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最近手里的Micro SD(TF)存储卡坏了2张,一张萤石8GB和一张Microflash(微闪)16GB。于是重新买了两张大容量的存储卡,这次选择了JUHOR(玖合)这个牌子,也是一家专注于内存、SSD、存储卡的专业品牌。 不得不说现在Micro SD(TF)存储卡是越来越便宜了,遥想三年前128GB的TF卡还要一百多呢,如今128GB只需不到45元就可以入手了,果然是划算啊。现在不到百元就可以入手两张Micro SD(TF)存储卡放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开箱 从快递袋取出就是两个纸板包装盒,在包装盒边框上一圈红色就是JUHOR(玖合)的主题色,看上去还是很清爽。 背面印有一些说明,纸板包装盒都是一次性的设计,必须拆开才能取出卡片,有效杜绝了二手的风险。 JUHOR(玖合)各一个64GB和一个128GB,正好对应之前的萤石8GB和Microflash(微闪)16GB。 这个从纸板包装盒拿下的塑料盒子别扔了,在不使用存储卡的时候可以充当防尘盒。 新老的四张Micro SD(TF)存储卡,我手里的存储卡从8GB(萤石)、16GB(微闪)、32GB(威刚)、64GB(玖合)、128GB(玖合)、256GB(奥睿科)都拥有。手里是一直在用的Micro SD(TF)读卡器,SanDisk(闪迪)家读卡器拥有USB 3.0 Gen 1接口。 正好我也好奇64GB和128GB两张不同容量的存储卡在读写速度上会不会存在明显的差距。 在机箱前置I/O接口上使用也没有问题。 测速 用Disk Speed Test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写入:80.0 MB/s和连续读取:91.2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写入:71.8 MB/s和连续读取:91.1 MB/s。 用AJA System Test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写入:78 MB/s和连续读取:88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写入:75 MB/s和连续读取:90 MB/s。 用Open Source Hard Disk Testing Tool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83.41 MB/s和连续写入:74.18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89.62 MB/s和连续写入:60.02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s 4.0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写入速度(最高值):80.84 MB/s和读取速度(最高值):91.51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写入速度(最高值):78.24 MB/s和读取速度(最高值):91.53 MB/s。 用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1.24 MB/s和连续写入:77.58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1.11 MB/s和连续写入:60.25 MB/s。 用CrystalDiskMark软件在(默认)下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5.22 MB/s和连续写入:82.09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5.50 MB/s和连续写入:62.26 MB/s。 用TxBench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5.417 MB/s和连续写入:82.852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5.241 MB/s和连续写入:66.960 MB/s。 用DiskMark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写入速度(最高值):76.72 MB/s和读取速度(最高值):90.87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写入速度(最高值):76.89 MB/s和读取速度(最高值):90.93 MB/s。 用IsMyHdOK 2.21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2.63 MB/s和连续写入:81.48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3.40 MB/s和连续写入:79.22 MB/s。 用WTGBench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写入:78.5720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写入:64.6732 MB/s。 用软媒磁盘大师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5.36 MB/s和连续写入:84.18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4.34 MB/s和连续写入:82.09 MB/s。 用傲梅分区助手磁盘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4.63 MB/s和连续写入:69.62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读取:95.43 MB/s和连续写入:82.03 MB/s。 用Parkdale 3.06软件测速,左侧是64GB存储卡的连续写入:79.2 MB/s和连续读取:88.6 MB/s,右侧是128GB存储卡的连续写入:77.4 MB/s和连续读取:90.6 MB/s。 总结 对比了一下,64GB和128GB在读取速度方面相差不大,反倒是在写入速度方面有明显的差距,实测下来128GB写入速度会更快一些,相对64GB来说存储卡的写入速度有接近15%的差距。一句话:这个价位的存储卡性能差距都不大,玖合TF存储卡也算是多了一个新的选择。 JUHOR 玖合 MicroSD UHS-I US 64GB TF存储卡 高度耐用行车记录仪&监控摄像头内存卡 京东:¥19.9 去看看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03-27 17:59

写在前面 最近一段时间我都是玩的成品 NAS ,好久没自己折腾了。前段时间无聊闲逛的时候发现乔思伯推出的 NAS 机箱 N2,外形很契合我的审美,尺寸也比较优秀,突然萌生出自己装台黑群晖的想法。想做就做,直接下单一台,顺便写篇 群晖7.0 安装教程。 文章粉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和大家谈谈我使用的硬件,以及个人比较推荐的性价比硬件。第二个部分和大家分享下利用Redpill 进行定制化编译,打造完全适配自身硬件的群晖7.0引导。教程很简单,基本上有手就行。话不多说,正文开始。 ▼先把本次用到的硬件罗列在前 关于硬件选购的一些思路 1、我用这套板U的原因是因为有闲置的主板,选择 10 代U 的原因是支持 GPU 硬解(11、12代需要定制或者虚拟化,效果也并不完善),还有个原因是考虑后面不玩了还可以拆下来装个黑果,毕竟 10 代处理器也是黑果最推荐的型号之一。 2、整套组合硬件性能是溢出的,如果你是从头开始购买,我比较建议 i3 8100T / 8400T+ B360i / Z370i的组合(强烈建议B360i,370i 都超 500+了)。性能对黑群晖来说完全够用,使用 8100T 的话板U价格可以控制在 700 以内,8400T 也可以控制在千元以内。像威联通TVS-872XT 就是用的 8400T,售价是 18100元,自己组的确更香。 3、我还考虑了畅网的 N5105 主板,自带 6SATA ,四个 2.5G 网口,10W 低功耗,用来组黑裙看起来不错。不过评论里断流、假死不少,而且 5105 硬解也比较麻烦,一般都是用在虚拟机上。关键是价格太高了,700+ 的价位都够我单买板U了,性能直接碾压。 对了,畅网近期还出了个 J6412 的整机,机箱看样子是天箭座,不过价格也是搞得离谱,准系统接近 1900,这还不如自己组。 4、还有就是 J4125 / j4025 的组合,之前站内的奶爸就用它组了一套,不过处理器就更弱了,接近 700 的价格也便宜不到哪去,8100T / 8400T 可以全方位蹂躏它,好处是主板全新有质保,不像 8 代U和板都只能淘二手。 5、个人强烈不建议将 AIO 作为主力设备,特别是新手,出现问题问题很难定位,修复也很麻烦。如果实在想玩可以试试我之前写的单盘 NAS,用来折腾尤其合适。或者将群晖作为底层系统,利用虚拟机来玩其他的,这也是本次将群晖引导作为教程的原因。 6、价格方面,如果照搬我这套硬件花费大概在 3000元左右,我是因为很多硬件都是闲置,如果你想抄作业,个人建议 8100T + B360I 的经典组合,费用可以控制在 700 以内,机箱 +600 就是 1300,还有 700 的预算选购其他备件,足以,这也是我标题 2000 装 NAS 的由来。不差钱的话可以 8400 + Z390I/B460I 的组合,照抄我的配置当然也没问题。 硬件配置清单 ▼乔思伯 N2 只能使用 17X17 的版型,也就是最多支持 ITX 主板。微星 B460I 是我闲置了很久板子,正好用在这里,主板自带 4 个SATA 接口,2.5G 网口以及双 M.2 接口(其中一个在背面),PCI-E 接口还能扩展更多玩法,这也是成品 NAS 欠缺的地方。 ▼CPU 是在多多买的,果园领券到手 630。说到这个又想吐槽咸鱼的传家宝卖家,二手货都是 650+ 不讲价,我在多多买全新它不香吗? ▼10400 功耗为 65TDP,随便来个下压风冷都扛得住,唯一需要考虑的是 N2 的风冷高度限制 (65mm )。超频三的 降龙V53W 采用卧式低塔设计,高度仅仅 53mm,可以很完美装入机箱。其上搭载的 11 叶片高风量风扇,支持 PWM 温控调速,低负载时噪音几乎没有,很适合用在这种小型机箱。 ▼内存是退役的雷克沙 ARES DDR4 3600MHz。这个系列主打性能与稳定性,虽然不带 RGB 灯效但使用起来很稳定。之前我都是把它超频至 4000MHz 在用,稳定性很高,用在这种 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主机也算是物尽其用。 ▼内存是退役的雷克沙 ARES DDR4 3600MHz。这个系列主打性能与稳定性,虽然不带 RGB 灯效但使用起来很稳定。之前我都是把它超频至 4000MHz 在用,稳定性很高,用在这种 24小时不间断运行的主机也算是物尽其用。 ▼电源也是以前退役的超频三钒星 SFX 电源,三围尺寸 125×100×60mm,纯白配色和 N2 机箱也比较般配。电源通过了 80PLUS 铜牌认证,额定功率为500W,基于主动式FPC+双管正激+肖基特整流+DC-DC方案结构打造,单路+12V输出设计,不要说拖这套 NAS 主机,就算带个 3060 级别的显卡也没问题。 ▼电源标配 9cm 高风压轴承静音风扇,带有温控调速功能,有效保证电源在高负载下的性能和低负载下静音。标配线材是全白色的 18AWG 高品质铜芯线,可以保证供电的稳定性。可能唯一的不足就是电源没有实现全模组化,好在 SATA 线都是可拆式设计,不需要用到的线可以将其拆下,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小型机箱线材占用空间的问题。 ▼上机效果图,电源机箱线材都是纯白色,整体还是比较般配的。此外,电源仓空间余量比较大,线材不用担心收纳位置。 ▼机箱就重点说说,毕竟这次装机很大原因就是这个。乔思伯N2 的体积在 NAS 圈子里算是比较小巧的,造型方方正正很耐看。铝合金外壳 + 内部钢板的组合也兼顾了颜值与减震,机箱外壳做了白色喷漆,颜值不错,不过我倒是觉得用铝合金本色应该更加好看。 ▼主板位置被设计在机箱上方,这个做法比之前的 N1 优秀多了,最少不会阻挡硬盘的散热,方正的造型也比 N1 来的好看。硬盘仓的面板采用镂空设计辅助散热,磁吸固定,内有防尘网。正面接口包括USB3.0、3.5mm音频接口、USB3.2 Gen2 Type-C接口,以及电源按键。 ▼硬盘背板采用服务器级别 10μm 镀金 SAS 热插拔接口,全固态电容,可以保障长久使用寿命。别看机箱个头不大,内部可以支持到 5 + 1的存储组合,在同尺寸的箱子中绝对算是很有实力。 ▼硬盘笼的固定方式倒是和 N1 区别不大,蓝灰色的橡胶抽手本身也是种点缀。不过有一说一,这个橡胶提手设计不够完美,如果螺丝拧的太紧硬盘就放不下去,没有框架的限制插下去的时候也容易插不到位。总的来说,这种方式有特色但实用性还是略显不足。 ▼机箱背面自带 12015 风扇加强散热,上面的主板区域支持 标准 17X17 主板,散热支持 65mm 以内下压式风扇,左下方的电源位支持SFX 以及长度小于 150mm 的 SFX-L电源,右上还有个 PCI 半高扩展位,支持 197mm 以下单槽半高卡,可以用来拓展万兆网卡/SATA/视频采集卡,甚至可以作为加块显卡来提升绘图效率,扩展能力很是强悍。 ▼这个底板我真的吹爆,全硅胶覆盖,抓地稳减震强,颜值还高。 ▼5+1 的“1”就是指的这个位置,可以加块 2.5 英寸固态硬盘。其实另一边相同位置应该还能上块 2.5寸硬盘,钻四个固定孔就行,空间还是比较宽裕的。 ▼大家都知道,NAS 这种设备是全天候运行,供电一定要稳,最好是单独配个 UPS ,不能的话接排插也得用靠谱的。前几天有个粉丝就在和我抱怨,所在地区频繁停电,活生生干坏了 2 块 16T 的硬盘,所以这里也大家安利下这款绿联新国标排插。 ▼绿联新国标排插采用的高品质 PC 材质阻燃外壳,表面做了磨砂工艺,尤其推荐我这款金属漆配色,质感很到位。排插采用六位一体新国标插孔设计,符合国家排插新标准,42mm 的大孔距设计,满足多设备使用的同时,也加大了设备之间的爬电距离,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绿联新国标系列排插之前看站内的加勒比大佬拆过,内部都是采用一体成型的铜条工艺设计,这种结构的好处是更耐插拔、不易松动,同时可以保证电流输出的稳定性,提高耐用性。另外,这款排插是单独设计了防浪涌模块的,不用担心打雷或者高功率设备接入对回路中其他设备造成损害。 小科普:电气回路在受到外界的干扰时会突然产生瞬时高压大电流,很容易击穿电器内部不耐高压的电子元件,对同线路电器设备危害极大,防浪涌模块的作用就是在短暂的时间内快速导通分流,避免设备损坏。对于 NAS 来说,稳定的电流尤为重要。说白了,设备不重要,不过数据丢失那就不是换个排插,换个 NAS 那么简单了。 定制专属自己的群晖7.X引导 以前安装群晖系统我们都习惯用大佬制作完成的引导文件,不过这种引导并非完全适配自身硬件,引导失败或者引导时间过长都是常事,最常见的例子就是引导程序中网卡驱动或者阵列卡驱动没有原因引起的。这次和大家分享下利用Redpill 定制化编译专属个人的引导文件。教程很简单,不需要你有任何编程基础,基本上有手就行。 ▼1、准备一个U盘,后续它会一直插在 NAS 上,所以越小巧越好。U盘对速率/容量几乎没有要求,2.0/8G都足够,我这个是威刚的酷豆。 ▼2、提前准备好芯片无忧和 Rufus,后续会用到。 ▼3、将 U盘 插入电脑,启动芯片无忧,记下红框里的 VID / PID 数值。 4、登录 GitHub (后续评论)进行在线编译。这类网站很多,我只是提供我常用的一个。 ▼引用作者对自身的描述: ▼点击【快速创建】(DEV) 5、这个界面就是设置引导文件的参数,后面有中文备注。这里的选项并非每步都要填(*号必填),不了解的默认即可,我用 微星B460I 来做把必须填写的稍作讲解 ▼selectproxy::默认即可,好像是选择编译网站 title:自定义名称,我这里起名:20230322918+ repository:依赖的基础库,默认即可 ▼model:需要编译的型号,这里我选择 DS918+,硬件兼容性好,而且原版就支持核显硬解,可以看到支持编译的型号还是比较全的 ▼version:需要编译的版本,我这里选择的 42962版本 ▼LKM:DS918+, DS920+, DVA1622 优先选择test, 其他型号优先选择dev maxdisks:最大硬盘数. 微星B460I 是4 SATA,我这里填4 netif_num:网卡数量,我这里填1 vid / pid:U盘数值:将第三步利用芯片无忧读取出的数据填入即可 ▼modules:需要集成的驱动,最重要也就是网卡了。 点击下方的网卡型号进行添加,如果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网卡可以在官网查询。比如 B460I 集成的 Realtek RTL8125B ,就在下方选择 R8125即可。 可以看到,下方的驱动数量还是比较丰富的,主流的网卡、虚拟网卡、硬盘扩展卡等等,根据自己机型选择。注意,不是自己机型的驱动尽量别选,选择数量越少启动越快也更稳定。 ▼选择完成点击下方的创建 6、弹出确认界面,选择提交 7、开始编译,跳出编译进程,点击进入 8、编译速度取决于硬件复杂度,像我这台 NAS 还是比较简单的,不到2分钟就完成了,点击下方的链接下载到本地硬盘。 9、下载后解压,得到扩展名 img 的镜像文件 10、启动Rufus,选择之前制作好的镜像和写入的设备,点击开始制作 注意,写入过程会擦除 U盘 原有数据 11、制作完成群晖引导别急着上机,还记得之前第5步我们选择了群晖的版本号不,我们要提前把群晖系统下载到本地。 进入群晖官网,选择对应版本 12、将制作好的 U盘 插入 N2(最好使用后面的 USB 接口),进入 BIOS 设置为 U盘 启动,接好显示设备启动 NAS,看到屏幕出现下图字样就代表已经启动成功。 注 1:群晖 7.0 以后的版本安装系统时会自动升级,如果你的启动文件不包含最新版本就会启动失败,记得提前在路由器里禁止 NAS 设备联网。 注 2:如果启动失败,出现 error: verification requested but nobody cares:(hd0, msdos1)/ boot/ grub/ x86_64...的字样,就看看是不是启用了快速启动,是的话就关闭。 13、在局域网另一台电脑打开网页,输入下面的地址,正常的话就会出现链接页面,点击连接 find.synology.com 14、选择下载好的群晖系统进行安装。 安装过程会清除硬盘上原有数据,提前备份。 无脑下一步即可完成群晖系统安装,重启搞定 重启就正式进入群晖系统。 小结: 过程看起来复杂实际上很简单,不了解的参数直接默认即可。这样编译出来的文件完全匹配自身硬件,引导速度极快,后续更改硬件也方便,比早年间到处找他人的引导使用方便的多。 最后还是推荐几款成品 NAS 吧。 极空间 Z4S 点评:普通版N5015处理器,旗舰版N6005处理器,价格相差千元左右,性能差距没有价格那么悬殊,其他配置包括双2.5G网口、双M.2,有 HDMI2.0 接口可以直接输出画面给电视。支持 docker 拥有一定的可玩性。系统是轻 NAS 风格,几乎没有学习成本。最大的亮点是极影视,小白也能轻松搭建影视库。另外极空间的外网访问堪称一绝,威联通最近不是增加服务器来进行提速吗,很大原因就是被它卷起来的。 极空间私有云 Z4S 四核8G内存 4盘位 NAS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硬盘)钛金灰 京东:¥3199 去看看 绿联 DX4600 点评:处理器是去年爆火的N5105处理器,双M.2NVMe插槽、双2.5GbE有线网口支持网络聚合,双 DDR4 内存插槽标配8G支持扩展至16G,甚至还支持USB无线网卡摆脱有线网络束缚,外网访问速度不比极空间差。重点,这货颜值极高,还可以刷黑裙,不到2400的价位很有可玩性。 绿联 私有云DX4600数据博士8G版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四核4盘位 空盘款)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硬盘存储服务器 京东:¥2399 去看看 华硕 AS6704T 点评:N5105 处理器,4G内存起步,双2.5G网口支持链路聚合,有独立的HDMI 接口充当视频输出。特别是 4 条 M.2 插槽绝对亮眼,完全可以看成是 6盘位NAS,华硕的 ADM 系统也很有亮点,简洁高效,硬件调用出色。易用性可以比肩群晖的 DSM,生态圈和专业度也毫不逊色威联通的 QTS。要挑刺的话就是整个系统比较朴素,别说和群晖的DSM比,连威联通的QTS都比他华丽。对了,朴素也有好处,开关机速度超级给力。最大的问题就是价格偏高,放在以前选择性少的时候还有不小的竞争力,现在这个时候就有种曲高和寡的赶脚了。 华硕(ASUS)AS6704T 4盘位四核心处理器NAS网络存储/私有云存储服务器/网盘个人云/文件备份/双2.5G口 京东:¥4999 去看看 威联通 TS-464C 点评:去年的威联通旗舰,早期存在N5105/N5095随机发货,现在全面固定为N5095。N5095的TDP是15W,N5105的TDP是10W,性能释放更好点,此外内存更改为板载双通道内存 8GB LPDDR4X 2933,频率更高但遗憾的是不能自主扩容了。配置方面双M.2SSD插槽,双2.5GbE网口、HDMI2. 0接口支持视频输出,性能到位接口完备,一步到位的选择。 威联通(QNAP)TS-464C 宇宙魔方 四核心处理器网络存储服务器内置双M.2插槽NAS私有云(453Dmini升级) 京东:¥3599 去看看 群晖 DS920+ 点评:群晖的新品被人戏称开倒车,新一代的 1522+性能虽然出色但没有核显,无法调用硬件解码,对于喜欢折腾影视库的朋友来说还是有点膈应。DS920+虽然是几年前的产品了,但 J4125 的性能对于 NAS 来说还是够用的,此外标配双USB3.0、双千兆LAN、双M.2 SSD插槽,支持 eSATA 扩展,加上 DSM7.1 更优秀的系统体验还是可以再战几年。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03-27 12:19

