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段时间没有折腾回音壁了,而这次再开篇谈这东西,主要是最近将手头的回音壁升级成了5.1声道家庭影院,从而也使影音体验获得了一个大跨步的提升。让我不禁思考起来,回音壁这个东西到底值得为其投入多少资金?万元以下听个响是真的吗?
文内包含有许多个人的观点。如有错误,请及时指出,在此虚心请教。
首先依旧聊一聊回音壁是什么?
简单说,回音壁是简化压缩后的家庭影院。通常回音壁内部设计有多个扬声器单元,通过模拟方式,达到环绕立体声的效果。
拥有多个单元就是回音壁了吗?
回音壁又有着另一个名称,Soundbar。将这个词拆开后,刚好是“声吧”。这也是当初Soundbar刚进市场时的音译。可实际上,声吧并不完全等同于回音壁。我们所说的回音壁是支持音频解码,能虚拟出环绕声效果的Soundbar才能称之为回音壁,其余的只是扬声器单元比较多的声吧而已。
这种我称之为“伪”回音壁的产品,大多出现在早期和低价产品中。当时有些厂商并无声学技术,但为了赶上这波“利好”,就只堆扬声器单元,反正Soundbar/回音壁也没有明确的定义,其中的水份自然深不见底。
实际上我们按原理的不同,会将回音壁分为两种,真实反射和虚拟环绕。
回音壁这东西是出自YAMAHA的手笔,在平板电视逐渐开始普及的时候,YAMAHA的工程师预见了未来用户的需求,从而推出了YSP-1回音壁,也是全球首款5.1声道的条状音箱。
当时YSP-1由42个扬声器构成(2W*40+20W*2),使用的就是墙面的反射原理,实现环绕声的效果。至于后续的产品更新迭代就不谈了,YSP-5600投音机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但从当时的雏形来看,YSP-1刚出现时就已支持且兼容Dolby Digital,DTS,Dolby Pro Logic II以及DTS Neo:6,可见对于回音壁来说解码器是必备的。
回音壁适合什么人?
首先回音壁是以长条形为主,通常使用一体化的设计,可放置在桌面或安装在墙壁上。与传统家庭影院相比,它不会占用多少空间,能很好地与电视达成视觉上的统一。再加上它没有复杂的接口,通常即插即用,无预先埋线的烦恼,调试也简单,更适合普通家庭。
在音质上,回音壁除了给予电视音质上的一个补充以外,在观影或游戏时也能达到不错的效果,能满足普通用户对于电影音效的追求。
选择上的思考
前面说过,相较于传统家庭影院来说,回音壁的优势在于外型、接口和操作都趋于“简单”化。但市面上的产品那么多,怎样的Soundbar/回音壁才是合格的呢?
选解码器
我们知道,在家庭影院中最核心的部分是音响系统里的功放。因为功放除了用于推动音箱发声以外,还肩负着解码,比如DTS解码、Dolby解码等。回音壁也如此,支持的解码器规格越高,售价也越飙升。
什么是DTS与Dolby?
