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数码发烧友,我在2023年入手了海贝的R2II无损播放器专门用来听歌。相比手机,这款R2II无损播放器不仅在音质表现带来了巨大改善,使用体验方面也面面俱到,更长的续航时间,可以扩展的存储空间,有线无线双模支持方式等特性都让我在日常出行时倍感轻松。 这款海贝R2II无损播放器的售价并不贵,我在京东旗舰店以不到600元的价格就把它收入囊中。它采用专业HIFI级的ES9219C解码方案,提供了3.5mm音频接口,蓝牙5.1和WIFI等无线连接方式,支持主流DSD256硬解和各种无损音频格式,机身小巧轻便,通过机身屏幕和内置双MIC还能兼顾阅读器和录音笔等多种用途,非常适合随身携带使用。 开箱 R2II的包装非常的精致, 采用了高级黑配色,正面可以看到播放器的实物展示和R2II型号标识,背面可以看到播放器的主要特性和参数。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内部还提供了额外的泡沫框架和独立配件盒,所有配件都收纳的井井有条,配色方面有红,黑,白多色选择。 配件方面,除了主机,还提供了数据线,说明书,质保卡,贴膜和保护壳,基本无需二次采供。 使用体验 海贝R2II体积小巧,具体尺寸为71*63*12.4mm,还没有巴掌大,重量更是只有70克。机身的正面配置了一块2.45寸的触摸屏,分辨率达到了480*360,配合极简的海贝纯音OS,表现相当不错。 机身的操控模块布置在机身右侧的边框上,包含一个独立音量旋钮,播放/暂停键,上,下键,最底部还隐藏了一个MIC麦克风。旋钮是金属材质,带有齿痕设计,操作段落感也非常清晰。 机身底部左侧设置了一个TF扩展接口,最大支持2TB内存。中间和右侧布置了TYPE-C接口和3.5mm音频接口。细节方面,可以看到这个TYPE-C接口采用了醒目的金色铝合金材质,不仅提升了耐用度,也更加的美观。 机身的背面是海贝HIBY的铭牌和主要参数,这里还可以找到有线和无线2个HiRes小金标认证,血统相当不错。 R2II主机出厂时已经贴了前后保护膜,包装中还附送了硅胶保护壳和额外的贴膜。组合安装起来严丝合缝,无需再担心划痕和磕碰的情况,非常友好。 机身的顶部设置了电源键和另外一个MIC麦克风,电源键还带有RGB背光灯效,可以直观的看到充电状态,也能针对不同的音频格式显示不同的颜色。 纯音HIBYOS系统 这款海贝R2II无损播放器内置了自家独立纯音HIBYOS系统,界面简洁直观,主页面提供了音乐,流媒体,无线控制,录音机,电子书和设置六个菜单。触摸屏顶部还设置了导航条,可以看到播放器当前状态,电量续航等信息。系统整体运行也非常稳定,触摸反馈灵敏,特别是开机速度也非常快。 这款播放器因为采用了ES9219C方案,所以在功耗和发热量方面的表现也非常不错。配合机身内置的1000毫安电池,官方标称可以提供长达15小时的续航。而根据我目前使用情况来看,可以坚持2天一充的样子。加上平时在桌面使用,可以直接连接数据线作为桌面解码器来使用,一边充电,一边工作,随时都能保持电量满格的状态,所以基本上不会有电量焦虑的情况。 在挑选播放器的同时,我顺手把之前就挺好奇的海贝LOKI一起加入了购物车。这款入耳耳机极致轻便,阻抗也只有16Ω,非常好推。 作为一款售价只有几十元的耳机,这款海贝LOKI的包装和配件真的非常豪华,除了耳机,说明书质保卡外,还提供了多套耳帽以供选择,随机还附送了收纳布袋,做工还非常的不错。 这个收纳袋也能直接装进R2II主机和耳机,感觉真的考虑非常周到。 海贝LOKI耳机采用了轻量化设计,左右结构对称,金属一体成型腔体,表面还加入了镭射工艺涂鸦,视觉效果相当不错。 耳机采用PU+PEEK复合振膜,搭配汝铁硼磁铁,音质表现完全在线。耳机线长1.2米,柔韧有弹性,并且还带有线控,非常的细致。 搭配R2II使用时,通过开启R2II的线控选项,就能发挥耳机线控的作用,播放,切歌一键完成。 除了连接有线耳机外,海贝R2II也能适配蓝牙耳机使用。通过无线菜单,你还可以配置WIFI,HiBy Link,无线无线传歌,DLNA和AirPlay。出门R2II是一个随身无损播放器,在家它也能兼顾无线或有线数字转盘的作用,性价比非常出众。 连接WIFI后,通过流媒体菜单,可以使用TIDAL,Qobuz,网络收音机等流媒体软件,不过比较可惜的是海贝纯音OS是封闭系统,无法自行安装第三方插件,略感遗憾。 因为前2个流媒体都是需要付费听歌,所以真正的内置免费流媒体,只有这个FM了,好在FM频道资源集成的非常多,中央台,地方台基本全覆盖。 R2II连接手机的话,也能作为无线数字转盘,或者解码小尾巴来使用,只要安装海贝APP,就能一键快联,使用起来非常的便利。 连接后,你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操控R2II播放器,进行各种调节和设置。 把R2II连接笔记本或者主机后,可以在把它当做外置声卡来使用,WIN系统无需安装驱动就能准确识别,即插即用。 R2II没有内置存储空间,需要自行安装TF内存卡才能使用。不过R2II的扩展容量相当惊人,最大可以支持2TB容量。我这里购买了一张64GB的V30存储卡,全部收藏无损音乐的话,差不多可以保存1000首以上,写入输入也不慢。未来也能更换更大的存储卡来进行扩容,歌曲增增减减,或者歌单管理也非常的方便。 在桌面充当外置声卡使用时,R2II会同时进行充电,所以基本不用担心续航问题。 听音表现 R2II搭载的是美国 ESS 公司的 ES9219C 解码芯片,整合了 DAC 和耳放功能,支持32bit /384kHz PCM硬解,MQA 8X 展开以及 DSD 256 硬解。虽然定位入门,但是可以兼顾市面上所有主流无损音频格式,机身自带3.5mm音频接口可以提供90mW 的推力。 播放器的快捷菜单中还预设了多个音频调整效果,开启增益模式后,可以明显感受到三频更加饱满清晰,特别是一键以后花,日常使用起来非常实用便利。 在歌曲的详细设置中还能开启高级均衡器调整,你可以调取预设方案,或者根据自己喜好来直接手动调整均衡器。调整方式也非常人性化,手指滑动就能微调曲线,你可以一边听歌一边来寻找最佳的调音状态。 R2II同样继承了海贝备受好评的MSEB调音台模块,通过调节它,你可以让一款三频表现均衡的入门级海贝LOKI耳塞,变成声音清冷高甜的女毒耳塞,或者低频更强劲的低音耳塞,可玩性非常强。 而通过手机上的海贝APP,你也能无线远程微调,更加的便利。 在使用R2II播放本地音乐时,这款播放器还能根据播放的音乐格式来调整电源键的背光状态,比如播放FLAC格式的音频文件时,机身顶部的灯光就是橘黄色的。 机身正面的这块2.45寸触摸屏,可以显示多行歌词或文字,平时听歌对歌词,或者阅读一些电子书也是非常的轻松。 总结 目前使用了一周,这款播放器的表现是让我非常的满意。小巧轻便,功能全面,价格不贵,可玩性和音质表现却非常过硬,加上靠谱的续航和稳定的系统,非常值得推荐! HiBy R2无损海贝音乐播放器蓝牙运动HIFI发烧随身听DSD学生跑步迷你MP3 锌合金黑色 京东:¥498 去看看 <更多>

胖头鱼Moomin 晒物 02-13 18:29

不知道大家看了这款苹果ipod nano6作何感想?如果你曾真正接触过它,一定会对它极具高级的质感所折服,但这毕竟是12年前的MP3播放器,除了听歌或者当个电子表几乎没有太多功能了。最近山灵推出了一款有些相似的播放器M0 PRO,精致小巧且强大,如果你遗憾未曾拥有过ipod nano6,那么这款紧随时代的新品一定要试一试。 实际上山灵并非第一次推出极具便携性的纯音播放器产品,之前的M1、M2S、M3S、M0一直跟随时代在进步,今天的M0 PRO最为强悍:它配备双ES9219 codec、有单端+平衡输出口,支持双向蓝牙5.0,支持手机APP控制,甚至还能作为USB DAC使用。 老规矩先开个箱,作为一款入门级的播放器,山灵还是很有心的对包装进行了设计,美观大方,作为礼物送人也很不错。 最上方放着的便是M0 PRO主机,小盒子里有充电线缆,最下层是说明书保修卡,还有一张备用贴膜。 主机没有内置存储,需要一张TF卡,最大支持2TB。 M0 PRO的外形设计很“山灵”,两侧边缘的大弧度设计、精致小巧的滚轮,还有上下两端用透明盖板做的装饰条,很多细节是有家族传承的。 实测主机的净重大约为36.8g,相当于一个apple watch的体重,全金属CNC外壳居然如此轻量化,日常携带毫无压力。 M0 PRO采用双ES9219C芯片,支持PCM384/DSD128,另外在原有单端的基础上,增加平衡插口,业内首发的3.5mm平衡口也可通过转接连接时兴的4.4mm平衡耳机接驳聆听,最高可达236mW@32Ω的输出功率。硬件水平已经比肩当下的高端小尾巴产品,但它自带数播功能,所以可以独立运行,或者也可以选择与手机、平板、电脑配合使用(USB DAC功能),这样的设定让它的适用人群更为宽泛。 M0 PRO何至于USB DAC,你能想象到的DAP上的功能它全都有:全新MTouch OS操作系统,双向蓝牙5.0,长达14.5小时悠长续航,双向USB,支持PCM384 / DSD128。关于MTouch OS的体验方面,由于是搭载了君正X1000主控,手势触摸操控丝滑,跟手良好。在这么一块 1.54英寸,240*240分辨率的LCD屏幕上如果觉得操作不是很方便,你也可以通过Eddict Player通过手机来操作,总体而言上手难度不大。 PS:M0 Pro蓝牙传输支持协议 发射:LDAC、aptX、AAC、SBC 接收:LDAC、AAC、SBC 我现在最常用的方法还是蓝牙模式,接上一个真无线耳机,把M0 PRO揣在兜里就可以出门了,通勤上下班路上听听,亦或是每天傍晚散步的时候,一个人边走边听歌儿同时思考下一个人生目标,给自己留出一些没有微信QQ打扰的闲置空间,也是一段美美的小时光。 山灵这次行业首发的单端/平衡两用接口很有创意,通过官方另售的转接线(加购价60元)就能实现把3.5mm口转为4.4mm平衡,平衡输出下,M0 Pro可实现火力全开的双DAC工作,推力也飙升至236mW@32Ω,可满足更多设备的驱动需求。实际体验下来我用OA水银4.4插头接驳M0 PRO,推力和声音素质都有很大提升,在控制体积的基础上给用户带来了更多的可玩性。 如果你需要带着它经常外出,我还是建议你花68元买一个小皮套的,这个皮套做工还不错,贴合度很好,屏幕、接口、滚轮、TF卡槽等位置的开口完美。 关于手机端的Eddict Player APP应用,我平时一般很少会用到它,但如果你打算把M0 Pro接入家里的音响系统,那么通过SyncLink无线连接到M0 Pro,可以让手机读取到M0 Pro的TF卡音乐文件,并变身成遥控器,比直接在M0 Pro上的屏幕触控操作更加方便。 音质方面,我适配过OpenAudio 女巫2、余音GY30和唐族的上官婉儿。虽然都是入门机型,但与M0 Pro都能很好的契合。声音走向方面这款播放器的声音很干净,音色比较饱满耐听,低频下潜对于一些强调低频量的耳机也能很好的发挥出极佳的弹性。如果是跟十多年前的ipod nano比,那么M0 Pro的声音无论在饱满度层次感还是在动态提升方面都有非常大的飞跃,绝不是早年前MP3播放器刚刚问世时那种干硬冷的佛系调音了! 另外在耳机口接驳专用4.4mm平衡线之后,搭配4.4平衡插头的耳机则会激活双DAC模式,以OA水银耳机为例,4.4下的声音除了响度有了明显提升,音响空间里的细节元素也更为清晰,对于这类多单元耳机的控制力是拿捏得恰到好处的,声音同样干净,线条感相比单端来说更犀利了一些,236mW@32Ω的输出功率,在这么一个小小的播放器上呈现出来的声音让我很是惊讶!当然了如果你硬要上大耳机也不是不可以,建议选择低阻高敏类的耳机搭配,毕竟体积就摆在这儿,难推的耳机就真的有些难为它了。 最后聊聊选择倾向的话题,首先我相信大家肯定在顾虑它与小尾巴之间如何做选择,这个可能对于不少朋友来说确实是个大大的问题。在如今人手一台手机的环境下,什么样的用户群体会考虑M0 Pro?我的个人观点是,如果你有手机,那么老老实实入个小尾巴,比如山灵的UA3/UA5就可以用得很舒服了,M0 Pro虽然也可以当小尾巴用,但USB接口和耳机插孔在同一面,自己脑补一下便利性~。 如果你是学生党,学校里不让用手机,那么M0 Pro拿来听歌放松紧张的学习生活那就没得选择了,而且M0 Pro还有一个AB复读机的功能对于英语学习有很大帮助。另外一类人群,是希望给自己的家庭多媒体音箱系统或者车载音频系统拓展出一个能够远程遥控的数字播放器,M0 Pro也是完全能够胜任的,你甚至可以把它隐藏在音箱后面,用手机蓝牙或者SynicLink模式控制M0 Pro播放就能得到理想的体验,同时也是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构建方案。 总之,这台小设备体验下来带给我的感觉非常“pro”,pro的不仅仅是它极为丰富的功能,对于我个人来讲,它的声音也是很pro的。这类体积的播放器往往音质都很难让人满意,无非就是听个响的水准,但M0 Pro的声音一耳朵就能带来很大的惊喜,完全有资格跟千元级左右的小尾巴打上个来回了,698元的定价还要啥自行车呢? 山灵(SHANLING) M0PRO无损音乐mp3播放器触屏hifi发烧学生蓝牙运动迷你便携随身听 千山翠 京东:¥698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22-12-23 14:09

Emmm 索尼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NW-WM1AM2已经用了大半年了,记得当时下决心买下的由头就是这两个: 1、习惯了手机上的流媒体,希望播放器也流媒体化; 2、升级幅度很大,软硬件都提升明显。 如果还有,那就是信仰,别问我为什么不买金砖,问就是买不起......。 作为一个平时用手机+TWS耳机的发烧党,我顶多只是在户外用用,如今国内网络发达,随手掏出手机就能获取互联网上取之不尽的资源,一对儿无线耳机取出就能迅速启动,不可否认这是目前出行的最佳方案,也成为更多人的习惯了。但在家里我更愿意用传统播放器+有线耳机的搭配来让我沉下心去欣赏音乐。一台黑砖2,一副Just Ear,这便是我目前手上最贵,也是最让我满意的一组搭配。诚然这世上还有比它们更昂贵的器材,可作为一个发烧20余年的人,理智告诉我适合自己才是正确的选择,其实如果你能把心放在对音乐的解读上,追求器材的极致也就不那么重要了。本文主要还是从我自己用了大半年的经历跟大家分享一下关于索尼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NW-WM1AM2的使用感受(名字好长~下文简称黑砖2)。 先说说系统,应该说这是我从一代升级过来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我在手机端最常用网易音乐和喜马拉雅听书,所以这回我把它装进了黑砖2里,系统是基于Android11开发的,流畅度还行,但它毕竟不是手机,别什么APP都往里装,一下塞几十个进来卡顿的时候你就要哭了。用黑砖2播放流媒体的音质是远胜于手机端的,当然前提是得花钱买个会员~。所以平时用惯了流媒体软件,我真的很难愿意花时间找无损音乐文档了,但毕竟花了上万元的播放器,加上近2W的Just Ear,Emmmm......流媒体再好也比不过本地播放啊,所以我的机子里还是存进了不少N年前收藏的各种专辑。 说起它的本地文件播放这就不得不说它自带的Walkman 播放器了,独特的地方在一些针对声音优化的功能为索尼独家,它们能够从真正意义上提升本地播放的音质!比如DSEE Ultimate能利用Ai技术精确再现原本声源的频率响应和动态范围,此功能在回放MP3的时候能带来无限接近于CD级的音质水准;DSD的音质虽佳,但绝大多数随身播放器出来的声音偏轻偏犀利是常态,开启DSD母带重置引擎的功能可以让DSD格式的音乐更灵动和耐听;DC相位线性器则是用来让低频段特性更接近于传统模拟放大器。这3个是我最常用的功能点,所以我把它们分别保存为3个声音配置文件,只要在播放页面上划至声音设置页面,然后就能快速切换了。 对了,它还带有一个可玩性很高的音效:黑胶唱片处理器,它有4种风格,作为一个完美错过黑胶时代的人,我倒是觉得更像是当年MD的味道,模拟味浓浓的,不喜欢“暴力分析音乐”的话一定要尝试一下。但如果你的音频文件足够优秀,也更青睐原汁原味的纯正输出,直接Direct(直接源,未对声音进行修饰)就行了。 从黑砖2的外形设计是能感受到1代身上许多影子的,但当我初次拿起它的时候,明显感受到重量的变化,于是特意去查了查参数,黑砖2重量是299g,略微比前代重了一点,虽然重量对于音质提升起不了决定性作用吧,但它可不比手机的越轻越好,在随身听这个品类里边,重量除了代表下料越狠,甚至还能对声音起到辅助加成的作用,比如这看得见的一体切割成型的铝合金机身,可以获得更低的电阻,增加声音的通透性,请不要怀疑这个说法,圈内对于采用外壳用料来提升音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此外,更大的5寸显示屏也更加养眼了,虽然还是赶不上一台中端手机的尺寸,但显示封面的时候已经足够赏心悦目了。 在握持手感上除了较为敦实的体重,就是舒适的拿捏感了。机身两侧做了弧度的处理,并且双侧面的弧度都是有横切面的,单手握持不会觉得过宽,同时大拇指和中指差不多刚好能够贴合在切面与非切换的弧形下凹缓冲位置处,结合科学的物理按键排列,音量调节、切歌、开机亮屏等盲操都显得非常简单。 黑砖2为了提升音质最核心的部分,那就体现在内部了。在我看来最核心的升级是沿用了“索六万”(DMP-Z1)金砖2(NW-WM1ZM2)上用过的S-Master HX数字放大器,而且索尼对它进行了系统加强,核心技术的下放和优化直接让声音有了质的飞跃。此外,聚合物电容器FT CAP3,辅助供电搭载8mm大型固体高分子电容,含金的无铅焊锡等等,数模分离以及无氧铜填充布线孔隙都为高解析度音频保驾护航。 最后就是大家最关心的声音表现,搭配的主要还是图中的Just Ear(NW-WM1M2特调版),音质提升功能方面我用的是上述提到过的三种模式:DSEE Ultimate、DSD母带重置引擎和DC相位线性器(B STANDARD),Direct从来不去开启的,虽然开启后声音更纯净直白了,但总觉得缺了点灵魂的味道,其实索尼的播放器在调音上是很有个性色彩的,Direct模式会彻底抹掉这些味道,大家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决定是否开启它。废话不多说直接用几首音乐来谈谈个人感受。 《Live in America》(选自《柏林之声II》),这首曲目给我的第一印象便是扑面而来的热情洋溢感,风格很像是墨西哥一带的街头娱乐表演,虽然乐器只简单地使用了一把吉他,但是吉他伴随着有节奏的鼓掌和脚踏地板的声音很上头。对于吉他的演绎,丝丝入扣到每一个细节都不会错过,明亮、柔顺,延展性都是极好的,随节奏拍打的掌声脱离于吉他之外,仿佛吉他在舞台中央,而有节律的鼓掌来自于舞台两侧,除了这些声音,还有的就是时不时传来的人声的呼喊,似乎是舞者正尽兴时激动情绪的表达,剩下的便是脚底下踩踏木地板的声音了,这部分声音主要偏中低频部分,混响是较为明显的,带有良好的低频动态,所以你可以想象这些声音都在各司其职的近乎完美的表达它自己该有的特点,同时用非常灵动的手法让听者很轻易的就能融入到这样一首类似于街头音乐表演的情绪中去。然而最让我惊喜的还是在曲末部分的群众掌声和呐喊声,方向感和空间感太庞大了,仿佛我就置身于其中,感受着四面八方扑过来的兴高采烈的氛围,甚是妙哉! 作为一个20年前CD机时代就开始接触索尼的用户,我一直都在强调索尼的器材都有着自己很独特的风格,如果简单形容的话,“情绪表达”便是其中之一,但这种表达情感的方式其实在不同品牌器材当中的偏向性是不一样的,索尼是用一种不是很浓烈,但总以一个很能营造氛围的方式来诠释它对“情绪”的理解,如果要细说下去,真的很难用文字讲明白的,这种恰到好处的有情绪的乐感,只有亲自体验过才会感同身受吧。 而后当我切到另外一种类型音乐:纯正的人声流行,浓郁热情依旧,这便是来自玉置浩二的《aibo》,这是一首真真切切的能让人沉醉其中的音乐,而这套搭配恰恰就能把玉置浩二的情感充分的表达出来。背景乐的氛围强调尤为浓烈,高中低频段的声音仿佛一气呵成,人声响起时,歌者的声线细节完全呈现于耳畔,值得一提的是这首曲目当中的低频实在点睛之笔了,浓而不艳,恰到好处的把这首音乐融入了“微醺”的调调,是足以令人满足和感动的。 实际上黑砖2+Just Ear的组合在声音风格上大致是略偏向于注重氛围营造的流行色彩的路子,但我听了各种风格的音乐发现似乎对于各种类型都能拿捏的很有“人情味道”,甚至在大编制里也能使出良好的力道把动态演绎得很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倒是跟一众国产播放器所注重的手术刀般犀利的极高解析和极宽的声场大相径庭,这些索尼也有,只不过带来更多温润的色彩进去,所以听上去明显更加灵动和富有情感。 音频内容的最后我还是想聊聊它的驱动力,诚然这个售价近万元的播放器在推力上并非长处,这倒是跟一众别家播放器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我手头这条只有平衡插头的Just Ear听起来并没觉得有何不妥之处,但当我换用钛铃Plus,单端口就有点力薄了,然而当我换上4.4平衡插头,钛铃Plus突然变得生龙活虎起来!特别是中频的扎实感和低频的动态仿佛像是打了鸡血,甚至连密度都高出了一个级别,这才是我用钛铃Plus在台式机上感受过的味道。我还发现一个让我意料之外的特点,黑砖2单端输出和平衡输出在风格上居然出奇的一致,这是很多同价位播放器未曾做到的一个点吧。只不过黑砖2的单端或许只有那些阻抗和灵敏度双低的耳塞才能驱动得更加有声有色,这也是建议大家在给黑砖2选配耳塞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最后的总结部分,如果你问我黑砖2值不值得买,我肯定说值得冲啊,论综合实力索尼的播放器从来就没输过,值得一提的是还有它的续航,我曾测试过播放WAV无损格式连播15个钟头,最后还能剩余25%的电量.......充电速度也是极快,我没具体测,只是用了一个65W的氮化镓,大概1小时左右就充满了,这样的续航和充电效率,在随身听界绝对是个佼佼者。可说实话全套售价已经奔着3W去了,我很难给每一位喜欢音乐的朋友去推荐这套器材,然而索尼的信仰值得守护,权当做我个人发烧历程当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消费......)吧。 ending 索尼(SONY)NW-WM1AM2 Hi-Res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MP3 Hi-Fi无损 黑砖2代 京东:¥9999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22-11-28 15:29

