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黄昏百分百,众所周知,大概从去年下半年起,SSD固态硬盘再次回到了涨价周期,DIY装机直接上2TB,甚至4TB的硬盘变得奢侈起来了,而电脑的储存空间,永远都是越大越好的,尤其是现在正值暑期,大学生们的宅家娱乐时长增加,对于电脑内存的需求也相应加大。所以一款性能出色,运行稳定,价格亲民的机械硬盘作为电脑的仓储盘已经成为了很多同学的刚需。 ▲西部数据的机械硬盘 蓝盘,以其大厂的设计与做工,能够为硬盘提供极其出色的性能和稳定性,自然成为了台式机的理想伴侣。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款西部数据的机械硬盘 蓝盘,看看它为何被众多装机者青睐。那么废话不再多说,我们开车吧。 WD Blue 3.5英寸PC HDD技术详解 ▲WD Blue 3.5英寸PC HDD是一款采用CMR垂直刻录,5400 RPM,拥有256MB超大高速缓存的硬盘,我手里这款是4TB的版本,紧接着我们就逐一介绍这款机械硬盘的核心竞争力吧。 CMR垂直刻录方式 ▲WD Blue 3.5英寸PC HDD采用了传统磁记录方式(CMR),相较于叠瓦式磁记录方式(SMR)而言,CMR硬盘更不易爆缓存,因此即使面对长时间、大容量的文件写入也不会有明显的速度波动,且CMR寻道时间更短,更适合台式机频繁读写的使用场景。 5400RPM+256MB大容量高速缓存+先进寻道算法的黄金组合 ▲WD Blue 3.5英寸PC HDD 4TB版本采用了5400 PRM的转速,配合着先进的寻道算法,即使面对7200 PRM的机械硬盘,寻道速度也不会有很大的差异,但工作噪音控制上与能效表现上则优势明显。再配合着256MB的超大高速缓存,能有效保证硬盘的随机读写能力,并有效预缓存常用文件,使其能够轻松应对大容量文件的读写等繁重任务。 优秀的安全性与兼容性 ▲这款硬盘采用了NoTouch斜坡加载技术,将磁头置于远离磁盘表面的安全位置,斜坡加载技术在关闭和空闲时,将本来停留在盘片上方的磁头转移到了盘片外,避免了震动时磁头和盘片的接触,加强了硬盘的抗震性能,从而保护数据安全。 另外,这项技术还能够大幅降低磁盘启动时的瞬时噪音,并降低硬盘能耗。 ▲在兼容性方面,西部数据蓝盘经过了F.I.T.Lab实验室的严格测试,确保了与数百款系统和大量平台的兼容性。此外,硬盘还享有2年的质保期限,为用户提供了可靠的售后保障。 WD Blue 3.5英寸PC HDD 性能实测 紧接着便让我们进入WD Blue 3.5英寸PC HDD的性能实测。 ▲格式化后,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的可用容量为3.63TB,经CrystalDiskInfo查询确认,硬盘的传输协议为SATA/600,且支持S.M.A.R.T.、NCQ、GPL等技术。空调室温26 °C时,待机温度28 °C,测试时温度30°C,温控表现优秀,且5400 RPM的硬盘基本无噪音,甚至比我机箱内风扇还要安静,完全无需担心机械硬盘带来噪音,影响工作。 ▲在Crystal Disk Mark测试中,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的顺序读取和写入速度分别为225.2 MB/s和 214.4 MB/s,表现都非常优秀。 ▲在TxBENCH测试中,读取速度达到了211 MB/s,写入速度达到了215MB/s。 ▲在ATTO基准测试中,在面对4KB及以上大小的文件时,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便拥有非常优秀的表现,均达到了写入165 MB/s 左右。而在8KB左右时,速度便达到了完美的性能释放(读写均约205 MB/s)。 ▲实际应用测试中,这款硬盘在大文件写入时表现依旧十分稳定出色,256MB的大缓存用尽前,其写入速度可以说超级快,甚至来不及录制动图,而在此之后,其写入速度依旧能够稳定在200MB/s左右。无论是存储超清电影、还是文件、游戏等等,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都能轻松应对。 总结 综合来看,西部数据蓝盘4TB以其适中的价格、均衡的功能和出色的性能表现,成为了理想的大容量存储解决方案。其运行安静、温度低、大容量和稳定的性能释放令我很满意。个人觉得,无论是家用还是办公场景,它都能完全胜任,而2年的质保更是让用户无后顾之忧,因此值得推荐。 好了,以上便是本次西部数据 机械硬盘 蓝盘 4TB的使用测评,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我是黄昏百分百,我们下次见。 西部数据(WD)台式机机械硬盘 WD Blue 西数蓝盘 CMR垂直 SATA 4TB (WD40EZAX) 30天销量1000+ ¥588 去看看 <更多>

黄昏百分百 晒物 2024-07-31 17:48

作为今年的DIY市场的热点,暴涨的存储似乎降低了广大玩家的装机热度。刚刚收到一个十铨G50 PCIe 4.0 SSD,提供512GB/1TB/2TB 3个容量可选,我手里这个是1TB版本。采用2280尺寸规格的它可以用于桌面主机、迷你主机、笔记本电脑、PS5等设备扩容。至于它的性能怎么样,值不值得买,接下来就一起看看吧! 包装内的配件包括了十铨G50 PCIe 4.0 1TB SSD x1,石墨烯散热马甲 x1,考虑到现在大部分主板都自带了SSD安装扣具,所以小附件常客里的M.2 SSD固定螺丝及螺丝刀并未配备。 对于用户来说,SSD最重要的参数就是其稳定可靠性及读写速率。数据的安全存放,文件的拷贝传输速度这两个指标会直接影响用户的体验。从外观可以看到主控芯片为英韧IG5220BAA,这款主控定位次旗舰PCIe4.0主控,支持4个NAND通道,每个通道最大兼容4CE,理论读取能效可达5.1GB/s,写入能效可达5GB/s。 十铨G50 PCIe 4.0 NVMe SSD单面4颗粒无缓存,通过对颗粒字符搜索并未找到颗粒相关信息,应该采用的是自封颗粒。 身材纤细,就是有点傲骨,把翘起的部分压下去上紧螺丝就搞定了。 石墨烯散热片并没有直接装配在SSD本体,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安装环境自行选择。我的迷你小主机的M.2安装位并不带金属散热片,所以这里就必须得把它贴上去了。闪存积热会严重影响产品效能发挥以及寿命,散热工作还是得做好。 测试平台: GMK K1迷你主机,原生支持PCIe 4.0 处理器:AMD RYZEN 6800H 内存:DDR5 5600 16GB×2 硬盘:十铨G50 PCIe 4.0 NVMe SSD 1TB 操作系统:Windows 11 上机先格式化,系统无损迁移走一波。 首先使用Crystaldiskmark进行跑分测试,测试成绩中的读取速度达到了5176 MB/s,写入速度达到了4809 MB/s,与官方给出的读取速度(5000 MB/s,写入4800 MB/s)相比双双超标,读写能效表现整体表现出色。 AS SSD读取速度跑分测试中,数据与Crystaldiskmark有着较大的差异,不过读写数据接近均在4200MB/s以上,表现依然出色,数据差异是因为这两款软件的计算逻辑差异导致,并不是产品自身问题。 利用ATTO测试不同大小文件写入速度,16KB开始提升,到64KB开始读写能效增速明显,大于等于128KB文件的读取写入速度就已经非常快了,读取速度来看的话,体积256KB以上的文件可以发挥这款SSD的最佳状态。 HD Tune对硬盘进行基准测试,从曲线表现来看读取表现还算稳定,不过在写入中会有一定的波动,应该是无缓存的锅了,作为1T无缓的次旗舰SSD来说,这个表现还是不错的。 软件测试再多只是纸面数据,从实际使用来看小文件的拷贝速率峰值可达345MB/s,曲线走势稳步上升;大文件的速率来到了3.59GB/s,传输过程中的走势平稳,虽然无缓但是速度比起一些旗舰SSD也毫不逊色。 十铨G50 PCIe 4.0 NVMe SSD可以从“十铨科技”官网下载专属的S.M.A.R.T.智能监测软件,我们可以随时查看SSD健康状态及工况,同时还可以进行快速简易的使用偏好相关设定与检测,保证SSD的寿命与实际使用中的效能。 全系5年质保,300万小时无故障运行寿命,平稳高速的读写效能,比旗舰更香的售价,十铨G50 PCIe 4.0 NVMe SSD的综合体验下来没有明显的短板。如果缓存是你顾虑的点,那么还可以考虑支持DRAM和SLC缓存的Pro版本。 十铨科技T-FORCE G50 1TB/2TB SSD固态硬盘 M.2(NVMe PCIe 4.0×4) 读速5000MB/s G50 1TB PCIe4.0 石墨烯 黑色 30天销量500+ ¥499 去看看 <更多>

