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门狗系列作为以极客为人设背景的经典游戏,相信很多朋友对游戏中主角用的手机很感兴趣,需要连接设备的时候手机按几下就能远程控制,这样的操作是真的很酷。 其实用手机远程控制自己的其他设备并不难,甚至可以说很轻松,不管在什么地方都能通过命令行登录并控制NAS或者电脑,熟悉代码之后运行安装软件、查看状态、控制开关机会比用鼠标点击传统图形页面的操作快很多,具体能不能做到主角那么快控制就得看手速了。 下面就和大家分享一下如何将手机打造成远程控制终端,后续有时间出一个将手机改造成运行终端的教程,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 前期准备工作 整理下部署需要的设备和操作流程,简单过一遍。 1️⃣硬件设备 首先你得有一台手机,硬件无所谓,能联网开机和安装个几十兆的App就行,只是实现远程控制这一功能并不吃配置。 另外就是被控端,同样需要联网开机,开放SSH权限的NAS、普通Windows电脑和其他Linux设备都可以,仅限X86和ARM架构处理器,MIPS架构的设备搞不定,这里我以威联通NAS为例。 2️⃣必须软件 SSH工具只需要一个就行了,如果想快速无障碍连接自己的所有设备,建议还是使用SD-WAN组网,避免无公网IP(含IPv4和IPv6)无法访问的问题,下面都有具体操作说明。 ⏹ 部署软件环境 命令行远程控制有很多协议,目前最主流的是SSH,本次环境部署也是以SSH为核心,只不过不用电脑改用手机而已。 1️⃣手机端操作流程 手机的SSH客户端软件其实蛮多,如果只需要实现远程控制其他设备,用免费版本的JuicySSH就够了,软件比较小同时安全策略设计也不错,去官方下载安装一下: https://www.juicessh.com/ 2️⃣NAS端操作流程 所有NAS系统都是基于Linux原版二次开发,只不过核心和相关软件版本会有一些区别,威联通这类传统NAS直接去设置中心开启SSH就可以,极空间绿联这些暂时不行。 开启后建议修改一下SSH端口号,SSH默认端口号都是22,最好是你能记得的四位数字或者五位数字,记住这个端口号,后面用手机登录时候要用。 3️⃣Windows电脑操作 没记错的话从Windows10开始,系统内置选装软件中已经包含了OpenSSH,部署完成后一样可以用SSH登录并用命令行控制电脑,用自带搜索工具搜索可选功能,点击打开管理页面。 进入可选功能页面后点击右上角查看功能,找到OpenSSH,勾选上后一路下一步完成程序的安装。 安装完成后开始用Windows自带的命令行工具进行配置,搜索WindowsPowerShell,右键点击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输入下面代码,输入下面代码开始启用SSH的客户端与服务端: Start-Service sshd 确认无误后,按回车键确认。 开启后顺手将SSH服务修改成开机自动启动,复制下面代码: Set-Service -Name sshd -StartupType 'Automatic' 确认无误后,按回车键确认。 最后修改下这台Windows电脑SSH服务端的访问端口,进入下面文件夹,右键sshd_config这个文件,打开方式选择记事本: C:\ProgramData\ssh 这里可以看到默认端口号(Port)是22,和上面NAS一样,建议修改成你能记得的四位数字或者五位数字,记住这个端口号,后面用手机登录时候要用。 ⏹ 部署组网环境 组网软件比较多,这里我以Talescale为例,手机和电脑比较简单,打开下面的官方,注册账号并下载对应的安装包装: https://tailscale.com/download 注册账号并登录好后,进入Settings(设置)中的Keys(秘钥),点击Generate auth key(生成秘钥)。 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Generate key,其他配置正常不用动。 之后会生成一段以tskey-auth-开头的密码,记录下来,等会要用。 威联通NAS稍微有一些麻烦,需要用到Docker进行部署,先进入FileStation,在Container共享文件夹下面创建一个用于挂载的子文件夹,这里我命名为Tailscale。 进入Tailscale子文件夹,继续创建两个文件夹,分别是lib和tun,用于存放配置文件。 创建完对应文件夹后,打开ContainerStation,点击创建搜索Talescale,点击安装第一个结果(tailscale/tailscale),映像版本用默认的latest,点击下一步。 接下来开始配置容器选项,点击高级配置。 首先是环境配置,点击新增一条配置,仔细看下图填写: 名称为TS_AUTH_KEY,这个不能错。 值填刚才Tailscale生成的秘钥,注意一定要是tskey-auth-开头。 第二步点击网络,将网络模式从默认的NAT(转发网络)切换成Host(主机网络)。 第三步点击设备,勾选上在特权模式下运行容器。 最后一步点击共享文件夹,创建两条规则: 挂载本机共享文件下选择之前创建的lib文件夹,挂载路径填写/var/lib 挂载本机共享文件下选择之前创建的tun文件夹,挂载路径填写/dev/net/tun 全部确认完成后,点击创建,之后NAS上就不需要操作了,接下来开始配置各终端的登录信息。 ⏹ 配置登录信息 这里分为两步:为所有设备配置组网和手机上添加需要登录的设备。 1️⃣配置设备组网 如果已经好奇打开了JuicySSH,就可以看到连接设备需要三个信息: 登录设备的用户名+密码 登录设备的IP 登录设备的端口号 由于现在全球IPv4公网IP确实已经枯竭了,并且主流SSH工具对IPv6的支持也不算好,个人建议是做Zerotier或者Tailscale这类SD-WAN工具进行组网,感兴趣可以看看之前的教程。 手机登录Tailscale后即可看到这组虚拟网络内的所有设备,点击设备名称即可复制该设备的IP,比如这里复制威联通的IP。 2️⃣手机添加设备 打开手机上的JuiceSSH,点击最上面的快速连接。 弹出的窗口里面填写设备IP和该设备的SSH端口号,格式如下所示,注意中间的冒号是英文的:,不是中文的:,确认无误后点击确定。 接下来会跳转到具体信息的配置页面,点击新建,开始填写用于SSH登录的账户。 在跳转的窗口中填写你的设备登录信息,也就是登录系统的账户和密码。 PS:如果你用RSA这类秘钥文件登录也可以的,点私钥选中秘钥文件即可。 NAS的登录账号密码就不用说了吧?Windows电脑有两种账号: 第一种是WindowsLive在线账号,也就是微软账号,亲测是可以直接登录的。 第二种是本地账户,在设置中新建一个就行,一定要管理员账户,不然很多代码没权限执行。 创建完成后会自动跳转登录,期间会提示是否记住秘钥,如果是安全设备选择记住就行,退出登录后续也会在App首页显示设备,点击连接就可以直接登录。 ⏹ 实际效果展示 之后的使用和桌面端SSH工具没啥区别,正常点右下角调出虚拟键盘,之后输入代码即可执行,比如下图的执行长Ping测试,如果使用的是平板电脑,横屏显示效果更佳。 唯一注意的就是远程登录Windows电脑,和Linux的sudo -i一样,也需要输入代码切换到管理员权限,不然很多命令执行不了: net user administrator /active:yes 确认无误后,回车执行一下即可。 ⏹ 相关设备推荐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学会了,列一下本文提及到的设备,感兴趣可以看一下。 1️⃣一加Ace2 简介:作为刚出的手机,蹭个热度推荐下,一加Ace2这部手机最强的在于运行硬件,满血版骁龙确实厉害,主频比残血版高出0.2GHz,并且升级到了LPDDR5X内存和更强的散热系统,不管是跑分还是温控都比同价位要强一些。 在游戏方面,在HyperBoost技术加持下,实测王者荣耀画质拉满能稳定120FPS左右,原生极高画质稳定在60FPS左右,温度控制也相当不错,具体上拉看数据统计。 在显示方面,这块国产天马曲面屏幕表现还可以,亮度、色域覆盖、触控灵敏度和画面刷新率都是可以的,缺点就是可视角度一般,跟大多数曲面屏一样正侧方看会有明显绿边。 在拍摄方面,在给力的索尼IMX890主摄+这么多年哈苏合作加持下,一加Ace2主摄表现不错,副摄拍的就不太行了,想一下价格和核心配置也就释然了。 OPPO 一加 Ace 2 16GB+512GB 浩瀚黑 满血版骁龙®8+旗舰平台 1.5K灵犀触控屏 超帧超画引擎 5G游戏电竞手机 京东:¥3499 去看看 2️⃣威联通TVS-h1288X 简介:威联通TVS-h1288X作为一款非刀片机的企业级NAS,h1288X非常适合无机架企业使用,也适合发烧友购入,任何地方都可以很方便的摆放,无论是硬盘位还是PCI-E设备拓展,h1288X都是数量拉满,也不用担心核心件性能不够,W-1250搭配上自带的P630核显,不管是数据运算还是影音处理都可以轻松胜任。 和民用级型号使用的QTS系统不同,h1288X搭载的是基于ZFS文件系统的QuTS系统,配合上ECC内存能高效的保证数据一致性,同时还有QMaggie、HD Station等黑科技套件加持,照片处理、HTPC模式等需求都可以很方便的实现。 威联通(QNAP)TVS-h1288X 12盘位 桌面型网络智能云存储服务器私有云NAS(内含16T*8) 京东:¥53999 去看看 3️⃣零刻 SEi14Pro(i5-1240P) 简介:同平台最便宜所以卖的不错的迷你主机,1240P有着十二核二十线程+4.4GHz最大频率,另外还有最高4800MHz的DDR5内存支持,原生有一个雷电4协议的Type-C接口,目前也换了供电线,感兴趣可以入手。 ⏹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晒物 03-14 13:56

hello 小伙伴大家好,这里是你们喜欢分享NAS玩法的小伙伴晋升奶爸的垃圾佬。 引子 Nas虽然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但是Windows始终是我们使用最频繁、也最容易上手的操作系统。也许你也会像我一样遇到这样的场景: 某个从业资格需要做后续教育,占用电脑时就不能做别的事; 《刺客 五六七》又更新了,没有大会员的我为了能露出“富裕の微笑”只好去找朋友借会员,看完切回自己的账号,再想看更新的时候不好意思厚着脸皮再去借会员; 想要远程下载某个NAS系统中没有内嵌的网盘的资源,又不想去折腾docker; 想在iPad等移动端设备上玩一些简单的游戏; 不同设备保持工作进度同步,提高生产力; 等等等等...... 简而言之,如果你经常使用Windows PC,在NAS上部署一个精简版的Win10,能够解决很多麻烦。 实现效果 保持24小时登录的浏览器,好友会员不掉线,随时随地挂网课 云游戏,想在哪儿玩在哪儿玩 同步工作进度,不掉线 ▼WPS也是可以滴,腾讯文档也没问题。 今日份主角,威联通TS-464C ▼TS-464C想来和462C用的是一套模具,除了颜色不同以外我几乎看不出来任何差别,在机身的左侧分别是状态指示灯、开关按键、一键备份按键,以及一个USB3.2 GEN2接口。设备采用Intel Celeron N5095/5105四核心处理器,最大支持4块3.5/2.5英寸硬盘+2块M.2 NVMe SSD。 ▼在NAS的背部有一个HDMI接口,一个USB2.0接口,一个USB 3.2Gen2接口,以及两个2.5G网口。HDMI画面输出是威联通的祖传艺能了,不过我很好奇有多少小伙伴在使用中会用到,请在评论区告诉我一下。 ▼至于硬盘,依旧使用希捷酷狼4T。没什么好说的了,熟悉奶爸的小伙伴都知道NAS盘我都用酷狼。酷狼全系都是传统磁记录(CMR),拒绝混用从用酷狼开始,酷狼赠送3年内免费原厂数据救援服务一次。 虚拟机部署精简版win10 ▼这里使用的精简版Win10出自大佬 荒野无灯 之手,是我20年收藏至今的宝藏资源,也不晓得这之间有没有更新过,下载方式我放在评论区吧。 ▼在App Center中下载安装Virtualization Station应用。 ▼现在的Virtualization Station更加易用,在首次打开APP的时候就会自动创建好虚拟交换机。 ▼讲道理来说威联通的虚拟机应用比群晖的好用一点点,在威联通里面你不用纠结集群、存储、镜像、许可证这些名词到底是啥意思。应用内也提供了试用免费的Windows虚拟机功能,但是付费是不可能付费的,h.265授权我到现在都没买,哼。 ▼个人建议在NAS中创建一个ISOS共享文件夹专门用来存放镜像,方便管理。 ▼灯大的镜像为.qcow2格式,在威联通中使用的话手工将文件后缀改为.img即可,之前研究过一个qcow2转img的方法,现在也忘的差不多了,可以转但是没必要。 ▼在Virtualization Station应用中找到建立虚拟机按钮进行创建。 ▼虚拟机名称最好直接输入win+系统版本,这样在操作系统与系统版本位置会自动填写,CPU核心数与内存大小看着给就行,反正板载8G内存,给4G倒也无妨,在网络上可以直接选择应用给出的默认。 ▼硬盘位置需要选择现有映像,选择我们刚刚改了名字的镜像即可。 ▼至于VNC(使用网页远程访问)密码这个,看个人的使用需求,反正我觉得输入密码挺麻烦,干脆就不设置。 ▼完成初步创建之后进入到虚拟机设定来完善一下设置。 ▼找到存储空间选项卡,将磁盘界面改为VirtIO,点击右下角套用。 ▼网络选项卡中的适配卡型号也改为VirtlO,然后点击右下角的套用。 ▼别的就不需要什么设置了,有强迫症的话可以把CD/DVD这些取掉。 ▼然后找到电源控制按钮开机,啊啊啊啊啊,超简单的有没有,在小小的窗口里面会实时显示虚拟机的运行画面。 ▼点击远程桌面按钮就能就能在网页上控制虚拟机啦。 ▼讲道理来说个人觉得威联通的虚拟机确实比群晖的好用一些,在远程连接界面给出的功能也很丰富,显示质量、功能键等都有提供,折腾的小火把可以在使用中注意下。 ▼灯大的镜像对硬件性能的占用绝对的小,内存使用也就500M多点,待机状态下CPU表示毫无波澜,即便只给2G内存也没问题。 一点点进阶设置 让虚拟机与NAS存储空间联动,虚拟机SMB/AFP挂载 ▼SMB协议是我们日常使用频率最高的,挂载到电脑上之后可以获得类似于PC本地硬盘的使用体验。 ▼打开此电脑,找到添加一个网络位置。 ▼一路下一步,选择自定义网络位置。 ▼注意NAS的IP地址前面需要跟上“\\”,格式为“\\ + IP地址(或者服务器名称) \ 打算添加的文件目录”,参照下图设置即可 ▼接着会要求输入用户名密码,注意是刚刚设置好的网络共享专用的账号密码,不是NAS管理员的账号密码。 ▼最后会要求设置网络位置名称,这个名称会展示在“此电脑”中,建议设置的自己好区分一些。 开启远程桌面,使用RD Client ▼不想用浏览器访问,嫌麻烦?没关系,开启虚拟机的远程桌面功能。点击Win按钮,进入到Windows System,找到Control Panel,系统因为太过精简,所以木有中文,稍微有点难受。 ▼找到系统与安全功能。 ▼找到允许远程连接。 ▼允许被远程控制。 ▼接着还需要给我们的账户设置一个密码,从控制面板进入到User Accounts,在如图位置进行修改。 ▼点击头像进入设置。 ▼创建一个密码,大功告成。 ▼然后在各大应用商店下载RD Client就能够远程访问虚拟机啦,Win PC也是可以滴。 写在最后 今天的内容分享就到这里啦,不管你用什么品牌的NAS,记住一点:NAS是生产力工具,不要在它上面耗费太多的时间~我的目标就是减少大家折腾的时间,让您有更多的时间去做喜欢的事儿,比心儿~关注我不迷路。 威联通(QNAP)TS-464C 宇宙魔方 4四核心处理器网络存储服务器内置双M.2插槽NAS(含希捷酷狼4T*2) 京东:¥4499 去看看 <更多>

mb51669796 晒物 03-14 12:09

自从入手了绿联私有云DX4600后,就一直在研究怎么能让它更好地发挥功能。作为私有云,将它打造成高速下载中心,实现各个平台的资源下载是必须的。 一、迅雷下载 因为不是深度下载玩家,平时在电脑上最常用的下载工具就是迅雷了,并且连会员都没开,感觉这个速度基本可以满足我的需求了。绿联私有云DX4600也为我们内置了迅雷,下载的方便程度和速度都是杠杠的。 在绿联云的客户端里-功能,可以看到迅雷下载,用它就能实现下载功能。 在迅雷中登陆我们的账号,就可以实现迅雷远程下载,这样我们在手机迅雷中也能实现远程下载。 迅雷可以支持普通下载、磁力链接、BT等各种下载方式。 绿联私有云DX4600内置的迅雷,并不是内测版本,没有每天只能下载三个文件的限制,每天可以尽情的下载。而且迅雷的下载速度比一般的下载工具要很多。 最新发现一些影视网站,下载资源都是在使用迅雷云盘,这样我们就能先将资源保存到迅雷云盘,然后再取回私有云当中就可以了。 除了使用客户端,绿联云的手机APP也是支持迅雷远程下载的,这样我们手机都不用再安装迅雷,就能实现远程下载。 手机迅雷当中直接添加下载任务,家里绿联私有云DX4600就能开始下载,实现随时随地离线下载。 二、普通离线下载 当然有些资源因为版权问题是被迅雷屏蔽的,绿联私有云DX4600内置了离线下载工具,它同样支持普通下载、磁力链接、BT等等。 虽然它的下载速度没有迅雷快,但是作为迅雷的补充还是完全够用的。 三、百度云资源下载 现在还有很多资源是通过百度云分享的,百度网盘如果没有会员的话,那个位数KB的下载速度实在尴尬,而且百度云不支持使用第三方的工具下载,而为了偶尔几次的下载,去开通会员多少又有些不值。 绿联私有云DX4600内置了百度网盘可以实现下载功能,虽然解决不了速度问题,但是私有云日常挂机,慢慢下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我们可以先将要下载的百度云资源,保存到自己的百度网盘当中,然后再用绿联私有云DX4600内置的百度网盘下载到私有云当中。 然后就能开始下载了,速度不快,但是日常挂机,慢慢下载吧。这个下载方法要比群晖方便了不少。 到这里常用的资源下载,普通下载、磁力链接、BT、迅雷云盘、百度云就都能实现了,这基本包含了我日常所有的下载途径。 当然绿联私有云DX4600的Docker,还能安装qbittorrent、transmission、Aria2等等,因为这内置的几种下载工具已经能够满足我的日常使用,其它的下载工具就无需再进行扩展了。 绿联 私有云DX4600数据博士8G版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四核4盘位 空盘款)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硬盘存储服务器 京东:¥2499 去看看 <更多>

雨的心跳 晒物 02-13 11:29

最近一年私有云的概念来到了我们身边,从前两年各个网盘疯狂的抢占地盘,到现在网盘限速严重,容量越来越小,使用网盘的成本也越来越高。而私有云拥有速度更快、容量更大、功能更丰富、数据更安全等优点。 过去的私有云,也就是我们经常听说的NAS,似乎距离我们很遥远,因为NAS的使用往往上手难度比较高。而如今老牌厂商绿联推出了DX4600,它配置很高,性价比很高,同时使用简单,上手容易,适合各种类型的用户使用。绿联DX4600搭载了UGOS私有云系统,将每一项功能都简单化,无需过多的设置,就能实现我们想要的各项功能。当然高端玩家的话,它的可玩性也是很强的,它拥有强大的配置同时还有Docker,可以开启更多的玩法 一、外观细节展示 绿联DX4600作为绿联私有云的旗舰产品颜值很高,外观设计上是非常讲究的,外壳采用一体成型的铝合金材质,表面阳极氧化工艺,做工非常精细,质感类似于一些高端手机。它的体型方方正正的,机身尺寸257*177*178mm,作为一个四盘位NAS体积不算大。它磁吸的前面板上印有Protcet What You Love的sologen,体现出绿联致力于打造一款用户所喜爱的私有云产品。 所有的指示灯都设置在了前面板的下方,从左到右依次是电源,网络及四块硬盘的指示灯。指示灯为简约的白色,与简约的前面板搭配协调。 绿联DX4600的侧面也没有偷工减料,同样是铝合金材质,这样的设计不仅质感很棒,同时增强了散热效果。 在接口方面,绿联DX4600的配置也是相当豪华,拥有一个USB-C接口、两个USB3.0接口,两个2.5G网络接口。对于现在一般家庭的网络,2.5G网络接口就已经够用了,而它的两个2.5G网口支持链路聚合可以进一步提升传输速率。 它的机身背部最让人惊讶的是它标配了一个磁吸的防尘网,这个防尘网在其它品牌的NAS大多是需要单独购买的。在防尘网下拥有一个14cm大尺寸智能风扇,它可以实现根据温度自动调速,做到静音与散热兼顾。 拆下磁吸的前面板,就能看到四个免工具安装的硬盘位,硬盘位兼容3.5英寸和2.5英寸SATA硬盘,存储容量最高可扩展至 20T*4,也就是80T,完全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3.5英寸的硬盘可以实现免工具安装。 绿联DX4600在底部的扩展仓标配了一条金士顿的8GB DDR4内存,频率最高2933MHz。另外它还预留了一个内存插槽,最高可扩展至16GB内存。 它还有两个NVMe M.2固态硬盘扩展插槽,SSD容量最高支持4TB*2,使用SSD可以建立高速缓存空间,有效提升小文件的读写速度,还可以直接当存储盘使用。如果算上M.2固态做存储盘使用,绿联DX4600最高可以支持88T超大容量。 二、硬件配置介绍 绿联DX4600的硬件配置可以说是相当豪华,不仅同价位没有能比得上它的,和其他品牌价位更高的产品也能一战。Intel Celeron N5105处理器、标配8GB内存、双2.5G网口以及USB-C接口等。这些配置已经可以满足日常使用需求。除了标配,如果有更高的使用需求,它还能进行扩展,扩展到16GB内存,双M.2 固态硬盘加速。 Intel N5105是Jaser Lake架构四核SoC,10nm制程工艺,基本频率2.0GHz,最高睿频2.9GHz,使用1.5MB L2和4MB L3缓存,不管是多任务处理、虚拟机都能轻松应对。它内置的核显为Intel UHD Graphics 24 EUs,支持10bit H265硬件解码,为它提供了强大的硬解能力。 绿联DX4600的硬盘组合,共有普通模式(BASIC)、备份模式(raid1)、均衡模式(raid5)、极致模式(raid10)、野兽模式(raid0)、安全模式(raid6)六种硬盘模式。 这六种模式可以独立使用,也能组合使用,总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硬盘组合方式。 三、数据备份、同步及共享 硬件是私有云的骨骼,那么系统就是私有云的灵魂。绿联采用的是自主研发的UGOS系统,使用下来我对这个系统的最大感触就是上手简单,零基础的人也能轻松使用。 初次配置,只需要使用客户端,按照指引步骤轻松就能完成。 使用私有云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替代网盘,成为我们的数据备份及同步中心,这一需求绿联 DX4600就能实现。并且,无论内网、外网只要登录我们的私有云帐号,都能够使用。 文件同步可实现自动同步和手动同步,一般保证我们电脑上的文件能够实时同步到私有云当中,我都是设置自动同步。其实这一功能使用过网盘的会非常熟悉,使用过程都是一样的。并且它同步速度完全取决于我们的网速,不会受是否是会员的影响,而且可同步的文件数量以及文件数量都是没有限制的。 同步完成以后,无论在哪里,只要安上绿联云客户端并登陆我们的账号,就能实时访问到最新的文件了。 如果需要查看文件时,手上没有电脑怎么办?不用担心,绿联云还有手机APP,安卓和IOS都有相应的版本。 在我们同步的文件夹中,可以查看以及编辑我们的文件,而手机上编辑过的文件,在电脑登陆客户端后也会被实时同步。 绿联DX4600也能够实现数据备份功能,不论是电脑上的文件,还是手机上的图片以及微信聊天中的文件都能轻松备份。对电脑上的文件进行备份,这样即使电脑硬盘损坏,我们的文件依然可以在绿联DX4600中找到,实现双保险。 我们手机上存储的往往是我们最重要的资料,照片、微信记录里的文件、通讯录等等。如果手机丢失,对于我们的影响是很大的。绿联的手机APP可以自动将我们的照片、手机文件、微信文件、通讯录等备份到绿联DX4600中,这样即使手机丢失或者换手机,资料依然万无一失。并且资料备份到绿联DX4600中以后,我们可以在任意登陆绿联帐号的电脑端进行文件访问,多平台查找资料也更方便。 绿联DX4600支持多用户,一台设备最多支持32个用户,每个用户都是相互独立,互相不能访问,这样保证了我们文件的私密性。如果想和其他用户共享文件可以存放在共享空间或者是公共空间就可以被其他用户访问了。 如果想和其他非本机的用户临时分享文件怎么办?绿联DX4600拥有和网盘一样的文件分享功能,可是设置文件的分享时间,使用链接和提取码就能访问并下载文件,真是非常方便。 四、离线和远程下载 平时在电脑上最常用的下载工具就是迅雷了,并且连会员都没开,感觉这个速度基本可以满足我的需求了。绿联DX4600也为我们内置了迅雷,下载的方便程度和速度都是杠杠的,很多冷门资源速度也不错,也没有每天只能下载三个文件的限制,而且迅雷的下载速度比其它的下载工具快很多。 一些影视网站,下载资源都是在使用迅雷云盘分享,我们可以先将资源保存到迅雷云盘,然后再取回到绿联DX4600当中就可以了。 除了使用客户端,绿联云的手机APP也是支持迅雷远程下载的,这样我们何时何地都能实现远程下载。 当然有些资源是无法使用迅雷下载的,绿联DX4600内置了离线下载工具,它同样支持普通下载、磁力链接、BT等等。虽然它的下载速度没有迅雷快,但是作为迅雷的补充还是完全够用的。 五、网盘协同 绿联DX4600内置了百度网盘和移动云盘,使用内置的程序就能对网盘进行上传下载。 现在很多资源是通过百度网盘分享的,百度网盘如果没有会员的话,那个位数KB的下载速度实在尴尬,而且百度网盘不支持使用第三方的工具下载,而为了偶尔几次的下载,去开通会员多少又有些不值。使用绿联DX4600下载网盘中的资源,虽然解决不了速度问题,但是私有云日常挂机,慢慢下载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六、影音中心体验 绿联DX4600还可以打造成影音中心,我们珍藏的影视资源一般都会保存在私有云当中。而利用绿联DX4600我们可以在各个平台欣赏其中的影视资源。 绿联云的电脑客户端内置了视频播放器,播放高清电影流畅无卡顿。 在绿联云的手机APP,同样可以播放影视资源,这样无论何时何地,我们就能观看到珍藏的影视资源了。 除了电脑客户端、手机客户端,绿联还开发了TV端,这样我们在电视上我们也能直接看到绿联DX4600中的电影。而且N5105解码出色,快进拖动几乎没有卡顿,非常流畅。除此以外,绿联还在开发海报墙功能,相信开发好以后,它的影音中心功能会更加强大。 七、进阶玩法 绿联DX4600除了上手简单适合一些初级玩家,还有适合高级玩家的Docker。有了Docker,它就有了无穷无尽的玩法。 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让开发者可以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也可以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也就是有了Docker就有了一个开源的软件库,里面有各种软件。 像常用的影视工具pelx、jellyfin、emby,下载工具Qb、Tr,动态解析工具DDSN-go等都能在镜像仓库中找到。利用这些镜像,我们可以解锁更多的玩法。 Docker的配置一般是比较复杂的,而绿联贴心的把常用的镜像都制作配置教程,这样入门用户也能轻松完成配置。 总结 绿联DX4600的硬件配置在同价位的成品 NAS 里面绝对没有对手,外观和用料也是非常讲究,全铝的机身质感满满。强大的硬件配合UGOS系统,主打简单易用跟稳定,大多数操作和我们习惯的网盘一样,上手简单。同步、备份、分享、下载、影音都能轻松实现,再配合Docker能够实现更丰富的功能。 绿联 私有云DX4600数据博士8G版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四核4盘位 空盘款)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硬盘存储服务器 京东:¥2499 去看看 <更多>

