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音乐的我,播放器不能少! 大家好,我是林老师,我们又见面了。 作为一个魔都上班族来说,经常出差也是常事,平日里除了上班之外,最多的娱乐项目就是听音乐。为了更好地感受音乐带来的一切美好,打算入手一款便携式HIFI播放器,预算在千元之内。毕竟是萌新,这个价位的播放器足以满足上班族的我日常需求了。再三对比下,入手了颜值在线、小巧携带方便的HiBy R2 II二代无损海贝音乐播放器,除了满足了我对音乐好声音的需求之外,还能用来看电子书、还有复读功能用来学英语也再好不过了。 HiBy R2 II二代无损海贝音乐播放器的硬件配置没再含糊的:2.45寸显示屏、480*360显示器分辨率、26万分屏幕色彩、lngenic X1000E芯片、多点触控、1000mAh的电池容量、MicroSD卡槽、蓝牙5.1版本等各种硬件组成,这个配置对于上班族的我使用简直绰绰有余。 性价比加上颜值,我选择海贝R2 II第二代 还有HiRes & HiRes Wireless 双重小金标加持,高解析度音频认证,音质妥妥有保证。 除此之外,玩法多样,可不仅仅是播放器。可以做手机小尾巴、电脑声卡、蓝牙解码耳放、数字音频转盘、复读机、无线音频转盘、电子书阅读器,功能丰富。 配件方面,除了播放器之外还有保护壳、说明书、屏幕保护膜以及数据线,保护膜和保护壳好评,不用在单独购买了,深得我心。 开篇也说了,预算在千元之内,这硬件配置这功能这配件价格598元,惊不惊喜?意不意外?预算之内,又配备了HiBy Loki 入耳式动圈耳机,一套在700元以内就拿下。这个价格买到这么好配置和品质的播放器还有耳机我还是很开心的。虽然它只是入门级,但是也那又怎样,只选对的不选贵的,能满足我的需求就好。 播放器外形简约精致,做工精细质感好。尺寸为71mmx12mmx63mm,整机小巧四角圆润,出门放在书包里或者口袋里都可以,不会占用很大的空间。单手可握,重量很轻,即使跑步拿在手里也没问题,不会有很大的重量负担。 操作简单易上手,出门携带无压力 机身布局比较简单,功能按键分布在机身的三个侧面,顶端是开关键和麦克风收音孔;右侧有一个调节音量大小的旋转按钮、暂停键、歌曲切换键和麦克风收音孔;录音笔功能就靠这两个收音孔收音,同时还能智能降噪。下面是MicroSD 卡槽、Type-C 接口和3.5mm 耳机接口。MicroSD 卡槽最大支持 2T,512GB都算是比较大的容量了,2t堪比电脑的C盘大了。有种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既视感。开机之后,顶端的开关键会显示不同的颜色,蛮好看的。 屏幕显示效果很精细、字迹清晰。主页上显示了六大菜单,分别是:音乐,流媒体,无线控制,录音机,电子书和系统设置。菜单上面还有音量、播放器状态、时间、电量信息,显示页面设计很人性化,查看方便。触摸屏触控,操作起来顺滑流畅。 专业的HiFi解码芯片,原生支持硬解DSD256,支持mp3、wav、ape、iso、ogg、cue等全音频格式支持,之前我下载的各种音乐资源都能直接倒到播放器里面了,能够方便地播放和聆听各种音乐。不用在担心支持什么格式不支持什么格式这种烦心事了,就很棒。 喜欢听歌的你,抛弃手机吧。 HiBy R2 II最让我惊喜的还是音质和解析力了。感觉跟手机听歌完全是两个不同的音质层面,细节部分体现的非常清晰,闭上眼睛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喜欢听音乐的朋友们,打心底推荐你们使用播放器来听音乐,能完全沉浸其中,那种情感共鸣、那种脑海中闪现的画面感真的需要自己去体会,才能感受到音乐的魅力。 用来听情歌、大型交响乐、摇滚、钢琴曲、民乐、流行都能轻松胜任,声音的圆润立体感,人声的温度、交响乐的气势恢弘,纯音乐的感情细腻,民乐的韵味典雅诗情画意、摇滚的节奏感做能到了比较罕见的平衡,让音乐变得更加悦耳动听,是手机音质是很难比拟的。 当我想安静的的时候,用来看电子书也是很棒的选择。 值得一提的是,海贝R2 II 内置了自家的 HiBy OS 系统,不会卡顿。使用起来也更加省电,配备的1000mAh电池,可以连续播放15个小时。20天的超长待机。 爱不释手的选择,这款播放器值得入手 通过这段时间的使用,发现越来越离不开HiBy R2 II播放器了,音乐解析能力就很优秀,真的会把耳朵宠坏,就像现在不能接受用手机听音乐了。音质好、扩展性强、可玩性多、待机时间长等方面我都比较满意,作为上班族的我来说,这个价格买到这种品质的播放器和耳机超值了啊。非要说缺点的话,那就是屏幕在大一点就更好了,看电子书字小看起来有那么一丢丢的麻烦。总的来说,还是很满意的。 我是林老师,我们下次再见了! HiBy R2 II二代无损海贝音乐播放器蓝牙运动HIFI发烧随身听DSD学生跑步迷你MP3 白色 京东:¥568 去看看 <更多>

含情脉脉林老师 晒物 03-10 10:19

索尼2023年春季发布了两款新品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Walkman),分别是售价5000多元的ZX700系列(32GB的NW-ZX706、64G的NW-ZX707)和2000多元的NW-A306。 不同于以往只在细节、功能上的小优化,本次两款新品的升级幅度要大不少,当然,价格也更贵,比如32GB版本的ZX706比当初16GB的ZX505在初始售价上高出1300元。 对发烧友来说,若你先前买的是ZX500系列,那要再升级,索尼肯定希望你买新品中的ZX700系列,而之前买A100系列的小烧友,若再升级,则可直奔A306。 值得一提的是,那个延续了10多年的昔日高端随身听索尼A系列,今后可能再也不会一千元起步了。它们早已被索尼统一归类到“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的入门机型,起步价估计最低2000元左右。 市场表现: 纵观历史,索尼几乎每次随身听更新,都能掀起一股销售热潮,尤其是日本本土。这次也一样,写稿期间,日本e-earphone(音频器材连锁店)公布的二月下旬两周内便携音乐播放器销售热榜TOP 5,索尼全系walkman表现强势,入榜三款,其中新品NW-ZX707更是雄踞榜首,A306也高居第三。 当然,更猛的是新品发布之初,索尼全系列高解析度播放器直接垄断TOP 5榜单。即便昂贵如理财产品的万元档神器金砖2和黑砖2也都很好卖。 而截至person发稿日,我再打开(3月3日公布)最新的销售数据,发现ZX707真是实力爆表。其已连续三期,共计6周,42天制霸榜首了。这气势,就像新王降临…… 本次只谈NW-ZX706(索尼“小黑砖”32GB版),我个人最爱,也是能买得起的。 首先,NW-ZX706(32GB)的内存、安卓系统版本(12)、外观设计(近似黑砖2代)、屏幕显示(5英寸)、供电设计、元器件品质、续航和音质都比前代ZX505(16GB)有提升。 官方表示:ZX700系列有着超越索尼以往ZX系列的高音质,并采用了源自诸多旗舰WM1M2系列的多项技术。 如在金砖开发时期“煞费苦心”却技惊四座的含金无铅焊料、新开发的提升抗震性并拓展音乐信息的FIT CAP3聚合物电容器(ZX500是FIT CAP2)、辅助供电用的直径8mm大型固体高分子电容、以及平衡口耳机输出部分配置的具有低失真和低电阻特性的8mm大线圈电感等等。 而通过上述这些高品质音响部件的运用,以及其他一些元器件和电路的优化,ZX700系列也最终实现了索尼所期许的 “磅礴动态”、“宽阔声场”、“通透细节”和“圆润人声”。 仔细观察与对比,你会发现ZX700系列从旗舰身上获得的技术实在是多,比起当年ZX500只从旗舰上继承含金焊料的情况,可谓是秒杀。故“小黑砖”绝非浪得虚名,它是实打实的黑砖2之精华浓缩版。 至此,想体验“黑砖2”(售价9999元)的音响性,又缺乏足够资金支持的中高阶发烧友算是“有福”了。仅售5000+的它,正挥着一个硕大的“真香”旗向你招手。 另外,如果你细看索尼ZX100(2015年)、ZX300(2017)、ZX500(2019年),再到ZX700(2023年)三个系列的商品描述,会发现索尼这些年在随身听的设计上,目标一直都很坚定,那就一切都要为“纯净”服务。索尼希望你不论音量大小,音乐类型怎样,码率怎样,都能听清楚各个频率的细微响动。相对的,国产HIFI便携播放器通常会在更多指标上去试探,力求全面,而非专注于某一特性去猛攻。就这样,审美不同,音响性和音乐性也跟着不同。 ZX706搭载安卓12操作系统,5英寸高清触摸屏,32G容量足矣下载多款音乐APP,相对的,之前的ZX505(16GB)内存就很吃紧。 握持舒适,且不易滑脱的高质感蒙皮背板,这个设计从2014年ZX1开始,一直沿用至今,算是索尼高端walkman的家族式设计了。 顶端 金色部件,点睛之笔。 外媒提供的拆解图 与ZX500系列一样,也采用了数字与模拟部分的分离设计。 用于屏蔽处理器和存储设备噪声的CNC切削加工的高精度无氧铜屏蔽罩,可增强音频信号的纯净度。 关于续航: 厂商提供了离线状态下测试结果。基于walkman APP,使用3.5mm插孔,播放本地音乐FLAC(44.1kHz/16bit)格式,约25小时,这比同前提下的ZX500系列要多出约7小时。进步明显。 但ZX700系列毕竟是流媒体音乐播放器,所以,日常联网使用可能还是更多人的习惯。 基于此,以我本人的使用习惯,续航如下: 打开WIFI,播放APPLE MUSIC内的无损音乐,开启高增益,3.5mm立体声插口连SIVGA SV021头戴耳机,息屏,音量90(大音量)的前提下,一小时约耗10格电。 而同样的前提,ZX500系列大概不到半小时就耗能10格电,特别是期间偶尔打开屏幕的时候,ZX505会掉的更快些。有明显的电量焦虑。 左至右:IPHONE 13 PRO、ZX706和ZX505。 ZX706的机身高度比苹果手机小了约2cm。 与我手里同价位大屏国砖(飞傲和山灵)的高度和厚度相比,ZX706是最“轻薄”和便携的。 且握持舒适度也相对更好些。 索尼的外观真是一如既往的“业界标杆”,整个ZX系列的精致感也被延续了下来。 ZX706像是质地高级的商务记事本,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冷峻与优雅,对得起高售价。 于我而言,这次ZX706的按钮设计不是太好。 由于按钮面积和“盲点”都变小(相对ZX505),且整个侧面又太“平”,同时又没有类似黑砖和金砖的顶部凹凸,这让盲操的学习成本增加不少。 与ZX505对比,ZX706边缘棱角的变化很大,彻底告别了以往的圆润风格,走向了硬朗与锐利。另外,屏幕尺寸和显示效果已经可以媲美手机,而这也让它的触控体验和音乐信息呈现,都远超ZX505。 锐利意味着可能割手。不过,索尼对边缘和顶端都进行了倒角处理,手感反而舒适了。除非你用指腹硬压它,否则不会影响正常状况下的握持感受。 底部SONY logo让人想起XPERIA手机,这一设计似乎是首次出现在索尼数字随身听上,挺新鲜的,以至于刚开始时经常拿倒了。 两个插孔各自外延出一块金色饰片,夹在顶端两角,它们与背部的皮革和正面的黑色玻璃彼此映衬,打破了沉闷,凸显了质感。这一设计目前只在ZX700系列上有。 对比ZX505,ZX706的三频均衡性、亮度、分离度都有提升(接近一耳朵区别),整体HIFI不少,横向声场也好挺多。它对各频域的细节提炼很深,且真实感、自然度也都非常不错。 另外,伴随着素质的提升,ZX706对各类音乐的包容性也提高不少,而更明亮和更均衡的声底,也让它让对暗部细节(或瑕疵)的揭示更为彻底。 不同于过去的ZX300和ZX500,新的ZX700系列所模拟的“场景”,不再是暗色调的录音室(诉求凝聚力、低音和纵深),而更像是明亮的音乐厅,它展现出了更加平顺、细腻和明亮的声音。这非常HI-RES,也对得起5000+的价格。 当然,喜欢ZX500系列韵味的,也不必因新品升级这么大而忧伤…… ZX500那种暖色+细腻的声音,以及远景化的光滑人声,即便是搭配纯监听耳机,也会更耐听,更适合流行乐。 索尼ZX706对比我手里的两款四千元价位段国砖,山灵M6 PRO(初代)、飞傲M11 PLUS: ①三者音量设计与推力感受: M6 PRO(初代)有100格音量,飞傲和索尼都是120格,后两者可调节出更为细致的响度。 实际听感,M6 PRO(初代)从20到50格响度增幅明显,再往后,增幅会逐渐变小,它通常在80左右就是巨大声了,再往后大得不太明显。 M11 PLUS和索尼的类似,整体响度增幅比较均匀,是那种“小心翼翼”的增强,不同的是M11 PLUS在音量100格多一点时,响度已经到了我短时间内的承受极限。 相对的,高增益下的索尼ZX706我是可以开到满格再听一阵子。再进一步说,索尼ZX706的3.5口满格时的音量,已能充分推爽绝大多数小耳机,但推某些高阻、较低灵敏度的头戴耳机时,还是平衡口靠谱些。 这次,索尼ZX706的3.5口表现超我预期,因为动态、亮度和舒展性,与4.4口的差距不大,甚至在“低增益”模式下,搭配灵敏度较高的耳机,也能听尽兴! 而这对于曾经的ZX300和ZX500系列(特别是后者)来说,简直不敢想,因为它们的3.5口都相对平淡,即便是“高增益”,听感上也难以和只有3.5耳机口的初代旗舰ZX1去比,你通常必须接灵敏度很高的小耳机才可以爆发实力。 (小批示:索尼在ZX500系列研发期间意识到到了这个问题,借助更大尺寸的、数量翻倍的电容,让ZX500的3.5mm耳机孔换发了神采。但技术狂人永不止步,ZX700的3.5口又全面超过了它) 总之,ZX700系列的3.5和4.4耳机口“都能用”,也都“好用”,我相信这个进步,会让广大索粉开心。 关于ZX700系列的4.4口,我简单试了下IE900下的它,感觉声音要比3.5口厚实不少,纵深上也有进一步增强,但横向并无明显扩展。 ②关于几部播放器的调音、素质: 山灵M6PRO三频能量分布均衡,整体动态很好,厚度感好,但声音线条略显粗粝,底子不够柔和细致,但整体气势很强,密度大,通常会给人虎虎生风的凌厉与厚实感; 飞傲M11PLUS ESS中下盘稍微“粘稠”,这部分动态似乎不太足,它整体音色柔和,中、高频层次感很好,音色自然很耐听,若搭配得当,会非常“水润”; 听完那俩再听索尼ZX706,脑海中会有一种“溪流”的意向。它的声音背景更黑,声底更均衡,低频清晰度很高,力度感和弹性(质感)也很好,隐约有当年X1050的意思,但好于X1050的是,ZX706低频动态、整体凝聚力和高频延伸都要好太多。相对“国砖”,索尼这种对“纯净感”的极致追求,也让它的声音线条变得略微细瘦了些。 另外,ZX706中高音亮度比ZX500系列要好,这使得它的人声和乐器都听着更为鲜活,悦耳,“分离度”(空气感)也更明显。 再者,高频泛音比起自家ZX100、ZX300、ZX500三个系列以及这本次谈的两款国砖,也都有胜出(这个对比很耗精力和时间,也很废耳机插头),具体表现为高频器乐回放更细腻,声底更透明,且声场的高度和纵深也因此被拓展得更为辽远。尤其是在搭配一些解析很好的耳机,并听一些录音优良的笛、箫、琵琶等纯乐器作品时,这种胜出优势会明显。 由于ZX700系列非常擅长烘托纯音乐作品中的“仙气儿”,我认为器乐党很有必要考虑下它。而原本在我看来高频已经很不错的ZX505,在面对索尼“小黑砖”ZX706时,已是相形见绌。 关于高频,我有时会觉得ZX706甚至能与金砖二代掰掰腕子,不过仔细想想,两者还是有差距。因为金砖二代的高频比之更加细腻和灵动,所营造的空间感也更加“浩瀚”,远不是几千元播放器或解码耳放所能给出的。但在低音部分,我还是更喜欢ZX706,因为它的凝聚性和动态相对更好。 耳机搭配: IER-Z1R、MDR-EX90、IE900、心镜ZERO、SIVGA M200和 SV021等 IER-Z1R(接4.4口),这耳机低音量感略多,速度感略慢,厚度与解析很好,总体是个潜力巨大的入耳式,在搭配两部国砖时,低音这块也就山灵的能给出更好些的轮廓,但论整体纯净感和低音的清晰度,ZX706下的IER-Z1R还是听着更“高级”,同样,这种因素质卓越而折射出的“高级”感也比ZX505要更明显。 MDR-EX90(接3.5口):比较吃推力的索尼初代EX旗舰入耳,需要开较大的音量才会有充沛的能量,出乎预料的是,这套组合下的音响性和音乐性都非常好!硕大的球形声场,明晰的器乐分布和强大的低音控制力(某些播放器下,会有低频过量感),与手里国砖们的差别主要是音色。素质上,低频制力和极高频素质,索尼ZX706表现更优。从“索粉”角度出发,这套组合,是可以久听的。 MDR-EX1000:和EX90一样,面对需要表现强劲和规模感的音乐时,要开尽量大的音量(至少90到100),不同于EX90的是,从悦耳的角度出发,EX1000更挑歌,像一些录音质量不佳或码率偏低的音乐,用它听,会干瘪平淡,但反之,则会丰满平滑。总体上这套组合可能不适合“音乐发烧友”。索尼目前在产的高端耳机中,最适合ZX700系列的可能是动铁XBA-300AP和圈铁XBA-N3AP这两个音乐型耳机,然后是舞台监听型IER-M7和M9。 写到这,突然意识到索尼有好多年没有更新1000到3000元之间的有线入耳式耳机了。 Hzsound心镜ZERO:有着令人酥麻的极具穿透力的中高音。整体听感亮丽,透明,与ZX706的调音风格很搭。此外,醇厚的人声、深邃的低音也可以营造出舒适的氛围。 SIVGA SV021:作为头戴耳机,ZX706给出了完美级推动,总体听感与心镜ZERO有不少近似,不同的是声场纵深更明显,且女声比男声表现更好些。 森海塞尔IE900:还是老问题,低音素质不够好,较容易与人声黏连,即便平衡性和控制力都很强的ZX706的4.4平衡口推它,也一样。其余频段倒没啥问题,较中性,很干净,华丽、精确、横向声场也很不错。最为出彩的是高频泛音,有毒性。总之,器乐、古典音乐爱好者,或不太在意低音解析的发烧友,都可以用IE900配ZX700。 除IE900外,很适合搭配ZX700系列的还有IE60、IE100PRO。另外,新品IE200估计也没问题。 耳机这东西,有些就是特定工种、特定人群使用,而有些就是专门为我们这种杂食音乐爱好者做的。所以先认清自己,再看清厂商给耳机的定位。后面就好办了。 铁三角ATH-IEX1:人声的中高音在这套搭配下很尖锐,音染过于明显,我听不下去。不推荐。 索尼XBA-Z5:除了低频糊,其余,人声韵味、乐器定位都不错。如果在乎这套搭配的素质,那必须给Z5耳机换线,不论3.5还是4.4升级线都行。否则相对其它耳机,都会有下盘过于“朦胧”的问题。 IER-M7\M9:这俩都比较吃推力,特别是后者,故使用ZX706的平衡口去推很有必要。需注意的是,由于它们都定位于舞台监听,更擅长诠释细节的精确性和定位的层次感,可能音乐味相对传统HIFI音乐耳机有所不如,需要发烧友多些时间去适应,不过,若你先天就喜欢风格严谨,听感细腻的监听类耳机,那“音乐味”什么的,都不用考虑。 以上。 总结:索尼NW-ZX706的超高平衡性、高凝聚力、中音醇厚感、漆黑的背景,精致的高音,非常舒展的线条,以及相对以往ZX系列好不少的横向声场和更好一些的亮度,都是它令我心动的地方。此外,相对同级别国砖,它的高频延伸、全频透明度、低音质感也有着不同程度的胜出,而这又使得它的古典音乐表现也比以往好不少。 我想,如果你之前没体验过索尼的“高级随身听”,或是身为索粉,最高只玩到了ZX300与ZX500系列,那这次,声价比与性价比均奇高的ZX700系列势必要拿下。 <更多>

