可。 目前HDMI输出还处于beta版阶段,不过我尝试播放几部4K电影,其播放效果令人满意,而且它也支持7.1多声道音频输出。 电脑端的极影视功能就更加全面,它能自动为每一部影视作品匹配相关的信息、精美的海报,同时进行详细的分类。 值得一提的是,极影视为每部影视作品检索出来的信息都十分准确,不但有详细的内容介绍、演职人员信息,还能与豆瓣进行评分同步。不仅如此,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喜好进行管理,比如标记成已看、移入合集、手工修正信息、跳过片头片尾、下载到电脑等操作。 以前每次从网上下载完电影之后,我最烦恼的是遇到不配字幕或者非中文字幕,如今这个问题让极影视轻松解决了。它能在网上搜索多个较为准确的字幕版本供用户选择,哪怕是搜索不到字幕也不用担心,因为极空间Q4的影像处理的智能字幕生成功能,可以根据视频音轨处处中文字幕文件。 遇到好的影视作品,总会想着和朋友分享,极影视的分享功能也很方便,它能自动为文件生成一个分享链接,是远程下载还是在线观看都可以,而且还能设置分享有效期和是否加密。 极空间Q4能分享的不仅仅是影视作品,其他媒体文件也一样能远程共享,如果对方也是极空间NAS用户的话,还可以使用更加简便的闪电传方式,它支持自定义口令的有效时长和使用次数。 极音乐也是我比较常使用到的功能,它能对音乐进行分类管理,而且还能自动下载匹配的歌词,如果也能像极影视那样自动匹配专辑的封面就更好了,期待后续该功能升级一下。 极相册:人性化的AI功能,轻松在相册里“大海捞针” 对于一个热爱摄影的我来说,日积月累的照片数以万计,为了节省存储空间,把相机和手机里的照片导入电脑硬盘是过去最常做的事,而当要从照片库中要找出一张所需的照片真的很费劲,更别说是给这些海量的照片素材进行分类整理了。 如今有了极空间Q4,这些麻烦就迎刃而解,只要开启自动备份手机相册功能,它就能将手机里的所有照片和视频将同步到极空间NAS设备中保存,而且不用担心会重复备份。除此之外,还有针对苹果手机的相机原素材备份功能、通讯录、微信、手机文件等上传备份。 当自动备份完成之后,用户可以通过时间顺序来浏览照片。不过极相册的亮点还不是自动备份功能,AI智能管理才是真正吸引人的地方。 在这个AI智能快速发展的时代,极空间Q4也插上了AI智能的翅膀。得益于搭载了算力性能强悍的Intel N95处理器,只要开启AI功能之后,它就能通过AI引擎对极相册内所有照片进行识别和管理,其中人像识别的准确率非常高。 在人像识别中,我发现连我之前拍的佛像照片也被识别出来的,这没毛病,确实也是人的面部。有意思的事,我之前把我爸妈的医保卡拍了张照片,结果在我妈妈的人像识别相册中,这张带有我妈妈照片的医保卡照片也被归纳进去,重点是这张医保卡照片还是十多年前拍的,如今能被AI精准地识别出来,太神奇了。 宠物识别的准确度没有人像识别那么高,但也还行,出错率不算高,我发现之所以我家布偶猫有几张被识别错了是因为拍摄角度的问题。 至于场景分类、我的足迹和回忆精选,是AI对所有照片根据不同场景、定位和节假日进行分类。 真的要查找一张照片的话,使用智能搜图功能会更加迅速,只要说出相关的关键字,对应的照片就能快速被搜索出来。比如我输入了“辽宁博物馆”,那我之前在辽宁博物馆拍的照片都准备地被搜索到,既有人像照,也有文物照。 极相册的影像处理是一个比较有趣且实用的功能,它能修复老照片,让照片变得更加清晰,还可以为黑白照片上色。我使用了一张黑白老照片进行修复和上色,效果挺好挺自然的,没有违和感。 其他实用功能,为极空间Q4加分 在体验极空间Q4的这段时间里,极影视和极相册是我最常使用的功能,除了极音乐外,其实它还有不少功能也是非常实用的。快捷笔记就像是一个在线编辑器,让我随时随地都能编辑文档资料。 保险箱顾名思义,就是让用户可以保存一些私人的视频、照片等媒体文件。每次要打开时,需要输入正确的密码方能开启,很好地保护个人的隐私。 极空间Q4里的迅雷使用起来和我们在电脑上使用的迅雷差不多,可以新建下载任务,可以从云盘里取回文件,简单地说,有了极空间Q4,电脑可以无需再安装迅雷应用了。 相信很多人都有使用一些私有云网盘吧,比如百度网盘、阿里云盘等等。极空间Q4支持和这些网盘、云盘之间进行内容的上传下载,实在是太方便了,我希望它能早点支持夸克网盘。 总结 作为极空间的老用户,之前极空间Z2S也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次体验到新品极空间Q4,在系统和功能方面的感受一如既往的好印象,它对新手用户太友好了,完全不用担心买了之后不会用,尤其是绝大多数人最常用的影视播放、照片管理这些功能,使用起来真的是太容易、太方便了。六盘位的设计,方便用户后续的空间扩展,这也算是一步到位了。 此外,极空间Q4搭载了Intel N95处理器和8G内存,也让我明显感受到系统运行速度比原来的极空间Z2S要提升不少。至于外观,见仁见智,我觉得它还是蛮耐看的,而且做工也好,每天24小时的运行,机身既不发烫,而且也很静音。我想在两千以内的价位中,想入手NAS的话,选极空间Q4绝对错不了。 <更多>