雨的心跳 晒物 02-13 09:18

前言 我之前也曾经梳理过NAS品牌的关系,关注过我的人应该很清楚我对目前对NAS品牌的定位划分,主要是有这三种种:传统老牌NAS品牌、新晋互联网NAS品牌、3C大厂NAS品牌。 传统NAS品牌更偏向于专业型NAS,特点就是:有ARM架构处理器和X86架构处理器的NAS机型。其中ARM机型则更多是支持Docker带来可玩性更高的容器化体验,当然NAS最基本的存储、备份、分享属于基础服务了,除此之外就是各家品牌独家定制化的应用程序和插件服务了。对于X86机型来说则多了虚拟机的操作系统创建和运行,也就意味着在NAS里跑个Windows系统或者Linux系统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就是传统NAS品牌的优势所在! 3C大厂NAS品牌算是偏向于是高阶型NAS,特点就是:无论是ARM机型还是X86机型的功能都趋于一致。相对于传统NAS品牌来说缺失了对虚拟机环境的支持,简单来说就是不支持虚拟化,无法创建和运行虚拟机的操作系统。唯一的优势就是3C大厂NAS品牌的售后服务都还是不错的,尽管专业功能可能做的不如传统NAS品牌好,胜在功能都不复杂上手难度不高。 新晋互联网NAS品牌则偏向于轻应用NAS,特点就是:相对3C大厂NAS品牌来说核心优势就是独有深度定制的NAS OS和独有APP的使用体验。而且新晋互联网NAS品牌是能够覆盖全平台的终端使用,包括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电脑,甚至是连微信小程序都支持,这就极大的提升了终端受众群体的使用感知。 在2022年中的NAS市场突然平地一声惊雷,绿联在刚好一年的时间从ARM机型NAS发展到了X86机型NAS。要知道绿联才刚进入NAS市场没多久,趁着个人私有云网络存储市场的快速发展,绿联对NAS产品线的定位判断是准确无误的。从刚开始的DH2600双盘位X86机型NAS,间隔几个月就又出了DX4600四盘位X86机型NAS。加上之前ARM机型NAS的DH2100和DH1000两款产品,绿联现在的NAS产品矩阵可以说是越来越丰富,而且体验也做的越来越好。 2022年11月份有幸参加了深圳的礼品展会,现场逛展会发现了绿联也有参展,而且展厅里的核心C位就是绿联私有云NAS和磁盘阵列的展区,正好当时在现场跟展厅工作人员探讨了一下绿联NAS产品线,有幸在现场近距离简单上手体验了一下绿联云DX4600,只可惜时间有限不能做深入了解。 新晋互联网NAS品牌推荐 作为绿联NAS当家的旗舰产品【绿联DX4600】的硬件配置还是蛮高的,参数如下:Intel Celeron N5105四核四线程处理器 + 单根8GB DDR4 2666MHz内存(可自行替换两根8GB内存组双通道,官方说最大支持16GB内存) + 32GB eMMC存储空间。拥有双2.5GbE网口,双盘位NVMe SSD M.2插槽仓位(最大支持4TB×2容量)、四盘位3.5英寸/2.5英寸机械盘SATA3插槽仓位(最大支持20TB×4容量),绿联独家自研UGOS系统,航空铝板材的全铝机身,带有独立的USB-C(Type-C)接口,也支持通过USB接口扩展2.4GHz/5GHz Wi-Fi外置USB无线网卡(绿联有一款Wi-Fi 5协议的外置USB无线网卡可以搭配使用)。当前绿联DX4600空盘位的版本在京东上仅售¥2499元。 绿联每一款NAS产品的外观造型都很别致,看得出来ID设计师是很有审美的高级感的。 绿联DX4600开箱 这次是帮朋友圈的朋友选购了一款很适合她的个人私有云网络储存,推荐的就是绿联云的最新款网络私有云存储(Personal Cloud NAS):绿联DX4600。 绿联DX4600的包装盒是套装在纸皮纸箱里的,取出来才能看到。 在包装盒的侧面有产品参数,作为3C数码达人的我最看重的就是产品参数,也是我帮身边朋友圈的朋友们选购3C产品所依据的重要参考数据。 因为是帮身边朋友圈的人选购的,所以为了产品的保修还是对SN序列号打码吧。 检验产品是否全新除了看包装盒的封条之外就是看产品的保护袋上是否有防拆贴纸,绿联对DX4600保护很到位,这个是从泡沫棉里取出来的机器,是装在保护袋里。可以看到前后两侧都有一个圆形的贴纸,撕下来会残留开封的印记。 一份绿联DX4600的使用说明书,一份产品保修卡。 两片加厚型的散热硅脂垫片,专门是给M.2 SSD插槽的固态盘贴上使用的,有助于改善长时间运行高温发热的情况,有一定的散热效果。 毕竟是双2.5GbE网口的NAS机型,标配有两根4PR/24AWG CAT6(超六类)网线,满足2500M的网速简直是小意思。 考虑到可能会有用户安装2.5英寸的机械盘或者固态盘,绿联特地准备了一包十字固定螺丝和一把十字螺丝刀。 绿联DX4600标配的电源适配器和电源线。 绿联DX4600的电源适配器是中国长城代工的,输出:12V-10A(120W)。 看了一下电源适配器的插针应该上一款绿联DH2600也是可以通用的吧。 使用体验 取出来绿联DX4600,新机刚拿出的时候会散发出一股电子产品开箱的味道, 闻着就很喜欢,有种说不出这种感觉。在侧面可以看到UGREEN(绿联)的英文LOGO标识。 跟传统NAS品牌的专业性NAS有着明显不太一样的外观,绿联这款DX4600的外观颜值很高。也是目前少有采用航空铝材质打造机身外壳的,这种磨砂质感的金属材质看上去就很有一股高级味,感觉就是很有艺术品的美感。正面看上去也是极简风格,非常适合现代居家环境下使用,不会觉得因为外观而感到突兀。 绿联DX4600的正面有一个也是航空铝材质加厚的前置磁吸挡板,在挡板的背面则有操作示意图和绿联云扫描绑定机器的二维码。绿联提示开机状态下请勿插拔硬盘、M.2硬盘盒、内存条,在NAS运行状态下也不要强行断电,这些都是保障NAS稳定运行的前提。 在绿联DX4600的正面主要是机械盘的硬盘仓位,下方则有NAS的电源、网络和磁盘的状态指示灯。而且机械盘的四盘位是特意设计成有缝隙的仓位,便于机械盘之间挨着太近而长时间运行硬盘本体的热量堆积,再通过后置的大风扇对NAS机箱内部的温度散热进行送风,不用太担心硬盘会因为高温环境而意外挂掉的情况发生。 绿联DX4600机身后置上方有个14cm的大尺寸风扇,支持动态调速,可以兼顾在低分贝下静音运行,也可以在高温下满速最高档位运行。值得一提就是,绿联DX4600有专门给NAS机箱后置风扇配备有单独的磁吸的金属防尘网。 这次来着重介绍一下绿联DX4600的I/O扩展接口,从左到右分别是:USB-C(Type-C,最大速率支持5Gbps)接口×1,USB3.0 Gen 2(5Gbps)接口×2,Intel 2.5GbE网口×2,RESET重置孔按键×1,DC 12V供电插孔×1,电源开关键×1。 从绿联DX4600的机身的外壳看上去,整机是由航空铝材质+内部金属板材的骨架构成,使用金属板材的骨架有利于内部支撑的稳固性,航空铝材质的外壳可以有效提升整机的韧性和坚硬程度,变相的提升了绿联DX4600的外观造型所带来的高颜值。而且内部纵深空间足够宽阔,机箱后置的大风扇也可以提升风量,加上贯穿式的风道可以快速带走内部堆积的热量。 要知道衡量一款NAS的定位最明显就是看机型支持的盘位数量了。当前主流NAS都是四盘位的设计,这也是目前最受众的型号了。随着绿联DX4600拥有四盘位后,绿联 NAS 家族总算是齐了。可以看到内部PCI-E扩展板上有四个SATA接口,支持四块3.5英寸/2.5英寸的机械盘不成问题。 绿联UGOS也终于支持多种RAID模式了,从普通模式、RAID 1(备份模式)、RAID 5(均衡模式)、RAID 10(极致模式)、RAID 0(野兽模式)、RAID 6(安全模式)。绿联官方也推荐入门新手使用RAID 5(均衡模式),这个是既兼顾了安全,又做到了容量的平衡。 接着来说说看绿联DX4600的指示灯。从左到右分别是:电源指示灯×1,LAN网络指示灯×1,Disk 1硬盘状态指示灯×1 ,Disk 2硬盘状态指示灯×1 ,Disk 3硬盘状态指示灯×1 ,Disk 4硬盘状态指示灯×1 。 绿联独有的免螺丝硬盘仓支架设计,通过按压卡扣进行固定,使用真的是很方便。 可插拔式的硬盘仓支架也很好取下,取下硬盘仓支架的过程完全不费力。 原本手里有5块3TB希捷3.5英寸的机械盘,没想到年前装机都给分出去用了,导致手里就身下一块机械盘了。 绿联DX4600的机器底部在四周分别各有四个硅胶垫脚。其中有两个螺丝的盖板下方则是内存和M.2 SSD硬盘的位置。 绿联DX4600是有两个内存条插槽的,默认是只装配了一根金士顿8GB DDR4-2666MHz频率的内存。在旁边还有两个M.2 SSD的插槽,支持NVMe协议的固态盘,除了可以给机械盘作为缓存加速用,还可以单独设置成大容量固态盘直接使用。其实非要按照插入的硬盘数量算,绿联DX4600也可以称得上“六盘位NAS”。 我手里正好也有两根DDR4-2666MHz频率的内存条,正好容量也是单根8GB,两根组双通道正好是绿联官方宣传支持最大16GB的内存容量。 当然,我也装上了2根M.2 NVMe协议的固态盘,这次想着说不再拿固态盘给机械盘做加速缓存了,直接作为独立的固态盘使用。 UGOS(绿联NAS系统体验)macOS版使用体验 当绿联DX4600联网后首位注册设备的用户即为设备管理员。 刚联网就收到固件更新了,不用担心绿联针对NAS的系统维护,基本上1~2个月就会有一次升级,说明绿联是很用心在做产品的。 本来想拿两块512GB NVMe SSD做RAID 0或者RAID 1,但是考虑到是帮朋友买的就不折腾了,直接拿了一块1TB的NVMe SSD做单盘测试。 我是用macOS版的绿联云APP,登录绿联DX4600后可以查看设备信息,这里我可以看到我已经换成两根8GB 内存了,目前运行内存总容量:16GB,已启用通电自动开机。 帮朋友部署好了没两天又收到了NAS系统固件升级的推送,更新后多了一个重磅功能的影音墙:绿联云影院。 有时候想到要记录一些事情在手机备忘录上,往往出门会拿成备用机这看不到主力机上的内容了,尤其是双机党来说很难在iOS和Android中平衡,导致iPhone和Android手机数据不互通的问题,存在使用上的割裂感。自从绿联 DX4600有内置记事本这个功能后,只要我有上传的内容可以在手机、平板、电脑上互通消息。 在任务管理器中也能查看内存的使用情况,目前16GB内存开机后已使用542.77MB。 风扇支持3档调节,从静音、标准、全速可以按需设置。 链路聚合(端口聚合)网络支持情况 这里要重点提一下,绿联DX4600的网络设置是支持链路聚合设置,可以看到两个2.5GbE网口速率:2500Mb/s,全双工,MTU1500。在配置了自适应负载均衡(Bond6)可以看到网络情况:5000Mb/s,全双工,MTU1500。绿联DX4600 NAS支持4种Bond模式:自适应负载均衡(Bond6)、主备模式(Bond1)、平衡循环模式(Bond0)和动态链路聚合(Bond4),对于我们一般用户来说用自适应负载均衡(Bond6)就可以了。另外的平衡循环模式(Bond0)和动态链路聚合(Bond4)则需要交换机支持端口聚合和支持IEEE 802.3ad LACP功能,适合高阶用户折腾,专业性更复杂就不再述说了。 绿联云影院(PC/Mac端)使用体验 进入绿联云影院可以看到默认是有分类(电影、剧集、综艺、合集),也可以自己添加标签,依据视频的年代也支持年份检索,当然最重要的分类就是清晰度(4K、2K、1080P、720P、其他)了。对于喜欢下载到NAS看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的朋友来说绿联云影院绝对是非常棒的体验,简单来描述就是有了电影墙(MovieWall)的功能。 都说以前玩NAS上手门槛高,尤其是用Docker去安装Plex Media Server(付费)或者Emby Media Server(付费)。当然高阶用户可以自己部署Jellyfin Media Server(开源),还需要懂插件玩法。只有这样才能打造属于自己想要电影墙的功能,当然很多时候还得配合TMM影片刮削器(不想用Docker可以用极影派PC端来配合NAS削刮,就是太麻烦了)才能呈现出满意的效果。现在绿联云影院直接将这些繁杂的使用体验整合成了一个功能模块来实现,这就极大的方便了刚接触NAS的用户上手使用体验。 我手里没有4K片源,只有1080P片源。可以看到当我把电影资源上传到NAS的时候,绿联云影院已经准确无误的适配出了正确的电影墙。 不甘心的我又上传了手里的720P电影资源到NAS上,发现绿联云影院还是能够精准的适配出了正确的电影墙。 可以看到只要是选择了进入的电影,就能看到详细的电影信息。包括导演、上映日期、标签、时长、简介、演职人员等信息,最神奇的是居然有接入了豆瓣评分,这就说明了绿联在扩展合作伙伴上的资源硬实力。 实测在电脑上通过绿联DX4600播放想看的电影,画质的确比那些网上在线视频网站所谓4K画质还要好得多。 绿联云影院(iOS端)使用体验 可以看到新增加的重磅功能就是这个:绿联云影院。可以在绿联DX4600上新建媒体库,添加影视内容,也能方便的整理媒体文件。 在iPhone上通过绿联云APP进入绿联云影院,可以看到按照电影和720P的分类。 在iPhone上通过绿联云APP进入绿联云影院,可以看到按照电影和1080P的分类。 在iPhone上通过绿联云APP进入绿联云影院,可以看到剧集的分类,相关的电视剧资源已经全部都分类出来了。 在iPhone上看到电影墙的相关介绍,在使用体验还是很棒的! 只要用绿联DX4600就支持手机、平板、电脑播放视频定位到上次浏览的位置,这才叫真正的无缝观影体验。 绿联DX4600 NAS上传速度和下载速度实测 在绿联DX4600上传电影资源速度还是很不错的,在MacBook Pro上用无线访问Wi-Fi 6网络,实测最快上传速度达到了96.7M/s。 在绿联DX4600下载压缩包资源速度也很快,在MacBook Pro上用无线访问Wi-Fi 6网络,实测最快下载速度达到了107.2M/s。 在绿联DX4600下载电影资源速度也很快,在MacBook Pro上用无线访问Wi-Fi 6网络,实测最快下载速度达到了103.7M/s。 Docker容器化使用体验 绿联在Docker支持上做了更符合国人使用习惯的UI界面,相对Portainer的Web界面来说操作上手难度更低,易用性更佳。在基本信息页面可以查看CPU使用率、内存使用率、控制选项、镜像源设置和镜像信息、容器信息。 我直接在镜像仓库里拉取需要的Docker就可以了。 为了简单展示我只下载了两个测网速的Docker在运行。 这个是在绿联DX4600上通过Docker部署的LibreSpeed本地局域网测速平台,在2.5G网口下进行测速,下载速度:2495 Mbps,上传速度:2485 Mbps。 这个是在绿联DX4600上通过Docker部署的HomeBox内网测速平台,在2.5G网口下进行测速,下载速度:2.14 Gbps,上传速度:2.09 Gbps。 绿联云iOS APP和微信小程序使用体验 在APP上也是一样,首次连接设备的用户即为该设备的管理员。如果之前已经绑定过设备了,后续直接登录账号即可。 iOS版APP的首页、我的设备,目前在更多服务里新增了重磅功能:绿联云影院。 其中绿联云APP支持个人相册和共享相册,支持AI智能识别(足迹、事物、人像),依据识别后进行智能分类。对我朋友来说智能分类还是很实用的需求。 当然在绿联云APP也是可以查看机械盘和M.2固态盘的硬盘信息、硬盘状态、硬盘检测结果。 在绿联云APP这里也是可以查看NAS的网络状态的。 我身边经常就有朋友把买的3C产品包装盒开箱后就乱放甚至当垃圾扔了,然后随着时间遗忘都不记得什么时候买的了。每次想查询售后和保修就很麻烦,绿联很贴心的在APP上特地标出了售后与保修时间,我朋友买的这台保修到期:2025-02-03,希望她后面别忘记了,实在不记得了记得过来搜我体验的文章哈。 每次固件升级完成会有日志,可以看到新增了什么功能。 我个人也很喜欢在APP上查看NAS的运行状态。 这个是微信小程序,目前支持绑定绿联DX4600通过迅雷下载来远程下载。 绿联云TV版使用体验 没想到TV版的绿联云也有更新了,果断进行更新看看有什么新变化没有。 依旧是Metro方块风格的UI界面布局,从左到右:最近播放、视频、图片、音乐、全部文件。 在TV上也能查看到绿联DX4600的设备信息,主要是可以看到存储空间和运行内存的容量。 图片都是从绿联DX4600上加载的,显示效果很不错。 实测绿联云TV版是可以播放WAV音频格式的。 我想对我异性朋友来说,在自己的NAS系统上放上喜欢的电视剧、电影会是件很幸福的事情,追剧也很方便。 之前我吐槽过绿联云TV没有切换音轨的功能,在更新后也终于支持了。对于播放电影来说,切换音轨是最基本的需求吧。 对于有些蓝光母盘的电影文件,加载字幕绝对是刚需功能,我之前用绿联DH2600就吐槽过绿联云TV版连个字幕加载功能都没有,没想到更新后也加入这个功能,挺好的! 绿联DX4600使用总结 由于百度云盘、中国移动网盘、天翼云盘、阿里云盘、夸克网盘、城通网盘等开始加强政策监管,而且付费会员成为趋势(不开会员的情况下下载和上传就速度很低)的情况下,最近这两年个人私有云NAS也开始在网络存储(NAS)市场上火热了起来。传统NAS品牌的群晖和威联通不但使用成本昂贵,入门上手的门槛也偏高,并不适合小白用户选购。随着新晋互联网NAS品牌纷纷入场,就拿绿联DX4600这款机型来说吧,硬件配置足够高、上手操作使用也简单、全平台APP适配,支持多种RAID磁盘阵列组合、不受限的外网访问、适合小白用户折腾的Docker容器化,非常适合刚接触NAS的用户首选考虑。而且相对于群辉和威联通的NAS价格来说,绿联DX4600也才¥2499元的价格,我觉得还是蛮有产品竞争力的! 绿联 私有云DX4600数据博士8G版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四核4盘位 空盘款)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硬盘存储服务器 京东:¥2499 去看看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02-07 17:39

