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前段时间,岩石星的第一支自动镜头获得了很多大的关注,999的价格确实很有诱惑力,我自己正好也没有85焦段的镜头,看到这个价格我也是在第一时间入手了,简单的说说这只镜头吧。 岩石星85的包装就不多说了,比较简单,内部包含镜头一只、前后盖以及遮光罩。 岩石星85mm自动镜头采用了全金属的外壳,相比于之前国产试用的塑料外壳,手感上确实要好很多,装上遮光罩后,显得很威武。 因为是定焦,镜身上只有一个对焦环,这个对焦环非常宽大,手放在哪个位置都可以轻松对焦奥,而且也有纹路,防滑性能也不错。 这款镜头的口径也达到了72mm,可以保证有足够的进光量。从镜头的外圈上也能看到,最近的对焦距离为0.79m,同时还有编号,我这支是169号。 镜头的后端也使用了金属材质,同时还有一个Micro-USB接口用于后期的镜头升级。 85焦段算是国产自动镜头的主战场,永诺和唯卓士都已经推出了二代,之前还有美森等品牌,都推出了自动镜头。岩石星这支85自动镜头,全金属的机身,用料很扎实的,但是这个重量是左右85里最重的,630克的重量,相比其他几家的85自动镜头都在500克上下的重量,真的是有点太重了。 就外观来说,造型有些复古,但是颜值我认为还是在线的,装在相机上还是蛮霸气的。 这支镜头的参数如下,内部采用了8组9片的结构,MTF图看着也可以的。 刚到手的时还是挺兴奋的,赶紧拿来拍拍猫猫,拍了几张后发现了一些问题。首先是跑焦,我使用的机器是索尼A7R3,可以通过眼部对焦来拍摄的,可以正确是识别到猫咪的眼睛,然后对焦拍摄。但是我使用眼部对焦时发现,焦点在鼻子上,虽然有猫咪或者相机移动的原因,我又进行了一个对比测试。 为了确定是不是跑焦,还是锐度不够,我使用索尼的55F1.8来进行一个对比。大家可以看一下对比图。 两只镜头对焦的眼睛都是右眼,同时快门速度都选用1/400秒,这个快门速度,应该不会因为移动而出现焦点偏移造成的虚焦,经过多次的拍摄,确定就是镜头跑焦了。不过收缩光圈到2.8以上,眼部对焦拍摄的照片可以明显的看到,眼睛是在焦点上,毕竟光圈小了,景深也增加了,所以就可以忽略跑焦的问题了。 虽然跑焦的问题在现在的镜头来说,应该不算个事儿了,可以通过升级固件的方式来修正,但是就现在来说,这个镜头也没有对此进行修复,所以我这支如果开最大光圈使用,完全是不可用的。 在光圈收缩到2.8以上后,我觉得锐度还可以的,虽然达不到数毛的地步,但是可以忽略跑焦的情况。另外就是色散,在大光圈状态下,色散问题还是有的,可以看一下猫咪的胡须,有明显的紫边,不过毕竟价格便宜,也是可以忽略的。 对焦的速度我认为没有问题,对焦还是很迅速的,同时支持sony的人眼识别,而且对焦声音非常小,拍摄视频时自动对焦也可用。 岩石星85mm这支自动镜头,在用料上我觉得还是可以的,用料非常的扎实,毕竟重量都达到了630克,但也是增加手持拍摄的负担。但是它的内部组装可能还是需要有进步的地方。我这支镜头可以看到内部有明显的毛絮,而且不止一个,虽然不影响成像吧,但依旧有点令人不太开心。 如果按它的价格来说,999元的首发价格,不应该要这么多自行车,毕竟不到千元的价格可以买到一只85mm自动对焦镜头,已经是非常具有性价比的镜头了,但我手里拿到的这支镜头跑焦,我真的是无法正常使用,如果要推出更新固件也等一段时间了,我购买的时候还是一月初,所以是我还是将这支镜头退货了。虽然在2月9日更新了固件,但好像并没有什么宣传,也看不到任何的升级内容,只能在官网看到一个升级固件的文件和操作方式。 如果后期这支镜头修复了跑焦以及光圈丢失的问题,那么这支镜头还是性价比挺高的,尤其购入一支价格更低的二手货,性价比就更高了,希望国产镜头越做越好。 岩石星85mmF1.8全画幅自动对焦镜头适用索尼E卡口中远摄人像 定焦微单镜头 索尼E卡口/经典黑//索尼微单相机系列专用 京东:¥1199 去看看 <更多>

kuaigui 晒物 02-23 15:49

都说摄影穷三代感觉是真没错!大概是因为人的欲望总是无穷无尽吧。 我的第一台相机是佳能的700D,镜头有18-55以及50 1.8,后来想升级镜头发现佳能的APS-C好像没有啥比较新的大光圈镜头了,于是在2021年7月我终于入手了索尼A7M3+腾龙28-75,当时的感觉是全画幅+大光变在手这下应该就退烧了。 结果终于在一年后还是忍不住想买个定焦玩玩,都说“狗定胜牛变”,想要看看全画幅搭配定焦到底画质能有多好,于是乎定焦考虑在35、50、85三个焦段中选,首先50不上不下,视野没有35广,虚化不如85,首先排除的就是50 :其次是35,35的视野28-75也能实现,并且35视角比较吃环境还需要构图好;最终还是决定入手85,日常拍照的风景以小区和人多的公园为主,难免会有杂乱的背景,85比较容易出片,更何况这个焦段与28-75不冲突,所以定在85焦段。 因为预算不超过5000元,基本上也就排除了sony原厂的1.4光圈定焦,基本上考虑的是适马85 1.4和索尼85 1.8,最终还是向价格低头,毕竟85 1.8更便宜,而且听说表现也不错,于是乎京东入手了3399入手85 1.8。 生产日期真的很新,也就是说镜头还没做好几天就被我买了~ 镜头就只有这样的减震袋进行包裹,貌似这包装还不如我之前的佳能小痰盂保护的好。 除了说明书保修卡最重要的就是镜头和遮光罩了。 镜头尺寸应该算比较小巧的了,重量也不算重,镜身虽然不是金属的,但是无论是外观还是手感都有金属的质感,变焦环貌似也不是橡胶材质,但是旋转阻尼倒是挺舒服。 67mm的滤镜口径和腾龙28-75的口径一致。 镜头尾部为金属材质,但是并没有提供防尘防雨滴的橡胶圈。 感觉A7M3搭配这颗85 1.8镜头看起来还是非常协调的,而且换上了这颗镜头之后感觉相机重量一下轻了不少。 当然搭配上这个遮光罩镜头看起来会显得专业那么一丢丢,镜头侧面提供一个圆形按键以及一个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的切换拨片。侧面的按键默认能够作为全画幅与APS-C画幅切换的快捷键。 虽然这款镜头入手已经有两个多月了,但是貌似用这个镜头拍的照片并不多,大概就是自己忙外加疫情的影响吧。简单说说使用体验,镜头对焦速度很快,即便是活蹦乱跳的孩子也能做到很少虚焦。 至于照片色彩,有些盆友说85 1.8的镜头画面很干,但是个人觉得无所谓,毕竟照片都是要后期调色的嘛。长焦镜头在小区拍照很合适,小区里乱七八糟的东西可以通过虚化过滤掉。 除了拍孩子,也会偶尔给自己拍照,只要不是树叶背景,焦外看起来还是挺柔的。 焦内锐度很不错,照片应该是1.8光圈全开拍摄的。 忽然发现目前更多照片都是竖构图多一些,照片都是有jpg直出然后LR调色,照片尺寸有一定的调节。 室内也用过这颗85 1.8拍摄,因为视野窄,而且对焦距离也比较远,拍一些小东西还行,太大的东西在家里拍可能会有施展不开的情况。 最后总结一下吧,索尼原厂的85 1.8我觉得还是比较值得买的,首先外成像质量很不错,锐度很高,这要背景虚化的不是明暗交错的树叶,虚化效果都能说的过去,最后就是镜头重量轻颜值高,日常携带不太会成为负担。总体来说这支原厂85 1.8感觉还算值吧。 全文完,感谢观看。 索尼(SONY)FE 85mm F1.8全画幅中远摄定焦微单相机镜头 E卡口(SEL85F18) 京东:¥3699 去看看 <更多>

被演南非 晒物 2022-12-26 14:09

大家好,我是晓飞影! 一个数码爱好者,也喜欢在众多平行领域探究摸索,让生活多一点乐趣。 DJI mini3 Pro 买了也有几个月了,使用体验非常好,至今觉得钱花的值。镜头焦距是等效 24mm,对于航拍来说基本是拍大全景,这个焦段其实也够了,但是有几次拍摄,正好在限飞区域,最高只能飞到 120m,如果是俯拍地面的话,有一些地标景物就拍不完整,所以我搜了下,还真有增广镜的配件可以购买。网上最多的是一个叫 JSR 的品牌,我趁活动买了一个增广镜和一个抗光害镜,结果翻车了。 JSR 增广镜(翻车) 这个增广镜的体积有点大,有点重,可以把 24mm 焦段转变成等效 18mm 焦段。 装上去后确实云台也能运作,不过初代的镜头保护罩是关不上的,因为里面有一些横杠固定镜头,后来我炸鸡换新了的 mini3 Pro 保护罩就可以安装了。 装上去后就发现了几个问题,一个是无法对焦,只有无穷远是清晰的,近一点的都是糊的,而且我测试了很多素材,实在用不了只能退掉。 不死心的我又在另一个电商平台再买了一家,价格更便宜只要 50,结果拍出来的画质很差,而且明显感觉到镜片打磨不平整,前进飞的时候,一个笔直的大楼周边就像被瘦脸瘦腰那种液化弄的波纹抖动,完全不可用,又退掉了。所以短时间内只好放弃增广镜的念头了。 DJI 大疆增广镜 没过多久大疆居然也推出了一些关于mini3 Pro 的新配件,比如 4G 模块,增广镜等,增广镜要 199 元,比 JDR 的贵 3 倍多了,不过我想官方的配件肯定不会出问题,双 11 做活动 182 元购买拿下。 DJI 官方配件的包装都不一样,专门给这个增广镜还做了个小收纳盒,打开后可以看到一个硕大的眼睛,造型和之前的也不一样,并不是傻大粗的一个,而是只把镜头部分变大了,0.65x 的增广倍率,换算一下可以到 15mm 的等效焦段了,比第三方的更广,而且看的出镜片有镀膜效果。 对比下DJI mini3 Pro 自带的镜头保护盖,其实是没有镜片的,旁边的增广镜的镀膜效果很明显。 安装在 mini3 Pro 上也比较贴合,旋转部分没有第三方那么难扣上,这下变成真正的大眼睛了。 使用体验 飞起来后就不好在一个位置来对比增广效果了,首先在室内放在地面上,对比一下原始 24mm 焦段和增广镜后的效果,可以看到拍到的内容变的更多了,角度变大了许多,不过畸变也是比较明显的,如果是在天上的话,会不那么明显。 打开遥控器,原来使用第三方的增广镜时左上角是没有标注的,DJI 的增广镜会有提示,这个时候我试了下是无法再拍全景拼接照片了,因为四角有一定的畸变,肯定不好拼接。 飞上天后拍摄的话,还是可以看到四角畸变的位置,所以如果是拍地平线,尽量让地平线在画面居中的位置,因为天空畸变是不明显的,可以在 PS 或者 LR 后期进行校正,我稍微校正了一点,完全校正的话,就会牺牲可视角度了,会少许多内容。 其实有时候不校正,看起来也更有视觉张力,本来这也是航拍的优势,夜景并没有因为加了一个镜片就觉得进光量受到影响,官方的配件效果确实不是第三方可比的,非常实用。 而且除了全景拼接照片外,大部分功能都是支持的,比如 mini3 Pro 终于增加的延时摄影。 总结 为了给 DJI mini3 Pro 买增广镜,踩了两次坑,第三方的增广镜都出现了不同的问题,一会对焦不上,一会是画质很差,镜片研磨不平,我不知道其他人是否是这样。买了 DJI 原厂的增广镜后,效果好太多了,如果是追求效果的话,建议一步到位购买DJI 原厂的增广镜,等效 24mm 变成了等效 15mm 左右,航拍又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如果是严肃创作的话,建议还是取下增广镜,四角边缘的畸变还是肉眼可见的。 <更多>