DTS是“Digital Theatre System数字化影院系统”的缩写,是现在用于电影、游戏和音乐上的一种音轨环绕声技术,能让人体验到身临其境的感觉。现在常见的DTS音效为DTS Digital Surround,DTS-HD Master Audio,DTS:X以及DTS Virtual:X 。
其中DTS:X是DTS在2015年推出,用于抗衡Dolby Atmos的声效技术,而DTS Virtual:X可以看作是增强版,它可以将2.0声道转变成虚拟5.1环绕声道,甚至是全景声。
杜比数字技术(Dolby Digital),是由杜比实验室发布的家庭影院环绕声系统。和DTS一样,它也属于利用心理声学原理来对声轨进行编码的有损的数字压缩技术。比较常见的有除了Dolby Digital ,Dolby Digital Plus以外,还有Dolby TrueHD和Dolby Atmos。
那么如何鉴别是否是合格回音壁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看产品页面或音箱上是否标有认证LOGO,毕竟杜比或者DTS音效认证是个宣传卖点。
接口需求
作为一个“简洁化”的家庭影院,回音壁的优势就在于集成度高,它能够驾驭到很多的使用场景。我们除了可以连接电视和播放器以外,还可适配至游戏机、投影仪和手机上。因此接口的丰富程度,也就决定了它的场景数目和易用性。
正常情况下HDMI > 光纤 > 同轴 > AUX。考虑到数字时代的特性和多设备的需求,HDMI是必备接口,毕竟带宽大,能承载高码率的传输需求,能配备两个以上最好。并且个别厂商已砍掉同轴口,只保留着光纤和模拟音频输入口。至于无线蓝牙和USB插口,常规回音壁都会普及此功能。
声道单元
只要聊到音箱产品,必然逃不脱声道参数,特别是集成度较高的回音壁产品,在挑选时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2.1声道,5.1声道,7.1声道等话术。那么这些声道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后续的类似5.1.2或7.1.4均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天空声道数。
总的来说,尽管声道越多环绕的效果在理论上也会更好,但并不代表内部单元越多越好,也要考虑到声道的合理性。因此在音频行业中,还是很看重品牌的,毕竟有技术沉积与底蕴在。
回音壁更多是作为重塑电视机声音的选择,以及替代传统家庭影院。所以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们更应该考虑回音壁的拓展能力,解码能力。
看到这相信大家对回音壁应该有个大概的了解了。那么回音壁的音质究竟如何呢?正常来说,产品都是一分钱一分货,高端回音壁在理论上会有更好的音质。但终究是术业有专攻,在极致HIFI体验上属于弱项。而且在播放普通音频文件时,5.1声道下的2个后置音箱并不发声。
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告诉各位:当电视“不送”喇叭时,就如同手机不送耳机和充电器一般,是厂家变相降低成本的方式。韭菜终究是跑不掉的,只是留给谁来割。
那么回音壁的实际使用体验如何呢?借着升级设备的机会,接下来聊一聊我对于3.1和5.1家庭影院的使用感受。
回音壁、对箱加低音炮组合
我用的回音壁是BLUESOUND的PULSE SOUNDBAR 2i,这也是最早入手的BLUESOUND产品,后续的音箱与低音炮都是围绕着它来架构,称其为“地基”都不为过。
场景体验
既然是组建家庭影院系统,自然观影是首选,试听选用的片源依旧是代表性极强的《拯救大兵瑞恩》。
《拯救大兵瑞恩》
开场20分钟的奥马哈海滩战戏份,炮火爆炸后所带来的轰鸣声效果相当赞,有很深层的回响体验,这是在没有加装PSB Alpha S10前所没有的体验,远超出之前单独使用回音壁时太多。特别是登陆艇那段,多了两个PULSE FLEX 2i音箱后,炮火的爆破方位明确,远近层次关系更有实感。
打开艇门时,德国MG42的子弹会有从我的正面出现的感觉,空弹壳不断的掉落声、断臂残肢、血液飞溅、医护兵的呼唤此起彼伏,各种呐喊声与子弹交织成了一片,瞬间将战场的氛围烘托了出来,给人一种仿佛置身海滩战场的感觉,影片的代入感提升了几个档次。