序 使用极空间也有快1年时间了,极空间的NAS是2022年给我带来改变最多的产品。 它改变了我下载、观看影片的模式; 它改变了我多电脑办公的文件存储与传输方式; 它改变了我拍照与视频拍摄的工作流程; 它改变了我日常工作的许多习惯操作; 而这些改变,都是朝好的方向在变,工作更便捷效率更高了,娱乐更简单更舒服了。 那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讲,这里面让我体验最深的两个点。 关于观影 观影工作流 以前要看剧/电影/动漫啥的,我一般是找种子,然后电脑挂迅雷下载,然后就根据自己想要观看的设备,来决定怎么操作。 电脑直接观看是最方便的了,普通用户下载一个迅雷影音,解码能力与字幕支持都不错,而且迅雷影音还支持在线匹配字幕,熟悉的用户一般就用PotPlayer为核心实现各种功能; 电视观看就麻烦点,需要拷贝到U盘/移动硬盘并插到电视机后面的USB上,因为我家电视机都挂墙,插进去有点费劲,这里真心建议电视厂家,能做一个在正下方或是侧边缘的USB接口么? 而ios端的观看就更麻烦了,苹果封闭的文件管理,让播放器只能读取自己文件夹内的视频。我是通过爱思助手链接,然后找到播放软件,点开阅览,然后再导入视频,导入完毕后就可以在软件里面看这个视频了。 安卓也有类似的问题,但也总比ios方便一些。 这是我以前看片的流程,虽然对许多人不太友好,但是对我来说,因为有一点点数码基础,从没觉得有啥不好,也没啥麻烦的。 后来用了极空间NAS,才发现,原来观影的工作流,还可以简单到...这样。 把原来在电脑上挂迅雷下载的方式,改成了在极空间NAS的迅雷下载,速度没变还省了不少电。 用户无论在电脑/电视/ios/安卓端,都可以安装极空间APP观看在NAS中的影片,解码字幕都通过极空间APP解决了,不再需要进行各种繁琐的操作。 而且神奇的是,就算你不在家里,在外面任何有网络信号的地方,都可以通过手机上的极空间APP,看极空间内存储的影片,包括续看功能都可以实现。 算是真正实现了一处存储,多端阅览的功能。 影音库管理 以往我们用硬盘存储影片,它是上面这个样子的,单调无趣,也不方便。 用极空间NAS存储影片,系统除了会以货架形式展现影片外,还会自动下载影片各种资料用来完善影音库,包括封面、海报、影片介绍、演员表等内容,自动做好影音库管理工作,非常方便。 手机端影音库页面 电脑端影音库页面 而用户无论在电脑/电视/ios/安卓端,看到的界面几乎都是一模一样的,用起来感觉非常好。 关于解码 下载的视频,无论是安卓/ios/电视端的播放器,总会出现解码问题,要么视频无法解码要么声音无法解码。 极空间在解码上做的非常好,迄今为止在里面放过上百部的电影,二三十部电视剧,无论新旧都没有出现过解码失败的问题。 关于字幕 如果只是看爱优腾的用户,可能不太懂下载电影/电视剧对字幕的需求。 但对大量的美剧、日剧、电影来说,没有字幕根本就没法看,在极空间之前解决字幕的方法基本如上图,其中最简单的就是下载嵌入字幕的视频,但这一类基本是480P跟720P的分辨率为主,想要1080P与4K的影片,嵌入字幕的很少。 而极空间的播放器可以在影片开始播放后,点设置进入字幕选项,字幕列表下是已经下载好的字幕,有多个字幕的话可以在这里进行选择,如果没有可以点击添加搜索并下载字幕,这整个过程是不需要输入文字的,只需要点鼠标或是点屏幕就可以了。 而且匹配的字幕非常准确,并且字幕基本都能找到,根本上解决了字幕难题。 迅雷下载 既然说到影音自然就不能不说下载,以往为了下载都是开着电脑挂24小时,虽然这样不如满载打游戏时候费电,但也绝对比NAS要费电的。而NAS本身在已经需要7*24小时运行的情况下,再加个迅雷功能既不费电,也很实用。 另一个好处是,我们在上班时间收到同事发来的神秘种子/链接时,就可以打开电脑/手机的极空间软件,并用里面的迅雷开始下载到NAS上,回到家的时候视频就已经在NAS上面躺好了,非常惬意。 小结 一个装满各种电影、动漫、剧集以及纪录片电影库,是每一个男生的梦想,我们通常把这样的影音库亲切的叫做:大别墅。 而自动获取影片海报、演员表、分类等功能,就好像是在大别墅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位智能管家,让原来缺乏美感的文件夹一下变成了影音库。 全能的解码与字幕搜刮功能更是解决了高清播放的核心问题。 这样的功能,你不心动么? 关于全链路文件存储 全链路存储 解释全链路的文件存储,感觉是一个很难的事情,我们先从上面的图拓扑图看一下。 在极空间的NAS中存储了一个文件,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手机及平板等设备,无论在家里的网络还是外面的网络,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是可以轻易通过网络打开这个文件并可以下载到设备上的,同样的也支持我们随时上传文件。 也就是说,在我们自己的电脑、手机、平板等设备上,一个极空间APP可以随意的阅览、上传、下载NAS中的文件。 大家肯定想到了,百度网盘,就是这样的!恩...没错,除了限速以外,基本一样。 而问题在于,当我们去到别人的电脑、别人的手机上,没有安装极空间的软件,又想要下载或是上传文件到极空间NAS怎么办?这同样也是百度网盘存在的问题。 而极空间在这一点上,就有了一个很大的不一样。 通过阅览器打开极空间官网,在网站的右上角有一个登录极空间。 我们只需要输入家里极空间的账号与密码,就可以在网页端登录我们自己的极空间了!在页面上,与电脑上的客户端使用功能完全一样。 打开文件夹,也是跟手机端/电脑端看到的是一样的。 极空间就是这样通过PC/IOS/MACOS/安卓全系统覆盖+网页端入口的方式,实现了全链路访问极空间NAS的功能! 实现它并不需要用户进行额外的设置,更不需要去学习各种设置,普通小白用户都可以,非常方便。 内置在线WPS 而对于商务办公来说,更需要的是多端设备打开word/excel等文档,极空间在这一点上也非常方便,无论设备是否安装有office软件都没有关系,极空间内置了WPS软件,用户只要登录极空间打开文档,都会默认使用极空间内置的WPS来打开。 得益于WPS的在线存储功能,用户在打开word或是excel进行编辑后,文档是实时保存的,输入完毕后直接关闭即可,再也不用跟原来office那样还需要去点一下存储了,断电或是不小心关闭了再也不需要去恢复文件了,这一点非常实用。 此外在极空间NAS内的压缩包文件,当你需要打开时,极空间系统也会把它解压成文件夹让用户查看,解压功能也是极空间系统内置的,与用户使用什么设备、设备是否安装有解压软件没有关联。 文件分享 使用过百度网盘的童鞋都知道,百度网盘的文件夹可以通过一个连接发给别人,对方点击连接就可以下载了,而极空间的文件管理也有这么一个功能,用户只要对着文件夹右键分享,就可以生成一个连接。 其他用户打开链接就会出现文件夹与下载按键,只需要点击下载即可。如果分享的是视频和照片,对方无需下载,可以直接在线打开! 当我们有一些电子文档需要传输给客户的时候,通过这种方式,就非常方便啦。 小结 极空间NAS全链路的文件存储,使用户只要在有网络的地方,就能上传与下载文件,不受制于U盘/硬盘、APP的各种不方便,只要不是超大型文件的传输,极空间NAS已经是最优解决方案了,非常适合商务办公的需求。而内置WPS更是给用户更多的可能,甚至像我一样喜欢码字,已经放弃石墨等在线文档平台,在自己的在线文档上写东西了,使用起来更加舒服与安全。 总结 极空间是我2022年入手的数码产品里面给我生活带来最大变化的产品,没有之一。 他让我一个小白也用上了NAS,并且是0时间的学习成本。 他让我的观影工作流发生了改变,也让我的随身携带U盘进行各种文件传输的工作流发生了改变。 这是我打算做两三篇极空间深度使用体验的原因,希望能帮到每一个期望拥有NAS,但是又不愿意花费学习成本的用户。 那今天就到这里啦~ 极空间私有云 Z4S 四核8G内存 4盘位 NAS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硬盘)钛金灰 京东:¥3799 去看看 <更多>

飞帆飞帆 晒物 02-06 12:19

对于NAS来说,最基础的职能还是备份与管理数据,之前零零散散写过不少NAS扩容与多重备份的教程(比如阿里云盘和天翼云盘这些),但是没单独讲过备份链路的设计与搭建。 威联通刚出了HBS3这个综合管理工具,相比操作较为复杂且需要一定学习成本的的传统手动部署,HBS3使用会更简单一些,本文就以它为例分享下备份链路相关知识,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 相关设备推荐 日常列一下相关设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下。 1️⃣NAS丨威联通TS-464C 简介:TS-464C是威联通旗舰款,是个4+2盘位的NAS,包含了四个3.5/2.5寸硬盘位和内置的两条PCIe3.0协议的M.2固态硬盘位,无论是常规冷存储还是热数据备份都可以很好胜任。 在核心配置上,TS-464C的CPU使用的是N5095,四核四线程作为NAS性能富裕很多,对大部分企业用户来说足够使用,同时背部包含了两个2.5G网口,做故障转移或者双线并发使用都是不错的选择。 威联通(QNAP)TS-464C 4盘位8G内存四核心处理器网络存储服务器内置双M.2插槽NAS私有云(453Dmini升级版) 京东:¥3699 去看看 2️⃣NAS硬盘丨东芝N300 简介:东芝的机械硬盘一直都是以性价比出名,N300作为NAS专用型号用上了自家所有高精尖技术以确保7*24运行的稳定性,7200r+256MB的大缓存也能提供274MB/s的读写速度。 对比普通机械硬盘,N300这样的NAS专用盘针对稳定性有着单独的设计与优化,N300内部搭载的RV传感器通过检测和最小化多盘位NAS系统中的旋转振动效应,有助于确保硬盘的抗冲击和振动的高可靠性能。 除了单独的传感器设计以外,N300在驱动层也针对性的做了板载缓存算法和缓冲区管理优化,可以更好的进行读取和写入周期间缓存分配以提高实时驱动器性能,高达512MB的数据缓冲区确保在数据密集型操作期间具有高性能和快速读取速度。 在这些“黑科技”加持下,东芝N300可以为NAS提供高达1,200,000小时的MTTF时间,专为7×24小时开机运行而设计,对数据存储要求高的朋友推荐入手。 东芝(TOSHIBA)4TB 256MB 7200RPM NAS网络存储机械硬盘 SATA接口 N300系列(HDWG440) 京东:¥859 去看看 3️⃣蒲公英 X1 简介:内置SD-WAN的路由器,通过X3A不需要网络知识即可组网,手机在外部网络平打开蒲公英客户端,即可用路由器分配的内网IP访问NAS,不好走线也可以用它做无线桥接连接NAS组网。 贝锐蒲公英 路由器X1 Nas伴侣旁路组网盒子自建私有云硬盘变云盘网络存储异地组建局域网游戏家用 【1台装】 京东:¥99.01 去看看 ⏹ 理论丨备份链路设计 相信很多用户会被乱七八糟的可选项劝退,化繁为简,先说一下搭建时需要的框架与细节。 1️⃣设计目标 备份链路说人话就是将常用设备打通,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到底需要让多少台物理设备加入这组链路,有必要还得加入网盘,需要参与同步的设备有以下这些: 以普通文员需求为例,存储设备=公司电脑+家中电脑+常用手机+阿里云盘 如果大文件素材需求,存储设备=公司电脑+家中电脑+常用手机+U盘/移动硬盘 其次就是一致性,多端参与工作就需要考虑数据文件以谁作为最终版本,举个例子: 公司电脑创建了一个表格,编辑一半上传到其他设备,回家之后用家里电脑完成了表格的编辑,关闭家中电脑后,其他设备所保存的这个表格应该以哪个版本为准? 确认以上两点后,备份链路的设计就比较简单了,具体操作流程: 列出参与设备→确认接入方式→接入其他终端→配置上传/下载规则→完成搭建 2️⃣接入方式 按照设备接入形态分类,连接方式有物理接入和网络接入两种方式: 物理接入指U盘/移动硬盘直连,没有啥操作难度,接入后自动识别,部分NAS支持接入后自动同步备份到本地,威联通几乎所有型号都支持。 网络接入比较复杂,光是开源传输协议就分FTP、SMB、NFS和WebDAV等好几种,不同协议之间无法直接打通使用,同时还分内网和外网区别,带宽(也就是传输速度)差别很大。 单独说下网络接入,个人建议优先使用官方API接入,大厂NAS都有自己的同步工具,同时还会和一些云服务器/云盘厂商合作出单独的针对性套件/App,部署难度低且传输稳定性最高,比如本文使用的威联通Qsync系列套件和HBS3。 如果使用115这类没接入官方API的云盘就比较麻烦了,但不是毫无办法,容器形态的第三方项目还是挺多,之前写过教程的CloudDrive就可以无缝接入115和天翼网盘,挂载直接使用没问题,但持续大文件传输会降速。 3️⃣容量预估 如果以NAS这台物理设备为备份链路核心,如果是8T及以上单盘插满,成本大头就是购买硬盘,合理分配备份空间和规划文件类型相当重要,不然多少都不够用,特别是为了追求稳定购买东芝N300这类NAS专用盘的用户,两百元/T的单价买起来很肉疼。 除了NAS本身以外,网盘容量也是需要考虑的地方,目前比较良心的阿里云盘靠签到和活动基本都能搞到2T以上存储空间,百度网盘正常也就1T,不限速但容量较小的天翼网盘不参加活动只有可怜的几十G。 所以在设计链路的时候需要选择合适的网盘,数据较多的朋友也可以将数据分类后分散开放在不同网盘上,在保证传输速度的前提下将各家免费网盘空间最大化利用起来。 4️⃣速率计算 除了上面说的存储容量规划,传输速度也需要评估一下,据我所知除了阿里云盘和天翼云盘以外大部分网盘在不购买会员的前提下都有下载限速(也有限制文件大小的),谁的钱都不是大风刮来的,合理投入很重要。 宽带带宽分为上下行,速率的计算方式为带宽除以8,常规带宽大小如下: 常规宽带下行为100/200/1000Mbps,分别对应12.5/25/125MB/s的下载速度(取回数据)。 常规宽带上行为30/50/100Mbps,分别对应3.75/6.25/12.5MB/s的上传速度(上传数据)。 如果上行带宽较小,按照30兆上行满速上传算,1GB大小的文件需要273秒(四分半钟)才能上传完成,配置合理的同步时间会更无感一些。 ⏹ 实操丨永久文件四重备份 搭建需要注意的点相信大家已经都了解了,这里以重要文档+电影这两块为目标数据,给大家展示一下从零开始的搭建操作,说起来复杂,实际操作相当简单。 1️⃣确认同步链路 这里以典型的打工人需求为案例,同步流程如下图所示,看着简单,实际上要实现纯自动化同步还是有点技巧的: 参与永久文件备份链路的设备/网盘一共四个,具体如下: 设备A:家中NAS*1,这里使用的是威联通TS-264C,数据所在硬盘为东芝N300(4T)。 设备B:家中电脑*1,需要同步永久保存的文档与照片,数据硬盘为1T固态硬盘。 设备C:工作电脑*1,需要同步永久保存的文档与照片,数据硬盘为1T固态硬盘。 网盘:备份网盘为百度网盘*1,需要同步永久保存的文档与照片,容量为2T。 PS:选择百度网盘当案例的原因是对备份链路比较友好,下文会展示为什么这么说。 2️⃣安装对应软件 NAS作为核心存储硬件,安装以下两个套件即可: 第一个就是开头说的威联通HBS3套件,功能覆盖很齐全,也是NAS系统去重化比较成功的案例之一,进AppCenter搜索安装下。 第二个是威联通套件版本迅雷,支持常规下载和云盘取回,同时还内置了测速和PCDN两个额外功能,进AppCenter搜索安装下。 第三个是威联通Qsync套件,理论上多一个软件就会多一个出问题的点,最好的备份链路应该是用最少的程序/设备实现最安全的存储,实操时候只用HBS3和网盘实现纯自动化备份还是有问题,所以这里只能多装一个Qsync用于补足。 工作电脑安装相同的网盘PC端客户端,也就是百度网盘。 另外多安装一个Qsync的PC端,Windows和Mac系统都有。 3️⃣电脑↔NAS自动化同步备份 首先在工作电脑上创建一个文件夹,用于和威联通Qsync同步,这里我起名是NAS同步文件夹,点右键也可以换个醒目点的图标。 接着进入NAS后台,创建一个用于存放同步文件的共享文件夹,这里我其名为工作电脑同步。 打开NAS上的Qsync套件,点击共享文件夹配置页面,勾选上刚创建的“工作电脑同步”这个文件夹,确认和下图一样是允许状态即可。 打开电脑上安装好的Qsync客户端,点击寻找NAS,下拉改为通过QID,接下来会跳转浏览器,登录下你的Qnap账户。 登录完成后选择你的NAS,确认选择,这里应该没啥难度。 接下来会提示选择同步文件夹: ”NAS上文件夹“选择刚NAS上创建的”工作电脑同步“文件夹 ”本地文件夹“选择刚电脑上创建的”NAS同步文件夹“文件夹 确认没问题后,点击下面的套用。 之后只要将需要备份的文件放在/创建在电脑的“NAS同步文件夹”上面,电脑联网就会自动上传一份备份到NAS上,即使电脑关机也不会对NAS上的这个表格产生影响。 如果将这个表格下载到家中电脑后,用电脑上的Office软件本地编辑就会出现版本不同的情况,最简单的方法是在NAS后台双击该表格,选择威联通自带的OfficeOnline在线编辑。 打开后会直接跳转到新的浏览器窗口,这里可以看到和电脑上用Office/WPS没啥区别,直接编辑就好了,并且会自动保存并更新文件版本,这里我打了个1作为变动检查项。 打开工作电脑上那份本地表格检查,最后修改日期已经变成了刚才的时间,并且看到表格已经多了刚才多打的那个1,自动同步成功。 另外Qsync还支持接入U盘/移动硬盘的时候自动拷贝到同步文件夹里面,对影音从业者来说相当方便。 最后,用同样的方法在家中电脑安装Qsync客户端,至此工作电脑↔NAS↔家中电脑的备份链路完成搭建,单文件一共存在三份备份,接下来开始配置NAS到网盘的自动同步。 4️⃣NAS↔网盘自动化同步备份 打开HBS3套件,点击同步,接着创建一个双向同步作业,用于同步。 下拉到云服务器这里,选中百度网盘。 PS:这里的AlibabaCloud不是阿里网盘,而是阿里云服务器,并不通用。 接着会跳转到百度网盘的关联页面,登录下即可绑定。 接下来选择两端需要同步的文件夹: 本地NAS文件夹选择与电脑同步的“工作电脑同步”文件夹 百度网盘这里我新建了一个文件夹叫做“NAS同步” 下面的冲突策略按需选择,这里我选择重命名本地文件,确认无误后点击下一步。 计划这里一定要勾选上计划程序,不然NAS文件不会自动上传到百度网盘上。 计划时间我选择的是每天,由于不想耽误正常电脑使用时段的网络质量,同步时间定在每天的零点。 规则这里没有特殊情况直接用默认,如果需要同步的数据比较多,建议勾选数据压缩,之后下一步完成任务创建即可。 由于刚才配置的是每天零点才会开始同步,这里为了测试点击右上角的立即同步,将NAS上的文件上传到百度云盘。 进入百度网盘,还记得刚才配置时候网盘上新建了一个叫“NAS同步”的文件夹吗?首页上并没有,别急,打开”我的应用数据“。 打开其中的QNAP_HybridBackupSync文件夹,即可看到“NAS同步”文件夹,测试用的文件就在这里,已经成功同步。 这里反向测试,给百度网盘上传一个新的表格文件。 手动同步一下HBS3,电脑、NAS和百度网盘都有了同一个表格,至此,三端备份链路搭建完成,一共四份文件备份,并且任何一端有文件新增或者改动都会在每日零点同步。 如果想多创建几个备份点就继续在HBS3中创建同步任务,除了常规网盘和其他威联通NAS以外,还支持亚马逊S3、Azure等等云服务器的存储模块,用着很方便。 如果有其他Linux设备或者其他品牌NAS,没公网IP的环境用向日葵、Zerotier这类SD-WAN组网,在HBS3选择WebDAV服务器,通过IP+端口号挂载也是不错的方案。 如果使用U盘、移动硬盘,也可以在HBS3的服务选项中开启USB一键复制功能,同样可以实现自动化备份。 5️⃣多网盘同步 HBS3不支持的网盘也问题不大,可以利用网盘电脑客户端设计多端同步,将同步文件夹设置成HBS3用的那个文件夹就行,每家网盘都有点不一样,说下我自己的体验。 首先是百度网盘,电脑客户端本身就带了个同步功能,但是非常奇葩的点在于这个同步空间是独立的,用人话来说是将文件上传到另外一个和百度网盘毫无关系的网盘上,不建议开启。 天翼网盘虽然没办法接入威联通的HBS3套件,但可以在PC客户端上直接选择同步电脑端文件夹自动上传,这样加入备份链路同样能实现无感同步。 阿里云盘就比较菜了,PC客户端压根没有自动同步这项功能,等后续更新吧,或者在NAS上部署CloudDrive这类Docker项目走WebDAV挂载到NAS,然后在HBS3上修改同步作业即可。 ⏹ 实操丨影音离线下载与取回 上面说的是需要永久备份的重要文件,如果是看完就删的电影,个人建议使用迅雷云盘,这样不浪费云盘的空间,同时也能实现离线下载和方便的分享给朋友,默认容量为1T。 迅雷云盘的任务用手机App或者PC端都可以创建,如果不想在电脑上和迅雷影音斗智斗勇,可以用手雷平替,使用体验清爽很多。 虽然大家都在骂迅雷,但云盘离线下载还真不错,对非7*24开机的NAS用户来说挺方便,冷门资源走迅雷云盘缓存完后用威联通迅雷套件能满速取回,推荐大家试试。 本文完 <更多>

