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音乐的方式有许多种,听音设备也是层出不穷,音响耳机两大类在用户群体中,时而高度重合但又践行渐远。音响党喜好空间、距离、声场感,而有线耳机逐渐HiFi化,正在不断弥补物理层级以外的声音表现,从混合单元、多路分频、新材料振膜,甚至是各种耳机升级线、耳套的加入都对新生代耳机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原本处在鄙视链一侧的蓝牙耳机,自从AirPods横空出世之后出现爆炸式增长,火爆程度远超想象。越来越多上下游厂商的加入,让TWS耳机一下子走在了音频产品的最前沿。由于有了所谓的“价格上限”,也让我们看到创新、体验才是吃下高利润才能成为王者。
解决蓝牙互联和续航问题之后,质疑蓝牙耳机的声音基本不复存在。而ANC(主动降噪)的加入,在短短一两年内的快速发展,进一步拉大TWS耳机与普通耳机的用户体验差异。很快啊!想要买到ANC+TWS完成了多级价格跳水,现在的入手价格已经愈发白菜,就如我前一阵子上手的233621 Zen和诺基亚E3500都是在价格方面很有优势的产品。
相信熟悉1MORE的用户应该不少,作为小米耳机高端系的“御用”品牌,在综合实力方面自然不用质疑。我早在旧时尚豆(Stylish)时就入手了,地上摔过好多次,除了Logo有点磨损其他稳定性依旧。后续1MORE又推出过新时尚豆(ColorBuds)和舒适豆(ComfoBuds),考虑到功能方面没有本质变化,我没有换机的打算。直到现在ComfoBuds Pro(下文简称为:舒适豆Pro)的出现,而且售价与当时买我时尚豆差不多,才考虑入手。果真等等党永远不亏,时间是最好的良药,主动降噪大众化的时代差不多要来了。
舒适豆Pro的包装风格依旧是满满的1MORE风格(特别是那个1字),什么手写稿,常规配件套装基本都一样。略有不同的是绸缎收纳袋,手感舒适但材质略显单薄。据说黑色限定版(比白色贵一百)的收纳袋不同,网上看了一圈也没看到实物图,就没法考证了。1MORE的价格其实一直比较均衡,但这次两色不同价我有点没看懂,具体知道黑色价高“内幕”的小伙伴可以出来说说。
大家都知道没有摸过的产品,大多看渲染图是毫无概念的,所以实拍才有真正的参考价值。如何有惊喜?只要是比预期的好,那就是惊喜。我上手舒适豆Pro之后是很满意的,比起之前的旧时尚豆,舒适豆Pro加入了类肤质,触感提升一下子有了在手里把玩的乐趣。从触感再到阳光下的肉眼观感,个人觉得白色似乎比黑色更值得入手,反正两者基本无差异。
鹅卵石般的耳机盒,正面印有Logo,类肤质强化了整体的磨砂质感(与舒适豆不同)。背部铰链处印有Slogan,与充电口融为一体,Type-C插口被喷涂为红色,有点睛一笔的感觉,这部分基本与舒适豆完全相同。
第一眼我只是觉得舒适豆Pro加入了ANC功能,仅此而已。仔细看了一下,其与原版舒适豆有着不少的差别,其中耳机的耳塞、充电触点、内外麦克风位置均有改变,并非简单的套娃改高端。特别是由半入耳式改回到入耳式的佩戴方式,可能让耳道偏窄的朋友有所疑虑,毕竟这两者佩戴感差异应该挺大的。因为我是长期佩戴有线入耳耳塞的用户,所以可能更喜欢舒适豆Pro的结构。
在我眼中这种带长柄的一般不称之为“豆”,大多将此类归为半入耳式。这一类耳机比入耳式具备更好的佩戴舒适感,加上回归的传统橡胶套,弥补了大多入耳密闭性劣势。至于轻量化,舒适豆(3.8克)显然要比舒适豆Pro(5.2克)轻松一些,所以除了对轻量化有强烈需求,且无所谓ANC功能的,完全可以选择更便宜的普遍版。
但我就是为了体验而买单的,所以舒适豆Pro更适合我。毕竟舒适豆Pro已经追平目前主流旗舰具备全部功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超越,严格意义上来讲舒适豆Pro并没有直接的竞争对手。
先来总结一下舒适豆Pro到底具备哪些特点与卖点:
体验方面:入耳检测、开盖即连、三麦通话降噪
