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于年中的繁忙,这次总算挤出时间(半个国庆假期)来完成这篇显示器选购文章,本篇文章标题是选购指北但是由于时间充足,篇幅会略长包含较多基础内容的科普。如果对基础内容有一定了解的用户可以直接跳到后面快速选择指北和产品推荐部分,而想要了解显示器一些基础参数的朋友,可以先收藏再慢慢看。
本篇文章计划分为如下几个部分:
在聊产品选购前还是惯例先看下 IDC 的数据,根据 IDC 的报告无论是显示器还是笔记本,游戏产品的销量增幅是最大的,尤其是在整个市场销量不变甚至微跌的条件下,越来越多的用户都看重显示器和笔记本的游戏性。
▼IDC 关于游戏主机、显示器和笔记本的出货预期(2020~2024)
对于想选购显示器的用户,其实一般可以简单分为三类:
办公用户
PC 游戏玩家(车枪球为主)
主机玩家 or 影音娱乐用途
对于办公用户基本只推荐选择 IPS 显示器,尺寸根据桌面大小建议在23.8~32英寸,分辨率建议根据使用距离来选择。
使用距离30~40cm:23.8(FHD),25(FHD/QHD),27(QHD)
使用距离40cm 及以上27(QHD,UHD),32(QHD,UHD)
除了标准的16:9显示器外,办公用户也可以考虑21:9的宽屏显示器,更宽的长边尺寸更适合同屏多个应用,尤其是 Excel/视频等剪辑应用时宽屏使用起来会更加的方便(一边数据一边图表操作更加顺手)。
▼21:9 显示器应用示例
对 PC 游戏玩家虽然目前 VA 曲面显示器价格也很优惠,但是考虑到实际的灰阶响应时间 IPS 显示器依然是目前更好的选择,目前市场上最佳的甜蜜点产品非 27 QHD(2560X1440) 165Hz 莫属,这个分辨率和刷新率也基本是目前大多数玩家的显卡所能驾驭的。更高刷新率(240Hz)对游戏体验的提升不大,而 FHD 165/240Hz 显示器的价格目前与 QHD 价差也不大,更低的分辨率带来的画面细腻程度降低却是肉眼可见的。
G-SYNC 部分由于不支持 HDR 在现阶段不太推荐,而更高的 G-SYNC Ultimate/4K 144Hz 显示器价格偏高,而且必须有足够强劲的显卡才能驾驭,只适合发烧友级别的用户。
▼27英寸 QHD 165Hz 显示器
2020年游戏显示器的一个新趋势是兼顾办公等其他环境,不少游戏显示器也开始在广色域技术之外提供出厂色彩校准,更好的 ΔE 表现让游戏以外也很好的可以用于图片处理、视频剪辑等,如果恰好你同时有游戏和修图剪视频的需求,那么这类显示器更值得考虑。
主机玩家推荐如果放在去年这个时间点,基本主推 4K 分辨率支持 HDR 的显示器,毕竟对于 XBOX One X 和 PS4 Pro 来说 4K 分辨率和 HDR 就足够了。但是今年的 PS5 和 XBOX Series X 系列还未发售,实际游戏是否能够流畅120帧并应用 VRR 技术还未知,主机显示器未来是否真需要 HMDI2.1 以及 4K 120Hz 还要看实机表现,对于准备入手新主机的用户显示器部分建议非刚需可以等一等(目前的 4K 144Hz 显示器都是 DP 接口,还未开始配置 HDMI2.1)。
▼内置扬声器支持 HDR 的 4K 分辨率显示器
由于很多年轻的主机玩家可能租房居住,便携显示器是比较适合这类用户考虑的,虽然从性价比上相比普通显示器低一些,但是轻薄便携在后续搬家时会方便很多,较小的尺寸对桌面和空间的占用也更少。目前主流的便携显示器都在15.6英寸 FHD 分辨率,玩家在选购的时候建议选择配备 microHDMI/HDMI 接口(PS/XOBX)以及 USB-C 接口(支持直连 Switch 更佳),并且内置音箱的便携显示器。
▼便携显示器
对千元以内的产品由于成本限制很难做到各方面均衡,在支架/接口/面板品质方面有时候必须做一些取舍,但是对于很多预算不充裕的用户来说千元显示器仍然是他们的首选,这部分就先以办公显示器和游戏显示器汇总在一起进行推荐(后面的章节办公、娱乐与游戏显示器会分开介绍)。
小米显示器 23.8英寸:
价格屠夫小米的入门级显示器,采用三边窄边框的23.8英寸 IPS 面板,1920X1080 的分辨率比较适合入门要求不高的用户。小米的产品设计理念是相对比较简洁,颜值在同价位有一定优势,但是缺点是只配置了1个 HDMI 接口扩展性略弱。
Redmi显示器1A 23.8英寸:
Redmi 品牌在价格上相比小米更低一些,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1920X1080) IPS 屏幕,同样采用外置电源和窄边框设计,接口方面比小米显示器23.8英寸多了一个用处不大 VGA。不过支架设计相比小米显示器23.8英寸做了 costdown,整体颜值也比小米显示器23.8英寸略差一些,不过售价方面也更低,适合对预算更敏感的用户。
AOC 24P1U:
入门级显示器面板往往素质比较接近,差异化的设计可能就是直接和扩展能力了,AOC 的这款24P1U 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 IPS 面板,支持旋转升降支架使用起来会更加舒适。另外这款显示器也支持 USB Hub 功能,对于桌面办公用户来说,侧面的四个 USB 扩展口还是很方便的,输入接口方面也比入门级产品增加了 DP接口。
AOC 24N1H/27N1H:
如果你是个颜值控,那么入门级市场中 AOC 24N1H/27N1H 也是值得考虑的机型,采用了新款的三边微边框加超薄模组设计。整机最薄处仅7.9mm 厚,输入端口也集成在支架上来节省空间,不过相对而言价格稍高一些接口也仅有 VGA*1+HDMI*1。
24N1H 和 27N1H 的分辨率都是 FHD(1920X1080),都采用 AH-IPS 面板,主要差异是屏幕尺寸分别为23.8英寸和27英寸。
Samsung C24F390FHC/C27F390FHC:
对于想体验曲面屏产品的用户来说,三星的经典机型 C24F390FHC/C27F390FHC 也是值得考虑的,三星原装23.5/27英寸 VA 曲面面板,FHD(1920X1080)分辨率。1800R 的曲率虽然不大,但是考虑屏幕尺寸环绕感还是比较强的,接口部分也是入门级产品的标配:VGA*1+HDMI*1。
Samsung C27R502FHC:
由于 F390FHC 系列推出时间较早,边框部分相比同价位的 IPS 窄边框显示器劣势明显,三星也推出了自己的三边微边框显示器——C27R502FHC。整体参数和 F390FHC 系列一致,同样为 4ms 响应时间并支持 AMD FreeSyn,底座部分也将 F390 的圆形底座进行了升级。
HP 24M/27M:
HP 的三款入门级三边窄边框显示器,24M 和 27M 都采用了 6mm 超薄模组,1920X1080 IPS 面板。不过和 AOC 24N1H/27N1H 不同的是主板还是设计在背板上,因此机身下部厚度会高一些,接口部分也是标准的入门配置 VGA*1+HDMI*1。
▼24M
HP 24MH:
HP 24MH 虽然没有采用超薄模组设计,但同样采用了三边微边框的 FHD IPS 面板,支持旋转升降支架设计并内置了音箱。通过了莱茵 TUV 低蓝光认证,接口方面标配 VGA*1 + HDMI*1 + DP*1,800元左右的售价对于入门级用户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飞利浦 猛腾 242M8:
千元内的大品牌高刷新率率显示器其实没有太多选择,飞利浦这款 242M8 采用了一块23.8英寸 144Hz FHD IPS 窄边框面板,色域容积为125%的 sRGB 色彩空间。支持 AMD FreeSync,并内置了 SmartImage 游戏模式。不过限于成本并没有配置升降/旋转支架,整机背面质感也相对一般,接口方面配置为 VGA*1、HDMI 1.4*1、DP1.2*1。
价位上升到1000~2000后,整体产品相对也更佳均衡,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2000~3000价位的显示器性价比是最高的。这个价位段一般都能够提供不错的面板与设计,同时也不会在很多关键地方进行缩水,是我个人比较推荐的两个价位段。在这个部分当中,产品会按照办公/娱乐以及游戏显示器分开进行推荐。