乐彼家的播放器在圈儿内话题度一直都很高,原因很简单,音质好得离谱,价格也贵得离谱,所以就会引发许许多多的讨论,有时候还会演变成争吵,作为每月上缴口粮的好男人,昂贵器材只配看看,网上议论的主题我从来不去站队的,顶多搬个小板凳在一边看戏嗑瓜子......。 这家推出的小尾巴我也是有幸听过的,比如W2,那声音简直了,乐彼肯定有两把刷子,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巴拉巴拉描述一堆的大型FPGA,虽然云里雾里,但不得不说这是乐彼家从不外传的独门绝技,厂商需要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支撑,这一点很重要,要不然不可能这么被大家关注! 今天想跟大家来分享一些关于乐彼W1-131的个人体验感受,算不上经验分享,更算不上评测,因为这东西有1920种调音,还是软调硬调一起上的那种,讲真如果要我一个个去聊下来难度忒大,所以本文核心部分主要是聊到一些操控啦、极个别耳机搭配的感觉啦这些,外观就一带而过,所以本文内容主要还是当做写了个小日记给自己看的,算是发烧心路历程上的一个小阶段,至于能不能让你种草,我也不知道......。 罗列一些乐彼W1-131这次相比W1的升级点: 乐彼W1-131单端/平衡输出的总谐波失真都改善了1倍。不要小看这一点提升,小尾巴里边想要在这么有限的空间里做“道场”已经很不容易,更何况这次直接给弄到0.0002%就很吓人了,我觉得这项参数的意义是大家谈论最多的关于它能PK播放器的主要因素之一,失真控制,这对于手机端的声音回放太重要了。 4.4输出功率比乐彼W1高了30mW,W2-131低了10mW,也就是跟W2同级别的,大呼刀法精准啊!!跟老黄学坏了这是~其实你说真的要是对比起来,这点毫瓦差距有多少人能听得出来......其实我觉得无论它们哪一个接上HD650,都不会出恶声,这倒是最让我欣喜。(我觉得这个应该还是THD立大功了) 乐彼W1-131看齐乐彼W2-131,都是最高支持到native DSD256。我觉得它的意义是在电脑端当做小声卡时带来更丝滑的声音体验。你想想啊,有多少人会在手机里装那么多高规格音乐文件听歌呢.......太占空间了所以,配件里送的那个USB转接头还是很有用处的! W1-131依旧使用了Cirrus Logic的DAC芯片,型号从CS43198换成了CS43131,有一些网友在讨论这算不算降级了?千万别被数字和常规思维去理解Cirrus Logic的命名方式,其实CS43131和CS43198的解码部分是一模一样的,连参数都是一模一样,我去Cirrus Logic中国区官网对比一下,CS43131的升级点其实在于CS43131多了个集成式 H 类耳机驱动器,说人话就是它能直接拿来做出一个完整的公模小尾巴。不过乐彼肯定不会这么偷懒,所以就有了很多接下来值得聊聊的技术点:1920种调音! 这个数量是相当惊人的,甚至说它是有史以来调音最多的小尾巴(你可以把播放器也囊括进去)也不过分,这么多的调音意味着你将要花很多时间在这里折腾,如此多数量的调音并不是在菜单里一个个选择,而是能通过三种核心方式进行叠加或者不叠加。这三种方式是:STL、SDF和乐调音。它们通过自身大型FGPA/DAC和软件综合实现的,其中STL为W1-131独占,里面目前是classic和pop两种,这俩效果差异蛮大的,然后是跟W2-131一样的基于W2上改进的乐调音PLUS,有01和02两种,这两个效果差异比较小,最后就是针对一些耳塞做的乐调音(SDF),目前给到的匹配型号是IE800S,谢兰图,Z1R,M9和SE846,这个在未来固件更新里是能够不断增加进去的,哪个塞子火就给哪个,这就有点牛B了啊!! 这三种核心调音方式里,有的差别明显,有的不太明显,所以如果是叠加在一起的话,最终出来的声音会大有不同(这里还没算上8种EQ、4种滤波和2个增益,也都是可以叠加进去的!),折腾得当的话能够调试出适合你手头任何塞子适用的声音,这个可玩性就很高了,只是研究起来比较费时间,大家入手后需要长时间慢慢去微调。 因为蓝色的辨识度很高,所以我估计应该是绝大多数烧友会选择的颜色,做工跟乐彼的播放器有很相似的风格:钢铁直男型!正反面都用上了玻璃材料,金属外壳依然是W1/W2的“套娃”,个人感觉这次换了颜色和背面材质,颜值要好看很多。 最后说说耳机搭配和声音方面的主观感受。天衡ES292静电动铁耳机是我近期入手,也是听得比较多的塞子,特点是自带4种调音,所以.......1920再乘以4,额~7680种调音!!!ES292本身的调音就是走高密度路线的,如果想要得到平衡鲜活耐听的声音,可以参考这样: STL:CLASSC+乐调音(TUNE):01 然后把耳机调整到“人声均衡模式”,其他就不用去调了,这里对于EQ和SDF我都是放在normal位置。这样出来的声音依然保持很高的密度,但三频变得极为均衡,鲜活度一点都不缺,同时会带有一点点润厚的“油腻感”。其中中频部分,在流行乐里呈现人声的时候很抓耳,整体声音边缘的细节会有一点点涂抹感,导致会显得比较润滑。解析度还是可以的,不算出彩,但也无过,而低频部分的下潜适中,能量略微偏大,中高频不会被掩盖掉,而高频的细节很丰富,虽然延展性有一定克制,但全程无齿音,也不会有令人厌恶的失真情况出来,如果盲听的话,这玩意是真的能去跟一些播放器打个来回的。目前这种buff叠加是最均衡的状态,如果想要过渡刺激,动次打次那种,可以尝试这样: STL:POP+乐调音(TUNE):01+EQ:BASS/ROCK 接着把耳机调整到“人声低频加强模式”,这就是我要的极度刺激感了哈哈!!这个时候整体上的瞬态速度是极快的,低频是很混响的,高频会有点被淹没掉了,但中频会很突出,典型的动次打次流行风格,看电影或者听快节奏音乐的时候非常好听。不过这里我想说一下关于乐调音的01和02,这两种调音味道极其相似,我很难界定它们到底是属于什么风格类型的,所以在我的理解来看,这个乐调音(SDF)应该是能够在更高阶的耳塞上才会听出更明显的差异,目前我手头的塞子都很一般,差别微乎其微到可以无视的。 天龙C820算是一条比较经典的流行氛围塞了,它调音上的高明之处是没去做成动次打次的纯粹低频量感型塞子,而是能在中高频不是很差的情况下,突出低频的氛围来,形状上大概是个金字塔的样子,上面小,下面大,中间部分给到得刚刚好。但是跟ES292比起来就太不够看了,高频暗了很多,中频有点混,低频质感倒是整体最靓的部分。所以如果按照我自己的偏好来设定,可以这样: STL:CLASSC+乐调音(TUNE):02+EQ:GAME+FLT:SLOW TUNE我随意调得,前面我就说了,这个级别的塞子基本听不出差别~,大家是不是很奇怪我要把EQ调成游戏模式?其实在内置的8个EQ里,游戏模式的低频量是最小的,另外这里我还加入了滤波器的调音,调成这样之后会变得更拖沓和慵懒一点,同时C820的低频下潜可以明显减少许多,个人感觉至少减少了50%的样子,中高频会更加突出一些,只是高频依然明亮不起来,可能是塞子本身原因吧,实在调不上去了,总之整体上会更加杂食和均衡,耐听度好了不少。 最后做个总结,我觉得W1-131最大的价值在于强大硬件配置下所带来的N种调音,并且这些调音的风格虽然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但是通过合理搭配都能得到可塑性很强的声音风格,它们不会用很离谱的失真去改变声音的基本性态,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这能彻底改变一条耳机的原本风格,这一结果当然方向是很好的,也算是在一堆小尾巴产品里找到了一条很特别的路子,缺点是等于把调音交给了用户,需要咱细心的去做调试,但我觉得值得,因为当我弄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声音,那种满满的成就感啧啧......。1920种调音,我就不信你找不出一个自己喜欢的来......好了,今天的小分享就到这儿,喜欢就一键三连,大家拜拜~。 精奢乐彼 乐彼 W1-131解码耳放旗舰解码芯片双输出手机电脑无损hifi小尾巴 黑色 京东:¥1280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22-09-29 10:49

2018年11月11日,我把手里的索尼数字随身听聚在一起给它们合了影,它们自左至右分别是ZX300A(纯音机)、ZX1(安卓walkman35周年纪念机型)、M505、醇音系列WM1Z(纯音机)、F885(第三代安卓walkman)和X1050(纯音机30周年纪念机型) 拍完照,霎时有种到了终点的感觉,我甚至猜测索尼未来都不会再出新walkman了。 然而到了2022年,伴随着火到烫手的流媒体,Walkman终于再次更新,索尼将昔日旗舰NW-WM1(纯音机)系列进化到了第二代,即搭载安卓11系统的NW-WM1ZM2(金砖二代)和NW-WM1AM2(黑砖二代)。 PS:金砖二代实际成交价在25000元左右。 图为QQ音乐 图为apple music 图为WM1ZM2主界面截图。 至此,诸如QQ音乐、苹果音乐、网易云音乐等流媒体APP这次终于可以尽情的装了。 相比初代,金砖二代因大量内部元器件性能的提升,变得更大更重了,不过,由于机身更宽,压力被分散的缘故,其实际上手的分量感却比初代“轻”了点,这个我有些没想到。 大面积的磨砂质感的金色,和初代一样,透着豪华气息,对于情怀很深的索粉,它可能会让你联想到索尼的QUALIA系列。 同初代,金砖二代也是由一整块无氧铜打造,不过,这次为了增强材料的刚性和声音的通透感,工程师又在其“铜壳”背面加了块铝制底盘。 为进一步提升音质,WM1Z把外壳的无氧铜纯度由初代99.96%提升到了更强的99.99%。 此次黄金“渗透率”碾压初代。从壳体的全镀金到内部PCB板上的焊锡,再到隔离数字和模拟部分的铜制模块等等,都有“黄金”的身影。 据透露,因不同含金量的焊锡也会影响声音,故为达到理想音质,工程师不得不一次次实验,感觉索尼在这个部分耗了大量精力。 (题外话:考虑到索尼昔日旗舰EX1000耳机标配过7N(99.99999%)级的无氧铜线,也不知WM1Z未来会不会把这个纯度再提高?或许到那天,金砖就不只是现在的两万五售价) 顶部3.5和4.4口。 背面。上侧有雕刻的walkman标志,下侧为无任何装饰的蒙皮。 金砖二代这种上侧凸起,下侧凹陷的设计很容易让人联想到ZX1,但实际对比,会发现金砖二代没有凹的那么夸张,坡度相对小很多。 另外,用指甲敲击背部这块金属,会听到比四周铜块明显脆薄的声响,毕竟是铝板。 然后,机身左侧是walkman经典的HOLD键,表面有摩擦感很好的纹理,紧邻的是MICRO SD卡槽,可扩增容量。 金砖二代机内部存储为256GB,除非音乐资源大户,否则,这容量已可以用很久。 真的是美死…… 索尼数字walkman的息屏美学大致是从2014年的ZX1起,一直延续至今,不过,当年的ZX1在特定光照下还是会有屏幕发白的情况,作为对比,2022年的金砖二代,其在息屏时的“黑度”,真的是进步很多。我相信它已能满足索粉们对美型机的期盼。 此外,在顶部SONY银色logo和右下角金色walkman图腾的呼应下,这代金砖的独特与尊贵感也真是无机可比。 话说,很多时候,索尼这牌子光是靠外观就能搞定很多客户。 WM1ZM2与苹果手机(IPHONE 13 PRO)。 两者高度接近,但在宽度和厚度上,WM1ZM2会霸气许多,再结合极强的质感,豪华气息尽显。 相对的,曾经八九千的这款苹果手机此时竟有些low…… 侧面这些按键被设计得很平整,键程很短,但按压触感却很灵巧,舒适。 音量+和播放按钮均有“凸起”的盲点,应付盲操基本没问题。而且非常惬意的是,大拇指的指腹弯曲弧度正好与金砖二代侧面隆起部位全贴合,此处细节工艺处理得很好。 对比ZX505,可见两者外形都设计得非常精致,但具体到整机尺寸、细节工艺、内外部用料上,金砖二代真是又大又强。 后面有两者音质对比。 右下角的logo,定位不同,色泽不同。 这两款walkman的手持舒适度都很好,边缘总体都比较圆润,丝毫没有割手感。 音质: 由于机器是借的,需尽快返还,故声音描述难免有些不准,以下仅供参考。 首先,从官方对它的描述来看,金砖二代最大的升级就是“纯净”。 反应到听感上,我认为它的“纯净”是体现在各个频段的,不单是大家都认可的“高音”比初代好,还有负责氛围的低音,以及负责传递真情实感的中音这些人耳感知明显的频域。 总体而言,它的纯净度可谓是历代数字walkman之最,而基于此,它的横向“声场”也是表现最好的那个。这在对比几千元国砖、ZX505、ZX1、XK,以及某些小尾巴时,感受会挺明显。考虑到它那相对薄弱的推力,我也一度感到吃惊。 但“纯净”又是把双刃剑,太干净可能失去情感,变得不耐听,而金砖二代选择“听感”优先。它有着精致柔滑的线条,明显与索尼D100这类音色中性偏紧的录音笔不是一路子(对比发现的) 除非接入调音本就很犀利的耳机,否则金砖二代大都会给人一个温顺的声底。另外,它还有一个很特别的味道,即听着很柔,但层次却很分明。进一步说,就是明明没觉得它有多犀利,但实际却都交代了。 它这种“透明”像是在“高”与“较高”之间交织着,听着很独特,也很令人回味,有高级感。 另外,它整个中高音器乐的结像饱满,能量感好,定位强,在细节刻画上,要比我手边没它贵的几个播放器都更扎实。 举个例,同一曲子,其他播放器的乐器高音好像在头部附近盘旋了几下就消失,而换到金砖二代,会听到乐器飘在你头部更远一些的空中,泛音丰富,绵延久远,且基音轮廓鲜明,实体感明显。这种有着明确定位,结像饱满,同时听感又宽松无比的高音,我认为是中档或某些高档大推力播放器都很难实现的效果。 我想这也是身为最顶级的醇音系列walkman所特有的标志性音色。 对比ZX505,粗听,两者都有相似的纯净度,但细听,金砖二代声场更大,且低音和高音的纯净感也更为极致,,整个线条松弛,舒缓,大气,有荡漾悠长的诗意,相对的ZX505竟有些“街头风格”了,它音色硬朗一些,小气一些,紧致一些,但冲击感也强一些。 低频部分,ZX505隆隆作响,存在感强,轮廓略偏硬,动态好;金砖二代轻微的下调了低音“力度”,取而代之的是蓬松,Q弹,动态相对不算出彩。 金砖二代的调音稍稍偏中上,这个味道让我想起2009年推出的X1050,但差异在于X1050音色偏冷,而金砖二代相对暖了些,另外,金砖二代的规模感和细节丰富性真是远好于X1050,真正体现了超高端walkman的强大。 欲望无限,若你希望金砖二代有更为卓越的冲击力,比如中音的迅猛感和低音下潜,那可以试着调下EQ,金砖内置walkman APP里的均衡器比13年前的X1050强(细致)很多,足够折腾一阵子的,唯一需要适应的是,这个EQ的调节不再如曾经那么 “傻瓜式”了,它相对更科学,也更能适应调音千奇百怪的耳机。 话说索尼播放器在EQ方面的表现真可谓是业界顶级,首先很难出无恶声,然后,你能很容易调出适配自己耳机的纯净高音质。 对比D100,同样的DSD文件(都是本地播放),两者展现了不太一样的听感:D100的响度令人满意,音量3到5之间,即可展现出惊艳的力道和润泽感;金砖二代需开至100左右的音量(3.5口),此时的动态会与D100非常接近,至于人声、高音的音色,金砖二代给我的感觉更为小巧精致,有些许蜂蜜的甜美,而D100的线条感相对会更粗,略微偏硬一些,泛音也相对匮乏一点。若启用金砖二代的4.4耳机孔,此时会与D100形成更明显的素质与音色差异。 金砖二代有USB DAC功能,可连电脑听音乐,继而感受来自金砖的高级音质。不过,这连接过程索尼并未做到位,有点繁琐。理想状态下,电脑识别后,很快,这播放器屏幕就会自动切入USB DAC界面,但实际却是要进入walkman APP,通过滑动屏幕找到USB DAC的选项,然后再点选实现。另外,在这种模式下听音乐,也仍旧是4.4口更过瘾。像3.5口,还是需要高灵敏度耳塞。 金砖二代也可以作为数字转盘连接某些一体机,我试了连接飞傲K5 PRO ESS小台放,感到听感很棒,但不知为何,K5 PRO ESS在面对金砖二代的APPLE MUSIC时 ,是不能识别高解析度音频的。不论音乐文件是无损还是高解析度无损,K5 PRO ESS的指示灯一直不变化,始终为绿。另外,此时金砖二代自身可以调音量,但屏幕上无音量变动的UI显示。 若启用Walkman APP听本地音乐,那上述问题都不存在,此时金砖二代音量不可调,K5 PRO ESS针对不同码率的彩色指示灯也切换正常,整个过程非常惬意。 给金砖二代配个好耳机非常重要!但根据这几天的感受,我认为它最值得用的还是这个4.4平衡插口。下面细谈下: 可能是输出电压偏低,像这个3.5mm口,它在接入灵敏度不太高的小耳塞或头戴耳机时,听感确实会有些平淡,如要生龙活虎,你势必要把音量开到90到110之间,像森海IE800与之连接就要这样,同样的,EX1000也是如此。 不过,若是连接TFZ或某些品牌推出的那种灵敏度在110dB左右的耳塞时,那效果则会好很多。总之,面对金砖二代3.5口,还是尽量选择高灵敏度耳塞或头戴耳机。 至于4.4口,以我收藏的这些中高端耳机做测试,总体感受(推力层面)都很好,实际听感声压也会很振奋,素质层面真的是可圈可点。 具体搭配的话,鉴于金砖二代独特且高级的音色,选择多单元动铁,圈铁、静电圈铁、平板动铁,或是一些灵敏度高的解析好的动圈耳机,我推测都会很不错,而这种强强联合,也势必会激发“金砖”的高音光泽和规模感。 若你是索粉,那目前似乎只有IER-M9、XBA-N3AP、IER-Z1R会不错,当然,前提还得是你喜欢这些耳机的味道。另外,若资金非常充足,那JUST EAR可能才会是你的终点。 (PS:前旗舰XBA-Z5的标配双3.5平衡线已不适合这个时代,要么改4.4,要么另购一条稍微好点的4.4线,但考虑到Z5的肥硕型低音,而且金砖二代在低频动态上也不那么霸气,推测会有点遗憾) 以“过瘾”为标准,金砖3.5口会告别一些灵敏度不高(100dB以内或左右)的头戴耳机或入耳式,若只是简单听听,感受细节之美,那另说。值得一提的是,它这个单端口的实际听感声压和动态是不太如35周年纪念机型ZX1的,我做过了对比。 好在4.4口很给力,像MDR-Z1R与之搭配,我就没想到还挺好听。当然,它最好还是上台式。 SIVGA SV021(标配3.5mm插头耳机线)确实易推,也是我手头仅有的一款能展现金砖二代高音魅力和人声毒性的头戴封闭式耳机,但无奈音量也需尽量开大。我推测,若能给它配条4.4线,那才会完美。 IER-Z1R实力有目共睹,但这货挺吃推力(潜能大),与金砖二代搭配,总体上音色温和,润泽,解析也有模有样,但低音动态不够好,整体层次感稍受影响,除非你本就喜欢这个柔柔的声底,否则最好开启EQ,通过下调和上调某些频段的能量去强化一些“刺激性”,激发最佳听感。 与Hzsound心镜PRO搭配,低音稍显多了点,但中音和高音都很出彩,总体感觉底气很足,细节表现很扎实,意境唯美,人声很有感染力。 其实,给金砖二代搭配耳机,只要能确保它的高音质感和整体线条的平滑,那就差不多了,犯不着只盯着旗舰,很多旗舰耳机为求某种味道或是素质突破,也是各种难伺候。对了,国产的旗舰机型相对好伺候。 与各种播放器做对比时,听的最多的还是森海IE900。 有趣的是,索尼历年旗舰walkman都能把森海旗舰耳塞推得很不错。如果你追求自然纯净的声音,那从随身角度而言,这套搭配算得上是顶级机的标配。 铁三角ATH-IEX1与金砖二代搭配,出来的效果可能符合大部分追求流行味的人的喜好,而且4.4口下,音量只需开至30,就有比较舒服的乐感了,这种易推性简直是爆表级别! ATH-IEX1本身有着非常强的全频动态,很高的灵敏度,惊艳的高频能量感和痛快的人声表现力,与金砖的结合,大体上是非常过瘾的,但可能是这耳塞调得太猛了,但凡音量稍大些(60以上),来自中高音的刺激感就会一股股的喷出,除非调EQ,否则会很不耐听,算是个遗憾,瑕疵。 连接JVC FW10000,除非给它配条4.4平衡线,否则3.5口的金砖二代几乎无法伺候好它,在此警告。 其实,金砖二代3.5mm耳机口不够力道,连自家的EXK、XBA-Z5也没法很好推动,这是真的让我很无语。 金砖二代是索尼针对walkman产品的一种疯狂进化,它代表了索尼现阶段对随身听终极音质的理解,并提供了一种独属于索尼的内秀却也浪漫的音色。如果耳机搭配得当,我相信它的声场和高音势必会迷倒很多人,但站HIFI角度看,其低音和人声或许还可以变得更饱满有力些。 金砖2的续航很不错,基本接近预期,如果稍微留意使用方式,别频繁亮屏,那么播放流媒体是真能达到近20小时的聆听时间,而且呢,它充电速度也很快,我发现它经常是1小时左右就满了,大好评! 以上,用于纪念walkman“史上最高音质”机型——NW-WM1ZM2。 索尼(SONY)NW-WM1ZM2 Hi-Res高解析度音乐播放器/MP3 Hi-Fi无损旗舰 金砖2代 京东:¥24999 去看看 <更多>