太空船 经验 01-06 14:05

最近的苹果Mac mini M4的热度真是太高了,性能强悍,体积小巧,配合上国补,3K+就能入手,让我忍不住冲动也下手了一台。可是丐版的Mac mini M4到了,256G的硬盘空间如何存的下如此多的照片、视频、电影以及工作资料呢?之前使用过带硬盘的小米路由器、能挖矿的私家云、西数的My Cloud Ex2 Ultra以及联想个人云等几款私有云产品,之前老款的产品在性能和功能上跟不上,新款的联想只有两个硬盘位,总觉得差点意思。最近正好也看上了这台极空间私有云Q4,就赶紧入手了,不仅完美解决了Mac mini M4硬盘空间不够的问题,4+2盘位基本做到了家庭使用大满足。再配合极空间私有云Q4强劲的性能配置以及软件上的丰富体验,让我对这款产品期待不已。 颜值升级,6盘口扩容无压力 很多小伙伴认为私有云作为一款数据存储设备,并不需要出现在桌面或者比较显然的位置。但这显然与极空间设计师的想法有一定的出入,极空间私有云Q4首先在外形上就让人觉得有了变化,方正外形、亲肤材质、小弧角曲线,美观大方,做为桌搭出现也是相当耐看的。 对比下Mac mini M4主机,我们会发现极空间私有云Q4尺寸并不会太大,也不会过多占用桌面空间,并且还很耐看。在核心硬件方面,极空间私有云Q4采用了新一代N95处理器,4核4线程,主频为3.4Ghz,稳定、够用,更重要的是功耗低,日常7*24小时使用完全没有太多压力。 极空间私有云Q4采用弹出式上盖,按一下就能打开进行硬盘的安装与更换,自锁式硬盘架应该是一个不错的亮点,基本不用担心移动桌面或者设备影响设备运行的稳定性。 在硬盘空间扩展方面,极空间私有云Q4应该是做到了真正的大满足,能够容纳多达4块机械硬盘,这应该是四盘位NAS中性价比的天花板了。更夸张的是极空间私有云Q4搭载的两个盘口还是SATA3/U.2接口,企业级的表现数据传输速率更高更稳定,还支持热插拔,这个提升可能会让很多小公司也会考虑选择这款产品了。 另外两个则是SATA3接口,可以支持2.5或者3.5硬盘,最大支持单盘22T/7200转,全部挂满的话,我想绝大多数Mac mini M4的用户都不用担心硬盘空间的问题了,甚至还可以将硬盘分享给朋友使用。从这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极空间内部的大尺寸风扇,四硬盘加持到位后,还是得它才能将温控安排得明白。 除了能够扩容四块机械硬盘,极空间私有云Q4还提供了2个M.2 SSD盘位,PCIE3.0规格,速度更快,占用空间更小。我正好闲置了两根1T的硬盘,直接装到极空间私有云Q4上,要是给Mac mini M4升级2T M.2固态硬盘,这个费用我真的是不敢想。 在随机内存方面,极空间私有云Q4配备的DDR4内存条,单条8G,最高支持16G,虽然没有配备性能更优秀的DDR5内存,但是能够支持16G扩容也是不错的。 接口方面,极空间私有云Q4应该是非常丰富的,配备了2.5G网口*1、Type-C数据传输接口(USB3.2 GEN2)*1、HDMI 2.0b接口*1和USB-A数据传输接口(USB3.2 GEN2)*1,这好像也能解决Mac mini M4没有USB-A端口的部分尴尬了,一些数据完全可以直接NAS上提取了。 NAS能放在哪不仅仅由颜值决定,控噪表现关键因素,毕竟24小时运行,数据吞吐量大的时候就拉风箱,这谁受得了。极空间私有云Q4采用了新一代掣风系统,大尺寸风扇配合半隐藏渐进式风孔,不仅降温速度快,噪音表现也出色。 这么存数据,苹果大硬盘版本估计不好卖了 我个人对NAS的要求其实7不多,简单归纳一下就是,存数据方便,手机、电脑都能轻松实现数据快速读取,并且要资料能自动整理分类,调取使用不复杂。 极空间提供了全面的客户端支持,覆盖了我手上的Mac、iPad、iPhone以及安卓手机、Windows电脑等设备,只要在不同的平台上下载应用,或者局域网和网页都能快速接入到极空间私有云Q4中。 苹果设备的硬盘空间贵是出了名的,这不仅仅是Mac,iPad以及iPhone的硬盘单价屡创新高,200GB的iCloud+云空间一年使用的价格也是达到了252元,2TB空间的价格更是达到了816元,一个非永久使用的云空间怎么算都不划算啊。 有了极空间私有云Q4之后,我就直接将私有云作为本地硬盘使用了,读写速度要求高的数据放到m.2固态硬盘中,其它一般数据直接存储到sata硬盘中,桌面安排一个镜像直达,完全不用担心丐版Mac mini M4硬盘空间不够的问题,苹果硬盘空间再贵我也不关心了。更重要的是,这些数据我还可以远程读取,就算出差在外,Mac mini M4没有开启,我也可以随时随地读取和同步数据,简直不要太方便。 很关键的一点是,极空间APP上的“极相册”功能相当实用,只要我的手机加入家庭WIFI,就会自动将照片上传到极空间私有云Q4上,这样我就不需要额外通过第三方应用将图片上传至电脑中,这样就可以很好避免图片内容被压缩的问题,确保每一张图片都是原图。另外,我们还可以设置上传之后直接将原图片从手机中删除,这样又能节省很多手机空间了,这个节省空间的方法是不是非常科学了? 有些小伙伴可能要问了,这硬盘空间是够了,但是如果在极空间私有云Q4上处理数据会不会卡?操作起来跟本地硬盘有什么区别?实际我个人测试了下,依托极空间2.5G网口的出色传输表现以及硬件性能,我在图片处理中基本上感觉不到与本地硬盘操作有什么区别,不管是相册导入的速度,还是处理完成后导出图片都是同样顺畅。 另外,我也测试了下用剪映来处理视频文件,在这个部分中,多文件、大文件导入的速度可能会比本地稍微慢一些,但是在一次导入完成后,有了Mac mini M4 16G大运存加持,在处理方面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硬盘数据很重要,Mac mini M4里的数据安全也不容忽视,依托极空间私有云Q4的专业化配置,我们可以在任一盘符中开辟符合Mac备份的时间机器空间。设定完成后,我们就可以在NAS空间中看到专门的Time Machine文件夹,在Mac mini M4上直接设置对应的文件夹进行备份就可以了,开启自动备份后,这体验太省心了。 家庭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属的数码产品,这其中就包括了手机、电脑和平板,每个人的数据都存储在一起难免会造成内容重复和资料凌乱。为此,极空间私有云Q4还支持单设备创建多个账号,每个账号都能独立访问,就算管理员也不能跨账号访问内容。 为了方便工作室以及中小型公司管理数据,极空间私有云Q4还专门配备了团队空间,每个授权账户都能够对团队空间内的数据进行操作,通过必要的设置,团队成员之前还能对相关的文件进行协同操作,妥妥效率提升工具。 数据智能整理,AI加持更好用 我之前的NAS中存放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满满都是家人的回忆和开心瞬间,我把所有的照片上传到极空间私有云Q4之后,发现这些照片居然达到了夸张的近20万张,加上之前多次更换设备,导致重复照片过多。如何整理图片、清理重复照片,腾出硬盘空间就成了我首先考验极空间私有云Q4的地方。 我看了下极空间私有云Q4的基本功能,发现在这台NAS上,只要一键就能开启扫描,极空间私有云Q4会根据你的文件数量快速扫描,扫描完成之后一键去重简直不要太简单。 从我一段时间的使用来看,极空间私有云Q4的AI相册功能应该是我用过的逻辑最为清晰,操作最为简单,并且能够实现更多功能的一款应用,基本能够解决我们在使用相册中想要解决的大部分问题。 在极相册AI人像识别设置下,我们可以对识别时的相片清晰度、婴童识别强度、隐藏人物等进行自定义操作,也可以根据需要重新聚合以及计算人像。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极空间在功能体验上的极致追求,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在相册中,借助AI的强悍性能实现,我们不仅能实现人像识别自动分类,还能对相册中的宠物进行识别,不同的场景和节假日等关键词分类,为我们生成非常多有意思的相册,随意打开一个相册满满都是回忆。 除了AI智能的分类之外,我们还能通过自然语言实现AI搜索,用更简单直白的语言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图片内容,比如搜索“爬山”,就会把相册所有和爬山有关的照片给你展示出来。 我再试着属于一个“冬天的花”,AI相册也能快速将相关的图片展示出来,这个速度真的是太出色了。不过需要提到的是,AI搜索的相关功能实现需要极空间私有云Q4提前对相册里的图片进行AI识别,如果图片较多的话,前期预处理的时间会相对更长。 还有这个宠物识别功能真的是太有意思了,有时候我还真不记得我的照片里还有这么多动物照片,并且还有这么多以前不知名的宠物出现在我的相册里。不过,中间那个中国土狗和雪纳瑞是个什么意思,人家明明是驴和阿拉斯加好不好! 以前,我们将电影下载到电脑中,在硬盘中就是一个单独的影音文件,关于电影的详情、评分以及其它信息都只能单独去搜索。不过,这种枯燥无味的观影模式已经成为了过去。 在极空间私有云Q4的极影视板块中,我们只需要将电影文件导入到应用中,自动分类、匹配海报墙、网友评分同步瞬间完成。并且极空间极影视还支持HDR和杜比视界,轻松打造专属的影视库。极影视这个主界面,第一次使用的小伙伴还以为是误操作点开了哪个影视应用。 晚上回家闲着无聊的时候,点亮桌面氛围灯,打开音箱,靠在椅子上,找一部存放了很久的电影,配合上全画质以及杜比音效,简单的一天不就应该这样么? 另外,极影视还支持多端无缝切换,在家没看完的电影,可以在出差路上或者通勤地铁上继续观看。 全能存储空间,找到更多快乐 说实在的,我们以前听的歌就是比现在好听,没有如此多的口水内容,大多歌曲的歌词更美,歌手的演唱功底更深厚,虽然现在也能听到,但是大多数听歌软件都需要收费,并且无法下载到本地。不过,之前下载的很多MP3格式的音乐还在,我们只需要将文件同步到极音乐中。应用就能自动匹配音乐信息,歌词也适配到位,一下子就能把我们带入到曾经的音乐时光里。 另外,如果你也喜欢阅读,我们也可以将图书和漫画资源上传到极阅读以及极漫画当中,这个时候没有广告,不需要额外收费的阅读体验就这么实现了,而且还自动同步封面,极空间在这方面真的是做到了满满都是细节。 往往珍贵的照片总是很少也很模糊,受限于摄影设备,很多之前的照片很有意义但是总不够清晰。为此,极空间中还加入了多项非常影像处理功能,通过AI加持,修复老照片,给老照片上色都能快速实现,通过AI处理,每一张照片都能展现出不同的生活气息。 如果觉得平时将数据存放在网盘中读取比较麻烦,或者网盘的下载速度太慢。极空间私有云Q4还支持百度网盘、天翼云盘、阿里云盘、微软OneDrive、中国移动云盘共五种网盘文件的远程上传下载, 这样不仅仅可以节约电脑硬件资源,还可以让7*24小时工作的极空间私有云Q4更高效工作,何乐而不为? 为了方便更多数码达人以及有更多需求的专业人士使用,极空间私有云Q4还搭载了Docker功能。依托N95处理器出色性能表现,我们也能够在极空间私有云Q4上实现轻松部署和管理。 最后,聊一聊很多小伙伴关注的功耗和噪音表现,从性能参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款N95的满载功耗为15W,加上其它硬件的能耗输出,就算7*365天开机,相较于这台NAS提供的卓越表现,估计你也不会在意这点点电费的支出。另外,我测试了智能模式下4档风量下的噪声,33.1dBa的表现应该是能够符合绝大多数用户的预期的。 Mac mini M4上市的时候,16g大内存、小体积以及后期AI加持的可能,让我就有了入手的冲动,当看到有国补后,基本就没有了犹豫的必要了,但是256G硬盘空间总不是个办法。有了极空间私有云Q4之后,之前旧主机上拆下来的M.2 SSD有了地方安放,之前NAS上的硬盘也有了新去处。不过更重要的是极空间私有云Q4硬件表现做到了足够优秀,我基本用不完的4+2硬盘扩展就给了我后期升级的更多可能,加上极空间在软件上的丰富程度,AI加持的极相册、极影视、极阅读还有Docker、主流网盘无缝对接等等,让我家里又多了一台数据主机。如果你跟我一样担心Mac mini硬盘空间不够,或者家中也缺一个图片、资料处理硬盘,那么这款极空间私有云Q4绝对是一个极具性价比的选择。 极空间私有云Q4四盘位NAS网络存储服务器AI家庭相册个人云硬盘文件同步手机平板扩容适用iPhone16 满500减200送赠品 ¥2199 去看看 <更多>

