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空间Z423旗舰版深度测评丨性能与容量齐飞,易用又不失专业    

路由器 05-21 19:39:04 77 0

写在前面

前几个月入了台搭载 Chrome TV 系统的 METZ MOD9500 ,这段时间使用下来挺满意的,最新的 LG OLED V22 面板 ,广色域高色准,还有杜比全家桶和满血 HDMI2.1,最重要的是电视通过了奈非认证,可以让在线片源点亮杜比标示,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我当初写的测评。

在文章的后半部分,我详细讨论了电视端播放器的选项,相关信息可参考前文

结论是:极空间的极影视是目前最佳的解决方案。搭建简单,操作便捷,提供了专业的影视墙功能,并且能够成功地实现杜比解码标识的弹出,而且极空间本身就是 NAS 设备,存储备份是他的看家本领,尤为适合以影视欣赏为目的的仓鼠用户。

极空间的好用易用 + 升级电视后对画质要求再次提高,让我也对升级有了冲动。一鼓作气将手头的 极空间 Z4Pro 升级到了更强悍的 Z423 旗舰版 + A4 硬盘柜组合,借用这篇文章和大家分享下使用体验。

真.旗舰级 NAS、性能容量天花板

▼极空间去年刚完成了亿元 B 轮融资,其目的就是为了新产品开发、以及打造和强化AI应用研发,而这款 Z423 就是同期发布的旗舰级新品。产品包装一改以往的黑色调,灰色系的融入更显年轻时尚,“追逐性能巅峰”几个字可以说是为这台机型量身打造。

▼极空间 Z423 采用的立式结构,但造型上依然保持家族式设计语言,镁铝合金外壳不仅在散热性能上表现出色,同时也赋予了产品 一 种高端的质感。当然,扎实的用料带来重量的改变,不装硬盘自重都达到了 3.5KG,主打一个“稳”字。

▼上盖依然是磁吸固定,有一定的防尘效果。

▼硬盘托架有所升级,质地明显更加厚实,减震性更好

硬盘舱抽取改变为按压解锁,逻辑更加清晰。

另外,硬盘固定也从之前的双塑料条升级为单边推拉式卡扣,不仅是拆装更加方便,使用过程中也能明显感受到硬盘托架的抽拉动作更加顺滑。

▼盘位方面,极空间 Z423 基本就是天花板级别了。4 个 SATA + 4 个 M.2 的组合,既能作为存储容量,也能将 M.2 作为加速缓存使用,

单独说下极空间自家的 ZDR 模式,该模式下允许用户自主选择需要备份的文件夹,并将这些文件夹在多个硬盘间进行同步备份。例如可以将包含珍贵照片的文件夹在多块硬盘上进行备份,不仅数据安全性有保障,也能更好的利用硬盘空间。

▼拆下底部两颗螺丝侧推就能抽掉外壳,主板厚度不错,元器件布局也很清爽,黑色 PCB 点赞。

多说一句, PCB 的优劣并非以颜色来区别,关键是黑色 PCB 不容易分清电路,良品率更低、维修成本更高,所以敢用黑色版的一般都对自己的产品比较有自信。

▼极空间 Z423 旗舰版 搭载 4 条 2280 规格、PCIe3.0 协议 M.2 硬盘插槽 ,两根 DDR4 协议的 SO-DIMM 内存插槽,兼容性是完全没问题。我这台 Z423 旗舰版预装了单条 32GB 内存,我还特地加装了 2 块 SSD,可惜手头硬件有限,只凑出了 1TB / 512GB 各一条。

PS: PCB 和外壳的距离还是很大的,海康的 SSD 不拆马甲都没问题,宽敞的内部空间也保证了使用时热量不会堆积。

▼接口区域位于设备背部,数量也是武装到了牙齿,从上至下分别为 eSATA、HDMI 2.1 、USB 3.2 GEN2、电源接口、万兆 + 千兆网口(红框处为万兆)、以及值得我大吹特吹的 UPS 接口

