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手机已经越来越大了,动辄6.5英寸以上屏幕,几乎都不能好好地放在裤子口袋里了。所以当有传闻说苹果的新款iPhone SE(以下简称:SE)将采用小机身的设计时,自己就开始一直关注着,希望它能快点正式发布。于是在经过了多次传闻时间的“跳票”,终于在4月15日的晚上,新款SE上架苹果官网跟大家正式见面了。这也是在iPhone 11系列的三款机型出来之后,第四款搭载A13仿生芯片的iOS设备。
其实从发布前满天飞的消息,再到发布后的各种争议,可以说SE虽然只是一款入门机级别的新品,可是它所受到的关注度却像发布了一款旗舰机型似的。特别是在正式开售后的各电商破发价助攻,使得SE一下成为了iPhone里的性价比代表,让不少人都说开始闻到了苹果的香气。那么这款SE作为iPhone 11系列的同门小师弟,在经过长时间的深入使用后,究竟它的真实表现到底如何呢,下面一起来看一看吧~
外观上手
SE的外包装是苹果标准的极简风格,封面是SE外观的正面图,包装侧面iPhone字样和苹果LOGO的颜色则是与手机的配色一致。
包装的背面是手机相关的各种信息。
包装盒内的配件还是熟悉的三包凭证、各种使用说明、苹果贴纸、卡针、Lightning接口的耳机和数据线,以及依旧让人失望的五福一安充电器。
虽然自己真的很想狠狠吐槽,不过想想好歹这也是iPhone XS Max的同款充电器,那其实也没什么好计较的了。除非以后新发布的iPhone不再出厂标配五福一安,否则iPhone XS Max的这黑历史每年都要被鞭尸一次了。
从整体的外观造型来看,新款SE完全就是复刻版的iPhone 8,同样的机身尺寸,同样的工艺做工,同样的前后双面玻璃加金属中框设计。自己手上的这台是红色的PRODUCT RED款,除此之外SE还有黑、白两种配色的选择。
而这次SE的小机身设计,对于握持手感的提升也是立竿见影的。首先在尺寸上,SE 138.4*67.3*7.3mm的体积要比现在的手机都小上了一整圈,也就是说想要一手掌握SE完全没有问题。然后SE 148克的重量,也比现在手机平均200克的重量足足少了50克左右。所以当把SE拿在手里的时候才会发现,原来自己已经都快忘了这才是曾经手机该有的轻便。
SE的这块4.7英寸小屏幕,虽然能够做到一根拇指就覆盖到大部分的显示区域,操作起来相当轻松。但是正面大额头宽下巴的设计不仅已经显得过时,而且也没有现在全面屏手机的屏占比震撼,刚开始用会一下子习惯不过来。
不过这里也要提醒一句,尽管SE和iPhone 8的正面看起来好像是一样的,但实际上SE的屏幕边缘弧度曲率会比iPhone 8更加大一些。所以有贴膜需要的话,记得一定要选择SE专用的,如果使用了iPhone 8的屏幕贴膜就肯定会留有白边。
另外,SE采用的是上下双扬声器的设计,所以在听筒的位置里面还隐藏了一个小小的发声单元。而且客观来说,SE的大额头以现在来看真的是能停几台航母了。
机身的下巴位置就是最熟悉的圆形HOME键了,非物理按压的按键与Taptic Engine配合,可以模拟出真实按压的效果。
至于边框的宽度,在机身正面大额头和宽下巴的衬托下也已经不重要了。
来到后盖部分,SE一整块的亮面玻璃材质再配上鲜红色的视觉冲击,对于我这样一个红色控来说,真的是毫无抵抗的能力。而且从iPhone 11系列开始,机身的后盖上就只留有一个苹果的标志,并且统一下移到了后盖的正中间位置。
由于在苹果的产品里,红色的配色还有着特别的意义,所以在SE后盖靠下的位置还会另外印有PRODUCT RED的字样。
在后置摄像上,这次SE只有一颗1200万像素的广角摄像头,?/1.8光圈,支持光学防抖以及Focus Pixel对焦,没有现在手机主流的长焦和超广角摄像头。
