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ROG,在那个PC盛行的时代可以称得上是高端和电竞产品的代名词,作为台厂华硕旗下的一个高端子品牌,拥有出色的性能和个性鲜明的设计,经典的败家之眼Logo也成为很多极客用户和资深电竞玩家的信仰。
ROG,游戏宅的信仰
作为曾经在电竞终端领域位居行业第一梯队的ROG来说,也必须顺应行业整体的发展,凭借着曾经在电竞PC领域积累的经验积极开拓游戏手机这个细分的市场。经过三年的摸索和完善,前不久第三代ROG游戏手机面世。很有幸收到一台ROG游戏手机3精英版,这篇文章结合对这台手机的体验,顺便聊聊我对游戏手机的看法。
在文章开头送上一个完整的体验视频,将长文中的内容进行浓缩,便于各位对图文无感的同学了解这款产品。
视频地址:https://player.youku.com/embed/XNDkwODc2NDEyOA==
不知道有多少朋友还记得当年ROG笔记本电脑自带水冷套装和旅行箱的设计,瞬间就让产品的逼格提升了一大截有木有。记得当时作为学生党ROG游戏本还是个遥远的梦,但还是在某二手平台收了一个ROG旅行箱来充值信仰。
收到ROG游戏手机3的时候,瞬间有一种圆梦的感觉,打开包装第一眼就被这个硕大的手提箱惊到了。果然,这风格很ROG。箱子整体沿用了ROG系列传统的设计元素,包括箱体两侧的斜线、边缘的倒角处理等等,细节之处十分细致。
箱体外壳采用PC材质,但在经过表面黑色喷砂处理之后却有种金属质感的错觉。把手部分设计有自回弹的阻尼设计,旁边镶嵌着败家之眼标识的金属铭牌。
密码锁的设计不禁让人对在这台手机充满了好奇心,两侧密码默认归位在7、2、3,这是ROG游戏手机3发布的日子。
手提箱内部填充着厚实的海绵,电竞保护壳和ROG酷冷风扇独立放置在箱体内,手机和其余随机附件则统一收纳在主包装盒中。
主包装盒的设计也颇具未来感和电竞色彩,整体以黑色打底,正面印有烫银工艺的败家之眼Logo,并搭配有类似光束的拉丝纹理,表现出一种速度感。下方印有Tencent Games字样,也意味着这台手机是与腾讯游戏深度定制合作的产物。
在开箱的过程中我发现,在盒子较窄的一个侧边虽然没有太多有价值的信息,却设计了大量机甲纹路的图案,对于很多老ROG玩家来说有种回到当年的感觉。
分享一张全家福,包含ROG游戏手机3、超薄保护壳、电竞保护壳、ROG酷冷风扇3、Type C转3.5mm音频线以及ROG标识信仰卡针。
颇具辨识度的ID设计可以说是ROG一直以来的特色,在PC行业中ROG凭借着红黑撞色的电竞色彩以及硬朗刚毅的外观造型,成功俘获了一大批忠实用户。正所谓信仰不能丢,在自家游戏手机的外观设计上,ROG仍然具有能够突出自己鲜明特色的亮点。
ROG游戏手机3最具特色的要数手机的背部了,虽然手机与电脑不同,需要照顾到单手握持的手感,必须舍弃一些硬朗的元素,整体会显得更圆润一些。
但ROG却在一些其他元素的设计上找补回刚毅的风格,比如三颗横向排列的摄像头右下角做了斜切角的处理,亦或是闪光灯的形状改为不规则造型等等。
手机后盖整体采用的是玻璃材质,不过ROG也确实是花了一些心思的。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整个后盖不同的位置都有细线作为点缀,在光线下这些细线会呈现出不同的色彩。中间硕大的败家之眼Logo其实是一套灯光系统,在不同状态下会呈现出不同的闪烁状态,也是借鉴了华硕引以为傲的AURA神光灯效。
靠近右侧边缘的部分还设计了斜切三角形的透明区域,可以看到机身内部的结构。机身内部也恰好在这个位置做了装饰性的设计,比如左侧的三条红色斜线以及右边的两个螺丝都能清晰的看到,相信很多极客用户一定会被这个设计所打动。
