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之于本人已然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日常出行以及家居生活中,耳机、音箱里的音乐一定会随时萦绕耳边。这不仅仅是因为学习乐器的经历,更因为十年前校园里的摇滚乐队生活。如今步入社会也逐渐磨去棱角,但每当在上下班的路上戴上耳机,心里又会泛起一丝躁动。随着3.5接口的逐渐消失,选择一款音质好又能应对各种场景的HIFI蓝牙耳机方为王道。当我遇见集众多“黑科技”为一身的nuraphone时,更是开启了聆听音乐的另一维度。
最近nuraphone可谓有点火,作为一款来自澳大利亚的新晋品牌,nuraphone在2018年国际消费电子展上获得了最佳创新奖,而其耳罩式与入耳式耳塞合二为一的INOVA Nura专利结构,以及创建专属于用户听力配置文件等功能,更是刷新了我们对蓝牙耳机的认知,成为耳机界的一股清流。我们知道每个人对不同频率的声音敏感度是不同的,所以对耳机的评测往往被灌之以“玄学”之名。而nuraphone的最大亮点就在于能够把每个人的听感数据化,从而产生最适合用户的声音。
所以,这究竟是怎样的一款产品?且随我一同感受。
工业设计:与众不同但很百搭
作为一款包耳式耳机,它的耳罩部分采用了圆形的外观设计,尺寸上中规中矩,金属质感的耳机外壳以及金属头梁,带来了满满的科技感。
Nuraphone的最大亮点或者槽点当属它将耳罩式与入耳式耳塞合二为一的INOVA Nura专利结构了。据厂家介绍,采取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将三频进行适当分离,耳罩负责低频,中高频则由入耳部分输出,减少三频间干扰,从而得到清晰透彻的细节。当然,INOVA这个专利设计自然还可以做到双重隔音,让使用者完全投入到自己的音乐世界里。从外观上来讲只能说跟普通的包耳式耳机有所不同,至于好看不好看我觉得见仁见智了。
当把nuraphone拿在手里时,可以明显感觉到它沉甸甸的重量,大概是由于该款耳机的耳罩加耳塞设计,同时还有耳声发射装置(后面会详细讲到),耳罩里的元器件相对较多,再加上金属头梁,自然会增加耳机本身的重量。而这种“压手”感会给人精密之感,不过经过日常佩戴,并没有太明显的承重感,同时贴耳部分采取的软硅胶材质也对耳朵很体贴,入耳部分也很柔软,不会有明显的异物感。
耳罩和头梁连接处印有nura logo,同时也是两颗触控按钮。而两边部分裸露的电线以及耳罩外的银色装饰,多了一份工业风与粗犷。
整款耳机并没有使用炫酷的外观及配色,看起来还是比较低调与内敛的。虽然没有给人特别惊艳的感觉,但它仍然具有极高的辨识度。同时在造型也比较百搭,无论是运动还是休闲,无论是地铁站还是工作间,nuraphone都是极好的伴侣。
功能交互:潮流与科技的结合
作为一款“黑科技”耳机,nuraphone并没有实体开关键,在电量充足的情况下,只要戴起耳机,它便能够自动接通电源,放下后自动关闭。同时它也没有任何机械按键,只有前文提到的两颗触摸键。如果是第一次使用,需要在手机端的nura app中进行配置,对触摸键赋予功能,例如单击或双击切换音乐、调整音量、接听电话、启用重低音、播放或暂停音乐、启用或停止社交模式等等。
可见,这款nuraphone集合了最潮最in的交互方式,拿起放下以及轻轻触摸即可控制耳机。
Nuraphone具有ANC降噪功能,通过耳罩的扬声器抵消噪音,而耳塞的扬声器可以继续无损输送音乐。实际使用过程中,这个降噪能力还是非常强的,不仅能够避免因为环境噪音而不得已调大音量、损伤听力,更能够减少掩蔽效应。当然,即便不打开ANC降噪功能,其本身耳塞加耳罩的双重隔音效果就能够达到非常高的水准。
能够强力降噪,也可以与外界有效连接。在需要随时与同事交流的工作时间,可以打开耳机的“社交模式”,便能够很清楚的听到外界的声音,甚至比不带耳机还要清晰。
智能交互只是冰山一角,除了INOVA Nura专利结构,nuraphone的最大亮点还在于创建专属于用户的听力配置文件。在佩戴并第一次连接APP后,耳机会播放一段旋律,利用耳声发射(OAE)原理对机主耳朵进行“听力”测量。整个过程大约一分钟左右,只需按照要求静静的聆听一段音乐即可。这个环节是决定耳机声音走向的最重要环节,也是区别于其他耳机的最重要属性,所以到底什么是耳声发射?
