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相信有不少人都早已养成了储蓄的习惯。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在全国人均储蓄排名中,北京人和上海人的人均储蓄排名前二,均超过了3.1万元。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主要城市年度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中国36个主要城市的城乡居民储蓄余额中,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深圳、成都、天津、杭州、西安和武汉;在2010年到19年间增幅最大的三个城市分别是合肥、重庆和长沙,最慢的则是广州。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指某一时点城乡居民存入银行及农村信用社的储蓄金额,包括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和农民个人储蓄存款。
数据显示,在储蓄余额前十名的城市中,北京和上海这两个超一线城市都超过了3万亿元,分别是3.73万亿元和3.17万亿元,与其他城市相比差距明显。近年来,北京的信息服务业企业数量大量增长,而上海则拥有大量的跨国企业以及上交所等金融机构,总部经济、研发创新等十分突出,所以也吸引了大量的人才。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是我国近年来收入最高的三大行业。而京沪是这些高收入行业最集中的地区,因此居民平均收入高,储蓄余额也就比较多。
从35个城市(拉萨部分年份数据未发布,故不纳入统计)2010年以来的变化来看,增速最快的城市主要集中在中西部地区,增速前十名的城市分别是合肥、重庆、长沙、济南、银川、成都、贵阳、南宁、长春和兰州,其中来自中西部的城市占了8个,还有1个来自东北。排名前三的合肥、重庆和长沙十年增幅超过了200%。
相比之下,居民储蓄增长较慢的城市主要来自沿海地区。最低的广州2010~2019年居民储蓄增幅只有93%,是35个城市中唯一一个低于100%的城市。
如果将时间线拓展至2000年,广州居民储蓄余额是上海的88.7%、是北京的77.6%,超过了重庆和深圳之和。但现如今,广州居民储蓄余额虽然仍位居第三,但仅为北京的48%、上海的56.7%,甚至即将被重庆和深圳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