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便携小耳放成为国产主流HIFI品牌的主要产品线的时候,它的世界也就丰富多彩了。 当然,这对拥有更多选择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是好事,但是针对厂商来说其实更难了。 因为既要保持每一款产品拥有不同的特色和不同的市场定位,还要保证它和友商的同类产品竞争时能立于不败之地。 山灵最新上市的UP6给我最直观的感觉就是如此,它既符合山灵自家的产品规划路线,又可以在同价位耳放里做到脱颖而出,风格相当的鲜明。 ▲如果关注山灵的会发现最近上市的UP6和UA6的外观很像,比较明显的差别在于机身颜色和屏幕尺寸。UA6的颜色为黑色,屏幕尺寸为1.3英寸,UP6的机身颜色为蓝色,屏幕尺寸则达到1.54英寸。 而且两者定位是完全不同的,UA6定位的是旗舰级超便携解码耳放,UP6则是全格式平衡蓝牙解码耳放。从定位属性上来看,其差别是很明显的,而且UP6弥补了UA6没有蓝牙的功能。包括输出功率上,UP6的输出功率是远高于UA6了,分别对应的是626mW@32Ω、361mW@32Ω。 除此之外,在解码芯片上,UA6采用的是4枚CS43131芯片,UP6采用的则是2枚旗舰级ES9069Q。 尽管我没用过UA6,但隐隐约约觉得新出的UP6可以后来居上取代UA6,因为两者价格也是一样,都是一千出头,且场景更全面。 ▲本文仅说UP6哈,核心配置方面除了搭载两枚旗舰级DAC ES9069(THD+N:-120dB,DNR130dB),还配有双SGM8262-2耳放芯片,这让它的平衡端输出功率达到626mW@32Ω。 山灵UP6全格式平衡蓝牙解码耳放HiFi一体机小尾巴便携蓝牙5.2DSD硬解双ES9069Q旗舰级DAC 灵韵灰+蓝色皮套 满200减3030天销量500+ ¥1408 去看看 除此之外还搭载了16核旗舰级XMOS XU316 USB芯片以及日本的双KDS低相噪有源晶振,支持PCM768kHz/32bit,DSD512硬解,MQA8倍展开。 蓝牙方面搭载的是高通QCC5125芯片,支持蓝牙5.2,支持LDAC/aptX HD/aptX-Adaptive/aptX LL/aptX/AAC/SBC编解码。 特殊功能上,UP6支持山灵自家软件Eddict Player,还支持单/双DAC切换以及智能车载模式和UAC1.0模式。除此之外还有通话功能,搭载的是楼氏麦克风。 最令我意外的是它支持NFC,够不够便捷? 从账面上看唯一的缺点恐怕是续航,UP6内置950mAh电池,单端可用6.5小时,平衡端则只有4.5小时,算是够用。 ▲OK,现在给各位分享我个人的主观体验。 机器颜值前面已经有展示,实际肉眼质感更好,而且屏幕好像没那么容易刮花。注意,UP6的三维尺寸为70X39X14mm,重量约为51.2克,握持感一般,尤其是挂在手机上会有点点吊坠感。不过个人试过出去遛狗时将手机放裤兜里,让UP6挂在外面没有出现过脱落现象。 ▲UP6边框展示,颜值没话说,仅有这几枚物理按键,实际体验中没有出现过误触。 ▲机身底部接口展示,从左到右分别是3.5mm单端、麦克风、4.4平衡口,单端输出功率为195mW@32Ω,平衡端为626mW@32Ω;注意其实这里的输出功率是可选的,因为除了增益两档可调,单双DAC的输出功率也是不同的,如此一来搭配的耳机就更多了。 ▲在前文已经给各位展示过一张UP6的屏幕内容了,除了音量、增益、滤波这些常见的信息其实也没啥特别的,你甚至可以说它的屏幕有些浪费。 不过当我看到蓝牙模式下可以展现歌名和播放进度的时候,我又感受到带屏幕的好处了,若是能展现歌词那就更好了是吧? 这里顺便说一下UP6的交互,机身的几枚物理按键除了默认的音量调节、切歌、暂停与开始,中间的暂停键长按便是菜单键,长按即可进入增益调节、DAC模式切换以及EQ等二级页面,是比较传统的交互逻辑。 当然,可以下载山灵的官方APP Eddict Player进行控制,体验会好很多,这里就不赘述了。 ▲原本接下来想直接分享UP6的音质部分的,不过没忍住换了个很难推的平板振膜耳塞TINHIFI P2黄金版,没想到推得还可以,动态还挺自然。于是赶紧换大耳,直接上了250Ω的拜雅DT 880 Edition,效果有模有样。 尽管音色还不算饱满,人声有些疲软,但是整体的通透感很自然,动态没拉后退,中频器乐音色还是正常的。 这里并不是推荐大耳玩家考虑使用UP6搭配哈,对大耳而言,它始终只是迁就方案,毕竟体积在这里。 ▲除了推力不俗,UP6的另一个特性是稳,控制力很不错。之前我其实并没有怎么体会到山灵所谓的润HIFI,不过用这款UP6搭配山灵ME900和MG800时,那种润泽感很明显。尤其是搭配单动圈MG800,不管人声还是器乐,音色明亮剔透,而不仅仅是通透。 既有高解析的细腻,又有鲜活的乐感,器乐泛音清晰而有弥散感。刚开始以为只是钢琴、大提琴这类偏低频的器乐才如此好听,再听吕思清老师的小提琴,瞬间起鸡皮疙瘩了。音色亮丽少毛刺,延伸丝滑,解析细腻无锐利感,除了没空气感,我不知道还有什么缺点。 要知道我手上也有几款山灵的前端,着实没想到最配MG800的竟然是这款千元出头的UP6。 不仅如此,UP6还展现出宽松的一面,器乐分离度较高,声场开阔,层次也分明,就算是普通的流行乐也有亲临现场的微沉浸感。 ▲为了证实这不仅仅是MG800本身的亮丽与通透,我还换了有些吃推力的阴阳师贰。尽管亮度还达不到MG800,但一耳朵的通透感是毋庸置疑的,而且依旧有润泽感和立体感,细节上的解析也是干净利落,结像完整且近乎饱满,让人顿时又添好感。 在搭配上,山灵UP6给我的感觉是更适合动圈,包括平板和双动圈,它体现出来的音色除了更为柔和自然,泛音和立体感也更加生动。UP6的动态远算不上惊为天人,但是在驾驭吃前端的平板振膜耳塞里,它还是很稳健。 ▲整体总结部分 在总结部分先说一个发现,是UP6产品详情页没有写的,但是一用就会感知到的。 因为官宣其平衡端续航仅4.5小时,可我实际体验中发现没那么短,后来咨询客服才知道,4.5小时的续航是在高增益+双DAC+4.4平衡输出三重设置下的续航。哪怕就在这三重模式同时开启的情况下,UP6还有个隐藏的功能,即在USB有线模式下,手机会不断给它充电,出厂时默认如此,当然也可以自行选择关闭。 所以当UP6的续航不算短板的时候,它的整体评分就上来了。颜值高,音质出色,推力大,除了有线和蓝牙,还能做纯耳放、车载、游戏声卡,关键价格也就1000出头,很难不认可,各位觉得呢? <更多>

燕七 晒物 04-23 15:31

想到当年的七彩虹C4播放器,首发的价格高达4500快钱,在那个零几年的时候我想只有一些发烧友会去入手吧,现在因为它靠着经典的音质使得还能在二手上卖到850快钱,也算是很经得起时代的推敲,而在现在,播放器的配置可以说比同时期的C4要多了很多东西,但是为什么价格却比同时期要低了很多呢?在拆开海贝R6III 2025版包装的那一刻,这个荒诞的疑问突然变得具象化。三年前需要咬牙购买的播放器配置和性能,如今竟以更亲民的价格出现在眼前——这或许就是海贝这个品牌领域"性价比"的最佳证明。 HiBy R6III 2025版海贝音乐播放器随身 DSD无损安卓流媒体蓝牙WiFi数字转盘 A/AB类耳放 高通665 HiBy R6III 2025版/黑色 送赠品30天销量500+ ¥2498 去看看 一、从"年货化"命名看海贝的野心 当行业还在用Pro/Ultra/MAX玩排列组合时,海贝率先将"2025"这一未来感标签烙在R6III的机身。这不仅是对产品生命周期的自信宣言,更暗藏着一套精密的战略逻辑:以手机行业的迭代节奏重塑Hi-Fi播放器市场。对于预算有限的发烧友而言,这意味着无需再为"买新还是买旧"纠结——每年都能用2498元获得符合时代需求的完整解决方案。 从硬件配置的跃迁便能窥见端倪: 骁龙665处理器(对比前代R5II的骁龙425可以说流畅了不少。) 4GB RAM+64GB ROM(也是给足了空间和存储的运行。) 双CS43198 DAC矩阵(较上代ES9038Q2M实现能耗与音质双突破) 这种"田忌赛马"式的错位竞争,让R6III 2025版直接从那个价格里面有了更加稳固的地位。 二、工业设计哲学 撕开印有Hi-Res小金标的磨砂封条,映入眼帘的灰调极简包装透着数码产品少有的高级感。上下分层结构暗藏巧思:上层主机被防震棉温柔包裹,下层配件盒整齐收纳着深灰色清水套、Type-C数据线与备用钢化膜——没有冗余的说明书堆砌,一切以「撕膜即用」为导向的实用主义设计。 从防尘袋中取出本体的瞬间,118g的轻盈重量与72mm机身宽度带来强烈反差。5英寸720P屏幕可以说对于播放器来说完全够看,四曲面玻璃与航空铝中框的衔接处过渡自然,音量旋钮的钻石切割纹路与阻尼感令人联想到高端的工艺设计感。还有些许的震撼来自背面:整块玻璃背板通过纳米级蚀刻工艺呈现出镜子一般的感觉,更带来了几何美的感觉,加上光泽和光亮更为高端工艺说话。 三、声音炼金术:四颗CS43198的降维打击 作为首款搭载Quad CS43198 DAC阵列的2K档播放器,R6III 2025版展现出与其价位不符的声音完成度: 低频部分 用《阿姐鼓》测试时,鼓皮震颤的细节清晰可辨,下潜深度竟能触及某些四千的领域。关键是其收放速度:既不会像ESS芯片过度追求解析而丧失氛围,也不会陷入AKM芯片的绵软拖沓,这种"弹性与力度并存"的特质,在演绎电子乐时尤其过瘾。 人声“柔润” 对比山灵M3 Ultra的暖厚取向,R6III 2025版选择了一条更考验功力的中间路线: 王菲《天空》中的气声流转纤毫毕现,Leonard Cohen的烟嗓的气息非常的厚实有力,甚至能在宇多田光《First Love》里捕捉到咽音处理的细微变化,有密度,声音紧致不松散,这种"不染色却动人"的调校估计只有海贝能做到这么得心应手了吧。 高频部分 播放穆特《卡门幻想曲》时,小提琴高频延伸带着恰到好处的声场,既不会刺激到产生听觉疲劳,又能完整呈现琴弦与琴弓摩擦的声感。与老款R6III相比,毛刺感减少30%以上,使得高频不刺耳,证明其供电系统和时钟精度确实经过深度优化。 四、安卓12系统:再战三年毫无问题 如果说声音素质是播放器的肉体,那么系统体验就是其灵魂。R6III 2025版搭载的深度定制安卓12系统,彻底打破了我对国产Hi-Fi设备"硬件强软件瘸"的刻板印象: 全局DTA架构确保QQ音乐播放时也能绕过SRC HiByCast手机遥控功能让选歌无需频繁掏机器 MQA 16X展开配合Tidal流媒体直接解锁母带级音源 更令人惊喜的是功耗控制:在WiFi常开、息屏播放的场景下,4.4mm平衡口连续播放11小时后仍剩余15%电量,待机状态三天仅耗电2%。比上一代更省电,而且能够有很大的程度去还原歌曲的原汁原味,在携带方面可要比那些插电的台式要方便多了。 五、AB类放大的辩证法:推力与韵味的微妙平衡 通过实体滑动开关切换AB类/A类放大模式时,我仿佛看到了海贝的"精分式"产品思维: AB类模式 搭配海贝自家的海神圈能够驱动时声场开阔度提升20% 瞬态响应速度适合金属乐与电影原声 底噪控制达到-118dB的不错水平 A类模式 人声结像前移半个身位,适合爵士Live现场,低频泛音增加带来更强烈的包围感,我觉得将续航时间缩减至8小时但换来更"模拟味"的听感这种"一人分饰两角"的能力。对于入门者来说,R6III 2025版又是一个比较适合的尝鲜的选择,对于资深烧友,它是一个更值得去深度品鉴、深度把玩体验的选择。 六、写给新手的体验建议 海贝R6三代让我感受到两大惊喜——“像手机一样好用,却有专业音质”。安卓系统流畅,直接装QQ音乐/网易云,歌单无缝同步;接有线耳机时,声音明显比手机更「通透立体」,尤其是人声更近、乐器定位清晰;平衡口推力充沛,能推动大多数高阻抗耳机,未来升级设备也不用担心。 个人总结体验建议: 优先搭配有线耳机使用 用Type-C口接耳机或解码器,声音密度比蓝牙模式高30%以上; 千元耳机就能感知提升(如弱水时奎星、水月雨KATO),高频毛刺感减少,低频更扎实。 活用「流媒体独占」功能 在Apple Music/QQ音乐设置中开启「Hi-Res输出」,避免安卓系统压缩音质; 对比手机播放同一首歌,注意听背景乐器的分离度,你会听到更多细节。 新手调音预设推荐 喜欢清澈人声:打开「纯音模式」+「低增益」,适合流行/ACG; 偏爱震撼低频:关闭音效,切「高增益」+平衡口,适合摇滚/电子乐。 长期使用小技巧 用无线传歌时,海贝自家「HiByCast」比蓝牙稳定,音质无损; 贴钢化膜+清水套,机身金属光泽不易刮花,颜值党必备。 R6III 2025版就是你的最优解。它像一位全科医生:既能治愈安卓SRC顽疾,又能调理耳机潜力,甚至还能客串蓝牙解码耳放——这种全能性在2K价位段堪称降维打击,或许某天,当烧友们回顾2024年时,会惊讶地发现:这台挂着"2025"后缀的播放器,早已提前揭晓了未来。 <更多>

