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杀3A大作与DeepLink生产力!蓝戟Arc A770艾尔登法环联名版    

显卡 06-24 11:19:25 88 0

大家好,我是波导终结者。

艾尔登法环的唯一DLC,黄金树幽影发售了,而INTEL的独显核心合作方蓝戟也发布了联名款的Arc A750/A770锐炬显卡。之前我已经入手过A750,现在一看,差个小几百块还是A770更划算,今天就跟大家分享蓝戟联名款的艾尔登法环Arc A770。

从硬件规格上来看,这次的联名版与之前的并无不同,英特尔二代独显的消息有传出来过,但是应该还没那么快。之前的亚运联名版为白色主题,这次的法环联名版则以暗色为主。

掏出显卡,最显眼的还是这块背板了,上面是一整片的黄金树幽影封面图片和装饰涂装。现在中高端显卡对散热需求都挺高,大面积的金属背板也可以更有效地把热量散发出去。

接口方面,3个DP2.0和1个HDMI2.0基本通吃各种显示设备,对于一般用户来说都够用了。你要问我个人意见的话,我其实还是更倾向于多一个HDMI,毕竟经常接各种采集卡录东西,HDMI更刚需一些。

从上面瞧进去,可以看到里面的高密度散热鳍片和热管。五根镀镍散热管配合三风扇,可以更加高效地将热量排出。

这款显卡的风扇采用直叶设计,11叶片无论是风量还是静音效果都更出色。3把风扇同向,两边是蓝戟的LOGO,中间则是艾尔登法环的字样。

跟之前的亚运联名版一样,显卡在挺多细节角落都做了设计,比如这里侧面的黄金树幽影字样和装饰条。

供电方面,双8Pin接口,最常见最通用,老系统升级也不用折腾换电源。显卡标称TDP是195W,在驱动里也可以很方便的设置,这个等下一起看。不过说到电源,还是要再提醒一下,如果换电源,线一定要一起换,用原装的,因为不同品牌甚至不同型号,线序定义是不一样的,偷懒的话一整套炸硬件可不是开玩笑的。

二话不说,咱们开始上机。之前我把4070带回家用了,A750跑AI显存还差点,这次A770有望游戏生产力通杀。还有INTEL的DeepLink技术,我也要一起测试一下。配置是12700K+Z690,实际自用的机器没有每代追新,就等Ultra了。

话不多说,上机开测,惯例还是先来跑一下3DMARK。TIME SPY EXTREME 6698分,TIME SPY 14034分,FIRE STRIKE ULTRA 7502分,FIRE STRIKE 28193分,无论是DX11还是DX12的大作都能流畅运行。

作为INTEL的旗舰独显,当然也有玩家希望能享受到光追效果,PORT ROYAL得分7318,要开光线追踪还是可以的。

当然,无论是哪一家的显卡,开了光线追踪后负载还是有点大的,这时候超级采样功能就能有效地提高帧数。御三家的独显现在都有自己的相关技术,NVIDIA开创了DLSS,AMD跟进FSR,INTEL的则是XeSS。默认最高质量设置下,4K分辨率能得到61.3%的帧率提升,2K也有51.3%,1080P下仍有40.5%,提升还是相当明显的。

那么接下来,咱们就挑几款游戏实测一下。首先是地平线5,4K分辨率,高预设,最高帧数91.7,最低帧数72.7,平均帧数81.2;2K分辨率,超高预设,最高帧数96.3,最低帧数73.5,平均帧数82.9;1090P分辨率,超高预设,最高帧数111.5,最低帧数83.0,平均帧数95.4。

然后再来试试显卡杀手2077,最早的版本,这破游戏能跑上三四十帧,大家就满意了。随着游戏更新优化,以及显卡性能的提升,玩家可以有更高的期望了。4K分辨率下,预设高,平均帧数46.72;2K分辨率,预设光线追踪中等,平均帧数47.67;1080P分辨率,预设光线追踪超级,平均帧数50.56。Arc 770跑2077这样的显卡杀手,也已经可以兼顾流畅和画质了。

