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一大于二 - ORICO WS200RC3 阵列硬盘柜入手    

移动硬盘盒 02-01 16:13:52 11 0

如今不管是电脑还是其他数码设备(手机等),性能都得到飞跃发展,一部高清电影动不动就是10G、20G,而一部3A游戏大作更有可能高达40G~50G。一般电脑、手机、平板的容量已经不能适应这类需求,这就需要一个数据存储的设备,为了方便电脑、手机、平板、智能电视等设备快速访问,我选择了玩客云 + ORICO WS200RC3,玩客云复制文件下载跟管理,ORICO WS200RC3 复制文件存储,功能以及价格都能满足我的需求。



奥瑞科 ORICO WS200RC3 是一款3.5英寸双盘位 RAID 硬盘柜,搭载 Type-C USB3.1 接口,USB3.1 进一步提升了传输速度,RAID0模式下最高达到10Gbps。虽然现在的主流设备还是使用USB3.0的多一些,但是以后USB3.1会越来越普及,所以现在准备一款USB3.1的硬盘柜也是很有必要的。



记得以前有个80G的移动硬盘,在当时来说算是很大的容量了,不过是USB2.0的接口,每次想拷贝一些高清电影总是要等很久,所以说数据存储设备的容量很重要,但速度都市很关键。USAP是USB-IF所制定的一种志在提升大容量存储设备传输速度的新协议,并降低CPU的利用率、数据延迟和等待时间,USB3.0已经开始普及,支持USB3.1的WS200RC3自然也会支持。



WS200RC3 的外壳是全铝合金材质,阳极氧化磨砂工艺拥有不错的光泽与手感。主题是一体成型的,两侧是独立的铝合金板,而且铝合金板上布满规则的圆形小孔,有利于内部的空气流通,工作的时候能提高整体的散热效果。





这个硬盘柜搭载的都是3.5寸的台式机硬盘,虽然外壳都是铝合金材质,并不是很重,但是装上硬盘后整体重量并不小。底部有四个厚实的黑色橡胶垫,首先可以保证稳定性,不会轻易滑动,其次也可以抵消硬盘工作时的震动,从而减轻噪音。



安装硬盘前需要先拆开前面板,因为都使用的六角螺丝,所以需要使用附送的螺丝刀来拆装。全铝的机身很有Mac的味道,做工倒也不错,面板结合也比较平整紧密,圆形小孔的边缘平整,排列也比较整齐,也没有劣质的感觉。


PS:螺丝都拧的比较紧,附送的螺丝刀小了些,拧的时候有些不便。



拆下面板后就能看到两个塑料材质的硬盘支架,使用抽屉式的安装方法,可以轻松抽出来。放上硬盘后还留有约2CM的空隙,在以后拆卸更换硬盘的时候可以很方便的抽出硬盘。另外硬盘也很贴合支架,只有极小的间隙




支架的每一侧都有两个螺丝孔,跟硬盘上是对应的,而且位置都很精准,安装的时候没有发现位置不对的现象。官方一共附送了8个螺丝,正好够安装两块硬盘,正常使用没有问题。不过以后要是缺螺丝就有些不妥了,希望官方以后能多附送几个。




抽屉式的安装确实方便,两个硬盘之间也有一定间隙,而且跟外壳之间也有留有余地。



在支架的顶部还有两个硬盘工作指示灯,这跟电脑上是一样的,蓝色是待机,红色表示工作。在正面的面板上对应位置也有两个小孔,能够清晰看到灯光。




跟前面板一样,背板也是可以拆卸的,同样是四颗螺丝固定,不同的是主板跟硬盘接口都是固定在背板上的。这部分的部件之间都有较大的间隙,也利于工作中散热。


PS:拆开看之后发现其实空间还不小,要是安装一个小一些的静音风扇,散热会不会更好一点了,等什么时候手痒了来试试。



主板做工比较精细,主板中间那个黑色较大的芯片就是主控,台湾祥硕的ASM1352R,支持双通道SATA3组RAID转USB3.1 GEN2。相关资料网络上有很多,这里不再阐述,总之可以提升不少性能。



