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bratone的名字来自于“liberty”和“tone”两个单词的结合,意为“自由”的“声音”。品牌标识中的小鸟形象源自安徒生童话《夜莺》,讲述了一只自由自在的夜莺通过美妙动听的歌声治愈病重国王的故事。从名字到标识都蕴含着品牌的核心理念:解放声音,自由聆听。正因标识中的小鸟形象,在中国被大家亲切地称为“小鸟音响”
Libratone品牌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丹麦哥本哈根。丹麦是北欧五国之一,境内有多个著名的音频设备厂商,强大的声学底蕴闻名于世,本文的主角Libratone便是其中之一
回到正题,这次众测的产品是Libratone 小鸟音响的AIR+真无线降噪耳机第2代(以下简称为AIR+或AIR+第2代),国内于2020年12月16日发售,妥妥的新鲜货。
设计解构
循例先来看下包装外壳▽▼
▲△非常简约大气的印刷,盒子体积也挺大的,小小的一副耳机用这么多的材料去包装,笔者也是比较诧异
开箱过程就不展示了,直接看看包装内的产品▽▼
▲△功能说明书、保修卡、一年无忧换新激活码一类的纸张被封装在一个信封内,信封正面还印刷着一句slogan“Free the Sound”,略显高级。比之前第一代产品TRACK AIR+(第二代把TRACK去掉了直接叫AIR+)那句“欢迎来到真无线的世界”要好上太多了。剩下的便是电源线缆、入耳式耳机替换装的硅胶头和本体
先来看本体,这款AIR+第2代与第1代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耳机盒的缩小和新的配色(稍低一档的AIR也是这区别),这款第2代配色为深藏青色(2F2F4F),官方称之为青黑色▽▼
▲△耳机盒乍一看还挺有质感的,通过材质和结构划分出了不同层次感。中间一块圆形的镜面上丝印着小鸟的logo,壳体非亮面的哑光材质也能很好的防止指纹、污渍和灰尘的侵袭,理论上用得时间长了也不会发黄显旧,但这个推断还需要笔者经过时间的验证才能确定
跟价格相仿的Apple AirPods Pro比起来,耳机盒尺寸更小,形状更为方正。但这都不是重点,想说的是在这张图中可以看出,这种材质带来的的高级观感▽▼
在官方宣传文案中有这么一句“率先采用高通旗舰QCC5141芯片,使用全新的双耳镜像连接技术。”好,全新的双耳镜像连接技术顾名思义就是不分主从耳,可单只使用的真·真无线无疑,但高通旗舰QCC5141芯片这是个啥芯片??笔者赶紧上网查了一下▽▼
▲△2020年3月26日,高通发布了两款用于TWS的蓝牙芯片,其中面向高端产品正是QCC514x。我们这款AIR+第2代所搭载的正是QCC514x系列中的QCC5141
芯片最大的亮点是支持了高通的 TrueWireless Mirroring 技术。具体来说,是让一只耳塞通过蓝牙无线连接至手机,另一只耳塞则成为其镜像(Mirroring),并且这两只耳塞可以在多个使用场景下实现快速切换
这便是前文所提到的双耳镜像连接技术,即第3代TWS技术,第1代主从耳转发方案(早期主从耳自由切换的产品还是走转发方案,可以说是1.5代),第2代双路传输方案(显示出两个蓝牙地址),第3代监听/镜像方案(单一蓝牙地址)
▲△同时还支持混合主动降噪技术,支持透传模式,支持唤醒词激活语音助手,支持更小电池,支持更长续航,支持aptX Adaptive 音频编解码技术(自适应切换音质时延模式)
好,大概了解后,我们回到产品▽▼
