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说起紫光集团,大家都知道,创建于1988年,是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智能科技产业集团,拥有覆盖芯片半导体、信息通信基础设施、云服务和数字化解决方案的广泛产业布局,近年来在内存和闪存芯片国产化方面出了不少力,其旗下的品牌——紫光闪存诞生于2024年,是紫光集团旗下全资子公司——紫光闪芯科技(成都)有限公司的产品。紫光闪芯的成立,意味着紫光集团从幕后走到了台前,开始致力于企业级固态硬盘、消费级固态硬盘、移动闪存产品及嵌入式闪存产品等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得益于紫光集团协同优势,紫光闪存能够同存储板块的企业形成协同效应,整合优势资源,打造出满足企业级、工业级及消费级市场需求的产品。 当然,最终的产品好不好,还需要通过实测来检验,下面,就让三哥通过紫光闪存系列的一款消费级的SSD——UNIS SSD S2 Ultra 1TB的评测,来和大家一起体验下紫光闪存的产品究竟如何,同时也希望能对大家选购SSD有所帮助。 二、开箱介绍 SSD的外包装一袭紫黑配色,传承了“紫光”的基因,突出了“紫光”二字中的“紫”字,看上去很有科技感和未来感。 包装背面一览,可以看出,UNIS SSD S2 Ultra提供了5年质保,其中本次评测的1TB版本提供了600TBW的寿命,在同类产品中属于佼佼者。 附件提供了SSD本体及石墨烯散热贴,通过石墨烯散热贴,配合优秀的智能算法,能够实现多级负载调节,精准控制温度。 SSD采用了单面设计,能够适配台式机、笔记本、游戏主机等多种平台。 SSD正面为主控芯片和4颗Nand颗粒。 SSD采用了M.2接口。 主控特写,采用了国产主控,该主控采用12nm工艺打造,支持4通道无外置缓存设计,具有性能强,发热低等特点;同时还支持ECC数据纠错和4K LDPC高阶算法,可靠性非常高。 SSD搭配了4颗自主封装的原厂3D TLC颗粒,单颗容量256GB,4颗组成1TB容量。 SSD背面采用了无元件设计,同时标签也被放到了这一侧,这样就不会影响到正面元器件的散热。 三、测试及体验 为了避免测试瓶颈,特组建了如下高端平台: 此次测试,将UNIS SSD S2 Ultra 1TB装入了主板的第1个M.2槽位,即和CPU直连的那个M.2槽位。 先看看CystalDiskInfo信息,可以看出,UNIS SSD S2 Ultra 1TB支持最新的NVMe 2.0规范,支持PCIe 4.0 ×4接口。 下面开始测试,CrystalDiskMark测试。 空盘性能测试,从测试结果来看,SSD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6337.51MB/s、5209.64MB/s,持续读、写速度表现出色,超过了官方标称值。 4K方面,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80.90MB/s、360.43MB/s,也处于优秀水平。 半盘性能测试,SSD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6382.88MB/s、5357.29MB/s,相较空盘性能,并没有降低。 4K读、写速度分别为80.49MB/s、364.58MB/s,相较空盘性能也未发生下降。 75%盘性能测试,SSD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6383.29MB/s、5365.44MB/s,相较空盘,持续读、写速度均未发生降低。 4K读、写速度分别为80.48MB/s、363.01MB/s,相较空盘变化不大。 满盘性能测试(由于测试软件需要一定的预留空间,故而只写到了93%的容量),SSD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6382.27MB/s、5378.10MB/s,各项数据相较空盘,依然未发生下降。 4K读、写速度分别为80.47MB/s、363.91MB/s,相较空盘数据也基本未发生变化。 从以上测试可以看出,该SSD不仅性能出色,而且稳定性也非常优秀,即便在快要写满所有空间时,其性能也未发生明显下降。 AS SSD Benchmark测试,由于该软件停更太久,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需求了,所以测试结果仅供娱乐。 3DMARK存储基准测试,该测试通过模拟《战地风云5》、《使命召唤:黑色行动4》及《守望先锋》等游戏的加载速度及平均存取时间,来考验SSD的性能,个人觉得还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UNIS SSD S2 Ultra 1TB在该测试中取得了3838分的成绩,这在PCIe 4.0 SSD中算是不错的了。 TxBENCH基准测试,该软件的测试结果基本和CrystalDiskMark一致。 UNIS SSD S2 Ultra 1TB通过HMB智能缓存技术来提高性能,下面就采用TxBENCH的进阶模式进行全盘写入,来测试SSD的SLC Cache大小及相关性能。 可以看出,UNIS SSD S2 Ultra 1TB的缓存内持续写入速度维持在5200MB/s左右,当SLC Cache写完后,缓外速度降至400MB/s左右,往后不再下降。 通过日志文件推算出UNIS SSD S2 Ultra 1TB的SLC Cache大小约为300GB。 视频剪辑转码速度测试。 可以看出,在视频剪辑转码速度测试中,UNIS SSD S2 Ultra 1TB的表现非常出色,并没有给转码工作拖后腿。 温度测试,采用CrystalDiskMark进行性能测试,然后使用AIDA64的日志来记录UNIS SSD S2 Ultra 1TB的温度。 得益于智能温控算法,UNIS SSD S2 Ultra 1TB的温度控制非常出色,即便在最高负载时,也只有47℃,日常应用更是只有40℃出头,大家可放心使用。 四、总结 通过测试体验可以看出,UNIS SSD S2 Ultra 1TB的性能表现给力,达到了市面主流水平,同时其支持ECC数据纠错和4K LDPC高阶算法,稳定性和可靠性非常出色,加之其优秀的温度控制水平,玩家可放心使用。 话说这两年国产制造业越来越厉害了,不仅仅在普通工业品方面大杀四方,而且在尖端制造领域也愈发强悍,像新能源汽车、大飞机、造船之类的,都快站到金字塔的顶端了。现在留给G知们“尚未突破”的领域已经越来越少了,之前太钢一炉圆珠笔芯专用钢,不仅浇灭了G知们的嚣张气焰,同时也让国际上几大圆珠笔芯钢材供应商直接原地破产。后来G知们又开始鼓吹我国面对西方的封锁造不出芯片,然而国产CPU芯片出来了,国产内存芯片出来了,国产Nand闪存芯片也出来了……不知道G知们下一个嘲讽打击的领域在何方? 从紫光闪存 UNIS SSD S2 Ultra 1TB的表现来看,国产SSD已开始着眼于进军高端领域,这不仅丰富了国货的产品线,也彰显了中国质造的野心和实力,作为一个中国人,有幸见证着历史的发生,真的是十分庆幸。 以上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选购SSD有所帮助,谢谢欣赏! 紫光闪存(UNIS FLASH MEMORY)1TB SSD固态硬盘PCIe 4.0接口 S2 ULtra系列 30天销量500+ ¥489 去看看 <更多>

硬件宅机第 晒物 2024-06-16 16:19

本文为轻科普,仅献给没经验又有装机打算、升级固态硬盘、不懂选择固态硬盘的电脑小白作为参考,也欢迎老手玩家指点错误观点。 M.2固态硬盘(SSD)作为电脑硬件的一部分,是取代传统机械硬盘仍至SATA固态硬盘,提升存储数据交互性能的核心。然而,对于没有经验的电脑小白来说,面对各种品牌和规格的固态硬盘,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可能会感到困惑。在这篇文章中,我将通过简单的科普方式,帮助你选择合适的固态硬盘。 规格如何选择? M.2固态硬盘作为主流存储硬件,在选择的时候需了解自己主板所支持规格,如PCIe3.0/PCIe4.0/PCIe5.0,从而选择对应的固态硬盘规格。而相对来说,PCIe4.0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能兼容低规格,而PCIe5.0正在起步),在未来至少5年里(甚至更长),都仍然是主要使用的规格。咱们以PCIe4.0来说,如果工作需求对电脑存储性能要求不高,也可以选择PCIe 3.0(节省费用),如果要求高,则选择PCIe4.0(向上不兼容)。 如何正确选择容量? 首先要了解一点,固态硬盘(SSD)最大的优势在于读写速度明显优于机械硬盘,是传统机械硬盘的数倍。然而,分区会降低SSD的读写性能。这是因为SSD的控制器需要将多个分区的读写请求整合并调度,这个过程会引起数据分散以及消耗一定的计算资源。所以,如果是用来作为系统盘之用,个人建议选择500GB~1TB容量,单条单区作为系统盘,能更好的带动、提升电脑的整体运作效率。 而其它分区,则可以选择大一些的容量,如2TB以上的分为几个区作为软件、媒体等等的存储之用。当然,如果主板有多卡糟的好条件,每个区均采用单SSD单区使用,效益也会更好。 速率及用途规划? 在选择SSD的时候,也不要太过盲目,选择速率高、价格低的杂牌固态,往往性能一般、寿命短、售后没保障等等问题。历史悠久,技术底蕴丰厚的大品牌,才有保障。以支持PCIe4.0主板为例,我们可根据自己的工作性质来决定,对存储性能要求不高,可以选择PCIe3.0和低速率的SSD,一般就够用。若工作的作业需求对性能要求较高(如创作、媒体运作、玩大型游戏等),则需选择更高性能的PCIe4.0 SSD和高传输速率,能为我们带来更快的数据交互。 就以我个人来说,日常以媒体轻剪辑、微创作为主,属于中端性能要求。而主板是华硕B760 F WIFI,所以我选择的是PCIe4.0x4-5000MB/s速率的SSD。如果说对存储性能要求更高,可向上选择6000/7000甚至更高,视乎自己的需求何选。 不盲目•精挑细选 就以我目前用的这条SSD来说,选择的是EXCERIA PLUS极至光速G3 1TB容量,因整体性能极佳,目前是作用于系统盘。而选择这条NVMe SSD,也正是前面提及的不选杂牌、选择大品牌才有保障的主要原因。铠侠是东芝存储器更名后的品牌,而“东芝电子”的品牌历史有多悠久相信不用我多说。而凭借其深厚的技术累积和先进的工艺创新技术,“铠侠”自然也是固态硬盘领域的领军品牌之一,以其产品的高性能、可靠性和质量而闻名。 不管是作为系统盘还是其它盘,主要因素都要考虑稳定性、性能的综合性是否出色。而这款铠侠EXCERIA PLUS极至光速G3固态硬盘,支持全新PCIe4.0x4、读速为5000MB/s、1TB版耐久性更是高达600TBW,加上铠侠原厂颗粒加持,以及5年的超长质保,这才是大厂大品牌的硬核保障。 EXCERIA PLUS极至光速G3 M.2 2280规格,搭配4颗原厂BiCS FLASH TLC 3D闪存颗粒,原厂颗粒可靠性更高(铠侠(前身为东芝存储器)是世界上最大的闪存厂家之一),也能让我们更容易分辨硬盘厂家的实力,从而做出选择。而主控则为深度定制的群联E21主流PCIe4.0 x4主控方案。 上手性能测试 固态硬盘上手装机,首要任务则是对硬盘进行性能测试,测速率的传输快慢、稳定性(浮动)是否能达到出厂规格是最简单直接的方法,也是最快能判断优劣的方式。 1、速率测试 以我这条SSD为例,其通过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 读取速率为5172MB/s 顺序写入为4974MB/s 4K读写分别为85MB/s和383MB/s 整体的读取性能非常高。 使用打分机制比较严谨的AS SSD Benchmark进行测试,所得到的跑分成绩依然出色。要知道这个测试工具主打平均成绩,对硬盘的数据测试过程比较严苛,能得到这种成绩,证明品控确实过关。 2、稳定性测试 一般测试SSD的稳定性,我们可以通过ATTO磁盘基准测试这个工具来测试,像这条铠侠 1TB 极光致速 G3 得到的以下数据表现,稳定性就相当优秀。 若没有类似工具,我们也可以简单点,用平时拷贝文件来观察它的传输速率以及过程的“速率上下浮动性”来确定它的稳定性。如果速率达不到标准,而且过程出现突快突慢或偶尔卡顿的情况,那硬盘的品质自然不行。若像我这条铠侠 极光致速G3的平均读3.55GB/s和平均写3.45GB/s的速率表现,快、不卡,以及传输极稳(上下浮动小)则是优质。 移动硬盘DIY 额外科普一下移动硬盘的DIY技巧,以目前主流高性能USB4/雷电3/4移动硬盘来说,个人不建议入手出厂一体化的移动硬盘,价格高不说,而且一旦出现问题,维修成本高,甚至可能一坏就整个坏。而通过独立可拆卸的硬盘盒+SSD则是更友好的一种组合方式,两者可分可组,后期维护可降低费用,另外硬盘可随时拆卸用于电脑上,更符合高效使用方式。 而以雷电硬盘盒来说,其能支持40Gbps(则4000MB/s)的传输速率,在选择M.2 SSD的时候,不要选择相同的4000MB/s硬盘,因为其中的计算规则会降低硬盘一些传输性能,而选择5000MB/s的规格是最合适的(更高的没必要)。而通过我手上的这款雷电4硬盘盒配合铠侠EXCERIA PLUS极至光速G3,其整体数据交互表现,也完全超出预期,比之前手上的某“*华”要强出很多。 个性驱动管理 一般的正规大厂,也有相关的SSD管理工具(个别杂牌也有,但功能单一,有些后期还停止使用,像某“*华”)。而像铠侠这种大厂的SSD UTILITY工具,功能就比较个性丰富,可以实时对硬盘状态进行监测、掌握硬盘健康状态、实时温度等。如果有新的硬盘固件发布,也可以在这个工具中进行固件更新。 科普总结: 以上对固态硬盘的几种小科普以及文中举例的固态硬盘品牌,仅仅是作为判断硬盘优劣参考之用,有助于大家在选择固态硬盘有分辨的能力,为自己找到优质的固态硬盘,提升电脑性能,增强作业效率,带来更高的生产力以及娱乐效果。 铠侠(Kioxia)1TB SSD固态硬盘 NVMe M.2接口 EXCERIA PLUS G3 SD10 系列(PCIe 4.0 产品) 30天销量1w+ ¥419 去看看 本文到此结束,对于以上观点,也欢迎老玩家参与讨论和指点不足。 <更多>

数码科技先锋官 经验 2024-06-08 17:39

对于我这样要集齐喜欢游戏的各种版本,对心仪电影的各种“导演剪辑版”、“国配版”等不同版本也要一起收藏的DIY玩家而言,最苦恼的事莫过于硬盘容量又报警了,而更雪上加霜的是存储产品还涨价了…… 看着嗷嗷待哺的硬盘插槽,感觉现在升级硬盘要找到一款高性价比的固态硬盘真的是不容易啊!不过最近我入手的铠侠EXCERIA PLUS G3极至光速SSD,可以说又快又稳,除了出身名门,价格还做到了平易近人。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下,如何给主机加装固态硬盘的,以及这款固态硬盘带给我的体验感受吧! 主机加装固态硬盘: 其实给主机加固体硬盘非常简单,可以说是有手就会。 第一步当然是先把M.2插槽上的散热片拆下来: 记得撕下散热片后面的塑料保护膜。 把铠侠EXCERIA PLUS G3,斜着插入插槽,轻轻按压到底就行。 装回散热片,带紧固定螺丝就好了。 开机点亮,铠侠EXCERIA PLUS G3就开始工作啦! 接下去都是软件层面的事,打开电脑设置里的“系统”、“存储”、“磁盘和卷”选项: 点击“初始化”,因为我们是扩容,选择GPT就行。 接下来就会变成这样,点击“创建卷”。 为新硬盘取个分区名字,点击“格式化”。 一眨眼就跳出了铠侠EXCERIA PLUS G3的新分区。硬盘扩容就此完成,我们可以开始愉快的“塞满”它了。 性能体验: 我的主机: 先用好玩的“硬件狗狗”来看看。磁盘性能得分“68620”,击败了全国98%的用户,铠侠EXCERIA PLUS G3作为高性价比产品,可以说已经是“越级表现”了,对于这个成绩我非常满意。 在经典的CrystalDiskMark测试中,铠侠EXCERIA PLUS G3的顺序读取速度最大可达5053.7MB/s,写入速度最大3932.4MB/s。这个成绩甚至超越了官方技术规格,大幅领先读写速度一般在3750MB/s、3300MB/s左右的入门级PCIe 4.0 SSD。 日常使用感受: 有了超高的读写速,硬盘之间互相导文件也是快了不少,2.8G大文件简直就是秒传,对话框一闪就不见了,非常对我这个急性子口味。 硬盘空间大了,无论是剪辑视频还是处理图片,之前时不时来一下的卡顿没有了,就算是高分辨率高码率的大文件处理起来也很顺,文件的导入和预览也更加快速了。 对于数据安全,也是不用担心的。铠侠EXCERIA PLUS G3搭配SSD Utility管理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轻松掌控SSD管理维护和监控。 产品细节: 包装盒上,“EXCERIA PLUS G3”很是引人注目,一看就拥有强大性能。 铠侠EXCERIA PLUS G3使用了常见的2280规格,没有配备散热片,而是采用了散热贴纸。对于我来说,正合适,因为我主板2条SSD插槽都是标配散热片的。而且不配散热片的话,台式机、迷你主机、笔记本电脑、NAS用起来都没问题;就连游戏主机,一插一拧就能轻松实现存储扩容。 铠侠EXCERIA PLUS G3采用了来自群联的PS5021-E21无独立缓存型的四通道主控,基于TSMC台积电12nm生产工艺制造,支持NVMe 1.4协议。通过占用少量电脑内存来构建虚拟化缓存池,不需要外置内存作缓存,实现缓存高效管理运用,还能降低SSD的发热、功耗与生产成本。 采用了单面PCB设计,占用空间小,安装灵活,就算是轻薄本也能轻松装好。 小结: 作为一款定位主流的产品,铠侠EXCERIA PLUS G3的读写性能虽然没有“惊人”的之高,但对于日常应用,绝对能出色的满足我们的需求,可以快速启动应用和游戏,也可以实现文件的“秒速”互传和储存;还有着长达5年的质保时间与很“高端”的质保写入数据量,对于我们电脑甚至是游戏主机来说,是非常值得推荐的存储扩容之选。 铠侠(Kioxia)1TB SSD固态硬盘 NVMe M.2接口 EXCERIA PLUS G3 SD10 系列(PCIe 4.0 产品) 30天销量1w+ ¥419 去看看 <更多>