可爱的春雷王啊 晒物 03-12 15:39

从耳机到音响,从便携播放器到数字功放机,烧友的道路虽没有尽头,钱包的厚度却总有上限(说的是我自己)。作为一个平时喜欢听点音乐,但又没到那么深入的人,我平时除了折腾各种高音质音乐APP外,玩得比较多的就是便携HIFI播放器了。 除了资深烧迷外,对大多数人来说需要的通常是一款价格合适性能给力的播放器让自己静享音乐时光,为了极致的音质表现追求顶级的解码器、耳放、音箱和线材不见得就比性价比和音质的平衡更让人快乐。 在2022年即将结束的时候,海贝发布了旗下的R6系列第三代便携播放器,时隔两年,这款被评价为“具备强大续航能力、稳定系统表现和良好声音素质”的产品迎来升级,由内到外都有改观,而其首发价也非常友好——2498元。 以我的了解,海贝R6Ⅲ 2025版对比上一版最大的升级是将原来的双ES9038Q2M DAC芯片更换为4颗CS43198芯片,这意味着新一代产品在声音表现上更注重线条感和分离度,虽然整体声音风格还是保持者和上一代基本一致的调音,但在细节和层次感上会有明显提升。 HiBy海贝R6三代2025版 音乐播放器安卓HIFI无损MP3硬解DSD 蓝牙WiFi数字转盘 A/AB类 高通骁龙665银色 领券有优惠30天销量500+ ¥2438¥2498 去看看 开箱:可见可感的外观升级 在外包装上,海贝R6Ⅲ 2025版的色彩、图案设计与上一版基本一致,不过整个包装盒的采用了加长减厚的方案,看着会更大气一点。 整个机身的尺寸、轮廓沿用的是上一版的经典造型,然后屏幕依旧是5英寸IPS屏,支持1600万色,分辨率为720P。如果是智能手机720P的分辨率可能不太够,不过对于以听音乐为主的HiFi播放器来说影响并不大。 然后是机身的背板,把旧版平面喷砂工艺换成了切割纹理,有点类似棱镜设计,不同角度下能够折射出明暗相间的光线效果,相比原版单一颜色的设计更具视觉吸引力,观感上要新潮很多,因为实拍受光线影像效果不如肉眼观看直观,这里放一张效果图供参考。 顶部依旧是采用拨轮设计的音量调节按钮,可单手拨动,操控还是挺方便的,也是海贝播放器的经典设计之一。 屏幕左侧是一个TF卡槽,在机身已经内置64GB(含系统空间)存储的情况下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需求进行扩容,即便是存储单个文件超100MB的高音质音乐也没有压力。 机身按键主要集中在屏幕右侧,上方最大的是电源键,往下有一个指示灯,然后是切歌及暂停键,考虑到操控的便捷性,按键规划也尽量从简。 然后是最重要的接口配置,除了3.5mm单端接口和4.4mm平衡接口外,还支持Line Out线路输出,可连接外放或有源音箱。中间的TYPE-C口也很有亮点,不仅是简单的充电、数据传输,还支持USB DAC输入(作为电脑的USB DAC)、USB DAC输出(外接解码器),借助TYPE-C接口转接RCA线,可实现数字音频信号的同轴输出。 配件方面,有一根双C口线,当然保护套也没少,另外还提供了一张备用屏幕贴膜(机身出厂前后均已贴好膜)。 其实从整个机身造型可以看出来,海贝R6Ⅲ 2025版沿袭了老款硬朗利落的造型,借助线条修饰,棱角分明,整体风格还是挺鲜明的。 听感:声音表现进一步提升 海贝R6Ⅲ老款上市之后在销量、口碑方面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凭借出众的性价比在同价位产品中抢占一席之地。至于新版,虽然对比旧款改变不是很大,但是芯片的变化及调音策略的改变对于老用户来说应该还是会有一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海贝R6Ⅲ 2025版采用4颗CS43198 DAC芯片,公开资料显示,CS43198芯片具有 130dB的动态范围和-115dB的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输出阻抗为600Ω,并且支持高达384kHz的PCM采样频率和最高DSD256的直接模式,提供 50 kHz 的滤波功能。同时,这款芯片还有一个非常大的特点就是功耗低发热小。 CS43198还采用独特的“时钟清除”技术,能够有效消除音频路径上的时钟抖动,进一步提升音质。这大概也能解释海贝为何采取这样的配置策略,毕竟4颗CS43198芯片组合,只要模拟电路布置良好的前提下,不仅可以拉高音质上限,还能进一步提升续航,对于便携HiFi播放器来说属实是个值得考虑的选项。 音质表现上,4颗旗舰芯片组成矩阵,加上8路独立输出,对于声音密度的提升挺有帮助,声音通透、细腻,解析力高,对于音乐细节和层次的还原非常给力,整体声音风格保持上代的略暖调音,但听感上更注重线条感和分离度,结像线条上更硬朗,器乐表达更清晰,整体素质感有所提升。 具体来说,低频量感适中,下潜较深,有比较好的弹性表现,同时具备良好的控制力,借助CS43198强劲表现,避免了肥厚拖沓的感觉,整体风格偏向干净利落,能够很好地烘托音乐氛围。中频职责趋于饱满扎实,人声细腻温润,女声的甜美与男声的醇厚都能得到很好的呈现,情感表达丰富,细节刻画清晰,甚至于弦乐的细腻与通透感也得到进一步优化。至于高频,主要还是看解析力和延展性,整体上通透顺滑,像小提琴等弦乐器的演奏能够展现出丰富的泛音和细腻的线条感,听感舒适有亲和力。不过高频本身对耳机的依赖也比较大,如果耳机素质不够,可能会出现毛刺感。 此外,海贝R6Ⅲ 2025版继续支持A类/AB类放大模式切换,在A类模式下,低频下潜感觉要更深一点,高频则更具延展性,整体声音结构更均衡。而在AB类模式下,声音表现会相对内敛,中频更扎实,同时可以减少高频的毛刺感,一定程度上弥补耳放的局限。 操控:开放系统还原音质 除了DAC芯片外,海贝R6Ⅲ 2025版其他硬件配置看起来也并不差,存储方案采用的是4+64GB,搭载高通骁龙665处理器,系统则是Android12,完全开放,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安装APP,纯净无广告,运行挺流畅的。 海贝R6Ⅲ 2025版的操控界面与智能手机基本一致,顶部下滑可看到亮度调节、网络、蓝牙、音频设置、放大模式等主要功能的快捷选项,减少了日常使用的选择步骤。 除了可切换A类/AB类放大模式外,还有安卓、纯音、USB DAC、蓝牙接受四种工作模式可选。HibyOS完备的DTA技术在海贝R6Ⅲ 2025版上也没有缺席,通过从底层重新编译完全绕开安卓系统的采样率转换,直插耳机使用第三方流媒体软件也能实现源码输出,第三方App使用USB Audio输出亦可绕开SRC达到Bit perfect级别直通输出,确保好音质不被阉割。 在系统设置中,提供增益、MSEB、DSD增益补偿等选项,并且可自主下载插件,这意味着海贝R6Ⅲ 2025版可以提供更加灵活的声音风格,便于音乐爱好者根据自己的偏好进行更加精细和个性化的调节,更加精准适配不同的音乐类型。 配备独立LO、PO输出接口,支持3.5mm和4.4mm双规格,3.5mm单端接口适配设备广泛,适合日常使用,4.4mm平衡接口则能够提供更稳定的信号传输,降低干扰,动态范围更宽广,音频细节更细腻。 LO、PO输出接口均支持音量记忆功能,借助LO接口连接外部功放或有源音箱可绕过播放器自身的耳放部分,直接输出纯模拟信号,直接在硬件层面避免播放器内部电路对音质的影响,提升声音质感。 总结:表现均衡,便携HiFi播放器高性价比之选 作为原版的升级款,海贝R6Ⅲ 2025版在外观上具有更强的视觉吸引力,工艺质感更上一层楼,对个性与潮流的把控更加均衡,也更能匹配音乐爱好者的审美需求。同时在声音风格上,注重乐感和韵味,三频均衡且密度扎实,细节表现优秀,A类/AB类双模式切换搭配多种的自定义调节,可以提供更加丰富的听感选择。 结合多种输出选择、4GB运行内存和64GB存储、DTA全局无损输出、4500mAh大电池等功能配置以及HiByOS的诸多亮点,让其在两千元级同类型产品中脱颖而出,即便有一些小小的不足,但瑕不掩瑜,对比更高价位的产品,也相当具有竞争性,对于追求细腻的音色和高性价比的烧友来说非常值得考虑。 <更多>

拯救凹凸曼 晒物 03-06 16:37

便携耳放市场能有多大前途? 这问题放在五六年前是未知的,放到现在好像也是未知的。 因为一直有唱衰便携耳放市场的声音存在,但又一直有厂商整出不错的耳放销量。所以即使现在你若还坚持便携耳放市场没前途,我也不敢苟同。 不说别的,就单纯的说乂度,仅仅靠XD05系列,不仅撑起了整个乂度的门面,也让友商看到了便携耳放的诸多“花样”。 至于消费者,那就更不必说,每次更新都能让人眼前一亮。 比如去年更新的XD-05T,主打“重温60年代模拟味”,把电子管放大电路融入便携耳放之中,在保证大动态时同时呈现60年代那种大气温暖、柔美细腻且富有韵味的模拟声。 这里除了经典古董电子管的加入, 还有以小博大的强大推力,当然也包括乂度在整个XD05系列上累积的设计经验。 ▲包装和整个系列的包装基本一样,畅行简单、实用主义。 ▲内衬挺扎实的,包装盒外面还有一层快递包装,运输途中的安全性是有保障的。 ▲全家福展示,说明书、保修卡、6.35转接头、PC USB转接头都没啥说的;线材有三根,安卓和苹果都兼顾了,而且皮质的的还加长了一点点,如果也能整成纤维包裹的就好了,皮线始终偏硬。 ▲机身整体展示,体积不算小,官宣数据为168x78x23.4mm,整体修长,视觉上不显大,加上不重(仅393g),握在手上也有不错的手持感,颜值嘛,绿色很别致。大概是吸取了当初乂度Poke的灵感,但是做工远比当初的要好。 ▲机身正面细节展示,整个机身只有顶部有一块小屏幕,正面除了LOGO型号,也就是散热孔了,然后通过有色差的配色进行视觉的调和。因为湖北温度还不高,目前从散热来看,效果还可以。 ▲机身背面同样只有散热孔,但是色调是统一的。其所有的机身按键和接口分布在顶部和底部以及侧面。 ▲顶部带屏幕的交互基本延续了XD系列经典的设计,除了6.35mm和4.4mm的平衡接口,剩余的电源、增益、低音三个开关均为拨扭式开关,这个挺复古的。而且实际使用中,并无误触的现象。此外害的注意点增益开管理,默认最低档,如果调到最高档,是可适用于250-300Ω高祖耳机的。 ▲机身屏幕没啥说的,尺寸虽然小了点,但是内容挺全。 ▲机身底部的接口展示,够丰富吧,仅仅是电源它就有独立的DC供电和内置电池供电,如果是使用大耳最好选择DC供电了,相当于台机+便携两种模式。 紧跟电源插孔之后的是同轴/光纤输入、USB输入、3.5mm输入/输出、4.4mm输入/输出,上方的EXTE则是供电模式选择,从左到右分别是仅充电、12V供电模式、电池供电模式。 ▲在机身的一层藏着红色的音量旋钮,貌似有点别扭,实际上手持真机在手是很难注意到它的,而且它还采用了JRC高精密四通道NJM195A芯片,可杜绝模拟电位器老化产生的爆音和低音量偏音的毛病,实际使用中有明显的刻度感,一共99级,调音量是比较舒服的。 除了接口丰富、使用场景广泛灵活,XD05T的续航也不俗,内置6000毫安可充放电式锂电池续航可达到5小时,同时支持快充,其电路还有过热、过载以及直流保护功能。 ▲机身另一侧物理按键展示,按键字符明确的展示其功能,分别是输入方式、滤波器选择和蓝牙按键。 要说这机器的缺点的话,可能就是按键和接口有点多,分布区域也大,但是功能操作简单明了,可不用看说明书的。 ▲终于说到内核部分了,DAC为两枚ES9039Q2M(各自独立运行一个声道),最高支持PCM32Bit/768kHz和DSD512以及MQA全解码;耳放部分则是两个微型电子管,配合乂度自研的专注胆味的“前胆后石”电路,这里的电子管和电路一样重要。 其前级电压放大完全通过电子管实现,后级采用大功率、低失真轨对轨电流放大器只做功率输出,前者保持着音色纯正、温润细腻,后者则降胆味最大化,也让XD05T有了大气温暖、柔和而富有韵味的胆味。 关于XD05T第二个内核则是其台机和便携双模式设计了,其4.4平衡口最高输出可达1500mW(32Ω,THD+N<5%),实际效果比数据看起来更好。 ▲关于这种便携小台机,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想知道它推大耳效果怎么样,尽管大多数人买回去并不是专门推大耳。 个人用直流电和内置电池均试过,以拜雅250Ω的DT880 Edition为例,音色中正偏暖,温润舒展略带一点醇厚,哪怕是内置电池也无明显的暗哑之感。哪怕是在内置电池模式下的大编制动态表现上,XD05T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力不从心。 饶是如此,还是得告诉各位,真要给大耳配解码耳放,台式还是首选,便携再强,上限还是有限的。 ▲关于乂度XD05T的声音 总的声音风格方面,除了电子管带来的温暖、大气,XD05T的器乐分离度和声场也较为出色。个人搭配虎记音频的大圣(单动圈)或者山灵的ME900(8单元圈铁)这种还算易推的耳塞时还有箱子味的既视感,且无明显底噪,尤其是前者舒展大气,气势磅礴、温润通透不失柔和;在山灵ME900上则是集合高解析的素质感以及偏中正的温润,强劲、细腻,结像扎实的可怕。 因为XD05T用的是两根60年代古董级电子管,可能有人还会质疑它的解析,如果是这样,就如我在上文说的一样试试山灵的ME900这种多单元圈铁。 XDUOO/乂度 XD05T便携式电子管解码耳放一体机4.4全平衡真空管 ¥2880¥4060 去看看 再试了几款耳塞和大耳后,我能肯定的是XD05T并未抛弃素质感,它其实是挺均衡的,对耳机的搭配是很友好的,三种不同增益模式都保持着一个共同点——素质稳健在前,其次是韵味。 哪怕是高频部分,XD05T对动态的控制也是相当娴熟,在大场面的管弦乐里,一层又一层的递进延伸感是很明显的,加上本身的高器乐分离度和大气,你会感受到器乐的精准定位,也能感受到弦乐丝丝入扣的空气感。 如果你喜欢的音乐里还有大提琴类似的乐器,那恭喜你,XD05T的那种浑厚与悠扬是很自然的,有箱子的既视感,却又多几分凝练,手里有动圈或者圈铁的老铁一定要试试。 ▲整体总结部分 除了双模式供电以及多种方式输入,XD05T也是支持蓝牙输入的,Apt-X/Apt-X HD/Apt-X LL/LDAC也都支持,只不过并不支持双向蓝牙。 除此之外,XD05T还可以作纯耳放使用,注意,是电子管纯耳放,这就属于稀缺物种了,而且音质表现更惊喜。 简而言之,在实用性上,乂度XD05T是超越同类耳放存在的,我估计友商也会紧跟其后推出可便携式的电子管解码耳放。哪怕实际使用中,并不会觉得它有多便携,只是可以装在包里随带随走,但XD05T依旧是稀缺的,还是实用的。 这么说并不代表它没缺点,最直接的就是电子管的寿命有限,如果乂度把该产品的售后政策再强化强化会更利于卖货。 其次在配件方面,没有DC电源线,售价过3K了,不该这么抠哈。 <更多>

