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倍思:
提到倍思,我相信不少人都购买过它家的产品;作为一个多品类的电子产品品牌被大众熟知。Baseus是深圳市倍思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个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为一体的消费电子品牌,由CU于2011年创立。Baseus由品牌广告语Base on user 简化而来,代表着品牌坚持站在用户角度思考,产品具有很高的审美与实用价值。
2019年,倍思实验室成立,35位专业品质工程师技术加持,让小小的电子配件也融入更多科技;品牌成立之初,产品多以手机配件为主,但随着市场的逐渐扩大以及产品的迭代更新,企业也紧跟步伐开了多条产品线:倍思游戏、倍思音乐、倍思照明、倍思车品以及倍思家电等。
本次我体验的是倍思 2022春季发布会的新品——倍思小极光 Storm 1 入耳式真无线降噪耳机
一.开箱
包装盒是抽屉式的设计,整体深色而底部是浅灰色,和这次耳机本体的颜色设计呼应上了。
盒子内衬上把Storm 1 这款耳机想要传达给购买者的内容都展示了出来,一种看工艺品展览上文字介绍的感觉。
耳机盒本身是ABS材质,做了一点哑光处理,这样指纹看起来不明显,不过细小的灰尘颗粒偶尔会粘上去。
耳机设计上主流的“豌豆荚”,在视觉上用了手机上常用、耳机上少见的撞色设计,
二.配件
三组耳套、C口数据线一根、说明书一份、贴纸两张
三.实测体验
①佩戴舒适度
耳机的佩戴舒适度,其实很重要,不少人在选择时都把这个体验放在最后参考;Storm 1 采用的是半入耳设计,也是我个人最喜欢的设计。
通过爬虫,从20年1月1日截止到22年2月26日(为什么是这天?因为这天我为了经常评测耳机方便,就提前找素材,但是之后网站更新反爬了···),对某猫、某东、某马逊等几大平台的评论进行抓取分析(全部取整),你会发现尽管从最初的AirPods 一直到现在井喷式的各种无线耳机设计,其实半入耳的普适性更好。
(使用了皮尔逊卡方实验,不再具体解释原理了,根据结果显示,P<0.05就证明是有意义的统计)
还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耳朵内部的构造,每个人的对耳轮(图里Antihelix)不同,可是耳甲腔(图里Concha)基本一致的,半入耳的设计更靠近耳道,佩戴起来的稳定性也更好。
但是因为是靠设计“卡(qiǎ)”在耳朵上,如果重量不舒服,戴久了耳朵就难受;Storm 1单个耳机大概重量是5.1g,这么轻所以正常佩戴下,只要时间不是久的离谱耳朵不会不舒服。
过大的耳机套、全入耳设计等虽然会增加听觉享受,但是时间长了就会感觉耳朵闷闷的,就是大家经常叫的耳压。Storm 1的出音嘴和耳机内腔防尘网很密集,同时也起到了泄压的作用。
不少耳机的操作手势逻辑就很无语,有的得用掐人的力气去按压,有的切歌只能下一首不能上一首···Storm 1的操作手势还是挺人性化的,操作手势都在耳机杆上操作,通过压力传感器对不同的指令响应,没有搞一套复杂的组合式。
取下or戴上会暂停和开始,左耳长按1.5秒切上一首、右耳长按1.5秒切下一首。
电话模式下,双击左、右耳接听或挂断;长按左、右耳为拒接。
普通模式下,双击左、右耳为切换降噪模式;三击左、右耳为激活语音助手。
结合着自研的BSC(双联设备),通过连接iPad和iPhone实测,基本做到无缝衔接了。
官方标注400mAh电量,正常情况使用大概5小时,配合充电仓大概20-23小时,仅仅从数据上来看只能说中规中矩,不是很出彩~实际测试:B站电影观看+QQ音乐听歌,4小时22分钟左右电量用完。
其实这两年不少手机厂家出的耳机,都对自家产品更适配;而一些耳机厂家的设备对安卓很友好,连接iOS就粗暴了~Storm 1对于安卓和IOS都适用,包括笔记本电脑和iPad也没问题,这个其实没有什么亮点。
不过也可能是我孤陋寡闻?我目前见到的一些电子配件的厂家没有人还会出个APP!Storm 1就可以在倍思APP上进行调整;需要邮箱注册账号使用,可喜的是不用手机号就行~
添加对应的设备,按照操作指示即可;耳机开启定位权限后,在左上角打开呼叫耳机,如果有人拿走耳机并使用,那么这个防盗提示音超级刺耳!不过如果没有佩戴,虽然有定位但是依然不好寻找。
从设置里可以修改设备昵称,最最最重要的来了!支持自定义操作手势功能!这是目前市面上同价位、甚至高一些价位的耳机都没有的(APP都没,别说这种操作了),不过这是个不完整的自定义,如果可以改成任意敲击手势自定义就更好了。
针对自研的DCLL(低延迟)技术,通过测试的是跑跑卡丁车手游版本,竞速模式对于音画不同步要求其实没那么高,但是道具模式可就不一样了,实测时对于漂移的声音、赛车连喷、的声音基本都音画同步,不过氮气加速时候第一下的声音有一点延迟。
⑥降噪
倍思Storm 1的正式全称是:Storm系列 1 入耳式TWS真无线降噪耳机,而TWS类耳机一大卖点就是主动降噪!Storm 1采用的是ANC降噪!
