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江西赣南脐橙很有名,平时外出郊游都会在口袋里放一个,十分惬意……之前用过的摄影灯五大三粗,每次使用都让人泄气,给我一种需要装箱的感觉……从没想过两者之间会有什么共同点,直到收到了HoboliteMicro……
跟了我9年的70D+小痰盂 实在是太旧了,本来是打算再次准备借一台好相机来拍照,不过,最后仍然、仍然没借到……所以这次的图片会比较差,希望别介意。
●本文将会以个人体验为主,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测评,本人不是摄影师,更不是设计师,诸多不足,多多包涵。
还是熟悉的牛皮纸包装、衬线字体搭配写实的产品图,一切依然保持着复古的气息。
我这款应该是标准套组,配件包括:
灯 x1
四叶档光板 x1
菲尼尔透镜x1
柔光球罩 x1
滤色片 x6(这次增加了粉和紫色滤片)
充电头x1
充电线x1
双电池充电座 x1
便携包x1
操作说明书 x1
另外还有两个可能需要额外购买的配件:
桌面手持灯架 x1
V口灯架云台 x1
和之前用过的Hobolite Mini有着相同的设计语言。
真的有点不忍心使用它哈哈。
一种经典而复古气息扑面而来。
坚硬的金属质感配上柔软的皮革,冲淡结构的硬朗。机身每一处重点位置都有纹理,譬如灯头的外环上面有增加摩擦的齿纹。灯的侧面还做了平面倒角处理。
50x68.9x77mm,净重235g,比我的10000mAh充电宝还要小,而这个比Mini款还要小的小小机身,却蕴含巨大能量。
侧面则是皮革的纹路,金属抛光的手写体Hobolite LOGO,手写字体赋予了整个硬朗的机身一丝经典复古和灵动的气质。
四叶挡光板采用磁吸固定。
四叶挡光板不仅给灯具提升了颜值,也非常实用。
更加复古的是整体设计风格,灯头的灵感应该来自复古相机的镜头。
左上角是Hobolite的Logo,右下角是型号。灯头外环和外壳的金属质感构成了一种十分扎实的印象。
这次灯头的旋钮,貌似不具备类似调节焦距的透镜结构,扭到底直接脱落。
不同于Mini的肩屏,HD LCD彩色屏放在了后背,显示面积没有缩水,可以显示亮度和色温数值。
显示屏底部有两个实体滚花旋钮,阻尼感非常合适,并且还有着一种单位的段落感,可实现操作各种菜单选项功能,左边的旋钮可实现开关/色温调节以及选择菜单等功能,右边的旋钮可实现亮度调节/设置菜单等功能。右侧旋钮下方是一个Type-C充电口,可以一直插电使用。
机身的NFC区域。
顶部是电池拨片和通风格栅。
拨开拨片电池机会自动弹出。
底部的是相机三脚架常见的1/4口,可以接各种家中现成的脚架。
官方的桌面手持灯架高度无法调节,但外观质感与Hobolite的产品很搭。
四叶档光板这次采用了左右叶片更长上下更窄的设计。
柔光球罩,滤色片都可以通过磁吸方式安装上四叶挡光板。在柔光罩下面夹了一块菲尼尔透镜,简单来说,在摄影灯上的作用主要用于聚光。
便携包也做的很有质感,灰色硬质布面与皮质拉手看起来很耐用,为灯具提供全面保护。配件方面还没有体验过碳纤维的落地灯架,金属的V口手柄,下次想试试。
外观真的很像一台复古相机。
大灯头像极了一个镜头。
Hobolite Micro与它的前辈一样,在一众摄影灯中绝对是具有独特魅力的存在,使用者除了把它当成一个工具,灯具本身也能给使用者带来一种美学的暗示,这一点对于很多忙于摄影工作的用户来讲,可以算是一种奢侈了。
之前以为HoboliteMini已经是我接触过的摄影灯中的体积极限了,没想Hobolite的下一款产品比它还要小,Micro主打的就是摄影灯里的极致小巧便携。
操作上我觉得是我用过的摄影灯里最遵循直觉的,开机键上印有靶点作为区分,甚至仔细观察这个靶点图案还是有凹槽的,对于一些特殊情形下需要盲操作的时候可以摸到开关机键,这个细节还是比较有心的。
开机后的屏幕界面主要显示两行大大的亮度和色温数值,并且这块彩屏以颜色给色温做了直观的展示,远远望去便能一眼辨别色温倾向,或许有一天可以在这块屏幕上玩俄罗斯方块……其次是通过顶部状态栏上的电量槽和不同颜色的蓝牙和风扇图标识别不同状态,更进一步设置则是通过不容易误触的长按左边旋钮方式来激活设置界面,里面拥有蓝牙重置和风扇开关以及8种光效,主次分明,所有功能用不同交互等级做了区隔,这就有点像手机系统里不使用就隐藏开关的设计。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体积的缩小,电池相应压缩,所以这次Micro标配可拆卸式的两块电池,这样就弥补了电池容量小的缺陷。
也正是由于电池可更换,临场发挥和应急都非常不错,遇到临时需要出片,兜里放上几块会安心很多。
8W的功率却能实现很亮的效果,最高可达500流明,这个亮度对于一些小型的产品静物拍摄足够了,甚至利用它为人像打光也可以胜任。
