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换机箱比新装机还要累?只不过是换个华硕机箱和电源而已    

电脑配件 09-07 14:37:49 667 0

由一个纯白华硕机箱引发的桌面布置和重“装”机

其实给PC台式主机换机箱就如同重新装机一般,除了要将主板、显卡、硬盘、风扇、电源从旧机箱拆出来以外,还得打理清灰,再重新插线,理线,绑线……几乎和新装机差不多。唯一省事的地方可能就是CPU、内存这些不必重新安装一次吧。

这次我就是将自己的ATX机箱,换成了M-ATX规格机箱,然后因为配色的关系又换了一个同色系的电源,就算是老电源也要重新走背线,还不如折旧出掉再加钱换个新的,看着也清爽许多。

而后就是主机整理了以后,又抽空把桌面给打理了,也整理了几样不错的好物出来,借着这个机会分享一下,希望对各位小伙伴有所帮助。

前期准备

当我们逐一将显卡、主板、硬盘、线缆从旧机箱中卸下,必然需要清理一番,这时候就要用到清洁工具。所以在正式转移硬件前,我们除了需要准备螺丝刀以外,还要备好以下几样东西:毛刷、橡皮檫、皮老虎、棉签、纸巾以及95%工业酒精。

我们需要用毛刷将主板、内存条、显卡、硬盘、散热风扇上的浮尘给刷下来,所以毛刷一定不要太宽大的,普通的1寸尼龙油漆刷就行。

棉签、纸巾以及95%工业酒精相互配合使用,用来清理和擦掉一些转角、插槽里、接口、扇叶里面的污垢,然后再用皮老虎吹显卡插槽、内存条插槽里面的灰尘。

而橡皮檫的作用是打理显卡金手指、内存条金手指、硬盘金手指上面的氧化物,当然用纸巾沾少量酒精擦拭也可以起到清洁的作用,但我更喜欢橡皮檫打理后的铮亮效果。

或许有人要说,为何不可以直接一把毛刷就能搞定一切?但我的经验告诉自己,如果不打理显卡和内存插槽,不擦拭金手指的话,开机大概率BIOS故障报警。

全白的M-ATX机箱

首先机箱我是换了一个全白的华硕AP201冰立方机箱,这个我有单独拿出来详细介绍过。机箱是采用MATX尺寸设计,大小约为460*205*350mm,正面与两侧均使用了大面积的方形散热开孔设计。整机的“呼吸”都依靠这些孔洞来完成,兼顾了散透与防尘。

I/O接口放在了箱体正面的顶部,包含了Type-C接口、3.5mm耳机和麦克风孔、电源开关(带外圈灯效)、两个USB 3.0接口。无论是放在桌面还是脚底,使用外设时都会比较顺手。

机箱两侧的盖板、正面和顶部均使用了免工具拆卸设计,不必考虑螺丝问题。而当打开盖板时,会呈倒飞翼式展开,有效避免了意外摔落与磕碰。

整体材料主要为SECC钢材+SPCC钢材,底部的防尘网为塑料材质。内部是标准MATX主板规格,只能向下兼容ITX板型。前置电源位处设有一块标有ASUS PRIME CASE字样的挡板,作用主要是用于遮挡电源和线材,保持整体视觉的美观。由于机箱的长度比常规的MATX机箱稍长,所以哪怕是ROG STRIX猛禽30系列显卡也能够适配。

华硕AP201冰立方机箱的顶部能兼容240或360一体式水冷安装,再配合尾部和底部的三个风扇位,进一步加速内部的热量排出。

华硕AP201冰立方机箱并不是下置式,而是采用了吊装设计。值得一提的是,电源的安装高度与显卡长度有直接的关联。如果显卡长度在320mm以内,那么就不必调节高度;如果在320mm到338mm之间,就必须上移电源位才行。

后背处留有一个65mm宽,32mm深的走线槽,使线材走向并不会过于拘谨,线材收纳倒是很方便,利于理线。硬盘安装位共计有4个,一个位于背面,三个放在底部。其底部的三个硬盘位可兼容2.5/3.5寸,但三个中又有两个是与风扇共用位置,相当于如果在底部的磁吸防尘网上安装硬盘,那么就会减少散热风扇个数。

