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入坑了 NAS 和软路由之后,一直搞得是 All in One,最近入手了920+,黑群转了白群。All in one 也就顺理成章的拆了,入手了一个 J4105 的 4 个 Intel i211 网口小机器来充当软路由的功能,使用了两个月,觉得还不错,拿出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先说下价格,我买的是 8G 无硬盘的版本,算下来 850+,作为软路由来说,不便宜。想省一点的朋友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
第一,如果家里有大于 30W 的 PD 充电头,可以不买配套电源,而是自行购买一根 PD 诱骗线作为供电。
第二,如果是当纯软路由用的话,买 2G 内存或者 4G 内存的版本就够了。
通过这两步,价格还可以再少个百来块的样子,算是到手能用的价格极限了。
包装盒就是普通的牛皮纸包装盒,朴实无华。
未开机,先拆机,到手第一件事情自然就是拆开来看看里面都长啥样。整机脱光可以看到主板上有一个内存插槽,一个 Mini-SATA 接口,一个 Mini-WiFi 接口以及一个 SATA 接口。扩展接口是蛮丰富的,就是数量稍微少了一点。 理想的配置是 Mini-SATA 安装虚拟机系统,外接一个大容量的 2.5 寸硬盘作为数据盘,完成软路由和轻量级的 NAS 应用。
性能:应付软路由绰绰有余
开机进 BIOS 看了一下,习惯了现在各个大厂的图形化界面,看到这复古的BIOS界面时,还真有点不习惯。
跑了分,对比是 9900KF,单核有 9900KF 五分之一的性能,多核有十分之一的性能,这性能用来跑软路由,完全足够了。
Super PI 也跑了一下,仅供参考。
软路由的话,这次我安装的是 eSir 编译的 OpenWrt 精品小包。为考验机器性能,特意设置了 1 核 1 线程, 2 核 1 线程和 2 核 2 线程这三种场景下AES-128、AES-256、Chacha20以及Speedtest测试。为了避免看图浪费时间,做了张 Excel 表格统计如下。三个场景下,内存配置都是 1GB。
另外也跑了一下看油管 4K 视频的 CPU 占用情况。如下从上到下分别是 1 核 1 线程, 2 核 1 线程和 2 核 2 线程这三种场景的CPU占用情况,供参考。
应用:软路由加 Docker 下载机
从上面的性能测试中可以看到,2 核心 1 线程加 1GB 内存的配置,应对我家 300M 的电信单拨,偶尔看看油管 4K 视频的出国需求已经是完全足够了的。那剩下的内存和处理器性能,要怎么利用起来呢?于是我再安装了一台 Ubuntu Server 20.04 虚拟机,并安装了 Docker 来扩展服务。
功耗:整机 10w 以内,月耗电5度
功耗肯定是大家特别关心的一个点,这款机器到手已经稳定运行2个多月了,根据直连小米 WiFi 功率插座的统计结果,正常功率 7w 左右,很少有超过10W的情形。
总结:够用且好用的软路由产品,但性价比还有待提高
这款 J4105 4口软路由,性能上应付家庭千兆网络的需求是完全足够了的,而且由于是 X86 架构,PVE 开源虚拟机给了它无限的拓展能力,只要你愿意,就可以折腾出非常多丰富的功能。
但如果不是折腾党,850+ 的价格买一个到手还要自己安装系统的有线路由,确实没啥性价比可言。对于这样的朋友来说,或许到手只需 200+ ,卖家装好系统到手即用的 R2S 是更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