person 晒物 2022-09-22 17:19

M6 ULTRA作为2022年夏季山灵的新品,它在很多方面都做了优化,比起老一代M6 PRO和M6 PRO 21版有着更“究极”的表现,且售价仍旧控制在5000以内,由于综合表现比我预期的好,我预判它是可以拿下VGP2023便携播放器金赏。 历经数日的各种器材搭配,几个APP各类音乐的聆听,现简单总结下这个新出的M6 ULTRA: 1、外形,继承了山灵便携旗舰M7的设计语言,造型比曾经两代M6 PRO都更小巧,且给出了一块大(5英寸)而美(显示细腻)的屏幕,彻底告别了山灵以往2000到5000元便携播放器的瘦长机身与大额头+长下巴的特色,也因此变得更适合放裤兜。 2、重量比M7轻一点,侧边框设计感少了点,档次感相对会弱些。整机铝镁合金的机身质地不俗,按键缝隙控制也很精妙,此外上下两端玻璃的覆盖也能凸显出一定的精致感。总体上M6 ULTRA工艺精良,对得起超4000块钱的售价。 3、音量按钮有刻意的凸出几毫米(比其他山灵便携播放器有进步),这使得触感和操控的准确性都得以提升,此次这个微小的细节给我好感是挺大的。 4、这次的单端和平衡口(只提供4.4mm,无2.5mm口)输出功率相对山灵M6PRO 21版,并未超越,但实际听感却进步很大,我个人是很喜欢这个机器。 5、逼近5000元的官方售价,要比在产的同样超4000元,且定位较接近的M6PRO 21版再贵个几百,但考虑到DAC数量(4颗AK4493SEQ)、系统(安卓10)、蓝牙版本(5.0)、屏幕尺寸(5英寸)、声音素质(优化了增益、滤波方式和动态)等均有提升,我觉得它仍会受到追捧。至于市场竞争力如何,若未来能有机会再蹭到其他品牌的播放器,我会尝试对比下。 6、热量难以避免,但实际体感还算不错,即便裸机使用,日常听歌半小时左右也不会有“烫”的趋势。这一点比更贵的M7要好。 7、续航相对M6PRO 21版有轻度缩水,但仍旧是“国砖”们常见的那个数值,即10小时左右。鉴于它性能强,音质牛,这不是什么事。 上下分别是M7和M6 ULTRA 背面是磨砂玻璃,触感干涩,有一定的防滑效果,不过,还是建议带套使用。官方有另售的保护套。 M7(右)和M6 ULTRA背面对比。 M6 ULTRA的音质很好,总体是力量型+高控制力+灵动型中高音,此外,推力够大,可适配的耳机很多。所以,基于这个价位,甚至,也可以再高出个一两千元,它也是个很强的DAP,如果销售寿命够长,完全可以视作一款“经典”型号,像M7一样。 对比苹果手机+各种中档或高档“小尾巴”,山灵M6 ULTRA的凝聚力、动态、控制力、驱动性都会再强不少。 如果你受够了一边吃你手机电,一边提供阉割HIFI素质的“小尾巴”,那山灵这类四五千元的中高档便携安卓音乐播放器,还是很值得你留意下的。 M6 ULTRA对比M7: M7定位更高,便携旗舰级,音质要再好于M6 ULTRA一些,但由于M6 ULTRA调音完成度很高,所以这种差距,以某种角度来说,是可以称之为“差异”的。 具体就是M6 ULTRA声音更紧凑、集中,能量有向泛中频区聚拢的感觉,而M7更辽阔,平滑,能量释放会更为均匀、细致,在搭配一些声场本就比较好的耳机时,音乐厅的效果相对会更为明显。 M6 ULTRA对人声和低音有更为传神的表达,情绪上相对更浓郁,应付小编制、流行会更从容,带感,带劲,而M7则适度降低了这两个频段的“浓郁”韵味,声音会更大气、自然,有更多一些的静谧与安逸感。 关于这两款机型听感的差异,有时差别会很明显,有时不会一耳朵察觉,需要久听。 总体上,M6 ULTRA除“空气感”还没有彻底崛起,其余信息量的表达,与M7接近同级水准,双方在动态、规模感、解析力上,都是高手。 对比初代M6 PRO(凭记忆),我觉得M6 ULTRA并无素质上的彻底跨越,更多的是声音细节上的精进,听感会更显“灵动”细腻,也相对更“清晰”,总体上,我觉得这款新机是可以被称之为初代M6 PRO调音的终极优化版。 对比M6 PRO 21版,M6 ULTRA的动态、实际听感声压、光泽感都要好挺多,对各类耳机的驱动也容易得多,更“百搭”。 M6 ULTRA与几个耳塞的搭配: JVC FW10000(9499元):满足感很高,中频能量饱满,嗓音的情绪感染力很到位,有听哭的效果,此外,低频能量也被最大程度的发挥,量感和控制力都比苹果手机搭配各种中低档解码耳放线要好,总体上,可谓是退烧级组合。 索尼IER-Z1R(10999元):推得很好,但也还是老问题,这耳塞温吞的低频和人声,欠缺明快感,同时也少了人嗓的感染力。除了劲道大,声场广,中高音解析比较牛之外,它太缺锐度,即便搭配灵动且中频好的M6 ULTRA,也没有多么明显的改善。 森海塞尔IE900(10999元):推得很好,但是这耳塞单薄而素雅的人声,欠缺流行的底色,想必不会适合每一个人,除却这一问题,其在M6 URTAL下,动态、解析、光泽感、透明度都非常好,器乐作品大都令人非常满意。 山灵MG600(3098元):推得很好。低增益模式,全程音量都有着高满足度的音质,光泽感、立体感、动态都令人振奋,也没什么个性化的味道,总体就是很杂食,调音自然润泽。这套山灵体系内的产品组合,我觉得很值得推荐。 KINERA HODUR(1999元),这是一款低阻高敏的静电混合动力耳塞,它低频量感偏多,但流行味道比较好,虽说也不算“毒塞”,但由于中频音色较中正,高音又有曼妙华丽的延伸和精致感,用它搭配M6 ULTRA还是挺令我满意的。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这耳塞8欧/106dB的数据,这使得它在与M6 ULTRA搭配时,需求也变得很低,即低增益下,就能听个爽(小爽)。 与头戴耳机的搭配: 飞利浦SHP9500(32欧/101dB)与山灵M6 ULTRA,在低增益,较大(约7成)音量时,会有基本的乐感,但总体欠缺光泽和力度,只适合在很静的环境下听,而开启中增益后,会发现SHP9500就像是被“激活”一般,全程音量下都充满光彩,可以说,此时的它已被彻底推到位了,低频、声场、中高频的满足度都可圈可点。 飞利浦X2HR(30欧/100dB)与M6 ULTRA搭配,低增益模式,九成音量下,会有基本的乐感,但推动效果总体很一般,若开至中增益,特别是在此时的6成到最大音量下,这只耳机的听感会焕发神采,整体算是非常不错。而高增益模式下,它的满足感会达到随身状态下的最佳,除了需要适应的闷感,基本没什么可挑剔的。 SONY MDR-7506(63欧/106dB)与M6 ULTRA搭配,在低增益,较大音量时,有基本的乐感,但和SHP9500一样,不够立体感,欠缺感染力。也同样,需在中增益下,才会有明显好转的听感。此时,从中等音量到最高音量,都令人满意,但若是以“过瘾”的角度来听7506,我认为“高增益模式”会是更靠谱的选择,因为此时的声音饱含光泽和力量。当然,此时也有个很纠结的瑕疵会被暴露出来,即7506中高频偏硬,偏锐的音色会有些刺耳。总之这套组合,要综合听感和素质,最好是折中一下,选“中增益”较大音量去听,或是选“高增益”模式的中小音量听。 SIVGA SV021(32欧/105±3dB)在山灵M6 ULTRA在低增益,中间音量时,已经是较大响度级别,乐感和素质均出彩,耳机易推性,前端驱动效果也均超预期。这套搭配,透明度、动态、柔和性、细节和控制力都无可挑剔,退烧感明显。 SIVGA SV023(300欧/105±3dB)与M6 ULTRA搭配,高增益,七成音量起,会很有满足感,也差不多是随身音频的理想听感,松弛,饱满,柔和,细节多。中、低增益下,欠缺光泽感和动态,推得一般。其实,以SV023的最佳听感来说,还是搭配台式设备最好。 HIFIMAN SUNDARA(27欧/94dB)与M6 ULTRA搭配,高增益,八成音量起,会有还算合格的满足感,但综合音响性和音乐性,我觉得这套组合还是挺糟心的,也没什么让人听下去的欲望,不推荐。 森海塞尔HD800S(300欧/102dB(1Vrms)与M6 ULTRA搭配,高增益,七成音量起,会有满足感,但仅限于流行音乐,在动态、光泽感上距离真正的音响级效果还有落差,但老实说,此时的听感以随身角度,从声压级到层次感,已经能让人听个长久,同时也明显在响度上,好于千元级解码耳放线山灵UA5,算是非常不错了。 综上,新出的山灵M6 ULTRA音乐味和硬素质都非常好,硬件水准也非常高,目前不足5000元的售价,以我个人的感觉,是挑不出毛病的,无保留推荐。 山灵(SHANLING) M6U(Ultra)音乐mp3播放器hifi无损随声听安卓便携DSD硬解 千山翠 京东:¥4998 去看看 <更多>

person 晒物 2022-09-16 10:09

【引言】 关于乾龙盛QA390播放器,其实半年前刚发布甚至更早之前从透露消息开始就有关注了,当时就想着能入手这么一个简单易用的台式机,主要是放在家里用,又不需要分离式那么复杂的供电和选线,开机即听,对于我这种不爱折腾的人来说简直是神器。但即便价格比索六万良心太多,也不算个便宜货,所以一直观望啊观望,等网上都曝得差不多了,没啥负面讯息,这才敢下手购买。 除了刚才提到的追求懒人不爱折腾外,我就是想摸一摸台式机的“脚丫子”,看到许多台式机玩家玩儿得不亦乐乎,我也好奇研究过不少时间,总觉得太TM折腾,供电和咸菜的匹配就不多说了,还占地儿!关于乾龙盛QA390到底定位台式机还是随身听的问题,大家似乎看法颇多,我觉得吧,它虽然可携带可移动,但跟“便携”完全搭不上边,你想啊:相当于10个iPhone XS MAX的重量了,带10个手机出门?我无法想象!所以我打心里认为它还是属于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台式一体机。SO,完全没打算在台式机上投入太多的我,也算是有机会触碰一下台式机的门槛了~。 【开箱和产品细节】 网上该评得都评的差不多了,所以我并非打算写成一个正儿八经的评测,开箱部分仅简单聊一聊主观感受。 包装里有一张简易说明,最重要的还是告诉用户对于SD卡的选择问题。SD卡的声音玄学由来已久,索尼就出过一款天价SD卡,反正我也没听过,鬼知道有没有用......标配里已经自带一张SanDisk 卡,甚至还给了个读卡器,用户不用自己另外配,真正到手即用! 其他配件方面,该有的线也都有了,让人奇怪的是为何给了这么个充电器??12V-2A规格,圆头插是我最反感的,不可换线,兼容性又不好。起初我以为乾龙盛QA390必须且只能用它来充电,但学习说明书之后我发现原来主机背后有个专门用来充电的Type-C!我完全可以用自己的手机快充头然后接上图的C线来充电嘛!所以这个充电头子大多数情况下是可闲置不用的,或者老陈可以考虑把这个充电头子的线缆取消掉,改为可换线式的,这样实用性就上来了。 遥控器好评!虽然看上去“直男”了点,但拿手里很沉稳。遥控器操作要比直接在主机操作方面一些。需要注意的是主机上的按键并非全能,有些功能只能通过遥控器来实现,比如音源切换和电源重启动。遥控器内部啥样儿的还没人曝过,我简单拍了张图,咱不是理工男说不上什么内容,大家自己看看便是。 乾龙盛QA390主机本体的样子一开始有惊艳到我,比官图好看多了!外壳是整块金属打磨出来,一体感很强。好多人都选了红色的,我也一样哈感觉红色更骚包一点,手头的数码电子产品非灰即黑都审美疲劳了,骚包红就算放在家里自己看着也很赏心悦目丫! QA390到底有多便携?这里用墨菊、QA361和红衣太子摆在一起做个对比,前面提到过这机器很重,相当于10个iPhone XS MAX,或者10个QA361、13个红衣太子......。你说便携吧,可能有的小伙伴真的愿意带它出门的,但肯定做不到像个手机一样天天带身边,还是太大太重了。 播放器正面的电源开关和供电开关设计很有意思,是几十年前老机器上的那种金属拨杆的形式,靠上下拨动来切换,开机差不多2,3秒就可以进入工作状态这一点必须点赞,感觉跟QA361一样的快,就算你卡里有成千上万首歌曲,它一样都是那么快!(快男?!)。 耳机接口方面大家都比较了解了:多到令人发指!4针卡农的平衡口,2.5平衡、3.5平衡、4.4平衡、3.5单端、6.35单端,不管你是什么插头直接怼上去就是了,完全不用担心兼容性问题。这是有史以来耳机接口最丰富的的播放器,没有之一! 播放器顶盖中央位置有一大块黑色玻璃面板区域,包裹着按键和屏幕。QA390的按键应该说还是继承了QA361一样的风格:十分老派的工业直男风!怎么说呢,我是真的不太喜欢这个按键的,它的按压手感到是可以,紧致不松垮,按压力度控制也恰到好处,只是圆圆的形状我想起了十几年前入手过的汉声播放器,这么多年过去了,似乎一点设计感都没有改进啊啊啊!!遥控器上的按键居然与它如出一辙,莫名的和谐一阵涌上心头......咳血.....。操作逻辑与QA361略有不同,QA390有一个专门的返回键,QA361是没有的。 如果你是QA361用户,估计看到它的屏幕应该很快就能适应,单色,不能显示封面,可以更换背景色,屏幕上显示的内容还是比较丰富的,我个人觉得这块屏幕还不错,简单明了,只是尺寸居然比QA361还要小一丢丢,外加屏幕是在顶盖上的,所以很多人觉得不是那么直观,想看歌曲目录或者设置内容的时候必须凑上去,近点,再近点才能看清,有点累人,我也有同感。 背面的I/0接口:方口USB口输入,双3卡农输出,RCA输出,同轴输入输出,光纤输入输出,MicroUSB(手机输入),Type-C(电源输入),另外还有蓝牙5.0(SBC/AAC/HWA)简直就是带转盘的台式一体机嘛!音箱功放解码器、手机笔电游戏机.....你能想到的东西都能往上怼,可玩性蛮强的。 【系统操作浅析】 QA390用的是单片机系统,好处是流畅度高,开机2,3秒就能直接进入工作状态,不足的地方是没有搜索歌曲的功能,所以如果你想更方便地找歌曲,只能通过文件夹的方式来合理安排传入SD卡的文件,这样一般来说相对要好找许多。另外前文就提到过了,它不支持封面显示,不过音乐文档的基本信息呈现方式还是比较符合我个人胃口,毕竟它不是智能系统,想要更聪明一些恐怕还做不到。但是话要说回来,作为一个听歌的设备,咱还是追求纯粹一些更妙,你想啊,开机速度比肩墨菊系统,关机速度直接排第一(我这是跟国砖比的),这效率怎么地也是数一数二了吧。 另外,在主机或者遥控器的操作逻辑上,我觉得还是符合用户习惯的,按键反应灵敏,设置当中除了增益,还有电压三档调节,对于驱动耳机来讲是更加兼容并包了。对了,这系统还有一个特色:无论你塞进多少歌曲,这货居然都不需要手动更新曲库,每次都是开机2秒进入工作状态,好神奇......。 【耳机搭配与听感方面的主观感受】 前端:乾龙盛QA390(用的是传说中的最极致版本:WAV-1.0.11,只能播放WAV格式) 搭配耳机:拜雅T1二代、拜雅DT770PRO、拜雅榭兰图、PMX。 这里用了三个拜雅耳机,Emmm,很多小伙伴都知道我是拜雅粉哈~!我的目标是收集齐全部的拜雅在售耳机.......特别是一些老型号,可惜到现在还没完成,手上这三条是我个人最喜欢的。先说说T1二代吧,用的接口是XLR平衡,必须开到高增益,然后用了我喜欢的醇厚模式。我认为T1二代在QA390上表现还可以,只是想要完美发挥还是欠了点火候,如果参考在TT2上的水平,QA390大约能发挥T1二代 80%左右,主要问题在于声场还是有点打不开的感觉,耳机的空间感绝不止这点,就好像把一个足球场拉近到了篮球场的水平。但是,三频的密度还是很高的,通透度也推开了,大场景下的古典乐,在动态方面让我惊喜,完全不是随身听能推出来的,贝9一开场就烘托出了宏伟的气势,只是刚才说了,声场还是不显大。整体音色方面,中正略偏一点点暖,解析力和分离度都很open,没恶声,很适合用来听小编制纯音乐,流行人声也不错,人声离耳朵的距离很近,有些音乐你甚至能听到在录音棚里的那种轻微的回响,线条比较粗犷,同时又不失细节表现,我个人还是非常喜欢这套搭配的。 换上拜雅DT770PRO,声音一下子单薄了许多哈哈~~果然是价格之间的差距啊!这个耳机不难驱动,所以我把增益调回了中档。声音单薄这个问题是耳机本身的问题,即便如此,它还是要比用墨菊驱动来得好听,墨菊上这耳机简直单薄到令人抓狂,一点音乐感都没有,我试过很多随身听前端都不行,电脑直推也很难听。但是QA390上相对要好许多,单薄还是单薄,不过线条形态刻画得很有力量,并且带有浓郁的犀利和劲道,就好像吃了一碗辣劲十足的青菜鸡蛋面,还是放了小米椒的那种。为何不是牛肉面呢.......因为味道还是不够浓哈,清淡清淡的,三频都被支撑起来了,声音的层次感丰富,解析度甚至能与T1二代比一比。吃惯了牛肉面,换上一碗清汤寡水的捞面,居然也是别有一番风味。 对了这里还是得强调一下人声,DT770PRO的人声其实在许多前端上都是不太好听的,又薄又细,所以大多数人都会说这是一条用来听乐器的耳机,所以你会看到很多老外都用它来当耳返用。在QA390上,人声改善了许多,虽然没有T1二代那么醇厚,但是出彩的线条刻画还是把人声(中频)部分给撑了起来,不再是那个穿衣单薄的可怜人儿,听感上确实要好了许多。 榭兰图,当年的“吧塞”,传奇一样的塞子,我也跟风入手了一条。只可惜我这样的人声党实在受不起它那极度凹陷的中频,不过有一次无无意间发现索尼M9上那根4.4平衡线可以彻底改善榭兰图的中频,于是这辈子再不愿意用回它的原线了~!这种小塞子阻抗极低,灵敏度极高,QA390开到低增益即可。 换上榭兰图,开声第一曲是赵鹏的《殇》, 人声显得很润,比DT770PRO还要润,基本上达到了T1二代的层次,但是解析有明显下降,这是M9原线导致的,我在其他平台上也测试过,确实是线的原因,这个解析甚至要在DT770PRO之下,但是我觉得听歌儿嘛,不要太较真解析上的问题,过得去就行,毕竟这条线把人声拉回了许多,至少在中低频段同一个水平面上了,不再凹陷。 QA390搭配榭兰图,这动态有些逆天了,QA390能把DT770PRO这种耳机的动态给升上来,更不用说榭兰图了,声场方面明显要比T1二代好一些,大场面也足够控制得住,听古典的时候一些复杂的音乐场景也不会乱了阵脚,以前听人说榭兰图有时候听起来会像大耳机,我没有感受到。但这次算是真正的感觉到了!音色方面会比T1二代还要暖一点,沉稳、解析度尚可,动态比较强,特别是低频的残响跟T1二代比起来一点都不落下风,整体的声音舒展自然、和谐,不紧绷,随身听上很难诠释出这种大耳机般的韵味。 最后来一条压箱底的塞子:PMX。这条来自德国小作坊的塞子,其实在调音上是力求传统的HiFi风格,音色相当的不偏不倚,中正到极致的那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没啥味道,平直平直的,有一种高级矿泉水的味道哈!它要碰上极度中正的墨菊,可以想象.......淡如寡水,我想这肯定不是墨菊的推力问题,500MW的输出好歹也很给力了,在与QA390搭配过后,我发现问题主要还是出在调音的匹配问题上。这里并不是说墨菊调音不好,而是指有时候播放器和耳机都向着“正向”或者“反向”调音的塞子搭配的时候,反而不易出抓人的声音,墨菊+PMX就是典型的例子。 QA390下的PMX,韵味提升显著,不再那么凉白开了,三频都有了一定的渲染。这种渲染是建立在声音还原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我觉得这“染色”加得并不过分。比如高频段上,延展性出色,极高频细节几乎就是一览无余的;中频乐器或者人声略带一点点厚度,这样可以保证细节呈现不被掩盖掉,结像完整、健康、正确,男女声都能透露出丰富的情感;低频下潜虽然深度只能说是适中,但是残响(或者说是弥散性)居然可圈可点,这种绵长的弥散也绝不是随便一个随身听上就能感受出来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塞子如果QA390开到高增益时是会有明显底噪的,驱动小阻耳机记得一定要开中低档,这样就能保证漆黑一片的背景。整体音色上,这套组合呈现出来的声音一点都不像是个动铁耳机该有的声音,就好像是在听动圈一样,自然、宽松、大方,从不畏首畏尾,10个动铁单元喷发出来的信息量简直爆炸! 【总结】 写到这儿,我觉得本文已经够冗长了,实在没动力往下写。可能有的小伙伴还觉得应该做一些对比?比如跟国砖,或者台式机对比一下?那种对比法本人实在力不从心了,手头和听过的国砖不多,台式机更是少得可怜。这里我就简单从个人听过的一些器材或者粗鄙的经验说几句吧,动态,这货的动态比墨菊要强,信息量两者不分上下,墨菊售价很高,但声音还是没有脱离随身听的条条框框,它绝不会给你带来“仿佛在听台式机”的感觉。QA390如果把它定位成台式机,就我个人感受来说,比那些个三、四千元的一体机肯定是要强的,输出功率笼统地讲是墨菊的1倍还要多,能适应更多的大耳机。台式一体机中我听过最贵的是新派DAC9H,这个机器的声音偏硬,走的是素质流,我个人还是更青睐于QA390,素质与听感兼具,素质不输DAC9H,但它的调音风格与QA361一脉相承,走的是沉稳、中正有韵味的声音,相比自家的QA361,动态强的不是一星半点,你把它理解成QA361的台式机版本也不为过。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此为止,我是歌布林,大家拜了个拜。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20-06-18 16:51