person 晒物 03-10 09:59

一款巴掌大的,支持WIFI的“小方砖”型纯音播放器,最近吸引了我。它就是山灵M1S,售价超1000,官方打出“千元标杆”的文案。至于实力如何,后面会仔细写写。 由于多数体验较惊人,先做个小结。 功能玩法够多且很适合当下年轻人,音质(润泽感和硬素质)很好,各频率分布很均匀,而实际推力感受更是比参数惊艳许多。 体积,差不多正好可以覆盖一个成年人的掌心。 为增强易用性和便于“盲操”,设计了三个紧邻着的实体按钮,实际按压反馈和功能反应速度都很不错。 给了两个耳机孔,φ3.5mm单端和φ4.4mm平衡。 同样,为了让使用更趁手,它的屏幕提供了“翻转”功能,点一下即可反过来。 这样的设计,不论你是视觉上,单纯觉得实体按钮所处的位置别扭,还是实际操控时,手指对按钮或音量旋钮操控的适应性,它都能瞬间化解尴尬。 两侧磨砂质感的CNC合金外壳与黑漆漆的玻璃面板拼接。颜值够高。 侧面有特别设计的,便于握持的凹陷,若再买个专用皮套搭配,使用会更惬意。 手指上、下、左、右划均可触发相应功能。 另外,高低增益,系统设置、PO(耳机口)转LO(线性输出接耳放或音箱)、蓝牙(规格5.0,支持LDAC)和屏幕锁定等,都能通过手指“下拉”轻松找到。 这些功能,并不能像手机那样可以一直按着不动而进入子界面,有时会略显笨拙。 播放界面,默认是上图形态。 180°翻转后的形态。 似乎这样更顺眼,于我而言,这样拇指更易于按压实体按钮。不过,可能也有些人更适应按钮在顶部。 系统反应速度大体不错,特别是固件升级到最新后,丝滑流畅不少。 播放界面,进度条下方有一排按钮,那个图形为三个点的,点开后有类似M0PRO的,专为学习准备的“AB复读”和倍速(只对48kHz以下有效)功能,此外还有比较趣味的“动态获取封面与歌词”,该功能建立在网络连接基础上,它会搜罗众多适配当下所听音乐的封面供你选择。 M1S的网络信号强度,比起手机,并不算好,特别是在信号较弱的房间,会有轻微下降,此时需要你适当调整。如若房间内每一个区域都信号优良,那它的使用(DLNA和AirPlay)会非常惬意。 侧面充电口,也可作为USB DAC(声卡)连接电脑,或成为官方所谓的“WIFI转盘”,将之作为USB音频输出口接更为专业的解码耳放设备。 机内无存储容量,若要本地播放,需为其准备一张TF卡添加音乐。 单端口续航官方测试14.5小时,这个成绩在HIFI播放类产品中属于较好水平。 相关参数如上。 山灵M1S(千元级播放器)与山灵UA5(千元级小尾巴解码耳放)简单比较下。 两者的DAC和耳放型号相同,不同的是UA5是双DAC。 输出功率: M1S:单端144mW@32欧,平衡245mW@32欧 UA5:单端137mW@32欧,211mW@32欧。 我本人经常被UA5的调音毒到,在经过超长期使用与各种对比后,我已被它的声场、高频信息量和人声润泽感所征服。它是目前我听过的唯一一个调音有高级感的小尾巴。 M1S与UA5对比,两者有些许接近,比如清晰度都很高,复杂编曲下的暗部细节多。 差异是,UA5相对更精致,高频更显灵动轻盈,而M1S则更略微偏重“厚度”和“凝聚力”。 另外,明显可感知的是,M1S推力更大,它可以推好更多耳机!特别是接驳一些头戴耳机,除特别变态难推的那种,M1S都明显比UA5推得到位许多。 总之,我没想到现在千元价位的纯音播放器对头戴耳机的推动力已经可以这么好。而这势必会进一步降低发烧友的入门门槛。 对此,后面会进一步解释。 与索尼一些播放器不同,山灵M1S的两个耳机口都实力非凡。所以,你大可不必纠结到底哪个口才算真正的享受音乐…… 单端口,我试了索尼MDR-EX90、索尼XBA-Z5、森海IE800、心镜ZERO、QoA Gimlet。 平衡口试了心镜PRO、QoA玛格丽特、SIVGA SV023、水月雨启明星和森海HD800S。 一番插拔后,感觉没有发虚的。 3.5口接IE800,宏伟,精细。 4,4口与QoA玛格丽特,蓬松感、气势,悦耳。 3.5口接XBA-Z5,稍闷,低频和高频的控制力很不错。有比较精美的人声。 3.5口接驳QoA Gimlet,浓郁,凝聚,深邃高密度的低音。 参考对比的播放类器材,包括山灵UA5、山灵M7、飞傲M11 PLUS ESS、索尼NW-ZX706、以及飞傲Q11(小砖型解码耳放)。 意外且惊喜的是,这么小的M1S可以非常好的推动森海HD800S,以这个价位,这个体积来说,能以较小音量就感受到HD800S的细腻质感和宽广场景,在我看来是一个不小的震撼。 它控制力很不错,细节扎实,空间感好,整体结像比较扎实,动态够大,且音量在50左右就可以把HD800S推得有模有样,除非某些音乐在录制时电平很低,需要将M1S的音量开至80到90,否则通常70左右就可以很享受(既震撼又耐听)。 作为参照,用同一只耳机(HD800S)听同一首音乐。山灵M1S的平衡口音量开到50时,索尼NW-ZX706需开至大约100,而飞傲M11 PLUS ESS需要开至大约80。 综上,M1S与HD800S的搭配很合适,至少对于理性的发烧友来说,足矣。 补充:除实际推力感受出乎预料之外,M1S的调音也非常不错,它的平衡性很高,亮度也很好(比亮度提升的索尼ZX706再明亮些),论整体的HIFI性,它确实不像千元出头的东西。 对比索尼ZX706,只隐约感觉山灵M1S没那种更细致的低频或高频味道,但其余,像动态、中音清晰度,推力这些却都有一定程度上的胜出。对此,我只能说,这小家伙已然树立了一个新的一千元级播放器音质“标杆”。 另一个意外之喜是,它与苹果手机以AAC编解码蓝牙连接时,也能有非常好的音质。更别提安卓系统下的LDAC之类。 图为M1S与苹果手机蓝牙连接时的界面。 该状态下,M1S屏幕的播放/暂停按钮不能用,下方的物理按钮也不可操控。除音量调节是播放器独占,其余操作都仅限于手机。 蓝牙连接时,我听不出它与本地播放有什么明显的素质差异,更多的都是享受。 此时,搭配SIVGA SV023头戴动圈耳机,音量70(四分之三)左右,我沉浸其中约半小时,真是难以自拔。这套搭配下,声音顺滑,层次分明,通透性很高,立体、自然。 SV023阻抗300欧,灵敏度105±3dB/mW,是个阻抗吓人,实际却不难推的头戴耳机,我原以为四五千的播放器才可以把它推得过瘾,但没想到,在M1S的4.4口下,SV023的表现竟这么好!相对其千元的价格来说,我很吃惊。 推得不够出彩,但也发挥了七八成实力的是水月雨启明星(平板耳机)。以发烧友的角度看,它在山灵M1S的音色虽不错,但整个声音较紧绷,线条没有太充分的舒展开来,而且略昏暗的风格,可能会让人再折腾下线或前端等。 售价不高的山灵M1S支持DLNA、AirPlay和WIFI传歌,能集齐这么多基于网络的,挺多播放器都不支持的实用功能,也让原本是纯音播放器的它,实用性变得更好。 (PS:需升级固件版本到截至发稿日的1.1,否则只是个摆设,未来估计还会有新固件) 对果粉来说,借助AirPlay感受无线发烧音质,理应会很有趣,也很便利。比如通过它,让M1S播放器变身为“WIFI转盘”,再通过USB线接一款台式解码耳放,可尽享系统级发烧。 当然,最简单的玩法,还是把“纯音播放器”定位的M1S变成“无线流媒体播放器”。如上图。 具体是:打开M1S的AirPlay开关,再点击苹果apple music右上角,即可看到M1S的标识。 值得一提的是,山灵M1S在苹果AirPlay连接时的音质,比我预期的好太多,甚至可以说是尤其是搭配头戴耳机,简直有点“脱胎换骨”。 像上文说的HD800S就是在该模式下被推得“嗷嗷叫”的,甚至是比本地播放更能充分展现这款耳机的气势。差异是,不同于蓝牙连接时的“只能调山灵播放器的音量”,此时,播放器与手机两端音量都能调。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响度更大了,音量变动更佳细腻,规模感和气势也更令人感到澎湃。 由于HD800S在该模式下实在太振奋,以至于我恍惚间觉得自己听的是个“专业耳放”。 好,那它真的比专业耳放好么? 出于好奇,我对比了下真正的专业耳放,飞傲Q11解码耳放,发现山灵M1S即便面对平衡口超过600mW了的Q11,也仍有与之接近的响度与动态,虽说专业耳放的厚度与密度更卓越一点,但M1S身为更轻便迷你的多功能WIFI数字播放器,能有此表现,也仍令我惊叹。 另外,Q11的音色相对浓厚,而M1S更注重均衡性,它的高频表现力相对会再强点。 总的来说,配置了WIFI功能的小型纯音播放器山灵M1S,在功能趣味性、玩法和播放方面都有不少优点,它的触控体验和系统反应速度也随着固件的升级变得流畅不少,整体惊喜对我来说,是比较大的。而对比我以往接触过的千元价位类似产品,它的音质表现又相当之好,甚至与当下一些贵价竞品PK,也能在多项细分素质上硬抗几下。不得了。 如果你不满足于小尾巴(微型解码耳放)的推力和对你手机的电量消耗,那这个比小型专业解码耳放小,比小尾巴大,实际推力效果非常牛,且播放方式众多的M1S就可以说是相当好的选择! 推荐!五星推荐! 山灵(SHANLING)M1S音乐播放器MP3随身听便携DSD解码双向蓝牙4.4平衡 银色 京东:¥1198 去看看 <更多>

person 晒物 03-03 17:09

把音乐播放器做成方块的形状的,我记得有一款创新creative muvo2,也记不清多少年前的事儿了,有一段时间是炒得很火的一款产品。这种播放器如果放到现在重新设计一下,比小尾巴大,能容下更好的DAC和电路板设计,音质肯定会好不少的,不太明白为什么各大品牌们没想过去做一款兼具体积、音质和性价比的音乐播放器,都拼着老命做大砖头机,门槛太高,要知道当年的MP3大多数是学生党群体在用,这倒好了,一下子把这群用户彻底拒之门外。 山灵在开年之际推出了M1S,看到它的颜值,感觉又找回了当年的青春啊~~~如我所愿,它确实有了更强的性能和更好的音质,可以说是目前最强的小方砖音乐播放器了。 先开箱过过场,包装盒的配色很亮眼,我特意去翻找了一下7年前M1的包装盒,Emmm变化挺大的。右下角有驰名双标,Hi-Res AUDIO高解析度音频的有线和无线双认证,音质肯定是有保障的。 包装盒里的物件如下图,机子屏幕上已经贴了膜,另外还送了两张可以做备用,很贴心呀!很多安卓手机上的USB配线可以拿来与之共用,但山灵还是配备了一条,比较粗,看起来质量也还不错。 M1S的外观设计语言应该说大思路上还是很“山灵”的,比如侧面的弧度处理和做了一部分切边来提升侧边握持手感,底部和背面用玻璃材料来做点缀,以及经典的音量旋钮等等。但也有独具创意的地方:屏幕上方的三个按键!其功能是来回切歌和暂停播放。把这三颗功能键安置在正面位置,我认为是非常人性化的做法,你可以看看你手头的砖头机,按键都是在侧边的,有的机子甚至没有音量旋钮,要把音量+音量-、上一首、下一首、暂停播放、电源键一个个排排坐在侧边栏,操作起来的效率是很低的,纯音播放器最主要的三个功能键一眼见到,这种操控的效率提升幅度,大家自行脑补! 机子外壳是一体成型的铝合金, 体积差不多是手掌大小,拿手里还是有些分量的。 背面设计很山灵~一整块的玻璃面板做覆盖,上面印着各种高大上的标签,MQA是个好东西能够战未来,其内置的DAC为美国ESS公司的ES9038Q2M,芯片性噪比高达129db,失真(THD+N)低达122db,支持32bit PCM和DSD256。最近看到知乎上有一个关于解码芯片的排名,ES9038Q2M属于中端里的天花板级别,具体指标大家自行查阅,我不是唯“芯”党,这里就不做赘述了。 专用小皮套还是建议一同入手,金属玻璃制品都是扛不住摩擦的,套子做工很不错,贴合度和松紧度都恰到好处,该开口的位置也都很准确。机子本来很复古,戴了皮套就更有那味了! 初次开机的屏幕惊到我了,这是一块640X480分辨率的TFT彩色液晶屏幕,跟现在动不动就OLED的手机肯定是没法比,但在这么一块2.8寸的屏幕上显示效果十分细腻,PPI高达286,而且播放界面UI很讨眼睛喜欢啊!!! 山灵M1S使用Linux研发的MTouch 2.0系统,体验上很接近于智能系统的感觉,比如屏幕滑动操作、wifi联网功能支持(包括DLNA/AIRPLAY/WIFI传歌),系统很流畅不会有卡顿,但丝滑度不及主流智能手机。我觉得对于一个纯音播放器来说,人机交互是大头,接近于智能手机的操控方式让用户很容易上手,我猜想这可能跟其首次在播放器上搭载的君正X2000主控方案有很大关系。 为了拓展M1S音源渠道,它支持双向蓝牙5.0,你可以开启它的SyncLink模式,用手机来操控播放M1S机内音乐,也可以通过传统蓝牙模式播放手机机内和流媒体平台的音乐,山灵还承诺未来通过固件升级支持流媒体服务,这个可玩性,大家自行YY吧!别忘记它通过了有线和无线的小金标双认证,目前我自己在用的手机是一加11(Android 13),无线传输音质是有保障的,理论上在与安卓手机(Android 8.0及以上支持)或支持LDAC的蓝牙耳机配合下能自动激活LDAC编解码器。 既然是个纯音播放器,那么声音必须要过关,春节期间我好好把玩了这台播放器,森海MX980、水月雨启明星、女巫2、SUNDARA-C、凯声DB1、威士顿W40都怼了个遍,没有出过恶声必须给好评!但让我更加惊喜的是在4.4平衡端上的驱动力让我大为震撼,比如启明星这种吃推力的平板耳机居然能推得像模像样(高增益/音量开到50%就能得到可靠的响度),这是我万万没想到的,从侧面说明它对于耳机的匹配要求并不高,应该是能够应付大多数耳机。 结合我听过的这些耳机,能感受到的共性是细节很清晰,会带有一些音染来烘托流行乐的氛围,特别是小塞子上的声音回放很饱满,比较有活力,一定会有人问这播放器能不能干过千元级小尾巴,答案肯定的啊,那么大体积摆在这儿了,而且用的还是9038Q2M,电路布局和供电都是优于小尾巴的,所以具体声音就不做太多描述了,大家可以带着小尾巴和耳机去试听对比一下,看看搭配出来的声音是不是你喜欢的菜。 坦白的说,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它除了能给手机省点电以外,我似乎很难安利你选择它,现在人手一台手机了,小尾巴更加便利,比如山灵的UA5就很不错,听歌追剧都很方便,但如果你想给家里的音箱或者车载系统找寻一个成本可控,简单易用的音源,山灵M1S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手机端的Eddict Player APP甚至能访问NAS,加上双向的蓝牙5.0、USB DAC和LDAC的加持,手机能当做遥控器来用,其他可玩性请脑补。 对于普遍学校禁止携带手机的学生党来说,山灵M1S就非常合适了,节假日在家里的时候可以玩玩电脑平板和手机,一旦到了学校里,听听歌儿可能就是学生党为数不多的娱乐消遣方式了,顺便提一嘴,山灵M1S有个AB复读机功能,学外语(歌儿)一级棒嘿嘿~! 山灵(SHANLING)M1S音乐播放器MP3随身听便携DSD解码双向蓝牙4.4平衡 银色 京东:¥1198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03-02 11:09

作为一个数码发烧友,我在2023年入手了海贝的R2II无损播放器专门用来听歌。相比手机,这款R2II无损播放器不仅在音质表现带来了巨大改善,使用体验方面也面面俱到,更长的续航时间,可以扩展的存储空间,有线无线双模支持方式等特性都让我在日常出行时倍感轻松。 这款海贝R2II无损播放器的售价并不贵,我在京东旗舰店以不到600元的价格就把它收入囊中。它采用专业HIFI级的ES9219C解码方案,提供了3.5mm音频接口,蓝牙5.1和WIFI等无线连接方式,支持主流DSD256硬解和各种无损音频格式,机身小巧轻便,通过机身屏幕和内置双MIC还能兼顾阅读器和录音笔等多种用途,非常适合随身携带使用。 开箱 R2II的包装非常的精致, 采用了高级黑配色,正面可以看到播放器的实物展示和R2II型号标识,背面可以看到播放器的主要特性和参数。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内部还提供了额外的泡沫框架和独立配件盒,所有配件都收纳的井井有条,配色方面有红,黑,白多色选择。 配件方面,除了主机,还提供了数据线,说明书,质保卡,贴膜和保护壳,基本无需二次采供。 使用体验 海贝R2II体积小巧,具体尺寸为71*63*12.4mm,还没有巴掌大,重量更是只有70克。机身的正面配置了一块2.45寸的触摸屏,分辨率达到了480*360,配合极简的海贝纯音OS,表现相当不错。 机身的操控模块布置在机身右侧的边框上,包含一个独立音量旋钮,播放/暂停键,上,下键,最底部还隐藏了一个MIC麦克风。旋钮是金属材质,带有齿痕设计,操作段落感也非常清晰。 机身底部左侧设置了一个TF扩展接口,最大支持2TB内存。中间和右侧布置了TYPE-C接口和3.5mm音频接口。细节方面,可以看到这个TYPE-C接口采用了醒目的金色铝合金材质,不仅提升了耐用度,也更加的美观。 机身的背面是海贝HIBY的铭牌和主要参数,这里还可以找到有线和无线2个HiRes小金标认证,血统相当不错。 R2II主机出厂时已经贴了前后保护膜,包装中还附送了硅胶保护壳和额外的贴膜。组合安装起来严丝合缝,无需再担心划痕和磕碰的情况,非常友好。 机身的顶部设置了电源键和另外一个MIC麦克风,电源键还带有RGB背光灯效,可以直观的看到充电状态,也能针对不同的音频格式显示不同的颜色。 纯音HIBYOS系统 这款海贝R2II无损播放器内置了自家独立纯音HIBYOS系统,界面简洁直观,主页面提供了音乐,流媒体,无线控制,录音机,电子书和设置六个菜单。触摸屏顶部还设置了导航条,可以看到播放器当前状态,电量续航等信息。系统整体运行也非常稳定,触摸反馈灵敏,特别是开机速度也非常快。 这款播放器因为采用了ES9219C方案,所以在功耗和发热量方面的表现也非常不错。配合机身内置的1000毫安电池,官方标称可以提供长达15小时的续航。而根据我目前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坚持2天一充的样子。加上平时在桌面使用,可以直接连接数据线作为桌面解码器来使用,一边充电,一边工作,随时都能保持电量满格的状态,所以基本上不会有电量焦虑的情况。 在挑选播放器的同时,我顺手把之前就挺好奇的海贝LOKI一起加入了购物车。这款入耳耳机极致轻便,阻抗也只有16Ω,非常好推。 作为一款售价只有几十元的耳机,这款海贝LOKI的包装和配件真的非常豪华,除了耳机,说明书质保卡外,还提供了多套耳帽以供选择,随机还附送了收纳布袋,做工还非常的不错。 这个收纳袋也能直接装进R2II主机和耳机,感觉真的考虑非常周到。 海贝LOKI耳机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左右结构对称,金属一体成型腔体,表面还加入了镭射工艺涂鸦,视觉效果相当不错。 耳机采用PU+PEEK复合振膜,搭配汝铁硼磁铁,音质表现完全在线。耳机线长1.2米,柔韧有弹性,并且还带有线控,非常的细致。 搭配R2II使用时,通过开启R2II的线控选项,就能发挥耳机线控的作用,播放,切歌一键完成。 除了连接有线耳机外,海贝R2II也能适配蓝牙耳机使用。通过无线菜单,你还可以配置WIFI,HiBy Link,无线无线传歌,DLNA和AirPlay。出门R2II是一个随身无损播放器,在家它也能兼顾无线或有线数字转盘的作用,性价比非常出众。 连接WIFI后,通过流媒体菜单,可以使用TIDAL,Qobuz,网络收音机等流媒体软件,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海贝纯音OS是封闭系统,无法自行安装第三方插件,略感遗憾。 因为前2个流媒体都是需要付费听歌,所以真正的内置免费流媒体,只有这个FM了,好在FM频道资源集成的非常多,中央台,地方台基本全覆盖。 R2II连接手机的话,也能作为无线数字转盘,或者解码小尾巴来使用,只要安装海贝APP,就能一键快联,使用起来非常的便利。 连接后,你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控R2II播放器,进行各种调节和设置。 把R2II连接笔记本或者主机后,可以在把它当做外置声卡来使用,WIN系统无需安装驱动就能准确识别,即插即用。 R2II没有内置存储空间,需要自行安装TF内存卡才能使用。不过R2II的扩展容量相当惊人,最大可以支持2TB容量。我这里购买了一张64GB的V30存储卡,全部收藏无损音乐的话,差不多可以保存1000首以上,写入输入也不慢。未来也能更换更大的存储卡来进行扩容,歌曲增增减减,或者歌单管理也非常的方便。 在桌面充当外置声卡使用时,R2II会同时进行充电,所以基本不用担心续航问题。 听音表现 R2II搭载的是美国 ESS 公司的 ES9219C 解码芯片,整合了 DAC 和耳放功能,支持32bit /384kHz PCM硬解,MQA 8X 展开以及 DSD 256 硬解。虽然定位入门,但是可以兼顾市面上所有主流无损音频格式,机身自带3.5mm音频接口可以提供90mW 的推力。 播放器的快捷菜单中还预设了多个音频调整效果,开启增益模式后,可以明显感受到三频更加饱满清晰,特别是一键以后花,日常使用起来非常实用便利。 在歌曲的详细设置中还能开启高级均衡器调整,你可以调取预设方案,或者根据自己喜好来直接手动调整均衡器。调整方式也非常人性化,手指滑动就能微调曲线,你可以一边听歌一边来寻找最佳的调音状态。 R2II同样继承了海贝备受好评的MSEB调音台模块,通过调节它,你可以让一款三频表现均衡的入门级海贝LOKI耳塞,变成声音清冷高甜的女毒耳塞,或者低频更强劲的低音耳塞,可玩性非常强。 而通过手机上的海贝APP,你也能无线远程微调,更加的便利。 在使用R2II播放本地音乐时,这款播放器还能根据播放的音乐格式来调整电源键的背光状态,比如播放FLAC格式的音频文件时,机身顶部的灯光就是橘黄色的。 机身正面的这块2.45寸触摸屏,可以显示多行歌词或文字,平时听歌对歌词,或者阅读一些电子书也是非常的轻松。 总结 目前使用了一周,这款播放器的表现是让我非常的满意。小巧轻便,功能全面,价格不贵,可玩性和音质表现却非常过硬,加上靠谱的续航和稳定的系统,非常值得推荐! HiBy R2无损海贝音乐播放器蓝牙运动HIFI发烧随身听DSD学生跑步迷你MP3 锌合金黑色 京东:¥498 去看看 <更多>