回到ROG游戏手机3的正面,在点亮屏幕的一瞬间,总是会觉得与当下这个追求极致窄边框和全面屏的潮流有些格格不入。但仔细想想,它是一台游戏手机。考虑到游戏场景下大都是横屏握持操作,如果额头和下巴的部分太窄,在横屏状态下左右两侧会出现很大误触的可能性。
另一方面ROG游戏手机3搭载了前置立体声双扬声器,也就是说手机的顶部和底部都内置有朝向正面的扬声器系统,这部分零件也是会占用一定的内部空间。在顶部扬声器右侧的位置还预留有前置摄像头开孔。
ROG游戏手机3正面搭载了一块6.59英寸的AMOLED屏幕,为了匹配相对较窄的边框,屏幕的四个角也改为R角的设计,但相比之下R角的弧度没有主流全面屏手机那么大。
机身侧边采用一体式的铝合金中框包裹,也增加了机身整体的结构强度。中框处理为黑色雾面质感,与前、后玻璃面板衔接的部分做了高光倒角处理。但同样为了照顾到信号接收的问题,也不得不留下几处天线带开槽。
机身左侧依次分布有SIM卡开槽和ROG酷冷风扇接口,右侧分布有音量键、电源键和麦克风开孔。
值得一提的是,机身右侧上下两端还设计了AirTriggers肩键,在游戏横屏操作的状态下两个食指刚好搭在肩键上,通过映射虚拟按键帮助提升游戏的操作感,这也是ROG游戏手机的特色功能之一。
机身顶部靠近左侧的天线带上预留有一颗麦克风开孔,底部同样的位置也有另一颗麦克风开孔,Type C充电接口设计在底部偏左侧的位置,没有居中。
ROG游戏手机3机身的三围尺寸为171*78*9.85mm,单从尺寸上来讲也还处于可接受的范围。但是需要提及的是,ROG游戏手机3的重量达到了240g,虽然在今年有很多旗舰手机的重量都呈现出突破200g的趋势,不过在不配备保护壳的情况下就几乎达到了半斤,长时间单手握持感觉确实是重了些。
当然,或许ROG在设计的时候就是希望用户双手去使用这款手机的,不过即便是游戏手机的定位,日常也还是会用它来接打电话、浏览网页,很多单手使用的场景仍然存在,所以如何选择就要看消费者自己权衡了。
在ROG游戏手机3的设计中,ROG也不单单只设计了一台手机。就和当初在做PC的时候,也顺手涉足外设领域一样,ROG还为这台手机设计了两个保护壳以及酷冷风扇第三代,只有集齐了全家桶才足以表现自己的真信仰。
随机附赠的超薄保护壳采用了轻量化的设计,以PP材质为主,设计上追求轻薄简约,背部和侧边做了大面积的镂空处理。背部中间部分设计有ROG风格的字样,与ROG之前一款台式电竞主机侧边的图案遥相呼应。设计一款轻量化的保护壳也是为了平衡手机本身偏重的问题。
另一款电竞保护壳相对比较厚实一些,重量方面也猛增了不少。在保留了些许镂空的同时也尽可能的将机身整体包裹起来,对于经常摔手机或是外出的用户来说要显得更加实用一些。
除了背部醒目的机甲纹理之外,还分布有大量的网眼格栅设计,虽然这些网眼并不完全镂空,但其中一部分网眼设计的比较薄,在透过手机机身背部败家之眼信仰灯的照射之后,会呈现出一个更大的败家之眼Logo。打开系统光,你就是夜空里最亮的星。
随着新一代手机的发布,ROG酷冷风扇也升级到了第三代。酷冷风扇类似于一个手机散热背夹,不过ROG在设计的时候将其与手机整体保持了一致的风格,并且在机身侧边为酷冷风扇预留了专用的接口。
在某种意义上酷冷风扇可以算作是ROG游戏手机3体验中的一部分,相比于之前其他手机推出的单纯的背夹风扇,ROG的解决方案是系统化的,更加深度、更加彻底。
安装好以后,ROG酷冷风扇在正面和背面的灯效会亮起,背部的小风扇也会开启高速运转模式,以保证在游戏场景下机身更好的散热。当然了,这个酷冷风扇也还可以当做手机支架来使用,用来追剧也是不错的。
