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末众多不平等条约中,《马关条约》应该是影响最深远的,除了以往的割地赔款,彻底改变了东亚局势。赔款大大推动了日本的发展,朝鲜得以“独立”,而对于大清而言,《马关条约》可以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让国人认识到大清是真的没救了。
导致要签下《马关条约》的甲午战争一直以来都是中日研究的重点之一,一般来说大清失败的原因有三个:上层无能,下层断层,设备落后。
不同于以往的偏学术,这本书更注重图画上给人的感受,书中有武器对比+舰船介绍+战备解析+军人介绍+战争浮世绘各种图画。
以客观史料为基础,对120多年前甲午战争的前后过程做了全面、客观地梳理。更把“甲午战争”聚焦到“甲午海战”,甚至再聚焦至海上的两场关键战役:丰岛海战和黄海海战,试图去还原当时战场上发生了什么。
这本《甲午海战,再认识》在目录之后就先列出了时间线和相关历史事件,让读者可以迅速掌握基本的历史进程。
背面就是相关的重要人物,比如光绪,李鸿章,丁汝昌,明治天王和伊藤博文等。书中把他们串联起来,综合了中日两国的档案记录,更加技术流地呈现了相关的历史资料和战争细节。通过多角度地对比清朝和日本的社会差异,回顾历史的惨痛记忆,以期能够从中获取令我们反思和进步的东西。
在以往的中文资料中,更多聚焦在大清的问题上,这本书补充了日本在甲午战争前的国内局势,政治斗争和经济发展,有助读者更好发现一些深层次根源。
书中最难得是除了海战的战舰照片,还有线描图,让读者对战舰有更多的了解。
从战舰的尺寸,排水量,武器和航速都全面总结,更是非常好的材料总结。
除了军械上的差异,这本书还提到中日在非战斗人员和技术上的差异,比如军队医疗水平。
再如国民凝聚力的影响——如果当时日本输了甲午海战,付出的代价将会比大清严重得多。另一方面,国民凝聚力后面直接让大清走到了历史的终点。
甲午战争之后,日本创作了大量的艺术作品宣传,这些都为后来的全面侵华埋下伏笔与种子。
在书的最后,还介绍了不少关于甲午战争的相关书籍,不少书也有中文译本,有兴趣的也可以关注一下。
大象也整理了部分相关图书推荐给大家。
这本书除了写北洋海军这一支军队和相关海战,也花费大量笔墨书写甲午战争中的陆战部分。书中围绕甲午战争的前因、经过、结果,不仅讲述了战争中前线指挥状况,也全面解析了晚清军事、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的衰落情况。书中还对战争中的反间谍行动等特殊事件和盛军统领卫汝贵、盛星怀等特殊人物着墨颇多,以为战争全貌的相关补充。
在这本书中,读者可以了解到甲午战争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包括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国内政治经济的矛盾等方面。同时,书中还详细描述了战争的战斗过程,包括著名的黄海海战、平壤战役等,展现了甲午战争中英勇抗敌的将士形象。此外,《甲午战争史》还深入探讨了战争对于中日两国的影响,分析了战争后中日关系的演变,以及这场战争对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130年后回看甲午,不能光喊"勿忘国耻"。通过对比战前部署、战时指挥、战后影响三大模块,我们发现:国家竞争是套系统组合拳——既要比武器装备更新速度,也比制度纠错能力,更比人才储备厚度。特别是当前智能战争时代,当年中日之间的"制度性迟钝"现象,我们依然要得到重视。
最后还是那句话,跟大象一起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
热门评论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