胖头鱼Moomin 晒物 02-13 18:29

4年前,也就是2018年,山灵发布了一款准入门级便携播放器M0。由于外形小,重量轻,功能多,性能强,且价格还很低(598元),它在当年被部分媒体誉为学生党HIFI入门神器。而我个人也一直收藏着这款“MP3”,并时不时插插新出的耳机,感受下准随身听的惬意。 可技术在进步,原M0已经不那么适应当下市场环境,于是“鸡贼”的山灵推出了新的M0 PRO,价格比M0多100,达到698元。 新的M0 PRO在配置、性能和功能优化三方面更强大,支持高音质形态下的三种有线玩法和两种无线玩法: 1、3.5mm耳机口可通过转接线变成4.4平衡口。单端输出功率由之前80mW@32Ω提升到90mW@32Ω,平衡口则高达236mW@32Ω。 2、支持USB AUDIO。可变身为数字输出设备,通过Type-B转Type-C线,将其连接到台式解码耳放,接难推的耳机。 3、可变身为一台便携蓝牙耳放。通过LDAC、AAC或SBC这几种编解码形式与你的安卓或苹果手机无线连接。 4、支持USB DAC。可变身为手机“小尾巴”(解码耳放线),或是电脑的USB声卡。 5、支持SyncLink。手机端下载eddict player APP,在这款APP的相应区域发现并连接M0 PRO,继而实现手机对它的控制,让原本局促的小屏触控变得更从容。 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条和第四条中的手机“小尾巴”,需要消费者另购合适的线材。 6、复读机功能。山灵此次在播放界面增加了AB复读和多速率变速功能,可助力外文学习。(屏幕很小,想精准拖动时间进度条可能会费点力,通过synclink连接手机再操控会从容不少。) (另外还有车载模式和Line out线性输出) 就我个人来说,插入TF卡,或是给手机做蓝牙耳放,是它在我手里更常有的应用场景。 值得一提的是,M0 PRO在蓝牙耳放模式下的UI和M0比,也有区别,以往画面是固定的,就一个蓝牙的LOGO摆在那,没任何可操控的按钮,但这一次不仅背景画面开始动态变化,而且还增加了“播放”、“前进”与“后退”三个按钮,如此一来,咱就可以摆脱手机,只拿着极小巧的它在房间四处晃了。 自M6 ULTRA起,山灵似乎在外形设计上有了新的思路,而M0 PRO则延续了它。比如顶端与底部均采用了光滑触感的钢化玻璃,再比如机身两侧设计了很易于捏握的凹陷。 M0PRO的握持稳定性,比M0要更优一些。而尺寸更大,边缘设计也更讲究的滚轮,在增减音量时,也有着更明确和舒适的转动感受。 另外,M0 PRO的音量滚轮在按压时,能感到明确的“键程”,而初代近乎于没有,那很影响连按(换曲)时的回馈体验。 两代播放器体积非常接近。在一些棱角部位,两者都有圆润的过度。触感和整机工艺也都相当好。但新出的M0 PRO对左右两侧边框进行了更激进的处理,这使得视觉上的它显得比初代M0更“薄”一些。 关于息屏美感,M0比M0 PRO会更显高级,因为黑的更为彻底。 但亮屏后,分辨率(240×240)相同的两块屏幕,M0 PRO看着却更加鲜艳和清晰,色彩的动态会比M0好出不少。 大体上,M0 PRO的显示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细腻感”,你可以长久注视它,看时间,看壁纸,抑或是欣赏“专辑封面”。 山灵很贴心,在M0 PRO出厂时,就已贴了膜。 或许是为了提升易用和整体的美观性,山灵这一次把M0 PRO的内存卡插槽、充电接口,以及耳机孔都统一放在了底部。 M0 PRO和M0一样,也无内存,需要借助MICRO SD卡实现容量扩增,据悉,新的M0 PRO支持最大2TB的卡,而初代最多512GB。 两代M0的侧面对比。很明显,M0 PRO的滚轮操控手感要好很多。 背面信息。新一代的徽章(无线与有线的高解析度音频)已满。 背面的触感,初代M0是磨砂感更强一些,颗粒感较粗,M0 PRO更细腻,相对会稍滑一点。 山灵M0 PRO的输出功率,不论单端或平衡,都够大的,它甚至已经接近我曾体验过的千元级山灵安卓播放器M3X的水平。实际应用到耳机上,我本人也非常满意。 这种满意甚至超越了比之贵很多的索尼ZX500系列及飞傲的M11PLUS ESS(尤其3.5口)。 你很难想象它这么点的体积,推平板耳机HIFIMAN sundara C,音量打到中间,都已经有挺“满”(三频都有力道)的感觉。相对的另两台机器,要达到基本的“满”的感受,是需要再把音量往上调一些,开至七八成,才会实现。 小巧身躯,力拔千钧,这也应该是准HIFI随身器材所应有的特性。 那么音色如何呢? 相对山灵UA5、M6 ULTRA这些,它并不“高级”。但我也实在听不出它有什么毛病,它声音比较润,比较饱满,整体很扎实,无任何诡异或焦躁不安。结像端正,孔武有力,背景很黑,乐感浓郁。 非偏重解析,也非中性,有些许山灵特色的暖与甜在里面,搭配很多耳机,都能给出既HIFI,又悦耳的线条,非要说有侧重的话,那以我现有的几个耳机搭配来说,它相对注重低频和中频的韵味,而这也是人耳感之最明显的频域。 与灵敏度不算很高的索尼MDR-EX90搭配,音量六七成差不多了,如果是KINERA HODUR这种很高灵敏度的,音量四五成就足矣,有些歌曲录制时的电平本就很高,此时音量3都够响的。 总体上,M0 PRO的推力表现非常好,即便不看它的体积,也是很好的级别。应付数百元,数千元的各种高价耳机(包括部分头戴),它都能推出很有劲的中下盘,我想它的极限大概是在高频,因为这个频段,它的表现距离更贵的机型还是有些许差距。 不过,它能以这么低的价位,让声音这么“好听”,还“万能搭”,还这么多功能,我们也不必再强求它更完美了。 细看M0 PRO的不少参数,我们会发现它们都比初代M0要好挺多,像失真度,好得更是明显,甚至都超越了索尼当年旗舰X1050。你不得不感慨时代之发展。 不过,实际感受下来,初代M0在接驳耳机后的表现,也不是完全就比新品差了一个档次。你也需要在特定的音乐,或某些耳机下才能感知到双方存在“层次感”上的细微不同。 而同增益,同音量下的响度,双方差异也很小,近乎听不太出来。 也就是说,M0PRO比初代进步的是深层次(暗部细节)的“清晰度”与“动态”。 真正在音质上能秒掉M0的,是M0 PRO进化出的这个“4.4口”,而这需要你通过平衡转接线(再加大约60元)和带平衡插头的耳机去实现。 4.4口下的声音,有着3.5口所难以呈现的“规模”和“气势”,且整个结像风格似乎也有些变化,会更具高级感,这一切让我有些吃惊。所以从声音角度来说,这次真正大进化的应该还是这个“隐形”的平衡输出模式。 关于声音的玩法,M0 PRO也提供了像初代M0那样的EQ均衡器和数字滤波。不同的是EQ中增加了初代没有的两个自定义,实测比较好用,而数字滤波则由M0时期的8种,缩至2种,至于为何,暂时不清楚。但这东西想必也不是初烧或学生党们很在意的。 总体上,以我的使用习惯,M0PRO还是在关闭EQ时,声音最自然,最HIFI。应付多数HIFI耳机,也完全够用和好听。 M0 PRO也可以如上图所示,与飞傲K5 PRO ESS解码耳放搭配使用。 插入TF卡后,系统会很快把卡里面上百首歌全部录入。从功能的使用到播放过程也都很流畅,基本是傻瓜式,很快就能全部掌握。 充当手机小尾巴时,需要事先开启M0 PRO上的USB DAC,以及安卓手机端的OTG功能。 此时的音质表现很不错,与四五百元的一些小尾巴对比,没感到有什么落差,甚至还有赢面。 而蓝牙解码耳放下的它,也给我同样的感觉。 虽说M0 PRO的充电口与耳机口距离很近,但面对一些很粗的耳机“插头保护壳”,它仍有一定的空间上的冗余,直到后来尝试接入索尼MDR-CD3000时,才发现到它的极限。 总之,在把它作为小尾巴使用时,绝大多数入耳式或平头塞应该都没问题,只有部分“插头”很粗的头戴耳机会出现“空间局促”的情况。 另外,虽说它的充电口和耳机口都在同一平面,不像标准“小尾巴”那样分置两端,可实际使用时,我发现并未真正影响使用的便利。你大可以如上图所示那样,全部背到手机后盖上,然后再把手机倒着装入裤袋。 M0 PRO的续航比初代没有进步,官方只给了一个大约14.5小时的续航数据,相比初代15小时,还降了半小时。而以发烧友的折腾劲儿,满电情况下,我推测可能13小时左右,电量就会告急。不过,在综合配置提升,体积不变的前提下,才轻微缩水这点电量,也仍是很不错的水平。 综上,集合了“本地播放”、“小尾巴”、“蓝牙耳放”、“数字转盘”、“复读机”,以及“大推力单端口和平衡口”的新M0 PRO,能做到每一项基本素质都很好,且好用,我认为这很牛逼。和数年前面对初代M0时的想法一样,我对这款新品的销量也很看好。 山灵(SHANLING) M0PRO无损音乐mp3播放器触屏hifi发烧学生蓝牙运动迷你便携随身听 千山翠 京东:¥698 去看看 <更多>

person 晒物 01-06 18:29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款苹果ipod nano6作何感想?如果你曾真正接触过它,一定会对它极具高级的质感所折服,但这毕竟是12年前的MP3播放器,除了听歌或者当个电子表几乎没有太多功能了。最近山灵推出了一款有些相似的播放器M0 PRO,精致小巧且强大,如果你遗憾未曾拥有过ipod nano6,那么这款紧随时代的新品一定要试一试。 实际上山灵并非第一次推出极具便携性的纯音播放器产品,之前的M1、M2S、M3S、M0一直跟随时代在进步,今天的M0 PRO最为强悍:它配备双ES9219 codec、有单端+平衡输出口,支持双向蓝牙5.0,支持手机APP控制,甚至还能作为USB DAC使用。 老规矩先开个箱,作为一款入门级的播放器,山灵还是很有心的对包装进行了设计,美观大方,作为礼物送人也很不错。 最上方放着的便是M0 PRO主机,小盒子里有充电线缆,最下层是说明书保修卡,还有一张备用贴膜。 主机没有内置存储,需要一张TF卡,最大支持2TB。 M0 PRO的外形设计很“山灵”,两侧边缘的大弧度设计、精致小巧的滚轮,还有上下两端用透明盖板做的装饰条,很多细节是有家族传承的。 实测主机的净重大约为36.8g,相当于一个apple watch的体重,全金属CNC外壳居然如此轻量化,日常携带毫无压力。 M0 PRO采用双ES9219C芯片,支持PCM384/DSD128,另外在原有单端的基础上,增加平衡插口,业内首发的3.5mm平衡口也可通过转接连接时兴的4.4mm平衡耳机接驳聆听,最高可达236mW@32Ω的输出功率。硬件水平已经比肩当下的高端小尾巴产品,但它自带数播功能,所以可以独立运行,或者也可以选择与手机、平板、电脑配合使用(USB DAC功能),这样的设定让它的适用人群更为宽泛。 M0 PRO何至于USB DAC,你能想象到的DAP上的功能它全都有:全新MTouch OS操作系统,双向蓝牙5.0,长达14.5小时悠长续航,双向USB,支持PCM384 / DSD128。关于MTouch OS的体验方面,由于是搭载了君正X1000主控,手势触摸操控丝滑,跟手良好。在这么一块 1.54英寸,240*240分辨率的LCD屏幕上如果觉得操作不是很方便,你也可以通过Eddict Player通过手机来操作,总体而言上手难度不大。 PS:M0 Pro蓝牙传输支持协议 发射:LDAC、aptX、AAC、SBC 接收:LDAC、AAC、SBC 我现在最常用的方法还是蓝牙模式,接上一个真无线耳机,把M0 PRO揣在兜里就可以出门了,通勤上下班路上听听,亦或是每天傍晚散步的时候,一个人边走边听歌儿同时思考下一个人生目标,给自己留出一些没有微信QQ打扰的闲置空间,也是一段美美的小时光。 山灵这次行业首发的单端/平衡两用接口很有创意,通过官方另售的转接线(加购价60元)就能实现把3.5mm口转为4.4mm平衡,平衡输出下,M0 Pro可实现火力全开的双DAC工作,推力也飙升至236mW@32Ω,可满足更多设备的驱动需求。实际体验下来我用OA水银4.4插头接驳M0 PRO,推力和声音素质都有很大提升,在控制体积的基础上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可玩性。 如果你需要带着它经常外出,我还是建议你花68元买一个小皮套的,这个皮套做工还不错,贴合度很好,屏幕、接口、滚轮、TF卡槽等位置的开口完美。 关于手机端的Eddict Player APP应用,我平时一般很少会用到它,但如果你打算把M0 Pro接入家里的音响系统,那么通过SyncLink无线连接到M0 Pro,可以让手机读取到M0 Pro的TF卡音乐文件,并变身成遥控器,比直接在M0 Pro上的屏幕触控操作更加方便。 音质方面,我适配过OpenAudio 女巫2、余音GY30和唐族的上官婉儿。虽然都是入门机型,但与M0 Pro都能很好的契合。声音走向方面这款播放器的声音很干净,音色比较饱满耐听,低频下潜对于一些强调低频量的耳机也能很好的发挥出极佳的弹性。如果是跟十多年前的ipod nano比,那么M0 Pro的声音无论在饱满度层次感还是在动态提升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飞跃,绝不是早年前MP3播放器刚刚问世时那种干硬冷的佛系调音了! 另外在耳机口接驳专用4.4mm平衡线之后,搭配4.4平衡插头的耳机则会激活双DAC模式,以OA水银耳机为例,4.4下的声音除了响度有了明显提升,音响空间里的细节元素也更为清晰,对于这类多单元耳机的控制力是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声音同样干净,线条感相比单端来说更犀利了一些,236mW@32Ω的输出功率,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播放器上呈现出来的声音让我很是惊讶!当然了如果你硬要上大耳机也不是不可以,建议选择低阻高敏类的耳机搭配,毕竟体积就摆在这儿,难推的耳机就真的有些难为它了。 最后聊聊选择倾向的话题,首先我相信大家肯定在顾虑它与小尾巴之间如何做选择,这个可能对于不少朋友来说确实是个大大的问题。在如今人手一台手机的环境下,什么样的用户群体会考虑M0 Pro?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你有手机,那么老老实实入个小尾巴,比如山灵的UA3/UA5就可以用得很舒服了,M0 Pro虽然也可以当小尾巴用,但USB接口和耳机插孔在同一面,自己脑补一下便利性~。 如果你是学生党,学校里不让用手机,那么M0 Pro拿来听歌放松紧张的学习生活那就没得选择了,而且M0 Pro还有一个AB复读机的功能对于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另外一类人群,是希望给自己的家庭多媒体音箱系统或者车载音频系统拓展出一个能够远程遥控的数字播放器,M0 Pro也是完全能够胜任的,你甚至可以把它隐藏在音箱后面,用手机蓝牙或者SynicLink模式控制M0 Pro播放就能得到理想的体验,同时也是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构建方案。 总之,这台小设备体验下来带给我的感觉非常“pro”,pro的不仅仅是它极为丰富的功能,对于我个人来讲,它的声音也是很pro的。这类体积的播放器往往音质都很难让人满意,无非就是听个响的水准,但M0 Pro的声音一耳朵就能带来很大的惊喜,完全有资格跟千元级左右的小尾巴打上个来回了,698元的定价还要啥自行车呢? 山灵(SHANLING) M0PRO无损音乐mp3播放器触屏hifi发烧学生蓝牙运动迷你便携随身听 千山翠 京东:¥698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22-12-23 14:09

