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现在电子产品更新迭代快,像内存、固态硬盘等电脑配件由于前段时间大降价,不少朋友大概都已经趁低价入手给自己的台式/笔电鸟枪换炮了,而换下来的旧固态硬盘也可以充分利用,简单给它们加个硬盘盒就能焕发生机,平时用来做移动硬盘简单备份文件还是很不错的。 为了让手头上暂时闲置的M.2固态硬盘先用起来,PO主入手了绿联这款双协议的M.2硬盘盒CM559,下面和大家分享一下这款硬盘盒实际上手体验~~ 产品开箱 绿联作为数码类知名品牌,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尤其在传输类/音视频类/充电类/存储类等领域的产品也基本成为不少人的首选标配,PO主入手这款双协议M.2硬盘盒属于绿联存储类的新品,包装还是绿联经典的白绿配色。 拆开包装盒可以看到除了硬盘盒本体外,还有USB-A数据线/USB-C数据线、导热硅胶片、螺丝刀、备用固定扣、说明书等配件。 数据线长25cm,个人觉得换成USB-A/USB-C二合一可替换接口可能会更方便。 由于是M.2的硬盘盒,实际体积不大,尺寸只有123x38mm,重量约126g。 硬盘盒CM559采用铝合金材质机身设计,搭载鳍纹面板,大大提升了硬盘盒的散热性能,同时通过配备导热系数2W的导热硅胶条,实现多重方式散热。 外置的镂空式硅胶保护套,既能防摔抗震,而且基本不影响产品散热,脏了还能拆卸清洗。 配合附赠的数据线基本可以满足各种台式/笔电/手机设备。 使用体验 拆开硅胶套,用螺丝刀扭开螺丝即可开启硬盘盒,自锁螺丝不怕丢失。 这款硬盘盒的优势在于除了支持M.2 NVMe协议外,也支持M.2 SATA协议,基本可以满足市面上大部分M.2硬盘的安装需求,产品搭载RTL9210B高阶主控芯片,支持UASP协议和TRIM指令,传输性能更稳定。 除了支持双协议外,硬盘盒也支持不同规格的M.2固态硬盘,包括2280、2260、2242和2230。 每个规格都有一个固定孔,可以使用备用的硅胶固定扣来固定硬盘。 安装流程也很简单,把M.2硬盘以45°的角度插入卡槽,然后下按硬盘并用固定扣旋转固定即可。PO主用的是光威弈的M.2硬盘作为测试。 盖上盖子前可以把附赠的导热硅胶条贴上,能进一步提升硬盘散热效果。 硬盘盒顶部有白色指示灯,通电后就会亮起,连上电脑就能快速识别。 如果是未启用的新硬盘,可以通过系统自带程序或者DiskGenius为硬盘格式化和分区。 另外硬盘盒满足USB3.2 GEN2标准,速率最高可达10Gbps,SATAⅢ协议最高支持6Gbps,不过这个也和硬盘速率和设备接口有关,像PO主的电脑由于还是USB3.0标准,所以用CrystalDiskMark测速,传输速度也只能达到300+MB/s。 当然近几年发行的新主板USB接口基本支持USB3.2 GEN2,搭配PCIe 4.0的M.2固态硬盘实际传输速率会比PO主测得数据高得多~ 往硬盘传输100G+的文件,在没贴导热硅胶条的状态下,用Hard Disk Sentinel监控硬盘温度也只是从39℃升到44℃。 PO主觉得这款小巧的双协议硬盘盒和MacBook搭配使用也特别方便,毕竟MacBook硬盘和内存比金贵,自己买根大容量固态搭配绿联硬盘盒CM559,MacBook可用容量直接拉满!不过使用前最好改成HFS+ /FAT32/exFAT等格式。 总结 总的来说,首先绿联这款硬盘盒在材质和工艺方面是完全到位的,而且支持M.2双协议以及最高10Gbps速率,无论是移动办公的大容量文件传输还是日常电影视频备份都十分给力,加上百元出头的高性价比,可以说是近期最值得入手的M.2硬盘盒之一! 绿联 M.2 NVMe/SATA双协议固态硬盘盒 Type-C/USB3.2移动硬盘盒 适用笔记本电脑苹果15外接SSD机械硬盘外置盒 30天销量1w+ ¥129 去看看 <更多>

mb50614824 晒物 2023-11-27 17:19

作为硬件爱好者来说,管家经常在自用机器和测试平台之间搬运资料和软件,之前一直使用U盘什么的,而因为前段时间双十一特价,所以打算自己组一个移动固态硬盘来搬资料,所以入手了来自金士顿的NV2固态硬盘,在固态盒子到货之前,先给大伙做个简单开箱试玩分享一下~ 产品细节 和早年给老铁买的NV1不同,管家本次入手的金士顿NV2 2TB固态硬盘(下文简称“NV2 2TB”)并没有使用吸塑包装,而是用了常见的纸盒款式,包装采用红白配色为主题并辅以简洁产品信息介绍,盒子前后均有一次性封口胶,作为一款主流定位产品,NV2 2TB支持3年质保。 包装正面 支持PCIE4.0 X4 3年质保服务 金士顿就无需介绍了吧 NV2为第二代产品 包装背面 全套附件一览 NV2 2TB和大多数固态硬盘产品一样,除了固态硬盘本体和基本箱说外没有其他附件,作为一款主打低温低功耗的主流级性能产品,NV2固态对散热要求确实并不大,玩家可以做到上手即用,算是该有的都有了。 产品细节 和管家之前写的NV1类似,NV2 2TB采用了NV系列标志性的蓝色亮面PCB设计,PCB为单面上料,相比双面上料有更好的散热兼容性;其中PCB正面包含一颗固态硬盘主控和4颗3D NAND闪存,并以铭牌贴纸覆盖;背面则为光面,没有预留空焊位置。 NV2 2TB正面 支持PCIE X4的M KEY接口特写 NV2 2TB背面 去除贴纸后PCB正面一览 NV2 2TB采用来自SMI惠荣的SM2267XT,这是一枚支持PCIE4.0 X4+NVME1.4的固态硬盘主控,主控本身为无外置缓存类型并支持HMB技术,搭载4CE和4 NAND通道,可搭配TLC、QLC颗粒组建成品方案,颗粒速率最大支持至1200MT/s,理论上最高读写速度可达3900MB/s和3500MB/s,就整体规格而言,属于PCIE4.0下的主流级产物,目标是取代PCIE3.0旗舰。 SM2267XT固态硬盘主控 SM2267/2267XT主控简单介绍 其中XT为无外置缓存DRAM-less设计 颗粒方面,NV2 2TB使用来自金士顿自家自封的FB51208UCN1,颗粒本身实际为英特尔 144层QLC 3D NAND颗粒,作为主流定位产品,NV2 2TB提供标称640TBW的写入上限寿命和3年质保,在可靠性方面还算不错。 金士顿自封FB51208UCN1颗粒 搭配B650 EDGE WIFI主板原配散热马甲测试 基准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和之前设定完全一样,为AMD R5 7600+B650 EDGE WIFI(NO PBO+全核5.4Ghz 1.15v),内存6000MHz CL30/FCLK2000MHz,WIN10系统版本为22H2,测试盘安装至直连CPU槽位,散热使用主板直连槽原配散热马甲,测试环境为广东11月下旬25度,空调未开。 测试平台系统信息 CPUZ截图 在flash id中,NV2 2TB使用来自英特尔144层3D QLC颗粒,和上文介绍描述相同;在CrystalDiskInfo中,管家手上的这片NV2 2TB固件为S BM02103,支持NVME 1.4协议和S.M.A.R.T.、TRIM和volatile write cache等,此NV2 2TB传输模式为PCIE 4.0 x4。 Flash id资料截图 CrystalDiskInfo软件信息 在CrystalDiskMark 1G测试中,NV2 2TB的实际顺序读写略微超过标称3500MB/2800MB的水平,实际成绩为3686.25MB/s和2935.74MB/s,4K读取为58.47M/s;64GB部分中,顺序读写表现基本一致,4K读取部分有所下降,成绩为47.91MB/s;从各方面表现来看,NV2 2TB作为一款PCIE4.0主流产品基本上超越了PCIE3.0旗舰,符合其产品定位。 CrystalDiskMark 1G CrystalDiskMark 64G 和之前其他固态硬盘测试一样,AS SSD测试项目成绩会普遍略低一些,NV2 2TB在AS SSD Benchmark 1GB下取得4118总分,其中顺序读取3108.55MB/s,顺序写入2591.33MB/s,4K读取42.38MB/s;而10GB成绩和1G相比基本没有变化,部分数值偏差可以忽略不计;和之前说法一样,AS SSD停更时间太长了,没跟上新主控新协议的进度。 AS SSD Benchmark 1GB AS SSD Benchmark 10GB ATTO磁盘基准测试项目,软件版本仍旧是4.0,无论256MB还是32GB文件大小测试中,在512KB~64MB部分,从128KB开始读写性能达到了高速阶段,写入就维持最大值2.70GB/s,而读取则为3.2~3.3GB/s;作为老牌主控厂商,在小文件读写速度上还是有不错表现的。 ATTO 256MB ATTO 32GB TxBENCH0.98b部分,顺序读取3602.370MB/s,而写入一度达到2969.189MB/s,读写成绩都超越了标称水准,4K部分性能则为46.754MB/s,和之前的CrystalDiskMark 1G项目基本吻合。 TxBENCH0.98b SLC Cache大小+全盘写入测试 流程方法和之前一样,使用主板BIOS安全擦除功能清理测试盘,再之后在TxBENCH RAW模式下自定义测试中执行全盘写入,该方法能直接测得出空盘下SLC cache大小。 对测试盘安全擦除 执行全盘写入 速度/写入时间变化曲线 具体速度下降位置 全速SLC cache区间 NV2 2TB实际SLC cache容量还算不错的,在开始写入3分13秒前一直维持在2800~2900MB/s写入速度,到达3分13秒后速度开始下滑,此时写入量为561880498176bytes,换算后得出结果是:NV2 2TB全速SLC cache约为523~525G。 在SLC cache耗尽后,NV2 2TB一直以260~280MB/s的速度写入,直到写入结束。 温度测试 在本次测试中管家使用CrystalDiskInfo进行温度监控,测试项目分为两个,一为全盘写入10分钟后截图,二为CrystalDiskMark64G写入跑分阶段测试+截图,所有测试结束后待机10分钟后截图记录待机温度;重申此时为广东11月下旬,室内开启25度,散热为B650 EDGE WIFI主板第一槽原配散热。 NV2 2TB温度限制信息 CrystalDiskMark64G写入跑分温度为41度 全盘写入10分钟后温度为47度 测试结束待机10分钟后为33度 NV2 2TB经过10分钟左右的全盘写入测试,温度保持在45~47度,CrystalDiskMark 64GB写入跑分中,温度为41度;测试结束后静置待机10分钟后温度读数为33度;管家觉得,NV2 2TB是一款温度控制十分理想的固态硬盘产品,尤其适合在空间窄小且散热不良的笔记本、NUC、ITX场景中使用,个人建议搭配金属薄片散热以确保最基本散热即可。 结语:超越PCIE3.0的低温可靠之选 在本次开箱中,金士顿NV2 2TB固态硬盘的表现是符合其产品定位的,SM2267XT无外置缓存方案搭配英特尔144层3D QLC颗粒,实际读写性能略微超越标称的3500MB/s和2800MB/s,超越了不少PCIE3.0旗舰产品;凭借其优秀的温度控制表现,在室温25度的环境下负载最高温仅为47度,相比PCIE3.0大多数产品都要低温;NV的2TB容量提供640TBW写入寿命和3年质保,作为主流产品可靠性还算不错。 管家认为,金士顿NV2 2TB是一款低温可靠且超越过去PCIE3.0性能的主流PCIE4.0固态硬盘产品,是笔记本、NUC以及ITX用户升级储存的好选择。 金士顿(Kingston) 2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4)兼容PCIe3.0 NV2系列 读速高达3500MB/s 送赠品领券有优惠 去看看 <更多>