不黑无数码 晒物 01-03 17:49

一、 写在前面 随着科技发展,现代人出门都可以不带钱包,但不能没有数据,以前我们会随身携带U盘、移动硬盘来存储重要的数据,前者容量小速度不够快,后者体积大比较重,拷贝点大文件要等很久,时间就这样白白浪费了。 近些年随着固态存储技术的快速突破,体积小巧、容量大的移动固态硬盘已经成为我们的最佳选择,今天给大家分享一款由国产存储先锋品牌朗科最新出品的ZX20L移动固态硬盘,其容量从256GB到2TB,足以满足所有随身数据存储需求。 二、 外观参数 朗科ZX20L采用纯黑色长方形纸盒包装,正面印有品牌、产品型号、容量、读取速度等信息,左侧金光闪闪的图案搭配右侧的硬盘实拍图相当吸引眼球,整个包装时尚大气,无论自己用还是买来送人都很不错。 整套包括:移动固态硬盘、USB-C TO A数据线、Type-C TO C数据线、说明书、绒布收纳袋。双线配置真的好评,手机、电脑、平板、电视、游戏机都可以使用。 相比以前的移动硬盘,朗科ZX20L体积相当小巧,硬盘尺寸为102*30*9.2mm,重量约37g,放在附送的绒布收纳袋里,随身携带完全没有负担。 朗科ZX20L的外形相当潮酷,全铝合金机身搭配黑、红、银三拼配色,外加立体感十足的切割工艺,轻奢气质直接拉满,时刻彰显个人品位。 硬盘背面相当简约,除了右下角的型号容量等信息外没有任何多余的装饰,纯黑色磨砂金属外壳相当精致好看,而且拥有不错的手感。 Type-C接口设计在硬盘顶部,接口规格为USB3.2 Gen2x2,朗科ZX20L读取速度高达2000MB/s,超快的传输速度可以大幅提升我们的使用效率。 三、 使用体验 朗科ZX20L体积跟一个打火机大小差不多,我们可以将它放在背包或口袋里随身携带。全铝合金外壳坚固耐用,平常也不需要特别注意,不小心摔了、磕碰了都没有问题。 使用Type-C TO C数据线直接连接手机,很快移动硬盘就被识别出来,即插即用真方便,再也不用担心手机空间爆满了,随时可以将手机中的文件移动到朗科ZX20L中保存。 孩子的视频或电影都可以备份在ZX20L中,想看的时候直接用手机读取移动固态硬盘即可,播放效果非常清晰流畅,没有丝毫卡顿。朗科ZX20L拥有不错的兼容性,主流的Windows、Mac、Linux、Android系统都可以免驱直接使用。 对于老电脑如果没有Type-C接口,可以使用USB-C TO A数据线进行连接,连接以后我们运行软件看看硬盘的信息,硬盘状态为100%,支持NVM Express 1.3标准。 接着使用CrystalDiskMark软件对硬盘进行一个读写速度测试,最终读取速度为2077.50MB/s,写入速度1783.79MB/s,比官方标称值略高,硬盘超快的读写速度在传输大文件时可以大幅缩短等待时间。 使用TxBench软件再次对硬盘读写速度进行一个测试,最终读取速度为1991.393MB/s,写入速度1796.833MB/s,与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接近。 为了测试移动固态硬盘的稳定性,我们从电脑往移动固态硬盘拷贝一个超大的文件,写入速度为1.05GB/s,在整个拷贝过程中速度非常稳定,图形几乎为一根直线,没有出现掉速现象,48GB大文件传输只需几十秒,速度真的快。 朗科ZX20L由于采用了铝合金外壳,在全速拷贝大文件时温度最高也仅40度,散热效果非常不错,优秀的散热可以保证移动固态硬盘稳定的工作,即使在炎热的夏天也没有问题。 数据管理与安全也是大家非常重视的问题,朗科ZX20L随盘附送了专属存储管家APP,通过APP可以很轻松的实现一键备份、一键还原、文件管理、文件加密等操作,使用真的非常方便。 四、 总结 一段时间深度体验下来,朗科ZX20L已经成为我每天通勤随身必带之物,工作、生活中经常要用的数据都会保存在朗科ZX20L之中,想用的时候随时可以使用。如果你最近打算入手一款随身存储,颜值在线、速度超快、坚固耐用的移动存储产品,那朗科ZX20L就是你的首选。朗科作为国产大品牌,无论质量,还是长达五年的超长质保都令人放心,另外它的价格也非常实惠,1TB才400多元,年货节叠加平台其它优惠可以做到更低,大家赶紧入手吧! 朗科(Netac)1TB Type-c USB3.2 移动硬盘 固态(PSSD)ZX20L 手机直连 读速高达2000MB/s 30天销量500 ¥459 去看看 <更多>

啥都没有 经验 01-03 10:06

虽然手头上已经有了三星870 QVO和Corsair MP600 PRO NH两个8TB固态移动硬盘,但是笔记本用户挪来挪去或抱着使用的时候,拖着个尾巴还是略有不变,现在直插的固态U盘产品也挺多了,双十一在网上物色的时候,无意中看到CHIPFANCIERE居然都有4TB的固态U盘,可惜当时缺货,后来时不时的关注,在十一月下旬时看到有货后,果断下手了。 以往买过的U盘都是卡片式包装,看到CHIPFANCIERE的U盘还有包装盒时,略感惊奇。包装盒整体深邃黑色,正面印有CHIPFANCIERE字样,以及一些类似电路图的点线图案。背面有一些介绍信息,比较引人注目的是右小角“终身保固”一个超大三个大的字样,这年头存储产品敢终身保修的厂家屈指可数。打开盒盖就可以看到UME NANO D 4T固态U盘本尊了。 U盘采用铝合金纯金属外壳,CNC精加工阳极氧化工艺,提供高强度的同时又保证了高导热性。U盘三围尺寸79.5×18.6×9.2mm,这个尺寸相对比于常规的U盘来说是长了些,不过纤细度还好,像我的笔记本两个C口一个A口挨在一起的,试了下这个U盘不管插哪个口都不影响其它口的使用。重量上官方给的数据是28.8g,实测29g。 U盘背面印有固态闪存盘的英文和产品型号,这款U盘有2T和4T两种容量可选,期待以后出8T了。U盘双头设计,方便不同设备切换使用,帽盖有磁吸功能。现在的安卓手机基本上都支持OTG,这个U盘C口直插手机使用没啥问题。 U盘正面logo右侧有一个激光微孔指示灯,插入设备时白灯亮起,有读写时白灯闪烁。与指示灯平齐的边缘有一个开孔,可用于穿挂绳。随盘附赠了两根挂绳,一根是比较常见类型的,另一根是两头绳、中间弹簧的。 又仔细看了看U盘,原来两个盖帽上也有开孔,可以用弹簧挂绳将两个帽盖穿起,这样可以防止使用U盘时帽盖丢失。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使用啊,反正我是这么用的,觉得贴心又方便。 测试平台:ThinkPad T14p Gen 2 CPU:Intel(R) Core(TM) Ultra 9 185H 内存:SK Hynix 32GB DDR5-5600MHz 硬盘:UMIS RPJYJ1T24MLR1HWQ (1TB) 显卡:英特尔Arc显卡 系统:Windows 11,24H2 loT Enterprise LTSc 2024 x64 (10.0.26100.2605) Windows系统下显示U盘容量为3.72TB。 U盘采用的本地磁盘类型,所以CrystalDiskInfo可以识别。 U盘采用的慧荣SM2320主控,这个主控解决方案首度将桥接芯片和主控芯片合二为一,所以才有了这款U盘小巧的身材。 CrystalDiskMark测试最大读取速度1069.37MB/s,最大写入速度993.04MB/s。 IsMyHdOK测试最大读取速度936.76MB/s,最大写入速度877.96MB/s。 TxBENCH测试最大读取速度1060.141MB/s,最大写入速度992.820MB/s。 WTGBench测试连续写入919.4644MB/s,4K随机写入70.3335MB/s. AS SSD Benchmark测试最大读取速度986.31MB/s,最大写入速度926.05MB/s。 ATTO Disk Benchmark测试最大读取速度1021.45MB/s,最大写入速度948.15MB/s。 将一个含65个文件夹、335个文件、大小315G的美英剧拷入U盘,系统复制框的曲线算不上平整,不过整体写入速度是保持在800-1000MB/s之间的。 将一个含16个文件夹、11907个文件、大小48G的照片拷入U盘,可以看到初期写入速度有个爬坡过程,中后期基本上稳定在800MB/s之上了。 知道很多人想看全盘写入测试啥的,我没兴趣,让各位失望了。 总体来说,CHIPFANCIERE UME NANO D 4T这款固态U盘,设计美观、用料扎实、体态小巧、稳定性好,日常使用的读写速度基本上都是奔着官宣的极限速度跑的。散热上我没有测温仪器,拿手上两个同为金属外壳的U盘反复读写,凭手感触摸CHIPFANCIERE UME NANO D 4T只是温热,三星Bar+有些发烫,不过两款U盘都很优秀,再怎么发热读写性能并不太会下降。4TB的容量应该也是时下最大容量的U盘了吧,虽然价格偏贵,不过我觉得还是贵有所值的。 <更多>