我最喜欢的要属M1加兰德射光子弹后发出的清脆“乒”声,离耳边是那么的近,就如同我正在掌控着一般。还有用春田M1903击中狙击手的桥段,我会不自觉地跟随着杰克逊屏住呼吸,当击中敌方瞄准镜时,中弹感相当真实。
《Mad Max Fury Road》
末世风的《Mad Max Fury Road》中,在拥有10英寸外置低音炮的烘托下,气势感变得很足,特别是狂沙追逐剧情,可以感到风暴仿佛要撕裂整个画面,似乎要从影片里溢出到现实中。
而当车头的吉他手开始“引领”追逐时,那不间断的鼓声,所营造出来的氛围感,让人肾上腺素瞬间飙升,低音炮立了大功。而5.1声道的组合,能让我感知到影片中车辆的撞击方向,声场也饱满且真实。
《疾速追杀》
在《疾速追杀》中,基努·里维斯的那种行云流水的打斗,拳拳到肉的打击感,枪械击中人体后的反馈,也只有在5.1家庭影院中才能体验到。此外,尽管打斗、呐喊和枪车声交织在了一起,但声音的细节表现并不弱,人物的对白清晰,换弹夹拉枪栓的声音真实,画面充满了立体感。
彩排影像
除了正常的观影外,家庭影院组群后欣赏Live版的音乐影音也不错。在播放Michael Jackson的彩排影像时,人声部分清晰并相当有穿透力,背景乐有层次感,左右声道均衡。
遇到Michael Jackson飚高音时,无明显的毛刺感也不发虚,还略有一点延伸。鼓点相当有力量,但又不会淹没人声部分,解析度不错,音乐能够顺滑过渡。整体的声场很大,乐器间的位置关系明朗,现场氛围感强烈。
游戏体验
玩游戏搭配上家庭影院是怎样的效果?在《极品飞车》游戏中,给我最直接的体会是低音效果的震撼。涡轮加速时的层层递进,充满了力量感的引擎轰鸣声,每次转弯时轮胎与地面间的摩擦,配合着警笛声的忽前忽后,左右摆动的声音,游戏沉浸感很强,让人热血沸腾。
如果你喜欢动作游戏一定不能错过《战神4》,踏上北欧荒野,与众神对战。在音效上,游戏中的细节会被放得很大,如人物的踩雪声,火焰的燃烧,河流的声音都环绕在四周,并且会随着游戏人物的移动方向而变化。
而对战时,每一拳打在敌人身上的声音反馈都相当真实,质牌格挡的音效也相当赞,游戏体验在无形中提升好几个档次。特别是BOSS战时,奎托斯的嘶吼,斧头的砍击反馈,在手柄和环绕音效的加持下变得十分激进,游戏氛围是普通耳机所无法比拟的,每一次BOSS战后都让我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这里顺带提一下PS5的音频设置方法。
进入PS5的“声音”设置后,选择“声音输出”,将输出装备选为“HDMI装置”,声道数设为5.1 ch,最后的声音格式(优先)一定要选为Dolby。
其实就算不是3A大作,只要连接上回音壁都会比较明显地有加成。就以Switch上的《太鼓达人》为例,鼓点声会比只用电视音响输出时更突出,手柄随鼓点声敲击,声音上无任何延迟,连击进入白热化后再配合BGM响起,氛围瞬间拉满,音乐性越强游戏体验也更优。
值得一提的是,当我们在播放常规音乐时,大多数情况下后置对箱并不发声。考虑到这套系统支持到Hi-Res标准的24bit/192kHz数字信号,所以我选用DTS音源作为输入。
以《哭砂》的表现来说,人声部分还是可圈可点的,干净与饱满度都不错,林志炫的每个咬字细节都听着很舒服,特别是颤音和气口的细节均变得很清晰。而在轻快节奏的《Automatic》中,节奏感成为首位,低频带来的动感节拍听着很上头,会让人不自觉地跟着点头。乐器与人声间的分离度也很高,能清晰地分辨出乐器与伴唱的位置。
BLUESOUND家庭影院
BLUESOUND PULSE SOUNDBAR 2i回音壁
BLUESOUND PULSE SOUNDBAR 2i回音壁采用全黑外观,采用常见的长条造型,总长度在1070mm左右。四个边角使用圆弧过渡处理,外壳触感较细腻,有类肤感。
由于音箱表面网罩不可拆卸的关系,所以只能隐约地看到有8个单元。根据官方参数,PULSE SOUNDBAR 2i回音壁采用了主动单元与被动单元的组合,左右两端是2寸的中音单元,而较小的是1寸高音单元,紧接着是4寸低音单元以及4寸无源辐射器。
中高低三分频均有,这也是现今常规音箱的做法,不过回音壁用上无源辐射器算是很少见的设计。