圆润的红色中框与前后双玻璃交接位置的做工还是很到位的,并没有割手的感觉。而中框的金属亚光质感,也与玻璃的高亮形成了对比。
中框的右边是电源键以及SIM卡槽的位置,按键没有松垮的问题。
中框的左边则是静音键和音量键,得益于小机身的设计,在握持的时候手指很轻松地就能在音量键上进行操作。
这次国行SE采用的单SIM卡槽设计,如果是在使用两张电话卡的朋友,那么这点就已经可以直接劝退了。
顺带一提,这次SE的防水溅防尘能力为IP67级别,最长可以在1米深的水下停留30分钟。不过建议还是别经常让手机接触到水,万一进水了一样是不保修的。
机身底部的正中间是Lightning接口的位置,然后接口的右边是扬声器的开孔位置,而左边的开孔则是内置麦克风的位置。
屏幕效果
对比现在国产手机越来越高的屏幕参数,SE这块LCD屏幕仅有的1334*750分辨率确实是比较低了。不过像素密度上,SE依然维持在了326ppi的水平。所以日常使用中除非特意靠近看,否则无论浏览图片、看视频,还是使用各种的APP时,SE在屏幕的显示上都能有着相当不错的细腻程度,而且还没有低频PWM的困扰。
在色彩表现方面,iPhone屏幕的色彩调教一直都是还原得很不错的。与自己的小米9一同对比作为参考,可以看到SE上的色彩并不会像小米9那样鲜艳浓郁,画面观感上会更自然一点。
(左:小米9,右:iPhone SE)
(左:小米9,右:iPhone SE)
(左:小米9,右:iPhone SE)
同时,SE也还支持P3广色域的色彩显示。而且iPhone的一个很大优势,就是iOS系统会根据画面显示的内容,自动对屏幕的色域显示进行管理,非常的人性化。
另外还有iOS系统里的原彩显示功能,可以让SE的屏幕有着接近于环境光的色温显示,使用时看起来会更舒服。
在屏幕亮度方面,SE虽然最高只有625nit,但日常使用完全没影响,不管在室内外都能看清屏幕里显示的内容。只不过SE没有屏幕激发亮度的设定,比如中午阳光充足时的屏幕可见度还是会差了一些些。
硬件表现
这次SE的硬件配置上,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使用了苹果最新的A13仿生芯片。作为第四款搭载了A13的iOS设备,首先通过GeekBench 5.1.1来测试一下SE跑分的成绩,可以看到测得的单核成绩为1325分,多核成绩为2659分。
但这样就比较奇怪了,原以为同样搭载了A13的SE和iPhone 11系列会有着差不多的分数成绩,可是没想到两者只有在单核上的成绩接近。
而到了多核的成绩上,SE要比iPhone 11系列足足低了快800分的差距。
也就是说SE这非满血版的A13,在日常使用微信聊天、看看在线视频之类的简单操作里,SE都能有着与iPhone 11系列一样的流畅体验。但是在一些大型APP的高负荷运行时,那么两者之间的差距就会突显出来了。
还有一点,虽然搭载了A13的SE可以保证在一段较长的时间里,依然能获得iOS的大版本系统更新。不过让人担心的是这接近800分的多核成绩差距,在后续每次的系统更新之后,不确定会不会给SE的使用体验留下伏笔,成为SE以后最大的遗憾了。
还记得在正式发布之前,曾经有不少猜测说SE将会和iPhone 11系列一样搭载了4GB的运存。但结果在发售后的各种拆机和软件测试里,都确认了SE运存规格就是3GB而已,并没有意外的惊喜。按自己这段时间的使用下来,SE 3GB运存的后台应用重新加载情况并没有太经常地出现,但肯定是比不上4GB运存的宽裕了。
至于在存储容量的选择上,建议还是直接一步到位128GB,这样使用起来也会省心一点。因为先不说安装各种APP后的数据占用,就iOS系统内的“系统”和“其他”占用也会越来越大,本来捉襟见肘的64GB就更加不够用的了。而考虑到SE的产品定位,选择256GB其实也没有太大的必要。当然这还是要看每个人的存储需求了。
