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面板技术的迭代更新,中低端价位电视也陆续开始普及120Hz高刷,大厂甚至开始卷4K+240Hz的跑量款,但究竟240Hz值不值得升级得打个问号。
为了探究这问题的答案,本次发动面子果实,借了雷鸟4K+240Hz的新款高刷电视S545C和七彩虹战斧4090作为测试,外加上我原有的群晖DS220+,分别测试不同环境对游戏和影音的影响,从装配到录制整整花了一周多时间,写文不易,觉得有所帮助欢迎关注点赞收藏三连哈。
本次折腾重点在于求证三个关键问题:
问题A:高刷电视体感到底有没有巨大提升?
问题B:为了240Hz升级电视到底值不值?
问题C:搭配什么样的设备才能发挥240Hz?
下文针对游戏和影音这两个方向,分别用理论推导和实际测试来论证,懒人可以直接拉到最底看结论。
刷新率究竟多少合适?人眼能识别的帧数到底是多少?
这俩问题在前几年确实会有争议,毕竟那时候主流显示器和电视还是60Hz,大部分人没有办法很方便的实际体验对比,所以在宣传的时候会强调“人眼的识别连贯图像的速度是24帧/秒”这个说法,这么说也没有错,24是下限,但就体感而言FPS越高越好。
以前光靠文字和视频展示确实比较难,现在倒是方便了,手机这个人人都有的数码产品普及率极高,两千块钱价位的中端机型都有120Hz高刷,切换高刷模式玩个王者荣耀或者吃鸡就很容易能对比出来60Hz和120Hz这两个档位的区别,基本上体验过就回不去了,画面流畅度贼高。
看到这里是不是以为我要帮厂商尬吹?当然不是!
好不好眼见为实,下面拿老款S545C(120Hz)和借来的新款S545CPro(240Hz)这两台电视进行实机实拍展示。
首先论证问题A,这里我使用经典特效片复仇者联盟4进行比对:
由于我使用是手机录制,最高也就只支持到4K+60FPS,所以没办法通过直接拍摄普通视频的方式展示区别,不过通过慢放可以看到,120Hz和240Hz在播放大幅度动态画面时候会有明显区别,整体视觉会感觉更流畅一些,同时主体移动的细节看着会更明晰一些。
但是,如果你的使用场景静态画面居多,实际差别感知并不会很大,同样是慢放,下图几乎看不出区别,更别说肉眼观看了。
根据上面的实测,同时也可以得出问题B的答案:
如果你希望有一个高质量游戏环境,或者观看高质量片源的动作片比较多,选择240Hz高刷电视确实会对视觉细节有影响。
如果只是看看普通文艺片或者常规电视节目,亦或者用Xbox或者PS5这类常规游戏主机,光是120Hz就已经足够让实际动态画面质变,没必要追求240Hz。
特别提醒,MEMC动态补偿是个好东西,不管是游戏还是观影都有提升,观影提升尤为巨大,具体可以看下文的实拍。
问题C就比较麻烦了,就电视输出而言,分为原生和开启特效两种情况:
原生指程序本身运算后得出的画面,比如游戏内显示FPS为187,那么不开任何附加功能的前提下,电视最高也只会呈现187帧每秒的画面,不管后期用什么特效调整画面,原生输出参数都是最重要的,毕竟你不能指望买个长安奔奔不换发动机改装后能跑过GTR对不?
