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去年的时候我从厂家借来过1款X1s,印象很好,首先体积小,它是一台不占桌面空间的解码耳放一体机,放在哪里都合适。其次是外观,虽然有炒冷饭的嫌疑,但不得不说辨识度很高,做工也都很出色。声音方面则偏素质为主,所以调味相对朴实,以便于我们搭配不同风格的耳机。最后则是该系列向来以可玩性高而为广大烧友们熟知,有的烧友拿回去接个iPad或者手机,要么再接入有源音箱,一套完整的迷你音响系统就搭建完成了;有的则是X5s数播+X1s解码耳放+XC1+XP2线电全部带走,组成一套音质强化版的“西装”套装;更有甚者直接插到电脑上,当做外置声卡来用,提升PC平台的音质表现,稳如dog!
这回,他们家发布了X1系全新一代解码耳放一体机:aune X1s GT。
aune X1s GT是X1系列的第八代产品了,估计这个“GT”应该来自跑车的概念,我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是梅赛德斯 AMG GT四门跑车~,有着高性能和小钢炮的寓意。这里简单摘抄部分产品特点:
老牌台资机壳厂高品质定制机壳
具备多国认证的明纬定制电源
整机多达 733 个元件,包括C0G/FK电容等高品质元件,达到中型一体机规模
PLL 锁相环核心,SR 通讯级 PCB
外部时钟接口,整机时钟同步技术
正负 9V 供电 四 路全分立耳放
其实这些特点里,我最关心最看中的是其中三点:
1)S8的PLL技术
2)S1C的时钟技术
3)B1的全分立耳放技术
这三点是aune自家的核心技术之一,现在全部都集成到了一台售价仅为1699元的解码耳放一体机里,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匪夷所思,莫名其妙,同时又充满无数期待,叫它小钢炮,名副其实!
aune X1s GT依然是那个熟悉的样子,圆弧形的顶盖,两侧做了圆润的大凹槽。其实我之前一直疑惑为什么两侧要搞出那么大的延伸前后端的大凹槽。现在我知道原因了,那就是能方便用户更轻松的搬动它!aune X1s GT虽然不是随身听,但在台式机当中也算是小巧玲珑了,加上它有很多的可玩性,搬来搬去在所难免,手指头刚好可以放进这个大凹槽里,这个小设计实在贴心。
背面的接口比较丰富,同轴、光纤、USB,还有两组RCA,但最让我兴奋的还是增设了一个10M时钟接口,2000元不到的一体机能接时钟的,还有谁?
“万年不变”的前脸,看似跟以前几个版本都差不多,但实际上改进还是不少的。比如除了6.35单端输出,它第一次增加了平衡输出,4.4的,这样可以方便适配更多的耳机了。脸上一些红色的点缀也比较讨喜,开关还是那个开关,但是亮机后,开关边缘会有一圈红灯,也是挺好看的。值得一提的是这回的耳放模块做了彻底改进,网上已经有小伙伴发出拆解图了,耳放模块是一块独立的电路板,现在是升级到了4路平衡耳放,电路构架也升级到全分立放大(之前版本都是运放+buf)。
手头正好有一台时钟XC1,叠叠乐很和谐。
aune X1s GT和XC1背面展示
我是把它们用在电脑平台的,所以就没买专门的数播设备。
【主观听感】
前端设备一览:
AMD Ryzen 5 5600X平台
aune X1s GT解码耳放一体机
aune XC1时钟
foobar2000 v1.6.7
拜雅T1二代
hifiman Edition XS
真力8020D音箱
先简单聊聊T1二代的表现,我一直都很喜欢用这耳机来测试前端的,因为它有一个特点:不好推导致的比较容易让声音变得杂乱无章。这次的aune X1s GT在耳放部分用了单独的电路板,板载277个元件,可以看出aune在它身上是下了功夫的,用来直推T1二代也确实没让我失望,只是由于耳机本身阻抗太高,音量需调到13点位置才能有正常声压。
第一个带给我的深刻印象是这套搭配下的T1二代居然声音是相当扎实的,一点都不飘!声音沉稳得下来,密度表现也良好,三频段还是很均衡的,就是高频不那么透亮。听人声流行的时候,人声表现上佳,显得很有味道,或者叫“润”应该更加贴切一些。低频部分也不匮乏,有着良好的下潜,并且居然一点都不散乱,宽松里带有一点紧实。
整体音色方面,相比印象中的前一代X1更有音乐味道,不是朴实无华的那种,此时我正在聆听一曲席琳·迪翁的《My Heart Will Go On》,开头的笛子声可以明显听出是从录音棚的远处传来,高频细节亮度虽然一般,但很细腻,没有齿音。人声响起在耳畔,很近,但是细节很多,换气声能听得一清二楚。低频部分就像前面提到过的,下潜一般,凝聚力比较高,同时能隐隐听到一些低频动态的细节,这是一个让人很舒服的音色。但如果用来听古典.......较大场面、乐器比较多的场合下的T1二代还是出现了些凌乱的感觉,声场很规整,但空间感比较有限,动态气息较弱,于是......我很好奇它的4.4mm平衡口到底是什么样的感觉,咨询了aune客服说是有一条XLR转4.4的转接线要上市了,就先给我邮寄来一条,试试效果。
呐~就是这条转接线了,看起来做工可以的,线很粗很软。XLR插座跟我那条T1二代原装线的插头一样是纽崔克的。
开声即王炸!
