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听到这条塞子我心中五味杂陈,发现自己随身烧了十多年,原来远远没到尽头......。
瑞弦不能算作是一个“流量品牌”,在别人都忙着堆砌单元的时候,他始终坚持做着自己的单动圈,导致烧友对他家耳机萌生了诸多质疑,不管怎么说,动铁堆出 N 个单元的成本总要比单动圈高吧?可如果一个人想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甚至还能突破突破再突破,那就值得令人肃然起敬了。在我本以为听过的神圈和太阳神便是动圈耳塞天花板的时候,瑞弦推出了史上最贵的动圈耳塞:VR1。
先公布价格:14999 元(目前有活动 4月30号前购买送价值 3999 元的 CS10 耳机线),
看到价格觉得还有胆量看下去的小弟敬你是条汉子!
首先声明一下哈,这是我参加瑞弦厂商巡回活动的正式量产版本,经过无数人抚摸,外表已经没那么新了。声音这东西也算是千人千面,所以我会尽量客观地谈谈它的声音和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瑞弦之前推出的 D2+/D3 的外壳足以被人吐槽其用了几毛钱的塑料外壳的话,那么这次的 VR1 可谓是有了突飞猛进的改变!全金属质地的腔体(7 系铝合金),拿在手里颇有些分量,我没有具体量过,但手感上跟神圈一类的差不多,甚至两个单元碰撞在一起的声音有点类似石头?所以我猜测壳体是有一定厚度的。除了用料下足了功夫,颜值上也更为讨喜,VR1 外表采用了一种叫做 PVD 电镀工艺的技术,颜色类似“钛金灰”,这项技术常见于高速钢刀具领域,优势是不会出现普通电镀那种“掉皮”现象,抗腐蚀、更耐磨,同时也更环保。
一个小小的耳塞创造了业界4个第一:
1.业界唯一使用纳米陶瓷振膜的耳塞
2.业界唯一动圈振膜不需要任何谐震花纹
3.采用的14.2MM动圈是业界最大的正入耳动圈单元(ex1000是16MM侧入耳)
4.装饰面板采用的是欧泊石,是耳塞里面唯一接近宝石级面板的耳塞
相较于金属壳体来说,或许欧泊石面板才是最能吸引人的地方了。我觉得更像是碧波荡漾的湖面,透过光线,不同角度能映照出不同的光线。VR1 的颜值在大家眼里各花入个眼吧,相较于之前推出的几款产品来说,无论装配、用料还是独创性上都有了质的飞跃。
VR1 表面的 PVD 电镀工艺是比较光滑的,甚至比神圈还要再光滑一些,所以一开始我很担心这种质地的外壳,对于我们这种“油腻耳朵”用户会不会不太友好。佩戴后还是放心了,耳机腔体的控制是比较出色的,没有出现过滑落的情况,舒适度属于公模耳机里的第一梯队,比 W40 略微饱满一点。总之佩戴没槽点,我的耳朵基本上属于大众型,大家可以大致上做个参考吧。
核心技术方面,VR1 是首款把纳米陶瓷振膜技术运用于耳塞的产品,没有之一。陶瓷振膜在 HI-END 音箱里用得比较多,比如售价高达 26 万的爱诗特浓 X Diamond 钻石高音落地箱......。VR1 里边塞进的是 14.2mm 的陶瓷振膜,这种振膜的物理架构肯定跟音箱里的不一样,据说是来自军工实验室的产品,所以这也成为整条塞子成本最高的零配件。至于更多的技术性内涵,估计属于保密原因我并没有发掘出更多内容来,只能点到即止。
线材方面,这次巡回的 VR1 给了两条线,一条是售价 7999 元的 CS1,一条是售价 3999 元的 CS10。
先简单说说 CS1(下图),这条线并非最终的上市版本,上市的版本还会再外包两层,内部线芯是无法看到的,这条是定了音的最接近于零售时的版本了。CS1 混合了冷冻单晶铜、银线和一点点合金线,所以你会看到线芯五彩斑斓,质感让我想起了大理石。就我本人经历来说,手持 5 条千元级“网红线”的我一度认为线材只是玄学,想依赖耳机线来提升耳机的素质实在太有限了,但这条线缆可以说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关于声音讨论部分我会在下文详细提到。
CS1 是有点偏硬的,在使用过程中我咨询过蔓草,上市的版本能否再做软一点,得到的答复是由于线芯材质问题无法做到。后来仔细一想,我手头的几条铜线都有这个特性,CS1 是三种线芯混编,估计这就是线材偏硬的主要原因。但好在硬度还算让人接受,无伤大雅。
CS10 则是一条单晶铜混银线,价位上看要比 CS1 低了一阶,但 3999 元的它还是有一定入手门槛的。软度明显要比 CS1 更好。做个小广告:蔓草说 4 月 30 日之前购买 VR1,这条 CS10 白送,相当于 14999 元包含 VR1+CS10,新品能有这样的折扣实属难得,算起来就划算多了。
【基于墨菊下的具体主观听感】
不多废话直接进入正题,以下听感全部基于墨菊播放器的体验。
试听曲目:
1、勃拉姆斯:G 小调第五首匈牙利舞曲
2、马久越 《精灵》,选自《聆听中国》
3、赵鹏《明月千里寄相思 》,选自《赵鹏与惊堂木乐队:2008 再低音一次》
4、蒋雪儿《梦的翅膀受了伤》,选自《梦的翅膀受了伤》
5、邓丽君《月亮代表我的心》,选自《丹麦皇冠音响 辉煌 30 年》演示碟
本人作为 D2+和 D3 用户,对于这两条平头塞喜爱有加,但 D3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不能算是 D2+的升级版,D3 的声场手链了许多,同时增加了暖度、瞬态以及中低频段的量感,调音上是完全不同的路子。而 VR1 更像是 D3 的全面进化版本,用四个字来形容的话,就是:全面绽放!