全白的360一体式水冷

为一进一步保持白色的结构造型,水冷也用的是全白的ROG吹雪360水冷,配合华硕主板刚好能开启神光同步。

ROG吹雪360水冷的水冷头采用圆腔造型,表面使用NCVM涂层覆盖,并在圆形边缘处有四个三角块点缀。水泵侧面留有Type-C接入口,支持在BIOS中调整内部转速。根据官方数据,ROG吹雪360水冷采用了第七代Asetek水泵,满载转速3600,散热效能上较前代更可靠,噪音更低。

冷头接触面为纯铜底,并已预涂散热硅脂,对于我这种“手残”用户来说相当友好,要知道每次为CPU上硅脂时,我都担心会溢出到主板上。

冷排方面,采用了密集波状鳍片设计,实测鳍片厚度约20mm,冷排整长尺寸121mm x 394mm规格。风扇则为12cm定制,转速800-2500 RPM,风量80.95 CFM / 137.5 m3h,采用PWM/DC控制模式,能够准确的控制转速。因为ROG吹雪360水冷是全白款,所以风扇和冷排均是通体全白。

水冷管的主体是橡胶材质,外表以蛇皮尼龙网包裹,长度达38cm。无论是横向还是竖装冷排,均不必担心因长度问题而出现兼容问题。配合冷头的连接处的转动设计后,更可根据安装走向适应整线角度,便于安装到各种型号的机箱中。并且在衔接处有高压紧固防漏处理,可避免漏液问题。

用套装CPU+主板才实惠

在这个月份如不等新平台的话,当然是考虑CPU+主板的套装最实惠。一块AMD R7 5800X加上一块B550主板,总价格也就2200不到。

AMD R7 5800X是那种不必折腾的CPU,就是无内置核显而已。其默认频率3.8GHz,BOOST频率4.7GHz,三级缓存32MB,TDP 105W,支持PCIe 4.0。

不超频的普通用户,主板用MATX板就够了,选一块集成有无线网卡和蓝牙的B550型号主板,带有4个DDR4内存插槽,两个M.2接口,其中一个M.2接口更可支持PCIe 4.0x4固盘的,基本就够用了。我敢说,如果是常规ATX板,可能用到主机退役了,另一个PCIe插槽可能都没使用过。

内存条降价了吗

都在逐渐普及DDR5了,所以DDR4就不要太强求性能。不深度超频的话用DDR4 3200频率 8G×2套装就够了,后期超到3600或3800很轻松,价格400搞定套条,注意品牌不要太次。

大多的M.2 NVMe固态硬盘才够用

早先我用着一块aigo P7000固态硬盘,用了近一年了也没有出现过任何问题,可见国产存储其实也并不差,还是能令人放心的。只可惜当初这个型号没有散热片,不适合装到PS5主机内。

后面随着aigo P5000带散热马甲的型号推出,我顿时有个大胆的想法,如果将aigo P5000上面的马甲换到aigo P7000上,那么也就解决在PS5内的散热问题了。

有些时候,这种没有预装散热马甲的设计还是很省事了,至少省去了我拆卸的步骤,而且在保修的过程中也没有马甲啥事,不用担心被拿着因人为拆卸损坏不保修来说事。

之所以会考虑换成aigo P5000固态硬盘,也有存储空间不够用的因素。如果不干什么的话,1T的M.2 NVMe固态硬盘也够用,可随着各种3A游戏的安装,明显要2T才行,因此后续aigo P5000 2T固态硬盘的购入也就变得理所当然了。

抛开散热马甲不谈,单说外观与品质。aigo P5000固态硬盘采用M.2 2280规格,双面PCB设计,M.2 Socket 3接口,走PCIE通道,支持NVMe协议。

翻到aigo P5000固态硬盘另一边可以看到,固盘使用了Phison(群联)PS5016-E16主控。此主控采用28nm 3D NAND,PCIe 4.0x4通道,第四代LDPC纠错引擎,兼容NVMe 1.3协议,最高顺序读取速度5000MB/s。而在主控旁边的电源芯片,同样是来自Phison(群联),型号为PS610-22。

aigo P5000固态硬盘的NAND颗粒型号为“TABHG95AYV”,应该是来自东芝。共计4颗,构成合计2T的容量空间。官方给出的数据是顺序读写速度高达5000 MB/s与4500 MB/s,性能及功耗表现十分优秀,而且还享有5年质保。

