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Book Pro 16寸笔记本搭配倍思120W氮化镓充电器应该怎么用?详细使用场景告诉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    

充电器 08-10 10:40:01 6 0

产品需求

目前支持 100W 的 GaN 充电器不多,但是一旦开始关注这个功率的人,就一定是有刚需,比如我,必须再找一款能喂饱 i9 CPU 的 Macbook Pro 16寸 笔记本的充电器。

之前 65W 的 GaN 充电器第一次 PK 大赛,倍思应该算最早入场的选手,但是发烫,啸叫等问题,口碑并不好,自己对比了一众产品,最后选择了电友的 X21,2C1A 接口,C 口默认盲插都支持 65W,实际体验也不太好,烫也是一样烫,发货延迟惹来一堆吐槽,好在各种补偿算下来 90 元,也勉强用到现在了。但是对于 MacBook Pro 来说,65W 是真的不够用,运行程序一多,那风扇起飞加上不在充电的显示栏特别膈应人。

找了一下市面上支持 100W 的 GaN 充电器大概只有这么几个:倍思 120W、闪极 90W、闪极 100W。

倍思 65W 的口碑并不太好,闪极的按性价比算,100W 比90W 更好,造型也还不错,但是看了评价,3C 口同时输出,单口最高 45W……我连 65W 都嫌弃,这个直接 PASS 了。

倍思 120W 氮化镓充电器尽管只有双 C 口,但是双 C 口同时支持 60W 输出,再怎么组合 C1 口也不会跌到 60W 以下,本来主要目的也是给 MacBook Pro 16 寸选配件,四口的闪极 100W 并不具备优势,因此没得选,只能选倍思 120W 了。京东长期做活动可以 239 元拿下,拼多多稍微偏一点,考虑到售后和物流,还是京东下单了。


无聊的外观开箱

先来过一遍简单的外观开箱,我选择的是白色款,因为这天正好碰到白色款 299-50 的活动,其实黑色和白色经常会做到活动价 249 元。

倍思的包装还算比较好看的,没有太多的山寨感。

通过抽拉结构取出了内盒,没想到还送了几个小贴纸,不过事实证明,贴纸不是特别喜欢还是不要随处贴,清理的时候真的还麻烦……

一个绒布袋,一个倍思 120W 氮化镓充电器主体,一根 C to C 的 100W 充电线。

倍思毕竟也是老牌厂商了,设计的产品还算好看,当初 65W 的氮化镓充电器在此处是一个 LED 状态灯。可能有人反馈说太刺眼,于是在 120W 这款产品上就取消了,留下一个 Logo 位置,其实我觉得像征拓 65W 那款的亮度的话就刚刚好。

正面有三个充电口,两个 Type-C 充电口标了序号,不过既然没有特别的标注,就代表了它们两个都是一样的接口协议,都最大支持 100W,而下方的 USB-A 接口还是可以兼容市面上量级最多的各类数据线,最高支持 30W,总共 2C1A 这样 3 个接口我觉得是刚刚好够用了。

插口是可以折叠的,本身体积也不算小巧了,折叠会方便一点,但是折叠插头并不是每个都好用,倍思120W 这款凸出刚刚好,可以拨出来,我之前买的电友的 X21 简直是太难抠了。

插头展开状态,其实这类体积的插头,许多人都有一个顾虑,就是插在垂直的墙面是否牢固。

我正好在书桌的墙壁上粘了一个插排一直在使用,这个倍思 120W 充电器插上去还是满稳的,而且我如果插上面那个接口,会更稳一点,因为重力的缘故,120W 插头的下半身其实是紧贴插排,感觉是“趴”上去的,有支撑,出差需要担心的是酒店的接口是否太松。

底部印了密密麻麻的协议,可以说除了一些私有协议不开放比如 Vivo 的闪充等,这款 120W 氮化镓充电头支持市面绝大部分协议了。

倍思 120W 氮化镓充电头比闪极的 100W 要多送一根 100W 的充电线,所以算起来又便宜了一些,但是这根线真的是太短了,只有 1 米左右,我买的其他品牌的充电头送的线都要比这款长很多。