燕七 晒物 03-03 17:54

自2016年乂度的“初代目”XD05问世以来便深受广大烧友好评,期间数次迭代,截至目前,业已推出了一大波儿令人眼花缭乱的差异版本(如Pro\Plus\Bal\Basic)。而乂度也最终完成了从小尾巴、蓝牙\便携耳放、微型台机再至台式胆放等各系列丰富耳放产品线的全面布局。这其中,以微型台机为主打的XD系列功不可没,特别是去年发布的两款XD家族重磅新品,即采用可换DAC模块化设计的集大成旗舰之作XD05 Pro和搭载了一对古董级电子管,有着60年代模拟味的XD05T更是大放异彩。这不得不让人佩服其“大力做耳放”的决心,并不只是简单的喊下口号。 不过这两款先后发布的新品中,最让我心动的还要数岁尾上市的XD05T。原因也很纯粹,虽然乂度推出过不少电子管耳放,但都是台机。而XD05T作为旗下首款采用胆管的移动耳放,自然有着独特的魅力。随身胆放,对于喜爱模拟味的我来说属实有着不小的诱惑力。下面就给大家伙儿一起聊聊近段时间的使用感受吧: 此前乂度曾推出过XD05Bal的CP版,机身那叫一个绿。不过包装还是一水儿的银色。而此次XD05T则秉承了从头“绿”到尾的原则,那叫一个通体荧绿,特别是搭配起斜杠烫金字的铭牌,那是既简洁又奢华,体现出了不一样的美。 打开“天地盖”,内容物分两层摆放,顶层主机,下层两个并排着的小盒子盛有各种配件。整个开箱过程还是很讲究的。那块“大力出奇迹”的金属招牌仍在,这也算是XD05系列耳放的标配了。 随机附赠的配件还是相当丰富的,除却保、合等“片纸”外,6.35mm镀金插头、硅胶脚垫(可清洗后重复使用)、USB-C To USB-C\Lightning连接短线、USB-A转接头和骚红色的C to C编织充电线一应俱全。与之前的BAL版相比,少了个铁盒装的运放*2。不过XD05T的主打卖点是胆味十足的电子管,定位倒也不同。 XD05T在机身设计和按键、接口布局上基本延续了XD05系列的家族化设计,尤其是与同门“师兄”XD05Bal CP相比,经表面阳极氧化处理过的铝合金机身同样的“只此青绿”,搭配起光可鉴人的镜面背板来相得益彰,优雅而得体。不同的是,相较于CP版,05T的体型要更为修长,匀称。不仅玻璃面板的的“开窗”面积增大,且机身前后多了“V”字形的散热栅格。放至一起对比,可谓是“我变长了,也变强了”。 机身的具体尺寸为168*78*23.4mm ,重393克,其大小与手边的大屏手机相当,份量上比CP版要更沉些,所以还是比较容易外出携带的。考虑到自身重量以及避免机身刮花,出街携带的话最好还是给配个大些的绒布套为好。 其实近年来,搭配电子管的耳放、播放器甚至小尾巴新品愈发火热,原因很多,无外乎其温润甜美,富有情感的浓郁“胆味”,相较于生硬、干冷的“数码味”要更为自然细腻,也更有人情味。当然,如今复古风潮的兴起和主打差异化竞争也有一定因素。不过相比同类竞品动辄上万的售价,乂度的XD05T显现出了一如既往的高性价比。机身的镂空长条既可起到良好的散热作用,同时在两颗电子管点亮后,透过格栅那若隐若现昏黄且温暖的亮光,也更能开“脑放”。 为了让其胆味更加浓郁,乂度特意为XD05T精挑细选了两颗上世纪60年代技术的古董级微型电子管,并搭配以“前胆后石”电路,由电子管来实现前级电压放大,而后级则采用了大功率、低失真轨对轨电流放大器来做功率输出(可达300Ω556mW)。即前级电子管润色,后级只做电流功率输出,从而获得效果翻倍的纯正胆味。 而在解码这块,相较于XD05 BAL CP版依旧延续的ESS9038Q2M,XD05T显然做了全新升级,两片ES9039Q2M有着高达130dB的动态范围(DNR)和120dB的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可确保音频信号的纯净度和清晰度。保证电子管在输出放大的压摆跟动态范围较大时,可以处理较大的输入信号而不产生削顶失真造成的高频毛刺感。而USB解码和蓝牙芯片则与CP保持了一致,分别为有着16核芯的第三代XMOS XU316和高通的QCC5125(蓝牙5.1)。可提供高达DSD512、PCM 768KHz/32Bit的强悍解码性能,并支持MQA全局展开,支持APT-X/LL/HD和LDAC、SBC、AAC等主流高清格式。 机身背部接口还是很丰富的,从左至右来看,首先是上下的DC电源圆孔和Type-C充电口,XD05T沿袭了XD05家族双重供电的设计,我们同样可以搭配乂度专为自家XD05 Pro而量身打造的电源净化散热底座(12V),不仅能杜绝电流底噪,带来更纯净的电力。而且在DC电源台机模式下也能够更轻松的推动各种头戴大耳。而出街时就可以切换至电池供电,以方便使用。 我们可以通过旁边的电源选择推拉键来切换至相应的模式(BATT为电源供电,EXET外电供电,CHANGE为充电)。顺带一提,XD05T内置的锂电池容量为6000毫安,它是支持手机快充的,大概三个半小时就能充满,如果是慢充的话就要长上不少,要10小时左右。所反充电时尽量要选择快充。而在续航方面,AUX(ECO模式)下能坚持4个半小时,而在USB/同轴/光纤连接下则为4个小时。在室内使用时可以选择外部电源供电。 接着下方一排的插口分别为3.5mm的同轴/光纤输入、USB音频输入、AUX IN/OUT(3.5mm单端)和BALANCE IN/OUT(4.4mm平衡)这一大一小两个输入/输出口。我们既可以或有线、或蓝牙连接电脑、平板/手机、播放器,也可以外接音响、CD机、解码器等设备。多样的连接方式带来了对各种设备的支持。这也是XD05系列的一贯特色,可玩性相当之高。 机身另侧则是斜切向的数显屏,方便在户外也能看清屏幕上的状态信息(连接模式/电量/音量/音频码率/DAC滤波器等,亮黄的字体与深绿色的机壳还是蛮搭的)。屏幕下方的三个推拉键的键杆特意做得较短,这样就不易被折断了。它们依次是电源开关、Turbo(增益,共有L/M/H三档,以适应不同阻抗耳机,最高可至300欧姆,无论何种类型的耳机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最佳输出功率)开关和Bass(低音)调节开关。而旁边的两个金灿灿的耳机插孔则是为4.4mm平衡和6.35mm而准备的。 机身两侧的机身其余按键和音量调旋:其中按键依次为蓝牙配对、FILTER(滤波器选择)和INPUT(输入选择,为避免放包里误触,长按此键还可以锁定所以按键)。此外,在XD05T上还集成有麦克风,当与手机蓝牙连接时,我们甚至可以用它来实现语音通话。 这枚红色的模拟电位器可谓乂度的经典设计元素了,与绿色的机身形成了鲜明的反差感,自古红绿组CP,还是很漂亮的。滑动调节时有明显的阻尼感,支持99级调节,手感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这个音量控制用的是JRC四通道NJW1195A芯片,其通道间同步性好,可很好的杜绝模拟电位器老化而产生的爆音和低音量下偏音的问题。 最后来详细谈下听感吧,在耳机的组合上,我先后选择了SIVGA的“鸾”,以及两款经典头戴大耳:天龙D5200和森海HD650。先来谈下总体感受吧,乂度的调音向来是中正平和,均衡自然。XD05系列机型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那润泽舒展,细腻且归于本真的声音呈现。而XD05 T在继承这些优点的同时,给人的声音表现要更为饱满靓丽,醇厚甜润,其声底厚实干净,音色清澈透亮,灵动且具乐感,可谓是“胆味儿”十足。 鸾.LUAN本身要求不高,低增益下既有着不错的听感。二者搭配低频的量感适中,回弹有力,下潜亦富有深度。清晰度不错,泛音和残响也拿捏到位。线条感明晰,边缘处也很顺滑。包围感和感染力也都很强,特别是在听LIVE音乐时,细节处饱含真情实感,临场感很足,凝聚力和瞬态表现皆相当出彩。中频的解析力很突出,结象清晰厚实,密度控制的很好。声音醇厚而鲜活,音色温暖,人声距离感适中,有润泽感,且韵味悠长,更能让听者沉浸其中。有如佳酿,饮之让人沉醉,可谓是久听而不累。乐器细节的还原细致入微,清晰如临现场演绎,富有感染力。高频的通透感很足,顺滑不刺激,泛音丰富,延展自然。声场宽广而规整,能够很好的还原其位置和空间感。 接着换上我们曾经的直推旗舰“木碗”天龙D5200,虽说其有着高敏低阻的易推性,手机也能“将就”着听。但要想推得好,彻底发挥其内在潜力还是要搭配好的设备。而与XD05 T相搭档后,其声底清澈透亮,二者的声音表现通透而饱满,分离度很高,亦更具活力和律动感。听感温润,有味道。中频宽松顺滑,声音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感人。高频部分的细节表现非常不错,瞬态反应很快,结像较为松散。解析力和延展性明显加强。声场大气开阔,大编制所呈现出的恢弘气势和空间感也能得到出色的呈现。 最后试听的是森海家的“老将”HD650,300欧姆的阻抗在开启高增益后澎湃有力,量感十足,低频的下潜和弹性都很到位,并不会混做一团。声音的凝聚感强,氛围烘托的也恰到好处。其声底丰厚,结像鲜明,动态的把控也很精准。中频音色中性偏暖味,密度感不错,细节还原精准到位。高频亮而不刺,信息量丰富。瞬态反应较快。定位和延伸也都是比较不错的。听管弦乐时不会有特别突出强调的弦乐,能够感受到管乐部分的力量,华丽大气,有律动感。声场规整,横纵间的分布也很均衡。总的来说,二者搭配那是相得益彰,不仅在小编制弦乐上刻画上优秀,大编制的掌控力上也能呈现出很好的空间气势。 总 结:作为乂度XD05大家族的又一员“干将”,XD05T身上的看点颇多,它的外观细节更为精致、时尚。新加入的电子管更使其有着独特的“胆味”。加上丰富接口和双重供电方式所带来的更多玩法,对于喜爱音乐的烧友们来说,无疑是非常令人心动的。 <更多>

铁蛋他爸 经验 02-18 18:27

安卓有点腻,我入手了纯音播放器 大家好,我是林老师,我们又见面了。 新年转眼即逝,又要回到魔都上海继续苦不堪言的搬砖生活,当然乐趣还是需要的,毕竟日子还是继续,2025年发财。 身为一位沉溺在数码产品海洋,同时又怀揣着对音乐赤诚热爱的数码博主,探寻新奇的音乐播放器已然成为我生活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市场上有新的音乐播放器崭露头角,那种探索未知的兴奋感便会瞬间点燃。之前接触过好几款安卓播放器,总觉得差了一点什么? 其实很多熟悉播放器的同学们都知道安卓播放器和传统的纯音播放器还是有很多的区别的,如操作系统,音质表现,无线互联,操作界面,便携性等等都有很多的不同,简而言之,纯音播放器更加注重音乐的播放,而安卓播放器更加注重流媒体的支持和无线互联等等。 不久前,我有幸结识了海贝 HiBy RS2 音乐播放器,经过这段时间的深度体验,现在就想把这段独特的感受分享给大家。 外观做工,精致小巧,匠心独运 初见海贝 HiBy RS2,它那精致小巧的模样就瞬间抓住了我的目光。整个机身设计紧凑合理,线条流畅自然,没有一丝多余的装饰,每一处细节都处理得恰到好处,犹如一件精心雕琢的工艺品。 握在手中,大小贴合手掌,触感细腻温润,无论是日常上下班随手放进口袋,还是外出旅行时轻松塞进背包,它都像一个贴心的伙伴,毫无负担,完美地契合了当下快节奏生活中人们对便携性的追求。 凑近仔细观察,其外壳选用的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高品质材料,这种材质不仅质感十足,拿在手上就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独特的高级韵味,而且具备出色的耐磨性。在日常使用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小磕碰,但令人惊喜的是,它的机身几乎很少留下明显的划痕,这无疑让我对它的喜爱又增添了几分。 播放器正面那块尺寸不算大的屏幕,在如今大屏当道的电子设备中显得有些低调,然而它的显示效果却十分出色,色彩鲜艳且还原度极高,操作起来也相当灵敏。只需轻轻一点、一划,各种指令便能迅速响应,流畅度完全不逊色于那些主打大屏触控的产品,带来了便捷又舒适的操作体验。 性能,硬核配置,实力担当 海贝 HiBy RS2 的性能参数堪称惊艳。它搭载的先进音频解码芯片,宛如一位精通各国语言的超级翻译官,能够精准无误地识别并流畅播放市面上几乎所有常见的音频格式。 无论是日常广泛使用的 MP3 格式,以无损音质闻名的 WAV 格式,还是追求极致音质的发烧友们钟爱的高解析度 FLAC、APE 等格式,在它面前都能被完美演绎,毫无压力。这一强大的解码能力,无疑为用户打开了一扇通往广阔无垠音乐世界的大门,让每一种音乐风格、每一首珍藏曲目都能在这个小小的播放器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与此同时,它内置的高性能耳放电路更是一大亮点。这就好比为音乐注入了一股强劲的动力源泉,能够为各类耳机提供充足且稳定的推力。 无论是阻抗较高、对推力要求严苛的专业头戴式耳机,还是小巧便携的入耳式耳塞,在它的驱动下都能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最佳性能。每一个音乐细节、每一丝细腻情感都能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让用户仿佛置身于一场专属的顶级音乐盛宴之中,尽情享受音乐带来的震撼与感动。 R2R加持,有什么不一样? 海贝 RS2 播放器的 R2R 功能也是这款机器的主要亮点之一,机器采用了 R2R 电阻网络线性补偿技术。传统台式 R2R 架构解码器的电阻阵列需严格挑选与配对,否则易出现离散型失真,导致很多 R2R 随身音乐播放器声音不够 “保真” 。而海贝 RS2 通过增加自研的线性补偿电路,大幅度减小了电阻阵列的离散型失真,让 R2R 解码架构宽松自然、张弛有度的听感得以最大限度发挥。 搭载的达尔文架构也为其 R2R 功能增色不少。这套脱胎于传统 R2R 技术、由海贝研发多年的高清音频处理架构,首次应用在高端的 RS6 机型上,在 RS2 上并非减配版本,而是经过了新的升级与优化。从声音角度分析,理论上 RS2 拥有媲美 RS6 的素质表现,配合线性补偿技术,能更好地控制谐波,让声音更纯净、更具质感。 另外,RS2 搭载了可自由切换的 NOS/OS 模式。NOS 模式即传统解码方式,原码采样后进行数模转换,解码电路不对输入讯号做任何优化和修饰,能尽可能保证最终回放声音高度 “保真”,让用户听到原汁原味的音乐。OS 模式则体现了海贝的技术实力,它会在输入端以最高 16 倍对讯源信号做超采样输入,然后配合达尔文架构实现丰富的声音个性化调整,满足不同用户对声音的多样需求。 同时,RS2 具备 256 阶的可调纯 FIR 滤波器,这一功能同样依托达尔文架构实现对声音的个性化调整。不同的滤波器类型可应对不同风格、驱动要求的耳机,实现最合理的驱动表现,理论上相较传统播放器,能更好地发挥耳机的全部潜力,让用户根据自己的耳机和音乐喜好,打造专属的听觉体验。 系统,简洁易用,个性十足 海贝 HiBy RS2 运行的是海贝自主研发的操作系统,这套系统就像一位贴心且专业的管家,将播放器的各项功能管理得有条不紊。界面设计简洁直观,摒弃了繁杂冗余的信息,各种功能图标清晰明了,即便是初次接触音乐播放器的新手小白,也能迅速上手,轻松找到自己所需的功能。 海贝 HiBy RS2 操作逻辑更是贴合人们的日常使用习惯,每一个操作步骤都简单易懂,无论是切换歌曲、调节音量,还是进行各种复杂的设置,都能一气呵成,整个过程流畅顺滑,完全不会出现卡顿、延迟等影响使用体验的情况。 不仅如此,这套系统还为用户提供了丰富多样的个性化设置选项。用户可以根据自己对不同音乐风格的独特偏好,像专业的音乐调音师一样自由调整音效、均衡器等参数。若是喜欢动感强烈的流行音乐,就可以增强低频效果,让节奏更加震撼有力,仿佛置身于热闹的演唱会现场;要是钟情于悠扬空灵的古典音乐,不妨提升高频的通透度,让音符在空气中自由舞动,营造出高雅的音乐氛围;而痴迷于醇厚温暖人声演唱的用户,则可以着重优化中频,让歌手的每一个咬字、每一次呼吸都清晰可闻,仿佛与歌手面对面交流。通过这些个性化的设置,用户能够轻松打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专属音乐风格,让每一次聆听都成为一次别具一格的音乐之旅。 音质,天籁之音,震撼心灵 对于我这样的音乐爱好者而言,音质表现无疑是衡量一款音乐播放器优劣的核心标准。而海贝 HiBy RS2 在这方面的表现,堪称惊艳绝伦,为我带来了无数次震撼心灵的听觉盛宴。 它的声音风格独具一格,整体呈现出一种温暖醇厚的质感,仿佛是冬日里的一杯热气腾腾的香茗,让人从心底涌起一股舒适与惬意之感。在三频表现上,更是达到了一种近乎完美的均衡状态。低频部分,下潜深沉有力,犹如汹涌澎湃的海浪,一波接一波地冲击着你的听觉神经,每一次鼓点的落下都能让你切实感受到强烈的节奏感和力量感;同时,它的回弹速度极快,干净利落,没有丝毫的拖泥带水,使得音乐的节奏更加紧凑明快,仿佛置身于一场激情四溢的摇滚现场,尽情释放内心的狂热。 中频人声的表现,更是这款播放器的一大亮点。它的音色饱满且富有层次感,每一个音符都饱含着深情,仿佛歌手就站在眼前,与你面对面轻声倾诉。无论是细腻婉转的流行情歌,还是深情豪迈的经典老歌,RS2 都能将歌手的声音特色原汁原味地还原出来,让你能够清晰地捕捉到歌手在演唱过程中的每一次情感起伏、每一丝细微变化,那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人沉醉其中,无法自拔。 高频部分同样出色,通透亮丽,细节丰富得令人惊叹。每一个高音音符都像是夜空中闪烁的璀璨繁星,明亮而夺目,清晰却不刺耳,没有丝毫的毛刺感。在播放古典音乐时,各种弦乐器、管乐器的音色被精准地还原,每一个音符的起承转合都被完美地捕捉,整个音乐场景宏大而逼真,仿佛将你带入了一座庄严肃穆的音乐厅,让你能够近距离欣赏到一场顶级的古典音乐演奏会,感受音乐的无穷魅力。 为了更全面、深入地感受 RS2 的音质魅力,我特意试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音乐。在播放流行音乐时,它不仅能够完美还原歌手的声音特色,还能将各种乐器的声音清晰地分离出来,使整首歌曲听起来更加立体、饱满。吉他的清脆拨弦声、贝斯的低沉轰鸣声、键盘的灵动音符,都在各自的位置上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共同编织出一幅绚丽多彩的音乐画卷。播放古典音乐时,它对乐器音色的还原度更是达到了令人赞叹的境界。小提琴的悠扬、大提琴的深沉、钢琴的清脆,每一种乐器的独特音色都被精准地呈现出来,演奏者的每一个技巧、每一次情感的表达,都能通过 RS2 清晰地传递到你的耳中,让你仿佛置身于音乐的历史长河中,与伟大的音乐家们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领略音乐的博大精深。 续航,实用至上,贴心设计 在续航方面,海贝 HiBy RS2 的表现处于中规中矩的水平,能够满足大多数用户日常外出使用的基本需求。一般情况下,充满一次电,便能够支持一整天的正常使用,无论是上下班途中的音乐陪伴,还是午休时的片刻放松,它都能始终在线,为你带来美妙的音乐享受。当然,如果你是那种对音乐极度痴迷,喜欢长时间连续播放音乐的用户,那么随身携带充电器或许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不过好在如今市面上的移动电源种类繁多,体积小巧轻便,携带起来也不会给出行造成太大的负担。 除了续航,它在连接方式上的丰富多样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传统的耳机接口,方便用户连接各种有线耳机,享受最纯粹、最原汁原味的音质体验 而且,它还可以作为 USB DAC 连接电脑,这一功能对于那些喜欢在电脑上欣赏高品质音乐的用户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惊喜。通过连接电脑,RS2 能够将电脑输出的音频信号进行更专业、更精细的解码和放大,让你在电脑上也能享受到媲美专业音乐播放器的顶级音质效果,大大拓展了它的使用场景和应用范围,满足了不同用户在不同场景下的音乐需求。 如果你也喜欢纯音,海贝RS2值得入手 总的来说,海贝 HiBy RS2 音乐播放器在外观设计、性能参数、系统操作以及音质表现等方面都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是一款真正集颜值与实力于一身的优秀产品。 如果你是一名像我一样追求极致音质的音乐爱好者,同时又对播放器的便携性和操作体验有着较高的要求,那么海贝 HiBy RS2 绝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绝佳选择。当然,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产品,它在续航方面虽然能够满足日常需求,但仍存在一定的提升空间,相信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创新,未来的产品会在这方面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要是你对这款播放器还有哪些想深入了解的地方,欢迎随时在评论区留言提问,我非常乐意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共同探索音乐与科技的奇妙融合。 我是林老师,我们下次再见了! <更多>