缓存方面使用了来自SKHYNIX(海力士)的DDR4 2666 1GB内存颗粒缓存,编号为“H5AN8G8NCJ RVKC”。正反面各一颗,合计组成2 GB的DRAM缓存空间。

在CrystalDiskInfo软件中可以看到,aigo P5000固态硬盘被识别的全称是aigo NVMe SSD P5000 2TB固态硬盘,传输模式PCIe 4.0*4,支持NVMe 1.3协议,支持S.M.A.R.T、TRIM以及VolatileWriteCache功能。

通过TxBENCH测试,aigo P5000固态硬盘的顺序读取成绩为4994MB/s,顺序写入4290MB/s,其读取与官方标称的5000MB/s接近。

在实测的跑分软件中,可以看到在调用CrystalDiskMark时,其测试成绩为读取4980MB/s,写入4235MB/s,与前面的TxBENCH测试成绩差不多,成绩相当亮眼。而在综合性的AS SSD Benchmark测试中,aigo P5000固态硬盘的连续读写是4299MB/s,写入是3834MB/s,成绩下降并不意外,毕竟CrystalDiskMark是测试峰值,而AS SSD Benchmark结果是测试均值。

在小文件传输测试中,aigo P5000固态硬盘达到4.35GB/s写入和5.21GB/s读取。尽管写入速度出现下降,但并没有多少,而且读取超出了官方的数据,这点让我有点意外。

aigo P5000固态硬盘在各方面均有不错的表现,在脏盘状态下,也能保持性能无较大衰减。过硬的体质与优秀的表现,充分展现了国产品牌的强大实力,而且提供的还是5年质保。

电源加到850W应该够了吧

早先传闻说40系显卡的功率爆表,这几天又说降下了不少,RTX4080只需要340W。那么我加到850W应该就没太大问题了吧,毕竟我也没有考虑要上4090呀,所以这次我直接换了一个850W的华硕ROG STRIX雪鹰全模电源,白色电源配白色机箱,多搭嘎。

华硕ROG STRIX雪鹰全模电源的价格不便宜,达到了4位数,但质保服务是10年制,还通过了80Plus金牌认证,稳定性自然无须担心,就算电脑出错也可以优先排除是电源原因。

配件附加的模组线缆相当全面,配有10根线缆,模组线缆均超过了600mm。掐指一算,总计提供了1个24pin主供电口、2个4+4pin CPU供电口、6个6+2pin PCI-E供电口、8个SATA供电口以及6个D型4pin供电口,均为白色线缆。

此外,附件中还添加了不少个性化组件,如强调“游戏玩家”和“ROG败家之眼”磁贴,4根印有ROG铭牌的绑带等等。实际上我觉得败家之眼的LOGO就很好看,没有换上游戏玩家磁贴的必要。

模组接口提供了11组,其中5组8pin接口为CPU/VGA/PCI-E混插,可根据机箱设备位置灵活切换走线位,而4组D型IDE/SATA/Molex接口,也为更多的硬盘外设接入提供了便利。模组化的好处在于安装时可以根据需求选择线缆数,解决线材杂乱问题。

通过侧面的铭牌和官方的参数我们可以得知,华硕ROG STRIX雪鹰电源采用+12V为单路输出设计,额定输出电流为70A,使用全桥LLC谐振+主动式PFC+同步整流+DC-DC结构,用在当前的6000系或30系显卡上肯定是毫无压力的,预计7000系和40系也应该能轻松驾驭。

散热方面,华硕ROG STRIX雪鹰电源内置9扇Axial-Tech轴流风扇,来自EverFlow,采用双滚珠轴承,扇叶末端带有风扇环,可以形成更具导向性风量与风压。同时为了进一步降低运行噪音,还支持0 dB Fan低负载自动停转技术。

在电源的独立开关旁设有一个0 dB Fan按键,开启后当电源负载为40%以下时,散热风扇会停转。当然,即使没有按下0 dB Fan开关,风扇依旧会自己调速,只不过并不会达到0 dB而已。

如果拿华硕ROG STRIX雪鹰电源与某些友商的同类产品相比,价格确实不够“性价比”,但就外观和硬件来说,也是80PLUS金牌认证,享受10年质保服务。对于ROG的粉丝来说,并没有溢价的说法。