特效指开启某些功能或者软件对原生画面进行二次加工,比较典型的有提升帧数但是会降低一定质量的电视MEMC动态补偿和DSC这类技术,也有提升画面细节但会降低帧数的HDR和显卡光追等等,比如上面录制的帧数对比就是靠MEMC将腾讯极光原生30FPS的片源电影画面拉升至240FPS。
上图可以看到,除了设备本身机能和源输出质量以外,不同连接方式也会导致最终呈现画质有所区别,下面用理论结合实测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下如何合理打造高刷游戏和高刷影音环境。
本段分为不同输出方式的理论数据整理和实测验证两段,理论资料来源为维基百科。
1️⃣理论连接方式对比
电视作为输出设备,本身并不具备高质量游戏能力(腾讯Start云这种不算),必须要搭配PS、Xbox或者常规电脑使用,按照连接方式分为有线连接与无线连接两种类型。
有线连接:HDMI
电视自带的输入接口正常只有HDMI接口,大部分在售款已经更新到了2.1协议,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大部分电视没送HDMI线,如果需要有线外接设备,线材也需要是2.1协议才行。
根据维基百科说明可以看到,HDMI2.1协议最大的提升在于最大传输带宽,对比2.0协议翻了两倍多一些,同时还支持了DSC1.2(相当重要)。
作为HDMI协议的制定者,VESA协会给出了不同协议版本能输出标准画面质量的参考,根据表格可以看到:
HDMI2.1协议是可以输出4K分辨率+240FPS原生画质,但是需要靠DSC实现。
HDMI2.0协议最高只能输出4K分辨率+120FPS原生画质,并且画质还有一定下降。
HDMI1.4及以下的协议现在在售电视中基本看不到了,直接无视。
DSC(Display Stream Compression)这个技术可以对画面数据进行解压缩,这项技术只能给一台设备输出,并且会有肉眼不易察觉的画质损失,但是能用更低的带宽提供更高的分辨率,需要输出输入接口和线材三个环节都支持才能实现。
上面的支持范围只适用普通画面,如果开启HDR10的话会有所下降,即使用目前最高的HDMI2.1协议也只能输出4K+144Hz原生画质。
PS:比较有意思的是在DSC加持下,HDMI2.1协议可以输出8K+120FPS原生画质,目测未来两年会有不少8K+120Hz的电视出现。
除了电视接口限制以外,游戏主机同样有着画质的限制,在官网即可查到主机支持的输出范围。
PS5支持VRR(可变刷新率)和ALLM(低延迟模式)这俩游戏向重要技术,但输出画质最高只能支持到2K+120Hz原生画质,再高分辨率会用超级采样降低到2K输出,下图为索尼官方说明:
https://www.playstation.com/zh-hans-cn/ps5/ps5-features/
XBox支持的范围更大一些,输出画质最高能支持到4K+120Hz原生画质,下图为微软官方说明:
https://www.microsoftstore.com.cn/xbox/xbox-series-s
普通电脑倒是没有啥限制,看显卡性能实际能跑到多少,以本次测试使用的4090为例,3A大作开光追一般能稳定4K+60Hz,普通单机4K+240Hz也不是不能达到。
无线连接:投屏
目前不支持无线投屏的电视很少,普通电脑当然可以通过投屏方式在电视上输出进行游戏,确认电脑和电视在同一网络内,按Win键+P快捷键调出投影功能即可将电脑画面投到电视上,本质上使用的是Miracast协议。
通过Wiki描述可以看到,Miracast支持输出4K分辨率原生画质,但最高FPS也只有60,再高只能靠MEMC补偿达到,并且由于依托无线网络传输信号,网络质量差可能会导致画面延迟卡顿,路由器得相当给力才能实现流畅玩耍。
2️⃣测试环境说明
为了测试的严谨性,这次也是拉下脸借了一块顶级显卡4090,再往上也没游戏卡可以用的了。
CPU:Intel i7-12700KF