晓飞影V 晒物 2022-12-13 18:49

这些年来,兜兜转转也买了不少相机和镜头,许多也出掉了,最后手上留下的这几个镜头,都不是大三元,但是也都发挥了许多作用,顺便分享一下。 索尼蔡司 FE ZA 16-35mm F4 OSS 超广角变焦镜头 2016 年我买了这颗索尼蔡司FE ZA 16-35 F4 OSS 变焦广角镜头,那个时候用索尼 A7M2,好的变焦镜头确实不多,这款在当时的素质确实很不错,加上对蔡司的好感,面对 6600 元的高价也咬牙入手了,6 年的时间给它的外观留下了许多「勋章」,其实前 3 年它是接近 99 新的,自从接触了稳定器拍视频,这些划痕全部是稳定器的镜头托架造成的,所以稳定器我后来再也不想用托架了,这也是早期稳定器的通病,现在很少会有了。 当初手上镜头不多,这颗变焦广角镜头我是又拍产品、又拍人、又拍风景,主要是产品细节不太能表现,拍人和拍风景都还不错,尤其是接触视频后,这颗镜头的使用率特别高,因为很多场景,都需要 16mm 端来表现夸张的视觉特效,配合花里胡哨的运镜,会显得许多场地很高大上,直到今天,我也会随身带着使用。 如果现在买索尼微单的超广角,腾龙、适马都出了 2.8 光圈的变焦,价格还不错,甚至索尼最新出的 PZ 16-35 F4 电动变焦镜头都是首选,但是这颗索蔡 16-35 镜头至今都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 OSS 光学防抖,手持拍摄都很稳定。不过廉颇老矣,它在新生代面前,画质还是略差一点,尤其是边缘画质可能是最后一名,所以要买也是买二手,价格4500 元还不错,毕竟是原厂镜头,避免索尼玩负优化。 索尼(SONY)FE 16-35mm F2.8 GM 全画幅广角变焦G大师镜头(SEL1635GM)大三元 京东:¥14899 去看看 索尼彩色 FE ZA 55mm F1.8 定焦镜头 人家佳能的小痰盂 50 1.8 卖 500 元,凭什么你索尼的 55 1.8 卖 5000 元?这个话题在当年是大家讨论最多的,但是直到现在,几乎每个入手了索尼微单的新人都会入手这颗 55 1.8 镜头使用或者临时过渡。我也是在 2016 年研究了很久后决定入手的,确实真香。 因为当时索尼素质好价格相对较低的人像镜头并不多,这颗 55 1.8 的体积仿佛和价格不匹配,5000 元就这么小个头?还好金属质感摸着并不廉价,而且谁能想到,在若干年后视频火起来的时候,镜头小巧体积轻便几乎是所有人的追求了。这颗 55 1.8 在当时作为挂机头也很方便。 我最多是用来拍人物,其实也试过拍产品,成像素质是比 16-35 的 35 端要好一点,但是这货的对焦距离真的是远啊,有半米了,拍个小手机我要站很远,还怕没对焦上,所以最后还是经常拍人吧。缺点大家都知道,有紫边,那么就尽量减少逆光拍摄吧,而且紫边在后期也很好处理,很多日剧还故意不处理紫边,比如「3 年 A 班」。现在的二手价格在 3500 元左右,依旧是很有市场的。 索尼(SONY)Sonnar T* FE 55mm F1.8 ZA全画幅蔡司标准定焦微单相机镜头 E卡口(SEL55F18Z)人像 街拍 风光 京东:¥3999 去看看 腾龙 A071 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变焦镜头 说实话,我最早用的是腾龙 28-75mm F2.8 第一代变焦镜头,价格便宜,大光圈,索尼大三元的平替镜头。但是当腾龙 28-200mm F/2.8-5.6 Di III RXD 这个镜头发布时,我毫不犹豫的卖掉了 28-75 F2.8 第一代,入了港版的 腾龙 28-200mm,里有很简单,就是这前无古人的焦段范围,在索尼全画幅微单上是独一个,而且体积居然能控制的和 28-75 几乎一样,仅重 575 克,价格也差不多,就是光圈不恒定。 广角 28mm 焦段最近对焦距离是 0.19m,可以当个小微距了,我大部分的产品照片,都是用这颗镜头拍摄的,比之前 16-35 和 55 的体验都要好太多。200mm 长焦端的最近对焦距离是 0.8m,比起索尼的 70200 算是近了许多了,而且这个体积的长焦端也不太长,搭配微单,用过的稳定器智云weebill-s、飞宇AK1000C、大疆 RSC2 都能调平使用,就是角度不能太大,现在用 RS3 那是轻松很多了,随便运镜。 28-200 mm 的焦段真的是一镜走天下了,特别是 200mm 长焦段能拍到许多平时看不到的景色,我遇到过几个摄影的朋友,平时不太关注镜头的,一听有 28-200mm 的索尼镜头,惊讶的问这是什么神奇焦段?28mm 的广角端说实话也不太广,特别是一些现场活动拍不出大气的感觉,自拍又显得人脸大,只是属于能用的部分,平时还是会和 16-35mm 索蔡镜头一起携带使用。所以有人会去选择索尼的小钢炮 24-105mm F4 OSS 变焦镜头,有时候拍活动真的可以一颗就够。但是说实话,有腾龙的 28-200mm 的人会惦记着索尼的 24-105mm,有索尼的 24-200mm 的人也一样会惦记着腾龙的 28-200mm 镜头,什么时候能出一个 16-200mm 就好了,我感觉腾龙这个厂干得出来。 不过腾龙 28-200mm 镜头用了这么久,缺点我也太熟悉了,颜色不那么讨喜,总是偏暖,没有 OSS 防抖,长焦端光圈太小,所以到了夜晚我会尽量避免用长焦端拍视频。不过总的来说,这个焦段独一无二,整体素质是完全对得起价格的。 蔡司(ZEISS)BATIS 85mm F1.8 定焦镜头 前面的索蔡 55mm F1.8 和 16-35mm F4 都是蔡司家的镜头,但是这颗蔡司 BATIS 85mm F1.8 定焦镜头算是完全另一个系列的。从以前我就心水蔡司的 BATIS 系列镜头,最开始喜欢的是 40mm F2,看国外大神拍了很多手持运镜的广告片,后来想着和 55mm F1.8 的焦段太接近了,所以就把目标改为 85mm F1.8 了。85mm 焦段一直是一个经典的人像焦段,不用站的太远也能和模特交流,大光圈加上合适的距离可以拍出不错的虚化效果,拍建筑风景也很不错。而我最想要 BATIS 85mm F1.8 的原因其实是它的色彩,很多人调侃 RAW 格式下什么颜色都可以调,但其实不然,每个镜头的色彩都有独特的一面,但是让人舒服的天然直出效果,是后期很难模拟出来的,哪怕是和索蔡前两颗镜头相比都有很明显的差异。这颗镜头的用户人数不多,是因为一开始接近万元的售价,所以我现在 4000 元淘到了一颗成色很不错的 BATIS 85mm F1.8,算是捡到宝了。 其他附加功能都是加分项了,镜头上少见的自带 OLED 屏幕,可以当测距仪,还能显示景深。 防水防尘的设计,T 镀膜抗眩光,最重要的是它居然自带光学防抖,定焦还带光学防抖的镜头太少了,在如今视频大火的年代,它能够配合机身手持出片。 67mm 的滤镜尺寸,可以和腾龙系兼容,大家一起共用配件。 可能就是这个遮光罩有点过于奇葩了,反着装还会挡着 OLED 显示屏。 有一段时间我特别喜欢拿 BATIS 85mm 1.8 当挂机头出去街拍,尺寸和体积都很顺手。 蔡司(ZEISS) Batis 85mm f1.8 全画幅微单自动对焦镜头 京东:¥8490 去看看 总结 我不是执着于蔡司的镜头,但是不知不觉,这些年用下来,有三颗蔡司镜头一直留在了我身边,高矮胖瘦,各负其责,其中最爱的是 BATIS 85mm F1.8。 腾龙 28-200mm F2.8-5.6、索蔡 16-35mm F4、索蔡 55mm F1.8、BATIS 85mm F.8 这几个镜头现在都在 5000 元级以下,算是平民级镜头了,涵盖了广角到长焦,变焦到定焦。平时比较小的商业拍摄腾龙 28-200mm F2.8-5.6 加上索蔡 16-35mm F4 都可以完全搞定,甚至有时候嫌重只带一个腾龙 28-00mm 也够。索蔡 55mm F1.8 更多的时间是拍人拍模特玩,有时候也可以作为定机位采访的镜头,大光圈让背景虚化。BATIS 85mm F1.8 则是扫街拍娃,晚上逛挺有感觉的。 这四颗镜头是我手上目前有的镜头,避免了云评测,其实还用过许多镜头,优缺点我也都知道,这篇是分享经历,如果要推荐的话,并不是每一颗都推荐,比如索蔡 16-35mm F4 只是性价比高,但是现在索尼的 PZ16-35mm 的入手时机更好。这四颗镜头里最推荐的应该是腾龙 28-200mm F2.8-5.6,可以满足大部分人的需求,并且以后出掉也不会损失多少。 后来我也首发入了索尼 24-70mm F2.8 GM 二代大师镜头,也算是目前我的主力镜头了,不过价格肯定不算在平民级里面了,有机会再分享。 买了微单后买什么镜头,这个话题这么多年来都一直讨论火热,甚至可以预见未来也不会终结。除了镜头的素质差异外,每个人的信仰(品牌忠诚度)也不同,还要考虑使用场景。相信有很多镜头的用户,一定知道手里什么焦段用的最多,哪些焦段在一直吃灰。所以选镜头由浅入深,从入门级选了后发现适合自己的也对,也有人说一步到位买预算内最好的,这个也对。只是现在的经济环境不是太友好,大家还是开源节流,哪怕只要有一颗镜头在手中,想起自己为什么喜欢拍摄,并拿起来去记录眼前的事物,没有让器材吃灰,就证明你选对了。 <更多>