网络制式方面,iPhone 11系列缺席的5G网络,在SE上也同样不会有的。然后在蜂窝网络的速度表现上,利用SPEEDTEST进行测试,测得SE在联通4G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4.7MB/s,而上载速度为5.20MB/s。
不过由于SE也是采用了英特尔的基带,近几款iPhone一直被诟病的信号问题在SE上也同样存在。自己使用的期间里,信号不满格的情况偶尔就会碰到,但暂时还没遇到过完全没有网络的情况,不至于影响每天的正常使用。
在无线网络方面,SE也升级到了最新的WiFi6。尽管对比WiFi5在稳定性与速度上都有所提升,但前提是要连接的路由器也是支持WiFi6的才能完整感受到了。
拍摄效果
虽然SE只有一颗后置摄像头而已,可它的实际成像表现又会是如何的呢,下面就通过几组的实拍样张一起来看一看。
首先是在白天室外的场景下,SE保持着iPhone一贯的色彩表现风格,真实地还原了场景的观感。而且与一同对比的小米9可以看出,SE这1200万像素的解析力和算法还是非常可以的。仔细看远景和近景的地面,SE样张里每块地砖的纹理细节都得以保留了下来,反观小米9样张里的地砖早已涂抹成一个模样了。
(iPhone SE)
(小米9)
但不得不说,毕竟缺少了超广角的镜头,会使得画面里能记录下的场景内容也就少了不少。导致SE在聚会拍大合照时,人就要站得更远一点;拍一桌子美食时,手就要举到得更高一点。而且没有了长焦镜头,在记录场景画面时也会少了一些玩法。
(iPhone SE)
(小米9)
然后在近距离拍一些花朵的特写,又或者是小物件的摆设时,SE的成像效果还是相当不错的。
室内场景里由各种灯光产生的明暗关系,在SE的成像里也是能够表达清楚,可以省去后期加工的需要。
由于SE缺少了副摄的测距辅助,所以在拍摄人像模式时,人物与背景之间的前后景深虚化就只能通过算法来表现了。缺点就是只有当检测到拍摄的主体为人物,并且拍摄的距离大概在1米的范围内,这样画面里才能产生背景虚化的效果,想拍个小动物都不行。
另一方面,从人像模式的样张效果来看,当算法到位的区域,人物边缘与背景之间的虚化效果会处理得相当自然。当算法不到位的区域,抠像的边缘就会出现错误。又或者像下面样张的那样,已经把铜像的帽子识别成背景的一部分进行了虚化。所以说尽管是出自苹果的调教,但只靠算法实现的人像模式,在成像质量上还是有点玄学。
最后在夜间拍摄的场景里,SE让人最遗憾的一点就是虽然同为A13芯片,但iPhone 11系列上的夜间长曝光模式并没有出现在SE的身上。因此在下面一组的对比样张里,可以看到SE只靠高光压制来获得的夜景成像与小米9一对比,很明显地SE没办法在低亮度的环境里去拍出更好的夜景氛围,同时噪点也会比较多。
(iPhone SE)
(小米9)
再来看另一组的夜景样张,虽然SE与小米9都有着不同程度的白平衡失准,但是在小米9的样张里是能够拍出当时灯饰耀眼的感觉。而SE的夜间成像算法,却只拍出了灯饰发光的效果而已。
(iPhone SE)
(小米9)
在视频录制上,SE可以拍摄最高4K/60 fps画质的视频,以及最高1080p/240 fps的慢动作视频。
为了配合当下的短视频潮流,之前在拍照界面长按快门键的连拍功能,现在变成了开始视频录制。长按快门键后再往右滑动,就能固定在视频录制的状态,不需要再特意切换到视频录制的界面当中。
需要连拍的话,则是在快门键上直接往左滑动来触发,同样非常的方便。这样每次打开相机时,无论是想拍照或拍视频,都能直接在快门键上完成。
从整个的拍照体验下来,不可否认仅仅的后置单摄确认让SE在拍摄玩法上有着很大的局限。而且与夜间长曝光的缺失一样,Deep Fusion的摄影算法在SE上也是一样没有的。不过小巧的机身以及相对出色的成像的表现,也使得SE随手拿起就能一手完成抓拍的体验非常省心。