音箱的所有接口与按键均集中在背面中部,呈一字排列。接口上除了电源插口和HDMI ARC接口以外,还配备了光纤口、低音接口、USB-A插口、LAN网络口以及SERVICE调试。接口方面较齐全,能适应各种输入环境。
此外,PULSE SOUNDBAR 2i回音壁还采用了NAD的柔性削峰技术。一般来说,当音量开得比较大时,如此时输出超过其额定功率,就会容易产生削波失真,使声音变得刺耳,生硬。而NAD的削峰技术则能够智能检测失真临界点,减少音效的失真,从而获得更清晰的声音重现的同时也保护了扬声器。
BLUESOUND PULSE FLEX 2i音箱
Bluesound PULSE FLEX 2i到手为对箱,当然也可以单独买一个。音箱的体积不大,具体尺寸为18.3*12.5*10cm,约重1.2KG,属于同类音箱中较小巧的。实际上Bluesound PULSE FLEX 2i在单独或串联使用时,也是桌面音箱的性质。不过既然是组建家庭影院,不对箱怎么行。而且为了配合回音壁,我入手的是黑色款。
音箱的外壳采用磨砂类肤工艺,触感细腻。但这种材质也容易沾染灰尘,日常打理时建议用细的毛刷轻刷表面浮尘。整体外形方面比较中规中矩,边缘的圆弧处理也很常见,没有任何花俏的设计。
箱子正面的金属面罩为不可拆卸设计,内里“隐藏”着一个3.5英寸低频单元和1英寸的高频单元,从规格上来说已几乎将箱子填满。配合NRC房间声学补偿技术与PSB扬声器技术的加持,更能适合家居聆听。
Bluesound PULSE FLEX 2i的控制区域设在箱子的顶部,采用传统的实体键控制。尽管现在很多音箱都采用触控式,但音箱这东西还是实体键更靠谱,调节音量也精准。按键上除了常规的切歌、播放/暂停、音量大小调节以外,还设有5个数字键,用于在APP内设定快速切换。
值得一提的是,当音箱通电后顶部的按键会亮起,方便用户在昏暗的环境中掌控其状态和操作。例如网络配置连接成功会变成蓝色长亮。当然,如果担心光污染的话也可以在APP中关闭。
此外,在正面的金属面罩下也隐藏着一个状态灯,与播放/暂停键的指示灯相关联,也是用显示当前的音箱状态。
音箱的所有接口均设在背面,而且非常丰富,除了AUX输入口、MINI-USB和Service调试口以外,还附有USB-A接口,LAN网络口、耳放接口、壁挂孔以及电池插口。从输入的多样性来说,Bluesound PULSE FLEX 2i已涵盖了绝大多数的音频输入方式,包括NAS设备都可读取。此外,通过USB-A接口还可读取
MP3/AAC/OGG/FLAC/WAV/AIFF/MQA等各种音频格式。
如果需要户外使用时,也可以考虑购入官方的电池组件。不过考虑到Bluesound PULSE FLEX 2i的重量,我想这方面的需求也不多。
Bluesound PULSE FLEX 2i的背面颇具特色,两个侧面呈梯形结构,这种设计的好处是使音箱能够多一种横向的摆放方式,让声音的传递具有方向性,在使用场景方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Bluesound PULSE FLEX 2i与多数音箱不同,它内部搭载着Cortex-A9芯片,并内置了BluOS系统,MQA母带音质解码器,能够完整输出MQA 384k级别原音。而由于有NAD数字功放技术和D类双功放的加持,在配合回音壁后,整体效果呈现1+1大于2。
PSB Alpha S10低音炮
低音炮方面我采用PSB Alpha S10低音炮。之所以中意这套组合,很重要一点也是在于对PSB品牌的信赖,毕竟PSB的SubSeries 450就因为其深沉,强劲,流畅,震撼的体验,被评为全球最佳低音炮,这与大厂的技术沉淀是分不开的。
PSB Alpha S10在外观上采用常见的正方造型,尺寸约356 x 359 x 445mm,边角有些小圆弧,整体结构较简洁,外观低调,放在室内的任意位置都不会显得突兀,这也是我当初会选它的原故。
拿掉正面的磁吸网罩后,可以看到一个10英寸的长冲程驱动单元,采用聚丙烯音盆。根据官方参数,箱体内置的是150W RMS功放模块,能够提供210W的强大功率,可提供卓越的低音品质。
此外,音箱的导向孔使用了长槽式设计,而位置放在了背面的底部。一般来说我都喜欢带有导向孔的箱子,毕竟理论上它们的低频下潜与质感更优。但也并不是有导向孔就是好音箱,厂家在生产制作时要经过合理的设计与调校,并不是简单的开孔处理。