最近因为数码装备和电脑连接的外设越来越多,我的桌面明显愈发杂乱,为了优化我的桌面以及提高我的办公效率、游戏体验,我选择入手了ORICO XDR RGB十二合一扩展坞,它是一款拥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超级高性能硬件产品,它不仅能够满足办公、娱乐等方面的需求,同时还具有出色的外观设计和灯光效果,给桌面增添一缕炫酷。 ORICO XDR RGB十二合一扩展坞采用“祖传”的包装设计,没有过多的花里胡哨,包装正面是产品的渲染图、品牌名称、产品名称以及部分特点,背面是产品的详细信息。 打开包装,内部为扩展坞本体以及一张使用说明书。 ORICO XDR RGB十二合一扩展坞采用了炫酷的外观设计,外壳材质采用了一体式铝合金,具有优异的散热性能,避免因发热导致效率不佳的问题,整体纤薄设计,很轻巧,手感很好。自带RGB 幻彩灯条,可以通过机身的RGBMOOD键调节灯光模式,炫酷的灯光让我的桌面外观更加时尚,也为我的办公空间添加了一点色彩。 在连接电脑的端口方面,ORICO XDR RGB十二合一扩展坞采用了USB Type-C接口,插拔更加轻松,适用面更广,兼容Windows和Mac OS,并且可以支持更高的传输速度。共有12个扩展接口,分别是Type-C PD 3.0 100W*1、USB-A 3.1 50Gbps*2、USB-A 2.0 480Mbps*1、Type-C 3.1 5Gbps*1、HDMI 2.0*2、DP 1.4*1、SD 3.0*1、TF 3.0*1、RJ45*1、Audio*1。 在屏幕显示功能方面,ORICO XDR RGB十二合一扩展坞支持4K@60Hz的高清视频输出,可以让用户在使用大屏幕显示器时享受更加清晰流畅的画面,配合笔记本自身的屏幕,可以实现四屏同显/异显,这使我可以在另一个显示器上扩展我的工作区域,大大的提高了办公效率、游戏体验。 另外,它还配备了2个USB3.1和1个Type-C3.1,可以实现高达5Gbps的数据传输速度,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快速地将大量数据传输到电脑上,用于更加高效的工作和娱乐;同时得益于众多的接口,这可让我连接更多的设备,如鼠标、键盘、移动硬盘等,更加方便我日常的体验。 随着电子设备越来越多,手机、平板、耳机等等都需要充电器,为了更方便充电,减少桌面插头的复杂,ORICO XDR RGB十二合一扩展坞还支持PD快充,最高100W充电功率,可以为用户的设备提供快速充电。 在音效方面,ORICO XDR RGB十二合一扩展坞也表现非常出色,它具备3.5mm音频接口,可以通过连接耳机或扬声器实现高质量的音频输出。也提供了以太网接口,可以通过 LAN 连接打印机或直接连入网络,最高支持千兆,让我在无线信号不稳定或电脑无法连接 Wi-Fi 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轻松地访问互联网。 总结 总之,ORICO XDR RGB 十二合一扩展坞是一款非常出色、实用的产品,无论是在外观设计、扩展功能、传输速度还是音效等方面都表现非常出色,炫酷的RGB灯光效果也让它成为一件美丽的桌面装饰品,多接口扩展功能可以连接更多的设备,提高办公效率和娱乐体验,是一个非常值得购买的产品。 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动感RGB多屏拓展HDMI高清dp带网口多卡同读笔记本转换器适用苹果联想 XDR-X1灰 京东:¥529 去看看 <更多>

科技Locke 晒物 03-27 09:39

序 u盘这种曾经人手一个的工具,已经在市场上发展了二十多年,无论是速度与形式都达到了瓶颈。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结合目前USB Type C口(以下简称C口)的普及,存储厂商制造出一种A口与C口并存的双接口U盘,能让用户在传保持原有A口的使用外,还能插到C口的手机、平板及电脑中进行使用,那今天我就对雷克沙新推出的双口U盘D400做一个深度的体验。 雷克沙D400双口U盘 外观 D400是雷克沙最新推出采用Type-C+A双接口的产品,采用USB Gen3.1协议并向下兼容旧的USB协议,共提供32G/64G/128G/256G四种容量,我手上的是128G,本次测试一切数据以我手上这个为准。 全金属外壳采用的是锌合金材质,防摔耐磨,看起来耐用又具有商务属性,底部还有专门的挂绳孔可以串在钥匙上。 采用旋转式的双头设计,在两个头正向位置以及横向180度位置都有卡位,咔哒一下玩起来非常解压,手感一流。 支持范围 连接iPad Pro USB-A口是我们传统电脑最常见的接口,是目前所有U盘都采用的接口,这一点大家都很熟悉了,而C口除了可以插入部分带C口的电脑(笔记本电脑为主)外,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可以使用在安卓手机上,做为一个外接硬盘使用。 但实际上,只要厂家芯片支持,双口U盘是可以同时支持Windows、macOS、安卓手机/平板、iPhone/iPad这几种设备的,iPhone在今年15发布肯定是使用C口,也是可以直接支持的。 插入iPad后,系统不会有弹窗提示,但是进入文件管理器的APP,可以在“位置”的下方看到有lexar盘符的磁盘,进入就可以直接读取里面的文件了,上图为演示直接读取U盘里面的图片。 如果是插入安卓手机的话,系统会自动弹出提示,点击阅览就可以进入U盘了。 上图是插入U盘后点击阅览,读取U盘里面照片的展示。 从这个简单体验可以知道,一个双口U盘,除了给电脑做文件传输存储外,还可以给我们的手机与平板提供同样的功能,包括作为外接存储、可以拷入拷出文件等,既可以是一个装有隐私文件的U盘,随用随时插入,也可以是手机文件备份或导出照片/文件的工具。 速度测试 在速度上,我用电脑端测速软件CrystalDiskMark测试A口的读取可达134.3MB/s,写入可达43MB/s。 换成C口进行测试,速度完全没有变化,可见在传输速度方面,双口速度完全一致。 换成非常务实的AS SSD Benchmark,读取101MB/s,写入也有33MB/s。 实际文件写入方面,许多U盘在即将满盘容量的时候读写速度会出现极大的落差,为了避免空盘测试的误差,我先把U盘装到只剩下12G的空间,然后进行照片文件的读取,速度稳定在100MB/s左右,与空盘状态无异。 同样在U盘还有19G空间的情况下,拷贝文件到U盘中,速度稳定在30MB/s之上,与空磁盘的状态完全一样。 经过实测,雷克沙这款双口U盘不存在容量快满时速度急速下降的问题。 而在作为手机/平板的外接上,我使用一个2G的视频文件进行读取测试,设备分别是iPad Pro(M1)、一加11、红米K60 Pro。 实测这里买最快的是iPad,22秒拷贝完成,每秒约91MB/s。 第二的是一加11 ,41秒拷贝完成,每秒约48MB/s。 最慢的是红米K60 Pro,64秒完成,每秒约31MB/s。 可见,在产品支持的情况下,C口基本也可以满速运行。 这里忍不住插播一下关于一加11这款产品,从普通用户角度来说: 一加11在外形设计上极具辨识度、性能上,能给的基本都给了; 性能上一加11采用目前宇宙最强的骁龙8gen2芯片,全系16G的LPDDR5X内存,最大提供512G的UFS4.0闪存,2023安兔兔旗舰手机性能排行榜连续两个月排行第一; 摄影摄像在哈苏加持下,三摄都是旗舰级别的摄像头(索尼IMX890+Imx709+IMX581),效果也非常让人满意,特别是加入了万元级别效果的哈苏人像模式; 独有的游戏弱网云计算网络优化功能可以加强wifi信号,让wifi信号不好的用户也能体会到游戏低延迟的乐趣; 屏幕是三星6.7英寸的2K+120Hz高刷屏,全球首发LTPO3.0技术,PPI达到525且有10bit色深,是目前顶级屏幕的参数; 这是2023年最值得购买的安卓水桶机了。 服务与售后 继续说回雷克沙D400的安全加密体验。这款U盘同样随盘附带了雷克沙的Lexar DataShield加密软件,能同时给Windows跟macOS两个系统提供256位的AES加密服务,用户只需注册并设置好密码,就可以进一步保证文件的隐私性。 而就是这么一款百元不到的U盘,雷克沙提供了5年的质保服务,我只能说品质与服务,雷克沙都做得很到位了。 总结 双USB接口U盘的出现,让U盘的功能又多了一种选择,它可以在满足传统U盘的功能体验外,还额外支持连接手机、平板与笔记本电脑,用户可以很好的使用它来对手机/平板进行文件拷贝、备份、收藏等功能,非常方便。而雷克沙的这款产品在这些基础上,还同时支持了Windows与macOS双系统,安卓与苹果双系统,可以说是电脑手机全适用了,是一款不可多得的好产品,唯一的遗憾就是我自己的买小了,应该买256G的才对。 那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啦。 雷克沙(Lexar)128GB USB3.1 Type-C U盘D400 手机电脑U盘 读速130MB/s 枪色金属双接口 办公便携加密优盘 京东:¥94.9 去看看 <更多>