晓飞影V 晒物 2022-12-06 16:19

我假假也算是个运动爱好者,之前在户外徒步或者骑车的时候,用的是手持云台相机,虽然云台相机的防抖性能非常不错,画质也可以,但受限于结构,用在户外运动上,就有些显得脆弱了,用起来总是要小心翼翼,玩起来不够尽兴。 而运动相机外型非常紧凑,而且没有活动部位,算法防抖的效果也越来越好,可以很方便地安装在运动器材或者通过背带贴附在身上,比方说单车车把上、头盔上,前胸部位等都可以。这样不但能通过第一人称视角来取景拍摄,还能很方便地拍摄同伴,一边运动一边拍摄也要安全得多。 而且运动相机相对云台相机来说,耐摔、防水、耐热,运动中一般的磕磕碰碰都没问题,加上特别的外壳,还能实现深度防水,完成特殊场景的拍摄。 所以在经历了手机拍摄、云台相机拍摄之后,我升级了我的运动拍摄方案,购入了Insta360影石 ONE RS 双镜头运动相机。 ONE RS 双镜头运动相机是来自国内知名的运动相机品牌Insta360 影石,最大的特点就是采用了机身、镜头、电池三部分的模块化设计,可以通过不同的组件,自由合体成三种不同形态和功能的运动相机,比如说360°全景运动相机、4K广角运动相机、一英寸大底高画质运动相机。后续还能够根据我们需求,来选配不同的模块,新发布的镜头也能升级使用,可以说是构建了一个完整可持续的生态了。这样模块化的设计,是业界首创。除了有功能组件可以选择之外,Insta360 影石还推出了例如“滑雪套餐”、“Vlog套餐”等带有不同附件的套餐,让用户一次配齐,最大限度的发挥相机的功能,提高使用体验。 产品细节: 因为我是单车爱好者,所以自然是选择摩托车礼盒版本。说是摩托车版,其实是能够兼容一切有“龙头”的交通工具,比方说自行车、摩托车、沙滩车等等,运动相机能够稳固地夹持在把横上,实现安全而稳定的拍摄。 先来看ONE RS相机本身吧,打开盒子后就看见4K广角镜头组件已经和机身安装在一起了,下方是双镜头组件和红色的电池。 镜头采用了标准化的设计,安装部分的轮廓完全一致,能够根据需求自由更换组合。 标准的接口,接口处有橡胶密封圈,能够实现5米的防水功能(5米指的是静水压,未加防水壳最好不要在水下拍摄)。 机身附件:带散热设计的保护壳、双镜头组件的橡胶保护套、充电线。 4K广角状态,大大的镜头,加上红黑配色,专业范十足。 相机顶部有电源按键和摄录按键。可以看到4K组件顶部也有安装孔,是支持双向安装的,我们自拍的时候,可以把镜头和屏幕同向安装,自拍效果就更好啦,经常自拍Vlog的小伙伴应该很喜欢这个设计吧。ONE RS的麦克风位于机身顶部(那个小白点下面就是),在保护壳相应的位置有防风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风躁。 ONE RS不仅支持触摸屏操作,还能通过语音命令来操控拍摄功能,支持中文和英文语音,在实际语音操控体验中,识别起来是非常好用的。在机身内还有命令词的帮助说明,方便我们快速学习。 16mm的焦距,F2.4的大光圈,这款4K镜头的素质非常好。 全景组件前后的两个镜头都是鼓出来的,镜头组合后能实现360度的视角。 镜头是F2.0 7.2mm的规格。 全景相机状态: 随机配送有64G的专用内存卡。 内存卡插槽和USB-C充电接口都藏在防水开关下面,有足够的保护。 附带的自拍杆,采用标准的相机三脚架螺纹规格,能够很方便地接驳各组拍摄附件。 5节的伸缩能力,长度也很够。手持这个杆子进行拍摄的时候,APP能够通过算法在后期处理视频的时候会自动把杆子在画面里消除,实现全360度无遮挡的画面。 我选的ONE RS摩托车礼盒。 能够接驳在诸如头盔、龙头(车把)和尾翼这样的车身部件上面。 里面有夹头、万向链接杆、延长杆、锁紧扳手、专用双面胶、头盔夹具等配件,很是丰富。 使用: 4K广角模式,这个模式能够在实现4K60帧的视频记录,而且具有非常好的画质。 4K广角镜头使用了1/2英寸48MP传感器,可实现4800万像素拍照,足够捕捉更多画面细节,拍照也能出很细腻的片子。 在阴雨天,也有很好的色彩表现,很适合旅行、游玩适合拍摄 换上双镜头组件,ONE RS马上切换成360度全景相机。 附送的全景镜头保护套,携带安全性提升,塞背包里也没问题。 360度全景镜头会以5.7K30帧的模式来记录,360度无死角覆盖的像场,能够拍摄周边全景,使得前期拍摄可以很随性,只需要在后期选择合适的视角,就能得到我们想要的画面,第一人称视角、背后视角、低角度视角等等都能实现,不用担心录不到。还能通过计算,实现自拍杆的“隐形”。 自拍、拍景、拍人,同时完成。 我个人感觉,双镜头360度的拍摄,才是最好玩的,能实现很多传统镜头无法实现的画面和创意表达。 比如闪电侠特效: 双小行星效果: 分身效果: 有了强悍的硬件,自然也会有优秀的软件来适配。我们可以在手机上安装insta360专属APP,就能发挥ONE RS的“全部火力”了。 APP里面不但有详细的产品介绍和教程, 还有很好的文件管理能力、足够多的模板(而且附带文字和视频教程)和剪辑功能,简直是全能的表现了。 当然,我们也可以用Insta360 STUDIO 2022软件,通过电脑来处理视频。但我个人感觉,用手机处理既顺手又快捷,通过APP连上相机就能直接编辑,无需对拷数据,剪辑完成后发布到视频平台共享也要方便一些。 ONE RS有着出色的防抖性能,加上双镜头的“隐形自拍杆”效果,拍摄一些运动场景,简直是太好用了,这样的画面,要是以前,我是无法一个人拍出来的。ONE RS不仅仅能拍到画面,而且还能拍的好、拍的顺,真是Vlog利器。 通过“摩托车”组件,ONE RS能够好的夹持在单车上,一按就能360度无死角拍摄,骑行过程中无需调整相机角度,实现了“无遗漏拍摄”和安全骑行的“二者得兼”。 不管是一个人溜腿 还是和小伙伴一起活动,都能收获骑车和拍摄的“双份快乐”。 骑车拍摄的视频,简单几步,APP就能自动剪辑模拟出穿越机的穿梭延时效果,配上音乐,就是妥妥的朋友圈利器。 个人感受: Insta360影石 ONE RS这款机器我觉得超级适合我,或者说它就是为了想我这样爱运动爱拍摄也喜欢分享的人而问世的。相比普通运动相机来说,模块化的想象空间更大,创作机会更多,某种程度上更超值,相当于入手两个相机;同时,全景镜头有着独一无二的功能,无可替代。而且ONE RS本身更为“结实耐用”,户外运动中出点小事故也不容易引起设备的损坏,加上ONE RS上手难度更低,APP剪辑、出片又简单又好,还有很多特有的教程和模板,让用户能简单的拍出更有意思的视频。我感觉ONE RS是能同时做到特色功能和全面表现的运动相机,我非常喜欢。 当然,缺点也有,就是高性能带来的高能耗,电池电量消耗得有点快,如果不间断拍摄,一块电池大概只能坚持1-2个小时,好在官方相应的电池和充电组件可以选择,有要想拍得爽,建议准备几块备用电池。 影石Insta360 ONE RS 双镜头版 运动相机 全景模块化相机防抖4K高清Vlog摩托车骑行滑雪潜水 京东:¥3498.00 去看看 <更多>

