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力究竟几何?2021秋季新品 达音科隼PRO评测    

耳机 10-09 15:50:12 4 0

2017年12月初,达音科在千元价位(1280元)推出液态金属外壳、碳纳米管振膜的隼,时隔近四年,到今年9月,该品牌推出隼的进化版——隼PRO,官方指导价1380元。

相对初代,新品隼PRO的外壳材质(液态金属)并未进化,而是回到了业内较常见的“不锈钢”。

不过,因设计出挑,其实物质感却大幅胜出初代。扔地摊上的话,初代的隼还需要擦拭擦拭才能有些卖相,而隼PRO即便一身指纹或划痕,也会更显贵重。

这一代的隼PRO在外壳设计、声学性能、线材三方面都有相对初代的较大升级。

另外,它的“硬件配置”在1500元以内也是有很强竞争力的,加之品牌历史和售后品质,若以销售角度看,它肯定会是商家乐于推广的型号。

黄色的纸壳有些困惑,简直不像达音科,我更热衷初代隼那酷炫的银色包装。

半透白纸已经是达音科目前中高端耳机的包装标配了。

会给人神秘感,强化商品贵重属性。

线粗度一般,适合外出,方便。

线皮透明度高,结合线芯的银色,会有星光般的美感。另,这条线即便在不那么亮的光线下,也会有一定的璀璨观感,适合时尚人士使用。

配件丰富,四种耳套(高音、低音、人声、均衡),多于初代隼的三种。

配合可拆卸导管使用的“三色小圈圈”,让我一下子想起达音科2013年的圈铁创世之作DN1000,依稀记得DN1000上面就有这小玩意儿。

快速可换插头(3.5、4.4、2.5)

还附赠一个6.35mm转接头,以及一块质量很好的,HIFI圈稀缺的麂皮擦布。

实际体验很好,比飞傲的同类设计要更快捷、简单,适合我这种粗人。

对准箭头标识、直接插、稍微使劲即可锁住。

DUNU的logo设计还是那么普通,除此之外,隼PRO的细节设计和工艺品质都可谓上乘。

连同稳定性优秀的MMCX膨胀插针在内。这耳机给了我足够的心理安全感和商品价值满足感。

附赠3对可拆卸调音导管,分别是通透、氛围增强、参考,出厂默认安装“参考”导管。

3对导管配合4种耳套,可以出现更多的,有细微变化的音色。这也是千元价位上,很讨好HIFI烧友的一个设计方案。

依我个人喜好,通透导管+标配的均衡耳套更好听些。

至于标配版本,它的声音虽然很耐听,但偶尔也会感到少些刺激(过瘾),不是特别适合中高频区间的乐器或是泛音呈现。

腔体部分有稍许重量感。但也许是设计的比较扁的缘故,它不太会有该品牌8年前DN1000、DN2000时代“流星锤”的感觉。
隼PRO的MMCX端子母座与公头的结合很牢固,且插上后可以比较顺滑的360°旋转,这使得它的绕耳使用要明显好于某些0.78mm双针的固定式设计。因后者若设计的不够合理,会产生不利于耳挂与皮肤贴合的情况,继而影响佩戴的稳定和舒适感。

泄压孔的设计比较特别,估计在研发期间也是费了不少功夫…

隼PRO的外壳与隼,在轮廓和体积上,似乎没啥差异。

佩戴感受也基本一致,只是触感上,隼PRO更令人心生美好。

耳套与腔体导管的匹配性很高。

安装较容易,拆卸也较简单,同时还很稳固,日常摘下耳机时不会掉落。这些细节彰显了厂商的实力(毕竟老牌了)。

隼PRO最大的魅力,从视觉角度来说,就是源自奢侈品皮具的花纹……

在喷砂、磨砂的加工方式下,要照顾到logo图案的尺寸、精确性、对称性和美观性……

真是很拼啊……

若是时光退回两年前,我是想不到这些设计元素竟会出自达音科。

总之,如今的达音科,里里外外已经蜕变,是国货之光。

这个角度很美。

值得一提的是,外面板这一圈Logo会在光照变化下反光,虽说很细微,但却强化了高级感、高雅感,也确实会给人一种“金属奢侈品”的印象。

目前拥有这种设计的耳机,达音科可能是唯一的一个。

和日本FINAL B系列一样,达音科隼Pro的面板(如上)也存在有不够平滑的,类似“涟漪”的视觉观感,这在光线较大面积照射到它,且变化角度时,会察觉。

不过通常情况下,你会意识不到。

我觉得再过几年,随着加工技术升级,这个微小问题可能会解决掉?