飞帆飞帆 晒物 03-20 17:39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在工作中已经离不开电脑了,电脑的存储设备从最早只有几十KB的磁盘,慢慢的进化到以GB为单位的大容量。存储的速度也是一直在提升,记得U盘最早出现的时候,存储的速度只有几MB,遇到稍微大一点的文件,要等上很长时间,而且还有卡盘的风险。但是现在U盘存储速度,真的是飞快了,几百兆的传输速度,让存储文件不再需要等待,几秒钟的时间,就可以传输完1GB的文件。 其中U盘是我们在工作中最常见、最常用的存储设备了。 存储设备的品牌众多,如果你是摄影师,绝对知道雷克沙这个品牌,一直都是高端的稳定的代表,很多摄影师都会使用雷克沙的存储卡,我自己也一直在使用,品质确实非常过硬。 其实雷克沙也有很多的U盘产品,今天就评测一款雷克沙的新品——M900 USB 高速闪存盘。 雷克沙新推出的U盘产品,也是主打高速存储。这款M900型号的U盘采用了传统的卡纸包装,虽然现在各种产品都开始使用精美的盒式包装,但是这种用卡纸包装对于U盘这种最常用的产品来说,可以更直观的让消费者看到产品的实物。 雷克沙M900这款高速U盘使用黑色和金色的配色,跟雷克沙的高端储存卡一样,给人很高端的感觉。包装是也标有U盘的容量,接口的等级以及传输速度。 而且在U盘下方还有一个小锁头的标识,表明雷克沙M900内置了雷克沙的高级安全加密软件。 背面可以看到产品的简介,同时还能看到5年质保的标识,是的,雷克沙的M900高速U盘支持5年质保,可以放心使用。 雷克沙这款M900型号的采用了锌合金的金属材料为外壳,摸上去手感非常的细腻,很有质感,同时深灰色和黑色的搭配也很显高端气质。而且U盘的整体的造型也是采用了圆角的设计,敬显优雅的气质。 雷克沙M900采用了推拉接口的设计,也是U盘中常用的设计,我个人是很喜欢这种设计,因为在日常的使用中,这种推拉式的设计,可以很好的保护U盘的接口不受损失。而且雷克沙M900使用了锌合金的外壳,当接口收回到外壳内的时候,也能很好的保护接口。 背面是弧形的设计,头部可以看到产品的规格标识,同时在U盘的尾部也设计了一个挂绳的接口,可以将U盘方便的挂在钥匙扣、以及各种携带上。 在U盘的正面,还能看到一个指示灯,可以知道U盘的工作状态,不用担心U盘在工作时被拔出,造成资料损坏 。 雷克沙M900在外形实际上简约大气,锌合金的外壳也很有质感,分量感也十足,伸缩接口的设计也易于使用,而且伸出和缩回的时候,都可以感受到内部卡扣,需要稍微用一点力才能固定住,不用担心长时间使用造成的接口松垮。不得不说,金属外壳的U盘手感真的很好。 接下来开始性能测试,使用两款硬盘测速软件来测试读写速度,毕竟存储设备的性能,才是它最重要的。通过2款测试软件可以看到,雷克沙M900这款U盘的写入达到了90MB/s,读取速度达到了400MB/s,这个读写性能非常适合日常工作学习使用,尤其是读取速度,达到了400MB/s,自己有时将拍摄的视频素材保存在雷克沙M900中,在不同的电脑上混合编辑都不会出现读取卡顿掉帧的状况,稳定性非常优秀。 实际的拷贝和写入速度与也都达到了测速的标准,而且读取的瞬间速度会突发到1GB/s以上,瞬间就能完成传输。真的是吓了我一跳。 在持续写入的稳定测试中,雷克沙M900的表现也非常好,非常稳定没有严重的掉速情况,长时间使用也可以非常放心。 很多人的文件资料都是需要保密的,所以加密软件也是很多人需要的。雷克沙M900内置了自家的加密软件,使用AES256位加密方式,保密性非常好,而且加密是单独存放区域,使用电脑上文件管理器是看不到的加密区域的文件。 软件使用也是很简单,打开之后需要先创建一个密码,以及密码提示问题。之后就是登录界面,需要使用刚才设定的密码来进入。 界面比较简单明了,上半部分是U盘的保护文件,下半部分是文件管理器。通过上半部分下方的图标可以将想要保护的文件,拷贝到加密保护的区域。想要看到这些文件,只能使用雷克沙加密软件,保密性非常优秀。如果你是直接将文件拖到U盘中,是不会直接被加密的,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在高速读取的时候,U盘的发热量会提升,普通的塑料材质外壳会影响到散热性,从而容易造成读写卡顿等问题。雷克沙M900这款U盘使用了锌合金材质,散热性能比普通的塑料外壳更优秀,我个人日常使用基本在30度以内,在高强度测试的时候温度也没超过40度,散热的性能很好,不用担心因为高温而导致掉速或者损坏的情况。 相比于之前自己使用过的一些U盘,一些产品虽然都采用USB3.0接口,但在读取速度上都达不到400MB/s的速度,像我这样有处理图片和视频的需求,而且会在台式机和笔记本之间来回拷贝使用。现在使用雷克沙M900,我可以直接将素材存放到U盘中直接进行编辑,省去了拷贝的步骤,即插即用节省了大量的时间,提高了整体的效率。 U盘做我们生活工作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我最看重的就是高效和稳定,雷克沙M900这款U盘使用了USB 3.1接口,可以提供高达400MB/s的高速传输速度,同时稳定性好,长时间使用不掉速。锌合金外壳也提供了更好的抗造能力,同时也提供了更好的散热效果。而且还提供了雷克沙自己的加密软件,对文件资料有一定保密需求的用户非常友好。 雷克沙(Lexar)128GB USB3.1 Gen1 U盘 M900 读速400MB/s 枪色磨砂质感 推拉一体式设计 京东:¥109 去看看 <更多>

kuaigui 晒物 03-16 17:19

最近在看一部很火的电影,由三大影帝联袂出演的《断网》,里面有一个桥段说的就是数据的安全问题,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日常使用的最多的一款数码产品—-存储用的U盘。 U盘是我们日常工作中使用最频繁最重要但却最容易被人忽视的数码产品。容易被人忽视是因为U盘真的很便宜,128G容量的U盘才卖几十元;最重要指的就是它所存储的数据价值,有时候是无法用价格去衡量的,U盘存储的数据如果丢失,轻则几天的工作量报废,重则可能会使公司的重要项目告吹。所以个可靠好用的U盘一定是所有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 怎么才是可靠好用的U盘呢?许多人对于U盘的选择可能都会只停留在随便买一个、能用就行的思想认识中。但作为职场老鸟,我慎重建议大家购买U盘时,一定要选择质量可靠的大牌子产品,如果条件允许,还得选购一款存储速度快的U盘。我们今天就来体验一款由雷克沙推出的USB3.1 Gen1 U盘 M900,因为这款U盘价格实惠而且存储速度也很高,是一款性价比很高的产品。 从外观看,这款雷克沙M900U盘采用全金属外壳+推拉式接口的设计,整个U盘的流线型机身和磨砂金属质感,让U盘的品味与普通的塑料感十足的U盘拉开了一个很大的距离。一体成型全金属外壳让雷克沙M900U盘能抵御外力的碾压和撞击,可推拉式接口让U盘在方便收纳的同时也能更好地保护脆弱的U盘接口不受外力破坏,还省去了丢失U盘盖子的烦恼。 重量方面,雷克沙M900U盘28g的适中重量也让用户感觉到它的真材实料。U盘体积只有71.5mm×21.9mm×10.9mm大小,与普通U盘无异。 好的U盘当然不能只有外表,所谓“效率就是生命”,这句话一直适用在各个行业和领域,U盘的效率就体现在数据传输速度上。雷克沙M900U盘最强大的优点就是存储速度和稳定性。U盘采用了USB3.1Gen1存储技术,理论的存储达到了400M/s,下面我们将通过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Mark、IsMyHdOK等专业测试软件来进行验证。 用AS SSD Benchmar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377.04MB/s,写入速度:80.95 MB/s。 用CrystalDiskMar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413.78 MB/s,写入速度:90.18MB/s。 用IsMyHdOK测得数据,读取速度:379.29MB/s,写入速度:90.3MB/s。 从以上专业的测试软件跑出来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到雷克沙M900U盘达到了宣传上的USB3.1Gen1存储技术标准速度,稳定在400MB/s之间,没有虚标现象。 另一个U盘最经常遇到的问题,就是在高速存储过程中,会出现高发热现象。从我们的测试来看,虽然雷克沙M900U盘在长时间测试过程中也产生了发热现象,但相对普通的USB3.0U盘,它的热量明显就要低上3℃~6℃。 作为一款主打传输速度的U盘,雷克沙USB3.1 Gen1 M900U盘应该是一款性价比非常高的产品,百元不到的价格能买到USB3.1标准的128G容量存储产品,而且颜值在线,手感良好,还是大牌子的明星产品,这对于经常使用U盘存储文件的职场白领来说,是一款非常值得依赖的产品。另外一提,这部电影《断网》感觉不错,值得去看。 雷克沙(Lexar)128GB USB3.1 Gen1 U盘 M900 读速400MB/s 枪色磨砂质感 推拉一体式设计 京东:¥109 去看看 <更多>

潮数码科技汇 晒物 03-15 11:39

看门狗系列作为以极客为人设背景的经典游戏,相信很多朋友对游戏中主角用的手机很感兴趣,需要连接设备的时候手机按几下就能远程控制,这样的操作是真的很酷。 其实用手机远程控制自己的其他设备并不难,甚至可以说很轻松,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通过命令行登录并控制NAS或者电脑,熟悉代码之后运行安装软件、查看状态、控制开关机会比用鼠标点击传统图形页面的操作快很多,具体能不能做到主角那么快控制就得看手速了。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将手机打造成远程控制终端,后续有时间出一个将手机改造成运行终端的教程,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 前期准备工作 整理下部署需要的设备和操作流程,简单过一遍。 1️⃣硬件设备 首先你得有一台手机,硬件无所谓,能联网开机和安装个几十兆的App就行,只是实现远程控制这一功能并不吃配置。 另外就是被控端,同样需要联网开机,开放SSH权限的NAS、普通Windows电脑和其他Linux设备都可以,仅限X86和ARM架构处理器,MIPS架构的设备搞不定,这里我以威联通NAS为例。 2️⃣必须软件 SSH工具只需要一个就行了,如果想快速无障碍连接自己的所有设备,建议还是使用SD-WAN组网,避免无公网IP(含IPv4和IPv6)无法访问的问题,下面都有具体操作说明。 ⏹ 部署软件环境 命令行远程控制有很多协议,目前最主流的是SSH,本次环境部署也是以SSH为核心,只不过不用电脑改用手机而已。 1️⃣手机端操作流程 手机的SSH客户端软件其实蛮多,如果只需要实现远程控制其他设备,用免费版本的JuicySSH就够了,软件比较小同时安全策略设计也不错,去官方下载安装一下: https://www.juicessh.com/ 2️⃣NAS端操作流程 所有NAS系统都是基于Linux原版二次开发,只不过核心和相关软件版本会有一些区别,威联通这类传统NAS直接去设置中心开启SSH就可以,极空间绿联这些暂时不行。 开启后建议修改一下SSH端口号,SSH默认端口号都是22,最好是你能记得的四位数字或者五位数字,记住这个端口号,后面用手机登录时候要用。 3️⃣Windows电脑操作 没记错的话从Windows10开始,系统内置选装软件中已经包含了OpenSSH,部署完成后一样可以用SSH登录并用命令行控制电脑,用自带搜索工具搜索可选功能,点击打开管理页面。 进入可选功能页面后点击右上角查看功能,找到OpenSSH,勾选上后一路下一步完成程序的安装。 安装完成后开始用Windows自带的命令行工具进行配置,搜索WindowsPowerShell,右键点击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输入下面代码,输入下面代码开始启用SSH的客户端与服务端: Start-Service sshd 确认无误后,按回车键确认。 开启后顺手将SSH服务修改成开机自动启动,复制下面代码: Set-Service -Name sshd -StartupType 'Automatic' 确认无误后,按回车键确认。 最后修改下这台Windows电脑SSH服务端的访问端口,进入下面文件夹,右键sshd_config这个文件,打开方式选择记事本: C:\ProgramData\ssh 这里可以看到默认端口号(Port)是22,和上面NAS一样,建议修改成你能记得的四位数字或者五位数字,记住这个端口号,后面用手机登录时候要用。 ⏹ 部署组网环境 组网软件比较多,这里我以Talescale为例,手机和电脑比较简单,打开下面的官方,注册账号并下载对应的安装包装: https://tailscale.com/download 注册账号并登录好后,进入Settings(设置)中的Keys(秘钥),点击Generate auth key(生成秘钥)。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Generate key,其他配置正常不用动。 之后会生成一段以tskey-auth-开头的密码,记录下来,等会要用。 威联通NAS稍微有一些麻烦,需要用到Docker进行部署,先进入FileStation,在Container共享文件夹下面创建一个用于挂载的子文件夹,这里我命名为Tailscale。 进入Tailscale子文件夹,继续创建两个文件夹,分别是lib和tun,用于存放配置文件。 创建完对应文件夹后,打开ContainerStation,点击创建搜索Talescale,点击安装第一个结果(tailscale/tailscale),映像版本用默认的latest,点击下一步。 接下来开始配置容器选项,点击高级配置。 首先是环境配置,点击新增一条配置,仔细看下图填写: 名称为TS_AUTH_KEY,这个不能错。 值填刚才Tailscale生成的秘钥,注意一定要是tskey-auth-开头。 第二步点击网络,将网络模式从默认的NAT(转发网络)切换成Host(主机网络)。 第三步点击设备,勾选上在特权模式下运行容器。 最后一步点击共享文件夹,创建两条规则: 挂载本机共享文件下选择之前创建的lib文件夹,挂载路径填写/var/lib 挂载本机共享文件下选择之前创建的tun文件夹,挂载路径填写/dev/net/tun 全部确认完成后,点击创建,之后NAS上就不需要操作了,接下来开始配置各终端的登录信息。 ⏹ 配置登录信息 这里分为两步:为所有设备配置组网和手机上添加需要登录的设备。 1️⃣配置设备组网 如果已经好奇打开了JuicySSH,就可以看到连接设备需要三个信息: 登录设备的用户名+密码 登录设备的IP 登录设备的端口号 由于现在全球IPv4公网IP确实已经枯竭了,并且主流SSH工具对IPv6的支持也不算好,个人建议是做Zerotier或者Tailscale这类SD-WAN工具进行组网,感兴趣可以看看之前的教程。 手机登录Tailscale后即可看到这组虚拟网络内的所有设备,点击设备名称即可复制该设备的IP,比如这里复制威联通的IP。 2️⃣手机添加设备 打开手机上的JuiceSSH,点击最上面的快速连接。 弹出的窗口里面填写设备IP和该设备的SSH端口号,格式如下所示,注意中间的冒号是英文的:,不是中文的:,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 接下来会跳转到具体信息的配置页面,点击新建,开始填写用于SSH登录的账户。 在跳转的窗口中填写你的设备登录信息,也就是登录系统的账户和密码。 PS:如果你用RSA这类秘钥文件登录也可以的,点私钥选中秘钥文件即可。 NAS的登录账号密码就不用说了吧?Windows电脑有两种账号: 第一种是WindowsLive在线账号,也就是微软账号,亲测是可以直接登录的。 第二种是本地账户,在设置中新建一个就行,一定要管理员账户,不然很多代码没权限执行。 创建完成后会自动跳转登录,期间会提示是否记住秘钥,如果是安全设备选择记住就行,退出登录后续也会在App首页显示设备,点击连接就可以直接登录。 ⏹ 实际效果展示 之后的使用和桌面端SSH工具没啥区别,正常点右下角调出虚拟键盘,之后输入代码即可执行,比如下图的执行长Ping测试,如果使用的是平板电脑,横屏显示效果更佳。 唯一注意的就是远程登录Windows电脑,和Linux的sudo -i一样,也需要输入代码切换到管理员权限,不然很多命令执行不了: net user administrator /active:yes 确认无误后,回车执行一下即可。 ⏹ 相关设备推荐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列一下本文提及到的设备,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1️⃣一加Ace2 简介:作为刚出的手机,蹭个热度推荐下,一加Ace2这部手机最强的在于运行硬件,满血版骁龙确实厉害,主频比残血版高出0.2GHz,并且升级到了LPDDR5X内存和更强的散热系统,不管是跑分还是温控都比同价位要强一些。 在游戏方面,在HyperBoost技术加持下,实测王者荣耀画质拉满能稳定120FPS左右,原生极高画质稳定在60FPS左右,温度控制也相当不错,具体上拉看数据统计。 在显示方面,这块国产天马曲面屏幕表现还可以,亮度、色域覆盖、触控灵敏度和画面刷新率都是可以的,缺点就是可视角度一般,跟大多数曲面屏一样正侧方看会有明显绿边。 在拍摄方面,在给力的索尼IMX890主摄+这么多年哈苏合作加持下,一加Ace2主摄表现不错,副摄拍的就不太行了,想一下价格和核心配置也就释然了。 OPPO 一加 Ace 2 16GB+512GB 浩瀚黑 满血版骁龙®8+旗舰平台 1.5K灵犀触控屏 超帧超画引擎 5G游戏电竞手机 京东:¥3499 去看看 2️⃣威联通TVS-h1288X 简介:威联通TVS-h1288X作为一款非刀片机的企业级NAS,h1288X非常适合无机架企业使用,也适合发烧友购入,任何地方都可以很方便的摆放,无论是硬盘位还是PCI-E设备拓展,h1288X都是数量拉满,也不用担心核心件性能不够,W-1250搭配上自带的P630核显,不管是数据运算还是影音处理都可以轻松胜任。 和民用级型号使用的QTS系统不同,h1288X搭载的是基于ZFS文件系统的QuTS系统,配合上ECC内存能高效的保证数据一致性,同时还有QMaggie、HD Station等黑科技套件加持,照片处理、HTPC模式等需求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 威联通(QNAP)TVS-h1288X 12盘位 桌面型网络智能云存储服务器私有云NAS(内含16T*8) 京东:¥53999 去看看 3️⃣零刻 SEi14Pro(i5-1240P) 简介:同平台最便宜所以卖的不错的迷你主机,1240P有着十二核二十线程+4.4GHz最大频率,另外还有最高4800MHz的DDR5内存支持,原生有一个雷电4协议的Type-C接口,目前也换了供电线,感兴趣可以入手。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3-14 13:56

