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键打包,自动套袋!我一口气买了4个智能垃圾桶    

智能家居 09-30 17:05:20 0 0

传统垃圾桶的痛点

把垃圾桶的使用过程分解一下,其实就三个步骤:丢垃圾、打包垃圾和套垃圾袋。这三个步骤中:

  • 丢垃圾属于日常需求,垃圾桶越大,丢起来越舒服,并且敞口的用起来会更顺手。但矛盾恰恰在于,家用垃圾桶太大会过于突兀,而放在客厅和卫生间的垃圾桶敞口不但影响美观,还容易产生异味;
  • 打包垃圾可以在拎起垃圾袋的瞬间完成,非常方便——更何况现在不仅有拎提式袋口设计,还有抽拉式袋口设计,打包垃圾要多方便有多方便,是三个步骤中相对最好解决的;
  • 套垃圾袋这个动作最为繁琐,要先放下手里打包好的垃圾袋,然后找到新垃圾袋,撕下一截,放回多余垃圾袋,最后给垃圾桶套上新的垃圾袋——好不容易套上了,新袋子还会因为气压影响而不能完全展开,用起来非常难受。因此,这也是我最不愿意做的一件事。

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跟我一样的感受?

智能垃圾桶应该什么样?

智能垃圾桶这玩意儿老早就有了。

最早所谓的“智能”,就是带盖的垃圾桶可以感应翻盖。我看很多朋友家里在用,我自己家也用过一阵子,后来因为容量太小加上换垃圾袋麻烦就闲置不用了——我把它称之为“初级智能”,也就是“半自动”。

再后来就有了可以感应翻盖+手动打包的垃圾桶。我个人是不太能get到这个需求,我觉得打包垃圾袋是一个顺手的事情,并不复杂。自动打包最多只能算是锦上添花,单项功能并不能打动我。

但当我看到现在的智能垃圾桶可以感应翻盖+自动打包+自动套袋的时候,我姐就多次跟我“吹”过这类产品,说得天花乱坠。我真的“破防”了,整个人仿佛被瞬间击中了痛点,完全无法拒绝。至此,智能垃圾桶实现了“全自动”。

用“智能垃圾桶”作为关键词上狗东搜了一圈,我发现拓牛无论是销量、口碑还是造型都比较符合我的预期,于是品牌就这么敲定了。

但这其实早就不是新鲜玩意儿了,拓牛已经出了很多款产品,以至于我一下子不知道该选哪款。不就是几个垃圾桶么,这点自由还是可以实现的,反正全屋要用垃圾桶的地方多了去了,何不每款都试试 ▲

左:拓牛T Air X;右:拓牛T Air Lite

拓牛T Air X和拓牛 T Air Lite造型完全一致,两者之间的唯一区别主要是在于是不是带盖▲

左:拓牛T Air Lite;中:拓牛T1S;右:拓牛T3

都带盖的情况下,这三款的差别则在于容积和造型。其中最右侧的 T3明显更适合用于窄缝位置,比如卫生间马桶边;而中间的T1S则因为容积较大,造型也更方正,更适合客厅、办公室这类位置 ▲

自动翻盖好不好用?

垃圾桶的自动翻盖功能其实大部分人都很熟悉,多多少少也都接触过。丢垃圾的时候,手臂先在感应区域轻轻一晃,垃圾桶盖自动打开;接着把垃圾丢进垃圾桶,桶盖稍后自动延时关闭 ▲

要考察自动翻盖功能好不好用,无非就是考察两点:

  • 1、翻盖速度快不快,会不会影响丢垃圾;
  • 2、关盖延时多久,会不会没丢完垃圾就关上了。

左:拓牛T Air Lite;中:拓牛T1S第二代;右:拓牛T3

三款都是自动翻盖,不知道是不是造型关系,我感觉最右边的T3翻盖速度比其它两款要快一些。整体来说三款反应都还算灵敏 ▲

缺点是站立状态下丢垃圾不是很方便。我净身高 176cm,正常直立状态下,手臂完全下垂,无法触发感应(感应区域是传感器上方 35cm高度),需要稍稍曲腿或者弯腰。

但话说回来,这一点也是有利有弊。增大感应区域其实很好做到,但感应区域过大,人在经过时机器容易误判,导致频繁翻盖,同样会带来不好的体验。

我观察了一下,正常的延时关盖一般在 4-5s之间。但如果开盖后手臂一直处于感应区域,顶盖是不会盖回去的▲

这一点跟我以前用过的到时间就会闭合顶盖的自动翻盖的垃圾桶都不一样,在剥橘子或者嗑瓜子这样的场景下非常好用。

我个人觉得不管是感应灵敏度、翻盖速度,还是回盖逻辑设计得都还不错。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站立姿态下丢垃圾的感应问题,希望厂家早日可以做出更好的算法。

一键打包靠不靠谱?

先展示一下一键打包的操作和完整过程 ▲

  • 一个正常使用的垃圾桶,长按正面触摸键,就会进入自动打包程序;
  • 打包结束之后,整个顶盖部分会自动翻起来。因为我演示中用的是空垃圾袋,所以顶盖翻起来的时候垃圾袋也被带了起来;
  • 用户要做的,就是从垃圾桶里面把打包好的垃圾袋拎出来。

上面的动图中,我们只在翻盖瞬间看到了一条回撤的塑料杆。那一键打包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过程呢?我们再看敞口的垃圾桶来演示一下就知道了:

依旧是长按按钮启动打包程序,只不过这次按钮位于垃圾桶顶部。

打包程序启动后,可以看到垃圾袋下方有一组塑料杆先顺着袋口试探性地“捋”了一遍(这其实是在检测垃圾高度,具体下文详述);接着塑料杆稍稍回撤,再次“捋”了过来——不同的是,这次直接捋到了底 ▲

听到“滴滴”提示音后,手动打开顶盖,就可以取出打包好的垃圾袋了 ▲

仔细看一下垃圾桶收口部分的设计,其实就是两个加热装置。垃圾袋通过“热熔”原理完成打包,同时通过热熔原理完成“切割”分离 ▲

在了解了自动打包原理之后,我们再换个视角来看一遍这玩意儿的自动打包过程 ▲

但新的问题又来了:这样打包好的垃圾袋靠谱么?密封性到底如何呢?

一张动图演示验证。实测热熔打包的垃圾袋还是比较牢固的 ▲

非要说有什么缺点,也有。因为自动打包的关系,垃圾袋不能像以前一样装得满满当当,否则打包装置无法给垃圾袋封口。

而且垃圾袋得用专用的,不能再买市面上那种一卷一卷的很便宜的断点式垃圾袋了,耗材成本必然就增加了。没错,上面动图中这个带着塑料环的就是“一卷”垃圾袋 ▲

我想着反正长期要用,所以一口气买了很多(上图约 1/3) ▲

我建议大家可以趁活动囤货,原价 99元的正方形垃圾袋,一份 6卷,可以用半年,凑好了可以六七十块拿下,一年也就不到 150元的成本,其实完全可以接受。

自动套袋真香!

手臂轻轻往里一伸,垃圾袋就套好了。是不是非常方便 ▲

不过这个手动操作只适用于没有顶盖的敞口式垃圾桶。对于有顶盖的垃圾桶,这个过程可以自动实现:

垃圾袋自动打包之后,再一次长按机器正面触摸键,再次开盖的时候,垃圾袋就自动套好了 ▲

PS:全自动模式下,在换完垃圾袋之后,套袋程序会自动执行,不需要手动操作。

实现的原理也不复杂:在垃圾桶底部或者侧面,有一个抽气泵。抽气泵向外抽气,垃圾袋就会被另一侧的气压均匀压入垃圾桶内 ▲

而我开篇提到的手动套垃圾袋的痛点中,之所以套不好,也是因为气压阻碍。

不得不说,自动套袋这一点真的是深深打动了我这种特别反感垃圾桶套袋的人的心。在我眼里,【给垃圾桶套袋】这个动作就和【做完菜洗碗】一样——我不排斥前半部分,但后面这项工作真的让我非常难受。

容量怎么样?