宅家爱撕机 晒物 2024-05-23 13:49

空间不足,这四个字对于内容创作者来说是很可怕的。想象一下,当你拍摄结束,满心欢喜地准备将一天的辛勤成果——那些生动的图像和珍贵的素材导入电脑,却突然发现存储空间告急,那种无法容纳的无奈与失落,足以让任何工作者都感到焦虑。所以对于那些需要更多台式电脑存储空间的人来说,西部数据蓝盘绝对是经济实惠的选择。 西部数据 台式机机械硬盘 WD Blue 西数蓝盘 4TB CMR垂直 5400转 256MB SATA (WD40EZAX) 送赠品30天销量1w+ ¥589 去看看 西部数据蓝盘以其卓越的性能,为台式PC提供了稳定且充足的存储空间,无疑是DIY装机的不二之选。我此次选择的是4TB容量的蓝盘,简单概括来说,它采用了先进的NoTouchTM斜坡加载技术,配备了256MB/S的高速缓存,转速达到5400RPM,保证数据的快速读写与稳定传输。在 F.I.T.Lab 实验室中,对数百款系统和大量平台进行了测试,确保系统的兼容性。同时,它还享有2年的质保期限,为玩家们提供了可靠的售后保障。 西部数据蓝盘4TB,其设计中融入了对元器件的精心呵护以及对数据安全的深思熟虑。为了确保元器件的完好无损,所有的元器件和芯片都被安置在PCB板的背面,这样不仅有效避免了外部碰撞可能带来的损伤,还大大减少了灰尘的侵扰。 谈及内部设计,西部数据蓝盘它采用了先进的NoTouchTM斜坡加载技术,这一技术将记录磁头置于远离磁盘表面的安全区域,确保在PC设备意外断电时,磁头能够迅速而平稳地回归支架,这为数据提供了一层坚实的保护屏障,使其能更加安全稳定。 此外,这款硬盘配备了高达256MB/S的高速缓存,大容量缓存如同一条高速通道,显著提升了硬盘在处理大文件或执行大量随机读写操作时的性能。而5400转的转速则保证了稳定的读写速度,轻松达到180MB/s以上,让大文件的传输变得轻松自如。 对于容量超过2TB的硬盘,初始化方式的选择是重要的。GPT(GUID分区表)无疑是更为合适的选择,因为它能够突破MBR(主引导记录)对2TB硬盘空间的限制,支持更大的存储空间。而如果想将这款4TB硬盘作为系统盘使用,则需要确保电脑支持UEFI启动,因为只有支持UEFI启动的电脑才能从GPT硬盘启动。若PC设备不支持UEFI启动,那么这款硬盘只能作为文件存储盘使用。 在新建磁盘后,西部数据蓝盘4TB的实际可用容量为3.63TB。对于初次接触的玩家来说,可能会对此感到疑惑。但实际上,这是由于硬盘制造商和操作系统在计算硬盘容量时采用了不同的方式。硬盘制造商通常采用十进制计算,而操作系统则使用二进制。因此,这种差异是完全正常的,无需过分担忧。 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我们可以获取到硬盘的详细信息,包括转速、接口、传输模式以及支持的功能。西部数据蓝盘4TB的转速为5400RPM,接口为Serial ATA,传输模式为SATA/600,这些都是影响硬盘性能的重要因素。此外,它还支持S.M.A.R.T.、TRIM、NCQ等功能,这些功能可以帮助提高硬盘的性能和可靠性。 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的运行温度为19度,在经过几次基准测试软件的测试,它的温度范围在19-39度区间之内,这可以保障其在运行时始终保持在理想的性能中。 在HD Tune测试方面,读取平均值是383.2MB/s,突发速率405.4MB/s;写入平均值则是139.3MB/s,突发速率404.1MB/s。可以看出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在性能表现上是十分稳定的。 Crystal Disk Mark多伫列(QD32)循序读取212.65MB/s、写入198.9MB/s,表现相当出色,甚至超过了官方标示的最高速。让人很难相信一款转速只有5400RPM的硬盘能够达到这样的高超水准。 TxBENCH是专业的硬盘测速软件,通过基准测试,这款西部数据蓝盘4TB机械硬盘的读取速度达到了194.349MB/s,写入速度达到了198.879MB/s。 ATTO软件是当今仍在使用的最广泛的驱动器基准测试软件之一,在基准测试中,标准队列深度为 4,测试下西部数据蓝盘4TB的峰值达到189.55MB/s的写入速度和199.22MB/s的读取速度,4KB后读取与写入性能达到循序存取速率高点。 对于经常需要处理大文件的用户来说,4TB的存储空间无疑是一个福音。无论是存储超清电影、拍摄照片还是视频,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都能轻松应对。在约100G的大文件复制测试中,其文件传输效率稳定在150MB/s左右,充分展现了其处理大文件时的出色性能。 综合而言,西部数据蓝盘4TB硬盘以其适中的价格、均衡的功能特点以及出色的性能表现,成为了无论是当系统盘或文件盘的理想选择。在测试中,其运行安静、温度低、大容量和稳定的性能都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家用还是办公场景,它都能完全胜任,而2年的质保更是让我们无后顾之忧。在4月28号官方活动日,还有相当不错的实惠价格,感兴趣的朋友们不妨可以考虑入手! <更多>

硬核君 晒物 2024-04-26 10:59

公司财务用友软件使用的是HP ProLiant DL388p Gen8服务器,当时买服务器的时候只配了两块300G的硬盘组的Raid1,所以使用空间只有300G,最近因为财务备份的数据越来越多,空间有些不够用,就打算加个硬盘专门用来存储备份文件。 本来计划让公司的耗材供应商来加硬盘,奈何他们没有给服务器加过硬盘,觉得像普通电脑一样插上硬盘就能自动识别。但是经过我研究一番,服务器因为加了阵列卡,硬盘是不能被直接识别的,需要设置阵列才行。担心他们不会操作,把财务的数据都弄没了,我也不是专业的运维只能自己研究着来吧。 首先说下想要实现加硬盘后的效果,就是原来硬盘中的系统和数据都不动,新加的硬盘扩充空间用来备份数据。也就是原来的Raid1不动,新两块硬盘单独再组新的Raid1。 从网上找了相关的教程,大多是新服务器加新硬盘直接组Raid的,我的疑虑是一块阵列卡上,是否可以组两个互不影响的Raid?而且担心组建新Raid时会将原本服务器上的硬盘数据覆盖掉。 从网上关于一块阵列卡是否可以组两个Raid的回答几乎没有,只有一个回答说是较新的阵列卡可以支持,而我们这台服务器已经快10年了,那么就摸索着试试看吧。 HP ProLiant DL388p Gen8服务器的阵列卡支持2.5英寸的SAS硬盘也支持SATA硬盘,SATA硬盘虽然性能比SAS差一些,但是作为备份使用是不用担心速度的。可是找到的SATA硬盘并没有带有服务器的硬盘架,那么安装就成了问题。索性就直接选择了两块1.2T的 10K SAS硬盘。 现在SAS硬盘很难买到新的了,而且很容易买到翻新的,确实我也没有买到新出的,生产日期是2016年,具体是不是翻新的就不知道了。 买这个硬盘就是为了这个硬盘架,其实也可以自己单独配硬盘架的,但是为了稳妥起见第一次还是买成套的吧。 SAS硬盘的接口和SATA硬盘还是有些区别的,SATA的接口供电部分和数据传输部分中间是断开的,SAS接口中间的塑料是连贯的。一般能够用SAS硬盘的接口也能兼容SATA硬盘。 首先将硬盘安装在服务器里,虽然服务器是支持硬盘热插拔的,但是一切以稳妥为主,我还是关机断电了。为了能组成两个Raid,没有把新硬盘安装在3、4位,而是安装在了5、6位,这也是为了能组成一个新的Raid。 安装硬盘以前先按一下硬盘上红色按钮,打开拉手把硬盘推进硬盘位后,再锁定拉手。 这样两块新硬盘就安装到服务器上了,下一步要进行设置了。 开机后服务器会经过非常长时间的自检,每次都要等好几分钟,开机时需要等待出现阵列卡的自检程序,然后进入阵列卡的设置界面。 我的服务器的阵列卡是P420i 当自检界面出现HP Smart Array P420i Controller,然后出现F8选项后,按F8进入阵列卡的设置界面。自检过程会出现多次F8,一定要注意分辨是否是阵列卡的那个F8。 进入到阵列卡的设置菜单界面,第一个选项是创建逻辑驱动器、第二个是查看逻辑驱动器、第三个是删除逻辑驱动器、第四个是选择驱动卷(从哪个逻辑驱动器启动系统)。 首先查看一下逻辑驱动器,这里可以看到服务器里现有的两块300G硬盘组成的Raid1。 然后到创建逻辑分区界面,这里能够看到新加入的两块1.2T的硬盘,打上X就是将这块硬盘选中了,然后利用TAB按键切换到右侧选择Raid模式,因为我只有新增的两块硬盘,所以只能选择Raid0、Raid1、Raid1+0三种模式,我选择的是Raid1,虽然会牺牲容量,但是更加安全,一块硬盘坏了也不用担心数据丢失。其他的选项都不用动,按回车开始创建逻辑分区。 创建好逻辑分区以后,再到查看界面,就能看到新的两块1.2T硬盘组的Raid1与原来的300G的Raid1同时出现了,到这里我终于松了一口气。 重启电脑以后,顺利进入系统,一切都还在,那我就完全放心了。进入磁盘管理界面,也能看到新的硬盘。再对硬盘就行分区格式化就能正常使用了。 在我的电脑里也能看到新建的磁盘分区。 到这里就顺利的完成了给服务器新加硬盘并新建Raid实现存储空间扩容的目标。这对于专业的运维肯定是很简单的事情,但是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网上很难找到相关的教程,也没有人可以指导,只能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整合一些现有的教程。其实我进行操作最担心的就是原有数据会丢失,这样对公司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更多>