hello 小伙伴大家好,这里是你们喜欢分享NAS玩法的小伙伴晋升奶爸的垃圾佬。 引子 Nas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Windows始终是我们使用最频繁、也最容易上手的操作系统。也许你也会像我一样遇到这样的场景: 某个从业资格需要做后续教育,占用电脑时就不能做别的事; 《刺客 五六七》又更新了,没有大会员的我为了能露出“富裕の微笑”只好去找朋友借会员,看完切回自己的账号,再想看更新的时候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再去借会员; 想要远程下载某个NAS系统中没有内嵌的网盘的资源,又不想去折腾docker; 想在iPad等移动端设备上玩一些简单的游戏; 不同设备保持工作进度同步,提高生产力; 等等等等...... 简而言之,如果你经常使用Windows PC,在NAS上部署一个精简版的Win10,能够解决很多麻烦。 实现效果 保持24小时登录的浏览器,好友会员不掉线,随时随地挂网课 云游戏,想在哪儿玩在哪儿玩 同步工作进度,不掉线 ▼WPS也是可以滴,腾讯文档也没问题。 今日份主角,威联通TS-464C ▼TS-464C想来和462C用的是一套模具,除了颜色不同以外我几乎看不出来任何差别,在机身的左侧分别是状态指示灯、开关按键、一键备份按键,以及一个USB3.2 GEN2接口。设备采用Intel Celeron N5095/5105四核心处理器,最大支持4块3.5/2.5英寸硬盘+2块M.2 NVMe SSD。 ▼在NAS的背部有一个HDMI接口,一个USB2.0接口,一个USB 3.2Gen2接口,以及两个2.5G网口。HDMI画面输出是威联通的祖传艺能了,不过我很好奇有多少小伙伴在使用中会用到,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一下。 ▼至于硬盘,依旧使用希捷酷狼4T。没什么好说的了,熟悉奶爸的小伙伴都知道NAS盘我都用酷狼。酷狼全系都是传统磁记录(CMR),拒绝混用从用酷狼开始,酷狼赠送3年内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一次。 虚拟机部署精简版win10 ▼这里使用的精简版Win10出自大佬 荒野无灯 之手,是我20年收藏至今的宝藏资源,也不晓得这之间有没有更新过,下载方式我放在评论区吧。 ▼在App Center中下载安装Virtualization Station应用。 ▼现在的Virtualization Station更加易用,在首次打开APP的时候就会自动创建好虚拟交换机。 ▼讲道理来说威联通的虚拟机应用比群晖的好用一点点,在威联通里面你不用纠结集群、存储、镜像、许可证这些名词到底是啥意思。应用内也提供了试用免费的Windows虚拟机功能,但是付费是不可能付费的,h.265授权我到现在都没买,哼。 ▼个人建议在NAS中创建一个ISOS共享文件夹专门用来存放镜像,方便管理。 ▼灯大的镜像为.qcow2格式,在威联通中使用的话手工将文件后缀改为.img即可,之前研究过一个qcow2转img的方法,现在也忘的差不多了,可以转但是没必要。 ▼在Virtualization Station应用中找到建立虚拟机按钮进行创建。 ▼虚拟机名称最好直接输入win+系统版本,这样在操作系统与系统版本位置会自动填写,CPU核心数与内存大小看着给就行,反正板载8G内存,给4G倒也无妨,在网络上可以直接选择应用给出的默认。 ▼硬盘位置需要选择现有映像,选择我们刚刚改了名字的镜像即可。 ▼至于VNC(使用网页远程访问)密码这个,看个人的使用需求,反正我觉得输入密码挺麻烦,干脆就不设置。 ▼完成初步创建之后进入到虚拟机设定来完善一下设置。 ▼找到存储空间选项卡,将磁盘界面改为VirtIO,点击右下角套用。 ▼网络选项卡中的适配卡型号也改为VirtlO,然后点击右下角的套用。 ▼别的就不需要什么设置了,有强迫症的话可以把CD/DVD这些取掉。 ▼然后找到电源控制按钮开机,啊啊啊啊啊,超简单的有没有,在小小的窗口里面会实时显示虚拟机的运行画面。 ▼点击远程桌面按钮就能就能在网页上控制虚拟机啦。 ▼讲道理来说个人觉得威联通的虚拟机确实比群晖的好用一些,在远程连接界面给出的功能也很丰富,显示质量、功能键等都有提供,折腾的小火把可以在使用中注意下。 ▼灯大的镜像对硬件性能的占用绝对的小,内存使用也就500M多点,待机状态下CPU表示毫无波澜,即便只给2G内存也没问题。 一点点进阶设置 让虚拟机与NAS存储空间联动,虚拟机SMB/AFP挂载 ▼SMB协议是我们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挂载到电脑上之后可以获得类似于PC本地硬盘的使用体验。 ▼打开此电脑,找到添加一个网络位置。 ▼一路下一步,选择自定义网络位置。 ▼注意NAS的IP地址前面需要跟上“\\”,格式为“\\ + IP地址(或者服务器名称) \ 打算添加的文件目录”,参照下图设置即可 ▼接着会要求输入用户名密码,注意是刚刚设置好的网络共享专用的账号密码,不是NAS管理员的账号密码。 ▼最后会要求设置网络位置名称,这个名称会展示在“此电脑”中,建议设置的自己好区分一些。 开启远程桌面,使用RD Client ▼不想用浏览器访问,嫌麻烦?没关系,开启虚拟机的远程桌面功能。点击Win按钮,进入到Windows System,找到Control Panel,系统因为太过精简,所以木有中文,稍微有点难受。 ▼找到系统与安全功能。 ▼找到允许远程连接。 ▼允许被远程控制。 ▼接着还需要给我们的账户设置一个密码,从控制面板进入到User Accounts,在如图位置进行修改。 ▼点击头像进入设置。 ▼创建一个密码,大功告成。 ▼然后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RD Client就能够远程访问虚拟机啦,Win PC也是可以滴。 写在最后 今天的内容分享就到这里啦,不管你用什么品牌的NAS,记住一点:NAS是生产力工具,不要在它上面耗费太多的时间~我的目标就是减少大家折腾的时间,让您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儿,比心儿~关注我不迷路。 威联通(QNAP)TS-464C 宇宙魔方 4四核心处理器网络存储服务器内置双M.2插槽NAS(含希捷酷狼4T*2) 京东:¥4499 去看看 <更多>

mb51669796 晒物 03-14 12:09

移动存储工具是我们日常工作学习必备的工具,其技术发展也是非常的迅速,当初的4-32G容量普通U盘和大块头的移动硬盘开始让人嫌弃,取而代之是读写速度更快,容量更大的高速闪存盘,而且非常小巧便携,就很方便我们日常使用。 此次入手体验的雷克沙M900高速闪存盘,就是一只集颜值和实力于一体的移动存储工具,想换个高速U盘的小伙伴不妨了解一下。 “颜”归于好 雷克沙在存储界颇有声誉,在电影《断网》中,雷克沙就担任联合推广伙伴,与三大影帝暗网对决。这只M900闪存盘就是雷克沙众多闪存盘中的一员,生而有速,无惧黑入。 外包装上采用非常经典的U盘类产品包装,可以清晰看到它的样子,让人一目了然。包装背面依然是印制了一些产品的基本参数信息,显著位置也是注明了产品的读写速度以及容量等信息。 外观设计上,雷克沙M900闪存盘颜值还是很高的,颇具商务气息,配色也比较沉稳大气,Lexar的品牌标识也比较醒目,状态指示灯设计得比较小,不用担心光污染的问题。 雷克沙M900闪存盘拿在手里还是很有分量的,这是因为它采用枪色磨砂锌合金材质外壳,金属材质外壳能够显著提高U盘的质感,也有利于快速散热。 雷克沙M900采用USB3.1 Gen1传输接口,也算是主流的接口标准了,大多数U盘产品都采用这个标准,速度较USB3.0有着很多提升。 闪存盘背面尤为光滑,触摸手感不错,长宽只有7*2cm左右的大小,厚度也就1cm左右,确实非常小巧便携,装在口袋里也是很方便的。容量上,雷克沙M900提供64G、128G多种容量选择,足够日常存储使用。 “质”感体验 值得一提的是,雷克沙M900闪存盘设计有USB接口推拉模块,不用时还可以把USB接口收纳起来,方便携带的同时还能防止接口损坏。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它的实际使用体验。 接入电脑后,我们可以发现,雷克沙M900闪存盘内预置了雷克沙高级加密软件,为了提高数据的安全性,我们使用时可以安装并对U盘进行加密,256位AES加密算法,可以有效的保护数据安全。 兼容性上,雷克沙M900虽然不是更新的Type-C接口,但它的经典A口可以满足绝大多数设备,兼容性更强,应用更为广泛。 老规矩,通过小软件来进行个小测试,使用平台为联想拯救者Y9000P 2022笔记本电脑,常用的CrystalDiskMark测试结果为读取速度406.21MB/s,写入速度91.64MB/s,这个结果可以达到雷克沙官宣的读写速度。 而在更为保守的AS SSD Benchmark上进行测试,读取速度为370.52MB/s,写入速度为86.82MB/s,这个测试结果更加接近我们真实使用的表现。 最直观也最有说服力的,还得是在电脑上实际传输文件,此次以同一个电影文件做读写测试,文件大小3.9G,可以看到,传输文件读取速度为372MB/秒,写入速度87.9MB/秒。 可以看出,读写性能上,整个过程几乎是一条直线的,很稳!这个表现也很令人满意,读写速度也基本快达到官宣速度,总体表现还是很不错的,日常存储数据是足够了。 此外,雷克沙M900还设计有一个挂绳口,我们可以把它挂在宝宝上,挂在钥匙扣上,防止丢失也方便携带,只是它并没有附赠挂绳,还得我们自行添置。 传输小结 综合来看,这只雷克沙闪存盘M900有着精致的材质用料,推拉式一体设计,外观设计也很有质感,读写速度能符合自己的心理预期,全程高速拷贝,平稳传输不掉速,能够满足日常所需,也比较适合视频剪辑、摄影师等人群,256位AES加密,保护数据安全,也适合看片达人们哦!建议方面,增配一个挂绳可以更精致一点,不是吗? 雷克沙(Lexar)128GB USB3.1 Gen1 U盘 M900 读速400MB/s 枪色磨砂质感 推拉一体式设计 京东:¥109 去看看 <更多>