川川川川桑 经验 02-06 10:54

前言: 前几年市面上偏向企业和极客使用的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属存储)比较多,这几年随着众多厂家在消费级NAS产品的发力,面向家用体验上手更加容易的NAS产品层出不穷。这类NAS产品在保持NAS核心功能资源备份、远程访问、影音娱乐、内容共享、Docker和软路由玩法的基础上,产品体验更加简单方便,获得了不少用户的青睐。 极空间Z4S是目前市面上比较热门的NAS产品型号,配置不俗的同时更是以简单易用获得了不少用户的肯定。二狗最近又在Z4S NAS的基础上扩展了极空间A4硬盘扩展柜,存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对极空间的系统也有了更深的体验。那么这款市场火爆的NAS产品到底有何魅力,一起来看看二狗的使用体验吧。 外形设计: 不少小伙伴都知道,早前的NAS更多的是面向企业用户,外形设计方面较为传统也少有变化。极空间Z4S则是大胆的采用了更加科技时尚的设计风格。机身大面积采用金属外壳,配合拼合设计更有科技观感。大面积的金属外壳可以提供出色的散热表现,中间金属外壳衔接区域则是设计有指示灯和物理按键。比较有意思的是,相比传统NAS单一的配色,极空间Z4S设计有珍珠白、天青蓝、钛金灰和静雅金四种丰富配色可选。 机身正面设计有有一个USB-A口一个USB-C口,配合磁吸式金属保护盒使用。可以提供出色的防护,同时拿取也比较方便。机身支持4盘位设计,可以直接安装3.5英寸硬盘。 主要的数据接口设计在Z4S的背部,包括2组2.5G网线接口,一组USB-A 2.0接口,一组电源接口,一组eSATA接口和一组HDMI2.0接口。这里重点说说eSATA接口,二狗日常使用的存储空间较多,对磁盘的容量和数量都有一定要求。这次也选择新增了极空间A4硬盘扩展柜来扩展存储容量,搭配eSATA接口使用的话,可以保证高速稳定的传输,同时极空间的特色功能也能正常使用。背部也设计有大量格栅结构,用于提升散热表现。 Z4S是目前极空间配置最高的旗舰NAS产品,整体的硬件堆料和扩展性能都十分出众。CPU方面配置有Intel 赛扬N5105处理器,对性能要求特别高的话可以升级到N6005的顶配版本。扩展方面支持2个M2接口SSD和1个DDR4内存槽扩展,如果要玩Docker这类进阶玩法可以适当升级内存容量,如果对高速存储和缓存加速有要求也可以自行增加SSD。二狗手上刚好有一条闲置的1T SSD,直接就装上去使用咯。 二狗是个存储党,手上大量视频资源也是比较耗费磁盘空间的。之前家里2台NAS,使用需要在不同系统之间操作,终究还是不太方面。考虑到极空间目前的系统使用起来确实方面,最近直接上了一台极空间A4硬盘扩展柜可以完美实现NAS磁盘的彻底整合。外形看,A4的设计和Z4S十分相似,要不是机身有型号说明真的很难区分。 A4硬盘扩展柜采用了四盘位设计,单盘容量组大支持22T,搭配使用的话可以实现最高88T的容量扩展。 A4硬盘扩展柜采用了eSATA和Type-C双接口设计,可以提供更好的适应性表现。使用eSATA接口可以实现高速稳定的传输表现,同时极空间的各类特色功能也可以正常使用。使用Type-C接口,可以直接将A4硬盘扩展柜作为USB扩展设备使用,连接更加灵活。 二狗自然是选择eSATA接口连接方式,这样家里所有的磁盘都可以在Z4S的控制下实现极空间系统下的全功能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目前支持组建扩展存储为ZDR,其他方式还需要等待后期升级。 加入A4硬盘扩展柜的操作也很简单,设置中注意区分扩展存储和挂载为外部硬盘。二狗把家里两块闲置的4T机械键盘放入硬盘扩展柜,匹配ZDR动态备份模式后,简单格式化就可正常使用。 这时候A4硬盘扩展柜就变成了一个单独的扩展存储区,日常管理的时候在扩展存储中就可以操作。功能方面A4硬盘扩展柜保留了极空间NAS的核心功能,硬盘的相关情况和内部存储一样都可以在各端软件或者APP中查看,诸如常用的硬盘情况、备份信息、SMART监控、温度检控方等都能使用。 A4硬盘扩展柜的扩展存储功能使用方面和Z4S的内置存储基本一致,日常的上传、下载、分享等功能都可以使用。一些重要的东西在Z4S的内部存储中做了备份,还可以在A4硬盘扩展柜的扩展存储中再做一个备份以防万一。 扩展存储的数据的上传、下载和分享也十分简单,操作方式和内部存储上没有区别。这里二狗实测将内部存储的电影拷贝到扩展存储,速度基本能稳定在150M/S,日常使用的话完全够用。 A4硬盘扩展柜除了作为极空间NAS的扩展柜使用,还能搭配PC作为普通的USB硬盘柜使用。和电脑搭配作为USB硬盘柜使用很简单,直接使用Type-C接口连接即可。无需专门设置,连接上即可正常使用。另外在作为USB硬盘柜使用的时候,之前的老硬盘数据也可以直接打开访问。无需进行额外的操作,A4硬盘扩展柜的兼容性还是比较不错的,对新手来说也比较简单易用。 系统体验: 传统的NAS产品多面向极客和专业用户,操作和设置都特别复杂,上手来说十分繁琐。同时这类厂家在APP上优化上较差,多种功往往需要多个APP分别实现,同时软件支持使用的端口也比较少。极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各类NAS核心功能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实现功能的易用,一个APP就完成所有操作和设定。同时支持常规的PC、平板、手机、TV等端口访问。不用内网穿透,不用Docker,简单的操作就能在极空间Z4S上实现手机备份、PC备份、数据共享、远程访问、电视娱乐等诸多实用功能。 初始化配置真心是超级简单,无需复杂设定,使用手机配合极空间APP就可以轻松配置,基本可以说是有手都能做。下载极空间APP,随后根据提示进行操作就行。稍微需要考虑的就是NAS的磁盘模式,Z4S支持ZDR、RAID1、RAID5和双RAID1,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选择,二狗更喜欢极空间自有的ZDR模式。 系统的交互设计不错,根据菜单就可以快速了解功能,点击就可以进行操作和设定。用过传统NAS的小伙伴都知道,不少NAS一个功能需要在多个功能菜单下分别操作才能完成,操作复杂同时UI交互体验也并不好。极空间彻底将功能整合到一个APP中,功能操作和设定清晰明了,可以说基本无上手难度,很适合零基础的小白用户。如果要完成类似软路由、Docker等高阶功能,还可以通过专业论坛查找相应资料,也可以有针对性的咨询客服。 手机是不少小伙伴使用频次最高的数码产品,对手机上的照片和其他资料进行备份还是很有必要的。传统的NAS对手机端的APP并不重视,使用手机厂家的备份服务一般都是付费的(多说手机厂家都会给一个免费的容量,但是基本不够用),这时候搭配使用Z4S的手机端APP,就能快速轻松搞定各类数据的备份,配合完成其他资料的同步、访问甚至调整。相比不少传统NAS厂家需要多个APP组合才能完成多个功能,极空间只需一个极空间APP就可以轻松搞定,使用和管理都比较方便。 电视端NAS基本都是影视和照片体验,所以极空间针对电视端的APP使用也做了不少优化。功能上更加侧重影视娱乐和照片管理,要包含极相册、极影视、音乐播放和文件四个主要功能选项,日常的图片浏览、影视播放、音乐播放以及其他文档的浏览都可以在电视端通过极空间APP进行操作。 影音与下载体验: 对非商务需求的小伙伴来说,NAS最大的用处其实是满家庭观影和数据备份。二狗是个资深电影党,早年囤了不少影视资源,对NAS的追求也持续了好多年。日常使用的话,家里的局域网配合智能电视+NAS就可以轻松构建自己的观影库,各类电影随时观看,资源的选择上也更加自由和多元。这里就不得不说下极空间的大杀器:自带海报墙。虽然对NAS玩家来说,通过KODI、PLEX、EMBY等软件可以实现NAS内资源的海报墙显示功能,但是相对复杂的操作、软件的不稳定性以及高阶功能往往需要付费,自然是没有极空间直接就免费自带来得轻松惬意。 移动端也有功能强大的海报墙功能,配合手机、平板使用也比较方便。海报墙自动识别的准确性还是比较高的,实测电影、纪录片等都比较容易识别,不过电视剧方面部分内容识别精度还有提升空间,总的来说海报墙的体验已经十分出色。 手机、平板、电脑等端口可以直接点击播放,如果NAS在电视机旁边的话,还可以通过HDMI口直接连接有相应输出设备内容,也可以使用Z4S直接解码播放输出。由于极空间自带内网穿透,无需复杂设定也可以在非NAS所在局域网外随意访问NAS的资源,简单来说有网络即使是身在异地也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端口直接观看自己NAS中的电影。相比竞品来说,这个体验优势实在是太明显了,简单又实用。 通过海报墙可以直接访问自己感兴趣的电影,观看电影也能方便的对字幕、音轨、声道、图像偏好、解码方式、投屏、码率等设置进行个性化设置。功能和不少专业播放器上有差,但是日常使用也完全足够。有了NAS以后,在电视和电脑上看电影属实方便了不少。 既然是影视爱好者内建内容库,那么很自然的就需要下载,NAS的存在很好的解决了下载的诸多问题。以二狗来说,使用下载工具需要连续工作,工作时使用电脑的话会占用大量电脑硬件资源进而影响日常使用电脑的效率。不过有了极空间Z4S,获取下载连接后轻松的可以让NAS单独将资源下载到NAS磁盘中,完全不会干扰本地使用电脑,夜间也可以让24小时随时待机的NAS来替代电脑进行下载工作。效率和体验都有明显提升,使用NAS下载实在是完美。这里又要DISS传统NAS咯,自带的下载工具很多并不好用,要想流畅下载很多还需要专门进行设定甚至使用Docker版本,操作起来并不轻松。极空间的特长就是简单好用,使用内置下载和迅雷两个工具就能轻松解决各类下载操作。手机、PC等端口都可以轻松操作下载任务,操作实在是简单。 相对来说二狗更加推荐迅雷,极空间这次和老牌下载工具迅雷进行了深度合作,NAS主机出厂就已内置了定制版迅雷。可以轻松完成多种下载协议的支持,同时电脑端的迅雷云盘数据也可以轻松的同步到极空间的迅雷中,多端下载更加方便。 备份体验: 之前二狗也说过,对一般用户来说NAS除了影音娱乐外,最重要就是备份。备份可以确保珍贵数据的安全,无需高昂的成本和复杂的操作,使用极空间Z4S NAS也能自己搞定。极空间Z4S的备份功能相对比较全面,同时还能支持手机、PC、平板、MAC等多端口数据备份,当然还有极空间一直都具备的简单易用的特点。 对二狗来说,日常重要的资料主要在PC和手机,这两个端口的备份就十分重要。PC端口的话,可以通过文档同步来实现对应的备份操作,极空间支持单向备份和双向备份两种类型可选。单向备份相对简单,就是把PC文档备份到极空间,这是一种单纯的“增量备份”,极空间上文档的调整不会影响PC上文档的变化,PC文档的删除极空间上的文档也不会删除。双向备份可以让PC中文档自动同步到极空间,PC或者极空间进行改动另外一端也会随之改动(当然也支持多种联动逻辑自定义,具体看自己设置需求)。 具体选哪一种,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使用习惯来进行选择。不过二狗建议尽量选择双向备份,备份的很多细节都可以详细设置,同时可操作性也比较多。相比单向备份功能功能更全,效率也更高一些。当然,小伙伴也可以独立建立多个单向和双向备份选项,实现不同的备份需求。 手机也有大量的珍贵数据,对二狗来说一般都是拍摄的照片。极空间的手机备份支持微信、相册以及其他文件的备份,小伙伴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备份文件夹进行操作设定。延续了极空间简单易用的特点,手机备份的相关操作并不复杂。兼顾效率和重要性来看,二狗建议重要的照片和图片文件夹都进行必要的备份处理,其他文件是否备份看自己的需求咯。 网盘也是进行数据备份的一个重要方式,可以充分利用好自己的网盘资源。目前极空间已经支持百度网盘、天翼网盘和OneDrive三种网盘进行备份。如果有相应网盘数据需要上传或者下载,也可以搭配极空间Z4S来完成。 此外搭配MAC备份、网盘备份和FTP备份,可以实现NAS的更多备份需求。同时在备份中心,还能实现备份到另一台极空间、备份到百度网盘、备份到OneDrive和备份到本台极空间等备份操作。可以说大量极空间支持的大量备份方式,可以轻松覆盖日常的备份需求,操作简单功能也比较强大,对一般用户来说功能完全够用。 相册功能: 极空间支持多端使用,针对用户习惯也做了使用优化,整个相册功能的体验还是十分不错的。首先就是通过极相册可以对NAS中的图片进行管理,搭配丰富的功能还能实现人脸识别、相册分类等高阶的功能。总的来说,搭配极空间的极相册功能使用,可以方便的查找和管理自己的图片资源。 亲友来访,想要分享下最近的拍摄照片的话,完全可以通过电视端的极相册来完成。大屏幕配合丰富完善的图片管理功能,使用起来也是十分方便。 其他功能: Docker功能:极空间最大的特点就是操作简单,不过对于高阶玩家来说,丰富的功能体验才是他们永恒的追求。对堵料出色的Z4S来说,支持Docker功能可以很好满足这部分极客玩家的需求。同时极空间在Docker也有不少引导操作,对于有兴趣玩Docker的普通玩家也能起到很好的演示和指引功能,方便用户上手。 硬盘挂载:使用WIN系统习惯后,不少小伙伴访问NAS更喜欢类似WIN文件系统的操作。NAS通过将挂载磁盘功能,可以轻松的将NAS下的磁盘添加到我的电脑中,实现各类WIN系统下的磁盘操作功能。Z4S的磁盘挂载设置更加简单,轻松设定后就可以按照平时使用PC文件夹的方式来访问NAS咯。 亲情设置:同一NAS不同人群实现资料的分类管理,对不少小伙伴来说这个功能很有必要,其实通过极空间的亲情设置就可以轻松搞定。通过亲情设置就可以轻松实现配置内容的共享,管理员可以设置最多6个亲情账号,接入的亲情号可以进行手机资料备份,也可以查看NAS共享给亲情号的内容,但是无法删除NAS中已有的数据。 总结: 不同类型的产品,面向的对象不同对产品的要求也会不不同。NAS从面向极客和商业用户,开始更多的面向普通用户。功能完善、低学习门槛和简单易用是一般用户对这类产品的基本要求。极空间在保持NAS核心功能的同时,将使用体验进行了明显升级,整个操作体验更加简单易用,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说就是有手就能用。 Z4S是一款体验出色,功能全面的NAS产品,相对简单易用的操作更是让NAS走向千家万户成为了可能。Z4S很适合追求性能和上手简单的用户,毕竟四盘位+Docker+高配硬件+出色的软件适配可以说让体验十分出色。 当然如果你是和二狗一样的囤片党,或者有疯狂的数据存储需求,那么加购一个硬盘扩展柜也很有必要。极空间自家的A4硬盘扩展柜就是个不错的选择,4盘位+双数据接口+最大88T容量扩展,对家庭用户来说可以说完全够用咯。 以上就是二狗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有NAS相关的内容讨论也欢迎小伙伴们留言。我是二狗,咱们下次见。 极空间私有云 Z4S 四核8G内存 4盘位 NAS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硬盘)钛金灰 京东:¥3799 去看看 <更多>

王二狗 晒物 02-01 09:19

前言: 随着技术的进步与发展,个人数据的储存和分享也变得更加方便。合理选择数据的存储方式,可以方便实现智能手机、平板、PC等多端口设备的数据共享、管理和同步。目前市面上个人数据存储和分享的解决方案不少,总的来说主要包括三大类。 第一类就是网盘,不少小伙伴都使用过。操作简单,使用成本低,管理也比较容易,只要有网络就能实现数据的共享、管理和同步。但是缺点也很明显,功能相对较少,传输速度又各种限制,甚至频繁爆出的网盘网站倒闭可能会让你数据再也无法找回。个人数据除了使用方便,安全和稳定也很重要。特别重要的资料显然不太适合保存在网盘上,一般资料的存储和备份还是不错的。 NAS是另外一种常见的玩法,优缺点也很明显。NAS功能强大且完善,数据自己管理安全且私密,产品选择自由度也比较高。不过NAS主机+NAS磁盘的购置成本不低,不少专业NAS厂家的产品学习和上手有较高的门槛。如果有相对充裕的预算,同时对功能要求较高,自己也愿意学习和折腾,那么NAS无疑是最佳选择。 第三就是目前轻NAS设备,这类产品在设计相较于NAS产品在保留核心功能的同时其他功能做了一定删减,不过在使用上更加便利,产品的售价也十分合理。相对来说,轻NAS产品更加适合有数据共享、管理和同步有一定需求,同时对希望操作简单和预算控制更加合理的小伙伴。 目前涉足轻NAS产品的品牌不少,产品的成熟度和丰富度都比较高。雷克沙算是比较早进入轻NAS市场的专业存储厂家,针对个人存储和共享的时光机已经接连发布了好几款产品。雷克沙时光机T3是最新的一款轻NAS产品,二狗上手体验有一段时间,简单和小伙伴分享下使用感受。 雷克沙时光机T3开箱与安装: 外包装采用了硬质纸盒的设计,这是雷克沙时光机T3采用的是3.5寸机械硬盘设计,所以整个包装并不算小。包装正面可以看到品牌、产品型号和渲染图,白色+灰色的设计风格简约商务。主要功能和属性在包装背面都进行了标识,诸如3.5寸机械硬盘、SD卡备份、插件管理、远程访问等。 全家福方面,除了雷克沙时光机T3主机本体外,随机附赠有一条网线、一条电源线和一组机械硬盘固定螺钉。 主机采用了一体化白色哑光外壳设计,整体质感表现不错。底部设计有四个防滑垫脚,可以增加放置时的稳定性。这次的雷克沙时光机T3针对的更多是家庭使用的个人用户,考虑到使用的稳定选用了3.5寸机械硬盘位设计。出厂并未带盘,支持最大8T容量的3.5寸机械硬盘,存储的自由度完全交给用户自行决定。侧面搭配有栅栏+风扇结构,配合较大的内部空间可以提供稳定高效的散热表现。散热栅栏旁设计有SD卡读卡器,可以轻松实现SD卡数据读取和备份。背部设计有主要的按键和接口,从左到右依次是电源键、USB接口、网线接口和电源线接口。 拆装磁盘比较简单,盖板采用了磁吸式设计,首先需要取消盖板。磁盘固定采用了比较常见的卡口式设计,拿取方便固定也比较稳定,玩过NAS的小伙伴都比较熟悉的结构设计。雷克沙时光机T3只支持单盘存储,所以整个产品的体积控制还是比较合理的。 磁盘固定到支架上的时候一定主要区分朝向和位置,螺钉固定一定要拧到位,否则可能会影响硬盘的固定。整个操作并不复杂,借助螺丝刀就可以轻松搞定。 接通电源,按下后面的电源键,稍等片刻就可以使用咯,整个安装过程完成。 雷克沙时光机T3能做什么? 雷克沙时光机T3虽然定位是一款轻NAS的云盘产品,但是一般常用的核心功能都还是具备的。多端访问、手机相册备份、远程下载等功能都是具备的,下面二狗说说雷克沙时光机T3的功能体验。 要正常使用时光机,必须首先在对应的端口安装雷克沙时光机软件。目前雷克沙时光机软件已经支持MAC、TV、WIN、Android和iOS等平台,大家可以根据自己需求选择安装。PC和手机端可以方便进行数据的备份、分享和读取,电视端可以方便的查看图片和电影,对二狗来说PC、电视和手机端都有安装的必要。 初始化设置很简单,根据操作指引一步步操作即可。需要注意手机和设备需要在同一WIFI下才能正常连接,首次使用的机械盘可能会提示格式化操作,进入系统后一般会提示更新固件版本。更新完成后,就可以正常进行体验咯。 PC端的界面还是很简约直观的,包括时光机(主要操作界面)、任务传输(传输任务界面)和插件箱(管理自己的时光机的插件)三大界面。日常选择时光机界面即可,空间内非私密的内容会直接呈现在界面右侧。如果上传的时候以文件夹的形式上传在展现的时候也会是文件夹形式,使用较为方便。通过左侧的导航选项,我们可以根据图片、视频、音乐和文档对自己时光机内的数据进行分类。 系统支持我的空间、公共空间和加密空间的选择与移动,一般的数据上传后会自己去我的空间。如果需要多用户使用的共享数据,可以将数据移动到公共空间,通过分享其他用户,其他用户可以进行浏览和编辑。如果数据涉及私密,也可以将该数据移动到加密空间单独保存。加密空间需要登陆密码才能进入并查看,安全性和私密性更有保障。 时光机的数据资料,可以通过快速建链进行分享。根据使用场景还能设定数据访问的有效期以及是否需要使用密码。一般即时通讯传输数据都有容量上限,这个时候使用链接分享大容量数据内容就更加方便。 上传和下载都比较方便,拖动文件到悬浮窗即可排队等待上传,操作十分方便。通过悬浮窗还能直接查看上行下载的速度表现。 手机端的功能和PC端基本一致,只是针对手机习惯做了一些优化。不过手机支持备份功能,自然手机APP也就多相册备份和文件备份的选项。 手机拍摄的照片太多,不少小伙伴害怕突然遗失一般都会进行备份。各大手机厂家都提供有网盘,但是能够匹配需求的容量一般都需要额外购买,如果有一台雷克沙时光机T3直接就可以使用它的照片备份功能来实现。雷克沙时光机APP中选择照片备份,设定好备份的条件后,手机内的照片就会自动备份的时光机中的硬盘。备份好的照片还可以通过时光轴、地点和相簿三种分组方式进行访问,查阅起来十分方便。 部分小伙伴有备份QQ和微信的需求,通过雷克沙时光机T3也可轻松进行操作。设置方式和照片备份差不多,可以选择性备份也可以自动备份。备份的操作条件和设置都可以根据自己需求进行设定,可操作性还是比较不错的。 电视通过NAS或者局域网可以直接播放自己硬盘上的视频内容,这个功能是不少影视爱好者最爱的功能。相较于不少NAS复杂的操作设定,雷克沙时光机T3的操作就更为简单。直接在电视上安装一个雷克沙时光机的电视端APP即可,电视可以轻松访问自己NAS上的视频资源,简单又方便。 不少小伙伴都知道,通过NAS可以在离家的情况下使用外网访问家NAS硬盘上的数据,但是传统的NAS产品操作和设置极为复杂,内网穿透或者开通公网IP都是比较麻烦的操作。部分NAS厂家虽然无需复杂操作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厂家的服务器中转访问,但是速度慢得出奇。二狗实测雷克沙时光机的外网访问就比较友好,5G移动网络打开全高清规格的电影毫无压力,打开其他非视频资料的速度更是飞快。实测体验来说比较友好,无需设定就可以远程完成各类资料的访问和使用。 要实现更多好玩有趣的玩法,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安装插件箱中的插件。目前PC和手机端都支持共享相册、百度网盘、微力同步、迅雷下载和文件去重这七个插件的使用。官方后续也会持续增加插件的种类,这里二狗说说日常使用频次比较高的迅雷下载和百度网盘。 相比日常使用电脑进行迅雷下载,使用时光机中迅雷插件进行下载优势还是很多的。首先不占用电脑工作时间的系统资源,不会影响电脑的反应速度。其次可以远程复制链接进行下载,有链接就能远程控制时光机进行下载,相比电脑操作更加方便,同时可以选择休息时间让时光机进行下载工作。通过迅雷下载的资源直接保存在时光机中,进行资源的共享和访问也更加方便。总的来说,使用时光机插件版的迅雷下载还是很方便的。 搭配使用百度网盘插件,可以方便的在百度网盘和时光机之间进行数据的下载和上传,实现多向多端数据的备份和管理。资料可以无需保存到本地,通过插件后台下载可以直接存储到时光机磁盘中,访问、使用和管理都很方便。 小结: 从满足数据存储和共享的需求来说,我们前后经历了优盘/PSSD、网盘、NAS/轻NAS等不同产品的时代。不同产品有着各自截然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产品就最为重要。从雷克沙时光机T3的实际体验来看,手机备份、外网访问、远程下载、数据管理等功能都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相对简单的操作和相对低廉的价格,雷克沙时光机T3特别适合有数据共享、管理和同步需求,同时对操作预算都有相对苛刻要求的小伙伴。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的全部内容,我是二狗,咱们下次再见。 雷克沙(Lexar) 雷克沙时光机T3个人云盘 nas网络存储家庭云存储私人云 官方标配(无硬盘) 网盘 网络存储 京东:¥549 去看看 <更多>

王二狗 晒物 2022-12-27 16:09

写在前面 这两年国内的家用存储市场逐渐打开,除了传统厂商,其他各大品牌也纷纷推出了旗下的NAS产品线,今天带来的是来自外设厂商奥睿科旗下的NAS产品MetaBox Pro HS200,作为新入局者,产品有什么特点,这篇文章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开箱外观 ▲包装方面,相比于其他传统NAS厂商的牛皮纸包装盒,奥睿科采用了全彩包装盒,正面是NAS存储设备的场景化图片,画面中标注了产品系列名称「MetaBox Pro」,具体型号是「HS200」,下方标注了支持平台Android、ios、windows、Mac、TV、MP Addon。 ▲外观方面,HS200的外形很像之前用的奥睿科户外电源,上下左右四面采用一体式的银灰色铝合金包裹,整体的商务风满满。 ▲前面板的盖子通过磁吸的方式和机器固定,拿下盖子可以看到机器的硬盘插槽位,HS200采用双盘位设计,单盘位最大支持18TB容量的硬盘。 ▲前面板靠下的位置是三枚状态指示灯、电源按键,指示灯分别显示磁盘状态、网络状态。 ▲前面板的盖子内侧还有配套APP的下载链接二维码,覆盖了安卓和ios两个主流平台,扫码即可下载安装。 ▲硬盘托架采用卡扣的方式固定,托架的做工还是非常不错的,很厚实,不是像其他品牌那样软趴趴的塑料架子,托架扳手表面是镂空处理,这样在安装硬盘工作时能够保证风道畅通,提高机器的散热效果。 ▲背面比较大的面积是镂空区域,中心位置是一枚散热风扇,下方分别是DC电源接口、2.5GbE网口、2xUSB3.0接口、重置孔。 ▲电源适配器的输出功率为12V/5A 60W,作为一台NAS设备日常功耗可以保持一个相对较低的水平。 ▲底部是产品铭牌,标注了产品绑定二维码,相关参数信息,地面四角位置各有一个比较高的防滑脚垫。 ▲硬盘方面这次选择的是东芝N300 8T NAS专用硬盘,该系列硬盘专为多用户环境和高工作负荷率而设计,全系采用CMR垂直磁记录,更有利于NAS里面的数据保护。 东芝N300 NAS硬盘还采用一个独家技术,Stable Platter Technology(盘面稳定技术),东芝在硬盘的顶部和低部都附加有额外的马达,来提供硬盘的振动补偿,有助于在多盘存储机柜中提供一致的性能。 此外,东芝N300系列NAS硬盘独家提供8向的震动传感器,进一步确保了硬盘和数据的安全。大家都知道机械硬盘是通过移动磁头和磁盘高速旋转来读取数据,如果受到大幅度的震动磁头就有可能撞击磁盘,进而造成硬盘损坏数据丢失,东芝N300提供了多向震动传感器可以在机器受到冲击时及时中止磁盘读取,从而起到保护数据的作用。 东芝N300性能测试 组装NAS之前先把硬盘通过SATA接口连接电脑测一下性能,计算机磁盘管理查看容量信息,8TB硬盘实际可用容量为7452.04GB,CrystalDiskMark跑分测试,东芝N300使用1GB数据连续读取速度267.59MB/S,写入速度262.76MB/S,这个成绩要比我之前用的西数红盘Plus成绩要高一些,速度性能表现非常不错。 ATTO Disk Benchmark的测试成绩,东芝N300读写速度也都能达到260MB/S。 实际的拷贝11GB的文件测试读写速度,东芝N300的写入速度开始阶段飙到了1.3GB/S,后面逐步稳定在230MB/S,写入速度开始甚至飙到了1.7GB/S,后面稳定在360MB/S,通过上面测试可以看到东芝N300这款NAS专用硬盘在速度方面的表现是完全可以放心的。 NAS组装体验 奥睿科HS200的托架和硬盘采用螺丝的方式固定,两侧各2枚,机器随机也附带了同型号螺丝刀,组装还是比较简单的。 简单测试HS200+东芝N300在高速传输数据时的噪音表现情况,非静音状态下,分贝计测得NAS设备噪音为47.7dB,整体处于可接受状态,使用中也没有异响的情况。 激活可以通过手机/PC/Mac安装「Weline」客户端来实现,下面演示以手机端为例。 第一次使用「Weline」需要注册账号,作为奥睿科HS200的软件网络服务商,微链接采用的是SDVN技术,它属于分布式虚拟网络的一种,不仅数据保存更安全,而且相比于传统NAS复杂的网络设置(公网IP)才能实现内网穿透,SDVN技术配置简单,上手即可实现异地远程数据读取,轻松实现内网穿透。 软件登陆完成后,在节点位置点击扫一扫,扫描HS200机器上的绑定二维码添加机器到网络中。 设备添加完成下面就是磁盘阵列选择,HS200支持LVM/RAID0/RAID1三种磁盘阵列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数据使用习惯来选择,LVM相比RAID1能够提高硬盘使用率,安全性也更高,推荐普通用户选择。 「Weline」管理软件的逻辑类似于市面上的网盘软件,常用的基本功能都能在软件内找到入口,还支持手机相机自动备份、通讯录备份、文件分享、远程下载等。 家庭用户常用的文件管理和影音功能覆盖的也比较完善,HS200支持SAMBA协议、DLNA协议,可以将NAS设备里的文件夹映射到电脑端本地进行影音播放,文件查看编辑,手机或者平板上的影音播放软件,比如iPad上的nPlayer在局域网内可以直接播放HS200上的电影资源,操作还是非常简单的。 「Weline」PC端软件的操作逻辑基本上和手机类似,文件上传下载速度很快,其中也得益于SDVN技术的加持,日常使用体验非常不错。 「Weline」PC端管理软件可以下载安装Docker应用库,相比于市面上其他轻NAS有着更高的可玩性,对于NAS进阶使用,后期也有着更高的扩展空间。 总结 HS200作为奥睿科旗下第一款NAS产品,整体表现还是非常亮眼的,软件操作简单,新人也能快速上手使用;SDVN技术加持不用公网IP也能轻松实现内网穿透,远程访问数据方便快捷;HS200+东芝N300系列NAS专用硬盘的搭配组合也能最大程度发挥机器性能,实现更好的使用体验。 如果你最近也有组建NAS设备的需求,那么HS200将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当然了,后期价格能够降一降,那就更香了~ 奥睿科(ORICO)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 企业家庭私有云存储 磁盘阵列RAID硬盘柜 双盘位 京东:¥2599 去看看 <更多>