▲△耳机盒与耳机本身采用久经市场验证的磁性吸附模式。就连盒体的开合处也有一对磁铁,合上时纹丝不动,非常稳固。开合时磁铁带来的阻尼感调教得非常棒,这个细节也是笔者上手后Feel到高级感的一部分▽▼
▲△耳机盒内部,耳机柄两侧的“L”、“R”标识会在开盖后稍微亮一下;配对模式下也会有呼吸灯效果;同时也是耳机的电量指示灯,低电量模式下会亮红灯
而耳机盒的电量指示灯做在了USB-C接口处,周围一圈光带,满满的高级感(真·真无线耳机当然得支持无线充电~~)▽▼
▲△充电过程中,该指示灯长亮,充满后熄灭。短按背部的小圆点按键后,指示灯会通过闪烁告知耳机盒电量,亮三次为高电量;亮两次为中电量;亮一次会低电量;亮红色则需要马上充电▽▼
耳机盒盖的内部丝印着所有的产品信息,合规合法,字号还特别大,好评(点名批评AirPods的字号太小,拍都没法拍!!)▽▼
▲△通过丝印上的信息可以了解到,该充电盒仅支持最普通的5V1A充电标准,电池为3.7V 500mAh,即1.85Wh。而单只耳机在官网的信息为60mAh,按充电损耗率80%算,耳机盒至少可以从零开始充满两只耳机3次,官方宣称的文案也是额外提供3次耳机的完整续航
耳机盒的前盖还有两块硅胶垫,用于填充耳机和盒体间的空隙。可以避免耳机受到外力脱脱落,导致无法进行充电▽▼
▲△而耳机与充电盒之间是通过3个金属触点连接,两只耳机共计6个触点,金属触点有弹簧机制,耳机放置后会压着触点往里缩,内部不经过拆解是不清楚,是否得让触点往里缩后才能通电(但我是不会拆的2333333333)▽▼
耳机柄采用带有圆角的倒三角设计,银灰色哑光材质,最宽处丝印了小鸟的logo▽▼
圆滑和硬朗截然不同的造型放在一起倒也挺好看的,贴近耳朵的一端采用椭圆球体造型,更贴合人体工学,保证了佩戴舒适感▽▼
跟多数入耳式耳机一样,AIR+也提供了大中小3个液态硅胶耳塞可供替换,用户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自行选择合适的尺寸。AIR+定制的这套硅胶耳塞触耳柔软,入耳不深,佩戴感也是十分舒适。硅胶过敏人士也不必担心,AIR+这套耳塞是食品级硅胶耳塞,不易过敏▽▼
耳机一共有2个麦克风进行拾音,1个在耳机底部(2个洞洞,但应该只有1个麦克风),1个在贴近发声单元的位置。根据不同的功能场景分别组成前馈和反馈麦克风阵列▽▼
▲△关于通话降噪和主动降噪的具体表现,我们在下一章节实测中再细说
耳机椭圆球体内侧的这个镜面的小圆形就是检测佩戴状态的传感器,用于实现取下暂停,戴上播放的智能功能,在多数耳机里也有,笔者也有一期视频专门讲过这个功能,就不细说了▽▼
好了,开箱展示的环节基本就到这里结束了,下面进入软件体验环节
软件体验
别的先不说,我们先去下载第三方TWS耳机独有的APP看看,AIR+的APP就是品牌名“Libratone”▽▼
进入APP,按流程注册登陆完,获取产品信息后,首页长这样。APP支持中文模式,但由于笔者系统是设置的英文的,所以APP界面跟随系统设置显示为英文▽▼
▲△假如有多个小鸟的设备,就会多很多小选项卡片
初次连接后会触发QUICK GUIDE,即快速指南,多数长期使用TWS的用户就直接SKIP掉了,操作都大同小异,不看说明书盲用没啥问题。敲击两次暂停/播放,敲击三次切换降噪模式也不需要特别说明▽▼