天亮去看流星雨 晒物 01-02 10:21

现在手机的存储空间越来越大,同时手机的文件也越来越大,例如照片和视频,就算是1TB的内存也很快会被存满,尤其是iPhone用户,手机支持拍摄ProRes格式的视频后,内存消耗的更快,为了缓解手机用户的存储焦虑,很多人都开始使用移动存储产品来扩展存储空间,那该如何选择适合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适用的移动存储产品呢,今天就来感受一下佰维的这款PM2000移动固态硬盘带来的极速存储体验。 佰维是国产存储品牌,一直都是主打高性价比的路线,其品牌推出的固态硬盘和内存条都获得人们的认可。佰维PM2000移动固硬盘这款产品,从包装可以看到其造型非常别致,不是传统的矩形,而像是一个水滴型,包装上明显标注了读取速度高达2000MB/s字样,看来产品的性能不容小觑。 包装除了固态硬盘和一条高速的C to C的数据线外,还有2个磁环,一黑一白可以适配不同颜色的设备使用。 佰维PM2000固态移动硬盘的体积小巧,其厚度只有11mm,重量也只有39.5克,可以轻松的随身携带,没有任何负担。 自从iPhone推出的Magesafe磁吸功能,各种磁吸设备层出不穷,佰维的这款PM2000固态硬盘背面带有10N强磁环,可以快速磁吸到iPhone背面,而且轻薄至极,完全不会有携带的负担,也不会影响到使用的手感。 如果想要磁吸到其他手机或者平板等设备,可以将附带的引磁环贴到想要磁吸的设备上,即可让各种设备都通过磁吸的方式。 移动硬盘最为重要的就是读写速度了,佰维PM2000移动固态硬盘配备了Type-C 3.2规格的高速接口。现在市面上几乎都是Type-C 3.0以上规格的移动硬盘,但是3.0、3.1以及3.2的差距可是非常大的。普通的Type-C 3.0规格的移动固态硬盘传输速度大概在500MB/s左右,Type-C 3.1规格的移动固态硬盘传输速度大概在1000MB/s左右,只有真正的Type-C 3.2规格的移动固态硬盘才能让传输速度达到2000MB/s的超快速度。 通过测速软件可以看到,佰维PM2000的读写速度非常高,读取速度达到了2000MB/s,而写入速度也达到了将近1800MB/s,写入速度非常优秀,自己之前也使用过不同品牌的固态硬盘,大部分都是具备高读速,但是写入速度普遍在500MB/s至1000MB/s。像佰维PM2000这种接近2000MB/s的写入速度还是非常少见的,一般都是在高端产品中才会用到这么优秀的存储颗粒。 使用电脑实际拷贝文件,其速度也可以轻松达到1000MB/s的真实写入速度。而且没有降速,写入过程非常稳定,完全无需担心使用中因降速导致的文件读取慢的情况。 佰维PM2000固态移动硬盘,针对高要求的手机用户,使用起来也非常简单,将佰维PM2000移动固态硬盘吸附在手机上,连接好数据线,即可开始。对于iPhone15 Pro以上的机型,更是得天独厚的专属配件,iPhone自从支持ProRes格式的视频录制后,很多专业视频创作人员都开始使用iPhone拍摄视频,但是ProRes格式太占内存了,需要保证iPhone内有足够的存储空间,而且iPhone每次拍摄完,还需要单独的导出视频,非常麻烦。 但是iPhone拍摄ProRes视频支持外置存储设备,可以让iPhone直接连接佰维PM2000移动固态硬盘,直接将拍摄的视频存储进去,将近2000MB/s的写入速度,完全可以胜任最高格式的ProRes视频拍摄,拍摄完后可以直接将佰维PM2000连接电脑进行视频编辑,省去了iPhone单独导出视频的步骤,节省了大量时间,而且还不用担心iPhone内存不足的情况。可以说是iPhone视频创作者的最佳存储伴侣。 在使用佰维PM2000移动固态硬盘的这段时间里,真的是感受到了这款高性能存储设备带来的极速体验。无论是手机或是电脑使用,都非常快捷方便,轻轻一吸就可以与手机合二为一,轻薄的体积和超轻的重量,长时间单手操作也没有任何负担,相比于买更大容量的iPhone,佰维PM2000移动固态硬盘的价格也更划算,但是体验并不没有打折,反而方便其他各种使用,更具优势。如果你也是一个使用iPhone拍摄视频的创作者,或者想要体验更轻便、高速的适用于各种移动设备的存储的用户,佰维PM2000移动固态硬盘,绝对能让你爱不释手。 <更多>

