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音频小尾巴,便携真正无感化,海菲曼自研HM800到底是啥?    

专业音频 11-22 10:31:14 0 0
手机作为数码圈最具话题的风向标,这些年发力点基本都在影像方面,加上TWS耳机的强势来袭,早年HiFi热度确实大不如前。当然不在圈子里不知道的是,有线HiFI耳机还是高端播放器经过不断洗牌,催生出一些相当内秀的新玩法。

从转接线、解码线,再到音频小尾巴,这种非播放器的选择由于价格不高,提升明显,广为消费者所接受。只要不在乎所谓的鄙视链,那用好小尾巴也可以听得酣畅淋漓。

HIFIMAN(海菲曼)作为国内专注HIFI领域,且具备自主研发实力的品牌,很容易做出“搅局者”的产品。随着RE2000 Pro的更新,随着带来的HM800(超微型便携式耳放)也首次崭露头角。

那么同为“小尾巴”胜过“小尾巴”的产品究竟如何呢?

相比套装内的RE2000 Pro与金版差异没有那么大,作为旗舰级别产品,以不变应万变对于旧款也是一种保护。我觉得在腔体的人体工学方面做出的细微改进,可能还不如换合适的胶套来得提升明显,所以就姑且不算升级吧。

现在已经来到了全“芯”时代,也是真正拉开差距(同质化)的地方。HIFIMAN今年4月推出的喜马拉雅DAC项目,可见其还是具备不俗的前瞻性。正如HM800一样,又小又猛的产品思路在之前看来完全是反其道而行之,但当人们不再盲目跟风,这时或许就是HM800将会大火之时。

R2R架构HIFIMAN自研HYMALAYA DAC芯片的降临,我觉得实现了两个里程碑式的变化。到底是播放器大户出身,HIFIMAN这套喜马拉雅DAC通过迭代,已经可以接近PCM1704K的水准。如此短时间的追赶,超越应该只是时间问题。好在DAC对于芯片纳米制程要求那么高,正好可以摆脱咱们对于国外芯片的刚需。

回到里程碑的实体化HM800,另一个里程碑就是全新架构带来的体积小巧与低功耗优势,这两个完完全全就是为了移动设备而生的。与线控相当的融入日常使用中,完全没有任何违和感,如果说使用小尾巴有时候还觉得麻烦的话,那么HM800完全可以用无感来形容了。

作为万元标杆产品,想要让RE2000 Pro有翻天覆地的提升,显然是不可能的。硬件依旧沿用前代的拓扑振膜,在这个多单元动铁横行的年代,HIFIMAN工程师拿出老道的技术依然证明动圈依然是王者。

我一直觉得《加州旅馆》前端的临场感可以很好展现动圈优势,RE2000 Pro不负众望将现场气氛还原十分到位,欢呼声鼓掌声与乐器之间的层次感分离出清晰的脉络。为了弄清HM800解码之间的差别,我测试了单机使用,结果发现HM800一耳朵就把RE2000 Pro给“拉起来了”。这种将水桶效应拉开一圈,而不是单单提高推力的感觉确实很有音频小尾巴的特点,当然工程师还结合了RE2000 Pro本身磅礴大声场、结像感强、高低频重视舒展的特性进行了专项优化,怪不得需要以套装进行出售。

我不反对有人说RE2000 Pro为“女毒”,说实话其男声表现我感觉甚至要优于女声,很明显与故意往女声方向偏暖调校的耳机不同。旗舰塞本身就是要多扣细节,口水音和齿音该保留的还是要保留,这才够高保真,但音频小尾巴底噪其实是个大问题。我不故意偏袒HM800,单从实际表现来看,初次做出如此小且真实有效的耳放产品,HM800我确实可以打出一个很高的分数。甚至说拿HM800再接播放器,依旧可以听到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声音,这可是跨越了播放器本身的解码用自己的小身板来完成的,可见喜马拉雅的实力。

官方如此推出新款以这套组合的出镜,自然有其中的道理。在没有HM800的加持下回头单听RE2000 Pro,我觉得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听出RE2000 Pro变得没那么“耀”了,甚至有些歌曲变得“寡淡”。也许是过于均衡,这种参考级的耳机并没有展现出自身潜力。那么我建议配备双针高端塞的用户,未必要试这套组合,而是可以先试试HM800在你熟悉塞上的提升到底有多少。

正如换上HM800的提升一样,在移动手机端受限于各个方面,我不能说这套组合是我试过的目前最佳选择,排到前几是没什么问题,只是感觉有点可惜。当然没有太多设备,又局限于流媒体音乐,用RE2000 Pro+HM800聆听依旧很爽,发声设备绝不成为HiFi音乐中的水桶短板。

至于槽点么,HIFIMAN的产品设计依旧过于直男(不愧是真男人),这年头颜值当道,RE2000 Pro这套模具是时候换一换了。需要多嘴一句,目前HM800优先提供了双针+C口的组合,苹果手机用户看来还要再等一等了。如果要满足各种爱折腾的烧友,更多兼容性才能让这笔购买变得更值。

别样音频小尾巴,便携真正无感化,海菲曼自研HM800到底是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