sunjun5 晒物 2022-07-28 11:08

大家好,我是晓飞影! 一个数码爱好者,也喜欢在众多平行领域探究摸索,让生活多一点乐趣。 种草 索尼微单用户心中都应该有一个橙标的梦,就是 G Master 大师镜头,只是价格并不菲。不过在这之前,有一个蓝标镜头一直在我心中盘旋…… 索尼微单刚开始镜头群很少的时候,就和蔡司合作出了许多镜头,都带有 ZEISS 的蓝色标志,不过也不是每一颗都值得推荐,比如索蔡 24-70 F4。而且蔡司镜头也分系列,Batis 系列拥有独特的设计语言,出众的色彩,神奇的 T 镀膜,我心中种草的就是这颗蔡司 Batis 85mm F1.8 的定焦镜头。 购买 以前知道这颗镜头,但是并没有想去买,毕竟都上万了,优惠价也在 9000 多,最近突然想起,在某鱼上看到价格几乎是腰斩了,成色好的普遍在 4800 左右,于是根据多年的咸鱼经验,一直在找个人卖家,好不容易谈成了一个 4000 元几乎95新,箱说齐全的,立刻拿下。 到手之后确实成色很好,小蓝标的字样也很清晰,Batis 85mm 整个镜头的外壳材质是金属的,摸起来手感舒适。 整个定焦镜头只有一个对焦环,这个对焦环的阻尼刚刚好,不过没有波纹,是纯平的硅胶,行程也没有特别的忽快忽慢,属于指哪就能打哪的类型。除了 ZEISS 的蓝标外,镜头 E-mount 的对齐圆点也是蓝色的。 取下镜头尾盖,可以看到一条蓝色的防水橡胶圈,都是蔡司的元素,这也是这颗镜头的优点之一,防尘防水,在恶劣环境中可以使用。 另一个特点就是镜头上的这颗 OLED 显示屏了,索尼当今也没有几颗镜头会在自身加装屏幕的,非常有辨识度。 这个显示屏并不只是好看而已,这个显示屏可以显示目前拍摄主体的对焦距离,而且非常精准,比如近距离显示 2.9 米,右边是景深正负 0.02 米,方便判断景深的空间内容,同时这颗镜头的最近对焦距离是 80cm,对于 85 焦段来说,只能说是正常水平。 既然 OLED 可以显示对焦距离,那么另一个玩法就是当测距仪了,我在家里随便找几个空间对家测试,上面显示的距离非常准确,然后对着窗外的高楼大概测试了下 100 米也能显示,不知道最远距离能显示多远,这下出去旅游,还能目测要走的位置离自己还有多远了。 不过这个 OLED 怎么设置参数有点奇葩,全机身没有一个物理按键,后来查资料才发现要拧对焦环,对焦环本身又是无限位的,试了几次才知道要一直快速拧,拧到一定速度和圈数就可以进行设置了。 Batis 系列的 T 镀膜是抗炫光的杀手锏,同级别几款 85mm 焦段的镜头确实都不如它。 另一个优点就是 67mm 的滤镜直径大小了,这个尺寸并没有什么特殊,主要是索尼副厂几个好的镜头都是 67mm 的大小,比如腾龙 28-200,腾龙 28-75 G2,适马 28-70,都是 67mm 的大小。 所以手头如果有 UV、ND 滤镜的,就可以省下一笔钱了,我自己常用的就是天芬的 1/4 黑柔滤镜。 将 Batis 85mm 1.8 和 55mm 1.8 放在一起对比,别看都是小蓝标,但是系列不一样,颜色真的不一样,55 的体积小,素质不低,几乎是索尼微单人手一个的镜头,紫边确实存在,后期软件消除也还好,就是最近对焦距离太远了点。但是 Batis 85mm 确实要比 55 mm 的感觉要好很多,我更偏爱 85。 两者将遮光罩一起装上,说实话 Batis 85mm 的遮光罩有点丑,一装上就肥头大耳了,而且反装就看不见 OLED 了,连对焦环都不是很好操作。 正装的话,才能理解这个遮光罩弧形的设置原理,原来镜头本身的那一个小弧度,配上遮光罩的弧度刚好成一个整体,向外延伸,这个遮光罩的设计也太老实了点,装上遮光罩之后,出去拍照就有点唬人了。 A7M4 单独装上不加遮光罩的 Batis 85mm 镜头刚好可以放在桌面平齐,要注意镜头边缘磨损。 如果再加上遮光罩,那前面的接触面就完全要隆起来了,A7M4 都无法贴近地面,也是很迷的设计。 视频体验 7 年之后对 Batis 85mm 感兴趣起来也是因为入手了 A7M4,比起 A7M3 有了更强大的视频能力。平时如果是非商业拍摄的话,稳定器肯定是不会带出门的,所以镜头能带防抖效果的话,拍摄画面会很稳定。Batis 85mm 是自带光学防抖的,并且一直是开启的。但是我手持试过这个光学防抖的效果弱于 24-105 OSS 这种主动开关的,比不带防抖的镜头还是要好一些。 我分别用了腾龙 28-200mm(85mm焦段)、永诺 85mm、Batis 85mm 三颗镜头拍了 PP9(S-log3)4K H265 的视频片段,然后还原 lut 后调整了颜色版的同样参数,出来的结果中如图所示,不知道大家觉得哪个颜色最好,我个人觉得 Batis 85mm 的颜色真的有一股魔力,绿色很正,路面也可以看到没有那么偏灰,属于后期很好调色的。 有次晚上下雨拍素材,对着路灯拍摄发现巨大的鬼影,因为我平时挂的是天芬黑柔滤镜 1/4,这个白天拍妹子很好晚上拍强光太柔了,关键是出现了「鬼影」,我以为这么贵的滤镜应该抗眩光不错。于是我取下滤镜,Batis 85mm 夜晚直接怼着强光拍摄,才真正理解 T 镀膜的强大之处,抗眩光真的太强了。 拍照体验 这颗镜头刚出现的时候,大家都是用来拍照的,但是 A7M4 的出现加上这颗镜头的光学防抖,让我喜欢用它经常拍视频,焕发新春。拍照的部分已经有很多大神试过了,我就不多说了,简单概括就依然是色彩出色,最大光圈 1.8 属于完全可用的画质,几乎可以不收光圈,然后光圈最小值可以到 F22,很多镜头一般到 F16 就不错了。 偶尔拿它来拍照,放一些样片,做过简单的调色处理。 这一组都是夜晚手持拍摄,F1.8 的光圈在夜晚也基本够用了。 白天强光下的拍摄,焦外并不是那么圆润,二线性也在接受范围内,至于喜不喜欢这种焦外的,真的就看各人的口味了。 总结 这颗蔡司 Batis 85mm F1.8 的定焦镜头尽管已经发布了7年了,素质在85定焦段依然很出色。除了小蓝标信仰加持外,实实在在的优点也很多: 自带光学防抖,在如今手持拍视频的年代又发挥了价值; T镀膜抗炫光强,晚上拍一次逆光就能知道有多香; 85焦段大光圈拍人像很合适; 镜头上的OLED 显示屏放到现在也是别出一裁,显示距离和景深,其实还可以当测距仪玩; 三防设计,恶劣天气保护性好; 67mm滤镜尺寸非常主流,可以和腾龙镜头共用滤镜; 最小光圈能达到F22,最大光圈F1.8也是完全可用的; 重量只有475克,算比较轻了,目前就索尼 FE85 和永诺 85 比它轻一点,但是综合素质还是 Batis 更强; 最主要的还是我喜欢它的颜色,不管直出还是后期调色都很舒服; 要说缺点也有: 缺少自定义按键; 原价太高,4000 香爆,但是淘货风险不一; 以前只是拍照的话,这颗镜头的实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现在微单都开始视频化,没想到 Batis 85mm 先天具备的光学防抖派上了用场,加上黄金焦段和蔡司的颜色,这颗镜头确实还能发光发热,而且 7 年了都还没停产,京东自营都还在卖,也说明了这颗镜头的实力,目前也是我经常使用的一颗定焦镜头。对于没有 85mm 焦段的用户可以考虑,已有其他型号的同焦段镜头也不用冲动,尽量用好手里的这颗镜头,最后就会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更多>

晓飞影V 晒物 2022-06-22 12:10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永诺做的第一款镜头就是50 f1.8,它有着佳能原厂50 f1.8一半的价格却有着90%以上的表现。时隔多年,这个敢于挑战的永诺又来了,千呼万唤中推出了索尼全画幅卡口的50mm f1.8s DF DSM,不过这一次它的定价甚至比索尼原厂50 f1.8还要贵一点,那这一支镜头到底值这个价格吗? 镜头的包装采用纯白色瓦楞纸设计,话说自己已经有了多款永诺的闪光灯以及常亮灯,但是要说永诺的镜头我还是第一次尝试。 包装虽小但是镜头的保护工作做得还是很到位的,包装内除了镜头之外还有说明书和保修卡。 主角登场!镜头有反扣一个遮光罩,配上遮光罩的镜头看着像个“小胖墩”。 拆去遮光罩镜头就看起来苗条了不少,这一次永诺的设计回归大气与低调,没有过分装饰,镜头整体为金属材质,对焦环的宽度大概占到了镜头一半的尺寸。镜头上配备了一个手动与自动拨杆,还有两个可以自主设置功能的按键。 因为是全金属设计,镜头重量为452g,这个重量算是比较轻便的了。 目前我手上就只有一个腾龙的28-75变焦镜头,对比来看永诺的这个50 1.8镜头明显小巧了不少。 接近接口位置还留了一个Type-C接口,平时有一个防尘塞盖着,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连接电脑实现固件升级。 镜头的滤镜口径为58mm,最近对焦距离0.45m,另外有意思的是这颗镜头最前面的这片镜片是凹进去的,不过好在不是突出来的。 镜头的接口同样为金属材质,而且在镜头接口的边缘位置还有防水胶圈 个人觉得这颗镜头的颜值还是比较高的,当然除了颜值高镜头做工同样不错。镜头装到机身傻姑娘之后不装遮光罩看起来很协调,小巧轻便。 当然装上遮光罩看着会专业一些~ 镜头光圈全开锐度就很高,不敢说焦外奶油般散开,但是至少焦外看起来挺柔和的。下图参数f1.8 1/320s iso 100 (照片有后期调色) 光圈缩小一档感觉锐度还会有提升。下图f2.0 1/320s iso 100(照片有后期调色) 光圈缩小至f3.2 感觉更适合交代一下周围的环境,锐度同样表现出色 大光圈一定是每一个喜欢摄影的朋友所追求的,除了可以提供更多的进光量之外,还能有背景虚化效果,而且光圈开大还会有好看的光斑效果,实际来看光斑整体接近于圆。另外焦内的成像还是非常锐的。 暗角方面在开启了最大f1.8光圈之后拍摄,可以看到四周会有比较轻微的一点点暗角出现,如果光圈收到f4.0,暗角就完全没有了。暗角的问题实际上不算是问题,因为个人觉得给照片稍加一点点暗角反倒更有感觉,另外如果介意暗角其实通过软件可以修正。 相机的畸变问题同样做得很好,没有明显的变形情况出现。 镜头的镀膜感觉做得也挺不错的,即便是怼着太阳拍摄也没有出现鬼影与过明显的炫光,这点确实挺让我惊艳的。全开光圈下紫边还是会有一点点的,但是不是很明显,即便是放大看也就隐约有点紫边而已。 这段时间有用永诺这款50 1.8挂机,这是我用过的第二个定焦镜头,之前用的是佳能残幅机搭配小痰盂,焦距相当于全画幅85焦距,日常只能拍拍特写。换到用上全画幅的50mm焦距之后感觉还是比较舒服的,作为挂机镜头没啥压力,走近点感觉是85mm,离远点也能凑乎当35mm是一个进可攻退可守的焦距。 画质表现个人挺满意的,更多时候我都会选择光圈全开,配合sony的精准对焦,成片率挺高的,出门放心拍就好,回家翻看照片虚焦的情况基本没有。 话不多说,放上一些自己瞎拍的照片吧,拍照水平有限请见谅~ 总结: 永诺这款YN50 F1.8S DF DSM价格1999元其实性价比还是挺高的,因为它的成像质量确实感觉很不错,而且对焦表现也能完全让人放心,或许是2000元价位值得入手一款定焦镜头。 全文完,感谢观看。 永诺YN50mm F1.8S索尼口自动标准定焦大光圈人像镜头 京东:¥699.00 去看看 <更多>

被演南非 晒物 2021-12-14 11:03

微距摄影通过拉近与被摄物体的距离,从而扩大物体在画面中的大小,在昆虫、植物及花卉等生态摄影题材中广泛使用,很多广告也会用到微距拍摄来加大视觉冲击。实现微距拍摄的方法也有很多,像是使用近摄镜,镜头反接或则使用专业的近摄镜头,而其中使用近摄镜头的效果毋庸置疑是最省时和效果最好的。 铭匠光学作为国内优秀的镜头厂商之一,今年9月份上市了一款APS-C 40mm f/2.8的微距镜头, 600不到的售价和不错的成像素质,并且卡口丰富,有索尼E、富士X、佳能EOSM、尼康Z、松下M43,让很多想要尝鲜微距摄影的朋友有了体验的机会。 我也在最近上手了这一款镜头,产品的包装盒非常简单,没有什么花俏的地方,包装的编织质感还是不错的。 镜头的整体做工非常优秀,不过全金属的机身虽然质感很棒,但是压手感很强,重量约为370g,比我常用的适马30mm f/1.4还要重个100g。APS-C 40mm等效焦距60mm,除了微距拍摄,日常拍摄这个焦段也很不错,这也算是一个产品优势,市面上大部分微距镜头都是60mm焦段。 卡口采用三颗螺丝固定,光照下呈现出金属光泽。 镜头中间部分为对焦环,往下为光圈环,有级光圈转动时段落感很强,有级光圈非常适合照片拍摄。对焦环和光圈环均有数字标识,凹凸的防滑纹也让转动时更加顺手。宽大的对焦环阻尼适中,方便精细调节。 镜头盖采用了螺旋旋紧方式,但是行程太长,拧好几圈才能够拧松,远不如卡扣式的方便。 并且内筒有一个倒椎性结构,螺纹内镜筒虽然能够起到遮光效果,但是容易染灰,清理起来比较费力。 并且由于不是内变焦,当转动对焦环时,内镜筒会随着旋转伸长,这也是一个后期可以升级的地方。镜筒外壁标注有放大倍率标识,最大可实现1:1的方法倍率。 微距无弱旅,从官方数据可以看到,镜头使用7组8片光学设计,包括2片低色散镜片和3片高折射率镜头,11片光圈叶片有助于营造柔和的散景。 镜头实际成片锐度不错,这里放上官网的几张样张,可以看到,成像效果确实很棒,当然这和拍摄者的技术也有很大关系。 总体而言,这个价格能买到一个素质不错的微距镜头,很多缺点其实是可以不去计较了,如果有尝试微距摄影的朋友可以尝试一下,即使不拍微距,作为日常挂机头也很合适,当然,你得适应一下手动对焦。 <更多>

