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一线木制头戴耳机厂商SIVGA继999元SV021后,又于今年10月推出新品“黄莺”(SV022)。“黄莺”有4.4平衡和3.5单端两版,售价相同,都1399元。
作为新品,“黄莺”在灵敏度、瞬态和频宽上疯狂试探,并试图以监听耳机的脉络去展现音乐的华美。非常适合懒得折腾台机的新时代音乐发烧友。
同SV021,“黄莺”也是封闭式设计、高密度花梨木壳体、50mm大型自研振膜。
声音参数上,两者都是32欧阻抗,但灵敏度不同。SV021是105±3dB,新品是108±3dB,更易推,反应在实际听感声压上,它甚至比一些HIFI耳塞(如JVC FW10000)还强势,有着与手机配塞近乎相当的满足度。
黄莺比SV021贵出的这400元,主要还是“音质”,它的全频非线性失真更低,THD:<0.04%@1kHz/94dB,高音(5000Hz至9000Hz)解析更强。整体通透性、均衡性更杰出。
频响方面,黄莺与SV021近似的是频宽依旧惊艳,此次轻松跨越20kHz,直奔40kHz。
外观设计、工艺品质都已超出业界平均水平,而在千元档就有如此设计,并采用耐用型和高质感材料的,也就国内厂商会这么搞,换做国际品牌,很可能不会。
国外hifitrends网站给出的综合评分8.2,声音部分7.5,声音成绩比HIFIMAN RE-R9(2499元)的7分还要再高。
意大利媒体也有高分评价,在此不再追踪相关资讯。
细节。
和SV021相同,配备一条耐用且漂亮的2米长线,无MIC。
也许是木纹理的先天性差异?或是漆艺的提升?新品“黄莺”的外壳看着要比SV021更精美些。
其实SV021已经很精致了,但“黄莺”才是拥有“高级感”的那个。
两款耳机的耳垫设计不同,左侧SV021,右侧黄莺。SV021可以轻松包住耳朵,且有很强舒适感,而“黄莺”则会更紧致,有着紧扣双耳的效果,虽说舒适度没问题,但比起SV021那种“惬意感”,它是欠缺的。
两者粗看就是耳罩外壳的差异,像“黄莺”的木壳会再大一圈,且有不规则的个性化结构设计。
LOGO方面,“黄莺”的SIVGA是用某种工具凿的,再无其余修饰,质朴立体。
SV021似乎是印刷的某种白漆,相对简洁直白。
金属吊架、滑轨,头梁的车线、皮料,两者看着差不多,但具体到工艺设计上,还是不同的。新品“黄莺”能以比较夸张的180°横向翻转耳罩,而SV021只能纵向轻微转动很小的角度。
关于音质。
先吐槽:“黄莺”有不适合搭配的前端,如山灵M7(上图所示)、飞傲K7、苹果IPAD。
我Tm也是巧了,连续多天都用这三个“巨不合适”的机器推“黄莺”,结果就是“人声单薄”、低音僵硬,或是太素(特指IPAD)。
但后来,我发现真正让“黄莺”好听的,却是各种“小”推力播放设备(解码耳放线),或是稍微暖一点,顺滑一点,厚实一点的便携无损播放器。比如IBASSO DC04(4.4口的小尾巴)、山灵UA5(双耳机口小尾巴)、山灵M6pro初代,飞傲M11PLUS ESS(4.4口)等。这些是试过觉得很不错的,低频会饱满些,全频细节又多又动人。
而据开发者情报:“黄莺”的设计初衷是,让进阶发烧友以尽量低的成本实现在“小功率”或入门级设备上完整体验高解析度音频(信息量超越CD)的魅力。
——延伸话题:对于听高解析度音频,我认为系统首先要动态够好,能支撑音乐中迅猛的气势爆发,其次是从低频到高频的清晰度要够高(背景够黑),频宽要够大(各频域微弱细节的再现力),尽量充分响应到40kHz。
为方便表述,并易于理解,和以往一样,听感描述会基于各种插拔和各种耳机的参考对比。(这环节这几年得罪了太多人,还能挺住和我保持联系的极少。)
参考耳机包括:森海HD400PRO(半开放式)、索尼MDR-7506(封闭式)、AKG K371(封闭式)、MDR-SA5000(未上镜)
为啥有这么多监听耳机做参考?
是因为“黄莺”和SV021有一个挺大的不同,就是它声底“挺监听”(021时期,我对比的是音乐耳机)。我觉得它为了“清晰”简直有些不择手段。之前的SV021还只是在中高频到高频区展示清晰度,中低频到低频段轻微放水(HUFI)。而此次“黄莺”则是将“清晰”直接拓展至全频,并在比较容易失控的负责氛围的低频和高频区展现出了比SV021明显更高的控制力,继而实现了明显更“黑”的背景感。
由于背景“实在是黑”,这让它的人声口型、各类声音采样、录音间的空气感和高频器乐泛音也变得相当明晰,而且比较牛的是,这种明晰并不是通过过亮或“过锐”的夸张所激发,因此,实力非凡。
对比MDR-7506,“黄莺”的声场,高音延伸,定位感,人声自然度都胜出。亮度较接近。低频7506规模感较小,但量感刚刚好,是很HIFI的,黄莺低频规模感大,量感因“规模感大”而有一定的稀释。需注意的是,该情况也视乎推力或前端。像山灵M6PRO初代搭配下,其低频量感、柔和感就很惊艳,而IPAD直推就很平淡。
对比森海HD400PRO,全频亮度,通透度,横向声场,高频量感和瞬态均胜出。HD400PRO亮度中等,黄莺相对会明亮一些。400PRO的透明度可能是受制于低音,没有完全展现出来,我觉得有些可惜,高音细节的层次感,明晰度,“黄莺”胜出明显,且表现得并不夸张。
对比AKG K371,“黄莺”全频信息量直接另一维度,有着更富余的空间和更明净的高音。
对比拜亚dt700prox、dt900Prox,由于没样机,只能透过参数大致知晓,拜亚的是准监听耳机,灵敏度100dB大概,低于音乐耳机“黄莺”的108dB。
对比MDR-SA5000,两者高音听感很接近,声场规模,SA5000胜黄莺一个档次。在我手里的,能有SA5000高音质感和分离度的头戴耳机,就“黄莺”一个。两者在此频段内的“解析”已经勉强可以掰下腕子。考虑到“黄莺”是封闭式设计,且价格是传统“高端耳机”中挺入门的级别,所以,这肯定是一个突破。具有里程碑意义。
小结:“黄莺”与SV021不同,它的低频量感有少许下降,但对前端的“揭示力”、自身的透明度和均衡感都又有提升,于是乎,它能发出啥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播放设备。像山灵M6PRO初代搭配它,就很鲜活,有解析,有厚度,我很喜欢。而换做苹果手机搭配某低价位单端口小尾巴,就清淡些,力道和厚度会相对差。此时会觉得少点什么,不过瘾。
最后,由于“黄莺”在不同前端或插头(平衡/单端)下的听感差异挺明显,购置后,我建议多尝试各种搭配,或多煲机,以充分感受其解析(层次感)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