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自从A、I两家进入堆核大战之后,AMD在中高端领域靠着纯大核设计和较为节能高效的架构设计倒是和Intel的大小核设计斗得难解难分。但到了低端领域,却只有一款R5 7500F,虽然R5 7500F的性能十分能打,但毕竟其价格尚在千元之上,而千元以内,却无能和Intel i5 12400F及i3 12100F对标的新品,只能靠ZEN3架构的老产品撑着。 好在AMD近期推出了8000F系列CPU,其中R5 8400F的出现填补了AMD千元以内无低端CPU的空白。那么R5 8400F的性能究竟如何呢?下面就让三哥搭建测试平台,利用R5 8400F+RX6750GRE来和i5 12400F+RTX4060进行一场PK,看看究竟哪个组合才是入门级游戏PC的性价比之选。 二、性能PK 闲话少叙,咱们直接开始PK,先看看参测双方的“比赛选手”。 CPU-Z截图一览。另外要说明的是,不知道是BIOS的原因,还是内存体质的原因,此次测试,内存频率无法稳定在6400MHz,故而只能略微降频到6200MHz进行测试了。 先进行两个CPU之间的较量,有请R5 8400F(左)和i5 12400F(右)入场。 可以看出,两款U的规格还是比较接近的,都是6核心12线程设计,但二者在频率及缓存方面还是略有不同的。 CPU-Z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5 8400F相较i5 12400F,单核性能略逊一筹,但多核性能取得了领先。 国际象棋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5 8400F相较i5 12400F,单线程性能略有领先,多线程性能大幅度领先,几乎达到了对方的2倍。 7-ZIP压缩、解压缩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5 8400F相较i5 12400F,压缩性能和解压缩性能均取得了较大幅度的领先。 Cinebench 2024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5 8400F相较i5 12400F,单核性能略有领先,多核性能则有一定幅度的领先。 V-Ray CPU渲染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5 8400F相较i5 12400F取得了较大幅度的领先。 接着进行图形性能测试。 测试采用R5 8400F+RX6750GRE PK i5 12400F+RTX4060组合的形式进行,下面是两款GPU的规格截图对比。 3DMARK Fire Strike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5 8400F+RX6750GRE相较i5 12400F+RTX4060组合,总分、显卡分及物理分均取得了一定幅度的领先。 3DMARK Time Spy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5 8400F+RX6750GRE相较i5 12400F+RTX4060组合,总分、显卡分及CPU分均有所落后。 接着进行游戏测试。 先看1080P分辨率,在参测的8款游戏中,R5 8400F+RX6750GRE相较i5 12400F+RTX4060组合,取得了5胜3负的成绩。 在1440P分辨率下,R5 8400F+RX6750GRE相较i5 12400F+RTX4060组合,取得了5胜3负的成绩。 三、装机分享 既然PK结果已出,那么下面咱们就以R5 8400F+RX6750GRE为基础,打造一台入门级的游戏PC吧。 先上配置单。 CPU自然选用了此次评测的主角之一——R5 8400F,该U拥有6核心12线程,16MB三级缓存,基础频率为4.2,加速频率为4.7GHz,采用65W热设计功耗,可以将其视作R5 8600G屏蔽了核显和NPU的产物。 背面依然是AM5插槽接口。 其实按照R5 8400F的定位,主板搭配A620无疑性价比更高,不过本人正好手头有一张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主板,所以就直接拿来用了。 主板外包装正面一览。 主板外包装背面一览。 主板外观依然采用了经典的TUF GAMING风格,看上去很有辨识度。主板采用扎实厚重的VRM散热马甲,搭配6层黑色PCB,整体做工还是非常扎实的。 VRM散热马甲很有金属质感,分量也很足,大大保障主板的稳定运行。 主板采用8+4pin ProCool实心供电接口,具有强度高,阻抗低等优势。 主板采用了12+2供电模组设计,配合大量高品质合金电感和耐用固态电容,为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主板的供电PWM采用了DIGI+ EPU ASP2208数字控制芯片,Dr.MOS采用了万代的Z5317NQI,可支持60A的电流,能够满足各类CPU的供电需求。 主板标配了四条DDR5内存插槽,配合最新版BIOS,可支持到192GB容量,频率也可以支持到7600MHz+(OC)。 主板在内存插槽右侧提供了2个5V RGB接口(主板底部还有1个12VRGB接口和1个5V RGB接口),同时利用自家的AURA SYNC神光同步软件,能够实现多种灯效玩法。 主板提供了1个金属加固设计的USB 3.2 Type-C前置接口,在其右侧还有1组USB 3.2接口。 主板提供了4个SATA 6Gbps接口,能够满足玩家的存储需求。 主板提供了1条采用SafeSlot高强度加固的PCIe 4.0 ×16插槽,主板还提供了1条PCIe 3.0 ×1插槽和1条PCIe 4.0 ×16插槽(×4模式),便于玩家扩展其他PCIe设备。 主板提供了2条M.2插槽,其中第一条为PCIe 5.0 ×4规格,第二条为PCIe 4.0 ×4规格,两条插槽均配备了散热片。 主板在网络方面的配置也是很强悍的,RTL 8125BG 2.5Gb有线网卡+MT7921 WiFi 6无线网卡的组合,为玩家提供了更好的网络体验。 音频方面则是REALTEK ALC897音频芯片+高品质音频电容+SupermeFX音频防护线的配置,而且主板还支持双向AI降噪技术,能够降低环境噪音,为玩家提供高品质的听音体验。 I/O接口方面,数量也是非常充足的,如常用的DP、HDMI、WiFi接口、音频接口、USB2.0、USB3.2及高速USB 3.2 Gen 2x2 Type-C(20Gbps)接口都有所配备。 另外,主板提供了BIOS FlashBack接口,可免CPU升级BIOS,这一点还是比较方便的。 显卡方面,选择了瀚铠 AMD RADEON RX 6750 GRE 10G 合金PRO,之前本人还是较少使用瀚铠的显卡的,不过瀚铠的显卡性价比一直很高,而且作为AMD认证的AIB厂商,品质也是有所保障的,所以本人这次决定试试。 显卡外包装正面一览。 显卡外包装背面一览。 双风扇好评,其实对于RX 6750 GRE级别的显卡来说,双风扇散热完全够用了,同时能让显卡的体积大幅度降低,从而更容易适配到各类Mini机型上。 肩部一览,能够看到显卡的散热器还是比较厚实的。 显卡采用单8pin供电接口。 显卡尾端采用开口设计,同时也可以看出其鳍片和热管均采用镀镍处理,做工还是不错的。 金属强化背板也是标配。 视频输出接口方面,3x DP 1.4 + 1x HDMI 2.1的配置也完全够用了。 考虑到AMD平台内存频率太高对性能提升也不明显,所以内存选择了金士顿 FURY DDR5 6400 64GB(32G×2) Renegade叛逆者RGB灯条,6400MHz刚好是A平台的甜点频率,同时该内存采用高效铝质散热器,支持RGB灯效,可玩性非常高。 内存外包装正面一览。 内存外包装背面一览。 内存的附件提供了说明书和“FURY”贴纸。 内存采用铝质散热器,外观酷炫,效能高超,能够迅速释放热量,保障内存稳定运行。 银黑相间的散热器看上去还是很有质感的。 背面一览。 该内存支持Intel XMP3.0技术,开启后速度可达6400MHz,同时搭载了片内ECC和板载PMIC芯片,大大提高了可靠性和稳定性。 内存采用动态LED光条,支持金士顿Infrared Sync Technology技术和各大板厂的灯控软件,能够提供平顺、同步的RGB 灯效,同时还支持个性化定制灯效方案。 内存的PCB和金手指做工也是非常扎实的,这进一步提高了其工作时的稳定性。 SSD选用了影驰 星曜 7000 Plus 1TB,该SSD采用精选TLC颗粒,持续读取速度高达7000MB/s+,性能出色,表现优秀。 SSD的外包装正面一览,星耀娘形象深得二次元玩家之心。 SSD外包装背面一览。 附件一览。 SSD采用了2280长度规格设计,正面贴了一层金属复合材料散热贴,该散热贴能够紧贴芯片,快速解热,保障SSD稳定运行。 SSD的接口为标准的M.2。 主控采用了群联 PS5027-E27,该主控为四通道无缓存方案,支持第四代LDPC纠错引擎,性能表现不俗,同时由于采用了12nm制程工艺,功耗和温度控制也较为出色。 SSD采用了两颗精选TLC Nand颗粒,单颗为512GB,两颗组成1TB容量。 背面则为无元件设计。 测试一下,从CrystalDiskMark测试的结果来看,SSD的性能表现能够达到官方的标称值。 TxBENCH测试的结果也大差不差。 目前国内散热器市场百元级(100-200)的风冷卷疯了,好在九州风神另辟蹊径,在众多散热器产品上加入了数显元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创新性和可玩性。鉴于R5 8400F的发热量非常低,这里选择了冰立方500S数显版。 散热器外包装正面一览。 散热器的参数规格表一览。 附件一览,尽管散热器定位入门级,但并没有因此而缩水扣具,扣具不仅支持全平台,而且还采用了金属材质打造,强度非常高。 散热器采用单塔结构设计,全黑色的外观看起来也比较冷酷。 顶盖支持智能数显,其上下两侧还支持ARGB灯效,可玩性拉满。 侧面一览,可以看出散热器的塔体还是很薄的,这对高马甲内存比较友好,同时其侧面鳍片间为扣fin+折fin工艺固定,稳固性非常高。 另一侧一览,可以看出,散热器采用了九州风神经典的矩阵式鳍片组设计。 散热器为5热管设计,底座采用了创新聚合热管直触底座,可以看出中间三根热管贴得非常紧,而两侧的两根热管和中间略有距离,这样做的好处是散热器更适合新一代平台,热管接触CPU核心单元位置也更加精准,散热效率更高。 散热器还标配了1把黑色FK120风扇,该风扇采用真FDB轴承打造,具有安静、高效、长寿等特点。 对于经常装机的玩家来说,硅脂也是一个消耗品,所以入手了多盒九州风神DM9大师级硅脂备用。 附件一览。 硅脂采用针筒式包装,硅脂涂抹起来也很方便,不管小白还是老手,都能轻松驾驭。 电源选择了九州风神 PN850M全模组金牌电源,该电源支持最新的ATX3.1规范,采用日系主电容,提供长达10年的质保时间,玩家可放心选购。 电源外包装正面一览。 电源外包装背面一览。 附件一览。 电源标配了高品质压纹模组线,不仅美观、易于理线,而且采用105℃阻燃线材,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所保障。 电源采用小体型设计,大大提高了兼容性,同时其内部采用LLC+DC to DC主流架构,能够提供稳定高效的电力表现。 侧面非常简约,只有一个九州风神的新版LOGO。 电源采用全模组接口设计,数量也非常丰富,玩家可按需选择,大大简化了理线难度,提高了理线整洁度。 电源采用了正方形散热孔设计,同时还配备了独立的AC开关。 铭牌表一览,可以看出该电源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12V输出功率高达846W,占比非常高。 机箱选择了乔思伯 乔家一物 Z20,这已经是本人第三次选用这个机箱装机了,它以ITX机箱的体积实现了对M-ATX的支持,同时还能实现中端CPU和高端显卡的安装,可谓是打造小钢炮的利器,同时结合其不到400元的价格,性价比也是非常高的。 机箱的前脸采用正方形栅格设计,通过非常简约的图案实现了较高的颜值,加之其通透性好,散热效果也非常出色。 接口特写,该有的接口也都安排上了,如USB 3.2 Gen2 Type C等。 机箱采用M-ATX结构设计,左侧板为钢化玻璃设计,其右侧采用了小方格图案,进一步提升了机箱的颜值。另外该机箱的方格图案除了纯黑和纯白色外,还有其他撞色设计,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关注一波。 机箱另一侧面板为纯网孔式设计,用于增强机箱的散热效能。 顶部为正方形栅格+防尘网配置,同时该位置最大可支持240水冷的安装。 底部也是正方形栅格+防尘网的设计。 尾部支持1把120风扇的安装。 从内部来看,机箱的整体结构还是较为紧凑的,但其区域划分较为合理,所以安装一些大型散热器(限高163mm)和大型显卡(限长360mm)是没啥问题的。 机箱在背部电源仓的位置附近提供了专用背线空间(深度22mm),配合限位魔术贴,理线还是比较轻松的。 下面就通过实战装机来体验一下吧。 所有配件基本安装到位。 背线也理好了,九州风神 PN850M的压纹模组线配合Z20的理线空间,理线难度并不高。 安装好顶部的把手,并盖好侧板,整体气质拿捏得很到位。 尾部一览。 看看散热器的数显效果及灯光效果。 接着是内存的灯光效果。 换成纯白色也蛮好看。 CPU烤机温度测试(室温24.3℃),烤机稳定后,CPU的核心温度在80℃出头,这个温度也不算高了。 GPU烤机测试(室温同上),烤机稳定后,最高核心温度为65℃,这个散热表现也很不错了。 功耗测试,R5 8400F+RX6750GRE组合的功耗还是比较低的,双烤功耗也就300W出头。 五、总结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AMD此次推出的新U R5 8400F的办公及理论性能是远强于12400F的;在图形性能方面,R5 8400F+6750GRE组合的游戏性能略强于12400F+4060组合,个人感觉该组合很有可能成为非常适合入门玩家的明星硬件之选。 在此次测试中,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的表现也非常稳定,支持8400F毫无压力。当然,瀚铠 AMD RADEON RX 6750 GRE 10G 合金PRO显卡、金士顿 FURY DDR5 6400 64GB(32G×2) Renegade叛逆者 RGB内存、影驰 星曜 7000 Plus 1TB SSD、九州风神 AK500S 数显版散热器、九州风神 PN850M电源及乔思伯 Z20在测试中的表现也都非常不错,如果大家近期有装机需求,也可以参考一下。 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主板 支持 CPU 7800X3D/7900X/7700x (AMD B650/socket AM5) 送赠品30天销量3000+ ¥1399 去看看 <更多>

搞机之道 晒物 04-18 18:59

最近,AMD新推出的8700F和8400F两款CPU在多个方面似乎都存在不足,这可能会影响到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那么这两颗CPU到底值得买吗?今天我们就就简单探讨下。 首先,这两款CPU是G系列APU的核显阉割版本,丧失了APU原本的核心卖点——强大的核显性能。对于许多用户来说,核显是一个重要的功能,尤其对于那些不需要独立显卡的用户。因此,去除核显后的这两款CPU在吸引这部分用户方面可能会面临困难。 其次,这两款CPU在PCIe技术支持、散热器和内存支持等方面也存在限制。PCIe 5.0技术的阉割可能会影响到显卡和SSD的性能,对于追求高性能的玩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遗憾。同时,不附赠原厂散热器也会增加用户的成本,降低了产品的性价比。另外,只支持DDR5内存也限制了低预算装机用户的需求,增加了整机的成本。 最后,从性能上来看,这两款CPU的CPU性能本身相对较弱,L3缓存容量减半和频率更低都可能导致性能不如其他同类产品。在千元档位,面对像12600KF这样的竞争对手,这两款CPU的综合性能可能并不占优势。 综上所述,AMD新推出的8700F和8400F在多个方面都存在不足,可能会影响它们在市场上的表现。尽管这两款CPU可能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但在性价比和性能上可能无法与竞争对手相抗衡。因此,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这两款CPU可能并不是最优的选择。 <更多>

tb49184855 晒物 04-17 13:29

AMD 在前几天的北京 AI PC 发布会上,基本上确定会发布一组新的 CPU,锐龙8700F 与 8400F。官网上已经有了信息,但是是没有盒子的,也就是说这是针对OEM,我在JD也看到了一些整机已经准备上了。 AMD 这次两颗新U 基本就是8700G 以及 8600G屏蔽核显之后的版本,8400F为6 核心 12 线程,8700F为8 核心 16 线程。 这两颗 U 存在一些短板其实就阉割了APU ,有核显的 APU, 性能本身就不是太强,主要的卖点也就是核显,阉割了以后8400F和8700F是需要额外搭配独立显卡才能开始工作,当然搭配6750GRE确实是个不错的选择,但去除核显之后的 APU 本身就已经损失了其最大的优势也就是它不需要显卡并且也能玩一些网游。并且8400F和8700F的PCIe 5.0 技术的支持也被阉割了,只支持PCIE4.0虽然我们目前能用到PCIE5.0的地方并不太多。另外G 系列 CPU 为了大核显,不得不把 L3 缓存容量减半,8400F和8700F由于是屏蔽核显的产物,自然L3缓存也是减半的。玩网游自然就是要大三缓,这不反向了吗? 另外我觉得更悲催的是即使是被砍成PCIE4.0,AMD还是没放过这两颗U,通道数仅有20条,我一个30系,40系显卡就占16条了,你是只给我使用一条NVME协议的4.0固态吗?在如今固态又在涨价的当下,这真的又给我当头一棒。 最后的问题则是价格上,听说8400F和8700F可能会通过JD渠道上线,也就不是专供OEM渠道,我现在JD上看了一下整机价格,推算了一下,8400F可能售价会超过800元,于是我去问了一个整机商朋友,朋友和我说不止800元,所以如果是到我们个人手上,如果带散热风扇的盒装8400F价格有可能会到900左右。 所以从上面看出,新出的8400F 8700F两款CPU 性能估计不会太强,价格也不会太低,说实话我是一个A炮,如果8400F首发价格超了800,我绝对不会自己或者推荐朋友购买,与其买8400F为何不购入上一代的7500F或者选择隔壁的英特尔?这完全没有任何性价比,买完首发再碰到618大跳水,我真的就想砍自己了,虽然我很喜欢AMD的7950X和游戏神U7800X3D,这次我还是要喊出那句话,没活建议表演嘴咬打火机,谢谢! <更多>