管家评测室 晒物 2023-11-24 17:59

潮范君是个程序员,做我们这一行的,出差那都是家常便饭,出差短则一周,长的话就得一个月起步。而公司配备的工作笔记本性能还行,但硬盘的存储空间只有512G,装上工作所需的软件和资料之后,硬盘空间就所剩无几,想在出差期间看看美剧,还是得自己准备移动硬盘。 其实之前我用电脑升级淘汰下来的固态硬盘,搭配硬盘盒也做了个移动硬盘,但奈何硬盘存储空间有限,而且读写性能太低。趁着这次出差到江苏,便下单买了奥睿科的J-20 M.2固态硬盘和硬盘盒,想着下载一些美剧来看,这样出差期间就不怕寂寞了。 这次分享咱们跳过开箱环节,直接组装起来体验。奥睿科的硬盘盒还是一贯的透明风,从外部就能看到内部的电路板和电子元器件,很有辨识度和科技感。 从硬盘盒的尺寸上来说,比其它品牌的M.2硬盘盒要大很多,这是因为奥睿科的硬盘盒内置了一个大块头的扇热风扇。在硬盘进行大数据读写时,难免会发热影响硬盘的读写性能,有了大尺寸的散热风扇,能够及时快速的将盒内热量排除,确保M.2固态硬盘保持高性能的读写。 最大读取速度5000MB/S,这是奥睿科J-20 M.2固态硬盘的一大亮点,而我搭配的USB4硬盘盒,它的理论数据传输速度能够达到40Gbps,将J-20硬盘的读写性能拉满完全没问题。另外这款硬盘盒支持4TB的硬盘扩容,看着这个大块头,如果设计成双盘位的岂不是更能物尽其用? 硬盘盒的接口为Type-C形态,支持USB 4的数据传输协议,如果你的电脑、笔记本支持雷电或USB 4协议的话,40Gbps的数据传输性能几乎可以拉满,这个速度要比很多笔记本内置的SSD性能要强,所以说将Windows操作系统装在移动硬盘中也是可行的。 移动硬盘的组装没有难度,无需借助任何工具,将硬盘插入卡槽,尾部使用附赠的塑料卡销便能完成固定。最后贴上散热硅脂片,扣上硬盘外壳,整个安装便完成了,可谓是0门槛,手残党表示无压力。 硬盘盒配套的数据线也很有意思,其中一端采用C口和USB-A口二合一设计,能够在多设备间自由切换。其中USB-A口的兼容性很高,一些旧主机也能适配 使用,当然想要获得更佳的数据传输体验,那还是C口最好。 通过数据线,将移动硬盘与笔记本连接,需要注意的是,二合一那端是用来连接设备的哦。连接上之后,硬盘盒上的蓝色指示灯亮起,光效从透明的硬盘盒中透出,不得不说还挺有氛围感的。初次使用时,会发现看不到盘符,别着急,想要看到盘符还需要下一步的操作。 进入设备管理器的磁盘管理界面,可以看到有一个未格式化的磁盘,按照指引将磁盘格式化即可,通常来说使用默认参数,初始化磁盘后,进行分配就能看到盘符了。 可以看到,我这台笔记本总的磁盘空间只有510G,通过奥睿科J-20[数学公式] M.2打造的移动硬盘,直接扩容出953GB的存储空间,以后再也不用担心存储空间不够用了。移动硬盘的好处就是,私人数据和工作数据物理隔离,不会融合在一起,私人数据随身携带,有很大的私密性。 移动硬盘在大数据读写时,难免会发热,若持续发热势必会影响到硬盘的读写能力。奥睿科J-20固态硬盘套装的散热 性能很棒,实测拷贝大数据的传输速度很稳定,并没有大的波动。实测转储十多个GB的视频文件,硬盘外壳上的触感仅是微热 ,硬盘盒内的大风扇发挥了大作用 ! 测试将移动硬盘连接到安卓平板上,无需其它设置,在文件管理器中就能找到外部设备,随便切换视频都是秒开,拖动进度条快进、快退秒响应,直观的感觉上,外接移动硬盘的性能不输平板内置的存储。 躺在酒店的床上,用平板看《行尸走肉》衍生剧,这种感觉太好了。在实际的体验中,还是想给奥睿科的硬盘盒产品提点意见,蓝色的指示灯在夜间比较刺眼,很亮而且无法关闭,另外附赠的数据线较短,连接平板使用时,自由度有些受限制,后面会考虑再换根2米左右的数据线。 使用奥睿科J-20 M.2打造的移动硬盘,体验有两周左右了,正好碰上出差,从出差场景来说的话,很适合潮范君这种打工人。笔记本搭配移动硬盘,在工作之余可以处理下私人事务,平板搭配移动硬盘,不影响平板便携性的同时,一举解决平板存储空间不足的大问题,海量视频轻松看,给我的出差之旅增添不少乐趣。 如果你也有大数据移动携带需求的话,不妨像我一样打造个私人移动硬盘,正值双十一购物狂欢节,相信奥睿科这个套装产品也能给你带来大惊喜。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个人移动数据库】SSD+40Gb硬盘盒-蓝 1TB 满89减20送赠品 ¥999 去看看 <更多>

wx47559840 晒物 2023-11-21 10:39

市场变化真是快,前两年组装电脑的时候预算有限,硬盘只配了可怜巴巴的512Gb,还是PCIE 3.0盘,看着今年硬盘和内存的价格一路下探,还是决定升级一下。考虑到之前一直在用ORICO的外设产品质量不错,于是趁着双十一活动入手了它家新出的J-20系列固态硬盘散热套装。 有一说一,ORICO在散热方面确实挺舍得投入,不光J-20附赠了散热马甲和双条硅片,还专门推出了M2H6S轮式结构散热器,主打就是一个冷静! 硬盘接口和尺寸是M.2 2240,传输支持 PCIE 4.0,我入手的是1Tb容量,防伪验证和基本信息也在标签上可以看到。而散热器看着像是个“大块头”,尤其是那根略显“粗壮”的铜管,看着就很安心。 撕下散热标签后,可以看到J-20采用的是瑞昱RTS5772DL主控+4通道NAND颗粒的方案,经过对颗粒编码的查询对比发现是镁光的TLC颗粒。不过对于这块主控芯片可能很多人会有点陌生,但瑞昱在业界的品质和口碑还是有保障的,尝鲜也没有压力。 M2H6S散热器不光块头大,结构设计也是颇有创意,雪花状的轮式结构可以很好地兼顾到散热通道和散热面积,同时也能避免在上机时过多占用主板空间、与其他元件位置冲突。 上机之前注意检查一下主板的PCIE插槽和CPU是否支持4.0,虽然向下兼容3.0,但3.0确实难以体验到满速传输的快乐。 正巧M2H6S这套散热装甲和我的主板搭配在一起毫无违和感,银白色金属质感看上去颜值在线,B550M主板搭配AMD R5 5600也是可以正常支持PCIE 4.0通道。 首次上机可能识别不到盘符,需要手动分配加载,建议可以用Windows自带的磁盘管理器或是其他硬盘分区软件就可以搞定,Windows系统下显示空盘容量是953.85Gb,这与系统字节计算规则有关,容量大小有些出入是正常情况。 通过CrystalDiskInfo查看硬盘的基础信息,可以看到传输模式支持PCIE 4.0并已成功握手,新盘出厂状态非常干净,也支持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等功能,该有的都有了。 其他工具对硬盘信息进行校对,数据均保持一致,没什么好担心的。 官方宣称J-20读写速度可以跑到5000MB/S,考虑到不同的平台、场景表现会有差异,在此仅以AMD R5 5600+B550M的测速数据作为参考: CrystalDiskMark的随机读写偏向于测试读写的极限速度,分别在5200MB/S和4700MB/S左右,4K随机读写的表现也很亮眼,总的来说比我想象中要更好一些。 如果喜欢玩游戏或是进行大量数据的传输任务,高速、高频的数据读写必然会对固态硬盘造成不小的压力,除了硬盘本身的素质过硬,加装散热装甲进行被动或主动散热也非常有必要,那么多花这点钱到底有没有用呢? 正好我主板上装了两块硬盘,一块是ORICO J-20搭配M2H6S散热器,另一块搭配了自带的简易散热马甲,通过实测对比发现: 同样的运行环境下,加装了M2H6S的硬盘温度大概在20℃左右,也和当下房间里没有暖气有一定的关系。 另一块普通散热马甲的温度在30℃左右,可能测试环境还不够严谨,但其中的差距对比还是比较明显的。 总体来看,硬盘的表现大部分由PCIE接口协议、颗粒体质决定,但也不能忽略了环境因素的影响,毕竟温度稳定才能速度稳定,从实际表现来看,M2H6S的轮式散热结构和散热数据还是比较亮眼的,ORICO J-20+M2H6S的硬盘散热套装还是挺满意的。 <更多>

酷爹喵总 晒物 2023-11-20 18:59

不管是电脑储存还是手机储存,大储存价格都是翻倍,最开始组装台式机的时候选择了256GB内存大几百,随着国产移动硬盘的发展以及NVMe协议的普及,M.2接口得到了质的飞跃,越来越受到用户的青睐,小巧的体积带来大大读写速度,提高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效率提高许多,但是固态硬盘在高速读写过程中带来高温问题也是可见的,使用过程中散热问题解决不了会影响到固态硬盘使用寿命以及性能释放,因此选择一款不错的固态硬盘也要选择好的散热器很重要。 最近看到ORICO推出一款M.2固态硬盘+散热器组合很不错,而我正好有需求,相对其他品牌价格不错、性能、读写都表现不错,它们分别是ORICO J-10固态硬盘和ORICO M2HS3散热器,就看看这款组合套装表现怎样吧,外包装能够很直观的看到这两款产品型号以及渲染图以及固态硬盘储存的大小,包装上面还有“ORICO”logo。 拆开外包装,ORICO J-10固态硬盘配件也很齐全,ORICO J-10固态硬盘、金属散热片、双面粘性的固态导热硅脂以及说明书、螺丝等配件。 ORICO J-10附带一幻彩贴纸上面有产品型号以及厂家logo,尺寸则是22×80×2mm,重量约5-6克,接口使用了M.2 M Key,使用了高性能NAND颗粒打造,较普 通的固态硬盘来说,实际能够使用的空间更大,还支持SMART,NCQ,Trim和高级电源管理,坏块管理算法,支持异常断电数据安全等多项防护功能。 同样的背面也有贴纸,不但有产品型号还有储存大小,而且还有产品条形码以及S/N,建议在保修期内不要撕掉,避免影响保修。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ORICO J-10接口使用了M.2 M Key,做工精良,精益求精,支持最大3100MB/s的读写速度,传输数据稳定,不管是在玩游戏还是剪辑用户,都能满足日常需求,打造性能怪兽。 我们再来看看ORICO M2HS3开箱都有哪些,ORICO M2HS3散热主体、金属卡口以及三片散热硅胶片等配件。 ORICO M2HS3打开以后上面有一个贴纸,上面有红字提醒“警告!安装前请撕掉保护膜”散热器尺寸大小是76×24×10mm,兼容支持22×80尺寸的单/双面M.2 NVME/NGFF固态硬盘,可以很好的应用在固态硬盘上面。 这款散热器由由散热铝挤+纯铜热管两部分组成,这样的组合让散热效果达到满意效果,从设计看铜管镶嵌在散热铝挤里面,铜管采用了环绕循环散热,这种散热工艺,能够提供更好的引流散热性能,纯铜热管散热,速度比纯铝散热器加快40%。 说了这么多不如上机试试性能如何,安装其实挺简单,并不是很复杂,有的先安装固态硬盘再安装散热器,有的组装好再安装到电脑上,而我则是在外面组装好上机,这样更加方便。 安装上机以后固态硬盘我并没有分区,总共953GB。 因为硬件不同,测试数据差别,官方对ORICO J-101TB固态硬盘读取速度3100MB/s,写入速度1900MB/s;而我电脑硬件处理器:英特尔 Core i5-10400F @ 2.90GHz 六核;主板:微星 B460M PRO-VDH WIFI (MS-7C83);内存条:16 GB ( 金士顿 DDR4 3200MHz 8GB x 2 );风扇:九州风神玄冰400;测出来的数据如下: 使用“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硬盘测速”测试数据读取速度2048MB/s,写入速度1024MB/s; 同时又使用了“CrystalDiskMark”测试数据如下:读取速度3103.60MB/s,写入速度1957.21MB/s,使用这两款软件测试,有根据我自己电脑配置,跑出这样的性能我还是比较满意的,这样的数据我很喜欢。 对于消费者来说,储存稳定,散热速度快,性能高速运转,能跟上自己使用习惯就是一款不错的产品,而我在整个安装、测试等每一个环节,J-10 固态硬盘+M2HS1-M2HS3 散热片组合套装还是让我比较满意的,从装机、安装、分盘等操作比较简单;还有在读写过程中运行稳定、速度很快,SSD采用瑞昱主控芯片和英特尔QLC闪存颗粒,安全性与速度具有一定的保障,而且使用了ORICO M2HS3散热器,让固态硬盘散热更加明显,性能充分释放,如果想购买一款固态硬盘、散热效果不错、性能稳定,不如选择这款套装吧。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NVMe协议PCIe3.0x4内置台式机笔记本电脑 【J10 个人移动硬盘套装】10Gb硬盘盒-蓝 1TB 满38减10送赠品 ¥489 去看看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个人移动数据库】SSD+40Gb硬盘盒-蓝 1TB 满38减10送赠品 ¥939 去看看 <更多>