kuaigui 晒物 2024-12-30 10:09

相信有很多朋友和我一样,买手机、笔电的时候,因为心疼不小的差价,都选了“刚刚好”的小存储空间版本。但用着用着,存储空间就捉襟见肘了,经常清理文件也是真让人难受;而各种网盘云盘,除了带宽限制大、转存的数据没有安全感,还时不时抽风打不开、跳广告、推荐买VIP……真是很影响体验。 现在我呢,直接用绿联NAS私有云DXP4800给自己和家人朋友搭建了一个专属网络空间,也就是建立了一个完全属于我们自己的私人高速网盘。可以把各种喜欢的照片视频、重要的数据都存在里面,我们可就以用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访问这个私人高速网盘,随时随地听歌看剧、备份照片数据,与亲朋好友共享欢乐瞬间啦,再也没有储存空间焦虑了。而且绿联NAS私有云用起来和我们点开本机文件没有什么差异,安全而高速;不用复杂的设置,不讲Docker,也不用我们自己敲代码,简单设置就能使用,这体验真的太爽了! 绿联NAS私有云DXP4800舒爽的使用体验: 绿联NAS私有云有很多款,我选的是4+2盘位的绿联DXP4800。 绿联DXP4800机身很FIT,不占空间,摆放方便。采用比较低调的高级灰配色,在做工细节方面,磨砂的铝合金一体外壳很有质感,是一贯的大厂出色表现。 正面除了开关按键和工作指示灯之外,还有SD卡槽和USB3.2 C口、USB3.2 A口(均支持10Gbps),可以直接备份、共享移动储存介质里面的内容,非常的方便。 机身后侧接口非凡丰富,有HDMI、USB3.2、两个USB2.0、两个2.5G网口、RESET复位孔以及DC12V电源接口。玩法很多,可以作为高清播放器直连各种屏幕,成为网络影音中心;双2.5G网口支持三种网络模式:可以分别连接到独立的网络,提升网络带宽的利用率和可靠,也可以聚合双网,提高链路带宽,还可以进行网络桥接,网络连接更灵活。 机身背后的散热风扇处有磁吸防尘网,能够阻挡毛发、粉尘进入,清洗、安装也都很方便,再也不怕家里乱飞的毛发和仓鼠窝垫料了…… 音影播放、文件管理: 绿联NAS私有云的UGOS Pro系统提供了备份、文件分享、影音娱乐、AI相册、资源下载、在线文档等丰富功能,并且还可以根据我们需求进行扩展。我们只要打开UGREENlink就能轻松实现远程访问,用浏览器也好、客户端也好,对于设备、地点都没有什么限制。 影音娱乐、AI相册这两方面的功能应该是大家平时用的最多、最关注的吧。绿联影视中心不仅适合大众用户使用,还能满足发烧友的高需求,同时在操作简便性和系统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 影视中心无需使用Docker、Plex、Emby、Jellyfin等软件进行复杂的设置,只需要通过UGOS Pro系统内置的TMDB Key影音刮削,免配置的TMDB的数据库以及智能识别双刮削源,能够自动刮削出电影海报和信息。比如匹配影视海报、评分、概述、演员等信息。并自动分类生成标签,可按国家、年代、清晰度等条件进行检索。 影片详情便能查看影片更加具体的信息,比如导演、上映日期、简介、时长、演员列表以及上次播放进度等,还能同步获取豆瓣评分作为参考。 手机端也是同样的出色,而且播放的时候,能够按需选择清晰度,还能通过各种方式来投屏。 无需占用手机本地内存,就能轻松享受4K高码率影片的精美画面。 电脑端的播放器还有更加周详的设置,能够打造最佳的试听体验。 绿联影视中心还有个好处就是播放内容和进度都是实时同步的。 比如我前一天晚上在电脑上看到一半的视频,第二天午休的时候,可以在手机上方便的继续观看;反过来,手机上没看完的,也可以回家在电脑上接着看,不用把进度条拉来拉去。 音乐库也同影视管理一样,优化了归类逻辑,使得专辑名称的分类更加准确,可以根据专辑、歌手、音乐类型进行分类。可以通过手机、平板或安卓系统的音乐播放器的绿联云应用播放音乐,并推送至家中的智能音箱系统或智能电视上进行播放。 对于影视资源的获得,有了绿联NAS私有云之后也变的更加高效、方便了: 电脑、NAS直接互传的速度非常快,每秒钟能传输将近150M的数据。 绿联NAS私有云支持百度网盘、迅雷等各种下载工具和平台,我们下载各种文件,无需像过去一样打开电脑,等到下载完毕之后再拷贝到手机上;而是直接在电脑或者手机客户端上启动任务,绿联NAS私有云就会下载保存,电脑、手机都能直接看,不用拷贝来拷贝去。 照片、视频等内容的备份与分享: 现在我们都很爱用手机来记录生活,时间一久,各种照片和视频就塞满手机了,不但找的时候费时费力,而且还占用手机内存空间,要是手机不小心遗失损坏了,珍贵的影像就很难找回,真是要多遗憾就有多遗憾。 现在我有了绿联NAS私有云,可以设置自动备份手机里面照片、视频还有其他文件,这些文件都存储在安全的双硬盘里,不怕坏、不怕丢,而且储存容量扩展到几个、几十个TB都不难,花费远远小于更换高存储版本的手机和与品牌专用网络服务。更重要的是,这些资料是完全被我们自己把控的,不会被别有用心的扫描监控、也不会被压缩、更不会因为服务商的破产而消失。 绿联NAS私有云除了能根据时间、位置这些信息对存放到NAS中照片进行集中整理、排序之外,还支持我们自定义调节来建立新相册,这样我们就可以筛选出重要的、常用的图片进行单独管理、调取了,比起在手机里一张一张翻,效率提升的不是一星半点。 除了常规的相册识别,绿联NAS私有云还能通过AI学习模型实现更多的照片内容和场景的智能识别,比如说敏感内容、宠物识别等等,并且还能通过训练进一步提升识别能力。 我们还可以把绿联NAS私有云里面的各种照片和视频共享,还能分享给指定用户。这样亲朋好友就可以方便地互动与分享了,比如出去旅游、聚会时候拍的照片、孩子的学习资料,都可以很方便的上传分享,家人朋友点击就能观看下载。比起在聊天工具里发送,速度要快很多,而且照片、视频都不会被压缩而影响观感,更不会误发送引发尴尬。 绿联NAS私有云DXP4800的各种细节: 绿联DXP4800外壳采用一体航空铝材设计,看起来非常有高级感。 绿联DXP4800采用了Intel N100芯片,4核4线程,睿频可达3.4GHz,性能出色;正面一共有四个SATA盘位支持各种磁盘阵列模式,单盘最大支持24TB的容量,满足我们各种需求绰绰有余。 安装也非常简单,硬盘安装无需工具,一放一压就好。 安装硬盘后,把硬盘架依次插入DXP4800的仓位中,与外壳齐平按下开关就行,然后用附送的工具进行童锁锁定,以防止意外打开,导致资料丢失、硬盘损坏。 绿联DXP4800还有2个M.2 NVMe 2280硬盘插槽,支持PCIE3.0 协议,单槽最大8TB,打开底部的盖子就能看见了。 标配的内存也在里面,能看见绿联DXP4800已经安装好内存了,我只要插入SSD,贴好绿联附送的导热贴,在装回盖板就行,这时铝合金外壳就会成为SSD的大号散热器,工作起来就能更加稳定。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因为导热贴需要紧密贴合才会有良好的散热效果,装回盖板的时候会有一点紧,不用担心,均匀拧回螺丝就好。 全部好啦,插上电源和网线就能用了,是不是很简单呢? 开机后,我们打开手机上绿联的APP,按照提示一步一步做就可以了,完全是“傻瓜式”的操作,没有什么难度,有手就行! 我目前是用两块硬盘组成RAID 1的阵列,也就是两块硬盘能够互相备份数据的双保险模式;SSD作为高速缓存来用,这样数据的安全性和速度都有保证。后来有更高需求的话,还能增加存储硬盘与缓存SSD来进行升级。 APP的界面也很清爽,各种功能非常明了,软件逻辑简单直接,没有弯弯绕绕,就连我“数码盲”的老婆大人也是一上手就会。 小结: 看到这里,我想大家现在对绿联NAS私有云DXP4800能为我们带来方便与安心都有一些了解了吧。有了绿联NAS私有云,我已经不在乎手机存储空间还剩多少,各种照片、视频和文件都能够随时随地云存取、查看,而且传输速度和容量还非常“香”,甚至能做到文件的自动归类整理备份,还能安全方便的分享。 绿联NAS私有云作为家用NAS,系统和客户端都是足够易用,也非常好用;而绿联DXP4800的硬件配置和功能,对于多数家庭用户甚至是小型工作室都是足够的。现在还有京东满1500-120的券,晒单还能获取价值149的氮化镓排插,价格很美丽,只需要一次投入不多的钱,就能无限制的使用,真是太划算了!家用还没用上的朋友,我个人强烈建议现在直接入手一台绿联DXP4800,不带犹豫的! 绿联(UGREEN) 私有云DXP4800 四盘位NAS网络存储个人云硬盘家庭服务器AI相册文件同步手机平板扩容适用iPhone16 满2599减300 送赠品 ¥2579 ¥2599 去看看 <更多>