数码百科 晒物 03-14 11:49

电脑做为新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数据存储就一直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从软盘到硬盘,磁带,光碟,到现在的千兆网络。数据存储技术确实在不断的进步提升。尤其是现在网络的发达,让云存储慢慢抢了风头,本地存储或是移动存储好像变得不再那么的重要了。 但我认为,云存储固然有它的后发优势,而移动存储仍然在很多方面有它的独特优点。那今天我就入手了一款雷克沙128GB高速固态U盘M900,一起来体验下吧。 雷克沙 M900 128GB包装简约实用,剪开就可以取出来。 从外观来看,雷克沙 M900 128G采用钛灰色的设计风格,磨砂锌合金材质,不仅挺有数码科技感的,而且也更耐用。和目前主流的灰色笔记本电脑也是挺搭配的。做工也是相当的精致,很有质感。 U盘采用的是USB-A接口,这个接口是隐藏式的,采用推拉一体式设计,不用的时候可以收纳起来,起到一个很好的保护作用,要用的时候只要轻轻一推那个LOGO标识,就可以把接口推出来。 并且雷克沙 M900 128G的外观也挺好看的,很有整体感。同时接口的兼容性非常好,不管是新老平台都能很好的兼容。当然,如果能再增加一个USB-C接口就更好了。 在背面还可以看到有一个挂绳的设计,这样的话放在钥匙扣上或是背包里加个挂件也挺好用的。毕竟U盘嘛,是随身携带情况比较多的东西。 雷克沙 M900 128G采用精选的高品质内存颗粒,读速可以达到400Mb/s,支持USB 3.1 Gen1接口的传输速率。 如此快的速度,简直可以媲美本地硬盘的读数,可以更方便的进行移动数码的读取。 平时我经常做一些视频,并且是在公司,家里两头跑。经常会有在公司未完成的项目就想带回家里可以继续做。如果上传到网盘的话非常的不方便,要反复的上传,下载。而且网速也是问题,虽然下载可以达到1000M,但其实上传才100M不到,也就是上传的速度不超过10Mb/s。 但有我U盘的话就完全不一样,128G的容量也完全够我临时存放几个项目的素材了。并且我无需反复上传下载,直接把所有的素材和文件放在U盘里面。回家后直接在U盘中进行项目再次编辑,简直不要太好用。 值得一提的是,雷克沙 M900 128G自带了256位加密的安全软件,如果我想在U盘里面存放一些敏感和私秘的文件,哪怕万一U盘丢失了,让别人家捡到,或是U盘临时让人借用了,就可以防止隐私泄露了。 买U盘送安全软件,厂家确实够贴心的,也算是为我们广大的用户省了一笔软件费用,也让我们使用更放心,更安心。 那我们现在就来体验下U盘的性能吧,直接复制一个大文件到U盘里面去再复制出来,从速度性能上可以看到,雷克沙 M900 128G的读取速度达到了360MB/s左右,和官方宣传的400MB/s还是相当接近的,说明雷克沙并没有夸大宣传。 而实际的写入速度也达到了85MB/s,约达到了800M宽带的下载速度 。虽然这个写入速度并不是很抢眼,但85MB/s的速度确实也是很快了。 那接下来上传业的测速软件,来看下雷克沙 M900 128G的性能到底有多强。Crystal Disk Mark是一款专业的磁盘测速软件,从结果来看,写入速度达到了91MB/s,而读取速度则达到了407MB/s。 再来看看TxBECN测速软件,结果和上面的基本一致, AS SSD Benchmark也是一款老牌经典的测速软件,从结果来看,也是差不多的结果。中间的误差主要是因为这些软件的评判着重点不一样,因此有一些差异。 在ATTO磁盘基准测试中,通过对不同数据块大小的读取和写入,记录下它们的速度性能。这个结果也是符合上面的跑分测试 。 总的来说,雷克沙 M900 128G外观精致,小巧,兼容性好,不挑平台。读写速度快,官方没有虚标,质量可靠,性能也很稳定,没有降速的情况出现。因此,虽然现在的网络存储也是好用,但在很多场景中,高速U盘还是无法替代的。还是要有一块U盘才行。那你们觉得这款U盘怎么样?欢迎留下你们精彩的评论。 雷克沙(Lexar)128GB USB3.1 Gen1 U盘 M900 读速400MB/s 枪色磨砂质感 推拉一体式设计 京东:¥109 去看看 <更多>

稀范数码 晒物 03-14 10:49

虽然说现在各种网盘和云服务层出不穷,但对于部分上班族来说,日常拷贝和携带文件还是会以优盘区为主。一方面是网盘不开通会员的话有速度限制,另一方面一些涉及客户隐私的资料不能上传到网盘,万一不小心泄露,可能背上官司。 我平常用的是雷克沙M900这款优盘,除了USB 3.1协议之外,我更看重的是它预装了加密软件,用它来存储数据更放心。 包装是简易的卡片式设计,黑色和金色拼接,U盘放在中间的塑料模具中。 背部标注有这款U盘的功能特性和制造商信息等。 U盘外壳以枪灰色磨砂质感的铝合金材质为主,推拉的部分拼接有亮面质感的PC材质,商务范十足。U盘的正面比较平整,方便推拉握持;背部设计成圆弧形过度,握持手感很不错。 金属材质的外壳不仅更显质感,同时还提升了U盘的抗震和防冲击性,降低内部芯片受损的概率。伸缩式的USB接口设计同样能够避免接口磨损,延长U盘的使用寿命。 U盘尾部预留有挂绳孔,平常可以搭配挂绳或者挂在钥匙上,防止丢失。 这款U盘采用高品质Flash存储颗粒,有64G和128G两个容量可选。我手上的这款128G版本的实际容量是116GB。 传输接口支持USB 3.1 Gen1高速协议,理论上大文件传输速度可以达到400MB/s。我平常用的笔记本接口也支持USB 3.1协议,刚好可以匹配发挥它的最佳性能。 通过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U盘的读写速度,在6.0版本中,连续读取速度是325MB/s,连续写入速度是89MB/s;在8.0版本中,连续读取速度是410MB/s,连续写入速度是89MB/s。与官方给出的读写速度差别不大,说明其性能符合预期。 接着再用AS SSD Benchmark进行测试,平均读取速度是387MB/s,平均写入速度是82MB/s。 实际从硬盘拷贝一个4GB的文件到U盘,速度可以保持在84MB/s;反向从U盘拷贝文件到硬盘,速度可以达到1.89GB/s。 拷贝一堆零散的照片文件,从硬盘到U盘的速度保持在72MB/s,反向从U盘拷贝到硬盘的速度保持在972MB/s。 对应到日常使用中,它的传输速度也完全够用。下班时候拷贝文件到U盘速度很快,再也不用担心出去的晚误了班车。回到家以后,可以直接在打开保存在U盘上的源文件,一般几百兆的源文件打开速度不会比在硬盘上慢太多,修改完以后直接Ctrl+S保存,也省的拷贝到电脑上修改完忘记覆盖U盘上的旧版本。 对于一些客户的涉密资料或者和客户签订的协议,可以通过它自带的加密软件进行加密保存。软件程序默认已经放在U盘中,名称叫做Lexar DataShield。第一次使用会要求设置密码,同时一定要录入密码提示,避免忘记。 软件界面也十分简洁,上面是受保护的文件,下面是计算机中的文件。可以直接在下面浏览到需要加密的文件,拖动到上方的加密文件栏,也可以直接从桌面或者文件夹里把文件拖过去,最后点击右上角的“锁定”就完成了加密。 被加密的文件直接打开U盘的盘符是看不到的,只能通过加密软件输入密码后访问。而U盘本身还可以当做普通U盘使用,其他文件不受限制。 一款用于办公场景的U盘必须同时兼顾传输速度和数据安全性,而雷克沙M900正是这样一款面面俱到的产品,加之商务风的颜值,枪灰色金属外壳搭配一体式推拉设计,让每一次拷贝数据都做到仪式感满满。最近《断网》电影正在热映,雷克沙也成为这部电影的联合推广伙伴,似乎再从另一个角度传递出这款U盘的特性,生而有速、无惧黑入! 雷克沙(Lexar)128GB USB3.1 Gen1 U盘 M900 读速400MB/s 枪色磨砂质感 推拉一体式设计 京东:¥109 去看看 <更多>

潇磊博客 晒物 03-14 10:19

优盘这种数码产品可以说是打工人必备的工具了,就是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还在使用上面这种速度的优盘呢?速度虽然很低,但价格便宜,日常办公也算是够用的。不过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对数据存储的要求越来越高,数据传输的量也越来越大了,就拿我自己来讲,用友财务软件一个账套要2GB,公司需要每日引入和输出做备份;我日常拍摄一张RAW照片就要50MB左右;视频剪辑对于4K 10bit 422 RAW格式的输出,这文件的吞吐量都十分巨大,如果还用16MB/S的优盘,效率实在太低下了,这款雷克沙M900的速度能达到400MB/S,可以说完全解决了我的刚需问题。 【外观初探】 雷克沙M900优盘使用了雷克沙标志性的黑金配色,我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包装设计的,看起来很有高级感。 包装正面用大号字标识出400MB/s的读取速度,简单直接,这就是它的亮点。反面的介绍则更详细一些,比如采用了USB3.1 Gen1协议,预装了AES加密软件,支持5年有限质保。 包装是一次性的,但建议拆了别扔,因为有序列号防伪码!包装里没有说明书,后来才知道说明书PDF文档已经存在优盘里了,OK雷克沙M900优盘登场~。 这款优盘外壳采用锌合金材料,表面质感冰冷细腻,LOGO处是PC材料,亮色和亚光色的配合相得益彰,很有科技感。 轻推LOGO处的三道杠,就能把USB接口隐藏或者推出,方便收纳的同时还能保护USB接口,尾端有一个指示灯,用来显示读写状态。 雷克沙M900的背面做了弧度处理,握持手感十分舒服,底部印着型号、容量、产地等信息。 对于我来说,优盘就跟手机和口罩一样,都是我每天外出必须携带的物品,优盘里存大量办公用数据,所以便携性是一方面,外壳的牢固性也同样重要,作为一个懒人,我通常是把优盘随手扔进包包里的,包内物品多的时候优盘会受到挤压,塑料壳优盘肯定不是我的首选啦,雷克沙M900就不会存在这种问题,无盖设计也好评~试想一下如果盖子在包里意外脱落,USB插头跟笔记本、手机剐蹭一下的后果......Emmm·。 【性能实测】 芯片无忧能查询到所使用的芯片是较为常见的建荣DM8261。 使用AS SSD Benchmark进行测试,实测写入可达86.66MB/s,读取可以达到395.4MB/s,连续测试3次,读写速率差距甚微,这速度非常优秀。 使用ATTO测试结果基本相同。 理论测试完全符合厂家宣传的数据,实际表现如何呢,这里我进行了文件拷贝的测试。单个38.8GB的文件读取速度可以达到388MB/S,整个过程里偶尔会触碰到400MB/S上限,速率很稳定。如果是零散文件的读取速度,那么肯定是会有较大幅度变动的,这从前面的ATTO测试中就可以看出来,但最大读取速度决定了它的读取上限,整体速度还是非常迅猛。 单个文件写入速度可达到87.5MB/S,依然十分稳定。 【特色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雷克沙M900到手你会发现它默认是FAT32格式的,也就是说最大的单个文件容量不能超过4GB,如果你要存储超过4GB的文件,必须要先格式化为NTFS格式。但是优盘里预装了产品说明书以及Lexar DataShield 256位AES加密软件,说明书可以删,但这个加密软件非常具有实用价值!所以你可以先把软件拷贝到电脑上,然后再对优盘进行格式化。 软件实用方法很简单,它是一个单独的EXE文件,不需要安装的。首次打开需要设置一下登录密码,然后就进入下图页面了。在这个页面里,你可以把你需要加密保存的文件直接拖拽到上方“我的受保护文件”里即可。 很多用户都会把优盘用在企业、单位的电脑之间,碰到病毒被杀毒软件误杀或者无法启动的话,你可以把受保护的文件进行备份/还原,这样就再也不用担心数据损坏丢失了。 总结: 或许很多小伙伴会在优盘和PSSD(移动固态硬盘)之间纠结,我个人的看法是,如果你的存储需求不是特别特别的巨大,并且有每天携带辗转办公室和家之间,毫无疑问选择优盘,毕竟优盘体积更小重量更轻也更容易携带,PSSD除了大,你还得多带一根USB线多麻烦啊!在传输速率上,它不仅能够达到官方宣称的数据,而且在传输过程中的稳定性也十分可靠,再加上独有的加密软件能够有效保护数据安全,128GB款的才109块钱,综合下来体验很好,性价比不用我多解释了吧,值得无脑冲! 刚刚在抖Y看到新片《断网》上映了,天呐我的3大男神齐聚一堂! 三大影帝,暗网对决 电影断网 3.3日黑入大屏幕 Lexar雷克沙 担任联合推广伙伴 生而有速,无惧黑入 邀您一起观影 雷克沙(Lexar)128GB USB3.1 Gen1 U盘 M900 读速400MB/s 枪色磨砂质感 推拉一体式设计 京东:¥109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03-13 18:29