哆喵呜 晒物 2022-12-26 11:49

前言 大家好,我是噩梦飘雷~ 最近由于口罩的原因,长期困居于父母家。由于空闲时间比较多,于是有时间下载各种PT资源欣赏。 我自己家用的NAS是一台黑群晖+威联通TS-262C,之前习惯了用这两台设备上的Transmission套件来进行PT下载。 不过由于口罩的因素没法回自己家,如果使用zerotier异地观看黑群晖、威联通中的视频,就得要跟家里的京东云等PCDN设备抢上行带宽,用着不太爽,因此最近主要用父母家里的NAS来进行PT下载了。 放在父母家的NAS是极空间新Z4,J4125的CPU+8G内存的配置,功耗低、性能足,入手几个月以来用的一直挺省心满意的。 极空间新Z4自带的“下载”程序操作简单方便,默认也能进行PT下载,很适合新手小白使用。不过作为一名NAS老司机,用惯了Transmission,总觉得这界面有点过于简单了: 不折腾不舒服,有问题就要解决,本次就为大家带来我用极空间新Z4安装Transmission的超简易教程。 由于极空间并没有像群晖、威联通、爱速特一样,提供官方的套件库,所以我们在这里选择使用万能的Docker来进行安装。 启用极空间Docker服务 极空间自带的Docker功能,但是需要手动进行启用。方法是,进入极空间的系统设置功能,在左侧最下方的列表里进入Docker选项,开启Docker服务。 下载镜像 点击Docker图标,进入Docker程序,就能看到目前正在运行的Docker容器。 依次选择镜像——仓库,输入transmission关键字进行搜索,然后点击第一页最下方的chisbread/transmission进行下载。 linuxserver/transmission是Tr的官方版Docker,选择这个版本的话,需要手动安装中文UI,并且需要手动修改用户名和登录密码,用起来比较麻烦。 而chisbread/transmission是网友修改过的版本,修改版自带了中文UI,并且可以对下载文件进行快速hash校验,用起来更方便舒服,直接一步到位了。 安装镜像 我们在 镜像——本地镜像中,可以看到下载完成的镜像,接下来直接双击进入安装过程。 极空间新Z4使用的J4125这枚CPU性能足够强大,这里可以取消“启用性能限制”的选项。 接下来我们进入文件夹路径的设置,这里需要啰嗦两句。Docker是虚拟化的容器,Docker容器中的文件夹需要和外部(NAS中)的一个真实存在的文件夹进行绑定,才能在使得虚拟容器落在实处。 至于NAS中对应的文件夹存放在哪里、叫什么名字都无所谓,我们只需要指定容器内和容器外的两个文件夹的对应关系就好。 chisbread大佬的修改版Transmission需要配置3个文件夹,分别是/config、/watch、/downloads。 config文件夹存放设置信息;watch文件夹实现种子监控功能(把种子文件丢到这里,transmission会自动开始下载);downloads文件夹则存放我们下载好的资源。 大家可以参考图中我绑定的NAS文件夹路径,当然自行设置也是完全没问题的。 接下来进行端口设置。我手头这台极空间新Z4貌似已经默认把51413和9091端口给占用了,所以这里我们需要特别注意一下。 前两项TCP与UDP协议的51413端口留空即可,让NAS自己匹配一个空余的端口,不会影响使用。 第3行9091对应的端口是我们将来用来访问Transmission管理界面的端口,我们可以手动设置一个与9091不同的端口,只要没占用、方便好记忆就行。这里图省事儿我随意用9092,实测可以正常创建。 端口设置完成后,直接点击右下角的“应用”按钮,稍等片刻,就可以看到Transmission容器已经在运行了。 路由器开启UPnP功能 在PT下载时,为了使局域网内的NAS能与外界正常通信,我们还是要在路由器上打开UPnP功能,这样就无需单独进行一个个的端口映射了。 需要注意的是,UPNP是在拨号设备上开启的,如果你家用的是光猫拨号上网,那么这个功能要去光猫中开启。 还要注意,UPnP不要和DMZ功能一起启用,这会造成UPnP失效,建议只启用前者就可以了。 使用transmission Transmission的使用方法非常简单,我们只需要在浏览器中输入NAS在局域网中的IP地址+冒号+刚才设置的端口号,例如192.168.50.153:9092,即可直接进入使用界面。 在Transmission中,我们除了能直观的对下载的种子进行管理,还可以进行数据统计、查看上传量等操作,非常好用。 下载资源的方法也很简单,只需要点击左上角的”添加种子“,然后选择已经下载好的种子即可。 chisbread/transmission默认设置的磁盘缓存只有4MB,在下载和上传时可能会造成硬盘频繁读写。 如果大家使用机械硬盘下载,为了减轻机械硬盘的读写负担,减少碎片文件的产生,可以在设置界面中,将磁盘缓存容量调大一些。 反正内存也用不完,闲着也是闲着。我自己是习惯直接给Transmission分配1G的内存,这样当下载1G的资源后,才会向机械硬盘内写入。 接下来随意找个种子下载试试,校验速度比群晖和威联通上的套件版Transmission快多了,几乎直接就开始了下载,下载速度也能很理想,直接达到了40多MB/s,很快就能冲上去。 最后 感谢大家看到最后,以上就是今天为大家分享的内容了~ 如果本文对您有帮助的话,还请来个点赞和关注,您的支持就是我持续创作的最大动力~ <更多>

噩梦飘雷 晒物 2022-12-20 13:59

最近一直在捣鼓群晖,把在公司电脑上的工作文档,可以利用Drive Client实时进行同步,保证了在各个地方都能工作。但是在公司访问家里NAS上的文件,还需要打开群晖的网页版,然后再对文件进行下载,要想编辑并保存的话,还要编辑后重新上传,非常麻烦。 如果在公司能够像访问本地硬盘一样访问NAS里的文件就好了,在家里可以通过网上邻居或者SMB进行实现,可是在外网并不能实现。后来经过学习,发现可以通过WebDAV来实现。下面就来介绍一下,如果通过来实现在外网像访问本地硬盘硬盘一样访问NAS的文件。 一、内网实现映射硬盘 在说外网访问NAS之前,先说下内网如何实现像访问本地硬盘一样访问NAS吧 我的是Win11的系统,在我的电脑中菜单栏最后的三个小点点,打开后点击映射网络驱动器。 驱动器盘符可以选择新添加硬盘想要设置的盘符,然后在后边网上邻居当中可以看到我们的NAS,然后将制定的文件夹映射为本地硬盘就可以了。 设置好以后,就能在我的电脑中访问映射好的硬盘了。后边外网我们也是使用相同的思路但是要借助WebDAV服务。 二、申请公网IP 想要在外网访问本地NAS,现在访问群晖使用的是QuickConnect,但是它不支持利用它实现群晖官方以外的功能,这个时候我们想要访问家里网络就需要一个公网IP。 根据网友的经验,电信的网络是最好申请公网IP的,刚好我就是电信的网络,直接给人工客服打电话,说需要公网IP,连理由都没有问,就直接派单给我们当地的师傅。当地师傅和我联系过后,直接给我申请了公网IP,不到半个小时,重启交换机,就获得了公网IP。 三、设置DDNS 设置DDNS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域名解析到我们的公网IP,然后访问到家中的NAS,这样在外网访问群晖系统也能通过域名加端口实现。 很多人都是自己买一个便宜的域名,可是再便宜的域名也要花钱,而且很多域名都是第一年便宜,第二年再续费就贵了。本来群晖自己也提供了免费的DDNS域名,而且设置也是非常方便,这里我就使用群晖自家的域名设置DDNS。 在群晖控制面板-连接性-外部访问-DDNS,然后新增来添加DDNS,在这里,服务器供应商选择“Synology”,主机名称处可以设置自己喜欢的域名,以及提供了多种后缀可选。 外部地址(IPv4)自动就能获取到我们的公网IP,保存后DDNS就设置好了。 四、群晖安装WebDav 外网映射NAS上的硬盘,需要借助WebDAV,首先在套件中心安装WebDAV Server。 安装好后,在启用HTTP和启用HTTPS,默认端口号为了安全起见,最好是修改了。这样设置就完成了。 五、端口映射 前面我们设置好了WebDAV,并且知道了内网的端口,外网访问时,需要把外网我们输入的端口号映射到NAS的IP以及端口。 这里我们要看是用光猫来拨号还是用路由器来拨号,如果用光猫拨号建议把光猫改成桥接,使用路由器拨号,因为一般光猫的性能都是比较弱的。 在路由器中设置端口映射,不同路由器的设置不同,这里就不过多介绍了。 六、外网实现映射硬盘 Windows 默认只支持 HTTPS 方式的 WebDAV 映射,默认不支持 HTTP 方式的 WebDAV 映射。但是我直接使用HTTPS 一直连接不上,所以我们就开启对HTTP的支持。 在注册表当中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ebClient\Parameters 下,把 BasicAuthLevel 的值改为 2 ( ‘1’ 默认只支持 HTTPS,’2’ 支持 HTTP 和 HTTPS) 下面就可以像前面我们内网添加网络映射驱动器一样了,文件夹是“http//域名:外网端口号” 然后输入我们群晖的用户名和密码就能添加成功了 然后在我的电脑当中就能看到映射的驱动器了,我们能直接访问里面的文件,也能在保存文档、图片以及下载时,直接选择NAS里的硬盘,使用非常方便。 <更多>

雨的心跳 经验 2022-11-29 09:58

UNRAID 安装 WIN10 的教程不难,不过现在已经可以虚拟化核显到虚拟机了,也就是说 UNRAID 的 docker 里 EMBY 调用核显,同时虚拟机里的 WIN10 也可以调用核显,不像以前要直通后,只能在一个位置使用。 WIN10 的安装参考平凡之路的博客。 首先下载 WIN10 的虚拟驱动,在设置-虚拟机管理器里下载,如果太慢的话,可以到下面写的 fedoraproject.org 地址去下载。 官网下载 WIN10 的镜像,我选择 WIN10 LTSC 2019的版本,稳定易用,占用不多,放在 UNRAID 的 isos 共享文件夹。 UNRIAD-虚拟机-添加虚拟机。 选择 WIN10 如图设置,核心视情况而定,我分配 4 个,内存有 32G,分配了 8G,机器选择 Q35,intel-gvt-g 介绍里写的,似乎 ix440 也可以,为的是之后的虚拟化核显设置,然后选择 win10 镜像和驱动镜像,总线都选 SATA。 主要磁盘位置选自动,虚拟磁盘就 128G,类型选择 raw,一次性分配 128G 大小,后面的都默认了,创建虚拟机后进入 VNC 查看显示画面。 选择输入法。 点击现在安装。 接受条款,下一步。 自定义安装。 加载驱动程序。 弹出的对话框选确定。 选择 WIN10 的驱动,点击下一步。 然后就可以看到分配的 128 G 驱动器了,点击下一步。 开始安装 Windows。 重启后继续安装,选区域后,是。 键盘布局,是。 跳过。 网络驱动还没装,跳过。 又啰嗦一遍,继续点否。 写用户名,下一步。 设置一个开机密码。 开始设定安全回答三个。 不发送活动记录。 不重要的都关闭后,点接受。 WIN10 进入后各种没驱动。 进入设备管理器开始装驱动。 点击以太网控制区,更新驱动程序。 手动浏览查找驱动程序。 之前已经加载了虚拟驱动,在 NetKVM\w10\amd64,因为我的是 WIN10 64 位镜像。 下一步,安装成功。 继续安装 PCI 简单通讯器的驱动程序,在 E:\vioserial\w10\amd64。 PCI 设备的驱动在 E:\Balloon\w10\amd64。 这个时候驱动程序都装完了,看一下显示适配器,只有一个,我们来虚拟化核显给 WIN10 使用。 Intel-gvt-g 插件虚拟化核显 在 UNRAID-应用,搜索 intel-gvt-g 插件,下载安装,这个插件可以将核显直通给虚拟机,是动态分布的,也就是说 UNRAID 本身也还在用这个核显,emby 还能解码。注意这个插件只支持 intel 的 CPU,并且是 5代以上,我正好用的是 QSRL,可以尝试一下。 虚拟化的分享参考了 David的日常,感谢分享。 安装好了后,在 UNRAID-插件里找到 intel-gvt-g,点击。 看到这个页面别慌张,重启一下 UNRAID。 先关闭虚拟机 WIN10。 重新打开插件,可以看到核显可以选择了,选择一个虚拟机就是 WIN10,前面的模式选择第一个,点击 ASSGUB VM 添加。注意核显之前不要在系统设备里 VFIO 直通了,不然会失败。 虚拟化后,下面可以检查一下,还可以删除这个虚拟化核显。 启动 WIN10 虚拟机。 进入 WIN10 后,打开设备管理器,在显示适配器里查看,发现多了一个适配器,而且是黄色感叹号,未装好驱动的,说明虚拟化核显成功。 https://www.intel.com/content/www/us/en/download-center/home.html 网址下载驱动。 切换语言后找到显卡,点击。 QSRL 是 UHD630 显卡,所以这里找到对应的 630 显卡驱动,最新的日期,点击下载。 下载之后,在虚拟机 WIN10 里进行安装。 我同意。 勾选全新安装,开始。 安装完成后,一般也是要重启的。 重启进入 WIN10 后,打开设备管理器,看到核显正常安装了,显示为 UHD630。 在 WIN10 里播放 B 站视频,CPU 和 GPU 都不会压力很大,但是分辨率也不高,外面 UNRAID 也没啥压力,主要是我没外接显示设备,也没声音。对于我来说仅仅是测试一下这个功能行不行,win10 可能使用率不高,最多是迅雷、百度云,或者一些 exe 程序的测试。 另外 win10 安装虚拟机真的是比群晖的 BUG 少太多了,虚拟化核显也简单,希望这篇分享能帮到许多人。 <更多>

晓飞影V 晒物 2022-11-22 11:09

前 言 现在市面上硬件级储存类产品,比如说U盘、移动固态硬盘,我敢说全世界的人门对此对这两样产品都有了解,可能很多高龄人士没用过,或多或少都有听过。 我相信还有一种新的硬件级储存类产品,大家或多或少也听过,它就是"网络附加储存",简称为NAS。它是一种文件级储存,连接到网络,下载或储存内容。其实早在20世纪80年代,NAS已经初步成型,它通过以太网与网络连接,就像文件服务器一样。这么说相信很多用户有点懵,我刚开始了解NAS得时候也是很懵,相较于网盘他们有什么区别呢?基于国内的需求,很多用户对于大容量、容易分享、和较低的价格的需求非常大,因此开始流行一个词"云储存"。 而我们所流行的网盘类应用,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属于NAS储存类目的一种,就是所谓的公用云储存。相当于商务公司采用的专用的硬件来储存用户的数据,而用户通过付费一次性买断或订阅制付费来购买网盘服务。 我们之所以会对各大网盘有很深的感触,敏感点是价格,另外一点则是不买会员就限速,以及储存资料的各种和谐。尤其是当你有一点打开网盘,看到自己珍藏的电影突然因版权问题被和谐了,那才叫一个痛不欲生。 不少用户多少有听过艳照门事件吧!明星的私密照片储存在网盘中,结果被黑客攻破导致泄漏,从而引发对商务网盘的信任危机。 这种公用网盘的收费模式对消费者来讲不算特别友好,而安全性犹未可知,于是一种新的替代方案开始逐渐产生,那就是家用型NAS,可以理解为专属个人的私有网盘。它以数据为中心,与服务器分离,集中管理数据,能够做到性能更高,带宽更快,同时私有数据能够被很好的保存,不会泄漏。 为什么我会开始选择NAS? 我之所以会开始选择NAS,一个是担心自己的照片储存在网盘会泄漏,之前2017年有一次我储存在网盘的摄影照片莫名其妙出现在一家网站上,而我之前储存的网盘目前已经倒闭了,我并不清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后来这家网站也因自身原因被查封了。 我同样经历过网盘的限速、和谐事件,让我非常恼火的是我明明只是正规的考公务员学习资料,还是正版购买的,结果网盘和谐后跟客服沟通无果,我只能找商家重新要了一份重新下载,而这个事情前前后后折腾了我一个星期,耽误了很多事情。当然网盘限速的另外一点原因则是因为我下载电影下载了2天,这个电影不过2.5G,真的是有够折腾的。后来当我下载一部1.8G电影的时候,下载到97.%的时候忽然不动了,即便是我充了会员后,它依然卡住了,最后重新下载的时候又可以了,总之折腾了我半天时间。但是网盘付费后下载各种电影、资料,那确实没话说,或者以压缩包的形式压缩保存,和谐的几率还是小很多的。 我后续也购买过U盘、SD卡、移动硬盘,以及手机自家网盘。SD卡目前是一般不可取的方案,除非是像相机,Switch等需要额外储存的产品购买,对于手机完全没用,毕竟我们大部分资料和数据要么在电脑、要么在手机。大容量固态移动硬盘我也有,像Lacie的4T硬盘,但它的USB-A口仅支持电脑,很多C口没办法用,后来我更换了一根C口的线,结果手机没办法识别,还是只能电脑用,不过后续我又购买了支持识别手机C口的硬盘,结果安卓手机能用,电脑能用,iPhone购买的转接头就是没办法识别,好在支持通过iPad Pro识别,总之就是麻烦,尤其是我的U盘还差点丢了一次,丢了等于数据又没了,还没有备份,网盘备份的等于你的照片、视频、文本等,但不是应用,这时候各家手机就推出了自家的网盘服务。 相较于网盘,那就便宜很多了,而且基本上能备份手机的大部分数据,但网盘下载电影的速度依然没话说,这些是手机网盘没办法做到的。 以上并非我黑网盘,个人实际经历,因此我对网盘类应用好感度并不高,总之各有利弊,算下来一年使用网盘的几率其实并不高,只是希望数据能有个备份而已,如果担心手机丢失或损坏,购买手机家的网盘服务还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是下载需求比较多的话,那网盘类会员购买也是有必要的,除非你时间多慢慢下,所以我目前寻找替代方案就是NAS。 我之前做过影院兼职人员,非常喜欢看电影,后来因电影喜欢手机摄影等,后来从事社会工作者,直到目前的自媒体,大量的工作让我对储存有非常大的需求,而我作为消费者,希望能有一个在手机上就能随时快速查看内容的App。 价格永远是用户最敏感的痛点,其实当我们看到家用NAS的第一个想法就是为什么这么贵?尤其是对于像襄阳这种三线城市,消费高、收入低,一个NAS的成本基本上就要工资的三分之二,换谁大多数都会选择价格更加低廉的网盘或U盘类,虽然麻烦点,但是也能长期使用,这也是家用级NAS普及率并没有U盘、网盘普及率高的原因。 为什么选择极空间Z4S? 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发现最终还是极空间的推荐率相当高,而且极空间的上手友好度也更高,覆盖面也比较全面广泛。像入门级Z2、Q2,或者升级后的Z2S,中高端一点的Z4,或者当家旗舰产品Z4S,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 我最终在双十一这天下单了极空间Z4S,倒不是我经济富足,而是今后我无论是用手机还是用相机拍照,储存的照片都非常多,有些还不适合删除,指不定就会拿出来用,我看了Q2、Z2和Z2S的性能上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入手新品再加上各种店铺满减活动,Z4S的优惠也是很大的。而且极空间简单友好的功能,让我对它非常期待,我比较懒,所以不喜欢折腾,因此极空间Z4S对于一个长期有储存需求且希望稳定没问题不喜欢折腾的人来讲,非常重要。 不过买NAS一定要记得搭配高速储存盘,买了极空间Z4S后,大家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 极空间Z4S外观如何?占用多大的空间?安装是否简单? 这里我真的非常强烈的推荐购买极空间Z4S白色,如果桌面是白色的极简桌搭的话,如果桌面是黑色或其他配色的话,那还可以选择蓝色或黄色。 再看官方图的时候,我以为这个东西比较小,没想到实际上占据的空间并不算大,真喜欢白色这个配色,非常百搭。 中间的木纹竟然显示指示灯、科技和自然的结合,而且从侧面看竟然有点像Z。 外壳是全铝合金,对散热很不错。正面是磁吸盖板,盖板下是四个硬盘支架,支持快速拆卸。 在背面有一个散热风扇,风扇底部分别是eSATE接口,一个USB-A 2.0接口,双2.5G网线接口,一个电源DC接口和一个HDMI 2.0接口。 底部增加了防滑脚垫,便于稳定支撑。 我觉得极空间非常贴心,除了主机和电源线外,还附赠了双网线、螺丝刀、备用硬盘缓冲垫圈。 如果是放置在工作桌面的话,一定要将其放在适合通风的地方,而且上方不要放置杂物,不然会影响桌面的美观度。 接下来就是安装了,将硬盘插入硬盘支架内,接上网线,接通电源。 下载极空间App,通过App进行注册设置,一键就能完成。 对于第一次上手的用户会比较懵,直接询问客服,官方会打开安装视频教程,还是很简单的,我个人觉得并不是很难。 当然除了在手机App上进行设置外,还可以通过网页端进行设置,只不过网页端功能会稍微多一些,大部分功能基本上都能实现。 这里额外提一句,在App Store下载App的时候,发现极空间考虑到老年人的需求,还提供了极空间亲情的App,这点真的要好评,并非所有的人都是数码专家,都会设置App,即便是老年人也是如此,后续我再来讲这个App的功能。 开机后根据引导会对硬盘进行初始化设定,Z4S支持ZDR模式、RAID1、RAID5、双RAID1模式。新手可以直接选择极空间家的ZDR模式,1-4块硬盘均可使用,而且有双备份功能,实用且保险。 根据客服的回答给了我参考和对这几种模式进一步理解,如果用于影音娱乐的话,我个人建议极空间家的ZDR模式是很不错的。 我个人第一次进极空间App中,觉得它的UI设计简明轻快,而且功能被整合在一个App里,App里面有影音娱乐、下载、相册、备份、私有云空间等等各种功能,非常好用。 哪些功能是亮点?最实用的功能是哪个? 我个人认为最基础的功能,能够做好,容易上手,易用,就是实用的点了,包括储存和下载。不过在体验一番后,我觉得极空间的极影视功能是最大的亮点,非常适合影音爱好者。 极相册 极空间Z4S虽然做不到像手机云空间那样可以实现手机的一键备份,一键还原,但它是通过极空间App来释放我们手机里的内存,比如重要的图片数据,视频等等,可以保存到极空间的相册,并且可以实时分享给别人,家人等等。你可以手动去备份相册,也可以通过一键自动备份。手动备份可以手动分门别类,但自动模式的AI智能整理功能特别方便,识别率还是挺准确的,我个人很喜欢。 说到这里,就要提一下极空间亲情软件了,它相当于更简化的极空间App,里面更多的就是点一下,就会出现相册、视频、音乐等等,非常的简易化,直观明了,即便是上了年龄的父母,会用手机,基本上都可以上手。通过极空间App可以开通6个亲情账号,将单独的照片、视频、音乐分类,再分享给父母,父母只要手机上有极空间亲情App,打开就能看见,这样父母在手机上也可以回顾以前的温馨时光。 我的父母虽然不怎么爱拍照,但手机里仍然有很多照片和视频,我们只需要通过极空间开放一个父母相册,让他们将手机的照片和视频备份到极相册里,你可以看见,协助父母整理,全家都可以共用一个储存空间,并非是同一个相册,这点我觉得是非常实用的。 储存备份 极空间支持MacOS、Windows、iOS、Android等主力设备数据备份,可以将手机里的所有数据统统备份到极空间里,像相册自动备份,微信文件备份、手机文件上传等等。 让我没想到的是,极空间竟然可以将MacOS里面的时间机器作为备份,也就是说可以把Mac系统的资料备份到极空间里,这对于Mac电脑用户就很友好了。 Windows也不例外,在电脑上可以作为映射的网络硬盘,这样在传输Windows数据的时候就非常方便,不需要我将移动硬盘从抽屉里拿出来,接上电脑,然后传输数据。 iOS设备不仅可以同步照片、还可以同步微信文件等等,安卓自然也可以,我无论是哪个设备,都可以实现数据同步,在任何设备上也可以下载。 像手机里比较重要的文档类,也可以通过NAS实现多种同步方案。 迅雷、百度网盘、天翼云空间 前面两款软件我相信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只是没想到极空间内置了这三款软件,相较于我们日常电脑上使用的迅雷、百度网盘,极空间内置的版本更加简化,但是下载功能却很强大,像主流的HTTP、PT、种子文件等等都可以下载,简直是影音爱好者的福音啊。 百度网盘大家也不陌生,它的使用体验跟手机的网盘功能大差不差,下载资料和保存的资料都可以通过百度网盘,可以将一些非必要的,不重要的数据备份到百度网盘方便手机下载,重要数据还是算了,如果有很多重要数据在百度网盘的话,可以通过内置网盘直接下载到极空间里,非常方便。 关于天翼网盘使用的人不算很多,我的重要资料一般也不会放在这里,所以大家可以按需去体验一下。 私有云空间 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个私有云空间的,它分为个人空间和公共空间。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你是经常远程办公的话,重要文件可以放在个人空间里,团队经常使用的文件可以放在公共空间里,而用户拥有全部的权限,可以让公共空间的文件可读写或只读,读写的话可以在线编辑、搜索、上传文件或下载等等,只读意味只能看不能用。这很好的保证了私人数据和公共数据的分开,同时还实现了远程办公的需求,同事可以远程下载编辑,节省了时间和效率。 极影视 我大部分的电影都是放在移动硬盘中的,想回顾的时候才会接上电脑播放,在电脑上我使用的解码软件是PotPlayer,体积小,功能强大。因此我对于NAS播放影音其实是保持一种疑惑的,因为毕竟我看大部分NAS得主要功能是储存数据和下载,而极空间确实在这方面做的完善易用,后续良好的使用体验也打消了我的疑虑。 接下来其实就可以将移动硬盘里的文件导入到极空间里就可以,接下来进入极影视中,将目前有影音文件的目录指定为它的搜索目录,这样就可以正确识别这款电影了。极影视有一点做的非常好的就是它可以直接通过电影搜索到相关的电影信息,这样就可以直接了解电影的演员、简介等等,可谓十分精确,除非是一些非常小众没有引入到国内的影片没办法识别。 当我进入影片后,极影视就像是一款播放器软件一样,可以自由拖动播放速度、自由拖放、甚至还可以选择字幕,真的是相当实用了。 是不是我们只有在同一个Wi-Fi网络下才能使用NAS呢?并非如此,即便是打开手机4G,登陆极空间账号,照样可以流畅的播放视频,这时候使用的则是流量在播放视频了,视频可以选择不同的画质,比如1080P、高清、标清,节省手机流量。Wi-Fi情况下,手机直接解码播放电影,速度非常快,而在4G的情况下,滑动屏幕的话网速会稍微有卡顿的情况。 这真的是让我既惊喜也意外的体验了,现在我可以通过下载各种电影,保存到极空间内,再添加到极影视中,就可以观看电影了,即便是我在外面玩,只要有网络,我随时随地都可以观看我喜欢的电影,这种体验是最棒的。 我是第一次体验极空间的极影视功能,即便是高码率的视频,在极影视的加持下,也可以自主选择码流,播放速度,音轨,字幕,解码方式,画面调整等等,保证了它的观影体验是流畅的,像我这样的用户不会过多设置,就可以轻松的使用。 如果家里有电视、显示器等等的产品时,也可以通过HDMI线材连接到NAS和显示器,通过手机App将画面投屏到显示器上面,观影体验更加震撼。 这时候手机App就可以当遥控器,拖动进度、调整音量或快进等等,操作的体验和极影视操控差不多。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功能可以使用,像极阅读,有声读物,闪电传,亲情搬家等等,在系统设置中也可以对极空间Z4S进行各种设置,比如查看设备内存,灯源,风扇,休眠,开关机等等。 家用级NAS应该如何选择? 随着科技的进步,现在家用型NAS得硬件规格越来越强大,而且服务也更好,并且产品性价比也更高。市面上比较主流的几家NAS品牌我也有了解过,像最常见的群晖、威联通、极空间、联想、绿联、华为等等,而且在双十一排名前五的基本上都是这些品牌。 购买NAS一定要慎重,明确好自己的需求再做决定,如果你的定位是喜欢折腾,并且对专业的网络计算机方面有比较深入的了解,那群晖、威联通应该不错,甚至自己动手DIY一个NAS都可以,毕竟这两家也是老牌,可玩性非常高。只不过群晖的硬件机器比较贵,威联通便宜很多,但是系统上手难度有点高,需要在网上查阅一些资料后使用。 如果你定位是简单好用并且方便,小白都能轻松上手的话,那像极空间、华为、绿联等等就挺不错, 绿联也算是覆盖面比较全,硬件装机率还不错,华为的万物互联做的相当不错,我家里有不少华为产品,智慧App用起来相当全面,像手机华为P20 Pro,华为AX6路由器、华为Q6路由器等等,华为智慧储存,体验应该不差,作为家用储存没问题,只不过价格是个敏感点。 我个人最终还是非常推荐极空间的产品,Z4S作为旗舰产品,已经让我体验到旗舰产品该有的功能,预算比较紧张,对储存需求较高的话,还是可以选择极空间的入门款Q2、Z2系列,一款产品不仅仅在于它的硬件有多好,而且在有限的价位里发挥出它无限的价值,以及良好的体验,才是一款好产品。 极空间私有云 Z4S 四核8G内存 4盘位 NAS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硬盘)钛金灰 京东:¥3799 去看看 <更多>