sunjun5 晒物 2024-12-26 10:01

楔子 对于NAS来说,每个人的需求不一样,消费理念不一样,最终选择的产品也就有所差异:有的小伙伴觉得能用就行,于是一台矿渣设备就够了;有的小伙伴喜欢追求极致,沉浸在DIY的世界里;也有的小伙伴追求极致但并没有精力或者说不喜欢去DIY,那么高性能成品NAS就成为了他们的唯一选择。 铁威马在9月底发布了一款性能一骑绝尘、性价比还超高的性能小钢炮F4-424MAX,直接配备了双万兆+12代i5 CPU+全新TOS6系统的配置,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这台套性能成品NAS究竟 有多爽吧。 关于铁威马你可能不知道 ▼铁威马成立于2010年,专注于数字存储技术研究及存储产品的开发,与群晖、威联通、华硕并列为全球四大专业NAS品牌之一。铁威马以超高性价比的硬件以及专业易用的NAS系统而被用户所广泛接受,产品远销50个国家和地区,其TOS系统自2011年发布以来经过13年的打磨已经更新到了TOS6.0,专业性与易用性再上一层楼。 双万兆、12代i5铁威马F4-424MAX开箱 ▼原本铁威马F4-424 Pro的性能、性价比在同价位档就已经相当能打了,但是F4-424 Max在其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直接上了10核心12线程的12代intel i5 1235U处理器,最高睿频达到了4.4GHz,集成了主频1.2GHz的Xe核显,标配8GB DDR5 4800MHz内存。 ▼设备在外观上相对来说可以用小巧来形容,摆在桌面也不会占用多大的空间。 ▼正面看过去是四个3.5英寸硬盘笼以及设备状态指示灯,可能是出于面板美观整洁的考虑没有设计前置USB接口,对于经常进行USB Copy的用户来说可能稍微有点不方便。 ▼硬盘笼的抽插十分丝滑,一按、一拉就可以实现硬盘的安装与拔出,个人觉得如果能加入一个硬盘笼锁会更好一些。我这里搭配的硬盘搭配依旧是希捷酷狼NAS硬盘,全系采用CMR传统磁记录技术,提供180TB/年工作负载,还附赠有三年免费数据救援一次。 ▼来到设备的背面可以看到所有的I/O接口,电源按钮也被放置在了后侧。接口上提供了一个HDMI接口,2个万兆接口,2个USB-A 3.2接口、1个Type-C接口以及DC电源接口。 ▼内存插槽与m.2硬盘插槽需要拧开背面的螺丝推开设备侧板才可以看到。两个NVMe M.2 SSD PCIe 4.0 x4高速通道分布在了内存插槽的两侧,可以加强设备的散热效果。产品本身搭载了一条铁威马定制的8GB 4800MHz DDR5内存条,官方给到的参考数据显示双内存插槽可以轻松扩展到32GB。 万兆NAS能有多爽? NAS上存取数据就像在本地一样 ▼全新的TOS6.0用户交互界面更加简介,逻辑更加清晰,不过总觉得UI图标设计还是有一点复古风。 ▼从电脑上直接拖10GB的文件上传到铁威马F4-424MAX中,速度直接拉到1.01GB/,就算是再大的文件chuachua~就上传完了。 ▼从铁威马F4-424MAX中拉文件到电脑上,速度直接跑到1.07GB/s,相当于2.5英寸SSD满速的2倍。TOS6支持SMB 3.0多通道技术,配合万兆交换机使用可以达到2GB/s的存取速率,不过我没有万兆交换机,没办法演示啦。 ▼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得到顺序读取1151MB/s的速度,顺序写入731.9MB/s的速度,4K读取速度为15.31MB/s,写入速度为13.66MB/s,从互联网上查询的数据上看,其4K读写速度是顶级机械硬盘希捷酷狼Pro22T的15倍至多,小文件读写也能获得高速体验。 图片在线导入编辑,拿捏 ▼近40MB每张的RAW格式照片首次导入到LR,30张图片导入时间4s左右,80张图片导入时间在8s左右,考虑到Win系统的响应时间与本地导入基本无异。 视频在线剪辑,拿捏 ▼测试文件为一个5.62GB的8K素材。剪辑软件使用剪映,完全就是秒导入,这种感觉简直不要太舒服,视频创作者应该只一眼就爱上了吧。 3A游戏大作直接装Nas里 ▼映射在电脑上的可以直接作为Steam库文件夹使用,这样游戏就可以直接装载到NAS里面了,如果是已经安装好的游戏也可以将文件从PC移动至NAS以后,让Steam客户端重新构建引导。 ▼随手拉出来超人气国产3A《黑神话 悟空》进行测试,20秒左右的时候弹出《健康游戏公告》,43秒左右进入游戏开始界面,玩起来完全与本地无疑。 NAS上虚拟机运行最流畅的一次 ▼目前市面上占有市场最多的基本上是intel J1900、J3455、J4125、N5105、N100 这几款处理器,你可能也发现了,我正是按照处理器性能对他们进行的排列,但是列队中最强的N100在 铁威马F4-424MAX搭载的12代intel i5 1235U处理器面前都像个弟弟。1235U单核性能是N100的2.03倍,多核性能是N100的3.46倍。 ▼得益于铁威马F4-424MAX搭载的这颗12代i5 1235U处理器的强大性能,NAS中的虚拟机这次真的不卡了,CPU直接分配4颗核心,内存直接给到8GB,舒服。 数据安全,TOS一站式保障 TRAID,让RAID变简单 ▼RAID作为数据安全的第一道防线广受NAS用户所使用,但是RAID对于很多小伙伴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更不要说NAS系统里面还设计有RAID0、RAID1、RAID5等等凡此种种,组RAID究竟能有多大的硬盘使用空间、安全冗余又有多少着实让人迷糊。 但是在铁威马TOS6上我们却能看到一种全新的数据容量展现模式:创建存储池时当前RAID模式可用空间多少,冗余空间多少,浪费的空间一目了然,而且NVMe SSD与机械硬盘可以共同组成一个存储池,巴适得很。 ▼也可以在系统内同时创建多个不同RAID类型的存储池。 ▼除了让传统RAID模式变直观以外,铁威马自行研发的TRAID模式也值得库夸一夸:铁威马TRAID创新性的利用Linux磁盘管理工具将不同容量的硬盘分割成小的分区,然后结合冗余策略将分区重新组合,进而提供冗余保护并提高磁盘空间利用率,在未来升级大硬盘进行扩容的时候也更加方便。 ▼对于用户来说,硬盘大多是不同时段进行采购,一块硬盘(或者是一个RAID)装满了以后再添置新的硬盘,如此NAS中的硬盘可能会容量不一,这是TRAID就能发挥出其巨大的优势。 举一个简单的栗子,5块分别是1TB、2TB、4TB、8TB、10TB的硬盘在使用RAID5模式下将只有4TB的空间可以用作存取数据,1TB空间用作数据安全冗余,20TB的空间被白白浪费,但使用TRAID模式时可用就可以获得15TB的可用存储空间,冗余空间也达到了8TB,仅仅浪费2TB的存储空间。 在TRAID在帮我们保障数据安全的同时又显著提升了可用空间,说一句真香一点都不过分。 完全固化重要数据,规避数据丢失风险 ▼TOS6.0带来了HyperLock-WORM文件系统,HyperLock-WORM简单来说就是【一次写入、多次读取】,并且TOS6.0提供了两种模式供用户使用,分别是“企业模式”与“法规模式“,其中企业模式可以为数据设置一个保护期,在保护期内文件不允许被删除或修改,而法规模式则是一旦被写入就永远不允许被删除或修改,进而大大提高敏感数据、法规数据的安全性。 ▼在一个存储池中可以创建多个HyperLock-WORM文件系统,存储空间大小可以自行定义。 ▼需要注意的是新创建的HyiperLock-WORM文件系统不会自动出现在文件管理中。 ▼我们需要通过【共享文件夹】功能进行创建。 ▼像是我所处的证券行业,有大量的数据诸如开户时双录视频、电子协议等监管要求保存不少于二十年,使用TOS6.0的HyiperLock-WORM文件系统归档保存资料设置自动锁定时间以及锁定年限,这样监管要求的重要数据保存就变得相当简单了,再也也不必担心啥数据数据因操作风险被误删除了。公司签订的重要合同文件,财务报告、审计报告等文件都可以统统丢进来。 数据安全完整体系,不怕不会用 ▼不论是群晖、威联通还是华硕,所有的备份类应用套件都是单独的一个,当然铁威马也不例外,但是铁威马却直接给出了一个直观易懂的完整备份拓扑图,就怕用户上手门槛高,就怕用户搞不懂哪些套件是用来做数据安全的,就怕用户搞不清哪些用英文名字命名的备份套件是干什么用的,这一点着实很贴心,甚至连备份的方向以及是单向备份还是双向备份都标识了出来。 ▼不光是拓扑图,所有的备份类套件都可以通过一个备份应用进入,完整的备份体系一幕了然,用户可以非常方便的进入到所需的数据安全类套件。我们下面挑几个使用频率较高,较为有代表性的套件来讲一讲。 Snapshot快照,NAS上的土地庙(存档点) ▼快照是一种数据保护技术,它可以记录存储卷或共享文件夹在特定时间点的状态,如果发生数据意外删除或修改,可以通过快照迅速恢复至之前的状态,而且快照通常只记录自上次创建快照以来数据的变化,是不是和《黑神话 悟空》里面的土地庙很像,没错,它就是一个存档点。快照功能在铁威马TOS6.0上看起来很简单,但是新晋NAS品牌搭载的系统大多都还没有提供快照功能。 ▼铁威马TOS6提供了Snapshot快照服务,用户可以手动对共享文件夹进行“拍照”,也可以通过设置进行定时定期拍照,时间间隔完全可以按照企业的需求进行自定义。快照保留策略上,既能控制最新快照的数量,也能设置保留近几天的快照,进而避免占用NAS硬盘太大的空间。 Duple Backup,批量备份重要文件 ▼使用Duple Backup可以对完整的卷、共享文件夹或者是iSCSI LUN进行备份。 ▼除了常见的增量模式与镜像模式意外,Duple Backup还提供了混合模式,结合了增量模式与镜像模式两者之间的优点,占用空间更小,备份速度更快,版本管理也更方便。 ▼备份目的地可以是铁威马NAS,也可以是Rsync服务器,百度网盘、OneDrieve等公有云盘同样支持。 Cloud Sync,数据上公有云很简单 ▼Cloud Sync中支持常见的百度网盘以及OneDrive,使用起来几乎没哟什么学习成本。 ▼连接百度网盘之后网盘剩余的空间量也能显示出来。 ▼公有云端的数据备份同样可以选择是双相同步还是单方向上传,并且在数据发送到公有云端时还可以加密以提高数据安全性,包括删除源文件夹中的文件时不删除云端文件也能实现。 写在最后 讲道理近乎满配的铁威马F4-424MAX用起来着实很爽,12代i5 1235U处理器简直强的令人赏心悦目,对于重负载的Windows虚拟机用起来就是那么舒服;双万兆网络接口叠甲SMB 3.0多通道技术更是可以直接接访问速度拉到2GB/s,对于有高速读写需求的公司、工作室来说简直香爆了;全新的铁威马TOS6.0在用户交互、使用逻辑、软件功能上都有相当明显的提升,如果你在找一款性能强悍、更偏向专业型的NAS,预算也比较足,那么铁威马F4-424MAX是不错的选择。 <更多>