非射击类游戏,一般流畅60帧就可以,剩下的提高画质。古墓丽影暗影,4K高画质平均61帧,2K最高画质平均87帧,1080P自定义最高(比预设最高还高)平均80帧。另外,同样的4K高画质,DX11平均帧率51帧,比DX12低10帧,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Arc系列显卡的架构是基于DX12设计的,针对DX11、DX9游戏的优化进步已经很大,而且仍有不少空间。

接下来再来跑跑几个DX11游戏试试。CS2,貌似没有找到DX12选项,一直都是DX11。游戏推荐高画质,平均帧数211帧,跑高刷没有问题,稳定性也很不错。

绝地求生,游戏推荐双高画质,4K分辨率平均65帧,2K分辨率平均125.5帧,1080P平均171.5帧,画面细节和游戏流畅度都没有问题。

倒是设置里切换到DX12之后,游戏崩溃无法运行。我查了一下是游戏的问题,一部分用户就会遇到,切换回默认的DX11增强模式之后恢复正常。难怪蓝洞默认的是DX11增强,而不是DX12。

DX9游戏,从我的Steam库里掏出来生化危机4,注意不是新的重置版。由于游戏锁60帧,在开到最高的4K分辨率和画质之后,游戏帧数终于出现了一点波动,平均帧数56.7帧,最高帧60.4,最低帧51.3,1% low帧42.0。

跑了这么久,法环怎么能错过呢。掏出我发霉的人物跑一跑,2K分辨率高画质,平均帧57.7还是很不错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游戏到现在仍然有顿卡的情况,我实测应该还是着色器编译的问题,初次进入游戏四处转圈,视野一但有新东西显示,就会卡顿。观察小飞机,此时GPU占用率暴降,说明不是显卡问题。跑完一整圈后再逛,由于着色器编译已经完成,就没有再卡顿了。

好了兄弟们,游戏非常多当然不可能每一款都测,我们来看生产力场景。现在越来越多的AI工具已经能兼容御三家的独显,甚至是核显,不过显卡本身的性能还是要够力。使用接近1小时的单个源跑whisper,速率倍数为12.9527,显存占用3G。相较于之前A750的12.3162倍提升不大,因为单线程显存吃不满。

我把常用的几款AI工具跑了跑,跟之前入手的A750亚运版对比了一下,首先显卡规格的提升,对于基础性能肯定是有帮助的。A770相较于A750,Xe内核和光追单元由28提升到32个,流处理器核心由3584提升到4096,另一个关键的就是显存16G了。在Whisperer批量处理时,16G显存对8G显存的优势显现得特别明显。我用的源是自录的1小时左右的视频,处理每个要吃掉3-4G的显存,而Whisperer批量处理时是多线程并进。2线程时速度勉强还能看,3线程时则遇到了我们俗称的爆显存,效率大幅下降。UVR5的批量处理实际是排队处理,则差别不大。而AI绘图的Stable Diffusion中,将分辨率从512提升到1024后,默认参数下8G显存会爆,16G则一切正常。

那么,说到生产力内容,还有一个很实用的功能,就是DeepLink。关于DeepLink,概念倒是提出来有一段时间了,但都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网上各种所谓的评测我也都看了一下,目前仍无人做出实测。这东西跟新一代的AI,NPU那些一样,其实甚至包括AV1编码,是很超前的东西,目前都是硬件支持,但软件亟需跟进。根据目前INTEL官方页面的介绍,支持的软件和游戏虽然不多,但也不是没有,这里我就挑两个我用得最多的来试试。

首先是编码,这也被INTEL独立拿出来做了一章节,确实在显卡编码加速领域,INTEL既是先驱者,也是领先者。支持的4款应用程序中,两款是非线编软件,但不巧我用的是另外两款的VEGAS和Premiere。一款是英特尔的API,只剩一款免费开源的编码软件HandBrake。DeepLink技术在12代以上的平台支持,虽然INTEL写着自动启用,但实际上在HandBrake,仍然需要手动勾选才会生效。