可爱的春雷王啊 晒物 2022-11-22 10:09

有了群晖以后,利用Jellyfin将它打造成了影音中心,最让我看着舒服的就是它的海报墙。想要打造漂亮的海报墙,除了需要Jellyfin,还需要一个强大的刮削器。这次就来介绍一下,如何使用搜刮器为影片下载相关信息。 其实本身Jellyfin就是内置的刮削器的功能,但是因为DNS污染问题,造成一般情况都是刮削失败,想要修复好这个问题,就需要修改群晖的Hosts文件,不过这个需要用到命令行,那就先来介绍一个比较简便的方法吧。 tinyMediaManager tinyMediaManager是一款简易的本地电影管理软件,可以自动下载字幕,刮削器可以选择多种。 首先要下载tinyMediaManager最新的是V4版本,作为新版当然功能更丰富,但是V4有一个限制,就是不买Pro版的情况下,仅仅支持导入50部电影数据。使用V4版本可以直接在官网下载最新版。 如果有更多电影的导入需求,可以使用V3版本,我们用到的功能,基本上V3也能满足。使用V3版本,可以在官网的历史版本中下载V3版本。 下面就以V3版本为例吧,下载好压缩包后,解压文件,通过tinyMediaManager启动软件,因为它是运行于JAVA环境,我们需要提前安装JAVA环境。启动软件后不要升级,否则会升级到V4版本。 打开tinyMediaManager后,会进入设置引导,首先会引导我们设置电影和电视剧的目录,我们只需要将我们的电影目录加入其中就可以。因为我是将我的NAS的电影目录映射为了本地硬盘,所以选择时会很简单。 刮削器我选择了TMDB,这里需要填写API,这个只需要到TMDB的官网注册账号就能获得。 本来应该到这里就可以刮削电影信息了,但是因为前面说过的DNS污染问题,这里的TMDB也是很难连上服务器的,有些朋友依然不能刮削到信息,这里我们就需要修改Hosts,不过在windows下修改hosts是比较简单的。 首先我们要在DNScheck网站上搜索api.themoviedb.org的服务器IP,然后将中国的IP记录下来。不过有时候DNScheck网站也会打不开,那就直接用我下面的IP吧 在C:\Windows\System32\drivers\etc目录下找到hosts文件,然后用管理员权限打开,这里一定要注意,是用管理员权限打开否则是无法保存的。使用记事本打开后在文档的最后加入18.164.96.34 api.themoviedb.org 然后保存下来就可以了。 完成这个设置以后,就能完美地刮削到电影的信息了。 有些电影刮削不到怎么办?例如我的《千与千寻》就没有刮削到,这时可以在豆瓣电影上搜索这一电影。然后将IMDb后面的一串编码复制下来。 然后在tinyMediaManager当中搜索这一编码,就能刮削到相应的电影了。 Jellyfin自动刮削 除了借用tinyMediaManager进行刮削,Jellyfin自己也是能够完成刮削的,只需要按我开始说的,修改群晖的hosts文件就能实现自动刮削。 首先需要在群晖的控制面板当中开启SSH功能,为了防止被攻击,我们要把端口号改成其他的,最好是4-5位数的。 然后连接群晖的SSH,我是使用的FinalShell,官方下载就行。然后连接群晖服务器,主机地址是我们群晖的IP地址,端口使用我们修改好的端口,用户名,密码是使用我们群晖帐户的,然后发起连接就可以了。 1、sudo -i 切换权限; 2、输入管理员帐号密码,在英文输入法下输入,输入时不会显示; 3、vi /etc/hosts 编辑hosts文件; 4、按下键盘i键进入编辑模式; 5、输入18.164.96.34 api.themoviedb.org并回车; 6、按下键盘ESC键,输入“:wq”保存退出。 到这里就修改完hosts文件了,修改好后一定要在群晖上关闭SSH,避免被恶意访问 到这里在Jellyfin的媒体库中开启元数据下载器就能实现自动刮削电影信息了。 通过tinyMediaManager进行刮削,设置更简单,而且刮削自主性更强,可以随心所欲。而通过Jellyfin自带的刮削器,更简单,电影下载好后,自动就能完成刮削,体验更好。 <更多>

雨的心跳 经验 2022-11-18 18:51

大家好,我是晓飞影! 一个数码爱好者,也喜欢在众多平行领域探究摸索,让生活多一点乐趣。 之前没找到群晖和威联通双向同步的方法,自己测试了下成功了,现在装了 UNRAID,也没搜到和威联通双向同步的方法,干脆自己也来试试看,按理 UNRAID 是可以安装 WEBDAV 来和威联通实现双向同步的。 UNRAID 设置共享文件夹 首先在 UNRAID 要建立共享文件夹,如果有缓存的话注意选择缓存池模式,我这里放电影,就选择了否,如果是经常使用的数据比如在线剪辑的,就选择首选。 UNRAID 添加共享文件夹后,一定要在导出这里选择 是,不然局域网是看不到这个文件夹的,HBS3 也会连接不成功,如果不是隐私内容,安全性就可以选择公开。 UNRAID 开启 WEBDAV 服务 首先在 UNRAID 的应用市场搜索 webdav,果然能找到一个 app 叫做 Apache-WebDAV,而且有官方的标注,那就先安装它试试看。 这个 Apache-WebDAV 其实也是一个 docker 程序,之前没接触过,我大概看了下,只改动 3 个地方,第一个是映射共享的路径,因为威联通和群晖默认开启 webdav 后,就是共享整个肉眼可见的文件夹,这个docker 默认位置是一个新的 webdav 文件夹,我想改为整个 UNRAID 的共享文件夹,也就是修改为/mnt/user/ 就可以了,这个路径就是所有的局域网内的文件夹,另外两个地方就是设置账号和密码,因为是额外的插件,不能直接调用 UNRAID 本身的账号密码。 应用后开启就行了,打开自动启动,UNRAID 这边的设置就全部做完了。 威联通 HBS3 双向同步 打开 HBS3 Hybrid Backup Sync 程序,选择第三个同步图标,点击创建的小三角,选择双向同步作业。 滑到最下方,选择 WebDAV,然后点击添加新账户。 四个输入框需要输入,第一个随便写,建议写上目标服务器和路径,后期自己一看就知道。然后是 UNRAID 上 webdav 设置的账号密码,服务器 URL 就是 UNRAID 的 webdav 路径了,这个要是忘了的话,回去点一下 Apache-WebDAV 的 WEBUI,弹出的网页地址栏就是,记得一定要加上目标路径,这是威联通的规则,不然不能创建。 选择刚刚新建的账户,点击选择。 这个页面作业名称和描述随便填写,然后分别点下方两侧的加号,就是来选择需要同步的文件夹。 威联通可以选择许多文件夹,所以选择 media,UNRAID 在设定 webdav 账户的时候,就已经选择了 media,所以这个加号进去后点击根目录就可以了,就是/。冲突策略就是遇到重名文件怎么办,我默认是第一个,点击下一步。 这里是选择计划,可以只同步一次,因为我的数据太多了,我怕期间还有变动,所以做了计划同步,设定每周 3 和 6 同步一次,这里可以顺便勾选立即同步。 这个页面都是默认,点击下一步。 检查一下,就可以点击创建了。然后再如法炮制另一个文件夹来同步。 回到 HBS3 页面可以看到正在同步了,这种同步方式避免自己去拷贝复制,引发的 BUG,以及数据丢失的可能,随时校验,也可以随时中断,不担心数据重复。 不一会同步就开始了,可以看到 HBS3 同步并不会过多的占据资源,不影响 NAS 使用,还可以 EMBY 看片。 UNRAID 这边也可以看到写入数据了。 总结 UNRAID 的同步软件不强大,还是可以依赖其他设备,这一点群晖和威联通自带的套件程序确实很强大。这个方法应该比较简单,而且实用。有兴趣的可以收藏一下,互相讨论。 <更多>

晓飞影V 经验 2022-11-14 18:00

写在前面 之前和大家分享了一款每天可以产生京豆的 NAS,群晖 DS220+ 盘古版。这段时间使用下来真心不错,对日常的上网毫无影响,收益还很给力,使用 sata 硬盘的情况下每天能产生 400 左右的收益,电费和损耗是彻底赚回来了. 这不合计着想把另外一条宽带也给利用上,正好看到京东推出的雅典娜,感觉用这货可以直接充当主路由,少了层转发估计收益不会低,价格也实惠,干脆整台来试试。说干就干,目前到手已经超过了 7 天部署期开始正常收益,先看看最近的收益情况吧。 京东云的设备前七天为部署期,收益为固定的 10 积分,从我目前的收益情况来看,每天能产生 400 左右积分,理论来说 半年回本。我看群里其他人高的能跑到 600 左右,那么一个月就是 180,基本上 4个月就能回本白嫖个高端路由器,感觉的确蛮香的。 快速开箱 京东云无线宝 AX6600 雅典娜(后面简称无线宝 AX6600)包装为黑色,烫金字体,硕大的外盒尺寸看起来就很高端,比之前的群晖 DS220+ 包装好多了。 配件方面中规中矩吧,路由器本体、电源适配器、六类网线一根以及说明书。值得一说的包装盒做的不错,上翻盖的,开箱仪式感满满。 无线宝 AX6600 外形做的很有特点,四四方方的造型,正面为覆膜的黑色有机玻璃 ,外壳使用了银灰色哑光工艺,边角圆润过渡,看起来就很高端。 背面的散热口特意设计成京东云的 LOGO,下方则是接口区域,包括 USB3.0、电源接口以及 1 wan + 4 lan 的网口组合。比较良心的地方有两点,一 是 wan 口给到了 2.5G、二 是支持自定义,可以将 2.5G 口定义为 LAN 口,下接 2.5G 交换机实现全屋 2.5G 内网传输。 昭华家里就是搭建的 2.5G 内网,交换机使用兮克 8电口交换机,傻瓜式操作,兼容市面主流光模块,与其他品牌交换机互通也不成问题,金属外壳散热给力,价格也不贵。对网络需求高的可以看看 7300,4个万兆光口、8个 2.5G 电口基本就是 一 步到位了。 底部是路由器相关参数以及生产信息,四个垫脚抬高机体方便空气流通加强散热。可以看到机身四周全是镂空的散热格栅,可想而知它的散热能力绝对不弱。 顶部的实体按键分别为屏幕显示内容切换键和 Mesh 组网按键。路由外壳采用了类肤质涂层,手感也挺不错的。 通电后,路由器正面会以 LED 点阵显示时钟、天气、每日收益以及当前占用带宽情况,下方的氛围灯更是将美感拉到了不少。从外形来说,无线宝 AX6600 绝对算得上简洁优雅与科技感融合的恰到好处,既是路由器也是个漂亮的家居摆件。 硬件参数 处理器:Qualcomm IPQ6010 4 1.8GHz A53 CPU 网络加速引擎:独立1.5 GHz NPU 存储:1GDDR4内存 + 64 G eMMC 2.4G Wi-Fi:2×2(最高支持802.11ax协议,理论最高速率可达574Mbps) 5.2G Wi-Fi:4×4(最高支持802.11ax协议,理论最高速率可达4804Mbps) 5.8G Wi-Fi:2×2(最高支持802.11ax协议,理论最高速率可达1201Mbps) 天线与信号:内置6根高增益全向天线、内置8颗独立高功率信号放大器 从硬件参数来看,无线宝 AX6600 堪称良心。 高通的 IPQ6010 也算是中高端处理器了,同样采用这款处理器的还有 TP-LINK 盛世系列的 AX6600,它采用 A53 架构 四 核心设计,主频 1.8GHz,内置独立 1.5GHz NPU 网络加速处理器,1条 PCIe 3.0 RC通道、以及1条1x USB 3.0通道。可提供高达 16560DMIPS 的算力,加上8颗独立信号放大器,足以实现 6600 兆级 160MHz 高频宽。 无线宝 AX6600 使用 6 根高增益天线 + 8 颗独立信号放大器组合,2.4G / 5.2G / 5.8G 三个无线频段,在组建 Mesh 网络时有独立的回程频段,抗干扰性更强。其中 5.2G 支持 4K QAM 高速传输技术以及OFDMA 和 MU-MIMO,可以完美4x4 160MHz高频段,最高速率可达 4804Mbps,对于电竞爱好者来说绝对给力。 性能测试 估计不少朋友对入手这种设备心存疑虑 一是作为主路由器是否能满足网络速度和信号强度的需求。 二是作为24小时不断上传的设备,是否会影响上网体验。 先试试无线宝 AX6600作为路由器的表现吧(所有测试都开启积分优先模式) 老规矩,先上户型图: ▼测试环境:全屋面积110平方,墙壁比较多。 A 点近距离无遮挡测试 B 点为卧室床头,穿两堵墙 5G信号损耗较大,差劲的路由就算连上也会不停掉线,2.4G 倒是没问题; C 点因为背面墙壁为淋浴间,瓷砖反弹信号厉害,5G信号波动极大,稳得时候 P事没有,不稳的时候掉线频繁,2.4G要好点,不过仍然存在掉线的可能。 1️⃣ 信号强度 从信号强度来分析,ABC 三个距离都达到了主流水平,单从信号强度来说,和当年的神机 K3 相差仿佛。 A 点:- 34dBm、距离 2.28 B点:- 68dBm、距离 14.28 C点:- 71dBm、距离 23.33 2️⃣ 网速测试 昭华家里是 300MB 光纤,不过近距离一般都能跑到小 400。从测试结果来看,近距离下的速度就是主流路由的表现,B点C点涉及到穿墙和信号反射波动较大,对比 A 点就很明显,A点的曲线完美的可怕,直接就是直线,B点C点(特别是C点点)抖动的厉害。 从结果来说,小户型居室作为主路由完全够用,大户型或者家中墙壁较多的用户,需要更良好的网络体验建议加装子节点。无线宝 AX6600 是支持 mesh 的,多节点方式组网更为完美。 A 点 :下载速率 390.16MB/s 、上传速率67.51MB/s B 点:下载速率 243.79MB/s 、上传速率 78.91MB/s C 点:下载速率 62.70MB/s 、上传速率 17.76MB/s 3️⃣ WiFi 稳定性测试 稳定性测试也验证了信号反射对 WiFi 信号的影响。C 点的信号强度其实比 B 点还好,但信号抖动导致测评结果是最差的一个 ,好在整体来说尚可接受。 4️⃣ 视频播放 简单测试了下视频播放流畅度,25帧的 4K 视频播放还是很流畅的,不过可以看到 C 点的速率下降的厉害。这种在线 4K 码率不高, 无线宝 AX6600 拖起来还是比较轻松的,要是真 4K 估计就扛不住了。 5️⃣ 温度测试 路由器运行时温度主要集中在机身上半部和背面区域,这三个位置都接近 30°,其他区域都在 25° 左右。总体来说升温不大(室温 22°),对于 24 小时运行的路由器这点温度根本不叫个事啊,大家了解下就好。 6️⃣ 后台展示 无线宝 AX6600 后台管理界面就没什么出彩的了,只能说该有的都有,其他选项主要也以京东云调试为主,比如 LED 屏幕显示、切换积分模式,检查路由状态等等。WiFi 设置可以看到有三个频段。 小结 从这段时间的表现来看,无线宝 AX6600 还是比较出色的。硬件强悍性能优化到位,有三 频WiFi信号给力还支持mesh 组网, 2.5G网口可供搭建高速内网、 3.0 高速接口可外接存储用于边缘计算或私有云盘,还赠送了 110 天游戏加速器(游帮帮),对于游戏玩家也有特殊加成。外形也极为出彩,点阵式屏幕高档感满满。 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可以赚积分了,机器本身素质就不差,收益也很高,从我这反映出来几乎小半年就能回本,这么高端的路由器,白嫖它不香吗? 京东云无线宝AX6600雅典娜128G 能赚京豆的路由器  高通5核 1G内存 LED点阵屏 三频Mesh 京东:¥899 去看看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2022-11-10 14:09