总体来讲,ROG游戏手机3是一款特色鲜明的产品,整体设计上将游戏体验和ROG信仰标识的优先级提到最高,当然可能也会因此在其他方面的体验有所折扣,不过游戏手机这样细分品类的产品终归是为了照顾一小部分用户的。
考虑到游戏手机的特殊定位,这里就不按照传统的屏幕、性能这些板块分门别类的去进行体验了,索性将这些内容融会贯通到一起,从游戏体验的角度进行剖析。经常关注手机的同学们相比都清楚,影响手机游戏体验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高刷新率的屏幕、性能能强劲的SOC、超高的触控采样率等等。
首先,屏幕是人机交互的主要介质,在游戏场景中显示和触控都是要通过屏幕来传递信息和指令的。ROG游戏手机3搭载了一块6.59英寸的AMOLED屏幕,配备了144Hz的刷新率和270Hz的触控采样率,屏幕的响应时间只有1ms左右。
这些特性意味着这块屏幕在显示和操作的时候响应比较快,尤其是在一些高速运动的场景下表现会更好。比如赛车类或是枪战类的游戏,仔细观察屏幕不会感觉到屏幕显示有明显的顿挫感,操作起来也比较跟手。目前主流旗舰手机的刷新率大都为90~120Hz,只有像ROG这样游戏定位的产品才会提高到144Hz。
除此之外,ROG游戏手机3的在这块屏幕还支持DCI-P3广色域以及10bit的色深,支持HDR技术,平均Delta E小于1。如果你是设计师出身,相信对这些参数也不会陌生。色域越广就说明这块屏幕显示的色彩范围更大,对于两个相近颜色的还原也就更精确。屏幕是由无数个像素点构成的,如果每个像素点都能做到相对准确的色彩还原,那么这块屏幕整体的色彩表现也就会更好。
在游戏场景或者观影体验中,屏幕的色彩表现越好,就越能够准确的还原影片本身的色彩,带来更加真实、身临其境的观感。HDR技术也是同样的道理,通过提高画面整体的动态范围,让明、暗之处有更大的差别,从而可以呈现出更多的画面细节,提升用户观看的屏幕的视觉体验。
基于这些参数,ROG游戏手机3的这块屏幕以及完成了立体式的优化。在体验的这段时间我也经常拿这台手机来玩游戏,实际体验下来还是有比较明显的感知的。结合个人的感受来讲,144Hz刷新率的提升尤为明显,特别是在QQ飞车手游中,车子快速运动时的动画表现实则为两侧的景物向后快速移动,这种连续流畅的运动感确实要比90Hz刷新率的屏幕提升了不少。
家中小姐姐也经常抱着这台手机看电视,在优酷等在线视频App中开启HDR模式后,画面的动态范围明显增强,明暗表现和饱和度有比较大的提升。加之双侧立体声扬声器的加持,声音表现也愈发浑厚立体,也能给人一种现场感。
当然,考虑到高刷新率对势必会对手机的续航产生影响,因此在系统显示选项中提供了刷新率的选项,可以在60~144Hz刷新率之间进行调整。在默认情况下推荐开启自动模式,系统会根据用户开启应用的需求自动调节刷新率,在显示效果和耗电量之间达到一个平衡。
OK,上面我们讲到的是这台手机在使用时感官上的认识,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级工程。更好的屏幕、更顺畅的交互以及更好的音质表现,在这些的背后还需要一个强大的硬件芯片来推动和支持,它就是骁龙865。不可否认的是,高通近几年在移动SOC芯片市场上可以说始终保持着垄断地位,它卖给你的不单单是一颗CPU这么简单。
安兔兔跑分成绩
GeekBench 4跑分成绩
AndroBench存储芯片读取性能对比