Emmm 索尼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NW-WM1AM2已经用了大半年了,记得当时下决心买下的由头就是这两个: 1、习惯了手机上的流媒体,希望播放器也流媒体化; 2、升级幅度很大,软硬件都提升明显。 如果还有,那就是信仰,别问我为什么不买金砖,问就是买不起......。 作为一个平时用手机+TWS耳机的发烧党,我顶多只是在户外用用,如今国内网络发达,随手掏出手机就能获取互联网上取之不尽的资源,一对儿无线耳机取出就能迅速启动,不可否认这是目前出行的最佳方案,也成为更多人的习惯了。但在家里我更愿意用传统播放器+有线耳机的搭配来让我沉下心去欣赏音乐。一台黑砖2,一副Just Ear,这便是我目前手上最贵,也是最让我满意的一组搭配。诚然这世上还有比它们更昂贵的器材,可作为一个发烧20余年的人,理智告诉我适合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其实如果你能把心放在对音乐的解读上,追求器材的极致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本文主要还是从我自己用了大半年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索尼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NW-WM1AM2的使用感受(名字好长~下文简称黑砖2)。 先说说系统,应该说这是我从一代升级过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在手机端最常用网易音乐和喜马拉雅听书,所以这回我把它装进了黑砖2里,系统是基于Android11开发的,流畅度还行,但它毕竟不是手机,别什么APP都往里装,一下塞几十个进来卡顿的时候你就要哭了。用黑砖2播放流媒体的音质是远胜于手机端的,当然前提是得花钱买个会员~。所以平时用惯了流媒体软件,我真的很难愿意花时间找无损音乐文档了,但毕竟花了上万元的播放器,加上近2W的Just Ear,Emmmm......流媒体再好也比不过本地播放啊,所以我的机子里还是存进了不少N年前收藏的各种专辑。 说起它的本地文件播放这就不得不说它自带的Walkman 播放器了,独特的地方在一些针对声音优化的功能为索尼独家,它们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本地播放的音质!比如DSEE Ultimate能利用Ai技术精确再现原本声源的频率响应和动态范围,此功能在回放MP3的时候能带来无限接近于CD级的音质水准;DSD的音质虽佳,但绝大多数随身播放器出来的声音偏轻偏犀利是常态,开启DSD母带重置引擎的功能可以让DSD格式的音乐更灵动和耐听;DC相位线性器则是用来让低频段特性更接近于传统模拟放大器。这3个是我最常用的功能点,所以我把它们分别保存为3个声音配置文件,只要在播放页面上划至声音设置页面,然后就能快速切换了。 对了,它还带有一个可玩性很高的音效:黑胶唱片处理器,它有4种风格,作为一个完美错过黑胶时代的人,我倒是觉得更像是当年MD的味道,模拟味浓浓的,不喜欢“暴力分析音乐”的话一定要尝试一下。但如果你的音频文件足够优秀,也更青睐原汁原味的纯正输出,直接Direct(直接源,未对声音进行修饰)就行了。 从黑砖2的外形设计是能感受到1代身上许多影子的,但当我初次拿起它的时候,明显感受到重量的变化,于是特意去查了查参数,黑砖2重量是299g,略微比前代重了一点,虽然重量对于音质提升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吧,但它可不比手机的越轻越好,在随身听这个品类里边,重量除了代表下料越狠,甚至还能对声音起到辅助加成的作用,比如这看得见的一体切割成型的铝合金机身,可以获得更低的电阻,增加声音的通透性,请不要怀疑这个说法,圈内对于采用外壳用料来提升音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更大的5寸显示屏也更加养眼了,虽然还是赶不上一台中端手机的尺寸,但显示封面的时候已经足够赏心悦目了。 在握持手感上除了较为敦实的体重,就是舒适的拿捏感了。机身两侧做了弧度的处理,并且双侧面的弧度都是有横切面的,单手握持不会觉得过宽,同时大拇指和中指差不多刚好能够贴合在切面与非切换的弧形下凹缓冲位置处,结合科学的物理按键排列,音量调节、切歌、开机亮屏等盲操都显得非常简单。 黑砖2为了提升音质最核心的部分,那就体现在内部了。在我看来最核心的升级是沿用了“索六万”(DMP-Z1)金砖2(NW-WM1ZM2)上用过的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而且索尼对它进行了系统加强,核心技术的下放和优化直接让声音有了质的飞跃。此外,聚合物电容器FT CAP3,辅助供电搭载8mm大型固体高分子电容,含金的无铅焊锡等等,数模分离以及无氧铜填充布线孔隙都为高解析度音频保驾护航。 最后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声音表现,搭配的主要还是图中的Just Ear(NW-WM1M2特调版),音质提升功能方面我用的是上述提到过的三种模式:DSEE Ultimate、DSD母带重置引擎和DC相位线性器(B STANDARD),Direct从来不去开启的,虽然开启后声音更纯净直白了,但总觉得缺了点灵魂的味道,其实索尼的播放器在调音上是很有个性色彩的,Direct模式会彻底抹掉这些味道,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决定是否开启它。废话不多说直接用几首音乐来谈谈个人感受。 《Live in America》(选自《柏林之声II》),这首曲目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扑面而来的热情洋溢感,风格很像是墨西哥一带的街头娱乐表演,虽然乐器只简单地使用了一把吉他,但是吉他伴随着有节奏的鼓掌和脚踏地板的声音很上头。对于吉他的演绎,丝丝入扣到每一个细节都不会错过,明亮、柔顺,延展性都是极好的,随节奏拍打的掌声脱离于吉他之外,仿佛吉他在舞台中央,而有节律的鼓掌来自于舞台两侧,除了这些声音,还有的就是时不时传来的人声的呼喊,似乎是舞者正尽兴时激动情绪的表达,剩下的便是脚底下踩踏木地板的声音了,这部分声音主要偏中低频部分,混响是较为明显的,带有良好的低频动态,所以你可以想象这些声音都在各司其职的近乎完美的表达它自己该有的特点,同时用非常灵动的手法让听者很轻易的就能融入到这样一首类似于街头音乐表演的情绪中去。然而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在曲末部分的群众掌声和呐喊声,方向感和空间感太庞大了,仿佛我就置身于其中,感受着四面八方扑过来的兴高采烈的氛围,甚是妙哉! 作为一个20年前CD机时代就开始接触索尼的用户,我一直都在强调索尼的器材都有着自己很独特的风格,如果简单形容的话,“情绪表达”便是其中之一,但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其实在不同品牌器材当中的偏向性是不一样的,索尼是用一种不是很浓烈,但总以一个很能营造氛围的方式来诠释它对“情绪”的理解,如果要细说下去,真的很难用文字讲明白的,这种恰到好处的有情绪的乐感,只有亲自体验过才会感同身受吧。 而后当我切到另外一种类型音乐:纯正的人声流行,浓郁热情依旧,这便是来自玉置浩二的《aibo》,这是一首真真切切的能让人沉醉其中的音乐,而这套搭配恰恰就能把玉置浩二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背景乐的氛围强调尤为浓烈,高中低频段的声音仿佛一气呵成,人声响起时,歌者的声线细节完全呈现于耳畔,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曲目当中的低频实在点睛之笔了,浓而不艳,恰到好处的把这首音乐融入了“微醺”的调调,是足以令人满足和感动的。 实际上黑砖2+Just Ear的组合在声音风格上大致是略偏向于注重氛围营造的流行色彩的路子,但我听了各种风格的音乐发现似乎对于各种类型都能拿捏的很有“人情味道”,甚至在大编制里也能使出良好的力道把动态演绎得很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倒是跟一众国产播放器所注重的手术刀般犀利的极高解析和极宽的声场大相径庭,这些索尼也有,只不过带来更多温润的色彩进去,所以听上去明显更加灵动和富有情感。 音频内容的最后我还是想聊聊它的驱动力,诚然这个售价近万元的播放器在推力上并非长处,这倒是跟一众别家播放器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我手头这条只有平衡插头的Just Ear听起来并没觉得有何不妥之处,但当我换用钛铃Plus,单端口就有点力薄了,然而当我换上4.4平衡插头,钛铃Plus突然变得生龙活虎起来!特别是中频的扎实感和低频的动态仿佛像是打了鸡血,甚至连密度都高出了一个级别,这才是我用钛铃Plus在台式机上感受过的味道。我还发现一个让我意料之外的特点,黑砖2单端输出和平衡输出在风格上居然出奇的一致,这是很多同价位播放器未曾做到的一个点吧。只不过黑砖2的单端或许只有那些阻抗和灵敏度双低的耳塞才能驱动得更加有声有色,这也是建议大家在给黑砖2选配耳塞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的总结部分,如果你问我黑砖2值不值得买,我肯定说值得冲啊,论综合实力索尼的播放器从来就没输过,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它的续航,我曾测试过播放WAV无损格式连播15个钟头,最后还能剩余25%的电量.......充电速度也是极快,我没具体测,只是用了一个65W的氮化镓,大概1小时左右就充满了,这样的续航和充电效率,在随身听界绝对是个佼佼者。可说实话全套售价已经奔着3W去了,我很难给每一位喜欢音乐的朋友去推荐这套器材,然而索尼的信仰值得守护,权当做我个人发烧历程当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消费......)吧。 ending 索尼(SONY)NW-WM1AM2 Hi-Res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MP3 Hi-Fi无损 黑砖2代 京东:¥9999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22-11-28 15:29

我是一个喜欢音乐的人,所以就爱买一些耳机,音响和随身听一类的电子产品。近日入手了LYIEW SEED 官方的磁流体声音伴侣评测,一段时间体验下来,分享给大家! LYIEW SEED 磁流体声音伴侣,整体造型,类似于我们小的时候,玩的街机游戏机。虽然灵感来自于怀旧的游戏机,但是整体的造型还是很时尚的。声音伴侣的顶上,是一个黑色的大盖子,用来更换磁液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更换不同的磁液瓶。磁吸翻盖,方便好用,比卡扣式的手感好多了。 拿到了这款音乐伴侣,我发现放到桌子上,作为桌搭很不错,和电脑、键盘很般配!很协调,也不显得突兀。不过我说了不算,大家从上面的图看一看,觉得怎么样? 街机游戏机的设计,最突出的1点就是摇柄操作杆。白色款的操作杆是橙色的涂装,很醒目又经典。操作杆集成了开机键和深感指示灯的开关。向上拔和向下拔,还能推远和拉近声波透镜。向左和向右拔动操作杆,能够增加和降低照明灯的亮度,真是一杆在手,天下我有。 为了整体的美观,把音响和散热的孔洞,都打在了背面,局部有规则的排列,应该是和内部的元器件位置有关吧。Type C充电接口,也集成在了背面,不影响美观又方便。通用的type C接口,适配性比较强,不过需要注意一点,需要30W功率的电源适配器,一般小的手机充电头是不行的。 相比于其他的磁流体音响,音乐伴侣由于仿游戏机设计,功能也比较多,互动性相当的强,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亮度和声波透镜,结合特殊算法,能够满足不同的人,各种需求。 说完了操作杆的功能,再说说另外的两个键。左边挨着操作杆的圆形按钮,是模式切换键,可以切换拾音模式或者是解压互动模式。拾音模式,就是你不用任何操作,里面的磁流体,会根据音乐的强弱起伏,变换各种造型。右边的操作按键,是互动控制键。如果你在左边的按钮,选择了解压模式,里面的磁流体,就不会根据音乐的节奏,来变化造型了。你可以敲击这个互动控制键,里面的磁流体,会根据你的敲击力度,短促程度,变化各种造型,你会发现,你和“毒液”有了沟通。 音乐伴侣,还可以连接游戏机。如果,你是一个游戏爱好者。连接了音乐伴侣之后,你会发现,你又多了一款游戏机,音效翻倍,快乐翻倍,再配合音乐伴侣底下一排氛围灯,这比在游戏厅玩游戏都嗨! 我发现,音乐伴侣,是一个很好的解压工具,当烦躁有压力的时候,听一些音乐,看着里边千变万化的磁流体,特别的治愈,不过瘾的话,可以调制解压模式,敲击一下互动按键,在忘我的状态下,能玩几个小时。 也许是我看过“毒液”这部电影,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我总觉得,磁流体跟他有关,这个东西是来自于未来。玩着玩着就有些恍惚。 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觉得产品本身,虽然样子怀旧,但是极具未来感。有了优化的算法,磁流体的运动轨迹,特别的优美。再加上模式的转换,再加上无极可调的各项功能,可以说是市面上少有的互动体验极佳的声音伴侣。 lyiew SEED 毒液磁流体拾音器音箱声音伴侣mini小型创意礼物 标准版(白色) 京东:¥649 去看看 <更多>

安红评测 晒物 2022-10-28 11:39

提到艾利和品牌很多老玩家一定会想到经典的太空船系列,学生时代的艾利和太空船也开启了我的启蒙HFII认知,最近几年艾利和重新焕发,推出了多款我买不起的播放器,艾利和新机更新的速度远远快于我钱包增长的速度,价格一直也是HIFI随身播放器天花板级别的存在,最近推出的KANN MAX播放器是本人可接受的预算范围,这款播放器在艾利和机型里属于中端产品,定价小一万,依然是棱角分明的设计、金属工艺以及全接口配置,搭载了AK最新的旗舰级四核矩阵式DAC架构,具体来说通过将四块ESS ES9038Q2M与四个放大通道独立对齐的方式。 开箱以及细节: 本次试听的KANN MAX属于裸机,所以就没有办法给大家开箱了,KANN MAX播放器相比手机要沉一点厚一点,机身尺寸和重量方面非常适合装在口袋里,单手握持操作无压力,出街很方便。 KANN MAX采用了一块4.1英寸720 x 1280 触摸屏,在当今手机领域的高刷4K屏幕面前当然无法比拟,但是对于一款纯音播放器来说日常使用绰绰有余了。 KANN MAX采用了类似于切割的设计,机器的棱角感十足,在按键设计上面还是非常用心的,右上是滚轮音量旋钮,相比于传统的音量旋钮的设计大大减少了误触的概率,操作的时候也很丝滑流畅。 机身左侧设置三颗按键,对应上一曲、播放\暂停、下一曲,想要切歌通过按键就能完成,切换速度非常快,按键很舒适,操作起来非常丝滑。 机身顶部有2.5mm、4.4mm、3.5mm接口和开关机键。 机身底部分布着接口区域,分别为TYPE-C接口和TF卡口。 UI设计以及操作: KANN MAX的UI设计比较漂亮,界面简单明了上手使用无任何障碍。这也是艾利和家族式的设计风格,整体简洁,个人认为也是最好的设计语言。 KANN MAX采用的是实体按键与触屏相结合的操作模式,界面非常漂亮,内置的音频调整模块功能也是非常丰富的,包括了各种增益可选,歌曲按照文件夹,歌手名,收藏夹,艺术家不同类型进行分类,适合不同的使用群体。 KANN MAX整体声音也还是保留了艾利和一脉的血液,KANN MAX的风格有点偏流行且随身素质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准。为何这样呢?这与KANN MAX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KANN MAX属于定位随身,相比于自家旗舰播放器更加注重流行风格的音乐,KANN MAX的高频棱角感很强,高频通透清脆干净无染,在风格上个人觉得是精致一些的,中频很厚实且人声线条感清晰,人声属于微微修饰染色还原真实且有一定的耐听度,给人不错的现场感,低频还是较为均衡的,低频部分的细节也是十分的丰富,层次感清晰、乐器定位精准,而解析力方面,对于细节的声音也是都能做到还原展现。KANN MAX很适合流行类型的音乐,当然其他方面也不会有明显的短板。 耳塞搭配选择建议: 在耳塞搭配方面,KANN MAX与手中的森海IE500PRO、威世顿X20、DC4四单元定制、DN2000J、ER4B/S几款耳塞进行搭配,尽量找了些不同风格的塞子来测试KANN MAX适合的搭配风格。 KANN MAX搭配要选一些低频扎实的塞子,比如森海IE500PRO更能发挥出实力,KANN MAX搭配厚实类型的塞子对于低频的量感和气势弥补的更好些,测试多款耳塞,KANN MAX对于高阻耳塞是完全胜任的,ER4B丝毫不费力。 中频方案建议搭配人声注重质感和线条感的塞子,高频建议适合厚度的塞子,当然不同的塞子搭配KANN MAX听感也是完全不同风格,也是根据个人口味来决定的。 总结: KANN MAX播放器流畅的操作系统体验感还是很不错,可以安装音乐播放软件,但是安装QQ音乐也确实卡顿,也需要强劲的CPU进行支持,综合声音、做工、操控、性价比、玩法,万元的售价也是有一定竞争力的。 艾利和(Iriver)Astell&Kern KANN MAX 64G HIFI音乐播放器 大推力 无损mp3 硬解DSD 烟灰色 京东:¥9688 去看看 <更多>

wangcz1987 晒物 2022-10-21 11:49

高品质听音享受,一直是音乐爱好者不曾停止的追求,小时候听磁带、收音机,后来听MP3、MP4,再后来开始接触流媒体音箱,技术在进步,音乐也变得触手可得,不过在这个浮躁的社会环境下,有人真正有空静下心来“聆听”一首歌、“品味”一首曲么? 正所谓物以稀为贵,在线听歌确实非常方便,但是稀碎的音源、以及品质不佳的播放设备,都难以让HiFi极客们满足。回到本文的主角:唱片机,在数字媒体流行的今天,唱机可以留住的是满满的情怀和仪式感,黑胶唱片纯物理发声的方式,是数码音频无法媲美的,接近原声的听音方式才是音乐爱好者最高的追求。 初入门的朋友可能听说过,音质表现的决定性因素在于播放设备,其次在于音源质量,想要进一步理解老烧们的情怀和坚持,提高自己的入门门槛就是第一步。下面给各位推荐下唱机+音箱的组合,欢迎各位评论一波~ 滚石最佳黑胶唱机A1 宝蝶是奥地利留声机知名品牌,始于1991年,作为全球知名专业黑胶唱机品牌显得非常年轻,其黑胶唱片产品以时尚个性、适合方便使用为特点,深受玩家喜爱,而A1就是获得滚石杂志最佳黑胶唱机荣誉的一款产品。 A1的设计非常专注功能,没有任何花哨的设计,甚至品牌logo都找不到!所有功能使用唱臂附近的几个拨杆来完成,配合自动化技术,使用非常傻瓜化。自动化技术是什么概念?使用A1时,拨杆调到START,自动装置完全接管会唱机的运作,此时唱臂自动抬起,移动到唱片上,转盘转动开始播放,得益于纯机械结构,A1的音质不会受到电信号干扰,播放结束时,唱臂自动归位,转盘停止转动。 为了保证品质,A1使用的部件98%都是在德国制造生产的,A1采用8.3英寸轻质量铝制唱臂,循迹力和防侧滑力在出厂时已预设好;头壳部分使用了碳纤维增强聚合物,低重量的同时拥有极强的稳定性和刚性;铝盘部分是100%德国制造的,内部添加了阻尼环,增加重量提升稳定性的同时,减少了共振。 输出方面,因为A1内置了唱头前置放大器,所以直接连接功放或者有源音箱极客,当然我们也可以手动关闭A1唱放,连接自己的唱头放大器或者放大器的唱头输入。 推荐搭配:吉年瓦兰Decon M 吉年瓦兰是瑞士顶级音箱品牌,旗下产品兼具时尚与复古气息,Decon M是一款单体音箱,简约的外观下,藏着非常多样化的玩法!官方在售版本有隽永白、暗夜黑、胡桃木三色,可搭配金、黑两种支架,颜值确实不错。 DeCon M的内部横向安放了2个1.25英寸高音单元和1个5.25英寸中低音单元,组合功率为70W,搭配Embracing Sound专利技术,可以摆脱2声道音箱皇帝位的限制,声场开阔自然。 功能方面,DeCon M支持CD播放、黑胶唱机连接、网络电台、FM收音、蓝牙5.0等。除了机身按键以及遥控器之外,DeCon M还支持App控制,对于想尝试CD、唱机的乐趣,又不愿意放弃便携的流媒体用户来说,DeCon M确实是为数不多的选择之一了。 吉年瓦兰Geneva日内瓦之声Decon M蓝牙音响时钟收音机hifi音响 天猫:¥10640 去看看 宝碟T1 BT 宝碟T1 BT的体积要比A1小一点,第一眼观感的不同自然是玻璃盘片了,搭配彩胶唱片更具观赏感,另外和自动化播放的A1不同的是,T1没有侧边的多组拨杆,整体看起来就更加简洁,喜欢动手的朋友应该会更喜欢这款。 宝蝶T1分为如上三个版本,其中T1为基础版,不含唱放,需要连接带唱放的功放来使用,T1 Phono SB带有唱放以及电子变速器,使用更方便。T1 BT,少了电子变速器,需要手动变速,多出的自然是蓝牙了,这个在国内环境下似乎更加讨喜,国内主流的智能音箱就不说了,蓝牙肯定是支持的,想一些国际大品牌流媒体音箱,如我首图使用的天龙Home系列、Sonos系列、KEF Wireless等,也是支持蓝牙连接的,用唱机作为全屋音源播放器,逼格是相当到位了。 T1 BT的时尚CNC加工底座内部没有空心空间,从而避免底盘内不必要的振动。并且沉重的玻璃盘片也是一种零共振设计,搭配专门选择的转盘支脚还可以很好地将T1与高保真系统周围的环境振动隔离开来。T1 BT的唱臂有效长度为8.6英寸,这款一体式铝制唱臂还具有低摩擦轴承,在使用时具有绝对的精度。 宝碟 T1-BT 奥地利黑胶唱机原装进口电唱机现代留声机内置无线蓝牙LP转盘 T1 BT 黑色(预售7天发货) 京东:¥4490 去看看 推荐搭配:Jamo C707PA 尊宝C707PA是我一直使用的书架音箱,也是我推荐给朋友最多的型号。C707PA有英国绿、保时捷蓝、金属黑、北欧灰、中国红5中配色,其表面使用了高品质钢琴烤漆和镀晶工艺,绿蓝红三色非常的亮眼,我自己使用的北欧灰,个人建议按照自家的装修风格来选择。 北欧灰乍看起来颜色普通,当近距离观看时,表面的晶钻闪闪发光,低调且有品质感;因为我这桌面算比较素的,所以灰色的箱子搭配更和谐一些。 接口上,C707PA给的选项非常足,在背面可以看到RAC模拟音频输入接口、低音炮输出接口、USB输入接口、3.5mm音频输入接口、光纤输入,另外还带有线性/唱机输入切换按钮,可以直连宝碟T1 BT。除了有线连接外,C707PA还支持蓝牙5.0连接,支持APT-X、APT-X HD编码格式传输,应对娱乐听音需求也完全没问题。 控制方面除了使用主音箱背部的旋钮之外(旋转调节音量,按压切换输入源),C707PA还配饰一个遥控器,不同输入源可以快速切换,另外最下方还有超低音输出增减按键,方便调节低音量感。 C707PA正面使用的是磁吸式编制布网罩,取下后可以看到1英寸的丝膜球顶高音单元和5.25英寸重低音单元,尊宝核心的高音减震技术(DTT)、减少高音失真(TDR)、混合组合锥形盆技术(HCCC)、长冲程折环(LDS)、中心相位塞技术、抗衍射波导技术(ADW)等都在这款产品上得以应用。 尊宝(Jamo)C707PA 家庭影院 HIFI高保真有源2.0书架音箱 无线蓝牙5.0 电视音响 家用电脑桌面音响 北欧灰 京东:¥4490 去看看 总结 第一套组合个人觉得比较适合怀旧的朋友,把音箱放在房间的角落,无论是听唱片、CD还是FM广播,宝蝶A1和吉年瓦兰Decon M搭配起来使用会非常方便。第二套给我的感觉会更偏重HiFi,对摆放以及坐位更加讲究,适合有一定听音经验的朋友。 <更多>