ANC(Active Noise Cancellation英文缩写),即主动降噪;通过对声音特性分析可知,基本所有声音都是由相应的频谱与能量构成,若能够找出一种声与频谱所需要消除的噪声完全一样,但是反向相反,之后当两者相遇叠加后从理论上是可以消除噪声。
实际采用的方式是先通过耳机内部所携带的微型麦克风将耳朵所能够听到的各种噪声收集起来,之后将噪声信号传输至降噪电路,通过降噪系统的实时运算进行处理,之后再产出与噪声相同但相位相反的声波,这样当耳机在播放音乐时加入与外界相反的波就可以有效消除噪声。
Storm 1在ANC基础上也加入了动态降噪,就是类似于现在手机上的ProMotion技术,针对不同场景的嘈杂程度进行降噪,实测效果不明显,而且增加了耗电,我认为的原因放在最后说吧。
不过通过APP调整到深度降噪效果很好,-42dB的降噪基本达到了我对降噪的要求,在地铁里基本听不到周围的声音;不过这里不包括风噪,因为目前没有一款耳机能处理的了风噪问题~
⑦音质
也是本次体验的最后一项了,消费者最终认可一款耳机与否的最大因素就是音质了!当然,如果你要扯AirPods Pro无敌!索尼WF-1000XM4 碾压一切····
数码产品里带芯的,元器件的水平决定了性能的大小,之前倍思Encok W09的Soc是杰理AC6936D,Bowie E2为BT8922D;这次产品定价比之前的高了,硬件自然也上去了,恒玄推出的BES2500YP,整个系列性能按照后缀名从低到高排:ICU、Y、YP、Z。
高主频300MHz的双核ARM持蓝牙5.2双模和LE Audio(目前还没有耳机采用,未来或许会有)内置高保真DAC,具有120dB信噪比和110dB动态范围,ADC支持105dB信噪比,采样率支持8k-384kHz;目前同系列使用的耳机有Earbuds 2 SE、FreeBuds 4i、 Enco Free2。
动圈单元也是影响音质的一个因素,通过在薄膜上装上导线圈,然后把薄膜当做振动源,通过电生磁来让薄膜发声;不同的大小和不同的材质也会有不同的声音体现,比如有碳纤维、石墨烯、生物振膜;Storm 1这次使用的是高刚性镀钛振膜,虽然没有表明动圈单元多大,但是自家产品一直以来都是10mm以上,所以新品大概只高不低了。
tips:钛拥有金属中最高强度重量比,蒸镀工艺将钛金属镀上塑胶膜片,借此来提高振膜的刚性,这样对音乐高保真有了保证,在高频上解析里也更好。
而最后则是倍思自己对音频类产品认证的金标了,不过有自己当选手,自己当裁判的嫌疑,耳机本身支持AAC/SBC解码,目前安卓类产品主流的高品质解码apt X/apt X-HD, LDAC, LHDC是都不行,不过我作为主力机是iPhone的用户,AAC就很舒服了。
这次依然选了《和自己对话》这张专辑林俊杰拿金曲歌王的专辑,采用人头录音技术,在大型音乐厅、海边、Live House等现场完成录音,将声音拟真创作空间感,打造3D超立体环绕听觉,而这张专辑歌手在介绍时,在现场演唱时都要求听者带上耳机。所以这是一张对耳机有很高要求的专辑。
《不为谁而做的歌》,开局的钢琴声清晰可闻,转入歌曲中段宏大打弦乐编曲里听得到大提琴、长笛等乐器之声。《只要有你的地方》晚安版,晚安的呢喃声以及背景里的海浪声都让听得挺清楚。
四.总结
小极光 Storm 1作为倍思耳机类目前的旗舰产品,看得出来厂家是很用心做产品的,满分10分的话:降噪7.5分、音质8分、产品设计6分、交互体验9.5分;在我购买、测评的差不多有二十多款耳机里,除去900元以上的那几款,同价位里目前Storm 1是我认为综合体验最好的TWS耳机,没有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