跳过后进到AIR+页面里最显眼的位置便是三种模式的切换,但不能通过滑动页面切换,只能通过点击or拖拽下方的控件。三种模式官方称之为TRANSPARENCY透明模式、COMFORT舒适模式、ADJUSTABLE可调模式。他们之间的区别是:透明模式下,AIR+通过前馈麦克风拾取周围的环境声音,然后传输到发声单元,从而达到无需摘掉耳机即可听清环境音、与人交流的目的;舒适模式下,AIR+智能识别周围环境,自动调节降噪等级;可调模式下,手动调节降噪等级,如需要关闭降噪功能,把数值拉至0即可▽▼
APP中的细节非常多,有几个地方特别让人惊喜,其中当手动调节降噪等级时,圆环内部的城市会根据降噪等级变得清晰或者模糊▽▼
点击页面左下角EAR TIP FIT TEST按钮,进入到耳机贴合测试环节。通过发声单元播放内置音频,反馈麦克风拾音,然后进行对比,可以有效地监测到用户佩戴的是否紧实。从而解决因佩戴问题产生的影响。这个挺实用功能在非常多的TWS里都有用上了▽▼
点击页面左下角SETTINGS按钮,即可进入到AIR+的设置页面,该页面下提供了多个设置功能,包括调音模式切换、敲击功能选择、佩戴监测开关、耳机软件版本显示、耳机盒序列号显示&复制、一年无忧换新服务绑定、耳机变更重置(当丢了一只耳机,另行购买后需要使用这个功能)、重置出厂设置、说明书▽▼
▲△整体与其他TWS大同小异,稍微不同的便是这个一年无忧换新服务,看样子是绑定用户账号的,跟Apple Care类似。有这个服务的承诺在,也省去了跟客服扯皮的功夫,消费者购买更安心。另外还有一年的防丢优惠购,若不慎遗失耳机,可以以优惠价格购买单只进行补充。但这两项具体服务怎么样,还有待考证,笔者更希望自己不要用上这服务
刚刚一笔带过的调音模式,其实是笔者想拿到最后来说,正好衔接上佩戴感受这一环节~我们先来看看有什么调音模式吧▽▼
▲△分别是SMART智能模式、NEUTRAL自然模式、EXTRA BASS低音增强模式和ENHANCED TREBLE高音增强模式。除非你是某类音乐的死忠,非它不听之外,一般用户选择智能模式就行了,让AIR+根据音源自行切换即可
佩戴感受
好了废话了一大堆,来到我们最关心的实际体验环节了,经过10来天的使用,对该产品也有点了解。重点说佩戴舒适感、音质表现、ANC主动降噪表现、通话降噪表现、续航能力这几个方面,且听笔者娓娓道来~
佩戴舒适感
TWS耳机个人最在意的就是佩戴舒适感,当年AirPods刚发售就引发热销的一大原因,就是那会让人忘记戴了耳机的神奇佩戴感,这也成为了后面TWS耳机设计时的重要考量指标。AIR+在笔者这段时间的使用体验来说,佩戴舒适度这块分数还是挺高的。笔者日常戴耳机至少两小时起步,暂时还没遇到不适的情况。当然这也可能因为戴AirPods Pro习惯了,所以不觉得有啥问题
▲△入耳式耳机过于紧贴的设计,很可能会给带来额外的耳压。但在AIR+上笔者没有感觉到有耳压情况,可能就跟官方宣称的入耳浅的设计有关
另外在耳机的贴合度上,笔者觉得Air+比AirPods、AirPods Pro两款耳机都要好(笔者使用最多的正是这两款),具体为什么呢?我们先上个图▽▼
▲△上文也有说到的,耳机腔体的椭圆球体结构在佩戴时能很好的贴合耳甲腔,当然,这并不值得吹道,所有的耳机都是这样的设计。我们再来看一组图▽▼
▲△相信大家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不少这种情况(除右下角),这就跟不照镜子不知道自己头发飞起来一样,虽然完全不影响生活,但是丑丑的怪怪的容易遭人白眼
AirPods这类半入耳式TWS的造型中,耳机柄比较长,耳机腔体部分比较小,所以容易在调整合适的位置时让长长的耳机柄凹出一个奇怪的造型,要么翘的飞起,要么紧贴耳垂竖下;而AirPods Pro较厚的耳机腔体设计也非常容易让耳机柄悬空;这点Air+较大较扁的耳机腔体以及较短的耳机柄设计就很好的避免了翘起悬空的奇异造型