虽然是采用M-ATX机箱尺寸,但华硕AP201冰立方的内部空间给得很足,不仅能装入360一体式水冷,还可容纳下旗舰级显卡,背后的理线槽给得很足。

实测华硕AP201冰立方机箱的两侧温度并不高,因为散热主要从顶部散出,也就不会出现风吹大腿。我最喜欢的还要属免拆设计,日常清理的话,开顶盖就行,不过因为是全白机箱,建议清理要勤快一点。

键鼠用无线的败家之眼

如果桌面与我一样只有1米2的话,键盘可以考虑用68键的ROG魔导士NX。为了紧凑的布局,键盘去掉了右侧的数字键区域。刚上手时确实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但当掌握了FN组合操作后,实际效率也不差。

ROG魔导士NX键盘分为ROG自研和NX机械轴体。我手上这块为冰川蓝机械轴,触发键程2.3mm,触底键程4mm,触发压力65gf,回弹键程2.2mm,手感上介于黑轴与青轴间。由于键盘使用无边框键帽悬浮式设计,所以在日常打理时只需要一把毛刷就能轻松处理键位间的污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Fn键以外ROG魔导士NX的所有按键均支持编程,可实现游戏中一键触发的功能。

键盘左侧设有一块Smart Bar触控条,通过滑动或点触此区域后可实现调节音量,打开指定网页,预设输入文字,宏功能等各种玩法。由于Smart Bar触控条自带背景光,所以在调节时会伴随有相应的灯效表现。

作为一款双模无线键盘,ROG魔导士NX内置了4000mAh大电池,最大可维持400小时的长效续航。配合Armoury Crate奥创软件后,可以在十多种灯效模式间自由切换。

鼠标方面,我选的是ROG战刃3三模鼠标。ROG战刃3采用19000 DPI光学传感器(可调至26000 DPI),最大速度可达400 IPS,回报速率为1000Hz(1ms),支持3个蓝牙设备切换,也同样支持AURA SYNC神光同步。

鼠标属于中大型范畴,尺寸约为123mm*68mm*44mm,但上手时却很轻巧,毕竟重量只有89g。正常持握时鼠标时刚好能完全托住手掌,两侧的侧裙设计也保障了对抗游戏时的稳定度。

ROG战刃3的一大特色是除了尾部LOGO和滚轮以外,左侧裙边也是一个发光位,只不过是以激光镂刻的形式呈现,如同黑客帝国的代码般,十分有科技感。

ROG战刃3鼠标也支持微动更换,更换的过程非常容易,我们只需将底部的胶塞卸下,再拧下两颗螺丝,然后打开顶盖后拔下ROG自研微动,最后将赠的欧姆龙微动插上即可。

信仰级别:星球大战之曼达洛人

在对于光效的执着上,我还发展到了移动硬盘中。我手头这款带有RGB信仰灯效的硬盘,就是出自希捷之手。

与之前我所用的希捷酷玩极光侠不同的是,这次的硬盘设计并没有走简洁向,整个外表面使用了类似波浪纹的设计,实则是星战《曼达洛人》的美学元素,也就是贝斯卡金属锭(Beskar Ingot)。

(图侵删)在星球大战中,贝斯卡钢(Beskar)是最坚不可摧的金属,甚至能够抵挡光剑的攻击,而锭(Ingot)形状的贝斯卡钢也可以作为货币来使用,具有相当高的保值性。在曼达洛人中,贝斯卡钢是其盔甲的主要原材料,也被称为曼达洛铁。

没错,这款硬盘就是希捷与《星球大战》这个大IP所联名的产品,称之为Beskar Ingot系列。此系列作为与卢卡斯影业展开跨界合作后的首批产品,共推出了2.5英寸SSD、M.2 NVMe SSD和移动硬盘等三个产品线。而我手头这个则为Beskar Ingot系列机械移动硬盘款,只有2TB版本可选。

既然是与《星战》联名,那么就一定有个主题,而右上角的银河帝国的标志就不必我多提了,这算是进一步彰显了其与星球大战之间的关联。当然,对角的SEAGATE和酷玩系列的LOGO还是有所保留。