moresure 晒物 2022-10-20 10:09

乐彼家的播放器在圈儿内话题度一直都很高,原因很简单,音质好得离谱,价格也贵得离谱,所以就会引发许许多多的讨论,有时候还会演变成争吵,作为每月上缴口粮的好男人,昂贵器材只配看看,网上议论的主题我从来不去站队的,顶多搬个小板凳在一边看戏嗑瓜子......。 这家推出的小尾巴我也是有幸听过的,比如W2,那声音简直了,乐彼肯定有两把刷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巴拉巴拉描述一堆的大型FPGA,虽然云里雾里,但不得不说这是乐彼家从不外传的独门绝技,厂商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支撑,这一点很重要,要不然不可能这么被大家关注! 今天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些关于乐彼W1-131的个人体验感受,算不上经验分享,更算不上评测,因为这东西有1920种调音,还是软调硬调一起上的那种,讲真如果要我一个个去聊下来难度忒大,所以本文核心部分主要是聊到一些操控啦、极个别耳机搭配的感觉啦这些,外观就一带而过,所以本文内容主要还是当做写了个小日记给自己看的,算是发烧心路历程上的一个小阶段,至于能不能让你种草,我也不知道......。 罗列一些乐彼W1-131这次相比W1的升级点: 乐彼W1-131单端/平衡输出的总谐波失真都改善了1倍。不要小看这一点提升,小尾巴里边想要在这么有限的空间里做“道场”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这次直接给弄到0.0002%就很吓人了,我觉得这项参数的意义是大家谈论最多的关于它能PK播放器的主要因素之一,失真控制,这对于手机端的声音回放太重要了。 4.4输出功率比乐彼W1高了30mW,W2-131低了10mW,也就是跟W2同级别的,大呼刀法精准啊!!跟老黄学坏了这是~其实你说真的要是对比起来,这点毫瓦差距有多少人能听得出来......其实我觉得无论它们哪一个接上HD650,都不会出恶声,这倒是最让我欣喜。(我觉得这个应该还是THD立大功了) 乐彼W1-131看齐乐彼W2-131,都是最高支持到native DSD256。我觉得它的意义是在电脑端当做小声卡时带来更丝滑的声音体验。你想想啊,有多少人会在手机里装那么多高规格音乐文件听歌呢.......太占空间了所以,配件里送的那个USB转接头还是很有用处的! W1-131依旧使用了Cirrus Logic的DAC芯片,型号从CS43198换成了CS43131,有一些网友在讨论这算不算降级了?千万别被数字和常规思维去理解Cirrus Logic的命名方式,其实CS43131和CS43198的解码部分是一模一样的,连参数都是一模一样,我去Cirrus Logic中国区官网对比一下,CS43131的升级点其实在于CS43131多了个集成式 H 类耳机驱动器,说人话就是它能直接拿来做出一个完整的公模小尾巴。不过乐彼肯定不会这么偷懒,所以就有了很多接下来值得聊聊的技术点:1920种调音! 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甚至说它是有史以来调音最多的小尾巴(你可以把播放器也囊括进去)也不过分,这么多的调音意味着你将要花很多时间在这里折腾,如此多数量的调音并不是在菜单里一个个选择,而是能通过三种核心方式进行叠加或者不叠加。这三种方式是:STL、SDF和乐调音。它们通过自身大型FGPA/DAC和软件综合实现的,其中STL为W1-131独占,里面目前是classic和pop两种,这俩效果差异蛮大的,然后是跟W2-131一样的基于W2上改进的乐调音PLUS,有01和02两种,这两个效果差异比较小,最后就是针对一些耳塞做的乐调音(SDF),目前给到的匹配型号是IE800S,谢兰图,Z1R,M9和SE846,这个在未来固件更新里是能够不断增加进去的,哪个塞子火就给哪个,这就有点牛B了啊!! 这三种核心调音方式里,有的差别明显,有的不太明显,所以如果是叠加在一起的话,最终出来的声音会大有不同(这里还没算上8种EQ、4种滤波和2个增益,也都是可以叠加进去的!),折腾得当的话能够调试出适合你手头任何塞子适用的声音,这个可玩性就很高了,只是研究起来比较费时间,大家入手后需要长时间慢慢去微调。 因为蓝色的辨识度很高,所以我估计应该是绝大多数烧友会选择的颜色,做工跟乐彼的播放器有很相似的风格:钢铁直男型!正反面都用上了玻璃材料,金属外壳依然是W1/W2的“套娃”,个人感觉这次换了颜色和背面材质,颜值要好看很多。 最后说说耳机搭配和声音方面的主观感受。天衡ES292静电动铁耳机是我近期入手,也是听得比较多的塞子,特点是自带4种调音,所以.......1920再乘以4,额~7680种调音!!!ES292本身的调音就是走高密度路线的,如果想要得到平衡鲜活耐听的声音,可以参考这样: STL:CLASSC+乐调音(TUNE):01 然后把耳机调整到“人声均衡模式”,其他就不用去调了,这里对于EQ和SDF我都是放在normal位置。这样出来的声音依然保持很高的密度,但三频变得极为均衡,鲜活度一点都不缺,同时会带有一点点润厚的“油腻感”。其中中频部分,在流行乐里呈现人声的时候很抓耳,整体声音边缘的细节会有一点点涂抹感,导致会显得比较润滑。解析度还是可以的,不算出彩,但也无过,而低频部分的下潜适中,能量略微偏大,中高频不会被掩盖掉,而高频的细节很丰富,虽然延展性有一定克制,但全程无齿音,也不会有令人厌恶的失真情况出来,如果盲听的话,这玩意是真的能去跟一些播放器打个来回的。目前这种buff叠加是最均衡的状态,如果想要过渡刺激,动次打次那种,可以尝试这样: STL:POP+乐调音(TUNE):01+EQ:BASS/ROCK 接着把耳机调整到“人声低频加强模式”,这就是我要的极度刺激感了哈哈!!这个时候整体上的瞬态速度是极快的,低频是很混响的,高频会有点被淹没掉了,但中频会很突出,典型的动次打次流行风格,看电影或者听快节奏音乐的时候非常好听。不过这里我想说一下关于乐调音的01和02,这两种调音味道极其相似,我很难界定它们到底是属于什么风格类型的,所以在我的理解来看,这个乐调音(SDF)应该是能够在更高阶的耳塞上才会听出更明显的差异,目前我手头的塞子都很一般,差别微乎其微到可以无视的。 天龙C820算是一条比较经典的流行氛围塞了,它调音上的高明之处是没去做成动次打次的纯粹低频量感型塞子,而是能在中高频不是很差的情况下,突出低频的氛围来,形状上大概是个金字塔的样子,上面小,下面大,中间部分给到得刚刚好。但是跟ES292比起来就太不够看了,高频暗了很多,中频有点混,低频质感倒是整体最靓的部分。所以如果按照我自己的偏好来设定,可以这样: STL:CLASSC+乐调音(TUNE):02+EQ:GAME+FLT:SLOW TUNE我随意调得,前面我就说了,这个级别的塞子基本听不出差别~,大家是不是很奇怪我要把EQ调成游戏模式?其实在内置的8个EQ里,游戏模式的低频量是最小的,另外这里我还加入了滤波器的调音,调成这样之后会变得更拖沓和慵懒一点,同时C820的低频下潜可以明显减少许多,个人感觉至少减少了50%的样子,中高频会更加突出一些,只是高频依然明亮不起来,可能是塞子本身原因吧,实在调不上去了,总之整体上会更加杂食和均衡,耐听度好了不少。 最后做个总结,我觉得W1-131最大的价值在于强大硬件配置下所带来的N种调音,并且这些调音的风格虽然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但是通过合理搭配都能得到可塑性很强的声音风格,它们不会用很离谱的失真去改变声音的基本性态,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这能彻底改变一条耳机的原本风格,这一结果当然方向是很好的,也算是在一堆小尾巴产品里找到了一条很特别的路子,缺点是等于把调音交给了用户,需要咱细心的去做调试,但我觉得值得,因为当我弄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声音,那种满满的成就感啧啧......。1920种调音,我就不信你找不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来......好了,今天的小分享就到这儿,喜欢就一键三连,大家拜拜~。 精奢乐彼 乐彼 W1-131解码耳放旗舰解码芯片双输出手机电脑无损hifi小尾巴 黑色 京东:¥1280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22-09-29 10:49

这两年有一阵子关于EQ之强大的学说在HiFi圈猛吹一阵,好像它是国产无良HiFi厂商的遮羞布,被一些极端份子大肆鼓吹。 其实但凡用不同器材听过音乐的人都会明白,从模拟音乐到数字音乐的发展,其变化的根本并不在于回放的介质,而是在于声音的储存与回放过程。 它不是硬件决定一切,也不是软件决定一切,尤其在科技日益发达的今日,在我们享受极为便利的欣赏音乐过程里,它的背后是硬件和软件的共同驱动。 ▲说这么多无非是乐彼W1-131做个引子,一款拥有6种调音模式、25个调音选项以及1920种调音组合(EQ 8种*STL 2种*SDF 6种*Gain 2种*FLT 5种*TUNE 2种)的迷你解码耳放。 看到这里时千万别以为这是一款卖弄EQ万能的投机之作,如果是这样你就不了解乐彼了。 作为定位于高端HiFi播放器的乐彼,向来都是技术流派践行者。 比如在这款W1-131身上不得不提的号称数字芯片之母的FPGA(现场可编程门阵列),一种拥有超高浮点运算能力的芯片,并且拥有大型数字滤波器、THD性能倍增、无损DSD转PCM、高性能自定义EQ、高精度时钟源、高带宽接口、超低抖动SPDIF OUT七大主要功能。 ▲而乐彼最厉害之处并不是它的很多设备里配有FPGA,而是早在2017年开始就开始研究并运用它,这也是为何乐彼的播放器比友商的定价要高的原因之一。 关于FPGA的相关性能及应用包括厂牌资料,各位有兴趣的自己扒吧,了解过英国和弦的或多或少对这玩意有些了解甚至是敬意。 ▲乐彼W1-131全家福展示,配线除了TypeC的还有Lighting头,同时还有用于台机的USB转接头。此外还可以自行购买机身保护套,个人看了下价格200左右,不便宜。但是W1-131的价格还算是可以的,目前是1280元到手,这可是乐彼。 而且就算是和友商对比,比它贵的还是有乾龙盛、凯音、旷世、HIFIMAN、IFI、乐图等等。 ▲乐彼W1-131机身正面展示,正反两面均配了一块玻璃面板,机身其余部分为铝合金材质,长度仅6厘米,整体重量为22克,小巧、精致可见一斑。 ▲机身背面展示,这视觉感带来的档次不言而喻。我只能说乐彼是拥有自家设计美学的,只不过这种玻璃面板容易刮花,所以保护套还是整一个为好。 ▲机身细节展示,仅仅只是在放大的边缘上有些许切割痕迹。 ▲机身另一端的输出孔展示,配有3.5和4.4平衡输出。其中3.5的输出功率为125mW,4.4的则是250mW。 ▲按键方面很简单,仅有两枚物理按键,略有突出。因为W1-131内置多种调音组合,这两枚物理按键除了调音量、暂停/开始的基本功能,还承担着菜单功能,长按暂停键即可进入菜单进行调节,此处略有难度,需要熟能生巧。 ▲内核方面,除了上述FPGA加持的1920种调音组合,DAC芯片配上了Cirrus Logic最新的CS43131,相比老款的W1,不仅提升了采样率和THD+N,还增加了独立晶振,平衡输出功率也增加到了250mW@32欧姆。 所以其实要和乐彼自己的产品对比的话,应该和W2对比。我个人没有玩过W2,在网上也看到了一些相关对比,不说性能和音质,至少在可玩性上W1-131反而是后来者居上更有玩头。 然后要说一下的是在乐彼的调音模式里,有2种调音叫做乐调音,这是W2上的一个重要卖点,这次也移植到了W1-131里。这种基于硬件的调音官方并没有公布硬件,但是它的魅力已经征服了不少烧友,有兴趣的自己扒相关介绍,个人下文的听感均以默认的正常模式为主。 ▲官方对于其音质的卖点是玩转流行、古典,可适配各种耳机尤其是配有100格精细音量调节对高灵敏度耳机特别友好,并且还特别针对谢兰图、索尼M9、索尼Z1R以及舒尔846和森海IE800S有专属调音模式。 如果这会用上述5款耳塞进行搭配试听,应该会更具参考性。无奈个人手里并没有这些型号,各位将就看吧。 ▲在单端(出厂默认高增益,特地手动调成了低增益)我分别测试了瑞弦D2+(平头塞)、森海IE80S、森海IE800以及OSTRY KC10(双动圈),人声部分除了IE80S,其余三款都比较满意,整体上最满意的则是KC10。本身这款耳机不难推,而且中低频非常出色,在W1-131的驱动下其声音更显中正,有点森海的风格。 而且在这几款耳机,它的KC10上的低频下潜深度、量感以及瞬态包括声场都达到了较高水准,唯独亮度略暗,但背景黑,整体通透,加上氛围不是那么浓郁,所以说有点森海的风格。 在IE800上它的中低频都很好,高频则显得亮度不够,器乐解析的细节还不够出色,这让我觉得其单端的推力还是有限的。 优点是其解析偏中正,音染控制可靠,相比之前我手里的L4多了些大气与温润感。鉴于现在的耳机几乎标配了4.4,哪怕是易推的中低端耳塞也是如此,这让我觉得仅有单端输出的迷你耳放市场需求已经很小了。 ▲再说4.4平衡输出方面,个人搭配了高阻版的凯声钛铃PLUS以及达音科6单元X6,在搭配后者时让人爱不释手。 搭配平头塞钛铃PLUS时,尽管后者是平头塞,不过低频还是出来了,尽管下潜不够深,但凝聚感和弹性都很出色,背景也还算黑,声底不弱,加上自然的动态及瞬态,给人的感觉是很中正的,这点在瑞弦D2+上也有类似表现。 人声方面则是温润的,有明显的暖声,舒展,无刻意的偏低频,没错,这是钛铃PLUS固有的风格。包括在女声上亦有一些暖声,音色饱满不缺柔美,但解析不算细腻。 W1-131在驾驭钛铃PLUS的中低频的时候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但在高频上就显得中规中矩,整体风格偏平淡,解析力度没上来,加上器乐分离度中规中矩,虽有一定的通透感和良好的乐感,但显然不够优秀。 ▲在W1-131搭配达音科X6时,那种偏中正又有点点温润的风格包括各项基本素质会有珠联璧合的感觉。 低频方面,下潜深度是这几款耳塞里最深的,回弹快,凝聚感和动态出色,尤其后者,在声底厚而不紧的大盘子下可以驾驭各种风格的低频,并且声场够大,像我这种现在喜欢听摇滚现场版的倍感舒畅。 人声方面也是饱满亮丽偏中正的调音,相比这几副耳塞里也是最干净的,男声的解析没有女声的解析犀利,但结像扎实有密度,尤其女声密度感更明显,不过女声的齿音不如上述几款控制的自然,但清澈不失柔美。 因为W1-131官宣驾驭古典,加上在驱动达音科X6时素质最全最明显,所以我特别挑了肖斯塔科维奇的《Jazz Suite No.1:Waltz》以及莫扎特的《弦乐小夜曲》,在后者的大提琴上有点暗哑的瑕疵,除此之外表现都很不错。 尤其是在聆听《Jazz Suite No.1:Waltz》时,不管是管弦乐还是萨科齐、小军鼓,它在保持音色纯正的同时兼顾着动态与瞬态的和谐,良好的器乐分离度搭配乐器的亮而不刺的细节,那氛围感即使不如箱子那般浓烈、宽松,但意境很容易出来,整体通透富有乐感。 ▲整体总结部分 总结之余,再次强调上述听感均以出厂时默认状态下的听感,搭配手机为华为mate30,可以说是W1-131的音质下限。 关于听感如果无条件试听,可以再参考其它玩家的,本文重点还是想说乐彼W1-131的与众不同。 和单纯的拼硬件不同W1-131还是乐彼自身之长(对于FPGA的调教与运用)极大的扩展了其可玩性,包括其调音模式里还有GAME和MOVIE可选,所以它的目标用户群并非单纯想给手机配个高性价比耳放代替HiFi播放器的玩家。 在华丽的外表之下还藏着更为有趣的灵魂,这便是乐彼W1-131。 精奢乐彼 乐彼 W2 解码耳放双旗舰解码芯片双输出手机电脑无损hifi小尾巴 京东:¥1880 去看看 <更多>