▼极空间Z423 支持多种形式的外部设备挂载。它不仅支持 SMB 和 WebDAV 等网络通信协议,还允许通过 USB、Type-C 和 eSATA 等物理接口进行连接。eSATA 接口特别之处在于,它针对自家产品进行了优化,连接 A4 硬盘柜能使用自家的 ZDR 文件系统格式实现无损扩容。

▼既然说到 A4硬盘柜,也简单介绍下。

造型方面,A4 硬盘柜和 Z4 系列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无区别,同样的镁铝合金外壳,同样的开关按键、硬盘指示灯,同样支持 2.5 英寸硬盘。

连接方面支持 eSATA 和 Type-C 作为扩展,区别前面已经谈到了

容量方面单盘最大 22T,最大容量 88T,支持无损扩容,并可将其模拟成超级大U 盘方便接驳更多设备。

▼万兆网口的意义何在

  • 一 是直连电脑的生产力加成,像我现在拍摄的相片视频,以及最近开始折腾的 Stable Diffusion 都是一股脑的放在极空间里,电脑端调用速度和本地硬盘几乎没有区别。
  • 极空间自带交换机功能,可以利用双网口解决端口不足的问题。比如电脑与极空间所在房间只有 一 个网口,可以将极空间的 1G 口连接网口,10G 口连接电脑,保证高速的内网传输。
  • 三 是网速叠加。极空间新版固件支持 SMB3.0 多通道技术,无需交换机就能实现网速翻倍。这个功能对 Z4232 旗舰版效果不大,毕竟已经搭载了万兆口,但对 Z4 系列以及 423 标准版还是很实用的。多说一句,现在的主板都是以 2.5G 为主,想体验万兆还得加块 万兆网口,我已经下单了兮克的 X540 万兆网卡,直接一步到位。

▼nas 最怕的是什么?无非就是数据丢失,而意外断电就是最大的杀手,所以很多玩 NAS 的朋友(包括我),都单独购置了 UPS 不间断电源。虽然解决了断电隐患,但这玩意属于额外支出,不便宜还特别占地。

很多年前我就想过,要是有款 NAS 能够自备 UPS 多好,哪怕容量不大,只要能维持几分钟,让NAS有时间安全关机就够了。

▼而极空间Z423旗舰版可以说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自带的 2600mAh 的电源模块,意外断电也足以支撑设备正常关机,尺小小巧不占地,和设备完美融合也是尽显美观。

不得不说,在抓用户痛点这方面,极空间真的是吊打所有 NAS 品牌!

它是最早将易用性放在首位的品牌 ,也是最早精准定位用户需求的品牌(极影视),而自带 UPS 模块我愿将其称为第三个“最”。

实在要说短板也有,UPS 模块只能保护 Z423 主机,对 A4 硬盘柜使不上劲,要是能覆盖上简直完美。

锐龙7 5825U 性能测试

▼Z423 有标准版和旗舰版两个版本,

标准版的处理器为 锐龙5 5625U ,标配单条 16GB 内存 + m.2 * 2 + 双 2.5Gb 网口。

旗舰版的处理器为 锐龙7 5825U ,标配单条 32GB 内存 + m.2 * 4、网口配置为 万兆 + 千兆,附送 2600T UPS 不间断电源。

锐龙7 5825U 属于 AMD 锐龙 5000 系列,基于 Zen 3 架构,台积电 7 纳米工艺打造,拥有 8 核 16 线程、4.5Ghz 最高频率,搭载 Vega8 GPU,默认 15W 功耗,这颗处理器经常被用在轻薄本上,用在 NAS 上属于相当炸裂的存在。

天梯图排名已经超过了 9980HK,比我的迷你主机还强

▼我还专门利用极空间的虚拟机安装了 WIN10 LTSC 版,并给到了最大配置(15核 / 30GB内存 / 500GB硬盘),看看 5825U 的性能表现。

▼CPU-Z单核跑分 565.4,多核跑分 3444,比搭载同款处理器的笔记本大概低了 30% 左右,正好符合虚拟机的性能损耗(20%~30%)