geek星星 晒物 2023-11-20 11:09

对固态硬盘有所关注的玩家相信对10月固态升价颇有印象,虽然这次涨价回升并没升多少,但当初打算799入手PCIE4.0旗舰的玩家是要失望了,当然这也包括管家自己在内;而时间来到了双十一,管家也趁着特价入手了来自宏碁ACER的掠夺者GM7 4TB固态硬盘,在这里做个简单开箱试玩给大伙分享一下嗷~ 开箱部分 宏碁ACER掠夺者GM7 4TB固态硬盘(下文简称“GM7 4TB”)包装和管家之前入手的1TB一样,纯黑配色+简洁包装信息组合,从信息可以得知,GM7 4TB为中国制造并支持5年质保。 包装正面 宏碁掠夺者LOGO GM7支持PCIE4.0 X4 本次入手为4TB版本 包装背面 具体规格信息 各种认证LOGO及生产信息 SN部分展示 全套附件一览 GM7 4TB的附件和之前一样,除了固态硬盘本身和基本箱说外,还包含了一颗固态硬盘安装螺丝,固态硬盘散热贴已经预先安装在PCB正面,作为PC配件产品玩家可以做到上手即用。 产品细节 和之前管家分享过的GM7系列产品一样,GM7 4TB采用雾面黑PCB+单面上料设计,PCB尺寸为标准的2280规格,正面包含固态硬盘主控一枚、电源管理PMIC一枚、3D NAND颗粒4颗,PCB正面预先贴好了散热贴。 GM7 4TB正面 支持PCIE X4的M KEY PCB背面 铭牌信息一览 虽然GM7 4TB的主控以低温表现而著称,但搭配散热贴在游戏PC和PS游戏机等高温场景中还是会比较热的,所以管家个人建议在散热贴基础上加装主板自带散热马甲,或自购一款金属散热马甲进行补强,以确保设备安定运作。 卸除原装散热贴 GM7 4TB PCB正面元件一览 在主控方面,GM7 4TB采用MAXIO联芸MAP1602,该主控使用12nm工艺制造,支持PCIE4.0+NVME2.0+自家第三代Aglie ECC,主控本身为无外置缓存方案,可搭配TLC/QLC组建方案,理论顺序读写最高可达7400MB/s和6500MB/s;相比目前市售其他PCIE4.0高速方案,MAP1602在温度控制上优势明显。 值得一提,相比早期MAP1602产品仍在使用NVME1.4协议,目前新版固件已支持NVME2.0。 MAXIO MAP1602固态硬盘主控 MAP1602规格信息 电源管理PMIC电路特写 颗粒方面,GM7 4TB使用BIWIN佰维自封长江储存232层3D NAND TLC颗粒,颗粒型号为BWN0ATF1B1JCAD,颗粒传输速率为2400MT/s;在GM7 4TB方案中,宏碁为其提供2400TBW写入寿命上限,在可靠性上相当优秀;实际使用中,只要确保设备低温工作,基本上不太可能用坏。 长江储存232层3D NAND自封颗粒 搭配B650 EDGE主板原配散热马甲进行上机测试 基准性能测试 测试平台为R5 7600+B650 EDGE WIFI(无PBO+全核5.4Ghz 1.15v),内存6000MHz CL30/FCLK2000MHz,WIN10系统版本为22H2,测试盘安装至直连CPU槽位并使用主板散热片,测试环境为广东11月初+室内空调25度。 测试系统信息 CPUZ一览 在flash id软件中我们可以看到,GM7 4TB使用来自YMTC长江储存的232层3D TLC颗粒(x3-9070),HMB缓存未40M大小;在CrystalDiskInfo中,管家手上的这片GM7 4TB固件为SN12717,支持NVME 2.0协议和S.M.A.R.T.、TRIM和volatile write cache等,GM7 4TB传输模式为PCIE 4.0 x4,一切正常。 FLASH ID软件截图 CrystalDiskInfo截图 在CrystalDiskMark 1G项目中,GM7 4TB的实际顺序读写达到标称7400MB/6500MB的水平,实际成绩为7436.86MB/s和6425.99MB/s,4K读取为78.88M/s,性能表现和其他外置缓存方案大致相同。 CrystalDiskMark 1G 按照惯例,AS SSD Benchmark会比CrystalDiskMark低分一点,GM7 4TB在AS SSD Benchmark 1GB下取得了8812总分,其中顺序读取6367.27MB/s,顺序写入5840.44MB/s,4K读取59.76MB/s;10GB方面,部分分数略微上升,顺序读取6405.96MB/s,而顺序写入维持原样5834.27MB/s,而4K读取则为60.05MB/s,符合MAP1602正常水平。 AS SSD 1G AS SSD 10G ATTO磁盘基准测试项目,软件版本为之前的4.0,256MB文件大小测试中,在512KB~64MB部分,从512KB开始读写分别维持在6.9GB/s和5.95GB/s状态;32GB文件大小下,从512KB开始读写分别在6.8GB/s和5.5~5.6GB/s状态,整体速度相比AS SSD高一点。 ATTO 256MB ATTO 32G 来到TxBENCH0.98b项目,顺序读取7157.401MB/s,而写入一度达到6554.912MB/s,基本上符合标称水平,而4K部分性能则为68.393MB/s,总体成绩颇为亮眼。 TXbench SLC Cache大小+全盘写入测试 还是之前的老测试方法,使用主板BIOS对测试盘执行安全擦除并执行TxBENCH RAW模式自定义测试全盘写入,通过该方法测得空盘状态下SLC cache大小及速度变化。 自定义全盘写入 速度/时间写入曲线 全速SLC cache耗尽位置 全速SLC cache大小约为602G 第二次速度变化 第二次速度变化所在位置 GM7 4TB实际SLC cache容量是相当充裕的,在开始写入1分50秒前一直维持在6200~6600MB/s写入速度附近,到达1分50秒后速度开始下降,此时写入量为646601244672bytes,换算后得出结果是:GM7 4TB全速SLC cache约为602G。 在全速SLC cache耗尽后写入速度会维持在2600~2700MB/s附近,直到写入总量达到2851G后,固态硬盘写入速度会再次下降至900~1000MB/s直到写入结束。 温度测试 在温度测试中,管家使用CrystalDiskInfo进行温度查看,对TxBENCH执行全盘写入10分钟以及CrystalDiskMark64G写入跑分进行测试并截图,之后待机30分钟后截图记录温度;重申此时为广东11月初,室内开启25度空调,散热为主板自带。 GM7 4TB温度限制信息 CrystalDiskMark64G写入跑分时温度为47度 全盘写入10分钟后温度稳定在47度 烤机结束待机10分钟后温度为44度 在温度测试中,GM7 4TB经过10分钟左右的全盘写入测试,温度保持在47度附近,CrystalDiskMark 64GB写入跑分中,温度仍然为47度;负载后静置待机10分钟后温度读数为44度;管家觉得,MAP1602相较于市售PCIE4.0固态使用SMI、群联以及英韧方案,负载时温度控制是相当优秀。 结语:高性能+大容量+低温 在本次开箱试玩中,宏碁ACER掠夺者GM7 4TB固态硬盘实际表现是可圈可点的,读写速度符合甚至超过标称的7400MB/s和6500MB/s,性能表现很有吸引力;MAP1602即便在室温25度下压力负载亦能维持在47度附近,相比同期主控低温不少,发热控制出色;五年质保+2400TBW,可靠性值得认可;4TB大容量,无论作为游戏盘还是小型仓库盘都没有问题。 管家认为,宏碁ACER掠夺者GM7 4TB是一款容量够大、性能优秀且发热控制良好的固态硬盘,适合PC硬件发烧友和打算给PS5游戏机升级的玩家选择。 宏碁掠夺者GM7/GM7000 固态硬盘 M.2 GM71T/2T/4T NVME PCIE4.0 宏基掠夺者GM7 4T 领券有优惠30天销量500+ ¥1319¥1329 去看看 <更多>

管家评测室 晒物 2023-11-16 10:49

之前我评测过好几款雷克沙的PCIE4.0固态,不管是NM800PRO还是ARES,都是不错的硬盘,最近雷克沙又出了一款NQ790硬盘,目前JD售价居然要比性价比拉满的ARES便宜20块,那作为固态硬盘爱好者的我,一定要入手一块的。这几天盘到了,我们就来看看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开箱 外包装就是雷克沙比较经典的黑色包装了,他家的很多SD卡也差不多是这个配色,右上角标明型号,右下角标明容量,我这次的是2T的,也是目前的标准容量了。 盒子里除了说明书就是固态了,这次的贴纸是银黑配色,看着还挺带感的。 背面没有任何颗粒,只有一张贴纸。 撕开贴纸,看一下方案。我只能说太经典了,联芸的1602A加上江波龙的自封颗粒。 上机 OK,我们上机进行测试,看看性能如何. 本次使用的还是这套微星的全家桶,机箱为刀锋100R,鉴定为纯纯的RGB机箱。 本次测试的主板为B650M迫击炮,算是一款微星走量婢妾性价比也高的主板。 水冷则是微星的S360战神,由于压制的只是7800X3D,所以就不多介绍了,不过希望S360能出一款升级成RGB风扇的。 电源使用的是850W的A850G,7800X3D+4090也是没问题的。 测试 先看一下DISKINFO, 可以看到这是一块4.0固态,通电次数5次,通电时间0小时的新盘,嗯放心了。 用DISKMARK跑一下速度,可以看到读在7225MB/s,写在6250 MB/s,符合这块盘的出厂标称。 用HDTUNE跑一下SLC缓存,可以看到跑了200个G,并没有出缓,看来SLC缓存给的挺多。 将硬盘空间放入一些视频文件,让可用容量在800G左右,可以看到这时SLC缓存在170G左右,缓外速度大概在1000 MB/s,我测了很多块1602A的主控盘,基本上性能也和这块大差不差。 实际复制文件时,从开头到结尾基本都是在900-1000MB/s左右一直到复制完成,速度还是不错的。 最后填到还剩300G,再跑200个G的文件,这个时候感觉主控就有点乱了,在80G的时候速度开始波折,可能是触发垃圾回收机制了,90G左右的时候稳定,速度在1000MB/s左右。 但比较有意思的是,实际复制文件的时候会以2000MB/s左右的速度复制完。 最后用热成像看一下这块固态的发热情况,可以看到最热的地方是主控,达到了75度,颗粒大概在65度左右,毕竟是满速盘,建议搭配主板自带的散热马甲,性能还会再提升。 总结 联芸1602A这块主控,各个厂家用的非常多,质量也受到了大家的检测,雷克沙之前也有这款主控的固态ARES 战神,我用着也是很不错的,雷克沙的颗粒由自家江波龙封装,在可靠性和保障上是其他第三方封装品牌无法比的,价格合适,并且有保障,准备入手固态的朋友可考虑选择。 雷克沙(Lexar)NQ790 1TB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 PCIe 4.0x4 传输速度7000MB/s 送赠品30天销量1w+ ¥429 去看看 <更多>

dior 晒物 2023-11-16 09:59

如果想要配一台新电脑或是想给老电脑升级,现在确实是个好时机,因为硬盘、内存等组件的价格都迎来了一波降价潮。作为老牌存储配件厂商的Orico也推出了自家的固态硬盘新品J-10和J-20系列,考虑到之前用它家的硬盘盒质量一直不错,我也来尝个鲜,看看体验到底如何。 我上手的是支持PCIE4.0的J-20固态硬盘1Tb规格,另外搭配了一块轮式结构的散热器M2H6S,两者的包装还是一如既往的蓝白配色,看着醒目又素净。 包装盒背面也有关于产品详细的参数介绍,比如接口类型、闪存类型、读取速度、尺寸规格、产品特色等,方便上机前就有个基本了解。 开箱后可以看到J-20也附赠了两条硅片和简易的散热马甲,相比我之前用过的一些硬盘来说,配件上还是更大方一些。 而M2H6S则是量大管够,散热硅片给了三条(两薄一厚),建议上机之前可以观察一下主板的硬盘位,以便更好地选择散热硅片的薄厚。 J-20主体规格为M.2 2280,也是目前笔电、台式机最普及的尺寸,标签上印着品牌logo、序列号、防伪码等信息,也可以看到官方宣称的最大读写速度是5000MB/S。 撕下标签可以看到J-20采用了瑞昱RTS5772DL作为主控芯片+镁光的TLC颗粒,这块主控用在固态硬盘上其实也算是尝鲜操作,可以支持PCIE4.0连接,而且瑞昱一直以来的品质和口碑还是有保障的。 M2H6S散热器组装好之后的造型也是相当“霸气”,加粗的铜管和雪花状的散热结构非常有辨识度,用料很足,做工和打磨也很精细、没有毛边割手的情况。 上机之前需要注意一下:通常靠近CPU的PCIE插槽是更高速度的,具体以主板规格为准。我这块B550M主板本身支持PCIE 4.0,搭配的CPU是AMD 锐龙R5 5600,如果是5600g的话就只支持PCIE 3.0。 上机后需要先读取硬盘并格式化建立盘符,工具很多,以Windows系统为例,自带的磁盘管理器就可以完成。 再看看J-20的基础信息检测(先测过速才检测的,数据并非原始状态): 容量真实,崭新的通电次数和时长,支持S.M.A.R.T、TRIM、VolatileWriteCache等功能,跑了三次测速后温度稳定在40℃上下。 用其他工具进行硬件检测,数据保持一致,没什么问题。 因为不同的硬件平台可能测速表现有差异,我这套R5 5600+B550M平台的数据仅供参考: CrystalDiskMark的随机读写偏向于测试读写的极限速度,分别在5000MB/S和4700MB/S左右。 实测传输5Gb大小的单个文件,几乎就是一个呼吸的时间完成。 总体来看,对于加载大型游戏或者视频剪辑来说,因为素材和文件数量巨大,高速传输的硬盘可以大大减少用户的等待时间,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更多>