dior 晒物 04-16 16:59

写在最前 在大家的长久期盼中,AMD 终于推出了与笔记本的锐龙 7040 系列相对于的桌面版 APU —— AMD Ryzen 8000G 系列,其中最高端的就是 R7 8700G,这颗 CPU 拥有 Zen4 架构,8 核心 16 线程,并搭载最强核显 RDNA3 架构的 Radeon 780M,以及 Ryzen AI NPU。它是一款综合性能非常全面的 CPU,非常适合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其搭载的 Ryzen AI 可以让用户更加早的适应未来的 AI 大潮,提升自己的办公、游戏、专业生产力的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我将组一台 8700G 主机,给各位看官呈现 8700G 的方方面面。 AMD R7 8700G ▲ AMD R7 8700G 的外包装延续着 Zen4 架构的锐龙 Ryzen 系列外包装风格,有所不同的是,外包装左上角有明确标识本 CPU 搭载 AMD Ryzen AI 引擎。 ▲ 侧面还是有 Zen 禅意的那个圈,这个包装盒厚度代表着产品包含散热器。 ▲ 包装盒的侧面清晰标注了产品的特点:AMD Ryzen AI 引擎,内置 AMD Radeon 显卡,支持 AMD AM5 平台,采用 Zen 4 架构。 ▲ 内含 CPU 8700G,说明书、红色小队邀请函,CPU 散热器。 ▲ 8700G CPU 本体,有所不同的是,CPU 表面的钽电容已经都移入内部,8700G 的造型延续着 Zen4 架构 CPU 的经典造型。 ▲ Zen4 架构的 LGA,可以让 CPU 拥有更出色的电气性能,以及可以承载更高的输入功率。 准备测试 ▲ 其实俺原先准备的主板是华硕 B650 重炮手 WIFI,内存采用的是大家很喜欢购买的刃 DDR5 6800 24G*2,然而尴尬的是,刷了好几版的 bios 都无法过自检,故障灯报 CPU 故障。 ▲ 因此我更换成华硕 X670E 吹雪,刷入最新 bios,把 刃 DDR5 6800 24G*2,以及影驰星曜 7000 Plus 1TB 以及最重要的 8700G 装到 X670E 吹雪上,结果还是无法过自检,故障灯报 CPU 故障。 我不禁陷入沉思,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想法,把内存更换为兼容性更为出色的金士顿 FURY 野兽 DDR5 6000 32g*2,结果直接过了自检,进入 bios ,一键 EXPO!重启后正式进入系统。 虽然 8700G 可以 DDR5 6400 甚至 DDR5 8000,但是就目前而言,还是很挑内存,大家需要选择兼容性出色的 DDR5 6400 / DDR5 6000 甚至更高的频率,容量尽量选择标准的 16G *2 / 32G *2 这样比较标准的容量与 Rank 数,才能确保整机能够正确点亮并使用。 ▲ 整体配置为: AMD R7 8700G 华硕 X670E 吹雪(本来是华硕 B650M 重炮手 WIFI) 金士顿 FURY 野兽 DDR5 6000 32G*2 RGB——OC 至 DDR5 6400 C42 影驰 星曜 7000 Plus 1TB 九州风神 AG620 大霜塔 数显版 ARGB 九州风神 CH560 数显白 安钛克 NE ATX3.0 650W ▲ 准备开测。 理论性能实测 ▲ CPU-Z 与 GPU-Z 的联合验证。CPU 为 Zen4 架构的 APU R7 8700G,内存为超频至 DDR5 6400 C42 32G*2 的 金士顿 FURY,核显为 Radeon 780M,CPU 的性能得分非常不错。 ▲ CINEBENCH 2024 性能实测,单核成绩 105 pts,多核成绩 994 pts ,这个成绩比起 13400(F)更强! ▲ 这是对照组的 8600G 与 13400。 ▲ 3Dmark CPU 性能测试,与 7700X 非常相近,更是领先于 13400F。 ▲ 超频至 DDR5 6400 C42 的金士顿 FURY DDR5 32G*2 内存条,它的读写性能在 AMD 平台上可以尽情的释放,让 8700G 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 这是 8700G 的 3Dmark Night Riad 测试成绩,这项测试针对的是核芯显卡与笔记本电脑类的。可以看到得分是相当的出色。 ▲ 这是作为对照组的 8600G / 13400 (核显) / 13400 + 1050Ti 组的 Night Riad 性能对比。 ▲ 8700G 的 3Dmark Fire Strike 性能测试,其中 CPU 得分 26610 ,显卡得分 9342,这个成绩比起 13400(F)+ 1050Ti 更强,可以跟 13400(F) + GTX1650 一较高下。 ▲ 这是作为对照组的 8600G / 13400 (核显) / 13400 + 1050Ti 组的 Fire Strike 性能对比。 ▲ 这是 8700G 的 3Dmark Time Spy 的测试成绩,这个成绩绝对能碾压 13400(F)+ 1050Ti,跟 13400F(F) + 1650 一决高下。 ▲ 对照组的 8600G / 13400 / 13400 + 1050Ti 的 Time Spy 成绩。8700G 都完胜这些组合。 ▲ 影驰 星曜 7000 PLUS 1TB 被 Crystal Disk Info 正确识别了,SSD 运行在 PCIe 4.0 X4 传输模式。 ▲ 影驰 星曜 7000 Plus 1TB 的 Crystal Disk Mark 演示模式极限读写速度实测。7066 MB/s 的连续读取速度,6282 MB/s 的连续写入速度,是非常出色的 PCIe 4.0 X4 SSD。 而且 AMD 平台对 SSD 更加友好,连续写入速度比 intel 平台更高。 ▲ Crystal Disk Mark 1GiB 测试块性能测试。实测证明影驰 星曜 7000 Plus 1TB 可以胜任众多工作,用户可以把系统、游戏文件或者 AI 的运行程序放进去,给用户做加速。 游戏性能实测 网游部分 ▲ 网游部分对比的是 i5 13400 的集显与 13700K 的集显,作为市面最强的集显,8700G 胜出得毫无压力。 ▲ 作为 Steam 同时在线人数最高的前排游戏 CS2 是很多人都喜欢的游戏。8700G 在实测中完全碾压 i5 13400 的集显与 13700K 的集显,流畅程度不可同日而语。 ▲ 老而弥坚的 LOL,这款游戏比较不吃资源,所以 8700G 领先幅度在缩小,不过我看到 8700G 全程在摸鱼呀! ☆☆☆☆☆☆☆☆☆☆☆☆☆☆☆☆☆☆☆☆☆☆☆☆☆☆☆☆☆☆☆☆☆☆☆☆☆☆☆☆☆☆☆☆☆☆☆☆ 3A 大作测试 ▲ 刺客信条英灵殿 1080p分辨率开启最低特效,8700G 实际表现超越 13400 + GTX1050Ti 与 13400 + GTX1650,关键是 8700G 的功耗还十分的低。 ▲ FarCry 6 在 1080P 分辨率最低特效下,8700G 实际表现超越 13400 + GTX1050Ti。8700G 与 13400 + GTX1650 的表现十分接近。 ▲ 神之陨落实测,1080P 分辨率下开启史诗画质,并开启 FSR 性能设置,8700G 实际表现超越 13400 + GTX1050Ti,8700G 实际表现不如 13400 + GTX1650,期待后续驱动更新后 8700G 得到进一步性能提升。 ▲ 彩虹六号:围攻实测,在 1080P 分辨率下开启最高画质,8700G 实际表现超越 13400 + GTX1050Ti。8700G 与 13400 + GTX1650 的表现十分接近。 ▲ 绝地求生大逃杀实测,1080P 分辨率,画面设置为非常低 + 三极致。8700G 实际表现超越 13400 + GTX1050Ti。8700G 与 13400 + GTX1650 的表现十分接近。 ▲ 赛博朋克 2077 游戏实测,开启 1080p 分辨率与最低特效。8700G 实际表现超越 13400 + GTX1050Ti 与 13400 + GTX1650,关键是 8700G 还是集成核芯显卡...... ▲ 极速竞技 地平线 5 游戏实测,1080P 分辨率下开启最低特效,8700G 实际表现超越 13400 + GTX1050Ti 与 13400 + GTX1650,关键是 8700G 还是集成核芯显卡...... ▲ 无主之地 3 游戏实测,开启 1080P 分辨率与最低特效,8700G 实际表现超越 13400 + GTX1050Ti 与 13400 + GTX1650,8700G 无论在功耗还是流畅度表现上都非常完美。 Stable Diffusion AI 绘画性能实测 ▲ Stable Diffusion 采用的是秋叶大大的 AMD 整合包,把生成引擎固定在 AMD Radeon 780M 上,并在 bios 里确保至少有 8GB 的内存专用于核芯显卡。 ▲ 使用魔法咒语,并对图片做出如下设置 图片尺寸 512* 512 迭代步进:20 提示词引导系数:7 生成批次、单批数量:1-1 两次用时分别为 39.2 秒与 43.7 秒,这比起 13400 核显的画图效率高不知道多少,毕竟 13400 集显生成一张图片就要 6~7 分钟了。 ▲ 把图片尺寸放大到 768*768 其他参数不变,分别生成两次,所需时间为 2 分钟 6.3 秒 与 2 分钟 1.6 秒,有了 Ryzen AI 引擎的加持,生成图片的效率非常高。 Ryzen AI 引擎实测 ▲ 游戏加加的超能时刻支持 AMD Ryzen AI NPU 模式,可以完全不耗费 CPU 与核芯显卡资源的情况下,自动录制用户的高光模式,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一些参数。 ▲ 通过打开游戏加加的超能时刻文件夹,可以看到游戏加加利用 AMD Ryzen AI 引擎自动帮我录制了我击杀对手的视频,方便我自己归纳总结与提高。 ▲ 游戏加加目前还准备支持 AI 教练模式,相信随着未来的更新,会让用户享受到 AI 带来的便利,方便用户提高自己的技术与意识。 AFMF 实测 ▲ 在最新版的驱动里,AMD 为 8700G 以及 RDNA2 RDNA3 架构的显卡提供 FSR 3.0 AFMF 全局性支持,这个设置无需在游戏里开启,只需在驱动的“游戏”——“显卡”——"HYPR-RX" 模式开启即可实现 AFMF。当游戏画面分辨率等于显示器最高分辨率时,RSR 技术会自动关闭。 ▲ 星空游戏实测,1080P 下开启最低特效。AFMF 能够给整体提供非常多的流畅度提升,可以让 8700G 在游戏中开启更高的游戏特效,让用户获得更为出色的视觉效果。 ▲ 赛博朋克 2077 AFMF 游戏实测,在 1080P 分辨率下开启最低特效。通过实测,可以看到开启 AFMF 后,8700G 获得了非常多的游戏流畅度提升,用户可以尝试开启更高的游戏特效,以获得更为出色的游戏画面体验, 功耗实测 ▲ 8700G 的功耗与 13400 + 1650 的各阶段功耗实测。可以看到 8700G 无论是待机还是 CPU 满载、显卡方面的满载,都是低于 13400 + 1650 的组合,而实测中, 8700G 总体略微胜过 13400 + 1650 。 阶段性总结 AMD 8700G 作为全新推出的 APU,可以说是万众期待,Zen4 架构的 8 核显 16 线程,最强核显 RDNA3 架构的 Radeon 780M,桌面级第一批集成 Ryzen AI 引擎,这一切让它具有超强的适配未来能力。实测 8700G 可以略微胜过 13400(F)+ GTX1650 ,完美战胜 13400(F)+ 1050Ti。最关键的是 8700G 可以适配一些做工出色的 A620 主板,让整机平台实现更低的装机成本。 其搭载的 Ryzen AI 引擎,在越来越多的 app 的加持下,能够提升用户的工作效率,并能指导用户,提升用户的竞技水平。而随着 Adobe 加入 AI 功能后,Ryzen 8000G 系列会爆发出更强的性能。 其他配件 主板 ▲ AMD 8700G 目前不太推荐兼容性不出色的 DDR5 6400 以上的内存条以及 24G / 48G 这种比较不标准的容量与 Rank 的内存条,像我原先的 B650 重炮手 WIFI 就因为这个原因,过不了自检........ ▲ 其实 AMD 这边,X670E 吹雪 与 B650 重炮手 WIFI 在性能表现上大差不差。X670E 吹雪更适合 R9 7900X / 7950X / 7900X3D / 7950X3D 这些高端 CPU ,因为他的供电与扩展性更加出色。 ▲ 追求性价比的用户可以考虑 A620,性价比更高! ☆☆☆☆☆☆☆☆☆☆☆☆☆☆☆☆☆☆☆☆☆☆☆☆☆☆☆☆☆☆☆☆☆☆☆☆☆☆☆☆☆☆☆☆☆☆☆☆ 内存 ▲ 我是因为桌上摆着的就是金士顿 FURY 野兽 DDR5 6000 32G*2 RGB 电竞版,当时为了排除故障,直接上最稳妥的方案。毕竟金士顿的内存兼容性非常出色。如果想要性价比的,可以考虑无灯版的,便宜 100 元,性价比更为出色。 金士顿内存出色的兼容性我这次深有体会了。 ▲ 内存条的外包装采用的是硬质塑料壳加以包裹,可以隔绝静电,一定程度上保护内存条。 ▲ 内里包含 金士顿 FURY 野兽 DDR5 6000 32G*2 ,以及贴纸、说明书。 ▲ 金士顿 FURY 野兽 DDR5 6000 32G*2 的造型延续着过往硬派的风格,内存的散热马甲融入了 CS 等对抗游戏的元素,黑色的散热马甲搭配上白色的导光条,意外有种令人沉淀的美。 马甲上有产品的 logo 跟 DDR5 的标识。 ▲ 马甲的背面与正面风格一脉相承。有所不同的是产品的铭牌贴纸在这一面标识出来,铭牌贴纸意外契合整体外观造型。 ▲ 内存搭载有 On-Die ECC 技术,可以自行纠正内存里因高速读写所造成的数据错误,让整机的运行更加稳定。 ▲ 内存上还有独立的 PMIC 芯片,可以精细化控制 DRAM 颗粒的电压,让内存长时间维持在巅峰性能输出状态。 金士顿内存的兼容性十分出色,推荐 APU 的用户直接使用,省时省事省力省心。 ▲ 铭牌贴纸上标识着产品的运行电压,铭牌贴纸上有一串 ID ,到金士顿官网上输入可以查询真伪,并获得产品参数。 ▲ 内存顶部有导光条,可以将绚烂的 RGB 呈现给用户。 ▲ 插上内存条,准备上机。 ☆☆☆☆☆☆☆☆☆☆☆☆☆☆☆☆☆☆☆☆☆☆☆☆☆☆☆☆☆☆☆☆☆☆☆☆☆☆☆☆☆☆☆☆☆☆☆☆ SSD ▲ SSD 采用影驰星曜 7000 Plus 1TB,这款 SSD 拥有出色的读写性能,十分适合作为系统盘、游戏加速盘、专业生产力盘或者 AI 加速盘。 包装盒正面是星曜娘。 ▲ 包装盒采用的是镭射炫彩风格。包装盒背面标明了产品的特点跟规格。 ▲ 产品采用硬质塑料壳加以包裹,可以有效隔绝静电,并固定与保护产品。 ▲ 内里包含产品本体,说明书、合格证。 ▲ 星曜 7000 Plus 正面的贴纸为金属复合材料散热贴,具有半高散热片的功能,可以搭配主板的厚实散热片一起使用,对 SSD 实现加强散热。 ▲ 产品的背面为产品的铭牌贴纸,上面标注着产品的型号与容量,这也是产品的保修凭证。 ▲ 轻轻揭掉金属复合材料散热贴,可以看到产品的真容,为一块主控 + 2 NAND 组合。 ▲ 主控为群联 Phison PS5027-E27T,这款主控的性能非常出色! ▲ 把 影驰星曜 7000 Plus 1TB,装到 B650 重炮手 WIFI 上,后面又装到 X670E 吹雪上.......... ☆☆☆☆☆☆☆☆☆☆☆☆☆☆☆☆☆☆☆☆☆☆☆☆☆☆☆☆☆☆☆☆☆☆☆☆☆☆☆☆☆☆☆☆☆☆☆☆ 散热器 ▲ 散热器采用九州风神大霜塔数显 ARGB 白色版,这对散热器当时参与了 8600G VS 13400 整机的测试。这款散热器可以看成冰立方 620 与大霜塔的集大成者,有着出色的颜值与不俗的散热性能。 ▲ 产品自带两把 FK120 ARGB 散热风扇。这两把风扇都是液压轴承风扇,风扇支持 PWM 调速,满载噪音 ≤29.4dB(A),整体运行更安静。 散热器整体尺寸把控非常出色,散热器的兼容性非常高,可以兼容高尺寸的内存条与小体积的机箱。 ▲ 散热塔体为双塔散热结构,散热鳍片与热管采用穿 fin 相连接,散热鳍片与散热鳍片之间采用扣 fin 与折 fin 的复合技术来保证鳍片间的间距。 ▲ 镀镍的纯铜散热底座,用 CNC 精密铣出微凸,可以增加散热底座与 CPU 顶盖的接触面积。 6 根特调逆重力热管与散热塔体采用白色防锈喷涂。 ▲ 全平台扣具,可以确保用户买来即可使用。 ☆☆☆☆☆☆☆☆☆☆☆☆☆☆☆☆☆☆☆☆☆☆☆☆☆☆☆☆☆☆☆☆☆☆☆☆☆☆☆☆☆☆☆☆☆☆☆☆ 散热硅脂 ▲ 因为大霜塔数显 ARGB 白色版是再就业,所以采用九州风神 阿萨辛 IV 的御用硅脂——九州风神 DM9 大师级硅脂。这款硅脂具有易涂抹,低热阻,安全无腐蚀电子元器件的特点。 ▲ 内里包含硅脂本体,清洁套装,硅脂刮刀。 ▲ 硅脂涂抹过程十分顺畅,硅脂不会腐蚀电子元器件的特点也让我可以十分安心的使用它。 ☆☆☆☆☆☆☆☆☆☆☆☆☆☆☆☆☆☆☆☆☆☆☆☆☆☆☆☆☆☆☆☆☆☆☆☆☆☆☆☆☆☆☆☆☆☆☆☆ 机箱 ▲ 机箱采用九州风神 CH560 数显白色版,这款机箱我真的好爱。它拥有极为通透且防尘出色的散热风道,以及炫彩的外观。机箱的五金架构十分优秀,可以兼容 360 水冷散热器与风冷散热器。机箱还自带数显 LED 屏幕,可以实时显示 CPU 与 GPU 的运行温度,方便用户实时了解机箱内部情况。 ▲ 机箱一面为侧透钢化玻璃侧面板,一面为 SECC 镀锌钢板。机箱前置有三把静音 ARGB 散热风扇,通电之后呈现非常出色的流光溢彩。 ▲ 机箱五金架构十分优秀,在标注的 ATX 机箱尺寸下,做到了兼容 ATX 主板 / 双 360 水冷散热器,以及超长显卡。机箱自带一个显卡支撑架,机箱分为电源硬盘仓与主仓。在电源仓的右上方有数显 LED 屏幕,通过 APP ,可以实时显示 CPU 与显卡的温度与负载。 ▲ 机箱背面有宽广的背线空间,机箱有 2 * 3.5 英寸 HDD 安装位 + 2.* 2.5 英寸硬盘安装位。机箱出线孔十分合理,背线固定孔位安装十分合适。 流光溢彩 ▲ 更换 X670E 吹雪与金士顿 DDR5 6000 32G*2 之后,可以正确过自检,并进入系统。 ▲ 九州风神 CH560 数显版呈现出非常出色的流光溢彩。 ▲ 九州风神大霜塔数显版 ARGB 上的 LED 屏幕会实时显示出 CPU 的温度,方便用户随时了解 CPU 的情况。 ▲ 机箱上的数显屏会实时显示 CPU 的温度与负载。因为我是 8700G,所以显示显卡的温度与负载的区域就现实为 0 ——代表无信号输入输出。 ▲ 金士顿 FURY 野兽 DDR5 6000 32G*2 RGB 的炫彩灯光是全机箱里最亮的部分了,可以呈现出非常出色的流光溢彩。 AMD 锐龙7 8700G处理器(r7) 8核16线程 加速频率至高5.1GHz 内置NPU支持AI 含Radeon Graphics集显 30天销量100 ¥2499 去看看 <更多>

flhssnake 晒物 04-14 19:29

⭕️ 前言 在清明假期前就有人找我,来询问装机处理器的选择很纠结,不知道到底是选择intel酷睿i5 12490F,还是选择AMD锐龙5 7500F?都2024年了,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弄明白。 仅考虑装机的总成本来说,intel的优势依旧很明显。目前H610主板价格很便宜了,就算是B660主板的价格也不高,况且DDR4主板比DDR5主板便宜了有近150元的差价。 要知道DDR5内存相比DDR4内存在价格上明显就要贵了不少,有一些人固执盲目的认为DDR5内存就是好超频,感觉跟处理器没有太大差异。这其实完全是不对的,要知道非K、KF处理器都是要锁内存SA电压的,在DDR4平台的主板上intel官方给的就是DDR4-3200的支持,这一点毋庸置疑。DDR5平台的主板反而对内存超频限制并不算苛刻,基本上12代处理器非K、KF级别的处理器内存超频的基本盘就在7200 MHz左右。 ⭕️ 两款处理器参数对比 intel Core i5 12490F处理器拥有6核心12线程,性能核最高频率4.6 GHz,20MB智能高速缓存,可以说同价位段的处理器中目前也就它是可以做到兼容DDR4和DDR5内存的。 AMD R5 7500F处理器也是一样拥有6核心12线程,性能核最高频率5.0 GHz,38MB智能高速缓存,但是仅支持DDR5内存就意味用它搭配主板的装机成本不便宜。 ⭕️ 装机成本预算的控制 目前在京东上12490F处理器价格也就1029元,这个可是盒装的价格呀。要是选择7500F那就得花1179元的价格,相比较12490F处理器价格要多150元的差价。 这就很有意思了,用12490F处理器搭配H610主板,如果选择京东自营最低的装机成本就是1029+369=1398元,这个是单独购买的价格。在拼多多上选择板U捆绑的活动价更是低于1349元,不同地区叠加优惠券后可能也就12xx元出头的价格。 如果是换成用7500F处理器,在京东上选择搭配A620最便宜的主板也要599元,那就是1179+599=1778元,这个也是单独购买的价格。在拼多多上选择板U捆绑的活动价基本上就没有低于1500元,就算是可以叠加优惠券后也基本上不可能低于14xx元的范围。 要知道目前新装机内存都是16GB×2的32GB套条起步,那么DDR5内存在AMD平台上的同步频率最佳就是6400 MHz,再高就是分频而且价格也很贵完全没必要了。DDR5最便宜的内存选择用光威和金百达,差不多也是要655元左右。 再来看看DDR4内存16GB×2的32GB套条多少钱?最便宜就是378元,可以说相较于DDR5内存来说又便宜了差不多272元的差额呀。 选择AMD平台装机的话成本要多支出667元的差额,如果是选择intel平台装机的话成本反而可以省下667元的差额。这六百多的钱拿去升级显卡不香吗?相信但凡有点脑子绝对会把钱花在显卡的投入上。 ⭕️ CPU性能对比差距 很多人好奇12490F在DDR5平台下的性能表现,那本次测试就拿技嘉Z790主板+水冷的方式来测试吧。 这套配置蓝戟A770显卡带intel Core i5 12490F完全不会存在处理器的性能瓶颈,正好可以对比测试一下另一台电脑AMD Ryzen 5 7500F的性能差异。 如图所示可以看到intel Core i5 12490F的单核性能完全是要领先于AMD Ryzen 5 7500F,如果以7500F为100%的话,那12490F的性能达到104.3% ,性能领先差不多4.3%,这个性能差距还是主要是intel的IPC性能差异。要知道同样是6核心12线程处理器,intel Core i5 12490F的主频可是要比AMD Ryzen 5 7500F主频更低的,这就足以可见Alder Lake内核架构所带来的性能优势。 再看看以生产力著称的PugetBench测试为例,达芬奇、AE、PR、LR、PS,可以看到intel Core i5 12490F明显还是要比AMD Ryzen 5 7500F的得分成绩要更突出,可以说是各项测试均全面领先。果然生产力工具还是要看intel,要知道Adobe一向是有针对intel做专门优化。 以前读大学的时候老师就讲过要买intel处理器的台式机电脑或者笔记本电脑。时隔这么多年了,那就跑跑看SPEC生产力测试把。其中有maya、3dsmax等常见的建模渲染软件,可见intel Core i5 12490F还是会领先AMD Ryzen 5 7500F不少。 那就以跑blender渲染进行测试吧,在以上三个大的测试场景中intel Core i5 12490F也是明显要领先AMD Ryzen 5 7500F许多,果然渲染软件都是有对intel平台做优化,领先幅度是相当明显的。 我这里测试了一下精大师CPU单核心测试,可以看到intel Core i5 12490F在单核性能方面明显是要更强的,就算是到了这一代的AMD Ryzen 5 7500F也依旧不是对手。 测试了一下用剪映软件对已经剪辑好的视频做导出,可以看到用intel Core i5 12490F处理器所耗费的时间,无论是2K分辨率的视频还是4K分辨率的视频都是intel更快,推荐剪辑行业用户可以首选intel平台在效率上会更有保障。 ⭕️ 12490F玩游戏是否会存在瓶颈? 考虑到蓝戟Arc A770是Intel的独显,在游戏方面的优势进步也很明显。随着驱动版本的迭代,在2K分辨率下,程序预设的默认画质可以跑出不错的帧数。在生产力方面intel Core i5 12490F可以说是全面碾压AMD Ryzen 5 7500F,毕竟Intel在IPC方面的造诣绝非AMD能够抗衡的。 在搭配同一张蓝戟Arc A770显卡,AMD Ryzen 5 7500F仅在MOBA游戏中凭借着高频优势要比intel Core i5 12490F在游戏中的帧数更高一些。除此之外,热门网游和3A单机大作方面,Intel处理器+I卡性能发挥更好! ⭕️ 总结 现在12490F处理器价格已经到了历史新低点,店铺整机选处理器也才800多元的成本;何况Intel处理器二手残值依旧比7500F这样跳水的价格更让人心安。英特尔 12 代酷睿作为承前启后的一代,也是时隔多年的大爆发。12490F处理器作为特供款的“小黑盒”,拥有更大的缓存和更高的睿频,在性能方面的表现还是不错的。对于想控制预算装机,12490F 处理器是完全能够满足生产力、游戏方面的使用需求,而且这颗处理器不会对中高端显卡造成明显的性能瓶颈。就装机体验下来,12490F这颗处理器在CPU、主板、内存的组合下性价比仍然是最高的。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经验 04-12 19:29

近期处理器市场是一片向好,特别是英特尔i5-12490F这颗U的价格又进一步下调了不少,性价比更加突出。作为入门级的i5系列处理器,选择它来装机,可以轻松驾驭日常使用需要,性能绝对够用。全大核设计在软件适配,特别是游戏优化方面的优势非常显著,后期升级也非常方便。 目前,这颗i5-12490F处理器在京东官方自营的售价约为千元左右,而某些三方店铺已经来到了900左右甚至更低,相比老对手AMD 7500F处理器来说,吸引力可以说是大幅提升。 这两款处理器同样是6核12线程,频率上Intel i5 12490F的基础频率为3.0GHz,单核最大睿频4.6GHz,全核睿频4.2GHz,而AMD 7500F 基础频率3.7GHz,单核最大频率5.0GHz,多核最大频率4.4GHz。 单从参数上看,7500F略具优势,但是7500F不仅价格比英特尔i5-12490F贵了不少,可以搭配的主板和内存也远不如英特尔i5-12490F的选择多,整体装机预算更是拉开了一个阶梯。特别是英特尔i5-12490F不仅支持DDR5,还能向下兼容DDR4,上下衔接的能力,绝对符合很多老玩家的胃口,扩展性更强,升级更容易。而且众所周知,英特尔处理的价格也更加的坚挺。 英特尔i5-12490F是作为一款中国特供版CPU,拥有独特的小黑盒包装。售价方面i5-12490F定价和i5-12400F接近,但是三缓容量更大、频率也更高。 从背部电容排布来看,12490F和12600K,12700K的布局是完全一致的。 我这里搭配微星主板和显卡对CPU进行测试。 测试平台参数如上。 点亮后可以看到,这颗英特尔i5 12490F处理器拥有6核心12线程的规格,功耗65W,三级缓存20MB。在CPU-Z中简单测试,单核得分680.8分,多核得分4766分,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 使用CINEBENCH R23进行测试,英特尔i5 12490F单核得分1746,多核跑分为11429。AMD 的7500F单核跑分为1823,多核跑分为13791。 鲁大师综合得分223万,其中处理器52万分,显卡107万分,内存32万,硬盘31万,也是击败了97%的用户,打游戏、设计都是小问题。 相比AMD 7500F,英特尔对DDR5的兼容性要好的多。以我手上这组阿斯加德女武神内存来说,可以轻松一键OC到6800MHz,时序可以保持在34-45-45-108。AIDA64测试下来,内存效能表现也相当不错,可以保持在读写79909MB/s,88455MB/s,延时74.8ns。 散热表现方面,在环境温度25℃的场景下,i5-12490F的待机温度保持在34摄氏度左右。 开启FPU持续烤机3分钟以上,在360水冷的压制下,处理器的最高温度只有48℃,非常好伺候。 优秀的温度控制也给12490F留下了很大的超频空间,目前类似微星的B660M MORTAR 迫击炮MAX等一大批主板已经可以支持非K处理器的超频才操作。开启微码模式中的Non K OC超频模式后,处理器的性能可以进一步提升。 目前网上已经有了很多超频到5Ghz的成功案例,参数大致如上,超频后可以大幅提高CPU的性能。 为了评估整机的游戏性能,我在2K分辨率下,使用 3DMark 的 CPU Profile 进行基准测试,默认情况i5-12490F单线程得分926分,最大线程得分5920分。 DirectX 12 Time Spy 测试,默认情况这套平台总体得分22153 分,其中i5-12490F的CPU 得分为 9680 分。 APEX在2K分辨,高画质下,进入训练场,游戏画面可以保持在120-160帧左右,非常流畅,并且CPU负载只有35%。 只狼这种动作游戏,2K分辨率下,可以稳定锁帧60。在显卡设置中关闭垂直同步(解锁帧率),平均帧率可以达到146帧左右。 地平线 5对硬件要求就高了很多,2K分辨率下CPU模拟平均帧数为267帧,实际平均游戏帧数为80帧。 总结 降价后的12490F真的非常香,售价上要比AMD 7500F便宜了将近200大洋。日常使用,这款处理器性能绝对够用,视频、办公都能轻松拿捏。全大核对游戏的优化极好,搭配主流显卡可以流畅运行各类3A大型游戏,并且基本上处理器本身不会成为瓶颈。支持DDR4和DDR5的能力,让它可匹配主板和内存的选择更多。内存的兼容性方面的表现也非常优秀,配合各大主板厂商的黑科技,轻松可以达到6800MHz,甚至更高的运行频率。特别是这款处理器还同时具备低功耗和优秀温度控制表现,如果你具备超频经验的话,它的自身的潜力还能进一步挖掘,可玩性也非常不错。个人感觉,它非常有希望成为新的入门级游戏神U! <更多>