这么高的亮度散热很重要,由于自带风扇,会主动散热,最高分贝低于18,当然如果是拍摄视频也可以手动关闭,可见Hobolite对于不同使用场景都做了一定考量。
四叶档光板,菲尼尔透镜,柔光球罩,滤色片都可以通过磁吸安装,由于体积变小,四叶挡光板不必像Mini上那样使用旋钮固定,完全使用磁吸拆装更加轻巧便捷,这样也不会在拆装过后使得灯体有明显位移。
当然如果你有相机,Hobolite Micro也可以搭配热靴转接头连接到相机的热靴上,给拍摄对象直接补光,实用性大增,我没有这里就不测试了。
需要注意的一点是,Hobolite Micro可以外接非标的保荣卡口,官方后期会出相应的配件。
Hobolite Micro支持2700K-6500K双色温无极调节,确保你使用任何一款或者多款Hobolite摄影灯组合,能得到同样准确的色温灯效,并且这还没完,每个色温值都能保持8W的稳定输出,实时调节亮度也不会使得亮度表现不稳定。实际体验中,这个无级调节的细腻程度实在超预期,每隔100数值都能调整,这点对于那些对于光线有高要求的用户,实用性更强。
即便两种色温倾向无法满足各种不同口味的拍摄需求,6种滤色片的加入,在色温调整和滤色片效果叠加组合后,就可以实现更丰富的灯效。
HoboliteMicro色温的广度上有所保证,那么准度呢?庆幸的是,压缩了体积但没有牺牲它的色准,CRI和TLCI显色指数高达96以上,更精准地还原真实色彩,将色彩的稳定表现交给Micro,让用户更加专注于内容构思,这一项能力几乎直击我这种技术白痴的痛点。
另外它有自己的专属APP,UI的设计语言也和灯具保持了一致性,在看不到的地方也花了很多美学上的心思。在APP中可以自定义包括亮度和色温在内非常多的设置选项,包括8种灯光特效。APP通过NFC一触即连,靠近机身外侧的NFC标志,手机会自动弹出通知,点击即可打开APP,操作非常简单快捷,并且如果前一种连接方式无效,还提供了第二种蓝牙连接方式应急。不过我在使用中发现,NFC功能不是每次都能触发。
如果你有多个Hobolite的灯,可以在这个App统一调用和遥控,避免了复杂环境拍静物时按实体开关动作可能会干扰或影响被摄物体和灯的位置。
不同颜色的滤片和透光罩,菲尼尔透镜,挡光板可以灵活组合搭配,塑造多种多样的氛围灯效,协助营造不同的拍摄主题,实现非常有趣而精彩的创意,可玩性极高。
来看看效果,我用我这台旧70D+小痰盂拍摄的一百元的手办中动钢铁侠+战争机器,相比人像Micro更适合像手办和一些静物之类的物体,这里我通过不同的滤色片打出了不同颜色的光线,简单实现符合P图的背景的环境光。
在手办的后侧打光。
效果:
这次持有Mini与Micro相互照应,一个暖光一个冷光,混合双打出有氛围的灯光。
效果:
其实Hobolite Micro还有很多用心的细节,譬如机身给取电池留的凹槽,灯架内缩式的双螺口等等,这里就不一一尽述了,留给用户自己去感受。
使用Hobolite(不只是Micro)的整体感受就是总体上的协调,各种软硬件的安排都能让一个用户由浅入深,自然而然地在体验中逐步从认识产品-熟悉产品-对产品无感。如果非要说有什么缺点,那可能是源于Hobolite对于自己产品设计的自信,说明书写得过于简单了。
另外我更希望下一代能实现App在灯具关机状态下连接启动。
HoboliteMicro一块电池的容量是2000mAh,最近使用这款产品非常频繁,充满用最高亮度连续使用到用完一块电池大约55min,两块电池大约支持2个小时,如果是不频繁地间断使用大约可以使用一天左右,当然你有条件也可以插电源边充边用,当然如果你是拍外景,也可以通过V口连接外置电池包,另外注意连接口是Type-C。
除了直接使用充电头给安装电池的主机充电,也可以将两块电池卸下安装在充电底座上同时给它们充电,考虑到主机体积电池容量有所缩减,配备两块电池的考虑是周全的。
拔下电源,按下充电座上的这枚圆形按键,外面一圈的灯环会亮起。
同时顶部的电量指示灯也会亮起,圆键应该是用来查看电量的。
让使用者用起来更享受的复古外观,只是Hobolite的外在美,它的内在美则是简单易用,只有简单能成就复杂,亮度和色温作为基础功能,极易上手,更多二级菜单藏在不同的操作方式中,除了交互上的由浅入深、层级分明,还有物理层面的组合也直观易懂,通过很好理解的叠加原理就可以实现多种组合光效,使用过程让你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但当你忍不住多看它一眼时,它犹如一台有故事的复古相机般脱颖而出。
有颜值,也有实力,还有深层设计,Hobolite Micro由内而外的精巧,关键它只和一个橙子差不多大。
•全文原创,依然使用总共两千块的旧相机+镜头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