雨的心跳 晒物 2024-04-02 18:59

花着PCIE3.0的价格享受PCIE4.0的速度,同时还有着2000TBW写入寿命和五年保固,性价比不可谓不高。不管是作为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或是PS5游戏主机扩展都是非常不错的选择,还是比较值得入手的. 大华(Dahua) 512GB 国产 SSD固态硬盘 M.2接口(NVMe协议PCIe4.0×4)970系列 长江存储颗粒 游戏级高性能 京东:¥389 去看看 <更多>

明哥 晒物 2022-11-07 21:59

之前使用移动硬盘被楼主给摔坏了,一直用的是希捷的移动硬盘,以前也用过WD的,使用后觉得两者之间希捷运行的时候声音要小一些(同样都是5400转数),还有颜值也还不错,所以一直用的希捷,要说两者质量怎么样,反正我是没用坏过,要么是丢了要么是摔坏的。这次入手的是4TB容量的新睿品系列,2.5寸的体积较为小巧,外壳是金属和塑料材质,还有就是希捷的TOOLKIT软件用起来也较为方便。 产品的外包装盒为硬纸盒材质,正面印有产品的外观图示,其它就是英文的产品介绍▼ 内里有软质透明塑料保护壳的运输包装,还有三张纸质的英文说明书▼ 最为实用的就是这两件套了,硬盘本体和USB3.0数据线,希捷的新睿品系列顶部的外壳材质是金属+拉丝工艺,看上去有不错的质感▼ 2.5寸的体积拿在手里大小较为合适,在外壳上部分右侧能看到希捷的LOGO标识,左侧的小圆点的LED提示灯▼ 上一代希捷睿睿品系列的金属上盖也只是仅限于顶盖部分,这次新睿品在工艺上有所提升,顶盖和侧面都是一体成型的做工,看上去更具质感▼ 从盘体的侧面看也改为了磨砂工艺,之前是镜面的容易沾指纹,新款的磨砂手感可以有效的防指纹而且也有很好的防滑效果,整体较厚,内置应该是两个盘▼ 另一侧面的前端是USB3.0的数据线插口▼ 盘体外壳的底面没有老款的LOGO纹理,跟侧面的做工材质一致,下方是各种认证标识的贴纸▼ 通电后盘体边角的LED提示灯会点亮,冷光显示不刺眼▼ 按1024进制算,实际有3.63TB的容量没毛病▼ 在打开硬盘后能看到预先内置有希捷自家的软件▼ 主要功能就是保护你的资料文件和备份的一些软件,自带软件的功能日常也完全够用了,省去再去找其他软件来保护自己的资料和备份,用起来还是较为方便的▼ 用AS软件测试了下读写速度,读写速度分别是131.79MB/s和122.36MB/s,性能上相比老款睿品系列有所提升▼ 实测大文件写入速度在130MB/s左右徘徊▼ 入去速度在120MB/s左右▼ 总结 希捷新睿品系列在读写速度性能上较老款的有所提升,金属拉丝+磨砂塑料质感外壳实用又好看,4TB大容量不需要独立电源在使用的时候是很便捷的,自带附送的软件上手方便,总体来说能以600元出头的价格拿下这款产品还是很满意的,唯一不足的就是盘体能做得再薄一些就更好了。 谢谢观看,完... <更多>

fengpan584 晒物 2020-07-17 10:02

为什么又买了一个硬盘,因为对于一个喜欢摄影和拍视频的人来说,存储照片或视频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可以说对于一个自媒体或者摄影爱好者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上万元的设备或者镜头,而是每次拍摄的作品,而固态硬盘虽然读写很快,但是可用寿命和数据不可修复的特性,注定了它无法用来长久存放数据,尤其是大量的数据,我台式机2T机械硬盘已经备份过一次了。 而过去的惨痛经历,让我明白了“容灾”的重要性,当年丢失的几年资料再也找不回来。从那以后我就开始了我的数据“容灾”备份,其实就是多重备份,因为数据可贵,但是一旦丢失可能就是永久找不回来的事情。所以对于我的摄影资料,我做了三重备份,一个固态移动硬盘500G做数据日常使用备份,一个移动硬盘4T重要资料存储备份,一个机械硬盘4T做资料长久二次备份。 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做NAS,其实我还真有做过,不过这种太浪费电,而且重要的是没地方长久安全放怎么大的设备,还有就是有些人手脚多,容易出事故。所以我另外做了这个多次存储备份。而由于有了当年“希捷”两次数据丢失的教训,本次我选择了东芝的P300机械硬盘3T版本,价格也是比较实惠,而东芝近几年的口碑确实比较好。 我们先看一下参数: 转速是7,200,而支持SATA 6Gbit/s,虽然接口协议能够达到6Gbit/s,但是受到自身读写影响,机械硬盘最高也就是200M/s左右。 在官方那边看到这次东芝P300系列更换了新包装。 但是开箱后发现内部包装也不一样了,刚刚开始被吓了一跳,还以为拿到了假货。还好有防伪便签,应该就是真的了,这次东芝换内包装后,跟西数和希捷的模样开始接近了,没了以前的那种个性。不过产品包装很严谨,安全性应该是有保障的。 现在还没有全面更换新包装,所以官方展示的还是老包装,而东芝的机械硬盘系列有很多种,N300、X300、P300、L200,而我这款就是家庭用户型的P系列,最耐用的应该是N300系列,如果是企业级用户或者NAS用户可以考虑选择N300系列硬盘。 对于包装,我个人来说还是比较喜欢老包装,比较有个性点,但是新包装也好,比较简洁点。硬盘自身其实没什么好说的,也就那样吧。比较厚的机械硬盘,因为是3T的,所以有三个盘,厚就很正常了。 正背面都很干净,没有使用痕迹,下面我们开始测试吧。 =产品 测试= 连接工具: orico SATA硬盘底座。 测试设备: GPD MicroPC笔记本 :英特尔N4100处理器6GB LPDDR4 +M.2 2242 SSD 128GB。 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10 测试软件: HD Tune Pro CrystalDiskMark CrystalDiskInfo DiskGenius Atto Disk Benchmark 连接完成电脑后,会发现没有发现PC P300的硬盘(系统盘),这个时候进入“设备管理”里面,可以查一下驱动是否有东芝硬盘驱动:TOSHIBA HDWD130,而这里我们看到了驱动证明了硬盘读取成功了。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系统自带的分区或者用软件进行分区,而我就是用DiskGenius来进行分区,但是分区前我们先用CrystalDiskInfo 看一下硬盘信息。 发现竟然有3次通电,但是通电时间是0小时,那就没为什么问题了,可能是出厂前做过测试,其他临界值的情况都正常(这个应该是硬盘出厂测试导致的吧?)。那么现在我们就给硬盘进行分盘了,因为没有多余的需求,所以就把硬盘分成一个硬盘。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3T的只有2.7T的空间,现在进行分区,为了以后可以作为系统盘,对硬盘分了引导盘。 完成分区后,我们就要开始测试了,而这个时候我们在系统里面就已经能够识别到硬盘了,一个2.7T的硬盘分区。 下面我们用CrystalDiskInfo在看一下硬盘参数。 硬盘数据比较正常了,硬盘有了硬盘的驱动序号,并且除了起转次数外所有临界值都归零了。下面我们用CrystalDiskMark对硬盘进行测试。 首先是测试次数5次,测试规模:1G 读取:200.8M/S ; 写入:148.8 M/S 第二次是测试次数5次,测试规模:8G 读取:201.5M/S ; 写入:148.2 M/S 第三次是测试次数9次,测试规模:16G 读取:201.5M/S ; 写入:151.1 M/S 这款硬盘的读写速度应该都是200M/S是最大值,但是由于测试平台的原因,让写入速度不能稳定达不到最大标准。 下面我用HD Tune Pro来对硬盘进行测试 用HD Tune Pro可以看到这个硬盘数据很正常。虽然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个温度的数值那么高也显示正常的原因(其他硬盘测试也是如此,有谁来科普一下么),但是软件显示正常应该是没问题的。然后是硬盘基准测试: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大传输速度是:170M/S,平均值是:137M/S 而对硬盘进行检查结果很绿; 下面我们开始硬盘监控功能,然后开始拷贝文件首先是1.5G的大文件。 读写截图最高速度是147M/S. 下面是多文件拷贝5.5G的文件拷贝。 截图速度是77M/S 然后是返向大文件拷贝。 截图速度是212M/S 然后我们来看一下硬盘监控的情况。 从这里可以看到我们硬盘接口的速度能够最大能够达到400M/S级别,当然受到硬盘自身影响实际读写没有达到这个速度,而拷贝过程稳定,大文件速度快,多文件稳定传输。 下面我用我平时携带的固态移动硬盘进行10G大文件视频传输(里面是众多1G以下的视频),本次拷贝是直接从固态移动硬盘拷贝,也就是直接通过3.0接口互传。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截图的写入速度达到了181M/S,也证明了这个硬盘读写速度其实不止150,最大写入应该是200速左右,因为设备限制了速度,而本次拷贝中,我看见最大的速度在192M/S. =总结= 根据上述的测试结果,这个东芝P300 的PC机械硬盘TOSHIBA HDWD130读写速度上应该都能够达到200M级别,因为实际体验中都能够达到这个级别,对于用来存储视频、音乐、照片或者文件数据等等,对于家庭用或者我这种容灾使用,其实已经是足够的了,重点是价格实惠性能还不错,3T的硬盘理论来说够我存放一年的数据,这款东芝P300硬盘提供良好的存储及综合性能的同时满足用户对于大容量存储空间的需求,但是质保期为两年,我觉得有点短,一般国产固态都有3年了。但是按我使用机械硬盘的经验,一般没有怎么见坏盘的,除非出现事故或者暴力事件。 但是对于一个经常摄影的人来说,一个500G的M2固态硬盘做系统盘,加上两个3T的机械硬盘做资料盘,是不错的选择,还能兼顾游戏。我个人是不喜欢把一个硬盘分区的,更喜欢一个硬盘一个区,因为我觉得这样更有利于设备性能发挥。数据可贵要做好备份,如果真的非常重要的数据,建议做好“容灾”备份,谁知道什么时候有天灾人祸呢?所以有足够预售的话,要买大容量机械硬盘东芝确实会不是不错的选择。 东芝(TOSHIBA)3TB 64MB 7200RPM 台式机机械硬盘 SATA接口 P300系列(HDWD130) 京东:¥499 去看看 <更多>