年少时有个随身听就是最幸福的事了,走路、课间、睡觉都听着它。 长大了虽然手里一堆的数码产品,但一直对HiFi播放器心心念。 好在,终于拿到了Hidizs AP80 PRO全平衡便携无损音乐播放器,虽然,与我理想中的HiFi播放器不太一样。 但是,但是,用过之后,就会知道,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Hidizs AP80 PRO不像有些播放器功能丰富、内置智能操作系统,不像一些类似iPod的纯播放器只是听歌。 Hidizs AP80 PRO兼而有之,重点是注重播放体验、易随身携带。 Hidizs AP80 PRO播放器满足了我对HiFi播放器的绝大多数期望。 一、外包装及配件 全黑色的外包装上,简洁的标识了品牌logo和产品型号,同时还用线条勾勒了播放器的外观图形。 配件比较丰富。 除了常规的保修卡、合格证、使用说明书外,还附赠了Type-C转Micro USB线、屏幕保护膜、硅胶保护套。 二、外观设计鉴赏 Hidizs AP80凭借着优异的外观设计和音乐播放体验,让Hidizs被更多的人所熟知。 AP80 PRO作为Hidizs AP80的升级版,将这广受好评的外观设计沿袭了下来。 同时也将多彩的外观配色也一起沿袭了下来。 目前Hidizs AP80 PRO提供了黑、蓝、红、灰一共4个色系供我们选择。 机壳采用了铝合金CNC一体成型工艺,背板材质则是立体玻璃,将播放器的极简线条和质感充盈起来。 把玩之后,整体的播放器手感比较细腻、有质感。 和AP80一样,AP80 PRO采用了一块三星2.45英寸IPS触摸屏幕,屏幕分辨率为480×360。 我一向对棱角分明、线条硬朗的数码产品毫无抵抗力。 AP80 PRO整个的机身设计接近一个正方形,61mm×56mm×13.8mm的机身尺寸,对于现在普遍6吋屏幕起步的手机来说,AP80 PRO机身比较小巧。 加上整个的机身只有68g的重量,整个的播放器便携性很不错。 三、细节处理 我比较喜欢这个机身右上角的音量旋钮。 来自日产的ALPS音量旋钮,将调音和电源开关合二为一,旋钮的时候除了在屏幕上以超声波的形式动态显示,还会发出“哒哒”的机械声。 在习惯了手机上的全触控操作,旋钮的机械操控不要太迷人了。 所有的按钮按键集中设计播放器中框右侧,旋钮之外还有播放暂停及上下曲按键。 所有的接口集中布局在播放器中框底部,3.5mm音频插孔、Type-C插槽(支持双向USB DAC),另外还提供了平衡口输出。 AP80 PRO机身是没什么存储容量的,需要TF卡的扩展支持,最大支持512G容量扩展。 这样的优点很多,可以降低产品的整体售价、吸引更多的用户选择,另外是TF卡容量随用户选择,我们想要多大就选择多大。 四、海贝系统 Hidizs和HiBy,一开始看名字以为是一个老板2个牌子、了解之后才知道是两家公司的老板关系比较铁。 Hidizs AP80 PRO系统继续与业内播放器系统比较出色的海贝深度合作、内置了HiBy OS 3.0系统,整个的系统操作交互比较简单、大图标设计也可以简化操作。 除了常规的音乐播放之外,还提供了FM收音机、运动计步2个实用性比较强的手机。 遥想当年高中,下完晚自习,都会躺在被窝里听一会儿知音姐姐和MusicRadio。 当我们跑步运动的时候,Hidizs AP80 PRO臂挂佩戴、一边运动一边听歌,同时还能记录我们的运动状态。 HiBy OS 3.0独有的功能很多,同时可供自定义设置的项目也比较丰富。 Hidizs AP80 PRO除了支持HiBy UAT超级音频传输技术(可针对不同风格的音乐优化传输)外,还支持HiBy Link、遥控播放、音量调节、歌单管理、封面同步等功能。 除了不能联网、安装APP外,我是找不出HiBy OS 3.0的不足之处。 五、ES9218P DAC双芯 壕! Hidizs AP80 PRO一次性的搭载了2颗高性能的ES9218P DAC芯片,主控芯片是君正X1000,具有更强劲的动力表现、强悍的解码能力,能高保真的还原音质。 同时,AP80 PRO内置了独立高性能的HBC3000 FPGA芯片,可实现对64、128、256位的DSD硬解码以及384kHz/32Bit PCM支持。 传输协议上,得益于采用了HiBy UAT超级音频传输技术、支持蓝牙4.2双向传输,同时还兼容支持Sony LDAC、高通APT-X高清无损传输协议。 蓝牙的双向传输可以让AP80 PRO作为蓝牙音源输出(也就是传统的、类似于手机蓝牙播放这样的前端),也可以作为蓝牙解码耳放使用。 AP80 PRO内置了800mAh锂电池,据官方数据3.5mm音频输出有11小时的续航(平衡口续航8小时)。 我实际使用的话,断断续续使用了一周还没充电(每天平均使用2个来小时)、尚余28%的电量。 对于习惯了一天一充手机的我来说,AP80 PRO的续航能力确实让我惊喜。 现在一款音频设备、如果没有Hi-Res认证的小金标,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专业了(开玩笑的,有没有小金标对于专业的音频品牌来说是很简单的事)。 Hidizs AP80 PRO通过了Hi-Res Audio认证(小金标贴在附赠的膜上),这也说明Hidizs AP80 PRO符合高品质音频产品设计标准。 六、主观听感体验 虽然,我一直说自己是木耳,但是多单元、贵的耳机听多了,偶尔听下手机自带的耳机,还是能发现其间的明显差异。 虽然,因为方便,我用手机作为播放器的频率较高,但比较悠闲的时候,还是会选择HiFi播放器听听自己深爱的音乐,毕竟Hidizs AP80 PRO的听感表现是能秒了手机好几条街的。 我不是个随大众的人,也不喜欢随大众。 平时听的歌,虽然不算冷门,但也不是那种口水歌,偏向于摇滚,一旦喜欢一首音乐,会一直听一直听、直至深爱。 Hidizs AP80 PRO的单端耳机输出功率为70mW*2@32Ω、频响范围为20~90kHz、信噪比为119dB、分离度为70dB,平衡口的耳机输出性能更为强劲。 适应8~200Ω阻抗的耳机,市面上绝大多数的耳机,AP80 PRO轻松推啦。 AP80 PRO支持有线连接播放,同时也支持蓝牙无线连接播放。 这次选择了三单元有线耳机和蓝牙无线降噪耳机来测听Hidizs AP80 PRO的音乐呈现。 高频:不是很喜欢大编制的音乐,但是小编制音乐偶尔会听上很久,AP80 PRO高达90kHz的频响上限,让我听到到音乐中更多的细节、而且是有型的那种,声场的横向延展感也比较大,但是高频整体延伸相比高端播放器有差距的。 中频: 70dB的分离度,能将各乐器间、人声清楚的分离,同时又不觉得这种分离突兀,人声的表现,我在听《鸟儿飞》的时候,因为很喜欢这首歌,重复听了很多遍很多遍、每听一次,都有那种头皮发麻,血脉膨的女声毒感觉。因为我这两款耳机都是头戴式耳机、聆听的时候,音乐的包围感、临场感比较强烈、恍如置身其中,旋律在头皮上响起、然后又散落在血管上。 低频:高达200Ω的推力、轻松将我这个三单元有线耳机声音曲线发挥到极致,AP80 PRO拥有强劲的下潜力、并富有弹性,但即使下潜到底后也不会有浑浊感,无论是流行音乐还是摇滚乐、呈现出来的音色醇厚、干净,量感充足。 总体而言,Hidizs AP80 PRO就像已经步入社会工作2-3年的妹纸,褪去身上的青涩,满是丰润韵味,也更有柔韧性,耐听性,值得细细品味。 七、结语 经常10来天的持续使用,Hidizs AP80 PRO整体的做工明显优于其同价位的播放器,整体的听感低频下潜有力、弹性十足不浑浊,中频人声距离合适、女声毒和乐器分离度均较好,高频整体延伸相比高端播放器有差距,但对于这个价位的播放器来说、符合预期。 通过摇滚、流行、小编制等音乐播放测听,Hidizs AP80 PRO呈现的音质风格韵味、与市场定位一致、走流行、大众风格路线。 总来的来说,这是一款值得新人入手细细品位的一款全平衡便携无损音乐播放器。 优点 1、2颗高性能的ES9218P芯片,解码能力强、性能强劲。 2、提供了3.5mm单端口的同时,还提供了平衡口,给老烧更多的选择。 3、蓝牙双向传输可以让AP80 PRO作为蓝牙音源输出,也可以作为蓝牙解码耳放使用。 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1、官网为英文页面、找固件、文档不是很方便。 2、蓝牙无线播放的稳定性还需继续提升。 HiBy Hidizs AP80无损HIFI音乐播放器mp3迷你便携运动随身听学生LDAC随身听 紫色 京东:¥699 去看看 <更多>

科技星河 晒物 2020-06-15 17:56

前言: 体验山灵M6这款音乐播放器有一段时间啦,作为国内音频大厂的山灵旗下的第一款安卓播放器,高通骁龙430芯片+4G运存+双4495SEQ解码芯片的配置让这款产品在中端市场吸引了不少烧友的关注。二狗就结合最近的使用体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眼中的山灵M6音乐播放器。 开箱与外观: 山灵M6采用了全新的外观设计风格,外观上并未采用时下流行的超窄边框设计。整体设计风格偏向简约,双面弧型钢化玻璃与金属机身边框让这款产品的外观质感十足。双面弧型钢化玻璃的触感也颇为不错,当然也让播放器成为了一个指纹收集器。玻璃面板需要注意的就是对其进行保护,当然厂家也很贴心的随机附带有保护膜赠送。 侧边经典的倒角设计和圆润的边框曲线,提高了握持的手感,同时也减少了全直线条设计的钢铁感。边框的金属外壳采用了常见的磨砂工艺,磨砂工艺的处理在视觉和触觉上来说都有不错的体验。 多维旋钮设计,可以轻松实现开关机和音量调整操作,旋钮大小设计合理,整体操作有不错的档位感觉。相较于独立设置的音量键,旋钮操作感觉更加方便实用。旋钮上方的LED指示灯设计也十分精妙,可以根据蓝牙编码协议的不同发出不用颜色的光。 主要的操作按键都集中在播放器的左侧,整个操作区采用了内陷式设计。靠近上方的是三个原型独立按键,分辨控制播放暂停,前进和后退。按键并不算小,同时采用了内凹设计,整体触感明显,熟练后可轻松进行盲操。靠近下方的位置为扩展卡槽,外部的硅胶防尘塞可以有效保护内部存储卡的安全。山灵M6内置32G存储空间,喜欢HIRES音源扩展是势在必行,支持最大2T的TF卡扩展可谓十分方便。 数据接口都统一设置在了机身的底部,USB-C口(兼容USB DAC)、3.5MM单端口、2.5MM平衡口和4.4MM平衡口。目前平衡口标准较多,山灵M6是市面上为数不多同时支持2.5MM和4.4MM的播放器产品。 开机后第一次感受到这款产品的魅力反而是这款屏幕,显示效果太过优秀,以致于对这款播放器有买椟还珠的感觉。这块4.7英寸的720P IPS屏幕,显示效果清晰细腻,在播放器产品中可以算是很优秀的一块屏幕啦。 系统与软硬件: 山灵M6的体积并不算下,毕竟堆料方面还是比较扎实的。双AK4495SEQ+日本KDS低相噪有源晶振+高品质滤波电容,让这款产品在解码和回放上有不错的硬件堆料。推力方面的表现不错,单端推力160mW+160mW @32Ω,平衡口推力350mW+350mW @32Ω。解码能力方面支持32bit/768kHz、DSD256。续航方面,内置4000 mAh 超大容量电池,支持单端12小时续航,平衡9小时续航。 作为一款主打HIFI的播放器产品,HIRES自然支持,同时也支持最新的Hi-Res Wireless Audio(HWA)标准。蓝牙传输协议方面,支持LDAC、aptX HD、aptX、SBC等主流彪马格式,用户耳机支持的话可以选择更好的LDAC标准聆听高品质蓝牙音乐。同时山灵M6也是一款具备双向蓝牙功能的产品,支持双向LDAC和SBC标准。 高通骁龙430芯片+4G运存的硬件配置,相对于手机来说并不出众,但是作为播放器产品来说这一配置已十分厉害,支持系统流畅运行毫无压力。 山灵M6采用了高度定制的安卓系统,目的是提供更加纯粹便利的系统体验,让用户专注于音乐体验。多种智能功能的加入,让这款播放器相对于传统播放器的封闭系统来说,多了更多的玩法。整体体验不错,操作菜单简洁,操作体验流畅。 主观听感: 这次采用了多组耳机配合山灵M6进行试听体验,手上的平衡耳机都不在,这次主观听感就以单端口为主啦。 使用山灵M6配合自家的ME500/SONY EX1000试听,测试了古典、流行、民谣等多种曲风,山灵M6的听音走向还是很不错的。大编制下声场表现和乐器的定位感都做得很到位,整体的解析力不错。大编制的氛围感和距离感得到了很好的还原,这一价位的产品来说算是比较不错的发挥。高频的小提琴声音清亮,细节表现清晰,乐器在交替过度和强弱转换之间能感受到很明显的距离变化,临场体验不错。人声表现清甜,细节和音色都有不错的保留,整体的还原度很高。低频表现量下潜比较到位,不过在量感上稍显寡淡,密度感稍弱。当然,这也造就了独特的音色表现,整体来说播放器还是很全能的,古典、民谣、流行和摇滚都能进行不错的兼顾。 试听了两款耳塞,这次选用山灵M6配合索尼MDR-1A测试下头戴式的效果,MDR-1A的单元只有40MM,整体来说是一款佩戴舒适比较好推的头戴式耳机产品。总的感受就是声音表现中三频率比较均衡,声音清澈,距离感和定位感表现不错。聆听摇滚乐的时候,乐器和人声的距离感控制得很好,演唱会LIVE歌手走动可以明显感受到声音定位的变化。大编制的古典音乐表现依旧圈可点,聆听波莱罗舞曲,鼓点的节奏清晰可听,其他乐器衔接的时候能明显感受到距离和定位的变化,乐器合奏的时候有明显的定位感。整体低频表现深度很不错,部分音乐表现上密度告诉你稍差。高频表现不刺耳,声音比较圆润,并不干瘪。细节解析也很不错,部分流行乐可以明显感受到歌手吞咽的动作。细节还原清晰,人声、乐器表现都很不错。 最后的体验小结: 山灵M6在很多方面做了不同的尝试,这些尝试可能未必都很完美,但是整体的表现还是不错的,算是做得比较平衡的一款产品。播放器毕竟是一个很小众的市场,入门的音频播放器不如耳机搭配耳放+好耳机来得实在。高端播放器产品价格惊人,非专业烧友也未必愿意花一大笔预算入坑。做好中端播放器,我觉得是音频厂家需要重点考虑的方向。山灵M6这款中端产品,做工、系统、堆料和调教还是做得很平衡的,喜欢的小伙伴不妨考虑一下。 山灵(SHANLING) M6音乐mp3HiFi播放器无损随身听安卓便携蓝牙WiFi平衡DSD触屏 M6黑色 京东:¥2998 去看看 <更多>

王二狗 晒物 2020-06-15 15:04

个人一直感觉音频播放器跟相机一样,同样有高低不等价位的产品可供选择,同时也是个无底洞,会随着你的深入体验而不断有想体验更高端产品的想法,对一部发烧友来说,价格已经不是门槛,毕竟有多种分期的不同支付方式来满足他们早买早享受的愿望。 自己平时听歌搭配使用的前端播放器就是手机和b2x蓝牙解码器,目前主要搭配的设备就是VIVO NEX3 5G版,毕竟每天携带使用。不过随着入手耳机种类、数量和品牌的增多以及身边群友的刺(chao)激(xiao),也想体验下这个国砖级别的前端播放器,当然直接原因就是那一条手机推动上吃力的入耳式耳塞。 中高端播放器硬件配置高的同时也面临着价格高的问题,当然还有一个体积重量的问题,这也是玩家戏称某些播放器为“国砖”的原因。不过对于几百元价位的播放器基本不用考虑,从硬件配置和功能上来讲并没有值得入手的理由。即使是体验的话,也得是千元以上的播放器,比如这款借来的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播放器。 从小白的角度来讲,这款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播放器的价格起点有些高,5000元的价位面向的还是发烧友人群。Hifiman R2R2000颜色上有两款,至于那款黑色的Hifiman R2R2000,售价在1.5W,默默的留下了感动的泪水。为什么两款机型的价格差异这么巨大?两款播放器采用的都是R2R DAC芯片,电路板、滤波、放大电路的部分完全一样,都具备了音频播放器+无线解码耳放便携一体机+PC解码器的功能,区别在于Hifiman R2R2000红用的是PCM1702,量化精度为20Bit,而Hifiman R2R2000黑采用的是发烧友封神的上古神器PCM1704K,一款纯粹的24位R-2R阶梯电流型DA转换器,量化精度为24Bit。如果单从这20Bit和24Bit来看,两者的差异并不算大,所以造成价格差异巨大的原因就是芯片上的不同,外加这个PCM1704K已经停产,感觉跟老款Switch明显升值的现象有些类似。 回过头来继续谈谈Hifiman R2R2000红太子,emmm,太子都有了,太上皇是哪个?应该就是Hifiman H1000吧。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整体以喜庆辟邪的红色为主色调,按键和背部为黑色,也就是采用的经典红黑两色搭配。对于造型的设计上,有些人会认为右上角的旋钮看起来有些突兀,不过作为音量键,使用上还是比较方便的,操作体验上优于传统音量加减键。 Hifiman R2R2000红太子体积相对而言很小,比信用卡、一卡通稍微大一些,不再是那种笨重的国砖体积。 另外在重量上也仅仅只有141克,并没有动则半斤的重量,较为轻巧便携。 Hifiman R2R2000红太子主要采用的是CNC工艺处理的铝合金材质,右下方的“R2R”金色标志用来表明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是采用了R-2R架构的产品,感觉上类似于Hi-Res的信仰标识,当然也对机身设计上起到了点缀的作用。 对于这个屏幕的部分,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显示区,二是触控区。Hifiman R2R2000红太子采用了一块2英寸的单色黑白屏,非触摸屏设计,用来显示菜单等文字内容;屏幕下方则是电容触控按键区域,用来进行功能按键操作。相比于多个实体键的设计,触控键设计让机身看起来更加简洁,如果设计为全触摸屏会更加方便操作。对于自带的操作系统,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没有基于安卓或是Linux定制,而是延续了以往的嵌入式操作系统。 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旋钮表面采用的是磨砂工艺处理,起到了防滑的效果。在操作上,旋钮有明显的段落感,阻力适中,比较适合盲操作。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最大音量是32,默认为5,重新开机后会自动调整为5,不会保存上次的设定值。 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机身顶部提供了3.5mm和4.4mm耳机插口,支持3.5mm平衡和4.4mm平衡双平衡输出。在平衡输出下,单声道输出功率达到500mW,可以提供更大的推动力,从而搭配更多中高端耳机使用。 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机身右侧的黑色条状部分是电源按键,长按3秒用来开关机,长按10秒强制重启,短按亮屏或是息屏。按键手感偏肉,键程有些长,好处就是放在包里或是兜里避免了误触的麻烦。 Hifiman R2R2000红太子左侧设计有TF卡插槽,但不是弹起式设计,而是搭配卡托使用,需要借助取卡针使用。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最大支持的扩展容量是256GB,属于主流常见的容量水平。 Hifiman R2R2000红太子背部采用的是钢化玻璃材质,质感、手感良好,但对于自己这种容易出汗的人群来讲,持握感上会感觉背部有些光滑,个人还是倾向于磨砂喷涂工艺处理的铝合金材质。 Hifiman R2R2000红太子采用内置可充电电池设计,但具体电量未查询到。Hifiman R2R2000红太子采用的是主流常见的Type-C接口,除了用来充电,还支持USB DAC、OTG功能,可以通过线材搭配手机、平板、PC等设备来作为解码器、进行数据传输。这个接口从实际用户的角度来讲,应该加入防尘塞设计,避免异物的进入,毕竟大部分时间会放在包里或是兜里。 基本了解完毕,来谈谈Hifiman R2R2000红太子实际的使用体验。 首先支持的高清音频格式有哪些,毕竟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是一款音频播放器,最重要一点是系统不是Android也不是linux,那么支持的歌曲格式上就尤为重要。除了支持常见的MP3、OGG、AAC、WMA格式外,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支持WAV、FLAC、ALAC、APE、AIFF、DFF、DSF这些主流的高清格式。 其次是功能和交互的部分。系统界面比较简单明了,上手很快,没有什么学习成本,操作简单,交互上比较流畅。 功能上大致分为三类,也就是本地播放、蓝牙模式播放和USB DAC播放模式三种。本地播放针对的就是TF卡中的音频文件,包含了媒体库更新、文件浏览以及按照专辑、艺术家、歌曲风格分类等常见的基本功能,没有海报和歌词的功能。 这个蓝牙模式指的是将Hifiman R2R2000红太子设置为可搜寻状态,然后从手机、平板、PC、电视盒子等蓝牙设备端进行连接,自身不具备主动搜寻其他蓝牙设备的功能,比如支持主动连接其他蓝牙设备的功能,那么就可以搭配蓝牙耳机来使用。 这里有些细节,就是Hifiman其实有官方APP可供搭配使用,就是下图的这个名称为Hifiman的APP,但是界面很简洁,功能上很简单, 目前从个人的体验来看,主要作用就是作为音乐播放器使用,可以播放本地音乐,还可以登录Tidal和Spotify帐号来试听在线音乐。 再来看看USB DAC模式,分为PC和手机/平板模式。先来看看手机的部分,搭配Android和iOS双平台进行说明。对于Android设备来说,只需要开启OTG模式,然后通过双头type-C数据线进行连接即可,操作上简单直接。 如果不开启OTG模式,那么就是默认将Hifiman R2R2000红太子设置为读卡器模式,在手机端可以直接对Hifiman R2R2000红太子的TF卡资料进行操作。 而对于iOS设备来说,则是必须搭配lightning转USB-A线材来使用,直接搭配Mfi认证的lightning to USB-C线材的话,Hifiman R2R2000红太子端并没有任何反应,音乐仍旧是从手机端播放,尝试了Anker、Momax两个品牌的lightning to USB-C线材都是这个情况。 搭配PC使用的话,需要先去官方下载安装对应的驱动。下图是WIN10 Pro X64系统下正常连接Hifiman R2R2000红太子的情况,会同时多出两个设备,一个是BRAVO-HD iAP Device,另一个就是音频输出端的耳机R2R2000。 上面是有关功能设置的部分,最后谈谈音质的部分,也是最烧脑的部分。耳机上选择了三款,两条入耳式耳塞,一款头戴耳机,三款耳机都是普通的音乐耳机,不是那些所谓的电竞耳机。两条耳塞中一条是RE800,内置单元直径9.2毫米的动圈单元,阻抗为60Ω,灵敏度为105dB,频响范围达到了5Hz~20Hz。 一条是b2X Pro,一款圈铁四单元设计的耳机,自带mic设计,可以直接搭配手机进行音乐播放控制、语音通话以及调用手机内置语音助手的功能。 头戴式耳机就是这款Audeara耳机,采用了40mm聚酯薄膜驱动器,在频响范围上为20Hz – 22kHz,阻抗32欧。 三款耳机都搭配的是3.5mm 端口来进行试听,三款耳机里面就RE800阻抗最高,部分手机推动上会颇为吃力,搭配Hifiman R2R2000红太子后,在试听上的提升也是最为明显的。 不过这里不针对三款耳机分别进行对比点评,重点谈谈带来的提升有哪些。音乐的部分就是播放本地的flac、ape、dsf、dff、wav几种格式,整个试听过程中,音乐播放流畅、无卡顿的问题。如果你播放这种动辄150MB体积的dff音频文件时,出现播放卡断的问题,可以先从更换更高读写性能的TF卡上进行排查。 继续谈谈耳机搭配Hifiman R2R2000红太子所带来的提升,首先直观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更加充沛的声音能量,打个比方就是从私家小轿车提升到了大巴的等级,同时解析力上也有了大幅提升,对于细节的还原上有了大幅提升,举个例子就是《まじ娘 - Contrast》这首歌,较为明显听到了换气声,这是以前搭配手机、b2x蓝牙播放器所没有遇到的。在试听上,整体的音乐风格偏暖,音色饱满厚实,感染力强,尤其是在摇滚乐和鼓点类的歌曲上,可以带来更为强烈的力量感。得益于足够的推力,高频的部分在明亮度和延展性上有所提升,被打压或是触顶的感觉不太明显,低频的部分则是下潜非常深,弹性极为良好,同时收放自由而不松散。 相比之下,人声的变化上不太明显,不过这个部分有些难描述,我尽量用直白的语言来进行说明。人声略有靠前,前面也提到声音整体偏暖,男女声整体音质表现上可圈可点,男声较为雄厚、磁性足,女声柔和、圆润,对比之下感觉更适合女声,不过清冽感上略有些欠缺。三频的切换上平滑流畅自然,没有突兀感。 从试听的实际情况来看,Hifiman R2R2000红太子在音质表现上带来了明显的变化,对于拥有多款中高端价位的耳机玩家来说,可以更好的体会到耳机的一个高阶表现实力。 最后从普通用户的角度来简单做个点评。 一是作为仍旧采用R-2R架构以及老旗舰芯片的机型,Hifiman R2R2000红太子给人一种剑走偏锋的感觉,是为了情怀还是为了发烧友?不得而知,但是硬件配置和价格上决定了这款播放器面向的仍旧是进阶玩家以及发烧友,他们有足够的设备来搭配使用,进而进一步体验设备的真实表现能力。 二是没有跟风采用所谓Android或是Linux智能系统,没有加入WiFi联网功能,功能定位清晰、交互操作简单,就是作为音频播放器、蓝牙播放器和USB DAC来使用,整体解码性能良好。 对于Hifiman R2R2000红太子屏幕非全触摸屏、非彩屏设计的部分,从价位上来看应该进行相应的升级。不过个人对于细节设计上关注的部分有两个,一是机身红色喷漆的部分,日常出行携带还是得搭配收纳袋使用,避免被刮花;二是机身背部的玻璃材质,质感美观是真,但是防滑效果一般。另外官方APP功能一般,界面有些简陋,应该加入OTA固件升级的功能。 HIFIMAN(头领科技)R2R2000红色太子云音乐高清蓝牙HIFI无损音乐播放器MP3 京东:¥4999 去看看 <更多>