sunjun5 晒物 2024-06-08 14:29

篇首语升级/加装 SSD 的选择 虽然越来越多的笔记本开始提供更大容量 SSD 的选择,但是不同用户对于存储需求不同,升级和加装 SSD 的需求还是广泛存在的。比如我今年新入手的 HP Envy X360 14inch 办公机,标配的 1TB SSD 虽然看着不小,但是对于同时维护很多项目的我来说还是有些不够,经常要靠外接移动硬盘过度。 趁着618活动正好就给自己的机器升级下固态,考虑到办公机器自然选择大品牌可靠的产品,在性价比和品质平衡的前提下,入手了2块宏碁掠夺者 2TB SSD。一块 GM7 和一块 GM7000,刚好记录下升级和系统迁移过程,供新手用户参考。教程涉及的内容比较基础,期望新手用户看完也能一次学会(有手就行),老鸟用户可以跳过教程部分直接查看性能测试数据~ M.2 插槽,2230/2242/2260/2280是什么? M.2 插槽是最近几年笔记本/台式机 SSD 所采用的主流接口,早期版本(B Key 缺口在左)支持 SATA 协议,但目前基本已经完全淘汰。近三五年的笔记本,基本均支持 NVMe(PCIe 协议),现在所能买到的新 SSD 大部分都为 NVMe(M Key 缺口在右边)。在升级和购买 SSD 之前,可以在产品官网或是打开机器,查看一下现在内部使用的 SSD 缺口位置,来判断需要升级的 SSD 型号。 ▼B&M key 和 M key 除了接口外,M.2 SSD 目前主要尺寸为2230/2242/2260/2280,以及台式机上偶尔可见的22110以及未来的25110。这里的22为 M.2 SSD 的宽度(单位mm),30/42/60/80/110则为 SSD 的长度(单位mm),大部分笔记本均采用2242/2280 SSD。长度信息同样可以通过官网/客服查询,或是用手边尺寸长度进行测量。 ▼我使用的绿联移动硬盘盒关于 M.2 2230/2242/2260/2280 示意图,通过不同的固定柱位置可以兼容2230/2242/2260/2280,而对于笔记本和台式机而言,可以通过延长板来把 2230/2242/2260 SSD 延长为标准2280长度。 PCIe Gen3(3.0) 与 PCIe Gen4(4.0) 目前主流消费级 SSD 采用 PCIe Gen3(也写作3.0)和 Gen4(也写作4.0)协议,二者主要的差异是速度不同,PCIe Gen 4 的 SSD 也可以工作在 Gen3 模式下。在不考虑协议和编码开销的情况下,PCIe Gen4 的带宽是 8000MB/s(考虑协议开销大约为7850MB/s),而 PCIe Gen3 的带宽是 4000MB/s(考虑协议开销大约为3930MB/s)。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接口的速度不仅受 SSD 影响,也同样受主板/CPU 影响: PCIe Gen 3 的主板+PCIe Gen3 SSD= SSD 跑在 PCIe Gen3 速率 PCIe Gen 3 的主板+PCIe Gen4 SSD= SSD 只能跑在 PCIe Gen3 速率 PCIe Gen 4 的主板+PCIe Gen3 SSD= SSD 只能跑在 PCIe Gen3 速率 PCIe Gen 4 的主板+PCIe Gen4 SSD= SSD 跑在 PCIe Gen4 速率 所以选购 SSD 时,需要考虑自己笔记本/主板的规格,否则花更多的钱买了速率更高的 PCIe Gen4 SSD 依旧享受不了更快的速度。 ▼笔记本和主板厂商一般会在详情页标注 PCIe4.0,但如果是 PCIe 3.0 可能就不会标注了,比如我的这台 HP Envy X360 2024 就是 PCIe 4.0 接口。 在价格差距不大以及主板支持的情况下,优先推荐选择 PCIe Gen4 SSD,无论顺序还是随机读取性能都会更高。这次我入手的是 Acer 旗下的 Predator,GM7 和 GM7000 2TB 版本,GM7 供笔记本升级使用,GM7000 则加装到迷你主机上。 单面与双面 SSD 对于笔记本用户,还需要注意 SSD 一般分为单面和双面,这里的双面指的是 SSD 正反面均有放置芯片,厚度上相比单面(仅有一面有元器件)的 SSD 更厚。市面上绝大部分轻薄本,以及大部分游戏本受厚度限制,需要使用单面 SSD,而台式机一般无此限制。 笔记本电脑: 一般仅支持单面 SSD 台式机/迷你主机:一般可以支持单面/双面 SSD ▼单面 SSD Predator GM7,作为高性能 SSD 适合笔记本和台式机 ▼双面 SSD Predator GM7000,采用有缓存设计+双面布件,并随盘赠送额外的散热贴,适合高性能台式机。主控部分来自英韧科技(Innogrit),型号为 IG5236,缓存部分为一颗来自南亚(Nanya)科技的 512MB DDR4 RAM。 ▼Predator GM7000 背面也有放置芯片 系统迁移(Acronis True Image) 准备工作与工具 下载系统迁移用的软件(本文以 Acronis True Image 为例,也可以使用傲梅、DiskGenius 等),并完成安装 M.2 SSD 硬盘盒(将新 SSD 放入移动硬盘盒,并通过 USB 连接至电脑) 关闭电脑的自动休眠/关闭屏幕等功能,避免打断迁移过程 拆卸电脑的螺丝刀 Predator SSD 随机赠送了系统迁移工具,从 Acronis 官网下载 OEM 版本的 True Image,即可方便的进行系统迁移/备份。Acronis Ture Image 的功能还是比较全面的,Predator 的 SSD 免费附赠这款软件还是很方便用户的,本文也以此软件介绍系统迁移流程。如果你手头的 SSD 没有提供免费的系统迁移工具,可能需要自行下载/购买其他迁移工具,系统迁移的流程是类似的。 ▼首先从 Acronis 官网,下载 OEM 版本的 Ture Image ▼下载完成 Acronis Ture Image OEM 版本后,双击 exe 一路向下完成安装即可 ▼将新 SSD 放在移动硬盘盒内,通过 USB Cable 与电脑连接(如果机器有2个 SSD 槽位,也可以直接插在机器内部的 M.2 插槽内进行系统迁移) ▼桌面对 Win 标志点击右键-选择磁盘管理 ▼确保磁盘管理内可以看到新 SSD(例如下图未分配的磁盘1) ▼推荐关闭电脑的自动休眠/关闭屏幕等功能,避免休眠/关闭屏幕意外打断迁移过程,如使用笔记本请保持电源连接 系统迁移 ▼打开 Acronis Ture Image,选择"复制磁盘" ▼克隆磁盘向导内,选择"自动(推荐使用)",然后"下一步" ▼源磁盘选项内选择旧的 SSD,即需要进行系统迁移的 SSD(目前系统所在的 SSD),然后"下一步" ▼目标磁盘选项内选择新的 SSD(这里使用 USB 移动硬盘盒连接),然后"下一步" ▼磁盘使用状况,选择"要替换此计算机上的磁盘",然后"下一步" ▼完成选项内确认下迁移信息无误,然后"继续" ▼工具就会开始进行磁盘克隆,根据源磁盘内容大小和硬盘盒速度,这里可能需要几分钟至几十分钟,喝杯茶/咖啡耐心等待即可 ▼完成后会提示磁盘已成功克隆 更换 SSD 更换 SSD 前顺手测试了下 HP Envy X360 自带的 1TB SSD,虽然也是 PCIe 4.0 SSD,但是读写速度其实还是蛮低的,并没有跑满 PCIe 3.0的理论带宽。 ▼不同笔记本拆机方式有差别,建议新手用户动手前先搜索对应视频/图文案例,动手时胆大心细。更换过程中有任何疑问,先停下来复习下视频/图文教程,避免错误操作造成财产损失。 ▼以 HP Envy X360 为例,首先拆卸底部可见的四颗梅花螺丝,然后使用拨片沿边沿撬开卡扣即可取下后盖。 ▼可以看到原机采用的是一块来自铠侠的 OEM SSD ▼更换 SSD 前最好断开主板的电源,使用螺丝刀拧下原有 SSD 的螺丝,拔掉旧 SSD 然后插入新 SSD 后拧回螺丝即完成安装,再重新连上主板电源。 重新开机正常进入系统,可以看到系统设备管理器里,磁盘驱动器已经是 Predator GM7 2TB 了,至此系统迁移完成~ GM7性能测试 Predator GM7 是一块 PCIe Gen4.0 SSD,采用无缓存设计,可选容量512GB/ 1TB/ 2TB/ 4TB。可以看到512GB 版本写入速度相比1TB/2TB/4TB 会略低一些,考虑到目前 1TB/2TB SSD 价格比较合适,建议优先选购 1TB/2TB 版本。 使用 Crystal Disk Mark 实测 GM7 顺序读取(Q8T1)速度7093.43MB/s,顺序写入(Q8T1)速度6371.55MB/s,写入速度比官方标称值还高一些。相比原机自带的 SSD(顺序读2155MB/s、写2804MB/s),读写速度基本都有2.5X ~ 3X 的提升。 ▼Crystal Disk Info 里面,可以看到 GM7 的待机温度还是很低的,室温28度的环境下 SSD 工作温度也仅40度,是款很清凉的 SSD 非常适合笔记本 ▼使用 ATTO 进行写入压力测试,测试从 512B 单元~64MB 单元的读取与写入,可以看到完整的一轮文件写入后 Predator GM7 的温度也仅上升了3度,GM7 的温控水平还是很不错的 新加 SSD 教程与 GM7000 安装与测试 由于 Windows 需要进入磁盘管理才可以对 SSD 进行分区,很多纯新手用户再增加 SSD 后,会发现我的电脑内并没有新的磁盘。 ▼由于我的迷你主机零刻 SER8 自带 SSD 散热片,就无需使用官方附赠的散热片了 同样在桌面对 Win 标志点击右键-选择磁盘管理,此时就会跳出初始化磁盘的选项,选择 GPT(GUID 分区表)然后确定即可。 ▼然后对新增磁盘右键选择新建简单卷,一般默认将整个磁盘新建为一个卷即可 ▼分区格式部分,Windows 默认为 NTFS 即可 ▼在 Crystal Disk Mark 中,可以看到在散热片加持下,Predator GM7000 的温度仅为37度。 ▼性能测试部分依旧请出 Crystal Disk Mark,实测 GM7000 顺序读取(Q8T1)速度7142.09MB/s,顺序写入(Q8T1)速度6716.19MB/s。写入速度应该是受 CPU 限制,相比官方标称值7400MB/s 略低一些,读取速度比官方标称值还高一些。 结语 对于很多老笔记本而言,CPU 性能其实并不是瓶颈,升级 RAM 和 SSD 后很多机器的使用寿命都可以大大延长。相比重装系统,进行完美无损的系统迁移,可以大大降低了更换硬盘的时间成本。更换 SSD、迁移系统本身其实也并不是特别难的操作,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帮助0基础用户,以较低的成本学习/实践更换 SSD~ 这次618入手的 Predator GM7 和 GM7000,品牌、性能、价格方面比较均衡,尤其是温控方面都非常不错。软件部分也附赠了 Acronis Ture Image 这样傻瓜化的迁移工具,一方面降低了用户的使用门槛,也让用户无需额外付费购买迁移工具这种使用频率很低的软件。 本篇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小白用户可以通过这篇文章学会系统迁移,最后感谢大家的观看,也希望大家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留言。我是 KC,我们下篇文章再见~ <更多>

RossYan谈数码 晒物 2024-05-31 15:19

机械硬盘涨价了! 固态硬盘涨价了! 显卡也涨价了! 內存条也涨价了! 我说的这些都不是假的,2024这些产品已经全面开涨! 深入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我们不难发现,经济的波动和倒退对市场预期产生了影响。全球闪存颗粒需求的疲软使得三大DRAM领导厂商不得不采取减产措施来应对市场挑战,以确保闪存颗粒价格不会大幅下跌。实际上,早在2023年下半年,业界就传出了三星将再度减产的消息,这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价格上涨的趋势。在年货节期间,储存类产品不仅没有降价促销,反而出现了小幅度的价格上涨,这无疑给我们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号。此外,需求的季节性变动和提前备货的影响也导致近期存储现货市场整体成交略显平淡。然而,尽管如此部分存储价格仍在小幅攀升,显示出存储价格上行趋势的明显性。 不过618已经开始,虽然今年感觉势头不是很强劲,但是优惠力度还是有的。就说JD今年的优惠活动非常坦诚,在购买的时候会直接减免,大大方便了用户的选择。 希捷(SEAGATE)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4.0×4) 电竞玩家专业之选游戏高速 希捷酷玩520 送赠品30天销量100 ¥399 去看看 希捷(SEAGATE)1TB SSD固态硬盘 M.2 NVMe PCIe4.0×4 读速高达7400MB/s 希捷酷鱼530 ZP1024CM3A003 30天销量6000+ ¥499 去看看 1、希捷酷鱼530 希捷近期低调发布的PCIe Gen4x4固态硬盘——酷鱼(BarraCuda)530,现已全面上市。这款固态硬盘的1024GB和2048GB版本在各大电商平台上的定价分别为499元和899元,性价比极高,值得你关注。 酷鱼530固态硬盘以M.2 2280-S2单面外形规格亮相,基于DRAM-less HMB方案,配备高效的12nm群联PS5027-E27T主控,并支持NVMe 2.0协议。除了已上市的1024GB和2048GB版本外,据悉512GB版本供消费者选择。从容量可以看出厂商的诚意,提供足容的盘,可以说是对厂家一个更大考验,也看出厂家对自己产品的信心。 在品质保障方面,酷鱼530提供长达5年的质保,展现了制造商对产品性能的自信。采用先进的3D TLC NAND闪存技术,确保数据读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其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长达180万小时,进一步证明了其出色的耐用性。 希捷酷鱼530 SSD的顺序读取速度高达7,400 MB/秒,这确实为游戏玩家和内容创作者带来了极致的存取体验。对于游戏玩家而言,高速的读取速度意味着游戏可以更快地加载,从而减少了等待时间,提高了游戏体验。对于内容创作者,无论是进行视频编辑、图像处理还是大型文件的处理,高速的SSD都能提供流畅的操作体验,大幅提高工作效率。而NVMe 2.0协议则进一步优化了数据传输效率。这些技术的结合使得酷鱼530 SSD在读写速度上有了显著的提升。 希捷酷鱼530 SSD的2TB版本具备7400MB/s的读取和6400MB/s的写入速度,采用PCIe Gen 4x4接口,兼容多种设备。它使用3D TLC颗粒,支持HMB技术,主控芯片性能卓越且低功耗。其MTBF达180万小时,提供5年质保,适合游戏玩家和创意工作者。1TB版本读取速度相同,写入速度略低,但同样具备高性能和可靠性,适合快速加载需求,也是企业存储的理想选择。 2、 希捷酷玩520 希捷酷玩系列硬盘,明确定位于电竞级,展现了其卓越的性能。尽管希捷酷玩520已上市近4年,但是它仍然表现不俗。其采用标准为M.2 2280规格,支持PCIe 4.0 x4通道,提供高达5000MB/s的读取速度和4850MB/s的写入速度。即便在今天,这款M.2 SSD固态硬盘依然表现出色。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款酷玩520硬盘在随机IOPS性能上表现卓越,堪称同级别产品中的佼佼者。在进行大量小文件读写操作时,如游戏加载、场景切换等,它能够提供更为迅速和流畅的体验。 硬盘采用的是群联PS5016-E16主控芯片不仅支持高速的数据传输,还具备智能温控机制和隐藏式的IC散热装置。E16主控芯片作为目前性能最强的主控之一,其出色的性能表现和卓越的散热能力,使得希捷酷玩520可以稳定高效的运行。 NAND内存采用是海力士的176层tlc颗粒,经严选后应用于希捷酷玩520。实际测试顺序读取速度为4949.83MB/s,写入速度为4781.49MB/s,性能在同级别中领先。在寿命方面,1TB版总写入字节数达600TBW,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为180万小时;2TB版寿命与酷鱼系列相当。此外,该硬盘具备强大的随机IOPS性能,配合希捷官方5年质保,非常适合作为游戏盘使用。 再来说说价格,399元/1T的价位仿佛让我们穿越回几年前的黄金时代,价格如此亲民实属难得。而更令人高兴的是,在京东618大促期间,酷玩520 1T版本竟然限量特惠至369元,这简直是性价比的巅峰!对于有着迫切存储需求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机会,千万不要错过这个绝佳的购买时机。 总结 简而言之,希捷SSD价格极具竞争力。酷鱼530系列2TB仅需899元,1TB版本仅需499元;而酷玩520系列1TB更是低至399元,这一价格实在令人心动。别再犹豫了,错过可能要等一年!对于电竞爱好者来说,选择希捷SSD作为你的战场伙伴,一定会事半功倍。 <更多>