月牙科技 晒物 2020-03-31 10:07

在固态硬盘当道的今天,速度为王已经成了存储设备不变的铁律,在高速存储设备需求之余,大容量、低成本以及使用寿命也是很多人所考虑的。高清录像以及无数照片媒体都需要极大的容量进行存储,固态硬盘还是以GB为单位计算,所以一块速度够快以TB计算的机械硬盘就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作为存储盘或者搭配硬盘盒当作移动存储设备都是不错的选择,在7200转的3.5寸机械硬盘领域,P300系列应该是标杆的作品,为了避免踩雷,选择了口碑最好的P300的3TB版本。 P300的包装非常简单,但是从包装上可以看到7200转以及64MB缓存的标识,可以大体预估出这块硬盘的性能,值得注意的是,同价位中,64MB的缓存可以更为快速的读取一些文件,这在用做台式机存储盘的时候非常有用,在玩游戏或者打开大型软件的时候,都能比32MB甚至更小缓存的同转速硬盘更快,结合7200转这个特性,更大缓存可能会牺牲掉一些稳定性并且会层架成本,并且P300采用SATA3接口,在接口传输速率上要比SATA2的接口更快。 当代很多信息都已经数字化了,存储这些数字化的信息就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每天拍摄的录像或者照片对自己都非常重要,机械硬盘非常稳定且成本更低的特性就成为了最好的选择,在硬盘空间越来越捉襟见肘之后,3TB的容量的确可以解一些燃眉之急。 对于准备把P300连接硬盘盒作为移动存储设备的人来说,体积也显得非常重要,P300整体做工非常扎实,体积也算比较轻巧,3TB和2TB版本都是680g的重量,而1TB和500GB的版本只有450g,对于在家中作为存储盘使用,肯定大容量是首要条件,但如果是连接硬盘盒作为移动硬盘随身携带的人,可以仔细斟酌一些自己的需求。价格容量比、便携性以及高速之间可以根据自己的优先级进行选择,如果是追求高速和便携的人可以选择2.5寸移动固态硬盘作为移动存储媒介。 与P300搭配使用的是Orico的硬盘底座,Orico的这个硬盘盒可以支持直接插拔使用SATA接口的硬盘,连接方式采用USB3.0的方式,所以传输速率达到5Gbps,可以释放这块硬盘的全部实力。这种硬盘底座的连接方式对于经常在家办公的人来说是非常合适的,摆放在桌子的几个角落,裸露的机械硬盘带来的机械感也非常好看,充当一部分手办的功能,使用起来也非常方便。 连接电脑后,硬盘格式选择为NTFS格式,这个格式可以支持4GB以上大小的文件,也是在移动存储设备上使用最为普遍的格式,在格式化后容量显示正常,为2.72TB。 除了存储空间之外,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多次拷贝照片等文件的测试中,P300的传输速度可以稳定在190MB/s的速度,在平时拍完很多视频素材之后,都会先传到P300上进行备份,同时检查自己的素材拍摄内容是否需要修改或者补充,这个传输的过程会包含很多照片以及视频内容,这些大量的文件交换如果速度太慢会拖慢自己的工作流,稳定快速的传输可以更快进入工作的下一个阶段。在高速传输的过程中,噪音和震动的控制都非常不错,放在主机旁边还没有主机本身的风扇噪音大,在晚上传输文件的时候也不会因为噪音给自己或者家人造成太大的干扰。 在使用AS SSD Benchmark进行顺序读写速度的测试中,P300在读取上得到193.22MB/s的成绩,在写入上也有188.22MB/s的成绩,结合上文的实际传输速度测试可以看出,读取以及写入都可以在190MB/s左右,对于一块7200转的机械硬盘来说,这样的速度和成绩是非常不错的。 经过ATTO的测试,最高写入速度可以达到195.42MB/s,最高读取速度也可以达到194.49MB/s,并且整体读写非常稳定且均衡,这也是机械硬盘相比固态最大的优势,读写稳定性非常好。 在SSD Benchmark的1GB读写测试中可以看出,顺序读写速度上P300还是非常不错的,但是IOPS的速度相对要慢一些,尤其是在4K随机读写方面还依旧是固态硬盘的强项,再一次印证了机械硬盘在4K随机读写上还是弱势,更适合作为存储盘使用。 在不断数据的累计中,一块硬盘肯定是不够用的,每张照片或者每个录像都是自己最珍贵的回忆,这些东西是无价的,相比固态硬盘而言,机械硬盘这种传统的硬盘更适合长期存放自己的数据,就算是出现意外, 数据的恢复也是相对比较方便的。而固态硬盘虽然速度很快,但是一旦出现意外坏了,数据几乎是很难恢复的,并且在维护上而言,机械硬盘在出一些问题的时候也会有预兆可查。 对于有数据囤积需求的人来说,一块稳定好用的机械硬盘才是数据最终的归宿,在家中可以连接硬盘底座作为自己的数据库,但无论是什么形式,数据常备份才能避免丢失。如果是有出门携带需求的人来说,搭配一个硬盘盒也能更为方便的存储自己的数据,大容量、低成本以及极高的稳定性就是P300的优势,也是传统机械硬盘相比固态硬盘的最大优势。 东芝(TOSHIBA)3TB 64MB 7200RPM 台式机机械硬盘 SATA接口 P300系列(HDWD130) 京东:¥499 去看看 <更多>

秋叶援 晒物 2020-03-26 17:45

刚买的电脑只有一个C盘?数据过多没整理导致找不到文件?强迫症患者受不了仅有一个磁盘?无论固态还是机械硬盘,分区最重要的意义都是方便管理数据。 1.打开“此电脑”,点击“计算机”,进入“管理”界面。 2.进入到计算机管理界面后,点击左侧的“磁盘管理”,进入到磁盘管理界面。选择一个固态盘,右键选择“压缩卷”。 3.在编辑框中输入所需的压缩空间量,再点击“压缩”。(1GB=1024MB) 4.压缩完毕,会生成一个“未分配”的新加卷,右键选中点击“新建简单卷”。 5.在“新建简单卷向导”中,点击“下一步”。 6.指定卷大小默认,点击“下一步”。 7.给硬盘分区分配驱动器号,并点击“下一步”。 8.“文件系统”一般选择“NTFS”,可以给新建卷标命名,点击“下一步”。 9.最后点击“完成”即可。 10.这样就完成了硬盘的分区,是不是很简单呢? <更多>