含量百分百 晒物 2020-02-28 14:46

前言: ZX300A是一款面市已久且颇受关注的终端音频播放器,ZX505播放器是大法家的新推出中端音频播放器,作为ZX300的升级型号备受瞩目,新旧两款产品怎么选确实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我对比两款播放器价格和性能后,最终选择赶在ZX300A下市前入手。经过一个月的使用分享下ZX300A这款产品的体验情况。同时我也将对比体验ZX505的数据和体验做一下总结,希望体验的结果对大家了解和选择产品有所助益。 开箱晒单: 包装采用了索尼音频产品常见包装,整体设计采用白底黑字,包装盒正面右侧可以看到产品渲染图,包装盒正面左上方大大的索尼Logo、ZX300A型号标志和WALKMAN图标。左下方有标识ZX300A的16G内置内存(和前一代播放器NW-ZX100相比明显缩水)、支持LDAC和HI-RES音频。 整体包装盒不算大,外部用包装纸也比较薄。不过内部有一个较厚的收纳保护盒,整体的保护性来说大法做得还是很到位的。包装盒背面包含一些商品信息和生产信息,没太多重要内容。侧面有大法行货常见的黄色延保标签,一定要记得进行注册,毕竟可以增加一年的延长保修。 打开内部的收纳保护盒,就可以看到ZX300A播放器本体。内部收纳盒和播放器接触区域采用了绒布进行处理,既增加了包装的高档感也提高了播放器的保护性。ZX300A一共包含银色和黑色两个版本,考虑到我后续有购入SONY XBA-N3BP耳机的需求,以及日常使用的主力耳机SONY MDR-EX1000均为黑色,我最终选择入手黑色版。 全家福在此,可以说配件是相当的简单。除了主机之外有效配件只有一条数据线,熟悉索尼播放器的朋友会发现这条数据线已经在索尼的播放器上沿用了数年,堪称传家宝。还是熟悉的接口,还是熟悉的索尼。此除此外,就是一叠意义不大的印刷品,主要有操作指南、保修卡、操作图例和补充说明。 线材的整体做工还算不错,WALKMAN端口处有印刷有WALKMAN专属标识,数据线为中国制造。大法一如既往的坚持使用自己的专用接口,在USB-C已经大行其道的今日,这种执拗确实显得有些不合时宜(最新的ZX505大法总算放弃WALKMAN接口改用USB-C接口,可喜可贺)。 除了保卡外其他三份印刷品意义不大,当然对音频播放器不熟悉的话可以参考下操作说明。绝大部分购买这类产品的用户基本上可以忽略掉书面介绍。 和上一代ZX100播放器相比,ZX300A在外观设计上做了不少变革和创新,最明显的就是从物理按键升级到触摸屏。黑色的配色在外形设计上显得更加沉稳,配合哑光工艺和金属外壳,整体的质感表现不错。最终购入NW-ZX300A很重要的一点也是喜欢设计感十足的外形。虽然正面整体采用了磨砂工艺,不过仔细看的话会发现Walkman标识相对醒目,这一部分索尼采用了抛光工艺,细节处也彰显了索尼作为传统数码大厂的设计功力。 正面上方是信仰满满的SONY Logo,金属蚀刻工艺质感不错。占据正面2/3区域的是一块3.1英寸的触摸屏,800x480像素虽然不够细腻,但是应对播放器上的图片演示还是绰绰有余。整个屏幕采用的磨砂工艺,在耐用性和触感上都有不错的表现。正面下方1/3的区域算是一个空白区域,整个区域仅有一个WALKMAN标志。由于没有ZX100物理按键的设计,ZX300A屏幕下方的设计稍显空旷,个人感觉未采用整个屏幕覆盖播放器设计的原因主要是为了省电,毕竟作为播放器来说续航比屏幕体验更加重要。 背面采用了一体化的蒙皮设计,算是一个使用性和使用体验比较均衡的设计,增加了产品的高档感的同时提高了摩檫力,简单来说就是握持体验更好,也更容易拿稳产品。和上一代播放器ZX100的“翘臀”设计相比,这次ZX300A的扁平化设计无疑更加实用,强迫症患者的再也不用忍受后背不平的痛苦,播放器在桌面可以轻松放平,配合耳放捆绑使用也更加方便。 整个后背绝大部分面积被蒙皮占据,此外中间部分有NFC标志,日常使用的时候可以通过NFC和其他产品进行快速链接。这些年索尼一致致力于推广NFC技术,无论是在自己的手机、播放器、耳机还是音箱上都可以看到其身影。坦率来讲家中有较多支持NFC的产品话使用起来确实是特别方便的。后背底部有WALKMAN的标识,此外还有一些产品相关信息介绍,相对重要的信息就是这款播放器是马来西亚制造。马来西亚一直是大法音频产品的生产地,这款产品也不例外。 ZX300A将耳机孔设计在机身顶部,和上一代产品相比最大的区别就是ZX300A包含了普通单端3.5mm接口和平衡的4.4mm接口,两个接口分别位于右侧和左侧。同时作为ZX300A重要卖点的4.4mm平衡接口,索尼在接口旁边也使用“BALANCED”进行了醒目标识。接口的“金菊花”设计骚气知足,有很高的辨识度。仔细观察的话可以发现索尼在顶部的材质处理上进行了拉丝工艺处理,整体的外形更加统一。 延伸小知识:平衡口 什么是平衡口? 普通的单端音频输出分为左声道、右声道和地线三条,而平衡输出则分为左声道正极、左声道负极、右声道正极和右声道负极四条。单端输出时由于左声道和右声道的信号会共用一条地线,导致左右声道信号会出现串扰。平衡输出采用地线分离的设计,能够有效减少串扰的影响,提高声音的输出质量。 平衡口的优势? 1)拥有更大的声场表现,类似小包间到大剧院的体验,空间感更强。 2)更大的推力表现,左右单元分开驱动,提供更大的推力。以NW-ZX300A为例,16Ω的前提下单端口推力为50mw,平衡口推力可达200mw。 3)更好的动态和细节表现,平衡输出会同时输出相位相反的正负信号,这两路信号在接收端反相叠加可以抵消部分之前线路上产生的噪音,进而提高声音的传输质量,带来更好的动态和细节表现。 主流的平衡接口? 目前市面上主要包含三种平衡接口,分别为2.5mm平衡口、3.5mm平衡口、4.4平衡口。每种平衡口都有相应的产品推出,目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和相互之间的不兼容也对选择音频产品造成了许多不便。 2.5mm平衡口:由韩国音频大厂IRIVER主导,部分国内品牌和韩国品牌使用该接口标准产品。产品选择多通用性较强,不过接口本身的强度一般。上图所示为爱欧迪PD2 2.5mm平衡口。 3.5mm平衡口:较老的一种平衡接口,使用厂家并不算多,HIFIMAN等音频品牌目前使用该接口较多。兼容性佳,输出功率较大。上图所示为凯音N6 II 3.5mm平衡口。 4.4mm平衡口:日本JEITA协会定制索尼主导推出的平衡口方案,接口坚固耐用。索尼自然而然是这一接口标准的积极推动者,不少国际音频大厂也推出了兼容4.4mm平衡接口的产品。虽然整体接口素质一般,但是索尼等音频大厂的力推未来也有不错的发展潜力。上图所示为SONY ZX300A 4.4mm平衡口。 底部设计风格类似顶部,同样采用了拉丝工艺的金属材质。中央位置为WALKMAN口,数据传输和USB DAC需要通过该进口进行操作。左侧为挂绳口,挂绳口设计较为合理同时开口较大,实际体验安装挂绳较为简单。右侧为产品型号和序列号,拍摄的时候已进行虚化处理。 ZX300A左侧设计延续了整体的磨砂风格,金属的光泽效果不错。左侧下方为ZX300A的存储卡位置,采用的插入式设计。卡槽可取出的保护外壳外部标识有存储卡标志,整个卡槽和保护外壳接触部分采用硅胶进行封闭处理,能够起到一定的防尘防水作用。打开保护外壳可以清晰的看到马来西亚制造的英文说明。 主要的操控按键都集中在ZX300A主机的右侧,ZX300A延续了之前索尼播放器的设计,按键功能较为齐备。按键设计较大,同时回馈力不错,熟悉按键后可以实现盲操。中间位置的上下按键通过长按和短按可以分别实现歌曲快进快退和上下曲目切换。锁定按键索尼在细节上也做了特殊处理,为了增加锁定按键滑动的摩檫力,锁定按键表面采用了凹凸的防滑设计。 开箱的体验过程再一次见识了大法在工业设计上的专业性,数码产品的特有质感呈现得很好。和上一代ZX100相比外形设计上更显功力,同新款的ZX505相比外形设计上也各有千秋。作为一款播放器光好看肯定是不够的,好用才是更重要的标准,下面分享下ZX300A的使用体验。 实际体验: 限于本文篇幅控制,一些基础的操作这里就依次进行详细介绍,重点分享一下大家可能较为关心的一些操作体验。 握持体验: ZX300A三围为57.7 x 120.4 x 14.9mm,整体来说体积不大,厚度也控制得较为合理,配合不错的手感单手握持较为轻松。 ZX300A虽然采用的金属外壳,但是在重量控制上做得不错,实际称量155g(官方数据为157g)的重量虽然并不算轻,但是作为一款主打高音质的HIFI播放器绝对是一款轻量级的产品。 个人体验经验来说,更沉的HIFI播放器虽然在音质上可能会有更好表现,但是在便携性上做得不够理想,ZX300A算是一款做的比较均衡的产品。 系统启动: 系统从按动开机按键到正常完成开机操作耗时45秒,整体体验来说感觉较慢。日常使用的话不建议进行关机操作,保持待机状态即可,待机状态下注意配合锁定键减少误操作。 系统流畅性: 播放器拷贝4K区别,包含HI-RES、普通无损和MP3各种音质音乐,存储在插入的的TF卡上。系统整体进行选歌和其他操作较为迅速,大量高码率音源存在的情况也没有卡顿情况,系统整体流畅度优化做得不错。 播放方式选择: ZX300A的音乐播放选择方式较为完备,除了常见的全部、专辑、演出者、风格、发行年份、作曲家、播放列表外,还支持一些特殊的播放选择方式。 比如高解析度方式可以自动识别数据库中的HI-RES标准音乐,通过全部歌曲/专辑/演出者三种列表的形式可以方便的选取高品质音乐进行欣赏。 我习惯将歌曲进行准确的分类,好处就是通过文件夹播放,可以快速定位歌曲,播放指定歌曲或者指定文件夹的歌曲就十分方便。另外直接拷贝音乐文件的话可能存在ZX300A无法正常显示专辑封面的情况,建议使用官方软件Music Center来进行音乐文件的管理和操作。 除了上面介绍的高解析度和文件夹播放方式外,ZX300A还支持最新传输专辑、SENSME频道和CUE表三种方式。最新传输专辑可以播放最近有增加过的专辑曲目,不过个人感觉意义不大。SENSME频道会将音乐按照音乐节奏风格进行分类,大家可以根据需求和心情选择聆听不同分类的曲目,功能有一定作用但是进行歌曲分类耗时较长。CUE表其实是一个十分有用的功能,加入你有APE这类无损未分割的音乐的话,通过使用CUE表可以快速进行该未风格音乐下的选曲操作,古典音乐这类作品特别适合(播放器全是WAV没有APE文件这里就不演示咯)。 音量调整: 音量调节可以通过触摸屏在转盘式旋钮进行操作。 也可以通过右侧的音量按键进行调节。ZX300A增加了高增益输出应对高阻耳机,同时将音量范围调整为120档,可以进行细致的档位调整来匹配自己的音量需求。 USB DAC: 不少人选择ZX300A这款产品,和这款产品支持USB DAC有很大关系。简单来说就是通过USB的方式连接ZX300A和耳机,通过ZX300A来解码处理电脑或者手机端的音乐文件,可以提供相交于电脑或者手机端直接播放更好音质表现的音乐。 USB DAC的好处就是通过ZX300A的处理,带来更佳的音质表现。相对于电脑来说,手机端使用USB DAC的实用性更强(当然需要手机端另配一条OTG线材),配合手机端的流媒体可以方便的选择歌曲的同时,通过ZX300A的S-MASTER放大器解码放大再输出到耳机,配合DSEE HX技术,可以提供优化有损音乐已经丢失的高频信息,将无损音质提升到更好的体验效果(官方说法叫将音源效果提升至接近HI-RES级别)。 整个操作比较简单,选择打卡USB DAC后连接线缆即可操作,此时的ZX300A只能进行音量控制,其他调节需要在手机或电脑端进行完成。 需要注意的是USB DAC模式下通过有线的数据线进行连接使用该功能的时候掉电速度较快,在播放器设置中记得打开供电选项。考虑到家中电脑日常配合UDA-1使用,对USB DAC的需求不大,该功能演示一下即可。 双向蓝牙(蓝牙DAC)功能: 刚才介绍了USB DAC功能,可以实现播放器播放手机或者这电脑端的音乐,虽然性能提升较多,但是有线连接并不方便。如果使用手机音乐软件听音的话可以使用双向蓝牙功能,通过无线的方式体验更好的音质表现。原理和USB DAC基本一致,依旧是通过ZX300A的S-MASTER放大器解码放大再输出到耳机,配合DSEE HX技术优化流媒体音乐,还原缺失的高频细节,带来更好的音效体验。相较于无损音乐,此方法对普通有损音乐的提升作用更大。 双向蓝牙的连接也很简单,将ZX300A视为一个蓝牙接受装置即可。首先在ZX300A中打开双向蓝牙功能,然后在手机蓝牙中选择ZX300A并进行连接,详细操作可参考上图所示,整个操作流程并不复杂。需要注意的是,为了保证较好的音质,ZX300A和耳机最好采用有线连接的形式更好。ZX300A的双向蓝牙算是一个大大的惊喜,毕竟类似的产品售价不菲,飞傲类似功能的BTR5蓝牙耳放售价在700左右。 NFC体验: SONY作为NFC技术的主要推动者,在自己的音频和手机产品上基本上实现了全覆盖。NFC链接的话会比蓝牙更加快速,在两个支持NFC功能的产品直接进行触点的互碰即可快速实现两个产品的连接,操作简单快捷。 充电测试: 通过电脑端充电,ZX300A可以实现5V0.5A的充电效率,使用桌面快充转化器和快冲充电宝,ZX300A可以实现5V0.8A的充电效率。参考官方的额定电流0.9A的说明,电流在安全范围内。考虑到官方推荐使用电脑等小功率输出口进行充电,日常使用还是建议使用5V1A的充电器即可。日常充电的话基本要1.5-2小时可以充满,等待时间并不长。 续航体验: ZX300A虽然和前代产品ZX100相比续航稍逊一筹,不过依旧保持了较好的续航水准,官方宣称可支持播放约26小时的Flac格式音频(96kHz/24bit)或约30小时的MP3音频(128 kbps)。不严谨的进行了个人极端测试,打开所有声音设置全部选项,选择4.4平衡口连续播放WAV文件,音量调整为中等,ZX300A续航在12小时左右。整体的表现十分不错,毕竟这是一款偏向音质体验的播放器产品。轻度体验的话,充电一次能够轻松做到每周充电一次。 存储卡体验: 这次ZX300A采用了索尼播放器惯用的插入式设计(新款ZX505改成了类似手机的取出式设计),TF卡支持256G。由于手上没有大容量的TF卡,具体能兼容多大容量位置,测试使用128G的TF卡读取速度还是比较满意的。存储卡的话建议尽量购买容量大一点的产品,考虑到ZX300A的读取速度不到30M/S,存储卡的选择无需强调速度,重要保证数据的稳定和安全,选择大厂普通速度大容量存储的产品即可。 手感与保护: 虽然蒙皮和金属外壳为握持提供了不错的手感,但是选做一些还是很有必要的。之前有过播放器屏幕和相机镜头损坏的经历,个人建议的话还是需要购买贴膜和皮套的。屏幕由于有特殊设计的WALKMAN设计标志,保护膜的贴合性不能做到十分完美。不过不少保护壳的设计相当不错,顶部设计有专用插孔保护硅胶塞、底部充电口采用可移动硅胶塞设计、底部挂绳口也采用大开口设计,日常使用除非取卡其他操作都十分方便。为了你的播放器,这两个配件的钱不能省。保护套整体还是很完美的,唯一不足就是特别容易沾灰。 截屏操作: 虽然这是一款播放器,但是ZX300A能够实现截屏功能。本文所有的播放器页面都是采用该方法完成的,方法较为简单。在息屏状态下依次按下音量减键、音量加键、长按电源键三秒,即可完成截屏。截屏完成后播放器操作界面会被点亮,自己去根目录下查找对应图片即可,上图所示为通过截屏方式截取的歌曲封面信息。 ZX300A的声音设置: ZX300A作为一款偏向HIFI的音乐播放器,增加了不少音效调整的玩法给用户,下面简单介绍写这些声音设置下的调节内容: 均衡器/音调控制: 就是所谓的EQ调整,通过频段的响度改变听感。玩法较多也比较适合DIY,自己有时间折腾的话可以尝试操作,网上也有很多玩法推荐可供参考。 DSEE HX: 索尼音频算法技术,系统自动修护有损音乐的高频部分,提升原有音乐音质。 建议在播放MP3这类有损音乐格式的时候开启,可以带来更好的高频表现。 DC相位线性器: 调整音乐的低频段特性,使其接近传统模拟放大器效果。 类似声音文件的美图秀秀,修正瑕疵适当美颜。DC相位线性器分为AB两大类,A类突出乐器,B类突出人声。AB大类又包含Low、Standard、High,具体怎么调整需要多试验和对比。 动态音量均衡器 : 减少歌曲之间的音量差异。建议进行关闭,通过低音部分加强和高音部分减弱,过度更加柔和自然,但是乐感体验较差。 黑胶唱片处理器: 重现黑胶唱片温暖丰富的声音,喜欢偏暖风格的声音走向的话可以打开。 PS:如果对这些音效调节都不喜欢需要进行关闭,可以勾选“直接源”一键关闭。 音质表现: ZX300A是一款支持LDAC和HI-RES的音频播放器,在介绍ZX300音质表现之前,先简单科普下LDAC和HI-RES这两大索尼引导的黑科技知识点。 LDAC相关知识介绍: 众所周知,蓝牙传输音乐的时候会存在数据的损失,业内各大厂家也在采用不同的传输标准来减少蓝牙传输中数据的损失。目前厂家的蓝牙传输编码主要包括SBC、AAC、aptX、aptX HD、LDAC这五种。 SBC:这是最早的蓝牙音频编码格式,也是所有蓝牙设备都支持的一款产品。SBC编码由于比特率较低、压缩率较高,数据传输中丢失信息较多,聆听音乐体验较差。 AAC:由包括杜比实验室、AT&T、SONY等多家公司和机构共同开发,初衷是取代MP3格式,音质表现和SBC相比优势较为明显。AAC在相同码率下音质一般优于MP3,目前该技术主要以苹果为代表的公司使用较多。 aptX/aptX HD:高通公司主推的音频传输编码,前身为CSR主要推动技术的发展,低延时是其主要特点。aptX HD则是aptX的高音质加强版,在aptX的基础上增加了对音频传输速率的支持,支持24 bit 48KHz的音频格式。 LDAC:是由索尼推出的较新的无线音频编码技术,和传统SBC彪马技术相比,传输速度为SBC的三倍。是目前所有蓝牙传输彪马技术中音质最好的。当然要实现LDAC的支持需要蓝牙的输出和输入端都支持该技术的设备才行,目前除了索尼外已经有不少厂家开始支持这一编码标准,比较典型的就是安卓8.0以后版本不少手机都开始支持LDAC。 选购耳机的时候一定注意,尽量选择支持APTX HD和LDAC的耳机产品,如果你对音质有要求的话,不支持上述规格的产品的音质表现往往不够理想。 Hi-Res相关知识介绍: Hi-Res全称为High Resolution Audio,又称为高解析音频,Hi-Res Audio是由索尼提出并定义、由JAS(日本音频协会)和CEA(消费电子协会)制定的高品质音频产品设计标准。Hi-Res音频的目的是表现音乐品质极致和原音重现,获得真实感受原唱者或演奏者在现场演出的临场氛围。 支持HI-RES标准的产品一般都会在产品本体或者包装上进行标明和宣传,上图所示的SONY NW-ZX100是一款获得HI-RES标准认证的播放器产品,可以在商品上看到HI-RES的小黄标。 HI-RES的标准:HI-RES音频的标准高于CD,只要标准超过CD的音源我们都能称为HI-RES音乐。CD标准采样率为44.1KHz,比特深度为16bit。换句话说超过44.1kHz / 16bit的音频即是HI-RES音乐,一般常见的HI-RES高质量的音频规格可达192kHz / 24bit。 主观聆听分析: 本次主观测试采用NW-ZX300A配合SONY MDR-EX1000、SONY XBA-N3BP两款耳机进行测试,耳机包含头戴式和入耳式,耳机单元包含动圈和圈铁两大类型,同时对3.5mm单端口和4.4的平衡口都进行试听体验。 测试音乐主要包括四首音乐,侧重点各有不同。《渡口》主要用于测试中频的人声表现,《加州旅馆》主要用于测试低频表现,《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主要用于测试高频表现,《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主要用于测试大编制表现。 NW-ZX300A+SONY MDR-EX1000(入耳式动圈耳机、单端口)听感: MDR-EX1000算是一只比较经典的动圈耳机,但是并不算好推。NW-ZX300A单端口能推但是并不算特别好的组合。总体感受就是EXK在部分高频表现的时候略微刺耳,同时存在一些难以消除的齿音,但是并不算明显出现的频次也不算高。《加州旅馆》的鼓点、人声和掌声定位精准,低频的量感控制不错。乐器和场地的空间感都有很好的呈现,分离度控制不错。《渡口》呈人声解析不错,声音的层次感表现到位。《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小提琴表现出不错的控制力,没有出现刺耳的情况,阿卡多演绎的小提琴呈现出明显的声音弹性,可听性较高。《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解析力一般,大场地的定位感没有体验出来,受制于推力,大编制的氛围感并未得到很好的呈现。NW-ZX300A+SONY MDR-EX1000应对大编制外的音乐能够做到不错的表现,三频整体表现较为均衡。 NW-ZX300A+SONY XBA-N3BP(入耳式圈铁耳机、平衡端口)听感: 从3.5mm单端口切换到4.4mm平衡口,一耳朵的惊艳和提升,和单端口的体验差别十分明显。推力的明显提升是很直观的体验,整体的解析力也明显提高。整体的体验感觉人声跟家突出但是并不突兀,低频下潜到位有弹性,同时量感也控制到位。不考虑捆绑的前提,4.4平衡口将ZX300A的功力发挥到了极致。配合的XBA-N3BP来看,耳机配合流行、摇滚、电子乐都有不错的表现,人声处理较为干净清晰,同时和背景乐器声有比较好的层次感和距离感。《加州旅馆》的鼓点精准、沸腾的人声和鼓掌声距离感和拳拳到肉的感觉很棒。《渡口》呈现出较好的层次感,蔡琴声音极具感染力,很容易就沉湎其中。《帕格尼尼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完美呈现了小提琴的“松香味”,声音饱满圆润,展现了不错的控制力。《德沃夏克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整体表现不够理想,声场和定位感都有所欠缺,NW-ZX300A+SONY XBA-N3BP组合搭配聆听大编制古典音乐声音显得略微奇怪。 ZX300A PK ZX505: 外观与工业设计: ZX300A和ZX505在产品定位上类似,目测ZX505上市一段时候后ZX300A会陆续停产。外观上来说两款产品都呈现了不少索尼元素,不过ZX505在外观设计上更加圆润,ZX300A外观设计上更加刚猛。两款产品在工业设计上来说都比较不错,算是打个平手。 功能与性能: 三围和重量上相差无几,ZX505的显示屏在分辨率和尺寸上都更有优势,当然也会更加耗电。 从两者的续航就可以明显看出差距,实际上ZX505的续航很难做到预期的20小时理想状态,安卓智能系统的续航表现并不能让人满意。期待后期OTA能够有所改进。 ZX505内置安卓9.0系统,同时自主安装APP配合流媒体使用十分方便。ZX300A则是采用的传统封闭系统,音乐需要进行拷贝传输,使用方便性来说ZX505更有优势。不过ZX505的系统体验并不算好,固件不够稳定造成卡顿情况时有发生,同时原生系统未针对播放器进行优化,菜单逻辑和设计较为奇怪。 ZX505为了配合WALKMAN 40周年推出了颇有情怀感的黑胶唱片处理器,针对索粉和情怀党可以加分。 数据接口算是ZX505的重大进步,ZX505总算摒弃了不够通用的WALKMAN DOCK投入到USB-C的怀抱,可喜可贺。 比较遗憾的是ZX505取消了ZX300A上的双向蓝牙功能,算是一个不小的缺憾。 从价格上可以看出两者的差距十分巨大,结合京东现在的实际售价来看,ZX505的售价基本是ZX300A的两倍。整体性能差距不大的情况下,价格可能会对最终选购产品产生具体的影响。 音质表现: 从上图的几款索尼播放器的用料情况可以明显看到,新款的ZX505在用料上比ZX300A高出不少,很多用料上甚至已经超过黑砖。声音出来的最终效果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堆料优秀不代表音质优秀。 推力上两款播放器性能相当,不同原件的使用和调校方式的不同造成了声音效果。主观上来说两款产品整体的表现相当,没有明显的档位区别,只是在声音走向上有所不同。ZX300A显得有点闷但是还算柔和,整体听感上比ZX505更暖一些。ZX505的调音风格更冷一些,有更加明显的数码味,解析力不够显得声音不够饱满。相对而言我更偏向ZX505的声音。 ZX300A PK ZX505小结: 简单总结一下,目前来看ZX505不算是一款成熟的产品,和ZX300A相比没有明显的优势。考虑价格直接选择ZX300A,喜欢流媒体同时预算足够,就直接选择ZX505。 体验总结: 总的来说ZX300A是一款综合性能颇为满意的播放器,整体表现出了较好的均衡性。出色的做工、优秀的工业设计、出众的续航、相对不错的声音表现,让这款产品显得类似万金油的角色。没有明显的短板,但是却保证了较高的稳定性和性价比。当然选择ZX300A绝对不是一个终点,这是让你放弃3.5mm接口转向4.4mm接口的新的开端,要想体验较为完美的声音,那么升级平衡后是你选择这款产品需要慎重考虑的点。 简单做了小结,总结下这款产品的优缺点: 1)出众的工业设计和做工,整体系统使用体验较为合理; 2)性价比不错,2K左右能提供高码率音乐解码、USB DAC、双向蓝牙、4.4平衡口的播放器并不多; 3)要想更好的发挥ZX300A的性能,4.4平衡口是你继续花钱的一个新的起点; 4)糟糕的开机启动速度,你需要在开机掉电和慢速启动中选择一个; 5)歌曲信息支持不好,包括封面、歌曲名字,使用官方软件Music Center能一定程度解决但无法彻底解决; 6)续航表现虽然不如ZX100,但是比起安卓系统的ZX505好了太多,整体续航表现不错; 7)  配件配置抠门,想得到的配件基本都还要自己花钱购买。 索尼(SONY)NW-ZX300A Hi-Res高解析度无损4.4平衡DSD解码音乐播放器(黑色) 京东:¥2299 去看看 <更多>

