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pp凉又来了~
要说最近智能家居什么最火,扫地和拖地机器人必须是当仁不让,站内各种爆料和原创分享简直让人看花眼,作为一个懒人,扫拖一体机家里必须是有的。现在在家用的是某品牌的扫拖一体机,扫拖效果嘛确实不错,虽然扫地机的品牌和种类属于百家争鸣的状态,但提到扫地机器人,必然绕不开一个品牌,它就是iRobot,2002年iRobot推出的Roomba系列扫地机器人,它所提出的“三段式清扫结构”专利发明,一直沿用至今,许多品牌采用的“边刷+滚刷+吸尘口”的清扫结构就是居于此,可以说所有的品牌看到iRobot,都得叫它一声“祖师爷”。
一直有想体验的想法,直到最近才从朋友那里借到了iRobot i7+自动集尘扫地机器人和iRobot m6,才第一次使用iRobot家的产品。朋友使用了大半年,对它俩称赞有加,接下来我也会在本文来分享iRobot i7+和m6在居家清洁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外观细节
▼由于是朋友的机器,包装盒什么的肯定是没有了,跳过开箱,直接来看看两台主机的外观细节。iRobot i7目前在售共有两个版本,普通版的iRobot Roomba i7和带有自动集尘系统的 iRobot Roomba i7+,而我拿到的就是带有自动集尘系统的,今年开始自集尘已是扫地机的标配,但在19年可不是,而iRobot i7+在那个时候就有了,可见iRobot一直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
iRobot Roombai7+扫地机
▼ iRobot i7+的外观与市面上大多数机器人造型一样都是一个标准的圆形,顶部面板分布的三颗按键分别是带有LED指示灯的清洁/暂停按键以及左右两侧的HOME键和局部清洁按键
顶部前端是一个用于和充电座传感器相呼应RCON传感器,紧靠传感器的是一个提手,扫地机移动时提起来就能走,这个提手的好处很容易理解,当我们制定区域清扫时,我们直接把它提过去就行,它会自动识别当前位置并开始清扫
在按键区的下部还有一枚隐藏的摄像头,可通过vSLAM™ 视觉运算处理技术进行路径的规划
再来看看iRobot Roomba i7+的底部和侧部结构,底面的顶部是万向轮,中间是动力轮和双滚筒胶刷,底面的最下部分则是可拆卸式集尘盒,以万向轮为中心,左右分别对称分布了6枚防跌落传感器,最大限度的提高扫地机的防跌落能力
iRobot i7+与之前用过扫地机器人最大的不同就是这个双滚筒胶刷,工作时相向转动的双滚筒胶刷可有效吸入垃圾,减少缠绕,滚刷也采用了快拆设计,拆卸非常的方便
集尘盒采用了一键弹出设计,而非常见的抽拉式设计,边缘自带的白色HEPA滤网,也能进一步过滤灰尘从而保护电机
iRobot i7+搭配了Clean Base自动集尘充电座,从顶部打开就能看到收集垃圾的集尘袋,底座预留了一定的坡度,这是为了使扫地机尘盒的垃圾可以通过底部管道吸入集尘盒内
充电座的背部带有集线设计,方便收纳线缆,这个设计好评,不用看到裸露的电线了,由于线缆被收纳,所以底座可以和墙壁完美的贴合,对于强迫症患者不能更友好
iRobot m6擦地机
m6擦地机器采用了圆角正方形的设计,这样设计的好处是对墙脚进行拖地时,可以更贴合,不像圆形的那种无法完全进入
打开上盖就能拆出水箱,水箱容量450ml,对于套内面积在150平左右的家庭来说加水一次就能拖完整个室内的地面。水箱拆卸非常方便,一提一拉就能取出,加满水直接放入就好
与 i7+一样,在m6的面板顶部同样有一枚摄像头,用以实现路线的规划,m6的正前方椭圆形的小孔用于喷水,通过感知地面的清洁程度可调节喷水量,做到只能湿拖,再往下看是一枚方形的拖布快拆按钮,拖完地后通过按压它就能快速拆卸拖布,可以不再用手撕去脏脏的拖布了
m6标配4种拖布,分别是可水洗湿擦布/干擦布和一次性湿擦布/干擦布,可不要小瞧这4块平平无奇的拖布,安装时,m6拖地机会自动识别拖布种类并作出相应的拖地模式。自动识别拖布的奥秘就在拖地机底部那枚拖布读取器,当没有拖布安装时,拖地机是没法启动工作的
m6拖地机同样也带有专属充电底座,充电时整个擦地机可完全停放在底座上,即使拖布忘记拆卸下来也不用担心打湿地板
使用感受
iRobot HOME
首次使用需要将两台机器与iRobot HOME APP进行绑定,按照提示完成绑定,需要注意的是,需要选择2.4GHz频段的WiFi,连接5G网络暂时会有点不稳定
iRobot HOME的控制简单明了, i7+和m6分别处于不同的模块,但功能都是十分相似的,均可以指定清扫时间和清扫行为,通过设置喷水量、清洁次数等满足不同清洁偏好需求。在机器运行时,可以看到机器的运行动画,同时可查看机器的电量等信息