蒜皮小娱 晒物 2021-12-02 16:43

说到腾龙,在28-75这只镜头推出后,迅速的占领了sony用户的阵营,实惠的价格,不拉胯的画质,轻便的体积,虽然不完美的地方很多,但确实让很多人都用到了2.8光圈。之后推出的17-28也是口碑不错。腾龙继续发力推出了3款短小精悍的定焦头,加入了腾龙的2.8光圈军团,分别为20mm,24mm,35mm。这三只镜头重量体积都相同,而且后续推出的镜头也是连滤镜的口径都一样,腾龙看来是想打造一个67mm滤镜军团啊。 这三只定焦头中,20mm的这只关注度最高,毕竟24mm和35mm市面上还蛮多的,而这个焦段非常少,最重要的是这只头带有1:2的微距,平时可以拍一些花花草草啥的。自己也是被这个微距中草了,虽然手里有一只samyang 35/2.8,但是自己用的太少了,就转手卖了,准备如这款腾龙20mm了。 亚马逊卖得包含了其他配件,虽然卖家说不全,不过也已经够多了。这就是全套的东西了,一个镜头一个配件,配件还单独有个包,这周到的,这包装一些乱七八糟的,还挺合适。 先瞅瞅包里都有啥吧,一条腕带、一个气吹、一个简易脚架、镜头纸一包、镜头刷一支、小喷壶一个、镜头布和镜头袋。你别说这镜头袋还挺不错的,大中小三个号,可以装不同的镜头。小三角架的质量也可以,之前我买过一个类似的质量比不上这个,腕带也可以,不会嘞手。 接下来就来看看镜头吧。除了镜头还有遮光罩,说明书上可以看到三支镜头的名称,一份说明书给三个镜头用,腾龙真是太回过日子了。 腾龙20mm F2.8的型号为F050,采用67mm的口径,重量为220克,73x64mm的尺寸,算是比较小巧的镜头了,从机身上能看到M1:2的标识,代表了这款镜头具备1:2放大倍率的微距效果。前镜片和后镜片,金属屁股是现在镜头必备的了,要不然会被人嫌弃的。67mm的口径可以通用腾龙28-75,17-28,70-180的滤镜,如果你有多支腾龙E卡口的镜头,这些镜头可以通用滤镜,节省了不少成本,这一点其实蛮不错的。毕竟好的滤镜价格也便宜了。 这只镜头使用了腾龙的BBAR镀膜,可以一直炫光和鬼影,前段镜片还是采用了防水防油的氟素化合物涂层,轻松抹去水滴、指纹,清理镜头更加轻松简单。在室外不同环境使用也更安心。 对比一下之前购买的samyang 35/2.8。不过samyang这支镜头已经卖了,自己感觉还是用不惯35。 装在相机上也没有设么违和的地方,还是蛮协调的,而且遮光罩也不会反扣也不会影响到对焦环。 来看看效果吧。厨房稍稍有些乱,不过20mm可以有94度的广角,可以在狭小的空间里施展开。边缘的畸变还是可以看出来的,但也不是非常明显。在室外拍摄还是很适合拍摄建筑的,畸变的问题可以后期进行处理。 自带的微距功能也蛮实用的,最近对焦距离只有11cm,可以直接怼脸拍。来个六娃三连拍看看。这个距离拍摄一些花花草草也是可以的,还不过要注意光,毕竟距离被摄物很近,可能会遮挡一部分光线造成曝光问题。 画质的话,网上已经有很多评测了,我个人感觉还是很好的。我自己觉得中心画质好就行了,边缘差点就差点吧,反正买这个头的没有说用这个去干专业大活的。就是对焦的速度要吐槽一下,感觉稍微差了那么一点,我感觉可以更快一些。如果是用来录制视频的话,那对焦声音也是要考虑的,虽然我并不想用这个头来录视频,但是对焦的声音确实有点点大。录制视频的朋友需要多考虑一下使用其他设备收音的问题。好了,我准备怼脸拍猫去了。 腾龙(Tamron)F050 20mm F/2.8 Di III OSD M1:2微距 索尼微单镜头 广角定焦 风光 建筑 扫街(索尼E卡口) 京东:¥2480 去看看 <更多>

kuaigui 晒物 2021-02-26 15:03

昂贵的价格是徕卡镜头的品牌标志,当然同时伴随着的是精湛的制作工艺。能消费得起徕卡产品(联名或者认证版产品除外)都不是一般人。 近日,徕卡发布了NOCTILUX-M 50mm F1.2 Heritage限量版镜头。这是一款M卡口的手动对焦镜头,镜片中含有两片经手工打磨的非球面镜片,其中一片镜片是采用高折射率玻璃制成的。 目前徕卡提供黑色、银色两种版本,其中银色版限量发售100枚,黑色版限量发售1800枚。 至于价格,银色版NOCTILUX-M 50mm F1.2 Heritage限量版镜头徕卡官方售价是15000欧元(约12万元),黑色版价格未知,估计可能会便宜一些。2款限量版镜头都将在本月底上市开卖。 <更多>

loser奶茶 经验 2021-01-04 10:49

现如今相机市场消费级基本上被索尼、尼康、佳能三大巨头笼罩,而徕卡、哈苏的市场从来不是消费级,镜头的自然也不菲。 那么围绕着索尼、尼康、佳能推出的镜头除了适马,就是腾龙两者的名气和画质比较高,国产这方面也不甘落后,比如说永诺,近期有幸体验了一把永诺的35mm-F2,本评测以一名摄影爱好者的角度来体验,偏主观,会有诸多不足,还请指正。我搭配的器材是索尼的A7M3全画幅微单。 先说主观结论,使用了半月有余,我个人感觉画质够用,虽然比不过索尼原厂G大师头和蔡司的,但综合来讲算是拍的到,还可以的程度,尤其是升级了固件以后。最终画质成像有暗角,比我的蔡司55mm-1.8要亮一些,颜色鲜艳一些,眩光和紫边控制的还算可以,但逆光情况和色散有点差,有些照片会出现明显的紫边,尤其是绿叶和部分建筑。而且拍摄人像时,在相机还是显示器上看,有明显的虚边,人物脸部的细节也没办法很好的凸显。当然,固件升级后,会好很多。升级后,拍摄人像明显清晰了很多,而且色彩还原显示更加准确了,观感会更好,尤其在连拍时,广域拍摄能够拍清楚,而没有虚焦的情况,紫边基本上看不到了,色散和逆光下的表现更好了。一下子把永诺这颗F2-35mm的镜头升级了一个档次。对焦上不算多块,有时候需要对焦几次,但是一般情况都能对上,没太大问题。畸变基本上问题不大,在相机显示屏幕上看的不明显,放到显示器上看,就差点意思了,畸变说得过去,后期也可以矫正。 放眼千元档位的镜头,永诺方方面面的表现都属于中等偏下,大部分场景的话完全可用,如果以拍照为主的话,建议上高像素相机。如果想要画面拍的清晰锐利的话,建议光圈在F2.8-F5.6之间是比较合适的。 接下来说说镜头的体积和重量哈,装到索尼A7M3上来讲, 倒是非常轻便和小巧了,比我的55mm-1.8略大一丢丢,携带还是挂脖都是比较轻巧的,没有负重感,用它来拍摄接头人文还是非常不错的,当然也可以用来拍摄环境人像,但后期的裁剪空间就比较有限了,不是非常推荐。 解析力的话,我日常推荐是在F2.8-F3.2,可用性更大一些,如果是拍摄人像的话,会发现边缘的解析力会比较差,人物虚掉的几率会很大,画质下降明显。 接下来到了样张时间了,放上大量的原图,没经过任何处理,大家可以自行斟酌。 综合而言,这款镜头的性价比是真的高,对于日常来讲,完全达到了可用的水平,后期也是有一定的发挥空间的,日常扫街的话,带上它拍一拍也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永诺YN35mm F2S索尼E口全画幅定焦镜头自动模式大光圈人像风景街拍 京东:¥1355 去看看 <更多>

可爱的春雷王啊 晒物 2020-12-29 10:38

上周,我的单反尼康D7100突然感觉“身体不适”,罢工不能拍照了…… 作为一个理工男,遇到这种事首先要冷静,进行初步的判断,大致情况如下: 【症状】:相机取景器、显示屏上一片模糊,轻按快门无法自动对焦,相机切换成MF手动模式时倒是可以拍摄,但照片模糊。 【分析】:要么单反坏了,要么镜头坏了,相机上挂载的是上图(右)尼康原厂18-55mm镜头,利用手上的另一个上图(左)永诺YN50mm F1.8N国产镜头来推断到底哪个坏了。装上永诺镜头,发现单反可正常使用,值得庆幸,单反应该没问题,推断是18-55mm镜头坏了,无法自动对焦。 就是这个镜头,查了一下,镜头也过保了,当时购买也要700多元,还好不是那种大几千的镜头。后来想在网上自学镜头修理教程,但看了很多视频,镜头内部零件小而且多,修理翻车的也有很多,所以决定放弃,打算去本地镜头修理店问问。 这里必须要提醒一下各位,尼康的隐藏福利: 尼康原厂镜头应该都有“延长2年”保修期的政策,所以新镜头拿到手后记得去注册会员,将镜头登记一下,延长镜头保修期。这样镜头就相当于有3年的保修期。不过我的已经过3年了,所以也就过保了,而且当地没有尼康售后,寄来寄去麻烦。 这里也顺便介绍一下另一款永诺YN50mm F1.8N镜头吧,因为国产,所以很便宜,质量上也还不错,和我以前拥有过的尼康50 1.8D相比,拍照效果差异不大,有人反应说容易跑焦,个人觉得还行,多练习练习,应该没啥问题。这个应该是最便宜的人像镜头了吧,我购买的时候才300出头,现在都有点涨价了,看来镜头也是理财产品啊。 既然自己没那个能耐修,干脆送修吧,送修前,我也在网上找了一些店铺询了一下价格,基本判断是电子马达坏了,修一下要150-500元不等,具体费用要根据实际情况再定。 如果真的要花500修理,我还不如买个新的,新的不过才700多,不管如何,做到心中有数,至少不会被任意宰了。取下镜头,盖上保护盖,准备送修。 为了方便,我甚至还带上了相机,以及镜头的原始包装盒,其实维修店各种相机都有的,不带相机也可以的。带上原始包装盒的目的是,生怕当天镜头拿不到。 打包好,拎着买单反送的相机包,出发! 好久没去本地的电子市场了,近十年来,我买电子产品一般都在JD,平时在家里宅惯了,出来走走也挺好的。 可能我来的时间比较特殊,快中午12点了,所以各个摊位上并不忙碌。问了好几家可以修理镜头的,初步报价都在400-500元,不过看我嫌价格高要走了,基本都会减价300……200……,最后我还是依然走了,长时间宅在家里,讨价还价的功夫基本丧失了 。 最后找到一家看似比较靠谱的专业维修镜头的,老板人还不错,老板先用他自己的相机试了试镜头,镜头不自动对焦,说可能是电子马达坏了,如果你想修,可以帮你拆下来看看,有两种结果:1、手工修磨马达,如果修磨后可以用的话,给150元手工费;2、如果不能修磨的话,就需要更换马达了,换一个马达要300-400元,维修意义不大,建议你直接扔掉吧,买一个二手的也就这个价钱。 听了老板一席话,就让他拆开试试看吧: 老板手法很娴熟,工具也齐全,最终全部拆开了,镜头的内部还真是复杂,各种组件,零件,没有点专业知识还真的不能乱拆,庆幸自己没有去拆,不但自己没有专业的工具,拆开了也不一定能正确的装回去啊。 老板检查了一下,发现马达没有问题,只是排线断了一截,这个断的真是奇妙,估计也是长时间磨损的吧。最后老板说换一根排线90元,修下来150元手工费+90元排线费,需要240元。 我去,这根线这么贵的么,估计买卖也就几块钱吧。哎,心里算了一笔账,自己也没法拆装,也没这种排线,最后我也没还价,拆都拆了,那就换吧,大不了回家少吃两顿荤。 换了新排线,就完好如初了,各项功能也正常了。付款后,老板还给开了发票,保修3个月。 用自己的相机试了试,对焦各项功能都好用了,拍小姐姐也能拍清楚了,镜头总算拯救回来了。看样子,我打算买百微的计划又得推后了。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不论什么产品坏了,有把握的自己修,没把握的在网上查好资料,价格,送修时做到心中有数,也不会被宰得太狠。对了,别忘记了,尼康新镜头记得登记延长质保哦~ 好了,本次分(水)享(文)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各位收看,欢迎关注、评论、收藏哦~ <更多>