包会机 晒物 2020-03-10 11:44

去年组装了一台电脑,使用的是华硕B360M主板,自带两个M.2接口,当时固态价格较贵,所以没舍得买M.2 NVMe接口的固态硬盘,好在华硕B360M主板的其中一个M.2兼容SATA协议,而SATA协议的固态硬盘便宜些,所以就弄了一个SATA接口的凑合用。今年的固态价格比较亲民,于是趁机升级一下电脑,所以入手了一款ORICO出品的迅龙V500 M.2 NVMe固态硬盘。 M.2固态硬盘需要专用的螺丝进行安装,而主板上一般不提供,所以除了固态硬盘之外,包装盒内还提供了专用螺丝和螺丝刀,另外还有四片导热硅胶片和一个红色铝制散热片。 包装盒背后印有产品的型号名称以及产品规格,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这款固态属于奥睿科新推出的迅龙系列 V500,尺寸为2280规格,支持PCIe Gen 3.0*4,NVMe 1.3协议。这款固态容量有128GB、256GB、512GB和1TB四种容量可选,考虑到只用做系统盘,256GB也基本够用了,如果你是游戏或者电影爱好者,可以考虑512G版本。 背面的贴纸上注明了产品的规格型号等内容,下边是产品序列号,右侧还有查询防伪的二维码。M.2 PCI-E Nvme协议接口的固态硬盘最大的优点就是体积小巧速度快,这样能给机器留出更多的空间的情况下还能提高性能。 刚子的电脑主板上有两个M.2接口,但是安装后硬盘距离主板的高度很高,需要通过转接铜柱才能安装好。这时硬盘自带的螺丝就又用不上了,建议后面多带几种螺丝和铜柱,适应更多主板的需要。 揭开正面的贴纸,可以看到这款固态的用料和做工。现在的电子器件集成度真是太高了,很少的元件就能实现这么强大的功能。ORICO 迅龙V500 M.2 NVMe固态硬盘采用慧荣SMI 2263XT主SM2263XT主推控HMB技术,取消了DRAM缓存,在固态读写的过程中自动调用系统内存作为SSD的缓存,仍旧能保证硬盘的性能。闪存颗粒上的丝印看不太清楚,大概是29F64B2ALCTH2,这是一款Intel原厂3D NAND TLC颗粒。四片64GB颗粒组成256GB容量由,OP冗余空间为16GB。 既然附带了散热片,那就贴上导热胶垫加上散热片再装机吧。为了更好的散热,包装盒内还提供了一根白色硅胶轧带,将散热片和硬盘紧紧的固定在一起。如果能使用螺钉固定那就更好了。 红色的散热片放在机箱内看上去很活泼,在整体色调较暗的机箱中也算的上是一个亮点了。 测试平台: 本次测试的硬件设备如上图,华硕B360M主板,i5-8400处理器,8G金士顿DDR4 2400 内存,整体配置偏低,所以测试的数据可能会和官方公布的数据有所偏差。 速度测试: 为了充分反映这款固态硬盘的性能,采用了4款主流的硬盘性能测试软件进行测试,分别是:TxBENCH、CrystalDiskMark、AS SSD Benchmark、ATTO Disk Benchmarks。 TxBENCH测试: 在TxBENCH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ORICO 迅龙V500 M.2 NVMe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达到了2045MB/S,写入速度为1260MB/S。这与官方宣传的2100MB/S的顺序读取速度,1600MB/S的连续写入速度来说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也在能接受的范围之内。 CrystalDiskMark 测试 CrystalDiskMark 测试和在TxBENCH测试的结果基本一致,ORICO 迅龙V500 M.2 NVMe固态硬盘的读取速度达到了2007MB/S,写入速度为1263MB/S。4K读写性能测试结果读取50写入123,可以影响上网缓存的写入、系统文件更新,包括程序、游戏的加载、响应等功能的响应速度,提升系统体验。 AS SSD Benchmark 测试 AS SSD Benchmark 测试结果与前两款软件有所降低,但是读取速度也达到了1756MB/S,写入速度为1146MB/S,4K随机读写速率和前面的测试结果基本相同。 ATTO Disk Benchmarks 测试 ATTO Disk Benchmarks 测试的结果中,读取速度最大到1.9GB/s,写入速度为1.17GB/s,整体来说这块固态硬盘的表现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没有达到标称值,但是基本都在可接受范围内。 除了固态硬盘,ORICO 还推出了一款 NVMe M.2 SSD硬盘盒,标称速度可达10Gbps。 它的外壳主体采用全透明设计,正面设计了一块大面积铝合金鱼鳍纹散热条,散热条有银色、蓝色、红色、黑色四种颜色可供选择,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这款硬盘盒支持2242/2260/2280等多种尺寸规格的M.2 NVMe接口的固态硬盘。 为了保证良好的散热,配件中还提供了散热硅胶垫,保证硬盘上面的热量能够更及时的传递到散热片并散发出去,保证硬盘的持续稳定运行。 硬盘盒为USB3.1 Type-C接口,并提供了Type-C-Type-C和Type-C-Type-A两种线缆,可以很方便的和电脑连接。硬盘盒电路板上提供双色LED指示灯,可以在运行中指示状态。 由于USB接口速率的限制,将ORICO 迅龙V500 M.2 NVMe固态硬盘放入硬盘盒中作为移动硬盘使用时,测试的速度表现和直接接主板上相差很大,只达到了440MB/s的读写速度。 一个10G左右的压缩文件复制测试,速度能够稳定的达到440MB/s左右,这样的表现在移动存储中已经是非常优秀了。 之后又尝试将其放入笔记本电脑中,可惜我的笔记本支持sata协议的M.2 固态,所以只能看看样子了。 总结: 考虑到硬件平台的性能差异会影响测试结果,而刚子的电脑配置不高,ORICO迅龙M.2(NVME)2280 256GB固态硬盘表现基本达到了官方宣传的读写速度范围之内,比起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速度提升了很多,如果你的主板上有M.2接口,又支持PCIe NVMe协议的话,不妨试试看看能不能提高电脑的整体性能。如果你的电脑是老主板,不带这个接口,则可以使用PCIe转M.2 NVME 转接卡,也能体验到高速固态带来的性能提升。 Orico/奥睿科 迅龙系列SSD固态硬盘M.2 SATA NGFF 128G/256G/512G 迅龙N300-128G-M.2(NGFF) 京东:¥343 去看看 <更多>