CineBench23 测试,单核得分 928,多核得分 6470。

虚拟机下跑测试对处理器的损耗相当大,不过换成极空间系统,单核肯定能超过 1950X ,多核肯定能超 X5650。

▼Geekbench6 性能判分,单核 1378,多核 4908

▼5825U 真正的性能可以参考其他人的跑分,不管是多核还是单核都能超 J4125 平台 4 倍以上。

而 N305 这个经常出现在迷你主机、轻薄笔记本上的处理器,也 0.5 倍落后于 5825U。可想而知 极空间 Z423 旗舰版性能有多么强悍。

全端覆盖的观影神器丨极影视

极影视是极空间的标配应用,也是极空间的灵魂,多次版本更新后,极影视更是成了杀手锏般的存在,相信很多小伙伴都是冲着它来的。从这点来说,极空间已经有了经典的味道了,就好像群晖的 DSM、华硕的 AsusWRT 一样,“买软件送硬件”但又让人趋之若鹜

在上篇测评电视的文章中,我将极影视誉为最适合电视端的整理播放软件,为什么呢?

  • Plex、EMBY、Jellyfin 之类软件,设置繁琐,电视端不够美观,而且除了 Jellyfin 都是收费软件,最重要的是播放时都存在转码情况,对局域网播放就是鸡肋,毕竟下载视频图的就是原码高画质。
  • 比较主流的玩法是 KODI + 插件的形式来玩,但这又遇到不少问题。首先 KODI 的操作也并不适合电视端逻辑,其次 KODI 对杜比视界的支持相当垃圾,所以这几年我都没折腾过这几个播放器了。
  • infuse 是个很不错的选择,优点是操作流畅,本地视频支持完美,还能挂载阿里云直接播放,也支持杜比视界等高级功能。缺点当然也不少,软件需付费且已涨价,仅支持 iOS 系统,导致用户需额外购买Apple Tv,最重要的是,使用 ATV 解码时,电视无法显示杜比标识,仪式感太弱(别小看这个,很多朋友追求的就是弹标)

极影视的优点在哪?

简单说就是整合了上面所有播放软件的优点,但又更合乎国人的操作习惯。

极空间的影视墙搭建是我用过最方便的,只需要选择影片目录即可,后面的刮削、分类、数据整合都是自动完成,主打一个轻松自如,,一张图就能明白怎么玩。

▼得益于 5825U 带来的强悍性能,片源信息的挂削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完成。海报墙 UI 设计相当精美,分类信息也是一目了然。

多说一句,极影视的片源分类相当有特点,就说根据杜比视界分类,根据音频特性分类这两选项,有几个软件提供了的?

▼播放时,片源是作为文件共享的形式存在,不存在转码行为,所以可以做到秒播,对比 EMBY 之类走转码为主的播发器,使用体验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下面这个动图是是 4K / 10bit / 杜比视界 / MKV 封装片源,全程无加速



▼播放过程可以任意拖拽,哪怕是蓝光级别的片源也不存在卡顿,毕竟 Z423 的性能和网速都是天花板级别的。



▼重要的一点,极影视在播放影片时可以点亮杜比视界、杜比音频的标识,主打个“仪式感”,这是 infuse、KODI 之类无法做到的。

▼而且,极影视无需任何设置就能实现外网播放,加上极空间 T1 级别的外网速度,无论身处何地都能轻松观看本地视频

下面这张动图同样是 4K / 10bit / 杜比视界 / MKV 封装片源 ,5G 流量播放(转码为 1080P),虽然在拖动时有缓冲现象,但常速播放基本做到了流畅。



▼另外,极影视支持多端数据同步,电视端没看完的电影,换到 APP 会继续进度,再换到电脑上新的进度同样保留,极为流畅的无缝衔接体验。

▼极影视的影片信息展示也相当专业

影片分辨率、色深、支持特性,简介、演职人员乃至相关跳转都能实现

▼点亮单层杜比视界?没问题!至于双层那别指望了,只有专业碟机才能做到。

▼播放时的码率、音轨、字幕都能自由调节。想玩特效字幕一样轻轻松松。

▼除此之外,极影视还为 ATV 用户提供了专用客户端。与价格昂贵的 infuse Pro 相比,极影视在功能上毫不逊色,且完全免费,性价比更高。

▼输出方面,极影视 Apple 版支持 HDR10、杜比视界 P5、P8 封装的 mkv、mp4 等格式,也能激活相关的杜比认证。不过受限于机制无法弹标。

▼音频方面,极影视虽然对 DD、DD+、TrueHD、DTS、DTS HDMA、DTS:X 都会采用转码 LPCM 的形式,但在打开源码直通后,也能让回音壁和家庭影院点亮杜比全景声。

