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nag塞那Z50耳夹式耳机:开放式设计,不入耳佩戴    

蓝牙耳机 12-20 19:19:02 68 0

随着蓝牙耳机逐渐成为人们必备的手机配件,消费者对于蓝牙耳机也愈发挑剔,尽管传统的入耳式耳机在音质、降噪和续航等方面都已经做到了非常完善的程度,但在佩戴时容易通过耳帽传播细菌、长时间佩戴压迫耳朵这些问题却饱受诟病。

于是最近几年市场上又出现了各种不入耳佩戴的蓝牙耳机,就比如我最近入手的Sanag塞那Z50耳夹式耳机。那这款新形态耳机的实际体验到底如何呢?

包装延续Sanag一贯的深蓝色设计,外面的卡纸封套上印着外国模特佩戴耳机的照片。我选的是顶配版,具体的型号叫做Z50S Pro Max。

全家福略过,除了耳机和收纳仓之外只附送了一根充电线,重点来看看耳机。收纳仓体积稍大,鹅蛋造型,整体非常圆润,无论是握持或者装在口袋里都不会有棱角感。正面预留有充电指示灯,背部则是Type C充电接口。

打开盒盖,两只耳机收纳在其中,并且标注有L和R方向标识。顺便提一句,耳机有多种配色,我选的是象牙白配色,耳机和收纳仓都是白色的,收纳仓内拼接为灰色。

耳机的造型很有意思,由于它是耳夹式结构,整体设计成一个U形,其中一侧是圆形的音腔部分,另一侧是豆豆形的主板和电池仓体,中间通过一段弯曲的部分连接,具有一定的韧性。

音腔部分侧边预留有长条形扬声器格栅,佩戴以后朝向耳朵内侧,便于让声音传递给耳朵。仓体同一侧边预留有两颗金属充电触点。

正常佩戴的时候,圆形音腔卡在耳蜗处,仓体部分位于耳廓后方,通过回弧仓体设计实现360度均匀受力,佩戴起来既稳固,又不会对耳朵造成明显的压迫感,戴眼镜也不受影响。虽然音腔也会稍稍入耳,但也只是卡在耳蜗部分,并不会深入耳道,也就规避了耳帽细菌传播的问题。此外,开放式的结构保证了在佩戴耳机的同时还能兼顾到环境中的声音,在运动、开车或者骑车的时候能兼顾到安全性。

最近两周我几乎每天都佩戴它去晨练,实际体验下来,在走路、跑步等运动的时候佩戴也很牢固,没有出现松动或者意外脱落的问题。另外,它也支持IPX5级防水,能够抵御雨水和汗水的泼溅,在阴雨天气或者运动出汗的情况下都可以使用。

Sanag Z50搭载蓝牙5.2芯片,实测在10米范围内可以稳定连接,抗干扰能力也还不错。在霍尔开关技术的加持下,打开收纳仓盒盖自动开机,连接使用很方便。针对游戏玩家也专门设计了游戏模式,将延迟控制在40ms以内,追剧、玩游戏能够做到音画同步。

以往选择开放式耳机都意味着要牺牲音质,但体验之后发现我多虑了。Sanag Z50加入了自研的脉冲DT3.0定向传音技术,佩戴以后能够自动检测耳道的形状,并调整集成声束的传播角度,让声音能够集中传递给耳朵,避免音量衰减的问题。

另外,这款耳机采用吸引内腔阻隔设计,配合第三代Sanag-Acavity声学腔体、高低音双单元复合振膜以及独家自研的数字声音增强技术,在开放式形态的基础上做到宽阔的声场表现,低频澎湃有力、高频有穿透力,人声表现细腻温润。

就以蔡琴的《渡口》来说,曲子开头面鼓部分的低频下潜有力,富有十足的弹性感,既不干瘪,又不像廉价耳机那种一味轰耳的感觉;琴弦和鼓点等乐器声干脆利落,节奏明快;人声部分也很悦耳,稍把音量开大就能感受到细节性的声音。结合其他几首曲子的表现来看,这款耳机对于流行、古典和摇滚类音乐都能轻松驾驭。

在户外经常需要用耳机来接打电话,Sanag Z50支持双麦降噪,两只耳机的麦克风能够准确地拾取人讲话的声音,并且在降噪算法的加持下,对噪音进行抵消和过滤处理,即便是在室外或者大风等嘈杂的环境下通话,对方也能清楚的听到我讲话的内容。

结合两周多的体验来看,这款耳机对于不喜欢入耳式耳机的用户来说是一款不错的平替,既有不一样的佩戴方式,减少对耳朵的压迫感、切断细菌传播的途径,还能兼顾到环境中的声音;同时又没有因为形态改变影响到其他功能,连接稳定、声音洪亮、三频均衡,还支持双麦CVC通话降噪和48小时长续航。各位运动党、司机朋友,以及想尝试开放式耳机的同学可以入手试试。

Sanag塞那Z50耳夹式耳机:开放式设计,不入耳佩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