逸轩科技 经验 2024-05-30 19:19

最近固态硬盘市场确实动荡有些大,虽然没有出现工厂起火和自然灾害的报道,但因为产能调整,导致NAND晶圆颗粒成本上涨已是不争的事实。在我计划这篇内容的时间,消费级的固态硬盘就又小涨了十多元。 上次我分享了一篇QLC颗粒的固盘横测,客观的分析了一波市售五款国产固盘的优缺点,但小伙伴还是希望能讲一下TLC颗粒产品。于是乎我又再次斥巨资,找来5块1TB的固态硬盘,浅聊一下TLC颗粒。 这五块PCIe 4.0固态硬盘分别为,三星980 Pro、致态TiPlus7100、希捷酷玩530、西数SN770和腾隐TP4000 Pro。购入渠道为某东,日期是2024年5月份。 横评初印象 上次的内容开篇聊了一下包装盒,结果被吐槽得够呛。但我觉得这很有必要,有时候装机“英雄”就是被一颗螺丝给难住的。 包装方面,三星980 Pro应该是最具科技感的,渲染图用的是PCB线路板。内部物件就是我常所说的固盘主体+说明书配置,不过白色底壳倒是显得很有质感。 致态TiPlus7100也是使用了白色内壳,不过提供了3颗不同规格的螺丝(有颗垫高螺母),覆盖了PC主机和笔记本安装场景。 希捷酷玩530的内部物件在简单中又有些复杂,螺丝啥的是不会有的,但是除了说明书以外还有一份酷龙贴纸,并且固盘主体用了静电屏蔽袋。 西数SN770保持着与三星一样的规格,内部也是固盘主体和说明书,在所谓的环保这一块,大厂的方向都比较统一嘛。 至于最后一个腾隐TP4000 Pro,同样是说明书+3颗螺丝配备,外观上并无太多亮点,这里不再多做展示。 【小结】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初印象环节,三星和西数保持着一贯的高冷,为环保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致态TiPlus7100保持着螺旋钉的作风,小心思值得表扬,装机找不到螺丝是不存在的,还有垫高螺母都给我们配上。而希捷除了没有螺丝钉以外,静电屏蔽袋这个细节很加分。 盘体细节对比 三星980 Pro 三星980 Pro采用M.2 2280规格,M.2 Socket 3接口,为单面PCB布局。固体的型号、序列号、产地、容量等信息都标注在正面标签上。如果购入渠道不算太正规,建议比对一下。 三星980 Pro颗粒方面,用的是三星第六代V-NAND闪存颗粒(3bit MLC),共计两颗组成1TB存储空间。缓存也是自家的三星LPDDR4 DRAM缓存,容量为1GB。 PCB板的背面用的是铜箔标签,可以起到一定的增强散热效果。 三星(SAMSUNG)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PCIe 4.0 x4) AI电脑配件 读速7000MB/S 980 PRO 送赠品30天销量1w+ ¥749 去看看 致态TiPlus7100 致态TiPlus7100是长江存储推出的消费级固态硬盘产品,设计采用了简洁的全黑色调,展现出一种低调而专业的风格。单面PCB布局的优势在于,能兼容轻薄笔记本、游戏主机等设备,我之前就是用来装在PS5主机内。 致态TiPlus7100使用了2颗长江原厂TLC闪存颗粒,拥有全新升级的晶栈®Xtacking®3.0架构加持,单颗芯片接口速度达到了2400MT/s。其中1TB容量版本的顺序读取速度达到7000MB/s,写入速度6000MB/s,随机读写900K IOPS和700K IOPS,寿命拥有600TBW。 致态(ZhiTai)长江存储 1TB SSD固态硬盘 NVMe M.2接口 TiPlus7100系列 (PCIe 4.0 产品) 送赠品30天销量1w+ ¥639 去看看 希捷酷玩530 希捷酷玩530固盘的正面贴纸没有啥过多的信息,仅是系列型号和logo,参数啥的都放在了背贴上。 闪存颗粒编号为“IA7BG94AYA”,也就是美光B47R颗粒。单颗容量256GB,合计4颗组成1TB容量空间。官方给出的参数是顺序读取速度7300 MB/s,而且享有5年有限质保以及3年内原厂数据恢复服务1次。 希捷固态硬盘SSD酷玩530 M.2 NVMe PCIe4.0x4 FireCuda电竞游戏固态硬盘 1T 酷玩530系列 30天销量500+ ¥779 去看看 西数SN770 或许是为了避免贴纸影响散热,西部数据SN770的贴纸也只是很小一块,但也省去了我们撕标签。 西部数据SN770的颗粒也是来自闪迪,具体型号为“SanDisk 20-82-10081-A1”,单颗1TB容量,无独立缓存颗粒设计,支持HMB技术。 西部数据(WD)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台式机笔记本高速游戏硬盘 M.2固态硬盘 SN770 黑盘 | 1TB 官方标配 送赠品30天销量500 ¥607 去看看 腾隐TP4000 Pro 到最后一块固盘的展示,可见现在2TB以内必然都是单面PCB设计了。 值得注意的是,腾隐TP4000 Pro的正面是整块的铜箔标签,散热效果会更给力。 腾隐TP4000 Pro是联芸科技(maxio)MAP1602A主控芯片,不过颗粒标着“ZETTASTONE”泽石,应该是自封。 腾隐(TENGYIN)精选长江存储晶圆台式机笔记本SSD固态硬盘PCIe4.0 NVMe TP4000PRO 1TB 7500MB/S 送赠品领券有优惠 ¥524¥529 去看看 【小结】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单看硬件构成,三星与希捷用的是带有缓存配置方案,三星980 Pro的颗粒带有MLC字眼,但实际是TLC,只不过是用V-NAND技术生产的TLC颗粒,与真正的MLC还是有差别。 致态TiPlus7100属于长江存储的”亲“儿子,所以在颗粒方面也有着不错的优势,毕竟采用了长江存储晶栈®Xtacking® 3.0架构,I/O速度高达2400MT/s,比上一代速度提高50%。 至于西数SN770的话,在PCIe4.0 SSD中属于中速盘,但单颗1TB容量可能稳定性比较难说。而腾隐TP4000 Pro的纸面数据还不错的,具体测速我们下面来看。 我的实测性能 为了避免内容太乱,所以我们按着三星980 Pro、致态TiPlus7100、希捷酷玩530、西数SN770和腾隐TP4000 Pro的顺序来罗列内容,如果没有标注,也一律按此顺序。 普通测试 这个测试,主要是在空盘状态下对固盘的读写性能。软件包含了TxBENCH、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等工具,其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同时,由于Intel平台对于MPS仅支持256字节的关系,读取速度被限制在7.15GB/s以内,对于一些本身速度高于7.15GB/s的盘体,势必会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可以看到,除了三星980 Pro是NVMe 1.3协议以外,其余均为NVMe 1.4协议。考虑到三星980 Pro发布的时间也较早,所以并没有什么好“嫌弃”的。至于其余的差别都不大,均为PCIe 4.0x4传输模式,支持S.M.A.R.T、TRIM以及VolatileWriteCache功能。 首先依旧是TxBENCH测试。顺序读取速度最慢的自然是西数SN770了,但如与官方标注的来看,西数SN770已超过原定的5150MB/s写入和4900MB/s读取。 在同档次中比较,三星980 Pro的速度并不理想,特别是顺序写入仅为4900MB/s,与西数SN770的速度相仿。其余的三款中,致态TiPlus7100的顺序写入甚至飙升到升6800MB/s,这点着实令我意外,并且读取速度还能保持在7100MB/s,已超过官方标注成绩。 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三星980 Pro依旧在同档次中的表现并不太理想,但整体数值稳定。 如果只看顺序读写的话,致态TiPlus7100算是比较出彩的,可在RND4K Q32T1随机读写这块,希捷酷玩530更有优势。 AS SSD Benchmark属于综合性测试,显示为多次跑分后的最高成绩,不能与原盘相比。此测试中,5个固态硬盘都有不可避免的成绩下降,不过均不多。 在小文件传输测试中,三星980 Pro曾一度掉到1.78GB/s的写入和1.17GB/s的读取,后续峰值也不能回到6GB/s的读取速度,然后就是西数SN770在最末尾处也有些许的掉速,但影响不大,剩余的三款柱状图的峰值则相对平稳。 使用FastCopy软件往固态硬盘内传输35GB视频文件,结果致态TiPlus7100的速度最快,仅用时7.1 sec,而三星980 Pro的速度是最慢的,还不如西数SN770的8.2 sec。 进阶测试 打开HD Tune文件基准,设置数据模式为混合,文件长度240GB。在整个测试过程中,三星980 Pro在110GB位置出现首次跌落,而后在145GB位置第二次,后续速度在1000MB/s左右完成传输。最终顺序写入速度1730MB/s,读取速度约为2640MB/s,结果并不是太理想。 致态TiPlus7100的跌落位置在160GB左右,后续能一直维持在约2000MB/s的速度完成传输。而读取在69GB即开始掉落,不过后续能稳定在4000MB/s完成读取任务。最终成绩是顺序写入3430MB/s,顺序读取4640MB/s。 希捷酷玩530的在大概110GB附近开始掉落,而后稳定在2000MB/s传输,至207GB时出现滑坡,速度再降到1000MB/s。读取速度则呈一条直线,稳定达到6000MB/s。 西数SN770在195GB才出现瞬间的波动,而读取方面就“大开大合”了,大概维持高速10GB后跌一次,再2GB左右蹦跶回去。最终顺序写入速度4260MB/s,顺序读取3760MB/s。 腾隐TP4000 Pro的写入和读取的跌落都在125GB左右,接下来呈规律的波动图案。最终顺序写入2480MB/s,顺序读取4630MB/s。 接下来往固盘中填充近280G以上的文件。此刻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除了西数SN770在SEQ1M Q1T1读写有较大的降速以外,其余的仅为较小的数值变化,可以忽略不计。 写在末尾 在没有遇到优惠的情况下,TLC的价格约比QLC的贵到150至200元左右。你要问值不值的话,这个还是看用来干什么。假如是用做系统盘,那么现今我个人还是建议TLC的或许稳定些。 当然,现在QLC也把寿命周期提上来了,普遍1TB容量也有400TBW,与TLC的差了200而已,不过也用不完。但我还是只会把QLC作为游戏和娱乐盘用,不说硬件不够优秀,只是单纯的心理作祟。 再次回到横测中来。从以上5款TLC固态硬盘的测试结果来看,早先发布的三星980 Pro放在现在的优势并不大,但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好歹也是带缓存颗粒的产品。 另外,细看缓外测试时,致态TiPlus7100、西数SN770与腾隐TP4000 Pro这种无DRAM缓存的产品,在4KB随机单、4KB随机多中并不占优势。 整体看下来,在价格相仿的前提下,可以优先考虑致态TiPlus7100和希捷酷玩530,不过希捷酷玩530要搭配散热马甲使用,不然主控随随便便就到100℃ 致态TiPlus7100属于综合性较强,用的长江原厂颗粒,TLC闪存颗粒的品质比较可靠,并且一度在写入环节达到了6800MB/s,可明明标识仅是6000MB/s,看来厂商是有些保守的。而HMB+SLC-Cache智能缓存技术,同样能保证一个不错的文件传输质量,即便是高负载下速度依旧稳定。 喜欢内容的请关注我,你们的关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是尼古拉斯lalala,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物件。 <更多>