佩戴造型问题并不是笔者硬掰,所有的TWS用户自然也知道这种小的造型问题,通常我们的做法都是佩戴完毕后,再去调整耳机柄的位置,使之更自然更贴合。而Air+的设计却能在佩戴完成后尽可能的贴合脸型,减少手动调整的功夫,也是比较开心的
音质表现
其实笔者一直认为音质是个伪命题、假概念,这应该是个非常主观的判断,不同听音喜好的用户对不同调音倾向的耳机会打出不一样的评分,并没有什么客观标准可言。非要凹一个客观标准,那就是音频的还原能力,即一条近乎直线的频响曲线。这点监听级的产品绝对吊打所有消费级产品,但监听级产品却不被多数人认可,普遍认为缺少了点味道,所以还原能力并不是我们所说的音质表现,只能说是发声单元的硬实力。实际上音质表现应该理解为厂商调音倾向,但不同的厂商调音倾向(频响曲线)都不一样,唯一可以信赖的便是类似哈曼曲线这种经常更新的多数人盲听喜好的平均曲线。所以目前谈论音质表现基本就是围绕各类有公信力的平均曲线做文章▽▼
而TWS由于发声腔体的体积,加上蓝牙传输的音频码率有限,表现力上没法和音箱这类大件比,终归有个天花板在。所以对于鼓吹音质的TWS耳机,笔者是将信将疑的。多数软文里像什么高频延伸力强细腻温润,低频干净饱满浑厚有力,中频透明温暖亲切自然这类词也看得快吐了。具体怎么测评呢?拿实际应用场景说话,对比一个大众基本了解的产品,提出差异性即可~
TWS用户日常使用最多的便是流媒体音乐平台,为了贴合实际使用场景,笔者也是使用手机版QQ音乐,专门购买了一个月的会员,听会员SQ版本的流行曲▽▼
▲△先说明笔者长期佩戴的TWS耳机是Apple的AirPods Pro,有个前提在就知道笔者的描述是相对性的。测试音乐非常多,就拿Eason的《富士山下》举例吧(我是不会去听蔡琴的!!!)
曲子刚开始播放时明显感受到声场的变化,用人话说就是乐器间的层次变得分明了很多。整首曲子是钢琴配合弦乐组演奏的,最开始的几个音符的高频非常突出,穿透力强,之后入场的大提琴弦乐沉稳的声音一下把整个声场拉的的很开;20秒后的人声和钢琴声也很好的站在中频的位置,非常清晰,跟前奏的高低分明的声场有着明显的区别。但整首曲子听下来觉得人声有点干,听感就像是Eason连唱几小时没喝水的样子(或许他就是没喝水?);59秒的那几个低音(鼓?),能明显感觉到有些许轰头感,尤其是1分44秒位置连续的低音听起来更沉稳有力,低频下潜感十分强。而在AirPods Pro上的感受就是大提琴在曲子开头入场时应该带来的低频表现被强行拉高变成中频,59秒和1分44秒那几个鼓的敲击也变得无力了许多▽▼
▲△为了确定笔者的听感正确,在AirPods Pro和AIR+中来回切换了很多次,不断地单曲循环,最终得出的结论
还有个非常有趣的地方是,同样的一首歌,AIR需要加多2档音量才能到达AirPods Pro的响度
ANC主动降噪表现
在主动降噪的功能上,AIR+的表现依然稳扎稳打,实力不弱。最大30dB的降噪深度(AirPods Pro 35dB),且支持0-30dB等级的手动调整,笔者按习惯,一直保持30dB的最大降噪等级进行使用
通勤路上,走在马路边时,只有距离非常近的车辆才依稀能听到车轮碾过沥青路面的声音,而引擎的低鸣和空气的摩擦声都听不见,播放音乐时非常安静,可以获得沉浸般的享受,但高频的喇叭声是无法被消除依然存在的。另外不建议在马路边使用降噪模式,过于陶醉在音乐的海洋里,没留意到身边的车辆很危险的▽▼
大家都知道,地铁的声音环境比复杂,列车高速行驶与铁轨摩擦产生的刺耳高频、与空气摩擦产生的低频、列车播报喇叭的中频人声,再加上车厢里刷抖音开外放的全频段噪音,没有一个好的降噪耳机是完全扛不住这些高等级怪的攻击▽▼