至于是前导向还是后置孔好,这没有固定的说法。只是后置不太适合紧靠墙壁摆放,而前置会破坏整体的美观,如果PSB Alpha S10使用前导向孔,那么前面板就不能使用全覆盖设计了。
低音炮的所有接口和按键均使用后置布局。从低音炮这个产品角度来说,PSB Alpha S10所提供的功能还算较全面,除了音频输入RCA接口,低音调节旋钮以外,还配有低通截止频率旋钮、USB-A接口、相位选择、支持自动开机/待机键等。其中USB-A口可接入自家的RT100无线配件后,转为无线连接。
而为了进一步改善箱子的共振,PSB Alpha S10搭配的四个振动吸收脚也设计得较高,无惧重低音时的炸场。
BluOS系统与调试
去掉低音炮不谈的话,我的主体构造还以Bluesound产品为主,因此必须用到BluOS软件才能发挥音箱的全部实力。
BluOS分为电脑端与移动端,两者在功能上大同小异,不过移动端支持中文界面,所以使用起来更加友好些。初次使用时需要配置网络,整个过程相当简单,跟着引导下一步即可,完成后可在BluOS软件中看到三个设备(回音壁和对箱)。
BluOS的主界面十分简洁,主桌面为当前播放状态,可控制播放/暂停。通过左右向内滑动,可弹出相应的菜单。左侧是信号输入和播放媒体选择,右侧是音箱声音模式的切换和添加新的产品,操作逻辑上很容易上手。
在信号输入选择上,BluOS支持在线流媒体、蓝牙、光纤输入、模拟输入、AirPlay、NAS等多种音频源结构。其中流媒体音乐专注于高保真,力求还原最真实的声音,音乐服务与音质依旧是其重点。
不过BluOS内置的在线流媒体都是国外的服务商,虽然音乐库丰富,但终究是“舶来品”,国内服务体验不够理想,甚至需要科学上网才能解决加载缓慢问题。
所以在使用BluOS中,我更喜欢添加NAS存储位置。通过读取我NAS中的无损音乐,同样能够达到高保音源输出。并且BluOS会自动识别音源的相关信息,自动添加封面、专辑列表等,浏览时相当方便。
在音效设置方面,BluOS除了支持高音模式和Bass调节以外,还能选择回放增益、调节音量限值等,直接在预设的TV、音乐和电影等三种模式中切换。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PULSE SOUNDBAR 2i和PULSE FLEX 2i没有提供遥控器,但我们却可通过“红外遥控器”选项,以学习的方式自行同步遥控器功能,例如我现在就是用电视遥控器在同步调节PULSE SOUNDBAR 2i音量大小。
如果只是将PSB Alpha S10低音炮接到PULSE SOUNDBAR 2i回音壁上,那一根线就可以搞定。但如果将Bluesound PULSE FLEX 2i对箱也接上的话,就得用到组群操作,不然回音壁与音箱间只能是独立的关系。
组建步骤相当简单,只需在BluOS内选择创建“家庭影院的组群”,将PULSE SOUNDBAR 2i和PULSE FLEX 2i选中,然后设置左右声道和间距后即可完成。
由于PULSE SOUNDBAR 2i与PULSE FLEX 2i间依靠的是无线连接,所以也就没有线材的束缚,并不需要提前埋线,对箱的摆放会比较随意,只要有地方能插电源即可,相较传统的家庭影院来说安装与设置都更简单。
写在末尾
其实我一开始也只是入了BLUESOUND PULSE SOUNDBAR 2i回音壁,好在BLUESOUND的独特产品线结构,让后续升级成为了一件很轻松的事。只要在BluOS的大框架下,我们可以将任意BLUESOUND产品进行组群,串流区域,从原来的2.1变成3.1,甚至像我一样升级到5.1家庭影院系统,这都是在友商产品上是很难见到的自由度。
当组建成5.1家庭影院系统时,整体的观影和游戏体验都会有所提升,尤其是环绕效果和氛围感上均获得质的飞跃。而无线连接的构造,也省去了提前布线的步骤,让家庭影院变得更加简约而又不那么“简单”。
不过在使用“家庭影院的组群”时也出现了令我不满意的地方,如成组后就不能再单独指定PULSE FLEX 2i播放音频,回音壁和PULSE FLEX 2i只能作为一个固定的组来控制,不过幸好只需在BluOS APP中调整一下就行了。
另外,作为一款舶来品,建议BluOS尽快打通QQ或网易云音乐,这样才能更快的打入国内市场,请忘了太合音乐吧。
By 尼古拉斯lalala,一个无聊时喜欢乱折腾的小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