尼古拉斯lalala 晒物 2024-05-30 14:29

大家好,我是昭华凋 从去年 618 开始,固态硬盘就一直呈现涨价趋势,和群友聊天的时候,也经常见到“618 的时候 4T 才 999”、“500 的 2T 没入手悔死我了”这些言论。不过悔归悔、气归气,固态硬盘的涨价已经是大势所趋,关键是目前看不到降价的苗头。 最近心血来潮搞了块 AMD 锐龙7 7800X3D 处理器,想搭建个专门玩游戏的主机,而硬盘则是选择了佰维刚上市的新品 ~ 佰维 NV7200 ,初上市价格 499 (1TB),算是当前很有性价比的 PCIe 4.0 满速固态硬盘,顺便还搞了块 PCIe3.0 的 NV3500 悟空,打算后面折腾下迷你主机,装机之前先做个测试,看看这两款新品的性能如何。 简单谈谈品牌定位 佰维可能很多朋友不够熟悉,其实这牌子之前主要都是以代工为主,像大家比较熟悉的宏碁Acer、惠普HP、宏碁掠夺者Predator 都是他家做的,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有很强的实力,和上游的晶圆供应商联系也很紧密,甚至连晶圆封装都是自家的 IC 封装厂完成,实力强加上初入民用市场肯定要以打口碑为主,可想而知性能品质就不会差。 顺便提下,佰维进入民用市场不仅是为了打响自己品牌,背后也有深层战略意图。2022 年底美丽国对 YMCT 的制裁大家应该记忆犹新吧,这也让国家认识到某些东西不能被人卡脖子,所以当时对这个领域也是做了很大力度的扶持,佰维也正是基于多方面因素考量开始从幕后跨到前台。反正这个环境下,有条件的朋友尽量选择国产(并非单指佰维),质量、售后不比国外品牌差,价格还更便宜。 核心硬件一览 固态硬盘丨佰维 NV7200 1T ▼佰维 NV7200 定位是性能级别,包装风格比较简约,黑黄的色彩搭配挺符合我的审美。容量方面佰维 NV7200 提供了 500G / 1T / 2T / 4T, 建议 1T 起步越大越好,不管是性能还是保修都更好。 ▼SSD 本体和外包装是 一 脉相承,固态表面覆盖了 1mm 石墨烯散热贴,配合佰维自研的电竞级温控算法,运行中可以动态调节负载,物理 + 算法双管齐下,整体控温效果相当显著,后面的测试结果也证明了结论。 ▼背面可以看到佰维 NV7200 采用的是单面颗粒设计,贴纸上包含了 SSD 的基本信息。 ▼撕开贴纸看看本来面目。我这块是单面双颗粒布局的 1TB 版本,颗粒型号为 BWN0ATF1B1JCAD,网上查询可知是 YMTC 的 232 层 3D QLC 颗粒。 主控则是大家熟悉的联芸MAP1602A-F3C,主控本身为无独立外置缓存的高速盘方案,也是全球首款四通道无外置缓存架构。其理论顺序读写最高可达 7400MB/s 和 6500MB/s。此外,该主控对温度控制极为出色,特别适合在散热压力较大的设备内使用。 固态硬盘丨佰维 悟空 NV3500 1T ▼悟空系列是佰维针对电竞用户的推出子品牌,表面的贴纸也是国风元素拉满的孙悟空形象。这款 NV3500 支持 NVMe 1.4 协议,规格走的 PCIe 3.0,定位是性价比用户,比较适合仓库盘或者笔记本升级。 ▼NV 3500 同样采用单面颗粒设计,标准的 2280 规格。固态表面覆盖石墨烯散热片,能够快速传递热量保证性能。这样的单面版对笔记本/游戏主机用户比较贴心,加装不用担心高度限制,用在主机上也不影响主板散热模块的堆叠。 处理器丨 AMD 锐龙7 7800 X3D ▼这个不用过多介绍了吧,游戏神 U 。处理器采用了AMD 3D缓存堆叠技术,L2 +L3 缓存总和达到了惊人的 104MB,全新的 Zen4 架构 + 5nm 制程工艺,能耗比也是直接拉满。而且 这块 U 的 TDP 仅仅 120W,随便来个百元级别的风冷就能轻松压制。 主板丨技嘉 冰雕 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 ▼冰雕系列是技嘉的中高端产品,主板 PCB 和散热片均采用纯白配色,全覆盖的散热装甲也能看出堆料是相当实在。讲真,千元左右的白色主板可选性很少,一线品牌更是罕见,这块主板无论颜值还是性能都可圈可点 ▼主板采用 2 盎司铜 PCB、 16 相供电,可以轻松驾驭 R9 级别的处理器;内存容量最大支持 192GB,并且能够实现惊人的 8000+ OC 内存频率。扩展方面主板提供了 3 条 PCIe M.2 插槽,靠近 CPU 的插槽更是支持 PCIe 5.0 x 4 的高速传输,特别适合用来测试固态硬盘的性能。 ▼合体图来一张 性能测试 ▼首先 CrystalDiskInfo 读取 SSD 基本参数,佰维 NV7200 支持 NVMe 2.0协议,待机温度 39℃,实际容量 931GB;悟空 NV3500 支持 NVMe 1.4 协议,待机温度 42℃,实际容量 953GB。两者均为足容硬盘,标称容量和实际容量不同是因为涉及到 二 进制与 十 进制的转换关系。 ▼顺便说下为什么 PCIe 4.0 固态硬盘要在 AMD 平台才能跑出最大值。 关键就在最大传输负载 Maximum Payload Size(MPS) Intel 平台 MPS 最大只能支持 256bytes,理论传输最大速率 7.15GB/s AMD 平台 MPS 最大能支持 512bytes,理论传输最大速率 7.5GB/s 对于游戏玩家来说,M.2 SSD 比较重要的几个参数分别是延迟、顺序读写、随机读写。 延迟(:延迟是指数据从发送到接收所需的时间。也是游戏玩家最该关注的参数。 高延迟会导致操作响应慢,影响玩家的游戏体验和反应速度,甚至可能影响游戏结果。 顺序读写: 顺序读写速度指的是存储设备连续读取或写入数据的能力。对于游戏而言,这通常影响游戏的加载时间和场景切换速度。 如果顺序读写速度慢,游戏在加载新地图或场景时可能会有较长时间的等待。 随机读写速度:随机读写速度是指存储设备随机访问数据的能力。在游戏过程中,随机读写速度影响游戏的响应速度和流畅性。对于需要频繁访问和更新小数据块的游戏来说,如角色状态更新、物品交互等,随机读写速度尤为重要。 游戏讲究快速响应,延迟的影响最大。而且即使存储设备的读写速度很快,如果网络延迟高,玩家的操作响应还是会受到影响,这在多人在线游戏中尤为明显。 而对于单机游戏或需要大量数据加载的游戏,顺序读写和随机读写也非常重要,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游戏的加载时间和运行流畅度。 ▼作为最常用的硬盘测试软件,CrystalDiskMark 能够非常直观的展示 SSD 在 SLC 缓内的读写性能表现,这也是大部分品牌标称参数测试结果。空盘状态下,佰维 NV7200 的顺序读取速度为 7241.93MB/s,顺序写入速度为6118.29MB/s,Q32T16 4K 随机读写性能分别为1054K 和 919K ,达到并且超过了官方标称的性能参数,实实在在的 PCIe4.0 SSD 的一线水准。 ▼那么容量占比较大时是否会对速率有影响呢?利用 CMD 命令将磁盘填充至 96% ,模拟测试高利用率环境,从测试结果来看,佰维 NV7200 顺序读取速度为 7236.19MB/s,顺序写入速度为6111.84MB/s,性能完全没有下降。 ▼我也利用 AS SSD Benchmark 跑了一遍测试,和 CrystalDiskMark 的打分机制不同,AS SSD Benchmark 采用的 10进制测试、2进制输出,所以分数相对来说更低。加上软件已经很久没有更新了,所以测试下意思意思就行。 ▼ATTO 磁盘基准可以分析磁盘读写速率,设置传输大小,并利用设置不同文件大小进行读写测试。从实测结果来看,128kb 以上的文件都可以达到 5GB/s 写入速度。64K ~ 64MB 的文件可以全部保证 5GB/s 读取速度。 ▼3DMark 存储基准测试支持所有最新的存储技术,它利用加载游戏、保存进度、安装游戏文件和录制游戏视频流等活动,模拟真实状态下的游戏性能,实测结果空盘状态下,佰维 NV7200 得分为 2497分,平均带宽 422.44MB/s,平均存取时间 71μs,足以保证游戏中硬盘不会成为瓶颈。 ▼DirectStorage 直译为「直连存储」,其作用是让 GPU 在不通过 CPU 的情况下,直接处理游戏资源的解压缩任务,目的是提高游戏加载速度,减少延迟,同时也能节省CPU 资源。这个技术最早是为 Xbox Series X|S 游戏机设计,后来被引入到 Windows 系统,像 NVIDIA RTX 的 RTX IO 技术,其实就是脱胎于DirectStorage API。 ▼不过虽然这项技术已经登陆 Windows 好几年了,一直发展的不温不火,到现在 DirectStorage 依然无法做到 GPU 加速,主要靠 CPU 读数据解压,效果可以说大打折扣。好处是这玩意用来测试 SSD 的性能倒是特别适合。这里我利用魔咒之地(ForSpoken)自带的基准测试来进行,这游戏也是 Windows 首款支持 DirectStorage 的游戏。 ▼测试环节很简单,程序会分别载入 7 个游戏场景并统计载入时间,结果也是相当喜人,大部分场景加载速度都控制在 1s 以内,最差的第 二 幕也不过 2s 左右,反映到实际场景就是关卡的加载时间几乎眨眼之间就完成,没有明显的等待时间。 PS:这游戏对硬盘要求很高,要是用的传统 SATA HDD,每次加载时间会在 30s 起步,所以觉得切换场景慢的朋友可以试试换成 M.2 SSD。 ▼不管是游戏玩家还是视频爱好者,大容量的文件对拷都是经常遇到的,而高速固态硬盘会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从其他盘复制大小为 26GB 的视频文件到佰维NV 7200,其写入速度达到了 3.2GB/s,全程耗时 20 秒。 反向操作考验的就是佰维NV 7200 的读取速度了,此时速度达到了 3.4GB/s,整体曲线相当稳定。。 ▼温度测试,环境室温 27℃, 佰维NV 7200 待机温度为 39℃,持续读写的最高温度为 47℃,此后温度会保持并逐步降低,压测后半段温度还降了 1℃,这样的表现就算换到炎炎夏日也不会超过 60℃,足以保证运行的稳定性。如果主板有配备金属散热片的话,温度应该还能控制的更好。 ▼话说,现在的游戏不仅对 CPU / 显卡要求高,硬盘的读写也严重影响使用体验。之前我用心灵杀手做过测试,固态盘相比普通机械硬盘,提速在 40 倍以上 。高速固态盘对游戏的加成是越来越重要,而国产固态的高性价比,也让玩家朋友有了更多的选择。 ▼佰维 悟空 NV3500 就很适合作为仓库盘来使用,性能方面 ,3653.93 MB/s 顺序读取,3109.99 MB/s 顺序写入,完全超过了官宣数据,也可以轻松满足游戏运行的高速要求。最关键的是,现在的 PCIe 3.0 比 PCIe 4.0 性价比高太多了, 如何评价佰维 NV7200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价格普遍上涨的大背景下,佰维 NV7200 的性价比显得尤为突出。 性能方面,佰维NV7200 PCIe4.0 SSD 达到了同级别高水准表现,尤其是智能动态 SLC Cache 技术的加入,确保了不同容量下都能享受到写入加速的畅快体验。 温度控制方面,佰维 NV7400 PCIe4.0 SSD 的表现同样令人惊喜。石墨烯散热贴和温控算法的软硬结合,保证了满速读写状态依然能保持极佳的温度控制。 耐用性方面,佰维NV7400 继承了 YMTC 颗粒的超长寿命特性,长达 5 年只换不修、400TBW 的保修耐久度,加上背靠大厂的良好售后,对于近期有硬盘需用户来说完全可以关注下。 技嘉(GIGABYTE)冰雕B650E AORUS ELITE X AX ICE主板DDR5支持AMD CPU AM5 7950X3D/7900X3D/7800X3D 30天销量2000+ ¥1549 去看看 佰维(BIWIN)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NV3500 长江存储颗粒 读速3500MB/s 助力AI PC存储配件 30天销量2000+ ¥429 去看看 佰维(BIWIN)1TB 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NV7200长江存储颗粒 PCIe4.0读速7200MB/s助力AI PC存储配件 30天销量2000+ ¥449 去看看 <更多>

昭華凋 晒物 2024-05-29 16:59

光威(Gloway)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x4 长江存储TLC颗粒 弈系列 送赠品30天销量3000+ ¥799 去看看 <更多>

耀哥哥的小理想 晒物 2024-05-25 09:59

作为今年的DIY市场的热点,暴涨的存储似乎降低了广大玩家的装机热度。刚刚收到一个十铨G50 PCIe 4.0 SSD,提供512GB/1TB/2TB 3个容量可选,我手里这个是1TB版本。采用2280尺寸规格的它可以用于桌面主机、迷你主机、笔记本电脑、PS5等设备扩容。至于它的性能怎么样,值不值得买,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吧! 包装内的配件包括了十铨G50 PCIe 4.0 1TB SSD x1,石墨烯散热马甲 x1,考虑到现在大部分主板都自带了SSD安装扣具,所以小附件常客里的M.2 SSD固定螺丝及螺丝刀并未配备。 对于用户来说,SSD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其稳定可靠性及读写速率。数据的安全存放,文件的拷贝传输速度这两个指标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从外观可以看到主控芯片为英韧IG5220BAA,这款主控定位次旗舰PCIe4.0主控,支持4个NAND通道,每个通道最大兼容4CE,理论读取能效可达5.1GB/s,写入能效可达5GB/s。 十铨G50 PCIe 4.0 NVMe SSD单面4颗粒无缓存,通过对颗粒字符搜索并未找到颗粒相关信息,应该采用的是自封颗粒。 身材纤细,就是有点傲骨,把翘起的部分压下去上紧螺丝就搞定了。 石墨烯散热片并没有直接装配在SSD本体,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安装环境自行选择。我的迷你小主机的M.2安装位并不带金属散热片,所以这里就必须得把它贴上去了。闪存积热会严重影响产品效能发挥以及寿命,散热工作还是得做好。 测试平台: GMK K1迷你主机,原生支持PCIe 4.0 处理器:AMD RYZEN 6800H 内存:DDR5 5600 16GB×2 硬盘:十铨G50 PCIe 4.0 NVMe SSD 1TB 操作系统:Windows 11 上机先格式化,系统无损迁移走一波。 首先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跑分测试,测试成绩中的读取速度达到了5176 MB/s,写入速度达到了4809 MB/s,与官方给出的读取速度(5000 MB/s,写入4800 MB/s)相比双双超标,读写能效表现整体表现出色。 AS SSD读取速度跑分测试中,数据与Crystaldiskmark有着较大的差异,不过读写数据接近均在4200MB/s以上,表现依然出色,数据差异是因为这两款软件的计算逻辑差异导致,并不是产品自身问题。 利用ATTO测试不同大小文件写入速度,16KB开始提升,到64KB开始读写能效增速明显,大于等于128KB文件的读取写入速度就已经非常快了,读取速度来看的话,体积256KB以上的文件可以发挥这款SSD的最佳状态。 HD Tune对硬盘进行基准测试,从曲线表现来看读取表现还算稳定,不过在写入中会有一定的波动,应该是无缓存的锅了,作为1T无缓的次旗舰SSD来说,这个表现还是不错的。 软件测试再多只是纸面数据,从实际使用来看小文件的拷贝速率峰值可达345MB/s,曲线走势稳步上升;大文件的速率来到了3.59GB/s,传输过程中的走势平稳,虽然无缓但是速度比起一些旗舰SSD也毫不逊色。 十铨G50 PCIe 4.0 NVMe SSD可以从“十铨科技”官网下载专属的S.M.A.R.T.智能监测软件,我们可以随时查看SSD健康状态及工况,同时还可以进行快速简易的使用偏好相关设定与检测,保证SSD的寿命与实际使用中的效能。 全系5年质保,300万小时无故障运行寿命,平稳高速的读写效能,比旗舰更香的售价,十铨G50 PCIe 4.0 NVMe SSD的综合体验下来没有明显的短板。如果缓存是你顾虑的点,那么还可以考虑支持DRAM和SLC缓存的Pro版本。 十铨科技T-FORCE G50 1TB/2TB SSD固态硬盘 M.2(NVMe PCIe 4.0×4) 读速5000MB/s G50 1TB PCIe4.0 石墨烯 黑色 30天销量500+ ¥499 去看看 <更多>

宅家爱撕机 晒物 2024-05-23 13:49

随着上游NAND存储颗粒的价格上升,从去年年底开始,SSD的价格也逐渐水涨船高,部分品牌的涨价幅度已经超过了30%,到目前为止不但没有停止涨价的趋势,反而有行业人士预测第二继续还会再上浮15%,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装机的成本就更高了。既然我们干预不了行业趋势,那就是越早入手越划算,趁着618或许还能享受一些补贴。 最近给家里的老电脑升级,打算用一块大容量SSD代替之前SSD系统盘+机械硬盘的组合,经过对比最终入手了朗科NV5000绝影系列SSD,1TB容量到手价577元。 包装设计比较简约,一个黑色的天地盒,正面的型号字样和LOGO采用烫银工艺印刷,很显档次。包装里面有厚实的塑料泡沫模具填充,避免SSD在运输过程中磕碰损坏。 分享一组全家福,包含朗科NV5000固态硬盘、安装螺丝和使用说明书。 朗科NV5000属于标准的M.2 2280规格,兼容主流的台式机主板、PS5游戏主机等等。相比普通的M.2固态硬盘,它自带一块金属复合散热马甲,正面覆盖是一整块铝合金散热片,表面做了镭射工艺斜切和腰线的设计,提升整体的美观度。背面通过一块高强度金属拉丝底座,将SSD和散热片牢牢固定在一起。 夹在中间的PCB板材正反两面都贴有高导热系数的导热垫,能够将热量及时传递到铝合金散热片和金属底座上,提高SSD的散热效率。另外,这样设计还有一个优势就是提升硬盘整体的抗冲击性,避免核心部件受到物理损坏。 背部金属底座上贴有不干胶标签,标注有这块SSD的容量和序列号信息。 虽然PCB板材被包裹在里面,但从插头处露出的部分来看,板材用料非常厚实,金属焊点的处理也很细致,做工完全不用担心。 由于这块SSD自带散热马甲,不像普通M.2硬盘那样薄,只能安装到上方的M.2接口上,下方的M.2接口可能会影响显卡安装。如果主板本身带有大块的M.2和南桥散热马甲,也没办法正常安装。 开机之后,在“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中可以看到,SSD已经被读取识别。创建分区并格式化,1TB容量的版本实际可用容量是931GB。厂商通常是按照1GB=1000MB来计算的,符合正常标准。 朗科NV5000固态硬盘选用优质Flash存储颗粒,采用3D NAND结构堆叠,比传统2D结构的容量密度更高,最高有单盘2TB的版本。在传输协议方面,支持PCIe Gen4*4通道,理论读取速度可以达到4800MB/s,写入速度可以达到4600MB/s。 接着就来通过几款软件测试一下这块SSD的读写速度,由于测试平台硬件的不同,会对实际测试结果造成影响,这里先附上测试平台的硬件配置,便于各位参考。 首先是CrystalDiskMark软件,在6.0版本中顺序速度速度是4555MB/s,顺序写入速度是4395MB/s;8.0版本中顺序读取速度是4779MB/s,顺序写入速度是4539MB/s。 TxBench软件测试的结果和前面8.0版的差别不大,顺序读取速度是4777MB/s,顺序写入速度是4598MB/s,和官方标称的数据基本相同。 通过ATTO工具测试零散小文件的读写速度,实测从256KB开始,读取速度达到4.22GB/s;从512KB开始,写入速度达到3.6GB/s。 最后通过HD Tune Pro测试200G文件读写,虽然折线图显示读写速度有所起伏,但最终顺序读取速度保持在3200MB/s,顺序写入速度保持在3739MB/s,连续读写200G文件没有出现明显掉速的情况。 经过多次测试之后,在CrystalDiskInfo软件中查看SSD的温度是48°,用温枪测试正面散热片表面的温度是41.1°,相比之前用的SSD温度低很多,说明它自带的散热马甲确实很给力。在连续读写的时候将SSD板材和芯片的温度及时排出,就能够保证SSD稳定运行不掉速。 当然,升级SSD不仅仅是为了看到一个理想的测速结果,而是追求实际体验上的提升。由于之前装的SSD是PCIe 3.0协议,读写速度比较慢,平常做设计打开PS和AI软件的时候需要加载各种插件,等待的时间比较长,每天频繁打开几次就整的很心烦。升级成朗科NV5000之后,由于本身读写速度更快,打开软件的速度也就快了很多。 这块1TB大容量SSD也代替了之前的机械硬盘,平常设计的源文件也直接放在SSD上。在打开大尺寸源文件或者置入体积比较大的图片的时候,速度快了很多,几个G的源文件瞬间就能加载打开,不需要再盯着进度条去等待。修改完以后,直接按下Ctrl+S保存,迅速覆盖之前的文件,不会像之前机械硬盘因为读写速度跟不上而导致软件卡死奔溃的情况。 升级之后用了小半个月的时间,我对这块朗科NV5000固态硬盘还是比较满意的,高读写速度能够帮助我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节省时间的同时也让工作的心情更加愉悦。就产品本身来说,用料和做工都很扎实,采用3D NAND存储颗粒,支持PCIe 4.0协议,实测读写速度和官方标称几乎一致;自带散热马甲配合智能温控技术,保证SSD稳定运行不掉速。另外,它还支持640TWB的写入量,朗科为其提供长达5年的质保,完全可以放心使用。 <更多>