系统体验
或许会有人好奇,为什么在全面屏手机已经普及的当下,苹果依然有底气敢推出一款复刻旧外观的新款SE呢?其实理由也很简单,只要苹果独孤求败的A系列处理器以及生态互联核心的iOS系统,这两道护城河还没有劲敌出现前,苹果就能有着继续所欲为的本钱。
说到这里,SE出厂时就搭载的iOS13系统,在除了各种的新功能之外,下面自己想讲几个在使用时印象比较深刻的体验。
首先SE没有采用全面屏的外观设计,那么在身份认证的方式上就是熟悉的Touch ID了。不用像使用Face ID那样,每次解锁时都要与手机先深情对望一下。尤其是最近特殊的情况,使用Touch ID就会方便了不少。
不过也因为没有TrueDepth摄像系统,所以在SE上不可以录制属于自己的Animoji动态表情。另外像正视屏幕时能保持屏幕常亮,以及自动调低闹钟和铃声声量这样的小细节功能,很可惜地在SE上也就没有了。
另外,在用习惯了全面屏手机的底部上滑悬停手势调出多任务后,现在回到SE的双击HOME键会马上觉得操作变繁琐了。而且没有了小白条的左右滑动手势来切换APP,结果就是SE在多个APP之间的来回切换时,只能更频繁地双击调出多任务。这也是自己一直使用到现在,依然还没能习惯的操作。
尽管SE采用的是不可按压的HOME键设计,但是一直重复双击的操作,真的会觉得很烦很烦,让人不想再去使用这HOME键。所以说实话,比起SE复刻的iPhone 8外观来说,缺少了全面屏的手势操作,才真正会让人感受到SE已经不属于这一个时代的产品了。
还有一点,SE的小屏幕虽然做到了一手可操控,但同时也受限于屏幕的大小,无论是图文间距,还是整体布局的空间都会显得很紧凑。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系统内的虚拟键盘,当弹出后就几乎占据了SE半个屏幕的空间了。
然后从iPhone 6s系列开始引入的3D Touch功能,这次在SE的正式发布后,苹果官网上在售的iPhone都不再带有3D Touch的交互,取而代之就是iOS13里的Haptic Touch功能了。原本3D Touch上很大一部分的操作,像桌面图标弹出的快捷菜单,还有浏览器内网页链接预览的这些功能,现在都能通过长按屏幕来实现了。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在这样一个非硬件实现的功能里,SE居然还是会有功能上的缺失。比如说长按锁屏和通知中心里的通知,SE就不会弹出任何的快捷菜单。那么假如想快速回复个微信之类的也就没办法,只能进入到APP内才能回复。
其实在近几代的iOS系统发展当中不难发现,以后新的iOS系统一定会是为了大屏iPhone的UI而去优化的,更多的新功能也会是为了全面屏的设计而增加。至于在SE这款设备上,也就几乎不会有专门为它设计的新功能出现。因此稳定的系统,熟悉的操作,这是SE现在所能做到的。但或许也是后续iOS的大版本更新当中,SE只能做到的了。
多媒体体验
采用的上下双扬声器设计,当横置摆放SE时确实能带来一定程度的立体声效果。不过由于听筒位置的音量会小一点,使得左右两边发出的音量并不平均,会让人只感觉到从机身底部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在外放音质方面,SE就是iPhone一直以来的正常发挥,外放音量够,但没什么音质可言,中规中矩不会有多惊喜的表现。
在观看视频的时候,即便已经料想到SE的小屏幕观感会比大屏幕手机更拘束一点。但全面屏手机的普及之后,越来越多视频创作者都开始把自己的作品以18:9,甚至21:9的比例来输出。这样就导致在SE上以原生比例观看时,视频的上下位置会多出两条大黑边,让原本SE已经很小的画面就会显得更小了。如果拉伸画面尺寸来进行播放,又会造成视频的左右画面内容有缺失。