经我测试,将自己录制的H265,4K60帧的源进行转码,H264速度由102.0帧提升至132.7帧,H265速度由102.6帧提升至111.1帧,AV1速度由99.3帧提升至130.4帧。

不过,在进行H264和AV1的DeepLink协同编码时,任务管理器并未见核显有任何占用,但速度确实是提高了不少,特别是AV1编码提升幅度最大,而核显是不支持AV1硬编码的,具体优化原理估计只有底层工程师清楚了。而进行H265协同编码的时候,任务管理器可见核显的Decode解码模块有占用,此时独显编码未吃满,应该是解码成为瓶颈了。

那么,H265编码与其他两种出现不同情况,且提升幅度较小的原因,会是因为我的源为H265编码吗?这里我又用自己录制的H264编码,1080P视频为源作测试。H264编码由321.8提升至420.1,H265编码由344.4提升至425.6,AV1编码由358.1提升至494.0。并且同样的,仅在H265编码时,有看到任务管理器里核显的Decode占用,同样独显编码未吃满。

所以,目前在编码上,H265编码采用的是核显解码+独显编码的模式,提升幅度受木桶效应影响,H264和AV1则是由某种神秘的机制加速,也有可能是任务管理器显示错误。但核显不支持的AV1硬编码提升幅度反而最大,显示此机制并不只是简单的工作叠加或者帧合并。更具体的原理就不去深究了,因为也无相关选项可排查,有确实变快不少就够了。

再来看看Topaz Video AI,想要开启DeepLink功能,需要在选项里的AI Processor里,选择All GPUs,否则默认是独显挑大梁。

可以看到,开启DeepLink之后,每秒处理帧数由5.2上涨至5.9。观察任务管理器,核显占用呈波浪式,在满载和空载之间来回跳。推测Topaz Video AI的工作模式是简单协同,即每一帧拆分成两部分由核显和独显处理,最后再合并,由于两者不可能100%同步,所以会出现等待。

所以这里,我还是希望这项技术能迅速跟进,因为提升幅度确实很大。目前最新的2024版Premiere仍然是只能识别出有QSV设备,在组双I平台的时候,渲染的时候使用较弱的核显编码,速度反而比不开核显更慢。原理我也能猜个大概,它没有识别区分哪个是高性能显卡(HandBrake就有),只是直接调用QSV,而核显的优先顺序肯定高于独显的,所以默认就调用核显编码了。理想状态当然是独显编码,核显解码,CPU做其他运算,这样才是最快的。

最后,我们再来看一看驱动和工具。INTEL的驱动更新速度是飞快的,甚至可以说是疯狂的,有时候我刚更新一版,重启完工具跟我说,又有新的了。实用程度上,显卡的频率、电压等可以直接调,不过我不太建议,最多是拉一下温度限制,风扇曲线,以及功耗墙可以从97W到234W自由设置。另外,INTEL的工具现在已经可以很方便的进行直播或者内录,使用QSV直接串流或者录制本地文件也是一大优势。另外,对标NVIDIA的ShadowPlay功能的是,精彩瞬间自动录制功能,在支持的游戏当中,可以自动录制一些击杀之类的精彩瞬间。

总的来看,如果你预算足够,或者在Arc 750和770之间犹豫,我都是推荐你上770的,差的钱不多,提升却不小,特别是16G显存在生产力用途非常给力。现在各种生产力软件、本地AI工具等都陆续支持所有显卡了,潜力很大。在游戏端,经过持续优化,DX12和DX11游戏都已经相当稳定流畅,DX9游戏就更不用说了,性能溢出也是够用的。当然,游戏那么多,我也不太可能全部测完,大家如果有什么想了解的,或者遇到什么问题,也欢迎评论交流。

目前我遇到的最主要问题,就是大家所说的待机功耗。我已经照攻略,把ASPM选项,系统里的PCIe电源策略都调了,甚至是有人提到过的Re-size BAR也关了试试,还是待机45W稳定不变。如果有小伙伴知道解决办法的,也请评论告诉我。

感谢大家的观看,点赞和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通杀3A大作与DeepLink生产力!蓝戟Arc A770艾尔登法环联名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