潇磊博客 晒物 2024-05-22 19:39

无论是您手中的Steam Deck普通版还是最新推出的OLED版本,本教程都将为您提供详尽且易于理解的扩容指导,请放心食用。 ⏹老生长谈Steam Deck 收货的一些注意要点 本文以自己买的Steam Deck 普通版(容量64GB) 为例 收到Steam Deck后,外包装盒为牛皮纸色,打开包装后可以看到多国语言的注意书,需要插电后才能开机,这也是判断是否是新机的一个方法。 拿开注意书后就可以看到Steam Deck有两部分,左侧为电源适配器,右侧为Steam Deck本体,对这就是Steam Deck的全家福了。 拿出Steam Deck时,会发现其收纳盒的拉链上印有Valve的防拆卡扣。需要注意的是,所有原装未更换内置固态硬盘的设备都带有这个印有Valve的防拆卡扣。因此,当你购买Steam Deck后,一定要留心这个细节。当然,如果你买的是更换过内置固态硬盘的版本,那么这个防拆卡扣会被删除。不过,这样需要拆机,所以通常还是建议购买原装版本,这样可以确保设备是新的。值得注意的是,扩展存储不仅仅是更换内置固态硬盘,也可以装一张TF卡来扩展存储,这一点非常的方便,当然包装、机身、系统的三码合一也不能少。 Steam Deck的电源适配器不用多说,一般不会以次充好。 ⏹Steam Deck扩容指南 详细的Steam Deck拆机教程 这个需要一定的动手能力(建议多看几遍再动手,最最主要的就是螺丝不要装错,螺丝可是有长有短哦,如果不自信可以找动手能力强的小伙伴),不过更换的步骤还是属于简单的,更换硬盘前首先关闭Steam Deck的电源并拔掉所有线缆,然后把机器翻到背面,用十字螺丝刀拆卸固定后盖的8颗螺丝,4颗9.5 mm螺丝(红色圈圈)以及 4颗5.8 mm螺丝(蓝色圈圈),然后沿着右握把的边缘,在后盖和前壳之间的细缝中插入一个翘片,用翘片撬起后盖松开卡口。 拆除后盖后,用十字螺丝刀拧下两个红圈中防护板的螺丝(3.7mm螺丝),以及一颗隐藏在红箭头的一颗螺丝(3.4mm螺丝)。 在移除防护板之后,首先断开Steam Deck的电池(①),然后就可以拆卸固定固态硬盘的螺丝(②),随后即可轻松取出机器随机的64GB固态硬盘。 这次我入手了海康存储HIKSEMI DK4000系列的1TB SSD固态硬盘,为我的Steam Deck 64G版本提供了扩容解决方案,它采用了PCIe Gen 4x4高性能主控,确保了卓越的读写性能。官方理论顺序读写速度分别高达4900MB/s和3300MB/s,而随机4K读取速度更是高达643K IOPS,最大负载功耗才4.4 W,这样的性能足以应对日常办公和各类游戏的运行需求。这款固态硬盘还拥有长达5年的质保期,写入寿命高达1800TBW,而且还支持个人送保服务。 海康威视(HIKVISION)1TB SSD固态硬盘 DK4000系列 M.2接口(NVMe协议PCIe 4.0) 2230适配SteamDeck掌机 送赠品 30天销量100 ¥659 去看看 使用CrystalDiskinfo读取了这款固态硬盘的信息,显示HS-SSD-DK4000 1024G:1024.2 GB,固件版本:HS12362,接口:NVM Express,传输模式:PCle 4.0x4、PCle 4.0x4,接口标准:NVM Express 1.4,支持的功能:S.M.A.R.T.,TRIM , VolatileWriteCache等...... 使用CrystalDiskMark软件速度测试显示,针对1GB文件的读取速度高达4825.56MB/s与官方宣传的数值基本一致,而写入速度则超过了官方标称值,更是达到了4445.96MB/s。 通过AS SSD Benchmark软件进行的速度测试显示,针对1GB文件的读取速度为4163.44MB/s,而写入速度达到了3838.56MB/s,最终在测试中获得了5252的高分,这样的数据传输速率在同类产品中是非常可观的。如果您对存储容量有更大的需求,并且追求更高的读写速度,那么海康存储DK4000系列的2TB版本将是一个理想的选择,顺序读写速度达到了7400/6500MB/s。这款2TB版本在保持高速读写性能的同时,还提供了更大的存储空间,能够满足您更多的数据存储需求。 十分钟搞定Steam Deck 系统的秘诀 使用绿联M.2 NVMe 双盘位硬盘底座来恢复Steam Deck的SteamOS系统是个非常便捷的选择,而按照官方的恢复教程进行操作就会很繁琐、耗时。 绿联M.2 NVMe 双盘位硬盘底座,支持2个M.2 NVME硬盘同时读写,容量可扩展至4TB,采用了USB3.1 GEN 2标准和双NVMe协议,传输速度达1GB/s,支持硬盘一键脱机拷贝。 先将源盘(江波龙(FORESEE)E2M2 64G固态硬盘)插入A盘插槽,目标盘(海康存储(HIKSEMI)DK4000系列的1TB SSD固态硬盘)插入B盘插槽,连接电源后按下绿联M.2 NVME对拷双盘位硬盘盒底座后面的电源键; 先长按拷贝键约5秒(出现25%→100%跑马灯)后松开,再长按拷贝键约1秒,就开始硬盘A到硬盘B的脱机拷贝工作了; 在拷贝过程中,拷贝进度指示灯会按照25%、50%、75%、100%的顺序逐一亮起,当四颗指示灯全部亮起并保持常亮状态时,就表示拷贝过程已顺利完成。完成拷贝后,请务必遵循以下步骤:首先关闭电源开关,随后断开电源连接,最后取出拷贝完成的新硬盘。随后将新的固态硬盘安装到位(tips:不要忘记插回电池),并反向操作拧回所有的螺丝就完成了Steam Deck的扩容工作,这恢复Steam Deck 系统是不是很简单呢?你学废了么? 由于尚未在Steam Deck上登陆过,硬盘对拷过程非常的快,仅花费不到6分钟的时间便完成了数据的迁移。开机后按照系统提示的步骤进行简单设置后,只需等待SteamOS系统更新完成(懂得人都懂,建议接入带有游戏加速功能的无线网络器,如华硕(ASUS)RT-BE88U WiFi7路由器)。 SteamOS系统更新完毕就可以开始享受Steam Deck带来的游戏及娱乐体验啦。 只需轻按“steam”键,便可进入“设置”菜单,在菜单中,选择“存储空间”选项,来查看刚安装到Steam Deck内的海康存储DK4000系列的1TB SSD固态硬盘容量为939.2GB,这里Steam Deck的扩容工作已圆满完成,你将会有更多的存储空间来存储各类游戏和应用。 然后就可以开始下载库中的游戏了,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吧! 在Steam Deck上,我测试了《出击飞龙(Strider)》这款游戏,整个游戏过程非常流畅,无论是激烈震撼的战斗场景,还是引人入胜的剧情推进,这款海康存储DK4000系列的1TB SSD固态硬盘有着不错的性能表现和出色的稳定性,而且1TB存储空间也为我提供了更多安装软件和游戏的空间,让我可以尽情享受游戏的乐趣,不用再需担心存储空间不足的问题。 ⏹总结 海康存储DK4000系列的1TB SSD固态硬盘在性能、容量和稳定性方面都有出色的表现。该固态硬盘还拥有高达1800TBW的写入量以及长达5年的质保,它还支持个人送保服务,确保了在使用过程中能够享受到持久稳定的存储体验。无论是用于Steam Deck还是Rog Ally的扩容,还是满足其他高端设备的存储需求,它都是值得信赖的理想选择。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这篇文章就到此结束了,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所帮助,不妨点赞、收藏或者留下你宝贵的评论,这将是我写作的最大动力,我是况天佑,期待下次再与您相遇。 <更多>

况天佑 晒物 2024-05-21 14:39

前几年装机的时候,本着既要节约预算、又要兼顾大存储容量的想法,选择了SSD+机械硬盘的组合。但用了几年以后逐渐显现出一些问题,由于SSD容量比较小,只是用来安装操作系统,平常的设计用的软件和源文件还得放在机械硬盘上,打开软件的速度会很慢,尤其是PS、AI等软件装了插件以后会更慢。偶尔修改完体积比较大的源文件,保存写入的时候还会因为硬盘写入速度跟不上,导致软件卡死奔溃的问题。 这次升级电脑,首要目的就是加装一块SSD替换原来的机械硬盘,用于安装软件、游戏,存放近期需要频繁打开的源文件,要同时满足大容量和高速写速度。在某东对比的时候偶然发现一款腾隐TQP4000固态硬盘,不仅读写速度快,价格也很亲民。 丨中科院技术背书,用料做工扎实考究 腾隐TQP4000的包装比较简洁,左上角特别标注了“中科院下属企业荣誉出品”的字样,中科院背书,技术实力毋庸置疑了。 这块固态硬盘属于标准的M.2 2280规格,兼容主流的台式机主板、笔记本电脑以及PS5游戏主机等等。硬盘的PCB板材用料很扎实,主控和存储芯片分布在PCB一侧,减少整体厚度,对于空间局促的笔记本电脑和迷你电脑来说更友好。从侧边观察也不难看到,一些焊点处理也非常细致。 接着就把SSD装到主板上,我这块主板预留有两个M.2插槽,都是PCIe 4.0协议,随便插到一个上面就可以。并且它的M.2插槽还是简易固定的设计,拔插锁扣,无需借助工具。SSD安装好以后,因为原有的系统盘没有动,可以直接开机。机械硬盘暂时也还连着,等后面把里面的资料拷贝到腾隐TQP4000上再拆掉。 开机之后,在“计算机-管理-磁盘管理”中可以看到新增了一块硬盘,在这里给它格式化创建分区就好了。标称1TB容量的版本,实际可用容量是953GB,符合正常标准。 丨长江存储X3-6070颗粒+联芸主控,读写速度表现优异 想要解决软件启动速度慢、源文件保存写入奔溃卡死的问题,归根到底就是看硬盘的读写速度有多快。腾隐TQP4000固态硬盘采用长江存储X3-6070颗粒,搭配联芸MAP1602主控芯片,支持PCIe4.0通道和NVMe2.0协议,同时还具备HMB内存缓冲技术。标称读取速度为7.3GB/s MAX,写入速度为6.4GB/s MAX。 在安装软件之前,先用几款软件测试一下这块SSD的读写速度。因为平台硬件的差异会导致读取速度有所不同,这里附上我的电脑硬件配置,便于大家做参考。 首先是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6.0版本中顺序读取速度是6987MB/s,顺序写入速度是6158MB/s;8.0版本中顺序读取速度是7089MB/s,顺序写入速度是6166MB/s。 接着再用TxBench软件测试,读取速度是7043MB/s,写入速度是5922MB/s。 最后通过HD Tune Pro文件基准测试,实测连续读写200G稳定不掉速,平均读取速度保持在6032MB/s,平均写入速度保持在5527MB/s左右。 丨软件启动加载快、修改保存写入快,工作效率提升明显 熟悉设计的同学想必都知道,Adobe家族的软件体积都比较大,之前装新机或者重装系统以后,最麻烦的就是安装软件,速度很慢,得等上很久,电脑放在桌上听着机械硬盘的响声就更烦躁了。这次升级腾隐TQP4000固态硬盘之后,安装软件的速度明显快了很多。 日常工作的时候,每次启动软件的速度也快了不少,尤其是装了很多插件以后,也能快速启动,不用再盯着PS启动界面等上几十秒。 之前把工程源文件放在机械盘上,像是体积比较大的文件(比如会议主KV等文件都在几个G)打开的时候都要等个几秒钟。这次升级完之后,平常把还没有定稿交付的源文件放在SSD上,需要修改的时候打开的速度会很快,几乎不需要等待。修改完以后,直接Ctrl+S保存,几个G的大文件也可以很快的写入保存,不会像之前一样出现软件卡死奔溃的情况。 或许从测试的时间数据并不能直观感受出SSD的提升有多大,但对于设计从业者来说,每天需要几十甚至上百次启动软件和打开源文件,综合下来就节省了很多时间。另外,电脑和软件稳定流畅的运行,工作的时候心情也会好很多,对于工作效率的提升是看得见的。 总结丨最大单盘4TB容量,5年质保放心用 经过一周多的使用,能够明显感觉到SSD高读写速度的优势,和早前的机械盘相比提升非常明显。腾隐TQP4000最大有单盘4TB的容量,预算充足的话推荐上大容量版本。并且这块SSD还支持S.M.A.R.T自检,当硬盘出现故障的时候可以自动检测分析,并向用户报警,避免数据损坏和丢失的风险。泽石科技也为它提供长达5年的质保,可以放心使用。 总体来说,这块全国产化SSD的品质确实很给力。腾隐TQP4000不仅用料做工扎实,读写速度也很理想,无论是日常装机当做系统盘,或者是行业办公使用,又或者是游戏党装机,它都可以满足你的需求。泽石科技之前一直专注于企业级SSD,用的是自研的主控和方案,也期待后续在腾隐这类消费级SSD上也可以用上自研的主控芯片。 腾隐(TENGYIN)精选长江存储晶圆台式机笔记本SSD固态硬盘PCIe4.0 NVMe TQP4000 1TB 7200MB/S 领券有优惠30天销量500+ ¥444¥449 去看看 <更多>