说明:之前已经验证过很多次,游戏并不需要太多线程,12700KF对游戏来说性能溢出太多,所以本次也没去更换它。
PS:上一代的12490F已经足够应付大部分的3A游戏对CPU的需求,如果预算足够,直接上13600KF也是不错的选择。
显卡:七彩虹 战斧GTX4090
说明:为了测试3A游戏效果,借来了这块目前最新的NVIDIA旗舰卡,GPU核心为AD102,硬参数上有着16384个CUDA内核以及 24GB显存(GDDR6X),基础频率为2.23GHz,加速后可达2.52GHz。
40系N卡基于AdaLovelce架构设计,TSMC4N定制工艺制程打造,和30系相比多了新型SM多单元流处理器、第三代RTCore、第四代TensorCore、双NVIDIA 编码器以及着色器执行重排序等新技术,官方宣称在图形基准性能、实时光线追踪、AI加速以及性能功耗比方面最高可以提升2倍,本次拉高帧数测试全靠它了。
当然优化比较好的3A游戏和常规网游跑4K+120Hz并不需要用到这么贵的旗舰卡,GTX3070Ti足以应付,评测使用很久了,目前二级市场有很多到手即用的5600XT、3070这类翻新矿卡在流通,预算有限且有一定动手能力的用户可以考虑下。
电源:海韵 GX1000
说明:40系显卡虽好,但是对电源要求极高,说翻倍都不过分,这张战斧4090的TDP直接飙到480W,七彩虹官方也建议使用1000W额定的电源,我原来那块650W电源只能换了。
低额定电源选Apexgaming或者鑫谷这类性价比厂商的倒没啥问题,过了850W保险起见还是老牌厂商吧,特别是准备上13代IU+40系显卡这个功耗大户组合的朋友,切记选择稳定的经典型号,本次更换选择的是海韵经典款1000W额定的金牌全模组GX1000。
GX1000主要强在对新显卡12VHPWR供电接口的支持,全桥LLC方案+全日系电容可以提供超过白金的92%转化率以及0.5%电压稳定度,属于降级销售的狠货,风扇启动和支持定制线这些高端电源必备的功能统统都有,对超频玩家来说尤为重要。
内存:十铨 梦境(DDR4)
说明:和12700KF一样是老演员,内存颜值天花板,颗粒以B-DIE为主并且有DDR5版本,再次提醒,不管是游戏还是生产力,内存容量的重要性永远高于频率,DDR5内存延迟目前普遍偏高,个人建议再等等。
固态硬盘:海康 C4000(双风扇版本)
说明:又是人类稀奇古怪的设计之一,C4000本身性能没啥问题,1T容量版本是7450MB/s+6600MB/s的顺序读写,随机读写则是860K+670K,外加上1800TBW+五年的暴躁保修政策,599元的售价基本算是目前性价比最高的PCIe4.0商用型号之一。
我不能理解的是为啥整了个这么厚的双风扇散热器,C4000热设计功耗(TDP)才3.98W,除非机舱内有4090这种发热大户或者用的风冷方案,常规装机方案压根用不到,只能说人类科技树又一次点歪了。
HDMI线材:绿联 HDMI2.1(8K)
说明:线材是最容易被忽视的点,上文的理论部分有具体说明,除了分辨率+刷新率这俩基础参数以外,HDR、VRR和ALLM这仨高刷重要技术实现也得看线材是否支持,线材这块,遇事不决选绿联是不会错的。
3️⃣实机有线输出测试
测试电视/显示器的实际刷新率上限其实挺简单,直接接任意电脑用网页版本的UFOtest即可,主画面会滚动展示不同刷新率对比,下方会显示当前测试工具输出FPS和显示器刷新率,正常是直接顶到电视/显示器能支持的最高水平。
https://www.testufo.com/
雷鸟对S545CPro的补帧设计分为两块:
第一个是基础的MEMC动态补偿,分为弱中强和关闭四挡,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
第二个是240Hz动态加速,只有开启关闭两项,如果不想要增强到240Hz,仅开启MEMC是120Hz的基础刷新率。
将电脑通过HDMI线接S545CPro开机,右上角就会提示目前的分辨率和刷新率,HDR10是自动启用,光源标准则是PQ16。