数码科技男 晒物 2020-08-31 18:43

适马24-70 E Art 入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奈何一直没有时间拿到室外拍摄,因为疫情嘛,一直都是在屋里吃灰的状态,所以也没有体验到这跟镜头的实际性能到底是怎么样的,而且,我发现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就是当初加价买的镜头,现在已经便宜了800块,虽然说断断续续拍了一些照片,但是这些照片我个人感觉,真心不如这800块差价~ 那么既然这跟镜头之前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开箱,今天的话就分享一下这跟镜头拍摄的一些照片,然后顺便说一说我实际使用中的一些体验,当然还有比较重要的就是现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大家都知道,适马一向都是舍得堆料的,这种堆料就必然导致了适马镜头的重量上会有一点压手,当然啦 ,对于平时习惯使用重型机器的人来说,也还是ok的,不过建议使用这支镜头的时候能用相机带就用相机带,毕竟如果用腕带镜头掉到地上也是得不偿失了。 先看下实拍图,整体来说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光圈加上全画幅的情况下背景虚化的很柔和,而且感觉很干净,至少我是觉得,这个锐度真心爆表了,尤其是这种色彩比较丰富的片子,给人的感觉就是特别舒服,也没有那种烦人的紫边,当然啦,极限条件还是会看到的,比如说正对着光拍摄,相信这种极限条件我们平时遇到的也不多。 拍这些小物体的时候,我一般喜欢开大光圈拍摄,能够把平淡无奇的照片拍的比较出彩。 大家看下这张,这张的主体就是这种绿色的电话机,图片为索尼A7R2直出,我个人感觉,并没有大家所说的索尼黄,其实索尼的色彩,虽然说在相机上看真的很一般,但是放到电脑上以及平板上感觉还是很ok的,虽然电脑的屏幕还是那种766分辨率的泛白的TN屏幕,但我感觉这个色彩也还是ok 呀,可能我的摄影水平还是很初级啦。 上面这一张就是纯粹的想试试大光圈加上全画幅的虚化威力,结果发现,怎一个牛字了得,这跟镜头还有个优点就是几乎可以客串微距,如果不是十分的苛刻,那用这种微距能力,再加上4200W像素剪裁一下,足够日常摄影中当微距镜头使用了,我个人是这样觉得的,觉得这种大光圈拍出来的感觉很柔和,给人看起来的感觉就很舒服。 下面这张拍的就是一株植物,拍的时候,镜头已经快要怼到上面了,感觉离得很近,这种感觉也是十分的棒。 然后这个就是那种普通的电表箱,大光圈无脑虚化一把,感觉也是很好啊 说个了拍摄小物件,再来说说人像方面的抓拍,因为镜头上面的自定义按键被我设置成了眼控对焦,所以拍摄的时候不必半按快门,而且很多人说A7R2不能满足需求了,但是这张就是A7R2拍出来的啊,我认为不拍体育,只是用来拍家人的话,效果还是十分不错啦,这个是我弟弟,好动,感觉对焦还是十分快准狠的,镜头的解析力也是很棒。 最后我想说说,我使用过程中碰到的一些问题,真的发现,会进灰,而且特别容易进灰,官方目前给出的处理方案是推出升级售后包,包括赠送一年防摔险,保修期内两次免费清灰,然后还有免费的一次外观蒙皮保修以及按键保修,个人感觉也还算是良心了,如果能清理干净,并且把里面的那个防尘胶圈换一下,应该会更棒。用的时间长了,尤其是灰尘多一点,真的是感觉有一种满天星的效果…………………… 适马(SIGMA)ART 24-70mm F2.8 DG DN 全画幅微单 恒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 人像风光旅游(索尼口) 京东:¥6999 去看看 <更多>

剁椒榴莲 晒物 2020-08-11 18:44

大家好,我是波导终结者。 由于之前入了视频机,感觉套头不太够用,便寻思着弄个视频头。最近18105稍有降价,电动变焦头在拍视频的时候优势明显,于是就入了一个。 外面塑料袋这个京东的字样耐人寻味,感觉像是二次封的。 镜头支持防抖,不过如果真的用起来,估计得上稳定器吧。镜头比较长,又得寻摸能撑得起来的稳定器了。另外电动变焦在拍视频的时候确实好用。 里面索尼的这个封条倒是很难做二次,撕过的话痕迹还是很明显的。 硬纸板加泡泡的保护,没有大块的泡沫垫,算是比较环保吧。 各种纸面资料比配件还多。其实配件就一个遮光罩。 72口径的镜头,比之前入的长焦狗头要大上一圈。不过也正是这样才能做到恒定F4的光圈,一般的镜头光圈会随着焦距拉长而变小。 镜头上的变焦推杆,当然也可以用相机,或者外接遥控器。不过最归还是要看镜头的素质,变焦顺滑静音确实在拍摄视频的时候很好用。 装上遮光罩,镜头直径确实大,72的口子基本暴露在外,装个罩子还是有点用的。 上机,瞬间就有大炮的感觉了,是不是挺唬人的。其实很多人弄相机和镜头真的就是去唬人的,看起来一大管,实际上可能都没拍东西。你要问拿来做什么?骗妹呀。 说到镜头,一多起来,就涉及到保养的问题,之前我弄了一套清洁套装,不过里面的湿巾纸数量有限。我也分析过,估计就是因为它是消耗品,用一个少一个,所以买起来才会觉得贵。所以寻思着得买些靠谱又便宜的。 再加上这次不是疫情嘛,很多人用酒精消毒,殊不知,镜头、眼镜、显示器这些,很多都会有镀膜的,如果随便用酒精擦,很容易GG。我老婆是验光师,最近就老是有客户把眼镜镀膜给擦坏,但一旦坏掉的镀膜就无能为力了。 所以同时,我也寻摸了擦镜的东西。 蔡司这个品牌不用多说了吧,我觉得也没必要科普啥了。一百多年的光学领域领先地位,我老婆他们配眼镜中高端的都是蔡司的,索尼的中高端镜头也是和蔡司合作的,索蔡的故事就不在这里聊了。他家的清洁消毒湿巾,用着放心,而且也不贵。 湿巾拥有单独片装还是很重要,携带方便嘛,毕竟不可能整盒带。 里面是一张折叠的湿巾,镜头外部、内部都可以擦。 镜头玩了一段时间,里面已经有一些灰尘了,这个口径更大,确实也更容易进灰。把消毒湿巾展开来擦,没有人帮我拍,擦的过程就略过了。 清洁消毒湿巾加上气吹,平常的灰尘、指纹油脂啥的就可以解决,光亮如新。 电动变焦用起来确实非常顺滑,变焦过程没有任何的噪音,而且非常顺畅,确实在拍视频的时候很好用。GIF帧数有限,看个大概吧。 根据ephotozine的评测,这只头的素质算是居中。毕竟电动变焦+恒定光圈,必然会牺牲一些东西。 1/200 sec | f/4.0 | 105.0 mm | ISO 500 图源ephotozine 锐度方面,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狗,毕竟谁也不知道谁是云。 1/1000 sec | f/4.0 | 105.0 mm | ISO 100 图源ephotozine 1/100 sec | f/8.0 | 18.0 mm | ISO 100 图源ephotozine 至于体积和重量问题,这个倒是要考虑。一个是挂上之后,重心前倾,上稳定器的朋友还是得考虑一下。重量400多克,emmmm,比机身还重哈哈。另外就是镜头太长,还会遮挡机身闪光灯以及一些小的补光灯。所以有人说去旅游一镜走天下,如果不嫌重量和大小,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公认的畸变问题,倒是可以通过机内矫正+LR来解决,构图的时候留点空间即可。 作为视频头,这个镜头有几个优势,不过光是图文很难表达出来,但实际用的时候有遇到的朋友应该能体会。 第一就是变焦的顺滑度,套头1650变焦的时候是一截一截的,有卡顿感,而18105这个头是不会的。 第二是恒定F4光圈,在变焦的时候,镜头不会伸长,重心不变,也就是有的朋友说的内变焦。在使用稳定器的时候,这也是一个优势,因为这样不会破坏已经调平好的重心。当然,F4光圈稍微有点嫌小,但光线充足的地方还是够用了。 第三,对焦的时候也是完全静音的,之前套头对焦的时候会有咔嚓咔嚓的声音(不是机身滴滴的声音)。 要说缺点嘛,索尼的自动头有个通病,或者说应该是机身固件的通病吧,一旦机身待机,再恢复的时候,自动会重置回18焦段,有时候用起来还是很烦的,不得不设置为不待机,但这样又太耗电,如果电池耗尽了一样得停下来换。 好的,这次的镜头就分享到这里。清洁消毒湿巾懒得开个新贴了,一起写进来,顺便也提醒一下大家,酒精真的不能乱擦。其他小配件先玩玩,到时候再分享,主要是最近疫情,肯定没办法像平常时候四处拍很多,希望赶快好起来吧。 感谢大家观看,喜欢的朋友帮忙点个关注和赞呗,我们下期再见。 索尼(SONY)E PZ 18-105mm F4 G OSS APS-C画幅标准变焦微单相机G镜头 E卡口电动变焦(SELP18105G) 京东:¥2999 去看看 <更多>