胖头鱼Moomin 晒物 04-12 16:59

前言 之前我写过13代的13790F小黑盒,14代的14790F则一直没用过,毕竟价格上有点高啊,价格和14700K其实都差不了多少了。正好我朋友有一颗,于是直接薅来看看,这颗价格上没啥优势的14代I7小黑盒,性能到底如何吧? 开箱&配置 14代小黑盒外包装和12代13代差不多,除了自体,不过都是中国特供,另外就是盒装保修是比较方便的。 这次的14790F不像14700那样增加了4个小核,所以还是8P8E,16核心24线程,单核心最高睿频P核5.3,E核4.2,三级缓存36MB。 这次我换上了德商德静界的DARK ROCK PRO 5的风冷CPU风扇,有的人对水冷还是不信任,刚好,这次我使用风冷试一试,看看效果如何。 德商德静界的DARK ROCK PRO 5还赠送了一把质感相当不错的螺丝起,用于安装散热器。 拿出散热器看一下,整体来说造型非常方正,正面的一把风扇比较像是他家的Silent Wings 4,官网看了下规格,还真是Silent Wings 4。 我很久没有使用风冷了,不过这个散热鳍片是我用过的那么多风冷里比较整齐的,也许是现在的高端风冷都是这样的做工吧,跟以前的比肯定是现在的这种不错。 这里其实算是风冷的顶部,有着be quiet!的LOGO,其实这是一个磁吸盖板。 拿开磁吸盖板后有填充物,中间的是DARK ROCK PRO 5的另一把风扇,填充物是保证中间的这把风扇不会碰撞主体导致损坏。 拿出来看一下,这把风扇和我之前见的造型都不一样,上方有一个连接的铁架子。 这个架子还是一个控制器,可以控制风扇的风速,分为安静模式和性能模式,应该是通过控制风扇转速达到效果。 散热器采用了7根6mm热管,热管和鳍片间采用穿fin工艺连接,底部的贴纸记得撕掉,防止散热器性能下降。 这次的主板还是微星的Z790 MPOWER,这款主板强调的是超频能力,最近我都在用这款主板,正好科赋也有MPOWER联盟的内存,这次就拿它来试试,拓展性上这张板子就跟迫击炮2是差不多的,所以如果喜欢超频就选这张板子。 内存就是科赋的CARS V RGB,之前在12600K上我记得是超到了7600,这次在14790F上应该是还能提升不少的。 说实话这次MPOWE联盟的内存还有一款雷克沙的我也拿到了,但质感上我是觉得CARS V RGB是要优于雷克沙的,这款属于打到了我的心巴上了。 内存的RGB灯带发光部分的占比还是挺多的,但这次比较遗憾的是都给散热器档住了。 安装 安装上还是挺方便的,由于DARK ROCK PRO 5扣具和之前的水冷散热器扣具通用,所以都不需要什么麻烦直接无缝安装,就是这款散热器个头实在太大了,整块Z790MPOWER主板中间的位置都已经看不到了,和显卡相隔距离也不大,不过DARK ROCK PRO 5标称能压制270W左右的CPU,做大也是必须的。 内存是不挡的,但是全部都压在风扇下面了,其实这样的话吸过来的风对内存的散热帮助就有限了,RGB是没法看了。和显卡其实还有一个手指不到的间距,我这款技嘉的4080S显卡算比较大的,如果不是旗舰型号的话应该距离会大一点。 看一下前部风扇,这次可以看清楚内存在散热下面了,DARK ROCK PRO 5在风扇下做了一个小设计专门用来兼容内存,不会造成买了这款散热器内存不能用的情况。 最后我想说的是,这次是用的是德商德境界的Shadow Base 800 DX白色款机箱,和DARK ROCK PRO 5我感觉是不搭的,所以,如果DARK ROCK PRO 5能出一款白色的话,整体就会好看多了。 测试 看下CPU-Z的数据,TDP 65W,8P+8E,24线程, 没啥问题。 CPU-Z跑分单核心868.6,多核心12507.3分 再看下这块U的R23跑分,全核30023分,单核2100分,14700K要全核要比14790F多5000分左右。 跑R23的时候也顺道看了下功耗和温度,功耗在250W左右,温度则贴着100度在跑,DARK ROCK PRO 5虽然是顶级风冷,但对于I7以上不断增加的热量来说,还是勉勉强强,虽说正常玩游戏基本不可能这个温度,如果个人比较计较的话,水冷还是比较好的选择,但这颗旗舰风冷也没什么问题,也符合官方标称能压270WTDP这一数值,当然我是关上侧盖进行测试的,如果打开侧盖的话,应该温度还会再降低,分数也是正常的,不放心水冷的用户用DARK ROCK PRO 5这款旗舰散热的话也是没啥问题的。 内存这块,先看下打开XMP后分分数,读107.85GB/s,写93565MB/s,复制97418MB/s,延迟66.1ns,数据上还是很不错的,科赋CARS V RGB内存其实光开XMP已经完全够用了。 之后我就随便超了个8000频率,不亏是14790F,内存控制问题确实要比12代好上太多,可以看到读118.36GB/s,写101351MB/s,复制104.97GB/s,延迟63.5ns,比7200频率要好上不少,读取复制写入都要好上不少。 8200频率我也能超上, 但是小参上有些问题我没调,能效是有一些没达到的,不过8200频率正常使用是没啥问题的。 游戏测试 游戏测试方面,全部是1080P最高画质。测试项目为彩虹六号。 在只打开XMP的情况下,平均帧率为681.6帧,1%LOW帧为425.5帧。 超频到8000以后,帧率确实有一定提升,平均帧率为688.4帧,1%LOW帧为430.8帧. 虽然我超频到了8200,但由于小参的问题,这个频率下平均帧率为686.4帧,1%LOW帧为429.1帧。 在游戏测视里,其实打开XMP就够用了,超到8000频率日常使用也是可以的,但再往上小参和稳定性都要调很久,我个人就不推荐了,如果是微星主板,直接使用memory try it!可以减少很多烦心事,但是8000以上还是需要自己手调。 总结 说实话,14790F现在的价格是2800元,我现在并不推荐购买,因为相比14700,好歹14700还加了4个核心,而且如果要配一套的话其他设备比如散热也要购买旗舰产品,如果预算有限,我更推荐买买12代比如12600KF这些,或者你说你直接升级用5700X3D也没啥太大问题,14790F我还是建议能降到2500左右再进行购买,现在的价格真的没啥性价比。 <更多>

dior 晒物 04-02 18:59

前言 每年第一季度是比较适合装机更新配置的季节,因为每年这个时候是各大厂跟更新换代技术升级的时候,从CPU主板到内存固态硬盘都统一步调发新品,同时也会下调旧产品的价格,作为喜欢装机追求性价比的“垃圾佬”,我一直有关注市场动态。 今年Intel降价还是比较明显的,15代铁定属于巨大升级,主板接口规格也会一起换,Intel也推出了CPU+GPU+NPU 联合组成的 AI 加速架构的战略调整,预计一起还会有PCIE5.0的固态硬盘更新,相较于12-14代确实提升很大。 12-14代U会有积压风险,所以降价会比较明显,尤其是老一辈12代也已经先于其他代的U开始了降价,当下装机从性价比来看基本上都会选择12代U,不弱的性能,合适的价格,还是非常吸引人的。 目前Intel 12代中有个神U:i5-12490F是目前最具性价比的U了,也是目前的主流选择。不过AMD那边也有一枚同档竞品R5 7500F,定位都是游戏,价格类似。 最近看到很多在犹豫R5 7500F /i5-12490F的,我一开始觉得这入门配置都一样,没太大差别,看价格就行了,后来细致看了下,还是有一点区别的。 越是追求性价比在意价格就越要注重细节差别,怎么选择这里讲讲我的观点。 R5 7500F /i5-12490F怎么选? 这两枚U的选择方面还得从实际应用需求来看,选择它们的用户相信绝大部分是追求极致性价比的游戏玩家,从游戏角度来看,我是比较推荐Intel平台的。 有下面几个原因: 1.I+N平台针对游戏的优化更多,稳定性更好游戏表现也更好 这确实没得说,我不是黑A,我甚至经常喊AMDyes,我自己也因为性价比选的AMD,但目前来说算是个“AMD受害者”,买了顶级的7900XTX都不能顺畅玩游戏,因为大部分游戏针对A卡优化做得少,修BUG也非常慢。 举个最近的实例: 就拿最近比较火的《绝地潜兵2》来说,A卡在首发的时候没法玩,连训练教程都过不去,无限的卡顿死机,我预购买的游戏,看着小伙伴们组队联机打虫子HAPPY了两周之后才等到AMD驱动更新针对游戏优化,总算能进去了,但频繁卡死。 发售一个多月之后才有第二修,也缓解了一点点,我7900XTX得改成低效才能保证大部分时间不会闪退卡死,这显然是游戏的问题了。 然而开发商摆烂不解决问题也没办法,最近AMD这个驱动更新频次算是很努力了,而《地狱潜兵2》箭头工作室没有那么注重这些A卡的问题,游戏层面的BUG没有得到及时修复,现在还在摆烂…… 同样的情况在玩《COD19》和《星空》的时候也遇到过,星空直到大半年之后才能特效全开顺畅玩耍,相较而言I+N配置的用户能有更好的游戏体验,或者说是从游戏厂商到驱动更全面的支持。 所以在游戏需求的大方向上,从支持性稳定性出发,选Intel i5-12490F是更好一点的。 其实在软件方面也是一样的情况,大多数厂商会优先针对I+N这类主流群体做优化。 2.实际性能表现有差异 R5 7500F /i5-12490F从面板属性来说,其实R5 7500F的规格要高一点,包括超频的支持性、更高的默频和睿频以及PCIE带宽,从参数上我是会推荐7500F的。 不过实际测试中优势并不大。 因为游戏体验的上限上多个2-5帧实际体验差别并太不大,但下限差别是比较大的,而下限其实是1%low帧决定的。 比如运行游戏时平均65帧但1%low到了10帧,玩家会有明显的卡顿感,会觉得游戏运行不畅,而平均60帧1%low帧在40帧的时候不会有太大卡顿感,体验要好很多,这是中低配电脑玩游戏时要注意的地方。 实际也监测过,大部分游戏都是单核/双核性能调用高,运行只有单核/双核高负载其它核心并无太大负载,所以游戏U的单/双核性能才是与1%low帧相关度最高的参数。 I5-12490F的实际单核性能要比R5 7500F高,游戏 1%low帧也要更高,总体游戏表现会更加流畅,体验要好一些。 3.换机成本I5-12490F更低保值率更高 再来看成本问题,这个配置档位的玩家大多数都价格敏感,所以价格也是主要考虑因素。 主板: 主板方面,Intel更便宜。 AMD这代终于更新了AM5插口了,但旧的AM4插口不兼容了,我手里有个AMD X570 AM4插口的主板,本来想升级7800X3D,发现插口不兼容,再买个X670超频主板又得两三千,升级成本太高,AMD主板能用几代的优势在当下已经没有了。 微星(MSI)MAG B650M MORTAR DDR5迫击炮主板 支持CPU7950X/7900X/7800X3D (AMD B650/AM5接口) 30天销量1000+ ¥1349 去看看 反倒是Intel这几届破天荒的三代统一了LGA1700插槽标准,B660/B760/Z690/Z790市面上有大量主板芯片组款式可选,旧款Intel B660主板的价格普遍要比AMD B650低。 七彩虹(Colorful)PCM B660M V10A 工包 主板 支持CPU 12400/12490/13600KF (Intel B660/LGA 1700) 满749减50送赠品 ¥799 去看看 同样的价格Intel平台可以买到性能更强用料更好的主板,同质情况下,Intel B660m也有一定的价格优势。 内存: 内存方面,i5-12490F支持DDR4/DDR5,R5 7500F仅支持DDR5,而DDR5内存价格目前还是偏高的。 金百达(KINGBANK)32GB(16G×2)套装 DDR4 3600 台式机内存条 银爵 C18 送赠品30天销量1w+ ¥479 去看看 金百达(KINGBANK)32GB(16GBX2)套装 DDR5 6800 台式机内存条海力士A-die颗粒 黑刃无灯 C34 送赠品30天销量1w+ ¥759 去看看 游戏其实并不太吃内存,只要容量够16GB,频率达到3600MHz之后,实际表现差别不到1帧,i5-12490F搭配DDR4内存和DDR4主板可以省出500左右,这个预算直接加在显卡上能提升一个档次了,可以获得至少10%的游戏性能提升,这是更值的选择。 4.残值率Intel平台普遍更高 最后,折腾硬件也时要考虑残值率的,大部分老玩家都是升级换代比较多,二手配件卖了回血再加钱升级是大部分玩家的常规操作了。 回血的钱更多自然更好,AMD的U俗称跳水王,经常看到评论说“首发买AMD的是傻子”,因为降价非常快,并不是AMD主观要去降价,而是市场决定的,AMD只能降价用“田忌赛马”的形式错位竞争才有性价比,发布时的对标产品都得往下掉一级价格才到合适的入手价,大部分玩家也是“买涨不买跌”,降价都会观望,一连串debuff造成AMD的U销量不佳,价格波动很大,二手更难出。 我试过把我的3900X+Z570整套挂出去,问的最多的是DDR4内存和固态硬盘,要板U的几乎没有。 相比之下,Intel的U和整个平台价格很稳定,二手基本上可以顺畅出掉,像12490F这种交易量大的热门U基本上秒出。 I5-12490F这U二手市场很活跃,我关注过i5-12490F,去年二手价格一直在800-900之间,今年是750-850,全新的也降价到了860价位,用一年回血只亏几十块,这个保值率是真的可以,目前这个价格也基本上是触底了,可以随时入手。 对比之下,R5 7500F上市时间比较近,价格还未触底,小贵上个100-200。 另外i5-12490F的散热需求更低,散热器随便一个塔扇压得稳稳地,我测试过,好一点的风冷也能55℃以下,装机随便一个几十块的散热器就行了,没太大散热需求,。 R5 7500F这代发热功耗问题还是没很好解决,散热器要求更高一些。 低U高显测试分享 I5-12490F已经上市两年多了,不是新U,性能大家应该都比较了解了,我手里也有一颗,上机跑几个测试和游戏给大家做个参考。 测试平台如下。 配置是游戏玩家喜闻乐见的低U高显的配置,i5-12490F这个定位的U是搭配主流显卡的,比如4060/4060TI/4070 或者6800XT/6900XT/7800XT,满足2K-2.5K分辨率下的游戏需求,搭配4070ti/4080或者7900XT/7900XTX这样的高端卡还是会有一定的性能损失,这里的测试给大家做个参考。 基准跑分测试 先看一眼基准跑分吧,测试在室温25℃下进行。 CPU-z Benchmark CPU-z版本2.01.0.x64,基准测试版本为17.01.64,多核4907.8分,单核得分为691.2,分数不错。 Cinebench R20/R23 Cinebench R23测试的是CPU在Cinema 4D (C4D) 中的渲染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生产力性能。 R20测试中跑分数为4695pts。 R23测试中i5-12490F多核得分为12162pts,单核得分为1751pts,总体渲染效率还不错,是可以满足轻度生产力需求的。 游戏测试 下面是游戏测试,均在默认不超频状态下测试。 《星空》 星空,最高画质,打开FSR3。 I5-12490F:FPS平均130,CPU 100%满载。 FSR功能其实占用了U的性能,也有一点CPU依赖,所以它是不限平台使用的,因为AMD拿不下Tensorcore,而ROCM无法商业化导致FSR实际运算流程得交给CPU完成,也就是DIY玩家常说的“偷U”,打开FSR之后CPU利用率上去了,i5-12490F的这个表现还是可以的。 《赛博朋克2077》 最高画质,不开光追。 I5-12490F:FPS平均92,CPU 90%负荷,没有满载,压力不大。 《地平线:西之绝境》 最高画质。 I5-12490F:FPS平均94,CPU 65%负荷,未满载,没啥压力。 《心灵杀手2》 最高画质 I5-12490F:FPS平均78,CPU 48%负荷。 心灵杀手2是个画质大作了,高度显卡依赖,CPU负荷连一半都不到,低U高显对于这类游戏还是非常合适的,CPU的性能只要满足最低要求即可,对游戏几乎没影响。 整体来看,游戏方面还是得看游戏类型,i5-12490F目前依然可以很好的应对各类游戏,哪怕是次世代3A大作也没有太大的压力,建议搭配4060/4060TI/4070 或者6800XT/6900XT/7800XT这类主流显卡,性价比高,也不会有性能损失。 总结 总的来说,R5 7500F /i5-12490F怎么选的问题现阶段还是比较明朗的,玩游戏只要不是搭配高端卡可以闭眼买i5-12490F,性价比超高,不会有游戏性能损失,而且这枚U对于绝大多数玩家来说性能都是完全够用的,即使已经上市2年多,但它仍然能至少战个三五年不落伍。 面世两年的神U放现在依然还是神U,价格触底更有性价比了,最近有装机需求的小伙伴可以关注一下。 <更多>

SeanIXz 晒物 03-31 19:49

一、前言 3月21日,AMD AI PC创新峰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一个电脑硬件玩家,听闻这样的科技盛会自然蠢蠢欲动,毕竟,AMD要在这次峰会上秀出不少肌肉,当然,最最吸引我的,还是听说辣个女人——Dr.Lisa Su要来。作为电脑硬件圈的一枚小透明,平日里能见到苏妈的机会并不多,所以,这样的机会必须抓住,更何况,万一能要到个合影或签名啥的,那就更加不虚此行了。 于是乎,三哥找熟人“顺”到了一张入场券之后,便开启了这场盛大的AI PC创新峰会之旅,下面就将这次的所见所闻分享给大家吧。 二、峰会实况分享 签到之后,首先进入了一个展厅,展厅里摆放了不少采用了AMD AI芯片的硬件产品,有台式机、笔记本,甚至还有掌机,然后四周是关于AMD AI的各种应用介绍,如AI在工业设计与医学影像方面的应用、AI在内容创作方面的应用、AI在游戏娱乐方面的应用及AI在文物修复方面的应用等。 当然,本人最心心念念的还是参加(jian)峰(su)会(ma),所以并没有在展厅过多停留,而是直奔主题大厅,毕竟去得晚了,就占不到前排的位置了,占不到前排的位置,就无法近距离的见到苏妈了。 说时迟,那时快,峰会大厅门一开,我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冲了出去……还好,还好,总算占据了第四排的有利地形。 会议由AMD高级副总裁及大中华区总裁潘晓明主持,潘总从天时、地利、人和三个维度拉开了此次峰会的帷幕。 天时——今年是甲辰龙年,也是新一轮六十甲子的开始,龙代表着勇气、力量和智慧,而AMD处理器的命名也都和龙有关,如闪龙、速龙、羿龙及现在的锐龙、霄龙,从这一点可以看出,AMD CPU的中文命名还蛮有国学风的。 地利——在中国,AI PC腾飞之年。 人和——共话AI PC创新、技术、合作。 会议议程如下,看到Dr.Lisa Su第一个登场,我顿时对这场盛会更加期待了。 在现场的欢呼声中,AMD董事会主席及首席执行官Dr.Lisa Su终于登场了,虽然以前经常在网上看到苏妈,但现场的观感还是大不一样,从个人的感觉来说,首先觉得苏妈的精神状态非常好,其次她的口才也非常棒,感染力也很强,作为一个理工男,能够现场听到苏妈这种级别的科技大拿、企业家的演讲,真的不虚此行。 苏妈以AMD赋能数十亿人的日常生活为切入点,展开了话题。 苏妈代表AMD对大中华区做出了承诺,她表示,AMD深耕大中华区多年,已经形成了良好的合作关系,接下来AMD要进一步加大投入,设立主要研发中心、AI卓越中心,赋能超大型企业、联合研发与生态共建等。 苏妈表示,AI堪称50年来最具变革性的技术,正在推动一场全新的革命,迅速重塑科技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云/数据中心、边缘计算、终端设备等,我们对这样的机遇感到兴奋。 AMD正在全面推动端到端的AI基础架构建设,并提供了领先的解决方案,其中有三个战略重点:1、广泛多样的AI训练和推理计算引擎;2、开放和成熟的软件功能;3、深度合作创新的AI生态系统。 通过与世界领先品牌的深度合作与创新,就能将人工智能解决方案推向市场,从而加快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部署。 AMD推出的AMD Ryzen AI引擎,能够真正让我们把CPU、GPU、NPU等有机结合在一起,将PC转化为最智能和最个性化的设备,从而实现真正的AI PC,以创新驱动个人计算体验的发展。 AMD一直是个人电脑市场的领导者,从创建64位处理器标准,到推出第一个由ZEN核心驱动的锐龙处理器,到世界上第一个3D小芯片设计——AMD 3D V-Cache技术的推出,再到现如今AI引擎——NPU的加入,AMD一直在迈步向前,引领PC技术的进步。 AMD在去年就推出了锐龙7040系列,这是全球首款集成了NPU的x86处理器,引领了AI PC时代的发展。 现在,AMD在市场上拥有了最多的AI PC,有数百万台的锐龙 AI PC已经出货,它们即将给广大用户带来全新的体验。 AMD与微软密切合作,让锐龙AI成为首个支持Windows 11工作室效果的规模化应用,AMD也正在加强与世界各地众多领先ISV地合作,从而加速AI PC的推广和使用。 今年,AMD又推出了“Hawk Point”锐龙8040系列AI处理器,这是目前市面上最好的AI移动处理器,其算力达到39Tops,性能和续航均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随后,苏妈又邀请了联想集团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刘军上台演讲。 刘军表示,联想与AMD有着20年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2004联想与AMD携手打造圆梦系列、锋行系列电脑开始,到近期的服务器及PC掌机方面的合作乃至到现在的AI PC的推出,双方目前正在紧密合作,加强创新与研发,以推出更高性能和更具创新形态的产品,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加卓越的体验。 今年是联想成立的第40个年头,40年前,联想借着改革开放的春潮而诞生,40年后的今天,联想即将开启第5个10年——AI之年。为此,联想推出了全栈AI战略,将在AI内嵌的智能终端、AI导向的基础设施及AI原生的方案服务持续投入研发力量,深入打造关键性的技术和产品,以更好地服务国内的客户。 曾经的PC发展经历过两次代际升级,从最初的多媒体计算机,到第二次互联网与电脑的融合,电脑成为打开世界的窗口。而今天,PC迎来了第三次“代际”升级,AI技术的爆发式成长,使得电脑可以成为像人脑一样思考的个人助理,而AI PC正是联想即将在AI内嵌的智能终端领域发力的核心产品。 AI PC将成为未来每一个人的个人AI助理,它具有五大特征:1、内嵌基于个人大模型、自然交互的个人智能体;2、内嵌个人知识库;3、具备CPU+GPU+NPU的本地异构AI算力;4、连接开放的AI应用生态;5、保护个人隐私及数据安全。 联想和AMD一样,将AI作为全公司的战略,故而双方将加大合作力度,共同研发、共建生态,共同开启中国AI PC的未来。 AMD高级副总裁、GPU技术与工程研发David Wang(王启尚)向大家作了AMD AI技术发展报告,报告展示了AMD大模型的发展方向,及AMD在AI领域的技术布局。 目前最新的Ryzen 8040系列CPU分别由Zen 4、RDNA3和XDNA构架组成,相对前代,它拥有高达85%的Int 8整数推理提升,在游戏应用中也有40%的性能提升。 David Wang还邀请始智AI CEO刘道全向大家介绍了始智AI大模型社区平台的运作情况及目前的合作伙伴情况,目前,始智AI与国内众多知名的大模型品牌达成了合作,而与AMD的合作,无疑能够更进一步为AI PC硬件的适配与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AMD高级副总裁、计算与图形总经理Jack Huynh向大家介绍了AMD AI产品策略、2024新品及AI PC应用体验。 目前,AMD在AI PC生态链上的合作伙伴已经越来越多,到2024年底,将有超过150个ISV为Ryzen AI进行开发,其中包括许多国内外领先的软件提供商。 华硕电脑全球副总裁石文宏也登台向大家介绍了华硕与AMD在AI PC领域的合作情况。 AMD还为大家现场展示了AI PC在四项AIGC方面的应用,从演示情况来看,这些应用不仅适用于专业用户,也对普通用户十分友好,操作起来非常简便。 同时,得益于独立的NPU单元,AI PC在进行AI创作时的CPU负载率和GPU负载率都非常低,能耗比十分突出。 会议还邀请了中国ISV生态系统的代表——百川智能、有道、游戏加加、生数等品牌的大拿为大家介绍了各自领域的AI生态发展情况。 最后,苏妈表示,AMD将积极推动中国AI生态建设,为中国AI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随后,她又剧透了下一代AMD锐龙AI处理器的一些情况,它们将拥有更加强劲的性能和更加智能的表现,从而为大家带来更加良好的体验。 苏妈总结了今天的会议内容,从锐龙8040系列处理器到RX 7900 GRE显卡,到合作伙伴提供的优秀笔记本电脑,AMD的终极目标是为大家提供最好的AI体验和生态系统。 AI PC(su)创(ma)新(jian)峰(mian)会(hui)结束后,本人这才去展厅晃了一圈,从展厅的介绍来看,目前AMD在AI PC方面的应用落地的还是蛮多的。 譬如AMD AI PC已经能够适配众多国内外主流的端侧大模型。 AMD AI PC赋能游戏娱乐。 AMD AI PC赋能内容创作。 AMD AI PC赋能文物修复。 对比一下修复前后的情况,可以看出,效果还是十分显著的。 三、总结 这次峰会的召开,AMD向大家展示了未来AI PC的无限可能及AMD布局AI PC生态系统的无限信心,同时也拉开了AI新时代的帷幕,本人对这一点也是十分期待,期待未来的AI科技能够对人们工作、生活、娱乐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尽管最后没有和苏妈合上影,但这次峰会,依然让本人开拓了眼界,增长了见识,个人觉得确实不虚此行。 AI PC YES! <更多>

