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现在的轻薄本做得可是真漂亮!但笔记本一味地追求轻薄和便携,就会导致接口严重不足的大问题。受公司BOSS的“疼爱”,潮范君年后使用公费换了新电脑,换了台联想YOGA 14S,这笔记本可是越看越喜欢,每天加班到10点也不会腰疼了。在好看的皮囊之下,使用体验上总觉得差点意思。
这不刚买完笔记本,立马就自掏腰包配上了全功能的扩展坞,十一合一的扩展坞功能全面美滋滋。看着笔记本上另一个空闲的雷电4接口,我这心又蠢蠢欲动,必须得榨干它!于是就下手了Yottamaster M.2硬盘盒,TYPE-C接口的形态,支持雷电4并且向下兼容雷电3,还兼容USB3.2/USB3.1和USB3.0,这意思是手机上也能用?一举多得实在是妙啊!
雷电4接口在外观形态上,与主流的Type-C接口并无二致,不区分正反,接入设备比较方便。虽然与Type-C接口外形一致,但雷电4接口可大有不同,雷电4接口的理论传输速度是40Gbps,根本不是一个数量级。雷电接口的区分也很简单,就看接口旁边是否有闪电标识。
潮范君是码农,同时也是摄影爱好者,工作的代码需要定期备份,拍摄的视频素材也需要频繁转储。在大文件和大数据面前,主流的USB3.0已无法满足要求,雷电4的传输速度极快,可以节约不少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好在近期M.2固态硬盘的价格有所下降,512GB容量的M.2硬盘平均下来每GB还不到1块钱,容量对我来说完全够用了(以后有钱我一定要买1TB的)。M.2硬盘的可选度很高,通过一番对比和研究,最终我入手了性价比较高的ORICO M.2固态硬盘。搭配Yottamaster M.2的硬盘盒,在数据传输性能上能否带来惊喜呢?来看本期潮范君的体验分享吧。
硬盘盒很迷你,尺寸仅略大于普通U盘,便携度高,后续出差携带并不麻烦。硬盘盒采用铝合金材质,几何线条加锋利的边角,让这款硬盘盒硬汉风十足。但这个边角过于锋利,放在背包中都得刻意避开充电宝、耳机和笔记本,万一碰撞刮伤可就心疼了。
再来个内部主控PCB板的特写,电子元件排列整齐,焊点规整漂亮,虽然不懂这些元器件的作用,但看着就感觉挺舒服的。
雪花型棱条的构造,可以增大有效散热面积,快速散热是硬盘盒持续高性能运行的保障。硬盘安装后,记得要贴上导热片哦,多重散热可以确保硬盘持续保持高性能。
将硬盘盒插到笔记本雷电接口上,无需安装驱动,就能直接看到盘符。如果看不到盘符的话,就需要自行下载安装Thunderbolt驱动了。
就这样一个便携的M.2移动固态硬盘就打造完毕,抛开便携度和外观来说,实际的数据读写能力才是重中之重。使用CrystalDiskMark磁盘读写测速程序,来对M.2移动硬盘和本地M.2硬盘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如上图。
Yottamaster M.2硬盘盒搭配ORICO的M.2硬盘,读写能力远超预期。毕竟是公司办公电脑,放太多个人的私密文件还是不太安全,后续潮范君计划将WinToGo装进这块移动硬盘,这样操作系统就能随身携带了,无论是在公司还是在家,都能用上同一个系统,相信有了雷电4的保障,将操作系统装进移动硬盘完全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