▼要说不足的地方也有,同系列的的影片不能自动分类,手动分类倒是可行,但不能自动识别专辑相关信息,甚至连之前刮削的封面都不能显示,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

▼好在可以从主演下手,变相实现分类。

综上所述,极影视在 TV 端的表现,已经无限接近专业播放器。

无论是影视墙的视觉效果,还是播放时的各种调节,以及对各种设备的兼容性,在 NAS 领域完全是一骑绝尘的存在。

就算将其放在专业播放器,凭借免费、易用的特性也能占有一席之地。

可以预见,极影视这个功能持续发展下去,不仅是对 NAS 玩家有吸引力,玩影音的播放器玩家也会考虑作为首选。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同行,也许是跨界”,用来形容极空间可以说是相当贴切。

AI实验室,更聪明的相片管理

去年末的极空间新品发布会上,宣布了已获得亿元 B 轮融资,主要目的除了新品研发, 打造和强化 AI 应用也是提上了日程。而新版固件加入的 AI 实验室就是先行应用。

▼目前的“AI实验室”主要是面向相册管理,功能包括自然语言搜索、相似图片搜索和图片文字识别。

PS:极空间默认没有启用该功能,需要手动开启并下载识别引擎(1.5G左右)。这也可以看出该功能并非简单的图像优化,而是实实在在的调用了 AI 模型。

▼先来看看何谓自然语言搜索

顾名思义,只需在搜索框输入关键信息即可,

注意,这可不是简单的基于场景和人物自动提取,而是真正的通过 AI 识别出来的。

比如这里我输入“戴帽子的照片”

极空间不仅识别出所有戴帽子图,

重点是后面这堆照片,这是小孩刚出生不久,用古早的翻盖手机拍的照片,照片分辨率还是 320 * 240 的.......

▼或者搜索“猴子”这个关键词

同样的,相片参数不会记录这些信息,但 AI 可以识别出来。

▼不过,这 AI 引擎优化的空间蛮大的,作出攀爬行为被判定为猴子也就罢了,狮子老虎都识别为猴子什么鬼。

▼相似图片搜索,这功能同样无法从相片 exif 获取信息,完全靠智能识别,实用度也很高。

举个例子,小孩几乎每年都会有不同数量的班级照,这种照片相信没人会去手动归类,这就可以利用相似图片搜索。

▼铛~铛~铛,效果是不是很惊艳

▼再来看看文字识别,识别的也相对精准。

▼倾斜角也没问题,关键它还用的繁体字识别和显示

简单而言,极空间算是行业内,目前把把 AI 功能和本地的 Nas 设备结合的比较好的, 用个遥遥领先好像也不为过。

下载工具包罗万有,影音老餮不可错过

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下载可以说是 NAS 基操,特别是像我这样痴迷于自建影视库的仓鼠党来说,更是妥妥的刚需,而极空间在这 一 领域再次和同行拉开了距离。