在完成清扫后,通过APP可以查看扫地机清扫的区域和所用的时间,在地图里我们也可以根据房间进行划区和命名,还能添加或调整每个房间的边界线,对地图重新绘制,满足我们的个性化清洁需求
清扫能力
初次启动扫地机时,iRobot i7+会对全屋的地图进行绘制,建图过程十分的细致,路径看上去有些凌乱,建图的过程相对来说比较长,但等建图完成后就能高效的进行清扫。iRobot i7+还提供了地图绘制运行模式,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绘制更多区域的地图,从而大大提高建图效率
对于家中地面常见的纸屑、头发和米粒,iRobot i7+扫过时,一次就能全部吸入,可以看看iRobot i7+工作一次清扫的垃圾,集尘盒内满是灰尘和毛发
对于家中常见的犄角旮旯,iRobot i7+清扫也是异常轻松,面对电脑椅这种不规则的桌角,i7+也能尽可能的进入并清扫
iRobot i7+的攀爬能力同样出色,不论是门槛还是升降桌横置的桌腿,它都能轻松攀爬翻越
清扫结束后,iRobot i7+会自动回到集尘底座进行充电,同时自动开启集尘模式,将尘盒中的灰尘吸入集尘袋,免去了我们清理尘盒的烦恼
当Clean Base的集尘袋装满后,我们只需要扔掉集尘袋换上新的就好,这简直是懒人的福音,一抽一拉一扔,扔垃圾再也不脏手
为了将扫地机集尘盒中的垃圾全部吸入Clean Base中,集尘模式时可谓火力全开,测试了集尘时的噪音大小,环境噪音44.6dB,集尘时噪音为78.2dB,u1s1集尘时噪音还是比较大的,集尘时最好白天进行以免影响别人
拖地能力
iRobot i7+扫地结束后,就是m6工作的开始,不同于其他品牌的拖地机,m6在工作时,机身前面的喷嘴会向前方喷出水流,覆盖将要拖到的区域,这对于地面上干了的污渍十分有效,喷出的水流可以充分浸润污渍,当拖布经过时,拖地效果会更好
m6在拖地时,可以看到它的轨迹并不是像扫地机一样,并不是一条道走到底,它的轨迹是前前后后,再掉头继续前前后后行进,在前进后退中喷水瓦解污渍,类似人工拖地方式,这样的好处是保证了它可以尽可能的拖到每一个角落,且让清洁效果更彻底
得益于m6四方的造型,所有对于直角区域它也能覆盖得更细致,同时由于它的高度不到9cm,那些扫地机进不去的地方,m6却可以轻松进入,例如升降桌底部支架的角落,m6就可以轻松穿过并来来回回的拖地,与i7+形成了互补
对于地面上恼人的饮料和酱汁,m6采用湿拖模式一下就能拖干净,配合着喷嘴的喷水,拖地机会再次对目标区域进行多次的拖地,直至地面干净为止
拖地结束后,对于脏兮兮的拖布,只需要按下机身前部的快拆按键,就能一键取下,毫不费力,可见m6在细节上考虑同样的非常细致
除了湿擦模式,对于相对来说比较干净的卧室和书房,这个时候就需要采用干擦模式,换上干擦拖布就能对这些区域进行擦地,使用干擦拖布时,m6会智能识别拖布,这样在拖地时它就不再喷水
m6对于不同拖布的识别也能从APP中体现,当未安装任何拖布时,机器是无法进行启动的,当我们按上任意一块拖布,m6都能准确识别并进入相应的模式,随时准备开始工作
总体来看,先清扫再拖地的模式适用于大部分家庭,上班出门后直接开启这对CP,回家后迎接我们的就是洁净的地面环境了~
写在最后
作为一个懒人,在使用iRobot的i7+和m6这段时间里,被它俩高效的清洁模式所折服,在对家中地面清洁时,我会先让i7+对家中地面进行全面的清扫,随后再开启m6对家中地面进行拖地,这样一套流程下来,家中的地面就能做到干干净净,光着脚丫跑也不沾灰了。作为一款上市许久的扫地机器人组合套装,它超前的设计理念和极佳的清洁模式,放在现在依旧是十分能打的,扫地+拖地的组合模式做到合理分工,互不干扰,可以说iRobot的i7+扫地机和m6擦地机的组合是居家清洁的最佳CP。
在使用中发现i7+和m6的的产品优势还是很突出:iRobot Roomba i7+的Clean Base自动集尘底座是懒人的福音,无需每次手动清理尘盒,大大缩减了日常清理的频率;双胶刷设计,没有毛发缠绕的问题,清洁更加方便。iRobot m6快拆大容量水箱设计,450ml容量可以满足一般户型的需求,边拖边喷水的设计,提高了清洁能力,相比较与现在大多数拖地机只能给拖布加水的设计,m6更加的高效;
在对它俩的使用中发现同样也有值得改进的地方:iRobot i7+对地面上小体积的物品识别性不太高,会出现推出它前进的问题,所以在清洁时最好清空地面;此外,m6的越障能力仍有不足,对于较高的门槛无法有效攀越,同时拖布无法做到自动清洗,只能手洗,对于懒人来说就显得不方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