含情脉脉林老师 晒物 02-06 10:14

到底是怎样的便携解码耳放才算作高端,购买高端便携解码耳放到底有没有意义? 本文要给各位分享一下精奢乐彼的高端便携解码耳放W2 Ultra,官宣搭载了乐比旗舰播放器E7的电压可调技术,拥有±4.5V和±6V两档供电,售价1999元,上市于2024年下半旬。 个人之所以开门见山用了两个关于高端便携解码耳放的问题来开篇,除了会在下文回答这个问题,其实也想诚恳的告诉各位读者,这款高端的乐彼W2 Ultra也算是小众之物,属于有热度但销量一般的便携解码耳放。 之所以有热度,一是因为它的卖点足够吸引人,而是乐彼的本身影响力足够大;说它销量一般,除了贵,另一个原因是其量产有限,经常缺货。 ▲如果为它的销量不够好找原因的话,恐怕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它的外观。这款W2 Ultra其实和W4以及W4EX的外观一样的,只是颜色不同,然后背板不同;而且它和W2的外观也相差不多,只是把多按键改成了单一按键。 在模具上没有较大改变,即使出了新款,它的推广效果也会打折扣,关注度自然也就低了。 这里要提一个HIFI耳机的套路,不少厂商新品层出不穷,目的除了彰显其研发能力强,另一个目的则是利用新品的热度抢占市场热点,或者掩盖其产品生命周期短的缺陷。 乐彼的几款便携小耳放虽然在外观模具创新上偷了懒,但是有两点值得一说。 第一,就是保值。乐彼的小耳放价格虽贵,但是迭代慢,价格跌幅很小; 第二,颜值高。各位自己看吧,这款W2 Ultra好不好看,精不精致?虽然旋钮是歪脖子设计,可是机身多面设计有点保时捷那味道,而且其重量很轻,仅仅26克。 ▲W2 Ultra的后盖是碳纤维材质面板,之前的W4系列则是玻璃背板。前者虽然没有后者那么光彩夺目,但是更耐刮乐,更重要的是在散热上性能更好。 为啥要提散热? 注意了,W2 Ultra的4.4平衡端拥有800mW@32Ω负载的强悍推力,在这种本身没有电池的小尾巴里应该是NO.1了。 如此强悍的推力必然对散热有较高要求,W2 Ultra除了碳纤维后盖帮助散热,它还内置大型CNC散热铝片,散热效果大概率也是同类最佳了,这会湖北冷不好测。 对这种大推力小耳放除了散热要求高,功耗也是一大考核指标。官宣W2 Ultra的功耗是W2的一半,实际体验了高增益开1个小时有余,接驳一加Ace3,电量仅消耗10%。 ▲W2 Ultra整体外观展示以及包装盒展示,配件没啥的,就一根Type-C--Type-C的线和一根USBA公转Type-C母线。 然后果机用户需要注意下iPhone14以前的(包含14)使用W2 Ultra需要搭配拼过官方相机套件使用,苹果15则可直接使用。 ▲W2 Ultra机身旋钮展示,整个机身的交互都靠它,可旋转也可物理按压。官方显示这里配的是ALPS长寿命元件,旋转式的刻度感较明显,有一定阻尼,不用担心误触。 至于时间长了会不会掉漆,这个可以参考一下之前的W4系列以及W2的反馈评价,应该是没问题的,因为这很容易成为黑点,是发烧友们喜闻乐见的。 ▲关于W2 Ultra的配置 解码方面和W2相同,W2 Ultra使用了两枚CS43131,最高可硬解DSD256;不同的是不论放大部分还是电路布局等内置架构都做了改进,这也让它的输出功率显著提升。比如平衡口,直接从280mW@32Ω提升至800mW,包括3.5单端也达到了216mW,比其旗舰W4EX都要高两倍。 音效方面,W2 Ultra和W4以及W4EX一样拥有2种乐调音、7种定制场景音效以及5种数字滤波,包括两档增益。不同的是W2 Ultra针对HD800和大乌做了专门的预设音效,它的高功率模式就是专门为头戴耳机设计优化的。 ▲个人主观听感分享 如果你纠结W2 Ultra在驱动大耳时是什么水准,别的不敢肯定,能肯定的是在这种手机供电的小尾巴里,它显然是首屈一指的。 但你要问它驾驭的大耳里哪些是比较好的,我个人没法回答,因为器材有限,建议可以去某些线下店去试听。 个人测试过250Ω的拜雅DT880 Edition,高增益模式,音量开到9成左右,那才算是推出了水准。如果音量开8成,你还会觉得声音的层次和声场不对劲。 它的声音是偏暖的,有点点温润,结像很扎实,干净不拖沓,还有几分柔和与宽松,推DT880 Edition刚开始没刻意听低频还不觉得其音色饱满,实际上它的低频挺饱满,背景黑,层次感出色,下潜速度不快,但是凝聚感自然,有澎湃感,包括动态也能驾驭穷街、邦乔维这类金属打击乐,但搭配DT 880 Edition并不大适合听金属摇滚哈,听一下偏民谣的摇滚还不错。 ▲把大耳换成耳塞后,又能明显感觉到W2 Ultra的闲庭信步。比如在试山灵的ME900时,音色还是偏暖的,但是是饱满的明亮的,注意并非刺激的亮丽型,而是明亮通透,同时带点舒展的箱子味,加上ME900的声场原本就大,这会声场规模、轮廓和层次就更明显了。 别说低频听金属摇滚,就是高频听古典,这套搭配都很爽。 这里说下,ME900虽然保持着山灵偏暖的声音,但其实也属于高解析的,在W2 Ultra的驱动下,它的侵略感是有些被压制了的,音色更圆润,聆听管弦乐时的毛刺更少,但动态和瞬态都保持着较佳状态,遇上马友友的演奏还是会有那惊心动魄的刺激感。 ▲因为山灵ME900本身是很好推的,还不足以展现W2 Ultra的特别。 所以我又换上了TINHIFI的P2 PlUS黄金版,一副只有上台机才能发挥真实实力的平板振膜耳塞。把W2 Ultra音量开8成,同时保持高增益模式,P2 PlUS被推得有模有样,通透大气不乏细腻,就这表现已经令绝大多数小尾巴望尘莫及了。 W2 Ultra的大推力并非单纯推得猛,实际上它的动态表现只有在金属打击乐、管弦乐、古典大编制里才会显山露水,多数时候你会觉得它的声音是舒适的、温暖的、通透的,或者还有一些宽松,就像一个没有脾气的、一直和和气气的人一样。 ▲整体总结部分 尽管乐彼W2 Ultra针对大耳做了优化,并有特定的大耳型号调音,但我相信乐彼并非想告诉大家——买W2 Ultra就可以搞定你的大耳了。 实际上,这是它的一项绝对优势,可以方便大耳用户在需要小尾巴进行便携体验时有较好的选择,毕竟玩大耳的有几个人没有台机呢? 精奢乐彼乐彼 W2 Ultra W2UW4W4EX WY1 WP1L旗舰HIFI便携解码耳放一体机大推力便携安卓平果手机小尾巴 新品 W2 Ultra 送赠品30天销量500+ ¥1999 去看看 再者,它能伺候好大耳,对于更易驱动的耳塞自然就更容易拿捏了;换个角度, 它的实用性更强了。 最令我心仪此物的是它的调音,微暖、背景黑、又有些箱子的弥散感,音色通透之中带点沉郁,配合TINHIFI的这款P2 PLUS黄金版越听越有味。 至于价格,1999元在同类产品里肯定是贵的,但当下在1500左右的小耳放也不少了,到反衬了它的性价比。 <更多>

燕七 晒物 01-06 15:21

喜欢听音乐的朋友,应该都喜欢尝试不同的媒体介质,像是磁带,虽然在音质表现上不一定比CD出色,但听起来却有着难以复制的质感,因为目前市面上的磁带播放机选择有限,所以这款造型别致,功能出色的飞傲CP13,凭借复古风浓郁使用体验,着实给了人不小的惊喜。 外观设计:复古与时尚的结合 飞傲CP13的外观设计十分精致,用料和做工都很出彩。其机身采用全金属设计,质感非凡。我感觉天蓝色款CP13更加好看,既保留了复古的风格,又融入了现代性的特质。而且这款磁带机也是保留了物理按键的操作放松时,布局传统,易于上手。 而为了提升使用体验,机身侧边还配备了大旋钮,结合音频接口,外接耳机、音箱后调节音量会很方便,不仅实用,更是增添了一份复古的情怀。 使用便捷性:怀旧经典操作体验 就和小时候用的随身听一样,CP13的操作非常简单,即使是从未接触过磁带播放器的年轻人也能轻松上手。机身顶部的四个物理按键,分别是停止、快进、快退和播放,图标清晰易懂,即使是第一次使用的人也能迅速理解它们的功能。 侧边的大旋钮则是用来调节音量的,阻尼感恰到好处,旋转时手感舒适,给人一种复古而实在的操作体验。用过几次之后,即使是在不看设备的情况下,也能凭借手感和记忆进行盲操作。 我感觉飞傲CP13带来了一种返璞归真的体验,只需按下几个简单的按钮就能享受音乐的乐趣。让我们减少了对设备的依赖,更专注于音乐本身,一键享受半小时的音乐时光。因为没有额外的按键干扰,也减少了误操作的可能性,无论是在户外散步还是在室内休息,都能轻松享受音乐。 当然了,这款磁带播放机还是采用了内置电池的设计,它的电池容量为1800mAh,官方宣称可以支持13小时的续航,这对于一款磁带播放器来说,已经足够满足日常使用需求,而且它还支持常见的USB-C接口充电,非常方便。 音质体验:模拟音质的独特魅力 音质方面,飞傲CP13的实力不俗,对得起它的价位。它采用了超大纯铜飞轮和高压驱动马达,确保了磁带的稳定播放,减少了抖动,使得声音输出更加清晰稳定。和其他介质不同,磁带没有兼容性的顾虑,尺寸和转速同意,载入即可播放,随时享受模拟音质的独特氛围。 虽然现在磁带已经不如以往那么普及,但CP13让我重新燃起了对磁带的热情。我在网上淘购了一些经典的磁带,每一张磁带都像是一段尘封的记忆,等待着被唤醒。CP13的音质表现让我对这些经典旋律有了全新的认识。 飞傲CP13能够充分还原磁带收录的原始音色,带来真实还原的听感。它没有过度的音染,更没有数字音频中常见的冷硬感,而是尽可能地保留了磁带录音的原始风味。虽然可能没有数字易于那种精巧感,以及丰富的细节,但是其复古音乐和模拟声的效果,无疑是一种难以替代的享受。而且在播放过程中,CP13的底噪较为明显,这是一种时光流逝的感觉,是一种独特的魅力。 在耳机的选择上,飞傲CP13并没有什么限制,因为磁带本身的特性,使用不同的耳机,会获得不同的风格,其中区分度较为明显的,还是底噪的强弱。实际上不管选择什么样的耳机,在飞傲CP13上面都能够获得怀旧味儿十足的体验。 总结:一款充满情怀的复古之作 飞傲CP13是一款设计经典,做工出色的磁带播放器,可以带来充满情怀的复古体验。在体验飞傲CP13的过程中,可以感到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音质上的享受,更是一种情感上的共鸣。不管是重温过往收藏的磁带,找回那些年的音乐记忆,还是想要体验复古音乐魅力,CP13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选择。 飞傲(FiiO)CP13磁带高清播放机 磁带机 英语复读机随身听单放机 录音机 便携音箱 收音机音响 卡带机 透明色 满600减100送赠品 ¥689¥699 去看看 <更多>

科技领袖 晒物 2024-12-10 10:04

相信各位也看到了,这两年不仅是黑胶唱机开始复兴,像CD机也开始回暖,除了台式的,便携的也有若干款上市。而且最引人注目的是山灵、水月雨、飞傲这几家国产主流HIFI厂牌也加入了进来,水雨月更是已经迭代推新了。 肯定会有人说这就是吃情怀老本或者消化以前没坏掉的CD碟片,总而言之就是看不上。 其实说的都没错,就拿CD机最大的问题来说吧,CD碟片的购买费用可不低,再者CD碟片本身也是个问题,因为现在市场上CD碟片真假难辨,质量更是参差不齐。 所以CD机的市场行情可能真的不高,只是你会不会像我一样怀念当初听CD的感觉,一张碟片10首歌,每一首歌都听出了故事,是夏天的傍晚,是晚风吹起的长发。 又或者,用CD机听每一张专辑的那种仪式感才会让人更完整的去聆听一位歌手。 ▲我曾为了情怀去买过二手的日系便携CD,不过在戴上耳机的那一刻,我又没有丝毫的激动。以前不懂HIFI,那便携CD机本身配备的平头塞好像就很好,有解析,有乐感,流行能听,摇滚也能听。 所以关于便携CD机(那会好像叫做CD随身听)的情怀,我一直是压抑着在。包括打开水雨月这款梦想碟机2 Ultra时,我都不是那么激动。 主要原因是和以前的便携CD机造型出入太大了。 ▲以前都是圆的或者近似圆形,大部分都显得小巧。水雨月这个方方正正的不说,顶部的栅格还给人地漏的既视感。 而且颜色也较为单调,不知道整成其它颜色的会不会好看一些。 ▲相比之下,2代的基础版貌似比Ultra更好看一些,颜色更活泼,气质更时尚。 ▲但是,很多人忽视了一点。水雨月2代Ultra采用的是全金属机身,视觉效果其实有点科幻、朋克类的既视感,上手后你才会发现它的机身很扎实。 你再看看我这款,这是我当年上高中时买的便携CD机,盖子也是金属的,磨损的痕迹是箱单明显的。 包括当年索尼和松下的,很多机器看着时尚,这会拿在手里恐怕你也会被那赤裸裸的塑料感惊讶到。 ▲说到这还真的得说一个梦想碟机2 Ultra的缺点了,那就是不够便携。尽管它被称作便携CD机,但是它的体积达到了169X154X32mm,重量在700克左右,真拿在手上出街还是有点点重。解决的办法是放在包里,或者直接选梦想碟机2的基础版,后者为塑料机身,重量在500克以内,而且稍微迷你一点点。 尽管梦想碟机2 Ultra的机身还不够便携,但它的防震效果还是挺不错的,竖着播放也没问题,因为它采用的是无损电子缓存和物理缓冲的双重避震设计。 ▲梦想碟机2 Ultra机身细节展示,全铝合金CNC切削打磨,触摸是挺光滑的,包括栅格里的边缘部分也没啥毛刺。 ▲梦想碟机2 Ultra采用的翻盖设计,盖子可以直立悬停90度,盖子的铰链也是金属的,这个细节很容易被忽略的,因为传统便携CD机的此处也会容易坏的。 ▲机身前脸展示,这个地方我觉得有点不大美观,按键太大,而且还是方框造型的按键,让它整体的硬朗风格显得更加直男了。这里采用圆形或者三角形的可能更为精致,不过有一说一的是这里的按键都是金属的,这个挺良心。 ▲机身后脸则是电源开关和USB充电口,后者也可以接音源把它当做解码耳放使用。 ▲机身左侧只有螺丝,右侧则是音频输出,除了3.5单端和4.4平衡口,还有一枚3.5mm的光纤/Line-out线性输出接口。 ▲机身底部也是金属的,然后还有四枚脚垫。真的,整个机器的风格都是直线条,没有一处曲线,奇怪不奇怪。 ▲关于梦想碟机2 Ultra的配置 在日系各大厂早已放弃便携CD市场的时候,国产这几家主流品牌的便携CD机必然也会有些争议。比如我见过有人说配置不如以前了啊,功能也没怎么更新啊。 这里就是个取舍问题哈,功能多,理论上吃灰的可能性小;功能少,理论上故障率就低。所以还是看各位老铁的选择,我觉得水雨月这款是比较纯粹的,除了单纯作CD播放器,它还能当做桌面声卡,仅此而已。 这里把官方的配置资料简单的复述一下:伺服架构是专业发烧级CD的伺服架构,比如电机是进口的,激光头也是音频专用的CD光头。 然后再解码方面配备了两枚Cirrus Logic旗舰级32位Master HIFI音频解码芯片可实现全平衡四通道的模拟信号,包括放大电路也是独立的全平衡设计,供电方面更是提供了7颗线性稳压芯片。 除此之外还有全套车规级红宝石音频铝电解电容以及3颗NDK音频级晶振。 ▲关于梦想碟机2 Ultra的推力 官方资料显示其4.4平衡口的输出功率为4Vrms/222mW@32Ω,换过来就是500mW,这功率对于便携CD机来说已经相当不错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它的动态范围可达到131dB。 为此我特地选了250Ω的拜雅DT880 edition进行了推力试听,中低频大体还行,摇滚和流行听上去可圈可点,包括低频的动态和量感是及格的,高频的亮度就有点跟不上来,动态也一般,反而是延伸出来了。 水月雨梦想碟机2ULTRA便携CD播放机HiFi级高保真4.4全平衡多用途 ¥1499 ¥1749 去看看 单端输出功率官宣为2Vrms/222mW@32,个人用森海IE80S试听的。听过IE80S的都知道这耳机不算难推,但是一般都会推得有些沉闷。梦想碟机2 Ultra给了我惊喜,不仅是高频,是整体都很通透,器乐分离度出奇的好。 ▲关于梦想碟机2 Ultra的音质 在试了近十款耳机(大耳只试过两款)后,梦想碟机2 Ultra给我的感觉是在干净、通透的偏暖的基础上还保持着高解析的素质感和书架箱的乐感。整体声音是较为宽松的,层次感很好,哪怕是孙燕姿的《开始懂了》这种流行乐,它也能让你有大气的通透感,细节上的信息很足。 以搭配水月雨的终章为例,除了人声好听,低频的表现尤为震撼。第一感觉是动态和量感都很充足。有兴趣可聆听孙燕姿在《我要的幸福》这种专辑里的冷门歌曲《难得一见》,风格偏摇滚,低频器乐很多,同时加上电子合成乐营造空间悠远的既视感,一开场就让人感受到宽阔的声场以及恍若隔世的异域风情。 除了低频整体的宽松与强劲,低频解析也不弱,并非单纯的干净、通透,架子鼓的弹性、金属嚓的干脆等电子合成乐也能听得清差别。 ▲整体总结部分 如果单纯的看梦想碟机2 Ultra,会觉得水月雨这次过于特立独行。不过再看一下梦想碟机2基础版的时候,你会发现其实它肯定兼顾到了大众审美。 而梦想碟机2 Ultra更像是水月雨自我风格的尝试,它肯定希望可以与喜欢它的人激情碰撞,所以配置是挺高的。 这里说一下,基础版的梦想碟机2和Ultra的差别,解码芯片由两枚变成了一枚,然后没有4.4平衡输出口,其它基本一样。 如果你要更便携的,基础版会适合你;如果你要更专业的,Ultra肯定会更好。 对于两者的产品定价,在同类产品较稀有的情况下,其实没有可参照的。而我仅仅担忧的是它的电池,如果官方可以把电池维修售后的政策再明了明了,我估摸会更好,毕竟早期的便携CD机都是可以更换自己更换电池的。 <更多>