搞机之道 晒物 03-26 15:09

英特尔的12代酷睿可谓是反击的号角,为用户带来了架构、工艺制程和性能等多方面的惊喜。为了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英特尔在中国大陆地区推出了独特的Core i5-12490F CPU。这款CPU不仅在频率和缓存上超越了类似的Core i5-12400F,更以其高贵的黑盒包装彰显了其不凡地位,迅速成为去年最受玩家欢迎的高性价比处理器。 随着13代酷睿处理器的问世,其卓越性能再次引起了广泛关注。凭借Core i5-12490F的成功经验,英特尔再次为中国大陆市场量身定制了Core i5-13490F,虽然这款处理器已经上市一年有余了,但是深受玩家喜爱,性能不弱,价格适中。这款时间升级电脑我入手了一颗,今天就来分享给大家。 英特尔(Intel) 13代 CPU处理器 台式机 原盒 13代 i5-13490F【10核16线程】 送赠品30天销量1000+ ¥1449 去看看 熟悉的小黑盒 Intel Core i5-13490F,这款被誉为“小黑盒”的处理器,是一款功能强大的芯片,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并未集成核芯显卡。这意味着,如果您打算使用这款处理器,您将需要额外配置一块独立显卡以实现顺畅的图形处理。 这款处理器被特别标注为中国特供版,意味着它是专门为中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因此在海外市场上是无法购买的。打开包装,你会看到里面只有一颗Intel Core i5-13490F处理器,以及一份标准的三包凭证和使用说明书,上面还带有Intel Core i5的官方标识。 来看看这个小黑盒处理器的基本参数,这款13代酷睿i5-13490F处理器拥有10个内核,其中6个为性能核,4个为能效核。线程数达到16个,配备24MB缓存和9.5MB二级缓存。基础功耗为65W,最大睿频功耗可达148W。 当谈及Intel Core i5-13490F的最佳拍档,B760主板无疑成为首选。相较于前一代的B660,B760在供电用料和内存超频方面都有显著的提升。而在DDR4与DDR5平台的选择中,我个人更倾向于推荐DDR5。今年DDR5内存的价格已经大幅下调,使得DDR5 6000这种高频内存逐渐成为主流选择,为用户带来更快的数据处理速度和更流畅的多任务体验。 CPU性能测试 电脑型号:微星 MS-7E14 台式电脑 操作系统 :Windows 11 专业版 64位(Version 23H2 / DirectX 12) 处理器:13th Gen Intel Core i5-13490F 主板:微星 B760M PROJECT ZERO (MS-7E14)( 显卡: NVIDIA GeForce RTX 4070 SUPER ( 12 GB / 索泰 ) 内存:32 GB ( Asgard DDR5 7000MHz 16GB x 2 ) 主硬盘:希捷 FireCuda 530 ZP1000GM30013 (1 TB / 固态硬盘) 显示器:IOC IOCFFFF 27C1U Super ( 27 英寸 ) 经过CPU-Z的精确识别,Intel Core i5-13490F处理器de 热设计功耗(TDP)为65瓦特,采用了10纳米制程技术。在修订版本中,它被标识为C0步进。在核心配置方面,它拥有6个性能核心和4个能效核心,总共构成了16个线程,为多线程应用提供了强大的处理能力。 Intel Core i5-13490F CPU(6P+4E/16T)在单核性能和多核性能上显著超越了Intel Core i9-11900K CPU(8C/16T),这一事实展示了13代i5中国特供版在性能上的卓越表现,已经明显超过了11代i9带K处理器,Intel在13代处理器的研发上确实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AIDA64缓存和内存测试,内存时序为34-42-42-112 CR2,读取速度:101667MB/s,写入速度: 91497MB/s,复制速度:90863MB/s,时延:68.5ns。 经过精大师的测试,Intel Core i5-13490F处理器的总得分42306,单核1902分。 GeekBench 6测试显示,Intel Core i5-13490F处理器单核得分2407,多核得分13175,性能卓越。 经过3DMARK11专业版的测试,单核1006分,多核为7626分。 TSE得分为8978,其中CPU得分为5710。 在Cinebench R23 的测试中:单核心是1732 pts,多核心获得16033pts的超好成绩! 用V-Ray score测试,V-Ray性能:16146。 在CINEBENCH R23软件测试中,Intel Core i5-13490F处理器展现出卓越性能,单核得分1813 pts,多核得分16393 pts,多线程倍率为9.04倍。 用CrossMark测试,总体得分:1923, 生产率得分:1734, 创造性得分:2223, 反应能力得分:1694。 Passmark PerformanceTest 10.1测试,CPU总得分为22085,整体远算58090分、压缩236255、CPU单线程3776、浮点运算53510。 游戏测试 在《古墓丽影:暗影》2K分辨率+预设最高画质+DX12,平均帧数为193 FPS,3A大作妥妥的。 总结 作为Core i5-12490F的继承者,Core i5-13490F充分利用了13代酷睿系列处理器的新技术。相较于前代,它不仅增加了核心和缓存,还进行了工艺优化和频率提升,使其性能更加强劲。这款处理器价格亲民,并且由于不能超频,可以搭配B系主板,为游戏玩家提供了一个高性价比的游戏平台。 在实际测试中,Core i5-13490F的表现同样令人印象深刻。无论是日常应用还是办公场景,它都能轻松应对各种应用负载需求。在游戏应用中,凭借其10核心16线程的优势,确保了游戏的流畅运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Core i5-13490F在温控方面表现出色。与高端处理器如Core i7和Core i9相比,其温度控制更为优秀,降低了平台运行时的故障率,为用户提供了更长时间的稳定性。 <更多>

逸轩数码 晒物 03-22 18:49

前言 若说 14th 酷睿什么型号最值得购买,那一定是 14700K,多了四颗效能核心,整体性能提升了不少,价格倒是没增加多少。所以最新迭代升级的华硕 B760 小吹雪 S 与索泰 RTX 4070Ti SUPER TRINITY OC 月白更是性价比十分出色的主流与中高端配件,有了 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 4070Ti SUPER 月白的整机,可以完美的游戏与运行 AI,以及在专大展身手。 14700K 带来更高的发热的同时,待机功耗并没有大幅度增长,所以就需要散热性能更强与更智能更静音的水冷散热器,所以这次采用能智慧启停的华硕飞龙 III 360 白色版散热器,看看主打性能与静音平衡的水冷散热器有何表现? 专更需要大容量的内存,这次采用了 DDR5 32G*2 的组合,让大家看看大容量内存是否能给用户带来更高的整体体验。 流光溢彩 ▲ 安装两面钢化玻璃面板之前的样子,风扇采用 TT 耀影 EX14 磁吸式正反转散热风扇 6 把。我手上 EX14 只有黑色,万幸整体并不突兀。 ▲ 装上了钢化玻璃面板之后,整个海景房机箱迎来了他的完全体形态,感觉也更美观大气了。主体是白色,搭配上适当的黑色,非常的别致。 ▲ TT 的耀影 EX14 磁吸式正反转散热风扇让整机的布线更加简单美观,也让 ARGB 更为炫彩。在华硕 ARUA SYNC 的郑和下,整机的 ARGB 实现整体协调化,更加美观。 华硕的飞龙 III 360 ARGB 也十分绚丽,但是运行中更直观的感受是,它的风扇比其他散热风扇更加静音,水泵声在待机时微不可闻。 ▲ B760 小吹雪 S 的 ROG 败家之眼 LOGO 也能呈现不错的流光溢彩,雪武战姬的喷涂在机箱中反而更加显眼。 ▲ 两个败家之眼 LOGO 的 ARGB 还可以联动起来,旁边的雪武战姬立绘非常独特。 ▲ 金士顿 FURY Beast 野兽系列 DDR5 6000 32G*2 的 ARGB 视觉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 ▲ 索泰 RTX 4070Ti SUPER TRINITY OC 月白的外观令人一见倾心,圆润的外观+显眼的白色,在机箱中辨识度非常高,其独特的“虹桥幻影” 的炫彩与显卡外观非常搭配。 ▲ 如果不喜欢太绚烂的颜色,想像我一样感受“洗尽铅华之后让人静下来的力量”,可以像我一样利用华硕奥创中心同步除显卡外的所有 ARGB 至淡蓝色,然后再利用索泰 FireStorm APP 对显卡进行 同样颜色的调节,实现光效的整体化。 ☆☆☆☆☆☆☆☆☆☆☆☆☆☆☆☆☆☆☆☆☆☆☆☆☆☆☆☆☆☆☆☆☆☆☆☆☆☆☆☆☆☆☆☆☆☆☆☆ 组装整机 CPU ▲ 有趣,14700K 竟然降价了,更高频率与更多核心的 14700K,会给整机带来更多的综合性能。 ☆☆☆☆☆☆☆☆☆☆☆☆☆☆☆☆☆☆☆☆☆☆☆☆☆☆☆☆☆☆☆☆☆☆☆☆☆☆☆☆☆☆☆☆☆☆☆☆ 主板 ▲ 主板选择全新迭代升级的华硕 B760 小吹雪 S, 虽然它的外包装比起之前的 B760 小吹雪变化不大,但内核有了变化, B760 小吹雪 S 迭代升级的地方有: VRM 与 M.2 供电散热模块更加强大,板载无线网卡的天线升级成 Z790 吹雪 S 同款的易拆式天线,以及服务器级 PCB,稳定性更强。内存频率提高到DDR5-8000+(OC),容量扩展至192GB。 ▲ 背面则是华硕 B760 小吹雪 S 的图文特点阐述,基本上囊括了我上面说的迭代升级点。 ▲ B760 小吹雪 S 的主板涂装比起之前有了很大的区别,有了雪花飘落的感觉了,这也代表了主板的 PCB 提升到了服务器级别。整张主板的做工跟用料十分出色,VRM 与 M.2 的散热模块比起之前有了扩展提升,能够支援更强的 CPU 与 M.2 SSD 了。 主板 VRM 散热模块上有了雪武战姬的涂装,二次元浓度更加饱满,信仰之眼也更加美观,让 ARGB 灯效更加出色。 ▲ 主板的另一角度可以看清顶部的 8+4 pin CPU 外接供电 ProCool 强化接口,它可以承载更大规模的电能传输,此外水泵与风扇的 4pin 接口以及 ARGB 5V 的接口都在十分合适的位置,方便用户随时接入。靠近 CPU 的 4pin 接口还有防尘塞加以包裹。 ▲ CPU 供电区域,B760 小吹雪 S 的针对越来越多的扩展设备的使用情况,增添了 PCIe 控制器的独立供电模块,这使得整体 CPU 的供电也来到了 12 (60A)+ 1 (60A)+ 1 的 DIGI + 数字供电模组,雪武战姬的涂装让主板更加美观。 高品质合金电感,以及耐用固态电容搭配上服务器级别的 PCB 助力整个主板系统更加稳定,让主板的电气性能更加优异。 ▲ 升级到最高支持 DDR5 8000 + 的频率 与 192GB 最大容量的两组双通道 DIMM 插槽,会给用户带来更多的性能提升。其上搭载的 AEMP II 自动超频技术,可以一键实现更高频率,更低时序以及更低电压,让内存性能更加优秀。 内存插槽旁边有 USB-C 与 2 * USB 5Gbps 的机箱前置扩展接口 ,方便用户在机箱前面板上扩展使用 USB 设备。 ▲ PCH 散热片也有了 ROG STRIX 的信仰之力加持,其上方有广受好评的显卡易拆键,方便用户拆卸显卡。PCH 旁边有 4 * SATA 6Gbps 接口,底部有 ARGB 5V / 12V 的接口,扩展性十分出色。 ▲ 主板的下半区域则是扩展接口区域,两个 M.2 PCIe 4.0 X4 接口都配备有厚实的散热片,下方的 M.2 散热片更是做了增大散热面积的升级。CPU 直连的 PCIe 5.0 X16 显卡插槽做了强化处理,可以完美支持高端与旗舰显卡,此外还有 PCH 扩展的 2 * PCIe 4.0 X1 扩展插槽以及 PCIe x16 全尺寸扩展插槽。 ▲ 在 M.2 2280 的位置都预装了 M.2 便捷卡扣,可以十分方便用户安装 M.2 SSD。下方的 M.2 接口还做了强化处理。 ▲ 板载声卡为与 ROG 家族同一芯片的 SupremeFX S1220A CODEC,并搭载有阻抗侦测技术,可以实现高品质音频输入与输出,其独特的 SupremeFX 音效屏蔽技术会让用户获得更为出色的使用体验。搭配奥创中心,可以实现 双向AI降噪,或者多种 DTS 音效。 ▲ i/o 接口区域已经预装了一体化挡板,B760 小吹雪 S 为用户提供了 HDMI 与 DP 两个核芯显卡输出接口。4 * USB 2.0 可以满足用户外接键鼠等设备的需求,广受好评的免 CPU 刷 bios 功能会是未来升级的好助力。 此外还有两个 USB 5Gbps Type A 接口,一个 USB-C 5Gbps 接口(在板载声卡 7.1 声道输出的旁边)。1 x USB 10Gbps Type A 接口,1 x USB--C 20Gbps 接口。 板载 2.5G 高速网口与 WiFi 6E 的无线网卡相互配合,可以满足用户的联网需求。 ▲ WiFi 6E 扩展天线也升级成 Z790 吹雪 S 同款的易拆式天线。易拆式天线的安装十分简单,只需对准之后适当用力,即可实现天线接口连接。天线的底座有永磁铁,可以吸附在机箱上,搭配上可以四个角度固定的天线,可以让用户接收到更为稳定的 WiFi 信号。 WiFi 天线上也有雪武战姬与“吹雪”的独特涂装。 ▲ 充满二次元浓度的雪武战姬贴纸,可以让你装饰机箱。十分丰富的配件包可以满足用户的日常使用需求。 ☆☆☆☆☆☆☆☆☆☆☆☆☆☆☆☆☆☆☆☆☆☆☆☆☆☆☆☆☆☆☆☆☆☆☆☆☆☆☆☆☆☆☆☆☆☆☆☆ 显卡 ▲ 白色的机箱当然要采用非常具有现代简约风格的高亮白色显卡——索泰 RTX 4070Ti SUPER TRINITY OC 月白。这款显卡具有温润如玉的外观,流畅圆润的线条,惊艳的高亮白色,以及最重要的——拥有非常出色的性价比与超强的性能。 ▲ 显卡的白,都让背景板的白黯然失色,正面我们看到的就是迭代优化升级的 ICESTORM 2.0 散热系统,它是显卡“冷又静”体验的重要保障,它升级后出色的散热能力能让 4070Ti SUPER 的性能充分释放,更为优化的散热能力可以确保显卡运行时噪音更低。 ▲ 三把 9cm 大尺寸仿生盾磷 2.0 风扇采用出色的仿生学设计,让风扇兼具更高的风量、风流与风压,更低的运行噪音,搭配上智慧启停技术,最大化降低显卡运行噪音。 ▲ 圆润的造型让显卡顶面与正面过渡非常自然,顶部的虹桥幻影区域也可以在更广的角度上让用户欣赏到它通电之后 ARGB 的绚烂。 ▲ 将显卡轻轻倒放之后,会有轻微的晃动,这也是显卡圆润曲线的切实展现,顶部的虹桥幻影区域与银色的 GEFORCE RTX 在纯白的外观下有着非常出色的辨识度。 ▲ 月白顶部的 “虹桥幻影” 区域在 FireStorm APP 的调控下,可以帮助用户实现 1600 万色的自定义 ARGB 设置,让整机实现均一化色彩、 +12VHPWR 16pin 接口可以最大化的节省主板面积,这也让显卡的对流穿透区域更大,为整体带来更为出色的散热效果,让用户拥有更为安静的使用体验。 ▲ 底部视角可以看到极为扎实的散热系统。显卡整体厚度为 3.5 PCI 槽厚,更厚的尺寸让散热模组拥有更为广阔的空间布置,内部加厚加高的镀镍散热模组可以为显卡提供极为出色的散热效率,把性能跟更安静留给用户。 ▲ 高强度合金材料一体铸形而成的合金背板,美观典雅的造型跟散热器相呼应。背板增加显卡的机械强度、保护 PCB 的同时,还能提升显卡的防静电能力。 背板左侧的月白 LOGO 十分具有现代简约风格。 ▲ RTX 4070Ti SUPER 月白的对流穿透区域十分别致,除了有简约之美外,它还能提高散热系统的散热能力,让显卡更大程度的释放性能的同时,拥有更为安静的使用感受。 ▲ 显卡尾部保护热管与散热鳍片也有着非常流畅的线条区域。 ▲ 索泰 RTX 4070Ti SUPER TRINITY OC 月白标配了 3 * PCIe 8pin 转 +12VHPWR 16pin 的转接线,方便老平台用户更换显卡时使用。 ☆☆☆☆☆☆☆☆☆☆☆☆☆☆☆☆☆☆☆☆☆☆☆☆☆☆☆☆☆☆☆☆☆☆☆☆☆☆☆☆☆☆☆☆☆☆☆☆ 内存 ▲ 为了更好地兼具游戏性、专业能力与 AI 支援能力,所以本次装机并不追求高频率,而是采用 DDR5 6000 这一甜品频率,容量加大到 32G*2 ,更大容量的内存条能让整机性能有更大的提升。 为了稳定,我选择金士顿 FURY Beast 野兽系列 DDR5 6000 32G*2,这款内存的稳定性与超高兼容性经过了市场的测试,非常可靠。 ▲ 打开防静电的外包装后,内里就包含金士顿 FURY Beast 野兽系列 DDR5 6000 32G*2 内存条本体,以及贴纸,说明书。 ▲ Beast 野兽系列 内存条的造型与前代一脉相承,经典的硬核造型,整体设计借鉴了 CS 等对抗游戏的理念。内存的 FURY logo 采用亮面金属设计,搭配上黑色涂装的散热马甲,整体非常经典大气。 内存顶部有凸起,宛若瞄准镜。 ▲ 背面与正面有着差不多的设计风格。红配白的铭牌贴纸跟内存外观非常契合。内存马甲的高度适中,可以完美契合众多风冷散热器。 ▲ 铭牌贴纸上面有标注内存的工作电压,其他参数只能去官网输入铭牌贴纸上的代码来确认信息。 金士顿内存最引以为傲的就是其出色的兼容性与稳定性。市售的主板只要插上,即可一键 XMP / EXPO,轻松享受高性能。 ▲ 内存搭载有 ECC On-Die 技术,可以自行纠正因高速读写而造成的内容错误,让整机保持稳定。 ▲ 内存上有独立的 PMIC 芯片,可以对每一颗 DRAM 颗粒进行精细化电压控制,可以确保内存长时间维持巅峰性能输出。 ▲ 内存的顶部有视野非常宽阔的 ARGB 导光条区域。内存的 ARGB 十分明亮,在整机中表现非常突出。 ▲ 插上内存,准备装机。 ☆☆☆☆☆☆☆☆☆☆☆☆☆☆☆☆☆☆☆☆☆☆☆☆☆☆☆☆☆☆☆☆☆☆☆☆☆☆☆☆☆☆☆☆☆☆☆☆ SSD ▲ SSD 把仓库里的影驰星曜 7000 PLUS 1TB 拿出来,作为系统盘 or AI 软件启动盘。星曜这款内存的性能是 PCIe 4.0 旗舰级的,可以让整机系统更加流畅。星曜的外包装十分具有二次元风格,星曜娘十分亮眼。 ▲ 炫彩的镭射包装令人爱不释手,背面清晰地标注着这款 SSD 的特点与保修条款。 ▲ 内里包含防静电包装盒,当然,它也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 内里包含星曜 7000 PLUS 1TB 盘体本身,说明书、合格证。 ▲ 星曜正面的贴纸实际上包含有金属复合材料的成分,具有半高散热片的功能,可以完美契合主板的 M.2 散热片 or 市售的高性能 M.2 散热片, ▲ 背面则是铭牌贴纸,其上清晰标注产品的型号、容量,它也是保修的凭证。 ▲ 轻轻揭掉金属复合材料散热贴纸............哎呀,黏上了部分,需要清理,所以用户不要学我,里面没啥好看的。就是一主控 + 2 NAND。 清理掉贴纸残余后,发现主控是 Phison PS5027-E27T,这款主控的性能非常出色! ▲ 把 SSD 插入到有强化接口的 M.2 插槽上,准备装上主板标配的 M.2 散热器。 ☆☆☆☆☆☆☆☆☆☆☆☆☆☆☆☆☆☆☆☆☆☆☆☆☆☆☆☆☆☆☆☆☆☆☆☆☆☆☆☆☆☆☆☆☆☆☆☆ 散热器 ▲ 水冷选择华硕最新推出的 ROG STRIX 飞龙 3代白色版水冷散热器。 这款散热器给用户更多的不再是酷炫,而是静音。 改进版的水泵方案让散热效能更加出色,独特的双模式智能调速水泵,可以兼顾平时的噪音和极限负载时的温度控制,特别定制的高性能 0dB 风扇,把智慧启停也带入到水冷散热器之上。 ▲ 打开包装,可以看到内里有 RO 姬的卡牌,这是独属于用户的信仰卡牌。 ▲ 内里也有 ROG 的贴纸与说明书。 ▲ 华硕 ROG STRIX 飞龙 III 360 ARGB 白色版在冷排正反两面有硬质塑料壳加以包裹保护,冷排的纯铜底座上也有硬质塑料壳加以保护。 ▲ 拆除掉硬质塑料保护壳后,可以一窥产品真容,珍珠白涂装的冷排与冷管,白度极高,400 mm 长的水冷管采用白色白色编织包网包裹,在水冷管上有白色魔术理线贴,可以方便用户理线。 ▲ 右侧冷头是升级过的水泵,内部多了一个水温传感器,根据说明书指引,用户可在冷液温度低于 55 ℃时,水泵自动限速到最高2800转,保持较低噪音。当冷液温度高于 55℃ 时,水泵会自动解锁转速限制,最高可达3600转,全力散热,避免CPU极端高温。 搭配上磁吸式 360° 可旋转冷头盖,方便用户获得更为出色的炫彩视觉效果。 ▲ 全新设计的纯铜底板,在内部引入了湍流技术,可以让水冷散热器的散热效率获得非常不错的效率提升。硅脂已经预涂抹到底座之上,可以看到纯铜底座有微凸,这样可以最大化增加与 CPU 的接触面积。 ▲ 三把 ROG 定制的高性能风扇,支持 0dB 智慧启停技术,可以在冷液较低温度时自动停转,把静音留给用户。 ▲ 风扇经过了空气动力学的优化设计,让风扇在更低运转噪音的同时,拥有更高的风压、风量与风流。 ▲ 风扇为 ARGB 风扇,可以通过奥创中心实现光效个性化调节。每一把风扇额定电流 0.35 A,刚好可以实现三把风扇通过并连线连接主板 4PIN 。 风扇最大转速 2200 RPM,最大运行噪音 36 dB,最大风压 3.92 mmH2O,最大风量 70.38CFM。 ▲ 配件包十分丰富,包含风扇并连线与 ARGB 一分 3 并连线,全平台的扣具让飞龙 III 360 ARGB 的兼容性十分出色。 ▲ 装配好风扇之后,准备装机。 ☆☆☆☆☆☆☆☆☆☆☆☆☆☆☆☆☆☆☆☆☆☆☆☆☆☆☆☆☆☆☆☆☆☆☆☆☆☆☆☆☆☆☆☆☆☆☆☆ 机箱 ▲ 机箱采用 安钛克 C8 白色海景房机箱。这款机箱采用全视角无立柱的海景房机箱设计风格,并支持垂直风道,机箱最大支持 3 * 360 冷排的安装,加上机箱极为通透的自然风道设计,可以让用户享受美的同时,让机箱内部的配件通过出色的风道实现性能的全部释放。 ▲ 机箱右侧面板为整面的密集通风孔阵列,在为机箱背部区域提供保护的同时,也最大化提升散热效能。 ▲ 机箱顶部面板采用免工具安装方式,可以徒手拆卸。顶部支持 360 / 420 水冷,或者 3 * 120 / 140 散热风扇。 机箱的 USB 接口与音频接口都采用防尘硅胶套加以保护。 ▲ 机箱拥有极为出色的兼容性。可以最大支持 E-ATX 版型的主板与最长 440mm 的旗舰级显卡。机箱五金架构十分优秀,机箱十分坚固稳定。出线孔位设计极为合理。 ▲ 机箱背线空间极为广阔,机箱背后有 2 *3.5 英寸 HDD 硬盘架,上下各有 2 *2.5英寸硬盘架。机箱还有背线挡板,防止线材影响风扇。 ☆☆☆☆☆☆☆☆☆☆☆☆☆☆☆☆☆☆☆☆☆☆☆☆☆☆☆☆☆☆☆☆☆☆☆☆☆☆☆☆☆☆☆☆☆☆☆☆ 电源 ▲ 电源选择九州风神 PX1000G 白色版。这款电源是 ATX 3.0 1000W 电源里性价比最高的款式,拥有全白模组线的同时,电源本体也是白色。电源原生支持 ATX3.0 规范,并通过了 80PLUS 金牌认证与 Cybenetics 金牌双认证。 ▲ 包装盒背面是电源的温控曲线与转换效率等重要参数阐述,这里可以当做一本快速上手的说明书。 ▲ 电源为加长型 ATX 电源。电源整体采用坚固的白色涂装,搭配九州风神绿,十分特别。 ▲ PX1000G 的风扇为135mm FDB 静音轴承风扇,运转时会带来更低噪声与更小震动。风扇支持静音 ECO 模式与标准转速两种风扇曲线,并可以让用户自由切换以满足不同环境的使用需求。 ▲ 电源背部有铭牌贴纸,清晰标注电源的各个电压阶段的输出功率。在电源的右上角清晰标注了电源经过了80PLUS 金牌认证与 Cybenetics 金牌双认证。 值得一提的是,电源在 230V 电压下,拥有白金牌的转换效率,可以为用户省电。 ▲ 电源的两个侧面互为 180° 镜像,上面有九州风神的 LOGO。 ▲ 电源的模组线接口,值得一提的是 PX1000G 除了自带 +12VHPWR 16pin 600W 模组线之外,电源还提供 3 * PCIe 8pin 单对单模组线,可以让用户在各个旗舰显卡之间自由切换。 +12VHPWR 16pin 接口特地用了九州绿加以鲜明标注。 ▲ AC 电源输入端这里有风扇 ECO 静音模式的切换按钮,以及 AC 电源的总控开关,从通风孔可以看到电源内部用料十分出色。电源采用 LLC 同步整流 + DC to DC 的主流方案,十分稳定可靠。 ▲ 电源的模组线十分丰富,有 2 * CPU 8pin 模组线与 +12VHPWR 16pin 600W 模组线,此外还有 3 条单接口的 PCIe 8 pin 模组线,这些接口可以完美适配高端平台与旗舰级显卡。 ☆☆☆☆☆☆☆☆☆☆☆☆☆☆☆☆☆☆☆☆☆☆☆☆☆☆☆☆☆☆☆☆☆☆☆☆☆☆☆☆☆☆☆☆☆☆☆☆ 上机前的准备 ▲ 华硕 B760 小吹雪 S 的 bios 有着独特的雪武战姬皮肤,在这个界面直接一键 XMP 即可享受高性能。在这个简易界面也能完成很多日常所需的选项调整。 ▲ ASU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3.0 技术选项里有 “Limit CPU temp. at 90℃” 的选项,可以确保 CPU 性能释放的同时,还能将发热控制在 90 ℃,有效减少整机噪音与功耗。 理论性能实测 ▲ CPU-Z 与 GPU-Z 的联合验证,可以看到这台电脑主机所有重要配件的重要信息,实测 14700K + 金士顿 DDR5 32G*2 + B760 小吹雪 S 的性能表现非常出色。 ▲ Cinbench R23 性能测试,在 DDR5 32GB*2 与出色散热系统的加持下,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取得了比过往更加出色的性能表现。 ▲ Cinbench 2024 的表现也比上一次更出色,这也更说明了,提升内存容量比提升内存频率会更快更简单获得性能加成。当然这也在 B760 小吹雪 S 与出色散热系统的帮助下才可以达到。 ▲ 3Dmark CPU 项目性能实测,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的性能比起大哥 Z790 系列还是会有一点点差距,差距值大概在 1%~3% 左右,平常感受不出来了。 ▲ 3Dmark Fire Strike 系列项目测试成绩,这表明 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4070Ti SUPER 月白完全可以胜任 DX11 的 4K 分辨率以降的任何游戏。 ▲ 3Dmark Time Spy 系列性能测试。这表明 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4070Ti SUPER 月白可以完美胜任 2K 分辨率下的 DX12 游戏,对于 4K 分辨率,则需要搭配 DLSS 3.0 技术,才能获得更为出色的流畅性。 ▲ 3Dmark 动态实时光线追踪性能测试,RTX4070Ti SUPER 月白拥有不俗的光追性能,可以帮助用户在游戏中享受次时代游戏画面,获得更为出色的感官体验。 ▲ 3Dmark Speed Way 项目性能测,实测表明 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4070Ti SUPER 月白可以较为流畅地运行在 DX12.1 + 4K 分辨率这一次时代画面,搭配上 DLSS 3.0,用户可以更为沉浸在游戏世界里。 ▲ aida64 内存及缓存性能测试,金士顿 FURY Beast 野兽系列 DDR5 6000 32G*2 的内存性能还是非常出色的,可以更好地帮助用户畅快玩游戏,快速完成 AI 任务与专业生产力任务。 ▲ 7-Zip 的压缩与解压缩能力测试,14700K + 金士顿 DDR5 6000 32G*2 的组合可以帮助用户更快速的完成任务。 ▲ Crystal Disk Info 正确识别了影驰 7000 PLUS 1TB 的容量、传输模式等重要参数。当然读写量是我在跑过 CDM 测试后才记起来截图的.............. ▲ Crystal Disk Mark 演示模式性能实测,可以看到影驰 7000 PLUS 1TB 的连续读取速度为 7050 MB/s ,连续写入速度 6039 MB/s ,是非常出色的 PCIe 4.0 x4 SSD。 ▲ Crystal Disk Mark 1GiB 测试块项目测试,可以看到 影驰 7000 PLUS 1TB 这款 SSD 各项性能参数非常出色,作为系统盘与应用加速盘非常合适。 ▲ 3Dmark 的存储基准测试十分认可 影驰 7000 PLUS 1TB 这款 SSD。 专业生产力性能测试 ▲ PCmark 10 Extended 专业进阶性能测试。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 4070Ti SUPER 月白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这表明这套组合可以从容的完成所有专业软件的运行,让用户十分顺畅的完成专业工作。 PCmark10项目包含有 基本常用功能 生产力 数字内容创作 可以全方位考察整机的办公、专业生产力综合能力。 ▲ Puget 作为专业整机生产商,有提供 Puget Systems for PhotoShop 进行测试。 这是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 4070Ti SUPER 月白组合的测试成绩。结果还给出了仪表图,可以看到整机性能在整个行业的性能在非常靠前的位置。对比之前的 14700K + Z790 + 4070Ti SUPER 组合,可以看到 32G*2 会给专业生产力带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提升,助力用户快速完成工作。 PhotoShop 是很多人都会用到的后期软件 ,可以用来帮助用户修图,醒图,调整图片等一系列专业操作,让图片更加美观直接,最著名的 PS 代言人就是 NASA,他们把抽象的星空图片变成大家可以直观理解并感受的图片。 ▲ 这是 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 4070Ti SUPER 月白组合的测试成绩。结果还给出了仪表图,可以看到整机性能在整个行业的性能排位情况。用这台配置跑 AE 后期,可以胜任一般专使用者的要求。 32G*2 会给专业生产力带来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提升,从事专业生产力的朋友可以考虑大容量内存。 After Effects 也是很多专业人士都会用的后期软件,Adobe After Effects软件可以帮助您高效且精确地创建无数种引人注目的动态图形和震撼人心的视觉效果。利用与其他 Adobe 软件无与伦比的紧密集成和高度灵活的2D和3D合成,以及数百种预设的效果和动画,为您的电影、视频、DVD 和 Macromedia Flash 作品增添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 这是 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 4070Ti SUPER 月白组合测试成绩,如果用这套组合来处理专业的非线性视频编辑的话,可以胜任绝大部分的工作。大内存能给整机带来更为极限的性能提升。 Premiere Pro 是目前最流行的非线性编辑软件,也是全球用户量最多的非线性视频编辑软件,是数码视频编辑的强大工具,它作为功能强大的多媒体视频、音频编辑软件,应用范围不胜枚举,制作效果美不胜收,足以协助用户更加高效地工作。 ▲ 这是 14700K + B760 小吹雪 S + RTX 4070Ti SUPER 月白组合 Puget Systems for Davinci Resolve 测试成绩,测试表明,这一套组合可以流畅完成专业调色工作。实测大内存可以提高整机的专业生产力。 达芬奇调色系统自1984年以来就一直誉为后期制作的标准。使用达芬奇调色的调色师遍布世界,他们喜爱它并把它当作自己创作中一个值得信任的伙伴。众多电影/广告/纪录片/电视剧和音乐电视制作中都能看到达芬奇调色的身影,并且它的作品是其他调色系统所无法比拟的。 ☆☆☆☆☆☆☆☆☆☆☆☆☆☆☆☆☆☆☆☆☆☆☆☆☆☆☆☆☆☆☆☆☆☆☆☆☆☆☆☆☆☆☆☆☆☆☆☆ AI 性能实测 ▲ 用“秋葉aaak”大佬的绘世 V4.6 整合包来进行 Stable Diffusion AI 绘画实测。大佬的整合包解压即用,会自动提示下载相关应用。 ▲ 启动器里,将生成引擎 CUDA RTX 4070Ti SUPER ,然后记得优化方案一定要勾选 xFormers,这个能提升 Stable Diffusion AI 绘画能力,最高峰甚至能提升一倍的算力。 ▲ 由于之前的实测,我已经知道 RTX 4070Ti SUPER 月白可以一批次直接生成 8 张 512*512 的图片,所以直接输入提示词与反向提示词,生成 8 张天启姬虚拟形象。 实际实测,单批次生成 8 张AI绘图仅需 11.7s ~ 12.2s 之间。 ▲ 而把图片换成 1024 * 1024 分辨率之后,由于单张图片比起 512 * 512 放大了四倍,所以一批次 8 张的图片耗时比之前翻了 4 倍多,所需时间大概是 51~52 秒。不过由于元素过多,图片会出了问题,还是需要不断优化模型才可以,或者采用成熟的 LORA 模型,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 更换提示词,生成 512 * 512 的图片,大概所需时间也是 11.3 ~12.3 秒左右。提示词与模型互相搭配也是 AI 绘画的重要课程。AI 绘画在专很有用,可以节省很多人力,甚至能给人不一样的提示,帮助用户创造新东西。 ▲ 最新的 PS 2024 版本已经加入了很多 AI 功能 + 神经网络功能,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完成任务与工作,AI 不断落地可以为用户提高工作效率,让用户更有竞争力。 ▲ NVIDIA 最新发布了 Chat With RTX,这是可用于本地部署的 ChatGPT,它会根据你的电脑情况生成于专属于你的 Chat 大语言模型,并且可以断网使用,未来会极大提升您的工作、娱乐效率。 ☆☆☆☆☆☆☆☆☆☆☆☆☆☆☆☆☆☆☆☆☆☆☆☆☆☆☆☆☆☆☆☆☆☆☆☆☆☆☆☆☆☆☆☆☆☆☆☆ DLSS 3.0 带来的提升 ▲ 《F1 22》是一款支持 DLSS 3.0 的游戏,实测在没有 DLSS 的帮助下,RTX 4070Ti SUPER 月白也能十分流畅的运行,而开启 DLSS 2.0 后,游戏的流畅性得到了出色的提升,开启 AI 智能插帧后,画面的流畅性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对比之前的 16G*2 测试,游戏的流畅性得到了小幅度的提升。这个提升幅度在 1080P 下最高,4K 分辨率下微不可查。 ▲ 《极速竞技 地平线5》在更新后也可以顺利开启 DLSS 3.0 AI 智能插帧。通过实测可以发现 RTX 4070Ti SUPER 月白性能非常强劲,就算是 4K 分辨率开启最高特效与光追,都能实现 129 FPS 的平均值。 比较有趣的是,开启 DLSS 2.0 能够缓解拖影情况,但是反而在 1080P 与 2K 分辨率下会有轻微流畅度下降,在开启 AI 智能插帧后,DLSS 3.0 的威力才全部展现,更流畅的画面搭配上更少的拖影,会让游戏的体验更加出色。 本次测试采用 DDR5 32G*2 对比之前的 DDR5 16G*2 测试,游戏的流畅性得到了小幅度的提升。这个提升幅度在 1080P 下最高,4K 分辨率下微不可查。 ▲ 《赛博朋克 2077》,NVIDIA DLSS 3.0 最深度优化游戏。RTX 4070Ti SUPER 月白目前可以流畅在 2K 分辨率下最高特效运行游戏,开启超级光追后,还是需要 DLSS 搭配使用,才能有流畅的游戏体验。而 4K 分辨率下,如若开启动态实时光线追踪超级选项,则需要搭配 DLSS 3.0 的 AI 智能插帧,才能有非常出色的游戏流畅度体验。实测开启 AI 智能插帧后,4K 分辨率的流畅度比起 DLSS 2.0 基本上得到了翻倍的体验。 果然,在 1080P 分辨率下,内存与 CPU 对游戏流畅度影响比较容易表现出来,到了 4K 分辨率,则更考验显卡了。 ▲ 《消逝的光芒2》支持动态实时光线追踪与 DLSS 3.0,RTX 4070Ti SUPER 月白可以在4K 分辨率、高特效下流畅运行游戏,但是开启高质量光追后,还是需要配套 DLSS ,如果能开启 AI 智能插帧后,游戏的流畅性会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测试结果同之前,1080P 分辨率更能展现大内存带来的提升。 ▲ 《瘟疫传说 安魂曲》,它支持 DLSS 3.0,游戏的光影效果很贴近真实世界,所以对于显卡有着较高要求。RTX 4070Ti SUPER 月白实测在 4K 分辨率下需要 DLSS 来提升游戏流畅性。而开启 DLSS 3.0 AI 智能插帧后能提升 100% 以上的流畅度,可以说是划时代的技术。 ▲ 《星空》游戏实测,RTX 4070Ti SUPER 月白就算是 4K 分辨率下,在开启最高特效与光追下,仍可以在 4K 分辨率下十分流畅的游戏体验,在开启 DLSS 2.0 与 AI 智能插帧后,游戏的流畅度进一步提升,在 4K 分辨率下,相比于原画质,DLSS 3.0 提升幅度 80.4%,非常夸张的提升。 星空实测,它比较不吃大容量内存...........或者说,他更吃 SSD,把游戏存储在 SSD 上,总算不用再漫长的等待长时间读图了。 ☆☆☆☆☆☆☆☆☆☆☆☆☆☆☆☆☆☆☆☆☆☆☆☆☆☆☆☆☆☆☆☆☆☆☆☆☆☆☆☆☆☆☆☆☆☆☆☆ 满载温度及功耗测试 ▲ aida64 单钩 FPU 实测,最高温度能达到 100 ℃,不过在华硕主板的 ASUS Performance Enhancement 3.0 技术与整体散热风道的加持下,CPU 发热与功耗得到了显著的控制,核心温度控制在 80 ℃ 左右,整机噪音显著降低,游戏的体验更好。 ▲ Furmark 显卡满载测试。RTX 4070Ti SUPER 月白 散热能力十分出色,显卡的最高温度不超过 65 ℃,是冷又静又强的代表。 ▲ 各阶段功耗实测如图所示........14700K 满载功耗真的太吓人了...........实测 850W 电源即可,当然 1000W 是最安全的选择。 ROG STRIX B760-G GAMING WIFI S小吹雪S主板 支持DDR5 CPU 14700K/14600KF(Intel B760/LGA 1700) 30天销量7000+ ¥1549 去看看 <更多>