我并没有买太多的氮化镓充电器,毕竟市场还没饱满,各家价格都不算便宜,都是仔细权衡对比选适用的,现在就拿 MacBook Pro 16 寸的原装 96W 充电器、倍思 120W 氮化镓充电器、电友 X21 65W 氮化镓充电器对比一下体积大小。整体体积应该是电友的最小,倍思的其次,苹果的最大。

按厚度来说的话,是倍思 120W 氮化镓充电器略胜一筹。苹果的是钢琴烤漆材质,不耐磨,倍思和电友的都是磨砂外壳,倍思的手感会好于电友。

不过按插排占地面积来说,电友是控制最好的,只会占据一个接口位置,120W 受限于当前的技术,不过我相信很快也会有更小的体积。

倍思 120W 的宽度比较适中,比苹果的短一些,不过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苹果的充电器是接缝最明显的了。


倍思 120W 氮化镓 VS 苹果 96W 原装充电器

MacBook Pro 推荐大家安装一个 iStat 的插件,可以在顶部 Bar 栏看到许多参数,其中就有电源的充电状态,可以明确看到电源适配器的功率,以及正在充电的实时功率。

首先看看 16 寸原装充电器的效果,直接接到 MacBook Pro 16 寸任意一个雷雳接口,电源适配器显示功耗为 94W(明明是 96W 的充电器)。

实时充电功率估计为 91W 左右。

大部分人可能都会接一个扩展坞在使用,而扩展坞一定要买带有 PD 充电接口的,因为 USB 接口接的设备多了,供电不足也会使用不正常,比如 USB 键盘,USB 移动硬盘,我在使用的是一款绿联带 PD 充电口的扩展坞,发热特别明显,好在价格便宜。那么扩展坞接上原装充电器后,MacBook Pro 的电源适配器显示为 87W。

因此实时功率也会降低一些,大概 83W 不到,如果 i9 满负荷运作的话,这个功率其实差一点喂饱,但是绝大部分时间是肯定满足的。

接下来我们测试倍思 120W

单独 C1 口接到 MacBook Pro 16 的雷雳接口,确实可以看到电源适配器为 100W。

实时充电功率不到 85W,明明电源适配器功率比苹果原装电源还大几 W,实际功率还是比苹果原装电源差一点点。

将单独的 C1 口接到扩展坞的 PD 充电接口,MacBook Pro 显示电源适配器为 93W,果然扩展坞又分走了一部分。

此时的实际输入功率为 82W 左右,依然比原装充电器低 1W。

这些参数基本都满足我的期待,下面是我最在意的部分了。不管产品的参数多厉害,一定要结合用户需求,不然口碑肯定滑铁卢,我不是在说佳能 R5。

倍思 120W 氮化镓最正确的使用姿势

GaN 多口充电器越来越多,许多评测都测了单口和多口组合的输出功率,比如上图倍思各接口组合使用情况,却忽略了很大的一个使用场景,就是不同的接口移除充电设备后,余下的接口能否自动恢复最大功率,以及其他接口不接充电线和接上充电线却没有充电设备时,是否会对正在充电的设备造成影响。

说通俗点,以我的情况,就是 C1 口需要长期喂饱 MacBook Pro 16 寸,偶尔 C2 口会充 switch、平板、手机,USB 口挂着一根一分三的数据线给各种小设备充电,C2 口和 USB 不充电的时候我也懒得从 GaN 充电器上拔掉数据线,C1 口自动恢复 100W 最大功率,因为笔记本是工作生产力工具,功率不够的时候既影响效率,还会让风扇狂转影响心情,其他接口的功率是绰绰有余的。

下面我就来测试倍思 120W 充电器在这些场景下的表现。

场景一:C1 接 MacBook Pro 16 寸(直连,不经过扩展坞 PD),一直保持连接不断电(注意这个细节是重点,后面会解释)