燕七 晒物 2024-11-18 11:42

之前分享过用接入便携耳放来提升音质,让手机端也能享受HiFi级的听感体验。这个方案对于没有数码播放器的初烧用户来说,确实是种非常高效的方法。 但缺点也是有的,比如歌曲存放需要占用手机存储空间,手机收发消息和拨打电话也不方便,还有手机+便携耳放+耳机组合后的笨重问题。当然,如有多余闲置手机那就另当别论。 能入手播放器是最好的,这样才能将手机从“束缚”中解脱出来。特别是如果对音质有更高要求的话,那么入门级国砖会是一种颇具性价比的方案。 但是我要强调一点,都入门级了就不要优先考虑搭载安卓系统的播放器。它不仅费电还容易跑偏赛道。不如纯音稳定,声音纯粹,上限高,后期将纯音拿来作为转盘都很香。 接下来我就分享一款刚入手的音乐播放器--海贝HiBy R1。官方宣传这是一款3寸小屏,拥有Hi-Res双重认证,CS43131独立解码芯片,支持DSD 256,PCM 32bit/384kHz,额定输出功率70mW,X1600E主控,搭载着HiByOS的纯音播放器。 多彩风格,机身小巧 因为入手的是满配版,到手后不仅带有一张32GB Micro SD卡,还有一副Yves耳机。对比标准版,原本的网布收纳袋,也换成了档次看着更高级的毛毡收纳包。 其中HiBy Yves耳机是海贝刚上新的耳机类产品,搭载着6mm复合钛振膜微动圈,使用一体式铝合金声腔,N52磁芯,无氧铜HiFi线材,阻抗33Ω,定价在98元,展现出了在这个价格区间中的极高性价比。 对于入门用户来说,如果手头没有合适的耳机,那么满配版的HiBy Yves也不失为一种优选。 海贝HiBy R1播放器提供了黑、白、蓝、绿、橙等五种颜色。本来是想入白色款的,后面想到手头白色产品很多了,没啥新意。而一眼相中的绿色,带给我一种宁静感,也想起了当初弄丢的iPod nano。 作为一款入门级的音乐播放器,海贝HiBy R1的尺寸相当小,机身为83.5x51.1x12.35mm左右。而又因为是PC中框+玻璃背板的关系,自重仅为70g。 习惯了金属机身的播放器,再上手海贝HiBy R1后,这轻巧感确实很久未见。虽然在视觉上缺少些金属特有的光泽度,但圆润的曲线造型,加上2.5D的设计,使得握持时的触感堪称一流。 出厂默认贴有屏幕膜,并且随机多附赠了一片,这倒是为我们省了很多事。 机身正面是一块3英寸的IPS触摸屏,分辨率为800x480,显示效果细腻,显示歌曲封面和歌词已完全够用。 虽然是触摸屏幕,但海贝HiBy R1依旧在侧面放置了5个实体键。可供我们调节音量大小、控制播放/暂停、跳到下一曲和开关屏幕等快捷操作。并且在开机状态下,侧面会有状态指示灯亮起。 海贝HiBy R1无内置存储空间,需要通过底部的MicroSD卡槽来获取音乐资源。根据官方参数显示,最大可支持2TB内存卡拓展。对于我来说,32GB其实就够用了,太多选择反而会一时不知道听什么好。 来自HiByOS的纯音系统 在Android(安卓)当道的时代中,海贝HiBy R1的纯音确实有些另类。但正因为是纯音,才让操作变得更简易,回归到专注播放本身。 海贝HiBy R1的UI界面相当简约,首页仅两列6个菜单图标(音乐、流媒体、无线、电子书、设置和关于)。没有任何过多的应用展示,操作直观性类似于当年的iPod nano界面。 进入音乐菜单,点击“扫描歌曲”后即可自动罗列。系统先根据专辑、歌手、风格、专辑歌手等进行分类。当然,也可以在播放歌曲界面,打上喜欢标签,而后在我的收藏里面找到曲目。 播放器的优势在于对格式的支持,海贝HiBy R1不仅支持常见的MP3、WMA、AAC、WAV、FLAC、APE、AIFF等格式,还能解码CUE、Opus、AIFF、OGG、CUE、DSD、DSF、ISO,并且在播放界面会显示位深、采样率和格式等信息。 尽管海贝HiBy R1的机身不大,但可玩性倒是不弱。通过播放设置,我们不仅可以通过MSEB调音,打造专属声音表现,还可设置输出模式、音量限制、开启声场、回放增益等。功能出众,不失为小铁蛋。 除了通过存储卡导入以及有线传输以外,海贝HiBy R1也支持无线传输、蓝牙连接、DLNA和AirPlay等多种连接方式,既可作为无线转盘,也能依靠Type-C接口,转变成底座。别看它体积不大,可玩性倒是很强。 虽然不是安卓系统,但依旧提供了TIDAL、Qobuz两个流媒体入口,还有网络收音机平台。虽然部分人用不上,但能兼顾流媒体总是好的。 尽管是入门级纯音,但依旧不虚 播放器的主要作用是播放音频文件,考虑到搭载的是Yves耳机,那么我们就先听一下这条塞子搭配海贝HiBy R1的感觉。 以一首迈克的《Beat It》开场,在默认设置下,音量开到34左右的响度依旧有些弱,通过下拉菜单打开“增益”才有所改观。调整到适合自己的音量后,开场的鼓机声听感反馈还不错,警笛声从左至右渐弱。虽然人声部分出现时并不太突出,但后续也不会与乐器混为一块。这套入门纯音搭配入门塞子,两者确实有1+1大于2的体验。 切换到《今宵多珍重》,人声部分的干净度尚可,位置稍许靠前了一些,演绎者的气息转换,颤音细节都一清二楚,但鼓声和沙克斯都差点意思。听到这时,我感觉塞子的表现有些闷。难道是海贝HiBy R1推不好?为了排除这个疑问,换了一对Yvain耳塞。 增益不用开启,音量只需30就已达到我所需的响度。在同首歌曲的演绎中,陈百强的声音变得更为干净,并且有一份透亮感在其中,解析度提升明显。当密集的鼓声出现时,弹性优秀,打击感足,起伏表现轻快且兼具质感,这改观效果属实一耳朵的区别。 打开王梓的录音室作品,干净清澈感扑面而来,高解析力表现之余,是干净之外的情感体现。相较前一首,这次的人声会更贴耳。 一首《Another Chance》,在海贝HiBy R1的加持下,低频量丰富,在密集的反馈中,宇多田光的声音始终干净清晰,人声凝实依旧。耳边不时地传来淡淡的金属撞击声,在无形中增加了歌曲的层次感。只能说,好塞子即便是遇上入门级的海贝HiBy R1,同样能发挥出其优势。 来回切换两个耳机,在同首《安和桥》中。尽管海贝HiBy R1已让Yves耳机的表现足够优秀,可是塞子的上限在那,已满足不了我的需求。反观海贝HiBy R1搭配上Yves,没有刻意的调音,尽显歌曲原本的状态,收获原汁原味的情感宣泄。单说开场的那几下震动余留下的残响与鼓腔处的共鸣,抓耳度堪称一绝。当胖子低沉并略微沙哑的音色进入时,画面感满满。 我的推荐 相比现在多数搭载着安卓系统的播放器,海贝HiBy R1的自由度确实不高。但正因为它是纯音,才让播放体验可以变得更加纯粹,一切都是为了聆听服务。而且上手操作也简单,导入歌曲到TF卡,然后全盘扫描即可。 如果你是初烧用户,那么在500以内的价位段,除了海贝HiBy R1以外,能提供CS43131独立解码芯片,支持DSD 256,PCM 32bit/384kHz的机子确实少见,毕竟现在芯片涨得厉害。而在这些机器中,海贝HiBy R1的外观设计又属于最出彩的那款。综合看下来,海贝HiBy R1已然成为独一档的存在。 HiBy R1音乐播放器海贝 多媒体蓝牙无损WiFi随身听纯音触屏mp3 CS43131DAC 白色 标准版 30天销量500+ ¥498 去看看 如果要说不足的话,机身按键没有返回上一曲,切歌稍许会有点不便。 喜欢内容的请关注我,你们的关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是尼古拉斯lalala,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物件。 <更多>

尼古拉斯lalala 晒物 2024-11-08 10:38

EPZTP35音频解码器无损HIFI发烧小尾巴便携解码耳放3.5/4.4双解码芯片音量控制高性能平衡器type-c口 【‘0’底噪 有效提升音质&增强音源释放】雅黑 满300减5030天销量500+ ¥449 去看看 书接上文,在2024 SIAS深圳国际音频展种草成功的,除了Q5PRO之外,还有与之“官配”的EPZ音频小尾巴TP35。因为着实觉得很有意思,所以单独开一篇来聊它。 之所以觉得它有意思,除了声音方面很不错外,也跟EPZ在它上面的一些另类做法有关。 EPZ其实之前也推出过几款音频小尾巴,包括口碑不错的TP20和TP30。尤其是后者,小金砖的形象不仅吸睛,也让人印象深刻。 相比之下,这次的TP35反而显得低调,并且有一种别致的小而美。 之所以能做到如此小巧,核心关键在于TP35采用双CS43198芯片。对于这颗DAC,想必大伙都不陌生。毕竟眼下市面上确实有不少采用它,以及它的兄弟CS43131的音频小尾巴产品。其实也很正常,因为这两者都是源于Cirrus Logic的CS4399,而且因为是超低功耗型DAC,可以很大程度上简化了音频小尾巴的设计,从而做到小体积、低功耗。 但CS的这俩哥们,也时常让一众烧油哭笑不得。尤其是CS43131,无疑它的指标高,声音素质好,而且价美物廉,因此很受各个HiFi厂家的欢迎。但能很好地驾驭,并且做出动听声音的,却并不多。 相较之下,反而CS43198在烧油中的口碑反而更好一些。其实CS43198和CS43131的区别,在于后者集成了H类放大器,本意是要做到更好的集成度,以及更大的输出推力,但也因此反而桎梏了声音,使得这类产品的声音调教往往不尽如人意。 而TP35没有选择延续TP20的双CS43131方案,恐怕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事实上,如果各位仔细看TP35的参数表,就会发现TP35的输出功率非但没有提升,反而还降低了一丢丢……以150mW/32欧,比TP20的151mW/32欧低了真就一点点。这在大多便携机都在把推力做得越来越大,恨不得能当台机使的当下,TP35确实算是个异类。但也不难看出EPZ的想法,就是希望能获得更加纯净的声音。 很显然,TP35确实做到了。 就它跟自家Q5PRO的配搭来看,声音干净、通透,对于人声的表现相当出色,甚至可以说有点女毒的味道。此外得益于背景的纯净,使得声场以及层次质感都有了不少的提升,既有着CS系列的水晶声,同时又能保持不错的乐韵和温度,所以就听感来说显然是在进步的。 对于动态的表现,TP35不是那种大开大合的类型,反而显得比较小家碧玉。虽然多少会局限了它对于交响乐之类的大编制场景的表现里,但日常对于主听流行乐曲,或者追求平稳、耐听的烧油来说,TP35这样的调教反而更耐人寻味。 何况150mW推力本身也算不上低,用来驱动一些低阻易推的大耳还是可以的。例如我拿来听这只MEZE99Classics木碗就相当不错,层次纵深能拉得出来,同时结像也不会显得松散,完全属于能打的范畴。 至于颜值方面,TP35在保持着简洁、简约风格的同时,还引入了当下很时髦的透明天窗,能通过这里,窥探内里排列整齐有序的板件,当然也少不了上面镶嵌的2颗CS43198 DAC的身姿来,对于脑放的启动不无加成。 而且拇指大小的身板内,不仅整合了3.5mm单端和4.4mm平衡输出,而且还支持2档增益,以及通过侧面音量键组合的方式进行5种内置滤波模式的切换。哦对了,TP35还支持UAC1.0模式,可以给到Switch、PS5等游戏主机当外置声卡使用。 此外还有一个惊喜,TP35标配一条4股无氧铜的短数据传输线,不仅颜值高,而且质地十分柔软,非常适合捆绑手机使用。 总的来说,EPZ TP35做到了一种别致的小而美的同时,通过做减法的方式,让声音更加纯净,动听。不盲目跟风,而是坚持本心,反而使得TP35很值得上手把玩。更何况足够的轻便小巧,看来日后出差,又多了一个听歌的好选择! <更多>

poluozero 晒物 2024-10-15 13:51

HIFI界的扛把子山灵前段时间又出新品了,推陈出新的速度那真叫一个快,山灵H0,定位是H系列的入门级。之前我在体验H2和H5的时候,我就有预感,山灵应该会进一步下探,果然,H0就来了。山灵H系列的定位向来是家用桌面级,精简桌面,H0在保证价格相对亲民的同时,还新增了USB DAC功能,主打PC HiFi。毕竟现在大部分老烧友们都更倾向于便携。 山灵山灵H0微型mini桌面USB解码耳放一体机HiFi发烧4.4平衡手机电脑USB蓝牙手机台式解码耳放 H0黑色【京仓配送快至今日达】 满620减51 送赠品 ¥648 去看看 我去了解了下配置,好家伙,有吊打千元播放器的打算啊,等会来跟大家好好唠唠。 小巧外观,轻巧便携 山灵H0在外观设计上延续了H系列经典的镁铝合金圆润机身风格,相比H7、H5、H2等前辈,其体积更加小巧,更加便于拿去和使用。机身全黑黑色配色,简洁大方。此外,H0还配备了0.49英寸的OLED屏幕,可以显示当前播放状态、音量、增益、数字滤波器等信息,挺实用的。 功能接口丰富,满足不同需求 山灵H0搭载了3.5mm单端、4.4mm平衡口、LO接口以及光纤/同轴数字输出接口,这个接口给的足够,连接电脑PC作为输出端刚好,而且还支持UAC 1.0免驱模式,可以连接PS5、Switch等游戏设备,Switch游戏机的话搭配外接音响效果会好很多,尤其是座机模式。 我挺喜欢H0的操控,滚轮按钮可以实现音量控制,而且阻尼感刚刚好,实打实的质感。CONTROL控制按键可以实现功能设置等操作。其实更多的是需在下载Eddict Player这款软件,来实现滤波、声道平衡、增益等功能的调整。 硬件配置诚意满满,搭配巨好听 硬件配置上,山灵H0足见诚意。搭载CS43198 DAC芯片,兼顾高解析力和低失真特性著称。还配备了双SGM8262-2运放芯片和两颗容量为47μF的Silmic II系列ELNA丝膜电容,没想到加了XMOS XU316 USB旗舰芯片,进而支持USB异步音频解码,还能实现768kHz DSD256硬解能力,我没想到山灵是真舍得,居然在H0上都给到了。 而且H0拥有高达130dB的动态范围和理论总谐波失真(THD+N)115dB,推力方面,单端输出功率达到175mW@32Ω,平衡输出高达690mW@32Ω,我真的忍不住想用H0来试试,等会搭配山灵ME600跟大家说说感受。理论上来讲,用H0去推森海HD650,可能有戏。 600元要什么自行车?山灵H0真的都要 厂家卷低价,受益的往往是消费者,低价就真的没有好产品吗?山灵就没让我失望。要知道山灵的一贯特色就是声音足够醇厚细腻,女声甜美且松弛,高频能听得舒适,悦耳,低频的澎湃感和能量感也充满了爆发力。乐器之间的分离度又恰到好处的层次分明,山灵ME600虽然不像900那么难推,但是也上了不小的难度了,一般的解码耳放没点东西的真的听难推上去,没想到H0倒是真的释放了山灵家的味道。 先说说我最直观的低频方向,最近我在看动漫《怪兽8号》,其中主题曲《Abyss》就超爱,前奏就是强烈的摇滚感,电子音乐和鼓声交织,开场就直接冲击耳膜。在H0搭配ME600,高增益模式下,这种低频的能量感迸发十分强烈,尤其是低频鼓声的震感和距离感,是清晰且激情澎湃的,能量感是充足的,但不会感觉溢出且炸裂,整个声场是宏大的,它的活力感是更沉厚的,换了一首HCK的《Bad NEWS》同样如此。这种低频的刺激感和能量感是我特别钟爱的,它没有那种轰头感和弥散的松劲,沉稳,没有任何拖沓感,所以在听流行、摇滚等曲风时,你会觉得H0往上推的那种饱满度和信息感。 这种倾向在人声方向上也有更强的指向性,H0营造出的男声更靠前,声线醇厚,并不是线性的单薄感,尤其是声线的细腻感和人声的嗓音细节展示的更全面,当闭上双眼时,声音是同时传递的,我比较偏爱的就是男声中厚重的质感,像《IIIusion》,主场Ronan Harris声场就足够低,声调偏向说唱,但又不是靠声压刻意去压低声场,因此听这个歌的时候,是需要点耐心的,去融入它营造的氛围感中。这就是我喜欢这首歌的原因,声场足够暖,密度和情感表达能更好的展示。 在女声的表达上,我这次选了Adele的《Set Fire to The Rain》,从H0的表现中,感觉人声的齿音明显弱化,听起来更甜美,更润,情绪感有不错的表达,控制力和解析度是挺不错的,直白明朗,人声的处理上我觉得很山灵。 高频和乐器上,我能感觉到山灵把器乐的稳重,很好的展现了它的维度,但是正如之前所说,它的整体的韵味偏暖偏重,因此像钢琴之类的古典乐听起来不够刺激,活泼,而染音和额外的延展性方面,我觉得山灵可以在努把力。但基础的素材山灵是做的足够优秀的,不会感觉所有的器乐挤在一块,规则性和秩序感是直观的体现。 入门级解码耳放值不值得入手 如果你是冲着价格,家用解码,以及H0的性能的话,600以内真的就山灵敢这么下功夫这么卷了,如果预算足够,上个森海HD600也不是不可以,精简化桌面的话,H0绝对算的上最佳,而且搭配Switch和PS5等游戏机,搞个沉浸式游戏氛围岂不是更爽? <更多>