flhssnake 晒物 03-19 19:39

一、前言 早在年初的时候,AMD就发布了新一代8000G系列APU产品,本人也有幸做了R7 8700G的首发评测,感兴趣的网友可以回顾一下。 其实以8000G系APU的特性来看,它们的性能还大有潜力可挖,尤其是8000G系APU支持DDR5内存,而目前A-DIE颗粒的内存已经到了白菜价,随便超超就是8000+MHz的频率。 那么,内存频率对这一代APU的游戏性能影响究竟几何?下面,就让三哥以R5 8600G为例,通过实测来告诉大家吧! 二、开箱介绍 R5 8600G的外包装风格和R7 8700G基本一致,只是右下角的数字“7”变成了“5”。 AMD 锐龙5 8600G处理器(r5) 6核12线程 加速频率至高5.0GHz 内置NPU支持AI 含Radeon Graphics集显 领券有优惠 30天销量100 ¥1679 ¥1699 去看看 R5 8600G的附件中也提供了原装散热器。 CPU正面依然是八爪鱼式顶盖,只不过和7000系CPU不同的是,其外露的电容被移到了镂空顶盖的下方。 由于CPU支持的还是AM5插槽,所以背部的触点和7000系是一样的。 三、验证测试 此次测试采用的平台如下: 在开始验证前,先测试一下R5 8600G CPU部分的性能。 CPU、主板、内存等信息一览。 CPU-Z基准测试。 Cinebench 2024基准测试。 AIDA64内存、缓存基准测试,之前AU的内存性能一直是短板,不过这次R5 8600G在DDR5 7000MHz内存的加持下,内存写入速度居然突破了100GB/s。 V-Ray渲染性能测试(CPU)。 下面开始验证不同频率的内存对R5 8600G图形性能的影响。 先试试DDR5 6400MHz内存频率,该频率之前也是ZEN4架构CPU的甜点频率。 由于此次参测的影驰 HOF PRO DDR5 7000 16G×2内存默认频率是7000MHz的,所以这里我们将其降频到了6400MHz(CL 32 42 42 108)。 由于APU是共享内存作为显存的,所以在GPU-Z中,R5 8600G的显存频率也随之变成了6400MHz。 在3Dmark系列测试中,在DDR5 6400MHz内存频率加持下的R5 8600G,相较1050Ti取得了不小的领先优势,但距GTX1650尚有一定差距。 在游戏实测中,在DDR5 6400MHz内存频率加持下的R5 8600G,相较1050Ti所有项目都取得了较大领先,但相较GTX1650,只有个别项目领先,其他项目尚有较大差距。 接着再试试DDR5 7000MHz内存频率,该频率也正好是影驰 HOF PRO DDR5 7000 16G×2的XMP频率。 不过要支持到这样的高频,建议玩家将主板的BIOS更新到最新版本。 R5 8600G的显存频率也变成了7000MHz。 随着内存频率的提升,在3Dmark系列测试中,R5 8600G相较1050Ti的优势继续扩大,相较GTX1650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同样的,在游戏实测中,R5 8600G相较1050Ti的优势也继续扩大,相较GTX1650的差距也在逐步缩小。 接着再试试DDR5 7600MHz内存频率,要实现该频率,就需要对内存进行超频了。 其实对于A-DIE颗粒的内存来说,这个频率是很容易达到的。而本人这对内存超到8000+MHz的频率也是很容易的,但经过本人实测验证发现,超过8000+MHz的频率反而会导致R5 8600G的图形性能有所下降,经过多次调试,个人觉得比较合适的频率就是7600MHz。 DDR5 7600MHz频率轻松达成。 显存频率也变成了7600MHz。 超频后在3Dmark系列测试中,R5 8600G相较1050Ti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和GTX1650的差距也越来越小。 在游戏实测中,R5 8600G相较1050Ti的优势也进一步扩大,和GTX1650的差距也更小了,其中甚至有2款游戏实现了反超(赛博朋克2077、极限竞速:地平线5),即便是落后的6款游戏中,有4款游戏的差距在3帧以内(神之陨落、无主之地3、刺客信条:英灵殿、孤岛惊魂6),也就是说,只是通过简单的内存超频,就让R5 8600G拥有了和独显GTX1650抗衡的实力,如果再对R5 8600G的核显超超频,超过GTX1650也不是啥难事。 R5 8600G还支持AFMF(AMD Fluid Motion Frames)技术,开启后,可以让帧率进一步提升。 在《赛博朋克2077》中,开启AFMF相较未开启前,帧率几乎翻了一番。 R5 8600G的核显AMD Radeon 760M中加入了XDNA AI引擎,故而在AI方面也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下面以Stable Diffusion为例,试试R5 8600G的AI性能如何。 虽然比不过高端独显,但这个生成速度比起CPU还是很快的。 对比一下,可以看出,R5 8600G核显的AI性能还是很不错的,比纯用CPU及i5 13400的核显效率高了好多倍。 四、装机分享 鉴于R5 8600G的性能如此出色,下面就以R5 8600G为基础,打造一台Mini主机吧。 主板采用了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 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主板 支持 CPU 7800X3D/7900X/7700x (AMD B650/socket AM5) 送赠品 领券有优惠 ¥1379 ¥1399 去看看 内存选择了影驰 HOF Pro DDR5 7000 32GB(16×2),HOF Pro系列作为影驰名人堂旗下的高端内存,颜值出众、做工扎实,同时还支持RGB灯效,非常适合对配色和性能有要求的高端玩家选用。 内存外包装正面一袭白色,看起来非常简约。 影驰 名人堂HOF PRO DDR5代套条 RGB灯条 高端发烧超频台式机电脑内存条 DDR5 7000 16G*2 30天销量500+ ¥1199 去看看 外包装背面一览。 附件提供了说明书和合格证,另外,内存的金手指也都套上了保护套。 该内存采用了HOF纯白马甲,该马甲采用电泳工艺处理而成,不仅颜值高,质感好,而且散热效果也非常出色。 内存上部及名人堂LOGO轮廓支持RGB灯效,氛围感还是很不错的。 名人堂LOGO特写,这里采用了金属材质+高光切面外形打造,质感还是很不错的。 内存背面。 标签特写,可以看出,内存为16GB ×2规格,开启XMP后的频率可达7000MHz(C32-42-42-112),同时电压保持在较低的1.45V。 内存除了侧面支持RGB灯效外,顶部也设置了导光条,能够实现贯穿式动感RGB灯效。 内存采用精选A-DIE颗粒,配合10层PCB设计,整体做工非常扎实。 SSD选用了金士顿的KC3000 1TB,该SSD做工扎实,性能出众,本人多次装机都选用了该SSD,其表现一直都很稳定。 SSD外包装采用黑色为主的底色,正面印着其效果图,看起来很有科技感,同时还提供5年质保,这一点相对其他厂家还是要给力不少的。 金士顿(Kingston) SSD固态硬盘PCle4.0×4 NVMe m.2固态硬盘台式机/笔记本 1024G即1TB KC3000 旗舰款 30天销量100 ¥629 去看看 背面采用开窗式设计,能够看到SSD的本体。 SSD提供了螺丝刀及固定螺丝等附件,大大方便了玩家的安装。 SSD采用了群联PS5018-E18搭配3D TLC的方案,性能和品质均有所保障,同时配合正面的半高式石墨烯铝质散热片,能够大大降低温度,提高其工作的稳定性。 SSD支持PCIe Gen 4x4NVMe协议,采用了M.2接口。 背面一览,SSD背面为无元件设计,并将贴纸移到了这一面。 散热器选用了九州风神 AK500S 数显版,该散热器采用5热管+全黑化设计,幻彩顶盖支持温度显示和高温预警,性能和可玩性皆非常高。 散热器外包装正面一览。 九州风神(DEEPCOOL)冰立方500S数显版风冷散热器(温度显示/5热管/幻彩顶盖/高温预警/全黑化鳍片) 送赠品 30天销量100 ¥219 去看看 散热器的规格参数表特写。 附件提供了说明书、全平台金属扣具和高效能硅脂等。 散热器采用了全黑化设计,给人一种沉稳扎实,简约低调的感觉。 散热器支持智能化数字显示和高温预警的秘密就在这块顶盖上,同时其上下两侧还支持ARGB电竞灯效,创意十足,可玩性高。 散热器采用薄体塔式设计,具有非常不错的内存兼容性,散热器的侧面鳍片间采用了扣fin+折fin工艺处理,不仅能够聚拢风流,提高效能,而且能够增强塔体的强度。 散热器热管和鳍片间采用穿fin工艺连接,鳍片采用家族化的矩阵式设计,看上去很有特色。 散热器采用5热管设计,底座采用了比较紧凑的聚合热管直触设计,更符合新一代平台的特点,能够更好地接触CPU核心单元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散热效率。 散热器标配了1把FK120风扇,该风扇采用真·FDB轴承设计,具有静音、长寿等特点。 对于折腾党来说,硅脂也是一个不小的消耗品,本人一次性采购了5盒九州风神DM9大师级硅脂。 九州风神(DEEPCOOL)硅脂DM9大师级散热器1.5g(CPU散热膏/低热阻/易涂抹/绝缘无腐/笔记本导热硅脂) 送赠品 30天销量500 ¥19.9 去看看 附件除了硅脂本体,还提供了硅脂擦拭纸和硅脂刮。 硅脂为针筒式包装,通过本人的体验来看,该硅脂具有易涂抹、低热阻、绝缘无腐等特点,使用体验非常不错。 其实以APU的功耗,对电源的需求是非常低的,不过考虑到后续升级独显的可能性,这里选择了九州风神 PX850G金牌电源,该电源不仅支持ATX3.0规范和PCIE5.0原生供电,而且具有扎实的做工和长达10年的质保时间,综合素质非常强。 电源的外包装正面一览。 九州风神(DEEPCOOL) 金牌电源750w全模组电源台式机 全日系 FDB低噪风扇电脑电源 PX850G【850W金牌全模组/ATX3.0】 30天销量500+ ¥999 去看看 电源的外包装背面是其规格参数介绍。 电源的附件也比较丰富,提供了说明书、质保卡、模组线、24pin短接器、螺丝、电源线和理线扎带等。 模组线一览,可以看出,数量还是比较丰富的。 电源采用了LLC谐振+DC to DC结构,具有高效稳定等特点,同时其机身长度为16cm,兼容性也比较好。 侧面非常简约,只有一个九州风神的LOGO。 电源提供的模组接口比较丰富,12VHPWR接口也成为标配。 铭牌表一览,该电源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12V输出的占比也非常高。 电源采用方形散热网孔,并提供了AC开关和一键智慧启停ECO开关,将ECO开关弹起后,可开启风扇低负载停转模式,能够实现真正的0噪音。 机箱采用了乔思伯 乔家一物 Z20,上一次装机选了白色版,对其合理的体积控制和科学的结构设计印象深刻,这次考虑到硬件的配色,选择了黑色版。 机箱外包装一览。 乔思伯(JONSBO) Z20黑色 MATX机箱 (约20L/可拆卸提手机箱/240冷排/163mm风冷/ATX电源/长显卡/Type-c ) 30天销量1000+ ¥399 去看看 机箱采用紧凑型M-ATX结构设计,体积控制得非常到位,同时扩展能力并不弱。 机箱的前脸采用正方形栅格设计,不仅美观大方,而且透气性好,能够大大增强机箱的散热能力。 机箱的I/O接口一览,USB 3.2 Gen2 Type C接口已成为标配。 机箱顶部也采用了正方格形栅格设计,内部还配备了大面积防尘网。该位置可以安装一枚240水冷或2把120/140风扇。 机箱左侧板采用钢化玻璃设计,配合右侧的小方格设计,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右侧板为孔网式设计,能够提供比较通透的散热性能。 机箱尾部一览。 机箱底部采用了方格形栅格开孔+磁吸式防尘网设计。 拿掉侧板,可以看出机箱内部的空间相对比较紧凑,但实际上该机箱对高端配件的支持度还是比较好的,如最大可支持363mm的长显卡,非常适合组建Mini型小钢炮。 机箱背部提供了一个22mm深的专用背线空间,同时还配备了限位魔术贴,玩家理线更加轻松。 下面开始装机,Z20的体型虽然比较小,但安装配件的过程还是比较顺利的,基本没啥难度。 背线也理好了,这一次用的是电源的原装模组线,但得益于背线空间充足,所以藏线也没啥难度。 别忘了安装机箱的把手,该把手采用内六角螺丝固定,档次感十足。 个人还是很喜欢这个把手设计的。 盖好侧板,主机的整体效果还是很不错的。 尾部效果一览。 灯光效果一览。 散热器支持温度数显和RGB灯效。 内存的灯效也很不错。 白色更符合HOF系列的气质。 最后再烤个机(室温22℃),在九州风神 AK500S数显版的压制下,CPU的平均温度为82.3℃,这个温度还算可以。 功耗方面,R5 8600G确实省电,本人这次选择850W的电源是为了后续升级独显方便,玩家如果没有这方面的需求,可以选用功率略低一些的电源。 五、总结 通过测试来看,高频内存对新一代8000G系列APU的性能加成是十分明显的,本来R5 8600G的核显是对标GTX1050Ti的,但当内存频率超到7600MHz时,R5 8600G却有了越级挑战Steam排行第二的独显GTX1650的资本。 而要达成这样的频率,要求并不是十分苛刻,要知道目前A-DIE、M-DIE颗粒的内存超8000MHz都是基本盘,像本人这次测试所用的影驰 HOF PRO DDR5 7000 32GB,更是有超8600+MHz的实力,所以只要你不是手(ren)艺(pin)太差,基本上随便超超就能免费GET到10%的额外性能。同时,R5 8600G的核显也有一定的超频能力,如果再超一下,超过GTX1650并不是难事。 不知道你学会了没有?如果你手头有新一代APU,不妨试试超下内存吧,或许有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本次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搞机有所帮助,谢谢欣赏! <更多>

