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厂商的经营业务已经不止是做手机,卖手机了,手机市场已经开始逐渐饱和,配件方面反而成为厂家盈利的新趋势。原装的充电器有些可能只有33W,44W甚至是20W,远远不能满足现在人们的电量焦虑,因此,匹配多协议的快充充电头应运而生。
像OV两家的充电协议属于私有协议,一般不对外公布,而且他们的充电头一般只支持自家的快充,其他的手机则完全不支持。因此,越来越多的厂家开始研发更高瓦率的快充,兼容多协议的充电头,大家都没想过,多年后的坚果,就推出了一款坚果65W GaN氮化镓充电头。
65W氮化镓充电头在近一年其实不算是新鲜名词,他们已经开始大面积普及,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氮和镓的化合物,它的源头较早,可以追溯到1990年了,只不过那时候制作工艺难度非常大,成本高,国人的经济水平达不到,而现在,随着技术不断升级,已经能够批量生产了。包括坚果这次推出的新品。
市面上基本上主流的手机,只要是支持PD快充的,那么这款新品基本上都适用。
先看下参数:
的确是非常的先进,当我看到充电头时,心中首先产生了一丝忧虑。
充电头并没有附赠数据线,只有一个Type-C接口,意味着我之前所有A口的充电线,不能接上这个充电头使用。
而充电线是C口转C口的,意味着我必须买一条快充线,因为大部分充电线是A口转C口的。
C口转C口的一大优势就是转化效率高,损失少,不过我认为如果能够有一个A口,一个C口就更好了。如果你的设备不支持C口,而是专属的充电器,那我就不推荐这款充电头了。
坚果充电头的外包装非常简约,红色纸盒底托设计,塑料透明袋包装,还是非常不错的。背面是充电头的参数信息。
打开包装,整体机身采用白色作为主基调,上手质感不错,光滑的手感采用了烤漆工艺处理,造型方方正正的,并没有采用圆润的边角过渡,给人的感觉更加硬朗。
底部绿色的一面是可折叠插脚,收纳方便不占体积,其中还有充电头的参数信息。拿在手中也不是很大,单手可握,带走也非常方便,而且主观感觉并不重,仅有94g。
无论再好看,再方便,最终还是要回归实用主义,从日常生活的角度,来看看它的效果如何。为此,我专门购买了一个USB-C转C的线搭配坚果充电头使用。
测试的设备我一共选了5个,分别是MacBook Pro,OPPO Find X2 Pro,iPhone 12 Pro Max,和一个10000mAh的快充充电宝。
由于OPPO手机是私有充电协议,哪怕给他上了快充,也没能实现快充的效果,只能够配备原装充电头充电,充了1个小时36分钟才充满,外出的话,它只能当做普通的充电器使用。
接下来是我的iPhone 12 Pro Max,效率一下子提升了很多,当我的手机低电量只剩下18%时,30分钟直接回血到81%,我没想到速度这么快,比官方的快充头还要快,80%之后就是涓流充电,相对较慢,充满大概是46分钟左右。
紧接着是我的MacBook Pro2017年,当我使用大半天只剩下23%时,开始充电,30分钟回血到了72%,这个效率也是非常快了,官方30分钟回血差不多在52%,差距还是比较大的,充满差不多54分钟左右,官方充电头充满要1小时20分钟左右,起码节约了20多分钟。
最后试试这款10000mAh的快充充电宝,从1格电量指示灯开始,30分钟左右直接充到了3格往4格闪烁,这让我非常惊喜。
通过这一周的体验下来,它给我的感觉相当不错,关键之处在于充电高峰时它没有发烫到难以接受,充电30分钟左右时我专门用手触摸了开关,发现它始终处于温热状态,并不烫手。
作为一名经常出行的人士,这款充电头对我而言的确是必要的,颜值高,非常小巧,充电不发烫,使用起来更省心,我建议今后可以增加一个A口,让老款充电线也能够临时应急,今后再推出头和线的套装,让消费者购买更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