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价位无敌?开放式运动耳机就是打工人专属摸鱼神器!漫步者 Comfo Solo    

蓝牙耳机 04-27 17:09:03 85 0

年纪大了容易怀旧,我最近摆弄家里的耳机,突然想起来很多年前,当大家都围绕着头戴大耳机展开玄学的时候,将头戴耳机划分为:封闭、半封闭、开放式三个方向。

三者之中,开放式耳机固然隔音性能最差,但是从聆听的角度来说,开放式耳机给音场赋予的宽广和立体的听觉感受,是其他类型耳机完全无法比拟的,很多玩家自称开放式耳机的聆听感受能够与音箱组合相媲美。

话说,那个年代真有意思,(头戴)耳机党们会刻意将自己和入耳式(或者别的小耳机)用户区分开来,称他们是“耳塞党”,就因为入耳式耳塞不管怎么设计,它的基调都是一样:怼着耳道将声音砸在耳膜上。

但是:

真无线时代的开放式耳机(塞)

真无线时代的到来打了传统耳机一个措手不及,无敌的便捷性让用户似乎可以为它放弃很多坚持。等到最近几年技术普及开了以后,当年带着大家品味各色耳机的达人和声学工程师们,开始迫不及待地研究真无线模式下耳塞式耳机表现力的极限。

我们看到了真无线加持的圈铁结合耳机,我们看到了真无线加持的骨传导耳机……

而最近一段时间,越来越多的真无线开放式耳机站在了声学技术较量的第一线。

毕竟,对音质和音色都追求到一定程度以后,让人难以割舍的音场感显然是随身聆听设备很难到达的彼岸。

但是真无线开放式耳机确实可以对此说不。

毕竟,我真的戴着漫步者的一款开放式真无线耳机在打字。

之前初次拿到这款漫步者Comfo Solo耳机以后,第一感受就是它又“大”又“重”,相比较于被称为巴掌大小的其他真无线耳机休眠盒来说,这款耳机休眠盒真的有你的巴掌那么大(顶部保护膜还没撕)。

盒子的A面工艺(咱参考一下笔记本的说法,其实就是盖子顶上)类似于滴胶工艺,镶嵌了一片水晶似的材质,周边外壳表面带珠光色泽。

让我想起很多年前Mac系统里的图标。

打开盖子,藏在开口处的LED灯也跟着动了起来,这是等待连接状态,是不是很直观?

而通过漫步者自家的APP还可以改变耳机仓前面这段灯带的颜色,很个性化的功能。

两枚耳机在里面平铺摊开,造型优雅略带一丝慵懒,

这种柔弱的感觉来自耳机颈部的液态硅胶材质,纤细又弹性,佩戴的时候能更轻柔地贴附在耳背上。

这款耳机一共黑白蓝三色,我手头的这款“皓月白”,整体并非纯白,带一丢丢奶茶色。

漫步者的这款comfo solo开放式耳机有个重量级的特点:单个耳机重达10.5g(相比较于我用过的lolli3 ANC版,单耳机重量不过4.7g),但是佩戴起来,它的负担感却很小,我家闺女耳朵不大,戴耳塞式真无线非常容易掉,戴这个怎么都没问题。

我觉得这也是它独特设计带来的效果:多出来的重量大多是因为那个大尾巴,我猜测里面是主要是电池,这让这个耳机是平衡地挂在耳朵上的,而且重心低于悬挂点——就像下面这只“小鸟”。

有的开放式耳机,是想尽办法“吊”在用户的耳朵或者“勾”住用户的耳朵,漫步者的这款完全不会:它和耳朵的接触部分非常多,处处都能帮着分担压力,因此佩戴的负担感很小。

眼镜党也不用操心,漫步者的这款comfo solo耳机和眼镜架并不冲突,大家不用焦虑——你们看上面的模特,耳朵上挂了眼镜腿、乱糟糟的头发,还能再挂上耳机(这人还不是招风耳),所以大家放心挂,使劲挂,不用担心。

舒适性能保证了以后,再仔细看看这款耳机的设计,它,还怪好看的唻。

在这个耳机外饰面上,有着和耳机仓一样的设计外观,水晶面板正中是漫步者的LOGO。(画面中是不是看起来LOGO的左下位置有个“污渍”?那里有个麦克风小洞,侧面拍画面就这样了)