搞机之道 经验 03-12 16:39

前言 1月份的时候,5700X3D上市了, 本来这颗大三缓的U在游戏方面肯定是有优势的,但售价在JD看了一下还要1500多,由于使用的还是之前的ZEN3架构,只能使用DDR4内存,在今天内存频率都能上8000的情况下是完全不占优的,生产力的话由于是X3D所有也没法占优势。所以我从各方面对比了一下,发现英特尔12代的12600KF反而比5700X3D更便宜,性能还要更好一点,甚至在主板的选择上,也能有不少的选项,那么我们就来看看12600KF这颗U是不是更香一点。 开箱&配件 这次的主角就是这颗I5-12600KF了,价格的话现在盒装只要1199,我直接建议购入盒装不建议散片,因为价格和保修的话盒装是更划算的。12600KF为10核心16线程,6个P核,4个E核心,P核最大睿频4.90 GHz,E核最大睿频3.60 GHz,性能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完全够用,性价比方面还是不错的。 这次主板我选的是最新的Z790MPOWER,微星最新的主板,据说用这块板子内存超频已经可以普遍达到8000频率了。 整个主板的配色其实和我之前测的迫击炮2差不多,在整体配置上也差不多。不过区别于迫击炮2的则是主板上都印刷这MPOWER的字样。 为了超频,内存插槽的数量都缩减为了2条,目前市面上好超内存的板子基本都是两条的板子,如果你说你自己只是为了买了正常用的话,内存方面建议卖24*2 48G的套装会好点。 由于Z790MPOWER是一款MATX的板子,所以固态只有两个M.2的接口,这点不是特别友好,因为最近固态又涨了, 需要大容量的固态的话得肉疼了。 内存条这次用的是科赋的CRAS V RGB,这款内存条在官方的MPOWER联盟里可以找到,并且是在首批的兼容列表里。外包装是黑色,上面印有渲染图,右上角显示它的频率是7200MHZ,容量为16G*2,右下角标有支持XMP3.0的字样。 打开后可以看到内存本体被静电塑料托盘进行固定保护,固定的比较稳,防止运送的时候被静电或者路途中的颠簸导致到手坏。 内存看上去是黑色的磨砂材质,但摸上去没有什么颗粒感,我个人还是觉得挺舒服的,整体除了左下角的LOGO以及右上角的DDR5字样就没有别的例如花纹之类的东西了,还是比较整洁的。 具体看一下频率时序,7200 C34,我玩过好几条7200频率的条子了,基本都是C34这个时序。 RGB灯带贯穿整条内存,在一侧标有科赋得LOGO,亮起来的话效果应该挺不错。 固态这里由于我要新做一个系统盘,并且配置测试软件,所以用上了宏碁acer的暗影骑士•擎N7000,宏碁的存储产品一向是口碑很好的,之前我也使用过他们的内存,产品性能、品质、使用体验上都是很不错的,而且性价比也非常高。外包装上,宏碁暗影骑士•擎N7000的龙元素也有不少,右边都是龙的团纹,很是契合龙年,并且红黑分明,非常有特色。 固态本体的散热贴的配色也是红黑分明,不过外包装上的龙换成了暗影骑士,视觉上还是挺不错的。 我撕掉贴纸查看了一下方案,可以看到是联芸1602A加上长存的QLC颗粒,这个方案是没什么问题的,QLC颗粒的话日常使用也没什么大问题,并且这次我是拿它当系统盘用的。 安装 先把CPU安装上主板,准备开测! 安装使用的还是之前的那套白色主题的德商德境界主机,机箱为德商德境界的Shadow Base 800 DX,静音和散热的效果还是挺不错的的,这次的Z790MPOWER也是白色的比较适配。 由于是两槽内存的主板,所以不用纠结内存条插什么24插槽了,直接插上去就完事了,用来测试的话真的挺方便的,盲插也没杀问题。 机箱所有的风扇全部更换成了德商德境界PURE WINGS 3 14CM标准风扇,我曾经实测过机箱自带风扇和德商德境界性能扇的区别,使用性能扇确实可以降低机箱整体温度以及CPU散热的温度。 这次使用的是德商德境界的PURE LOOP 2 FX 360水冷,所有的风扇均换成了PURE WINGS 3 12CM高速风扇,可以很好的降低CPU的温度。 由于我最近对于RGB不是太感冒,并且为了性能着想,RGB用的并不多,所以看上去很素,不过有的人就喜欢这套,RGB不能没有,只要一点点就行。 内存条的效果倒是很不错,不管是造型还是RGB的光感,加上最上方的科赋LOGO,我都是挺喜欢的。 德商德境界的Shadow Base 800 DX在机箱上还有一定的RGB效果,正好点缀一下。 测试 首先打开看一下CPU-Z,可以看到12600KF TDP为125W,核心数6P+4E,总共16线程。 CPU-Z跑分中,单核心786.8分,多核心7106.9分,对比了一下AMD5000系的5950X,单核心分数略高一些,多核心确实完败,当然5950X再怎么说也是5000系的扛把子,当然可是打12900K的。 R23跑分中,多核17375分,单核1894分,我去找了一下5700X3D的跑分,5700X3D单核跑分大概在1357分,多核心在13552分左右,12600KF的跑分是要高上一些的。 功耗上,在跑R23的情况下,确实是在125W左右,温度的话由于我用的360散热器加上PURE WINGS 3风扇,温度只有53度左右。 再看下内存测试,这里就直接打开XMP使用7200的频率,读就有了101.22GB/s,写91985MB/s,复制91270MB/s ,延迟64.4ns,对于使用DDR4的5700X3D来说,内存高出太多了,影响还是会比较大的。 由于12600K超频肯定不能像14代CPU随便就超到8000频率,这边就稍微小超了一下,读就有了105.23GB/s,写92677MB/s,复制95570MB/s ,延迟64.1ns,稍微提升了一点,后期多调调7800频率应该没啥问题。 再看一下宏碁固态暗影骑士•擎N7000的信息,PCIE4.0*4通道,通电次数和通电时间都没啥问题,确实是一块新盘。 固态这边,12600KF肯定是可以是用PCIE4.0的,由于我是拿它做了系统盘,占用了一定的空间,所以宏碁暗影骑士•擎N7000的跑分速度在7089MB/s左右,写入在6344MB/s左右,这个数值没什么问题,基本也达到标称值,可以说是目前PCIe4.0 SSD的第一梯队。 在这个情况下,如果你随便写一个200G的文件,可以看到基本上是可以用标准速度写完的,所以日常使用中,宏碁暗影骑士•擎N7000的性能很不错,QLC颗粒其实也没什么问题。 这里我还跑了一下SPECworkstation的生产力测试,分数如图,需要的可以自取一下,如果用5700X3D来跑的话分数应该是要比12600KF差的,毕竟5700X3D主打的是游戏。 最后单烤一下FPU,烤了快20分钟,温度在70度左右,温度算是很低的了,所以去弄一个好点的风冷,或者240普通水冷,压制这块12600KF是一点问题没有,又可以省一笔费用。 最后再跑个FPS网游,1080P分辨率超高画质,平均帧率在402帧,1%LOW帧在290帧率,整体看下来,这个帧率我感觉也足够了。 总结 我是没想到12600KF这个上上代的CPU的性能,对比今年刚出的5700X3D还有这么多优势,价格上要便宜,还能搞一些生产力,D4或者D5内存也可以进行一个选择,选择D5的话性能要比D4强不少,整机价格上,如果你装5700X3D和装12600K是差不多的,5700X3D玩网游的话可能有一点优势,所以如果你不怎么玩网游, 我个人还是推荐12600KF这块U。 <更多>

dior 晒物 03-05 17:49

写在前面 前几天有个粉丝看了我做的 14400 评测,微信上咨询我装机事宜。对方的要求不高,看重性价比打算走 D4 平台,搭配块中高端显卡也能胜任 3A 大作的需求。当时我给它提的建议是 12490F + B660 的组合,对方则有点纠结于要不要上刚出的 7500F。正好我手头还有块 12490F,就干脆做个简单测试,看看 2024 年这块处理器是否值得入手。 数据对比 ▼先看看对话中提到两款处理器基本参数: ▼处理器天梯图中各自的定位 ▼从整体性能来看,新出的 7500F 得益于工艺的提升、频率的加强,性能的确比 12490F 高。但正如对话中所提到的,两款处理器都能满足对方的需求,而 12490F 价格上便宜了 200+,此外 Intel 处理器保值率更高,而且 7500F 也不支持 D4 平台,整体装机费用会更高,这也是我推荐 12490F 的主要原因。 接下来,我们看看 12490F 搭配上代的 DDR4 平台,是否在 2024 年依然能保持不错的性能。 核心硬件一览 ▼1nte| 酷睿 i5 12490F 为中国特供版产品,发布于 2022年1月 。基础信息包括 6 核心 12 线程,CPU 主频 3GHz、最高睿频 4.6GHz、三 级缓存 20MB、PBP 功耗 65W、MTP 功耗 117W、支持DDR5内存,支持PCIe5.0、插槽类型 LGA1700 。 ▼搭配的主板是手头的技嘉 B660I。(莫法,手头 DDR4 版本的 B660 只有 ITX 的版本)。主板采用 8 +1 + 1 相数字供电,90A 供电晶体管,10 层 PCB 电路板,2 个 DDR4 DIMM插槽,最高可以支持到 DDR4 5333;下方 4 X SATA3.0;前置 USB 接口为 3.2 GEN 1 Type - C (5G 速率);PCIE X 16 插槽支持 PCI-E 4.0,内嵌合金框架防止板卡变形;三 个风扇接口 ,两个 RGB 接口,分别为 12 V 4针 / 5V 3针。声卡搭载支持 7.1声道的 Realtek897,网卡是Wi-Fi 6 协议的 AX201 ▼这块板最大的遗憾有两点,一是没有 DEBUG 灯,二 是只提供了一个 M.2 插槽,这个价位来说还是有点抠门了。另外就是主板的散热模块过于夸张,对大部分下压式风冷都不友好,想用它玩 ITX 主机的话一定要注意散热,首选水冷。 ▼内存是十铨梦境 16G×2 3600 ,十铨的 DDR4 高端内存条,灯效很赞,现在的价格依然保持 600+,可惜现在 DDR5已经成了主流,卖也不好卖,就一直闲置到了 如今。 ▼显卡是索泰RTX 4070Ti X-GAMING OC 欧泊白,这块卡我之前用它搭配 I5 14400 + 微星B760M EDGE TI WiFi + 金百达 刃 DDR5 7200 32GB 做过评测, 这次正好用它对比下差距,看看 12490 搭配它是否存在瓶颈。 ▼电源是华硕 TUF GAMING 装弹手 850W,80plus 金牌认证,支持 ATX3.0 和原生 PCIe5.0 ,这样就不用显卡转接线了,装机更加方便。 ▼既然是测试,机箱就用的开放式机箱,散热是超频三的东海 R4000W, 4 热管单塔风冷,百元价位,压压 12490F 应该没问题。 性能测试 ▼参数方面大家都比较了解了,看看图就好。单核跑分 702.6,多核跑分 6369.3。另外, i5 12490F 的核心是个亮点,全 P 核不说,还具备优秀的超频能力,只要是搭载外置时钟发生器的 B660 主板,都能对其进行外频超频。加上处理器上市日期较长,拥有很高的性价比,前阵子的抖音年货节甚至做到了全新盒装 814 的价格。 ▼【CINEBENCH R23 】是常见的电脑硬件基准测试软件,主要用于测试 Cinema 4D在多个 CPU 内核上的 3D建模,动画,运动图形和渲染性能,同时能够测试CPU在高负载状态是否稳定运行,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的散热能否撑得住长时间的运行等等。最终结果 12490F 单核性能得分 1714pts,多核性能得分 12096pts, 对比下 锐龙5 7500F 吧,参考分数来源于 cpu-monkey ▼CPU PROFILe 是 3D mark 针对 CPU 基准推出的新测试,和原有的 DirectX 基准测试不同,该测试主要用于显示CPU性能如何随使用的内核和线程数量而变化,也就是多线程在实际运用中的性能表现。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需要关注1 / 4 / 8线程的性能表现,游戏玩家可以重点关注 4 / 8 线程,再高的线程偏向计算密集型任务,普通用户很难用到。 测试结果:最大线程 6025、单线程 971、双线程 1692、4 线程 3056、8 线程 4733、16 线程 5931。 ▼ PC-MARK 是一款专业的计算机处理器性能评估软件,它具备全面的基准测试软件能力,主要用于评估整机综合性能,虽然该软件主要用于生产力测试,但也符合普通用户的需求。测试结果总分 7996,常用基本功能 10242、生产力跑分 9851、数位内容创作 13752。 ▼内存也跑跑分,XMP 3600MHz 时时序为 14 - 15 - 15 - 35,读取速度 50627 MB/s,写入速度 52372MB/s,复制速度 52123MB/s,延迟 76.5ns。 ▼V-Ray Benchmark 是一款免费的独立渲染速度测试软件,主要用于测试计算机的渲染速度。包括测试 CPU的 V-Ray 、测试 CPU 与 GPU 协同工作的 V-Ray GPU CUDA,以及测试显卡 RTX 渲染性能的 V-Ray GPU RTX 测试结果如下: V-Ray 得分为 8489分, V-Ray GPU CUDA 得分为 2275 分, V-Ray GPU RTX 得分为 2890 分。 ▼CrossMark 是 BAPCo 组织开发的基准测试软件,包括总分、创造性、生产率和反应能力四大项目,测试项目主要以日常实用性为主,比如网页浏览、电子表格、照片编辑、照片组织、视频编辑等等。该测试比较看重处理器的单线程性能,对于日常工作娱乐有很大的参考性。 跑分结果:总分 1825、生产率得分 1750、创造性 1896、反应能力 1848 ▼3DMARK 分别测试了 DX11 为基准的 Firestrike Ultra 和 DX12 为基准的 Time Spy Extreme ,两者均为 4K 分辨率。作为对比的是之前测试过的 14400 + B760M + DDR5 7200 32GB 平台,分数如下 Fire strike Ultra(12490F): 得分 13308分,其中显卡得分 13482分,CPU得分 23363分,综合得分 7638分。 Fire strike Ultra(14400): 得分 13378分,其中显卡得分 13409分,CPU得分 27399分,综合得分 7496分。 ▼Time Spy Extreme Extreme (12490F):得分 8959分,其中显卡得分 11131分,CPU得分 4255分。 Time Spy Extreme (14400):得分 9511分,其中显卡得分 10948分,CPU得分 5456分。 ▼DX12 基准和光追对比测试 Speed Way 测试:12490F 显卡得分 5598;14400显卡得分 5533 光追 Port Royal 测试光追 Port Royal 测试:12490F 显卡得分 14250;14400显卡得分 14149 小结:从上面测试已经能够得出结论,酷睿 I5 - 12490F 就算放在 DDR4 平台,依然能和 D5 平台的 14400 持平,对于 40 系显卡的性能释放甚至还能在某些场景小胜,考虑到两者的价格差距,无疑更有性价比。 ▼游戏测试重点关注 GPU 受限这个数值,该数值占比越高越好,低了说明 CPU 提供的数据无法被 GPU 完全渲染,反之如果 CPU 受限高,GPU 无法做到满负载,就说明处理器跟不上,也就是所谓的 CPU 瓶颈。 ▼首先是《死亡回归》,这是一款由芬兰工作室Housemarque制作的第三人称Roguelike射击游戏,故事剧情比较简单,主要内容就是打怪。不过这款游戏虽然是第三人称设计游戏,但玩法是类似死亡细胞的模式,玩家每次死亡都会从头开始,射击手感也做的不错,很适合快餐类玩家。最重要的是,这款游戏内置的帧率测试工具不错,选项也很细致,很适合作为测试工具。 ▼进入游戏将分辨率更改为 1080P,让压力向 CPU 端倾斜,图像质量设为最佳,平均帧率 163FPS,最大 261FPS,最小 82FPS,GPU 受限区域显示 100%。 ▼古墓丽影虽然上市有些年头,但详细的 Benchmark 工具,对于判断主机性能还是很实用的,尤其是 CPU 对显卡性能释放的影响详细数据,很适合作为处理器性能测试。从结果来看,在 1080P / 超高性能下主机能跑出 176FPS 平均帧率,不过 21% 的受限率还是说明了 12490F 有点跟不上 GPU 的节奏。 不过将其调整为 4K 分辨率 / 质量选项, GPU 受限率倒是大幅提升。此时平均帧率 150FPS ▼地平线5 性能测试,1080 分辨率 / 极端特效 ,平均帧数 139FPS,GPU 受限 31.4. ▼最后用赛博朋克 2.0 作为结尾吧,在 4K分辨率 / 超级光追模式下,主机能提供最大 78.93、最小53.92、平均 64.07FPS,基本满足流畅与画质的需求,使用高刷显示器的朋友可以考虑调整画质实现更顺滑的游戏体验。 小结 英特尔 12 代酷睿算是个小爆发,后面的两代只能算是常规更新,12490F 作为特供款,更高的睿频也就意味着更高负载任务下会表现得更好。从测试结果来看,这块处理器足以满足日常娱乐、以及生产力的需求,搭配中高端显卡也不会有太大的性能瓶颈。不过想讲究充足的性能释放,搭配的显卡最好是 4060TI 或者 3070TI 这个级别的显卡。考虑到 800+ 的价格,不夸张的说,这块处理器依然是当下性价比最高的。 英特尔(Intel) i5-12490F 酷睿12代 处理器 6核12线程 单核睿频至高可达4.6Ghz 20M三级缓存 台式机CPU 送赠品30天销量1w+ ¥1029 去看看 技嘉(GIGABYTE)迷你雕B660I AORUS PRO DDR4主板支持CPU12代酷睿12600K12400F Intel B660 LGA 1700 30天销量500+ ¥1499 去看看 十铨科技 梦境4000 DDR4电脑内存条台式机3600超频游戏电竞套装RGB内存条 梦境DDR4 3600 16G*2 C14 30天销量500+ ¥2659 去看看 华硕(ASUS)TUF GAMING 装弹手850W 金牌全模组电源 原生ATX3.0/PCB涂层/80PLUS金牌认证/Pcie 5.0/压纹线 送赠品30天销量1000+ ¥1099 去看看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02-06 17:39