C1 口接 MacBook Pro,C2 口接 100W 的 C to C 数据线,此时如果 C2 只是插线,没有接任何设备充电,C1口的输入功率不变,还是 100W。

此时 C2 口接上 switch,C1 口的 MacBook Pro 的电源适配器会短暂断电,然后显示为 60W。

C1 口的实际输入功率就变为 55W 了,也就是满足了官方宣传的两个 C 口同时充电时,最大满足 60W+60W 的功率,按道理同时喂饱两台 13寸 的 MacBook Pro 是没问题的,switch 游戏机的 TV 模式更不在话下。

然后拔掉 C2 接口正在充电的 switch,C2 口的数据线依然接在倍思120W GaN 充电器上。C1 口的 MacBook Pro 会暂时中断充电,一会就显示正在充电,实际输入功率会从 55W 渐渐恢复到 85W,这一点达标了。

此时 C1 口不变,USB 接口的一分三数据新接上 Osmo Action 充电,USB 口的使用会渐渐淘汰,仅有的 USB 口我一般都会接上 USB 一分三数据线,方便给各种小电器充电。

此时 C1 接口显示实时输入功率 80W 不到,也满足倍思 87W+30W 的宣传。

然后拔掉 Osmo Action,USB 一分三数据线依然连接倍思 120W 充电器的USB接口。C1 接口的 MacBook Pro 会短暂显示不在充电,然后慢慢恢复到 85W 左右。

注意 C1 接口是一直保持 MacBook Pro 与倍思 120W 通电连接的,没有断电过,所以在 C2 和 USB 拔掉充电设备后,C1 口还是会慢慢恢复成 100W,这一点是我后面踩了几个坑发现的,下面我就来说说几个特殊的情况。


倍思 120W 氮化镓错误使用姿势

场景二:C1 还是给 MacBook Pro 16 寸充电,但是先不接充电器,先把 C2 口接上 switch 充电,再接 C1 口(和场景一的区别就是 C1 没有一开始就一直通电)

会发现 MacBoo Pro 里的电源适配器识别为 60W,这点也正常,满足官方描述,和前面的一样。

C1 的实时功率也显示为 55W 左右。

然后拔掉 C2 接口的 switch,你就会发现一个问题,C1 接口下的 MacBook Pro 的电源适配器还是显示 60W,无论你等多久,它都不会变回 100W,同时实时功耗也就永远的停留在 55W 了。

同理,C1 接口和 USB 的组合搭配,如果 C1 断电一次连接 MacBook Pro,电源适配器会显示为 87W,那即使拔掉了 USB 数据线,MacBook Pro 的电源适配器会一直显示为 87W,再也无法恢复到 100W。

就此我还咨询了京东的倍思客服,按照他的说法,重新插拔C1接口后,确实恢复了 100W 的识别,同时实时功率也能恢复到 84W。但是这样还是有点反人类操作,所以我才多次测试,终于找到了最开始的方法,就是保持 C1 接口一直通电不断电,无论 C2 和 USB 怎么接线、充电、再断掉,C1 一直保持识别 100W 的电源适配器,实时功率也能自动分配。

但是,还有一种例外。

就是 iPhone 使用的支持 PD 协议的 Type-C to lighting 数据线,因为内置了 E-marker 芯片,导致 C2 接口接上后,哪怕没有连接 iPhone 充电,倍思 120W GaN 充电器还是会觉得 C2 接口在工作,强制性的将 C1 接口的输出功率限制到 60W。

MacBook Pro 即使显示电源适配器为 100W。

实时输出功率也只有 55W。也就是说不管 iPhone 是不是在充电,只要 C2 接口的数据线不拔下来,C1 接口的 MacBook  Pro 就永远别想吃饱饭。这个锅是 E-marker 芯片的,目前来说所有的 GaN 充电器都是这种情况,但是一旦有 GaN 充电器解决了这个问题,那它必定会成为王者。