潇磊博客 晒物 2024-05-21 12:09

去年因为我们国产厂家的发力,长江存储的崛起,让大容量固态硬盘一夜间来到了“白菜价”。可惜,随着产能调整,NAND晶圆颗粒的成本上涨,全球存储市场又进入了涨价循环。到今年,原来900元买4TB固态硬件的价格,现已到1400换4TB。错过去年降价潮的玩家,不知道大腿拍红了没有。 那么在这波涨价潮中,我们应该如何守好口袋,找到适合自己的“过渡”产品呢?接下来我们斥巨资,找来5块相同价格区间的国产固态硬盘,借着横评的机会,聊一下未来SSD市场的趋势。 这5块国产PCIe 4.0固态硬盘分别为,光威神策SC5100、雷克沙NQ790、梵想S690MQ、致态Ti600和腾隐TQP4000。购入渠道为某东,日期是2024年4月份。 包装盒与物件上的不同 本来觉得包装盒没啥好聊的,无非都是常规的产品渲染图,然后标注着1TB容量,PCIe 4.0x4传输模式,传输速度,特性和规格,享有几年质保等等。 不过当我翻到背面时,发现致态Ti600和腾隐TQP4000的包装有着惊人的相似,也让我一度对这两者的关系产生了疑问。特别是腾隐TQP4000写着“中科院下属企业荣誉出品”字样,不免让我好奇去查询了一下北京泽石科技。 通过度娘查询得知,北京泽石科技是中科院孵化企业,致力于打造存储国产化的完整产业链,也难怪会有中科院下属企业的字样。那么是否与致态有所关系?既然是国产,那么基于长江存储3D NAND的规模量产是不可少的。 余下的光威、梵想、雷克沙这三个品牌,这里就不占用篇幅介绍了。 通常来说,固态硬盘所提供的物件一般都比较简单,国外的甚至仅是固盘主体+说明书。但国产品牌却不同,至少都会提供一颗螺丝钉。接下来,我们先拆盒子最大的光威神策系列。 光威神策系列1TB所提供的物件比较多,除了常规的说明书和一颗螺丝钉以外,还附赠了专属螺丝刀,并且螺丝钉还加了垫圈,实属有些过分。这也验证了盒子够大,装得够多的道理,光说缓震海绵就相当厚实。 雷克沙NQ790的盒子是第二大的,但内部的物件却很少,仅提供了说明书和螺丝钉,稍许有些“抠门”。 梵想S690MQ与光威神策SC5100相同,也是配备了螺丝刀,只是螺丝刀没有那么的精致。此外,螺丝钉有用贴纸固定,比用塑料袋的更显“正式”一些。 致态Ti600虽然没有螺丝刀提供,但却提供了3颗不同规格的安装螺丝,便于用户为PC主机或者笔记本升级扩展。这点小细节也很实用,因为螺丝刀很好找到,但笔记本的固盘螺丝掉了,那是真的不好办。 最后是盒子最小的腾隐TQP4000。内部的物件与前面的致态Ti600颇为相似,也提供了3颗不同规格的螺丝。只是固定底盒是透明的,不如致态Ti600的白色有质感。另外,腾隐TQP4000还附有产品检测合格标签,让我有种一板一眼的严肃感。 【小结】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以包装盒来看,光威神策SC5100获得了最佳,既有螺丝刀又有海绵填充,还是礼盒装。至于为何梵想S690MQ、致态Ti600和腾隐TQP4000都并列第二位,是因为这三者都各有特点。 例如梵想S690MQ也附有螺丝刀,致态Ti600所用的白色塑料盒看着精致一些,腾隐TQP4000带个合格证,有老干部作风。最差的当然是只有一颗螺旋钉的雷克沙NQ790,正所谓我可以不用,但你不能不给。 盘体细节对比 光威神策SC5100 光威神策系列1TB是这几块固盘中,唯一的白色盘体。配合其金色的文字和纹路,在颜值这块确实很能打,非常适合用在装配纯白主机上。 固盘采用M.2 2280规格,长度80mm,宽度24mm,使用M.2 Socket 3接口。由于是单面PCB设计,所以能兼容笔记本、PS5主机等设备。 撕开表面的贴纸后可以看到,光威神策SC5100采用联芸科技(maxio)的MAP1602A主控芯片,这也是目前多数国产固盘都在使用方案。该芯片采用12nm工艺制成,4通道无外置缓存设计,支持 PCIe 4.0(NVMe2.0)标准,顺序读性能最高可达7400MB/s,不过光威神策SC5100的标识是5000MB/s。 颗粒方面标注着嘉合劲威英文名“POWEV”字样,应该是太极封装。 进一步查询可读出使用了镁光N48R颗粒,每颗容量512GB,两枚组成1TB存储空间。 光威(Gloway)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x4 神策系列 30天销量1000+ ¥529 去看看 雷克沙NQ790 雷克沙NQ790也是1TB容量,采用M.2 2280规格,单面PCB设计。表面贴纸是银黑配色,在光影下Lexar字母会变得铮亮。 雷克沙NQ790的颗粒写着“longsys”,也就是江波龙的自封颗粒。也是两颗512GB容量,共同组成1TB存储空间。雷克沙早年是美光旗下,后被江波龙收购。 同样是联芸科技(maxio)的MAP1602A方案,不过雷克沙NQ790的顺序读取性能较高,可以跑满通道上限。 雷克沙(Lexar)NQ790 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x4 传输速度7000MB/s 送赠品领券有优惠 ¥509¥519 去看看 梵想S690MQ 梵想S690MQ的外观设计颇具标识度,贴纸外表是脸谱的图案,据说是致敬“金木水火土”中的水系列。同样是单面PCB,背面是序列等参数。 梵想S690MQ所用的不是普通的贴纸,而是石墨烯散热贴。相比普通贴纸,它的散热效果会更好点,能够更快的将固盘的热量导出来,然后再释放出去。 揭开石墨烯散热贴后,可以看到我手上这块梵想S690MQ用的是群联(PHISON)PS5021-E21-48主控。该主控12nm制程,支持4通道NAND闪存管理,无DRAM缓存,峰值连续读写速度5000MB/s。 总体为单颗粒512GB,两颗合计1TB。颗粒字迹不太清晰,依稀辨认为“LGLM512”开头,自封的镁光N48R颗粒。 梵想(FANXIANG) 1TB 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机笔记本电脑S690MQ系列 送赠品30天销量7000+ ¥499 去看看 致态Ti600 致态Ti600采用单面PCB设计,样貌为全黑配色,外观上并无太多亮点。不过它在销量上,可是名列前茅的。 作为长江存储的”亲“儿子,致态Ti600使用了2颗编号为”YMN“开头的长江原厂颗粒。拥有晶栈®Xtacking®3.0架构的加持,2400MT/s的单颗芯片接口速度。致态Ti600的顺序读取速度达到7000MB/s,写入速度为6000MB/s,随机读写速度900K IOPS和700K IOPS,寿命达到400TBW。 主控印着PK2023-1CC,本人没找到太多资料,估计是长江存储自研,ID写着0081。 致态(ZhiTai)长江存储 1TB SSD固态硬盘 NVMe M.2接口 Ti600系列 (PCIe 4.0 产品) 送赠品30天销量1w+ ¥529 去看看 腾隐TQP4000 到第五块盘的展示,可见现在2TB以内的盘必然都是单面PCB设计了。腾隐TQP4000的盘面贴纸设计中规中矩,常规的标注着序列号和盘体型号。 尽管我觉得腾隐TQP4000的包装与致态有些相似,不过所用方案倒是有所差异,在贴纸下是联芸科技(maxio)MAP1602A主控芯片。考虑到腾隐TQP4000标注的是读取7300MB/s和写入6400MB/s,同联芸主控还是很搭的。 颗粒标着“ZETTASTONE”泽石,应该是自封。多方查询得知,所用为长江存储X3-6070颗粒,与致态Ti600相同,也就是基于晶栈®Xtacking®3.0架构。 腾隐(TENGYIN)精选长江存储晶圆台式机笔记本SSD固态硬盘PCIe4.0 NVMe TQP4000 1TB 7200MB/S 30天销量500+ ¥509 去看看 【小结】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单看参数性能,毫无疑问致态Ti600更令人放心,毕竟是长江存储的”亲“儿子。而与之相似的腾隐TQP4000也不错,规格为联芸MAP1602A主控+长江存储X3-6070颗粒。 雷克沙NQ790依旧中规中矩,但说不定后面测试会是最稳定的,这个也难说。 梵想S690MQ属于较弱的那个,字面参数也仅5000MB/s读取和3200MB/s写入,在PCIe4.0 SSD中属于中低速盘,唯一的优势是用上了石墨烯散热贴。 在PC上的实测性能 为了避免内容太乱,所以我们按着光威、雷克沙、梵想、致态、腾隐的顺序来罗列内容。 普通测试 这个测试,主要是在空盘状态下对固盘的读写性能。软件包含了TxBENCH、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等工具,其测试结果仅供参考。 同时,由于Intel平台对于MPS仅支持256字节的关系,读取速度被限制在7.15GB/s以内,对于一些本身速度高于7.15GB/s的盘体,势必会有一定的影响。 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可以看到,除了梵想S690MQ是NVMe 1.4协议以外,其余的均为全新NVMe 2.0协议。别的区别并不大,均为PCIe 4.0x4传输模式,支持S.M.A.R.T、TRIM以及VolatileWriteCache功能。 首先拿到TxBENCH中做测试。顺序读取速度较弱的是光威神策SC5100与梵想S690MQ,毕竟这两款的官方标注就是5000MB/s读取。不过光威神策SC5100的写入速度仅为3666MB/s,与官方标注的4700MB/s差距有些过大。 其余的三款,致态Ti600和腾隐TQP4000的表现优异,顺序写入飙升至6660MB/s以上,远超理论数值。而雷克沙NQ790则很“安分”,结果数值与官方保持一致。 换到CrystalDiskMark测试中,光威神策SC5100的表现依旧不太理想,而致态Ti600、腾隐TQP4000的写入也回到比较正常的值,均能达到6200MB/s左右。整体来说,相较TxBENCH会略有一点下降,但也是处在可接受的波动范围。 AS SSD Benchmark属于综合性测试,会将CPU等综合性能也加入其中,显示为多次跑分后的最高成绩,不能与原盘成绩相比。 在此测试中,5个固态硬盘的结果都有下降,这也是意料中的事。如果细看的话,同级的梵想S690MQ反而超过了光威神策SC5100,虽然是多线程并发操作上。其余三块固盘的差距不大,几乎可以忽略。 在小文件传输测试中,雷克沙NQ790、致态Ti600和腾隐TQP4000这三者的表现同样差不多,柱状图的峰值相对平稳,写入达到5.3GB/s和读取6.5GB/s以上。 而梵想S690MQ就有些令人意外了,读取也达到了6.5GB/s,并且写入也有4.2GB/s的成绩,同光威神策SC5100拉开了相当大的距离。 使用FastCopy软件向固盘内传输35GB视频文件,表现都相当合理,同规格的固盘在速度上没有明显差异。 进阶测试 打开HD Tune文件基准,设置240GB文件长度,数据模式为混合。在整个测试过程中,光威神策SC5100在234GB位置出现跌落,但也好在传输已快完成。 雷克沙NQ790在150G前,速度维持在5000MB/s左右,之后开始出现较大的波动。随后在192GB开始缓存机制耗尽,最终顺序写入速度在410MB/s左右,读取速度4200MB/s。 梵想S690MQ的状态比较差,在130GB处就大范围跌落,并且最终没有完成传输,以弹错退出测试。 余下的致态Ti600和腾隐TQP4000的结果差不多,缓内顺序写入5000MB/s左右。大概180GB左右开始波动,主控比较活跃。随后在228GB左右将缓存机制耗尽。 毕竟大家都是没有DRAM缓存机制,这个表现也很正常,最终顺序写入速度1240MB/s,读取速度约为4760MB/s。 接下来往固盘中填充近250GB的文件,让空间使用率达到4分之一。此刻在CrystalDiskMark测试中,各个盘的差异并不大,仅为较小的数值下降。 温度方面,测试过程中表现最好的要属梵想S690MQ,石墨烯散热贴发挥了大作用,红外测温仪下没有超过57℃。而温度最高的是光威神策SC5100,主控部分的峰值一度达到97℃,我都以为它要爆炸了,结果也撑过来了。但同为联芸MAP1602A主控的雷克沙NQ790、腾隐TQP4000却没有到过那么高。 最后,致态Ti600的温度也不算低,主控位置达到93℃。如果要长时间维持高压读写状态使用,那么没有散热马甲也够呛。 写在末尾 从以上5款国产固态硬盘的测试结果来看,现今长江存储的QLC颗粒也并不差,稳定性和可靠性都很优秀。原来因为寿命周期的问题,成为了QLC的诟病,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也成功地弥补了这个缺陷。例如致态Ti600 1TB版本有400TBW,换算过来也有400的P/E次数。 当然,说到底最主要还是在价格因素上。目前国内的产业链也已完善,生产成本可以合理的控制,对比国外有着不错的优势体现。个人认为要想在短期内破局,那么QLC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 再次回到横测中来。五款国产固盘,3个用的长江存储颗粒。尽管是比较随意的个人测试行为,但从性能上来看,长江存储的QLC颗粒的速度与稳定性均很优秀,表现令人惊喜,并不逊色于TLC颗粒。 要说最亮眼的,当属致态Ti600固态硬盘,毕竟有着长江存储的原厂加持。不过致态Ti600的缺点也很明显,主控那一块的温度过于高,尽管没有达到光威神策SC5100的那种地步,但也差不多了。 腾隐TQP4000与致态Ti600有些相仿,同属基于晶栈®Xtacking®3.0架构的长江存储X3-6070颗粒,不过主控那块的温度要低一些。 而雷克沙NQ790属于比较低调的那类,综合表现中规中矩,SLC缓存容量190GB左右。但不知道其具体的颗粒是什么,只能估算为长江存储颗粒。 至于最弱的,那就只有梵想S690MQ了,毕竟在测试SLC机制时,后续重启出现了掉盘情况。它的优势在于石墨烯散热贴,不然应该是1星结局。 综合看下来,在价格相仿的前提下,最值得入手的是致态Ti600、腾隐TQP4000以及雷克沙NQ790。但考虑到都是无DRAM缓存,搭载HMB+SLC Cache动态缓存,所以建议用在需要大量读取,不必频繁写入的使用场景,比如日常家用、办公、游戏党。 另外,对于高速PCIe 4.0固盘而言,建议安装散热片。由于腾隐TQP4000是最后上机测试的固盘,所以我们就为其装上主板自带的散热铠甲,测试后的传感器温度瞬间掉到50℃,效果可谓是立竿见影。 喜欢内容的请关注我,你们的关注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我是尼古拉斯lalala,为您带来更多有趣的物件。 <更多>

尼古拉斯lalala 晒物 2024-05-09 14:09

⭕️ 前言 最近在帮朋友的台式机电脑加装个固态硬盘,他正好看上奥睿科的这款固态硬盘。考虑到朋友的主板是H610,也只能支持PCIe 3.0固态盘,所以的确是没必要买PCIe 4.0固态盘,况且价格更贵搭配H610主板又有些浪费读写性能了。 ⭕️ 开箱 正好我的台式机电脑有多个M.2固态硬盘位,那就拿来测一下看看这块奥睿科J10固态盘的性能怎么样吧。 奥睿科这款固态盘有5种容量,分别是:256GB、512GB、1TB、2TB、4TB,随着容量的大小读写速度也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读取速度最高3500 MB/s,闪存颗粒为3D NAND FLASH。 因为我朋友的H610主板是没有散热马甲片的,奥睿科十分贴心的附赠了一个散热片。包装盒内还是很丰富的,除了散热片之外还有一份说明书,少有良心的两块散热硅脂垫片。 毕竟是朋友购买,我也不好意思撕掉表明的封签。 背面也是有封签的,可以看到型号就是:ORICO J-10 1TB。 ⭕️ 上机通电实测 四海哥我也装在硬盘盒里测试过,读写速度也是能够正常发挥出来的。 直接在我主板上找到空置的M.2硬盘位,直接插入这块奥睿科J-10。要知道我主板上的M.2硬盘位均为PCIe 4.0,所以是不会拖累这款PCIe 3.0固态盘的读写性能。 ⭕️ PCIe 4.0主板M.2硬盘位测试 ORICO J-10 1TB固态盘是安装在主板上的PCIe 4.0(GEN4)M.2硬盘位进行测试,可以看到奥睿科J-10 1TB识别到传输模式是PCIe 3.0 x4,固态盘的温度控制不错仅有40℃。 用AS SSD Benchmark软件测试,读取速度:2843.56 MB/s,写入速度:1796.33 MB/s。 用CrystalDiskMark软件测试,读取速度:3244.05 MB/s,写入速度:1945.22 MB/s。 用TxBENCH软件测试,读取速度:3055.175 MB/s,写入速度:1973.338 MB/s。 用ATTO Disk Benchmark软件测试,写入速度:1.83 GB/s,读取速度:2.99 GB/s。 用安兔兔SSD软件测试,写入速度:1837.97 MB/s,读取速度:2878.51 MB/s。 用三星魔术手软件测试,读取速度:3074 MB/s,写入速度:1899 MB/s。 用傲梅分区助手软件测试,读取速度:3199.58 MB/s,写入速度:1940.77 MB/s。 用软媒磁盘大师软件测试,读取速度:2444.64 MB/s,写入速度:1788.34 MB/s。 用Disk Mark软件测试,写入速度:838.37 MB/s,读取速度:1.23 GB/s。 用IsMyHdOK软件测试,读取速度:2367.84 MB/s,写入速度:1759.60 MB/s。 用Parkdale软件测试,写入速度:1715.6 MB/s,读取速度:2.3 GB/s。 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软件测试,读取速度:2677.12 MB/s,写入速度:1771.63 MB/s。 用WTGBench软件测试,连续写入速度:1819.8908 MB/s,4K随机写入速度:164.6890 MB/s,等级:Platinum 4星级别。 用AJA System Test软件测试,写入速度:1811 MB/s,读取速度:2669 MB/s。 ⭕️ 总结 奥睿科这款PCIe 3.0固态盘非常适合仅支持PCIe 3.0 M.2硬盘位的主板选购,虽然读写性能不是最高的,包装盒内标配的两份硅脂散热垫片和金属散热片都是同级别品牌里颇为良心的。奥睿科官方质保也有5年,对于中低端入门款主板来说这款固态硬盘的读写性能是绝对够用的。 <更多>