一、前言 作为一个折腾玩家,虽然平日里各种尖货也评测了不少,但真正从自身应用角度来说,其实一颗能够满足日常办公+轻度游戏的APU就能满足需求了。不过ZEN3时代的APU受限于核显架构,在性能上还是有些差强人意,所以当ZEN4发布后,本人就一直期待着基于ZEN4架构APU的到来。 在前些时候,AMD发布了移动端的新版APU,本人也体验过几回,其性能表现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不过受限于移动端的功耗墙和温度墙限制,性能终究还是打了折扣。 不过好饭不怕晚,近期桌面端的8000系APU终于来了,本人也有幸拿到了锐龙7 8700G的首发评测机会,下面就将折腾及体验过程分享给大家吧。 二、开箱介绍 虽然新版APU的CPU核心架构还是ZEN4(C),但被命名为了8000系列,故而其外包装风格也和7000系略有不同。 附件一览,标配散热器一直是APU的惯例。 CPU的外观方面和ZEN4系列大差不差,只不过正面基板上的电容却不见了。 其实电容并不是被取消了,而是被隐藏于顶盖的下方,你没看错,这一代的APU除了核心和顶盖接触的部分外,其余部分都采用了镂空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再也不怕硅脂涂太多,被挤到电容上面了。 背面则和ZEN4系列CPU完全一致。 三、性能测试 为了充分挖掘这颗R7 8700G的CPU及GPU性能,特组建了如下平台。 先看看CPU、主板、内存等信息。 R7 8700G的CPU部分采用了ZEN4架构,4nm制程,采用8核心16线程设计,其基础频率为4.2GHz,最大加速频率为5.1GHz,三级缓存容量为16MB,从规格来看,R7 8700G的CPU部分和7700X比较接近,可以看成后者的砍缓存降频版。 内存方面,目前R7 8700G对24GB规格的内存倒是可以支持,不过频率方面,对超过6400MHz的内存支持度并不是很好,所以本次测试只能降一档,开启EXPO 6400MHz档位了。 为了使测试结果更加直观,这里拉来了对手的i5 13400进行CPU部分的对比测试。 CPU-Z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7 8700G相较i5 13400,单核性能略逊一筹,但多核性能大幅度领先。 国际象棋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7 8700G相较i5 13400,单线程性能和多线程性能均处于领先地位。 Cinebench 2024基准测试。 在该测试中,R7 8700G相较i5 13400,单核性能持平,多核性能大幅度领先。 V-Ray CPU渲染测试。 在该测试中,R7 8700G相较i5 13400,取得了大幅度领先优势。 接着看看GPU部分。 R7 8700G的GPU部分采用了AMD Radeon 780M图形处理单元,它采用最新的RDNA3架构,4nm制程,共有12个计算单元,768个流处理器,性能在现有的核显中处于独一档的存在。 先和对手家的核显对比一下开开胃。 3Dmark系列测试走起。 可以看出,在3Dmark系列测试中,R7 8700G的Radeon 780M无论是面对i7 13700K的UHD Graphics 770,还是i5 13400的UHD Graphics 730,都取得了碾压性的优势。 再试试游戏,R7 8700G面对i7 13700K和i5 13400,依然取得了碾压性的优势。至于其他游戏为啥没测,主要是i7 13700K和i5 13400在这些游戏中只有10来帧20来帧的帧率,根本没法保障流畅运行,所以也就没必要放上来了。 既然打核显没啥意思,那就找个独显练练手? 下面有请目前Steam上占有率第二名的独显GTX 1650出场,当然,也顺便加入了Steam上占有率第三名的GTX 1050Ti进行陪跑。 可以看出,在3Dmark Fire Strike测试中,R7 8700G相较i5 13400+1050Ti组合和i5 13400+1650组合都取得了领先优势;在3Dmark Time Spy测试中,R7 8700G领先于i5 13400+1050Ti组合,但略微落后于i5 13400+1650组合。 游戏性能测试。 在参测的8款游戏中,R7 8700G全面领先于i5 13400+1050Ti组合;在面对i5 13400+1650组合时,取得了4胜4负的战绩,不过从净差值来看,R7 8700G还是要略逊于i5 13400+1650组合的。 不过别忘了AMD还有AFMF(AMD Fluid Motion Frames)技术,R7 8700G虽然是核显,但也能享受到该技术的加成。 AFMF技术的功能与英伟达DLSS 3相似,可通过插帧技术显著提升游戏的帧率,据官方宣称,该技术技术在1080p分辨率下可将游戏性能平均提升97%、在1440p分辨率下提升更是高达103%,当然这个效果也是因个人硬件配置及所采用的游戏而异。 AFMF开关被集成在AMD驱动面板中,玩家可以在默认界面将其打开。 也可以在HYPR-RX功能中开启该技术。 然后玩家需要到游戏中降低分辨率,AFMF技术会通过插帧技术将画质扩展到显示器的最大分辨率。 譬如本人这台显示器为原生4K分辨率,所以咱们以《赛博朋克2077》为例,先将分辨率降到1080P。 通过AMD驱动面板后台的帧率统计日志来看,开启AFMF技术相较不开,帧率几乎翻了一番,此技术的威力由此可见一斑。 AMD在RDNA3架构的GPU中加入了XDNA AI引擎,其核心采用了多个独立的AIE单元(NPU),R7 8700G中的AMD Radeon 780M虽然是核显,但却将这一特性完美继承了下来,下面咱们试试Radeon 780M的AI性能吧。 目前比较常用的AI软件是Stable Diffusion,该软件可以根据提示词自动生成各类图片,据说有些老司机们解锁了各种另类玩法,可以说是非常好玩的一款软件。 输入网上找来的提示词,并将画质设置为512X512,然后静待软件生成图片。 对比一下,可以看出,R7 8700G核显的AI性能还是很不错的,比纯用CPU或用i5 13400核显快了好几个档次。 虽然目前AI运算的主力军还是独显,但R7 8700G作为第一批内置NPU的桌面级CPU,确实属于超前配置了,个人觉得该CPU非常适合作为办公+轻游戏+轻人工智能用途。当然,目前办公级的AI应用还比较少,不过,这一点等明年Windows 12系统上市后,会有一大批和办公生产力相关的轻AI配套应用诞生,到时候玩家将会真正体验到R7 8000系列APU的妙处。 CPU烤机温度测试(室温20.8℃),在九州风神 AK500S数显版的压制下,CPU的最高核心温度为73.8℃,这个温度还是比较低的。 功耗方面,得益于4nm工艺制程,R7 8700G无论是CPU还是GPU,都是比较省电的。 四、测试平台及装机分享 下面分享下此次测试用到的部分配件,近期有配机需求的网友可以看看。 主板采用了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作为千元级B650中的当红辣子鸡,B650重炮手做工扎实,功能丰富,当然,最让本人看中的还是华硕强大的软件研发能力,在此次首发测试前很久,华硕就放出了可以支持AMD 8000系APU的BIOS,这一点确实是比较给力的。 主板外包装背面一览。 主板保持了重炮手系列的一贯风格,6层黑色PCB搭配扎实厚重的VRM散热马甲,给人一种非常靠谱的感觉。 VRM散热马甲特写,这个散热马甲的分量还是很足的,扎实的做工正是保障主板稳定运行的基础。 主板采用8+4pin ProCool高强度实心供电接口,耐用性更强,电流阻抗更低。 主板采用了12+2供电模组设计,Dr.MOS为万代的Z5317NQI,最大可支持60A电流,同时主板使用了大量高品质合金电感和耐用固态电容,为CPU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 主板提供了四条DDR5内存插槽,最大支持192GB DDR5内存,最大频率可支持到7600MHz+(OC)。 前置USB接口方面,提供了1个USB 3.2 Type-C接口,并采用了金属加固设计,还提供了1组USB 3.2接口,满足了玩家外部存储扩展需求。 RGB接口方面,提供了2个5V RGB接口,配合AURA SYNC神光同步软件,满足了玩家玩灯的需求。 主板提供了4个SATA 6Gbps接口,在PCH芯片的下方,还提供了1个12V RGB接口和1个5V RGB接口。 主板提供了1条PCIe 4.0 ×16插槽,该插槽采用SafeSlot高强度设计,耐用性更高;主板还提供了1条PCIe 3.0 ×1插槽和1条PCIe 4.0 ×16插槽(×4模式)。 主板还提供了2条M.2插槽,其中第一条支持PCIe 5.0,第二条支持PCIe 4.0,两条插槽均采用便捷式卡扣设计,并且都配备了散热片。 音频方面,主板通过REALTEK ALC897音频芯片+高品质音频电容+SupermeFX音频防护线,为玩家的高品质听音提供了硬件保障;同时配合双向AI降噪技术,可以降低麦克风输入和音频输出的环境噪音,为玩家的高品质听音提供了软件保障。 网络方面,有线部分为RTL 8125BG 2.5Gb网卡,无线部分为MT7921 WiFi 6网卡,双网卡配合主板的电竞特工网络技术,能够为玩家提供更好的网络环境。 主板的I/O接口也是比较丰富的,常用的DP、HDMI视频接口都有,USB数量也比较充足,高速USB 3.2 Gen 2x2 Type-C(20Gbps)接口也有所配备。 另外值得称道的是主板提供了BIOS FlashBack接口,该接口可以在无CPU状态下升级BIOS,本人这一次评测8700G时就体验了一下,无需老CPU,直接一个U盘就能搞定。 主板背面一览,背面的图案也很有质感。 内存选用了光威 神策 DDR5 6800 24GB×2 RGB,该内存采用全新的海力士M-DIE 3Gb颗粒打造,兼顾了性能和容量,同时内存支持RGB灯效,比较适合喜欢光污染的玩家。 内存外包装正面一览。 内存外包装背面一览。 内存的附件一览,其中附赠的手套还是比较实用的,玩家戴上操作,可以避免在硬件上留下汗渍和指纹。 内存采用白黄相间的配色,其外部采用加厚铝制散热片,配合内部的铜质均热板,能够大幅度提高导热性能,降低温度,保障了内存的稳定运行。 特写一张,内存的陶瓷白金属烤漆马甲还是很有质感的。 背面一览。 标签特写,可以看出,内存为单条24GB规格,频率为6800MHz,时序为CL 34 46 46 108,电压为1.35V。 内存采用高透亚克力冰晶设计导光条,内部设有8个独立灯光区域,能够实现1680万RGB色值,可以带给玩家梦幻酷炫的灯效体验。 内存的做工也是非常扎实的,10层PCB+10μm加厚金手指设计,可为玩家带来更加高效稳定的体验。 简单测试一下,由于目前A平台对高频内存的支持度比较一般,所以这里只能降一档开启EXPO 6400MHz进行测试了。 SSD采用了WalkDisk WN20 Pro 2TB,该品牌虽然在SSD领域是新晋品牌,但胜在用料靠谱,价格实惠,性价比非常高。 SSD正面一览。 SSD采用了M.2接口设计。 拿掉标签,可以看出SSD采用了无缓存设计方案,正面共设有1颗主控颗粒和4颗Nand颗粒。 主控为国产联芸MAP1602A,这颗主控近期的存在感还是比较强的,它通常搭配长江存储的Nand来实现全国产化制程,该主控采用12nm工艺打造,支持4通道无外置缓存设计,其最大的特点在提供了旗舰级性能的前提下,温度还非常低。 Nand颗粒,长江存储的3D TLC,单颗容量512GB,4颗组成了2TB的总容量。 SSD背面为无元件设计。 测试一下,先看看SMART信息。 CrystalDiskMark测试,SSD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7085.31MB/s、6452.90MB/s,其持续读、写速度处于PCIe 4.0x4 SSD中的一线水准。 4K方面,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77.68MB/s、242.66MB/s,也属于非常不错的水平。 TxBENCH测试的情况基本和CrystalDiskMark一致。 下面测试一下SSD的SLC Cache大小及SLC Cache写完后的性能。 可以看出,SSD在SLC Cache内的持续写入速度大概在6000MB/s,当SLC Cache写完后,缓外速度降到了2400MB/s左右。 通过TxBENCH生成的日志文件可以推算出SSD的SLC Cache约为530GB,这个数值在同等级的SSD算是比较高的。 虽然SSD读写速度更快,但对于一些大体积的固定文档,还是HDD更适合、更靠谱一些,所以顺便入手了东芝 MG09ACA18TE 18TB企业级机械硬盘。该硬盘采用垂直式CMR磁记录技术,兼容性和可靠性俱佳,同时五年质保也让用户没有了后顾之忧。 硬盘的具体型号在盒子底部的标签上。 附件除了提供了质保卡外,还提供了SATA数据线、螺丝和螺丝刀,这一点还是比较贴心的。 硬盘采用3.5英寸规格,支持7200RPM转速,其内部采用氦气密封设计,硬盘支持断电数据保护功能,而且还采用了抗振RV传感器,大大提高了硬盘的稳定度和可靠度。 硬盘背面采用PCB反转式设计,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避免PCB上的元器件受外力碰撞而损坏。 SATA接口和供电接口特写。 上机试试效果,先用HD Tune Pro软件看看硬盘的SMART信息,一切正常。 测试一下,读取速度最高可达285MB/s,这个性能在HDD中还是比较不错的。 写入速度最高可达280MB/s,这个速度也很不错。 用CrystalDiskMark测试一下其持续读写速度,可以看出,其结果基本和HD Tune Pro一致。 散热方面,由于R7 8700G的功耗和发热并不是太高,所以这里选用了200元内性价比比较高的九州风神 AK500S 数显版。 散热器采用了白蓝相间的外包装风格,中间印着产品的效果图,简约醒目,重点突出。 背面印着散热器的规格参数介绍。 附件提供了全平台金属扣具,并提供了一小包高效能硅脂。 散热器本体采用全黑化设计,配合黑色风扇,给人一种沉稳冷静的感觉。 散热器的顶盖支持智能化数字显示,顶盖上下两侧还支持ARGB电竞灯效,可玩性还是非常高的。 拿掉顶盖,可以看到内部的数显小屏。 散热器采用薄塔设计,目测对高马甲内存的兼容性不错,其侧面鳍片间采用了扣fin+折fin工艺固定,稳固度和牢靠度较高,同时还能起到一定的聚拢风流效果。 矩阵式鳍片组设计已基本成为九州风神风冷散热器的标配。 散热器采用6热管设计,底座采用创新聚合热管直触底座,这样的设计更适合新一代平台的安装及解热,其好处是热管接触CPU核心单元位置更加精准,散热效率更高。 散热器标配了1把FK120风扇,该风扇采用真FDB轴承,安静智能,同时使用寿命更长。 电源选择了长城 N8 850W,电源拥有850W的额定功率,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115V),支持ATX3.0规范和原生PCIE5.0供电,再加上不计成本的堆料设计和超长的10年质保,综合实力还是非常强的。 电源采用酒红色外包装设计,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 背面是电源的黑科技介绍。 电源提供的附件还是比较丰富的,除了必要的电源线、模组线外,还提供了理线扎带和24pin短接器。 电源提供了非常丰富的模组线材,线材采用进口高级尼龙编织,柔韧性较好,非常便于玩家理线。 电源采用全新的外观设计风格,正面一体式的金属栅格设计看起来非常有质感,其内部配置了一枚14CM温控大风扇,高效静音。电源采用LLC谐振+DC-DC拓扑方案,不仅效率高,而且输出非常稳定。 电源侧面非常简约,只有一个“HUNTERS”字样的LOGO。 电源的模组接口也非常丰富,尤其是12VHPWR接口配备了两个,这在目前的主流电源上都是很少见的。 铭牌表一览,该电源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却有着媲美铂金电源的效率,同时其12V输出功率高达849.6W,这个占比还是非常高的。 AC输入端采用了大量散热网孔设计,并且配备了单独的AC开关。 机箱采用了乔思伯 乔家一物 Z20,这是一款有着ITX体积的MTAX机箱,在只有20L的空间里,却能装下240冷排、163mm高塔散热器及36cm的长显卡等配件,这个兼容能力确实是非常强的。 机箱采用牛皮纸盒外包装,主打一个简约环保。 机箱的附件被单独放置在一个盒子里,并且进行了区域性固定。 机箱采用紧凑型体型设计,正脸的正方形小格子有一种极致简约的几何之美。 左侧板为钢化玻璃设计,在其右侧也有一些小方格设计,这个风格和前脸是统一呼应的。 右侧板为钢铁材质,其上面密密麻麻的开了许多小孔,通透性非常不错。 尾部一览,由于电源位被移到了前部,所以机箱的整体高度是比较低的,其尾部还提供了1个12cm风扇位。 顶部也采用方格形开孔设计,并配备了大面积的防尘网。 底部也是方格行开孔+防尘网设计,不过这里的防尘网是磁吸式的,便于玩家进行定期清洗。 打开侧板,可以看出其内部的空间还是比较紧凑的,不过该机箱能够支持全尺寸的MATX主板和360CM的长显卡,扩展能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背部一览,该机箱的体积虽然很小,但背部却提供了一个22mm深的专用背线通道,配合限位魔术贴,能够让玩家更加轻松的理线。 下面试试将此次测试所用的配件组装成一台主机,配置单如下: 原计划的装机是纯核显方案。 该方案的好处是机箱底部能够安装一块HDD。 背线一览。 盖好侧板,效果还不错吧? 该机箱还提供了一个可拆卸式把手,个人觉得这个设计还是比较人性化的。 下面再试试独显方案,由于这里采用的影驰 RTX 4060 Ti 星曜 OC长度较长,和HDD有冲突,故而在安装独显时,只能拆掉HDD了。 盖好侧板的效果图。 尾部一览。 对该机箱感兴趣的玩家可以根据这张表来制定装机计划,从而避免出现配件打架或走弯路的情况。 再看看灯效,整体效果。 散热器的数显及RGB效果。 内存条的RGB效果。 纯白色的内存条也很好看。 五、总结 从此次的测试体验来看,AMD R7 8700G无论是CPU部分还是GPU部分,性能都非常出色,尤其是其集成的Radeon 780M图形单元,性能完秒目前Steam占有率第三的独显GTX 1050Ti,同时也和Steam占有率第二的独显GTX 1650打得有来有往。R7 8700G这样的表现,可谓是让一众入门级显卡都失去了购买价值。同时该图形单元中还加入了NPU单元,开创了核芯显卡的人工智能新纪元,可以想象,在不久的将来,它的用途将会进一步凸显出来,类似R7 8700G的设计理念也将被进一步发扬光大。 在此次测试中,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的表现一如既往的稳定,对8700G的支持度也非常好,个人觉得还是比较值得选购的。当然,光威 神策 DDR5 6800 24GB×2 RGB、WalkDisk WN20 Pro 2TB、东芝 MG09ACA18TE 18TB、九州风神 AK500S 数显版、长城 N8 850W、及乔思伯 Z20的表现也都非常不错,如果你近期有装机需求,也可以参考参考。 以上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配机有所帮助,谢谢欣赏! 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主板 支持 CPU 7800X3D/7900X/7700x (AMD B650/socket AM5) 送赠品30天销量3000+ ¥1349 去看看 光威(Gloway)48GB(24GBx2)套装 DDR5 6800 台式机内存条 神策RGB系列 海力士M-die颗粒 CL34 送赠品30天销量8000+ ¥1299 去看看 东芝(TOSHIBA) 企业级硬盘 垂直式CMR 网络存储 3.5英寸机械硬盘 SATA接口 18TB【7200转】MG09ACA18TE 30天销量100 ¥2099 去看看 九州风神(DEEPCOOL)冰立方500S数显版风冷散热器(温度显示/5热管/幻彩顶盖/高温预警/全黑化鳍片) 30天销量100 ¥189 去看看 长城(Great Wall)猎金N12系列电脑电源金牌全模组1200W N8金牌全模ATX3.0(850W) 满400减9030天销量500+ ¥799 去看看 乔思伯(JONSBO) Z20白色 MATX机箱 (约20L/可拆卸提手机箱/240冷排/163mm风冷/ATX电源/长显卡/Type-c) 30天销量1000+ ¥389 去看看 <更多>

搞机之道 晒物 01-31 15:39

写在前面 英特尔于全年 10 月份正式推出了酷睿第 14 代处理器的 K 系列产品,核心架构是基于上代 Raptor Lake 的小改款 Raptor Lake Refresh ,依然采用 Intel 7 (实为10nm)制造工艺。作为最后一代使用“X代酷睿”命名方式的产品,,也可以将其视为英特尔的产品线关键节点之一。 跨入 2024,英特尔也正式发布了 14 代酷睿非 K 系列处理器。这次和大家分享的正是位于甜点级别的 14代 酷睿i 5-14400,看看牙膏厂这次挤的量大不大。废话不多说,直接开车。 首先看看与 13 代酷睿 i5-13400 的参数对比, 主频方面两者不变、唯一区别就是 i5-14400 提高了 0.10GHz 睿频,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内存方面, i5-14400 开始支持 DDR5 - 5600,最大容量也提升到了 192GB 核显方面, i5-14400 搭载 Intel UHD Graphics 770,相比 13400 的 730 在解码方面支持一致,理论性能大概提升了 20%。 功耗方面 i5-14400 设计功耗和上代一致均为 65W,不过睿频功耗控制到了 89W,迷你主机完全可以用上了。 核心硬件一览 处理器|英特尔 i5-14400 14代酷睿处理器 ▼ i5-14400 发布于 2024 年 1 月 4 日,采用 10 纳米工艺,拥有 6 个大核和 4 个小核,10 核 16 线程设计,L2 缓存为 9.5MB,智能缓存为 20MB。标准运行频率为 2.5 GHz,最高运行频率为 4.7 GHz,集成 UHD Graphics 770 核显,功耗为 65 W。 主板|微星B760M EDGE TI WiFi ▼14代 酷睿依然采用 LGA 1700 接口,不过非 K 的型号不支持超频,600 系主板也已停产,那么 H610 和 B760 应该是目前的最佳选择。这里我使用的微星B760M EDGE TI WiFi ,主板采用 6 层 服务器级别 PCB 板、 2 盎司加厚铜提高电气性能和稳定性,黑色底板银白色冰霜铠甲,还有微星高端型号才会搭载的龙形 LOGO ,带来极高的辨识度,内置的 RGB 灯效在通电时相当酷炫。 ▼主板采用 12+1+1 直出供电、单路最大支持电流 75A, 高端的 DrMOS、钛金电感一并配备,双 8pin 供电接口、最大 400W 的供电输出,别说拖这入门级别的 I5,就算搭配 I9 级别的处理器也没问题。 ▼主板为标准的四槽内存设计,线路独立设计能有效降低阻抗、减少电路干扰,从而保障高频信号的稳定可靠,配合微星的 MEMORY TRY IT 超频优化,可以很轻松的实现内存超频。这块板子我之前很轻松的超到了 8000MHz 并过测,性能极其强悍。 ▼主板提供了双 PCI-E 插槽,第 一 插槽由 CPU 提供通道,支持最新的 PCIe 5.0 X16,最大传输速率可达 128G/s,能够全面释放高端显卡的潜力,钢铁护甲加固,可以有效降低大型显卡对主板的压力。下方则是常规的PCIe4.0*4。 三 条支持 PCIe*4 协议的 M.2 插槽,容量性能都能保证,全位置的散热马甲覆盖,完全不用担心高温带来的性能下降。 ▼主板的 IO 位置采用一体式挡板,提供了 4 个 USB 2.0 接口、2 个 USB 3.2 Gen1 Type A 接口(5Gbps)、1 个 USB 3.2 Gen2 Type C 接口(20Gbps)、1 个 USB4 接口(20Gbps),HDMI2.1 和 DP1.4,网卡提供了 2.5G 网络接口和 WIFI 6天线接口(支持WiFi6E),音频方面则是 7.1 输出和光纤接口,同时配件也提供了支持磁吸固定的鲨鱼鳍天线。 内存|金百达 刃 DDR5 7200 32GB ▼I5-14400 本身支持不了太高频内存,偏偏我手头也没有低于 6000MHz 的内存,所以继续沿用手头的金百达刃 7200MHz 。金百达的东西在我眼里是典型的量足价低,刃系列属于品牌旗下的 旗舰 系列,海力士原厂特挑A-die 颗粒, 10 层 PCB 板、2mm 加厚铝马甲,还支持 RGB 灯效,后续就算升级想折腾超频也可以无缝衔接,基本属于一步到位的选择了。 固态硬盘|金百达 KP260 2T ▼最近固态也是一波猛涨,这里我是用的手头的 金百达 KP260。它采用国产联芸主控MAP1602A,颗粒是长江精选优质 TLC 3D NAND闪存颗粒,无缓存设计,读写性能分别为分别是5000MB/s,4500MB/s。虽然性能不算第一梯队,但毕竟还是走的 PCle Gen4.0 X 4。 其实最关键的是我懒得重装系统,KP260 之前就一直插在这块主板上的。 生产力性能测试 写在前面! 14400 支持不了太高频内存,偏偏我手头也没有低于 6000MHz 的内存,所以本次测试以默频 4800MHz 进行的测试,望知悉。 ▼其实从参数已经能知道 i5-14400 的性能了,相比 13400,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几无区别(手动狗头),CPU-Z 读取参数, 10 纳米工艺、LGA 1700 接口、核心数 6P + 4E、线程数 16、核心电压1.14V,TDP功耗 65W,单核跑分 702.6,多核跑分 6369.3。 ▼【CINEBENCH R23 】是常见的电脑硬件基准测试软件,主要用于测试 Cinema 4D在多个 CPU 内核上的 3D建模,动画,运动图形和渲染性能,同时能够测试CPU在高负载状态是否稳定运行,台式机或者笔记本的散热能否撑得住长时间的运行等等。最终结果 14400 单核性能得分 1723pts,多核性能得分 14581pts, 对比下上代的 I5-13400吧,参考分数来源于 cpu-monkey ▼CPU PROFILe 是 3D mark 针对 CPU 基准推出的新测试,和原有的 DirectX 基准测试不同,该测试主要用于显示CPU性能如何随使用的内核和线程数量而变化,也就是多线程在实际运用中的性能表现。对于普通用户来说只需要关注1 / 4 / 8线程的性能表现,游戏玩家可以重点关注 4 / 8 线程,再高的线程偏向计算密集型任务,普通用户很难用到。 测试结果:最大线程 7334、单线程 979、双线程 1903、4 线程 3447、8 线程 5452、16 线程 7413。 ▼V-Ray Benchmark 是一款免费的独立渲染速度测试软件,主要用于测试计算机的渲染速度。包括测试 CPU的 V-Ray 、测试 CPU 与 GPU 协同工作的 V-Ray GPU CUDA,以及测试显卡 RTX 渲染性能的 V-Ray GPU RTX 测试结果如下: V-Ray 得分为 10055分, V-Ray GPUCUDA 得分为 2155 分, V-Ray GPU RTX 得分为 2797 分。(对比参考 13600K+4080,得分分别为14057、 2942、 3190 。) ▼PC Mmak10 也是常见的电脑硬件基准测试软件,测试项目主要模拟办公、上网、内容创作以及娱乐应用,很适合普通用户作为参考基准。实测下来得分 7401,其中常用基本功能 9721 分,生产力 8014 分,数位内容创作 14122 分。 游戏性能测试 显卡|索泰 RTX 4070Ti X-GAMING OC 欧泊白 ▼I5-14400 这个级别的处理器,作为办公性能有点溢出,作为生产力又太低,所以最适合的场景还是普通家用娱乐,不管搭配甜品级还是中高端的显卡,都不存在性能瓶颈。这里我使用 索泰 GeForce RTX 4070 Ti ,分别搭配 14400 / 14700KF 进行测试,看看两者到底有多大差距。 ▼索泰RTX 4070Ti X-GAMING OC 欧泊白采用了少见的白色基底,表面极具辨识度的涂鸦点缀,统一度极高的白色背板,整体造型清新亮丽。显卡尺寸 303 * 121 * 61Mm,两槽位的厚度带来更好的兼容性,侧面的 LOGO 信仰灯也有灯效加成,很适合搭配白色系主机。 ▼显卡搭载 9cm 暗影疾风扇叶,可以提升风压风量和风流,镜面抛光工艺打造的散热底座,冰脉 2.0 复合热管、配合加厚加高的镀镍散热鳍片模组,形成立体散热结构。加上 40 系显卡本身出色的功耗,温度和噪声都控制极佳。 对比测试如下,显卡均为 RTX4070ti,处理器和内存频率不同 ▼首先是 3D MARK Fire Strike Ultra 的对比测试 14700KF+ 4070ti+7200MHz:总分为 13887 分,其中显卡得分13471 分,物理得 52252分,综合得分7428分。 14400 + 4070ti+ 4800MHz:总分为13378 分,其中显卡得分13409分,物理得27399分,综合得分7496分。 ▼3D MARK Time Spy Extreme 的对比测试 14700KF+ 4070ti+7200MHz:总分为 11165 分,其中显卡得分 11034 分,CPU 得11974分。 14400 + 4070ti + 4800MHz:总分为 9511 分,其中显卡得分 10948分,CPU 得5456分. ▼DX12 基准和光追对比测试 Speed Way 测试,14700KF+7200MHz 显卡得分 5557;14400+4800MHz 显卡得分 5533 光追 Port Royal 测试,14700KF 得分 14233;14400得分 14149 ▼地平线5 性能测试,4K 分辨率 / 极端特效 / 开启 DLSS3 。 两款配置的最终帧数几乎相同,特别是 GPU 渲染完全一致,主要区别是 CPU 渲染上。结论是该款游戏两款处理器都能完全发挥显卡实力。 ▼赛博朋克 2.0 性能测试, 4K分辨率 / 超级光追 / 开启 DLSS3,14700KF 平均 91.42 FPS,14400 平均 89.96FPS。测试结果远没有硬件差距那么大, 特别是最大 FPS ,两款配置几乎完全一致。很明显,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有限的资金往显卡方面倾斜更为合理。 ▼古墓丽影虽然上市有些年头,但详细的 Benchmark 工具,对于判断主机性能还是很实用的,尤其是 CPU 对显卡性能释放的影响详细数据,很适合作为处理器对比性能测试。从结果来看,14400 明显制约了显卡的发挥。 14700KF+4070ti+7200MHz在 4K 分辨率/ 最高画质下平均帧率为194,GPU受限为99%。 14400+4070ti+4800MHz在 4K 分辨率/ 最高画质下平均帧率为176,GPU受限为40%。 相关硬件一览 机箱|乔思伯 D301 ▼本次使用的机箱是乔思伯 D301,这也是乔思伯在 D300 系列基础上推出的改进款,定位“无界”海景房,机箱正面和左侧均采用钢化玻璃,并去除中间的立柱,让内部硬件和 RGB 灯光展示的更加纯粹。这种设计也是目前主流,像华硕、超频三、鑫谷等品牌都有类似产品。 ▼外形设计上,乔思伯 D301在边角加入了梯形导角的设计,视觉上更加柔和。顶盖\侧板采用大面积 MESH 细孔,相比普通的海景房机箱更加通透, 极致展现RGB 灯效的同时兼顾散热。 ▼机箱 4 面均可自由拆卸,安装极其便利。兼容性方面,机箱最大支持 M-ATX 版型;支持 ≤400mm 显卡长度;支持 360 水冷或者 10 把风扇+风冷的组合;D301 也是市面少见的支持背插主板的机箱,可以将所有线材接口全转移到背板,直接在机箱内走线,完美治愈强迫症。 ▼电源仓也是多重设计,内设的硬盘支架可以安装 一 块 2.5 / 3.5寸 硬盘,电源尺寸限制 160mm 以内。或者单独放置电源,则可以支持到 200mm以内。这里我是放的振华 LEADEX VII 1000W 金牌全模电源。 水冷|利民 FROZEN WARFRAME 360 寒冰装甲 ▼i5-14400 功耗并不高,随便来个单塔风冷都能轻松压制,考虑到海景房的视觉表现,所以还是决定用风扇填满机箱。水冷采用的 FROZEN WARFRAME 360 寒冰装甲,这是利民旗下很有特色的一款产品,冷头自带 一 块 2.4 吋、320 * 240 分辨率的 IPS 方形液晶显示屏,支持个性化静态 / 动态图片展示,配合软件显示系统资源占用、温度等信息。冷头采用磁吸式模块设计,可以自由转向,方便从不同角度加以展示。 ▼不仅可玩性高,水冷在硬件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冷头采用了CORE V1.0独立水泵的重铸全新架构,加入了 9 极转子马达与新型流体叶轮和微密铲齿工艺,提高吸热效率、热交换效率的同时降低运行噪音。 ▼搭载的三把风扇为利民的 TL-P12W-S,耐久磁辅 S-FDB 轴承可有效解决吊装模式下扇叶抖震问题。风扇最大转速 1500rpm、风压为 1.53mm/H20,风量为 52.86CFM,运行噪音低于 ≤22.1 dBA,风扇四角正反两边都配备了全包裹式软硅胶减震胶垫,以此吸收运行时机箱与风扇产生的振动能量,达到静音减噪的目的。 ▼水冷纯白喷涂、冷头也是黑白机甲风,全套金属扣具,还标配了 一 管 TF7 导热膏,整体颜值很高,很适合搭配白色海景房机箱。 ▼四 把利民 TL-B12W-S 12CM 性能级风压扇,同样是利民的拳头级产品。动平衡点胶 2.0 工艺加持,能更好实现 XYZ 三次元动平衡校正,主打噪音与性能。铁壳钢芯轴套 + S-FDBV2轴承,搭配 PC+PBT 伺服级用料,在 2150RPM 下,可达到2.87mmH2O 的风压,与 69CFM 的风量 ▼扇叶采用 LED 雾化工艺,通电状态下展现出柔和的日蚀光效,多达 17 种光效模式,让机箱呈现出美轮美奂的视觉效果。海景房玩的就是灯,RGB 就是王道。 ▼放几张成品图吧,第一张我超喜欢,“龙标有毒”的感觉,哈哈。 水冷头可玩性还挺高的,完全可以固定在机箱外面。 小结 英特尔自从 12 代来了波小爆发,后面的两代又开始回归传统的挤牙膏路线。特别是 14 代,除了 14700 有了明显提升,其他型号都属于常规性更新。就拿本次测试的 I5-14400 来说,对比上代 13400 在使用体验上两者几乎没有区别,价格却相差了 接近 200,无疑还是 13400 更香。 要说这套配置的亮点无疑还是主板和显卡,微星B760M EDGE TI WiFi 供电强悍,做工出色,独家的 MEMORY TRY IT 也能满足极限玩家的超频需求。至于显卡最近则是大幅降价,之前屡屡被人被人吐槽 4070ti ,现在的三线品牌已经能做到 5000 以内,目测还会继续下跌,智商卡摇身一变成了性价比,对于玩家来说也是好事。 以上,就是针对英特尔 14 代酷睿处理器 i5-14400 的全部内容,感谢看到最后的朋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下方留言,我会尽量回复。最后,如果你觉得本文尚可,烦请点赞、收藏,打赏、转发,谢谢大家。 微星(MSI)MPG B760I EDGE WIFI 刀锋DDR4主板 支持CPU13400F/13600KF/13700KF(Intel B760/LGA 1700) 送赠品30天销量500+ ¥1949 去看看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01-10 17:29