王二狗 经验 2020-01-17 10:49

说起飞傲这个品牌,我想稍微对便携播放器有所耳闻的同学都不陌生。只不过现在如火如荼的国内音频圈子,各家厂商都开始在填补自己的理想生态圈。正是如此飞傲也开始做起了高端耳机产品,在众多新品中便携小巧的M5倒是成功吸引了我的注意。体积小巧带来并不是对于音质的盲目追求,却恰好对于烧友和非烧友做到了日常使用过程中产品类型的补足。那么有了这么一个清晰的产品定位,这正是我选择M5的主要原因。 其实播放器与智能手机一样,硬件层面对于上游供应链的依赖较大,产品优化、调音就如同系统UI一样,各家不尽相同。说起飞傲M5必然就会想到山灵M0和海帝思AP80,说实话这几款差别并不大。从外形方面考虑都非常好看,M5更加工整、M0相对圆润、AP80韩系风格。另外M5发布较晚,功能层面稍微多一丢丢。正所谓数码产品买新不买旧,M5与M0售价相仿,AP80再贵出五十,很明显就是要对着干。另外M5是有专用表壳提供的(型号:SK-M5A),那么变身音乐手表的装X操作我想肯定有人和我一样非常合心意,这一点其他两款似乎并没有推出相关配件了。 45.3x42x13.7毫米的三维尺寸,放在口袋里肯定是要比各家真无线耳机要小的。整机重量38克,这是要比一个鸡蛋还要轻的重量了。铝合金CNC工艺机身和双面2.5D全贴合弧形钢化玻璃在提高机身品质的同时提高刚性,但是小也有TA的负面性,也就是太容易手滑。所以不要追问我为什么知道了(泪目)。  飞傲M5拥有一块240x240分配率1.54英寸的触控屏幕,搭配实体按键和3.5mm接口,做到了与一般便携播放器完全一样的功能。屏幕上方还有一个彩色提示灯,当处在蓝牙工作状态下会做出相应的提示。3.5mm接口支持PO/LO/同轴的多模式输出,再加上M5可以支持蓝牙的收发,进一步凸显出M5轻量化高频次的出街神器定位。  M5作为一款如此小巧的播放器,明确了产品定位,你才能知道你到底要不要买他! 我觉得M5适合以下人群: 已有专业播放器,但想换小播放器出街的人; 有无损音乐文件,但手机无法播放的人; 对于无线听歌有需求的人; 手机续航短或容量空间不足的人。 那么如此的解读到底是种草还是解毒?还是得看各位的日常使用需求,不过从我的角度来看只要满足其中两条,我觉得就可以考虑入手一台小巧的便携播放器了。 前面说到的无线听歌需求,往往是随时随地、想听就听的赶脚。而捆绑耳放、负重大砖头其实并不是人人都能接受的。M5使用背夹(标配附赠)和手表腕带(需另购)的两种方式,再搭配自定义显示方向,可以轻松切换成自己的专属使用方式(M5支持抬手亮屏,双击唤醒)。 双小金标Hi-Res Audio、Hi-Res Audio Wireless音频认证,几乎全格式音频的播放支持,PCM支持384kHz/32bit规格,支持CUE解码和DSD硬件。这些几乎“大国砖”做到的M5基本均已覆盖。与此同时,蓝牙功能其实才是M5“最核心”的使用方式。M5内置了AK4377音频DAC+CSR8675蓝牙芯片(蓝牙版本4.2),可接收:SBC/AAC/aptX/aptX HD/LDAC,不过发射不如接受,目前支持SBC/ aptX/LDAC。不过在我印象中飞傲爱刷固件是出了名的,就看后续有没有靠软件层面来解决这个问题。(M5可固件分为系统固件和蓝牙程序固件)  还别说M5的推力和听感表现超出我的预期,有线状态下出街只要调到20-25之间即可(满档60),相信对于大耳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只不过一般人不会这么去用。这小家伙有一块彩色触控屏居然续航还可以,官方标称可以达到有线状态10.5小时/蓝牙状态13.5小时。因为以我上下班使用不到一小时的程度来看,算上待机一周大概掉了一半多一点,所以也没怎么去测了,肯定是管够用了。  那么手机听歌党们到底要不要入手这款M5呢?答案得看看您是不是我上面所说到的那四类人群。至于为什么有人会提出说M5相比手机对于音质的提升并没有那么明显,其实就是还是没有弄清M5的产品定位,M5在无底噪、解码能力、声音细节表现上都是要优于手机播放的。 换播放器肯定不如换个耳机来个听感直接,如果想给真无线搭个伙伴,爱好运动的你用M5的无线和有线模式都可以轻松无感的享受美妙的音乐时光,步数记录、快速切歌的使用方式,完全可以在不携带手机的状态下独立工作,这点非常难得。 双向Type-C接口还支持USB解码和OTG文件管理的功能,M5确实做到了功能上的大满足。那么对于这么一款功能全面的便携播放器,或许小和轻也是TA最大的缺点了(都怪我手太滑~)。  飞傲(FiiO) M5无损播放器蓝牙音乐mp3迷你学生hifi车载插卡跑步随身带麦 黑色 京东:¥598 去看看 <更多>

数码风潮 晒物 2019-11-21 19:00

【前言】 近几年“捆绑党”这个群体似乎越来越少见到了,或许是因为国产播放器发展越来越快,其本身素质已经比较强大,再说了这年头谁出门还不带个数码产品的?智能手机至少人手一台吧,然后就是充电宝、充电器,有的甚至还习惯出门带上平板电脑或者笔记本,所以随身耳放这种东西逐年萎缩,毕竟轻装出门,能做减法的尽量做减法了。说到这些个数码产品,音质是软肋,俗话说随身听个响,但对声音有追求的人来说总是希望声音能好一点,再好一点,不妥协,绝不妥协!即便听音环境再恶劣也不能失了发烧的尊颜......。 【开箱和产品细节】 今天要与大家聊聊的是目前为数不多愿意继续研发便携式耳放的品牌AUNE奥莱尔,从B1、LTD限量版到B1s,他们的B系列耳放以高颜值和出色的声音让人记忆犹新,现在新品来了,这就是AUNE BU1,一款专门为便携式设备研发的解码耳放一体机。 AUNE BU1的包装设计比较简洁,打开包装可以掏出不少东西,其中有两个小配件令人费解,比如都9102年了居然还给了实体驱动光盘?这年头大伙儿的电脑都不带光驱了吧,直接从网上下载岂不是更方便么?另外还给了一个防尘塞子,Emmm这个产品带有Line Out输出,可以用来接个有源音箱功放或者耳放,如果不太常用的话可以把LO口堵住,贴心到令人发指......。 还是来看看AUNE BU1本体吧,造型风格依旧延续了B系的风格,外壳是一整块铝通过CNC挖出来的,所以外壳的一体性相当高,表面采用了拉丝工艺,加上土豪金的配色瞬间高大上了有木有! 当然除了外观血统的一致性,两个小窗口也继承下来了,对于我这种电路白痴而言只能看个乐呵,总之就是一个能让人发呆盯好久的地方233333。 它背面的颜值也不低,两大块蒙皮贴合在铝合金外壳上,中间贯穿一条金属带,看上去质感不俗。 顶部的音量旋钮是全金属的,上边有着赏心悦目的纹路设计,阻尼感适中,它的直径与AUNE BU1的厚度基本是一致的,所以就这么平放在桌子上也能轻松操作。音量旋钮的两侧分别是LO口和PO口。 侧面的开关比较简单,有一个电源开关、增益开关和电量显示键。拨杆式操作是我喜欢的,比按压的那种确认感更强。PS:电源开关上的加减号什么鬼......。 主机的底部,充电接口和数字输入接口是分开的。好了,全部开关接口介绍完毕,事后一想,这东西居然没有Line In、同轴和光纤。仔细看了看说明书的介绍,Emmm,专门给手机电脑设计的,虽然有点不甘心,但不得不说切入点很明确:它的存在就是为了彻底甩掉数码设备的渣音质而开发的。 主要的配件就是一条USB充电线和一条Type-C转接线,做工看起来都还不错,转接线可以直接用到Android手机上,不过我只有水果机,所以多备了一条泽丰的雷电转接线。 开机,有绿光! 【耳机搭配与主观声音体验】 我的前端搭配比较简单,用的是iPhone XS MAX,利用泽丰的雷电转接线接驳到AUNE BU1上,播放器是海贝音乐,通过独占模式输出,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开启USB独占模式前,一定一定一定要把AUNE BU1的音量调到最低,否则耳机“炸”了就不得了了! 首先来个难度大的,hifiman ANANDA,这个平板耳机虽然定义直推型耳机,看参数貌似也不难驱动,但平板终究是平板,对于前端的推力要求还是很高的,AUNE BU1低增益模式并不能驱动好这个耳机,必须开启高增益才能达到理想的响度。我认为ANANDA的声音特色基本上能通过AUNE BU1表达出来,声音中性均衡,暖度适中,走的不是高爆解析,相对而言是比较柔和的,失真控制完美,具有一定的音乐味。不得不说分立式设计是有优势的,能量感表现良好,即便这类不太好推的耳机也不会有那种过分束手束脚的感觉,放得比较开。在AUNE BU1上,个人主观认为能发挥ANANDA 80%左右的水平。 榭兰图是我入手的最贵的动圈耳机了,对于这条耳机我喜爱有加,比动铁更有“人情味”吧。在AUNE BU1上只要开到低增益即可。换上榭兰图后,给我最明显的感受就是低频有显著加强,不仅仅是下潜的深度,能量感也更为集中,一首女版《加州旅馆》,低频打击感强烈,冲击大脑,直入心窝,人声部分远近适中,本人不太喜欢舔脸的人声,那会让我觉得很压抑,保持适当的距离,就像站在台前欣赏歌者的美,不需要走得太近距离,却能纵观歌者的全部岂不乐哉?信息量上,AUNE BU1也有带给我惊喜,如果是用iPhone XS MAX的原装转接线直推的话是远远达不到我满意的水平的,AUNE BU1谈不上手术到的解析力,但恰到好处,不残缺也不过分,一切的都是刚刚好,依然保持了一定量的暖度,搭配榭兰图无论古典还是流行都可信手拈来,对于音乐的普适性是比较好。 阿思翠海豚座,新版来的,改善了中频的密度低频力度,这是本人近期入手的塞子。应该是得益于动铁的先天优势,解析力跟榭兰图比起来丝毫不弱下风,但声音的舒展性却没有榭兰图那么好。AUNE BU1拿来驱动这类小塞子轻而易举,底噪控制出色到不可闻,依然只需要低增益即可,但音色与榭兰图有着7分相似(比如解析和甜味),除却差异最大的自然舒展度,低频几乎可以摸到榭兰图的尾巴!另外,中频的结像是让我印象深刻的,人声贴耳,但没达到跪舔的底部,所以还算能够接受,较近的人声可以听见更多的细节。 【总结】 对于手机搭配解码耳放的组合,与单独买个两千块价位的播放器的选择一定有很多发烧友会充满疑惑。首先说说两千元价位的播放器吧,声音的素质和味道权衡上不会给到你更多,这个阶段的播放器往往更突出素质一些,音乐性不够强,而且播放器的功能比较单一,基本上也都是简单的单片机的系统。手机+AUNE BU1的组合可依赖手机系统强大的互联网功能得到更丰富的流媒体资源,这年头真正愿意往内存里拷贝文件的硬核烧友越来越少了,我本人家里用群辉组件了一个5T音乐云库,即便想听真无损,只要通过手机wifi就能实现了,声音的音响性和音乐性上取舍相对均衡。它不仅仅能用在手机上,直接插到PC上用来提升电脑音质也是个不错的方案(需要装驱动),手机平板电脑全兼容(支持USB输出的播放器也可用),支持全局USB DAC,实用性和易用性更高。 【官方专卖店】aune 奥莱尔 B1S /BU1(升级版)HiFi便携式耳放甲类耳机放大器 BU1金色 京东:¥1699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19-09-14 20:20

据统计,EROS Q上市以来已经累计销售超过三万台,这款性价比很高的音频播放器为EROS赢得了良好的口碑。经过两年多的时间,EROS Q终于迎来了升级版EROS Q2,虽然从外观看,两者几乎没有任何变化,但是EROS Q2采用了全新主控方案,支持原生本地DSD256音频硬解,UI界面也做了进一步优化,售价却非常亲民,只有899元,是入门初烧的不错选择。EROS Q2使用了一段时间,现在就来跟大家说说个人的一些使用感受。 EROS Q2的包装盒十分结实,简约风格和EROS Q的包装有所不同,新增的纸盒外套正面添加了产品的渲染图,一句“好声音不止所见”的宣传语令人期待。 打开包装盒,机身使用高密度的海绵加固保护,USB充电数据线则独立放入小纸盒收纳,此外配件还包括了产品说明书、合格证等,厂家提供了一年免费保修的服务。如果能随机在配个清水套之类的保护壳就更好了。 从外观上看,EROS Q2和EROS Q可以说几乎是一致的,颜色还是只有灰色这个版本。不同的是EROS Q2的机身厚度增加了1mm,长与宽仍是90mm x 55mm,这点细微的小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EROS Q2的生产工艺也延续了EROS Q的方案,机身外壳依旧是采用了坚固耐用又轻量化的锌合金金属材质,正面与中框一体化设计,边沿斜切面处理,带来很不错的质感与手感。 EROS Q2的按键、接口布局和EROS Q相同,尽管按键数量多达8个,外加一个转盘,但是由于体积不大,所以单手操控并没有太大的问题。我个人很喜欢这个转盘设计,阻尼适中,无论是浏览曲目或者菜单设置都特别快捷。 EROS Q2的背面在原有的金属外壳基础上再加入一层玻璃面板,对于提高蓝牙的无线传输稳定性有一定的帮助,同时也能带来更好的握持感,不过也相对容易留下指纹。印在背面的图案和EROS Q有所不同,但是EROS标志性的篆体“专注于声”四个字依旧保留着。 电源键位于机身顶侧,长按开关机操作,短按实现屏幕亮起和关闭的来回切换。此外,在设置菜单里也可以选择自动熄屏的时间。 耳机插孔、USB接口和LO线路输出接口都设计在机身的底部,由于产品定位于初烧,所以不具备同轴输出功能,如果想要进阶的话,可以考虑高端型号EROS H06。EROS Q内置了1500毫安电池,4小时即可让机子满血复活,并可以连续播放长达18个小时,续航表现令人们满意。此外,USB接口除了用于充电外,还用于数据传输,同时又带有OTG功能,可惜接口规格没有采用时下流行的Type-C。 在机身侧面是音量调节按键和TF卡槽,最高可支持256G扩展。因为EROS Q2并没有内置存储空间,所以需用户另外购买,不过现在TF早已是白菜价,所以也不需要额外花费多少钱,而且还能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来选择TF卡的存储空间。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想听无损,尤其是DSD256这类高音质体积大的文件,TF卡需要选择高速卡。 EROS Q2采用了一块分辨率为320 x 240的2英寸TFT屏幕,虽然参数中规中矩,但用于显示歌曲文件的信息内容也是够用了。EROS Q2采用了自主研发的RT OS全新系统架构,优化音频解码播放框架的同时,还新增多项方便实用功能,如时间屏保显示。新系统运行比较稳定,UI菜单布局比较条理化,而且容易上手。 不管有没有金耳朵,但是面临越来越多的无损音频文件,没道理不优先选择,也正为如此,支持无损格式播放的音频播放器越来越多。相比市面上其他千元以下的同类产品来说,EROS Q2的解码能力太强大了它搭载了全新主控E2,具有SDXC的高速读取以及完全数据处理能力,而且采用了ESS 9118新品的DAC解码芯片,支持原生本地硬解DSD64/2.8MHz 、128/5.6MHz、256/11.2MHz音频输出,总谐波失真达到0.001%,真正还原声音本质。此外,它还采用了蓝牙4.2技术,可双向双选,支持SBC、AAC、apt-X、apt-HD等无损音频编码,性能非常出色。 EROS Q2的推力方面没太大问题,即使面对高阻抗耳机也可以通过高增益来改善,系统预设7种听感模式,也支持EQ自定义调节。音质表现,EROS Q2调音风格趋于中正宽松,声音还原自然真实,三频总体均衡,过度平滑顺畅,各种类型的音乐都能诠释得不错,算是比较杂食了。高频方面,声音通透纯净,有一定的延伸感,同时解析表现出色,声音细节丰富,古典曲目的听感较为舒适,有层次感;中频方面,人声饱满,结像清晰,而且人声贴耳,有不错的氛围感,解析力和分离度也可圈可点;至于低频,对于我这种不爱动次打次听感的人来说,低频是够的,但如果喜欢摇滚、重金属类型音乐的话,默认听音模式的低频量感还是会少一些,不过可以通过EQ进行调节补充,此外,低频的弹性和瞬态也不错。关于声场,我觉得听点小编制曲目还可以,大编制曲目会有些力不从心,不过如果搭配好一点的耳机,还是会有不错的改善的。总而言之,EROS Q2的表现已经足以满足绝大多数人的听音需求,而且跟各种阻抗的耳机也好搭配。 这几年国产音频播放器不仅发展快,竞争也很大,尤其是千元级这一价位。EROS Q2售价为899元,我觉得已经是相当有诚意了,支持全音频格式、支持DSD256硬解、支持蓝牙无损音乐传输……同价位中可以说没有对手,而且轻巧的机身也十分便携。如果你是个音频初烧爱好者,或者是想寻找一款高音质又便携的音频播放器,那么EROS Q2会是很不错的选择。 爱国者(aigo) EROS QⅡ 大屏播放器hifi播放器支持蓝牙mp3学生随身听无损音乐播放器 QⅡ深灰色 标配(无卡) 京东:¥889 去看看 <更多>

太空船 经验 2019-08-21 15:58

在智能手机普及的今天,很多人听音乐都是用手机的。但是传统的数字音乐播放器(DAP)也就是俗称的“MP3播放器”还是有不少拥趸,尤其是一些发烧友甚至有几台音乐播放器。 很多人仍然使用MP3播放器的原因是音质要比手机好,而且用音乐播放器听歌的话能够让本来就捉襟见肘的手机电力能节省一些。 国产音频厂商飞傲FiiO 新推出的M5音乐播放器,就抓住了这两点,在音质上做到了超越手机的水准,另外还将播放器体积控制得很小,增加计步功能,并将音乐播放器变身为可穿戴设备,让这台音乐播放器成为一件适合运动时佩戴的随身音乐播放器。 背面的标识在2019春季日本东京耳机节上斩获5万日元以下播放器金奖的勋章,这款音乐播放器除了好听,而且很有创意,这个奖项也是对产品的一个肯定。 FiiO M5的外形相当小巧,有曜石黑、绚丽红、星空蓝、梦幻银、流光钛五种配色可供选择,三维尺寸仅为45.3×42×13.7mm,而且只有38g左右,便于携带,无论是放在自己的包包里还是放在口袋里都轻松无负担。 这款音乐播放器的包装里有不少配件,包括一个背夹、一根数据线和两张保护膜,其中那个漂亮的背夹是专门设计的清水壳背夹,无缝贴合FiiO M5的机身,想夹在哪里就夹在哪里。 FiiO M5上的按键不多,只有开关键和音量调节键,操作比较便利,此外FiiO M5上面还有TF卡、耳机和充电线的接口,这款音乐播放器本身是没有内存的,只有加入TF卡之后才能够储存音乐和其他内容,通过TF卡可以扩展到2TB容量,不用担心装不下自己喜欢的歌和文件。 这台 M5 播放器支持耳机输出、线路输出和同轴输出三种输出模式,支持 USB Audio和 USB DAC, USB DAC在搭配 Windows系统的电脑时,需要安装飞傲提供的专用驱动。 在 FiiO M5的背面,还有 Hi-Res Audio、 Hi-Res Audio Wireless的音频认证标志,代表其为高解析度音频设备。 搭载 1.54英寸的 IPS视网膜级别的触摸显示屏,分辨率为 240× 240,显示效果过相当不错,支持触摸和手势一同操作。屏幕还可以自定义显示方向, UI设计也比较简洁大方,看上还是很美的。 这个音乐播放器购买的时候可以买一个官方专属表带,表带是硅胶材质,手感很好,带上去很舒服,将 FiiO M5放在表带中,还能够作为手表和计步器使用,非常方便携带而且还挺帅气,运动时间佩戴就不用带手机听歌了,而且操作更方便。 续航方面, FiiO M5内置 550mAh的强大电力储存,可充电聚合物锂离子电池,本地音乐播放时间超过 10.5小时。蓝牙待机时间超过 105小时,蓝牙通话和音乐播放时间超过 13.5小时,如果仅仅是储物深度待机模式,甚至可以超过 22天。 FiiO M5作为一款专业的音乐播放器,音质效果是不错的,它配置了君正 X1000E主控,有别于其他同价位播放器普遍采用的集成主控,这款君正 X1000E主控拥有低功耗高性能的特点,有助于释放更多的功能。 此外这次的 FiiO M5还采用了 AKM高性能独立 DAC AK4377,支持 DSD硬解和 PCM解码,价码效果更好,能力更突出。此外失真、噪音的情况也会更少。加上 FiiO M5采用了独立多路电源管理芯片 AXP192,为良好的音质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保障。 FiiO M5支持蓝牙传输,蓝牙版本是4.2,而且是即支持蓝牙接收,也支持蓝牙发射,接收支持SBC/AAC/aptX/aptX HD/LDAC,支持高码率的音频信号传输还是很值得称赞的,很多手机都还不支持高码率音频信号传输。 在接受时拥有抢答的双向功能,并且创新的采用了双麦克风的设计,作为蓝牙耳放是可以支持蓝牙通话功能,通话的时候声音也非常清晰,没有杂音,不过蓝牙接收和本地音乐播放为独立模式,两者是不能同时使用的。 FiiO M5还支持全无损格式,各种音频格式都是支持的包括但不限于MP3、AAC、AIFF、WMA、APE等等,PCM还支持384kHz/32bit的规格,支持CUE编码和DSD硬解。 此外,FiiO M5即做USB解码也做USB输出,因为它本身拥有多功能双向Type C接口,支持储存、充电、USB Audio、USB DAC等功能,而且无需电脑,歌曲、文件也能够随时收纳。FiiO M5支持OTG传输,只要是支持兼容OTG功能的手机和平板设备,连接后都可以将数据拷到M5上,速度和电脑相差无几,非常便利。 这款现在在电商平台上售价 598元人民币的音乐播放器有它自身强大的优势,但是还有不够完美的地方,主要这款音乐播放器真的很小,触摸屏很灵敏,但操作上可能会因为手指比较大的情况造成无误触,这是难免的。 这台可以变为“手表 ”的音乐播放器其实很适合运动时需要听音乐的人,而极高的解码能力和信噪比,以及支持 aptX HD\LDAC让其在音质上有藐视大部分手机的资本,推荐给喜欢小机身同时喜欢享受音乐的朋友,用它来 pick专属于你喜欢的好声音,享受在手机里感受不到的天籁之音。 飞傲(FiiO) M5无损播放器蓝牙音乐mp3迷你学生hifi车载插卡跑步随身带麦 黑色 京东:¥598 去看看 <更多>