不过比较遗憾的是,QQ飞车的适配暂时还没有全面完成,在ROG游戏手机3的产品详情页也有说明。实际试玩了几局,发现最高帧率能够达到120fps左右,游戏的画面表现也已经比较流畅了。当然追求更好的体验总是没有上限的,在适配144fps之后再和各位分享进一步的体验感受。
玩游戏是比较耗费手机资源的一个使用场景,因此在游戏过程中手机也会有比较明显的发热现象,尤其是开启高帧率模式之后。在玩游戏半个小时左右,使用温枪测得手机背部最高温度集中在摄像头下方的位置,为38.3度。
ROG游戏手机3采用的是矩阵式液冷散热系统,在机身内部设计有液冷散热和热能传导两种散热方式,再配合外置的ROG酷冷风扇,双管齐下将机身内部的热量有效排出。实测数据表明,这样的散热结构设计确实有明显的改善。需要提及的是,外置的酷冷风扇在工作的时候会产生些许噪音,但好在并不是特别明显。
在游戏体验中,用户所追求的就是一个字,快。除了屏幕显示响应快、处理器运算速度快、游戏加载速度快之外,网速快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作为一款专业的游戏手机,这些问题都是ROG的必修课。ROG游戏手机3支持国内三大运营商的5G网络,不过主副卡不能同时为电信卡。
时至今日,手机行业的竞争其实有些向PC行业看齐的意思,单凭处理器跑分占据市场已经不太现实了。在当下环境中,无论是强劲的SOC,还是高速率的存储芯片,最终的目的还是提升用户在实际使用中的体验。对于ROG这样定位游戏手机的产品来说,强劲的性能只是保证良好体验的基础,系统层级的优化差异才是全行业未来的重头戏。
说起拍照可能并不是ROG游戏手机3的特色功能,在官方宣传页中也并没有对影像创作方面有过多的介绍和解读。但在现实生活中,有谁不会经常拿起手机拍几张照片呢?因此我个人认为,手机拍照已经逐渐成为和打电话、发短信一样的必要性功能。
ROG游戏手机3的摄像头排列颇具个性,也是为了与手机背部整体的风格相匹配。三颗摄像头横向偏左排列,依次为6400W像素的主摄镜头、1300W像素的广角镜头和500W像素的微距镜头。
先来分享几张主摄样张,拍摄的时候已经快到黄昏时分,光线环境没有上午或下午那样充足。从样张来看画面整体的饱和度都相对低一些,色彩表现不是特别浓郁,给人一种比较清淡的感觉。索尼的这颗IMX686基本素质还是比较不错的,f/1.8的光圈以及1.6μm大像素对于实际成像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这是两组超广角镜头拍摄的样张,虽然拍摄的时候光线欠佳,导致画面整体的曝光有些暗,不过在120度超广角镜头的演绎下,楼宇整体都表现出高耸入云的感觉,画面的张力是主摄无法比拟的。我个人认为超广角镜头在日常拍摄中反而要比长焦镜头用的多,ROG很可能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并没有配备超长焦的变焦镜头。
微距镜头主要用于拍摄一些细节特写,ROG游戏手机3也设计了独立的微距模式,在该模式下拍摄要求手机镜头与被拍摄物体之间的距离在4~6cm左右。观察上面两组样张,500W像素的微距镜头在前景细节表现上比较出色,但在后景虚化的部分则会有噪点和涂抹的现象。
切换至夜景模式下,相机会根据光线环境的情况自动计算曝光时长,在比较暗的环境下会通过与延长曝光时间来获取更大的进光量。通过观察样张可以发现,夜景模式下的整体表现还算不错,不过放大来看天空部分还是会有些许噪点,不过LED显示屏的高光部分却压的比较好,没有明显过曝的现象。
拍照表现不光要看样张赏析,通过与其他产品的样张对比更能直观的说明问题,这次用来横向PK的产品是vivo S6,主摄为4800W像素。样张除有特殊标注以外,其他全部在默认模式下直出,关闭自动HDR和Ai智能识别。