整体做工值得肯定,外壳的用来也很扎实,厚度超过3mm了。




ORICO WS200RC3的所有操作按键、接口都在背板上,由上往下分别是模式开关、Set、USB-C、开关、AC。其中模式开关、Set用来设置硬盘的工作模式,具体按照个人需求实用就行了,而另外的插孔、按键功能也不需要多介绍了。



USB3.1 GEN2 的数据线,官方附送了A-C、C-C两根线,主要是现在台式机已USB-A接口为主,而笔记本大多是USB-C了,这样用户也方便一些。


PS:刚拿到数据线有些疑惑,插头跟普通手机上的USB-C线不同,明显要长很多,这应该试USB3.1 GEN2的特点吧,10Gbps的速率对线材的要求也不同。



另外,外接电源是3.5尺寸硬盘必备的,因为是双硬盘,供电要求自然更高,附送的电源输出试12V、4A,功率达到48W,应该能让它吃饱了。



ORICO WS200RC3 一共支持4种工作模式,RAID0、RAID1、PM、SPAN;PM就是普通模式,你接几块硬盘几个分区,电脑上就是原样显示的;RAID1 就是双盘容错模式了,这是在需要较高的数据安全要求的时候才会用,因为实在浪费容量,我就不选用了。


而RAID0、SPAN模式有些类似,看起来都是把两款硬盘合并为一个实用,不过RAID0模式下两块硬盘是并行工作,速度更快,只是数据丢失风险较大。而SPAN是顺序写入模式,只有第一块硬盘写满后才会写入第二块。所以为了速度也就降低一点安全性了,毕竟只是视频、软件安装包等等,就实用RAID0吧。



按照示意图设置好开关,并按下Set键后开启,在10~15s后就设置成功了,电脑上识别出的就是一块硬盘,容量是两块相加。使用了没什么区别,就跟平时使用一块硬盘一样,初始化分区后就可以开始使用了。



我使用的MacBook Pro还是USB3.0的接口,测得的速度如下图所示,不过Mac下计数是1000而不是1024,所以还是到Windows下测试一下。



PC上同时支持USB3.0、USB3.1,这样也能对比一下,Disk Speed Test 所测得USB3.0速度都略高于Mac测得的数据,也许是我的MacBook ?Pro老了点。而同样在Windows下USB3.1的写入速度略高于USB3.0,但是读取速度没有明显的区别。



ATTO Disk Benchmark 测试数据,USB3.0与USB3.1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从数据来看应该已经是机械硬盘的极限了。



HD Tune Pro 测试数据,USB3.0状态下数据要低一些,但在USB3.1下的表现还比较满意。跟上面两款软件的测试数据读取速度没有太大出入,不过因为最近硬盘里面已经存了不少东西了,其他没有暂存的空间,而HD Tune Pro的写入测试需要删除分区,只有作罢。



在RAID0模式下,面板上方的两个指示灯都是同时闪耀的,这也就证明并行工作的状态了。



总结


我使用的RAID0模式是重要速度而降低数据安全的做法,数据安全就靠硬盘自身的质量,平时大多存一些剧集、电源,并不是太重要的数据,但如果你的数据很重要还是建议选择RAID1模式。当然,也不要期待能做到服务器级别的安全性,毕竟不是一个级别的。


而在当下非常强大数码产品便携性的时候,一般设备的硬盘容量都不会太大,一些不十分紧要的数据就可以交给ORICO WS200RC3这样的阵列硬盘柜负责。同时支持的硬盘容量也不小,单盘最高支持10T,足够存下很久的数据了,不用去考虑哪个文件重要哪个不重要了。做工精致、性能优良,如果硬盘支架在加上固定装置、增加一个静音风扇应该会更好。

一加一大于二 - ORICO WS200RC3 阵列硬盘柜入手   
广告声明:文中若存在对外跳转的链接(涵盖商品链接、超链接、二维码等各类形式),其目的在于为您呈上更多与内容相关的产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别。但我们不对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烦请您谨慎参考,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判断来做出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