办公&娱乐显示器:
LG 29WK500 -P:
虽然这几年 LG 显示器的品质有些下滑,不过在宽屏显示器方面 LG 的产品线还是更加完善的,这款 29WK500 -P 分辨率为 2560X1080,采用 IPS 面板覆盖了99%的 sRGB 色域。虽然主要面向办公用户,但是也内置了 FreeSync、游戏模式、黑色稳定器、动态同步模式等适合玩家的游戏功能。
接口部分标配了2个 HDMI 基本可以满足日常使用,不过标配的支架不支持旋转/升降,适合想要用宽屏提高效率的入门级用户。
明基 BL2480T:
BL2480T 采用的是23.8英寸 FHD(1920X1080)窄边框 IPS 屏幕,支架部分支持高度/旋转/俯仰调节,内置双音箱偶尔也可以应对看视频之类的应用,接口部分为 VGA*1 + HDMI*1 + DP*1。
对于每天长时间面对显示器的办公用户来说,明基 BL2480T 的护眼功能可能是比较切合用户使用痛点的,这款显示器通过 TUV 莱茵认证内置了多种低蓝光模式。BL2480T 还搭载了明基特色的智慧调光功能,可以根据环境光自动调整屏幕亮度和色温,适合对护眼需求比较高的用户。特色的色弱模式也可以帮助色弱人士正常的使用,总体来说是一款比较适合办公室用户的显示器。
DELL U2417H/U2419H:
U2417H 是 DELL 比较经典的入门级 U 系列产品了,23.8英寸 FHD IPS 三边超窄边框屏幕,覆盖了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平均 ΔE<2,也配备了高度可调旋转支架。接口方面除了 USB Hub (1in 4out)以外,配备了 HDMI*1、DP*1(in)、miniDP*1、DP*1(out),可以方便的通过菊花链组成多屏。除了由于发布时间较早(16年),没有配备这几年开始普及的低蓝光等护眼技术外,这款产品其实除了尺寸较小外没太多缺点。
U2419H 是 U2417H 的升级产品,同样采用23.8英寸 FHD IPS 三边超窄边框屏幕,四边边框更窄也通过了 Tuv3 低蓝光不闪屏认证。色域方面覆盖了99%的 sRGB 和85%的 DCI-P3,出厂校色平均ΔE<2.0(sRGB 色域),实际上来说依然是一块 sRGB 色域屏幕,毕竟85%的 DCI-P3 覆盖率日常专业人士是不会使用的。同时由于下边框超窄的设计,这块屏幕用了 TFT 和 CF 反置设计,实际测试很多光学数据其实不如 U2417H。个人觉得如果不是对低蓝光护眼有特别高的要求,其实 U2417H 更合适一些。
HP 27QD:
对于 HDR 来说广色域和对比度的提升同样重要,现阶段支持 DCI-P3 色域的显示器 HDR 色彩表现也会更好一些,HP 这款 27QD 使用量子点背光覆盖了93%的 DCI-P3 色域(距离比较合适的99%左右还有段距离),400nit 亮度并通过了 DisplayHDR400 认证,对广色域有需求的用户可以考虑。同时也在中端价位少见的提供了 USB-C 接口(但不支持供电),不过这款产品没有可旋转支架,对于喜欢调节高度的用户来说不太友好。
不过要注意的是这款产品在京东的价格波动一直很大(1699-2899),1699的优惠价格日常也很常见,作为售价两千以内的广色域 QHD 屏幕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明基 EW2780Q:
对于希望兼顾办公与影音娱乐的用户来说,除了一块好的屏幕以外音箱的表现也很重要,和很多只能听个响的显示器内置音箱不同,明基这款 EW2780Q 内置的 treVolo 音效效果还是很不错的。2个 5W 扬声器配备了专用 DSP,支持多种场景模式,treVolo 音效加持下可以媲美入门级的音箱产品。
屏幕方面 EW2780Q 采用的是一块27英寸的 LG IPS 面板,分辨率为 QHD(2560X1440),覆盖了99%的 sRGB 色域。接口方面配备了2个 HDMI2.0 以及1个 DP 接口,通过了 TUV 莱茵低蓝光认证、低频闪认证,并配备了明基特色的 B.I. 智慧调光功能,也照顾到了办公用户的护眼需求。另外这款显示器也支持 HDRi 技术,针对游戏、影院和普通 HDR 进行优化,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调整图像亮度和对比度,避免了一些亮部过曝和暗部细节缺失的问题,是一款兼顾办公与娱乐(视频/连接主机)的产品。