首先不开MEMC,实际动态画面如下图所示,显示器刷新率为120Hz。
接着开启MEMC和240Hz动态加速后,实际上UFOtest还是只显示120Hz,不过实际上肉眼看上去会有一些区别,看着会更细腻一些,不过区别不算很大。
正式开始游戏测试,测试游戏为经典3A大作巫师3,4K最高画质在4090加持下,画质调至全部最高,户外动态画面能稳定跑到115-120FPS。
不开MEMC的实际动态画面如下图所示,120Hz已经相当丝滑了,毕竟游戏直接输出就是120FPS,和S545CPro原生刷新率正好吻合。
开启MEMC加240Hz动态加速后,实际动态画面如下图所示,确实会更丝滑一些,人像和物体的边缘在运动时候会更明晰一些,整体画面变化的流畅性会更强一些。
再拿主流网游CS-Go做个测试,全部最高特效后游戏输出的原生FPS在150-220这个范围内跳动,开启MEMC外加240Hz动态加速后的效果如下图所示,移动并没有出现马赛克情况,所有物体都相当清晰,整体观感比上面120FPS的巫师3效果更佳。
顺道用VESA DisplayHDRTest工具拉一下S545CPro的色域覆盖,具体结果如下所示:
sRGB覆盖率为99.55
AdobeRGB覆盖率为90.97
DCI-P3覆盖率为94.39
整体数据和雷鸟标称没啥区别,并没有出现缩水情况。
4️⃣实机无线输出测试
接下来开始投屏游戏效果测试,投屏工具使用的是Windows自带工具,右键桌面打开显示设置,进入屏幕选项,展开多显示器点击连接无线显示器。
S545CPro进入信号源设置选择无线投屏,进入Windows投屏设置后电脑上就能搜到这台电视,点击连接。
如果搜索不到或者提示连接失败,确认电视和电脑在同一网络下之后,重启下电视就能找到并配对了。
连接上电视后电视默认是拓展屏幕,相当于电视作为第二个显示器拓展使用,这时候按Win键+P,将投屏模式切换成复制,电视和电脑就会显示同一个画面了,并且电视接手柄或者键鼠也能进行游戏操作。
实际画面对比如下图所示,电脑显示器画面美得很,但是电视上就很差了,虽然同为4K分辨率,但实际游戏画面和腾讯Start云游戏的1080P分辨率差不多。
开启MEMC后的实际刷新率还是杠杠的,能达到Miracast理论最大值60FPS,外加上MEMC加持,流畅度还不错,但画质有够渣,一动就糊。
5️⃣比对结论
根据上面的理论推导加实测结果,可以得出游戏向应该怎么搭配:
第一,就游戏而言,240Hz的肉眼体感确实会比120Hz强一些,但也就是一点,差价不大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上240Hz的4K高刷电视。
第二,MEMC不只是看电影有用,对游戏画质同样有加成,主机输出的帧数越高,补帧效果越好,但只能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并不能带来很大的质变。
第三,想用电视玩游戏,老老实实用HDMI线连接电脑或者Xbox/PS5,无线投屏会损失相当多的画质,如果想流畅进行4K高刷游戏,HDMI线材记得用2.1协议的,一般商品名叫8K线。
本段同样分为不同输出方式的理论数据整理和实测验证两段,理论资料来源为维基百科。
1️⃣理论连接方式对比
在讲解连接方式区别前,我们需要牢记一点:
不管是哪种方式,影音最后出来的效果和源文件质量直接挂钩,电脑上右键视频文件或者PotPlayer播放时候按Tab键都能看到相关信息,比如下图的演示片原生就是4K+30FPS原生画质。
常规播放只是按照源文件本身进行画面输出,而大部分原盘电影原生只有30FPS,是不是意味着高刷电视对影音播放完全没意义呢?当然不是,现在有好多补帧工具可以提升播放帧数,比如之前写过教程的AMDFluidMotionVideo插件。
抛开播放软件的补帧功能,现在中高端电视都带MEMC(动态补偿)这个神器,也就是第一段对比120Hz和240Hz开启的功能,这项技术是通过算法在播放前自动补帧到电视的极限刷新率,并且不受播放工具局限,下文提到的三种方式皆可受益。