科技始发站 晒物 2019-09-06 10:41

最近比较烦比较烦,总是发现自己的磁盘不够用,怎么办呢?自己私藏的几十T的影音文件没法存储了,硬盘爆满存储盘爆满。在深思熟虑之后决定组建自己的一套私人NAS来解决自己存储问题。在网上看了很久研究了很久,最终决定选用WDRED磁盘搭配QNAP组合来使用。为什么这样组合呢?下面就来看看吧 首先在价格上西部红盘8T价格目前在1800左右,平均每G价格也就0.22元,算是非常长便宜的了,然后就是功能上红盘支持NASware 技术、支持最高为 180 TB/年的工作负载率。同时硬盘专为最佳的NAS 兼容性而打造,可以优化任何NAS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兼容性、集成度、可升级能力和可靠性。这几个优点让我选择它成了必选。 西部数据(Western Digital)红盘 8TB SATA6Gb/s 256M 网络储存(NAS)硬盘(WD80EFAX) 京东:¥1999 去看看 至于NAS我选择了威联通的TS-428这款产品,主要就是这款产品在安全性能上和功能方面比较出色,另外价格也比较实惠也就2000出头,这个是我最在意的毕竟预算有限啊。 威联通(QNAP)TS-428 2G内存四核心处理器四盘位nas网络存储 磁盘阵列 私有云(无内置硬盘) 京东:¥1799 去看看 那么WD RED红盘真的这么好吗?下面先来测试一下性能用具体参数来说话: 就外观来看硬盘采用的是传统硬盘大小设计,可以作为电脑数据盘使用也可以作为移动数据盘使用。 接口方面采用的是SATA接口最高可以支持6Gb/s,高速缓存为256Mb/s,可以看到选材和做工都是非常不错的。特别是金手指部分精致又漂亮。 下面参数测评: 这里我选用的是电脑来测试的: 装到电脑上格式化磁盘,新建分区可以看到一共有7452.04GB存储可以用,存储比还是不错的。 CrystalDiskMark6.0.2测试,读取速度为210MB/s写入速度为206.3MB/s基本上是满速运行,4K读写项目的读取速度为2.27MB/s、写入速度为5.64MB/s。 ATTO测试结果,读取和写入数据都不错,反应效果也很好。 CrystalDiskinfo测试数为硬盘温度控制在50度左右,转速5400转,可以支持S.M.A.T、 APM、NCQ功能。 基准测试HD TunePro 5.70的基准读取的最高速度为205.4MB/s,最低速度为91.9MB/s,平均速度为158.5MB/s,写入速度最高为204.9MB/s,最低速度为91.7MB/s,平均速度为157.9MB/s. 从目前测试来看完全达到了官方宣传的速度标准。 下来在测试一下随机存取,读取1MB平均速度为48.8MB/s,写入为47.56MB/s,64KB平均速度为4.42MB/s,写入为26.02MB/s. AIDA64软件测试可以看到参数和官方给的非常接近说明是正品啊。 介绍完硬盘数据下面来安装NAS 这款硬盘是专门为支持1-8个硬盘盘位的NAS设计。可以全天24小时不间断工作。并且还有NASware功能优化,这里我选用了四块8T硬盘作为存储总共32T,那么下面就来装机测试吧。 威联通的TS-428这款NAS外观颜值不错,白色和金色组合正面可以看到四个硬盘位置旁边是电源指示灯和一个USB3.0接口,另外有一个一键拷贝按键,可以支持数据拷贝,上面是各种信号指示灯。 硬件配置方面采用了低功耗的Cortex A53架构的Realtek四核心 RTD1296 1.4 GHz处理器,2Gb内存,基本上满足了我对于影音视频处理的需求。 那这款NAS是支持4个3.5英寸的硬盘位。可以通过里面的硬盘架直接安装,需要注意安装的时候一定要固定牢固。 在背面有2 个 RJ45网络端口,2 个 USB 3.0 与 2 个 USB 2.0 接口,可以满足多种场景使用功能。 安装完成以后直接按开机NAS会自动识别硬盘,然后通过电脑识别安装。 电脑用浏览器访问install.qnap.com.cn,输入威联通TS-428上印制的 Cloud Key,后面根据引导流程安装即可。 然后在电脑上安装QfinderPro,就可以直接来控制NAS了。 在第一登录后台的时候需要组建一个磁盘卷也就是空间组装,这也是NAS特有的功能,就是将四块硬盘组成一块磁盘。这样存储数据就会更加方便快捷。 然后通过NAS自带的软件市场安装自己需求的功能,定制化的功能让威联通的TS-428有了更多的可玩性。 那这里我主要是用于影音存储那么久需要安装的是Video Station,它是NAS中用于视频管理的软件,可以管理NAS中集中存储的各种视频,包括电影、电视剧、家庭影片和音乐影片。首次进入Video Station需要先进行视频文件夹设定,在"设置"选项中将需要加载的影片分类放入Video Station。 另外这里还可以通过QSYNC自动同步数据上传方便快捷。再多的视频也不怕了。 经过几次拷贝可以看到将电脑数据直接拷贝到NAS磁盘,数据大约稳定在150-200左右,算是非常高的了。不过这真的要得益于这次选用的WD RED磁盘,内置NASware功能在这里体现非常明显。读取速度和写入速度基本上没有降低多少,而且还增强了。 另外这款NAS还可以通过上面的工具做一个网络通道,这样可以远程访问到家里的NAS,以后出门只要有网就可以无限访问家里的网盘了。 另外NAS还可以通过存储快照功能,将NAS作为一个外置的磁盘,就相当于一个外置硬盘,这里需要用到NAS后面的USB接口,在搭配磁盘分配就可以做到了。 为什么说威联通的TS-428是安全性最高的,在它系统自带的功能就可以看出来,可以看到有专门的域控制器,域安全认证,和用户分组这样保证了NAS文件之间相互隔离和备份。 还有一个功能我觉得很不错,那就是脱机下载,在系统里面下载Download Station 应用,它可以支持多种下载模式,包括 BT、PT、Megnet link、HTTP/HTTPS 及 FTP/FTPS。利用 Chrome或 Firefox 打开Download Station,您就可以将下载种子从计算机桌面新增至 Download Station 中,这样真的可以节省不少时间。 经过一天的使用,这里我特别有测试硬盘的温度,发现总体温度可控在50度以下,说明硬盘的功能真的是非常稳定可控制。 总结: 总体使用下来感觉不错,WD RED磁盘+QNAP组合,简直就是专业配合,在性能方面WD RED特别设计的 全天候持续运行,热量低、安静,而且可为苛刻的 24x7 环境提供最佳的兼容性,QNAP 得益于它庞大丰富的QTS系统,用户可以获得众多功能体验,特别是在影音存储方面我可以实时体验高质量的影音享受。如果你也有打造自己的NAS想法,打算不妨试一试。 <更多>