▼首先,极空间内置了迅雷,相信这已经能满足 80% 的人群需求

▼迅雷这样的常用工具,轻松就能跑满下载带宽

▼其次,极空间内置的下载工具基于 Linux 版本的 transmission ,原生就对 PT 党相当友好,如果用不惯还有 Docker 里海量的下载工具。

▼网盘备份则是真正的杀手锏

主流的几个 NAS 品牌通常只会提供百度云盘同步,好一点的会提供阿里云,更多的云盘同步只能利用 Alist 来曲线挂载,我之前还写过一篇怎么挂载的教程。

总结就是,挂是能挂,但操作极为繁琐。

▼看看极空间怎么做的,直接把最常用的百度云、阿里云、天翼云、OneDrive 做了专门的套件,直接就能登录使用,就问你贴不贴心。

▼如果需要的网盘不是以上四种,别担心。

极空间同样支持 Alist 网盘挂载

主打个“人无我有,人有我全,人全我精”的理念。

▼值得一提的是,极空间还是首家提供阿里云对象存储 OSS 挂载的 NAS 品牌

▼注意:这和阿里云盘挂载是两个东西

阿里云云盘,是一种最为传统的存储设备,可以像普通的磁盘一样挂载到云服务器上,但一个云盘最多只能挂载到一台云服务器,一台云服务器可以同时挂载多个云盘。云盘最便宜的是高效云盘,
阿里云OSSQ对象存储器,是一种通用存储设备,因为它可以绑定独立的域名,可以直接接入互联网访问,除了可以挂载到云服务器的一个目录上当做磁盘用,他还可以用来绑定域名创建静态网站,可以用来当做抵扣镜像快照备份容量的资源包,也可以搭配客户端,当做独立的t存储服务器,还可以用来当做cdn静态资源加速器。

简单的理解就是你花钱在阿里购买一块存储空间,然后你就可以将极空间里面的资源存储在对象存储 OSS 服务器上,并允许用户通过互联网存储和检索大量非结构化数据,如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

需要注意,极空间只是提供了对应接口,服务阿里端是是要收费的,而且是后付费,别一通折腾后花钱花的滴血。

总结

评测到这里就结束了,要说如何形容这套组合,那只能用“性能与容量齐飞,易用与专业并存”来形容。

硬件方面,极空间 Z423 属于天花板级别了。5825U + 32GB 内存 + 8 盘位的组合,性能与容量都不存在短板,作为 All in One 设备也毫无问题。配合这台 A4 硬盘柜更是将存储能力达到了极致,不管是影视党还是创作者,不管是个人用户还是小型工作室,这套组合都能轻松应对。

尽管硬件如此强悍,但我更看好极空间的创新力和无比精准的市场定位。

极空间是最早杀入 NAS 领域的非职业选手,扛起“易用”大旗的品牌

随后又以“极影视”为人熟知并日益完善,成为迄今为止 NAS 领域头号影视机。

而 Z423 旗舰版搭配的 UPS 电源模块,抓用户痛点简直 一 流。

现在又是率先围绕 AI 进行布局,展现出敏锐的洞察力和强大的执行力。

基本上,极空间每一步发展都走的很稳

在传统 NAS 围追堵截下成功打下领地,又和追随者持续拉开技术差距

我一直有种预感,按照极空间这样的发展,迟早会成为 NAS 领域独一档的存在,或许就是下一个“买软件送硬件”的品牌

(现在已经有点苗头了,有时候小白在群里问那种NAS 省心,很多大佬都会直接推荐极空间)

看当前的市场反响也能得知,极空间在 4 月初公布了公告,蝉联 三 个月京东平台 NAS 网络存储行业销量、销额双料冠军,也就是说在 Q1 做到了行业销量 Top1

最后,还是谈谈选购建议

预算充足且追求性能的用户,极空间 Z423 旗舰版是 一 步到位的选择,

养老NAS,一台足够!

预算有限追求性价比?那我依然推荐 Z4 pro,不管是普通版(N97)还是性能版(N305),硬件配置都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

因为 Z4pro 发布之初就是跨级别的存在,搭载的处理器无论是参数指标还是性能,相比当时主流的 N5105 和 N6005 都有大幅度提升,可以说是是遥遥领先同期竞品,放在现下也不存在性能瓶颈。

省下来的钱可以考虑 A4硬盘柜,进一步提升存储能力。





极空间Z423旗舰版深度测评丨性能与容量齐飞,易用又不失专业   
广告声明:文中若存在对外跳转的链接(涵盖商品链接、超链接、二维码等各类形式),其目的在于为您呈上更多与内容相关的产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别。但我们不对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烦请您谨慎参考,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判断来做出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