AOC U2790PQU:
U2790PQU 采用的是中电熊猫 PAT 技术 的 4K 分辨率 IPS 面板,标称覆盖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ΔE<2.0、色深为 10bit(8bit+FRC),背光经过25点校色。接口方面 U2790PQU 配备了 DP*1,HDMI*2 以及 USB Hub(1in 2out)。
由于不到两千的售价并且标配了升降/旋转支架,这款产品的性价比还是很不错的,不过限于成本细节做工上稍差一些,建议选择方便售后的平台购买。
AOC U28P2U:
U28P2U 延续了 2790PQU 的性价比路线, 采用了群创8.6代线的28英寸 4K 分辨率 IPS 面板,色域方面覆盖了 100%sRGB 和 97% DCI-P3 色域,出厂校色ΔE<2.0,背光经过25点校色。
为了兼顾游戏玩家还增加了 Adaptive-Sync、HDR Mode、暗场控制等功能,作为新品售价略高于 U2790PQU,性价比不错但细节做工和 U2790PQU 一样有待提高。考虑屏幕大了1英寸并且群创屏的口碑是好于熊猫的,U2790PQU 和 U28P2U 二选一的话我个人更倾向于 U28P2U。
游戏显示器:
ASUS VG27AQE:
虽然 PC 和显示器市场整体成衰退态势,但这几年游戏 PC 和显示器产品却是逆势上扬,提到游戏就绕不开 ASUS 的败家之眼系列,不过 ROG 显示器售价普遍很高(需要信仰),中端市场 TUF 的性价比也还不错。
VG27AQE 最低价格已经落在两千以内,27英寸 QHD(2560X1440) IPS 144Hz屏幕(支持超频155Hz),色域部分覆盖了99% sRGB,配备旋转可升降支持 FreeSync 和 HDR10。虽然由于采用低成本背光让它只能支持 HDR10,不过 QHD 分辨率加上144Hz高刷新率在2000这个价位对于游戏玩家来说还是比较有性价比的。
Acer XV272UP:
XV272U P 采用了一块 QHD(2560X1440) 144Hz IPS 面板,支持 AMD FreeSync 以及 DisplayHDR 400。10bit(8bit+FRC) 色深、色域方面覆盖了95% DCI-P3 色域,配备旋转可升降底座,在2000以内价位综合性价比不错。
CForce CF011C:
对于租房或者空间有限的用户来说,便携显示器方便携带也更加节省空间,不过老牌显示器厂商推出的便携显示器往往偏向办公(并不太实用)。作为从 Switch 转换器起家的厂商,CForce 的产品一直偏向主机玩家(支持一线直连 Switch 无需额外购买转换器), CF011C 是今年的新款产品,采用15.6英寸 FHD IPS 面板,覆盖了100% sRGB 色域。亮度方面最高 500nits 远超类似产品的 200nits 最大亮度,支持 HDR 让 PS4 Pro 和 XBOX One X 玩家也能在便携显示器上体验 HDR 的效果。
办公显示器:
LG 27UL650-W:
这几年感觉 LGE 的产品力不断下滑,别家拿着 LGD 的高刷新率 IPS 以及 nano IPS 面板大卖的时候,自家的显示器总是亮点不足。这款 27UL650-W 采用的是京东方的27英寸 UHD IPS 面板,覆盖99% sRGB 色域并支持 DisplayHDR 400,算是同时支持 4K 和 DisplayHDR 400的性价比机型。
DELL U2520DR:
U2520DR 是 U2518DR 的升级款,新款 U2520DR 主要升级在色域、DisplayHDR 400 以及 USB-C(90W) 接口上。这款 U2520DR 依旧采用2560X1440分辨率的 IPS 屏幕,覆盖了95%的 DCI-P3 色域和99%的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后平均ΔE<2.0。接口方面配备了 DP1.4*1、HDMI2.0*1、USB-C(DP1.4、90W)*1、USB3.0*3(1in 2out)、USB-C Out*1。整体来说比较均衡的一款显示器,不过初上市价格稍显偏高,比较适合有雷电3和全功能 USB-C 笔记本的办公用户。