铁血蓝色说 晒物 2019-08-23 16:02

大家有没有这种感觉,“刚买的电脑玩大型游戏看电影毫无压力”但是使用2-3年后莫名其妙就变卡了?不管是使用杀毒软件还是清空C盘,永远没有刚入手时候的稳定与流畅,而且电脑噪音越来越大。那么问题出在哪呢? 影响电脑运行速度的原因有很多,CPU、运行内存、硬盘等等...而硬盘往往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硬盘存在电脑中就好像汽车中的发动机,引擎转速越快汽车时速就越高。在电脑中硬盘读取速度越快,电脑玩游戏或浏览网页就越流畅。而在电脑配置的硬盘选择上分为两种选项,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者有何不同呢?打个比方“机械硬盘就像是一辆小货车容量大,但是跑得慢。固态硬盘就像小轿车容量小,但是跑的快”而电脑运行卡往往取决于硬盘的读写能力。 而固态硬盘拥有超高的读写速度和稳定性,是机械硬盘无法比拟的。近些年,固态硬盘的发展不可小觑,渐渐的让人们所熟知,在选购电脑是也更加青睐于固态硬盘的选配。机械硬盘因速度和稳定性遇到了瓶颈,正被慢慢的淘汰。随着M.2的出现,SSD的体积也进一步的缩小,再加上SSD快速的读写速度,许多人开始动起了把SSD改装成U盘的念头,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固盘和硬盘的优缺点,以及该怎么区分两者硬盘呢? HDD与SSD区别在哪? 想了解两者有哪儿不同,不妨先从这两款硬盘的剖面图进行了解,不难看出左图就像是古典播放器。将一张光盘放入其中,使用刻录磁头进行数据储存。而右图看起来就相对未来感,少了复杂的机械配件,多出几块固定芯片。而如你眼见,机械硬盘是磁头读取转动的磁碟,而固态硬盘是主控进行闪存读写(nandflash),所以两者的读写方式相差还是较大的。 机械硬盘(Hard Disk Drive,简称HDD)是通过旋转的磁头在磁盘的一个个磁道上读取数据,我们经常会在机械硬盘介绍看到这样的参数:转速:7200rpm 或者5400转/分,目前机械硬盘甚至有万转以上的,可以说磁头转数越高,机械硬盘的数据读取速度就越快,当然机械磁盘的性能指标不仅仅有转速,还有缓存、硬盘容量、硬盘速度、接口、硬盘单碟容量等。不过由于机械磁盘体系结构的限制(比如转速不可能无限增大,马达功率不可能很大),它的存取速率就会有瓶颈,尤其是写入速率,目前比较好的7200转硬盘写入速率大概在90m/s-150m/s,远逊于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Solid State Disk、Solid State Drive,简称SSD)不再以传统的“碟盘”存储数据,而是用NAND Flash(一种闪存)来存储,也没有了机械硬盘中用来驱动磁头转动的马达,结构上就少了对硬盘速度提升的限制。而在重量、读写速度(高于HDD3-5倍)、读写杂音(闪存模式无杂音)、抗震性强(HDD读写时不小心磕碰有可能造成读写中高速运转使磁头断裂造成报废)发热低等. . .内置功能都可甩HDD几条大街。 由于目前固态硬盘价格还比较贵,很多想为自己爱机添置固态的朋友,大多会采取机械硬盘加固态的形式(固态装系统,机械放数据文件)装备自己的机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系统装在固态,会不会通过系统加快读取机械盘数据的速度?答案是会,这种提升会尤其体现在读取机械盘的大文件的时候,比如大型游戏。然而这种提升并不会很明显,远比不上固态内部读取速度。 SSD新篇章 如刚才所聊,近年来随着M.2(接口)的出现,很多厂家便开始进行SSD固态硬盘的大改装,将本该安静躺在主机里的固态硬盘变成了迷你便携的移动U盘。当然,想要了解这一块冷知识,我们得先从USB接口开始聊起。 不管是电脑或是笔记本,现在主流USB接口普遍是在(3.0或3.1当然还有些较老电脑配用2.0)。而U盘的读写速度取决于电脑USB接口的等级。在这就不长篇大论的进行没必要的冷知识装懂系列普及。首先我们可以进行简单区分,看下你的电脑USB接口(USB3.1接口通常是绿色,3.0通常为蓝色,2.0有常见的黑色和白色)而USB3.1的传输速率为10Gbps,USB3.0的传输速率为5.0Gbps,USB2.0则为480Mbps。 也就是说当你使用移动硬盘进行数据读写的时候,(比如支持3.1USB读写能力高达400MB每秒的SSD移动硬盘,你却插在了接收能力仅有50MB每秒的USB2.0电脑上)因此你会非常诧异,为何我花了上千元RMB却买来了读写能力如此拖拉机的硬盘呢?在读写的时候仅有50MB每秒?那是因为电脑里的USB接口只是2.0类型,所以才会使读写能力可高达400MB/s的高速SSD移动U盘无法发力。正所谓好马配好鞍,才能够发挥极致嘛! SSD移动硬盘是U盘吗? 从专业角度来讲,两者存储设备默认格式并不相同。SSD硬盘默认格式是NTFS,U盘默认格式是FAT(32)。而他们两的区别在于; U盘:容量小、读写速度慢、储存数据不稳定、个体小、便于携带。 SSD移动硬盘:容量大、读写速度快、数据储存稳定、文件可加密、便于携带。 而对于传统U盘,大家肯定都以知道它的用途,以及使用极限。但是对于SSD移动硬盘来讲,肯定会相对模糊。若从普通角度来讲,你也可以把它当成升级版的移动U盘。而它带给消费者们的使用感受,就如同传统U盘,但其功能远远要比传统硬盘强大的多,就拿我身边这款Elecom SSD固态240g移动硬盘来为你们讲讲有啥不同之处。 随着SSD移动硬盘的兴起,很多知名公司也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将固态硬盘制作成随身携带的便捷U盘,在外观以及重量上下足了心思。 比如Elecom这款SSD移动硬盘,在便携方面做到了最符合使用者心理的极简外形。因为很多使用者在使用SSD移动硬盘时都会有着像“使用手机没电时找不到充电器的硬伤烦恼”。而这款SSD移动硬盘在本体侧翼设有与移动硬盘融为一体的便捷USB数据线以及收纳凸,让使用者完全避开忘记带线的硬伤短板。 而如今市场上的移动硬盘与传统的固态硬盘大不相同,重量以及大小越做越便于上身携带,像极了普通U盘,相比手机来得更薄更小。 不过有个相对硬伤的苹果兼容问题就是,在购买SSD移动硬盘时,所有商家产品都会说“支持全系统兼容(苹果、XP)”,但大部分的SSD硬盘默认格式都是NTFS,而按照以往苹果系统的矫情劲~它是只支持NTFS读取功能,但不支持写入的能力。“简单理解就是SSD移动硬盘想插XP,没问题。想插我?没门~你得买票~”所以需要一款支持读写的软件,(如:paragon NTFS for Mac读写工具)但这类兼容工具是需要收费的。所以有必要在购买SSD移动硬盘前问清楚“这款SSD移动硬盘支持苹果系统读写吗?需要再外购读写软件吗?” 在部分SSD移动硬盘中都会带有密码锁的强大功能,让个人隐私文件得到最智能的保护。而密码解锁或使用的方式大致也分为两种,一种是较为老式的电子保险箱开锁方式,而另外一种则是使用PASS软件进行智能加密,而使用第二种智能方式进行设置加密后,只需在电脑上进行一次主人身份确定,便可终生无需输入开锁密码。如果SSD移动硬盘被盗,插入不是原本设置的主人电脑就得再次输入解锁密码。大大降低繁琐操作,有效提升了智能便捷。 而在数据传输中使用电脑USB接口为3.1型号进行文件读写时,(读410MB/s写400MB/s)可比普通硬盘的读写能力提高4倍左右。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商业人士丢弃传统U盘,开始购入更为智能与便捷的SSD移动硬盘。 这类移动SSD硬盘还是偏向于商务、游戏人群使用。如果你只是用来存存毕业论文或是普通文档,显然如此高配的SSD硬盘有点大材小用了。现如今的网络游戏或是职业摄影师,动不动就几十gb的内存文件,如果使用普通U盘进行拷贝肯定是相对吃力的,而在此SSD移动硬盘便可轻松胜任,读写一款10gb的网络游戏或图片文档只需30秒,这给了需要每天拷贝大型文件的使用人群起到了高效率的使用感受。 宜丽客(ELECOM) SSD固态移动硬盘240g高速USB3.1 自带数据线 可加密 苹果MAC 移动硬盘 自带线 240g 京东:¥949 去看看 好啦,今天的硬盘科普就到这里咯,如果感觉写的还不错,或是有什么更好的建议不妨发到评论区与大家分享,别忘了点赞加关注哦!我们下期见~ <更多>

猪琳琳mm 经验 2019-08-09 12:27

硬盘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里面都有什么零部件?我想很多人一定很好奇,今天就和大家分享,东芝硬盘内部的奥秘。 这是一块笔记本硬盘,菲律宾原产。 型号:MQ01ACF050/客户级 容量:500GB 转速:7278rpm 缓存容量 :16M 接口标准 :S-ATA III 准备好螺丝刀,撬棒,开始探秘,首先拆开硬盘表面的固定螺丝,一共4个 打开盘盖,能看到硬盘全貌,上图的四周黑色的是防尘胶条 这是7mm 3.5寸单碟双面硬盘,里面只有一个盘片 这是硬盘的磁头,黄色的是塑料保护套 螺丝钉所指的部位是铷磁铁,上边和下面都有1个 已经拆下来了,是最常使用的稀土磁铁 这个是磁头,读盘用的,寻找数据,读取数据 导入片 这个部分是取消磁头 磁头的背面,一个很精致的部件 发现这个磁头是双面的,因为碟片是单面的 这个是电路板,包括主控,缓存,控制转子 拆解将近尾声,里面是碟片 固定卡盘的叫 法兰盘 已经拆下碟片了,是一张金属的,钢材 单个碟片已经取出,硬盘的数据,都存储在这里 硬盘完全成功拆解 平面展示 本次拆解成功完成,严格的条件下,应该是无尘操作,碟片的奥秘,你了解了吗 东芝(TOSHIBA)3TB 64MB 7200RPM 台式机机械硬盘 SATA接口 P300系列(HDWD130) 京东:¥496 去看看 <更多>