我是四海飘零 晒物 2024-04-30 17:59

PS5发布不久,我就入手了国行的光驱版,光驱版虽然说是有825G的存储空间,但是里面有一部分是系统占用的空间,留给用户使用的空间就仅有667.2GB了。现在的游戏,容量是越做越大,动不动几十上百G,尤其是3A大作,基本就没有小容量了,之前下载了几个游戏,剩余空间剩15G多,后来游戏要升级版本,居然提示空间不足。 PS5预留有一个NVME M.2的硬盘位可以扩容,所以我就想着多装一个M.2的固态硬盘,这样可以安装更多的游戏。不过PS5的扩容也不是什么固态硬盘都可以的,最低要求速率要有5500MB/s,也就是PCIe 4.0的固态硬盘。 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 1TB,这是一款完全国产化的PCIe 4.0超高速固态硬盘,采用了联芸MAP1602主控,搭载了长江存储X3-6070颗粒,这可能是一款很多人听都没听过的新品牌,作为第一个吃苹果的我,跟大家一起看下它的表现。 腾隐是泽石科技旗下品牌,而泽石科技则是中科院微电子所和团队共同发起成立的高科技存储公司,其产品核心技术来源于中科院微电子所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多年来的经验积累。有这样强悍的技术背景,腾隐TQP4000这款产品,应该是非常优秀的。从包装盒上面可以看到,TQP4000读取速度最高可达7300MB/s。 包装盒内包含:腾隐TQP4000 1TB,安装的螺柱和螺丝,以及使用说明书。 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搭载联芸的MAP1602主控和长江存储的X3-6070颗粒(晶栈®Xtacking®3.0),采用的是HMB缓存技术,支持PCIe4.0和NVMe2.0协议,1TB版本读取速度最高可达7300MB/s,写入速度最高可达6200MB/s,4K随机读取高达1000K IOPS,4K随机写入高达880K IOPS。并有5年的超长质保,让用户可以没有后顾之忧。TQP4000是2280的规格,正面贴有一张标签,上面有固态硬盘相关的规格参数信息,背面没有元器件,非常的干净。 我先将TQP4000装在电脑中,使用CrystalDiskInfo查看到固态硬盘的信息,读写都是0,通电也是0,温度才40℃,比主板上的另一块固态要更低。 通过CrystalDiskMark 8.0.4测试,顺序读取速度为7085.41MB/s,写入是6189.43MB/s。 通过TxBENCH来测试,顺序读取速度是7086.890mB/s,顺序写入速度是6661.715mB/s,可以看到,读取速度和最大值接近,也和上面的CrystalDiskMark几乎一致。 PS5到手的时候,我就想拆了外壳看看里面的硬盘扩容位,不过当初感觉这个外壳挺难拆的,也就不了了之。这次要拆的时候还翻了一下说明书,实际操作还是很困难,反复拆了几次并研究了下,发现了一个很顺手很省事的拆外壳的手势。左手拇指顶着机器底部,四根手指扣在盖子上面往机身底部推,然后右手从顶部往上方和底部推,轻松就取下了。 PS5的硬盘扩容为还有金属盖板,应该是防尘用的,回头去买厚点的导热垫来试试能不能把固态硬盘和金属盖板连接起来,以增强固态硬盘的散热效率。可以看到,扩容为支持30/42/60/80/110mm长度的M.2 固态硬盘,全兼容了,这样就比较方便。 将腾隐TQP4000安装到扩容盘位,缩进螺丝,然后装上金属盖板,盖回PS5的上盖,这样就完成了PS5的扩容。 PS5接线通电开机后,就会提示M.2 SSD需要进行格式化,不格式化就要关机,所以肯定要格式化了。 PS5的格式化速度很快,格式化完成后,还直接显示出来M.2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为6481MB/s。远超PS5的读取速度的要求。 在点击了OK后,PS5就会自动重启,然后就可以进入系统桌面了。 我去查看了存储,可以看到,主机存储剩15.6GB,这点空间够干嘛的,这次装了腾隐TQP4000,准备将游戏转移到M.2 SSD存储空间里。 自带的硬盘容量最终起码要保留100G的剩余空间,用来应付游戏和系统容的升级。 TQP4000显示空间容量1.02TB,比主机存储空间大多了,同时我也将安装位置都设定到了M.2 SSD存储里,这样以后游戏默认就会自己安装到外置的M.2硬盘中。 有了TQP4000,之前感兴趣的游戏就基本都可以下载了,话说自己的游戏习惯不是太好,我喜欢下载好各种感兴趣的游戏,然后今天这个玩一会,明天那个玩一会。正常来说,一个游戏玩通或者弃坑,然后再换一个游戏,就不会出现空间不足的情况了,可惜我不是这种游戏习惯。 《古墓丽影:暗影》这款游戏其实在PC上和PS5上我都玩过,不过都没通关,PS5还因为腾空间的关系删掉过,最近由于台式机的显卡频繁出现问题,维修完回来没多久又出故障,又继续维修,导致台式机只能用核显,所以我想着还是在PS5上玩吧,毕竟这类游戏用手柄玩才比较顺手。之前安装实在PS5的主机储存空间内,这次是在腾隐TQP4000上,感觉两者的启动速度并无差异,游戏过程也非常流畅。 《瘟疫传说:无罪》是一部相当优秀的作品,所以对于续作《瘟疫传说:安魂曲》我也是非常的期待,游戏画面相当出色,风景由美,游戏也非常流畅。 后面我又下了一些游戏,也把主机储存的一些游戏挪到了M.2 SSD存储,腾出了一些空间来,而这些就轻轻松松占用了328.4G的存储空间,不过剩余695.7GB也可以支撑很久了。除了下载的新游戏,挪到M.2 SSD存储的这些游戏,我还尝试了对比了启动和加载的速度,以及游戏过程的流畅度,感觉主机存储和腾隐TQP4000几乎没有差异,启动加载迅速,游戏过程流畅无卡顿。 从装在主板上所测得的读写速度和装在PS5上的测试速度,腾隐TQP4000的读取性能表现绝对是PCIe4.0固态硬盘的第一梯队。成熟稳定的联芸MAP1602主控和性能强大的长江存储X3-6070颗粒(晶栈®Xtacking®3.0)相结合,再辅以泽石科技和中科院微电子所提供的强大的技术力量和经验,TQP4000这样一款完全国产化的SSD,绝对值得用户信任。有了这次PS5的扩容体验,未来又升级固态硬盘的需求,腾隐绝对是我的首选。 腾隐(TENGYIN)精选长江存储晶圆台式机笔记本SSD固态硬盘PCIe4.0 NVMe TQP4000 1TB 7200MB/S 30天销量500+ ¥509 去看看 <更多>

触摸科技未来 晒物 2024-04-29 13:19

英睿达Crucial T500 Pro 固态硬盘! 美光公司的重点产品(英睿达是美光旗下的唯一零售品牌),这款固态硬盘完全采用了美光的最新技术,无论是性能还是用料都看到品牌的诚意。Crucial Pro系列是英睿达的高端系列,产品线涵盖了Pro系列DDR4/DDR5马甲内存条、X9 Pro和X10 Pro移动固态硬盘,以及PCIe5.0 SSD T700等高端型号,产品线相当丰富。而T500 Pro 固态硬盘则是基于美光232层3D TLC NAND构建,是第四代高品质存储产品。作为一款优秀的产品,我没有理由不分享给大家。走,一起看看去! Crucial英睿达 美光T500 Pro 2TB SSD固态硬盘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 读速7400MB/s台式机笔记本硬盘 领券有优惠30天销量3000+ ¥979¥999 去看看 家族式颜值 英睿达T500 Pro固态硬盘包装精美,彰显高端品质。盒上印有品牌logo、型号和外观,内部包装完善,确保运输安全。附带说明书,提供5年质保,让用户使用无忧。 许多NVMe M.2固态硬盘在外观设计上并无太大差异,英睿达T500 Pro也是如此。通常采用标准的2280尺寸,这种尺寸适用于大多数笔记本、电脑主板、移动硬盘以及高端视频播放器等设备。这款硬盘提供了多种容量选择,包括500GB、1TB和2TB,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在耐用性方面,500GB版本支持300TBW(Terabytes Written,写入的数据总量),1TB版本支持600TBW,而2TB版本则支持高达1200TBW。 英睿达Crucial T500 Pro固态硬盘的正面布局清晰,主控芯片、DRAM缓存芯片和两颗闪存颗粒芯片依次排列。在高负载快速传输时,缓存芯片作为数据临时储存的缓冲,显著提升了硬盘的数据读写速度。 主控设计的有点像笔记本CPU的既视感,金属盖板散热效果一定不错。 T500 Pro固态硬盘采用了Phison® PS5025-E25 控制器,它基于NVMe协议和PCIe4.0×4总线通道打造,具备出色的性能。 T500 Pro固态硬盘采用了美光232层3D TLC NAND原厂颗粒,这种颗粒具有高密度、低功耗和优秀的耐久性等特点。同时,它还搭配了美光2GB LPDDR4 DRAM,具有高速、低延迟和节能等优势。正是因为颗粒和方案的优秀,才能保证了硬盘7400MB/s的顺序读取和7000MB/s的顺序写入(2TB版本),当然不同的硬件测试数据有别,这里还望大家周知。 专业可靠,值得信赖 硬盘支持Phison® I/O+优化的Microsoft DirectStorage技术,能显著提升纹理渲染速度并降低CPU占用率。这对于运行内容创作类应用至关重要,因为它能显著提高应用性能,高效应对高负载工作。在处理大型项目、执行复杂计算任务或游玩高画质游戏时,T500 Pro都能提供稳定且高效的数据传输速度,让您轻松应对各种高负载工作场景,享受流畅的使用体验。 再说说英睿达Crucial T500 Pro 固态硬盘的其它高阶功能,如:动态写入加速技术、多层数据完整性算法、全驱动加密2.0、TRIM支持、NAND独立冗余阵列、自适应热保护、集成式断电保护和ECC自适应纠错技术,(APST)支持NVMe自主功率状态转换功能等。这些功能共同保护硬盘和数据的安全,确保数据不会轻易损坏。同时,它们还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提升整体性能。 英睿达StorageExecutive控制软件 StorageExecutive软件是一款功能强大的硬盘管理工具。它不仅能实时监控SSD固态硬盘的多种数据参数,还具备升级硬盘固件、数据还原和检测等全面功能。这款软件的设计非常人性化,可以轻松满足用户对硬盘保护和管理的需求,堪称硬盘的守护神。 当然,如果您希望获取更为详尽的SSD状态数据,StorageExecutive软件中的S.M.A.R.T.页面将为您提供全面的检测功能。通过这个页面,您可以轻松获取SSD的运行状况、读写参数以及其他重要信息,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硬盘的健康状况。 硬盘性能测试 英睿达Crucial T500 Pro 固态硬盘的固件型号为P8CR002,采用PCIe4.0x4传输模式。 CrystalDiskMark测试中,持续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7094MB/s和6960MB/s,4K随机读写为75.04MB/s和300.87MB/s。 TXBENCH,在512KB的顺序测试中,硬盘持续读取速度为7007MB/s,持续写入速度为7003MB/s。需要指出的是,由于所使用的硬件存在差异,我可能无法达到英睿达实验室在顶级硬件测试中所获得的数据水平,这种情况是可以理解的。 缓存容量可使用HDTune文件基准来进行测试,可以看到使用200GB的容量的写入都没有让英睿达Crucial T500 Pro 固态硬盘速度下降。说明这款硬盘拥有非常充足的缓存空间,让硬盘一直保持高速的传输性能。 存储基准测试最终得了3469分,存储带宽596.84MB/s,平均存取时间52μs(微秒),性能表现非常的优秀。 直接传输35.4G的文件,写入稳定在3.3GB/s左右,写出为3.3GB/s左右,相差不大。要知道这可是包含大大小小189个文件的综合体,如果单一的视频文件,速度要快的多。 游戏测试 FFXIV的Endwalker Benchmark不仅是测试工具,还能显示场景加载时间,有助于评估固态硬盘的游戏性能。 英睿达Crucial T500 Pro固态硬盘在《最终幻想XIV》(FFXIV14)游戏中的加载时间表现出色,仅用时7.033秒。与此前使用的英睿达P5固态硬盘相比,加载速度有了显著的提升,从8.393秒缩短至7.033秒,提高了1秒多。这一改进不仅刷新了之前的记录,更展现了Crucial T500 Pro固态硬盘在性能方面的卓越表现。 其他游戏加载对比,这里说一下,没有贬低机械硬盘的意思,毕竟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只能说科技的进步真的太让人热血沸腾了。 《地平线:西之绝境》在T500 Pro上的载入时间为24.9秒,而在机械硬盘上则需32.9秒,两者相差8秒。 《赛博朋克2077》在T500 Pro上的载入时间为26.9秒,机械硬盘则需33.6秒,两者相差约7秒。 固态硬盘非常适合玩《博德之门3》。在T500 Pro中,加载游戏大约需要33.2秒,而在机械硬盘上加载时间则多出约20秒,可以看出固态硬盘在加载大型游戏时的明显优势。 在我看来,固态硬盘的持续进化不仅在理论上提升了读写性能,而且为更多生产力使用环境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比如,工作室经常使用 Adobe Photoshop、Lightroom、Premiere 等软件。在处理大量工作,例如修图、视频渲染等过程中,都需要硬盘读写能力的强大支持。简而言之,如果你之前使用的是机械硬盘,当你切换到固态硬盘时,你会感到焕然一新,仿佛进入了另一个世界。实际使用中的体验也确实没有让我失望。除了硬盘速度的提升,心理作用也使得我感觉加载速度比平时快了许多。 小结 实际上,再多的言语描述也无法全面展现英睿达Crucial T500 Pro固态硬盘的卓越之处。通过实际测试,我们不难发现,这款旗舰级产品无论是在材料选用还是在性能表现上,都已经站在了行业的前列。可以说,英睿达终于凭借其T500 Pro,成功跻身与三星990 PRO、SK hynix海力士P41/SOLIDIGM P44 Pro以及西部数据SN850X等顶尖固态硬盘同一竞争梯队。 选择存储产品,价格不是唯一考量,品牌与内存颗粒同样关键。大品牌虽贵,但质量有保障。数据安全无价,选购时务必全面考虑。ok,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这款SSD已经上市,喜欢的可以关注一下。 <更多>

逸轩科技 晒物 2024-04-28 19:39

PCIe 4.0 SSD不仅速度越来越快,在容量上,也越来越大。目前主流的容量已经从512GB向1TB转变。不过,对于游戏党、素材党、剪辑党、AI炼丹党来说,1TB显然容易「见红」。在主板M.2接口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单块SSD容量足够大,才是王道。 当前消费级的PCIe4.0 SSD最大容量可做到8TB,就是价格也贵到离谱。4TB无疑是一个兼顾容量和价格的规格。今天我们上手体验了朗科NV7000-t 4TB PCIe 4.0 SSD,其售价1649元,读取速度最高可达7300MB/s,写入速度最高可达到6700MB/s,接下来一起看看它能否符合你对大容量,高性能PCIe 4.0 SSD的要求? 开箱: 产品的外包装,使用了硬盒的包装,烫银工艺处理的字体,显得沉稳大气。 产品外包装的背面,5年质保+4TB的字样,尤为显眼。 赠送了超薄金属散热片,用于辅助散热。是否安装,可由用户自己决定。 就算是4TB这么大的容量,也只需要4颗闪存即可达成。而NV7000-t采用单芯面布局,尽可能把体积做到最薄,保证在轻薄笔记本,PS5主机等设备里,也拥有出色的兼容性。 NV7000-t的背面贴有一张标签,上面标注着产品的基本信息。 正面可以看到,黑色PCB板上布置了一颗主控芯片,四颗闪存芯片。NV7000-t采用无缓方案,通过搭载HMB技术及SLC Cache缓存技术,来提升硬盘的I/O读写性能。 NV7000-t采用联芸MAP1602A-F3C主控,基于12nm工艺制程制造,支持PCIe 4.0x4和 NVMe 2.0标准。它是目前比较成熟的PCIe4.0主控方案,在很多高端的PCIe4.0 SSD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四颗NAND闪存颗粒,由朗科自主封装。通过Flash ID查询到,它来自长江存储的X3-9070第四代3D TLC颗粒,全球首款232层3D NAND,性能比前代提升50%,功耗降低25%。 标准的2280尺寸,轻松安装到主板PCIe 4.0x4规格的M.2插槽上。 性能测试: 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可查看SSD详细信息,固件版本为H230523a,支持最新NVMe 2.0协议,走PCIe4.0x4通道,支持S.M.A.R.T、TRIM、Volatile Write Cache功能。 我们在不分区的情况下,可以看到NV7000-t 4TB可用空间为3.63TB,换算大约可用空间为3726GB。单块SSD这么大容量,已经比肩当年大容量的机械硬盘。以100GB一部3A游戏大作占用来算,NV7000-t大约能装下37部之多。Steam账号再多的游戏,也有地方安家啦。 CrystalDiskMark实测,NV7000-t 4TB读取速度达到7115MB/s,写入速度达到6477MB/s,与官方提供的数据十分相近啦。另外,4K随机读写速度达到89和358 MB/s。放在一众的PCIe 4.0 SSD中,这个性能表现也是属于T0梯队啦。 AS SSD Benchmark这款软件实测,NV7000-t 4TB总评分达到9557分,表现不错。 TxBENCH测试,NV7000-t 4TB的写入速度比CDM更快些,达到6623MB/s。4K读取速度为82 MB/s,写入速度为336 MB/s。 PCMak 8测试中,NV7000-t 4TB存储项得分5070分,带宽速度达到726MB/s。 文件传输测试,36.3GB左右超大文件,只需要16.7秒左右写入完成,平均传输速度大约在2.6GB/s。 文件读取的效率同样很高,完成时间及平均读取速度,跟文件写入时差不多。 我们使用机械硬盘来传输这个36.3G大文件,传输速度大约只有100MB/s,需要耗时7分钟。对比16秒,由此可见,NV7000-t 4TB无与伦比的速度优势。 《赛博朋克2077》占用硬盘容量超100G,每次加载场景时,如果硬盘速度不给力,都要耗上不少时间。我用NV7000-t 4TB M.2 SSD来加载它,差不多就用了5秒多一点点,给我感觉基本等于没有读条时间,秒进的体验真的很棒。 SLC Cache缓存大小测试: 使用TxBENCH软件,在无分区的情况下,进行的全盘持续写入测试,直到填充整个盘的可用空间。 可以看到,刚开始时,写入速度在高位,平均在5800MB/s左右,这就是SLC Cache容量内的写入速度,其SLC Cache容量大约在740GB左右;中间那段是TLC的原始写入速度,平均速度为2500MB/s左右;最后则是空白闪存用光,在一边擦除一边写入,平均写入速度仍旧在1000MB/s左右。就这个表现来说,很多同价位的PCIe4.0 SSD都达不到这个水平。 IOMeter IOPS随机写入测试: 使用IOMeter这款软件对NV7000-t 4TB SSD进行4K QD32随机写入,时长约15分钟,每秒记录一个数据。 NV7000-t 4TB使用的是DRAMLess无缓方案,在高负载下,性能波动比较频繁,这是无缓SSD普遍存在的。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我们日常使用的环境,远没有这个负载大,用起来还是很丝滑的。 总结: 在性能上,朗科NV7000-t 4TB不逊色于其他品牌的高端产品,读写性能已经达到PCIe4.0 接口上限,日常游戏中,使用较多的QD1随机读写表现也十分出色。超大的SLC Cache容量,让你不间断享有超高速读写体验。其4TB的海量存储容量,把Buff叠满啦,一步到位解决掉容量的焦虑,想怎么存就怎么存。这对于既要高性能,又要大容量,还要一定性价比的用户来说,朗科NV7000-t 4TB无疑相当值得入手。 <更多>