之间家里用得最多的就是 13L的茶花垃圾桶,那么更换后的这几款拓牛容量是多大呢?

我家里的四款垃圾桶分别是拓牛T Air X、拓牛T Air Lit、拓牛T1和拓牛T3——即便是容量相对最小的 T3,容量也有 13L;而容量最大的敞口的拓牛T Air Lit,容量更是达到了 16.6L▲

16.6L是什么概念呢?我用常见的快餐盒和矿泉水瓶演示一下,丢进去轻轻松松 ▲

但我们平时在使用垃圾桶的时候经常恨不得把垃圾丢到完全满出垃圾桶上沿才会打包丢掉。那对于自动打包封口的智能垃圾桶来说,如果垃圾满到了垃圾桶沿,它还能不能正常封口呢?

最好的验证办法当然是试一试:

当机器检测到袋口垃圾太满,封口无法正常完成时,顶盖直接就自动掀开了——掀开的同时,垃圾袋新的部分随之被扯了出来,将顶部“溢出”的垃圾完全套住;接着,垃圾桶会重新执行检测及打包程序,直至完成 ▲

这个过程被称为“超载打包”,设计非常巧妙。

有哪些应用场景?

目前我在书房用的是这个敞口的,容量也最大的 T Air Lit ▲

虽然套袋需要手动辅助,但因为容量够大,而且丢垃圾可以直接随意丢,单说使用体验,是我用得最满意的一款。

但出于美观考虑,客厅我还是更建议大家用这种带盖子的款 ▲

唯一不方便的,就是我上文提到的,正常站立姿态下,即便手臂完全下垂,也无法触发感应,需要腿部稍稍弯曲才行。其它方面暂时没有发现任何不足。

这种狭长的窄缝款几乎就是为卫生间而生 ▲

但它在卫生间使用也有局限性:比如按照我上面展示的姿势摆放,如果垃圾桶贴墙太近,翻起来的顶盖会被后面的卫生纸顶到,用起来并不顺畅。大家如果新装修,我强烈建议纸巾架和垃圾桶摆放位置一定要分开。

如果不介意美观性,空间也足够,其实敞口款放在卫生间使用会更顺手。

T1S目前放在入户附近,靠近餐厅位置使用,用得也还挺满意的 ▲

有什么感受?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我的使用感受:

①垃圾桶容量完全足够,甚至比很多人家里用的传统垃圾桶更能装。尤其是超载打包功能,解决思路巧妙,设计非常人性化;

②在客厅这种位置使用,带盖美观很多,自动感应灵敏度和翻盖速度都很不错,唯一的槽点上文已经说过,这里不再赘述;

③自动套袋真的是彻底解放了我的双手,也是这套垃圾桶最吸引我的地方,使用体验实在是太好了,强烈推荐大家试试,用过绝对上瘾;

④对比传统垃圾桶,我想唯一的缺点就是贵,并且后期耗材成本也更高。不过作为羊毛党的一员,如果学会趁好价囤货,其实也不算太贵,毕竟整体使用体验上升了好几个台阶。总体比较满意。

坚持做有态度的评测,生产有温度的内容。我是番茄,我们下一篇再见~

一键打包,自动套袋!我一口气买了4个智能垃圾桶   
广告声明:文中若存在对外跳转的链接(涵盖商品链接、超链接、二维码等各类形式),其目的在于为您呈上更多与内容相关的产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别。但我们不对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烦请您谨慎参考,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判断来做出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