波导终结者 晒物 2020-03-18 10:42

自从买了索尼A7R2,发现镜头真的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用原厂的28-70吧,虽然说到F8的时候也是GM级别,可是咱拍照也不能总用F8的光圈啊,而至于说50 1.8挂机,总感觉不是那么方便,然后那个紫边也略显严重,所以在用了一段时间后,就打算换一个镜头,不过感觉这个相机在我这真的浪费,从四月份买了到现在,快门才1000多,主要是最近也是各种忙,没有时间出去拍照,这不,因为各种因素,使用频率仿佛还没有我的老500D频率高…… 于是乎,就想着,先换个镜头再说吧,那买什么镜头呢??最开始看的是索尼的FE 24-105 G,真的,说是画质特别好,然后焦段也长一点,旅游万金油,可是光圈总感觉还差了那么一口气,原厂24-70 GM?不行,我穷,然后还有一点就是对于这种抽奖头,我真的没有把握拿到一只素质特别正常的,毕竟自己非洲人体质,买彩票什么的从来就没中过奖……然后就在网上各种看,发现了适马这个黑科技镜头,本来商家说,预定的话要等到三月之后(就是这个月啦,不知道铺货了没有),然后我看看现货,买了个套餐,送了个UV,哎,就当多加的100买了个UV把…… 以上是购买过程,接下来就开箱好啦。 适马的这个盒子,主题是白色,然后采用了这种黑色条纹的设计,将镜头的焦段及主要参数写了出来,可以看到这枚镜头是ART系列,至于具体的镜头结构啊什么的,我在这里就不赘述了,光圈叶片数有11片,实实在在的堆料王,DG DN的含义是用在全画幅数码相机上的镜头。 顶部是sigma大大的logo,西格玛,应该是这么叫的吧,哈哈哈哈,传说老法师都会把适马涵做西格玛?然后那一串小小的数字代表的是Product date 也就是生产日期,可以看到是20年的1月16日生产的,日期真的是很新鲜了,当然我这个镜头已经拿到有一段时间了,只是各种排查没什么时间晒。 再来看另一侧,国行正品,三年保修,我实在微信公众号注册了一下,延长了一年的保修,话说镜头这个东西,我觉得如果没有人为,真的是特别不容易损坏的东西,感觉正常使用出现损坏的概率还是很小很小的,而且自从大学毕业,用相机的频率也在逐渐减少,但是还是依旧很喜欢拿起相机的感觉啊。 适马ART系列的镜头,都会有这样一个镜头包,这个包的做工也是ok的,但是我通常都是用这个挂机,所以目前来看,这个镜头包的使用频率就不大了,目前是把这个镜头包放到了镜头盒子里,以备不时之需啊。 接下来就是没什么卵用系列,当然留还是要留着的,毕竟保修什么的还是需要用到的吧。 跳过了前面的七七八八,接下来就是镜头本体了,原谅我没有拍出镜头的质感,实际手感还是非常不错的,重量上嘛,比GM轻50g,对于我这种以前习惯带着单反出门的人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觉得这种压手的感觉十分不错,特别有安全感,用起来觉得特别爽。旅游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充当24,35,50三个焦段的定焦使用了,画质表现还是很不错的。 镜身上有两个卡扣,一个按钮,卡扣可以切换AF/MF,以及焦段锁定键,还有一个自定义按键,我是设置成了眼控对焦的,当然感觉这个按钮再稍微往上边那么一点点会更加的方便一点,对我来说,有些偏下了。当然也得益于sony和适马共享卡口,这个匹配度还是很不错的,个人觉得应该不输原厂。 缩屁股设计就有点不是那么好看了,缩是可以缩,但我觉得弄成磨砂质感,会好用一点,然后这个光滑的质感特别容易留下指纹,我在考虑要不要买3M胶带给他贴起来。 这张照片的质感会稍微好一点,也能看到那个大大的A,忘了说了,前玉是82mm的,真的可以说是很棒了,但是造成的滤镜使用成本偏高…… 可以看到大大的前玉。 上机定妆照,我觉得还是很协调的,质感特别棒。 然后再看一下画质,前两张是24mm近摄,光圈2.8和8,可以看到锐度表现都还是不错的,也没有那种杂色,当然因为疫情的关系,我也没有出去测试镜头,按说,这枚镜头人像和风光都能拍一点。 再来看70mm端的表现,紫边还是多少有一点的,但是也不严重,想不通为什么这种微单紫边就很明显,最早用佳能的时候我却没有注意到紫边问题,连最低端的小痰盂好像也没有紫边?? 总结一下,这枚镜头满足了我的预期,当然价位我觉得还是合理的,而且对比腾龙,感觉性价比还是很高的,毕竟适马目前来说,基本没有涨价啊,全面铺货之后,应该也不会涨价才对。 适马(SIGMA)ART 24-70mm F2.8 DG DN 全画幅微单 恒定大光圈标准变焦镜头 人像风光旅游(索尼口) 京东:¥7888 去看看 <更多>

剁椒榴莲 晒物 2020-03-02 15:01

选购思路: 年底入手入手SONY 7M3套机,考虑到日常扫街需求准备入手一只35镜头。其实35mm镜头选择蛮多的,不考虑更加小众的三阳这类品牌都有多只镜头可选。适马35价格偏高,同时健身器材不符合我需求。原厂35F2.8虽然挂了一个蔡司标,但是售价和性能不成正比,不想为金属机身和信仰买单。原厂35F1.8/35F1.4性能不错,不过价格也不算便宜。贫穷的二狗最终选择了腾龙这只35F2.8的全画幅镜头。售价低廉,口碑不错。便携性较好,关键是支持1:2的放大倍率,作为一只兼职微距镜头使用的话足够。狗东售价2280,领取一个100优惠券后,2180的价格成功拿下。 开箱晒单: 白色的外包装盒,盒子不大,毕竟这只镜头体积还算小巧。腾龙的封条玩好,正面可以看到镜头信息。35mm、F2.8最大光圈、1:2放大倍率。比较欣喜的是支持5年保修,腾龙提供的售后保障还算不错。 支持腾龙OSD驱动,比较诡异的是这种镜头滤镜口径达到了67mm,外观上来看其实并不算粗大。 毕竟只有2000+的价位,必然是塑料机身,不过好在质感和做工都还算不错。对焦环手感不错,阻尼感设计得刚好,不会觉得很吃力也不会觉得很松。机身有标色产品参数标识:5mm、F2.8最大光圈、1:2放大倍率。 随机附赠的遮光罩算是稍显异性,考虑到便携性,我应该是不会用遮光罩的。内收口设计估计是为了考虑近距离拍摄需求对镜头的保护,毕竟普通莲花遮光罩近距离情况下并不能完美的保护镜头。 来一张“菊花”图,金属触点清晰可见,目测镜头接口为金属材质。 镜片露出的部分并不算多,67mm口径很大一部分都变成内部镜组的结构。镜组表面到镜头盖顶部还有较长一段距离,感觉设计上还可以将镜头做得更短一些。考虑到这个镜头内部比较容易集存灰尘,建议搭配个UV镜使用会更方便点。 除了遮光罩外还有一本说明书,镜头生产日期蛮近,11月15日生产的,看来在厂家仓库都没放几天。比较诡异的是,这只镜头日本设计,越南生产,遮光罩菲律宾生产,镜头盖中国生产。这只镜头俨然是全球化制造的一个最好展示。 210g的重量真心很轻,简直就是为扫机设计的,太适合挂机咯。 腾龙35mm f2.8和我的大法7M3还是很搭的,日常扫街在性能和便携做到了不错的平衡。 样片展示: 以下样片均为SONY 7M3相机的JPEG直出。 水平有限,拍了几张大家随便看看吧。总的体验来说对这镜头的成像比较满意的,解析力和锐度表现都不错,焦外表现较为一般。F2.8最大光圈可用,锐度下降并不十分明显。 总结: MTF曲线就不上了,简单总结下主观体验吧。总的来说2000元的价格还是可以考虑这只腾龙35mm f2.8镜头。目前使用了近一个月整体体验还算满意。简单总结下优缺点吧。 1)售价合理,性价比不错; 2) 2.8光圈可用,环境人像的有些吃力,应对扫街拍摄足够; 3)体积控制较为合理,扫街搭配不错,不过镜组并不大的情况下搭配67mm口径不太合理; 4)对焦声音较大; 5)微距或者对焦点区分度较低的时候拉风箱情况明显,对焦速度较慢,拍摄静态照片问题不大,视频拍摄的话会有影响; 6)腾龙也挺抠门的,感觉镜头保护袋可以有一个。 本次的分享就到这里了,我是二狗,下次再见咯。 腾龙(Tamron)F053 35mm F/2.8 Di III OSD M1:2微距 索尼A7 标准定焦 人像 纪实 扫街(索尼FE卡口) 京东:¥2280 去看看 <更多>

王二狗 晒物 2020-01-14 09:48

手机摄影的好坏虽然与手机本身的手机功能有一定的联系,但是与单反一样,现在市面上也有大量的手机外设硬件来进一步提升手机的摄影功能,比如广角、微距、鱼眼镜头等等,能让手机也能拍出更丰富的照片。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也是一款orea手机摄影外设硬件——减光镜。 可能很多用户还不了解减光镜的作用,这里简单说明一下减光镜的作用。减光镜从字面理解就是减少光,也就是使用他后,能减少光进入到镜头,常用于夜景拍摄减少环境中的污染光,能有效延长我们的曝光时间,减少进光量。也就是延时拍摄时,减光镜的作用会大大的体现出来。 【外观体验】 这款镜头提供了一个简易的收纳袋,方便收纳镜头。▼ 目前的手机镜头基本上都是夹子的设计,而且由于现在后置双摄的手机越来越多,夹子也在不停的更新换代,这款镜头的夹子完美适配的双摄类的手机,只留出镜头的孔位,能保证拍摄的同时也降低了漏光的可能。▼ 这款减光镜套餐提供了两个镜头,一个是这款固定减光的ND8,安装之后不需要调节镜头,只需要调整手机的曝光时间即可。▼ 另一个则是减光效果可变的可调节镜头,范围从2到400,通过旋转镜头就可以进行一个调整,效果也是由强到弱的调整范围。▼ 减光镜夹子安装在手机上,几乎是完美贴合,没有出现漏光的情况。▼ 减光镜夹子安装在手机上,几乎是完美贴合,没有出现漏光的情况。▼ 【摄影样张】 接下来看一下减光镜实拍效果,下面这张是使用ND8拍摄,曝光时间较短。▼ 下面这张使用ND2-400可变减光,延长曝光时间之后的拍摄效果。▼ 这组图则是采用ND2-400的镜头,尝试了不同的减光强度和不同的曝光时间。▼ 减光镜的应用在灯光流动比较频繁以及水流,大海时会比较好。如果你喜欢这款减光镜头,欢迎在文章下方评论互动哦。 OREA手机支架滤镜套装偏振镜CPL微距镜星光8X可调ND减光镜外置镜头套装适合魅族16一加7 偏光镜CPL+ND2-400减光镜套装 京东:¥218 去看看 <更多>