颜数码 晒物 2024-04-28 16:09

一、前言 今年可谓是AI大爆发的一年,不光是提供AI算力的GPU、CPU如雨后春笋般涌了出来,甚至连一些周边设备也加入了AI元素,可谓是热闹非凡。 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这众多的AI产品中,有许多都是蹭热点、玩概念的,当然,其中也不乏有创意且非常实用的产品,三哥近期就发现了一款移动固态硬盘——佰维 PD2000,该移动固态硬盘不仅外观精致、体积小巧、性能出色,同时还支持AI相册管理、加密、一键备份等功能,安全性和实用性非常高,非常适合职场达人、大学生及自媒体博主等用户群体,下面就将这款移动固态硬盘的折腾情况分享给大家吧。 二、开箱介绍 佰维 PD2000移动固态硬盘外包装简约清爽,看上去很有质感。 背面是其产品规格介绍。 打开包装盒,可以看出,佰维 PD2000移动固态硬盘采用硬质纸盒包装,强度非常高,保护性拉满。 附件提供了移动固态硬盘本体、说明书、USB C to C+A二合一数据线和一个束口收纳袋。 USB C to C+A二合一数据线特写,其中A口采用C口转接的形式来实现,同时转接头采用连体设计,可以防止丢失。 佰维 PD2000移动固态硬盘共有1T、2T及4T等容量型号,配色方面,有雾霾蓝、黑金色、星光色、丁香紫等颜色可选,玩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选择。 譬如下图分别为雾霾蓝和黑金色的1TB版本。 本人这次要分享的是1TB雾霾蓝版本。 佰维 PD2000 1TB雾霾蓝采用铝合金外壳设计,磨砂处理的表面,质感非常出色,同时搭配电控芯片,能够迅速散发热量,提高其工作时的稳定性。 另一侧是其型号及序列号等信息的丝印。 佰维 PD2000采用了USB3.2 Gen 2x2 Type-C接口,高速接口配合高性能主控和高品质颗粒,是其实现高速传输的保障。 另一端采用镜面处理,质感也非常不错。 这个角度看着也很不错。 三、测试体验 由于佰维 PD2000采用了USB3.2 Gen 2x2 Type-C接口,所以测试时,建议大家将其插入电脑的USB3.2 Gen 2x2 Type-C或更高速的接口,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出其性能。 先使用CystalDiskInfo看看佰维 PD2000的SMART信息。 CrystalDiskMark测试,佰维 PD2000的持续读、写速度分别为2031.92MB/s、1811.66MB/s,达到了官方标称值。 TxBENCH的测试结果也基本一致。 文件拷贝实测,可以看出,佰维 PD2000的读写速度还是非常快的,一部64GB的电视剧,只需40多秒就能拷贝完。 佰维 PD2000也可以用在手机、相机、PS5等设备上,譬如将同样的一部电视剧从手机移动到佰维 PD2000上,其传输速度也是非常快的(该速度受限于手机芯片和接口)。 目前大家对AI方面的应用也是比较多的,譬如用Stable Diffusion智能成图,但Stable Diffusion有个很大的问题就是随着训练量的增加,其文件体积的增速也是非常恐怖的,这就很容易导致本地磁盘严重不足,故而本人决定将Stable Diffusion拷贝到佰维 PD2000,同时测试一下其成图速度会不会受到影响。 通过对比测试来看,将Stable Diffusion存入佰维 PD2000和存入本地SSD的成图速度基本是一致的,甚至佰维 PD2000还能略快一筹。 下面接着体验一下佰维 PD2000的加密、AI相册管理、一键备份等功能。 在官方下载“佰维智慧助手”软件并安装,第一次运行时,会弹出一个窗口,用户按照提示设置密码即可完成加密。 “佰维智慧助手”软件的主界面如下。 加密后的佰维 PD2000,如果再次插入电脑,就会弹出一个解锁界面,用户需要输入密码才能正常使用,这就避免了移动固态硬盘丢失后的泄密问题。 加密后的佰维 PD2000,手机端也无法打开。 要想取消加密也很简单,点击下方的六边形设置按钮,弹出一个窗口,点击移除密码即可。 当然,移除密码时还需再输一次之前设置的密码。 移除密码后,电脑访问无需再输入密码,手机也可以直接访问。 佰维 PD2000也可以对单独的文件进行加密,点击加密空间,在弹出的窗口中输入密码,即可完成设置。 接着设置加密空间的路径。 然后将需要加密的文件上传到加密空间中,即完成了对单独文件的加密。 加密完成。 访问加密空间的文件夹,也能看到这个加密后的文件,但这个文件无法直接访问,只能通过佰维智慧助手解密后才能使用。 接着试试AI相册管理功能,点击AI相册,弹出AI相册的主界面。 AI相册已经根据照片的特征,自动进行了分类。 AI相册的一大亮点就是可以搜索关键词进行查询,譬如本人导入了一次单位职工篮球比赛的所有照片,但里面的内容比较多、也比较杂,其中既有开幕式的,也有比赛进行时的,还有闭幕式颁奖的,如果想找某个片段的照片,一个一个找的话也挺费时间的,不过借助于AI相册的搜索功能,则可以快速的找到相关片段,从而节约了大量时间。 譬如输入关键词“投篮”,AI相册自动检索出投篮相关的照片,个人感觉其准确率还是比较高的。 接着输入“颁奖”试试,貌似准确率也还可以。 AI相册还支持一键备份功能,譬如前面的篮球比赛照片,1、2秒就备份完成了,都来不及截图,所以这里用一部64GB的电视剧来试试其备份速度吧。 通过掐秒表得知,备份该部电视剧所用时间约为48s,换算下来,备份速度约为1.3GB/s,这个速度还是相当快的。 最后再测一下佰维 PD2000的温度,测试方法采用CrystalDiskMark跑一圈测试,然后使用AIDA64的日志来记录各个节点的温度。 可以看出,佰维 PD2000的最低温度为41℃,最高温度为65℃,其温度表现还是比较出色的,长时间使用时产品表面也不烫手。 四、总结 通过本人的实测体验来看,佰维 PD2000确实还是蛮好用的,它不仅体积小巧,体型只有打火机大小,携带十分方便;同时还性能出色,持续读取速度超过了2000MB/s;当然,最让人印象深刻的还是其独有的AI功能,利用其配套的“佰维智慧助手”软件,能够实现加密、AI相册管理、一键备份等功能,安全性和便携性都非常高。个人觉得,这款PSSD非常适合职场达人、大学生及自媒体博主等用户群体,有了它,将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以上就分享到这里了,希望对大家选购PSSD有所帮助,谢谢欣赏! 佰维(BIWIN)1TB移动固态硬盘(PSSD)PD2000高速移动固态硬盘Type-c USB 3.2 NVMe 手机直连2050MB/s 雾霾蓝 30天销量500+ ¥799 去看看 <更多>

硬件宅机第 晒物 2024-04-27 19:39

空间不足,这四个字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很可怕的。想象一下,当你拍摄结束,满心欢喜地准备将一天的辛勤成果——那些生动的图像和珍贵的素材导入电脑,却突然发现存储空间告急,那种无法容纳的无奈与失落,足以让任何工作者都感到焦虑。所以对于那些需要更多台式电脑存储空间的人来说,西部数据蓝盘绝对是经济实惠的选择。 西部数据 台式机机械硬盘 WD Blue 西数蓝盘 4TB CMR垂直 5400转 256MB SATA (WD40EZAX) 送赠品30天销量1w+ ¥589 去看看 西部数据蓝盘以其卓越的性能,为台式PC提供了稳定且充足的存储空间,无疑是DIY装机的不二之选。我此次选择的是4TB容量的蓝盘,简单概括来说,它采用了先进的NoTouchTM斜坡加载技术,配备了256MB/S的高速缓存,转速达到5400RPM,保证数据的快速读写与稳定传输。在 F.I.T.Lab 实验室中,对数百款系统和大量平台进行了测试,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同时,它还享有2年的质保期限,为玩家们提供了可靠的售后保障。 西部数据蓝盘4TB,其设计中融入了对元器件的精心呵护以及对数据安全的深思熟虑。为了确保元器件的完好无损,所有的元器件和芯片都被安置在PCB板的背面,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外部碰撞可能带来的损伤,还大大减少了灰尘的侵扰。 谈及内部设计,西部数据蓝盘它采用了先进的NoTouchTM斜坡加载技术,这一技术将记录磁头置于远离磁盘表面的安全区域,确保在PC设备意外断电时,磁头能够迅速而平稳地回归支架,这为数据提供了一层坚实的保护屏障,使其能更加安全稳定。 此外,这款硬盘配备了高达256MB/S的高速缓存,大容量缓存如同一条高速通道,显著提升了硬盘在处理大文件或执行大量随机读写操作时的性能。而5400转的转速则保证了稳定的读写速度,轻松达到180MB/s以上,让大文件的传输变得轻松自如。 对于容量超过2TB的硬盘,初始化方式的选择是重要的。GPT(GUID分区表)无疑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因为它能够突破MBR(主引导记录)对2TB硬盘空间的限制,支持更大的存储空间。而如果想将这款4TB硬盘作为系统盘使用,则需要确保电脑支持UEFI启动,因为只有支持UEFI启动的电脑才能从GPT硬盘启动。若PC设备不支持UEFI启动,那么这款硬盘只能作为文件存储盘使用。 在新建磁盘后,西部数据蓝盘4TB的实际可用容量为3.63TB。对于初次接触的玩家来说,可能会对此感到疑惑。但实际上,这是由于硬盘制造商和操作系统在计算硬盘容量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硬盘制造商通常采用十进制计算,而操作系统则使用二进制。因此,这种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无需过分担忧。 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我们可以获取到硬盘的详细信息,包括转速、接口、传输模式以及支持的功能。西部数据蓝盘4TB的转速为5400RPM,接口为Serial ATA,传输模式为SATA/600,这些都是影响硬盘性能的重要因素。此外,它还支持S.M.A.R.T.、TRIM、NCQ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提高硬盘的性能和可靠性。 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的运行温度为19度,在经过几次基准测试软件的测试,它的温度范围在19-39度区间之内,这可以保障其在运行时始终保持在理想的性能中。 在HD Tune测试方面,读取平均值是383.2MB/s,突发速率405.4MB/s;写入平均值则是139.3MB/s,突发速率404.1MB/s。可以看出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在性能表现上是十分稳定的。 Crystal Disk Mark多伫列(QD32)循序读取212.65MB/s、写入198.9MB/s,表现相当出色,甚至超过了官方标示的最高速。让人很难相信一款转速只有5400RPM的硬盘能够达到这样的高超水准。 TxBENCH是专业的硬盘测速软件,通过基准测试,这款西部数据蓝盘4TB机械硬盘的读取速度达到了194.349MB/s,写入速度达到了198.879MB/s。 ATTO软件是当今仍在使用的最广泛的驱动器基准测试软件之一,在基准测试中,标准队列深度为 4,测试下西部数据蓝盘4TB的峰值达到189.55MB/s的写入速度和199.22MB/s的读取速度,4KB后读取与写入性能达到循序存取速率高点。 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大文件的用户来说,4TB的存储空间无疑是一个福音。无论是存储超清电影、拍摄照片还是视频,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都能轻松应对。在约100G的大文件复制测试中,其文件传输效率稳定在150MB/s左右,充分展现了其处理大文件时的出色性能。 综合而言,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以其适中的价格、均衡的功能特点以及出色的性能表现,成为了无论是当系统盘或文件盘的理想选择。在测试中,其运行安静、温度低、大容量和稳定的性能都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家用还是办公场景,它都能完全胜任,而2年的质保更是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在4月28号官方活动日,还有相当不错的实惠价格,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可以考虑入手! <更多>

硬核君 晒物 2024-04-26 10:59

今年,全球芯片供应紧张,导致与芯片相关的产品几乎都在涨价。就拿显卡来说,一路涨涨涨。涨价还波及到了大家装机必备的NVMe M.2固态硬盘,看看现在固态硬盘的售价,大家应该已经觉察到了。好在,国产解决方案还算稳定,虽然也有小幅度的上扬,不过远不及合资品牌那么疯狂。 我今天要分享的这款国产固态硬盘品牌--腾隐,采用的就是全国产化解决方案,不得不说经过这几年有条不紊的发展,国产硬盘的软硬件实力都在稳步提升。腾隐就像一位低调的工匠,专注于打造优秀的产品,却不擅长宣传。因此,虽然它的产品质量上乘,但知名度相对较低。今天我就和大家好好的聊聊腾隐,聊聊这款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 腾隐(TENGYIN)精选长江存储晶圆台式机笔记本SSD固态硬盘PCIe4.0 NVMe TQP4000 1TB 7200MB/S 30天销量500+ ¥509 去看看 外观设计 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的包装很精致,撞色的设计辨识度非常高。左上角品牌的logo,当然我更看重的是“中科院下属企业”这几个字。底部标有这款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7300MB/s,对于PCIe 4.0标准的硬盘来说这个速度已经到达实际使用的极限了,想要更快只有换5.0标准的硬盘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这款硬盘还有比较用心的一面,同时适配麒麟、UOS 等国产操作系统和龙芯、飞腾、兆芯、海光、申威等国产 CPU 平台,简单说如果你的公司选择的是纯国产办公平台,这款硬盘同样可以使用。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腾隐(TENGYIN)是泽石科技旗下的品牌,可能有些人对此不太熟悉。泽石科技是一家由中科院微电子所和团队共同创建的存储企业,自2017年成立以来,一直保持着上升的发展态势。因为有中科院背书,相信在产品质量方面一定错不了,这也是我敢尝试选择它的一大原因。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是一款完全由国内研发和生产的PCIe 4.0固态硬盘。与光威系列相似,它也是地道的国产产品,即:固态的解决方案离不开长江存储和联芸。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目前这款固态硬盘提供了512GB、1TB、2TB、4TB,如果一般的家用512G足够了,如果是游戏玩家,或者工作室,那么容量是越大越好,这个都懂无需多言。 硬盘的PCB构造是单面双颗粒设计,没有外置缓存,而且PCB板上还留有空焊位置。硬盘采用的是目前非常流行的组合方案,即长江存储的颗粒与联芸的主控。存储单元是长江存储QLC X3-6070颗粒,采用的是晶栈Xtacking3.0技术。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联芸科技非常成熟的MAP1602控制器,无需超频即可支持高达2400 MT/s的闪存速度,并兼容PCIe 4.0(NVMe 2.0)规格,确保了固态硬盘的高速性能。值得一提的是,TQP4000是一款采用DRAMless无缓存方案的固态硬盘。它通过利用主板上的内存,借助HMB(Host Memory Buffer)技术,有效提升了硬盘的传输速度和稳定性,从而维持了硬盘的高速性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上机测试 固件编号为BXCAFB08,而且确认硬盘为新盘。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CrystalDiskMark测试中,持续读写速度分别达到了7103MB/s和6118MB/s,4K随机读写为79.77MB/s和301.86MB/s。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TXBENCH,在512KB的顺序测试中,硬盘持续读取速度为7022MB/s,持续写入速度为6100MB/s。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缓存容量可使用HDTune文件基准来进行测试,可以看到使用200GB的容量的写入都没有让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固态硬盘速度下降。说明这款硬盘拥有非常充足的缓存空间,让硬盘一直保持高速的传输性能。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在硬盘测试软件FastCopy中,模拟平时实际文件拷贝的情况,测试从D盘向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传输一个35GB的3A游戏文件夹,包含189个碎文件。可以看到写入速度为4382MB/s,用时共8.3秒,真的太快了。 反而传出的时候速度更快了,图中4682MB/s,用时共7.8秒,速度一样非常快。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直接传输文件,写入稳定在3.6GB/s左右,写出为3.5GB/s左右,相差不大。要知道这可是包含大大小小189个文件的综合体,如果单一的视频文件,速度要快的多。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3DMark存储基准测试涵盖了战地5、使命召唤15:黑色行动4、守望先锋等游戏的启动加载过程、录制游戏视频、安装游戏、保存游戏、全球攻势从移动硬盘拷贝到系统盘的过程等等,可以说涵盖了PC游戏玩家所能遇到的方方面面。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存储基准测试最终得了3050分,存储带宽523.44MB/s,平均存取时间59μs(微秒)。相对于这个价格来说,这样的表现也算不错了。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满载温度 直接使用软件监控硬盘的实时温度,在全负载读写测试的时候,温度显示在43°-44°之间,当然我的主板有散热片,最大限度把硬盘的温度散发出去。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游戏加载 我通过《最终幻想14:晓月之终途》基准测试进行了游戏场景载入测试。测试结果也还不错,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载入时间都为7.9s左右。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下面是我的另一款用了几年的固态硬盘,品牌就不说了,不过要标明之前的老盘是PCIe3.0的,载入速度为13秒左右,速度之差一眼便知道。 添加图片注释,不超过 140 字(可选) 总结 中科院背书和长存原厂颗粒是腾隐PCIe4.0固态硬盘TQP4000的两大核心优势,这两点已经足以成为购买的重要考量因素。在性能方面7000+MB/s的速度足以傲视群雄,此外有玩家分享,2TB版本的硬盘在AMD最新平台上可以跑到7300+MB/s,表现是相当出色。 腾隐TQP4000由于具有出色的数据写入速度,与采用联芸MAP1602控制器密不可分。然而,从整体固态硬盘的层面来看,其温度控制表现还是相当不错的,因此可以适用于笔记本电脑。如果经常需要进行大量数据的读写操作,为了确保电脑整体的稳定性,建议搭配散热片使用。 ok,这次的分享就到这里,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更多>

逸轩科技 晒物 2024-04-24 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