mb51669796 晒物 2024-12-24 18:31

写在前面 铁威马(TerraMaster)自 2010 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存储技术的创新和开发,逐渐成为国民专业级 NAS 品牌。今年的秋季发布会上,铁威马以 “强大、高速、安静” 为主题,推出了包括 F8 SSD、F8 SSD Plus、F4-424 Max、F6-424 Max 等 9 款新品,进一步推动行业向更高性能和更强扩展性发展。同时,铁威马还发布了全新的 TOS 6 系统,带来了 40+ 新功能和 370 多处优化,提升了文件管理、共享、远程访问等各方面的体验。 传统的 NAS 产品一般使用 3.5 英寸机械硬盘,体积大,噪音也比较明显,尤其是 4 盘位的产品,装满硬盘后容易产生共振,发出的 “炒豆子” 声音也让人不太舒服。而且,由于机械硬盘的读写瓶颈,单盘的读写速度通常很难突破 200MB/s,这对于像摄像师这样的高要求用户来说,远远不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全闪存的 NAS 产品应运而生。 铁威马 F8 SSD Plus 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搭载了强大的 i3-N305 8 核处理器,性能提升约 80%,接近第 8 代酷睿 i7 标压处理器。处理器支持 4K 硬解码,配备了大散热鳍片,确保长时间稳定运行。而在存储方面,它提供了 8 个 M.2 2280 NVMe 插槽,支持最大 64TB 的存储容量,完全满足高性能需求。 2280 NVMe 插槽,支持最大 64TB 存储容量,完全满足高性能存储需求。 今天以铁威马F8 SSD Plus为例,从拆解和NAS部署,来简单聊聊铁威马全新 TOS 6.0系统的体验。 一、产品细节和组装 1、产品细节 铁威马 F8 SSD Plus整体包装很简洁,盒体外表面无太多花俏的设计,正面是产品的渲染图,侧面是一个产品信息标签,注明了产品信息和产地等信息。 配件盒,铁威马 F8 SSD Plus 这次也是诚意满满,除了保修卡、说明书,电源,还附送了六类网线、螺丝刀以及固态硬盘散热铠甲。 铁威马 NAS 配备 72W 的高功率电源适配器,有效保障设备在工作中的稳定性。如此高规格的电源配置在普通 NAS 中并不常见,这充分体现了厂家对设备稳定性和性能表现的高标准追求,为用户提供更加可靠的存储体验。。 从机身设计来说,本身固态硬盘轻薄,不需要金属骨架支撑,所以铁威马 F8 SSD Plus 的外壳这次是采用了磨砂的黑色工程塑料外壳。 铁威马 F8 SSD Plus 的尺寸早就知道,但拿到手才发现真的太小巧了,170mm × 60mm × 140mm,体积不到 1.5 升,和一台迷你电脑主机差不多大小,和手机对比也是没大了多少,特别适合桌面摆放。 相比普通 NAS,铁威马 F8 SSD Plus 占用空间极小,放在桌面上低调不显眼,同时噪音控制出色,对日常使用毫无影响。其独特的可立可横设计,横放时仅 60mm 高度,与多数 HiFi 功放和迷你电脑主机高度一致,可轻松放置在显示器增高支架下,极大提升空间利用率和整体美观性。 顶部除了自带指示灯的电源开关按键外,还有竖状散热格栅。通过底部的散热风扇,将冷风从底部抽上再顶部出风。 铁威马 F8 SSD Plus 采用底部双高速静音风扇进风,顶部出风的设计,有效避免顶部进灰问题。风扇的静音效果相当出色,几乎需要贴近耳朵才能听到微弱的声音,这种细致的设计为用户提供了安静且高效的散热体验,非常适合在办公或家庭环境中使用。 接口都集中在机身后侧,从上到下分别是 Type-C(10Gbps)、2 个 USB-A 3.2(10Gbps)、万兆 LAN 网口、HDMI 和电源接口。其中最吸引眼球的就是万兆 LAN 网口了。相比千兆和 2.5G,万兆网口理论速度可达 1000MB/s,一部 10G 的电影只需 10 秒就能传输。当然,想要享受这样的高速,还得搭配万兆网卡、路由器和网线才行。 2、组装 铁威马 F8 SSD Plus 的硬盘安装特别方便,采用单螺丝手拧设计,不用工具就能轻松拆装,清洁维护也变得简单省事。将外部的螺丝拧下后,就可以将主板抽出。 铁威马 F8 SSD Plus 采用了抽屉式设计,铁威马 F8 SSD Plus 外壳采用了磨砂的黑色工程塑料外壳,我个人比较青睐金属材质的 NAS,这样看上去更高大上一些。 铁威马 F8 SSD Plus 的盘位布局设计很合理,正反面各有四个盘位,其中正面的 1-4 盘位紧靠风扇,能够更有效地散热。这种设计不仅保证了硬盘的运行稳定性,还让高密度存储时的温控表现更优秀,对长时间使用特别友好。 背面 CPU 区域也配备了一个超大的散热器,紧挨着双风扇设计。这种布局不仅有效帮助散热,还能确保设备即使 7*24 小时全天候运行也不会出现过热问题。这样一来,长时间使用下,铁威马 F8 SSD Plus 依然能保持稳定的性能表现,适合需要长时间高负荷工作的环境。 铁威马 F8 SSD Plus 配备的是单通道 16GB DDR5 内存,频率高达 4800MHz,虽然内存速度很快,但有些遗憾的是不支持双通道,可能会限制一些性能表现。内存下方是主板电池,保持系统时钟和配置的稳定,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这款 8 盘位的主机随附八套金属散热铠甲,包含散热板、导热胶条以及固定皮筋,为 SSD 提供全面的散热支持。可能会有人疑惑,既然 SSD 本身有散热片,为什么还需要这些金属散热片? 实际上,铁威马附送的金属散热片在散热效果上优于许多原装配件,特别是在 NAS 这种狭窄空间内,有效散热尤为重要。当然,如果 SSD 原装自带优质散热片,也可以选择不使用这些附送配件,但提供的选项无疑提升了灵活性和实用性。 铁威马 F8 SSD Plus 配备了 8 个 M.2 2280 NVMe 插槽,最大支持 64TB 存储容量(8TB×8),我现在体验的是两个 1TB 固态硬盘。它还自带万兆网卡,支持 10000Mbps 的传输速度,理论速度可达 1250MB/s。所以,在选择 SSD 时,速度无需过高,选择读写速度在 3000-5000MB/s 的 PCIe 4.0 SSD 就已经非常合适了。如果预算有限,选择 PCIe 3.0 SSD 也行,但要确保读写速度不低于 2500MB/s。 二、 全新 TOS 6.0系统体验 系统初始化过程十分简单,组装完成后即可开始初始化和系统安装。通过铁威马官网提供的桌面管理软件,用户可以快速查找、登录并管理 TNAS。该软件支持 Windows、Mac 和 Ubuntu 平台,只需下载安装对应版本即可。 铁威马现采用全新升级的 TOS 6.0 系统,基于 TOS 5.0 进一步优化功能与性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新版 TNAS PC 客户端集成度更高,将远程访问、历史记录和 TerraSync 客户端整合于一体,让用户更轻松高效地管理 NAS。 TOS 6 基于 Linux Kernel 6.1 LTS 内核,优化底层逻辑,更好兼容 Ubuntu 智能物联应用。网页端界面简洁易用,UI 优化提升操作友好性,初始化无多余应用,体验流畅。顶部 “开始” 菜单集成常用功能,右侧快捷栏提升效率。系统仪表盘支持高度自定义,用户可自由调整内容模块和展示顺序,界面更贴合使用习惯。 软件中心丰富便捷 NAS玩的其实就是软件,各类应用软件我们可以在应用中心中查找,根据自己需求选择下载安装即可使用。目前 “应用中心” 的程序数量大概只有 60 多个,覆盖了我们日常有用到的大多数工具,需要添加什么应用了,可以在应用中心下载,也能在官方社区查找兼容的应用程序。 全新的 “开始” 快捷菜单极大提升了操作效率,一次点击即可快速访问最近使用的应用程序并查看所有已安装的应用。支持直接搜索已安装的应用程序和控制面板设置,查找功能更加便捷。同时,“开始” 菜单整合了用户个性化设置,以及关机和重启按键,使整体操作更加简洁高效。 TOS 6.0 在创建存储池和卷方面更加智能,支持多种 RAID 模式,包括 TRAID、TRAID+、RAID 0、1、5、6、10,以及 JBOD 和 Single Disk 模式,适应多样化存储需求。尤其是独家的TRAID 弹性阵列,优化了传统 RAID 模式,支持在线迁移、扩容和冗余策略,更高效利用磁盘空间。它结合 RAID 5 和 RAID 1 的优点,特别适合硬盘容量不均的情况,兼顾数据安全性和存储灵活性。 得益于铁威马 F8 SSD Plus 配备的 10G 网口和全 SSD 配置,访问速度实现了质的飞跃。根据测试,F8 SSD Plus 在 SSD 写入速度上可达到约 600MB/s(具体与阵列模式有关),相比传统机械硬盘,这样的速度已经非常强劲。 将 20GB 文件复制到铁威马 F8 SSD Plus,仅需十几秒,写入速度约5500MB/s。对视频剪辑师、设计师等处理大文件的用户,这种效率至关重要,而机械硬盘 NAS 难以匹敌。 对于 TOS 6 控制面板中有上百个设置项,允许用户在不离开页面的情况下就可直接跳转到控制面板中的其他设置项,并且还提供了关键字搜索功能,让用户能够快速找到需要的设置,系统操作便利性翻倍提升。 在 TOS 6 上,文件管理更进一步,目录导航分类进行了优化。这让其可以像 windows 系统管理文件一样,按照收藏夹、我的分享、最近、保险箱、文档、卷等进行分类显示和查找管理。还能在桌面创建文件夹快捷图标,更方便快速进入特定文件夹管理资料。 此外,控制面板经过了一系列优化,把常用目录、用户目录、卷和外置存储都清晰分类,布局更直观。一眼就能找到需要的存储目录,用起来方便不少,管理起来也更省心了。 用户权限管理功能更精细 相比以往的文件权限,TOS 6 引入了更灵活的高级 ACL 权限功能,极大提升了权限管理的精细化程度。用户只需进入 “控制面板”-“用户组”,即可编辑用户组的权限、成员以及高级 ACL 选项。