可爱的春雷王啊 晒物 2024-08-12 11:39

暑假一般都是各大厂商相对“慵懒”的时间,暑假出新品的厂商还是少,所以当大象看到山灵的新品时还真有点意外哦,当然更意外的还是竟然改变了祖宗的规定! 好了,第一时间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山灵M1 Plus这意外的产品的。 外包装上依然是熟悉的味道,不过没有采用同一家族的M1S的橙色,而是选用了白色作为底色。 开箱之后的意外就是竟然不是山灵播放器的传统造型了!那么方正棱角分明还真有点不习惯了。 而且还做了楔形设计,传承自山灵M5U上已经采用这个新造型,更强调线条感,和这款机器的地位面向00后新生代的棱角分明性格多了一份契合。其实这份突出也同样体验在声音上,后面会详细说到。 不变的还是对品质的把控,铝合金CNC工艺,按键反馈和间隙公差控制都挺好的,不会觉得松垮。 M1 Plus依然提供一个3.5mm单端和一个4.4mm平衡两种耳机插口,要特别指出的就是它配备双SGM8262-2运放芯片,采用silmic II丝膜电容进行调声,拥有661mW@32Ω的标杆级输出功率。在入门级产品里,能有这样的大推力是真的让人意外,因为在同门的M1S上提供的最大推力为245mW@32Ω。 机器本身不内置储存,需要插卡,最高支持2T的TF卡,这算是「国际惯例」了,也是纯音播放器的常用做法。 手感不错!大小刚刚好,掌中宝型的小机器。当然,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山灵M1 Plus除了前面提到的双SGM8262-2运放芯片和silmic II丝膜电容,采用的依然是熟悉的君正X2000处理芯片,DAC上则是首度在播放器上搭载的ES9069Q。 熟悉山灵的小伙伴应该记得这款山灵拿下首发的芯片在UA4这个「大尾巴」上有使用,作为旗舰级DAC,在UA4上表现可以说是可圈可点。 来跟M1S来个合照,在体积上基本差不多,就是M1S是走方正路线,而M1 Plus则显得更修长。当然,内在也做了不少的升级,特别是在输出功率上可以翻一倍不止。 M1 Plus还有一个新尝试,引入了「跑马灯」——播放的时候会亮灯,在部分老机型上会有个小灯,不同码率或者不同连接方式会呈现不同的灯的颜色,不过M1 Plus上没有做变换,只能手动设置蓝色和绿色,不知道后面会不会通过固件升级提供更多的玩法。 既然前面提到君正X2000芯片,那么肯定是搭配基于Linux的MTouch OS系统,在山灵的打磨下可谓炉火纯青了,作为纯音系统在多款设备上也是大范围使用。可以播放TF卡中的本地文件,或者播放山灵HiFi云曲库账号的上的音乐,TIDAL也是支持的,而针对TIDAL上的主流格式MQA可以直接硬解——山灵是最早支持硬解MQA全展开的厂商之一,解码上最高可支持PCM768kHz/32bit及DSD512。 在硬件上M1 Plus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那就是采用了中高端播放器使用的98.304MHz/90.3168MHz双KDS飞秒晶振,相比一般晶振精度更高,确保信号传输过程中有效降低jitter,提升信号纯净度及稳定性。说人话?那就是山灵一如既往的堆料呗,就算是入门级别的M1系列都给到大家中端机型的配置。 虽然说是基于Linux系统改造的,但是很多功能是依然保留的,常见的USB作为DAC连接电脑或者手机自然是必备功能。 果子家的AirPlay也自然不会缺席,当然微软的DLNA同样支持,而且跟M1S一样,还是一个“音频随意门”,而且还升级到蓝牙5.2,更高的传输码率,更低的延迟和干扰,让现有的老设备无需升级,直接通过M1 Plus来实现中转提升使用效率。 山灵M1plus无损音乐播放器高清mp3播放器hifi便携式DSD硬解双向蓝牙 银色 30天销量500+ ¥1198 去看看 接下来就要来聊聊声音,作为最大的提升——超大的推力,上耳就能明显感受到,大象这里建议大家戴上耳机之前最好先把音量调低,再慢慢增加。第一感觉是那种扑面而来而来的声音和M1S可以说是完全不是一个路线,如果想杀一杀这种“锐气”,可以考虑上个带电阻调音量的耳机,能有不一样的突破效果。 这种推力的增加不只是声音大了,更多是一种力量感的呈现,入门级的机器估计面向学生更多——甚至还带AB复读功能,倍速播放方便学习外语——更喜欢动词打次的流行音乐,自然有着一种大力出奇迹的感觉。 以上面的柴可夫斯基《佛罗伦萨的回忆》来试听就最能体验出山灵M1 Plus的声音特点,《佛》中的第一乐章采用奏鸣曲式,第一主题热情激烈、充满活力的声音给人一种扑面而来之感,按照一般老烧对这个曲子的形容就是第一主题要听出那种压着小心脏的感觉,M1 Plus的表现就真的很明显。可是到了第二主题的那种轻松宁静时,多少觉得有点渲染过了,宁静感有点刻意。到了第二乐章中段的加速部分,声音密集度非常高,挺考验播放器的解析度,能让人感受到一种雨点沥沥之感,同样让大象觉得很满意。不过后半段的平和依然缺乏声音上的下探,跟第一乐章后段的乏味如出一辙。到了第三第四乐章的热烈明快,活力激情,甚至是狂放则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于部分用户来说,可能不需要那么大的推力,毕竟现在大阻抗耳机少,M1 Plus的大推力更像是一种“卷起来”的炫技,势必会让后续机型也要普及这种大推力。 山灵(SHANLING)M1S音乐HiFi播放器MP3随身听便携DSD解码双向蓝牙4.4平衡 银色【下单送皮套】 送赠品 30天销量500+ ¥1096 去看看 肯定有小伙伴会问和M1S之间怎么选,如果喜欢那种细水长流的声音的那么就选M1S,如果喜欢热烈澎湃的,就选M1 Plus。当然,有条件就最好试听一下再做选择,总有一款适合听友的。 <更多>

河边有只象 晒物 2024-08-07 21:19

TRN,作为国内音频设备领域的知名品牌,一直以来都以其独特的设计风格和出色的音质表现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作为公认的“Chi-Fi”三巨头之一,TRN凭借其外销的强劲实力,在海外市场上也获得了极高的评价。其产品线规划严谨,更新频率快,且每款产品都力求在“卖相风格”上有所突破,这使得TRN在竞争激烈的音频设备市场中始终保持着领先地位。 TRN 水母 有线入耳式耳机HIFI动圈高性能DLC振膜2pin-s可换线设计音乐耳塞 水母-无麦版 送赠品领券有优惠 ¥278.07¥299 去看看 近期,TRN在“海洋”系列中再添新丁,推出了名为“水母”的有线入耳式耳机。这款耳机以其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出色的音质表现,迅速成为了市场上备受瞩目的焦点。今天,我们就来为大家带来这款TRN水母耳机的深度测评。 外观设计:海洋元素融入,别具一格 当我第一次在网上看到 TRN 水母的图片时,就被它独特的外观设计所吸引。TRN 水母的腔体采用了透明的材质,让内部的精密结构一览无遗,仿佛是一件精致的科技艺术品。在收到耳机后,我便迫不及待地打开包装。TRN 水母的包装盒采用了深海、幽光、水母的图案设计,深邃且有意境。 打开包装盒,内部布局合理紧凑,耳机、线材、耳套等配件一应俱全,空间利用率很高。这样的包装设计不仅提升了产品的档次感,也方便了消费者的携带和收纳。 TRN水母耳机的外观设计灵感来源于海洋中的烟花水母,分为水母状的内芯和透明树脂腔体外壳。这种设计不仅充满了创意,还让人仿佛能够置身于蔚蓝的大海之中,与那些悠然游弋的水母一同感受海洋的宁静与美好。耳机整体采用了全透明的外壳设计,透过透明的腔体,可以清晰地看到内部的发声单元和线路布局,给人一种高端、精致的感觉。同时,这种设计也使得耳机更加轻盈,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在佩戴方面,TRN 水母给了我很大的惊喜。它的腔体虽然看起来比较大,但实际佩戴起来非常舒适。得益于人体工程学的设计,耳机能够很好地贴合耳部轮廓,长时间佩戴也没有明显的压迫感。而且,它的重量很轻,几乎可以让人忽略它的存在,这对于喜欢长时间享受音乐的我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加分项。 硬件配置:高端配置,音质卓越 在硬件配置方面,TRN水母耳机同样表现出色。它采用了第二代12mm的DLC(类钻)振膜动圈单元,相较于传统的动圈单元,DLC振膜具有更高的硬度和更低的密度,能够带来更加清晰、自然的声音表现。同时,水母耳机的阻抗为30Ω,灵敏度达到了108dB,这使得它在各种前端设备上都能够轻松驱动,无需额外的推力支持。 此外,水母耳机还采用了三腔体双磁路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将声音频率范围更广泛地覆盖到三个不同的腔体中,从而实现更广泛的频率响应和更强的分离质感。通过精心设计的腔体结构,水母耳机能够有效减少声音之间的相互干扰,让音质更加纯净、自然。 在线材方面,水母耳机标配了四股铜银混编可换插头线材。这种线材线身较粗,但非常柔软,能够有效减少传输过程中的信号损失。同时,它还支持2.5mm、3.5mm、4.4mm三种插头规格,方便根据不同的前端设备进行选择。此外,耳机还附赠了金属收纳盒和7对不同类型大小的耳机套,提供了更加贴心的使用体验。 音质表现:清澈自然,细节丰富 在音质表现方面,TRN水母耳机同样令人印象深刻。它采用了三频均衡的调音风格,使得声音在高低频之间能够保持平衡,不会出现过于尖锐或沉闷的现象。同时,水母耳机的声音还具有较高的透明度和清晰度,能够还原出音乐中的每一个细节。 在连接上我的设备后,我首先选择了一首经典的流行歌曲进行试听,蔡依林的《日不落》。前奏响起的瞬间,我就被 TRN 水母出色的音质所震撼。低频部分深沉有力,鼓点清晰且富有弹性,为整首歌曲营造了强烈的节奏感。而蔡依林的人声表现也十分出色,声音清晰、细腻,仿佛她就在我耳边深情演唱。高频部分则明亮通透,没有出现刺耳的情况,乐器的细节表现丰富,让整个音乐场景更加立体和生动。 为了进一步测试 TRN 水母的音质,我又播放了一首古典音乐,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在这首气势磅礴的乐曲中,TRN 水母展现出了强大的解析力。各个乐器的声音层次分明,能够清晰地分辨出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等乐器的声音。动态范围也很宽广,从轻柔的弦乐到激昂的合奏,过渡自然流畅,让人仿佛置身于音乐会现场,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和力量。 总结:性价比之选,值得推荐 总的来说,TRN 水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以其出色的音质、舒适的佩戴、独特的外观设计和合理的价格,成为了一款性价比极高的耳机。无论是对于音乐爱好者还是普通用户来说,TRN 水母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在这个充满竞争的音频市场中,TRN 水母能够脱颖而出,靠的不仅仅是其外在的颜值,更是内在的实力。希望在未来,TRN 能够继续推出更多优秀的产品,为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和感动。 <更多>

可爱的春雷王啊 晒物 2024-06-20 18:49

ONIX英国ONIX欧尼士Alpha便携解码耳放HIFI 3.5单端+4.4平衡双输出小尾巴type-c电脑便携可换线 Alpha(含Type-C线) 送赠品30天销量500+ ¥698 去看看 在HiFi圈子里,英国声应该是老传统之一了。 ONIX欧尼士是英国老牌HiFi品牌,自从被国内山灵收购后,也开始全力进军国内市场。在我的印象里,ONIX此前更多都是以台机产品为主,虽然后来接连推出了便携解码耳放的Mystic以及纯音播放器Overture,但在得知ONIX推出音频小尾巴时,还是挺让我觉得意外的。 但这也说明,便携HiFi本身也是大势所趋,毕竟现在的烧油,不少人都习惯了用手机+音频小尾巴这种便捷且轻松的听歌方式。 说回到这次ONIX推出的ALPHA音频小尾巴,从命名来看,确实有点突破创新的意味。关键是公布的售价也是十分良心,700元左右的定价,相对于ONIX其它产品来说平易近人不少,同时也跟主流的小尾巴定价接近。 虽说价格不贵,但ALPHA的用料和做工却丝毫没有马虎。黑色的主调,加上金色按键的点缀,很符合ONIX一贯的产品风格。同时不大的身板,却用上了4种不同的质感来组成,显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ALPHA的两侧延续了此前Mystic和Overture的条纹造型,算是家族式的外观标志了。至于靠近耳机输出口的一端,则使用了黑色磨砂质感,配搭金色印刷的ONIX标志,有点低调轻奢的调调。 不过最惊喜的,还是中间黑色镜面,在电镀金色按键的点缀下,原本就已经很耀眼。关键在于当屏幕亮起时,ALPHA细致入微地在隐藏的0.87英寸OLED单色液晶显示屏上增加了细腻的开机动画以及屏幕保护动画,这在一众小尾巴当中也算是第一次见到。 ALPHA内置了32位的ARM主控制芯片,并且植入了目测跟山灵UA4相同的控制系统。这套系统本身除了提供增益切换外,还提供5种不同的滤波模式,以及其他的一些丰富功能。 至于ALPHA的背面,则选择了黑色细纹皮质,主要是保证了在捆绑手机使用时,不容易划伤背板。 4种材质虽然质感各异,但整体颜色协调一致,而且无论是边角的圆滑处理,以及拼缝的均匀、细密程度,都显示出ALPHA的做工相当一流,能在方寸之间做到如此细致,很值得其他厂家去学习。 ALPHA使用双CS43198的DAC核心,这个我也不需要太多介绍了,毕竟大家对43198和43131都太熟悉了,而且这个组合在如今的音频小尾巴中非常普遍,尤其是在保证低功耗的同时,各项输出音质指标也足够强大。此外,虽然CS43198本身具备放大直出的能力,但ALPHA却还是配备了2颗圣邦微SGM8262-2运放芯片,用于满足最高32欧阻抗下500mW的输出推力。SGM8262这颗运放可能会相对冷门一些,知名度肯定不如OPA系列以及山灵比较普遍使用的RT6863,反倒是飞傲的KA13是用SGM8262-2配搭双CS43131,算是跟ALPHA如出一脉了。 就输出功率来说,ALPHA作为一款不带内电,纯粹靠前端输入电流驱动的小尾巴,32欧/500mW着实算是相当猛了,因此哪怕是像RE2000这样比较吃推力的旗舰动圈塞,也能在高增益档位下驱动个7、8成的水平。 但ALPHA本身只配置了2档增益,这就使得它在切换驱动需求差异较大的耳机时,需要较大范围调整电平。偏偏它的音量键位比较少见地位于正面,调整起来会有点不太顺手。 ALPHA主打的是一个清秀、干净、通透的感觉,多少会跟英伦台机声音的印象有比较大的出入。当然,这种调音本身比较讨喜,毕竟细腻且丰富的质感,加上相对柔和顺滑的质感,特别是在演绎一些年轻女声方面,很容易抓耳。 ALPHA并没有刻意撑开一个很大的声场,乍听之下,多少有点失望,但细品后,就反觉ONIX调音方面的老道。毕竟便携不同于台机,大多数人配搭的都是以入耳式耳机,自然不能去跟开放大耳甚至音箱去比声场。因此ALPHA的对空间的构建,更偏重于“小而精、小而美”方面。 简单来说,就像面前有一束聚光灯,只照亮了舞台中央并不十分广阔的一片区域,而四周都沉浸在漆黑当中。而我则置身在距离舞台有一小段距离的位置上,惬意地观赏着歌手与乐师们的每一个微小表情及动作的变化,仔细感受音乐所传达的情感。 这感觉相当微妙,同时又是别具一格。 而且对于声场的控制,使得ALPHA反而更能凸显在声音密度上的游刃有余,在精准勾勒出轮廓线条的同时,细腻的起伏变化,会让声音的形态变得更加饱满。虽然ONIX目前是由山灵负责运营,但从ALPHA的声音,我感觉会比山灵那种沉稳风格多了一份高雅和脱俗。 如果你偏好大开大合式的巨大动态反差,那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ALPHA并不适合你!ALPHA本身更偏重于中频的绵密信息量,相比之下,高频和低频只是点缀而已。跟同为英伦派的Cyrus Soundkey老古董对比,ALPHA微甜的调音,就跟喝咖啡时,半糖跟双份糖的区别,Soundkey不仅在信息量上完败,而且太过甜腻,不如ALPHA那么耐听。当然,这背后也反映了不同时代的审美差异,Soundkey完全就是SONY老Walkmen时期的老模拟味,而ALPHA显然会更迎合当下年轻一代的喜好。 除此之外,ALPHA在声底纯净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即便在配搭一些灵敏度较高的动铁耳机时,底噪也几乎不可闻的程度。 不过比较意外的是,ALPHA抛弃了对MQA编码的支持,大概是觉得没必要了吧。反倒是ALPHA支持UAC1.0,以及山灵系的手机控制APP【Eddict Player】,不仅能适应一些非HiFi的应用场景,而且还提供了更丰富的可玩性。 以上这些,对于一款700左右、而且来自英伦老牌HiFi厂家ONIX出品的音频小尾巴来说,已经不单是锦上添花那么简单,完全可以说是物超所值了! <更多>