燕七 晒物 2022-09-23 14:09

2018年11月11日,我把手里的索尼数字随身听聚在一起给它们合了影,它们自左至右分别是ZX300A(纯音机)、ZX1(安卓walkman35周年纪念机型)、M505、醇音系列WM1Z(纯音机)、F885(第三代安卓walkman)和X1050(纯音机30周年纪念机型) 拍完照,霎时有种到了终点的感觉,我甚至猜测索尼未来都不会再出新walkman了。 然而到了2022年,伴随着火到烫手的流媒体,Walkman终于再次更新,索尼将昔日旗舰NW-WM1(纯音机)系列进化到了第二代,即搭载安卓11系统的NW-WM1ZM2(金砖二代)和NW-WM1AM2(黑砖二代)。 PS:金砖二代实际成交价在25000元左右。 图为QQ音乐 图为apple music 图为WM1ZM2主界面截图。 至此,诸如QQ音乐、苹果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流媒体APP这次终于可以尽情的装了。 相比初代,金砖二代因大量内部元器件性能的提升,变得更大更重了,不过,由于机身更宽,压力被分散的缘故,其实际上手的分量感却比初代“轻”了点,这个我有些没想到。 大面积的磨砂质感的金色,和初代一样,透着豪华气息,对于情怀很深的索粉,它可能会让你联想到索尼的QUALIA系列。 同初代,金砖二代也是由一整块无氧铜打造,不过,这次为了增强材料的刚性和声音的通透感,工程师又在其“铜壳”背面加了块铝制底盘。 为进一步提升音质,WM1Z把外壳的无氧铜纯度由初代99.96%提升到了更强的99.99%。 此次黄金“渗透率”碾压初代。从壳体的全镀金到内部PCB板上的焊锡,再到隔离数字和模拟部分的铜制模块等等,都有“黄金”的身影。 据透露,因不同含金量的焊锡也会影响声音,故为达到理想音质,工程师不得不一次次实验,感觉索尼在这个部分耗了大量精力。 (题外话:考虑到索尼昔日旗舰EX1000耳机标配过7N(99.99999%)级的无氧铜线,也不知WM1Z未来会不会把这个纯度再提高?或许到那天,金砖就不只是现在的两万五售价) 顶部3.5和4.4口。 背面。上侧有雕刻的walkman标志,下侧为无任何装饰的蒙皮。 金砖二代这种上侧凸起,下侧凹陷的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ZX1,但实际对比,会发现金砖二代没有凹的那么夸张,坡度相对小很多。 另外,用指甲敲击背部这块金属,会听到比四周铜块明显脆薄的声响,毕竟是铝板。 然后,机身左侧是walkman经典的HOLD键,表面有摩擦感很好的纹理,紧邻的是MICRO SD卡槽,可扩增容量。 金砖二代机内部存储为256GB,除非音乐资源大户,否则,这容量已可以用很久。 真的是美死…… 索尼数字walkman的息屏美学大致是从2014年的ZX1起,一直延续至今,不过,当年的ZX1在特定光照下还是会有屏幕发白的情况,作为对比,2022年的金砖二代,其在息屏时的“黑度”,真的是进步很多。我相信它已能满足索粉们对美型机的期盼。 此外,在顶部SONY银色logo和右下角金色walkman图腾的呼应下,这代金砖的独特与尊贵感也真是无机可比。 话说,很多时候,索尼这牌子光是靠外观就能搞定很多客户。 WM1ZM2与苹果手机(IPHONE 13 PRO)。 两者高度接近,但在宽度和厚度上,WM1ZM2会霸气许多,再结合极强的质感,豪华气息尽显。 相对的,曾经八九千的这款苹果手机此时竟有些low…… 侧面这些按键被设计得很平整,键程很短,但按压触感却很灵巧,舒适。 音量+和播放按钮均有“凸起”的盲点,应付盲操基本没问题。而且非常惬意的是,大拇指的指腹弯曲弧度正好与金砖二代侧面隆起部位全贴合,此处细节工艺处理得很好。 对比ZX505,可见两者外形都设计得非常精致,但具体到整机尺寸、细节工艺、内外部用料上,金砖二代真是又大又强。 后面有两者音质对比。 右下角的logo,定位不同,色泽不同。 这两款walkman的手持舒适度都很好,边缘总体都比较圆润,丝毫没有割手感。 音质: 由于机器是借的,需尽快返还,故声音描述难免有些不准,以下仅供参考。 首先,从官方对它的描述来看,金砖二代最大的升级就是“纯净”。 反应到听感上,我认为它的“纯净”是体现在各个频段的,不单是大家都认可的“高音”比初代好,还有负责氛围的低音,以及负责传递真情实感的中音这些人耳感知明显的频域。 总体而言,它的纯净度可谓是历代数字walkman之最,而基于此,它的横向“声场”也是表现最好的那个。这在对比几千元国砖、ZX505、ZX1、XK,以及某些小尾巴时,感受会挺明显。考虑到它那相对薄弱的推力,我也一度感到吃惊。 但“纯净”又是把双刃剑,太干净可能失去情感,变得不耐听,而金砖二代选择“听感”优先。它有着精致柔滑的线条,明显与索尼D100这类音色中性偏紧的录音笔不是一路子(对比发现的) 除非接入调音本就很犀利的耳机,否则金砖二代大都会给人一个温顺的声底。另外,它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味道,即听着很柔,但层次却很分明。进一步说,就是明明没觉得它有多犀利,但实际却都交代了。 它这种“透明”像是在“高”与“较高”之间交织着,听着很独特,也很令人回味,有高级感。 另外,它整个中高音器乐的结像饱满,能量感好,定位强,在细节刻画上,要比我手边没它贵的几个播放器都更扎实。 举个例,同一曲子,其他播放器的乐器高音好像在头部附近盘旋了几下就消失,而换到金砖二代,会听到乐器飘在你头部更远一些的空中,泛音丰富,绵延久远,且基音轮廓鲜明,实体感明显。这种有着明确定位,结像饱满,同时听感又宽松无比的高音,我认为是中档或某些高档大推力播放器都很难实现的效果。 我想这也是身为最顶级的醇音系列walkman所特有的标志性音色。 对比ZX505,粗听,两者都有相似的纯净度,但细听,金砖二代声场更大,且低音和高音的纯净感也更为极致,,整个线条松弛,舒缓,大气,有荡漾悠长的诗意,相对的ZX505竟有些“街头风格”了,它音色硬朗一些,小气一些,紧致一些,但冲击感也强一些。 低频部分,ZX505隆隆作响,存在感强,轮廓略偏硬,动态好;金砖二代轻微的下调了低音“力度”,取而代之的是蓬松,Q弹,动态相对不算出彩。 金砖二代的调音稍稍偏中上,这个味道让我想起2009年推出的X1050,但差异在于X1050音色偏冷,而金砖二代相对暖了些,另外,金砖二代的规模感和细节丰富性真是远好于X1050,真正体现了超高端walkman的强大。 欲望无限,若你希望金砖二代有更为卓越的冲击力,比如中音的迅猛感和低音下潜,那可以试着调下EQ,金砖内置walkman APP里的均衡器比13年前的X1050强(细致)很多,足够折腾一阵子的,唯一需要适应的是,这个EQ的调节不再如曾经那么 “傻瓜式”了,它相对更科学,也更能适应调音千奇百怪的耳机。 话说索尼播放器在EQ方面的表现真可谓是业界顶级,首先很难出无恶声,然后,你能很容易调出适配自己耳机的纯净高音质。 对比D100,同样的DSD文件(都是本地播放),两者展现了不太一样的听感:D100的响度令人满意,音量3到5之间,即可展现出惊艳的力道和润泽感;金砖二代需开至100左右的音量(3.5口),此时的动态会与D100非常接近,至于人声、高音的音色,金砖二代给我的感觉更为小巧精致,有些许蜂蜜的甜美,而D100的线条感相对会更粗,略微偏硬一些,泛音也相对匮乏一点。若启用金砖二代的4.4耳机孔,此时会与D100形成更明显的素质与音色差异。 金砖二代有USB DAC功能,可连电脑听音乐,继而感受来自金砖的高级音质。不过,这连接过程索尼并未做到位,有点繁琐。理想状态下,电脑识别后,很快,这播放器屏幕就会自动切入USB DAC界面,但实际却是要进入walkman APP,通过滑动屏幕找到USB DAC的选项,然后再点选实现。另外,在这种模式下听音乐,也仍旧是4.4口更过瘾。像3.5口,还是需要高灵敏度耳塞。 金砖二代也可以作为数字转盘连接某些一体机,我试了连接飞傲K5 PRO ESS小台放,感到听感很棒,但不知为何,K5 PRO ESS在面对金砖二代的APPLE MUSIC时 ,是不能识别高解析度音频的。不论音乐文件是无损还是高解析度无损,K5 PRO ESS的指示灯一直不变化,始终为绿。另外,此时金砖二代自身可以调音量,但屏幕上无音量变动的UI显示。 若启用Walkman APP听本地音乐,那上述问题都不存在,此时金砖二代音量不可调,K5 PRO ESS针对不同码率的彩色指示灯也切换正常,整个过程非常惬意。 给金砖二代配个好耳机非常重要!但根据这几天的感受,我认为它最值得用的还是这个4.4平衡插口。下面细谈下: 可能是输出电压偏低,像这个3.5mm口,它在接入灵敏度不太高的小耳塞或头戴耳机时,听感确实会有些平淡,如要生龙活虎,你势必要把音量开到90到110之间,像森海IE800与之连接就要这样,同样的,EX1000也是如此。 不过,若是连接TFZ或某些品牌推出的那种灵敏度在110dB左右的耳塞时,那效果则会好很多。总之,面对金砖二代3.5口,还是尽量选择高灵敏度耳塞或头戴耳机。 至于4.4口,以我收藏的这些中高端耳机做测试,总体感受(推力层面)都很好,实际听感声压也会很振奋,素质层面真的是可圈可点。 具体搭配的话,鉴于金砖二代独特且高级的音色,选择多单元动铁,圈铁、静电圈铁、平板动铁,或是一些灵敏度高的解析好的动圈耳机,我推测都会很不错,而这种强强联合,也势必会激发“金砖”的高音光泽和规模感。 若你是索粉,那目前似乎只有IER-M9、XBA-N3AP、IER-Z1R会不错,当然,前提还得是你喜欢这些耳机的味道。另外,若资金非常充足,那JUST EAR可能才会是你的终点。 (PS:前旗舰XBA-Z5的标配双3.5平衡线已不适合这个时代,要么改4.4,要么另购一条稍微好点的4.4线,但考虑到Z5的肥硕型低音,而且金砖二代在低频动态上也不那么霸气,推测会有点遗憾) 以“过瘾”为标准,金砖3.5口会告别一些灵敏度不高(100dB以内或左右)的头戴耳机或入耳式,若只是简单听听,感受细节之美,那另说。值得一提的是,它这个单端口的实际听感声压和动态是不太如35周年纪念机型ZX1的,我做过了对比。 好在4.4口很给力,像MDR-Z1R与之搭配,我就没想到还挺好听。当然,它最好还是上台式。 SIVGA SV021(标配3.5mm插头耳机线)确实易推,也是我手头仅有的一款能展现金砖二代高音魅力和人声毒性的头戴封闭式耳机,但无奈音量也需尽量开大。我推测,若能给它配条4.4线,那才会完美。 IER-Z1R实力有目共睹,但这货挺吃推力(潜能大),与金砖二代搭配,总体上音色温和,润泽,解析也有模有样,但低音动态不够好,整体层次感稍受影响,除非你本就喜欢这个柔柔的声底,否则最好开启EQ,通过下调和上调某些频段的能量去强化一些“刺激性”,激发最佳听感。 与Hzsound心镜PRO搭配,低音稍显多了点,但中音和高音都很出彩,总体感觉底气很足,细节表现很扎实,意境唯美,人声很有感染力。 其实,给金砖二代搭配耳机,只要能确保它的高音质感和整体线条的平滑,那就差不多了,犯不着只盯着旗舰,很多旗舰耳机为求某种味道或是素质突破,也是各种难伺候。对了,国产的旗舰机型相对好伺候。 与各种播放器做对比时,听的最多的还是森海IE900。 有趣的是,索尼历年旗舰walkman都能把森海旗舰耳塞推得很不错。如果你追求自然纯净的声音,那从随身角度而言,这套搭配算得上是顶级机的标配。 铁三角ATH-IEX1与金砖二代搭配,出来的效果可能符合大部分追求流行味的人的喜好,而且4.4口下,音量只需开至30,就有比较舒服的乐感了,这种易推性简直是爆表级别! ATH-IEX1本身有着非常强的全频动态,很高的灵敏度,惊艳的高频能量感和痛快的人声表现力,与金砖的结合,大体上是非常过瘾的,但可能是这耳塞调得太猛了,但凡音量稍大些(60以上),来自中高音的刺激感就会一股股的喷出,除非调EQ,否则会很不耐听,算是个遗憾,瑕疵。 连接JVC FW10000,除非给它配条4.4平衡线,否则3.5口的金砖二代几乎无法伺候好它,在此警告。 其实,金砖二代3.5mm耳机口不够力道,连自家的EXK、XBA-Z5也没法很好推动,这是真的让我很无语。 金砖二代是索尼针对walkman产品的一种疯狂进化,它代表了索尼现阶段对随身听终极音质的理解,并提供了一种独属于索尼的内秀却也浪漫的音色。如果耳机搭配得当,我相信它的声场和高音势必会迷倒很多人,但站HIFI角度看,其低音和人声或许还可以变得更饱满有力些。 金砖2的续航很不错,基本接近预期,如果稍微留意使用方式,别频繁亮屏,那么播放流媒体是真能达到近20小时的聆听时间,而且呢,它充电速度也很快,我发现它经常是1小时左右就满了,大好评! 以上,用于纪念walkman“史上最高音质”机型——NW-WM1ZM2。 索尼(SONY)NW-WM1ZM2 Hi-Res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MP3 Hi-Fi无损旗舰 金砖2代 京东:¥24999 去看看 <更多>

person 晒物 2022-09-22 17:19

M6 ULTRA作为2022年夏季山灵的新品,它在很多方面都做了优化,比起老一代M6 PRO和M6 PRO 21版有着更“究极”的表现,且售价仍旧控制在5000以内,由于综合表现比我预期的好,我预判它是可以拿下VGP2023便携播放器金赏。 历经数日的各种器材搭配,几个APP各类音乐的聆听,现简单总结下这个新出的M6 ULTRA: 1、外形,继承了山灵便携旗舰M7的设计语言,造型比曾经两代M6 PRO都更小巧,且给出了一块大(5英寸)而美(显示细腻)的屏幕,彻底告别了山灵以往2000到5000元便携播放器的瘦长机身与大额头+长下巴的特色,也因此变得更适合放裤兜。 2、重量比M7轻一点,侧边框设计感少了点,档次感相对会弱些。整机铝镁合金的机身质地不俗,按键缝隙控制也很精妙,此外上下两端玻璃的覆盖也能凸显出一定的精致感。总体上M6 ULTRA工艺精良,对得起超4000块钱的售价。 3、音量按钮有刻意的凸出几毫米(比其他山灵便携播放器有进步),这使得触感和操控的准确性都得以提升,此次这个微小的细节给我好感是挺大的。 4、这次的单端和平衡口(只提供4.4mm,无2.5mm口)输出功率相对山灵M6PRO 21版,并未超越,但实际听感却进步很大,我个人是很喜欢这个机器。 5、逼近5000元的官方售价,要比在产的同样超4000元,且定位较接近的M6PRO 21版再贵个几百,但考虑到DAC数量(4颗AK4493SEQ)、系统(安卓10)、蓝牙版本(5.0)、屏幕尺寸(5英寸)、声音素质(优化了增益、滤波方式和动态)等均有提升,我觉得它仍会受到追捧。至于市场竞争力如何,若未来能有机会再蹭到其他品牌的播放器,我会尝试对比下。 6、热量难以避免,但实际体感还算不错,即便裸机使用,日常听歌半小时左右也不会有“烫”的趋势。这一点比更贵的M7要好。 7、续航相对M6PRO 21版有轻度缩水,但仍旧是“国砖”们常见的那个数值,即10小时左右。鉴于它性能强,音质牛,这不是什么事。 上下分别是M7和M6 ULTRA 背面是磨砂玻璃,触感干涩,有一定的防滑效果,不过,还是建议带套使用。官方有另售的保护套。 M7(右)和M6 ULTRA背面对比。 M6 ULTRA的音质很好,总体是力量型+高控制力+灵动型中高音,此外,推力够大,可适配的耳机很多。所以,基于这个价位,甚至,也可以再高出个一两千元,它也是个很强的DAP,如果销售寿命够长,完全可以视作一款“经典”型号,像M7一样。 对比苹果手机+各种中档或高档“小尾巴”,山灵M6 ULTRA的凝聚力、动态、控制力、驱动性都会再强不少。 如果你受够了一边吃你手机电,一边提供阉割HIFI素质的“小尾巴”,那山灵这类四五千元的中高档便携安卓音乐播放器,还是很值得你留意下的。 M6 ULTRA对比M7: M7定位更高,便携旗舰级,音质要再好于M6 ULTRA一些,但由于M6 ULTRA调音完成度很高,所以这种差距,以某种角度来说,是可以称之为“差异”的。 具体就是M6 ULTRA声音更紧凑、集中,能量有向泛中频区聚拢的感觉,而M7更辽阔,平滑,能量释放会更为均匀、细致,在搭配一些声场本就比较好的耳机时,音乐厅的效果相对会更为明显。 M6 ULTRA对人声和低音有更为传神的表达,情绪上相对更浓郁,应付小编制、流行会更从容,带感,带劲,而M7则适度降低了这两个频段的“浓郁”韵味,声音会更大气、自然,有更多一些的静谧与安逸感。 关于这两款机型听感的差异,有时差别会很明显,有时不会一耳朵察觉,需要久听。 总体上,M6 ULTRA除“空气感”还没有彻底崛起,其余信息量的表达,与M7接近同级水准,双方在动态、规模感、解析力上,都是高手。 对比初代M6 PRO(凭记忆),我觉得M6 ULTRA并无素质上的彻底跨越,更多的是声音细节上的精进,听感会更显“灵动”细腻,也相对更“清晰”,总体上,我觉得这款新机是可以被称之为初代M6 PRO调音的终极优化版。 对比M6 PRO 21版,M6 ULTRA的动态、实际听感声压、光泽感都要好挺多,对各类耳机的驱动也容易得多,更“百搭”。 M6 ULTRA与几个耳塞的搭配: JVC FW10000(9499元):满足感很高,中频能量饱满,嗓音的情绪感染力很到位,有听哭的效果,此外,低频能量也被最大程度的发挥,量感和控制力都比苹果手机搭配各种中低档解码耳放线要好,总体上,可谓是退烧级组合。 索尼IER-Z1R(10999元):推得很好,但也还是老问题,这耳塞温吞的低频和人声,欠缺明快感,同时也少了人嗓的感染力。除了劲道大,声场广,中高音解析比较牛之外,它太缺锐度,即便搭配灵动且中频好的M6 ULTRA,也没有多么明显的改善。 森海塞尔IE900(10999元):推得很好,但是这耳塞单薄而素雅的人声,欠缺流行的底色,想必不会适合每一个人,除却这一问题,其在M6 URTAL下,动态、解析、光泽感、透明度都非常好,器乐作品大都令人非常满意。 山灵MG600(3098元):推得很好。低增益模式,全程音量都有着高满足度的音质,光泽感、立体感、动态都令人振奋,也没什么个性化的味道,总体就是很杂食,调音自然润泽。这套山灵体系内的产品组合,我觉得很值得推荐。 KINERA HODUR(1999元),这是一款低阻高敏的静电混合动力耳塞,它低频量感偏多,但流行味道比较好,虽说也不算“毒塞”,但由于中频音色较中正,高音又有曼妙华丽的延伸和精致感,用它搭配M6 ULTRA还是挺令我满意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耳塞8欧/106dB的数据,这使得它在与M6 ULTRA搭配时,需求也变得很低,即低增益下,就能听个爽(小爽)。 与头戴耳机的搭配: 飞利浦SHP9500(32欧/101dB)与山灵M6 ULTRA,在低增益,较大(约7成)音量时,会有基本的乐感,但总体欠缺光泽和力度,只适合在很静的环境下听,而开启中增益后,会发现SHP9500就像是被“激活”一般,全程音量下都充满光彩,可以说,此时的它已被彻底推到位了,低频、声场、中高频的满足度都可圈可点。 飞利浦X2HR(30欧/100dB)与M6 ULTRA搭配,低增益模式,九成音量下,会有基本的乐感,但推动效果总体很一般,若开至中增益,特别是在此时的6成到最大音量下,这只耳机的听感会焕发神采,整体算是非常不错。而高增益模式下,它的满足感会达到随身状态下的最佳,除了需要适应的闷感,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 SONY MDR-7506(63欧/106dB)与M6 ULTRA搭配,在低增益,较大音量时,有基本的乐感,但和SHP9500一样,不够立体感,欠缺感染力。也同样,需在中增益下,才会有明显好转的听感。此时,从中等音量到最高音量,都令人满意,但若是以“过瘾”的角度来听7506,我认为“高增益模式”会是更靠谱的选择,因为此时的声音饱含光泽和力量。当然,此时也有个很纠结的瑕疵会被暴露出来,即7506中高频偏硬,偏锐的音色会有些刺耳。总之这套组合,要综合听感和素质,最好是折中一下,选“中增益”较大音量去听,或是选“高增益”模式的中小音量听。 SIVGA SV021(32欧/105±3dB)在山灵M6 ULTRA在低增益,中间音量时,已经是较大响度级别,乐感和素质均出彩,耳机易推性,前端驱动效果也均超预期。这套搭配,透明度、动态、柔和性、细节和控制力都无可挑剔,退烧感明显。 SIVGA SV023(300欧/105±3dB)与M6 ULTRA搭配,高增益,七成音量起,会很有满足感,也差不多是随身音频的理想听感,松弛,饱满,柔和,细节多。中、低增益下,欠缺光泽感和动态,推得一般。其实,以SV023的最佳听感来说,还是搭配台式设备最好。 HIFIMAN SUNDARA(27欧/94dB)与M6 ULTRA搭配,高增益,八成音量起,会有还算合格的满足感,但综合音响性和音乐性,我觉得这套组合还是挺糟心的,也没什么让人听下去的欲望,不推荐。 森海塞尔HD800S(300欧/102dB(1Vrms)与M6 ULTRA搭配,高增益,七成音量起,会有满足感,但仅限于流行音乐,在动态、光泽感上距离真正的音响级效果还有落差,但老实说,此时的听感以随身角度,从声压级到层次感,已经能让人听个长久,同时也明显在响度上,好于千元级解码耳放线山灵UA5,算是非常不错了。 综上,新出的山灵M6 ULTRA音乐味和硬素质都非常好,硬件水准也非常高,目前不足5000元的售价,以我个人的感觉,是挑不出毛病的,无保留推荐。 山灵(SHANLING) M6U(Ultra)音乐mp3播放器hifi无损随声听安卓便携DSD硬解 千山翠 京东:¥4998 去看看 <更多>