数玩工场 晒物 2019-08-12 15:03

十几年前,曾经花了将近千元买了台爱国者的MP3播放器,就是为了能够随时的听音乐,现在想想,真是烧钱啊。随着技术的发展,MP3播放器的价格越来越低,直到智能手机出现后,好像mp3播放器的需求就越来越少了,我的几个mp3也就躺在某个角落,慢慢变成了怀旧品。 然而随着需求的提高,发现智能手机越来越不能满足要求了。因为虽然自称是木耳,但听的要求从“能听到”转变为了“听得好”、“听的爽”,各种格式的无损音乐是需要的、好的耳机也是必要的条件,当然,还有不可或缺的专业的音乐播放器,又开始步入我的眼帘。 为什么需要专业的音乐播放器呢?因为智能手机受到体积、价格等的现在,音质这块必然受到限制。还有很多高阻抗的耳机,手机会“推不动”的。 之前玩过某个品牌的播放器,感觉尚可,无奈价格太高了,2K的价格,想想还是心痛,还是看看爱国者吧。这么久了,爱国者这个品牌依旧还存在。看到了一款新出不久的EROS QII HiFi播放器 ,是升级款产品。升级款一般都是改善了很多,应该不错,价格也便宜了很多。 黑色的盒子,印有音乐播放器的外形,右上角不止所见四个字,充分暗喻了重点在于“听”,右下角的QII,则是产品的型号。 打开盒子,精致的内包装,高雅的设计风格,凸显品质,细节彰显成败,给人的第一印象不错。半透明膜纸,印章上的字是专注于声,正是不止所见的回应,看了也是产品的内在。 先看看配件,说明书、合格证,充电/数据线,充电线比较短,略微寒酸。 取出播放器,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很雅致、经典,没有让人失望。经典造型,全身锖色,磨砂色彩,彰显高贵气质。上半部显示屏幕,下面是控制按钮,左侧圆形转盘,既像CD,凸显音乐色彩,又具有实际控制功能,不错。 在机身正面,除了圆形的转盘外,右侧有2个按钮,图标就是上下首的意思。右下角有一个圆形按钮,看图标是返回键,而右下角的镂空,可以系绳,同时也有点缀和平衡整体视觉的作用。左下角一个圆形按钮,上书M,应该是模式键,边上则有LED灯。 在机身底部位置,可以看见有耳机接口、MicroUSB接口,Line Out接口。EROS QII的整体形状比较方正,根据介绍是采用锌合金整体一体压铸成型的技术,CNC边角处理,阳极氧化,这种处理方式之前在手机平板上看过一些,整体的观感很是不错。 在机身的右手侧面,可以看到有音量调节按钮,还有TF卡槽。EROS支持128GB容量的TF卡,可以存储更多的音乐文件。不过这机器没有内置存储,有些遗憾。 在顶部则是电源/屏幕唤醒按钮,在右手的位置,方便触摸。 机身背面,则是全玻璃镜面,根据力度和手感,应该是有机玻璃。上没有篆刻的“专注于声”的印章,下方则是有纹路图案,这个图案个人觉得有些多余,不如就一个图章更加酷炫。 长按电源按钮,播放器开机,同时下方的指示灯泛出蓝色的光。新机需要一些初始化设置,譬如设置语言等操作。 EROS QII 略微有些重量,握住不会有轻飘飘的感觉,侧面并不会滑,所以无论是手握还是调节音量,都比较轻松,不会担心滑落的风险,可以轻松把握。 EROS QII可以设置不同的主题风格,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 系统的主页面分为四个栏目,分别是我的音乐、本地音乐、音乐设置、系统设置,简洁明了。虽然不是触摸屏的,但是下面的旋转按钮+中间的圆形确认键,用起来也很方便。 屏幕是2英寸的,分辨率是320X240,字体看起来还是很清晰,而且亮度也不错,可以轻松选择各种模式和功能。 这款播放器是没有内置存储的,所有需要自己备个tf卡,我用的是东芝的m203,128G,应该够用了。系统会自动扫描,并且可以会对所有的文件进行自动分类。扫描的速度很快,大概是由于采用了宣传的新的E2主控的缘故。 分类可以按照艺术家、专辑、音乐风格、收藏等等,还是很智能的。 播放器的好处就是支持各种格式的音乐文件,不管什么,拿来就会自动识别,不用在电脑上转换什么的。下面是支持的详细的文件技术指标。 可以看到,支持还是很丰富的,几乎可以做到了拿来就用的地步。 EROS QII支持LRC歌词,可以在播放音乐的时候同步看见歌词。 在播放的时候按动M模式键,会出现简洁控制菜单,这里可以调节增益,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不同阻抗的耳机,选择不同的增益。不会像一些手机,出现“推不动”,音质收到影响的情况。 EROS QII的EQ均衡器具有摇滚、古典、爵士、流行、舞曲、人声、蓝调、金属预设的方案,同时还可以有自定义的选择。圆圆的转盘旋钮选择,既轻便又颇有很好的情景手感,相对于触摸屏,我更喜欢这种感觉。 作为播放器,基本的播放效果还是主要的,用手里有的2款耳机进行了试听,一个是1More的圈铁四单元耳机,另外一个是锦瑟香也TFZ NO.3 新品。根据介绍,EROS QII采用的是ESS 9118解码芯片,可以提供更高更优秀的解码能力,同时在各方面有所提升。 试听的感觉果然不同,相对于连接手机驱动,第一个感觉就是声音更加干净、细腻,声场也大了许多,更加有空间感。不单单是各种人声歌曲效果出色,器乐高音清澈透亮,低音有弹性不轰头,甚至连一向是耳塞耳机表现的弱项,大型交响乐器的表现也好了很多,没有了拥挤的感觉。 播放器支持蓝牙连接,采用了高通CSR8811,支持AAC,apt-X双向,LDAC双向,LHDC的音频编码,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无线音质播放效果。 双向解码,意味着可以将手机的音乐播放通过蓝牙推送到播放器进行输出,同样支持apt-X高清传输。同蓝牙输出可以连接2个输出一样,也可以同时接受2个设备连接。 使用MicroUSB接口,可以直接同手机/电脑连接,传递音频文件,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不过没有采用现在流行的Type-C接口,少了一些方便。 使用USB连接的时候,可以在USB和DAC模式间选择,选择了DAC模式,实际上就是将EROS QII作为了电脑的外置声卡使用。 作为播放器,续航还是比较重要的,EROS QII的电池是1500mAh,官方的资料是说可以满足无损音乐18个小时的播放, 那么即使实际有些缩水,一天是没有问题了,出门在外的话,可以满足要求。 爱国者EROS QII这款播放器用了这段时间还是比较爽的,最起码玩各种耳机的时候,不用担心有推不动的耳机,HiFi芯片的播放效果还是不错的,更可以方便选择不同的播出风格。外观的设计还是很赞的,各种操控简单,快速到达。显示屏的亮度够亮,字体大小比较适中。整体的系统和界面相对容易、逻辑清晰,使用方便。对比之前用过的2千元的触屏播放器,更喜欢这样的方式。 至于感受到的不足,略微重了一些,看了下指标,重了是159克,也许再少些会更好。不明白为什么不内置存储,哪怕少点也好。没有Type-C接口,现在这个接口已经流行了。tf卡插槽没有封闭装置,哪天不小心碰到,说不定卡就弹出来了。此外,不支持WiFi,没有像手机那样有音乐市场,也是个遗憾。 爱国者 aigo EROS QII蓝牙无损mp3音乐播放器升级版 车载运动HIFI发烧DSD插卡迷你有屏学生随身听 灰色 京东:¥899 去看看 <更多>

如风飞天虎 经验 2019-07-31 18:00

【前言】 对于音频发烧友来说,HiFiMAN这个品牌一定不会陌生。HIFIMAN品牌2005年在纽约创建,2007年注册,2010年,公司办公地点从纽约迁回中国。HIFIMAN专注于研发、制造高保真耳机、音乐播放器、音频放大器等音频产品。品牌创始人为留美博士边仿先生。“革新听觉的艺术”(Innovating The Art of Listening)是HIFIMAN的品牌宗旨。产品受到来器材评论家和音频爱好者的喜爱,获国内外多项大奖。 作为一名音频发烧友,我也在多次展会上见过HiFiMAN,如每年的SIAV展,目睹了HiFiMAN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和进步。这次体验的是来自头领科技的Mega Mini金色版。 相比以往国砖产品较为笨重的外形,这款MegaMini以袖珍的体积达到了不错的音质和超长续航,表现值得期待。具体的表现如何,且看我的深度评测。 【开箱】 首先来看开箱。产品的包装非常完善,总共有好几层纸盒子,盒子之间还用硬卡纸做了保护: 这是内部的硬纸箱: 终于进入到产品的外箱,天地盖式设计: 打开后,有一张有机玻璃膜覆盖,看起来非常有质感: 取出产品本体,这次体验的是金色版,个人感觉从外观的色彩和质感来说,丝毫不逊色于银色版: 银色的表面采用了磨砂工艺处理,亚光的表面一点都不刺眼: 背部则是品牌的Logo和产品的参数等信息: 金色的表面是磨砂处理,并有一层光滑的漆面,保证产品出色的质感: 包装内部全家福,除了产品本身,还包含了充电线、保修卡等: 【细节】 这款MegaMini Color金色版,所采用的金色,严格意义上来说是一种颜色比较纯正的深金色,类似奥运金牌的颜色,而不是iPhone外壳那种淡金: 机身的工业设计方面,到处可以见到扁六边形的元素: 玻璃的贴合工艺也非常不错,浑然一体的感觉: 音量按键上,也体现出了扁六边形的特色: 开机按键,同样是扁六边形,棱角分明: 体积上,相当小巧。与传统的国砖比较一下: 完全可以一手掌握: 【听感】 对于一款音源来说,最重要的当然是音质的表现。所以我使用不同的耳机和耳塞,进行了听音测试: 首先选用了铁三角的ATH-ES10耳机: 而后使用了创新Air耳塞来测试: 试听的曲目有维瓦尔第的《四季》: 还有蔡琴的一些经典曲目,如《渡口》,这首歌经常出现在试音碟中: 简单归纳一下MegaMini Color金色版的音质表现,直接上干货吧。这款音源的总体素质和表现还是非常不错的,不论是解析能力还是对于细节的表现,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甚至超越了我手上的体积几倍于MegaMini的国砖。推铁三角ES10这样的中阻耳机也毫无压力。总体来说,这款音源的声音整体是中性偏暖一些的,所以适合搭配那种高解析,表现严谨的耳机或耳塞。例如与我手边的创新Air耳塞搭配,听起来就非常舒服。 【总结】 总体来说,这款产品的表现是非常让人满意的。不论是工业设计,还是音质表现。相比于传统国砖超大的体积,和动辄两三千元的售价,这款MegaMini Color金色款在支持的格式上毫不逊色,音质表现让人惊艳,同时体积也非常小巧。关键是不到千元的售价可以说是非常亲民的。彩屏带来了出色的操控体验,小巧的体积非常适合日常出街使用。结合其亲民的售价,个人认为非常值得入手! <更多>

LanTech 晒物 2019-07-28 12:52

前言 音频领域直到现在依然不断发力,这其中就不得不提到韩系品牌的身影。提起韩系播放器品牌目前只有iriver和COWON两个老大哥依然活跃在一线,当然她俩高端的配置和令人惊喜的工业设计也让售价不断攀升,这样自然对于初烧或大众用户也拉开了距离感。 今年年初COWON在京发布了PLENUE系列的小型播放器PLENUE D2(简称PD2),这款产品是时隔三年推出的PD初代更新机型。这款主打小巧的播放器依然延续其品牌的精致感和强悍的硬件配置,而其又是首款采用内置双DAC设计的机型,自然也更具话题型。那么PD2表现到底如何,不免还是有点小期待的。 实力不容不可小觑的P系入门机 COWON PD2在包装上继续沿袭了以往低调的风格,极简的包装设计配合叠层的仪式感开箱符合PLENUE 高端HiFi系列入门成员的产品定位。配件方面自然也是入门级定位,简单到仅配备了一根数据线。 先说外观,PD2的外观继承了PD初代的尺寸大小与“等距”设计理念,这一代在外观上最大的不同就是在顶部做了更多细节和工艺(斜面切割)上的区分,棱角分明使得在PD2在观感上更显品质感。与此同时PD2配合内置的双DAC增加了2.5mm平衡口成为这代的重大更新,这在仅97克重量的小体积播放器中非常少见。 做工精良颜值担当 P系列标志性的电源开关键依然得以保留,呼吸灯效可因喜好自由设定开关。扁平条状式的按键“隐藏于”凹槽内,一定程度的可以做到防误触。由于PD2并没有提供额外的容量规格,所以机身内置64G容量之外还可扩展最大128G microSD卡,配合底部的micro USB口进行数据传输,如果配备Type-C接口相信会更加分。 PD2虽为PLENUE系列的入门成员,但其却是COWON爱欧迪旗下首款双DAC的HiFi播放器。PD2在配置方面采用了Cirrus Logic品牌MasterHIFI系列的两颗CS43131解码芯片,有了双DAC的加持即可让硬解DSD128(5.6448MHz)得到更好的保障。PCM解码上最高能支持到24bit/192KHz标准,符合HiFi系列的标配,保证了用户对于高保真音质的严格需求。 推力硬解一个都不少 左右数字输入信号由独立DAC转换,在很好抑制底噪的同时可以得到真实还原原始音轨的声音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新一代PD2自带高输出耳机模式,单端模拟输出支持2Vrms(较初代提升一倍),2.5mm 4极平衡输出,且平衡输出电平高达4.0Vrms(与当家旗舰PL同级),这足以让怀疑小型播放器吃推力的同学们可以安心了,推力的提升减负效果必然明显,无须额外携带耳放设备,这样也让小型播放器灵活轻便性有着更突出的表现。 非安卓系统的PD2缺失了一部分用户关注的拓展性,不过个人觉得HiFi播放器应该优先保证流畅的操作系统才是首要的。流畅性PD2是有了,不过在滑屏有明显掉帧的感觉,再加上屏幕显示效果无法和现在手机相媲美,也有可能我们的眼睛现在被“养精贵了”,看上去略显颗粒感的ID3信息在小屏幕上足以够用,如果有更高要求可能PD2就未必是你的菜了。 小身材大续航 官方宣称的45小时MP3续航和30小时的24bit 96kHz无损播放续航,其实还真不好去测试。由于没有电量数值显示,我大概每天听上个两小时,一周下来并没有看到任何掉格子的情况。加了硬件配置还能基本保持和上一代相似的表现还是需要点赞的,当然不带蓝牙、不带安卓系统、较低的分辨率也成了PD2可以长续航的客观因素。 丰富的音效可玩性 别看PD2体型小,P系列的深厚功底依然不能小觑。双DAC芯片从边际效应来说提升无法一下子做到两倍,但对于大容量文件的DSD硬解能力带来提升主要体现在足够的速率稳定性。而声音方面素质较高,音色中正还原非常准确,整体的调音风格与顶级Hifi有些许差别,但不会拉开太多差距。PD2在推力方面十分值得肯定,前面说到的硬指标参数都不错,这对于多单元或者高阻抗耳机的推动力是不需要担心的。 作为COWON爱欧迪的产品,自然不能不提到其独有的JetEffect5音效系统。由于大多数播放器基本只有一些最基本的EQ,以至于和某些手机上的流媒体播放器没有做出更多的差异化。而这个其内置了八种BBE预设音效,我称之其为强化版EQ。由于BBE音效之间的性格跨度大,使得确实拥有非常不错的可玩性。除了BBE还有多款模拟环境音效可供选择,所以JetEffect5提供的音效应该算是市面上出厂就预设音效最多的播放器了,这种加强音染并且三频增益明显的听感对于任何耳朵都有性格迥异的变化感。这种锦上添花的独门配置就和大法给电视调色一样,可能有这么一项就足以让用户掏腰包买单了。 总体评价 PLENUE D2作为一款主打小巧高配的韩系播放器,在各项音质和可玩性的硬指标上应该是吸引用户的最大要素。没有安卓系统和较低的分辨率不一定可以让初烧的用户上去试水,而且没有蓝牙也可能会损失一些TWS真无线的一大波用户。但HiFi终究是相对小众的,能够独立掏钱购买HiFi播放器的本身就是那些对音质有要求,或者说是对部分音乐有独特要求的用户而设计的。这么一款小巧的播放器还是可以很好的与智能手机相辅相成,既然要专业那么PD2确实算是一台不忘初心而纯粹发烧的HiFi播放器。 优点: 做工出色、外形美观 2.5平衡口+双DAC 大推力+长续航 堪比旗舰PL 缺点: 屏幕分辨率低 系统局限性大,可拓展性弱 没有蓝牙加持 COWON 爱欧迪 PLENUE D2 PD2无损HIFI音乐播放器DSD硬解音频MP3 黑金色 京东:¥2199 去看看 <更多>

数码风潮 晒物 2019-06-02 23:48

【引言】 说起国砖,现在似乎有一种越做越大的势头,特别那些价格昂贵的好像不做大一点就找不到存在感的节奏。若追根溯源的话,国砖其实是十多年前随身听演变而来的产物,最本质的应该是“随身”,然后再去谈“听”。现在的国砖似乎反其道而行之,为了音质,体积上一点都不妥协的。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人们手头至少有一台大屏智能手机,有的人EDC中甚至还配有平板和笔记本电脑,日常负重本来就不轻了,还有多少人愿意再带个国砖呢,如果只能放在家里听听,那还不如直接上台机得了? 今天要跟大家聊聊的是HIFIMAN R2R2000红色版,确切的型号应该是叫做R2R2000TM,作为HIFIMAN的当家花旦,万元价格是没跑了,不过这体积这颜值还真吸睛!本次体验是官方巡回的活动,所以我尽可能以客观角度谈谈这款播放器的体验感受,不过玄学这东西必然会有主观成分,所以呢,大家在听我胡吹乱嗙的同时,结合脑放全开MAX多去看看人家的评测,当然,有条件试听就最好不过啦!好了裹脚布缠完,咱进入正题。(下文统一称呼为“红衣太子”吧,反正大家都这么叫) 【产品细节】 尺寸 : 长97.4mm 宽56mm 厚 13.1mm(最薄处) 18.8mm(最厚处) 重量 : 142克 续航时间 : Hi-Fi模式:8小时 节能模式:35小时 (因使用方式及播放文件格式的不同,会产生差异。) 频率响应 : 20Hz-40kHz 失真 : 0.006% 信噪比 : 115±3dB TF卡最高支持 : 256GB 红衣太子拿在手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小,这应该是万元段位里体积最小的播放器了,完全不像是我印象里的“国砖”,以前我对于国砖从来不敢提“随身”二字,现在终于可以大胆说出来啦! 外型设计语言方面,我觉得很有特色的,外壳是全铝料打造,并且经过磨砂处理,前后双面玻璃,小巧体积的同时带来出色的握持感,现在的国砖大多数还是偏向于阳刚十足的硬朗型风格,红衣太子采用大量的弧形处理,再有一身浓艳的“红衣”加持,感觉亲和力瞬间提升满满。 提到红衣太子,大家一定会想到HIFIMAN去年发布的旗舰黑太子了,关于它们俩的区别想必大家也都很清楚。PCM1704K发布于上个世纪90年代末,是当时BB公司的顶级力作,但由于年代久远已停产,据说HIFIMAN直接买断了这块绝版芯片,俗话讲物以稀为贵,所以黑太子卖一台少一台。为了维持高端产品线销量和产品寿命,红衣太子核心部分把PCM1704K换成了PCM1702,或者可以理解为R2R2000的大众普及版,无论价格还是颜值都依然在线。 我觉得HIFIMAN采用这种稀有芯片并非纯粹本意,而是不得已为之,因为高端产品线非常忌讳同质化现象,所以不同品牌应该有更加鲜明的个性色彩,在目前大多数产品使用Delta-Sigma DAC的情况下,红衣太子采用中高端台机上才会用到的R2R架构DAC就是体现差异化的切入点之一。 DAC性能方面,纸面上给出的参数自然是不及PCM1704K的,比如PCM1704K是24Bit规格,PCM1702为20Bit规格,THD+N失真率分别是低于0.001%和0.0025%,内部电路设计与黑太子一模一样。但是,红衣太子的价格比黑太子低了近6000大洋!纸面和音质的差异难道真有价格差异那么大吗?由于本人未曾听过黑太子,所以仅对此问题表示个人态度,有听过黑红版本差别的老烧欢迎跟帖交流讨论。 回过头来说细节,红衣太子的输出接口有3.5mm和4.4mm两个,4.4mm的平衡输出自然不用多解释,这是目前主流的平衡输出方案了。关于这3.5mm,我觉得挺有意思,因为它能同时兼容单端和平衡两种输出模式,我去仔细看了官方说明,发现似乎跟去年底推出的3.5pro标准有些不同:3.5pro标准是能单端/平衡自适应的,但红衣太子上的3.5mm则需要在系统里手动切换,3.5平衡这个概念放到现在来说还有点超前,但未来普及之后可能会对某些场景下更替耳机产生一些不便利。 回过头来说细节,红衣太子的输出接口有3.5mm和4.4mm两个,4.4mm的平衡输出自然不用多解释,这是目前主流的平衡输出方案了。关于这3.5mm,我觉得挺有意思,因为它能同时兼容单端和平衡两种输出模式,我去仔细看了官方说明,发现似乎跟去年底推出的3.5pro标准有些不同:3.5pro标准是能单端/平衡自适应的,但红衣太子上的3.5mm则需要在系统里手动切换,3.5平衡这个概念放到现在来说还有点超前,但未来普及之后可能会对某些场景下更替耳机产生一些不便利。 音量旋钮设计得比较突兀,好处是易操作,转动的时候会有明显的刻度感,并且刻度与刻度之间有缓冲,手感较为柔和细腻,这与系统里的音量数据显示是同步的。不足之处是这颗塑料旋钮跟金属外壳总有那么一点违和感,如果能换成金属旋钮(银色?)会不会更和谐呢? 【主观听感,耳机搭配和简单点评】 红衣太子+ANANDA平板耳机ANANDA是最近点名率颇高的平板耳机,平板振膜耳机普遍灵敏度较高,必须上台机才能更好的驱动,可它的亮点在于采用的NEO超纳米振膜可以带到更高的灵敏度(灵敏度103dB,阻抗25Ω)。之前我都拿它在解码耳放一体机上使用,听歌追剧吃鸡没毛病,怼在红衣太子上会是什么样的情况呢?好奇之余首先我就想到了这个组合。第一耳朵没让我失望,这个状态下的ananda可谓已是火力全开。得益于耳机的开放式架构,通透度不言而喻,但更让我喜爱的整体音色:轻微的暖厚声,不闷不糊,仿佛夏日里的清风拂面,暖爽暖爽的。播布八(Altus日版,只听了第一乐章),很多人会觉得这一乐章的色调偏暗,有点悲鸣的色彩,像是步入地狱的痛楚与阴沉的情绪宣泄,但我更倾向于大多数人的看法:它像是大地初开的情境,当天地还是一个鸡蛋时,盘古蜗居其中,有当一他初醒,随手摸出身边的斧子,轰隆一声凿开这空间,于是阳清为天,阴浊为地。从沉闷寂静的情愫到开天辟地的宏伟气势,如果用动态平稳的耳机去听,自然会让人错以为是阴郁的表达,但红衣太子+ANANDA,动态凌厉,会有让人产生激动之情,这便是它难能可贵之处。 红衣太子+DT1990PRODT1990PRO是拜雅的次旗舰,Emmm......这耳机阻抗250欧,虽然红衣太子用来驱动这样的耳机难度不大,但我还是习惯性开启单端输出的高增益模式。这耳机其实并不能随随便便怼上个播放器就能出好声的,如果有听过的小伙伴都知道DT1990PRO的声音偏监听味比较多,直截了当,跟前端不搭的话就会显得很直白。怼在红衣太子身上感觉的表现还不错,渲染不浓郁,线条感清楚,密度恰到好处,要形成良好的声压,音量要开到22格左右。 打开播放器自动跳出周小熊的《八十岁的歌》,作为一首小清新的流行歌,分离度不错,声音层次感很是丰富,人声也贴着耳朵,但略显直白的表达还是欠了流行乐里需要的那么一点点味道,不得不说DT1990PRO的分析力着实强悍,素质毋庸置疑的,但凌驾于听感之上的素质,各花入个眼吧。 红衣太子+RE2000 silver(平衡)银版RE2000原本价格是9000多块,我是前段时间价格突然爆降入手的,真不知道那些原价入手的现在神马感受,我没听过金色版,网上传言跟金版一样呃真香~!?目前为止HIFIMAN家里的耳机我只听过ananda和RE2000 silver,我觉得两者的调音风格还是有着一致性的,所以既然是跟自家播放器怼在一起自然也不存在神马毛病,而且我发现红衣太子的单端和平衡输出在味道上也趋于一致,无非就是推力更大了(官方说平衡口输出达到了半瓦),开启我最爱的周杰伦文件夹,随意播放了一首《彩虹》,旋律响起首先吉他引入眼帘,吉他的拨弦清脆,指尖离开琴弦的残响较为明显,Emmm,凭借当年学习过吉他并顺利只能弹唱一曲《外婆的澎湖湾》的我,能够明确感受到这吉他的还原是OK的~,接着人声响起,周董的声音和吉他声基本处于离耳朵同样近的位置,啊!此时我发现我居然能清晰的听清楚周董在唱什么,好惊讶! 然后我继续听了《本草纲目》和《忍者》,原本在一些播放器耳机下无法听清楚的语言依然能清楚表达出来,糟糕,是喜欢的感觉......!这套组合的音色上,基本与ananda是一致的,细节放大,低频不重,但恰到好处的低频细节及残响能自然的渲染出动感的旋律,播放器本身出色的控制力更能体现出这套搭配对于一些快节奏、大场面或者活跃感的音乐会产生更多安定感,这也是我认为中端播放器上无法感受到的优势所在。 红衣太子+Yuein POPYuein POP是我去年下半年入手的耳机,当时热度已经过去了,我收的二手,然后找官方改的模,价格比新的要便宜一半多吧,感觉入二手还是挺超值的。这类价格不算便宜的动铁耳机跟红衣太子搭不搭呢?答案我给的是否定!虽然多单元动铁是目前大多数厂商着力研发的重点,但动铁依然达不到动圈耳机自然的宽松度,POP的解析度跟RE2000silver是持平的,但是瞬态响应和低频质感依然不够看,人声到是有亮点,情感呈现丰富,中频的失真控制较为抢眼,结像也比较健康,但由于整体音色缺乏一些鲜活感,所以基本上这样的搭配只能用于听人声流行,适应面较为狭隘了点,如果是像周杰伦那种比较快节奏的音乐,感觉不太能提起太多兴趣,偏柔和向的表达更适合节奏慢点的流行歌、美式乡村、布鲁斯一类。 这里简单做个小结,我觉得红衣太子更适合搭配动圈耳机,不过由于本人器材有限,没有上万元的动铁,也没高端的圈铁,所以在此不做评论。但可以确认的一点是:动圈耳机更容易出好声音,这段时间我还试过像榭兰图、瑞弦D3、钛铃甚至便宜得不要不要的创新air都能带来不错的听感,这类耳机似乎跟红衣太子搭配更和谐。由于这是我第一次体验R2R架构的芯片,所以我不知道这种略带中性渲染的模拟味是不是这类播放器的共性,但听歌儿么,私认为听感比素质更重要一些,这是我的观点。 【系统浅析】 讲真,红衣太子的系统如果跟竞品相比,还真没什么优点可言,甚至跟一些中端和入门级播放器比起来也捉襟见肘。智能不智能,或者功能是否丰富,这些并不是硬核发烧友的刚需,但最基本的稳定性和流畅性会直接影响到用户体验,HIFIMAN偏偏就没做好这两项......。本人在日常使用中发现过一些问题,比如忽然不出声了、触控键“串键”、死机这类都有碰到过,虽然概率不高,但咱都花了近一万大洋了,对于用户来说总归是心里不爽的。另外像切换耳机输出、切歌和开关蓝牙反应迟钝则贯穿了整个使用过程的始末,这让我要多忐忑就有多忐忑,所以只能寄希望于HIFIMAN赶紧通过固件提升一下咯。 【关于HWA蓝牙】 承接上面刚刚提到的系统问题,在这段时间的使用过程中,我隐隐觉得HIFIMAN似乎故意不让你在本机系统上得到更好的体验......,因为我发现手机遥控播放云音乐才是红衣太子的精髓所在!从红衣太子的系统上可以看到它把蓝牙功能摆在了根目录位置,开机就能看见,这样用户可以快速调用蓝牙功能。红衣太子是支持HWA高清HD蓝牙无线传输协议的,如果我没弄错的话,HIFIMAN应该是第一个支持到HWA标准的品牌。对于这项传输协议在hifi圈子里可谓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快餐式音乐早已普及,大家可以从网路上得到自己想听的各种资源,到底还有多少人愿意通过下载音乐来聆听内存中那固定的几曲音乐文档呢?我们常见的蓝牙编解码器有SBC、AAC、APTX、APTX- HD、LDAC这些,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缺陷:接收和发射端必须支持同类编解码器才能激活奏效,举个栗子,比如你的手机支持APTX- HD,但耳机不支持的话听起来就跟SBC一样了,除非你再买个价格昂贵的支持APTX-HD的耳机? HWA标准(LHDC编解码)的优势不仅仅在于配合支持HWA标准的手机实现最高24bit/96kHz音乐传输,而且即使你的手机本身不支持HWA的标准,但装个HIFIMAN app同样可以实现高码率传输,这个就厉害了:只要是个智能手机就能通过红衣太子体验高品质蓝牙音乐了呢!我手里没有华为手机,就使用iPhone XS MAX装上HIFIMAN app做了测试,相比QQ、虾米等第三方的音乐播放器(随机播放本地音乐),声音明显要好不少,无论动态还是声音细腻度都更胜一筹。当然,任何一个蓝牙标准跟有线模式相比还是存在差距的,但这是目前无线技术下音质最佳的解决方案,对于不追求极致的快餐烧友来讲也是不错且唯一的解决方法,可见官方给它贴出的“云音乐高清蓝牙无损音乐播放器”标签并非噱头。 【总结】 红衣太子(包括老大哥黑太子)属于万元价位段身板最小的播放器,在这样的设计思路下还能做到匹配其身价的声音素质,本就让人意外了,但更让我惊喜的是完全不像我们经常会在其他播放器上听到的那种仅有的直白和高解析度的素质突兀感,我记得在专业论坛里看到有大佬说过这样的观点:一个播放器想要做出高素质其实并不难,但若要在素质的基础上做到更佳的听感,这才是难上加难,同时也是区分播放器段位的至关要素之一。 它的声音和我胃口,所以我是喜欢的,它的小身板和俏皮的色彩搭配让我眼前一亮,所以也是我喜欢的~,但它也有让人捉急的不足,比如HIFI模式下仅有8小时的续航,还有就是文中提到过的系统稳定性和流畅性问题。然而,有耐心看完本文的你,不都是个个见多识广身经百战的被国砖系统折腾到麻木的老烧么?绳命在于折腾,声音唯上就够了,这才是咱应有的态度嘛! 头领(HiFiMAN) R2R2000太子云高清DAC蓝牙HIFI无损音乐播放器随身听MP3 官方标配 京东:¥15800 去看看 <更多>