我使用 CS1 接到 VR1 上听的第一首歌曲是马久越 《精灵》,这也是它留给我最为深刻的印象。先总结一下特色:气势宏伟的空间感、强动态、震撼有力的低频以及出色的声音密度。这首民乐里的主要乐器是古筝和琵琶,VR1 对于弦乐的润色到位,就好像每一个弹指之间的细节都能尽收眼底,高频段的延展以及极高频处的脱塞感强烈,而对于整个音色上的把控,VR1 属于高密度、略偏一点点暖色调,和扎实的线条轮廓刻画。此外,作为一款动圈耳机,自然和舒展的音色自然也不会落下,相比动铁耳机来说,频段衔接绝不会有任何问题,以突出和谐的感情为主,辅以出彩的线条和细节,整个声音的感情抒发是很到位的。我发现 VR1 对于线条边缘的界面刻画并不像我听过的 RE2000 那么犀利,而是做出了一点点的柔和感,然而正是因为这点柔和的边界,不至于让其本身过多的信息量产生犀利和做作的姿态,从音响性上来说,我在听 VR1 的时候,脑子里想的更多的是箱子。
另外我想说一点的是关于 VR1 的瞬态和动态方面,VR1 的瞬态响应速度应该说是属于适中加略微偏快的风格,这会让任何曲风的音乐听起来有良好的速度感,不显得拖沓,比较干脆和利落,手起刀落,但由于融入了略微柔和的边界,所以声音的弹性和空间显得很出色,然而这种瞬态响应的素质,即便是像黑仙女也能做到。那么接下来,VR1 的优势便来了,这就是它的动态。我个人很少在评价一款耳机时会去谈它的动态响应能力,或许是因为耳机振膜偏小,也或许是因为本人听过的耳机范围有限的缘故,我觉得大多数耳机的动态都很一般,无法衬托出古典小编制音乐里那种滂沱的气势来,而听了 VR1 我才知道塞子的动态也是能够做大做强的,勃拉姆斯:G 小调第五首匈牙利舞曲 58 秒开始出现了短暂的高潮片段,声音响度骤升的同时,能把整个纵横空间里的音乐元素撑满、撑开,这绝不是单一的响度提升的现象,并且在低频出来的时候,那种细节就像是从一个点快速铺张开来,层次和信息都能充分的给到你,我认为 VR1 的低频基本上可以算作是动圈耳塞里的一个里程碑,这也绝不是简单的用下潜和凝聚力就能说明问题的,前些日子我一直在聆听自然声的 NS16 无源音箱,用一个 2000 多块的功放去推,VR1 的低频与这款箱子风格类似,但下潜和残响甚至还更丰富,这种质感的低频我很难用文字表达清晰,就好像是一个基本功扎实的练武之人,马步站的极其扎实,我觉得把这个形容用在声音上也有可取之处,只有下盘稳了,腰部和上身才能大展拳脚,能够做到这么深入人心的高质量低频,VR1 还是头一个。
这里做个小结:CS1+VR1 的声音拥有动圈天然的自然性和舒展度,其特色和优势在于均衡的基础上,做到了扎实的中低频、丰富的高频细节和小耳塞上难得一见的大动态,每一个音符里都充满了感情色彩,是一副杂食性相当出色的塞子。
听完 CS1 下的 VR1,基本上我都懒得去听另外一条 CS10 了,但似乎网络上还没有关于这条线的评价,而且在我百无聊赖的给 VR1 搭上 CS10 之后,我发现突然来了兴趣~这条定价中阶的线缆还是值得一说的。
相较于 CS1,CS10 的中频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动,贴耳且信息丰富的中频用于聆听人声流行是它的优势,一曲赵鹏《明月千里寄相思 》,人声贴于耳旁,赵鹏独特的颗粒感明显的声线似乎被放大了数倍,每一个颤音都能做到清晰可辨,听得我汗毛管都竖起来了......,低频质感也如同 CS1,只是铺开的面不大,残响末端的细节都有给到你,瞬态和动态素质基本处于一个层面上,特别是动态,没有 cs1 那么夸张,但作为塞子来说也算顶级了。整个音色的呈现基本上与 CS1 是同一个路子,但如果说 CS1 下的 VR1 是大开大合的洪家铁线拳,那么 CS10 则更像是小家碧玉,却力道十足的咏春,整个声音形态上的气势感比 CS1 小了一圈,或者说基本上不会带来明显的箱子感,这也是 CS10 与 CS1 最大的区别点。