person 晒物 2022-09-16 10:09

四枚动铁,外加四种风格的可调音设计,售价1099元贵不贵? 说实话,在听这款耳机的时候,我不禁想起魅族当年出Flow那档事。国产就国产,没必要强行加戏低估群众的眼力和智商。 像这款HIDIZS MD4,用的是自研的动铁单元,而非楼氏或声扬,贵不贵自有公论是不? 在分享个人体验之前,我们还是从产品开箱说起。作为国产HiFi老兵,HIDIZS的市场一直是以海外为主的,而且多数还是迷你播放器,耳机型号不多,这款1099元的MD4还算是它旗下卖的贵的一款。 ▲包装盒展示,没啥说的,注意右下角还是有索尼小金标认证的。 ▲定制的耳机收纳盒很精致,不过撞脸了兴戈当初的收纳盒。 ▲除了耳机本身有开关调节声音风格,耳塞套方面也是配备了均衡塞、人声塞以及低频塞三种,可玩性是有保证的。 ▲全家福展示。 ▲MD4腔体展示,和众多国产耳机一样基本沿用了定制公模的模具,不过细节上不同罢了。3D打印,内侧为金属外壳,后盖则是像琥珀一样的树脂面板。大概是采用了不同工艺,MD4后盖的光泽感比常见的树脂腔体要明显的多。 ▲换个角度再来一张,HIDIZS耳机的配色总是有点小众,不过小众久了便也成了风格。 ▲腔体侧面的开关展示,左右腔体各两组,共有标准、氛围、高频、低频四种调音风格可选,注意耳塞套上的清洁刷不要丢了,清洁刷的另一端可用于拨动开关。 ▲线材是4股混编的镀银与无氧铜,基本上是HIDIZS独家通用线,有一定柔韧性,收纳指数不低,就是颜值一般。 ▲单元构造方面貌似也没啥说的,四枚动铁,一枚负责高频、一枚负责中频、两枚负责低频,采用电子分频方案。不过若是真如HIDIZS所言为自研四动铁,冲一点国内烧友应该给予鼓励和尊重是不是? 如果是用手机直推的话,MD4是没啥恶声的,而且还比较舒展,但也有低频不够结实、人声不够饱满的现象,所以最好是配个小耳放或者直接上播放器。 ▲耳放我随手用了前几天玩过的旷世M15,MD4的低频顿时饱满有力起来,动态甚至有些凌厉,瞬态也非常不错,弹性因为凝聚感增强显得略弱一点,不过大部分鼓类表现依旧自然。整个低频的器乐分离度十分良好,纵深声场好过横向声场,在驾驭金属摇滚乐的时候会欠点劲爆,但是不论民谣摇滚还是爵士摇滚包括呛红辣椒的放克摇滚都有非常不错的韵味。 人声方面MD4显得较为中正,有一定密度感,听男声是音色有着恰合时宜的亮度,加上比较饱满,解析很自然,同时有那么一点点温润和舒展,入耳感受是不错的。 女声方面暖声略重,有一定厚度,解析不算突出,齿音略明显,如果是听蔡琴、黄小琥之类的女声倒还好,因为它本身还算舒展,会觉得有些浓郁;但是听孙燕姿、王菲之类的就缺点轻盈。 不过相对于其中低频,MD4的高频反而给了我惊喜,动态和低频一样偏凌厉,瞬态没那么优秀,但是延伸感明显,虽有一定毛刺,但器乐解析较中正或者说声音有点直白,加上声场开阔,音色亮丽,整体不仅通透还有不错的乐感。听单纯的管弦乐好感会少一点,但是听一些协奏曲、圆舞曲还是有几分感觉。 ▲播放器方面我直接用的是HIDZIS售价1099元的AP80 PRO X,推力没问题,不过风格和搭配M15的时候有点差异。 低频方面,动态没那么凌厉,瞬态表现出色,背景较黑,下潜不算深,声场很开阔,并有较厚的声底,缺点是略欠舒展度,器乐解析不够出色,整体上更刺激了,但细节表现中规中矩。 人声部分,首先得说在AP80 PRO X上,MD4的低频和人声展现出了良好的层次感,尽管其人声解析并不突出,但位置科学。除此之外,暖声明显,听男声有醇厚感,有一定舒展和温润,但总觉得解析欠火候,无奈只有调试耳机腔体上的开关,效果还是挺明显的。 此次在这里补充一下,用AP80 PRO X推MD4时,就是标准模式下,它的女声表现要比在M15上好很多,解析上来了,厚度也适中,齿音控制自然,暖声亦没那么明显,这个让人有点意外。 MD4在高频上的风格和M15差不多,偏中正,没那么凌厉的动态,不过对器乐的解析有所增强,器乐分离度和声场依然不错,有不错的通透感和更为明显的乐感。 ▲整体总结部分 总的说来,在标准模式下的MD4谈不上多出彩,它亦不是素质型的调音,但好在作为四动铁它并没有把解析当做主要指标去死磕,相反它的音色还比较自然,三频大致均衡,个人还是比较喜欢它搭配M15时的中低频的听感,音色丰润不失舒展,人声还比较中正,属于越听越有味道的那种。 瑕疵方面是其腔体略厚,佩戴时不一定塞的皮实,会挑耳廓,个人耳廓较小,时间长一点会有点不大舒适。 不过考虑到1099元的价格,加上四种调音风格加持以及自研的动铁单元,它一如HIDIZS的其它作品一样较为良心,预算有限的可以整一副试试,前提是至少有个小耳放或者入门级播放器。 <更多>

燕七 晒物 2022-08-05 14:59

说到我的第一款HIFI耳塞,应该是兴戈 MT1,当时是我入门的第一款HIFI耳机,我非常喜欢的它声音均衡,但是有点顺滑,那段时间搭配vivo NEX 5G这款hifi音乐手机用了一年多,后来因为一次意外损坏了。 我后来就入手了中端的洛神EM2,它的水准比MT1进步了太多,铜雀的技术下放,乐器非常亮眼,而且听女毒真的是十分沉浸,解析力和声场都是十分不错的,手机推动完全没问题,可惜低频的量感和质感我有些不满意,就入手了升级款洛神EM2R,低频方面得到不少提升,出色的人声让我难以忘怀,而低频的量感十足,让我每天回家后都会选择它作为放松一刻的听歌神器。 可以说是精品之后必有大成,兴戈金乌EN1000面世。可惜因为疫情耽误,我耽误了挺久才拿到这款产品,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听听它的这次有哪些升级。 先来看看兴戈金乌EN1000的配置: 1、10mm双音腔动圈 2、DLC类钻石&镀跛复合振膜 3、可换式调音插头 4、5轴CNC精雕&MIM不锈钢多重工艺 5、高透水晶玻璃面板 6、绕耳式佩戴 7、频响范围:20Hz-40Hz超高清频响范围 8、阻抗:32Ω 9、灵敏度:108dB高灵敏度 外观:洛神之后重现精致,金乌之下再现辉煌 我之前认为兴戈洛神EM2R的外观设计和包装已经非常精美了,没想到兴戈金乌EN1000再次让我眼前一亮。 金乌是象征着古代神话中神鸟之一,红日之中有三足乌鸦,而红日周围金光闪烁的红光,即为金乌。而在现代,金乌蕴含了温暖,阳光的意思。 从外包装的高级黑和金乌EN1000的渲染图能看出,耳机腔体周围一圈微微闪烁不同的光泽,和金乌之意十分贴切。 打开包装,抽拉翻盖式的设计很有仪式感。当我看到金乌的第一眼时,让我想到了另外兴戈的另外一款产品"铜雀",从外观的模具来看,是有很高的相似性的,这种家族式设计也会让耳机更有辨识度,能够被消费者更好的记住。 当我看到兴戈金乌EN1000的配件时,不由得直呼兴戈良心。首先附赠了6对不同的硅胶耳机罩,还有一个质感上乘,十分美观的耳机收纳包,收纳包里装着一条0.79mm4股铜镀银线,看上去就很高级。官方还附赠了3个不同的3.5mm插头,当我去了解这款产品时,官方还为其推出了2.5mm,4.4mm的插头,不过需要单独购买,可玩性真的非常高。 玩HIFI的朋友都知道,一款耳机声音的不同跟耳机的每一个部分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说白了就是耳机插头,耳机线材,耳机腔体,耳机耳罩都有关联,市面上大部分HIFI最主要的关键在于耳机的腔体材质不同,声音表现不同。但耳机插头,可换线材,不同耳罩等等,给HIFI玩家更多的选择性和可玩性。 回到耳机本身,官方给的三款不同的插头有不同的调音效果。3款插头分别是C3A045、C3A035、N3A000,我刚开始对这种新的玩法觉得非常新奇,跃跃欲试。 最后来看看金乌EN1000的腔体,CNC切割+电镀镜面,将细密的纹理逐渐雕刻进耳机的外侧,然后再通过各种复杂的工艺将水晶玻璃面板镶嵌其中。光是看着这款耳机,就已经沉浸这美感不能自拔,仿佛在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而兴戈对于产品的审美要求、不仅仅是一件商品,更是要对待它像艺术品一样,兼顾美感和时尚,当带着它出门时,旁人一定会在你的耳朵上停留视线,这是什么神仙一般好看的耳机啊! 不得不说兴戈真的是太会做耳机了,而把EN1000的价格把控在千元以内也是没谁了。 听感体验:艺术品中的孤勇者,声音中的佼佼者 兴戈金乌EN1000的阻抗不是很高,手机直推其实问题不大,但声音的表现力其实没能凸显出声音的特色,我个人更推荐购买小尾巴(耳放),像兴戈自家入门级DEW1,或者进阶款的DEW3,有预算的选DEW,毕竟搭载了AK4377 DAC芯片,底噪更低,推力也更大。 不过我个人用了vivo Nex3 5G和HIFIMAN 的901R(平衡卡),算是我常用的两个前端便携播放设备了,手机推动兴戈金乌EN1000毫无压力。另外因为拓品EX5没有3.5mm,山灵的M3x我借给朋友了,就没测试。插头方面我三款都选了,播放音源都是FLAC、APE和WAV,部分音源也是网易云的最高音质,我个人煲机200小时后再进行实际听歌。 跟大家分享一下这三款插头的声音表现: 1、N3A000(黑色):通透度高,乐器华丽,很有质感,声场宽泛。人声女毒的绝佳之选,人声部分齿音会强一点,女声听起来很干净,非常清爽细腻,比较润,宽松的声场很适合甜美风格的人声。中低频不是很强,下潜有度,听起来不会觉得很松散,但没有那种比较上头的感觉。我个人听清唱和live的歌曲比较多。 2、C3A035(蓝色):这款耳机的一听就知道它属于杂食类型。它对于任何音乐都不挑,而且声场比较大,在听完N3A000接触这款就感觉高频收窄了一些,乐器的宽容度收了不少,整体的氛围感很强,没有刻意去凸显高频的延展性和低频的轰头感,很适合听流行乐,声音之间的衔接非常顺滑,人声比较清晰。 3、C3A045(红色):这款的话,和第一款相比就属于男声的范畴了,像听陈奕迅,毛不易等流行歌手,声音听起来非常暖,而且很稳重,但不是那种低沉的感觉,低频的下潜也更深沉一些,像欧美的民谣、男声电子乐都不错。 我首先用的N3A000(黑色)这款插头,一首王菲的《天空》,听起来真的非常通透,王菲的声音有点忧郁,有点空灵,人声真的是非常近,就仿佛在蓝色天空下听着王菲在耳朵清唱"我们天空 何时才能连成一片",人声中略带哭腔,声音很润很干净,在尾歌部分电吉他和钢琴声交织,很有沉浸感,音色很亮丽,上限很高。高频得以很好的舒展,连最微弱的吉他尾声泛音都可以捕捉到,细节很出色,之所以被称为女毒,正是因为王菲独特的音色和变化较多的唱腔,时而温婉,时而甜润。 我接着换了C3A045(红色)插头,来了一句毛不易的《像我这样的人》,前奏的那种竖笛听起来很宽松,通透度很不错,高频的声音延展性不错,人声切入后,毛不易的声音非常细腻,干净,有种邻家男孩唱歌的感觉,转音、鼻息把握很得当,而且贴耳感更近,高频和人声之间的分离度很到位,人声近,乐器声包围感很强,整首音乐听起来氛围感就很足。 最后我用C3A035(蓝色)听一曲Imagine Dragons的《Enemy》,主唱丹声音磁性十足,无论是假声还是中声部的转换非常有个性。他的声音明显更加醇厚,这种低沉稳重,并不是以糊音为代价,而是扩大了整个声场,让人声更加清晰,中低频就是这首音乐的主场,很多音乐听起来就充满了力量感,很容易就代入到音乐氛围中。 总结:千元耳塞绝佳之选,不容错过音乐之旅 在很多人眼中,现在无线耳机才是主流,而且无线耳机也开始拥有小金标认证,通过算法也可以满足各种音乐取向,或者是EQ调节。但存在即合理,HIFI耳机并不是小众,而是它面向的是更愿意倾听、花时间去了解产品的人。 就像是兴戈金乌EN1000,它用一种打造艺术品的思路去做产品,在音质方面也毫不吝啬,用上各种先进的配置,同时降低了它的使用门槛,让手机也变得易推易用。而它可换线双针、三插头的设计,让同时又给了HIFI爱好者有了更多的选择。如果对HIFI耳机感兴趣的话,我真的非常推荐这款兴戈金乌EN1000。 兴戈(SIMGOT) 金乌EN1000旗舰级有线耳机单动圈耳塞入耳式HiFi音乐耳机高解析可换线 深邃灰 京东:¥999.00 去看看 <更多>

可爱的春雷王啊 晒物 2022-06-24 14:20

作为国产老牌音频厂商,飞傲最近几年发展势头非常迅猛,众所周知中端市场一直是各大厂商的主战场,最近飞傲推出了4000元价位产品飞傲 M11 Plus ESS版, M11 Plus ESS版是M11 Plus ltd的姊妹版,主要的改变是DAC芯片,由AK4497EQ变为ES9068AS,主要原因是AKM工厂缺芯导致的,据网传是大火,这个套路很类似存储厂商涨价的一贯做法,真实性无从得知。本次的M11 Plus ESS版主打硬件、操作流畅性、DAC、快充等卖点,非常高兴能参加这次“国砖吧巡回”的飞傲 M11 Plus ESS版试听活动,以下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硬件配置: 在硬件配置方面,飞傲M11 Plus ESS DAC部分采用了两颗ES9068AS芯片,采用了第四代自研FPGA时钟锁相环技术,两颗日产NDK飞秒晶振,耳放部分采用了THX AA-78解决方案,可以实现单端≥210mW、平衡≥660mW的推力,无论是耳塞和大耳都能通杀。支持蓝牙5.0,支持SBC、AAC、aptX、LDAC 等格式,划重点,飞傲M11 Plus ESS是一款支持AAC/LDAC双向蓝牙的HiFi播放器。在安卓部分采用了高通骁龙660主控,4G RAM、64G ROM,一块5.5英寸1440×720的18:9触控显示屏,支持QC4.0协议的27w快充。 开箱: 飞傲M11 Plus ESS外包装采用了纯黑色,包装左上角印有FIIO字样,正面是播放器的外观展示图,整体给人也是非常简洁的感觉。 打开包装飞傲M11 Plus ESS播放器就出现了,除了播放器之外,还有皮质保护套、卡针、USB3.0数据线、同轴转接线、说明书和保修卡。 播放器屏幕上自带疏油层的钢化膜,对于贴膜党来说简直不要太好,省去了贴膜的时间和费用。 随机还赠送了一个定制的保护套,皮质保护套做工也很不错,安装后严丝合缝,爱它就保护它,这个保护套很有必要。 飞傲M11 Plus ESS播放器整体尺寸为136.6×75.7×17.6mm,重量约为310g,机身平均厚度在8mm左右,相比手机要沉一点厚一点,机身尺寸和重量方面非常适合装在口袋里,单手握持操作无压力,出街很方便。 飞傲M11 Plus ESS采用了黑色铝合金边框,一块5.5英寸1440×720的18:9触控显示屏,在当今手机领域的高刷4K屏幕面前当然无法比拟,但是对于一款纯音播放器来说也是高配,日常使用绰绰有余了。 播放器的背面采用了类似于钻石切割的设计,虽然是平面但是视觉效果很立体,在光线的加持下背板上的每一块区域都会折射出不同的效果。背面的两枚小金标也十分抢镜,外出露一下也是相当拉风了。 在按键设计上面飞傲M11 Plus ESS还是非常用心的,最大的亮点是采用了碳纤维材质强化触摸面板的音量键,相比于传统的音量旋钮的设计大大减少了误触的概率,操作的时候也很丝滑流畅。 机身左侧设置有电源键、音量键、自定义按键,其中电源键采用了六边形的设计,电源键周围有一圈蓝色的指示灯,颜值还是非常高的,自定义按键很人性化,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自定义按键的功能。 机身右边设计有上一首。下一首、播放暂停按键以及TF卡槽,还有一枚“HOLD键”,也是很好降低了放在口袋里误触的概率了。 机身底部分布着接口区域,分别为4.4mm接口*1、Type-C充电口*1、2.5mm平衡输出口*1、3.5mm单端输出口*1,其中4.4mm接口支持平衡lineout输出。 飞傲M11 Plus ESS的UI设计比较漂亮,界面简单明了上手使用无任何障碍。这也是目前主流的设计风格,简洁才是最好的设计语言。 操作: 飞傲M11 Plus ESS采用的是实体按键与触屏相结合的操作模式,内置的音频调整模块功能也是非常丰富的,包括了增益设置、数字输出、音频设置等等。 飞傲M11 Plus ESS采用了安卓10的定制系统,自带APP市场可以下载音乐相关的APP和第三方APP商店,除了不能打电话,其他功能等同于手机,本人下载了B站使用也很流畅。还可以进行多任务多窗口的浏览,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也是安卓操作系统,所以跟手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个人很喜欢下载一个网易云音乐APP来实现在线听歌的功能,相比于手机听歌音质的提升是非常巨大的。 骁龙660主控使用的时候触控还是非常灵敏的,可以做到随叫随到,即使非常快速的滑动也没有任何的滞后,使用的体验感非常不错的,实体按键操作灵敏,使用的体验效果也是很不错的。 飞傲M11 Plus ESS搭载了一块6000mAh的电池,续航上可以达到14个小时,支持QC4.0协议的27w快充,大约3.5小时就能让机器满血复活,出色的续航表现也解除了电量焦虑症。 声音: 飞傲M11 Plus ESS是一款素质与听感兼备的随身播放器,三频均衡,虽然很多人认为飞傲的播放器比较白开水,但是我觉得这款M11 Plus ESS属于柠檬水或者淡淡的海盐水,第一印象给人不错的素质,声音的细节丰富,层次感清晰,三频质感优秀,除了素质之外,声音修饰偏细腻风格,而不是过多的味精添加剂,给人浓妆艳抹的肥腻感,更多的地方做了淡化处理,类似于淡妆的感觉。 低频:低频作为一款播放器的底盘,扎不扎实很能决定播放器的整体走向,是阳刚还是阴柔,低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低频可以用排山倒海、波涛汹涌、拳拳到肉等词形容,飞傲M11 Plus ESS的低频质感很强,犹如一个肌肉男,所以线条感非常清晰,低频数量不是太多,只是点到为止,低频数量和质感较为均衡,并没有刻意偏向哪一方面,低频下潜深度没有多大惊喜,低频的速度感很快,听感方面宽松有些但还打不到极致,整体声音属于均衡风格。 中频:人声属于忠于原声的类型,在原声的基础稍加了修饰润色,可以说化了淡妆,而不是浓妆妖艳骚气无敌,可以理解为人声中性偏暖偏柔和,人声的厚度稍稍偏薄,算是小清新如同小家碧玉的温润细腻。人声位置适中,人声和乐器分离度很不错,对于人声的还原很真实,清丽的女声齿音的控制不会太刻意,拿梁静茹的歌曲测试齿音,齿音的比例还是很高的。 其中频算是目前较为主流的处理,很多传统HIFI台式机强调的是韵味,但是在随身领域没有强大的素质作为基石,味道感很难建立,最终导致了好多声大力粗、鸡精味过重的播放器出现,飞傲M11 Plus ESS的人声处理方式也算是目前较为保守主流的风格了。 高频:飞傲M11 Plus ESS的高频通透感非常不错,亮度非常不错不会过曝,高频部分很自然给人一种云淡风轻的自在感,高频的延展很不错,尾音如同水中的涟漪层层展开。高频部分少许的修饰打磨,棱角感不那么强烈,声音也不是刺激毛刺风格,高音属于早晨的阳光,通透性很强。但不会像正午的阳光那样灼眼,也因此线条感非常清晰,给人舒适自然的听感。 声场:飞傲M11 Plus ESS的声场谈不上拥有一望无际的草原,也谈不上宽阔的体育场,给人声场是音乐厅,声音层次清晰,不会给人发空的声音,对于大小编制都能胜任,声场规整、清晰、层次分明,人声和乐器分离度不错。 解析:飞傲M11 Plus ESS的解析对于细节的捕捉很有一套的,细节还原能力出色。细节的多而不乱,无论是乐器的细节还是人声的细节都能展现的淋漓尽致。 小结: 飞傲M11 Plus ESS属于中端随身播放器的定位,声音通透,三频相对均衡,偏中高频,对于人声的把握更加真实自然,非常适合一些弦乐以及女声,当然其他风格也能拿捏并不会偏科,不同的音乐风格都有很好的兼容。 耳塞搭配选择建议: 在耳塞搭配方面,飞傲M11 Plus ESS与手中的森海IE500PRO、威世顿X20、DC4四单元定制、DN2000J、ER4B/S几款耳塞进行搭配,尽量找了些不同风格的塞子来测试飞傲M11 Plus ESS适合的搭配风格。 飞傲M11 Plus ESS搭配要选一些偏下盘的塞子,比如DC4四单元定制、森海IE500PRO更能发挥出实力,飞傲M11 Plus ESS搭配厚实类型的塞子对于低频的量感和气势弥补的更好些,也主要是弥补播放器的底盘量感的不足,可以更好的补缺短板,飞傲M11 Plus ESS对于耳塞是完全胜任的,连高阻塞ER4B也能驱动的榨干潜力。 中频方案建议搭配人声稍稍靠前的,而且人声注重细节和线条感的塞子,高频方面建议搭配有一定厚度和延展性的塞子,厚度方面建议搭配动圈塞子,当然不同的塞子搭配飞傲M11 Plus ESS听感也是完全不同风格,也是根据个人口味来决定的。 耳机搭配听感: 飞傲M11 Plus ESS+HD650: 飞傲M11 Plus ESS+HD650更有一种台式机的感觉,声音较为气势磅礴,整体的表现更适合大编制曲目的演绎,给人一种非常震撼的感觉,当然说的有些夸张了,只是比较相似于台式机,低频非常的扎实有力,对于大提琴的演绎的厚重感以及低沉感非常到位。中频方面通透感、线条感、饱满都是做到了很好的比例,会符合大部分人的口味,对于不同人声的风格都能很好的表现出应有的味道。素质方面无论是解析力还是动态瞬态都都是为大场面而生,当然在随身领域这个组合也是听古典大编制、器乐的不错组合,相比于台式机也存在很大差距。 森海塞尔(Sennheiser)HD650 经典开放式HIFI音乐耳机 头戴式耳机 黑色 京东:¥3299.00 去看看 飞傲M11 Plus ESS+MOJO2+MM400: 飞傲M11 Plus ESS+MM400听一些人声还是非常不错的,将声音的质感和饱满度表现的非常到位,有些播放器人声会过于饱满显得非常臃肿,也有播放器突出人声的通透以及线条感,故意将厚度降低很多,这两种处理很容易造成失真,低频的量感方面偏多一些,很好的营造了氛围感,非常适合流行曲目的演绎,低频的细节还原力稍有不足,细节的层次感以及表现力清晰度需要进一步加强,这个搭配还是比较适合流行音乐以及人声表现的。 飞傲M11 Plus ESS+MOJO2+D7200: 整体风格偏流行,对于人声的表现更加突出,声音也不在直白如同白开水,人声加了些润色,听起来更加水润一些。三频整体是均衡的,低频比较注重质感,量感适中,下潜中规中距,低频方面的细节和层次感表现的也非常不错,人声比较饱满,且稍稍靠近听者一些,高频上亮度适中有一定的延展,小提琴表现的比较注重质感,声场横纵向也是较为开阔的。 飞傲M11 Plus ESS+MOJO2+DT880: 声场开阔,高频亮丽,分离度清晰,立体感非常明显,在人声方面加了些修饰,更加顺滑些,而且非常饱满但不油腻。低频宽松但不散,有较强的凝聚性,低频细节也非常丰富,高频顺滑不刺耳。 总结: 飞傲M11 Plus ESS播放器流畅的操作系统加上可扩展的安卓系统,可以安装音乐播放软件,内置了6000mA电池,还支持快充技术,支持双向蓝牙收发、USB DAC、AirPlay、纯音模式,性能参数很哇塞也很先进,玩法也是非常多,四千元的售价也是同价位卷王之一了。 飞傲(FiiO) M11 Plus HiFi播放器mp3无损音乐安卓便携蓝牙WiFi平衡DSD解码 黑色【ESS版】 京东:¥4499.00 去看看 <更多>