poluozero 晒物 2024-06-09 19:39

一个拿得出手的播放器再加一副音质不错的耳机,应该是经常听音乐的人的基础搭配了,但不管是耳机还是播放器,各家的高端型号都挺贵的,烧那么多钱买一个玩具,不一定能承受得了(说的是我自己),不过好在现在国产品牌够强够卷,很多入门级的产品也能带来出色的音乐体验。 不久前海贝就发布了一款全新千元级HiFi播放器R4,号称牙膏挤爆的六边形战士,先不说性能如何,这个颜值确实深得我心,不管是拼色的外观还是有棱有角的线条,都很酷炫,对比海贝之前的播放器,堪称审美跃迁。 心心念念一段时间,海贝R4终于还是来了。我用的这款是白色,造型非常有张力,色彩比较小清新。为了搭配海贝R4的外观,又挑了一款三百左右的有线耳机竹林鸟青鸾。 海贝R4外观赛博风很强,竹林鸟青鸾则偏国风,听上去可能有些不搭,但放在一起看着确实非常和谐融洽,而且这两款产品的价格也非常理想,很照顾我这种预算有限又爱玩的人。 开箱:平价产品也有精致包装 虽然这两款产品我已经用一段时间了,但为了文章的完整性,还是先补个简单的开箱介绍,方便大家了解。首先是外包装设计,海贝R4和竹林鸟青鸾都是黑色包装盒,海贝R4外包装有点机甲风的感觉,竹林鸟青鸾包装的图案文字则是十足的国风,各有特点。 海贝R4的包装盒开启方式是抽拉式的,里面还有一个橙色的盒子,除了R4机器和充电线外还有说明书、保护套、屏幕膜以及一个非常好看的手带,R4顶部专门预留了位置挂手带,外出携带方便还能当装饰。 竹林鸟青鸾包装盒内除了耳机外,还配了非常多的耳塞帽及可换导管,各种大小都有,适合不同的人佩戴,另外还有一个小收纳包,放在包里可以避免耳机线和其他物品缠绕在一起。 此外,在收纳包里还配了白色和橙色共十对密封圈,不同颜色不同风格。耳机线也是白色的,跟耳机机身搭配不会觉得突兀。 这款耳机有带麦版和无麦版两种可选,因为我平时主要用来听音乐,所以选的无麦版,然后配了一根转接线,在手机上也可以使用。 虽然海贝R4播放器和竹林鸟青鸾耳机都是入门级产品,但不可否认,这两款产品的包装确实精致,一点廉价感都没有,设计也很用心,能够把产品特点凸显出来。 外观:颜值气质都能轻松拿捏 除了包装精致外,海贝R4播放器和竹林鸟青鸾的外观也非常有看点。先来看看海贝R4播放器,整个机身的轮廓很硬朗,背部的设计也非常用心,通过不同色块的拼接来提升产品的美感,既没有刻板的中规中矩,也没有过分标新立异。 正面则是一块4.7英寸的触控屏,支持24bits/1600万真彩色,壁纸和软件图标都是根据这款产品的特点进行专门设计的,屏幕上方还有一个线条状的呼吸灯,整个外观把赛博、机甲、宇航等元素都融入进去了,个人觉得比较契合年轻群体的审美。 至于按键和接口,海贝R4也非常丰富,首先要提到的就是机身顶部的Fn自定义功能键,支持锁定、屏幕翻转等快捷功能可以按需设置。面向屏幕,左侧为TF卡槽和音量键,右侧则是电源键、切歌键和暂停/播放键。 除了常规的3.5mm单端输出口外,还有一个4.4mm平衡口,然后充电接口也是标准C口,不仅支持数据传输,还可以SPDIF输出、USB DAC等。千元播放器能有这样的配置,就说强不强? 竹林鸟青鸾耳机主体材质不是大多数耳机常用的铝合金,而是锌合金,耳机的手感更加厚实,外部造型的层次感也非常强,工艺看得出来很用心,包括弧线和圆角的衔接也很自然,看上去浑然一体,没有拼接感。另外,耳机机身上的图案也很精致,融入了国风元素后自带高级感,而且银色本身搭配也比较容易,很适合年轻人佩戴。 这副耳机标配0.78mm双针标准接口,通用于市面上大多数分体式耳机,耳机线则是102芯高纯度镀银线,斜插入耳式佩戴,符合人体工学设计,我试过长时间佩戴也没有感觉挤压耳道。 其实海贝R4播放器和竹林鸟青鸾在外观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造型独特,辨识度高,但是又没有为了醒目而过分求异,所以看上去非常协调养眼。 音质:奇妙组合带来非凡体验 虽然只是一款千元级的播放器,但海贝R4在硬件上的堆料确实挺实诚,比如使用了骁龙665处理器,DAC方案选用了4颗ES9018C2M组成的矩阵架构,原生支持DSD256、PCM768kHz/32bit高音频规格,解析力无需质疑,采用45.158MHz和49.152MHz两颗低相噪专用音频晶振,减少声音失真。同时还配有4500mAh电池(支持PD2.0快充)和3GB内存、32GB机身存储。 另外,这款产品也是海贝首次在便携播放器上使用PCM/DSD双线路设计,双线路的优势在于播放不同音乐文件,软件可自适应调整,衰减更多高频噪声,提升实际听感。 系统层面,海贝R4搭载的是安卓12开放系统,可以自主安装APP,得益于骁龙665的性能和3+32GB的存储方案,不管是听歌还是聊微信刷短视频,都不会卡顿。值得一提的是,海贝R4的安卓系统经过海贝的优化,专为音频场景打造,可全局绕开安卓SRC,使用Apple Music、Spotify等也能输出好音质。借助HiByCast全局遥控,还可以在手机平板上操控海贝R4。 海贝R4系统设置内支持丰富的自定义调节,比如增益、多个插件、MSEB、PEQ、DSD增益补偿等,专业度很高。其实这些功能在海贝音乐APP里面也有,顺道推荐一下,其实在手机、平板上播放音乐也可以使用海贝音乐APP。 至于输出功率,单端口为165mW@32Ω,平衡口则高达525mW@32Ω,标配A类耳放,大多数入耳式小耳机和头戴大耳机都能驱动,不怕动力不足。用来搭配的竹林鸟青鸾使用的是10mm高性能双腔体动圈单元,采用金刚石振膜与CCAW大黑音圈组合,且具有N52强度的钕磁加持,可以带来出色的动态范围和瞬态能力,让声音更加真实自然,使用海贝R4的单端口驱动也毫无压力。 海贝R4本身各方面的配置都非常均衡,不存在明显的短板,所以在声音的输出上也是极为稳定的,足以满足入门初烧的玩机需求。大家都知道玩HiFi烧钱,其实烧的就是硬件的钱。对比同价位的产品,海贝R4在硬件上更有优势,那么在音质表现上的可信度自然也就越高,再结合丰富的自定义调节功能,不怕声音不对味儿。 从开始使用到现在,我尝试了用海贝R4播放不同风格的音乐,我觉得在这个价位里它的解析力、还原度确实算得上惊艳,高频细腻不刺耳,中频自然无失真,低频饱满有弹性。虽然我平时听得比较多的歌曲都是民谣和国风类的,触及高频的不多,但不得不说海贝R4的高频高低频兼顾得确实好,没有因为厚此薄彼导致高频尖锐低频无力或者高频模糊低频轰头,像我有时候会连续听三四个小时的音乐,但凡声音表现有一点失衡,都不可能坚持这么久。 前面也说过,竹林鸟青鸾采用的是可换导管设计,搭配了一对透明导管和一对红色导管。透明导管对中高频齿音有所抑制,三频相对均衡,更适合流行、民谣等人声丰富的音乐,搭配海贝R4使用可以带来比较好的通透感,这一点十分契合我的听歌需求。 红色导管则对高频有一定增益,解析力、分离度得到提高,器乐声会更为靓丽,因为播放器本身就可以调节,所以使用需求不会太高,但是如果搭配手机、平板、电脑用的话我觉得效果还是蛮大的。 总结:既然要买,就选性价比高的 作为一款千元级便携播放器,海贝R4无论是外观造型还是声音表现,都超出这个价位的预期,此外,它的系统流畅度、播放器功能的丰富度和易用性、双向蓝牙的支持等也可以大大提升使用体验,而竹林鸟青鸾不仅造型精致,在音质上跟上千元的耳机也有得比,无论是“好看的皮囊”还是“有趣的灵魂”,两款产品兼具,简单点说就是该有的都有。 还是那句话,海贝R4和竹林鸟青鸾这套组合,最初打动我的是颜值,但是让我感到震撼的则是它们的实力。如果预算有限,又想获得不错的音乐体验(以及有一套颜值不俗的播放设备),那真的很值得考虑一下采用跟我相同的搭配方案,毕竟以海贝R4的配置参数来看,在未来几年都不太可能从同价位中掉队,而竹林鸟青鸾不仅可以在HiFi播放器上用,也可以连接手机,又强又美性价比还高,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HiBy R4 海贝无损安卓音乐播放器HiFi便携MP3学生随身听DSD解码 高通665 Android12 A类耳放 白色 30天销量100 ¥1698 去看看 竹林鸟竹林鸟青鸾Z4入耳式动圈高保真HIFI有线耳机音乐发烧游戏K歌耳塞手机电脑通用 3.5mm无麦版 领券有优惠30天销量500 ¥259¥319 去看看 翻译 搜索 复制 <更多>

拯救凹凸曼 晒物 2024-05-29 15:09

提及Hi-Fi播放器,很多人的脑海中或许浮现的是笨重、昂贵、高要求的形象。但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是一款颠覆传统认知的迷你Hi-Fi神器——海贝R3二代。它不仅小巧玲珑,易于携带,更是声音表现出众,让每一个音乐爱好者都能轻松享受高品质的听觉盛宴。 外观设计 海贝R3二代的包装设计简约而不失大气,黑色为主色调,正面印有产品预览图和醒目的R3II标识,背面则标注了多种语言的联系方式,显示出其国际化的品质。 打开礼盒,你会看到一个两层式的内部结构,本体被硬泡沫紧紧包裹,前后贴膜已经贴好,这种贴心的设计让人感到非常舒心。配件上,海贝R3二代附送了一个保护套、一条数据线、一张备用贴膜,以及保修卡和说明书。 在外观上,海贝R3二代更是让人眼前一亮。它的尺寸大约只有手掌大小,边角过渡圆润,造型时尚潮流。前后玻璃+金属边框的拼接设计,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高品质的制造工艺。海贝R3二代正面是一块3.2英寸的触摸屏,支持封面显示和HiBy Link操作,整体使用体验非常顺滑,没有任何延迟和卡顿的感觉。 在播放器右边,除了两个歌曲切换键和一个播放/暂停键外,还有一个旋转拨轮,可以用来控制音量和电源。这个拨轮的设计非常出色,无论是按压下去的段落感还是滚动时的哒哒哒声,都让人感到非常舒爽。 接口方面,海贝R3二代总共有三个接口,全部在机身底部,分别是4.4mm BAL、type-C、3.5mm PO。其中,平衡口推力可达380mW@32Ω,表现强劲。此外,机身左侧还有一个Micro SD卡插槽,最大支持2TB扩展存储,同时也支持OTG功能,可以通过type-C接口连接外置存储设备。 作为一款音乐播放器,海贝R3二代的机身要比智能手机小很多,单手手持操控完全没问题,铝合金中框的手感也不错,让人感到非常舒适。同时内置了2000mAh的电池,充满电持续使用的时间为10至16小时,让人可以随时随地享受音乐。 功能配置 首先,让我们从海贝R3二代的丰富网络模式说起。除了传统的有线连接,它还支持WIFI、蓝牙、DLANA、AirPlay等多种连接方式,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特别是蓝牙模式,它不仅支持高品质的Aptx和LDAC编码,还可以作为无线解码器连接其他播放设备,这种双向的蓝牙功能在同类产品中并不多见。 在音质方面,它采用了双ES9219C芯片,这款芯片在入门级播放器中颇受好评,能够呈现出层次丰富、细节饱满的音质。而海贝对于这颗芯片的调校更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既保留了芯片本身的优势,又避免了可能出现的音质问题。 此外,3.2英寸的大屏幕使得操作更为便捷,而MSEB多频段均衡器、DSD增益补偿等设置,则让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调节音效,获得更加个性化的听音体验。同时,它还支持自动扫描模式,新添加的曲目系统会自动识别,省去了用户手动管理的麻烦。另外海贝R3二代还支持OTG功能,读取速度飞快,同时兼备HiBy Link功能,让手机成为遥控操作的中心。 在输出方面,R3二代同样不含糊。它提供了4.4mm平衡和3.5mm单端双输出接口,平衡接口在32Ω负载下最高有380mW的输出功率,对于一款随身播放器来说,这样的推力表现足以应对大部分耳塞。而有线、蓝牙双重小金标Hi-Res认证,更是对其音质的一种有力保证。 音质表现 从声音特征来看,海贝R3二代的三频表现堪称出色。低频部分扎实稳健,厚重而有密度,即使是深沉的大提琴音色,也能在R3二代上展现出质感十足的结象,令人仿佛感受到空气的震颤。这样的低频表现,在千元级产品中实属罕见,即使是高端TWS耳机也难以望其项背。 中频方面,R3二代同样展现出了优秀的性能。它饱满而坚韧,丰厚度被恰到好处地强调,同时又保持了润泽。无论是男声还是女声,都能得到精准的还原,人声距离适中,结像轮廓清晰,穿透力极强,让每一个音符都充满了生命力和情感。 而在高频部分,通透明亮的高频延展自然,细节丰富,搭配得当的耳机时,甚至能营造出华丽厅堂的听觉感受,使得器乐还原度极高,每一个微小的细节都能被轻松捕捉。 除了三频表现外,海贝R3二代的声场也是其一大亮点。横向声场宽广,纵向也有足够的规模,这样的声场表现在同价位产品中堪称一流。无论是聆听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能得到沉浸式的听觉体验。 在音色方面,R3二代略偏厚声,但却不会因此失去细腻感。它在保证足够气势和实感的同时,也注重细节的表现,使得它在播放各种类型的音乐时都能游刃有余。 值得一提的是,海贝R3二代的基础素质也非常出色。得益于双ES9219C的强力支持和独立音频时钟的加入,它在分离度、动态水平等方面都表现出色。这样的基础素质保证了它在播放高质量音频时能够保持足够的稳定性和清晰度,能够满足在各各场景下的使用需求。 总结 综上所述,海贝R3二代播放器凭借其出色的音质、丰富的网络模式、人性化的功能设计以及强大的输出功率,成功打造了一款掌中HiFi巨兽。它不仅满足了音乐发烧友对于音质的极致追求,更以其多样化的功能和出色的便携性,成为了新一代掌心小钢炮。如果你也是一位热爱音乐的朋友,不妨考虑一下这款播放器,相信它会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音乐体验。 <更多>