实测地铁环境里,中低频会正常被过滤,烦人的全频段噪音被降到能接受的地步,并且在播放音乐时(声波抵消)周围环境噪音几乎不可闻,但深圳地铁那反人类的播报系统是还能略微听到的(即便是AirPods Pro、Sony降噪豆也是一样,所有的TWS都挡不住这个尖锐富有穿透力的且高达100dB的中高频),也正好避免了坐过站的尴尬▽▼
另外目前的主动降噪模式下,市面上的TWS耳机或多或少都会有额外的风噪产生▽▼
▲△这是主动降噪原理造成的,风吹过麦克风后,降噪算法自然会产生对应反向声波,但风被耳机挡住后不会吹入耳内,所以并没有对应的声波进行抵消,这就是风噪产生的原因。现在各大厂商都着手通过调整降噪算法去降低主动降噪模式所产生的额外风噪,比其前两年的产品,新一代的TWS都能在这块做的不错。AIR+比笔者之前测评的其他主动降噪型TWS产品,抗风噪能力明显要好一些。虽然非导管传音设计的前馈麦克风依然避免不了风噪的产生,但这点不必过于担心,毕竟走在路上吹风不是日常刚需吧?
通话降噪表现
笔者在之前的文章里也有提到,由于耳机柄越做越短,收音麦克风距离嘴巴越来越远,单靠波束成形的拾音技术也难免增加更多的底噪。目前厂商更多的是采用多麦克风阵列的组合进行通话降噪的计算
通过同时录制一段音频进行比对,我们发现内外2颗麦克风的AIR+与AirPods表现基本一致,只是略微差了半档▽▼
▲△说话的间隙中,AIR+还是有些许没被降噪掉的音频信息残留。但已经是十分不错的可用级别
续航能力
最后一项续航能力,我们在前文中有提到耳机盒与耳机的电池大小,但实际的表现如何仍需要测试,笔者也是一狠心连续佩戴了几小时进行测试。在充满电的情况下,开启ANC主动降噪模式,调到最大等级30dB,从上午10:10分开始使用,一直佩戴播放流媒体音乐到下午15:10分,电量剩余约10%▽▼
▲△单次续航时长大于5小时,但不及官方标称的6小时,但在一众TWS耳机里已经非常优秀了,属于第一梯队的续航能力,正常使用下单次的电量完全够用
另外想说的是,笔者并不建议大家长时间佩戴耳机,且音量不应该超过50%,否则可能会影响听力
结语
好了,不知不觉写了6000多字,也是累坏了。产品真的不错,若不是这次众测时间太赶,本来还想做个视频,现在只能留在之后的千元档TWS分享中出镜吧~
AIR+这个产品在1598的价格档位相信选择的人并不是很多,多数人选购TWS耳机的预算并没有那么高,更何况1500元还有着拼夕夕版AirPods Pro的存在。但就AirPods Pro首发持有的笔者来说,以在这一段时间的体验所感,需要听音乐的时候我绝对选择打开AIR+,而不是AirPods Pro,听感好上不是一星半点。以前上下班通勤,笔者一般会选择看B站视频或者刷测评文章度过,而这段时间选择听音乐的时候更多了,原因无他,AIR+带来的听音感受是之前没有体验过,没想到这么小的耳机也有相对较好的表现,不只是听个响而已▽▼
优点显而易见:
外观材质高级,颜值即正义
音质表现or听感不错,有大厂风范
自动和手动都可调整的主动降噪等级
佩戴舒适、续航优秀
仍需努力的地方则是被动降噪和抗风噪的相关能力,希望能在音质调教好的余力下完善好这块的体验~非常期待升级后的产品
好了,以上就是本期文章的内容了,这里是「Geek7even《极物研习社》」,我是CR。喜欢这期内容的观众,不要忘了点赞收藏,你们的支持是我创作最大的动力~我们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