三星 S27R750QEC/S32R750QEC:
目前 VA 在响应时间上提升比较慢,相比来说搭配快速响应液晶技术的 IPS 产品更值得推荐 ,不过三星 Space Monitor 系列的创新设计理念仍然是值肯定的。27/32英寸 144Hz VA 面板,10bit 色深 覆盖99% sRGB 色域,2000出头的价格也并不算贵。不过部分用户表示由于线槽没有设计线夹,在调整支架的时候线材很容易脱落,不能完全达到官方宣传的效果。考虑 Space Monitor 的使用方式,其实更换为 60Hz 面板加上触控可能会更适合教育这些比较特殊的市场。
明基 PD2705Q:
作为一款面向专业用户的产品,PD2705Q 配备了一块 27英寸 QHD(2560X1440)分辨率的 IPS 面板,覆盖了100% sRGB 色域、平均 ΔE<3.0,并通过了 PANTONE 色彩系统评估和 CalMan 专业色彩认证,支持 CAD/CAM、动画设计、暗房、双色彩等多种专业显示模式。
除了明基特色的智慧爱眼功能,PD2705Q 还支持针对苹果笔记本的 M-Book 模式,65W Type-C 反向供电可以一线同时传输视频、数据并给 Macbook 等笔记本直接供电。接口方面 PD2705Q 配备了 Type-C(65W)*1、HDMI2.0、DP1.4(In and out)以及 USB3.1(4out 1in),DP-Out 功能也可以方便的利用菊花链连接多屏显示。
游戏显示器:
Acer XV272UV:
XV272UV 是XV272UP 的小升级款,采用了一块 QHD(2560X1440) 170Hz(应该是 165Hz 超频) IPS 面板,支持 AMD FreeSync 以及 DisplayHDR 400。10bit(8bit+FRC) 色深、色域方面覆盖了95% DCI-P3 色域,配备旋转可升降底座。
2ms 的 G2G 灰阶响应时间,2000出头的价格队友游戏发烧友来说性价比很高,出厂校色平均 ΔE<2.0 让游戏以外也可以用于修图/视频剪辑等应用。
AOC AG273QXS:
AOC 的 AGON 产品线整体性价比一直不错,这款 AG273QXS 同样也是个人比较推荐的兼顾游戏与办公应用的多面手产品。AG273QS 采用了一块 QHD(2560X1440) 165 Hz IPS 面板(DCI-P3色域),虽然相比硬核游戏显示器在响应时间上略差一些(仅有1ms MPRT 没有1ms G2G)。但是 DC 调光、出厂校色、平均 ΔE<2.0、10bit色深兼顾了办公用户的需求,同时还配备了遮光罩对于消除环境光干扰也有一定的帮助。
明基 EW3270U:
对于主机和非车枪球的 PC 游戏玩家而言,大屏 4K 显示器也是体验很好的一类产品,尤其是今年 XBOX X/S 以及 PS5 对 4K 以及 HDR 的支持会更完善,主机玩家如果要用显示器玩游戏的话推荐一定要考虑购入 4K HDR。
明基的 EW3270U 采用了一块 4K 分辨率覆盖 DCI-P3 色域的 VA 面板,3000:1的高对比度搭配 HDR ,接口部分也配备了 DP、HDMI 以及 USB-C,无论是连接 PC、Laptop 或者主机都很方便。明基特色的 B.I.+ 智慧调光还可以根据环境自动调节亮度和色温,低频闪和四种低蓝光模式也同时兼顾了游戏和办公用户的需求。
LG 27GL830 -B:
27GL830-B 使用的是 LG 自家的 nanoIPS 技术面板(广色域面板),覆盖了98%的 DCI-P3 色域,1ms 响应时间/144Hz 刷新率,通过了 NVIDIA G-Sync Compatiable 认证/ AMD FreeSync / VESA Adaptive Sync。在 LG 游戏产品线中性价比相对不错,不过背光模组亮度稍低,因此没有通过 DisplayHDR 400 认证。