英特尔的酷睿Ultra终于发布了,搭载了英特尔酷睿Ultra处理器的产品现在已经开售。这颗全新的处理器,它采用了一系列的全新黑科技打造而成。例如采用了最新的intel 4的制程工艺和3D封装技术。另外还搭载了可以媲美独立显卡的性能和功能的锐炫显卡。而最重要的是,这次它还首次集成了人工智能加速单元。也就是在CPU里面还额外的集成了NPU模块。这样的话印象中的AI计算就可以从云端直接下放到本地。无需联网,无需担心数据泄密,无需昂贵的VIP服务。这一切的一切,现在只要在自己的电脑上就可以完成诸如AI图生图,AI文生图等应用。 说起来你可能也会有点不愿意相信,凭什么以前要大算力显卡才能完成的AI计划,现在在自己的笔记本电脑上就可以搞定?这还得说说英特尔最新发布的酷睿Ultra处理器。它内置了三大AI引擎,除了我们熟知的CPU、GPU之外,还有NPU。在英特尔,这统称为XPU。它可以支持高达200亿参数大语言模型本地运行,无需联网,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本地化运行。 内置的NPU处理器还专门对现在流行的视频编辑软件剪映进行了优化,让剪映的智能抠像处理时间可以降低62%。正是NPU的神经网络引擎让智能抠像这样的算法得以更快速的本地化运行,大大提升抠像的效率,不仅更快,抠像效果也更好。 全新英特尔酷睿Ultra它内置GPU的算力也进一步强大。基于硬件与软件的优化,本地的AI生图只需1秒即可完成,即使生成一张高清晰度的大图,也都是在6秒以内,本地化的运算在没有了网络上传下载的延迟加持之后,让创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2倍显卡性能的提升,以及内置光线追踪引擎,让3A游戏大作在原生的1080P分辨率下可以流畅的游玩。同时还支持XeSS技术,开启这个功能后可能让游戏的画面平均帧数再提升39%。 一直以来,英特尔和各种软件的结合优化就比对手的AMD要好很多,比如Adobe家的软件生态,英特尔与其合作就比AMD要更完美。因此,正在所预料的一样,在英特尔酷睿Ultra的强大本地化AI算法加持下,Adobe Lightroom Classic 的AI图片编辑速度提升可高达 52%。而Adobe Premiere Pro 的AI 视频处理,其速度提升也可高达 132%。并且此次英特尔酷睿Ultra还是首款核显集成双编码引擎及AV1编码。这样视频的剪辑速度更快,所编码输出的视频体积也更小。用这个平台做为生产力平台再合适不过了。 英特尔酷睿Ultra内置的CPU和GPU外加NPU让系统的性能全方面的提升。尤其是AI计算这一块,让笔记本电脑也可以轻松搞定以往大功耗GPU才能计算的工作。甚至它还提升了续航高达36%。高性能的同时续航也更持久。它也是英特尔处理器家族中能效比最好的产品。并且英特尔一贯擅长的软硬件结合也得到了更好的发挥,如传统的平面设计软件,视频剪辑一键即可处理,更加的便捷,生产力效率大大提升。甚至网络视频播放等都可以用更低的功耗即可完成。 在AI专用芯片NPU的发挥下,视频会议支持实时AI美颜,人物背景虚化,画面降器噪及图形增强等。这些在以前会耗掉大量CPU性能和功耗的计算,现在都只要NPU即可轻松完成各种各样的视觉创作。拥有更多的可能,还更省电。 不得不说,这一次全新的Intel 4高级制程工艺外加3D封装技术,确实让内置的GPU性能翻倍的提升,甚至性能甚至功能都可以比肩独立显卡。同时英特尔这次也是首次在处理器里集成了人工智能加速单元NPU。这些必须会加速AI PC的普及化,也将进一步推动AI生态的发展。比如相关的AI应用及平台也将加速开发,从而打造一个更健康的AI PC生态圈。让复杂的AI任务可以直接运行在PC上,甚至是一台超薄笔记本电脑上,让我们可以随时随地的尽情的完成创作。 <更多>

稀范数码 晒物 2023-12-27 10:59

一、前言 近期Intel发布了最新的14代处理器,从其规格来看,14代处理器不能说没啥亮点,只能说是毫无新意,毕竟大多数型号也只是相对13代的简单提频而已(i7 14700K及KF除外)。 当然,作为大多数“臭打游戏的”,对制程啊、规格啊啥的并不关心,大家只关心一件事——打游戏究竟好不好使。还记得早在13代的时候,AMD就发布了3D缓存系列处理器,主打一个打游戏,其中最热的无疑就是售价2000出头的锐龙7 7800X3D了。于是乎,我们今天就找来锐龙7 7800X3D和Intel 14代系列中的旗舰i9 14900K来一场终极PK,看看究竟谁打游戏更胜一筹。 二、对比测试 两颗U闪亮登场,按目前的市价来说(以某东自营价为参考),AMD 锐龙7 7800X3D的售价为2699元,Intel i9 14900K的售价为4999元,所以这注定不是一场同重量级的PK。 两颗U的真身一览。 背面都是触点式设计。 闲话少叙,直接搭建测试平台进行测试,平台配置详情如下: 两颗U的规格对比,可以看出,AMD 锐龙7 7800X3D除了制程先进一些(5nm)、L3缓存大了一些,剩下的诸如频率、核心数之类的规格,都不如Intel i9 14900K。 先试试理论测试,在CPU-Z基准测试中,Intel i9 14900K的单核心性能比AMD 锐龙7 7800X3D稍强一些,不过多核心性能领先的就多了,直接2倍还多一些。 Cinebench R23测试的情况和CPU-Z基本类似。 倒是在AIDA64内存基准测试中,两者的差距算是比较小的。 下面进行图形及游戏测试,先看看参测显卡蓝宝石 RX 7900 XTX 超白金的规格。 图形理论性能测试3Dmark系列走起。 和之前的理论测试结果截然不同,在图形性能测试中,AMD 锐龙7 7800X3D的成绩开始出现了逆转,尤其在3Dmark Fire Strike测试中,大幅度领先于Intel i9 14900K。 再试试游戏性能,这里选取了12款比较流行的游戏,其中既有3A大作,也有时下热门的网游,个人觉得还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在1080P分辨率下,AMD 锐龙7 7800X3D相较Intel i9 14900K取得了8胜4负的成绩,其中有4款游戏处于大幅度领先优势(≥10帧),其中《彩虹六号:围攻》中的领先优势更是高达94帧;其中有4款游戏处于小幅度领先的优势(<10帧);其中有2款游戏处于大幅度落后的趋势(≥10帧);其中有2款游戏处于小幅度落后的趋势(<10帧)。 总体来说,AMD 锐龙7 7800X3D领先的项目更多,综合领先的优势更大。 在1440P分辨率下,此时随着分辨率的提升,两款U的差距进一步缩小,不过AMD 锐龙7 7800X3D相较Intel i9 14900K依然取得了6胜2平4负的成绩。 接着再看看功耗方面的情况,通过测试可以看出,Intel i9 14900K的功耗确实有爆表的趋势,尤其是FPU烤机功耗和双烤功耗,比AMD 锐龙7 7800X3D高了将近300W,这意味着Intel i9 14900K平台对电源的投入更多。 温度方面(室温23.4℃),AMD 锐龙7 7800X3D烤机稳定后,最高温度80℃出头;至于Intel i9 14900K,烤机几秒钟后核心温度直接破百并触发降频机制,从网上其他博主的反馈来看,目前即便是市面上最顶级的360水冷,也都压不住Intel i9 14900K的发热量。 最后再看看价格上的差距,配件方面,两套配置都参考了本此测试所用的平台(机箱做了统一处理),从最终的整机平台价格来看,AMD 锐龙7 7800X3D的配置要比Intel i9 14900K便宜近5000元,而游戏性能方面却是AMD 锐龙7 7800X3D更胜一筹。 当然,对于非游戏用户,尤其是生产力方面来说,Intel i9 14900K的性能无疑更强,只不过本文讨论的重点在游戏,其他方面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 三、测试配件介绍 下面顺便介绍下此次测试用到的部分配件,有需求的网友可以参考下。 内存考虑到AMD平台目前对高频DDR5的支持度一般,所以选择了金士顿 FURY Beast野兽 DDR5 5600 16G×2,并超频到6000MHz(CL 32-40-40-80)进行测试。 内存采用了比较简约的塑封包装,主打一个实用环保。 背面一览。 附件提供了说明书和FURY贴纸。 内存采用黑色无光设计,铝合金马甲仅比裸条略高一点点,兼容性非常不错。 特写一张,金属马甲的质感还是很不错的。 内存背面。 标签特写,可以看出,内存的XMP频率为DDR5 5600MHz,时序为CL 40-40-40-80,额定电压为1.25V,由此可以看出,内存的频率设定还是比较保守的,喜欢超频的玩家可通过超频进一步挖掘其潜能。 肩部一览,看惯了RGB,发现这种纯金属风也挺好看。 端部一览,内存的PCB及马甲的做工还是很不错的。 显卡方面,由于受“禁售门”事件影响,RTX 4090价格涨上了天,所以目前对于游戏玩家来说更好的选择无疑是RX 7900 XTX,毕竟1张RTX 4090的价格能买3张RX 7900 XTX了。 这里选择了蓝宝石 RX 7900 XTX 超白金,该卡在非公版RX 7900 XTX中算是做工比较豪华的。 显卡外包装背面一览。 显卡真身,显卡采用三风扇设计,全金属外壳的材质也很有质感。 肩部一览,可以看出显卡的厚度还是比较夸张的,占据了三个槽位;另外,显卡的肩部配备了一条较长的灯条,能够完美支持RGB灯效。 供电接口采用了3个8pin。 端部特写,可以看出其外壳采用了较为厚实的铝合金材质。 背板也采用了铝合金材质。 接口为2个HDMI+2个DP的组合。 SSD选择了影驰 HOF EXTREME 50 2TB,该SSD算是国内较早上市的PCIe 5.0的SSD了,它不仅做工精湛,性能也非常出众,读写速度都突破了10000MB/s,非常适合追求极致性能的发烧级玩家选用。 SSD外包装采用白色外观设计,中间一个名人堂的LOGO,简约经典。 SSD外包装背面一览。 由于5.0的SSD发热量比较大,所以附件中提供了一个主动式散热器。 SSD真身,它采用1主控+1缓存+4 Nand的结构,其中大多数元件位于正面,如主控、缓存和2颗Nand,剩下的2颗Nand则位于背面。 主控芯片为群联PS5026-E26,这是市面上较早的支持PCIe 5.0接口的主控,它采用12nm制程打造,最大可支持到8通道的TLC或QLC,性能非常强悍。 缓存芯片采用了海力士的LPDDR4,单颗容量为4GB。 Nand颗粒采用了镁光的232层3D TLC,单颗容量为512GB,4颗总容量为2TB。 再看看附赠的散热器,其表面经过镀镍处理,拥有非常好的镜面效果,质感非常出色。 散热器采用上下式结构,热风可通过中间的鳍片间隙吹出去。 和SSD合体后看着还是很霸气的。 跑个CrystalDiskMark试试,持续读写轻松破万,而且4K速度也达到了顶级水平。 散热器方面,考虑到AMD 锐龙7 7800X3D的发热量并没有i9 14900K那么夸张,所以这里选择了一款风冷——九州风神 冰立方620 数显版,该散热器沿袭了老版冰立方620的结构,在散热效能方面依然优秀,同时又加入了RGB和数显元素,可玩性进一步提高。 散热器外包装正面一览。 散热器外包装背面一览。 散热器的附件一览。 散热器采用双塔结构,全黑化的塔体+2把黑色风扇,给人一种冷酷安静的感觉。 和老版的冰立方620相比,新版加入了数显版顶盖,该顶盖不仅支持CPU温度、使用率等状态的显示,还支持ARGB灯效,可玩性拉满。 顶盖采用磁吸式安装,拆装都十分方便。 从侧面可以看出,散热器的鳍片间采用了扣fin+折fin组合工艺进行固定。 散热器采用了矩阵式鳍片组设计,有一种高低起伏的波浪感,据说这样的设计可以提升效能,减小噪音;散热器的热管和鳍片间采用穿fin工艺连接。 散热器采用6热管设计,底座采用纯铜镀镍设计,表面略有镜面效果。 散热器标配了2把FK120风扇,该风扇采用真FDB轴承打造,具有寿命长、噪音低等特点。 对于搞机玩家来说,平时折腾得机子比较多,还是比较费硅脂的,所以一次性入手了5管九州风神 DM9大师级硅脂,该硅脂不仅导热效率高,而且粘度适中,涂抹起来很容易,非常适合新老玩家使用。 硅脂的附件比较贴心的附赠了清洁包和硅脂刮。 硅脂采用管式包装,单支为1.5g,根据本人的经验,用个7、8次是没啥问题的。 电源选用了九州风神 PX850G,该电源采用了全新的ATX3.0规范设计,支持原生PCIE5.0供电,同时它采用全日系高规格电容,做工非常扎实,再加上10年超长质保,玩家可放心选用。 电源外包装背面是其规格参数介绍。 附件还是比较丰富的。 提供的模组线比较多,能够满足高端平台的需求。 电源本体采用全黑外观,长度为16cm,较为适中,兼容性不错;内部采用LLC谐振+DC to DC拓扑结构,能够实现较高的转换效率。 侧面非常简约,只有一个九州风神的LOGO。 模组接口一览,数量比较多,而且12VHPWR接口也是标配。 铭牌表一览。 AC端一览,该电源采用了ECO开关设计,通过ECO开关来切换风扇工作模式,其中静音模式可实现低负载下风扇停转,大大降低了电源的噪音。 A平台的装机效果一览。 盖好侧板的效果。 RGB灯效一览。 散热器的数显效果及RGB效果特写。 显卡的RGB灯效特写。 四、总结 通过测试可以看出,尽管Intel i9 14900K拥有更多的核心数和更高的频率,但在游戏项目中,却依然不敌规格更低的AMD 锐龙7 7800X3D,同时,i9 14900K的发热量和功耗也比对手高出了一大截,要保持其不降频工作,目前市面上甚至都找不到一款合适的散热器,这一幕仿佛又让我看到了当年奔四一味追求高频时的景象。最后,使用Intel i9 14900K打造整机平台需要更高的预算,整体下来比锐龙7 7800X3D平台高了近5000元,但性能却并没有高多少,所以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这部分投入究竟值不值得,就不用我多说了吧。 以上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配机有所帮助,谢谢欣赏! <更多>

搞机之道 经验 2023-12-04 19:39

在后疫情时代,随着生活节奏的恢复,许多玩家朋友也在考虑重新装机来进行工作和娱乐。就我自己观察到的情况,由于显而易见的经济大环境的影响,现在大部分玩家在装机时候格外重视性价比,也倾向于优先选择入门级和中端配置。 与此同时我们可以看到,AMD和Intel两家大厂在处理器市场领域的竞争趋于白热化,也越来越重视国内市场。 Intel早在2022年1月就发布了国内定制版的i5-12490F处理器,并在前不久宣布在中国区推出降价促销计划。 AMD也不甘示弱,推出了锐龙R5 7500F这枚国内定制版的处理器。 同样作为国内特供的处理器,i5-12490F和R5 7500F都是性价比较高的型号,很多朋友在装机时就陷入了选择困难症:这两款CPU,到底应该选择哪个呢? 为了解决这个疑问,今天我们就对这两款CPU进行全方位的详细测试对比,看看谁才是真正的性价比之王。 纸面参数 从参数来看,两款处理器均为6核心12线程,在最大睿频频率和缓存方面,R5 7500F略高于i5-12490F一点。 不过从价格来看,京东自营渠道的i5-12490F要比R5 7500F低了150元。 同时,我们不仅要看CPU的价格,而且还得注意相对应的主板价格。 i5-12490F可以搭配使用DDR4和DDR5两种平台的B760主板使用,其中中端D4主板型号价格已经做到了千元以下。AMD ZEN4平台的R5 7500F由于只能使用DDR5内存,所以目前从京东来看,中端主板的价格还是维持在千元以上。 而这进一步拉开了两套平台的价格差距。 既然我们本期讨论的是综合性价比,那么就要通过实际测试来看看,二者的实际表现到底值不值这个差价了。 对比测试平台 AMD: CPU:R5 7500F 主板:华硕TUF GAMING B650M-PLUS WIFI 重炮手 内存:雷克沙(Lexar)DDR5 6000 16G*2 硬盘:雷克沙 ARES 1T 显卡: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Intel: CPU: 主板:华硕TUF GAMING B760M-PLUS WIFI重炮手 内存:雷克沙(Lexar)DDR5 6000 16G*2 硬盘:雷克沙 ARES 1T 显卡: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 性能基准测试 CPU-Z 首先通过CPU-Z的基准测试可以看到,i5-12490F在单核性能方面强于R5 7500F,同时在多核性能略弱一些。而二者不同的性能取向也导致在后续的一系列测试对比有比较有意思的结果。 生产力软件基准测试 可以看到,由于目前商业领域的生产力软件普遍对于多线程的优化较好,i5-12490F由于多核性能略弱一点,在该项测试中显得比较吃亏。 不过总的来说,除了Vray、R23多核能少数几个项目外,R5 7500F在跑分上的优势并不算明显,还是没能覆盖在价格方面高出的幅度。 游戏表现测试 选择中端处理器用来游戏的朋友,大多会选择2K或者1080P的显示器玩耍,搭配的显卡也不会是RTX4090之类的大肌霸,所以这里我们搭配了一张七彩虹 iGame GeForce RTX 4070 Ultra W来进行2K以及1080P分辨率下的游戏性能测试。 之所以未进行4K分辨率的测试,一方面是因为分辨率到了4K或者8K后,整机的性能瓶颈已经转移到了显卡上,CPU性能造成的影响已经比较小了;另一方面也是由于RTX4070这张卡由于带宽原因,在4K分辨率下也会被限制住一些性能。 首先用3DMark的Time Spy测试看一下CPU跑分吧: 可以看到在2K分辨率下,i5-12409F在Time Spy的测试中小胜一筹,不仅CPU得分高出了331分,而且RTX4070显卡的得分也高出了713分。 那么具体到各游戏中的实际帧数表现又是如何呢? 在2K分辨率下,i5-12490F可以说与R5 7500F打的有来有回。在更依赖单核性能的单机3A大作上,i5-12490F以更低的价格实现了帧数反超;而在更重视多核性能利用的网游中,R5 7500F的帧数表现要更高一些。 由于时间关系,写文时才发现1080P下的部分游戏测试数据在U盘里丢失了,所以只能整理下剩余游戏的对比成绩: 可以看到随着分辨率的降低,显卡基本处于怠工状态,此时游戏的性能压力给到了CPU,帧数差距相比2K分辨率更明显些。 在1080P分辨率下,i5-12490F虽然售价和整机平台都要更便宜,但是依然能与R5 7500F在各游戏间打的有来有回。 总结 从实际测试的结果来看,同为中国区特供处理器型号,目前i5-12490F在售价方面要比R5 7500F低了12%左右,如果算上Intel与AMD主板的差价,实际以i5-12490F为核心的整机平台价格还要更低。 在此基础上,实际游戏表现方面,i5-12490F与R5 7500F打得有来有回,互有胜负,性价比明显要更高一筹。 在生产力软件的测试结果中,i5-12490F由于多核性能要比R5 7500F稍弱,所以得分不如R5 7500F。但是R5 7500F在跑分上提升的幅度要小于价格上贵出来的幅度,性价比方面并无优势。 综上所述,大家如果近期想要装一台中端电脑的话,i5-12490F在性价比方面是要优于R5 7500F的,并且考虑到WIntel联盟在优化和兼容性方面的优势,更建议优先选择i5-12490F这款处理器了。 至于R5 7500F虽然是国内特供型号,但是就目前的价格来看,个人感觉诚意不是很足,还不如加点预算入手R5 7600,后者不仅睿频要高一点,而且还多了核显。或许等R5 7500F再来一波降价,才能真正把性价比拉上去吧。 AMD 锐龙7000系列 锐龙5 7500F处理器(r5)5nm 6核12线程 加速频率至高5GHz 65W AM5接口 盒装CPU 京东:¥1239 去看看 <更多>

噩梦飘雷 晒物 2023-08-21 15:39

现在AMD和INTEL这两个处理器厂家在中端市场上竞争是越来越大了,不仅价格上越来越低,规格也是越来越高。还为了在国内市场上能取得优势,推出了国内定制版的处理器,性价比直接拉满。而这次AMD推出锐龙R5 7500F处理器后,很多用户不知道和英特尔I5 12490F处理器该怎么选择,那么本文就来研究下两个处理器哪个性价比更高吧。 处理器型号 I5 12490F R5 7500F 核心数 6 6 线程数 12 12 最大睿频频率 4.60 GHz 5.0GHz 缓存 20 MB 32MB 基础功耗 65W 65W 是否带核显 否 否 价格 1189 1239 从纸面规格上来看,核心数和线程数两款处理器一致,而在最大睿频频率和缓存上,7500F略占优势,价格方面的话7500F贵一百元不到。从参数上来看,7500F略有优势,然而实际应用测试成绩真的如此吗?我们接着来进行测试看看。 这里使用RTX4070显卡和32G超大内存来搭配I5 12490F/R5 7500F处理器进行测试,在现在游戏玩家比较主流的2K分辨率下,测试结果出人意料,R5 7500F在纸面参数上取得了胜利,而在实际游戏测试结果中,却反被12490F超过。 出现这个结果,有一部分原因是游戏对英特尔处理器的优化比较好,这样12490F处理器能发挥出全部的性能。另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可能是系统对英特尔的优化原因,这样累计下来使得12490F的测试成绩反超了7500F,除了古墓丽影这款A卡优化游戏获胜外,其余都是相差了10帧左右。 另外从主板选择上来看,稍微好点的中端AMD B650主板价格已经千元以上,而中高端的B650主板得要近2000元的价格了。INTEL的B760主板价格现在已经非常便宜了,稍微好点的B760主板已经降至千元以下,即使是中高端的B760主板也只要1500元左右。处理器搭配上主板,这点还是INTEL套装性价比高很多。 对比INTEL处理器,AMD还有一个比较蛋疼的地方是内存频率基本止步6000MHz了,再继续超频难度上升非常多,而且提升也非常小了。假如你购买了7000MHz的高频内存条,那么你在AMD平台上开启XMP模式后很容易无法开机,需要降频后才能正常开机。而在INTEL平台上就没有这个问题,目前INTEL平台最高可能8000MHz的频率,高频带来的性能提升也是比较明显的。 目前英特尔平台最高内存超频记录为10032MHz,可见英特尔平台适合内存超频。 如果你是一位追求性价比装机的消费者话,这里我还是推荐你购买INTEL的I5 12490F处理器,这样处理器加主板的价格比7500F加B650主板价格低了不少。另外还有就是7500F盒装价格只比盒装7600贵80元,并且最高睿频低一点还缺少了核显。整体来看不如买7600,或者可以等等降价再买。 英特尔(Intel)酷睿 奔腾 CPU处理器 台式机 原盒 12代 i5-12490F【中国区游戏型号】 京东:¥1069 去看看 <更多>

qz31108837 晒物 2023-08-14 1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