然后就是游戏的体验了,SE拥有着A13强大性能的加持,在App Store上所有的游戏它都能完美运行,画面质感上也会有着非常不错的表现。但尽管如此,并不建议用SE来游玩一些带竞技属性的游戏。
因为相对于一般休闲游戏简单的点点划划,竞技类游戏的界面里会有着不少的功能按键。当需要快速精确的操作时,两只拇指在SE的小屏幕上来回点按时会非常的不方便,同时游戏的一部分画面内容也会被拇指遮蔽掉,无论观感和手感都有所欠缺。
另外在游戏运行的过程中,也是考验SE对A13发热控制能力的时候了。以自己常玩的游戏做例子,在全开特效的画质下连续玩了1个小时《跑跑卡丁车》。游戏期间手上一直都能感受到从后盖发出的热量,但不至于烫手。用测温仪进行检测,后盖最高的温度出现在后置摄像头的附近,温度在39.8℃左右。而一般日常里使用的时候,SE则只会有偶尔的轻微发热而已。
电量续航
最后在续航的表现上,也是SE这小身板最无法逃避的问题了。在自己的实际续航测试里,首先把SE的屏幕亮度设定在50%,外放音量设为30%,然后了模拟几个日常的场景。
最终测得SE在观看30分钟在线弹幕视频时,耗电7%;息屏外放在线音乐30分钟,耗电4%;WiFi浏览网页30分钟,耗电6%;4G浏览网页30分钟,耗电8%;游玩《跑跑卡丁车》30分钟,耗电18%。在总计2个半小时的测试当中,SE一共消耗了43%电量。
以这强度来使用的话,SE的小电池勉强使用6个小时还是可以的。如果使用的强度再提升,那么SE一天两充甚至三充是没跑的了,外出时随身携带一个充电宝会稳妥一点。
到了有线充电的体验上,苹果虽然在官网上标明自配18W或更大功率的充电器,可以让SE能在半小时充到50%电量,说得就好像SE能有18W有线充电功率似的。实际上在自己的测试里,即便使用了18W的PD充电器给SE进行充电,最高的功率也就只有10W左右而已。
接着在充电的耗时上,继续使用这18W充电器进行测试。实测从25%电量开始,5分钟可充到34%,15分钟充到54%,30分钟充到77%,确实符合官网上介绍的数据。但从这时开始,SE的充电速度也就变慢了。在35分钟的时候显示电量为81%,接着在40分钟的时候显示电量为82,已经很明显地进入了充电涓流阶段。
所以通过测试可以看到,要想SE充电充得快,该买的新充电器还得买,出厂标配的5V/1A充电器当作不存在一样就可以了。当需要应急充电的时候,SE确实能够达到快充的效果,但其实也只是因为SE的电池容量本来就不大。
除了有线充电外,SE同样也支持QI协议的无线充电,最高可以达到7.5W的无线充电功率。以SE的续航时间还有并不算快的有线充电来看,像办公室或家里这样的固定场景当中,或许配上一个无线充电器随放随充才是最适合SE的充电体验,而且还能免去重复拔插充电线的麻烦。
总结
尽管iPhone SE在外观上只是复刻了iPhone 8的设计,但就A13和iOS13两者的护航之下,大部分其他iPhone机型最常用的功能在SE上都能体验到。而且这也是苹果在售iPhone里最便宜的一张入门券。
不过只有小屏幕、后置单摄这样的硬件配置,以及人脸识别、手势操作缺失所带来的遗憾,都说明在SE的使用过程中,肯定是享受不到苹果最新的软硬件体验。所以一定要记住,虽然SE的起售价已经相对的便宜,但它并不是iPhone产品线当中的真香机。
如果还是想要入手的话,不管是用作主力还是备用,一定要先搞清楚自己的需求SE到底能否都满足到。否则入手了之后,当其他iPhone机型在各电商平台一波一波的优惠或补贴冲刷史低价时,相信SE会很大几率马上就变成最后悔入手的一部iPhone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