上手后确实有一些贝斯卡金属锭的既视感,而且硬盘的背面还附有泥角兽(Mudhorn)头骨图案,也就是代表着泥角兽氏族的含义。“You are a clan of two”。这对于曼达洛人或者星战粉来说,这款硬盘也变得颇具收藏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配件中还附加了两张贴纸,其中一张还是STAR WARS的主题哦。包含了银河帝国、曼达洛人名称、泥角兽头骨图标等,一时间我还没有想到可以贴到哪儿去。

出于稳定性的考虑,Beskar Ingot移动硬盘在接口方面没有使用单USB 3.0设计,而是保持着更成熟稳定的USB3.0+USB2.0,对于供电不稳问题,我们根本无需担心。虽说外观是贝斯卡金属锭,但实际材质依旧是上下两层的塑料拼接,环顾一圈,硬盘上没有发现任何螺丝孔位,应该采用了内扣设计,而发光的RGB信仰灯则隐藏在两者间的线槽内。

当我在PC端或PS5上插入Beskar Ingot移动硬盘时,LED灯带均会自动点亮,并以呼吸灯效闪动。光影流转间,恰巧与外表的波浪纹相呼应,恍然间也有种原力释放的感觉。

如需对RGB灯效进行调节的话,我们则需用到Toolkit软件。例如RGB亮度、颜色、变化频率、图案模式等等,假如恰巧有Razer套装,那么还可组成联动模式,解锁新的玩法。

我现在用的是彩虹图案中的“滑动”效果。

Beskar Ingot移动硬盘除了RGB信仰灯效以外,还支持Sync Plus同步功能。设置的步骤不难,只需根据引导过程,依次设置目标文件夹和存放位置。至于“双向同步”和“存档删除的文件”的选择,保持默认开启状态即可。

此时,任何在目标文件夹中的增添与删除都会自动同步操作。例如当我们向目标文件夹中粘贴一个新文件时,那么Beskar Ingot移动硬盘也会同步复制一份。而删掉文件后,Beskar Ingot移动硬盘也会同步删除,极大地提升了备份效率。值得一提的是,Beskar Ingot移动硬盘支持3年内的免费原厂数据救援1次,如果哪天因操作不当将硬盘给弄垮,也还有拯救的机会。

硬盘性能方面,通过CrystalDiskInfo软件可以看到,Beskar Ingot移动硬盘的容量为2000GB,也就是2T的大小。接口是UASP(Serial ATA),转速5400 RPM,支持S.M.A.R.T、APM、NCQ、TRIM等功能。

在HD Tune Pro基准测试中,Beskar Ingot移动硬盘的最大速度为134MB/s,最小112MB/s左右,平均值为127 MB/s。TxBENCH测试下,成绩分别为118 MB/S和121 MB/S,速度没任何问题,与常规机械盘相仿。

尝试将Beskar Ingot移动硬盘插到PS5主机后,在“USB扩充储存空间”项中可看到Beskar Ingot移动硬盘能够完美识别,LED灯带也是正常点亮,并以之前设定的状态闪动。而在硬盘中加载PS4游戏并无异常,只是读取速度比内置M.2 SSD稍慢一些。在游玩的过程中抚摸盘体外观,温度控制优秀无烫手感。即便是收藏级的机械硬盘,也能在PS4或PS5上发挥“功效”。

浪温尽现:Yeelight烛光灯

这款yeelight烛光灯是我最近入手的桌面小物件。记得之前他家有推出一个同款烛光灯,这次应该是后续的升级款。

整体外观与老款并无太明显的区别,金属烛台底座,外表金属喷漆,配以黄铜镶孔灯芯,尺寸大小为一手可以掌控。

由于采用了无极旋转调光设计,明暗调节时的手感也变得相当顺滑,通过旋转灯体即可轻松调节到心仪的亮度,反馈每一寸的温馨。

根据官方数据,yeelight烛光灯的色温为1800K,光通量0.3-13lm,配合内置的2500mAh大容量锂电池,可在最高亮度下持续点亮9.5小时。

yeelight烛光灯设有常亮与呼吸两种模式,通过左右拨动底部的开关来切换。以我实际使用体验来说,会用到呼吸模式的场景很少,但带有这个功能总是好的。

在yeelight烛光微黄的灯光中,营造出了一种蜡烛般的温暖感觉。顿时有一份回忆涌上心头,记得在曾经那个没有太多娱乐条件的年代里,微黄的烛光常常伴随着我和家人。父亲在昏黄的灯光下摆弄着收音机,而我在埋头赶作业,母亲则在跳跃的烛光下为我缝补衣服……