wangcz1987 晒物 2022-05-04 08:50

在一众国砖(便携音频播放器)中如果要说谁是声音最佳,恐怕会众说纷纭,谁也说服不了谁。 但如果说谁家的国砖颜值最高,我觉得iBasso艾巴索可以占一个席位。 虽说近年来国砖在堆料之余也开始重视外观设计,但跟日砖、韩砖相比多少还是能感觉到差距的存在。 而唯一例外的可能就是iBasso了。在去年蹭听DX300时,我就对iBasso近来新品的颜值给予了高度的肯定——这已经不是单纯跟国砖去比了,哪怕是放到跟时尚潮流最紧密的手机圈,也照样不吃亏。 最近拿到了iBasso的DX240,上手第一感觉就是这款5K价位的新次旗舰播放器完全可以凭颜值出圈了! 因为定价是5K价位的次旗舰机型,因此DX240没有用DX300那么夸张的6.5寸屏,而是选择了更主流、同时也比较便携的5寸屏。但不得不说,DX240的屏占比在国砖中是相当的高!具体有多高呢? 特意找了我自己的Hiby NR6来做对比,可以看到在长宽高都十分接近的情况下,DX240并没有明显突出的“额头”,同时“下巴”部分也要比NR6更小。而且这两款次旗舰国砖的设计也是鲜明对比,DX240贯彻的是“圆润”,而NR6则是棱角分明,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精彩。 不过再看背面,就会明白为什么说DX240的颜值能出圈了。 DX240的背板并不是单一的平面,而是从上部的平整,逐渐过渡到下部的弧型拱起。虽说以当下的工艺要做出如此复杂的三轴向弧面造型并不是太大的难事,但如果考虑到DX240这样设计是为了腾出更大的空间用于收纳下巴部位的可换耳放卡,那就绝对是惊艳之作了! iBasso的DX2xx系列是国砖中比较早开始采用可换耳放卡设计的,并且经历了DX200、DX220、DX240这3代的历练,积累了包括AMP7、AMP8、AMP12等好几款经典的耳放卡。而这次蹭听到手的除了DX240以及其标配的AMP1 MK3之外,还附带了一张AMP8 4.4平衡输出耳放卡。AMP8本身可以通过更换外壳的方式兼容老款的DX200和DX220。不过比较可惜的是这次蹭听官方没有提供专门给DX240量身打造独占的AMP8 MK2。 在不考虑折腾更换耳放卡的情况下,DX240配搭AMP1 MK3可以给用户提供3.5mm单端模拟输出和线性输出各1个,以及2.5mm平衡输出。不过现在国砖普遍倾向淘汰起源于韩砖、而且相对脆弱的2.5mm平衡接口,但想要在DX240上使用更主流的4.4mm平衡接口,要么使用转接头,要么就得上AMP8。所以我原本是更期待AMP8 MK2的,毕竟它除了兼具3.5单端和4.4平衡之外,还采用高压平衡分立架构,无论是工作方式还是指标都明显比现在听到的AMP8 MK1要更强一些。尤其是不需要考虑Line Out的话,那么AMP8 MK2完全可以取代AMP1 MK3的存在。 除了耳放卡提供的输出接口外,DX240同样在头顶处提供用于充电和数据传输的USB接口,以及SPDIF输出。 至于机身侧面,则是iBasso家族经典的滚轮+标准3键的配置。金色的滚轮本身依旧十分精致华丽,而且拨动的手感也很不错,滚轮四周半凸起的护边也使得不会出现类似DX300那样容易挂到滚轮的情况。此外,标准3键也使用圆形的键面,操控手感同样强于DX300的细长条型按键。 其实iBasso从DX300开始在系统运行流畅性方面就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对于DX200、DX220等老机型来首,新机的使用体验明显要好很多。DX240沿用了iBasso自研的Mango OS + Android 9的双系统配置,CPU也跟旗舰的DX300一样用的骁龙660,只是在内存配置上降了一档给了4G+64G,但丝毫不影响系统运行的流畅性。 而且Mango OS除了能独立于安卓之外,形成相对独立、无干扰的运行环境外,运行切换也变得比之前更加便捷了。 DX240虽然没有采用类似DX300的双电源,不过仍配置了4400mAh的内置电源。之所以要配置这么大的内电,是因为DX240有一颗台机的“芯"。 在上一代的DX220时,iBasso就采用了2颗用于台机系统的ES9028PRO DAC,而到了DX240则进一步采用ESS公司最新的旗舰DAC——ES9038PRO。虽然我不是太能理解官方提出的1片ES9038PRO≈4片ES9028PRO的说法,但同比其他家的次旗舰国砖用的ES9068以及ES9038Q2M,iBasso确实是很舍得堆料的。 除此之外,DX240还动用了好几项高阶音频技术,包括FPGA-Master技术,直接由FPGA联合两颗日本NDK飞秒晶振来对数字音频信号进行重整,统一时钟来源,并降低抖动。此外iBasso还解决了安卓系统的全局SRC问题,避免采样率被锁定而导致SRC音损的情况。 当然,光是颜值高是不够的!烧油常说的一句话“耳朵收货”,所以还是得实际试听才行。 因为我手头上是4.4平衡线多于单端线及2.5平衡线,所以上手就直接换了AMP8来进行试听。就印象而言,DX240配搭AMP8给到我一种中正均衡的气势,而且放在5K档位播放器当中也完全站得住脚。往细了说,DX240的底子确实有着台机的气势,声场宽阔规整,声音立体丰盈,而且动态方面也相当出色,因此对于大编制的演绎确实很有气势。此外在瞬态表现上,DX240叠加上4.4平衡口,无论是响应速度还是爆发的力度都相当出色,因此对于器乐的呈现清晰写实,过渡平滑细致。跟我手头上的NR6相比,DX240的韵味更佳,没有NR6那么直白。iBasso在调音上刻意走了一些优化,因此中频人声显得更宽松,同时高频也有很蓬松的泛音。而且DX240本身坚持了旗舰机应有的矜持,低频的量感相当克制,属于重质不重量的类型,因此跟手头上的几条耳机配搭也相当不错。 DX240本身的推力就相当不错,在AMP8 4.4平衡口加持下,用来推动RE2000也不是问题,而且声音开阔松弛,动圈的韵味也能发挥出来,哪怕是面对一些急速、瞬态变化很大的曲目时也不会露怯。 Hiby Crystal4是一条多单元动铁耳塞,因此需要的不是推力而是足够的声音细节。DX240虽然没有像DX300那么夸张地用4片CS43198堆叠,但ES9038PRO作为ESS的旗舰DAC在素质方面是完全有保证的。因此配搭Crystal4所呈现出来的人声甜润而不腻,并且对于嘴型以及演唱者的细微动态都有很精准的交待。 之后更换回AMP1配合森海IE500PRO用来听DX240单端口的表现。DX240配搭AMP1的单端口虽然素质上相比AMP8平衡口有所下降,但却增加了少许的韵味,因此哪怕是IE500PRO这样定位监听的耳机,实际听起来也依然不会觉得生涩干硬。而且比较难得的是DX240无论平衡还是单端,声音的密度没有太大的改变。只是在AMP8时,DX240的动态会更加鲜活、从容。此外,DX240的控制力也相当不错,而且中正的调音虽然一耳朵缺乏点惊艳,但值得细细品味。 何况DX240可以兼容AMP1到AMP8的各种耳放卡,因此可以组合出更多的声音变化。而DX240本身能够赋予很不错的声音源头,让每张耳放卡都能发挥出更好的表现来。 不过DX240加上AMP8 MK2几乎能够追评旗舰DX300的价格。但就印象来说,DX300配搭标配的AMP11的声底会更有韵味和特色。这当中固然有CS芯片跟ESS之间的风格差异,但更重要的是DX300在整体架构上也要比DX240更用心和下本钱。只是DX300实在是不怎么便携,对于便携党来说,这个差异也是相当重要的。 何况DX240的颜值在我看来要比DX300更漂亮些~! 总得来说,iBasso DX240确实做到了声色俱佳,而且有实力凭着颜值来出圈,扭转大家对于国砖的印象。而且作为一款5K价位的次旗舰,DX240本身的素质也确实不错,加上丰富的可换耳放卡,对于喜欢折腾的烧油来说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iBasso 艾巴索 DX240 HIFI安卓发烧级蓝牙播放器及耳放卡解码DSD硬解无损音乐MP3 【DX240绿色 首发限量版】 京东:¥5888.00 去看看 <更多>

poluozero 晒物 2022-02-07 09:48

前言: 音频产品算得上一个相对小众的市场,短时间让小众的音频产品破圈难度极大,不过尝试将产品做得更加细分,倒是不少厂家的新思路。入门级的HIFI播放器产品变化不大,不过这几年产品在设计感、易用性上都有长足进步,特别是安卓系统的加持让流媒体的应用更加方便。不少播放器同时开始支持MQA,整体的可玩性变得更高。今天二狗就来分享一款来自山灵的入门级HIFI播放器产品:山灵M3X音乐播放器。话不多说,我们开车吧。 开箱与体验: M3X作为一款定位入门级的HIFI音频播放器,在尺寸上相比M6/M6 PRO等定位更高的产品还是有一定优势。外包装上就较为明显,M3X的包装明显更小更轻盈。外包装设计不错,抽取式纸盒设计,质感和保护性都没话说。包装正面可以看到M3X的渲染图,两个醒目的黄色HIRES认证让产品逼格增色不少。 除了播放器本体外,随机附赠一条质感不错的USB数据线,一份保修卡、一份产品说明书以及一组前后贴膜。随机附赠贴膜还是比较人性化的,毕竟小众的HIFI播放器产品不一定好买理想的贴膜。 外形上看,M3X承袭了山灵M系列家族式的设计风格,通体黑色,正面背面搭配有质感满满的玻璃面板。设计接口位置、按键布局、旋钮操作等家族式设计元素都得到了很好的保留,不过M3X72mm*109mm*15.9mm的三围,168g的重量,相对家族的其他成员来说更加小巧和轻盈,这也符合其入门级HIFI播放器的定位。功能相对完备,但是并不臃肿和沉重。 输出口沿袭了家族式的顶部设计,支持传统的3.5单端口,以及4.4平衡口。相较于价位来说,能够提供单端和平衡可选,M3X的堆料还是比较良心的。推力方面,单端的输出功率为101mW@32Ω, 4.4平衡口的输出功率为240mW@32Ω,应对大多数塞子问题不大。 USB/DAC口设计在产品的底部中间位置,可以支持QC3.0充电协议。旁边设计有产品的TF卡插槽,M3X内置32G不算小,但是定位HIFI播放器的话内存扩展必不可少。TF卡设计有密闭性封条,可以更好的保护内部的存储卡,扩展卡最大容量支持可达2T。实测安装的时候需要稍微注意下角度,密封条卡槽设计比较紧。 M3X采用了触控+实体按键相结合的触控方式,除了主界面的触控操作外,播放器左右两侧也设计有实体按键。主要的实体按键设计在产品的左侧。三只控制按钮手感不错,按压舒适,操作反馈清晰,整体操控体验较好。 M3X右侧只有一只多维旋钮,通过按压和旋转可以实现多种功能。按键的阻尼感和大小设计不错,操作的舒适度很高。旋钮设计也算得上山灵这一系列标志性的亮点之一,家族化风格十分明显。 背面采用了一体化的玻璃面板设计,搭配黑色材质整体的质感表现拉满。山灵的英文Logo和两组HIRES标识清晰可见,厂家也是可以保留了简约的设计风格,整体设计的一体化程度很强。 左右内凹的设计风格也得以保留,手在拿取的时候可以提供更好的握持体验。得益于玻璃面板设计和优秀的屏幕材质,整体的显示效果十分不错,在一众播放器产品中也算的上一股清流。M3X屏占比还是比较大的,配合夏普720P IPS屏幕优秀的显示效果,看惯手机的全面屏后看播放器也能很好的适应。 HIFI音频经过这么多年的,是否拥抱智能系统一直颇有争议。M3X采用安卓系统,能够很好的享受到流媒体带来的便利和快速更新,对不少习惯于新方式更新曲库的小伙伴来说十分友好。不过M3X依旧保留了纯净模式,不喜欢智能系统的小伙伴也可以随心切换。硬件上采用了高通骁龙430处理器,配合安卓7.1版本。虽不能和手机的配置同日而语,但是应对播放器的智能需求绰绰有余。毕竟日常大部分玩家也只会使用网易云、QQ音乐这类音乐APP,控制好功耗表现和成本才更有意义。 默认山灵自己的播放器其实也算好用,界面简洁大气,操作逻辑简单清晰,特别是多种有趣的画面自动添加可以让没有封面的音乐播放更加有趣。整体的体验还是不错的。山灵也有丰富的音乐内容库,资源的内容和质量都不错。 原生的APP并不多,考虑到自己日常的使用习惯,还是装上了自己有较多内容的网易云。用上网易云后,很多资源都可以方便的迁徙过来。这在传统国砖播放器上是难以实现的,拥抱安卓的好处就是多个更多可能和玩法,对许多新烧友来说其实是件好事。 M3X采用的ES9219C DAC芯片,保证低信噪比能直接硬解MQA设备,在这个价位上还是很能打的。 简单说下MQA,它的原文是Master Quality Authenticated的缩写,是Bob Stuart所主导开发的一种音频编码技术。MQA的工作方式通过模拟音频像折纸一样“折叠”起来,变成一个更小的文件,更方便信息传递,特别是串流使用的时候会更加方便。 对比同音源文件不同编码格式下大小,MQA在容量上的优势还是比较明显的。流媒体应用对网速带宽要求都更高,MQA的小体积更适合串流数据的使用。 MQA支持硬解和软解两种方式,相较于软解,支持MQA硬解功耗更低,性能表现更好,这也是M3X的一个重要特性。实际体验中如果文件为MQA编码,播放器系统会出现MQA的小标识进行提醒,细节设计还是很人性化的。 考虑到播放器使用的安全性,山灵厂家这次也提供有官方皮套销售。入手一个保护把机器保护起来还是很有必要的,皮套颜色选择还是很多,二狗选择了和主机最为契合的黑色版本。背面可以看到硕大的X字样,整体的质感还是很棒的。 装上套子后的M3X更加显得臃肿,但是有一种独特的萌感,关键是有了保护对于我这种粗心人来说就多了一重保障,这个附件还是很值得上手的。 手上的塞子和耳机不多,这里重点聊聊日常使用最多的SONY EXK和森海 IE40 PRO两款耳机的搭配体验。EXK推出时间挺长了,但是作为一款动铁风格的旗舰动圈耳机,这么多年依旧获得了不少玩家的青睐。EXK并不算好推,很容易出现齿音的情况。实际体验来看,M3X很好的呈现了EXK的素养,基本感受不到齿音的存在。实际测试了多首古典、民谣、流行、新世纪和摇滚音乐,M3X的表现让人满意。聆听古典现场的时候,呈现出极好的定位感,声场还原准确,能够清晰感受到乐器的距离感,有类似音乐现场的还原体验。流行乐表现上,声音走向偏中性,很好的还原了歌手的声音特点和细节。低频下潜到位,量感够足。声音整体的质感和密度都呈现出极好的弹性,聆听高音质歌手的表现足够拳拳到位。摇滚曲风的音乐,能够很好的衔接背景乐器声音和歌手的演唱,有辨识度也能保持很好的层次感,整体的解析力还是很棒的。 森海IE40 PRO售价便宜,但是搭配得当依旧是一个不错的塞子。M3X赋予了IE40 PRO不错的解析力,有别于日式塞子很好的呈现了“德味”感觉。聆听女生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明显的清甜感,这种音染还是很有煽动力的。有别于不少女生调味的肥腻,M3X+IE40 PRO的组合够甜但是并不让人腻味。古典音乐小提琴不管是SOLO还是协奏曲,小提琴清亮的高音干净清脆,细节表现到位,协奏部分的时候,小提琴和其他乐器的衔接到位,距离感和定位感都得到了极好呈现。稍显不足的时候在部分偏下潜的低音场景深度有所欠缺,但是量感表现还是比较到位的。整体来说声音表现足够温润细腻,音色的调教松弛有度不干瘪,算是我比较喜欢的风格。 除了有线耳机,现在TWS产品也很多。M3X在针对蓝牙耳机也做了诸多优化,编码格式上支持LDAC、SBC、aptX HD、aptX、LHDC等多种规格。搭配合适的音源和符合支持标准的蓝牙耳机,也能轻松感受到美妙音乐。 总的来说,M3X的听感走向比较偏中性,三频表现较为均衡。得益于不错的解析能力,搭配靠谱点的有线耳机,都有不错的声音表现。搭配塞子的选择上可以考虑偏暖一些的产品,整体的听感会更加舒适一些。 作为一款主打音质的HIFI播放器,同时接入了安卓智能系统,可能很多小伙伴会比较担心M3X的续航表现。日常的使用下来,每天2-3小时的使用基本可以保持4天左右的续航,和之前使用过的一些非智能系统的播放器还是有差,但是整体的表现还是比较满意。另外M3X接口支持QC3.0,充电回血的速度也不慢,日常使用无需担心频繁的充电问题。 小结: 更加细分的HIFI市场,也为用户提供了更加个性化的选择。M3X定位不高,但是整体的表现却让人眼前一亮。一款产品产品是否优秀,要考虑性能、价格、设计和体验。从实际上手的表现来说,M3X在这一价格区间来说确实是一款让人觉得满意的产品。最后简单总结下这款产品。 1)性价比不错,整体配置优秀,比较适合喜欢听音乐的初烧小伙伴; 2)支持安卓系统,有流媒体加持,使用更加方便; 3)支持硬解MQA,可玩性更强; 4)整体做工不错,屏幕显示效果优异; 5)握持体验出色,整体的重量控制较好; 6)主机设计上稍显臃肿,适当缩减下体积会更好; 7)底部的存储卡槽按压有些费劲,使用的时候需要大力一些; 8)玻璃镜面虽然好看,但是确实太容易收集指纹咯。 以上就是本次分享全部内容,我是二狗,我们下次见。 山灵(SHANLING) M3X安卓播放器mp3无损HiFi音乐随身听便携蓝牙WiFi平衡触屏 黑色 京东:¥1998.00 去看看 <更多>

王二狗 晒物 2022-01-18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