歌布林 晒物 2019-04-30 16:29

墨菊 其实看到这个字眼时,许多烧友脑海里可能会蹦出不同的印象来,比如“乐图新旗舰”、“能触控的金菊花”、“顶级国砖”、“听说能秒开机”、“貌似线上很久很久都没有开卖”、“丫的,展会上每个展台都有台墨菊?” 我手上这台墨菊,是因为之前要写Sendy的平板大耳而借来的,一借就是跨了个年,对它的操控、声音理应是熟悉到骨子里,但当开始码字撰文的时候,又觉得好像对墨菊这台机器各方面又都那么陌生。自己回想了一下原因,大概有两点:从听到墨菊的那一刻起,我已经把它认定为了一台“参考级”的播放器,期间帮助我试听了无数条耳塞、耳机(所以听感搭配部分的图片我偷了不少懒),却似乎有些忘却了它本来的音色;二则更简单了,这是一台在操控方面如此令我省心的新型国砖,流畅、简单,0学习成本,0操控迟滞,。不论是声音还是体验,墨菊都让我觉得这是一台可以纯粹享受音乐之美的顶级播放器。 前言 大约在五年前,乐图发布了自家的首款旗舰便携播放器PAW GOLD,大家一般更喜欢叫它金菊花。严格意义上来说,金菊花虽然算国砖的范畴,但又有点师出旁门。在当时的国砖和消费级便携播放器之外,有些烧友发现拿高质量录音笔回放音频是个不错的选择。 由于录音笔不仅要做到录音时尽可能的保留原声音,回放时也要不加修饰忠实还原,这就吸引了不少喜欢这种风格的人,例如索尼的D50就是当时非常流行的选择(有些更土豪的大佬还会玩PCM-D1);由于录音笔基本都会保留LO口,下一级接个耳放可以用来调味、驱动大耳。即使操作捉急、交互基本没有的这些问题很烦心,录音笔还是在随身音频播放器市场里抢了不少份额。 (乐图部分录音笔产品) 在做PAW GOLD之前,乐图是深耕专业录音笔产品的,个人猜测乐图看到了录音笔在音频发烧圈的反馈后对这个市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金菊花诞生了。它基本沿袭了之前专业录音笔的设计,加强了充当播放器时的交互体验。由于专业录音笔对稳定性、机身质量有非常高的要求,这些优点理所应当的被金菊花继承了下来,体现在了金菊花屌炸天的做工、品质感和软件质量。它的成品精细度、手感、质感都是当时国砖难以比拟的,至于软件稳定性,那更是碾压普通国砖,那套基于录音笔的RTOS在使用中基本没出现什么岔子。 但是PAW GOLD也是有缺点的,总体操作和造型还是比较贴近录音笔,这就导致了上手起来略微有点复杂,操作和普通便携播放器还是有差距的,UI交互也比较简单,后期的软件拓展性就比较一般了,尤其是目前网络音乐流比较成熟的今天,金菊花还是只能充当一台非智能的高素质回放设备。 总体而言,喜欢金菊花的人还是热爱它的声音和精湛做工,乐图还以不同材质和硬件上的改进推出了不同的金菊花衍生机型(金菊花2017版),不过基本和金菊花差别不太大,没有什么框架性的改变,直到本文的主角墨菊出现。 外观与操控 墨菊的正式名是PAW GOLD TOUCH,明摆着是PAW GOLD的触摸版本,但实际机器是另外一回事;它还继承了金菊花的高端定位——17999元。 如果说金菊花是脱胎于录音笔的参考级播放器,作为它的接任者,墨菊却很难和专业录音笔扯上关系了。墨菊的机身要比金菊花大一圈,金菊花正面那堆实体按钮都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块3.7英寸的触摸屏,视觉上非常干净利落,不过依然保留了金菊花机身上右上方的音量旋钮,旋钮正面的纹理做了一定的修改,参考了表头式的设计,还在侧面隐藏了呼吸灯;实际操作中的旋转的确认感比金菊花来的要更好,哒哒的声音和转动的反馈很优秀,不得不说在这些地方墨菊有很高的品质感,这也是构建播放器整体品质感的重要小细节,但国内很多厂家是做不到的。 墨菊机身都是由铝合金材质和CNC工艺制造的,金属与塑料结合的位置使用了NMT纳米注塑工艺。继承于金菊花的优秀做工我想我不用再吹了,上手过的烧友肯定有数。正面的大屏素质也尚可,IPS全贴合+大猩猩玻璃,分辨率为480x800,视觉的观感已经足够精细了(PPI在260左右),并且带有非常顺滑的AF疏油层,但日常还是建议贴膜带套(官方已经赠送了两张钢化玻璃膜和皮套) 。手机上追求轻薄不带套不贴膜我可以理解,至于这种体积的播放器,还是全套招呼上吧。毕竟再优秀的做工,也禁不住日经月累的裸奔。 操控方面,完全没有看出乐图在触控型的操控交互设计上是“新手”的痕迹,一切都显得那么老练。首先光是开关机速度这一项就可以在一众国、韩、日砖中傲视群雄,官方给出的数据是2秒,而在实际体验中是这样的:按住开机键准备开机,当你还在犹豫是否该松手的时候,它已经“啪”的一声进入主菜单了,也不需要部分安卓系统的播放器一样,哪怕开了机也得稍稍卡顿那么几秒“回个神”; 所以我平时如果把墨菊带出门的话,都是随听随开,既不需要等待漫长的开机过程,也不需要考虑什么待机续航的问题,当然了,超过10个小时的续航,加上和我的手机通用的type-c接口,我也一直都没有担心过墨菊的续航能力。 在交互逻辑上,墨菊给一些常用功能做了很显眼的优化,在顶部的下拉菜单中,用户可以单击切换增益、选择升频、音量锁、播放模式,甚至还内置了中英文输入法方便用户在顶部栏目中直接搜索音频文件,以及在单手操作的时候,可以类似目前的全面屏手机一样上滑返回主菜单,以及双击屏幕唤醒这样的操作,其流畅度和跟手感完全不逊于主流的智能手机,导致我用久了墨菊再切换到别的播放器时,总感觉有些不那么“聪明”了。 音频硬件架构 乐图对墨菊的定位是旗舰播放器,声音设计方向是参考级,敢说自己产品是参考级设计的胆子都不小。这就意味着设备要具备极高的素质的同时,还要保持高声音参考性,对声音完成度、调音风格都有极高的要求。 DAC采用了AKM的旗舰芯片AK4497EQ。实际上这款DAC的出现率并不低,SPK用的也是这块芯片。有必要在这里介绍一下AK4497EQ,根据AKM给出的datasheet,4497EQ具备768kHz/32bit的硬解能力。相对于AKM的其他产品,4497不单只在电路设计上有所革新,还在LSI电路生产过程中提高了工艺水平。由于更高定位的4499EQ在2019年1月份才会有工程样品出货,大规模应用也要等到2019年5月,所以4497EQ也成为了AKM目前最强的消费级数模转换器,它的THD+N失真只有-116dB,信噪比为128dB,除此之外,为了降低带外噪声,4497EQ还搭载了采样率倍增器。 AKM家的产品一直对Hi-Res资源有很好的支持。4497EQ宣称有着业内最强的DSD解码能力,可以解码22.4MHz的DSD以及768kHz的PCM,应对目前的大部分音源毫无压力,甚至于你都很难寻找到能发挥这块片子完整能力的DSD资源。在DSD支持方面,4497EQ也无疑是旗舰级的。从乐图给出的数据来看,墨菊具备DSD512的解码能力,也支持真正的768kHz PCM解码,DSD512的频率就是22.4MHz,因此墨菊没有阉割4497EQ的完整解码实力。 理论上来说,AKM4497EQ的硬素质无法成为便携播放器的瓶颈,但要完全发挥它的实力,也很依赖厂家的设计功力。 实际上就我所知的这些DAC而言,大部分DAC对DSD的支持已经很到位了。最大的问题还是用户手上的音源文件,别说DSD64了。很多人估计连标准质量的44.1Khz 16bit PCM无损都凑不出来,这就造成了播放器有劲没处使的窘境。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墨菊内部搭载了高精度的硬件升频芯片,也是AKM提供的,为AK4137EQ。升频在台式系统里比较常见,但便携产品里较少。 我以前见过主打升频的台风解码耳放,印象中对低质量音源文件有不错的提升,但由于是通过软件方式解码升频,搭配的DAC只是PCM1795,所以对于较常见的普通无损提升很小。在墨菊上,AK4137EQ能把普通DSD升频至11.2MHz、32bit PCM升频至768kHz,甚至还能实现DSD\PCM互转(但我不太看好这种转换),这样能更充分发挥AKM4497的解码能力。 墨菊的模拟放大部分是整台机器音频架构中最有趣的。由于搭载了平衡和单端输出口,常见的实现思路是DAC输出下级运放后,经过平衡线路输出引出两路的音频信号,最后在平衡口上以四针差分信号的形式输出,如果需要单端输出,则将两路信号的L+ L-聚合为L,R+ R-聚合为R,和参考地一起接到单端口上。 由于平衡口一般用BTL桥式方式驱动、单端口使用OTL方式驱动,平衡口能通过使用双路放大器得到完整的电源输出摆幅,获得更优良的输出功率和信噪比表现。但一般而言,两者的大体风格应该是相近的,毕竟模拟部分运放一致,区别在于电源和信噪比表现。 而墨菊则做了件丧心病狂的事——专门设计了两套独立的耳放电路,应对两种输出口。在使用4.4.mm平衡口的时候,搭载的耳放是OPA1622,提供完整的平衡型号;在使用3.5mm单端口的时候,耳放采用了LME49600。由于分隔了两路模拟放大,墨菊的平衡口和单端口都能提供500mW的每声道输出能力,这对于单端口的推动能力有了巨大增益(当然信噪比还是不能和平衡口匹敌);最重要的是墨菊通过不同运放提供了不同声音的选择,运放和运放之间是有着不同声音倾向的,同一副耳机搭配平衡、非平衡线材,就可以体验两种音色。这种设计很少见也很昂贵,毕竟对电路板的串扰隔离、供电隔离有很高的要求,会增大主板面积和布线难度,只能说乐图工程师似乎并不考虑成本和量产问题…… 隔离两路输出的另一个优势是提高了墨菊的line out质量,由于平衡的4.4mm po口能充当LO口,3.5mm单端也能做单端LO,你可以搭配更好的单端、平衡台式耳放或者有源音箱。Line out信号相对于po而言会更加敏感,串扰和电源纹波都会有严重的影响,所以墨菊是一台Line out质量优秀的解码机器。 以往的随身播放器一般都主打有线输出体验,而墨菊具备双向蓝牙功能,在输出到蓝牙耳机时,也支持LDAC,对手持大法蓝牙耳机的用户很友好,而作为蓝牙接收端的话,一般人应该也至于这么干,算是个锦上添花的功能,但考虑到展会试听、蹭听类场景的话,烧友可以通过墨菊来播放手机中存储的自己喜爱或熟悉的音乐文件。 当然了,墨菊在硬件方面能说的远不止这些,USB DAC这种基本操作就懒得提了,它甚至还被戏称为“地表最强读卡器”,至于原因是什么呢,想必看这篇文章的朋友里必然有摄影发烧友吧,拿着您的USH-Ⅱ高速卡插进墨菊里拷拷文件就知道了,什么索尼原厂MRW-S1,都是弟弟…… 音质表现 其实这里我并不想像以前的流水账文章一样,搭配几款耳熟能详的塞子,分别去谈不同搭配下的声音听感、前端能给塞子带来什么或正面或负面的变化,而是希望能够多着笔在墨菊本身的声音表现上——虽然真的没有太多可以聊的地方,因为素质太高 ,味儿太正了。 正如前文提到的一样,墨菊在平衡口和单端口上都给足了料,所以除了信噪比这一平衡口的无解优势外,几乎不存在单端、平衡口哪个明显素质偏弱的问题,这一点在我第一次直推“黑美人”Aiva的时候就体现到了,当时试玩4.4平衡已经被那充足的信息量、动态的气势感所震惊到,但换到3.5单端的时候,我又震惊了一把——似乎没有什么落差感? 大耳机在推力充足的前提下,音色的变化性不会如许多耳塞般没个定数,所以推好还是没推好,真的是一耳朵的事,而且即便是两种接口用了不同的运放,墨菊给我留下的声音印象都是一致的:凝聚、中正、舒展。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区别,那也依然是平衡口的一些物理优势所带来的电声变化,因为平衡口的声场和分离度肯定会稍好一些,声音的骨架也会更加硬朗,除此之外真的没有什么可闻的差别了,真的是炫技一般的硬件与声音的调教功底。 相比金菊花那种大开大合、信息量与密度有些近乎溢出的霸道素质,墨菊在声音的层次感、弱音细节的捕捉能力、中频结像的圆润感上,要显得更加成熟老练,整体依然是很硬朗的骨架,且三频的动态与张力都强大到不像随身设备所发出的声音,只是声音没有了锐利的线条感和亮得抓耳的高频音色,所以墨菊虽然继承了前作的高杂食度,且却能在流行人声的演绎上也有几分暖色,不再“冰冷无情”了,用行业内某大佬的一句描述,那就是“连小4都可以被墨菊给推温润”。 具体的三频八股文什么的,我就不再多着笔去谈了,因为墨菊的声音描述起来是很容易“词穷”的,随身设备中炸裂的推力、顶级的信息量、中正还原的音色、毫无短板的三频、宏大的声场,基本可以概括墨菊的声音表现,并且在单端口下的人声会稍有绵密感,但这个具体需要结合搭配去谈,不见得可以一榔头敲死,因为不论是乐图官方还是我自己心目中,墨菊是一款“参考级”的“回放”工具。 但这里不得不提到搭配的问题,虽然上市至今,墨菊算是有口皆碑,而且甚至在CANJAM上,强如VE这样的顶级耳塞厂商也主动找乐图拿了样机。但私下里和一些烧友交流的时候,却收到了一些反馈,说部分热门耳塞在和墨菊搭配时,声音并不如人意。我仔细思考过,这绝对不是控制力的问题,而是因为墨菊的高凝聚力加上大声场下有序的器乐排布与分离度,使得让它在搭配本身声音线条就比较凝聚的大声场耳塞时,会有些薄而碎的感觉,且有可能放大齿音,比如近期大火的达音科DK-4001(平衡口下),所以纵使是顶级回放设备,也并不见得是可以100%放心盲狙的。毕竟宽松度、氛围感、模拟味之类的偏好性名词,都不适合直接扣在墨菊的头上,它只是一个忠实回放音乐的“手艺人”而已。 下面来说一些我个人的搭配建议,首先,我认为墨菊和动圈绝对是属于绝配的,尤其是高端动圈耳塞。在旗舰级耳塞行列里,动圈耳塞相比动铁来说,最大的劣势就是依然会显得密度不够、声音发虚,不能达到全频段的高凝聚力,但搭配墨菊时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让动圈的声音更有力量,同时保持中低频的“肉感”,那种自然衰减的声场边际也可以明显和旗舰级动铁塞拉开听感上的差距,比如我近期的随身主力塞FAudio Major,以及DITA的71Project、拜亚的T8ie2等,当然,这些都是非常高价位的产品了,但当我用墨菊去体验过森韵黑胶、阿思翠Lyra Nature、iBasso It01s时,我可以保持我的结论,那就是强烈推荐动圈爱好者选购墨菊。 建议二,搭配声音不明显偏冷、且齿音控制的比较干净的耳塞。耳机/耳塞中齿音的去留,一直是个很矛盾的问题,消磨齿音注定了部分高频器乐的失真,但我目前搭配过保留了明显齿音的耳塞和墨菊的搭配都不算太好,因为墨菊本身的强大细节表现力,有可能放大这一问题,而且若是本身音色过于偏冷的话,声音有点像回到了金菊花时期那样的“严肃感”,但这只是搭配口味问题,不算是什么致命伤。 建议三,持有“直推大耳”产品的用户可以考虑墨菊。无视类似K550、K812那种纯靠参数忽悠人的直推大耳,我自己所搭配过的Sendy Aiva、HIFIMAN的He400i、Sundara、Ananda等平板,拜亚DT240pro、天龙D5200、杰士HP-3等动圈,在墨菊的直推下都可以发挥出非常强的声音素质,其声场、动态、三频的完整度表现,甚至可以强过一些中低端的台式一体机,这真的是得有硬本事才能揽下的瓷器活儿。 结语 不记得是在哪个展会的哪个展台了,坐我旁边的那哥们跟我聊天时,问我乐图的展台在哪儿,我说你随便逛逛就能看到了,压根不需要特意找,甚至有的品牌展台啥前端都不带,就摆个墨菊在那,当有烧友在带了自己的设备试听完不满意后,工作人员会拿起墨菊说,“我们家东西真不错的,要是用墨菊推的话……”。 和耳机品牌的样机合作,不止是明面上的商业互吹而已,极高的素质、合适的搭配,才能够放心去让烧友试听。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了对于音频这个行业来说,乐图旗下的产品至少在音质层面上是非常让人信服的存在,更何况这次墨菊在系统、操控、功能方面做的如此出彩。 lotoo 乐图墨菊PAW Gold Touch 便携无损音乐HIFI播放器DSD发烧随时墨菊MP3 黑色(官方标配)+128G卡 京东:¥17999 去看看 <更多>

/ax夢幻公爵/ax 晒物 2019-04-29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