点亮烛光,加载一份歌单,冲上一壶咖啡,将身体放柔软,静静聆听治愈心灵。

来自PSB保罗巴顿的桌面音箱

对于本就不富裕的桌面空间来说,我选了一对尺寸较小的PSB Alpha AM3书架音箱,将其放在寸土寸金的桌面上正好合适。

PSB Alpha AM3使用常见的长方体竖直造型,而黑白的熊猫配色永远很难过时,因此中规中矩必然是最讨喜的。箱体材质方面是中密度纤维板(MDF),外表贴人造合成皮革,这样不仅显得高档,音质也能获得保障。

音箱有主副箱区分,两者间依靠扬声器电缆连接。主音箱正面下方设有一个红外遥控接收器、多功能控制旋钮和状态指示灯。

主副音箱的正面均带有磁吸式黑色金属防尘网罩,虽然我更喜欢无网罩的PSB Alpha AM3音箱“正脸”,但出于对单元的保护,建议日常还是不要轻易拿下。

与多数常见书架箱不同,PSB Alpha AM3音箱是采用上低音单元和下高音单元的配备。其中上置部分是4英寸100mm聚丙烯低音单元,外观带环绕钢制音箱篮。下部为0.75英寸19mm的铝制球顶高音单元,采用了钕铁硼磁铁。

如果不考虑美观性的话,上高下低式更好看些,但考虑到频率信号的同步问题,避免相位差,那么下置式的高音单元设计会更优。并且PSB Alpha AM3内置了Linkwitz Riley 24dB/倍频程分频算法,确保了低音和高音单元之间的匹配,达到无声程差的目的,聆听的范围也更加宽阔。

PSB Alpha AM3提供的接口相当全面,不仅提供了AUX模拟输入和唱机RCA输入,还支持aptX蓝牙连接、低音输出插孔、Micro USB和光纤输入,足以应对各种环境。

值得注意的是,箱子后背下端设有低音导流孔,在摆放时需要注意不要太靠近墙体,避免造成声音发闷,减少低音量感。

PSB Alpha AM3的功能并不仅局限于多信号输入,通过遥控器的布局可以看到它还带有MODE模式。

此模式是PSB Alpha AM3的主打功能。开启后可以激活内置的MaxxBass、MaxxDialog和Maxx3D等三个音频插件,从而可以在立体声、WideSound、对话和WideSound Plus模式下进行切换。

据我的实际体验建议,如果是听音乐时建议启用WideSound模式,那样声场广,饱满度和聆听范围强;假如是观剧观影的话可以切换到对话模式,提升人物的对白清晰度;而在游戏、电影等“杂食”场景中可以考虑WideSound Plus模式,用于获取更宽广的动态与临场感。

用扩展坞来连接更多设备

扩展坞的优势在于多设备的输出上,能以一根线的接入,拓展到更多的设备。

贝尔金的雷电3拓展坞搭载的是经过Thunderbolt 3官方认证的Intel Thunderbolt 3芯片。正面是USB-A接口、USB-C接口、SD卡插槽和3.5mm音频口。其中两个USB接口为3.2 Gen2规格,能够提供高达10Gbp/S带宽,我用来接移动硬盘都能达到满速传输。而UHS-II规格的SD卡插槽,也便于读取相机存储卡上的内容。

拓展坞的背面是电源接口、千兆网卡、4个USB-A 3.2 Gen1接口、DisplayPort 1.4显示接口和两个雷电3口。尽管是两个雷电3接口,但两者之间也有区别,靠右的雷3带85W供电,可直接给笔记本充电。

无论是出于扩展基座的考虑,还是作为桌面传输神器,贝尔金十三合一雷电3扩展坞所配备的接口绝对能满足各种需求。

写在末尾

以上就是此次的清理机箱和桌面好物分享内容,东西不多但都很实用,特别是拓展坞,一个小物件解决大部分设备的插拔,用了就再也回不去了。

为何换机箱比新装机还要累?只不过是换个华硕机箱和电源而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