花花的花花 晒物 2019-12-23 14:51

刚开始买索尼相机的时候,惊叹于索尼相机标头的价格,但是自己又比较喜欢这种略带大光圈的效果,所以当初,买了单机身之后,毫不犹豫的入手了 索尼的FE50 1.8,也就是,在佳能尼康那里都只要600左右的小痰盂。在索尼这里,竟然要将近1600……至于这个差价合不合理,其实只有使用过了才知道……不过这枚镜头在我手里用了大概用了3个月吧,期间出去旅游什么的都用过,只是后来,老老实实的换回了28-70套头和腾龙的17-50 2.8(用在佳能500D身上),那这个镜头我在使用过程中觉得有哪些好的地方,又有哪些不足,以及我为什么会买了又卖呢?接下来,我和大家粗略的扯一扯。 其实不看价格,这个镜头素质还是可以的,如果想要入手一枚这样的大光圈镜头,手头资金宽裕的话,除开转接环方案,我觉得这个还是不错的(转接环方案我一直觉得不如原装的,虽然我没有尝试过……),如果手头宽裕,可以直接50 1.4,当然转接50 1.4似乎也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就现在的水平来说,我觉得这样一枚镜头如果需要的话,反正是足够我使用的了,而且后来发现,出门旅游,好像只是喜欢带上一枚单纯的狗变…… 镜头购于狗东那,毕竟为了保险嘛~第一次买索尼镜头,还是这边靠谱一点,虽然说价格稍微贵了点,但是胜在省心,而且之后如果出二手的话,大家也会比较愿意考虑在京东购买的,因为有电子发票和购买记录什么的,明显比来历不明的镜头要靠谱…… 因为这枚镜头大部分拍的都是人,而人的话,是不能轻易挂到网上的(涉及个人隐私,见谅),所以这篇说是体验文也罢,说是纪念文也好,我就说说主观的感受吧,顺便也说一下这枚镜头给我的感觉。 虽然说这枚镜头不是G大师镜头,但是索尼给这枚镜头的包装盒还是配备了这种G大师的G的橙色,觉得还是比较亮骚的,而且看起来也不错,包装上的信息比较丰富,当然对于镜头来说,这应该也是常规操作了……至于说封口贴,其实技术厉害的人不通过封口贴也会把镜头取出来,但因为是京东的货嘛,所以也没有什么可担心的啦 说了包装,再看实物,整个镜头其实比较圆润,配了一个遮光罩,个人觉得,这个遮光罩带上之后的效果还可以啊,不过,如果反着放的话,还是会挡住镜头的对焦环……当然得益于机身的人眼识别,所以很多时候这个对焦环也不是那么重要啦~正放的时候,镜头遮光罩还是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镜头的效果。 屁股这,金属屁股,这个价位,如果你再给我一个塑料屁股的话……emmmm,可能又要卖大楼了吧……可以看到镜头内部的形状,做工个人感觉还是很ok的。 光圈的变化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微单的镜头,取下来之后光圈感觉和单反还是很不同的,当然我也没有仔细的观察过哈,毕竟如果不是拍照,好像也很少单纯的看着镜头,对着镜头发呆…… 给大家展示了外观,再说说如果需要拍人像的话,这枚镜头够不够用,我的答案是,够用,轻度的抓拍可能会有些吃力,但是也可以拍到,当然如果用三代机身的话,据说效果会更好一点点,二代机身,平时出门旅游什么的,是足够的,不过有个问题就是对焦稍慢(个人认为在可用的范围内,也可能是我要求比较低??),然后开大光圈的话有比较严重的紫边现象(话说4000多的55Z不是也有紫边嘛),当然可以通过后期的方法消去了。让我出掉这个镜头的原因其实挺简单,就是出门旅行嘛,实在是懒得换镜头,而且感觉在外面玩的话拿这镜头换也比较浪费时间,毕竟有时候人多,不会有这些空间拍照的,当然如果是35 1.8的话情况可能会好一点,个人感觉可能那个更适合挂机一点,50的焦段,有时候还是不够,考虑今年年底换24105长期挂机了,这样出门旅游的时候就可以一镜走天下啦,而且也不用纠结出门的时候多带一个镜头就多一个负担这件事…… 最后再给大家提个醒,如果在咸鱼出数码产品,一定要做好发货前的视频记录,有条件的,最好直接去快递点发货…… 索尼(SONY)FE 50mm F1.8 全画幅标准定焦微单相机镜头 E卡口(SEL50F18F)人像 街拍 夜景 京东:¥1599 去看看 <更多>

剁椒榴莲 晒物 2019-09-03 11:06

相对于长枪短炮的摄影,我更喜欢手机摄影。虽说论专业性是远比不上的,但就其便携性,手机真心没得输。已经有一套手机镜头的我,之前就有留意到朋友推荐的变形镜头,尽管心痒难耐,但碍于价格还是。。算了。 后来看到思锐出了手机电影镜头,也就是俗称的变形镜头,价格还可以就果断入手了,经过长时间的试用,于是有了这篇测评。 一、外观 包装上直接就展示了这个镜头的2个特性,一个是宽画幅,一个是水平延伸的光线。拆开包装后,是一个黑色的软包,内含一个镜头和一个手机夹。为什么说我喜欢手机摄影,这么小巧的镜头,带着出门也轻松方便。 虽然这枚镜头比其他广角微距的要轻,但做工看着就挺不错的。首先外壳是铝合金材质,高强度高硬度,比较耐用。其次,镜头表面有多层镀膜,在光线下是能明显看出的。官方说这枚镜头增加了抗反射复古涂层,所以看起来表面比一般镀膜的镜头多了蓝光,在光线下看真的是太漂亮了。 镜头只有一个锁紧按键,轻轻往上提就可以转动镜头前壳,这个是为后续调整位置用的。侧方是思锐的LOGO,简单大气。值得一提的是,某品牌的手机变形镜头是圆形的,而思锐的是方形的,听说是方便在前面增加CPL和ND镜使用,不得不说手机摄影的配件是越来越牛了。 二、功能特点 要说为什么要买电影镜头,最大的特点莫过于它的宽画幅特性。好比电影院,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看电影,除了因为屏幕大,还因为它的宽画幅,跟人眼视觉度相匹配,因此更真实更身临其境。又好比看综艺,当为某些好玩的片段加上下黑边以营造宽画幅的时候,就有一种大片的感觉,道理也是如此。 扯远了,由于手机原生相机拍摄的画面比是16:9,跟宽画幅不沾边,所以很多人拍视频后,都会通过软件来进行后期,裁剪上下边缘的素材添加黑边,以达到电影宽画幅的效果。但这有一个问题,那就是构图和像素。后期时候裁剪素材,破坏了拍摄的构图,而且裁剪过后的画质是大大受损的。除非前期拍摄是超清的画质,否则出来的成片像素经不起推敲,但这对手机的要求来说是极其高的。 所以说手机拍电影实非易事,不是没人都像陈可辛导演拍《三分钟》那样有一堆专业设备做支撑。 好的又扯远了,说回这个电影镜头。装上手机,调整镜头前壳的logo对准手机长边,打开APP后,就可以直接把16:9的原生画面拓宽成2.4:1的电影宽画幅比例。由于是先压缩横向画面,使手机充分利用感光区域来获得最高品质的画面,再借助软件拉伸输出宽画幅,这样的好处是,无需通过后期制作也无需裁剪,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画面构图和像素,非常方便。至于边缘成像,也是让人满意的,畸变控制得不错。 除此以外,这枚镜头还有一个特点,也就是为什么说具有电影感的原因——复古涂层。涂层有啥用?普通拍摄时候可能没感觉,但当你对准光线时候,就会发现光线会沿水平方向延伸出射线,可以说科幻感十足。很多国外大片,都会有这种特殊的光线,以营造影片的质感,而这种光线是后期难以制作的,要配合光源运动的轨迹,要花很多心思。而这枚镜头轻松就能呈现炫光,如果是面对太阳光等比较大的光源,就会为背景呈现比较柔和朦胧的“烟气”感觉,挺浪漫的。 三、总结 要说这枚镜头最大的优点,就是能把以往需要后期的精力都省了,而且成品是后期制作比不上的,涂层所呈现的质感也相比后期的滤镜更自然,更“电影”。所谓的电影质感,也并不是夸大其说。 四、不足 每个产品都会有它的不足之处,思锐这枚电影镜头也是。一个是使用者范围的限制,比较针对喜欢拍手机视频的人,而且也是要通过后期剪辑来打造成片。对于普通手机摄影爱好者来说,用处怕是不大。另一个是软件问题,思锐免费自带的软件功能比较少,如果需要专业软件的功能,如变焦、慢动作,则需要下载如FilMic Pro的APP,这就收费了。所以如果思锐能丰富一下软件的功能,相信会更能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思锐(SIRUI)手机电影镜头 VD-01 宽荧幕手机摄影镜头vlog视频镜头 京东:¥599 去看看 <更多>

ˇC烔 晒物 2019-08-27 16:57

近年来,vlog可谓除了网红博主喜爱外,普通手机用户也尝试用vlog来记录生活。那么如何让vlog拍得更炫更与众不同,相信手机电影镜头能帮助你。此次就到手的思锐手机电影镜头做测评。 一、外观 这款镜头沿用了思锐镜头的做工——铝合金外壳+光学玻璃,不仅耐用防刮,还有更高的成像品质,镜头表面呈现蓝紫光,这是多层镀膜后呈现的效果。由此可看出,相比某宝几十块的渣像素镜头来说,这款镜头是十分有诚意的。相对于moment变形镜头的圆形外观,思锐这款镜头采用了圆柱方形,这是为了匹配它家的滤镜使用。 二、安装 安装也十分方便,利用万能夹把手机和镜头连接起来,把镜头前壳带有logo的一边对准手机长边即可。 三、2.4:1摄制比例 电影镜头,俗称变形镜头,都是能把16:9的手机拍摄画面拓宽成2.4:1电影规格的比例。参照电影院内大屏的比例,长宽比更大,摄入的画面素材更多。可能你会想到广角镜头,的确使用广角镜头后,再通过某些软件添加上下黑边,一样能达到2.4:1的比例。但请别忽略,这样操作的话,会裁剪掉前期拍摄的上下素材,破坏构图不说,还损耗了画质。相反,电影镜头能直接输出2.4:1即已经带有黑边的画面,且最大限度地利用感光元件,使呈现更高品质的画面,这是其他后期都难以实现的。 四、科幻炫光 除了电影规格的比例,最吸引我的就是科幻光效。某些好莱坞的科幻大片中,镜头面前的光效会呈现水平延伸的射线,十分炫。这款镜头也能做到,这得益于它的复古风涂层。 对于光源比较集中的光效,这款镜头也能呈现水平射线,且光效距离越近,射线越明显越酷炫,如手机闪光灯。 但对于大面积的光线,如太阳光底下,炫光就呈现柔和朦胧的感觉,仿佛把主体围绕,意境十足。 五、细节特效 除了以上两个显著的特点外,电影镜头由于对画面进行了拉伸,所以背景的焦外虚化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即光斑会呈现椭圆的形状,更突显主体。同时,镜头有畸变是亘古不变的定律,但利用轻微的畸变,反而能为画面打造出紧张急促的效果。不过这两个方面我没有找到更好的场景去测试,就没有效果图了。 六、总的来说 总结一下,如果你喜欢用手机拍视频或微电影,想拍出不一样的效果,想更多地省下后期的精力,那么这款镜头值得尝试,毕竟相比市面上的变形镜头来说,性价比是很高的。 如果你是想用它来拍摄照片而已,那么建议还是缓缓,因为电影镜头拍摄视频的效果会比照片更好也更合适。 思锐(SIRUI)手机电影镜头 VD-01 宽荧幕手机摄影镜头vlog视频镜头 京东:¥599 去看看 <更多>

ˇC烔 晒物 2019-07-16 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