酷爹喵总 晒物 2023-11-15 11:49

提到移动硬盘,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在日常工作、学习当中,我们经常要用到大容量移动存储设备,准备一块高速移动硬盘还是很有必要的。不过市面上在售的移动硬盘,大部分差强人意,价格低的容量小,容量大的传输速度慢,速度快的价格又高,很难买到满意的产品。既然现成的移动硬盘无法满足用户需要,不妨试试固态硬盘+高速硬盘盒,少了封装步骤,价格能相对便宜许多。 事实上,高速硬盘盒在使用体验上,要比移动硬盘方便许多,不仅硬盘容量可以自由更换,性能上也有明显优势。我最近就趁着双11入手了一套ORICO J20固态硬盘+40Gb硬盘盒的组合,用来充当高速移动存储设备,相比过去买的移动硬盘,无论颜值还是性能,都要高出许多。 这款型号为ORICO TCM2-U4的高速硬盘盒,整体采用了全透明PC材质,配合轻便且散热性良好的铝合金,支持2230、2242、2260、2280规格的M.2 NVME协议固态硬盘,市面上常见的正规M.2固态都能适配。尤其是这个透明设计非常精致,科技感十足。 而且硬盘盒没有采用传统的螺丝固定方案,简单方便的推拉卡扣设计无须额外使用工具,在更换内部硬盘时特别轻松。如果家中有多余的M.2固态硬盘,就能随时进行调换,让闲置硬盘利用起来,存储更多的资料和资源。 包括固定硬盘的螺丝位置,同样采用了塑料旋钮卡扣设计,只需要轻轻一扭,硬盘马上牢牢固定在硬盘盒内,不必担心动作过大导致硬盘脱落。 细心的朋友应该看到了,这款硬盘盒内部是装有主动散热风扇的,想要最大程度发挥出固态硬盘的性能,就需要尽可能地进行散热,单纯靠硅胶贴或者石墨烯贴纸之类的手段是明显不够的。如果是在台式机内部,用户可以选择水冷来提升散热能力,但在硬盘盒上明显不适合,所以风冷就是最好的手段。 或许有的朋友会问,为什么J-20硬盘安装后上方并没有和铝合金散热板接触到,其实这也是设计师故意而为之。众所周知风冷系统的原理就是通过流动的空气,将热量带走,既然ORICO TCM2-U4采用了风冷散热方案,自然要最大程度上利用风扇. 所以硬盘盒内部要预留出充足的空间,方便风扇产生的风力将热量带出,硬盘盒盖与硬盘之间预留的间隙,能够促进散热效果,让硬盘持久稳定的运行。 不仅是硬盘盒别出心裁,这套组合中所搭载固态硬盘也有不俗的表现,NVME Gen 4X3固态硬盘采用了瑞昱主控芯片,Intel颗粒打造,实际使用空间更大,1TB的总容量达到了953GB,在传输速度方面也有明显优势,官方标注的最高读写速度能到5200MB/s。 硬盘包装内还为用户准备了一套金属散热马甲和两片硅胶导热片,如果用户想将硬盘装到电脑主板上,安装上这些配件能进一步提升硬盘散热效果;若是搭配硬盘盒使用,则无须安装散热马甲和硅胶片。 硬盘盒原厂数据线是支持USB-A口转Type-C口的,同时支持C to A和C to C两种连接方案,不过想要体验超高传输速度,还是要在支持雷电4或USB4的设备上,连接Type-C接口才行。 通过CrystalDiskMark进行测试,1TB容量的M.2 固态硬盘在ORICO TCM2-U4高速硬盘盒加持下,能够发挥出最高3700MB/s的传输性能,这样的表现在常规移动硬盘中是很难看到的;当然,并不是说移动硬盘没有这么高效的,但价格要明显高出硬盘盒+固态硬盘的组合方案,最低也要千元以上吧,反观ORICO J20+40Gb,不到千元的价格就能拥有。 顺便用CrystalDiskinfo测试一下硬盘的状态,各项参数都很健康,可以放心使用。 对了,有些朋友担心风扇会增加硬盘盒的噪音输出,毕竟硬盘盒是摆在桌面上的,一直嗡嗡响的话难免会影响使用体验。但经过测量,硬盘盒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仅46分贝,这个数值要比电脑风扇的噪音还小,因此完全不必担心什么噪音问题。 写在结尾: 经过十几天的体验,我发现这款硬盘盒要比之前入手的几块高速移动硬盘好用不少,尤其是主动散热风扇的加持下,数据读取过程中没有出现掉速的情况,这一点非常重要,有些移动硬盘甚至会因为发热严重出现掉盘的情况,所以我认为散热要比提速更关键。 除了速度快、散热快之外,硬盘盒的颜值也不输市面上的任何一款产品。全透明设计充满科技感,并且安装简单方便,用户可以轻松更换其他硬盘,让硬盘盒得到充分利用。 除此之外,硬盘盒与硬盘本身都具备高速传输能力,搭配使用时具备3000+MB/s以上的传输速度,如果直接将这块ORICO J20硬盘装载到Pcie 4.0接口主板上,更是能发挥出5000MB/s的超高性能。 从产品价格以及性能等多方面因素考虑,这款硬盘盒+固态硬盘的组合算是非常实惠的移动存储方案,并且符合私人订制的需要,根据个人使用情况来选择硬盘容量,才是最适合自己的生产力工具,让工作效率全面提升,高速移动存储设备必不可少!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PCIe4.0专业级SSD 512GB 30天销量500+ ¥423 去看看 <更多>

攻略の神 晒物 2023-11-15 09:59

作为一个深耕在影像创作多年的从业者,经历过日益增长的高速读写需求和落后生产力的矛盾,同时也有幸参与见证从机械硬盘向固态硬盘存储的历史转变,固态硬盘(SSD)已经逐渐成为我存储资料的主力军。与传统的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有着更快的读写速度、更高的稳定性和更小的体积,因此备受消费者和厂商的青睐。 ORICO奥睿科固态硬盘 J-20实际容量达到1.02TB,比大多数友商虚标硬盘容量要良心太多了。相对于苹果笔记本电脑扩容1TB容量动辄3000元的费用,使用ORICO奥睿科J-20固态硬盘曲线救国要更具性价比。 上次用我组装的台式机上搭载技嘉主板Z490 D 上两个雷电3接口测速没有喂饱奥睿科J-20固态硬盘,这是由于我的传输接口的速度上限导致的,并不是奥睿科固态硬盘J-20的5000M/s的上限。 用ORICO奥睿科透明硬盘盒搭配J-20固态硬盘连续读写速度确实让我很惊喜了,如果把奥睿科J-20固态硬盘直插主板上的M.2接口上测速会不会比采用外接硬盘盒测速要更快呢? 我为了印证这个猜想,我用另外一块奥睿科J-20固态硬盘进行测试,由于固态硬盘温度过高可能就会引起掉速的问题,甚至是掉盘、系统卡死或者直接引起蓝屏的现象,所以高温肯定会严重影响固态硬盘速度的,为了排除散热等因素的干扰搭配上奥睿科轮式结构散热器进行测试。 开始组装先在铝合金底座下贴导热硅胶片,然后放置奥睿科J-20固态硬盘,最后在硬盘上层再次贴上导热硅胶片形成三明治结构,最后放入轮式结构散热器在两侧用四枚螺丝固定就组装完成了。 奥睿科这款散热器为铝合金材质配合轮式结构,增大了散热面积和空气流通能够提供更加的散热性能,加粗纯铜热管无缝贴合在SSD上提供极佳的引流散热性能。 把奥睿科J-20固态硬盘连接到主板的M.2接口上,先用DiskMark64来测速,在多次的测试结果中读取速度稳定在4024Mb/s,写入速度稳定在2995Mb/s。用主板上的M.2接口 PCIE4通道的读写确实要更加高速稳定。 接下来对比测试一下用技嘉Z490 VISION D主板上的原装散热片与奥睿科轮式结构散热的散热温度对比,用测温仪器实测上看降温的效果还是很明显的。 技嘉原装散热片的实际测试温度维持在44.7度,而奥睿科轮式结构散热基本保持在31.4度左右。 固态硬盘掉速主要是触发了过热保护机制,这就相当于CPU温度过高会自动降频的道理一样,电脑忽然就会变得卡顿,避免硬件温度过高导致的损坏从而引发丢数据的严重事故。 目前NVMe M.2固态分为PCIe3.0和PCIe4.0两种版本,其中奥睿科J-20固态硬盘采用PCIe4.0的读写性能无疑更强,发热量自然会更大,如果你和我一样平时有较多的视频拍摄导出或者频繁持续写入的需求,强烈建议加装一个M.2固态散热器。 随着M.2 NVMe固态硬盘价格越来越实惠,并且逐渐替代SATA固态硬盘,成为目前装机的标配。 ORICO奥睿科J-20固态硬盘搭配自家的轮式散热器适配度更高,极大提高了我的视频剪辑效率。如果说你最近也需要一款便携可靠且具备超高速读写的固态硬盘可以双十一关注一波。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PCIe4.0专业级SSD 512GB 30天销量500+ ¥423 去看看 <更多>