除了传统的只读、读写、禁止操作,还新增了 13 种用户自定义权限。在高级 ACL 设置中,读取权限被进一步细化,比如读取历史文件夹 / 执行文件、列出文件夹 / 读取数据、读取属性等,全面提升了对数据管理的控制力。 精准的安全管控系统 TOS 6 在安全方面也是下了一番苦功。在 “控制面板” 的 “安全” 选项可以看到,TOS 6 除了常规的防火墙、DoS 攻击防御,还增加了诸如 SPC、安全隔离模式等比较新颖的功能。其中的 SPC 是 TOS 6 加入了最新开发的独有安全控制功能。 SPC 在 TOS 系统中扮演着 “守门人” 的角色。它通过设立一道屏障,对所有需要访问 TNAS 网络资源或存储空间的可执行程序进行用户许可的验证。只有在得到用户授权后,程序才能获得访问权限。这点与手机 APP 权限获取基本是一致的。 安全隔离模式就像 NAS 的安全保护 “大招”。一旦触发,它会自动切断 NAS 与互联网的连接,仅保留本地网络访问,并禁止安装未经授权的 APP。这种模式类似于 TOS 的安全模式,通过提供有限度的功能,最大程度保护 NAS 的数据安全,非常适合在敏感场景下使用,让人更安心。 三、BBS商用备份 全面的灾备策略 NAS 对普通用户,最核心的数据备份功能就是同步和备份,电脑、手机、iPad 等设备中存储着大量工作文件和个人资料,这些数据的价值远超硬件本身。 铁威马的「BBS 全场景备份解决方案」将所有备份功能集成在一起,几乎涵盖了市面上所有备份需求,确保用户的各种数据都能得到有效保护。 这套方案是铁威马自主研发的,充分借鉴了商业容灾的经验,不仅支持 Windows、Mac OS、iOS、Android 等系统,还可以实现手机、平板、电脑之间的数据备份,甚至在多个 TNAS 私有云硬件和云盘之间进行备份。无论你的备份需求多复杂,BBS 都能为你提供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 同步工具支持的备份方式很多,包括 Rsync 备份、文件系统快照、时光回溯器备份、Centerallized Backup、DupleBackup、TerraSync、CloudSync、Snap 收听、USBcopy、TEM Backup 的等等。 针对 Mac 用户,TOS 增加了时光回溯备份功能,支持作为 Time Machine 的备份。操作也很简单,为电脑配置独立用户权限,在 TerraSync 工具中开启时光回溯备份,并启用 Bonjour 和 SMB 文件服务器。这样,Mac 就能在局域网中找到 TNAS 备份磁盘,轻松完成系统和文件备份。 Duple Backup:多路径双重备份 Duple Backup 是一款异地双重备份软件,提供备份与还原功能,Duple Backup 具有备份与还原功能。为了防止 TNAS 设备硬件故障或者系统故障导致数据丢失,通过 Duple Backup 直观的用户界面,您可以将 TNAS 中重要的文件夹备份到多目的地 (如,远程 TNAS 设备、文件服务器、或者云盘),备份与还原过程非常简单直观,当发生设备故障时,能快速对丢失的数据进行还原。 进行备份操作非常简便,系统的每一步操作都会有明确的提示。通常,若要备份NAS上的数据,只需选择要备份的对应文件夹即可。 Duple Backup 应用支持四种备份模式:混合模式、增量模式、镜像模式和多版本模式。它还可以实现双端数据同步和回滚,确保数据的安全和恢复。虽然双重备份的成本较高,但数据是无价的。我觉得可以利用入门级设备或旧设备进行多目的地备份,这样既能提高安全性,又不浪费老旧设备。 除了备份功能,Duple Backup 还提供了方便的还原操作。用户只需选择左侧的 “还原” 选项,点击 “立即创建”,然后选择是 “从已有备份任务开始还原” 还是 “从其他存储位置开始还原”。配置好 “还原源” 和 “还原目的地” 后,只需等待还原任务完成即可。Duple Backup 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直观,同时支持多种备份和还原方式,让数据恢复变得更加高效便捷。 CloudSync:新一代云盘同步 全新的 CloudSync 整合多种云盘同步于一个应用中,包括:Google Drive, One Drive, amazon S3, aliyun,百度云等,便于用户对多个同步任务集中管理,并新增多种云盘同步(阿里云,Rackspace)与多种自定义同步策略,如:流量限制、计划任务、加密等,为 TNAS 与云盘的数据同步提供更灵活、稳定、高效的解决方案。支持双向和单向的同步策略,允许在空闲时间使用 CloudSync 进行下载。 CloudSync 的同步操作分为 “连线” 和 “任务” 两个步骤,每个设定操作都有明确的提示,只需根据提示步骤进行操作即可。根据需求,可以对文件类型、上行和下行速度、同步频次等参数进行自定义设定。一旦设定完成,对应云盘的文件就会自动同步到TNAS,完成数据的备份。 需设定 "本地目录" 的存放位置以及 "云盘目录" 的文件夹。选择双向同步后,保存到网盘的所有文件都会自动同步到铁威马 F8 SSD Plus 的空间中。由于存入云盘的所有文件都会自动同步到铁威马 F8 SSD Plus 中,因此不存在时间和地点的下载限制。 TerraSync搭建私有云备份 TerraSync 是铁威马开发的一款强大的同步应用程序,支持 NAS 和 PC 等多种设备,适合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使用。比如,当您需要在办公室和家中共享文件时,TerraSync 可将 TNAS 打造成一台私有云盘服务器,实现多设备间的高效文件同步。它提供双向同步、单向下载和单向上传等多种模式,可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无论是备份重要文件还是共享资料,都能轻松完成,为生活和工作带来极大便利。 双向同步是我日常工作中最常用的功能,尤其在需要在家和办公室之间切换时非常方便。比如,下班后工作还没完成,却又不想背着沉重的电脑回家,TerraSync 就能解决问题。它可以自动将电脑文件同步到 NAS 指定的文件夹,只要文件有任何改动,都会实时更新。回到家后,我只需打开 NAS,就能继续处理文件,完全不影响进度。而更新后的文件会再同步回办公室电脑,第二天到公司时,所有内容都已保持一致,省心又高效。 Centralized Backup(中央备份) Centralized Backup 是专门为公司 IT 管理人员开发的一款专业灾备工具。通过使用 Centralized Backup,可以将 TNAS 作为中央备份服务器,主动备份企业内部员工电脑、工作站、服务器等,功能非常强大。当发生异常时,快速对异常主机进行还原,大大减少设备故障给业务带来的影响。 以备份员工电脑为例,首先需要在员工的电脑上安装 Centralized Backup agent。安装完成后,打开软件,输入 TNAS 的 IP 地址、用户名和密码,连接到 TNAS。这样就可以通过 Centralized Backup 实现自动备份员工电脑上的重要数据了,非常方便和快捷。 在 Centralized Backup 中,IT 管理员可以轻松查看到公司电脑的备份任务,无需员工亲自操作。管理员可以统一创建和管理备份任务,对多台设备进行集中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性。这种方式不仅提升了备份效率,还有效降低了因硬件故障或意外删除带来的数据丢失风险,对于企业和个人来说,都非常有用。 TFM Backup本地备份 TFM Backup 是铁威马专为 TNAS 共享文件夹设计的备份工具,能够轻松将共享文件夹备份到本地存储或远程挂载的文件夹。它支持镜像备份和增量备份两种模式,并可以设置自动定时备份任务,非常适合数据管理。作为本地备份工具,TFM Backup 可以将文件夹同步到其他文件夹或硬盘,确保在源数据损坏时,备份目的地能保留完整的副本,提供更强的数据安全保障。镜像备份是实时同步源文件,而增量备份则只同步文件的新增和修改部分,不会删除源文件。 USB Copy:随身数据一键备份 USB Copy 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备份工具,用于TNAS与USB 存储设备之间数据备份。不论是从TNAS备份到 USB,还是 USB 备份到TNAS,借助 USB Copy,可以使用图形界面的方式创建备份任务、指定备份模式、并制定备份计划,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下的备份需求。在 USB Copy 设置界面可以看到,USB Copy 提供了循环备份、USB 设备插入时备份等多个选项供用户选择。讲真,这里面的设置选项还是挺有用的,一经勾选,日后使用都免去再次设置的烦恼,可以说是懒人福音。 总结 如果你觉得搭配机械硬盘的 NAS 已经无法满足你对性能的追求,铁威马 F8 SSD Plus 或许是你的最佳选择。作为铁威马公司旗下性能最强、体积最小的掌上型 8 盘位 NAS,F8 SSD Plus 的体验非常出色,几乎没有噪音,温控优秀,运行各种软件和应用时都异常流畅。 铁威马 F8 SSD Plus搭配最新的 TOS6 系统,操作界面不仅美观,而且专业,上手几乎没有难度。铁威马在 NAS 领域的深耕,使其应用程序丰富,涵盖备份、商业、多媒体、安全等多个领域,能够满足家庭用户和小型商业用户的多样需求。特别是铁威马自主研发的 BBS 全场景商业备份解决方案,功能全面,能够满足企业高性能备份需求,灵活的备份策略也能够很好地服务于中小企业,保证数据安全。 ★ 以上就是本期的全部内容了,有疑问或补充~欢迎评论区留言~~ <更多>

纵笔浮生 晒物 2024-12-24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