回归主题,不同连接方式区别在于谁解码,最终画质会因为解码方式呈现不同的,正常分为下面三种:
电视直接下载或者外接U盘本地解码播放,属于目前主流播放方式,形式比较多,具体看下文说明。
电视外接电视盒子、蓝光机等设备,不算主流,发烧友才会购置,电视本身不参与对视频文件的解码,盒子解码后通过HDMI物理线材传输给电视画面信号。
电视接收外部服务器推送的数据,电视仅参与部分视频文件的解码工作,电视家、哔哩哔哩、斗鱼直播等App都是属于这类。
本地解码:电视自带播放器&KODI等
这种解码方式传统影音玩家用得比较多,不区分文件来源和形式,重点是分辨率和帧数不受线材限制:
电视接U盘或者直接播放本机下载的电影,是电视本身直接解完整视频文件。
电视通过UPnP直接接入NAS的DLNA服务器,NAS会将文件拆解成小文件传给电视,电视再解这些小文件。
电脑和WebDAV/SMB/NFS本地挂载到电视上作为本地文件夹,和接U盘几乎无差,直接解完整文件。
本地解码原理是通过GPU解码视频文件,目前大部分电视使用的ARM架构CPU都带MaliG31或者MaliG52核显,测试多台设备的结论是这俩解码80G原盘都没啥问题,正常就是4K+30FPS,也有些用AI修复的片源能提升到4K+60FPS。
PS:为了适配老设备,大部分播放软件都支持CPU解码,不过高码率片源会卡顿的厉害,大家在播放的时候解码方式别选错了,一般用默认Hardware(GPU解码)即可。
外接盒子:芝度&海美迪等
和Xbox、PS5这类主机一样,外接盒子解码能推出的质量看输入接口协议,盒子自带的一般就是HDMI接口,不清楚的朋友们上拉回顾下,解码流畅度这个就不用考虑了,S905x3的N1都能轻松硬解原盘,现在主流的RTD1296和RK3568平台更是轻轻松松,极限就是4K+60FPS。
网络推流:优酷&哔哩哔哩等
网络推流和上面说的DLNA有点类似,不过切割的格式不同,目前纸面上比较厉害的是B站,最高支持到4K+120Hz的视频,前提得开大会员才能观看。
除了这些公开视频平台以外,通过NAS也可以自建推流中心,所以影音爱好者一般也会选择搭配一台NAS使用,比较出名的就是Jellyfin、EMBY和Plex三巨头,推流工具由于走的是网络传输,所以推到电视这个过程并不会存在FPS限制,具体看片源本身和NAS性能。
和优酷和B站相比,NAS的推流三巨头可自定义范围会更大点,同样也有着自动补帧插件,不过具体得看NAS显卡的性能,HD500级别的可能会直接卡死,建议J4125及以上型号好点。
2️⃣测试环境说明
游戏是游戏,影音是影音,这两个方向完全不一致,但有个相同点就是都很烧钱(囧)。
NAS:群晖 DS220+
说明:本次使用的案例设备为群晖DS220+这款经典型号,CPU为J4025,核显则是UHD600(12EU),硬解80G原盘片源都相当轻松,自带内存为2G,有一个留空内存槽,后期玩Docker可以后加一条8G。
双十一期间按照惯例会参加平台满减活动,应该可以2300左右拿下,用来体验群晖的DSM 7.0以及新改版的Drive还是挺不错的。
虽然DS220+只是一台入门级别NAS,但非常适合影音用户,双盘位对于普通家庭影音环境来说已经够用了,打造影音环境可以看看往期文章,推荐Jellyfin+subfinder+极影派的组合,可以完美海报墙,国内网络环境下相当舒适。
路由器:中兴AX5400Pro+
说明:群友都知道,我对中心AX5400Pro的评价相当高,有效无线信号覆盖范围极大,硬件负载控制也属于顶级,这次的AX5400+作为升级款多了一个2.5G网口和Usb3.0,外加上4800Mbps的无线带宽,和NAS搭配比较合适一些。
中兴之前不太在意系统细节调教和软件适配,目前已经加了自定义NAT类型和手机App远程管理等现在家用刚需功能,已经是中上游水平,目前的综合水平已经能进入T1梯队,千元内首选,649元的首发价格也不算高,强烈安利。
移动固态硬盘:华硕ROG Arion S500