光合社 晒物 2023-11-14 18:19

1.双十一装机 双十一年终大促正是数码爱好者改善设备配置的好时机,固态硬盘现在的价格相比以前可谓是跌到了白菜价,新配的电脑拥有3个固态硬盘插槽,目前还缺了两块,于是趁着双十一优惠入手了售价仅500出头的2TB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固态硬盘 ,宏碁作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的大品牌,暗影骑士龙N3500无论性能还是品质都是Gen3顶级。 它采用了3D TLC高品质闪存颗粒,最高读取速度高达3500MB/S,并且官方提供了5年超长的质保,大家可以放心选购使用,现在选购还贴心赠送新品大礼包,礼包内容包括螺丝刀、螺丝、限量贴纸、硬盘散热马甲,另外购买后进行晒单还可以返5元E卡。 2.开箱外观 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固态硬盘采用长方形纸盒包装,主体为黑色,左侧印有acer商标、型号、容量信息,同时还有一个苍劲有力的银色繁体龙字,搭配右边的红色龙型图腾,整个包装相当酷炫,带着浓浓的中国风。 打开纸盒包装后可以看到透明塑料盒包装的固态硬盘,里面还有一把银色的双头螺丝刀和一颗安装螺丝。除此之外还有一份中英文说明书和一张红色个性贴纸。 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采用了常见的M.2 NVMe 2280规格,单面PCB设计使得固态硬盘尺寸更加小巧纤薄,具体尺寸为长80mm,宽22mm,高3mm,拥有不错的兼容性,台式机、笔记本、迷你主机通通都可以使用。 3.旗舰品质 作为一款Gen3顶级固态硬盘,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在配置上面下了功夫,其使用精挑细选的新一代高品质3D TLC内存颗粒,同时搭配高性能的4通道PCIe Gen3 x4主控,而且支持NVMe1.4传输协议,官方标称顺序读取速度高达3500MB/s,顺序写入速度也达到了3000MB/s。 固态硬盘散热是一个大问题,温度如果过高容易引起死机或者卡顿,通常都会配备厚厚的散热硅胶条,而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采用了定制的0.5mm超薄散热片,与红色贴纸融为一体,最开始我还纳闷为什么没有配备散热硅胶条,原来是使用了黑科技! 除了超薄散热片外,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还采用了智能温控算法,可以加速排出热量,时刻保证SSD高速稳定运行。出厂前厂家都进行了非常严格的各种测试,比如:高温连续读写、异常断电测试、休眠唤醒测试,保证每一片固态硬盘都是经得起考验的优品。 4.实际体验 主力机配置如下图所示,CPU为intel i7-13700k,主板为Z790,这块主板拥有三块固态硬盘插槽,主硬盘为1T,加上这次入手的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 2TB,总共拥有3T存储空间,足够日常使用了。 硬盘安装相当简单,在关机状态下将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斜着插入主板固态硬盘槽位轻轻一按,然后压平旋转一下卡扣即可,几十秒就完成了安装。 开机后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固态硬盘已经挂载,首次使用需要在文件管理器里面进行格式化,格式化后会新增一个硬盘,其可用容量为1.86TB,无论是用来囤高清电影还是安装各种大型软件都足够。 使用CrystalDiskInfo软件查看固态硬盘的状态,健康状态良好,硬盘支持PCIe 3.0 x4高速传输模式以及NVM Express1.4标准,温度为40度。 使用CrystalDiskMark8.0.4软件对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进行一个测速,顺序读取速度高达3568.27MB/s,顺序写入速度3040.82MB/s,略高于官方标称值。这个速度无论运行软件还是加载游戏都相当给力,避免烦人的延迟等待。 使用TxBENCH软件再测试一次,结果与CrystalDiskMark8.0.4差不多。 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采用了模拟SLC Cache智能缓存技术,拥有极速的读写性能。我们将游戏CSGO安装在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固态硬盘上面,启动游戏相当迅速,进度条闪了一下就进入了游戏,游戏中画面也十分顺畅,可以一次爽个够了。 将剪映与视频素材通通装在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固态硬盘上面,无论是导入还是剪辑过程中进行实际特效渲染都很丝滑,剪辑完毕后导出4K高清视频到硬盘上面速度也非常快。 固态硬盘在高速运转状态下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就会引起各种问题,严重的甚至导致硬盘损坏。宏碁配置的超薄散热片真的有用吗?我们在给硬盘做性能测试的时候用测温仪测得温度最高为41.1度,可以说是毫无压力。 5.总结 宏碁暗影骑士龙N3500作为一款Gen3旗舰固态硬盘,用料上乘、质量可靠,最高3500MB/s的读取速度,3000MB/s的写入速度,性能足以满足日常需求。双十一活动价格仅500出头,相当划算,如果你要入手固态硬盘建议先看看这款,宏碁大品牌加五年质保可以放心使用。 宏碁(Acer) N3500 暗影骑士龙 M2接口 NVMe1.4 固态硬盘SSD PCIe3.0 2T(晒单5E卡) 30天销量7000+ ¥529 去看看 <更多>

啥都没有 晒物 2023-11-14 11:59

现如今,固态硬盘价格越来越平民化,逐渐成为了很多小伙伴的首选!固态硬盘不仅传输速度快,而且安全稳定,比如我最近在用的奥睿科J-20固态硬盘,既能安装在台式机、笔记本电脑上,又能搭配硬盘盒打造个人移动存储设备,不仅价格实惠,而且性能很强悍。 奥睿科J-20固态硬盘+奥睿科高速40Gbps硬盘盒,秒变移动固态硬盘。值得一提的是,在安装的时候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徒手安装,快速方便。 奥睿科J-20固态硬盘+奥睿科高速40Gbps硬盘盒外包装展示。 奥睿科J-20固态硬盘,采用M.2接口,接口类型PCle4.0,体积非常小巧。 奥睿科J-20固态硬盘有多种存储规格,我的是1TB版本,售价400多。此外,还有512GB和2TB规格可选。 奥睿科J-20固态硬盘非常轻薄,厚度只有2mm。 奥睿科高速硬盘盒,采用全透明塑料外壳,内部结构一览无余,科技感与颜值兼具。硬盘盒自带大直径涡轮高速风扇,接入设备风扇自动启动,搭配散热脂胶和散热片进行主动散热,可高效降温。 奥睿科高速硬盘盒,传输速度最高40Gbps,兼容雷电4,雷电3。奥睿科高速硬盘盒最大可支持4TB固态硬盘。 奥睿科高速硬盘盒侧面的散热孔。 奥睿科高速硬盘盒采用卡扣式设计,在安装固态硬盘时不需要借助任何工具,徒手安装,拆卸和安装都很方便。 散热脂胶贴在固态硬盘上。 奥睿科高速硬盘盒采用可拆卸type-c接口设计。其中数据线为二合一接口,type-c和USB-A口,可兼容大多数硬件设备。另外硬盘盒的数据线还支持100w PD快充。一根线搞定数据传输和设备充电。 实测,奥睿科固态硬盘可用空间有953GB,比很多品牌的1TB固态硬盘的可用容量要高一些。奥睿科固态硬盘可在多种系统下使用,比如windows、安卓、Linux、Mac OS等。需要说明的是,奥睿科固态硬盘在首次使用时需要借助分区软件,在电脑上对固态硬盘进行初始化分区。 奥睿科固态硬盘传输速度很快且稳定,我测试了下通过type-c口连接笔记本电脑,往硬盘中写入文件的速度,一个15GB的文件传输时间只需要十几秒,[数学公式]写入速度非常快,几乎不用等待,而且传输文件的全程速度都很稳定。说实话,使用奥睿科固态硬盘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存储方案再合适不过了。 我有使用了crystaldiskmark专业软件,测试了下奥睿科固态硬盘的综合性能,实测不论是硬盘的读取速度,还是写入速度,都非常的强悍,日常使用绰绰有余。除基本的存储文件外,我也会用Pr等软件直接处理硬盘中视频等文件,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出现卡顿,数据丢失,或者硬盘宕机的问题。 散热方面,即使是我长时间使用奥睿科固态硬盘进行文件传输和处理,硬盘盒也没有变得很烫,这主要得益于奥睿科高速硬盘盒自带涡轮风扇、导热硅胶片、散热马甲等结构,有效的解决了硬盘的散热问题。[数学公式]不得不说,这款奥睿科高速硬盘盒的散热效果确实很强悍。 总的来说,奥睿科固态硬盘搭配高速硬盘盒打造个人存储方案,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经济又好用。在我看来,奥睿科固态硬盘在使用的过程中无短板,不仅读取写入速度快,而且散热性能也很强悍,个人移动存储方案首选奥睿科固态硬盘!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PCIe4.0专业级SSD 512GB 30天销量500+ ¥423 去看看 <更多>

sunsir科技 晒物 2023-11-14 11:49

导语 自从有了电脑,储存伴随电脑就应运而生,可以说相亲相爱互相离不开,存储基本都是外企垄断,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今年国内品牌迅速崛起占领国内市场,让储存市场价格回归平民价格,让消费者都能用得起的产品,不再被外企割韭菜,而且性能、稳定性、耐用性等各方面也很不错,国产固态硬盘越来越香,值得肯定,现在是以流量为王的时代,大的固态硬盘在办公、剪辑视频等更加得心应手。最近看到一款奥睿科J-20固态硬盘+M2HS6散热器固态硬盘确实不错。 开箱 对于这两款产品外包装来说,中间都有产品渲染图,而且也很形象表示产品型号、使用特点,分别是ORICOJ-20固态硬盘和ORICO-M2HS6散热器。而ORICOJ-20固态硬盘顶部位置的“M.2 NVMe SSD”意味着这是一款NVMe协议硬盘,相比于其它要快不少。 我们先来看看ORICOJ-20固态硬盘里面包含哪些,ORICOJ-20固态硬盘、金属散热片、双面粘性的固态导热硅脂以及说明书、螺丝等配件。 再来看看ORICO-M2HS6散热器里面包含哪些,ORICO-M2HS6散热器、金属散热片、双面粘性的固态导热硅脂、说明书、螺丝以及螺丝刀等配件。 细节 ORICOJ-20固态硬盘使用了标准2280设计和黑色PCB板,大小约80×22×2.2,两侧均贴有一张贴纸,正面贴纸则是品牌logo以及产品型号,使用过程中建议撕掉,避免使用过程中影响散热,但撕下不建议直接扔掉,避免影响售后,可以贴到机箱上也方便收纳。 背面依旧贴有一张贴纸,仍有产品型号以及储存大小,而且上面有S/N码以及条形码,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还是不要动,避免影响保修。 ORICOJ-20固态硬盘做工精良,支持最大5000MB/s的读写速度,应用在中高端游戏、产品设计以及剪辑用户,让这款固态硬盘释放性能。 产品存储颗粒共计4颗,单颗容量256GB,容量总计1TB,而主控是瑞昱的RTS5772DL,最高读写速度5000MB/s,支持SMART、NCQ、Trim和高级电源管理,以及异常断电数据安全等多项防护功能,充分保护用户数据 ORICO-M2HS6散热器材质使用了铜和铝材质,铜充分导热,铝散热效果较好,采用了双铝块设计,用一根铜管连接从而达到热管引流式散热,两者相辅相成来达到最佳散热效果,可以说是专门为M.2固态硬盘设计的一款产品,尺寸大小75.5 x 30 x 44mm,重量为40g,兼容支持22×80尺寸的单/双面M.2-NVME/NGFF固态硬盘。侧方拧螺丝固定使用起来简单方便更加得心应手。 安装步骤 拆机安装等步骤不在赘述,安装总是不知道怎么操作,让我们来看看怎么使用ORICOJ-20固态硬盘,对于首次使用怎么操作让电脑识别它,同理,当然也使用其他固态硬盘操作顺序,点击“我的电脑”进入“管理”,然后可以看到“磁盘管理”然后就可以自动识别新盘进行下一步操作。 然后我们可以看一下新盘大小953.85GB,未分配,然后点击鼠标右键进行“新建简单卷”,然后下一步操作 跟着步骤就可以了 操作完毕,我们返回看一下最初识别和分区是一致的,然后就是表示成功分盘成功,我们就可以使用了,接下来让我们测试一下吧。 测试: 对于日常传输数据,我们平时左等右等就是慢的想摔打人,而使用了ORICOJ-20固态硬盘很快就能传输完毕,大大提高工作效率。ORICO-J20 1T固态硬盘官方官方数据最大读速4700MB/s,写入速度2800MB/s,硬件不同,测试出来的数据也有所不同,对于测试有一定偏差,附上测试配置。 在使用了“AS SSD Benchmark”我们来看一下数据,在1GB读写测试中,ORICO-J20 1T固态硬盘官方在1GB读取成绩2947.19MB/s,写入成绩为2488.20MB/s;4K64线程多线程读取成绩为876.20MB/s,写入成绩为1201.71MB/s,还是表现很出色的,达到了高速硬盘的水准。 在ATTO Disk Benchmark读写测试中,文件大小从512B到64MB, 写入速度均达到3000MB/s,符合官方标称水平,表现也值得肯定。 总结 体验了对ORICOJ-20固态硬盘和ORICO-M2HS6散热器,对于国产来说是质的飞跃,达到了高水平,在体验过程中对于产品性能、测速等综合体验还是可圈可点的,高性能的NVMe Gen 4X4协议的M.2 PCIe4.0×4固态硬盘,完全满足日常使用,包括中高端游戏、设计、剪辑都能够胜任;ORICO-M2HS6散热器专一为M.2固态硬盘设计的散热装置,安装简单、操作方便,让固态硬盘在日常使用中更上一层楼,相辅相成值得拥有。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PCIe4.0专业级SSD 512GB 30天销量500+ ¥423 去看看 <更多>