对比上面一组样张不难发现,ROG游戏手机3和vivo S6在整体表现上差别不太大,但ROG游戏手机3的画面亮度似乎要更低一些。此外两者在发色倾向上也有些许不同,ROG有些偏蓝,vivo有些偏红。
放大画面边缘和暗部的细节来看,ROG明显依靠着6400W像素的镜头在解析力方面更有优势,细节表现更加清晰锐利;而vivo这边则出现了些许的涂抹痕迹。
手动开启HDR之后,两者在画面宽容度上都有明显的提升,亮度提高,画面的细节表现也要更好一些。不过之前存在的问题依然存在,ROG还是偏蓝,vivo还是偏红,白平衡的问题到底什么时候才是个头。
远景解析力方面,两者的表现都不是特别出色,这与没有配备独立的长焦镜头有着直接的关系。上面一组样张是手动变焦到5x倍率下拍摄的,也就等同于主摄画面的裁切。
两组色彩还原表现对比,各位看官自行感受。
到了光线比较复杂的场景下,两者的表现可以说互有胜负。ROG这边黑色屋顶的细节还原比较多,书架部分没有明显过曝的现象,理论上来说还原更好;vivo这边尽量压低了屋顶的黑色部分,提亮了书架的部分,在观感上可能更讨好眼球。
微距方面,两者对于绿色的还原各有看法,不过时下已经进入秋季,ROG的还原要更接近真实一些,vivo则有些盛夏的感觉。仔细观察不难发现,vivo S6焦外部分的虚化确实更深一些,层次感会更加明显。
在夜景模式下主要的区别还是天空部分,ROG这边明显更亮,天空中的云层清晰可见,但同时天空部分的颜色也受到灯光的影响呈现出偏紫色的情况;vivo这边天空部分压的很暗,观看者会将目光集中到下半部分的建筑物上。
这组夜景样张也还是同样的问题,ROG这边亮度稍高一些,天空部分没有右边那样黑的彻底。另外“万市大集”部分的饱和度也比较低,没有vivo这边那样艳丽。这些细节的差异从开头就一直贯穿下来,但整体的发挥还算稳定,不知道是ROG刻意为之还是调校存在些许偏差。
前摄方面,ROG游戏手机3搭载的是一颗2400W像素的摄像头,支持前置HDR、人像模式以及2D人脸识别解锁功能。对比上面一组样张,在不开启HDR的情况下人脸部分有些偏白,天空部分也有明显的过曝现象;手动开启HDR之后人脸部分显得稍微红润一些,天空部分也还原出了原本的蓝色。
视频拍摄方面,ROG游戏手机3最高支持8K分辨率的视频拍摄,在4K分辨率下最高支持60fps的视频拍摄。同时还加入了视频防抖、运动跟踪等功能,能够帮助用户在采集视频素材的时候提高质量。
通过上面的实拍视频对比可以看到,RGO游戏手机3在不开启超级防抖的情况下拍摄的视频画面也比较稳定,并且通过6400W主摄取景解析力更好一些;开启超级防抖之后画面的稳定性更好,但画质会有所下降,如何取舍还是要看你自己的选择。
运动跟踪功能之前只在手机云台这样的产品中见到过,如今这项技术也下放到手机产品中。开启运动跟踪之后,在手机取景框中可以框选一个跟踪的点,之后即使是手持手机移动拍摄,画面焦点会始终锁定在这个跟踪点上,并确保跟踪点尽可能的处于视频画面的中间位置。这项功能非常适合拍摄如上面视频中访谈或纪实类题材的视频素材。
拍照对于定位游戏手机的ROG来说并不是重头戏,通过上面体验和样张对比可以看出,在ROG游戏手机3中采用了最简单粗暴的办法,那就是堆料。6400W的主摄镜头绝对是目前业内第一梯队的水准,同时搭配广角、微距两个镜头组成三摄组合,稍显遗憾的就是长焦镜头的缺席。
视频录制方面,也积极地加入了8K分辨率视频拍摄,并且支持视频防抖和运动跟踪,这些功能对于SOC的性能也有不小的挑战,不得不说,ROG还是有些秀肌肉的意思。