声音方面:双麦主动降噪(可达35-40db)、通透模式(环境声)、抗风噪
音乐方面:13.4mm大动圈、AAC+SBC
其他方面:APP自定义按键、IPX4防水、20-28小时续航、支持快充
舒适豆Pro在蓝牙协议上并加上没有支持apt等高清编码,如果没有“高通情节”那么对于这样的成本控制也是可以理解。舒适豆Pro主打的终究是“舒适”两个字,对于这样的产品定位,确实很像是AirPods Pro的那样完全够用。所以你是为功能买单的用户,那可以舒适豆Pro确实值得入手。相比1MORE早期发布的旗舰降噪豆,舒适豆Pro有取舍也有优势,本着买新不买旧的原则,我愿意入手舒适豆Pro作为通勤塞。
之所以说舒适豆Pro在功能体验上与AirPods Pro有部分重叠,首先就是其具备开盖弹窗功能。话说AirPods这项“炫技卖点”就是当年成功的重要因素,但受限于系统层级因素,这项弹窗仅支持安卓手机,且已开启APP的情况下才可实现。其次就是霍尔单元,实现了开盖即连。最后的红外距离传感器,实现了入耳检测、离耳暂停的闭环式体验。
后两者目前已经有不少品牌均已实现,但第三方耳机支持弹窗真的还是第一次见。这项功能对于iPhone用户来说,只能买山寨才能体验到了。对于我来说,1MORE在软硬件上积极的态度一直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点,有时候创新就应该体现在方方面面。
TWS耳机中我觉得操控是很重要的一部分,目前大多数“豆型”的TWS耳机均是通过触摸、敲击的方式来实现的。其实这样的操作模式对于佩戴中的耳膜有明显的冲击不适感,相比之下的半入耳式就拥有比较折中的操控方式。舒适豆Pro操作区域全部处于长柄的下端,操作方式使用了主流的长按、双击和三击这3种方式,并且在APP中可以进行自定义搭配。另外值得一提,此次APP终于可以看到电池仓剩余电量,体验上基本与AirPods相当了。当然这依然需要依赖内置芯片的支持,所以在安卓手机上(非听感)体验肯定要比iPhone上好很多,反之亦然。
关于音质和降噪,我觉得舒适豆Pro的这个“Pro”卖点依旧非常明确,那就是降噪。
一开始我对于这3个降噪选择有点迷惑,特别是均衡和强档这2项,为什么不叫高低档呢?实测后发现,在居家安静的环境内测试两档,甚至觉得均衡档的“压耳感”甚至比强档还要厉害。后来去了其他几个地方对比后发现,均衡档针对性非常明显,更多对于中频和中高频进行抵消。而强档全频段降噪深度继续下沉,其中人声部分实际上却轻微有所回调。我估计设计师将强档设计对抗,通勤时常见出现的交通工具强噪音,而不忽略重要的人声播报。均衡档设计没有强档那么极端,对于本身中低噪音环境下的咖啡馆、办公室等有明显“一键消音”的感觉。这也就解释了我最早前测试均衡档更强的感觉,所以均衡档更像是通透模式的反向操作(频响曲线相反)。另外抗风噪我就不实测了,直接给结论,目前市面上最好的抗风噪水平,甚至要略强于索尼的抗风噪模式。
对于音质,这代舒适豆比初代时尚豆(7mm动圈单元)要强很多了,特别是低频的提升量感,这也是我们俗称的氛围感很棒。当降噪算法开启后,声音的一致性保持的还算不错,除了声场有一定的影响,整体问题不大。声音整体调校相对保守,高频没有特别突出的延伸,能覆盖的频响均可以稳定输出。人声分离度在TWS耳机中做得算中上游水平,不论是女声的甜还是男声的厚都可以直观的表达出来。
TWS耳机目前各家已经沉淀的差不多了,还能持续出新品的大厂必须要在成本严格控制之下,做出音质、功能皆均衡的产品。1MORE在出新速度上并不算快,舒适豆之后推出Pro也在情理之中,价格我觉得算是很大的惊喜。其已经正式扛起新一波1MORE流量大旗,成为中流砥柱。当然其中不免出现一些内斗,好在目前“刀法”还算精准,100-200元的价格区间可以很好的将用户区分开来。可惜大多消费者没有办法体验到每一个型号,很难从中做出判断。如果只是听我的个人建议,那么在这个价位的这个品牌,舒适豆Pro可以说是目前的不二之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