geek星星 晒物 2023-11-14 10:59

前言 今年算是SSD市场波荡起伏的一年,趁着SSD疯狂降价的大潮,我已经买了十几条型号各异的SSD收藏把玩,这不双11期间又没忍住买了几条。手头的SSD太多了之后难免使用率下降,于是决定再买个移动硬盘盒改造成PSSD平时放办公室用。 我个人是狂热的铝坨坨爱好者,所以一开始就把目光锁定在了全铝外壳的硬盘盒上。绿联作为国内数码配件大厂,这几年我也也买过不少它家的配件,所以本次还是按老习惯,选了这个百元价位的绿联M.2双协议硬盘盒。 到手后相当满意,绿联属实是把铝合金玩明白了,即使是这款百元价位的硬盘盒也相当精致,同时螺丝固定的结构也使得整体散热效果很棒,本次就和大家分享一下上手后的使用体验,希望能帮助到有类似需要的朋友。 外观 这次入手的这款绿联M.2双协议硬盘盒的包装内容还是挺丰富的,除了有说明书和保修卡外,还包括硬盘盒本体、十字螺丝刀、导热硅胶垫、备用固定卡扣以及做工不错的数据线。其实绿联的充电头和硬盘盒产品线有一个优势大家可能不太了解,那就是采购比较给力,线材的质量一般比较好,可以避免很多接触不良的情况。之前跑PCDN我也买过不少小厂的硬盘盒,说实话有时候遇到线材拉胯的问题就挺招人烦的。 硬盘盒本体外侧边缘位置由硅胶保护套包裹,可以有效起到防摔、防刮擦的作用。毕竟外壳整体都是铝合金材质,万一在地上摔伤可就不好看了,同时放在包里也能避免划伤其他物品。 硅胶保护套很柔软,用手可以轻易撸下来。然后就可以看到硬盘盒的背面也是由一整块铝合金构成,并没有什么拼接痕迹,手感一流。 硬盘正面的盖子兼有散热片作用,是由十字螺丝固定的,用附送的螺丝刀拧下来以后就可以安装SSD了。除了支持常规的2280规格SSD外,这个硬盘盒还兼容2230、2242、2260等不同长度的SSD。 这款硬盘盒不仅支持NVMe和SATA两种协议的SSD,而且还支持USAP协议和Trim指令,理论读写速度上限为10Gbps。 这里我随手掏出来一条闲置的2TB爱国者P7000Z插上去先用着,可以看到硬盘盒除了散热片是有螺丝固定之外,其余配件均为内嵌式一体化设计。本来我还想把主控芯片与外壳之间用导热凝胶连起来加强一下散热来着,但是翻来覆去都没整明白应该怎么把PCB板从外壳上取下来,只能感叹做工确实精细。 SSD采用免工具卡扣固定,安装倒是挺方便的。 值得大夸特夸的是,附送的导热垫足够厚,这就可以保证盖上盖子时能与导热垫完全接触到,从而利用铝合金散热片完全发挥散热作用。 最后拧上螺丝就完成整个安装过程,M.2 SSD直接化身成为移动固态硬盘,这样就方便我们平时随身携带使用了。看一下这枚散热片盖子的细节,采用凹槽工艺增大散热面积,倒角边缘光滑无毛刺,做工相当精致。 性能测试 首先使用CrystalDiskMark测试一下理论性能,读取速度达到了1052MB/s,写入速度达到了938MB/s,单队列4K随机读取速度为39.6MB/s,已经全方位超过普通2.5寸SATA SSD的性能了。 虽然拆不下硬盘盒的PCB板,但是我们依然通过HwInfo识别出其用的是经典的RTL9210B主控: 在电脑中生成了一个93GB大小的测试文件,然后向绿联M.2移动硬盘盒中写入,可以发现写入速度稳定保持在760MB/s左右,几乎是一条直线,没啥波动,好评。 然后将该文件从硬盘盒中向电脑中导入,读取速度更快,稳定维持在0.99GB/s左右,基本跑满了10Gbps的速度上限,而且整个读取过程也是非常平稳的直线。 温度表现方面,其实从看到足够贴合的导热垫和做工精致的厚散热片时就有心理准备了,这款硬盘盒的散热性能应当是非常优秀,而实际测试结果更是让人惊讶。 这里我参考了CrystalDiskMark测试过程中的SSD温度监控数据,其实CDM的测试过程对SSD的压力真的很大,曾经我遇到过未加散热片的SSD在CDM测试过程中过热掉速的情况。 整个测试过程中SSD的最高温度也不过就是主控42℃、颗粒31℃左右这样,完全可以称得上冰冰凉,日常长时间高负载使用也不用担心SSD过热了,散热效果是真的顶。 总结 本次趁着双11入手的这款绿联M.2双协议硬盘相当让人满意,全铝外壳无论在手感还是颜值方面都无可挑剔。 相比价格昂贵的雷电3速率硬盘盒,10Gbps的硬盘盒在速度够用的情况下,价格可是要实惠多了,百元左右即可买到。 另外咱们买硬盘盒时最好尽量买这种螺丝固定的盖板结构,能让金属外壳和SSD通过导热垫更好的接触,从而保证SSD在使用过程中的散热效果。有些便宜的硬盘现在用的还是推拉式设计,虽然看着也好看,但是这种结构注定了导热效果不好,长时间使用的话容易出现SSD积热问题,大家要尽量避坑。 绿联 M.2 NVMe/SATA双协议固态硬盘盒 Type-C/USB3.2移动硬盘盒 笔记本SSD机械外接外置盒子 铝合金散热高速 30天销量1w+ ¥129 去看看 <更多>

噩梦飘雷 晒物 2023-11-13 19:29

固态硬盘的价格真的太有意思了,忍不住又入手了一枚给家里PC提提速。 固态硬盘的价格真的太有意思了,忍不住又入手了一枚给家里PC提提速。 PC配件中,固态硬盘(SSD)一直备受瞩目。它们以出色的速度、高度的稳定性以及能耗低的特点而著称,彻底消除了传统机械硬盘的吵闹问题。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SSD的价格一直较高,让众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固态硬盘一直都不怎么亲民,近来国产颗粒崛起,总算是把固态硬盘价格打了下来。 这次入手的ORICO J-10固态硬盘容量有从256G到4TB可选,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对于普通家庭用户来说,1TB版本已经足够大,能够容纳大量文件、应用程序和游戏。而对于专业用户和游戏玩家来说,4TB的大容量版本可以容纳更多内容,提供更多的存储空间。 小蒙这款的1TB版本,足够给我的台式机做个快速的系统盘。 开箱发现ORICO J-10固态硬盘附送了散热马甲和散热硅胶片,真是十分贴心。 撕下贴纸,看见主控芯片是RTS5765DL主控芯片,这款主控支持HMB和动态SLC缓存技术;闪存是两颗Intel PF29F04T2ANCQK1组成1TB容量。 话不多说先给ORICO J-10固态硬盘来个体检。 可以看到ORICO J-10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达到2898MB/s,写入速度也达到了1834.32,虽然不说是出类拔萃,但也算不错的成绩,跟官方给出的最高读取速度为3100MB/S,最高写入速度为1900MB/s也算比较接近,作为系统盘来说足够使用。 ORICO J-10的性能不仅仅表现在读取速度上,它在跨盘拷贝文件时的表现也相当出色。用户可以体验到超过1GB/s的文件传输速度,日常无论是备份大容量数据还是编辑高清视频,ORICO J-10都能够在不消耗过多时间的情况下完成任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持续写入数据可能导致SSD的温度上升会影响性能,因为SSD通常在较低温度下表现更出色。 过高的温度可能导致性能下降,如读写速度减慢。为了充分利用ORICO J-10的性能,特别是在大规模数据传输时,散热问题不容忽视。 散热问题可以通过升级散热马甲来解决。虽然附送ORICO J-10固态硬盘已有散热马甲,对于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升级一下散热马甲更能发挥性能。 ORICO这款升级版的散热马甲,它能够有效扩大散热面积,采用类似CPU散热器的纯铜热管,以高效导热,帮助维持SSD的适宜工作温度。 持续写入了150gb的文件,硬盘温度一直维持在40摄氏度左右,对比无散热马甲的48摄氏度,明显温度下降了很多,说明硬盘温度控制得很好,安装在笔记本和硬盘盒里也不会有严重发热降速的现象: 这款散热马甲优秀的散热性能确保了SSD在高负荷工作时表现出最佳性能,还延长了其使用寿命。因此,为了确保ORICO J-10的长期性能和可靠性,选择合适的散热解决方案至关重要。 ORICO J-10固态硬盘在性能方面有不错的成绩,足够一般用户作为系统盘或者数据存储使用,关键是他的性价比很高,稳定性也不错。加装官方的推荐的超薄散热器,可以实现更稳定的性能体验,适合想升级台式机性能的朋友入手。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NVMe协议PCIe3.0x4内置台式机笔记本电脑 【J10系列】PCIe3.0*4 256GB 30天销量500+ ¥199 去看看 <更多>

摄影师陈蒙德 晒物 2023-11-13 18:59

前言: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依赖于电子设备,包括电脑、平板、手机、数字媒体、局域网存储、家庭影院、投影仪等等等等,这些设备在满足我们娱乐+工作和移动办公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数据文件,而在追求更高效使用性能的需求上,普通的存储设备已不能满足我们的要求。我们需要更可靠、性能更加出色的存储才能为我们带来生产力,如雷电3/雷电4/USB4传输协议的设备。 ▼ 序章: 在目前的数字存储技术上,雷电5(80Gbps)也开始面世了,而作为最佳的选择方案,我个人觉得USB4/雷电4才(40Gbps)是目前仍至未来最少5年内最好的选择,毕竟雷电5还没成熟,而要尝鲜的话还得付出不菲的金钱。而反观USB4/雷电4,40Gbps的传输效率已足够为我们带来很好的提升,并且在价位上也没有什么压力,如小编近期入手的这一套“ORICO/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兼容雷电4并支持向下兼容,搭配一条奥睿科的J20 SSD(1TB容量)M.2 2280固态硬盘,最高传输速率可达每秒4000兆左右,而整套下来的价格才900元,在往年这价格估计连一条1TB的固态盘都拿不下来,真的是值爆了。 ▼ 规格支持: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 USB4/雷电4协议,向下兼容如USB3.2~2.0仅可使用,最高速率为40Gbps,最大支持单条4TB容量的SSD硬盘,兼容2280/2260/2242/2230等SSD规格。 ▼ 购买链接: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个人移动数据库】SSD+40Gb硬盘盒 规格:奥睿科J20 SSD固态硬盘 SSD容量为1TB,有多种容量可选(也有高规格版Pro),速率5000MB/s,协议为PCIe4.0x4,M.2 2280 NVMe。 ▼ 作为数字化存储的新一代高速存储产物,USB4/雷电4高达40Gbps的传输协议无疑为我们带来特别高效的存储性能,以及对大型作业的高效传输协同。那么这套奥睿科USB4/雷电4 SSD移动硬盘的表现能力究竟怎样呢?以下是我的测试结果,近期有打算入手相同类型移动硬盘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下。 ▼ PC台式机SSD上机测试: 首先是先单独上台式机对奥睿科SSD J20固态硬盘进行了测试,用普遍大神最常用的CrystaDiskMark工具跑了一下,持续读取达到了4695MB/s,写入为3226MB/s,这个成绩基本上以达到了规格标准,同时4K的读写率也还算不错。不过此次主要是作为移动盘使用,所以真正的测试还是配合移动硬盘盒再做测试。 ▼ 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J20 SSD组装测试: 这次的测试我放在了支持雷电4协议的二合一本本(超薄,又能当平板特别适合移动办公)上进行。同样先CrystaDiskMark跑,持续读取为3868MB/s,写入为2723MB/s,符合移动硬盘盒的USB4/雷电4的40Gbps转化率。 ▼ 再用另一款较少用的TxBENCH工具跑,持续读取为3765MB/s,写入为2952MB/s,比上一个工具高上些许,配合我后面的实际传输测试,个人感觉这个工具好像更准确一点。 ▼ 日常正式使用传输测试: 在正常的使用情况下传输文件,14GB的单个大文件读取可稳定在3.5GB/s(稳定速率),相当迅猛。 ▼ 而写入也达到了2.7GB/s(稳定速率),而且读写的过程中,上下浮动也没过大的波动,非常稳定。总的来说,这样的读写速率已完全符合40Gbps的转化传输速率,读3.5GB/s+写2.7GB/s,已经可以让我们把日常的存储效率提升了好几倍,不再为龟速而冒火。 ▼ 另外在连续存储拷贝的过程中,我还紧盯着温控状态,发现这套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套装的温控系统真的很出色,基本是40~43℃之间,偶尔会跳一下45℃,控温散热技术满分。当然,这也跟SSD本身和硬盘盒的散热设计息息相关。 ▼ 设计风格: M.2 SSD都是一个条样,没啥好说。主控则是瑞昱的,用的是Intel的颗粒。 ▼ 咱们重点关注一下奥睿科USB4/雷电4移动硬盘盒,这款硬盘盒挺有意思,采用透明PC打造的壳体,能透视内部的细节,还有蓝色灯效,非常有个性,而且还很小巧,仅手机二分之一,符合移动办公的便携定位。 ▼ 组装方式也很简单,无需额外固定的抽屉式设计,拉开散热马甲盖插入SSD,盖回散热马甲盖就OK了,小白也能装,超方便。 ▼ 全家福: 硬盘盒和SSD均配有齐全的散热配件,包括3条导热硅胶、铝合金散热马甲、底座、固定扣、传输线等,移动硬盘盒组装也好、台式机直装也好,配件都满足甚至还有剩。 ▼ 而作为一款USB4/雷电4移动硬盘盒,它的传输线自然也是支持40Gbps的,而且还是Type-C-C+A二合一线,适配低协议的端口使用。 ▼ 散热核心: SSD固态盘有自己的温控技术,这点是常规配置技术,而移动硬盘盒的散热是否出色,对于整体的散热是极为重要的。奥睿科USB4移动硬盘盒这款盒子,不仅搭载了极寒主动散热系统,还增设了高速离心风扇这个物理风冷外挂技术,自我控温+导热+外挂三管齐下,形成了一个完美的温控生态,这也是上面测温很出色的缘故,真的特别棒。 ▼ 另外还有智能休眠技术,休闲静置的状态下硬盘盒会引导硬盘进入休眠,减少物理损耗,有效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降低损坏概率。其次,奥睿科还为这SSD固态盘提供了5年质保、硬盘盒3年,这份保障相当不错呀。 ▼ 平台兼容全面+即插即用: 相较于目前很多大容量外设存储需要额外供电带来的不便,尤其是移动办公更是无法忍受。奥睿科这套移动硬盘盒组装则是利用USB4/雷电4的先天优势,实现大容量、高速率的即插即用无需额外供电的技术,为我们带来真正的实用效果。 ▼ 并且还不挑平台,Windows、Mac、Linux、安卓,再如各种设备如电脑、TV、平板、手机、摄影设备、投影仪、游戏主机、NAS等等等等均支持使用,同样是无需额外供电即插即用,我插上手机就直接在文件管理看到固态盘的存储盘位了,超好用的。 ▼ 总结: 奥睿科J20 SSD USB4/雷电4移动硬盘盒套装,以卓越的高传输速率性能、稳定性和优秀散热脱颖而出。40Gbps传输速率和5000MB/s SSD速度,提供卓越生产力,同时兼容多系统平台,小巧便携,适用于各种大小作业的高效率需求,在市场上有着竞争力优势。 奥睿科(ORICO)M.2 NVMe/NGFF移动硬盘盒 Type-c3.1接口固态SSD外置盒 支持NVME/NGFF双协议 透明TCM2M-C3 30天销量500 ¥83.68 去看看 <更多>