AirTriggers也就是手机侧边虚拟肩键的功能,在使用这项功能前需要将屏幕对应位置的触控功能先行映射到左右两个虚拟按键上,在游戏过程中就可以实现四指同时操作,操作效率和精准程度有明显提高。
或许是太过专注于游戏方面的优化,ROG游戏手机3也缺失了很多旗舰手机应该具备的功能,比如NFC卡包、语音助手,等等。结合个人的观点来看,游戏手机也并不是全天候只用来玩游戏的,因此在其他配套功能方面还值得厂商花点心思跟进的。
性能和续航一直以来就是一对欢喜冤家,在电池技术没有更大的突破之前,我想这个问题还会一直继续下去。不知道大家是否发现,现在手机厂商也不再像当年一样刻意追求手机的轻薄,这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机身薄了电池也就小了,去年的小米9就是一个典型的反面教材。
ROG游戏手机3搭载了一块6000mAh容量的锂电池,在目前的手机中应该是最大的了,这也就解释了这台手机比较笨重的原因。不过考虑到实际使用场景以游戏居多的话,会非常考验手机的续航能力,ROG这样的做法也是利弊权衡之下的选择。
按照我个人日常使用手机的习惯做五小时模拟测试,包含在线视频1小时(外放音量30%)、本地视频0.5小时(外放音量30%)、微博0.5小时、音乐播放1小时(外放音量30%)、QQ飞车游戏(开启144Hz)1小时、拍照录像0.5小时、网页浏览0.5小时、微信聊天0.5小时。实际测试结果如上图,五小时后剩余电量为52%。
ROG游戏手机3标配的充电器最高支持20V-1.5A功率为30W的快充,随机附赠的充电线也升级为双头Type C的编织线材,耐久度要好于皮质包裹的线材。
经过实测充电过程中的实时功率如上图,0~100的完整充电时间也会绘制成一张图表便于各位直观了解。比较遗憾的是,ROG游戏手机3没有搭载无线充电技术,在日常使用中就只能连着线材充电了,少了一份便捷和优雅的感觉。
拿起ROG游戏手机3,既有一种对败家之眼的熟悉,但同时也有对游戏手机的陌生。这种感觉归根结底,我认为是手机与传统PC本身的差别。在PC行业中,ROG只是定制了电脑的外观和硬件,在系统中加入了一些优化的驱动程序来提升游戏体验,而用户所接触到的还是原原本本的Windows。在一台高配置的电脑上,运行任何程序、软件都会获得最佳的体验。
而到了移动端产品中,ROG除了定制外观、优化性能之外,也对操作系统进行了深度定制,包含UI上的改动以及提升游戏体验功能的定制,这些改变无疑针对游戏体验是积极的,但同时也忽略或是缺失了其他方面的功能体验。手机作为生活中最重要的个人终端设备,所承载的也不仅仅是玩游戏这一件事。
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游戏手机的定位,因为在一个事物得到普及之后,必然会有更加细分的品类出现,ROG也正是凭借着在电竞PC行业的经验和名望去做游戏手机的,并且单从游戏方面的体验来说,ROG游戏手机3也是一款具有代表性的产品,ROG并没有忘记这个品牌的初心。
对于一个企业来讲,需要收获的并不只是口碑和信仰,更重要的是销量。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只有一些极致的发烧友才会选择这样专注游戏体验的手机。PC行业是以硬件利润为主要收入的,而移动端则更多的是依靠生态服务,手上这台ROG游戏手机3精英版售价3999元,和一些安卓旗舰相比并不算特别高,那么在销量无法保证的情况下,ROG又能走多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