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线耳机已经成为高端小众的代名词,如果去过线下音频展,你会发现过去的路费可能成为你当天的唯一开销。确实,卖高价已经成为“行业惯性”,有差异化固然可以,但我反对“割韭菜”的行为。
线上电商看似品种繁多,实际上要“盲狙”找到价质对等的产品并不容易,更别说百元级别的产品了。实际上低端不低质的耳机,在现已高端内卷的音频圈,还真有不少选择。选耳机和选车还真不一样,并不需要介意别人的评头论足,自己觉得听得值,九块九包邮的原道也不是不可以,对吧。
对标硬参数,才有好声音,实际上在性价比这条曲线中肯定有个最佳的平衡值,或许锐可余音的塞子总是拿这个标准来定义产品的。
前有主力SG-01,现有刚刚发售的GY-20,锐可余音似乎牢牢占据100~300档专注于性价比的百元塞定价区间。想着是真的便宜,于是就拿来试试还不如进阶耳机升级线价格的塞子,究竟抗不抗打。
要说品牌调性,锐可余音是具备拿小金标、堆高端单元、玩升级线的能力。也正是这样,看似低价的产品依然可以用高标准出产品,不然这个品牌不是砸了么。
锐可余音GY-20包装已经超过大多数百元级别的产品了,按理来说配件够用就可以“糊弄”过去了,毕竟不是人人都是盒控。或许长期专注于高性价比定位,倒逼产品经理要做到严格的BOM成本控制才可以吧。
别看GY-20一坨黑,这小家伙并非塑料材质,而是全金属腔体,表面带有磨砂烤漆工艺,实际触摸质感比宣传图好多了。金色金属滤网、接口、接缝等细节把控都很高位,现在百元塞标准化做得很好,已经在价格上很难区分出价格差异了。
耳机采用可换线设计,接口为标准0.78双针,不说百元定位将来会玩升级线,但至少也给后期更换蓝牙线留了后路。对于专注于性价比的人来说,用不用我不知道,但必须得有的态度,锐可余音应该get到了。
上端耳挂预留设计,线材偏细,有一定韧性,内部采用4N OFC编织线(每股30芯总计120芯)。要说完全没有听诊器效应是不可能的,GY-20至少在信号传输的硬指标上没有拉垮,我想这点还是值得肯定的。
核心硬件动圈采用10mm石墨烯复合振膜,N52磁铁。作为基础版定位,氛围感应该是首当其冲,我预计GY-20大概率会是中下盘调音取向。
随机附赠了贴纸,我是没有想到。用极低的成本,规避用户选择困难症,还提高了产品颜值。由于腔体背面平整,贴好后佩戴,远看是肯定看不出来的,除非TA也有同款耳机。
阻抗只是一个参考,32欧姆看似不低,但实际用手机推是完全没问题的。较为舒适的人体工学佩戴,加上匹配的胶套,物理隔音还不错。
我用GY-20流媒体音乐听了几天,再回到AirPods Pro,还是可以明显感受出有HiFi味耳机的差异。真无线上的淡而无味,在GY-20上完全可以拉出更多细节,如果是非通勤,在寝室、办公区域欣赏,而不是聆听,那么有素质的有线塞依旧是高性价比的选择,至少GY-20用99元做到了。
换用小尾巴试着推了推,张力明显又拉开了一档。现在想想,不入播放器还真是一个省钱的好选择,如果耳机靠谱,那单个小尾巴足以回本。
首先值得肯定GY-20的低频,没有靠量取胜的轰头之势,但也没有堆单元高端塞上的那种高级感。相信这塞子并不会给你,耳目一新的惊艳,但绝对可以有久听不腻的均衡感。要说量不多,也并非如此,只不过调音师把度控制比较得当,这样确实可以更好的应付歌者背景声、流行原声乐等多曲风的切换中,不出现拉扯。
中频人声韵味我觉得还可以,只不过如果想听到更多齿音,以及人声临场分离度方面,GY-20会稍微欠缺一些。现在高端塞基本都用多单元来解决,不考虑GY-20售价,这么一款10mm石墨烯动圈可以做到这样,基本齐平五百元以内的单动圈水准。
高频还是和中频一样的情况,解析力略显不足,加上与我之前的推断一样,中下盘定位更适合流行乐的杂食曲风。高频有可圈可点的地方,但比较吃部分歌曲,我尚且给其一个合格的打分。
使用播放器推,更合适高码流的曲目,如果只是流媒体,基本没有什么区别,用小尾巴就行了。GY-20依旧表现稳定,与我之前试听的情况差不多,杂食依旧是主旋律。
锐可余音的塞子我是第一次接触,或许是我500~1000左右的塞子接触多了,这款性价比确实可以打。GY-20单元整体调音比较老道,学生党初入这样的塞子可以建立不错的听音观。后续再上个小尾巴,基本可以挖出全部潜力了,个人建议线就没必要单独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