友情提示:家有老婆孩子者、上班工作忙者、有房贷车贷者,慎入尝试。可以先收藏,有生之年没准有机会尝试。如果确定要尝试,耐心跟着步骤看完,有很多坑我帮你踩完了,可以留言互相讨论。 安装了 UNRAID 之后,都说虚拟机安装黑群晖 DSM7.X 系列会有很多 BUG,比如网卡不识别等,所以一开始我没打算安装黑群晖,家里还有台蜗牛星际A 款已经稳定工作 3 年多了,还是 DSM6.2.3。 下载 DSM7.X 引导 后来 UNRAID 当做数据存储中心,别的没太多问题,主要是各种服务需要自己配置安装,比如 webdav,比如 Rsync,又没有像 cloudsync 这种原生的数据同步备份工具,都需要自己装 docker 配置,比如 Resilio Sync 等,让我缺失一点安全感。所以我打算在QSRL 这个 10 代平台的基础上,用 UNRAID 尝试安装双万兆网卡的黑群晖,试试是否成功。主板自带的 2.5G 网卡和 SSD 硬盘就留给 UNRAID 了,本身我最喜欢的还是 UNRAID 上的 docker 和虚拟机,这是 UNRAID 的亮点。 首先感谢 GXNAS 的播客,网上搜 GXNAS,置顶可以看到引导文件。根据习惯还是下了DS918-7.X 的引导文件,里面写了支持 Intel 1G/10G 主流网卡,我主板上安装的 INTEL X540T2 双 10G 网卡也许就能兼容。 这个引导文件是给物理机准备的,如果是 UNRAID 虚拟机安装,那么第 6 点 DiskIdxMap=00 SataPortMap=1 SasIdxMap=0 这 3 个参数都必须删除,所以下载镜像后我们要去修改引导文件里的 grub.cfg文件。 本来用 DiskGenius 就可以去修改文件并复制回去覆盖,但是现在复制回去需要 DiskGenius 的会员,也就是 200 元起步,以前我记得不用的,所以我换了一个软件 PassMark OSFMount 一样可以实现,点击下面装载新的。 点击第一行右边 3 个点,装载 img 格式的 DS918 镜像文件,点击下一步。 这个镜像里有 3 个分区,其实是选择分区 0 就可以,如果不知道选哪个,就点那个蓝色的全选按钮,全部装载吧,点下一步。 去掉只读驱动器选项,因为涉及到要修改 grub.cfg 文件,点击装载。 打开我的电脑就会发现多了一个磁盘,找到 grub.cfg 文件,用写字板打开。 滑到下面,找到 DiskIdxMap=00 SataPortMap=1 SasIdxMap=0 这 3 个参数,全部删除,这个目的是解决群晖安装找不到硬盘的问题。 然后因为我们是虚拟机安装,不是物理机的 U 盘安装,所以半洗白不需要修改 pid、uid,只需要修改 sn、mac 为群晖认可的格式,sn 和 mac 的来源就自己解决了,某宝或者 DSM 里套娃装 DSM 获取半洗白的 sn、mac。如果实在没有就不去管了,不影响安装DSM 使用。这个半洗白的目的是解决 photos 里的视频缩略图可以显示,以及视频播放可以转码的问题。 保存一下grub.cfg文件,然后回到 OSFMount 里卸载并退出,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修改好的适合 UNRAID 虚拟机安装的半洗白群晖镜像。 UNRAID 设置 有两块 18T 硬盘我打算都直通给黑群晖,之前我在 UNRAID 里已经用过了这两块硬盘,所以要把 UNRAID 里的共享文件夹删掉,很多人都不知道在哪,点进共享文件夹,在共享设置下面有个不起眼的删除框,勾选后点击删除。 注意共享文件夹为空后才会出现删除的选项,所以要先清空数据。 将阵列停止后,把磁盘 2 和磁盘 3 都选为无设备,这个时候阵列会提示缺失硬盘无法启动。 在工具-新配置这里,勾选所有的内容,这样已有的数据不会被影响。然后勾选是的,再点应用。可以去启动阵列了。 然后到工具-系统设备里直通硬盘,2 块 512G 的京造硬盘可以直接勾选,18T 的硬盘和 480G 的固态硬盘都属于 group4,480G 的 SSD 被使用了就没办法勾选了,等会手动直通 18T 硬盘。 还有 X540T2 的双 10G 网卡需要直通,因为之前在网络设置里和 2.5G 主板网口做了桥接,当交换机用,现在要解除桥接后才能直通。在设置-网络里第一个绑定成员里,取消 eth1、eth2 的勾选框,点击应用。 回到刚才的系统设备里,X540T2 就可以勾选直通了,一次勾选 2 个是联动的,反正 2 个网口都给黑群晖吧。点击下面的VFIO 按钮后,重启 UNRAID。 点击终端,输入 ls /dev/disk/by-id 查看尚未分配给阵列的硬盘 ID,如 ata-WUH721818ALE6L4_3GG3AUSE,记住这个 ID,在创建群晖虚拟机的硬盘位加上/dev/disk/by-id/的前缀,如下: /dev/disk/by-id/ata-WUH721818ALE6L4_3GG3AUSE /dev/disk/by-id/ata-WUH721818ALE6L4_3GGUMJTE 把黑群晖的引导放在 domains 文件夹里,建议把驱动文件里的中文名字都删掉,截图里忘记删了,到此前期准备工作结束。 正式安装虚拟机黑群晖 在虚拟机-添加虚拟机这里安装。 点击小企鹅 Linux 图标。 配置按图来填写,CPU 我给了 4 个核心估计够了,32G 的内存分 8G 给黑群晖,机器选 Q35,BIOS 是 OVMF,USB 控制器为 3.0(qemu XHCI)。 第一个手动磁盘选择引导文件,下方总线选 USB,然后点击左侧绿色小加号,2nd 和 3nd 磁盘就是添加 18T 的磁盘,手动输入刚才准备的路径,不同的磁盘名称不一样。 /dev/disk/by-id/ata-WUH721818ALE6L4_3GG3AUSE 显卡默认是虚拟的,VNC 启动。 勾选之前直通的 2 个 X540T2 设备,另外两个 shenzhen 开头的估计就是京造的 2 个 NVME 固态硬盘,本来也是深圳出品,还有 USB 设备其实也可以直通,但是主板背后那么多 USB,最好插一个 USB 设备来识别,不过这里不勾选,后期也有办法给虚拟机使用 USB 设备。 这里我们不勾选创建后驱动虚拟机,因为要修改一些参数,来实现将核显直通给虚拟机的群晖使用,先点击创建。 给 DS918 添加虚拟化核显 这一段教程全部来自于 B 站的乌客wuke的视频,感谢他的分享,我在这里总结一下图文步骤,方便大家查看。 在 UNRAID-应用,搜索 intel-gvt-g 插件,下载安装,这个插件可以将核显直通给虚拟机,是动态分布的,也就是说 UNRAID 本身也还在用这个核显,emby 还能解码。 前提条件,主板上显卡设置 iGPU 为主要显卡,保持激活,可以在 HDMI 接口插上 HDMI 线,并分配最大预显存,大部分是分配 1G,我的主板显示 512M。UNRAID 为 6.9.2 以上。 安装好了后,在 UNRAID-插件里找到 intel-gvt-g,点击。 看到这个页面别慌张,重启一下 UNRAID。 重新打开插件,可以看到核显可以选择了,选择一个虚拟机就是 DS918,前面的模式选择第一个,点击 ASSGUB VM 添加。 回到虚拟机,点击企鹅图标,点击编辑。 右上角将表单视图转换为 xml 代码模式。 滑到最下面将 bus 和 slot 两个参数改为 0x00 0x02,作用是将核显调用到正确的位置。 然后是删除代码,看图中是从 controller 的 pcie-root 这一行开始,到 bridige 上面的 结束,这一段全部删掉,目的是为了去掉其他总线 0 设备 2的设备,避免位置冲突,删除后点击更新。 回到虚拟机窗口,点击 DS918 的图标,点击开始。 看到 DS918 状态变成已启动后,点击图标,点击 VNC 可以看一下是否正常。 弹出的 VNC 页面可以看到自动加载了,正在安装。 通过 https://finds.synology.com/ 可以进行查找安装,也可以下载群晖助手,耐心等一会就看到了。 勾选协议下一步,一直下一步。 耐心等待加载,可以看到安装按钮,点击安装。 这个版本的引导文件支持在线安装,所以我选择第一个,也可以自己下载 pat 文件进行手动安装。 这里就识别到硬盘 4 和硬盘 5 了,两块 18T 硬盘,如果找不到硬盘的,记得回头看之前 3 个参数有没有在 grub.cfg 里删除。 开始等待安装,如果提示下载网络失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在路由器里开了什么代理,关闭。 成功到达 DSM7.1 的页面。 给DS918 取个名字,设置账号和密码,现在密码都变复杂了,要大小写了,也是为了安全。 选择更新模式,为了保险,我选择手动安装。 半洗白和黑是没有 Synology 账户的,只有正版和全洗白才有,这里我就选择跳过。 不勾选,直接选择提交。 至此黑群晖 DSM7.X 就安装完毕了。 我们来看一下核显是不是成功加载了,打开控制面板-终端机和 SNMP,启动 SSH。 mac 上通过终端来访问,Windows 可以用 putty,输入命令,id 是群晖的登录名。 ssh id@192.168.199.15 输入密码,是看不见的,回车。 继续输入 sudo -i ls /dev/dri 如果显示 card0 renderD128 就代表核显成功了,大部分情况都是如此,但是我这里没显示,那就是失败了,原因是我是 QSRL,10 代 CPU,继续查找原因。 根据 GXNAS 的分享,QSRL 是 10400,核显是 9BC8,需要继续把核显文件放到取回文件夹里。 在他的博客继续下载核显补丁。 回到电脑的 ssh 登录到群晖虚拟机,这里的目的是修改 root 账号密码,方便我们将文件上传到群晖内,普通用户权限是不能上传文件的,下面的账号密码就是登录群晖一开始的账号和密码,自己修改。 ssh 账号@密码 sudo -i vi /etc/ssh/sshd_config 按 i 修改 sshd_config 文件里的内容如图,将#去掉,后面改 yes,修改完按 Esc,输入:wq保存退出 回到电脑的 ssh 登录到群晖虚拟机,这里的目的是修改 root 密码,方便我们将文件上传到群晖内,普通用户权限是不能上传文件的,下面的账号密码就是登录群晖一开始的账号和密码,自己修改。 synouser --setpw root 密码 reboot 重启黑群晖。 通过 WinsSCP 连接黑群晖的地址,用 root 账号登录才能传文件,密码是刚刚自己修改的密码。将 i915-9BC8.ko 改名为 i915.ko 后,替换到/usr/lib/modules 里的i915.ko 文件,注意是改名替换,我之前只是上传,导致失败,只能留一个。 这个时候再去查看,已经显示核显成功了。 不过核显成功后,我的 photos 里的人脸识别依然没有用,除此之外其他的都解决了,photos 里的视频缩略图都正常了,DS vedios 都可以正常播放解码视频,我查了一下还真有失败的情况。 GXNAS 博主也收集统计了许多人脸识别失败的情况,但是没看到 i5-10400T 的型号,我的是 QSRL,其实就是i5-10400T,也许也跟体质有关吧,又或者 ES 不显版 CPU 和正式版 CPU 还是有一定的区别,不想纠结了,大不了 CPU 解码来识别人脸。以下是 CPU 解码的代码,核显成功了就不用输入了,核显失败非要解码的话就输入吧。 mv /var/packages/SynologyPhotos/target/usr/lib/libsynophoto-plugin-model.so.1.0 /var/packages/SynologyPhotos/target/usr/lib/libsynophoto-plugin-model.so.1.0.bak wget https://cdn.jsdelivr.net/gh/jinlife/Synology_Photos_Face_Patch@main/libsynophoto-plugin-model.so -O /var/packages/SynologyPhotos/target/usr/lib/libsynophoto-plugin-model.so.1.0 chmod 755 /var/packages/SynologyPhotos/target/usr/lib/libsynophoto-plugin-model.so.1.0 chown SynologyPhotos:SynologyPhotos /var/packages/SynologyPhotos/target/usr/lib/libsynophoto-plugin-model.so.1.0 虚拟机群晖不能正确关机 很多人遇到了群晖虚拟机点击关机,或者重启后,实际在 UNRAID 里并没有关机或者重启,并且在 UNRAID 页面下,对虚拟机进行关闭和重启也没有反应,只有点强制关闭才可以关机。 这个情况在我第一次安装虚拟机的情况也遇到了,网上介绍的办法是,下载 POWERBUTTON_6.2-0002.SPK ,在套件中心手动安装一次。因为我多次重复安装虚拟机,一直没试,同样的固件,最后一次稳定后,居然恢复正常,可以正确开关机了,所以这个方法我没测试过。 虚拟机黑群晖无法识别 Nvme 硬盘 这部分资料来自于人生观,最开始是一个韩国人的博客解决了,经过大佬的翻译后比较好理解。 依然是通过 SSH 访问黑群晖,输入 ls /dev/nvm* 来查看Nvme 是否被黑群晖识别,可以看到2 个硬盘nvme0n1、nvme1n1。 分别输入 udevadm info /dev/nvme0n1 udevadm info /dev/nvme1n1 在图中可以看到硬件地址,比如0000:00:03.2 这种。 SSH登录群晖 并 输入命令 sudo -i 进入root 模式,输入 cp -f /usr/lib64/libsynonvme.so.1 /volume1/homes/libsynonvme.so.1 然后就到 homes 里找到libsynonvme.so.1进行修改。 用二进制编辑器 C32asm 打开,打开libsynonvme.so.1文件,显示为十六进制模式。 点击上面的搜索,或者 Ctril+F,搜索 918,因为我的固件是 918,会定位到右边看到可以修改的地方。 将 0000:00:13.1.0000:00:13.2 改为 0000:00:03.2.0000:00:03.5,后者是我的另外一个 Nvme 的位置,光标移动到要修改的位置直接输入即可,会自动覆盖之前的数字,修改后显示为红色,点击保存。 将修改好的libsynonvme.so.1 文件拷贝回homes,替换掉之前的文件。 回到 ssh 终端页面,输入 cp -f /volume1/homes/libsynonvme.so.1 /usr/lib64/libsynonvme.so.1 然后一定要输入,不能漏了 sudo chmod 0644 /usr/lib64/libsynonvme.so.1 如果出现拒绝访问,则输入sudo -i,切换成 root 模式,再输入一遍即可,重启黑群晖,重启可能会失败,多试几次,强制断电重启也可以。 重启后终于识别到 2 条 Nvme 固态硬盘。 CPU显示正确型号 这个就属于强迫症了,没显示也不影响,几乎所有的引导装好的群晖,CPU 都显示为 J3355,很老的 CPU 了。以下分享参考CSDN 的李佑辰。 下载CPU 驱动显示程序。解压后将文件上传到群晖内文件夹,我是放到 homes 里。 继续 ssh登录,输入 sudo -i cd /volume1/homes tar xvf ch_cpuinfo.tar chmod 755 ch_cpuinfo ./ch_cpuinfo 弹出新的菜单,第一次运行就选 1,然后选择 y 回车。 重启群晖虚拟机后,进入控制面板-信息中心,看到 CPU 显示为正确的型号,因为我是 QSRL,所以是 ES 不显版,虚拟机也是分配的 2 核心四线程,强迫症舒服了。 USB 按需挂载模式 之前给群晖直通硬件时,没有直通 USB,其实后期也可以关闭虚拟机,编辑直通 USB 再开启,还有个办法是用插件来给虚拟机加载 USB 接口,我的主板 USB 比较多,我怕弄混了,所以我选择插件的模式。 在 UNRAID-插件里输入代码安装 https://github.com/dlandon/libvirt.hotplug.usb/raw/master/libvirt.hotplug.usb.plg 点击 Libvirt Hotplug USB 图标进入。 选择虚拟机,选择要挂载的 USB 设备,点击 ATTACH 挂载,就成功了,并且不需要重启虚拟机。 回到群晖虚拟机里,可以看到外接移动硬盘顺利挂载了,这种方式很灵活。 虚拟机群晖无法关机 搜索找到关机补丁,下载后方到 NAS 里的文件夹,比如我放在 homes 下面。 在群晖的文件管理器里找到 install.sh的位置,邮件点击属性查看,记住位置。 登录 ssh 到群晖,输入: sudo su cd /volume1/homes/ chmod 755 install.sh sh install.sh 再次点击关机,群晖可以正常关机了。 一些忠告 其实在研究 NAS 的过程中并不轻松,我也没有 linux 基础和网络基础,一切都是不停的搜索,学习,耐心试错。装好了发现一个问题,解决后又出现新的问题,网页打开的页数接近 30 多个,还要在大脑里罗列问题顺序,一个个解决。我这个人又有点较真,打游戏也喜欢完美收集隐藏要素,做完分支任务。这个 NAS 也是,黑群晖不能核显其实也可以算了,反正 UNRAID 的 emby 能用解码就可以;黑群晖关机按钮失败也可以算了,反正外面可以强制关闭;Nvme 固态找不到就算了,反正万兆环境都不便宜,2.5G 也够用……但是较真让我一点点都要解决,也花了不少时间。甚至物理机群晖都比虚拟机群晖要简单点。 因此如果你在试验的过程中,出现了同样的错误,或者一直失败,不要急躁,大不了就不解决,放弃算了。我尽可能的写详细,一个是为我自己做个备忘录,时间久了我也不记得,再就是方便后来的学习者,也是网上前辈给我铺的路一样。所以NAS 如果 DIY 完美了,会很有成就感,但是如果折腾不好,也很浪费时间,这是实话,有时候将就一下也可以。UNRAID、turenas、黑裙白裙、黑威白威,没有哪个是最完美的 NAS,在我用过这么多都可以数得出许多缺点,只要自己能装成功,用起来就行了,还有许多时间可以去做点别的事。 <更多>

