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晓飞影!
一个数码爱好者,也喜欢在众多平行领域探究摸索,让生活多一点乐趣。
关于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的讨论已经非常多了,避免参数党,自己在四年内用过四款不同的 MacBook 系列,从 intel 到 M1 到 M1 Pro,每一代都带来不一样的感受,深度体验会给大家带来更真实的反馈,为何最后会换到 14 寸的 M1 Pro 芯片 MacBook Pro。
2018 - MacBook Pro 13.3寸 (i5 8G 256G)12358 元
其实我在四年前还一直是在用 Windows,从来没用过 MacOS 系统,在 2018 年花了 1W2购买的是 13.3 寸MacBook Pro 深空灰(四核 八代 i5 8G 256G 固态),因为是第一次接触 Mac,觉得先从丐版试试看,MacOS一开始用不惯,但是没几天就熟悉了立刻上手了,而且屏幕素质真的是好太多了,不过刚开始从零学剪辑觉得 FCPX 比 PR 真的好用太多了,也坚定了继续用 Mac系列的心态,只是 8G 的内存真的捉襟见肘,AE 打开有些效果多了和 PR 一样崩溃,所以决心下一台一定换个好一点的 MacBook Pro。
2019 - MacBook Pro 16 寸(i9 64G 2T)31822 元
2019 年其实就猜到新款的 MacBook Pro 一定会到来,也是苹果的第一台 16 寸级别的笔记本,屏占比更高了,体积也没变多大,于是毫不犹豫的就决定上顶配,只有硬盘无所谓可以外接,2T 就足够了,因为有教育资格所以便宜了 3000 多,顺便把 Pro App 的教育套装买了,FCPX 也入正了。我心想去年花 1W2 买 13.3 寸 MacBook Pro 真是 49 年入国军,殊不知这次才是真正的 49 年入国军,后话再说。
16 寸的 MacBook Pro 太强了,几乎所有的视频项目渲染都是秒结束,不管是多开 FPCX、LR、PS、AE,内存都从来没饱过,永远都只用到了 30%的性能,有点暴殄天物,我心想用个 5 年都不会遇到性能瓶颈,唯一吐槽的就是风扇真的吵,哪怕只聊天刷个网页都能起飞,i9 压不住啊。
2020 - MacBook Air 13.3 寸(M1 8G 256G)6879 元
2020 年 M1 芯片刚发布后业界都在震动,我还没觉得太兴奋,心想我这 16 寸顶配 i9 还有啥可求的。直到小伙伴试过了一次 M1 芯片的丐版 MacBook Pro 后,说简直太强了,因为小伙伴就是被我怂恿也买了 3W 的顶配 i9,所以他的体验对比我才相信,我又去重新搜索 M1 相关的评测,发现几乎可以完成和 i9 一样的工程,甚至某些速度更快。一个三万块,一个六千块,虽然心里有点不平衡,不过我立刻意识到现在必须赶紧卖掉 16 寸顶配止血,苹果在芯片上已经摆脱了 intel 的束缚,后期一定会起飞,晚卖一个月就亏了 1000 多,好在 2W6 出手了,这是最正确的决定。
又是教育优惠 6879 入手了 M1 芯片的丐版 MacBook Air,此 Air 非以往的 Air,作为生产力工具,以前的 MacBook Air 都是玩具从来不会去看,这一次苹果格外良心,MacBook Air 和 MacBook Pro 几乎可以说是同配置,哪怕这是 7 核心的 M1 芯片,依旧是史上最强的 MacBook Air,16 寸太重了,这次索性要轻便。如果说之前16 寸顶配只发挥了 30%的性能,那这次 MacBook Air 一直是 100%的性能利用率,毕竟 ARM 架构有太多软件没有适配,必须经过一道转译,性能会有损失,好在 FCPX 是自家产品,简直是把 M1 摸得一清二楚,流畅无比。不过 PR、LR、PS 说实话在 8G 的内存里跑还是比较吃亏,属于能用的状态,达芬奇也剪辑得不太流畅。我这次是想清楚了 M1 版本的就是过渡用,等第二代必换,所以买的最低配,出手也亏不了多少,如果真的想当生产力工具,最好买 16G 的 MacBook Pro。
2021 - MacBook Pro 14 寸(M1 Pro 8 核,32G,1T)17949 元
不得不说苹果真的是刀法精准,这一次购买 MacBook Pro 真的在选配上考虑了很久,五档 CPU 和显卡选择是第一次看到,如果看到上面我选择的是 32GB 内存,肯定会有人问为何还选个丐版 CPU,加 1350 变成满血 CPU 还送个快充头不好吗?