这个水晶面还暗藏了触控操作功能,通过漫步者APP,能设置左右耳机不同动作(双击、3连击、长按)对应的功能。

大家看上图右边,开启LDAC以后,APP上的Hi-Res AUDIO功能才能被点亮哦。

扬声器端,有两组细密的网罩保护着单元。

佩戴以后可以发现,这两组音频出口分别指向耳朵两个部位,一个对着耳道,一个是指向耳廓(我们再用一次上面的图吧)。

当声音响起来以后,你立刻能感受到这种声学设计带来的非常丰富、非常细腻的音场感受。


讨论耳机是一种玄学,聆听感受每个人都会有所不同,毕竟连耳朵的纹路大家都不一样对吧。所以我往下讲的一些感受可能会让读者觉得我是在尬吹,但是你们可以考虑相信我,因为我会像往常一样带你们一首曲子一首曲子的品味过来。

耳机基本素质说明

按惯例,我都会去一个通过听力测试检查一下耳机本身的解析度——就是它对于非线性失真的还原能力(能不能还原出那种失真让我能听出来),但是这次的测试结果我有点儿不敢放出来了:

整个柱状图分布的是所有参与测试人的测试结果(目前共29892个测试用户),红色标记是我用这款耳机测试结果所在区域,这真是我测试过的最好成绩,也是这个网站的测试极限。

我的截图明确地表示出我当前聆听设备用的是漫步者的这款Comfo Solo,声卡也是普通的板载货(和以前所有测试一样),但是这次测试结果让我感觉很炸裂。

我个人以为,哪怕强制排除掉测试过程中的运气成分,这款耳机想分辨出-30dB的失真都不太费力(实际上在测试过程中,这个档位的测试根本没有做,直接从-27dB跳到了-33dB,因为测试表现特别好)。

然后我又去另外一个听力测试平台检查了漫步者的Comfo Solo各频段声音的还原能力,这次测评和上一项测评同一天完成,环境噪音大约是36dB-37dB:

图中需要补充说明一下的是,在这个环境中,我几乎完全听不到12kHz和16kHz的声音,左边30Hz的声音也听不到,有可能是因为听力衰退,也更有可能是环境音的影响。这个测试是音量50%的模式下测试的,如果调高音量到70%,曲线整体会下移,但是最左和最右仍然无法听到(但是12kHz可以听到),为啥非得50%音量?因为我之前所有同类测试,耳机都是开50%音量。

所以开放式耳机聆听的时候,对环境要求不小,如果在噪音环境中使用,请留意因为这类耳机本身没有任何消除环境噪音的能力,也请各位不要试着用加大耳机音量的方式来压制环境噪音,这可能造成严重的听力损伤——另外在此我也希望厂家如果有法子给这类产品增加一个“安全音量”功能就好了。

歌曲聆听体验

耳机的聆听一不小心就可能写成玄学内容,漫步者的这款Comfo Solo尤其如此:毕竟在解析度测试中它已经表现得爆表了,到了实际聆听的时候我想我不管说啥都不会让大家惊讶了吧?

因为我真有一些虎狼之词要说。

首先试听的是来自迪士尼电影《大力士(Hercules)》中的配乐《A Star Is Born》。

这首曲目以前在测试别的耳机的时候也试听过并做过介绍,今天是随便点开,歌曲对应的场景是电影里五位缪斯女神很欢快地一边跳一边唱。

而这次聆听给我带来一个特别的感受就是,我的耳朵它们真的在听!

具体就是,在聆听的过程中,能感受到耳廓也在感受声音,有的节奏能感到似乎有小气流吹到耳朵上。

这太扯了对不对?其实有一定的道理的:很多朋友都强调说组合音响的效果好远远好于耳机,为啥这么说,因为组合音响的声音是整个身体都在听,声音传到耳朵上,也传到身体上,一些特定的频率(比如低频部分)是整个身体都在感受到它的不同。

而和入耳式耳机不同,头戴式耳机听音乐其实也是会感觉到耳朵在被声波震撼的感觉的,只是因为整个耳朵都在体验,和日常生活中一样,因此不明显。

但是漫步者的这个Comfo Solo听起来就不同啦,我们第三次用这张图:

它有一组网孔正对着耳廓的一小片地方,所以有部分声音是直接投射在耳廓的局部位置的。这就让部分耳廓也参与了听歌的过程,也让部分用户(比如说我)有机会感觉到耳朵被摇撼的感觉(局部),从我的物理体验上来说,就是偶尔有细微的小气流吹到了耳朵上。

这是我从来没从其他入耳式耳机上体验到的感觉,头戴耳机也许有,但是因为不是局部所以不明显,只有这款耳机做到了——所以我为这件事写了接近500字!