说明:电视的USB接口一般是USB2.0,读取速度上限也就是60MB/s左右,所以拿来装个软件就差不多了,不建议外接固态硬盘作为存储介质使用,当然如果有不用的U盘插上去拓展也没啥毛病。
本次测试使用的是,作为目前USB3.2Gen2协议的移动固态硬盘天花板之一,接口达标的前提下常规读写都能跑满1050MB/s,有高性能读写需求的朋友可以考虑下。
3️⃣实机本地解码测试
测试片源参数如下,片源大小为26G,原生分辨率为4K+24FPS,编码为HEVC(H.265),色深10bit,支持HDR10和DTS音效,算是比较标准的高质量4K片源,具备代表性。
首先是电视USB口接移动硬盘直接播放,只要片源本身支持HDR10、杜比视界这类,用雷鸟自带播放器会默认开启。
没开MEMC,顿挫感比较明显,毕竟片源原生是24FPS。
冷知识:为啥24FPS的电影比24FPS的游戏看着流畅很多?一般片方会对画面针对性处理,
MEMC加240Hz动态加速后,画面明显丝滑了很多,动作流畅度有着质的飞跃,看电影和电视节目MEMC真的是神器。
用PC解码走HDMI输出反而不咋地,画面偏白且相当僵硬(不知道大家看下图能不能看出来),只能说Windows的自动HDR是真的拉胯。
4️⃣实机无线传输测试
接下来进行无线传输测试,一般影音爱好者还是以NAS为核心去搭配电视,毕竟存原盘搞搞弄弄就30G起步,一直开着电脑下片也不现实,弄台NAS可以完美解决下载、存储和传输这三大环节,新手建议群晖,教程好找,操作逻辑对新手也比较友好。
电视关联NAS一共有三种方式,都是通过网络传输:
第一种是传统挂载,将NAS上的文件夹通过SMB、NFS和WebDAV等协议挂载到电视端,用电视自带播放器或者KODI播放都可以,也是最常见的操作方法,但如果没有给NAS配置静态IP就很麻烦,并且局限于本地内网使用。
第二种是自建服务端,开启DLNA服务和部署Jellyfin、EMBY和Plex推流三巨头都是这类,用电视自带播放器或者KODI播放都可以,相比上一种挂载方式而言操作要简单很多,不受IP限制可以直接走接口即插即用,推流三巨头还可以实现海报墙管理和外网播放。
第三种是走群晖的DS Video客户端播放,原理和上一种自建服务端同理,不过操作简单很多,群晖做了TV端App,下载安装下就行,可以简单实现外网播放。
雷鸟现在新增了NAS专用接口,可以快速实现上面说的第一种和第二种播放方式:
传统挂载需要群晖上开启下对应的服务,推荐使用WebDAV,去套件中心下载安装。
Jellyfin的部署可以看下往期文章,操作比较多不再赘述,感兴趣的点我头像找一下,建议使用Nyanmisaka的魔改版本,不需要打核显补丁。
安装完成后打开WebDAV套件,勾选上启用Http/Https即可,其他不用动。
不清楚WebDAV是啥的朋友也可以用SMB协议,相对而言简单很多,进入控制面板找到SMB,勾选开启SMB服务即可。
由于雷鸟这个NAS接口刚出来不久,我也是第一次使用,所以测试前和大家分享下如何使用,电视主页按↑选择U盘,进入后稍等一会,会自动搜索局域网内的服务器:
这里可以看到我在DS220+的DLNA服务端和Jellyfin服务端,直接点击进去输入服务端的账号密码(不是NAS的账号密码)即可直接使用。
想走SMB或者WebDAV需要多一步挂载,右移到添加NAS设备,进入后先输入NAS的IP+NAS的登录账号密码后进入共享文件夹浏览页面。
文件夹浏览页面点击选择空间,会列出NAS上的文件夹,找到想挂载的确认后会返回上一级页面,是正常的,不要以为选择失败了。
媒体中心可以看到这里多出了刚才选择的文件夹,进去找到想看的电影确认播放即可。
这种挂载方式和上文电视接移动硬盘没有区别,可以正确识别片源信息并开启HDR10等功能,并且同样享受MEMC和240Hz加速效果,流畅度看你的路由器性能,一般都能流畅播放。
如果直接进入Jellyfin播放也是可以的,和网页端Jellyfin没啥区别,一样用,海报墙也会显示。