因此,像我一样打算在家里固定位置,需要主接口 100W 功率输出灵活变动,又懒得频繁去插拔数据线的用户,不要挂着 PD 线充 iPhone,我宁愿单独买个 18W 的充电器伺候 iPhone,本来也就支持这么高的功耗,价格也便宜。如果是经常出差经常插拔 GaN 充电器的用户,就没啥影响了。


总结

以上的几个测试结果概括一下的意思是(C1 和 C2 其实是一样的,就看哪个先接需要 100W 输出的设备,这里以 C1 为例):

C1 口必须先接上并给设备充电,之后 C2 口和 USB 口随便怎么充电设备,然后断开设备,将数据线空挂在 GaN 充电器上,C1 接口都会自动恢复最大输出功率,此方法是倍思 120W 充电器目前最好的充电方式。

C2 口和 USB 接口或者分别先充电设备,C1 接口再接 MacBook Pro,此时 C1 接口的输出功率会固定在 60W 或者 87W,并且无论 C2 还是 USB 接口拔掉设备,哪怕拔掉线,C1 接口都会智障般的保持原功率不变,永远告别 100W 输出功率,除非重新插拔一下 C1 接口。

iPhone的 PD 充电线因为带有 E-Marker 芯片,不管有没有在充电,只要接上 C 口都会触发协议,导致另外一个 C 口永远只有 60W 的输出功率,也挺智障的,如果 C1 接口保证先接入并通电的话,必须从 GaN 充电器上拔掉 iPhone 的充电线,C1 才会慢慢恢复 100W 的输出功率。

第 1 点目前满足我的使用需求,但是第 2 点我觉得应该是设计 BUG 吧,为啥设备接电顺序不一样就导致 100W 不能完全自由恢复,期待倍思的产品能解决这一点。至于第 3 点,网上看了下基本每个多口充电器都是如此,要是谁能先解决这个 E-marker 芯片空载的问题就好了。

另外倍思 120W 还有一个小 BUG,就是 switch 在接C口充电时,另外两个接口无论谁接上充电设备,都会导致 switch 充电断断续续,此时重新插拔一下 switch 就好了。

最终我的使用场景是把倍思 120W 的 C1 和 C2 都接上支持 100W 的 C-to-C PD 充电线,USB 接口一分三充电线,并且电源放进收纳箱里,这是我为什么一直强调不愿意插拔 GaN 上的数据线。C1 总是第一顺序接上 MacBook Pro 16 寸保证电源适配器识别为 100W,期间 C2口 随时随地充其他 PD 设备,USB 口一分三也满足了各种小电器的充电,C2 和 USB 不充电时,C1 也会自动恢复100W的输出功率。iPhone 就一边凉快去,本来充电也不快,要么一分三将就一下,要么单独找个 18W PD 充电头伺候,不要把 PD 数据线没事挂在倍思 120W 氮化镓充电器上。

对了,许多人关注的倍思 120W 烫不烫,还是烫,别看苹果原装充电器个头那么大,温控是最好的。全功率输出的话,倍思 120W 温度 62°,电友 X21 温度 50°,苹果原装充电器温度 35°。

我理想中的的 GaN 多口充电器,需要满足任意 C 口单独盲插支持最大功率,同时多口充电时,各自最优分配功率,然后任意接口依次移除充电设备,不管是什么充电线,不管这些线有没有从 GaN 充电器上移除,余下的充电接口都能自动恢复最大功率,这是我非常关注的部分,也是我经常使用的场景,也是许多人都会经常使用的场景,至于温度,体积,价格其实是排在后面的,用户需求永远是产品设计的第一位。

MacBook Pro 16寸笔记本搭配倍思120W氮化镓充电器应该怎么用?详细使用场景告诉你不知道的那些细节。   
广告声明:文中若存在对外跳转的链接(涵盖商品链接、超链接、二维码等各类形式),其目的在于为您呈上更多与内容相关的产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别。但我们不对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烦请您谨慎参考,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判断来做出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