玩什么黑群黑威?正版系统不香?威联通云系统QuTScloud安装教程 前言 之前NAS玩家都在吐槽,群晖、威联通等NAS厂商纯属买系统送机器,还有很多朋友讨论,要是NAS厂商能够单独出售正版系统就好了。群晖NAS倒是能通过Virtual Machine Manager套娃安装DSM镜像,不过也只是局限在自家NAS中的虚拟机里而已。 但是没想到威联通看到这个商机,玩什么黑裙黑威联通,威联通直接把系统打包出售。于是一贯以技术硬核著称的威联通推出了自家的QuTScloud服务,可以在本地虚拟机或者远程VPS中安装和使用正版的威联通系统!我们最低只需要花费30元即可体验尝鲜,这一波个人用户和商业用户都赢麻了!得知此消息后,我也对QuTScloud系统进行了安装和测试,以下为大家分享详细的部署与操作过程。 QuTScloud系统解析 QuTScloud系统的官网主页在此: https://www.qnap.com.cn/solution/qutscloud/zh-cn/ 简单点来说,QuTScloud系统就是威联通将自家的正版系统以虚拟机镜像的方式拿出来单独出售了,我们无需购买成品NAS硬件,即可使用威联通的官方正版系统,大大提高了部署的灵活程度。 通过威联通的官方介绍页面我们可以看到,QuTScloud可以支持云服务器方向,如我们常用的阿里云、华为云、亚马逊AWS和微软Azure等等,使用这些云平台的大多为企业用户,看来威联通还是想要在商用NAS领域中长足发力。 对我们普通用户而言,威联通同样提供了KVM、EXSi、PVE、Hyper-V等虚拟机系统的镜像下载,喜欢玩NAS的All in One用户现在除了黑群之外,还多了一个正版威联通系统的选择,官方系统的相关服务毕竟有先天优越性,而且安装使用相当方便。 另外很多新手朋友被种草了威联通NAS,但是又因为不知道是否适合自己的需求,一直在犹豫要不要购买。这种情况下,也可以使用Windows自带的Hyper-V或者免费的Vbox等虚拟机软件来安装试用威联通NAS系统,这样只需要很少的成本即可尝鲜体验,也有助于大家对威联通NAS有更多的了解。 QuTScloud购买方式 目前QuTScloud系统刚刚发布,尚未开放终身买断的购买渠道,目前只能选择订阅制的方式来购买。 在具体购买时,QuTScloud可以根据所需要的虚拟机核心数(其实即为CPU的线程数)来自由选择按月或者按年订阅,新手用户想要尝鲜体验的话,先买一个月的授权即可。 授权到期不续费的话,QuTScloud会保留用于登陆的myQNAPcloud服务和用于以后验证授权的“授权中心”服务,其他服务都会停止。不过不用担心,系统中的数据并不会丢失,只需要重新续费,然后重启虚拟机,QuTScloud系统就能继续正常使用。 所以为了稳定起见,企业用户在VPS云服务器上部署的话,还是选择按年付费比较靠谱。 安装流程 因为我本身有一台威联通的TS-262C,本次安装QuTScloud只是以尝鲜和演示为目的,所以就选择最简单的方式,使用Windows自带的Hyper-V软件来进行安装操作,不仅完全免费,而且使用起来相当简单。 安装QuTScloud的第一步,首先需要到威联通官网下载固件镜像,官方下载地址如下: https://www.qnap.com.cn/zh-cn/download?model=qutscloud&category=firmware Hyper-V虚拟机软件需要下载图中红圈框出的对应镜像。 注意,VMware和ESXi虚拟机下载第一个镜像即可,VBox和群晖VMM虚拟机要选择VHD镜像。 ▼下载来的镜像是一个ZIP压缩包,我们直接将其解压缩,可以看到其中有三个文件夹,分别为虚拟机的配置文件、虚拟硬盘和快照。 再次注意,如果以后对虚拟机进行扩容等操作时,会占用该文件夹所在的硬盘分区的空间,所以最好不要把这个文件夹放在系统分区里。 接下来,要安装Hyper-V虚拟机软件。 ▼这个组件在Windows中默认是没有被启用的,我们可以搜索“启用或关闭Windows功能”,然后找到Hyper-V选项卡进行勾选即可。 ▼点击确定后,系统会提示重启电脑,我们直接同意就好。 ▼重启完成后,如图所示,点击“导入虚拟机”: ▼然后选择镜像所在的完整文件夹,点击下一步。 ▼接下来直接点击下一步即可: ▼继续下一步,导入类型就选第一个“就地注册虚拟机”即可。 ▼这里我们要将连接网络修改为电脑默认的交换机 Default Switch,不能选择”未连接“,否则虚拟机无法正常联网的。 顺势点击下一步直至完成后,我们就返回了Hyper-V的软件界面。在这里,我们先不要急着启动虚拟机,要先进行一些前期准备工作。 ▼选中我们刚才新建的虚拟机,然后在软件右下方单击”设置“。 ▼QuTScloud的许可证是和虚拟机的核心数息息相关的,核心数和购买的许可对应起来才能正常运行。我用久了双核双线程的TS-262C感觉不太过瘾,所以入手的是4核心的许可证,在这里我们要将CPU的核心数设置成4个。 虚拟机所谓的核心数其实就是我们物理机CPU中的线程数量。我手头用来演示的这台电脑CPU为AMD Zen3 5600X,拥有6核心12线程,分出4个线程给虚拟机并没有什么性能压力。如果是J4125之类的低功耗处理器就要注意了,建议不要把核心全分给虚拟机,分出去一两个线程就行了。 ▼设置完虚拟机核心数后,我们需要对虚拟机使用的磁盘空间进行一下设置。可以看到虚拟机中默认就有两个IDE硬盘驱动器,我们不要动第一个,选择第二个200G的硬盘驱动器后,点击编辑对其进行设置。 ▼然后继续点击下一步: ▼虚拟机镜像默认分配的200G硬盘有点小了,为了改善系统体验,我们选择“扩展”给它改大一点: ▼这里的硬盘大小,根据大家各自硬盘剩余空间随机应变修改就成,丰俭由人: ▼我们需要设置的就只有核心数和硬盘空间这俩地方,我们设置完成后,不要忘记点击右下角的“确定”,避免设置因未保存而失效。 ▼接下来就可以在Hyper-V界面中选中虚拟机后点“启动“,等待这台虚拟设备开机部署。 ▼在等待开机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双击Hyper-V下方的缩略图,就能看到黑色的启动界面: ▼启动过程中会有各种代码滚动,我们不用理会,静静等待“Welcome to use the Qnap's products"字样出现即可。 ▼接下来回到Hyper-V界面,在下方点击“网络”,查看虚拟机被分配的IP地址: ▼按照威联通NAS正常的激活流程,在浏览器中输入这个IP地址,即可进入QuTScloud的初始化WEB界面: ▼点击“启动智能安装”就可以进入初始化流程,这里需要输入一下我们之前在QuTS官网购买的许可证密钥。 ▼接下来一直点击“下一步”即可,直到来到时区设置步骤。这里我们要改成东八区的北京时区,避免出现各种奇奇怪怪的兼容性问题。 ▼继续点击“下一步”后,系统会提示是否初始化,当然要选择“是”了。 ▼接下来会进入套用设置流程,速度还是挺快的,大概也就几分钟的样子就能搞定。这里需要注意一点,这个流程会卡在“启动ldap_server”不动,不过只是小bug而已,我们重新输入IP再进入WEB后台就能发现实际上流程已经走完了。 ▼重新进入后台后,就能看到我们熟悉的威联通管理页面了。不过和普通的威联通NAS后台不一样的是,这个页面左侧会显示“维护模式”,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不能用,并且会首先提示我们进入许可证中心进行激活。 ▼进入许可证中心后,我们点击右上角的“激活许可证”: ▼然后输入我们购买到的许可证密钥,再点击“验证密钥”。这里也有一个小问题,直接复制粘贴密钥的话有可能无法正常验证,为了保险,最好选择用键盘把密钥一个个字符敲进去后再验证。 ▼确认信息无误后,选择“激活”即可。 ▼激活完成后,我们的威联通虚拟机系统终于可以正常使用了。在控制台中查看一下硬件信息,都能正确的显示了: ▼创建存储池的过程也与正常的威联通NAS无异: ▼App Center也可以正常使用,下载我们所需的各种套件: 至此,QuTScloud虚拟机已经创建成功,可以将其当成一台正常的威联通NAS来使用了。由于篇幅所限,这里就不再继续演示PVE、EXSi等其他虚拟机系统的安装流程了。跟试用过的朋友讨论过,安装过程大体与Hyper-V无异,也是只需要对CPU核心、内存和硬盘空间进行设置即可。 ▼对于使用云服务器的企业级用户,除了能和本地虚拟机一样上传镜像安装之外,还能在QuTScloud官方页面中找到各大VPS服务商的购买链接,直接点击即可进行购买。 总结 威联通这次自家核心的官方固件以QuTScloud虚拟机系统的方式单独拿出来售卖,个人感觉对两类用户是个大利好。 其一是商业用户群体,包括已经将数据上云存储的企业组织、多点办公的跨地域公司和专业工作室等。 各大云服务器平台本身往往缺乏档案管理方案,只是单纯提供计算和存储服务而已。在云平台上安装QuTScloud,就可以将云服务器变成一台云NAS,可以对存储的数据进行更加精细专业的管理,也可以实现更加有弹性的共享体验。 并且,商业用户还可以将云NAS与NAS混合使用,让分布式办公的公司团队也能轻松共享数据、远程协作,提高整体的工作效率。同时,在使用QuTScloud的过程中,如果需要增加CPU核心数或者存储空间,也可以在云平台中直接选购,用多少就加多少,管理更加灵活。 其二是就是我们个人NAS用户群体了。 对于没有体验过NAS的个人新手用户,最低只要30元,就可以体验一线NAS大厂威联通原汁原味的操作系统,帮助我们进行消费决策,在用得习惯、用得满意之后再去购买成品NAS,更加人性化。热衷于高集成化AIO的大佬们也可以使用成熟的虚拟机系统来使用威联通NAS,部署方案灵活了许多。 就我自己在本地虚拟机使用QuTScloud的体验来讲,虽然使用感受与成品威联通NAS基本一致,但还是建议在尝鲜过后入手威联通的成品NAS——毕竟QuTScloud是按时间付费的,并且成品NAS在使用便捷程度和稳定性等处更有优势。这方面,个人比较推荐的型号有两个: 1.威联通TS-264C 普通家用用户需要存储的数据不是太多的话,建议入手双盘位的NAS就足够了。TS-264C的处理器为4核4线程的N5095,性能非常强悍,拥有两个3.5/2.5寸硬盘位,还内置了两个PCIe3.0协议的M.2固态硬盘槽位,家用环境下进行数据冷存储和热备份都足够了。同时TS-264C还搭载了两个2.5G网口,不仅局域网内的传输速度快,还可以配合链路聚合等功能带来更强的体验。 威联通(QNAP)TS-264C 宇宙魔方 8G内存2盘位四核心处理器网络存储服务器内置双 M.2 插槽NAS私有云 京东:¥2609 去看看 2.威联通TS-464C TS-464C的硬件配置基本与TS-264C无异,但是额外增加了两个3.5/2.5寸硬盘位,对于大容量数据存储需求的朋友来说更加合适,各方面的表现都属于目前家用成品NAS中的T1梯队。 威联通(QNAP)TS-464C 宇宙魔方 4四核心处理器网络存储服务器内置双M.2插槽NAS(含希捷酷狼4T*2) 京东:¥4499 去看看 最后,以上就是本次为大家带来的全部内容了,大家觉得有参考意义的话,欢迎来个收藏点赞关注三连哈~ <更多>

噩梦飘雷 晒物 03-13 14:49

最近我在搞桌搭,作为一个没有主机只有显示器的人只能用笔记本来当主机,而用笔记本当主机就导致桌面的东西非常的乱和我想象的样子不太一样,而这个时候我就想起来前几天朋友送我的一个拓展坞了,这个拓展坞和其他的拓展坞大为不同,他不仅可以用来连接笔记本和显示器而且还可以连接网线,而且还有十几个外接接口,方便你使用,有他你的桌面会变得整洁许多,没有其他线材的束缚。 而这款产品就是来自“ORICO”旗下的,而这款幻彩RGB12合1Type-C拓展坞到底有何惊艳之处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聊聊吧! 简单的开箱 在包装方面这款拓展坞还是秉承着ORICO的一贯设计风格,白色与蓝色的相结合,在我看来这个包装显得很成熟稳住,当然了一个人一个想法,这只是我自己的看法,除了包装的配色外,ORICO还在包装盒上印有ORICO的Logo以及产品的3D渲染图和产品简单的一些小参数,整体而言还是很不错的。 打开包装后就可以看到这款拓展坞了,我拿到的是“玫瑰金”这个配色,颜色挺靓丽的,还是挺让我惊喜的,此外这款拓展坞没有什么配件,只有简单的一个小说明书,在说明书上你可以了解到这款拓展坞接口的一些参数数据,让你方便日后使用。 炫酷的外观 在外观上ORICO的这款拓展坞给足了我惊喜,其中最让我惊喜的则是这个配色了,玫瑰金的配色在灯光的照耀下格外的显眼,当然还有扁平化的设计放在桌面也不会显得占地方,而且多种接口也会省去很多不必要的线材连接。 在连接的接口上这款拓展坞采用了目前市面上主流Type-C连接接口,在日常使用时也会很方便。 在上面我们说到这款拓展坞采用的扁平化的设计,所以在尺寸上这款拓展坞只有19mm厚,当然了在宽度和长度上也只有64mm和131.30mm(加上线材:132.10mm)所以在这个尺寸下让ORICO的这款拓展坞在重量上极为的轻巧,虽然平时是放在桌上,但当你外出办公拿着他的话也不会很重,很轻巧绝不会成为你的负担。 此外这款拓展坞的正面和背面都被ORICO设计成了带有条形式的样子,乍一看感觉很丑,但看久了还是很不错的,属于耐看型,在正面印有ORICO的Logo和两个条形式的RGB灯带,在差上后他会出现炫酷的灯光,非常的好看,而背面则没有什么过多的设计。 当然这个RGB灯带还可以根据按钮来进行调节,而在个按钮则在侧面,当然了这个侧面也设有各种各样的接口,也正是这些接口让这款拓展坞在日常使用时极为的出众。 接口展示: ①:Type-C PD3.0~~100W*1 ②:USB-A 3.1~~5Gbps*2 ③:USB-A 2.0~~480Mbps*1 ④:Type-C 3.1~~5Gbps*1 ⑤:HDMI 2.0~~4K/60Hz*2 ⑥:DP 1.4~~4K/60Hz*1 ⑦:SD 3.0~~5Gbps*1 ⑧:TF 3.0(TF/SD同读)~~5Gbps*1 ⑨:RJ45~~10/100/1000M*1 ⑩:Audio~~美标(CTIA) 日常使用 在日常使用时ORICO的这款拓展坞简直太方便了,为什么说他方便呢,因为他的兼容面非常的广泛,一个拓展坞可以让你的设备在次连接到12个不同的设备下,像以前笔记本或者电脑想接个U盘还得看你的USB接口空闲着,没有空闲还接不了,因为笔记本和电脑总共就那么几个USB接口,外接个键盘和鼠标就会被占满,在别说接个U盘了。 而现在有了这款拓展坞别说接一个U盘了,接两三个都不成问题,此外这款拓展坞也是可以直接外接网线的,使用起来很方便,这一点对于经常使用笔记本的小伙伴来说非常的不错,当然外接的网线上网速度也是非常快的。 除了网线接口外ORICO的这款拓展坞在数据传输上也是极为出色的,在USB3.1和Type-C3.1的加持下让这款拓展坞的传输速度极快,几个G的东西嗖的一下就可以传完,几乎做到了不用等待就可以传输完文件或者视频。 此外这款拓展坞还支持PD快充协议,而这个快充也达到了惊人的100W,基本上和充电器一样,充电器智能充电而这他不仅能充电还可以进行办公娱乐,插上他在娱乐和办公的同时还能为你的设备进行续航,何乐而不为呢。 当然除了这些ORICO这款拓展坞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配置功能,那就是他拥有HDMI接口,而且这个接口还支持4K和60Hz,相信对于屏幕有要求的小伙伴看到这两个参数会癫狂的,这两个参数看似不重要但在实际使用时还是很出色的,此外ORICO还为其配备了两个这样的HDMI接口,有了这样的接口配备,你可以外接两个显示器,一边进行办公一边进行摸鱼,两不耽误。 最后说的 在我使用ORICO的这款拓展坞的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极速办公的效率,ORICO的这款拓展坞不仅有炫酷的外观还有超乎你想象的接口配置,其中最让我喜欢的还是他拥有两个HDMI接口,在你外接显示器的时候这个接口极为的重要,当然你需要剪辑图片的时候,两个显示器一边看原图一边进行剪辑,让你日常使用时更为的便捷。 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动感RGB多屏拓展HDMI高清dp带网口多卡同读笔记本转换器适用苹果联想 XDR-X1银 京东:¥529 去看看 <更多>