可爱的春雷王啊 晒物 2024-04-18 20:09

作为一枚曾经的便携HiFi党,刚开始入坑那会,菠萝我看着手头上的IFI nano iDSD BL时,就在想: 能不能直接拿便携机推大耳,可行吗? 当时很多朋友都笑了,这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不过近年来,便携HiFi有了长足的进步,当时实现不了的事,现今却已经变成了可能。尤其是近来出的那些个便携HiFi前端,推力是一个比一个大,所呈现出来的声音也越来越接近台机的水平。 而今天要评的这款同样来自IFI悦尔法的新一代Diablo 2便携解码耳放,确实可以让“异想天开”成为了现实。 其实iDSD是IFI旗下一个历史很悠久的系列产品,包括前面我提及的nano iDSD BL也是这个系列中的一员。而Diablo一代应该是在20年底、21年初上市的,我在大家坛的耳机展上听过一耳朵,确实对它能把大耳也推得虎虎生风印象深刻。 时隔3年,产品迎来了升级,新版本的Diablo 2在我看来,不仅是一代的升级,同时也有了更加明晰的产品定位,并且以一种全新的面貌呈现在人前。 其中最显著的变化,就是Diablo 2配备了可拆卸的桌面支架,IFI自家引以为傲的低噪声电源也升级成了iPower 2,从而让Diablo 2能直接摇身一变,成为一台台式解码耳放……事实上我这段时间,也确实是把它当台机用,接到DMP-A6数播上,驱动HD660S和HE560,出来的声音甚至比真·台机的TA-22还要猛! 这某种程度上也印证了之前在国砖吧线下聚会上,飞傲马太太所说的,接下来便携的发展方向,一定是打通便携到桌面的多场景应用。通过外电甚至额外散热配件的加持,让便携机也能干台机的活,从而让用户花一份钱,获得两份不同的享受。 为了满足这个需求,Diablo 2整个外观是采用了完全新的设计,彻底摒弃了一代那种“充电宝”的样式,变得更加有棱有角,加上一身的“红袍”,简直就是一铮铮铁汉。 不过刚到手那会,我还有点纳闷,为啥Diablo 2外壳上的CNC槽条竟然是有方有圆的? 直到包装配件完全摊开后,我才明白,原来部分“跳槽”,其实是用来安装桌面支架用的。 Diablo 2配备了2套桌面支架,除了可以将机身以多种不同角度摆放在桌面上外,还能配合金属外壳起到加强散热的效果——毕竟不烫手不HiFi。支架本身的设计非常精巧,通过机身外壳上的指定跳槽可以轻松安装,并且兼容平放、叠放、竖放等多种摆放方式。而且在不用的时候,也能轻易拆下来,塞到标配的收纳包里随身携带。 就这一点而言,Diablo 2明显比同样定位的飞傲Q7、xDuoo XD05PRO考虑得更周全一些。 类似的精巧设计还不止一处。 例如,Diablo 2的电位旋钮左下角就增加了一个锁扣,向右拨动后,就会通过旋钮表面的跳槽进行锁定,避免在携带过程中,不小心碰到旋钮而导致炸耳——毕竟Diablo 2的推力对于一般的入耳或者低阻大耳来说着实是太大了,增加这样的安全考量,说明IFI的设计也是日渐成熟完善的。 为了满足不同耳机的驱动需求,Diablo 2配备了2套不同的驱动输出控制。其中在面板上,可以通过垂直的拨杆切换三种不同的驱动模式,对于一般的入耳式耳机用【Normal】档位就可以了,我用HD660S的话,用到【Turbo】也就已经足够了,只有HE560才真的需要【Nitro】档位来暴力推开。 但这里有个问题,就是当初Diablo一代也是3档驱动输出,其中【Normal】档位对应的是Diablo 2的【Turbo】档(都是5W功耗),【Turbo】档位则是对应新增的【Nitro】档位(12W功耗),而新一代上的【Normal】档位,其实是对应一代的【ECO】档位(2W功耗)。但这就容易引起老用户的混乱,必须得仔细读说明书才行! 除此之外,在机身底部还有【iEMatch】的开关,可以在我们使用【Normal】和【Turbo】驱动模式时,更进一步将平衡输出端口的电平降低12dB,单端则减少6dB,从而满足一些阻抗更低、高灵敏度耳机的驱动需要。 另外,Diablo 2还配备了配搭xMEMS新型固态微型扬声器技术耳机的开关,NOBLE AUDIO接下来的这月30号就会发布首款支持该技术发声单元的耳机新品,因此IFI也算是又一次跑在了新潮流趋势的前面了! IFI早期的便携产品,USB AUDIO IN一般都会使用Type-A的USB公头,这传统主要是为了满足iOS烧油们可以直接使用Apple Lightning to USB Camera Adapter,甚至Diablo一代都还保留了这个设计。但这就导致如今的手机HiFi烧油不得不额外多了一重的转接,或者必须使用特殊线缆才行。 而Diablo 2终于改过来了,变成跟当下其他“重推力”的便携解码耳放一样的双C口输入——靠右边外侧的C口是USB AUDIO IN,而靠里面的C口则是POWER IN,并且支持通过标配的转换线,配搭5V版本的iPower2低噪声电源使用。 此外,Diablo 2也提供了更丰富的输入模式,包括通过3.5mm接口可以使用光纤和同轴的S/PDIF数字音频输入(这个是一代也有的),我在配搭DMP-A6数播使用时,就是用的光纤来连接的。至于蓝牙也是必备的,Diablo 2支持蓝牙5.4及aptX Lossless,能实现无损蓝牙的传输。此外Diablo 2本身也提供4.4mm的LO输入,只不过不是真平衡输入,多少有点小遗憾。 当然,这些都只是些“枝节末梢”的外在亮点,对于一款解码耳放来说,声音才是最重要的! 从纸面参数来看,Diablo 2的推力只是比当初一代有小碎步的增长,但实际听感却并不是一回事。就个人感觉而言,当初一代虽然确实推力大,能把高阻大耳都推得虎虎生风,但细品会感觉还是有点“外强中干”,缺少了点台机那样的安定感,简单来说并没有超脱便携机的声底。而Diablo 2采用新升级的Purewave全平衡双单声道模拟电路,加上DirectDrive无伺服直驱技术,以及OptimaLoop负反馈系统,使得Diablo 2在高负载状态下的表现变得越发的稳定。 就实际听感来说,Diablo 2一耳朵下来,能明显感觉比前作更从容和稳定了,即便在演绎交响乐这样的大动态、复杂的乐章时,依然能够沉稳有序地应对。 作为IFI的“老传统”,Diablo 2依旧使用很熟悉的德仪旗下的BBDSD1793,虽然说BB家的DAC已经基本淡出HiFi烧油们的视野,但IFI却依旧坚持用它。DSD1793虽然是跟ESS的ES9018同时期的产物,但在IFI的不懈努力下,既保留了声音的韵味,同时在支持的编码规格上还不断在突破。Diablo 2就直接搭载了2颗DSD1793,用于组成左右声道的独立平衡解码输出,同时也支持768kHz的PCM以及DSD512。此外,Diablo 2依然保留了对MQA格式的支持……关于MQA的事,懂得都懂,只能说IFI确实是长情啊!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我自己的实际听感,以及网上其他烧油的评价,普遍都认为DSD1793在播放DSD音源时的质量是要高于PCM音源的。这也不奇怪,毕竟BB本身就分2条产品线,PCM系列是主要针对PCM音源做优化,而DSD则是采用DSD原生解码的方式,直接不经过任何转换(Bit-Perfect),自然也就更原汁原味一些。 Diablo 2的声底基本回归到当初IFI的那种偏现代的英国声,整体声音中性偏暖,并且松弛有度,相较于一代来说,无论是细腻程度以及流畅质感都更胜一筹。尤其是配合【iEMatch】的情况下,即便是一些比较容易推的入耳,也能获得很丝滑的质感,有着很好的“向下”兼容能力。可以说,Diablo 2一改初代的单纯暴力型的大推力,变得更加有控制力,从而更能承担起不同场景下的角色转换。 当然,奔着Diablo 2来的烧油,一定不只是为了推低阻高敏入耳的,大推力依旧是它的核心魅力所在。而Diablo 2即便在应对高阻耳机时,除了能将声音的边界以及层次都推开外,还表现出一般便携机很难兼顾的强大控制力。尤其是即便不借助外电增压的情况下,Diablo 2所呈现出的磅礴气势,以及高频的精准把控方面,丝毫不逊色于很多台式一体机的程度。 Diablo 2本身有着不错的细节和密度,就精准度而言,丝毫不逊色于很多ES90X8系的机子。同时细腻、流畅的甜润音色,又兼顾了AK4497级别的韵味。可以说,IFI这些年“死抠”DSD1793确实是有成效的,结合在耳放、供电等环节上的不断优化,才会成就如今Diablo 2的优秀。 至于在音乐风格的适应性方面,无可厚非,Diablo 2在兼具大推力与安定感的前提下,凭借着干净深邃的背景和出色的微动态表现,胜任大编制交响乐是毫无压力的。尤其是它精准的音色,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场景中,依旧能准确地呈现小提琴、低音鼓等乐器的本初面貌,无论是横向还是纵向的层次关系以及定位都能一一表达出来。不过最关键的还是能收得住,不刺激,在大动态被推开的同时,依然保持着很丰富细腻的泛音细节,因此不会有那种打铁般的生硬感,可以很舒坦地长时间聆听。 而与此同时,Diablo 2饱满的中频对于人声的呈现也十分到位,虽说不像它对于交响乐的表现那么极致震撼,但也都能保持在良好之上的水准。尤其是相对偏暖的音色,就像是恰当份量的情感助推剂般,能让歌手的情感更显充盈,同时又避免过分的丰腴和油腻,并且有着不错的通透空气质感。而一代会显得更硬朗一些,对于男声的表现还不觉有何不妥,但换成女声就会多少显得违和了。 因此,与其说Diablo 2是一代的升级版,还不如说它基本补全了当初一代的不足,以一种完全体的姿态呈现于人前。 也因为这样,我忽然有种期待,假如将来要出Diablo3的话,IFI又要如何超越自我,给到玩家们更大的惊喜呢? <更多>

poluozero 晒物 2024-03-30 17:39

我一直非常喜欢听音乐,从初中开始,英语要听听力,不过那时候walkman听得比较多的还是音乐磁带。后来入手了CD随身听,感觉音质要比磁带好多了,那时候walkman才真正回归了听听力的用途。接下来就是开始入手各种CD唱片,那时候听得音乐类型非常的广泛。再往后,虽然MP3推出,非常小巧的体积,却可以放比CD更多的MP3,这时候我是在宿舍用CD,出门用MP3。虽然最后CD机和MP3都坏了,但是我收集的CD产品和数字音乐却非常的丰富。只是随着几次搬家,CD唱片送了一部分出去,剩下的就是从CD盒转存到CD包里,可以更节省空间。如今听音乐虽然十分方便,各种音乐APP里都有海量的资源,但是我仍会想念当初用CD随身听听歌的时候。这次我入手了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套装版,总算是有机会能在感受CD播放机带来的音乐体验。 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的包装盒内含有: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本体,一张工业区晨晖试音碟,一条充电线和一份使用说明书。 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的尺寸是161*161*37mm,重量是330克,整体还是比较便携的。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的外形设计比较奇特,因为这款播放机并没有盖子,所以直接看到的,就是碟仓,上面还放有一张保护卡纸,使用前要取下。 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机身设计圆润,颜值是相当能打,质感也是很棒,我这款是白色的,此外还有海盐兰、芝士黄、星空银可选。碟仓上还印有赛塔林的品牌Logo和型号,中间偏右是激光头,上方有不要直视激光头的警告,左下方还标注了光盘的取出方式。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采用的是定制版纯CD机芯,型号是M93BG6DECK,解码芯片是SC6137D,这颗解码芯片的功能还是比较全面的。 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的背面上方印有产品相关的规格参数,下方是下沉式的充电仓,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充电头弯折,也不用担心CD播放器会被线垫起来。充电仓上方设计有三个电量指示灯。两侧设计有支架的安装孔。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内置了18659锂电池,额定电池容量1800mah,续航时间长达4小时。 从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的背面和侧面可以看出,机身底部到每个侧面都有设计2个防滑凸起,可以有效避免机身被刮花。机身的右侧上方设计有一个开关拨键和单元指示灯,下方是一个蓝牙键和3.5mm音频插孔。 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的顶部从左到右分别是播放/暂停按键,列表循环/单曲循环/随机播放三档调节拨键,音量加减,歌曲停止播放,上一首和下一首按键,这两个按键长按可以快进快退。 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很贴心的附送了一张试音碟,里面收录了8组来自于沈阳的独立乐队和音乐人的歌曲。 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的保护壳支架套装里包含了一个透明的保护壳和支架安装配件以及使用说明书。 保护壳是透明速率材质的,做工很不错,非常的通透。机身底部和侧面都有对应的开孔。 支架就非常简单了,带有两个手拧螺丝。 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的保护壳和支架安装非常简单,先把CD播放机放到保护壳里,然后从背面安装支架。 装了保护壳的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质感进一步提升,而且看起来跟我以前用的CD机更相似了。安全性和防尘能力也大大提升了。并且有了支架,可以稍微仰起的摆放。 这是我目前手上的CD唱片,大部分基本都在CD包里,那时候是为了省空间减重量,所以把CD盒都扔了,以后就不用这样了。 将保护壳打开,就可以往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装入唱片了。 由于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没有喇叭,所以必须外接音箱或耳机来听,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支持蓝牙,并且还有3.5mm音频插孔,所以外接设备是很方便的,我使用的是JBL Live 770NC搭配3.5mm音频线来试听的。 当唱片开始播放的时候,看着CD唱片在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高速转动,感觉仿佛又回到了当初的时光。CD采用了44.1KHz的采样频率和16位量化位数,这些参数确保了音频数据的精确性,虽然有APE和FLAC这种无损音频编码,但是CD通常还是被公认为最优秀的。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搭配JBL Live 770NC耳机来听这些CD,低音下潜足够深,力量感十足,不闷不浑不轰头。中频人声贴耳,声音真实自然,听起来十分悦耳。高音清丽透亮,无毛刺感。声场比较开阔,层次感丰富,整体的音质表现相当的不错。 这些年来,我收集了很多数字音乐,手上也还有当年留下来的威宝CD刻录盘,以及部分可印刷的黑胶盘,本来想测试对于刻录盘的支持情况,不过由于USB刻录机放太久了,已经无法正常工作,所以这个测试只能暂缓,回头再去入手一台来测试。整体来说,对于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我是相当满意的,外形复古,颜值能打,质感出色,加上保护壳就更棒了,CD的音质果然还是感觉最好的,相对于如今普及的手机播放音乐,用赛塔林R400 CD播放机来播放音乐更有格调,接下来就准备继续入手CD产品了。 syitren/赛塔林R400 复古CD播放机充电蓝牙音箱cd机播放器听专辑便携式高音质音乐随身听节日送礼好物 复古白套装版 官方标配 满200减30满99减10 ¥549¥559 去看看 <更多>

触摸科技未来 经验 2024-01-29 18:39

大家好,我是dusttop1. 大家都用什么设备放音乐?估计手机是多数。智能手机对生活产生的众多影响之中,音乐被革了命。从播放设备、媒体格式再到发行销售模式,全都是被彻底颠覆。手机放音乐方便又快捷,只是现在听音乐变得越来越不纯粹。 当你一时兴起,行云流水般解锁手机点开音乐App,几秒钟的开屏广告让兴致全无;当你沉醉在某首歌曲流畅的旋律之中,突然播放被中断,提示“试听结束,请充值会员”······会员一过期,收藏列表里的一首首热爱全部变成灰色,这能忍?还有,一个平台的音乐会员真的够吗? 认真听歌绝对成了一件奢侈的事,你有多久没有完整听过一首歌了?我能充好会员,也会跳开广告,脆弱的注意力却难以避开各种App通知的绑架!痛定思痛,我觉得重新拥抱CD不仅仅是“复古”,更是一种认真听音乐的必要“仪式”。在线音乐千般好,唯独缺了让人专注于词曲的氛围。 一联网,太喧嚣,下网之后,音乐才变成可触摸的实体,不被打扰的意境空间才独属于自己。听CD是权衡过便携程度和投入成本的最优解,CD的高解析力更是高音质的保障。 一番挑选之后,开箱上手的赛塔林(syitren)R400更是让我不禁赞叹——CD机进化成这样啦?! 赛塔林R400是CD机,但绝不是我回忆中的那种,它的外观设计是颠覆认知的。R400本机是塑料材质,以发黄书页的颜色为主,有种优雅复古的质感。外观是边长约16厘米的正方形,不到4厘米的厚度,圆角配合大大的倒角棱边,像个方正的蛋糕胚,看着就温润舒适。 机身顶部是CD工作区,竟然无上盖!CD碟片直插直取,把开盖关盖的肌肉记忆彻底抹去,让CD封面暴露无遗。这一点操作步骤上的变化,省去的是操作时间,增加的是播放音乐时的小心翼翼。一瞬间梦回校园,那个上课偷偷听歌的教室课堂。 就算没有上盖保护,也不用担心播放时的震动或者触碰碟片。塞塔林搭载的是定制版机型,未放入碟片就开机,激光头和电机都不会工作。我在R400读碟播放时,用手触碰、轻拍主机,甚至拿起主机翻转甩动,都没有影响到正常播放。 R400的功能控制区位于侧面,回忆中的播放/暂停、上下切歌、音量加减都回来了。就连列表循环、单曲循环、随机播放也保留下来,按键反馈和机械拨杆的手感声音都很熟悉,一秒回到从前。 另一侧面,左边是极为先进的3.5mm AUX音频输出接口和蓝牙模式切换按键,右边是工作状态指示灯和滑块电源开关。开机后,R400默认进入3.5mm音频输出状态,指示灯显示红色常亮。轻按蓝牙模式切换,R400专为蓝牙输出,指示灯变为蓝色,闪动表示处于蓝牙配对状态,常亮表示配对成功。 赛塔林R400内置了2000毫安的18650大容量锂电。Type-C充电接口位于底部的下沉式充电仓内,外壳也专门设计了导线缺口,能边冲边听保持机身平整,还可以避免充电头弯折。充电仓上方是三点式电量指示灯,橙色显示与机身橙白的撞色设计十分协调。 考虑到R400自带锂电可以无线工作,出于移动便携方面的考量,我还入手了保护壳支架套装。 全透明工程塑料的定制保护壳给R400穿上了一层透明铠甲,便于移动便携的场景使用,也能防止进灰保护机身,且完全不影响颜值。 而支架则是由一体弯折成型的不锈钢构件和2枚手拧螺丝组成的,简单装配之后,R400可以立起身来。 保护壳的使用与否不会影响支架的安装,但立起来的R400更显颜值担当,无论放在哪里都是颜值担当。 R400工作起来悄然无声,可以放在案牍、手旁,插上耳机进入独享的音乐世界细细回味。 也能随手放在客厅里、电视旁,与蓝牙音响配对使用,成为新的音乐源泉,共享音乐品味。 总得来说,在网络音乐大行其道的年代听听CD是复古的、老派的,这份不必要的“仪式感”代表的是对词曲的认真态度,是一份不被打扰的音乐体验。赛塔林R400的撞色外观既复古又醒目,自带锂电和蓝牙,进化了CD播放器的使用情境,让CD可以更加融入现在的生活,它有复古的坚持,也有创新的融合——一切,都是为了认真对待音乐的你。 赛塔林/syitren R400 CD播放机蓝牙CD机复古听专辑-tmall.com天猫 <更多>

dusttop1 晒物 2024-01-26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