dede7878 经验 2019-07-26 09:51

前言: 十年前的今天,上学那会,还用着2G内存的笔记本,硬盘还是加钱上的500G,那会已经算大的了,显卡用的还是512MB显存的NV G105M,可谁又曾想到,今天2G内存的电脑基本已经绝迹了,硬盘要还是500G的话,几部4K蓝光电影就塞满了,显存动辄都是几G甚至十几G了,短短十载,人们的生活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技的革新带来了一批又一批多年前我们不曾想,也不敢想过的产品,远的不说,就拿日常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的硬盘来讲,现在HDD的容量都已经可以轻松做到10TB+了,并且随着HAMR技术的精进,即将迎来20TB容量大关,未来100TB也指日可待,就算NAND闪存降价,SSD容量攀升,HDD在性能上相较SSD稍逊一筹,但大容量,低价格带来的高性价比使它在目前的数据存储市场中,依然是消费者选择的主流存储介质,当然未来HDD能否打破这一定律也未可知(诸如希捷的多读写臂技术MACH.2就有这一趋势),再说这些也都是后话了,回归正题,既然说到了大容量HDD,就不得不说一下目前大容量存储需求旺盛的一个市场,相信大伙已经想到了,没错,就是—NAS。 NAS作为一个数据存储中心,已经由之前遥不可及的企业级,飞入寻常百姓家了,看看周边的朋友,家里有NAS的越来越多,它确实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先不说作为数据存储中心,它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就说它作为家用多媒体中心,对于观影、听音乐这些日常娱乐来讲,带来的便捷都是不言而喻的。犹记几年前网盘流行的时候,各种网盘服务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几年不到的时间,又纷纷出局,现在只留下百度网盘一家独大,现在下个东西它都限速,非要充值才行……这也是我为什么选NAS的一大原因,平常无论是工作所需的数据资料,还是个人照片,影音文档这些,存在家里的NAS中,搭配DDNS,随用随取,根本没有限速一说,数据迁移起来也十分方便,关键是安全系数高,也更私密。只是随着家庭带宽的提升,数据存储量的增大,大容量的存储盘却成了刚需,目前希捷针对NAS用户推出的酷狼系列(IronWolf/IronWolf Pro)NAS专用盘,容量已经达到了14TB,用14TB的硬盘来组个RAID,是个什么体验呢? 开箱: 希捷酷狼NAS盘标志性的“狼头”,在HDD系列的划分上,希捷确实花了些心思,不得不说,就目前来看,以动物为LOGO或品牌名的企业或产品,确实辨识度都很高,也很容易被记住,这方面可以看看各大电商平台就懂了。14TB的酷狼,沉甸甸的手感,相当的瓷实,毕竟在厚度没变的情况下,它可是足足塞了8张碟片进去,单碟的容量也达到了1.75TB,想想10年前自己还在用的电脑硬盘……就算放在如今,平常我们用的还是以2TB硬盘为主,单单它一块,就顶了7块,对于2Bay的NAS来讲,这容量基本也是够日常使用了,在盘位不变的情况下,容量的提升带来了更大的便捷和灵活性。在外观方面我觉得14TB的酷狼,并没有此前使用过的8TB酷狼Pro好看。 醒目的狼头LOGO。 14TB的超大容量,型号为:ST14000VN0008。 一改了往常棱角分明的设计,通身圆润的线条,银色的铝合金正脸。 背部基本是“丘陵”变“平原”了,整体性更好了,虽然依托充氦技术,相同容积可以放入更多的碟片了,但毕竟碟片数量的增加还是会挤压空间,14TB的酷狼已经在盘面上看不到什么凹凸了,能利用的空间都利用上了。 侧面特写。 金手指。 PCB板底层的减震珍珠棉,这个之前8TB酷狼Pro上也有见过相同的工艺设计。 从左至右分别为酷狼2TB、酷狼8TB Pro、酷狼14TB,放在一起的时候,单就外观还是能看出一些区别的。 侧面对比,最上面的是14TB的酷狼。 尾部。 再看看背部,顺序同上,对比下来发现,确实8TB的酷狼Pro颜值要高不少,但14TB的酷狼绝对是这三块版中体态最丰腴的。 2TB的酷狼重约519.5g。 8TB的酷狼Pro重约637.5g。 14TB的酷狼重约681.4g,相比之下,14TB的酷狼绝对是重量级的选手。 小结: 简单的开箱过后,我们发现这一版的酷狼在外观上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得益于充氦技术的加持,容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14TB,工艺和细节方面也可以看到,完全没有妥协,图1中细看会发现,四块盘中有一块在运输途中右上角有磕碰变形,拿到手后有种生死未卜的感觉,所以赶紧来上机检验下。 性能: 测试前先来看下酷狼14TB的相应参数。 CrystalDiskInfo读取到的14T酷狼硬盘S.M.A.R.T信息,盘片转速:7200RPM,通电次数1,通电时长0小时,全新盘,裸盘温度31°C。 在HD Tune读取测试中,14TB的酷狼最低读取速度为:116.6MB/s,最高读取速度为:259.5MB/s,平均读取速度达到了:205.3MB/s左右,存取时间:14.4ms。 在HD Tune写入测试中,14TB的酷狼最低写入速度为:117.1MB/s,最高写入速度为:258.9MB/s,平均写入速度达到了:204.7MB/s左右,存取时间:5.95ms。 HD Tune随机读取。 HD Tune随机写入。 HD Tune附加测试读取。 HD Tune附加测试写入。 AS SSD Benchmark测得14TB酷狼连续读写速度分别为:252.12MB/s和241.90MB/s。 ATTO Disk Benchmar测试中,8KB以后的读取写入速度相当接近,稳中有升,最终的平均写入速度为:262.144MB/s,平均读取速度为:265.777MB/s。 CDM测试中也可以看到,14TB的酷狼持续读写速度都很接近,分别达到了265.6MB/s和264.5MB/s,表现颇为出色。 在FC拷贝测试中,67.6G的影音文档,平均的读取速度达到了119.4MB/s。 平均写入速度达到了121MB/S。 实际读写速度测试: 测试电脑的配置。 零散文件实际读取测试中,14TB的酷狼初始速度维持在249MB/s左右,后续回落至139MB/s左右。 零散文件实际写入测试中,速度基本维持在168MB/s左右。 压缩文件实际读取测试中,14TB的酷狼初始速度维持在254MB/s左右,后续稳定在168MB/s左右。 压缩文件实际写入测试中,14TB的酷狼逐渐由初始的168MB/s左右攀升并维持在254MB/s左右。 NAS实测: 此次测试选用了威联通QNAP TS-453Bmini作为测试载体。 4块14TB的酷狼组Raid5。 使用iscsi创建一个本地存储D盘作为测试盘。 受限于千兆设备的传输速率,零散文件实际的写入速度稳定在113MB/s,这已经是千兆的极限了。 同样零散文件的读取速度也达到了106MB/s左右,也算跑满了千兆。 压缩文件的写入速度104MB/s。 压缩文件的读取速度107MB/s左右。 小结: NAS端实际速度测试,受限于设备瓶颈,只能跑满千兆,无法测试出硬盘的实际读写极限速度,不过就目前而言,大部分家庭还是千兆网络环境,也没有太多的顾虑,如果追求极限速度,建议还是直接搭建万兆传输环境。 IHM健康管理: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这个功能是希捷独有,也是酷狼系列NAS盘,针对NAS用户非常有用的一个功能,它通过对存储设备的监控预警,让用户可以随时掌握硬盘的健康状况,提前做好灾备,防止突发的硬盘故障,带来不可挽回的数据损毁,目前这一功能可以兼容市售的主流NAS产品(诸如:群晖、威联通、华芸、色卡司等厂商的NAS)。 以威联通的QNAP TS-453Bmini为例,打开存储与快照总管,在磁盘/VJBOD选项中可以看到每一块盘都有一个标志性的“狼头”显示,这个是只有希捷酷狼系列的盘才有的,其它系列是没有的。 双击对应的盘符,在硬盘摘要中可以看到相应的硬盘信息,包括硬盘的运行状态等。 在磁盘健康状况选项下,可以自行设置温度警报、SMART测试计划、IronWolf运行状况管理等,可每次手动测试也可以制订计划定时测试,图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每块盘的健康状况,而酷狼Pro系列盘还可以获得希捷官方提供的 Rescue服务,此次测试的酷狼并不包含Rescue服务,所以图中红色的“R”标志后显示无法获取,当然也可以自行选购Rescue服务,一年大概90元左右,对于数据存储安全性要求严苛的个人和企业,这个服务还是挺值当的。 SMART中可以看到硬盘的各项参数值。 IronWolf运行状况中可以看到每块盘,每天的负载情况,最多可以追溯一个月的数据。 温度噪音及功耗: 先看看PC端吧,裸盘测试的时候环境温度为30℃。 跑完所有的测试后,用红外测温枪测试了下大概的温度,在34.8℃左右,发热量并没有想像中的高,不过正常使用环境可能要高一些了,毕竟这个还只是开放环境下裸盘的温度。 这个是不间断运行了一个星期后,QTS系统后台监测到的磁盘温度,基本都在46℃左右,温控表现的相当不错。 家用NAS的噪音还是相当重要的一个指标,毕竟不绝于耳的“咔咔咔”声,会让人抓狂,入夜时分的郊区,相当安静,环境噪音才36dBA左右,此时搬出噪音计,贴着NAS靠放,待机时还是比较安静的,偶尔也会听到一两声磁盘转动的声音,不过声音比较小,不是隔太近,基本可以忽略,待机时的噪音大概在40dBA左右。 处于读写中的NAS,靠近时会听到持续的磁盘转动的嗡嗡声,偶尔会伴随着间歇性的“咔咔咔”声,会比较明显,大概就是正常说话的声音大小,好在我的NAS是放在客厅电视柜上的,所以吵不到我睡觉,而看电视的时候电视声已经完全没过了它运行的噪音了,就算正常在客厅活动的话,这个声音也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果实在嫌吵,可以放在电视柜里,关上柜门就完事了,不用担心说像服务器机房这般夸张。 装有四块14TB希捷酷狼的QNAP TS-453Bmini,待机时的功耗约为30.2W,希捷官方给出的酷狼14TB硬盘的闲置时平均功耗为5.3W,加上NAS本身待机时的功耗,基本是吻合的。 NAS正常运行时的功耗为38.1W左右,比待机时高出了8W左右,硬盘运行时平均功耗官方给出的数值是7.9瓦,如此算来,也是基本吻合的正常值。 总结: 我本身也是希捷酷狼的用户,从2T的酷狼,到8T的酷狼Pro,再到如今14TB超大容量的酷狼及酷狼Pro,可以看到希捷在死磕容量的同时,针对NAS盘也在不断的优化,现如今在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Rescue、RV传感器、双平面平衡、年180T负载量等技术服务的保驾护航下,可以更安心的把数据存进这些“大别墅”。14TB酷狼的出现,让小盘位的NAS也能“做大事”,只不过就目前来看,还得要狠得下心,花这个代价,一言蔽之,如果数据安全,性能表现,容量大小,使用寿命这些是你考虑的指标,那或许14TB的酷狼甚至是酷狼Pro,是个不错的选择。 希捷(Seagate)14TB 256MB 7200RPM 网络存储(NAS)硬盘 SATA接口 希捷酷狼IronWolf系列(ST14000VN0008) 京东:¥4999 去看看 <更多>

数码小评 经验 2019-05-09 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