小鑫哦吼 晒物 03-13 11:59

前言ヾ(≧▽≦*)o Halo~大家好!我是时不时就要出差的耀哥哥~这次也是在出差工作间隙,抽空给大家更新内容啦~ 耀哥哥我其实2022年下半年才开始上班,在换了现在这份时常要出差的工作之后,我给自己买了个姑且能用的32GU盘(实际只有28G容量),不知不觉,早已满掉了…… ▲这个U盘买了36块钱,个头小小,携带还算方便,可惜读取速度仅有130MB/s,写入速度更是龟速! ▲写入速度往往只有几MB/s,而且还不稳定,长时间使用的话还会发热特别厉害,比小米手机还“发烧”,经常温度烫手…… 就这样一个U盘,我实在是忍受够了……不仅容量不够,而且速度还慢,在领导电脑里拷贝资料的时候,傻站在边上的时间感觉更加漫长了…… ▲雷克沙M900闪存盘(128G版)的外壳采用了锌合金材质,时尚又耐用;搭载USB3.1 Gen1 高速接口,其读取速度最高可达400MB/s!写入速度未说明,但值得期待~ 接下来请各位随我一起,通过各种测试,看看它性能表现究竟如何吧~(想学习“U盘无损转NTFS”的朋友可以先往下翻翻哈~) 产品细节ヾ(≧▽≦*)o ▲雷克沙M900采用了U盘产品传统的包装形式,不过从正面可以看到产品大大的品牌logo以及容量大小(128G),此外还有产品特点:USB3.1以及400MB/s读取速度。 ▲雷克沙M900闪存盘采用了高亮PC材质融合枪色磨砂锌合金外壳,整体设计沉稳大气。其中PC材质部分为推拉模块,印有Lexar 文字logo,它负责控制USB口的伸缩。 ▲采用了推拉一体式设计,让雷克沙M900闪存盘更便于收纳,同时也不必担心会丢配件,比如U盘盖。 ▲在雷克沙M900闪存盘的背面下方,有着记录产品型号以及容量大小的铭文,其顶部则是设计独特的半圆形挂绳孔(可惜没有送挂绳)。 ▲(两张图片待拼图)换个角度看,尾部的半圆形挂绳孔确实是又大又容易穿,得买个挂绳了。另外一端则是藏着USB3.1的接口,枪色磨砂金属外壳确实大大提升了整体颜值。 ▲雷克沙M900闪存盘尺寸仅为71.5×22×11mm,重量也才28g左右,非常小巧轻盈,手感极佳。接下来该上机测试了嘿嘿~ 使用体验ヾ(≧▽≦*)o ▲耀哥哥我用的爱国者黑曼巴机箱前置两个USB3.0接口,我直接把雷克沙M900闪存盘插上,开始测试。 ▲可以看到其总容量为116G(U盘、硬盘实际容量与标称总有些许差距,这是计算单位以及其他空间占用所导致,正常现象。),出厂时默认文件系统为FAT32,这个文件系统是同时兼容Win跟Mac的。 ▲然而FAT32文件系统不允许传输超过4GB大小的单个文件,像一些游戏安装包、高清动作电影就没法放进来了,也是很烦恼的一件事情!那接下来耀哥哥我就简单教大家“用两行代码实现无损给U盘转换 NTFS !” ————支线任务:U盘无损转换NTFS———— Q:为啥要转成 NTFS文件系统 ? A:NTFS文件系统支持单个大容量文件,突破了FAT32对单个文件大小4GB的限制。所以我一般都会把硬盘、U盘等储存设备改为NTFS文件系统。 Q:怎么无损转换 NTFS文件系统 呢? A:如果U盘里空空如也的话,那么直接在此电脑下,选中对应储存设备,右键菜单中选择格式化,将文件系统设置为NTFS然后开始格式化即可。这样的方式简单快捷,缺点是所有数据都会丢失。 如果硬盘、U盘里面有大量文件,使用格式化自然是不行的。不过大家只需要按照我下面的步骤,最多两行代码就能无损转换(U盘、硬盘均适用)! ① win7或更旧系统的朋友们,在桌面按WIN+R打开运行窗口,在输入框处输入“CMD”按Enter,就会弹出CMD程序窗口。 而Win10及更新系统的朋友们,可以用上面的CMD程序,也可以用另一个PowerShell程序,具体进入方法如下图所示,在桌面左下角的Windows按钮上点右键,在弹出菜单选择WindowsPowerShell(管理员),就会弹出与CMD类似的蓝色窗口。 ②在程序窗口中输入:Convert G: /fs:ntfs。这里需要解释一下,你需要转换哪个盘,就将命令中的G改为对应的盘符,比如转换系统C盘,那就是Convert C: /fs:ntfs。正常来说,转换都是输入完命令之后,点一下回车就结束了。 ▲但是耀哥哥我这次就遇到问题了……按照反馈信息,我的U盘出现错误,需要再运行另一个命令来进行修复。 ③输入Chkdsk G: /f(这里同上,你需要操作的是哪个盘就用它对应的盘符将G替换掉),然后按Enter,稍等一会就完成修复,然后再运行Convert G: /fs:ntfs就大功告成啦! ————支线任务·完美达成———— 那么接下来继续回到测试环节~ 首先我用ChipGenius来检测雷克沙M900闪存盘的详细信息: ▲可以看到其支持的协议是USB3.2,比宣传的3.1还要高!另外主控是来自慧荣的SM3281BB,闪存颗粒是来自颗粒大厂 镁光的TLC颗粒,总体来说品质是相当不错的。 ▲接下来使用ATTODiskBenchmark来测试雷克沙M900的读写速度。可以看到在单个文件在128KB开始,读取速度已经突破 300MB/s,最高达到348MB/s。而写入速度也从64KB开始进入90MB/s的水平,最高达到了97MB/s,读写能力都非常强劲。 ▲最后用CrystalDiskMark继续测试读写速度,可以看到雷克沙M900闪存盘针对64MB大小的文件,写入速度已然突破了100MB/s,在150MB/s左右,而针对单个1g文件传输速度也很优秀,随机4K读写数据也非常不错。 测试数据非常不错,接下来实际传个文件看看~ ▲从电脑(SSD硬盘)中传一部大小1G左右的动作片到雷克沙M900闪存盘,仅耗时10秒钟,同时传输过程中速度极其稳定,完全没有忽高忽低的“过山车”现象。 ▲而从雷克沙M900闪存盘中传输文件到电脑(SSD硬盘)中,速度更是达到300MB/s以上!5秒钟就直接传完了,感觉太畅爽了~ ▲得益于锌合金外壳的设计,散热效果相当不错。即使长时间连续使用,雷克沙M900闪存盘的温度也不高,室温25°C下,温度也仅升高了5°C左右,这样不仅有利于稳定数据传输速度,同时也延长了使用寿命。 体验总结ヾ(≧▽≦*)o 经过这段时间的使用,我觉得雷克沙M900闪存盘不仅颜值出众、便携小巧,其USB3.1协议及高质量 闪存颗粒带来高达300~400MB/s的读取速度以及90~150MB/s的写入速度给我带来“飞”一般 的体验。而其容量足有128G,用来存储日常工作文档也非常足够了,100元左右的价位,性价比特别高!非常推荐给日常经常携带工作文件的差旅人士,平时需要携带资料的学生党也非常合适哦~ 我是热爱生活的耀哥哥,这次分享就到此为止,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雷克沙(Lexar)128GB USB3.1 Gen1 U盘 M900 读速400MB/s 枪色磨砂质感 推拉一体式设计 京东:¥109 去看看 <更多>

耀哥哥的小理想 晒物 03-13 11:49

奥睿科12合1拓展坞,RGB灯带幻彩个性,12合1的接口齐全适合生产力,最高四屏异显以及100W的PD供电,满足日常和工作使用,感兴趣的可以看看。 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动感RGB多屏拓展HDMI高清dp带网口多卡同读笔记本转换器适用苹果联想 XDR-X1银 京东:¥529 去看看 <更多>

九观沧海 晒物 03-10 10:59

面对工作、通勤之便,甚至很多媒体剪辑、文案、绘画作业,在笔记本电脑硬核的配置导流之下,在目前很多行业、宅家办公、娱乐中,笔记本电脑已成为移动办公和作业应需的不二之选。但无论是较早期的笔记本和近些年的超薄本,都存在一个共同的痛点,就是外设端口少不足以满足工作之需,尤其是超薄本更是无口可用。在早些时间,小编曾分享过几款打造笔记本生产力的多口扩展坞体验心得,很多朋友都说很受用。这一次再次带来一款更轻巧,支持四屏异显扩展的:奥睿科12合一扩展坞的体验心得,对于经常出门公干、通勤、户外工作人士有着更实用和便利的作用。 对于时下各种行业,每天多数时间都是在电脑上工作人士来说,对于机器的生产力是特别看重的,奥睿科这一台12合一扩展坞,在我上手实测感受中,其各种外设端口以及专为超薄本组合插口所搭载的电源合并,确实是做的非常到位。 这款扩展坞有几个配置可选,包括有支持VGA端口的型号,而我个人针对机器配置所入手的,是DP+HDMI的配置,产品型号:ORICO - XDR -X3,主要材质为铝合金+ ABS 制作,有着很高的颜值和极好的散热效果,并搭载了ROG流光灯效,对于喜欢桌搭的朋友来说,是一件实用又兼具高颜值的桌面美学产品。 体积大小为131.3*64*19mm,非常轻薄小巧,如果是经常出门公干通勤的人士,需要用到外设扩展,随身携带很便利。 四屏扩展,是这台奥睿科扩展坞一个生产力功能,机身一共搭载了以下12端口: Type-C PD3.0-100W x1 USB-A 3.1-5Gbps x2 USB-A 2.0-480M x1 Type-C 3.1-5Gbps x1 HDMI2.0-4K/60Hz x2 DP1.4-4K/60Hz x1 SD3.0-5Gbps x1 TF3.0(TF/SD 同读)5Gbps x1 RJ45 10/100/1000M有线网口 x1 Audio 美标(CTIA)音麦端口x1 主连接口为Type-C,专为时下主流笔记本而打造,能满足多外设同时共存使用不冲突,并同时提供1000兆有线网络端口、3.5mm音麦端口和PD100W电源供给,在实用性方面,完全解决了超薄笔记本插口短缺的大问题,并且在连接各种外设的同时,还能保证电脑供电充足,持续工作输出。并兼顾到大功率外设的补电问题、给平板、手机快速充电、和满足电竞游戏玩家追求网络稳定、音麦连线、音画同步无延迟的要求,非常实用。 2个HDMI 2.0和1个DP1.4端口,均支持最高4K60Hz的输出能力(向下兼容),而通过这3个端口连接3台显示器,加上主设备(笔记本电脑),可实现四屏扩展工作,如四屏复制模式、四屏异显独立、双屏异显ABBB模式,对于每天有大量工作、媒体剪辑、绘制的工作人士来说,无需多台电脑主机,就能实现更高效的生产效率,在操控性方面一控四更得心应手,另外对于平台也不限制,主流的Mac OS和Windows都支持即插即用,非常方便。 像我个人,笔记本电脑是华为MateBook E 二合一轻薄本,整个机身只有一个Type-C多功能组合端口,平时连外设就不能充电、充电就不能连外设和扩屏,有了这台奥睿科12合一扩展坞,所有问题都一次性解决。 在工作上,我多数是一扩二或一扩三,笔记本+两个27寸显示器,分别是2K/4K,就可以实现三屏独立操作不同的作业工具,而不用掺和在一个屏幕上切来切去,严重影响效率,多搭配一两套键鼠,操作起来更得心应手。 通过个性显示设置,自由调配多屏排序、扩展方式,打造适合自己的使用习惯。 视频剪辑、绘图做文案,互不干扰,各个屏幕直观分布,内容搭配起来更精准无比,工作也变得更加顺心舒坦,而最高4K60Hz输出性能,在实际的测试中,无论是2K显示器还是4K显示器,60Hz的刷新率,在多屏工作和媒体剪辑、画面预览,都能收获高质量的观察效果,细腻不拖影,对于媒体工作、甚至游戏玩家来说,起到的辅助性很高。 外设端口和存储拷贝方面,扩展坞拥有USB - A 3.1-5Gbps端口x2、USB - A 480Mbps端口x1、Type- C 3.1 5Gbps端口x1、SD3.0 5Gbps端x 1和TF3.0( TF / SD 同读)5Gbps端口x 1,互不冲突,可多外设多存储同时工作,数据传输实测最高为460MB/s读取和409MB/s写入的速率,有着不错的性能,能满足日常大数据拷贝之需。 做为新时代追求作业生产力人群,这台奥睿科12合一扩展坞在综合性能方面,对于笔记本电脑起到的辅助性不容置疑,多个外设端口、四屏异显扩展、兼具有线网络输入、音麦端口、以及源源不断的电源补给,把所需的都合并齐全,性能出色,并具有很高的美学高颜值,有刚需的朋友不妨了解一下。 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动感RGB多屏拓展HDMI高清dp带网口多卡同读笔记本转换器适用苹果联想 XDR-X3灰 京东:¥529 去看看 <更多>