数码科技先锋官 晒物 2023-11-13 18:49

前些日子固态硬盘价格大跌,感觉将固态硬盘和硬盘盒搭配弄套固态移动存储不错,于是果断下单入手了一根2T的固态硬盘,为了使固态移动硬盘早上装善完毕,近日入手了绿联M.2双协议硬盘盒,这里跟大家说说这款固态硬盘的使用体验。 这款绿联M.2双协议硬盘盒的包装很精致,包装正面有着绿联品牌名称和这款固态硬盘盒的样式图,左下角标注有这款固态硬盘盒支持M.2 SATA/M.2 NVMe双协议、10G Max高速传输和多重散热等优点。 打开包装,包装内除这款绿联M.2双协议硬盘盒主体外,随机还附有不少的配件,它们分别是Type-C to C、USB-A to C数据线、说明书、导热硅胶、螺丝刀、保修卡等。 这款硬盘盒为USB 3.2 Gen2接口,它的传输速率可以达到10Gbps,对于我们固态移动硬盘的使用来讲,这个速率我感觉是足够了。 因为是用到移动存储,这款固态硬盘盒在散热方面考虑的比较周全,因为固态硬盘在工作时散热的热量很大,硬盘盒在装配有导热硅胶的同时,硬盘盒的机身也采用了全金属的材质,这也有助于热量的快速导出,保证了移动硬盘使用的安全、稳定性。 购买的这款绿联M.2双协议硬盘盒设计的很喜人,为了预防不小心的跌落,硬盘盒设计有硅胶保护套,在加大握持摩擦度的同时,这种设计也为这款硬盘盒增添了不少的颜值和科技感。 将之前购买的3T固态硬盘和硬盘盒组装好后,先连接到电脑上做下检查,看看参数和跑跑分。 在CrystalDiskInfo检测软件中,可以清楚识别到所装配固态硬盘的参数信息,可以很好了解这块固态硬盘的存储容量、通电次数、通过时间等,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当前固态硬盘盒的接口协议为UASP(NVM Express)标准。 将固态硬盘装入硬盘盒进行测试后,在AS SSD测试软件中,它的得分为685分,其中读取速度为874MB/s,写入速度为881MB/s,4K随机读取速度为31MB/s,4K随机写入速度为46MB/s。相对于这两款测试软件的跑分成绩,这些速率我感觉很不错,它完全满足我的使用需求。 写在最后 在如今以性价比最受欢迎的今天,入手的这款绿联M.2双协议硬盘盒价格不足百元,这款硬盘盒无论是在外观设计、细节性能还是兼容性方面,它都给我带来了非常不错的使用体验,同时最为宝贵的是,这款硬盘盒还支持2230、2280等多种主流的固态硬盘尺寸,不挑固态硬盘尺寸的它,入手就可以直接装配使用。 绿联 M.2 NVMe/SATA双协议固态硬盘盒 Type-C/USB3.2移动硬盘盒 笔记本SSD机械外接外置盒子 铝合金散热高速 30天销量1w+ ¥129 去看看 <更多>

汽车信息港 晒物 2023-11-13 17:49

移动存储设备的数据安全、超高速读写和存储容量是我权衡选购的重要指标。数据安全的搭建,从初期的奥睿科透明硬盘盒渐进升级到四盘位的阵列硬盘柜,ORICO奥睿科为我的数据安全一直保驾护航,对ORICO奥睿科的品控相当的满意。 由于固态硬盘生产成本的降低、厂商的内卷、科技的进步以及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导致价格下探到亲民的购买区间。近期体验到奥睿科 USB 4透明固态硬盘盒加上奥睿科J-20 固态硬盘的组合 ,让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超高速数据传输新体验。 外观设计 :ORICO奥睿科透明固态硬盘够飒! 从包装盒信息可以看到这是一块最新的USB4传输协议 ,40Gbps满血理论速率,最大支持4TB扩容的透明固态硬盘盒。USB-IF协会也就是制定USB标准化组织把之前让消费者一头雾水的USB 2.0 ,USB 3.0(USB 3.2 Gen1) ,USB 3.1(USB 3.2 Gen2x1) USB 3.2(USB 3.2 Gen2x2)混乱的命名方式在USB4上更为直观明了。 奥睿科USB4分为TCM2-G20和TCM2-U4两个版本,分别对应ORICO奥睿科固态硬盘残血的20Gbps和满血的40Gbps两种传输速率,大家可以根据预算和需求更明确的选购。 奥睿科透明固态硬盘盒采用经典的推拉开合设计,可以免去工具的安装的繁琐。固态硬盘尺寸为130.9*49.9*14mm,拿在手里握持感刚刚好。把移动硬盘叠放在iPhone 14 Pro上都要小一圈,放在数码配件包里面不占空间。 硬盘盒的上盖印有“ORICO”标志,中间用四枚螺丝固定黑色铝板利于固态硬盘在运行时导热。奥睿科透明固态硬盘盒的设计相当符合追求极客精神的数码发烧友口味,大面积的可视化的主板360°无死角的裸露出来,看上去十分的酷炫。 透明硬盘盒的两侧都预留有格栅散热孔,一侧能清楚看到大直径的高速涡轮风扇开启主动散热。 在硬盘盒的主板上能看到预留有四个孔位,应该是对应M.2固态硬盘的2280,2260,2242,2230四种封装尺寸的固态硬盘,将传统的螺丝固定改成塑胶卡口的设计,让用户免工具安装体验贯彻到底。 接下来步骤是把散热硅脂先贴到固态硬盘的表面,然后对准底托把散热马甲扣上即可完成安装。 奥睿科相当的人性化配备了一根全功能的数据线,这条数据线支持100W PD快充充电和40Gbps高速传输,采用A/C to C数据接口二合一设计,能兼容市面上大多数不同的终端设备。 实际测试:高速读写体验“嗖嗖”快 把奥睿科硬盘盒搭配J-20固态硬盘的组合连接到主机的雷电3接口上,先用DiskMark64来测速,在多次的测试结果中读取速度稳定在3350Mb/s,写入速度稳定在2916Mb/s。 当我将760GB的数据写入硬盘内,大约只需要6分钟左右就能完成。通过实时监测可以查看到在温控等多种条件因素下当前实际的传输速率为1.42Gb/s。 在数据高速传输的过程中我拿测温仪器实时记录固态硬盘盒表面的温度,在四分钟的传输过程中硬盘盒表面温度从最初的37摄氏度升到45.8摄氏度,内置的散热马甲能在持续传输数据中把硬盘的温度控制在安全可接受的范围内。 ORICO奥睿科固态硬盘J-20测速结果和官方宣称的5000Mb/s数据有一定出入,为了探索究竟先和大家普及一下USB4、雷电3和雷电4之间传输协议的区别,我们首先要明确不同的数据接口支持的传输协议是不同的。 以目前常见的Type-C接口为例,即便是相同的数据接口类型传输协议也不一样。数据传输协议不同就好比你去乘坐飞机走普通通道和VIP通道。 USB4,雷电3,雷电4都采用Type-C接口类型,同时具备数据交换、信号传输和极速闪充功能,且40Gbps理论速率是目前数据传输的天花板,但三者间有何联系和区别呢? 首先USB4和雷电3虽然叫法不一样但功能和性能都一致,其次无论是USB4还是雷电4都是用英特尔的雷电3底层协议,所以三者之间相互兼容,USB4的接口可以用雷电3或者雷电4的传输线,MacBook上的雷电4接口也可以用于USB4.0线。 虽然三者的理论速率高达40Gbps,但是USB4和雷电3的速率是在20Gbps和30Gbps之间浮动,实际传输速率存在一定的浮动空间。雷电4才是速度王者,真正能够达到40Gbps。雷电4则把信号带宽改成了可动态分配,当在雷电4口上插上硬盘而不连接显示器,那么这40Gbps带宽会全部用于数据传输;如果同时连接了4K显示器那么雷电4会分配出18Gbps带宽给视频传输信号,剩下的22Gbps用于数据交换。 购买这款奥睿科透明硬盘盒的时候需要注意,可能受到产品IC的限制,intel平台和苹果平台12代以前(不含12代)的雷电口会有不兼容的情况,而AMD平台的雷电口则不受影响。 使用感受:在工作流环节很高效 在实际拍摄工作流程中,ORICO奥睿科透明固态硬盘更多协助我将户外拍摄素材进行高速的迁移备份,极大提升我在工作流环节上的效率,减轻了高强度拍摄乏力后还要长时间等待的数据数据备份的枯燥。 在实际数据传输表现上超高速的读取和写入真是畅快淋漓,对工作效率的提升真的肉眼可见,总之ORICO奥睿科的透明固态硬盘将会是我旅拍出行必备的存储设备,简直是太让人省心了。如果说你最近也需要一款便携可靠且具备超高速读写的固态硬盘可以双十一关注一波。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PCIe4.0专业级SSD 512GB 30天销量500+ ¥423 去看看 <更多>