我一开始也这么思考过,经历了 3 代 MacBook 系列的使用,从上一代购买我就不再迷茫,知道自己的需求,这一次也是一样。应该是我不需要浪费 1350 元去升级 CPU,上一代 6879 元购买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其实是被我强行变成生产力,一年来也完成了许多项目,我对它能干什么心里太清楚了,整个使用过程中 8G 的内存总是浮动在 90%的,由于苹果的内存机制非常强大,会灵活释放感受不到卡顿,只要当 ADOBE 全家桶出现的时候,内存瓶颈就出现了,会明显感受到卡。而整个使用过程中,无论是剪辑视频还是处理照片甚至是网页多开,CPU 长期不超过 50%。只有两种情况 CPU 会达到 100%,一个是在 LR 批量导出照片时,另一个就是油管播放 8K 视频时。
至于固态硬盘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对性能毫不影响,所以512GB 对我来说都是够用的,8T 可以达到 7.4GB/s 的极限读写很变态,不过 512GB 和 1T 都能都 5.5GB/s 左右。选 1T 的原因是因为这次增加了 SD 卡槽了,我不用每次都带 PSSD 硬盘和读卡器,节省了一个雷雳 3 接口,所以我可以直接把素材拷进 MacBook Pro,回去再中转到硬盘里,因此就选 1T 稍微大一点就行。
16 寸对我来说太大了,背负的重量也太重,如果都买 16 寸我肯定配置会选 M1 Max 顶配,又会中了苹果的阴谋,用过了 3 代我觉得 14 寸对我来说刚好,定制版预定了半个多月才到手,又使用了接近半个月,接下来就说说真实使用体验。
开箱
取下 MacBook Pro 可以看到底部的说明书和 Type-C 快充磁吸头,这次磁吸充电头是一次复古回归,好处是支持更快充电和一拔即掉的设计,不过我甚至都没拿出包装箱,直接留着二手出掉的时候还会增加溢价
67W 确实是用不到,我认为只有 140W 的充电头才有使用的必要,家里有很多体积更小的 65W、100W 氮化镓充电头,而且我是连接副屏显示器使用,USB-C 一线通更方便,一拔即掉的设计对我来说也意义不大,拿走笔记本本身要拔掉显示器传输线,何必再多拔一个磁吸充电头。
右侧的变化是最欣喜的,原来M1 的 Airhe Pro 右侧都没有雷雳接口,2 个接口真的太少了,我一直期待新款 Pro 是 3-4 个,因为之前 16 寸是 4 个,现在 3 个是刚刚好,因为多了 HDMI 和 SD 卡槽,相当于是把一个扩展坞给省了,HDMI 是 2.0 的有点可惜,不过我觉得是临时出去方便接外界的各种 HDMI 设备进行展示,而 SD 卡槽的接入简直是史诗级的回归,不用随身带读卡器真好。
目前 3 个雷雳 4 接口我的使用方法是,一个接 4K HDR 显示器的 USB-C 一线通,包含供电,一个接 2TB 的 PSSD 硬盘,一个接万兆网络转换器可以局域网访问万兆 NAS,可以说全部用满。
至于这个刘海,说吐槽也该吐槽,如果是加入了 FACE ID 模块我能理解,只是给摄像头和光线传感器画这么一大块真的是太奢侈了,明年升级又可以吹一波了。但是顶部这个 Bar 的区域也确实算额外赠送的了,以前的 13 寸没有这上面这么大的区域,总体来说显示区域是更大了,不过 Bar 的展示空间被压缩了,比如 istat 这种状态插件估计都显示不了了,好在我是外接显示器的,大屏幕不受影响,也建议多接副屏使用。
使用体验
顺便反馈一个 BUG,我用的显示器是 AOC 的卢瓦尔系列 LV273HUPR ,4K HDR 支持 65W USB-C 一线通,这也是我一开始想好了刚好 67W 的第一档 CPU 适配的原因,但是接上显示器却无法充电。经过我多次测试,必须连着显示器,MacBook Pro 重启才会启动充电,视频输出是无影响的,只是这个充电功率最高才 8W,神奇的是我一直高强度剪辑也能充进电,我看电池输出也有个 15 W,输入却只有 8W,不知道是不是 istat 的显示 BUG 还是 M1 Pro 的兼容问题,但是充电时间确实也巨长。我在网上已经看到同款显示器换了同款 14 寸 MacBook Pro 后也充不进电的情况。所以我也不敢贸然换别的显示器,万一换了还是一样 8W 就亏了,等我好友的顶配 M1 Max 到了后,接他的 90W 一线通显示器试试看再说。反正目前 8W 充电也一样正常使用,也没有太多不便的地方。
总结
四年的四款 MacBook Pro 更新就像是踩坑摸索之旅,第一次产生购买欲望的时候总是会选择困难症,但是随着深入体验,的确是越来越明确自己的需求。
M1 Pro 是真的强,单说剪辑软件总结就是更快了,渲染更快,导出更快,支持 ProRes RAW,8K 视频也不在话下,虽然我目前最高剪辑的只有 4K 的素材。3 个雷雳接口比 2 个是质的改变,如果将来局域网能达到 40G 的传输带宽,雷雳接口也不会是瓶颈。磁吸充电头、HDMI、SD 卡槽其实以前就出现过,现在更完善了,其中 SD 卡槽给工作流带来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节省了好多步骤,时间就是金钱。ProMotion 自适应刷新率技术,最高可达 120Hz的Liquid 视网膜 XDR 显示屏,也是目前笔记本中最强的显示屏了,所以副屏显示器哪怕校色不那么准,我也可以用 MacBook Pro 的屏幕当基准,大屏只罗列素材时间线。
新款的 M1 Pro 和 M1 Max 都很强,基本是在巩固苹果的芯片王朝,但是价格确实也很贵,不要冲动购买,在我看来,M1 Pro 最丐版的 16+512G 的 14寸 MacBook Pro 是非常值得购买的生产力,优惠力度也最大,因为不需要定制,如果是真的靠这个吃饭的重度使用者,不用我说也会花几万买顶配,因为项目回本也会很快,我的小伙伴这次就没有随我,直接 3W 多买了 2T 硬盘的 14 寸顶配。而如果只是还在学习阶段,或者是个人拍视频爱好者,我更推荐去年的 M1 芯片的 MacBook Air,6000 元左右的内几乎找不到对手。顺便一提,苹果的设备二手保值率是最高的,前三台基本是没几天沟通就全部出掉了,所以如果真的想买了,也不用太纠结了,将设备使用起来,自我学习并提高,最终能产出就是最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