对比直接挂载,Jellyfin用的是NAS上的核显进行解编码播放,画质会比直接挂载播放略差一些(主要是色彩和清晰度),同时也没办法直接看到片源信息,但依旧享受MEMC和240Hz加速加成,常规24/30FPS片源的流畅度会大幅度提高。
最后一种就是用群晖DSVideo播放,第一步先得在NAS上部署配置,套件中心搜索DSVideo下载安装后打开。
跳转到DSVideo页面后点击设置,视频库中点击电影分类,点击右侧的加号开始关联文件夹。
选择需要关联的文件夹后,下面的视频信息搜索语言改成中文,确认,后续该文件夹如果有新增电影也会自动加入这个分类。
之后点击电影分类即可看到刚添加的电影文件,没有封面是正常的。
DSVideo有自动削刮影片信息、海报和字幕的功能,需要在设置里面勾选上,勾选完成后耐心等待一段时间即可。
群晖上部署完成后电视端还需要安装App,先去群晖官网下载APK文件。
https://www.synology.cn/zh-cn/support/download/DS220+?version=7.1#androids
将APK拷贝到U盘上,接电视安装下即可,这一步没啥操作难度。
打开电视上的DSVideo,输入群晖的QuickConnect ID以及登录账号密码即可观看电影,并且不受网络限制,几个朋友共享使用一台还是挺划算的。
实际画质和上面两种相比毫无差别,但是比较奇怪的是不支持开启MEMC和240Hz加速加成,这个问题已经反馈给雷鸟和群晖,看他们怎么解决吧。
5️⃣比对结论
根据上面测试,可以得出影音向应该怎么搭配:
第一,和游戏相比,带MEMC的电视在影音方面优势巨大,开启后画面会质变,目前片源FPS主要还是集中在24和60这两档,补帧上去相当丝滑。
第二,不管是电视直接解码输出还是关联NAS等存储设备无线传输,画质差距几乎可以无视,画面均享受MEMC加成,唯一不建议的就是拿Windows电脑作为HTPC输出,自带的HDR效果是真差。
第三,就影音这块,搞个NAS搭配电视能解决很多环节需求,下载+存储+管理+传输一站搞定,另外随着机能提升和Docker的普及,NAS除了影音这块还能做其他数据管理,比如自建ERP、电车数据备份等等,等忙完这阵子给大家出个NAS部署特斯拉汽车数据库的教程?
电视搭配个高颜值收纳件不仅能提升空间利用率,还能提升氛围感,分享两个不错的关联家具。
1️⃣北弧RGB艺术电视架
简介:这款支架是我自己留用的,确实好看,全铝合金机身可以承重40kg电视,也就是70寸以内的电视都可以使用,同时也可以很方便的调整电视高度,实测相当稳定,配件中还有安全绳相关配件,不用担心摔倒问题。
这款比较特别的地方就是带了15色的氛围灯,通过遥控器支持更换呼吸、星光等5种灯效,搭配艺术墙面效果拔群。
2️⃣乐歌IE3升降桌
简介:买来当拍摄台用的,桌面材质相当厚实且漂亮,平时也能搭配电视放放手柄这些小东西,最大承重70kg,NAS路由器放着稳妥得很。
特别表扬下稳定性,双十一准备买升降桌的朋友建议多看看评论,特别是高度支持范围比较大的型号,有可能晃动的厉害,这款ie3还真稳,实测升到最高晃动幅度也小到忽略不计,可以安心上车。
给一拉到底的朋友总结下:
第一,如果准备入手4K高刷电视,MEMC这个功能相当重要,不管是游戏还是影音加成都有,特别是观影(包括电视节目、直播软件、传统视频平台和自有片源),加成巨大。
第二,120Hz和240Hz是有区别的,输出源质量越高,视觉差别也会更好,不过区别不算很大,普通用户120Hz足够了,毕竟4090跑巫师3全高画质+4K分辨率也就120Hz。
第三,如果是游戏向使用,一定要选择匹配的线材才能展现满血4K+120Hz画面,千万别走无线投屏,刷新率可以靠MEMC补上去,画质损失巨大。
第四,如果是影音项使用,走有线输出和无线输出正常无差(走推流会有微小的画面损失),建议搭配一台NAS补足下载+存储+管理这三大刚需功能,播放源千万别用Windows,自动HDR太拉胯,如果一定要播放电脑上的片源,建议将电脑文件夹通过SMB挂载到电视上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