第二首被试听的是来自《lente kriebels 2009》这套专辑中的《California Dreamin'》

the mamas & the papas组合在1966年创作的这首曲目有多个版本,专辑里的是较晚期的版本,表现形式已经和Monterey 的现场版本比较一致了,主要特点是Michelle Phillips 手上的手摇铃乐器也加了进来。

乐团一共四位成员,借由漫步者Comfo Solo的开阔音场,想从歌曲中将他们一个一个地找出来并不困难。

第三个被试听的不是音乐而是电影。

漫步者的Comfo Solo这款耳机,自带了一个罕见的功能:空间音频模式。

在两个耳机内部,它集成了陀螺仪,能够实时感受到用户的头部动作,并且通过耳机内置的运算单元重新调整音频输出模式,将音场固定住,不随着用户头部的动作而转动。

这个功能需要在APP里切换过来,软件里面内置3种模式,游戏模式主打低延迟,而这个空间音频模式,我们需要专门说明一下。

首先,开启空间音频以后,它会默认以你当时头部姿势为正姿,所以改变姿势需要点方向校准按钮校准一下陀螺仪(很快),然后就能正常体验了。

具体表现如何描述呢,就好比你在看电影,因为是开放模式,你耳朵里能细分出周围环境声音,贞子正在缓缓地抬起头,这个时候,你突然听到了左后方出现了沙沙声。

这声音不对,以前没有过,你毛骨悚然地猛一转头发现左边什么都没有,但与此同时,你右耳(对着屏幕的耳朵)传来了凄厉的尖叫,你吓到得赶紧去看屏幕,贞子已经站在了你的眼前。

算了,我们换个比较温馨一点的场景吧,想象一下你正戴着这款耳机看这一段如何?

在这个场景里,空间音效模式下,哪怕这时你低头,也不会在你的人体工学椅下面刷新个妹子出来,因为在空间音频模式下,音场方向是固定的,你低头看的时候,妹子说话的声音在你的头顶——也就是还在屏幕里 ……

在尝试了这个功能以后,我觉得空间音频功能的出现让耳机类设备在多媒体视听领域又有了新的突破,随身聆听设备大踏步地几乎追齐了与组合式音箱在空间表现力方面的差别:

欢迎来到真实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音场是固定的,LR声道不会随着你转头好像拨浪鼓一样敲打你的双耳。

要实现这个功能,还需要一个小步骤:提前在漫步者APP里面给场景模式设置一个快捷键,默认左耳右耳轻触2下都是播放暂停,我把左耳的切换成了空间音频模式。

而这个功能在FPS类游戏的时候就更有意思了:在生活中,当你不确定对方位置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尝试“侧耳细听”来判断声音到底来自哪个方向?那在开了空间音频模式后,你在游戏里面也可以这么做,想偷袭你?嗯,最好他找了双好鞋。

总结

漫步者的这款耳机,还有很多有意思的小功能我还没来得及细说,比如漫步者配备的APP给这款耳机还增加了定位功能,在APP内部就能快捷地展开运动,跑动过程中,耳机能够服帖地靠在你的耳朵上,比之前那些戴久了就会让耳道肿胀的真无线耳机安分了不知多少。

优点前面都说过了,虽然很想再强调一遍(真的体验很好)但是怕大家拿我开心(“没吃过XX也没看过XX”)所以还是算了。

我们来讲一下缺点吧:

这款耳机我没有放开箱。包装盒很好看没啥问题,主要是因为包装里面除了说明书充电线就是耳机了,别的啥都没有。

耳机也很好看,但是没有绒布袋配件,总担心水晶顶面和珠光漆的其他部分容易弄脏弄伤,没辙,我自己找了个袋子装上了。

还有因为96K采样率的LDAC功能需要全部带宽支持,开了96K采样率的LDAC就不能开空间音频了,在空间音频模式下,最多开到44.1/48K采样率的LDAC。

最后还要说一句:嘈杂环境中,开放式耳机因为没有主动降噪功能,所以如果有降噪需求的,还是选择入耳式更好。像Comfo Solo这种开放式耳机更适合对续航、音质、佩戴舒适度有需求的朋友,尤其是喜欢运动健身的,让它做自己的音乐伴侣那确实是不错的选择。


同价位无敌?开放式运动耳机就是打工人专属摸鱼神器!漫步者 Comfo Solo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