此外如果再吹毛求疵一点的话,CS10 的高频段的那种游刃有余的脱塞感和极高频细节的呈现力也略逊 CS1,听纯乐器没有那种极致的感觉。在听过 CS10 之后,我甚至心血来潮地用手头现成的千元线材接驳过 VR1,声音密度和暖度下降到了一个令人发指的程度......,万隆单晶铜也不见任何起色,千元级耳机线是完全喂不饱 VR1 的。至此我就可以回应我在文章开头所说的那句话,五味杂陈的原因便源于此,千元级的线材对于改变耳机风格或者素质微乎其微,外观上的改变远大于声音上的改变。但耳机线来到大几千甚至上万元的水准,它对于耳机的素质提升绝不是一星半点,曾经一度认为耳机线是玄学的我,现在有了新的认识。回过头来说这条 CS10,虽然某些结点上不及 CS1 那么富态,但整体的调音路子是一样的,即便 3999 元的售价对于一条耳机线来说已经是个天价,但在 CS1 面前,它绝对物超所值。
既然聊到了那么多线材的问题,我还是想继续聊一聊这条 CS1,毕竟题目当中提到的 PMX 总得圆回来。PP8 听过的人不少,估计 PMX 就鲜为人知了,简单来说 PMX 是 PP8 的低频强化版,音色大体上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 PMX 多了 4 颗低频单元(单边各 2 颗),所以动铁上常见的低频不足的毛病有所改善。入手前看过一些关于 PMX 的评测,都说 PMX 原线已经足够好了,不需要升级??相较于 PP8 来说,PMX 的立体感和低频下潜是有进步,但味道依然属于白开水型,我很喜欢把它比喻成“佛系调音”,就是那种一点激情都没有,但什么都能给到你的声音,素质上说 PMX 是完美无缺的,但味道寡淡无比,这不是我喜欢的声音。入手 2 个多月,我曾一度想把它出掉,直到遇见 CS1。
一条线材的作用对于声音提升到底有多明显,这条 CS1 是给了我答案的。换了线的 PMX,在整体的氛围色彩上有了显著提升,不再是那个性冷淡,而是变得愈加鲜活,就好像是从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返老还童了?声音年轻化了许多,往细了说,此时的 PMX 声音圈味多了一些。其实售价达到上万元的多单元动铁耳机,其“去动铁化”的效果已经比较显著了,但 CS1 下的 PMX 更进一步,原先干脆利落的声音,现在慢了一拍,拖了一点,低频动态原线上的 PMX 是完全没有的,换上CS1的PMX即便远不如 VR1 那么明显,但至少也能让你听到了些许。关键是无论用来听大编制还是小情歌,所有的线条、轮廓和空间都支撑了起来,这是带给我最为明显的提升。
至于 PMX 与 VR1 的对比,这里就不做了,毕竟架构不同,不可同日而语。但我相信只要是有一定发烧基础的用户,还是会更加喜欢动圈的声音。
【总结】
这次的巡回试听,对于我个人而言是收获颇多的一次体验。发烧了十多年,我固执地认为随身听差不多已经烧到尽头,买个上万块钱的随身听和耳机够我听很多年的了,我现在才知道线材里也有那么多的学问。在体验 VR1 的这段时间里,我也上网查询过线材的相关知识,说实话作为文科生的我实在看不懂,估计很多人跟我一样,因为不懂,也没听过高级线材所以觉得这是音频领域里最“玄学”的东西。如果有条件的话,希望大家能去试一试,会有惊喜!回头来说说 VR1,这款耳机的调音工作显然是在自家 CS1/CS10 上完成的,所以与之契合才是良配,如果搭上一条几百元或者一千块钱的线,VR1 的声音会大打折扣。VR1+CS10 已经是随身天花板了,如果想再更进一步追求极致,CS1 才能够真正发挥顶级动圈的全部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