晓飞影V 经验 2022-11-08 10:06

新旧NAS之争,用户应该如何选择 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现象,前几年还属于小众领域的NAS,这几年突然火了起来,除了传统的 NAS 品牌群晖威联通,其他领域的厂商也开始扎堆挤进来,也出现了不少新晋品牌。对于用户来说这是大大的好事,选择一多价格自然就下来了。 品牌扎堆不仅拉低了价格,也让 NAS 从小众商品慢慢为普通用户所熟悉。而新晋品牌的思路也和传统厂商完全不一样。像群晖威联通之前面对的用户以企业为主,对接的也都是专业人员,所以对使用者有一定技术要求。这个问题在前几年还不突出,毕竟喜欢折腾的都是有一定基础。但放在眼下来说,这可成了大问题,现在想入手的NAS的可不止专业选手,0基础的用户也想玩玩,所以上手难度成了新用户最大的痛。 而轻 NAS则是反其道而行之,诞生伊始就将用户群体定位毫无 NAS 基础初级用户,系统逻辑也很符合手机 \ 电脑的操作习惯,基本上到手就能用。我举个很明显的例子,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类轻 NAS 很少有教程类文章,大都以分享使用体验为主,背后的原因正是因为易用性过高。 老玩家讨厌轻 NAS 的轻量化,新用户吐槽传统 NAS 的复杂化。我的看法就是,不管黑猫白猫能抓到耗子就是好猫。 只要一款 NAS 能满足自己的需求那就够了,没必要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两者并非冰火不同炉,只是相辅相成,分别对应不同用户群体而已。 有充足的的时间、一定技术基础,看重生态丰富,喜欢掌握高级权限,特别是企业用户那么首选传统品牌群晖威联通( X86 机型),特别是这两家的企业类套件真的是又多又全又好用。 对 NAS 了解完全小白,也不想花费时间精力去折腾,只希望到手即用,满足自己日常的空间扩容、文件备份、相册管理,多人协同等需求,那么轻 NAS 绝对更适合。 而这次和大家分享的极空间 Z4S 则是个另类。 硬件性能几乎做到了当前成品 NAS 的顶流,易用性上延续轻 NAS 一贯的亲和度,docker 的加入也使其拥有丰富的生态。最让人称道的应该是其内置的极影视,可以在几乎没有学习成本的情况下搭建自己专属影视库。这个功能别说其他轻 NAS了,就算是 NAS 领域耕耘多年的群晖威联通也甘拜下风,这也是我一直将之单独设为一档的原因。 独有的外形设计,家居环境毫不突兀 ▼极空间 Z4S 有珍珠白 / 天青蓝 / 静雅金 / 钛金灰 四种色彩组合,可以满足不同家居环境摆放协调性。这也是传统 NAS 严重欠缺的地方。Z4S 的模具依然易用 Z4 的外形设计,标志性的“Z”字型线条结构, 全铝合金外壳,表面磨砂工艺,钛金灰配色尽显低调大气,从内而外散发出那种工业美感。 ▼正面磁吸盖板,吸力强劲拿取方便;硬盘仓间距接近 1.5cm,有足够的的空间散热,搭配背后的风扇形成完美风道,良好的散热效果是 NAS 极为看重的能力,这方面极空间一直做的不错,下方则是USB - C(10Gbps) 和 USB - A(5Gbps)两个接口,可以外接存储设备进行扩展。 ▼背面和 Z4 同样区别不大,14cm 风扇、双 2.5G 网络接口、电源接口以及 USB 2.0。不过相比 Z4 多了个 HDMI 口和eSATA 接口,前者可以连接电视直接视频输出,充当机顶盒角色;eSATA 接口则可以用来接驳硬盘柜对盘位进行扩展。 ▼拆掉底部的螺丝,掀开后可以看到内部空间布局。主板最显眼的当然是银白色的散热片了,外壳与散热片接触的地方附有导热贴片,扣上时两者会紧密接触,并将热量通过合金外壳快速传递到外接。 PS:极空间 Z4S 有标准版和旗舰版两种版本,最大的区别就是处理区,旗舰版为 N6005 处理器 + 8GB 板载内存;标准版为 N5105 处理器, 4GB和 8GB 两个版本可选,均支持内存扩展。本文测试的版本为旗舰版的碳晶灰。 ▼N6005 和 N5105 区别主要在于 加速频率从 2.9GHz 提升到 3.3GHz 核显单元数量从 24 个提升到 32 个 ▼扩展方面,极空间 Z4S 预留了2 个 M.2 SSD 硬盘位,支持 PCIe 2.0 / 3.0 通道和 NVMe 标准,支持缓存加速 / 独立存储 两种模式,也可以这样理解,Z4S 就是个 6 盘位 NAS。内存扩展方面,机器板载 8GB 内存,不过有个单独的SO-DIMM 笔记本内存插槽可供扩展。 最适合新手的影视库搭建|极影视 极影视可以说是极空间的核心,相当大一批用户都是冲着它去的,特点就是简单易用,小白也能快速搭建专属自己的影视库。单就这个功能而言,极空间可以说是一骑绝尘。 极影视的搭建无脑到了什么程度? 只需要在极影视应用中添加保存视频的文件即可。而四大媒体库软件搭建起来有多繁琐不用我细表,无数多的教程已经证明一切。 ▼加入影视库的影片,系统会自动搜刮海报、演员等信息形成瀑布流海报。而且还给你按照电影、电视剧以及添加时间、上映日期进行分类。你只需要做个开头,剩下的一切都由极空间来完成。 ▼当然,小众影片的搜刮信息难免不全。点击右下角的小圆点手动修正,输入影片名称和出品年份,一般来说只要不是太冷门的片子都能搜出来。 ▼很奇妙的是,连续剧的刮削效果不错,特别是美剧英剧,知名的影片都能正确匹配 ▼极影视对个人隐私性也保护的很好。每个账号,包括管理员都只能够看到自己账号下的影片,除非将自己的影片设置为共享,这样别的账号才能看到,私人珍藏不用担心被人发现。另一方面,也可以用不同目录来分享给不同用户。比如给小孩分享由动漫组成的影视库。 ▼有些影片是无法获取相关信息的,比如下载的学习类视频,或者一些真人出演的影片(懂的都懂),可以利用自定义专辑将其整合到一个目录,该目录不会参与影视信息匹配。感觉开发极空间的都是资深宅男,很了解我等用户的心理啊。 ▼极影视内置的播放器可以播放多种格式视频,远程环境下会自动切换合适的流畅画质播放,局域网则可以用原画质量播放。同时也可以自由切换音轨、字母、声道、图像和解码方式。 ▼手机端界面一览。说老实话,极空间将易用性做的实在很到位,逻辑清晰,使用体验相当优秀。 ▼极空间 Z4S 搭载 HDMI 视频输出口,接驳电视机可以直接充当机顶盒使用。HDMI直连主要解决了下面几个痛点问题: 有的用户,电视是wfi连接,带宽不足,无法流畅播放4K蓝光电影,HDMI可以提供更大的带宽。 HDMI 可以更好的连接功放,通过源码输出音频视频,配合功放实现更好的效果。 部分电视解码能力不足,HDMI 模式可由极空间进行转码输出,拯救老电视。 ▼极影视真正的特色还是其大屏端,逻辑完全符合电视端操作,老年人也毫无上手难度,比 KODI、emby 之类的好用太多.此外,播放时同样有多种功能选择。 昭华特别欣赏极影视。诚然,这个软件在专业播放领域其实排不上号,但简单、易用、符合国人操作逻辑等特点,很适合用来新手入门,重要的是软件完全免费。不过人无完人,这款应用不足的地方也很多。比如对小众类影片搜刮不全,对原盘类视频支持的不够完美(花絮识别为集数等)、对 HDR、杜比视界等特效支持的不好、高码率大体积的影片播放卡顿等问题(原画等级)。 我想和大家分析一下极影视的定位。 前面提到的问题,别说极空间无法做到完美,专业的媒体管理软件(Jellyfin 、EMBY 、Plex、kodi)甚至连付费的 emby都办不到,从 NAS 领域进行对比的话,老牌的群晖威联通都差了极影视不少,更别提其他品牌的轻 NAS 了。 至于某些玩家吐槽的无法开启杜比视界我也分享下我的观点,杜比支持都是需要单独购买授权的,最后这笔钱还是落在消费者身上,而大部分用户又用不上这个功能。而且需要这个功能的都属于核心玩家,还去折腾极影视干嘛,老老实实买个专业播放器不香吗? 极空间的定位是什么?是开箱即用,是轻松搭建影视墙,有专门的 TV 端,有高速的外网访问,有完善的播放功能。这也是极空间区别于其他 NAS 最核心的地方,细分市场,用独家的特色来吸引用户,这才是它的定位。 在细分市场方面是,极空间无疑做的很成功,一提到极空间大部分用户第一印象就是极影视好用,关键是市面上根本没有对标的竞品。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全靠友商衬托”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你是高清视频的发烧友,对视频播放有更专业、更细致的追求,极影视大概率是满足不了你的。说白了,如果极影视能做到也不会是这个价格的东西了。打个比方,某杜的 Z9X 就靠影视墙和圆盘播放都能卖到1000出头,芯片还是 Realtek 1619DR,人家卖的就是技术。所以,对这方面有需求的用户我有两个建议,一是利用 docker 搭建更专业的影视库(极空间已支持),二是购买更专业的播放器。 高速多样的下载方式 ▼NAS 玩家普遍都有仓鼠症,搭建影视库就是这个症状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下载功能自然是 NAS 不可或缺的一环。极空间内置的主力下载工具为大家都很熟悉的迅雷,相比 PC 端版本,内置迅雷有几个特点,一是完全无广告,二是速度快,就算不是会员也能高速下载。 ▼针对喜欢玩 PT 的用户,系统内置基于Transmission 魔改的下载工具。以前折腾这个有多麻烦不用我细说吧,铺天盖地的教程,哪有这样到手即用来的的方便。 当然, 你硬要杠搭建容易的话那是你对我错! ▼极空间的系统隔三差五就在小更新,虽然提升幅度不大,但从使用体验来说,可以感受到开发团队对潮流玩法的关注度,比如这个网盘同步功能,可以支持百度网盘 / 天翼云盘 / OneDrive。 PS1:大部分 NAS 对网盘支持都不好,内置对天翼云盘的支持目前我只发现极空间。 PS2:极空间内置的百度盘在下载速度上不会突破限速,想满速还是得靠冲会员。优势是可以 24 小时不间断下载,再大的文件都能慢慢拉下来。 万物皆可 docker ▼有了 docker 的加持,极空间直接脱离了轻 NAS 的范畴,可玩程度大增。更新也比较频繁,不到半年的时间已经迭代了多个版本。 ▼而且针对一些玩家使用频率较高的容器,还专门做了优化版,连教程都整的清清楚楚,新手绝对喜欢。 ▼如果觉得极影视不能满足自身需求,那么也可以利用 docker 来搭建推流三巨头(Jellyfin、EMBY、Plex)。同样的系统也内置了详细教程。 记录美好生活,无惧遗失、手机减负 手机的流行让记录生活变得轻松惬意,同时也带来大量的空间占用。NAS 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给手机减负,同时担任了照片的备份、整理以及分享。 ▼极空间支持多种分类浏览模式,比如 AI 人像、场景识别以及时间线查看。此外诸如缩略图查看、照片分享、单独备份等功能也没有遗漏。借助高速的外网传输能力,极空间几乎能做到即拍即备份。身处户外拍摄的相片可以快速备份到家中的 NAS ,家人可以立刻查看拍摄的相片,也不用担心误删造成遗憾。 ▼很多用户都有抬手拍的习惯,多年积累下来相片数量惊人,既占用手机空间拖慢手机速度,查看也是个麻烦事,万一手机遗失哭都没地哭去。有个 NAS 的好处一是保存更安全,二是给手机减负,三就是方便快速浏览,比如利用 AI 人像识别可以快速定位个人相片。 高速的外网访问能力 ▼极空间的外网访问能力值得单独拿出来一说。 首先是简单,不用像其他 NAS 一样折腾局域网穿透的复杂过程,户外拿出手机就能连上家中的极空间。 其次速度惊人,在外网 5G 的高速环境下能做平均 6M+、巅峰 8M+ 的连接速度,别说简单的相片备份,高清视频在线观看也不成问题。 便捷的亲情分享,距离不再是问题 ▼正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多人分享也是极空间的一大卖点。传统 NAS 在这方面往往做的不够亲民,光是权限问题就能难道一堆人,极空间是怎么做的呢? 首先为家人新建一个账号,在用户中心点击右上“+”号注册一个新账号,然后分享给家人安装并激活登陆。 ▼选择“亲情设置”,点击对应账号后面的“配置内容”,在“添加内容”选择对应的文件夹,这样设置完成以后,你只需要往对应的文件夹填充内容,对方的手机就能看到。 ▼举个例子,往对应目录添加视频,对方就能看视频,出外拍摄的相片添加到对应目录,对方就能看到相片。 这个功能其实算是子账号的补充,操作更简单权限更低但分享更灵活,很适合上了年级的长辈。老年人想看点电影或者家人相片,管理员直接扔到对应的目录就行。 多端同步的生产力工具 【团队空间】 ▼这是为家庭、工作室及中小型企业打造,更高效地提供资源共享、协同办公等服务。它可以理解为企业云盘,拥有跨平台文件访问、SMB 挂载、文件共用、权限控制等功能。适合多人协同办公。 【在线文档编辑】 ▼极空间内置了金山在线文档,外出时需要进行文档编辑,登陆极空间即可完成,多人协作也是利器。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灵感来的时候随时随地都能进行创作,对设备也不挑剔,拿出手机就能开始编辑。 【文档同步】 ▼对于经常在不同场地切换办公进程的朋友来说,文档同步无疑算是工作利器。 使用的时候指定电脑上的单个目录,极空间会随时监控这个目录中的文件变化,随时同步,一是可以起到备份的作用,二是使用者就算随时切换场地、办公工具,通过本地电脑修改的文件都能自动同步更新,不用再操心文件重复上传和整理啦,从此办公告别U盘! ▼多种策略灵活方便,单向备份可以保留历史修改,双向同步则让双端进程一致,如何取舍根据自己的需求即可。 音乐欣赏、在线听书 ▼极空间内置了音乐播放器,添加歌曲所在文件夹即可。我收藏的音频大多以无损的 APE、FLAC 为主,都能够正常播放,播放器的界面虽然简洁,但也好用。 不过相比极影视来说,音乐播放器的整理功能还是过于粗糙。不能自动同步歌曲信息,也不能自动下载歌词, ▼至于这个有声书功能,起初我是抱着很大的兴趣的。令人失望的是,这个功能需要自行添加音频,界面也很音乐播放器极为类似,除了多出一些变速键,其他功能都差不多,完全可以整合为一个应用。 多端适配,简洁高效 ▼极空间支持多种方式的登陆管理,网页端只需要输入 IP + 端口号 或者输入【zconnect.cn】登陆进行管理。个人比较推荐推荐网页管理方式,既轻巧又方便。 ▼PC 端的分布形式和网页端并无区别 ▼极空间的手机端也很符合操作逻辑,所有功能都整合在一个 APP 中,使用起来高效简洁。这也是新旧 NAS 很重要的区别。老牌 NAS 几乎夸张到一个功能对应一个APP,哪有极空间这样的使用起来舒心。 ▼极空间甚至还开发了微信小程序,虽然功能略显简陋,但功能还是比较实用的。PT 和迅雷对应下载,不知名群友发来的链接可以一键下载到极空间,微信备份则可以保存微信聊天记录以及相关资料,要知道,微信可一直都是占用手机空间的大户。 当然,小程序最大的价值,除了便捷之外,是让被 apple 限制得死死的众多 IOS 用户也可以享受到丰富的功能,比如下载 设备推荐 1️⃣ 极空间设备 一览 极空间的产品线并不广,但我看评论经常有朋友吐槽分不清它家产品型号的区别,我建了张表格让大家一目了然。 Q2:支持无线连接,颜值较高,比较适合追求摆放环境的入门级用户。 Z2S:不支持无线,色彩丰富,自带HDMI口,适合对影视功能比较看重的入门级用户,可以当个电视盒子用,高配版甚至还可以支持 docker。 新Z4:J4125 是去年最火的处理器,放在今年依然能打。能够支持 docker 使其玩法丰富,4盘位也是 NAS 主流配置。作为极空间上代旗舰,目前价格下降不少,适合预算有限但对盘位有要求,同时喜欢折腾的用户。 Z4S:外形和新 Z4 区别不大,处理器升级为赛扬N5105处理器(旗舰版为奔腾N6005处理器),增加双 m.2 硬盘位支持SSD多功能高速存储池,增加了 HDMI 接口可以直连电视,硬件配置达到了 2022 旗舰 NAS 该有的水准。适合追求品质,一步到位的用户。 一句话总结:后缀带S的可以当电视盒子,Q支持无线连接。 2️⃣ 交换机|兮克 SKS 7300 极空间 Z4S 配备双 2.5G 网口,那么网络方面也得跟上。昭华家里用的兮克 8电口交换机,傻瓜式操作,兼容市面主流光模块,与其他品牌交换机互通也不成问题,金属外壳散热给力,价格也不贵。对网络需求高的可以看看 7300,4个万兆光口、8个 2.5G 电口基本就是 一 步到位了。 3️⃣ 路由器|华硕AX86U Pro AX86U 的升级机型,芯片组升级为博通旗舰级 BCM4912,制程工艺从上 一 代的 28nm 提升到 16nm,功耗控制有了明显提升。满血 WiFi6 4 X 4 160MHz 超大频宽;2.5G 端口 + WAN / LAN 聚合、以及专门为游戏玩家打造的手游电竞模式。特别值得吹爆的是无线信号真的是又强又稳。实测穿两堵墙完全没问题。这个机型我之前做过评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怎么评价极空间 作为 NAS 领域新晋品牌,在我看来,极空间极具个性,也很适合新手从入门到进阶的工具。 首先,它具有轻 NAS 特有的个性化外观,几个系列下来甚至形成了自身风格,相较于专业型 NAS 更符合当代人的审美。 其次,它简单好用易上手,各种逻辑理念也很基础,无需过深的技术沉淀就能轻松玩转,对于新手来说门槛极低,实际上对 NAS 普及起到了巨大作用。 开放 docker 功能后,极空间也彻底拉开了与轻 NAS 之间的差距,不仅功能得到了全面拓展,也让新手和喜欢折腾的用户有了可发展的空间。 极影视是极空间一个很有特色的应用,在已有的场景体验里完成度做的非常优秀,别说普通的轻 NAS 了,就是专业型 NAS 在这点上也干不过它,这个功能让极空间拥有了一个完全有别于其他 NAS 的特色。可以这样理解,NAS 市场竞争再怎么激烈,再怎么打价格战,极空间都可以借助这个特色占有一席之地。此外,高速的外网传输也是极空间的特色之一。 当然,极空间也并不完美,特别是在企业化应用、工具化拓展方面距离专业型 NAS 还是有很大距离,系统权限方面开放的也不够大。不过这也和它的定位有关,“家用、易用、好用”算是我对它的最终评价吧。 我是昭华凋,喜欢分享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如果你喜欢我的分享请关注我,也期待您的点赞,收藏和转发。您的肯定是我持续分享的动力,下篇文章再见。 极空间私有云 Z4S 四核8G内存 4盘位 NAS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存储服务器(无内置硬盘)钛金灰 京东:¥3799 去看看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2022-11-07 21:19

时间来到2022下半年,数码科技行业已经进入到一个「平卷」的时期,往日吸引眼球的手机目前无也是昙花一现的既视感。 不过有用户就有需求,有需求就会促使另一种品类茁壮成长,成为新的「内卷」,毫无疑问近期大火的私有云就是这样一个新争夺点。 环顾如今NAS市场,有群晖、威联通这样的硬核专业品牌,也有一些联想、华硕等硬件厂商,再加上前阵子比较惹人注目的华为私有云,足以看到这个品类在如今数码科技领域中的潜力。 而除了这些为人熟知的行业品牌,还有不少跨界而来的新成员,其中势头较猛的还要属绿联这个数码品牌了。 过去的一两年发布了DH2100、DH2600,凭借着性能强大、操作便捷的产品优势逐渐成为了NAS这个领域中的新秀。 这不机缘巧合下朋友给我带来了绿联最新的旗舰产品——4盘 DX4600私有云。此前朋友一直对我说这款产品性能足够惊艳,而在保证专业性的同时又能让你感受到小白都能轻易上手的操作性。 这不禁让我疑问,会有这样的性能强大又简单易用的NAS吗?经过我一段时间的体验,结果可以说,的确如此。接下来就带大家看看绿联这款DX4600私有云。 设计再升级,科技与美学的完美融合 与此前两款设计上有所不同的是,DX4600从视觉上就可以感受到一股强烈的科技硬核属性。银灰色的一体航空铝合金材质设计,带着数码科技传统的堆料传统。当然这个传统之下重量自然也是有些上升,不过作为长时间固定的产品并不影响。 整个体积在4盘NAS中可以说是偏小,在容纳4个盘位的同时做到了空间上的极致占比,对于追求桌面美化的使用者来说应该会十分喜欢。 整体造型类似于太空舱,外观上就可以体现出这款产品所要表现出的特点——前卫、激进且强悍。 不过别看外表四四方方,整体手感还是值得夸赞。整个边角的弧线过渡处理的不错,触感上比较细腻,没有因为做工瑕疵导致扎手。虽然很少有人会去刻意在乎手感,但不经意的细节往往能体现一个产品的用心。 这款DX4600的正面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一体化设计的机身,另外一部是一体式冲压印有“PROTECT WHAT YOU LOVE(保护你所爱的)”的磁吸前盖,揭开后内部有安装的注意事项与连接二维码。 揭开磁吸盖板后,四个盘位很整齐的排列在眼前,打开方式也很便捷直接提拉硬盘架即可抽出,硬盘安装方式也采用类似的抽拉式,只需要把硬盘对点放好再推回即可,无需螺丝刀(2.5英寸需要折腾一下)和其他拆卸工具,这才叫「真▪易用」。 底部还有对应的电源、网口显示灯以及四个盘位的信号指示灯,便于观察硬盘的使用情况。 两边倒无其他设计,不过这次背部倒是值得说道一下。为了更好的让机器具有防尘的效果,这一次还直接配送了一块磁吸防尘网,这在目前市面上的4盘NAS产品之中算是细节十分到位的一款产品了。 令人惊讶的是还能和某空间的通用,话说真不会造成一部分用户跑到绿联去买防尘网吧? 而为了确保机器能够7×24小时平稳运行,这一次散热也进行了加强。 140mm140mm25.5尺寸风扇,前后贯穿式的通风散热,能够有效将机器内部的热量带出,最关键的是在大风扇和低噪音上做到了平衡。 从底部的接口方面还可以看到绿联的确是想将DX400当做是一款旗舰型的产品,一个USB-C、2个USB 3.0接口,可以说是拥有极为丰富的拓展性,同时也考虑了不同设备的接口需求。 有趣的是这个USB-C接口还支持扩充无线网卡,这一点倒是能够进一步解放空间的限制,针对想要脱离网线放置需求的用户来说很不错。 除此之外,作为宣传点的双2.5Gbe有线网口,还支持链路聚合为5G。很多人可能对这个不太理解,简单来说指将多个物理端口汇聚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端口,实现「1+1=2」的速度提升。具体效果怎样,后面会提到。 专业性能够强,应用场景更多 说完外观上的升级,我们来讲核心体验上的性能与实际使用体验。 很多人认为,越专业的产品本身所带来的操作性就会越困难,毕竟涉及到的知识面较广,需要一定的门槛。但事实上对于产品而言,性能越强,在操作上就应该简便。就如同在梦幻西游中,我能以0级新手的姿态驾驭一把100级的无级别武器,上手即用。 绿联DX4600搭载了新一代Intel N5105处理器,10nm工艺四核四线程,整体性能相当于酷睿i3低压处理器,对于NAS而言性能明显是足够用的,毕竟还有很多品牌在用J4215处理器。 支持H.264和HEVC的4K 60帧编解码,足以应对目前的一些高清资源,在配合上TV端的连接,可以直接组成一套在线影院。 标配8GB内存,后期可升级到16GB,预留2条M.2固态硬盘插槽(我把我自己剩余的一块三星980怼了进去);4盘位大大提升了DX4600的存储容量,最大可支持到88TB,这个容量即便是一般的小工作室也绰绰有余了。 UI升级,界面更清晰 这次除了硬件和外形上的升级,内部的UI看起来更加清爽。手机APP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更直观了。 首页将主要的存储功能放在最上面,以便于我们自己读取,中间部分的功能应用也能够让你对设备进行控制以及对文件的管理。可编辑化的展示也可以方便个人习惯。 这一次DX4600作为四盘NAS,在存储模式上的选择上有了更丰富的选择,了解自己需求之后,就可以在存储管理上进行模式确认。 而在网络端口上,对于我不爱折腾的来说就选择默认开启的自适应负载均衡,如果你家里有交换机这类设备倒是可以试试其他几个模式所能带来的感受。 windows客户端整个界面同样一眼就能让人清晰,「首页」、「任务」、「功能」三个为主要功能落点,分别是日常的功能选项、文件的传输状态以及包含的载器、Docker容器。 这一次的改动,是将原有一整列功能都归在首页之中的逻辑改为单独将应用性的插件划分开来。 这种改变的好处就在于可以更集中一点管理,可以理解为是给爱折腾的用户特意留的一片净土。不过要吐槽一下的是这背景图片无法自定义,这就会让不少宅男放不了自己心爱的小姐姐而伤心的。 其他方面,进入设备管理界面,可以很直观的看到机器的运行状态,包括设置指示灯以及通电自开机。(建议别关灯,不然不晓得哪个盘在歇菜) 对于这个大风扇,现在增加了风扇模式的选择,对于一般用户选择标准即可,要是一直在使用docker并常处于高强度工作下那建议全速模式为好,不过也要注意节制。 再往下局势对于存储模式以及存储的管理监控,也就意味着如果没开指示灯,你可以在这里查找到一些问题所在从而及时解决。 更多RAID模式,存储方式更多样 相对于市面上其他NAS产品来说,绿联DX4600这一方面可算是深得我喜爱。毕竟它除了支持6种存储模式,更绝的是还能自由搭配硬盘进行组合,一块独立、两块、三块甚至四块成组。 DX4600的RAID模式主要分为普通模式(Basic)、野兽模式(RAID 0)、备份模式(RAID 1)、均衡模式(RAID 5)、安全模式(RAID 6)、以及混合模式(RAID 10:RAID 1+0)。 拥有多种模式的前提下,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来进行调整,比如我把三块盘组合成RAID5模式,另外一块盘作为普通的文件存储模式,这样一方面能够解决我平时堆砌数据的毛病,一方面也能够让我在需要的时候迅速对数据进行响应。 而新加入的M.2固态,介于其本身的高速存储性质,可以将它设置为读写加速模式或者独立存储模式,前者可以为小文件进行加速处理,后者就可以单独拿来做一个工具盘,如果需要用到剪辑或者其他需求的时候可以更快到位。 软件上也能清晰的看到磁盘信息以及模式的选择,对于M.2还有一个自检SMART选项,每三天一次自动监测,能够很清晰的看到硬盘的运行状况。 功能系统完善,Docker带来更多乐趣 一款好的NAS产品在我看来,本身就需要建立好一套流畅的系统功能,其中包括基础的文件上传、下载功能,APP互联,共享性以及私密性保护等。 绿联DX4600不必多说,在这一块的建设上已然达到了齐全且好用的平衡点上。 1、依旧是好用又简单的操作体验 DX4600依托于绿联自研的UGOS系统,不仅能通过一个APP进行多设备间的操控,还拥有点对点网络穿透技术进行无障碍的外网连接。 而除了简单的扫码即连接的外网穿透技术,Samba的存在也让小白用户可以一键完成本地磁盘的映射,这相比于原先要通过路由器设置各种端口映射,还需要公网IP等一系列眼花缭乱的操作节省太多研究理解的成本。 基础的备份功能自然不必多说,支持自动备份以及微信记录(目前只支持Android)的备份。其他方面DX4600还支持文件去重以及全局搜索的功能,不得不说有点手机厂的那味道了。 2、更快的上传速度 绿联DX4600具备的双2.5Gbe网口的搭载大大提升了文件的上传和下载速度,这对于一些网盘工具而言有着更好的网络速度。 尤其是在双链路聚合5G的功能下,20G的超大文件也能在短时间内上传完成,但是要注意,想要拥有更好的网络体验,前提是自家网络情况得好,包括网线、路由器、电脑网卡等等。 对于我自己而言,因为只有千兆路由,所以最大速度也就116M/s,这也就是千兆宽带的极限速率了,后续升级2.5G路由速度就会更快一点。 3、迅雷、PT、百度云,传统下载三大件 这一点来说绿联还是保持了主流的基能,迅雷、PT一个是下载神器,一个是挂机神器,只有由于氪金不氪金还有端口的限制,下载速度还是稍微有点区别的。 强烈建议绿联回头自己搞一个免费的,干过百度与阿里。 4、更智能且具安全性的相册分类 说起这个有时候觉得大部分的智能分类都有点“人工智障”的感觉,就比如我自个用的小米相册,人脸识别倒的确给你整的分类好了,但是这模糊不清的缩略图是真的会谢。 DX4600的分类逻辑看起来还是中规中矩的,通过足迹、事物、人像的识别进行分类,也算包揽了我们日常生活拍摄的所有。最后一个人物数据清楚对安全性有了一个保障。 5、拓展NAS边界的Docker容器 很多NAS小白可能对于Docker有些陌生,但对于有一定使用体验的用户来说是绝对不能没有的功能。最直白的引用就像是微信里的小程序。 不过相比于微信小程序来说,它没法太轻易的就给你安装到位。有些NAS产品这一点的体验上就有些耐人寻味了,虽说提供Docker功能,但是这一系列的登入Docker原网站进行引流下载再安装的过程就足以劝退一大部分人。 反观DX4600来说,Docker的使用不说和小程序一样一步到位,但简洁的指引与快速的选择安装,也能让小白用户感受到十分友好。 首先使用上默认是关闭的,你需要点开到Docker功能图标进入,然后点击开启即可使用。 进入之后我们可以看到左边的选项栏中有,比如说查看容器的使用状况、选择启动新的功能以及删除或者查找新的docker应用。 正如前面所说,一款好用的NAS怎么会为难用户呢。我体验下来可以很明确的说,即便是小白跟着安装流程一步步走也能轻易上手。 就拿Docker火热的Jellyfin自由软件媒体系统来说,想要安装以平常的步骤那真是一言难尽,你得先去Docker Hub进行下载,然后还得进行一系列的数据端口的设置,很多新手大概率会在第一步网站上就望而却步。 而绿联DX4600在这一点上十分体贴,不会下载没关系,直接点开镜像管理,找到镜像仓库里面资源可直接下载装。 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常用镜像还很直接告诉你每个容器所代表的功能。至于安装问题,看到右边那醒目的「教程」没。什么叫简单易懂,这就叫简单易懂! 安装好后,需要在容器这里找到你对应安装的应用,选择启用,再点击连接(必须是同一局域网,不然无法连接成功)登入即可。 Jellyfin媒体库展示 NAS本身展示 结合Jellyfin的扩展,可以直接让躺在NAS里面平平无奇的电影资源一下变得有牌面,登陆TV端使用时可以感受到观影的高端体验。 除了Jellyfin,对原有下载器不满足的可选择QBittorrent 和Transmission,同样支持BT种子和磁力链接下载。总之Docker功能所能带来的拓展是能够满足你的各项所需,你也能凭借DX4600强大的性能给自己带来不一样的探索乐趣。 至于很多人喜欢用的笔记啥的,这次DX4600也很贴心的为你直接放在了应用列表上,如果不想手机上被人发现,那么大可使用NAS上的这个笔记功能,真正做到私人独享。 总结 从颜值上看,DX4600已经有了自己的「旗舰」标准,用料十分厚道,一体式的机身设计不仅看起来有质感,也能够提供一定的散热基础。 搭载N5105处理器、最大16GB运行内存,拥有强大的性能基础,简而言之小白够用,专业能折腾。 最大88TB扩展存储,对于家庭用户而言绰绰有余,小型工作室也可以作为中转站使用,配合上「文件同步」功能,实现远程的文件互通,大大提升如今随时可能居家办公的效率。 Docker上的使用,除了简洁清晰的界面显示,在安装和使用上更是有着保姆级的教程。凭借着强悍的性能,给专业玩家提供了折腾的可能性,也给新手小白打下了一个长远的探索基础。 如果你对NAS有一定了解且想要一个比较简单的使用体验,那相信我,这款绿联DX4600一定会带给你惊喜。 绿联 私有云DX4600数据博士8G版 Nas网络存储服务器(四核4盘位 空盘款)家庭个人云网盘 网络硬盘存储服务器 京东:¥2799 去看看 <更多>

数码科技新评 晒物 2022-11-07 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