数码科技先锋官 晒物 03-10 09:49

现在的不少笔记本为了做到尽可能的轻薄,大都会取消一些扩展接口,只保留几个USB接口和Type C接口,甚至有些轻薄本更加激进,连USB接口都去掉了。轻薄的机身差旅外出携带会方便不少,但回到单位或者工作室以后,需要连接显示器、网线或者更多的USB外接设备的话就有些无计可施了。 要想解决笔记本电脑的扩展问题,扩展坞是目前最好的解决办法,最近我就入手了ORICO幻彩12合1 TypeC扩展坞。别看它的价格在500元上下,但认真看完这篇文章以后你就会觉得不亏。 包装采用ORICO经典的蓝白撞色,排版方式也很熟悉,中间是扩展坞的图片,上方ORICO的品牌LOGO和产品名称,下方是功能特性的图示。 背部罗列有这款扩展坞的技术参数、制造商信息等内容。 扩展坞的外壳采用铝合金材质,品质感更好的同时也有助于散热。有苹果银、玫瑰金和深空灰三种配色可选,可以根据自己笔记本的颜色来挑选,更般配一些。 由于它集成了12个输出接口,比之前用的五合一扩展坞稍大一些,三围尺寸是131*64*19毫米。不过整体是扁平的形态,如果需要外出携带的话放在电脑包里也没有太大问题。 扩展坞的金属表面有一些凹凸的纹理装饰,正面镶嵌有两条RGB灯带,支持多种灯光模式。作为一款主打功能性的产品,在颜值方面也丝毫不逊色,使用的时候摆在桌面上还可以起到装点氛围的作用。 丰富的扩展接口是我选择它的主要原因,这些接口分布在扩展坞的四个侧边。其中一侧是Type C供电接口、USB接口和两个HDMI接口;另一侧是两个USB 3.0接口、Type C数据接口、SD卡槽和TF卡槽。 两个较窄的侧边一边是DP接口和RJ-45网线接口,另一侧是RGB灯效切换键和3.5毫米音频接口。 线材也从这一侧延伸出来,长度20公分,采用皮质包裹,Type C插头。 作为设计行业从业者,为了提升工作效率,我会习惯用多块屏幕同时工作。ORICO的这款扩展坞支持四屏异显,也就是通过它再另外连接三台显示器同时工作,搭配原有的笔记本屏幕,共四块屏幕。我平常最多用到三屏异显,主屏幕是LG的34寸带鱼屏,旁边有一台HKC的显示器竖着放当做竖屏,再加上笔记本电脑的屏幕就够用了。 用ORICO扩展坞组建这样的工作环境,可以用HDMI接口或者DP接口连接显示器,兼容性不用担心。扩展坞最高可以支持4K@60帧的画面传输,只要显卡性能足够,它都可以满足目前主流的显示器扩展,并且不会影响到画质表现。 在这样的工作环境下,主屏用来显示设计用到的软件,大尺寸、超宽比例,视野很宽阔。右侧的副屏显示参考的网页内容和客户发来的文档,上下并排,如果只显示一个的话就直接竖向全屏。笔记本放在主屏下方,把微信窗口放在这里,方便和客户交流沟通,偶尔听听音乐也可以丢个网易云上去。 多屏协同并不是为了秀桌面耍帅,而是可以实际性的提高工作效率。我的这款笔记本屏幕分辨率只有1080p,开一个PS或者AI就全占满了,如果需要查看网页、文档或者和客户在微信交流的话,就需要频繁的切换窗口,任务比较多的话还会搞乱。搭建起多屏场景之后,就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把一些窗口放到固定的位置,这样只需要稍微扭个头就能看到,顺带还能活动一下颈椎。 当客户拿着U盘带来一些资料的时候,可以通过扩展坞的USB 3.0接口或者Type C接口连接电脑,这三个接口都是USB 3.1传输协议,传输效率不会因此打折扣。 用我常用的一款U盘分别直接连接电脑和通过扩展坞连接,做了读写速度测试。可以看到通过扩展坞连接后连续读取速度有少许下降,其他数据甚至比直插电脑更高。 SD卡槽和TF卡槽对于像我这样的纯设计人员来说需求不是特别明显,但如果你是影楼的修图师或者是视频剪辑人员的话需求就比较高了,扩展坞自带卡槽就不再需要搭配读卡器,也不会因为用了劣质读卡器影响传输速度。 用我常用的一张相机SD卡分别在读卡器和扩展坞测试读写速度,两次测试数据互有胜负。 在视频剪辑的时候,还可以通过3.5毫米耳机接口连接一个监听耳机,绝对实用。虽然说现在是蓝牙耳机的天下,但真正在剪辑的时候使用,蓝牙耳机的延迟会导致你无法同步声音和视频画面,尤其是需要多段素材拼接、多机位画面拼接的时候会很鸡肋。 另外,这款扩展坞搭配了一个千兆网口,比如带着笔记本到了没有WiFi的环境,或者距离路由器比较远信号不好的话,可以通过它实现有线上网,千兆网口传输速率不打折扣。 有些轻薄本可能只有一个Type C接口,用了扩展坞以后就没法充电了。ORICO的这款扩展坞预留了一个支持100W快充的Type C接口,可以同时满足给笔记本回血充电的需求。 用我手上的RedmiBook测试了下,输入功率是19.6V-2,74A。 到手用了一周左右,这款扩展坞完全能够满足我的笔记本在日常工作中的扩展需求,基本涵盖了日常主流的接口,无论是外接多台显示器、扩展USB设备、读取TF卡或SD卡、连接网线上网都可以兼顾,传输性能也丝毫不拉跨。同时还支持100W快充,扩展的同时可以给笔记本方向充电,需要离开的时候拔掉一根线就可以带走笔记本。自带的RGB灯效效果美轮美奂,搭配金属外壳,设计感也不差。 总体来说,ORICO幻彩12合1 TypeC扩展坞非常适合那些以笔记本当做主力电脑,且有接口扩展需求的用户选择,尤其是需要连接多台外接显示器的话,它最高可以支持四屏同显或者异显,多屏协同,提升办公效率。 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动感RGB多屏拓展HDMI高清dp带网口多卡同读笔记本转换器适用苹果联想 XDR-X3灰 京东:¥529 去看看 <更多>

潇磊博客 晒物 03-09 16:29

之前买的笔记本机身接口比较局限,除了USB和Type-C外,既没有HDMI也没有网线接口,平时开会或则游戏都需要配合拓展坞使用,之前也介绍过几款不错的扩展坞,日常的使用需求都能满足。但是最近媳妇工作量增加,经常回家了还要加班,便想着把家里闲置的便携屏给用上,多点显示空间,不用频繁切换窗口,偶尔放着刷刷剧也不错。但是手上的扩展坞只有一个HDMI接口,便重新入手了这款奥睿科的Type-C十二合一拓展坞,型号为XDR-X3。 开箱 XDR-X3的外包装依旧是ORICO一贯的设计风格,蓝白配色简洁明了,正面除了产品的型号、品名和展示图等内容,在左下角也标注了其主打卖点——支持PD100W、4K显示和RGB灯效,背面则为更详细的参数介绍和生产信息。 打开包装,盒内包含扩展坞主体和一份说明书,没有多余的附件。 扩展坞的Type-C出线端和它的对面是黑色的ABS面,其余部分采用了一体式铝合金外壳包裹,加上顶部散热鳍片的加入,使得整机的质感和散热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为长时间稳定工作打下了基础。 XDR-X3的四个侧面均设置了丰富的接口,其中USB3.1的A口2个,USB3.1的C口1个,USB2.0的A口1个,HDMI 2.0接口2个,Type-C PD3.0接口1个,DP 1.4接口1个,SD 3.0、TF 3.0 (TF/SD同读)各一个,此外还包含了一个RJ45网口和一个AUX接口。机身上的接口如下图,极其丰富的接口能够满足绝大多数情况下的转接需求, 配色上,除了我手上这款苹果银外,ORICO还为扩展坞设置了玫瑰金、深空灰两种配色,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颜色喜好。 131.3*19*64mm的机身尺寸(线长约132mm)加上表面防滑处理,整体握持感不错,通勤或则旅游出差也不会占用太多空间,便携性上还算优秀。 体验 多屏同显/异显作为XDR-X3的卖点之一,也是我此次升级的主要原因,机身上的两个HDMI接口和一个DP接口均满足4K/60Hz输出,平时媳妇加班,除了笔记本自带的显示屏和一台28寸4K显示屏用于数据处理外,还能将闲置的便携屏用来播放电视剧,在跑数据的时候就可以刷刷剧,劳逸结合。 而我平时剪辑视频或则编辑项目方案的时候,将各个窗口分开显示,操作空间更大了,在编辑的时候更加游刃有余,一些项目的查找也更为便捷,还能挂着微信、钉钉等通讯软件,时刻保持联系,确保修改方案及时接收和反馈。 4K/60Hz的输出令办公、剪辑、观影都丝般顺滑,偶尔玩玩游戏,高清、高帧率的游戏体验无论是观感还是操作都非常舒适跟手,尤其现在4K视频慢慢普及,越来越多平台正在逐步提升观影质感,高分辨率也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游戏、观影过程中也可以利用机身上的AUX接口接入耳机,避免打扰到其他人,这个设计也是相当的贴心了。 配置的USB3.1和Type-C 3.1接口,传输速率最高5Gbps,办公拷贝文件资料自然不在话下,大文件的传输同样游刃有余。 而作为一名摄影爱好者,XDR-X3自带的SD和TF读取卡槽为照片的备份和后期调整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不用再配备额外的读卡器。 XDR-X3也支持PD100W快充协议,这对于一些只有一两个Type-C接口的电脑来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确保办公/娱乐不断电,还能给手机、平板充电。 千兆网口的加入,又为高速稳定的网络连接创造了条件,减少了网络会议、远程教育或则游戏娱乐过程中的卡顿现象,尤其是多人办公的网络环境,提升更加明显。 可以说,上面提到的功能都是一个优秀扩展坞的基本素养,但RGB灯效的加入却让我耳目一新,顶部灯带个性色彩随心搭配,不仅为枯燥的办公加入新鲜的色彩,也为闲暇的娱乐增添了愉悦的灯光点缀,如果需要在正式场合中使用,也可以长按Type-C出线端旁边的“RGB MODE”键关闭灯效。 总结 ORICO奥睿科幻彩RGB,12合1 Type-C扩展坞XDR-X3不仅满足了我多屏异显的需求,丰富的接口也能为我的日常使用提供非常多的便利,无论是办公使用还是游戏娱乐,稳定、高清、流畅的使用体验让我非常满意。特别是RGB灯效的加入,即使加班到夜深人静,也总能感受到生活的色彩,而不至于被烦躁乏味的生活击倒。 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动感RGB多屏拓展HDMI高清dp带网口多卡同读笔记本转换器适用苹果联想 XDR-X3灰 京东:¥529 去看看 <更多>

蒜皮小娱 晒物 03-09 12:29

入手轻薄本之后感觉什么都好,性能更强了、更轻巧便携了,唯独接口少了太多太多,想要连接键鼠,就无法读取存储卡,更不用说外接多台显示器进行分屏编辑和办公,或是连接网线来一场稳定酣畅的“激战”。于是搜寻良久,终于觅得了这款ORICO幻彩RGB十二合一扩展坞,丰富实用的接口完美的解决了我的办公需求,一起来看一下它的使用体验吧! ORICO幻彩RGB扩展坞的外包装采用了ORICO经典的蓝白设计,正面印有扩展坞的高清产品图片,背面介绍产品的相关参数信息。 扩展坞为一体式铝合金材质打造,表面经过阳极氧化工艺,不仅质感更强,而且散热更快,颜值还是非常不错的。 让它的颜值更上一层的,则是扩展坞自带的两条RGB幻彩灯带,接入之后立马会让桌面变得酷炫起来,并且扩展坞还专门设计有光效切换按钮,一键切换多种灯光模式,总有一种适合你的审美。 这款ORICO幻彩RGB扩展坞拥有12个输出接口,分别是一个100W PD3.0充电接口、两个USB-A 3.1接口、一个USB-A 2.0接口、一个TypeC 3.1接口、两个HDMI 2.0接口、一个DP接口、一个SD 3.0接口、一个TF 3.0接口、一个RJ45网口和一个Audio音频接口,接口丰富而实用,完全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工作学习、游戏娱乐以及视频剪辑、平面设计等需求,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接口有多实用。 首先就是这个100W PD3.0充电接口,很多轻薄本为了实现“轻薄”,往往只保留了一个TypeC接口用来充电,如果接上扩展坞,就只能牺牲了充电的功能,就算续航再强,也总有“捉襟见肘”的时候,如果扩展坞上具备PD3.0充电接口就能够很好的解决充电问题了。实测使用PD3.0充电接口为MacBook Pro进行充电,1.5小时即可完全充满,并且扩展坞内置过流保护、短路保护等安全机制,能够在充电时对笔记本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USB-A接口和TypeC接口的作用大多是外接键鼠或是移动硬盘和U盘等存储设备,ORICO幻彩RGB扩展坞的两个USB-A 3.1接口和一个TypeC 3.1接口均支持最高5Gbps的传输速率,能够实现高速传输,大大提升日常素材拷贝效率,搭配固态移动硬盘使用,随时剪辑高清视频都不在话下。 对于从事平面设计、视频剪辑工作的朋友来说,HDMI和DP接口必不可少。毕竟笔记本的屏幕实在太小,很多时候需要外接大屏显示来提升工作效率,ORICO幻彩RGB扩展坞支持镜像、扩展、四屏异显模式,兼容Windows、Mac OS,4K/60Hz分辨率也让细节变得更加生动、清晰。而1080P的VGA接口则可以实现对老款显示器的兼容,让老款设备也有“用武之地”。 SD/TF接口,对影像工作者是必不可少的。每天拍摄的图片和视频素材,都需要及时导出整理,ORICO幻彩RGB扩展坞支持双卡同读,能够同时读取SD卡和TF卡中的影像素材,大大缩短了素材拷贝时间,提升了工作效率。 RJ45网口的加入,让我们再也不用忍受办公室中龟速、拥堵的无线网络,利用午休时间来一场酣畅、稳定的网络对战,让接下来的工作充满激情。同时RJ45网口支持千兆网自适应,用它来下载电影和视频资源也可以快人一步。 Audio音频接口为3.5mm规格,平时接上音箱看个大片十分巴适,工作时也可以插入耳机,排除干扰,专心剪片。 ORICO幻彩RGB扩展坞功能强大,但是体型却十分小巧,尺寸仅有131.3*64*19mm,拥有玫瑰金、灰和银三种配色,我入手的是银色款,放在桌面也对整体颜值有着很好的提升作用,即便外出也可以放入包中,随身携带。 总的来说,ORICO幻彩RGB扩展坞丰富的接口不仅能够充分满足日常扩展需求,而且多屏扩展非常适合影像工作者办公使用,当然,对于专业游戏玩家来说,多屏显示的优势就无需多说了,爽就完了!如果你也想为自己的轻薄本提供更多的扩展功能,强烈推荐这款ORICO幻彩RGB扩展坞,绝对不会让你失望! 奥睿科(ORICO)Type-C扩展坞动感RGB多屏拓展HDMI高清dp带网口多卡同读笔记本转换器适用苹果联想 XDR-X3灰 京东:¥529 去看看 <更多>

小三爷说数码 晒物 03-09 1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