耳声发射最常见应用在对婴儿的听力筛查。对耳朵播放旋律时,人耳不仅因为耳蜗、骨膜等的震动向内传递声音,同时这种震动也会向外传播产生声音,当然这种声音是极微弱的,比接收的声音小约10,000倍。而nuraphone内置了专门的麦克风可以检测到这种声波,正因为每个人的耳朵不完全相同,对同样的声音所产生的震动自然也不同,所以通过返回的声波就可以了解机主真正听到的声音是怎样的,从而创建独有的听力配置文件。
而在配置听力文件过程中,会逐渐形成这样一个图像。由于看起来比较抽象,所以许多网友不知道它代表了什么,直呼nura创造了另一玄学……
其实也很简单,所形成的图像共有两种颜色,其中一种颜色组成的图形为正圆形,圆周自十二点方向起顺时针方向分别代表了正常的低频、中频、高频,而另外一种颜色组成的不规则图形则代表了用户对各个频段的敏感程度,圆周外表示更敏感,反之为不够敏感,离圆心越远则敏感程度越高。
所以以本人的图像来看,对低频及人声更加敏感一些。
一副耳机可以同时存储三名用户的听力信息,不仅听力配置文件不同,每名用户的触摸键设置也可以不同。不过在佩戴后,耳机并不能判断是哪位用户在使用,所以切换用户这个过程还是要在手机app上实现的。
除了无线连接,耳机还提供了有线连接。遗憾的是,这款耳机并没有配备传统的耳机线接口,而是通过特殊的电源线接口来进行音频连接,在官网上也可以买到适配不同前段接口的专属音频线。
聆听音乐:合适的即是最好的
下面我们来讲讲最“玄学”的部分。nuraphone采用了15mm的入耳及40mm外耳动圈单元,频响范围在20Hz—20000Hz,支持高通aptX HD蓝牙技术。
谈到耳机的音质,我们可以还原度和风格两方面来进行分析。
在对声音的还原方面,nuraphone虽然并不像同价位的高解析耳机一般细致入微,但声音清晰度高、对细节信息的还原能力强,无论是乐器的基音还是泛音都都能够忠实还原;声场开阔自然,空间感强,在欣赏现场音乐时能够得到更加圆润丰满的“厅堂感”;动态表现较好,在聆听古典音乐以及复杂的交响乐能够明显的感受到其对不同响度、不同段落旋律能够做到良好的控制与还原,同时在瞬态方面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
我特意用这款耳机感受了一下阎学敏的《鼓诗》,能够真实的再现鼓皮的震动,鼓腔的共鸣以及鼓边的冲击力。值得一提的是这款耳机还可以通过手机打开“沉浸模式”,对低音单元进行单独调节,调教低音重击感,令音乐体验更震撼更有质感。论及缺点,我觉得这款耳机对低频的处理略有不足,虽然量感足、弹性好,但下潜一般,解析度也中规中矩。
总体而言,nuraphone在对声音的还原方面符合其售价及定位,具有很高的水准。在还音能力均达到一定层次后,各大耳机品牌的耳机,在声音的表现上仍然各有特点,例如森海塞尔的平衡稳重、AKG的儒雅清淡、歌德的艳丽饱满、马歇尔的温暖浑厚以及铁三角的温柔绵软等等。而对nuraphone而言,由于它的声音是建立在创建专属听力配置文件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对用户不敏感的频率予以加强,对每名用户形成一个独特的EQ调节。所以论及风格,可以说三频均衡,但似乎并没有什么风格。
我在夫人的声音配置文件下试听了一下,发现在中高频上似乎有些刺耳,人声齿音严重,从她的听力图像上也可以看出其对中高频是不够敏感的,所以耳机进行了针对性的调节,自然也就不适合我。
所以,就nuraphone的声音而言,它是专属于每一名用户的,通过扬长避短让用户听清每个频率的每一处细节,通过专门的EQ调节,为用户呈现最完美的“圆”。
我们可以说它没有风格,但也可以说它为每一名用户提供了专属的风格。
总 结
nuraphone是耳机界的另类,也是众多“黑科技”的试验田,它的出现为我们带来了聆听音乐的全新方式。品牌虽然小众,但做工及技术并不输大厂。如果你是一名音乐发烧友,那这款耳机无论如何也要尝试一下;如果你是一名初级爱好者,有升级设备的意愿,nuraphone作为一款新晋网红,同样是不错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