之前在单端口时,音量要调到13点才合适,现在直接......9点即可。声音的充沛度直接秒掉单端!更重要的是它的平衡输出并不是傻大粗,声音相当细腻的。调音上应该说跟单端口听不太出明显区别,但是细节明显更好,推T1二代这种耳机,细腻是一个方面,另外在低频动态上明显是出来了,听一些流行歌曲的时候,低频细节很多,但下潜其实并不深,这种高质量的低频用来烘托流行歌氛围感足矣。
大编制上,T1二代的动态依然很稳,千与千寻原声大碟里的《The Empty Restaurant》是一首现代古典音乐,开头的鼓点,定位感清晰,接着响起的小提琴很丝滑,包括更远处的笛声、竖琴、以及小号等等各种乐器,分布的位置是比较明确的。声场方面,整个空间感很宽阔,包括横向和纵向,感受不到奇怪的形状。而在动态方面,这套小小的西装套装可以轻易地激发出来,这一点实在让我意外。
T1二代在这套系统上面,是我听音时间最长的。T1二代有多难推大家想必都很清楚,至于它在aune X1s GT有没有推“饱”,其实我很难回答,因为我从来没把它放到过更贵的系统上听过......,但由于平衡口更澎湃的推力,听下来感觉T1二代音色很迷人,质感柔和且温润,但又不显得油腻,透明度很舒展,有一定的厚度、有很好密度,也有出色的层次。如果说aune X1s GT的单端中规中矩,那么你如果入手它就一定要试一试它的平衡,一定会惊艳到你。
换上hifiman Edition XS,同样是惊艳到了我,不是因为难不难推的问题,而是这耳机即便在单端口也能轻易出好声,甚至脑海里有豁然开朗的感觉!hifiman Edition XS在这套前端上显然是更贴切的,舒展性和自然顺滑的感受远超T1二代的单端口,这应该不只是平板架构耳机的原因,它的阻抗也不算高,具有易推属性。
一曲周杰伦的《本草纲目》演唱会版,有着比较高的刺激度,瞬态速度和动态响应的反馈都有气势感,特别是乐起时的低频,能量感爆棚,现场感十足,同时密度也明显要比T1二代更好一点。人声响起时,有着明显的带有现场录制的人声气息,由于演唱会是不提供防喷罩的,周董不经意间的喷麦居然能给现场感加分不少哈哈,还有,周围群众的欢呼和鼓掌,定位明确,空间里的每一个音乐仿佛都是一个个有生命的元素,能够激活你身上的每一个细胞跟着节奏跳动,这种感觉实在太真实了,真实到仿佛我就是演唱会里的一员,氛围的调教异常出色。
此时切换到一首张学友的粤语歌《春风秋雨》,人声一下子与耳朵距离拉开了不少,但人声细节依然事无巨细的灌入耳朵,背景电子乐部分与人声的分离度强得有点可怕,底噪更是被压制得一点都感觉不出来,黑黑的背景下,这首音乐仿佛像是把人带入到了吸血鬼之城......安定(声音基底)中却带着一丝不安(个人情绪),虽然我是歌神的粉丝很多年了,但此曲还是我头一次听,仔细查了查资料,才知道来自于专辑《饿狼传说》,怪不得音乐风格诡异的相似~。说回器材本身,这套搭配应该说是相当杂食的,但音色上并不是平铺直叙的表现手法,而是有着比较明显的鲜活感,有些歌曲本身对于情绪的渲染很强,这套配置能够把这些情绪一五一十的反馈给你,润泽的中频,明亮犀利的高频,动态气势充沛的低频,这些都是能激发你情绪的一些关键节点。
aune X1s GT的线性输出方面,我接驳的是一台真力8020D音箱,当然不是用的原线,而是花了近两千入手的XLR转RCA......,可能本人耳朵不太好使,这箱子我在很多一体机上都试过,感觉声音都差不多哈,不负责任判断aune X1s GT的线性输出还是很靠谱的。可即便如此,我发现接入的这台XC1有着比较明显的提升,以上听感部分就是外接时钟的情况下描述的一些个人感受。那么不接外部时钟呢?其实我在日常使用aune X1s GT时做过切换。单独aune X1s GT其实在声音素质上已经足够好了,或者说完全对得起它的价格,调音上前面提到的一些内容它都有,但时钟的加入其实并非改变了调音风格,而是在一些细节上更加突出,比如解析和通透度更好,背景更加安定,这些都是一耳朵就能听出差别的,甚至会让你产生“换了一台机器”的臆测......,所以我在YY如果给这俩货再套上个线性电源呢?这里我当然不是鼓励大家一定要买时钟买线电,不同需求的用户有不同的玩法,对于初烧来说一台aune X1s GT也够用,时钟接口只是给大家多提供了一种玩法,大家按需选择便是。
【总结】
aune X1s GT是一台好机器,相比前代产品是有很大进步,声音方面更是改变了以往一贯的平实直白的风格,变得鲜活,有血有肉了很多。外接时钟和4.4平衡输出的加入也给它带来了更多的可玩性。值得一提的是aune自家的这台XC1时钟,确实平价,搭配aune X1s GT也就三千出头,爱折腾的还可以再搞个XP2线电一拖二,依然是一套超值的搭配方案,迭代到8代目,这是修成正果机!好啦今天的小分享就到这儿,我是歌布林,大家拜了个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