挺赞叹的一个细节是,在拆掉隼Pro的导管后,能看到与之连接的腔体内侧安装有“金属滤网”。

以往我所接触的类似设计的耳机,在此处都是没有任何保护的。一旦拆掉导管,就意味着内部完全暴露,会有使用的隐忧,怕脏东西进去。

总之,这个细节设计很加分。
这是腔体内侧滤网。目测装配工艺上乘。
这部分的品质,我感觉也没得挑。

内侧腔体看着还挺惊艳的。不亚于外侧。

下面谈下声音:

隼Pro的灵敏度到了110。它与手里的iphone XR(直推)、山灵M6 21版、M6 PRO 21版搭配,在响度、全频饱满度层面都令我满意。但也不算特别灵敏,毕竟,TFZ的动圈耳机还更变态。

煲机必要性:一般,初听就很不错。

隔音:一般,在入耳式耳机里面,勉强能阻绝一些中低音的噪声侵入,但开启音乐后都不是事。

搭配前端:从索尼XK到声音稍微过关的手机,再到较高端HIFI播放器,都能出好声,它的音色不怪异,也比较稳健,不发飘。算是个百搭级的HIFI后端。

声音描述(基于通透导管+标配的灰色均衡参考耳套)

一耳朵:似乎延续了初代隼的那种稍显紧致,略偏素质的听感。

中下盘有稍许力量增强,中频瞬态稍受影响,高音过渡自然,全频基本无刺激感,耐听,也比较柔和,稍显紧绷。

音色略暖,非冷声,声音不硬。大多数音乐会很有感情,但若是遇到强调空间感、静谧感的音乐,它稍显厚实的低音可能会影响那种轻快与通透。

不过,这种所谓的“影响”也是基于我与其他耳机(上图所示)的对比。如今的千元级耳机大体上都是“万能”听。除非很挑剔,否则都不算个事。

人声血肉感较明显,但不属于特鲜活、很欢快的那种,此外,它也不是锐利、华丽的风格。音色区别于达音科SA6、ZEN和ZEN PRO。

人声、乐器基音部分较扎实,密度感强,距离感适中,这部分(硬实力)优于该价位段的一些圈铁或动圈。
声场的横向挺好,垂直空间一般,听着有一定的偏“矮”的感觉。若在平衡插头下,用较高音量,则会好转。
对声场、分离、定位有较高要求的话,3.5mm插头下的隼PRO听着会相对普通,建议用4.4mm插头下的它去感受其“满血”状态。不过,即便如此,其高频动态、量感和延展也不算惊艳(相对竞品),它的中高频到高频更多是一种基于“高密度”的自然延伸,可以经得住大声压、大动态的狂轰与洗礼而无一丝紊乱。

隼PRO比K3003全频密度、规模感、饱满度、自然度(特指中高频)好,低频量感差异不算大。

事实上,多年前的达音科DK3001就已追平甚至略超K3003了,如今看来,K3003的硬素质连国产1000多元的耳塞也有所不如了。回想起K3003初上市时,它被国内科技网站评测人赞叹“声场巨大”,现在……

隼PRO的低音控制力比较好,下潜也比较深,量感稍稍多些,中下盘清晰度和柔和感要超越拜亚榭兰图,高频风格有一定差异,动态略逊于榭兰图,总体以HIFI标准的话,结合配件的声学加成,是要胜出榭兰图(3000元+)半个档次的。

对比国内同行,比如NFAUDIO NA2+,隼PRO的解析力(瞬态、动态)略显不如,它强于低音的厚度、控制力、高频的自然和人声的柔和感上。此外,丰富的配件和优秀的插头配置也要胜出NA2+。

对比声音记忆SM2。两者价位差不多相当,SM2的调音完成度很高,全频扎实、纯净,中高频结像自然且准确,细微的声音也有形体感,整体稍微偏素质,音色平滑,不刺激,不张扬,略平淡,达音科隼PRO相对厚实,下盘在某些音域下会有更富冲击感的力量呈现,也更可能爆发规模感,但中高频到高频部分,隼PRO更多照顾听感,耐听且优雅,不太会像SM2聚焦到细节形体轮廓。总之,两者都是实力派,但隼PRO有平衡插头(配件)加持,倘若隼PRO是以此形式听,那么3.5插头的SM2则会比较危险。毕竟平衡模式下的隼PRO完成度会更高。

对比QoA adonis(圈铁),adonis的舒展听感,声场、分离度、乐器高频泛音量感、低音量感都更好于隼PRO(3.5mm插头),会有起飞的感觉,但adonis标配3.5插头的线,这使得以上优点在4.4插头的隼PRO面前会变得不那么优秀,不过,分离度仍是圈铁耳机adonis的特色,此外,女声的真实感、柔美感也是adonis的厉害之处,相对的,隼pro倒显得欠缺灵气了。最后,adonis低音量感较大,大于隼pro,但下潜力度稍欠,且低音凝聚力、人声和高音密度也都稍逊色于隼PRO。

总体上,隼PRO听着很“稳”,它的声学砖块堆的很密,很工整。3.5mm插头下的它不张扬,也不那么华丽。

通常(3.5插头),它强于比较顺滑的线条、高密度且自然的基音,乐感好。若基于4.4平衡口,它会在素质层面展现卓越的一面。另外,在一些简单的流行曲目下,它的听感偶尔会超越ZEN PRO,这令我印象深刻。

隼PRO比初代隼在规模感,松弛感和信息量上都要更出色,而丰富的,高品质的实用配件更是它秒掉初代隼,甚至是一些竞品的有力武器。
实力究竟几何?2021秋季新品 达音科隼PRO评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