光合社 晒物 2023-11-13 17:43

近年来,国产固态颗粒厂商的崛起,大牌厂商的工厂似乎也不再起火,硬盘价格也还在持续跳水中,目前的冰点可以说是极具性价比。这不,最近遇到活动又得升级一下装备,支持USB4接口的固态硬盘套装用于日常的便携存储相对不错,相比早些年的移动硬盘无论在速度还是轻便上都拥有绝对的优势,感兴趣的话,不妨随我一同了解一下。 这次入手的是来自奥睿科的J-20固态硬盘以及40Gb高速硬盘盒的组合,这么多年下来,他家的产品依旧保持着传统蓝白底色外包装设计,并且都有提手结构。 首先来看一下硬盘部分,奥睿科这款SSD硬盘型号为J-20,盒子内除了J-20硬盘外,还随送了两块金属马甲以及两片散热硅胶。 J-20固态硬盘采用的是TLC的闪存颗粒制成,尺寸规格为2280款,支持新一代的PCIe4.0×4 M.2接口。 根据官方给出的数据可知,我这款1TB容量的硬盘理论写入速度最高为2800MB/s,而读取速度最高为4700MB/s,使用寿命长达300TBW,稍微比目前普通的SSD固态硬盘性能略高一点,具备出色的性能和可靠性,能够满足用户在速度以及长寿命方面的使用需求。 搭配厂家赠送的两片金属马甲使用,不仅能通过简单的三明治组合方式大大增加产品的散热表面积,提高产品的散热效能,更能为硬盘提供额外的保护,实用还兼具科技美感。 组合后的实体也仅比U盘略大一点,完全不会占用主板的额外空间。 硬盘盒的官方型号为TCM2-U4,盒内除了硬盘盒之外,还有一条支持USB4的二合一全功能数据线、散热硅胶片、说明书以及两颗固定硬盘卡扣。 二合一的全功能数据线做工相当好,它采用非常厚实的PU线材制成,手感相对柔软,双端均为TYPE—C插口,并加入了铝合金外壳加固,其中一个C口上还自带一个C转USB接口的转接头,完美兼容不同接口的产品使用,整体坚固耐用,就是30cm的长度相对较短。 它不仅支持USB4和雷电4接口的40Gbps高速传输,同时还支持100W的PD快充功能,多种使用方式任你选择,可为硬盘盒提供更好的兼容性。 硬盘盒采用PC透明外壳设计,外观简洁优雅,线条流畅,四周没有多余的装饰以及按键设计,尺寸大小为141*53*19mm左右。 透过外壳可以清晰地看到硬盘盒的内部结构,可见它采用了一颗来自台湾祥硕的ASM2464PD作为主控芯片,可为硬盘盒提供强大的数据传输性能,保证产品在读写速度、兼容性以及稳定性等方面都能获得十分出色的表现。 强大的硬件基础赋予了硬盘盒支持UASP加速协议、TRIM指令以及SMART的特殊功能,通过前端的TYPE-C接口就能直连USB4.0接口或者雷电4接口,可兼容最高4TB的超大容量硬盘使用,理论传输带宽达到了40Gbps,基本能达到目前TYPE-C接口的理论传输极限。 塑料做工以及狭小的空间容易聚热,所以厂家除了提供前后两端的散热孔设计外,在靠近硬盘安装的位置还内嵌了一块铝合金散热鳍片,可以大大提升产品的被动散热。 靠近硬盘一侧还安装有一个小型离心扇,可以为内部硬盘提供额外的对流散热,加强产品的散热效能,大大提升硬盘的使用寿命。 滑盖式的外壳设计大大简化了产品的安装,直接轻推上盖即能快速打开。 搭配硬盘卡扣就能快速将硬盘整个固定在硬盘盒内,直接省去了螺丝安装的烦恼,不得不说也是一种特别的创意。 它的内部接口空间完全可兼容2280、2260、2242以及2230规格尺寸的硬盘安装使用,无需担心常用硬盘不兼容的情况发生。 值得一提的是,硬盘盒内嵌的散热鳍片在硬盘套装组装好后,即使硬盘在黏贴好散热硅胶的基础上,相互之间实际距离还差一个一块钱的硬币距离,这样就无法让硬盘直接将热量传导到硬盘盒的散热鳍片上,不知是风道设计的缘故,亦或者需要再添置其他东西进行热传导。 思来想去,难道这硬盘盒的使用需要配合J20的散热马甲?装上马甲上盖后,并在硬盘马甲上盖与硬盘盒散热鳍片之间再粘一片散热硅胶,没想到居然刚刚好。 目前我这块1TB的J-20固态硬盘的市面价已经低至399元,相比较其他同类产品600元的价格来说,J-20固态硬盘的性价比已经非常高。那么,它在实际使用中的表现如何呢?将J-20装入华硕ProArt Z790 Creator wifi主板的M.2接口中进行测试,在CrystalDiskmark软件中的测试表现如下所示。可见J-20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达到了惊人的4785.9MB/s,写入速度为2890.2MB/s,相比传统固态硬盘要快不少,在如此性价较高的情况下还能有如此亮眼的表现,实属一个性能怪兽。 采用ATTO磁盘基准测试软件进行测试,测试所得最高写入速度维持在2.68GB/s左右,写入速度最高维持在1.44GB/s左右,读写速度与上面软件测试无异。 经过几天的实际使用,我发现J-20固态硬盘的表现非常的稳定,超大的读写带宽以及存储容量为电脑带来了十分流畅的使用体验,无论是用作系统盘亦或者游戏盘,大型文件的传输都变的更加迅速。实测读写10G左右的文件都能在几秒内完成,且读写速度基本维持在2700MB/s左右,速度表现稳定快速,多天的使用也并未发现掉速或者卡顿的情况。 将J-20固态盘与TCM2-U4硬盘盒组合使用,并接入原厂的USB4专用线材,在华硕灵耀14S的雷电接口端也能正常显示所支持雷电接口的传输属性,所以组合后的移动硬盘完全兼容雷电4接口使用,完全能用的上40Gbps的带宽。 此组合在CrystalDiskmark软件中测试的结果如下所示,可见组合后的移动硬盘读取速度为3019.1MB/s,写入速度为1585.1MB/s,虽说所测读写速度都略有下降,但用于日常的移动存储已经非常快了。 继续在灵耀14s的雷电接口端进行测试,通过将一份8.6GB的文件从J-20移动硬盘传入电脑端的系统盘内,可测试得到J-20移动硬盘的实际读取速度为2.35GB/s,写入速度为1.3GB/s,文件传输都在八九秒内完成,高速读写完美解决了我办公会议视频存储以及编辑的问题。 原本我以为硬盘盒自带风扇将很难在小型设备中兼容使用,但接入支持OTG的手机后居然能完美点亮,还能正常运行,在兼容性方面的表现还是挺不错的,这下出去外拍也无需担心手机存储容量不够了。 最后来看看J-20移动硬盘的散热表现,将J-20移动硬盘置于一个30度左右的小房间内使用。在进行正常一小时的读写测试后,发现硬盘盒的整体温度基本维持在54度左右,此时风扇转速较高,在热成像仪下可见硬盘盒外壳与硬盘中心温度相差梯度较大,这是风扇对流散热的结果,整体温压控制的比较好,可保证硬盘在高温环境下也能维持在一个相对安全的使用温度,大热天带出去也不怕硬盘温度过高而无法正常使用。 总结: 优点: 1.厂家为硬盘和硬盘盒提供了充足的散热设计,能够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 2.J-20硬盘具有长寿命、高速读写以及良好的兼容性,与硬盘盒组合后能满足绝大部分场景的使用需求。 3.硬盘盒采用简约设计理念,易于使用且无需螺丝安装,非常人性化。 4.套装组合价格适中,性价比高。 缺点: 1.硬盘盒内的硬盘卡扣相对硬实,在固定安装好固态硬盘后就难以拆卸下来。 2.硬盘盒的写入速度略小。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PCIe4.0专业级SSD 512GB 30天销量500+ ¥423 去看看 <更多>

新皮蛋 晒物 2023-11-13 17:39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数据传输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尤其是对于需要处理大容量文件、进行高性能任务的用户来说,传输速度的提升是至关重要的。在这个背景下,USB4接口的出现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高速传输能力和卓越性能使得它成为当前最具潜力的数据传输解决方案之一。 因为USB4口的速度无限接近笔记本自带固态速度,甚至速度还会更快。比如我手里ORICO奥睿科 J-20 和ORICO奥睿科透明高速40Gbps硬盘盒 (TCM2-U4)套装,官方理论最高可达40Gbps的速度,而根据到手的实测可达3000多M的连续读写速度。抛开外界影响因素,这个数值表现相当不错。 ORICO J-20 和透明高速硬盘盒 (TCM2-U4) 是奥睿科自家套装,这一套装的组合相对来说能够更好地发挥性能和保持稳定性。谈到这种固态移动硬盘,现在轻薄本的性能实际上已经非常出色,尤其是像搭载7840H这样的处理器,其性能甚至超过了第10代 i7 处理器。 然而,轻薄本的硬盘容量通常相对较小,对于需要大容量存储的任务,比如视频剪辑、游戏等,情况就有些不尽人意了。普通硬盘通过 USB 3.0 接口的连续传输速度大约在300MB/s左右。当需要传输几十GB甚至上百GB的文件,特别是视频剪辑文件和大型工作文件时,传输速度实际上太慢了。这也是为什么 USB4 的重要性凸显出来。只有搭配奥睿科这类高速硬盘,USB4 才能充分发挥其性能和速度。这种组合将为用户提供更快速的数据传输速度,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游戏体验。 奥睿科透明高速40Gbps硬盘盒TCM2-U4采用了透明的PC和铝合金材质,外观设计独特,透明的外壳赋予其一种科技感,同时也展现了一种桌面工业风格。透明外壳的设计使内部硬件一览无余,为整个设备增添了一份时尚感。铝合金材质的选择不仅提升了耐用性,还赋予了硬盘盒出色的手感和质感,满足了现代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和触感的高要求。这样的设计既实现了实用性,又注重了外观美感,使其成为一款既耐用又时尚的硬盘盒。 TCM2-U4硬盘盒搭载了高阶传输芯片,其理论速率高达40Gbps。这卓越的高速传输能力极大地提升了数据传输的效率,使文件传输、备份等操作变得更加迅捷和顺畅。不论是处理大文件的传输任务,还是进行高清视频编辑,TCM2-U4都能轻松胜任,为用户提供高效的数据处理体验。 ORICO TCM2-U4透明硬盘盒兼容支持四种不同规格的M.2 NVMe固态硬盘,包括2230、2242、2260和2280。此外,它还兼容大多数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更广泛的兼容性。 对于高性能和高速传输的设备,如USB4,发热量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TCM2-U4硬盘盒采用了多重堆叠散热设计,内部散热器与散热风扇紧密结合,构建了一个有效的散热系统。这样的设计能够快速将硬盘盒内部产生的热量迅速散发,保持硬盘在一个稳定的运行温度,确保传输性能的稳定性。 奥睿科 J-20 PCI-E 4.0固态硬盘的性能测试结果很好。根据官方测试,其传输速度可达约5000MB/S。在实际使用中,我将其与奥睿科自家的透明高速40Gbps硬盘盒搭配,理论速度最高可达40Gbps。经过CrystalDiskMark测试,顺序读取速度达到了3718MB/S,顺序写入速度也高达2876MB/S,这两项数据均符合官方标准,再次证明了其40Gbps的传输速度名不虚传。这样的表现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使用基准测试工具AS SSD Benchmark进行测试时,ORICO TCM2-U4透明硬盘盒依然呈现出出色的性能表现。它在读写速度方面可达到约3000MB/S左右的水平,而在4K 64线程性能测试中,也能轻松达到千兆/S的速度。这种卓越的性能确保了硬盘盒在高负荷任务下表现出色,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传输和存储解决方案。 ORICO奥睿科 J-20 和ORICO奥睿科透明高速40Gbps硬盘盒的数据测试结果令人印象深刻,其传输速度非常迅猛,几乎可以媲美原生PCI-E硬盘的表现。难以想象,现在的移动硬盘已经能够达到如此高的传输速度。拥有了这款硬盘盒,用户的笔记本几乎不再受制于硬盘容量不足的问题。 在这项测试中,使用一个大小超过100GB的文件夹,其中包含《博德之门3》游戏文件,以测试数据传输速度。结果显示,传输速度能够连续保持在每秒约2GB左右的速度,整个100GB多的文件夹中包含了许多零散的游戏文件,而这些文件在不到两分钟内就已经全部传输完成。这一速度实在令人叹为观止。笔者以往使用的最高速度是USB3.0.同样文件 除了快速的文件传输,ORICO J-20和TCM2-U4的组合还展现出出色的游戏性能。即使是对于年度最佳游戏《博德之门3》和《原神》这样的高要求游戏,它们也能提供流畅的游戏体验。从外挂硬盘启动游戏到游戏的过程中,无缝的操作和高性能的表现进一步凸显了USB4和高速硬盘盒的无可比拟。 通过奥睿科高速硬盘盒直接启动游戏《博德之门3》,可以完全流畅地游玩。尽管不建议经常在移动硬盘上进行游戏,但这样的实践告诉我们一个重要信息:USB4与这种硬盘盒的结合提供了出色的高性能。这种组合不仅满足了作为笔记本扩展硬盘的需求,而且不仅仅是在文件传输速度上表现出色,还能作为一个可靠的游戏载体,为用户带来顺畅的游戏体验。 同样,在奥睿科高速硬盘盒上直接启动游戏《原神》也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这种无缝的游戏启动体验进一步强调了USB4与高速硬盘盒的卓越性能结合。不仅如此,这种组合不仅仅局限于文件传输, 总结:现在不论是AMD还是英特尔的新笔记本电脑,都配备了USB4或雷电4高速接口,但要实现实际高速性能需求,必须选择像ORICO奥睿科 J-20和ORICO奥睿科透明高速40Gbps硬盘盒这样的高速硬盘盒组合。相较于普通硬盘盒,USB4的硬盘盒可能价格稍高,但对于高速性能的追求者来说,这是一项物有所值的投资。普通文件传输可能需要半小时,而这类高速硬盘盒只需不到两分钟即可完成传输,无论是作为移动硬盘还是电脑扩展硬盘,都展现了其卓越性能。总之,ORICO奥睿科 J-20和ORICO奥睿科透明高速40Gbps硬盘盒的功能性能与USB4的完美结合,为用户提供了无与伦比的高速数据传输解决方案,确实值得高速需求的用户选择。 奥睿科(ORICO)固态硬盘SSD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台式电脑笔记本 【J20】PCIe4.0专业级SSD 512GB 30天销量500+ ¥423 去看看 <更多>

127rui 晒物 2023-11-13 16: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