ASUS TUF VG289Q:
和 AOC U28P2U 大概率同款群创面板,ASUS 将这块28英寸 4K 分辨率 IPS 面板做成了主机游戏向设计,支持 FreeSync、HDR 模式、动态暗影增强、GameFast(低输入延迟)等功能,不过面板模组最大亮度限制同样无法支持 Display HDR400。
办公显示器:
DELL U2720QM:
U2720QM 是 DELL 今年的新品,替代了老款 U2718Q,采用27英寸 UHD 分辨率窄边框 IPS 屏幕,覆盖95% DCI-P3 色域和99% sRGB 色域,出厂校色平均 ΔE<2.0。相比 U2718Q 色域更高,并通过了 DisplayHDR 400认证,支持 USB-C(DP1.4+USB PD 90W),很适合雷电3、USB-C 接口的笔记本用户使用。
DELL U3419W:
U3419W 是 DELL 的 IPS 曲面显示器,采用了一块3440X1440的 1900R 曲面面板,覆盖了99%sRGB 色域。作为 U 系列老款曲面显示器目前价格还比较坚挺,新的 P3421W 有可能在产品线内替代这款产品,感兴趣的用户不妨等等 P3421W 开售。
明基 PD2700U:
明基的专业设计显示器整体口碑和品质一直不错,这款 PD2700U 采用27英寸 4K 分辨率 IPS 面板(面板 LG LM270WR3),覆盖99% sRGB 色域出厂校准平均ΔE<3.0。支持 CAD、CAM、动画、暗房等专业模式,并且通过了 PANTONE 和 CalMAN 认证,比较适合专业设计类人员使用。
游戏显示器:
DELL S3220DGF:
游戏显示器的火热让 DELL 也在 Alienware 品牌外增加了不少游戏显示器产品,比如这款去年推出的 S3220DGF 采用了一块 165Hz 刷新率的 VA 面板(曲率1800R),2560X1400分辨率。支持 AMD FreeSync2 HDR(现在的 Premium/Premium Pro),通过了 DisplayHDR 400认证,不过4ms 的响应时间相比目前的 Fast IPS 电竞显示器有一点点落后。
ASUS XG279Q/PG329Q:
虽然 XG279Q 只支持 G-SYNC 兼容,不过这款27英寸 QHD 170Hz 面板采用的是新的快速响应 IPS 技术,G2G(灰阶响应时间)仅为 1ms,在车枪球等游戏中与高阶 TN 屏的响应时间表现已经非常接近了。作为新款产品上市时间不长,预期双十一还会有小幅度的降价优惠。
不过 HDR 部分这款产品只通过了 DisplayHDR400 认证,更高阶的 PG329Q 已经支持 Display HDR600。
PG329Q 同样采用 Fast IPS 面板,2560X1440分辨率 175Hz 刷新率,1ms 灰阶响应时间,通过了 NVIDIA G-SYNC 认证以及 DisplayHDR600 认证。
Acer XB271HU bmiprz:
Acer XB271HU 算是比较经典款的 G-SYNC 显示器了,27英寸 QHD 144Hz IPS 面板,应该是目前体验 G-SYNC 成本最低的选择了。
AOC AG273QG:
AGON 系列的 nanoIPS+G-Sync 新品,LG 27英寸 QHD nanoIPS 技术面板,覆盖了100%的 DCI-P3 和 sRGB 色域。AOC 甚至为了色彩精准,难得的为游戏显示器做了出厂校准,平均 ΔE<2.0并配备了遮光罩,是一款主打全场景覆盖(专业设计、娱乐影音、游戏)的全功能显示器。
不过这款产品最大亮度为350nit,因此也是没有通过 DisplayHDR 认证的。
这次文章总长度来到了一万五千字,前面对于显示器基础内容介绍比较多,篇幅因此比简单推荐产品的文章要长一些。本次一共推荐了接近四十款的产品,覆盖了500~5000价位段,但是内容和信息量其实依然有限,大家如果有感兴趣的产品也可以在站内搜索单品评测,或者查看各大电商商品评价后再做最终判断。
最后谢谢大家的观看,也欢迎大家点赞收藏并在评论区里留言,我们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