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AI加持+调教拉满+传输升级的NAS丨极空间Z4Pro拆解与深度评测    

NAS存储 06-12 13:09:04 75 0

买成品NAS就是为了图省事,所以我个人一直很认可极空间这种简化型设计,2024年的618极空间依旧会是懒人用户推荐级别比较高的厂商,上手难度极低的同时功能覆盖也比较全。

本文和大家分享的是极空间Z4Pro开箱拆解,同时也包含了量化测试+AI/传输相关的体验,欢迎点赞收藏打赏三连,有复杂问题咨询请单独联系。

⏹ 省流总结

给懒得看完的朋友做个总结:

✔️ 极空间刚发布了Q2的升级计划,重点在系统底层、本地AI算法升级、第三方设备/云服务接入支持升级以及车机/TV客户端升级,几乎覆盖所有机型,未来可期。

✔️ 极空间Z4Pro有普通版和性能版两个版本,本次评测的是性能版,核心配置为Intel N305+双M.2固态硬盘槽+双2.5G网卡,调教相当强,具体参考下面的Geekbench跑分。

✔️ 点名表扬下极空间Z4Pro的内部设计,做了非常多的稳定性+静音设计,对7*24小时运行NAS的用户来说是非常大的升级,具体可以看下文的拆解部分。

极空间Z4Pro对大部分玩家而言性能富裕太多,普通用户更是永不卡顿,等万兆普及再更换整个拓扑没有问题,AI相册和虚拟机等方面依旧有比较大的提升空间。

新增的虚拟交换机功能有点类似虚拟机,对大部分用户而言没有多大用处,但对特定需求用户而言可以省一个设备采购费用,还是有一定实用性的。

⏹ 参数解析

极空间Z4Pro性能版最大亮点在CPU这个核心平台,简单介绍一下:

● 首先是CPU本身,intel N305属于第十三代平台,八核八线程+3.8GHz最大主频,缓存为6MB,在NAS中属于目前次旗舰水平。

● 其次是内存支持,支持最高4800MHz频率的DDR5内存,对有读写需求的运算类项目加成很多,对极空间NAS而言可以更好的为AI运算提供支持。

● 最后是核显,虽然还是UHD 32EU,但最大频率达到1.5GHz,接近N6005的两倍,已经很恐怖了,对极空间的HTPC模式有加成。

具体参数可以参考下面的平台参数对比图。

简单列一下极空间Z4Pro性能版的其他核心参数:

● 共有四个3.5寸机械硬盘位,还有两个2280长度的PCIe3.0固态硬盘M.2槽位。

● 内存有一个DDR5 SO-DIMM槽位(笔记本那种),最高支持4800Mhz频率。

● 拓展接口有USB3.2Gen2的Type-C口*1+USB3.2Gen2的A口*1+USB2.0的A口*1。

● 外置存储为eSATA接口,可以接入A4等存储柜使用。

● 视频输出接口为一个HDMI2.0A,支持HTPC模式。

除了eSATA接口和HDMI输出以外,其他接口都比较常规,eSATA属于比较冷门的拓展接口,正常只能接入极空间的拓展柜。

⏹ 开箱拆解

老样子,分为设备外观和拆解两部分,常规用户是不涉及拆解机器的,大家看看就好。

1️⃣ 设备外观

极空间Z4Pro的外观其实和之前的Z4系列看起来是差不多的,改动主要在内部结构,外壳依旧是铝合金+拼接设计语言。

电源键和硬盘指示灯被设计在机身左侧,可以有效防止用户误触,电源指示灯和开关键为一体化设计,通过灯比较容易判断设备的当前工作状态。

卸掉正面的磁吸前盖就能看到硬盘笼,极空间Z4Pro的硬盘笼做了升级,直接按一下即可解锁弹出提手,相比之前老款更容易拆卸更换。

硬盘笼结构则是自带胶钉的快拆设计,直接按压开关即可解锁并安装硬盘,3.5英寸硬盘不需要额外上螺丝,后期加装维护都相当方便。

硬盘笼的下方则是USB3.2Gen2协议的Type-C接口和A口,均支持最高1250MB/s的传输速度。

极空间Z4Pro的背部为风扇+主接口区,风扇外面有一层圆形防尘网,通过卡扣直接固定在机身上,搭配前面的磁吸盖可以有效减少灰尘杂物进到机器内部。

HDMI、eSATA、电口网口和Reset孔位这些不经常拔插的接口都在风扇下面,需要注意的是背部的USB是个低速接口,传输数据一般不用它。

2️⃣ 硬盘内存

如果只是为极空间Z4Pro安装固态硬盘和更换内存,不需要完全拆卸外壳,卸掉底部的一颗挡板固定螺丝就能看到固态硬盘+内存。

由于是标准M.2(固态硬盘)和SO-DIMM(内存)接口,即使是新手也很难装错,插不进去就是反了,只要不是暴力安装基本都不会装错,下面进去拆解环节。

3️⃣ 内部拆解

重要提示:主板上的螺丝有易碎贴,也就是说私自拆解会影响保修(安装固态硬盘和内存不会动到),保修期内别乱拆,过保后再考虑换硅脂之类的操作。

拆解极空间Z4Pro第一步需要卸掉顶部和底部的挡板,顶部挡板的固定螺丝在硬盘固定框架内,有两颗,同样有易碎标遮盖螺孔,拆解玩往下图的反方向推解锁卡扣。

下挡板则需要撕掉四个防滑垫,螺丝就藏在防滑垫下面,一共有四颗,同样需要卸掉。

上2下4共计六颗固定螺丝拆卸完成后,直接拎就能分离上下挡板,这一步没啥操作难点。

拆解完成后的极空间Z4Pro如下图所示,正面有两根连接线分别对应电源键和风扇,注意别暴力拆解给弄断了。

框架的留空处有额外的ABS固定件夹着缓震垫,对缓解硬盘工作时的共振比较有帮助,同时也能起到减少噪音+防尘的作用。

除了主板两侧外,在靠近SATA拓展卡的地方同样贴有两条厚实的缓震垫,极空间确实舍得给料。

通过主板上的标注可以看到,极空间Z4Pro的网卡芯片为Intel S2393L,属于i225系列的步进版本,也可以简单理解为马甲型号。

PCI转SATA的拓展芯片则是JMB585,属于目前NAS比较常用的方案之一,稳定型挺好的。

在拓展卡上也能看到,极空间Z4Pro给了相当多的独立电容,理论上给机械硬盘的供电会更稳定,遇到异常断电也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4️⃣ 更换硅脂

如果需要为CPU更换硅脂则需要继续拆解,首先是拆卸背部风扇,首先拆卸掉装饰板和风扇区连接的左右两颗螺丝。

之后拆卸掉风扇区和主框架的固定螺丝,四个角各有一颗。

拆卸完所有固定螺丝后,拔掉风扇连接主板的4Pin线,即可取下风扇区。

原装风扇使用的是风普利效能扇,12cm标准尺寸,后期也可以自己选择改振华或者猫头鹰的静音风扇。

这里要注意下,取下风扇区也不能直接拆卸主板,需要拆卸主板上的四颗固定螺丝和之前提到的风扇线+电源控制线。

另外在主板底部有一根PCI转SATA的排线,拔掉后方可安全取出主板。

主板背面如下图所示,考虑到N305的发热量,极空间选择了大面积的主动散热,同样可以自己更换成效能更强的铜管方案。

卸掉散热片的四颗固定螺丝就能更换硅脂,这原装硅脂实在无力吐槽,外溢的同时贴合度也比较差,建议过保之后自行换成霍尼韦尔散热垫。

装回主板的时候需要注意,ABS固定条是夹在主板和框架中间的,如果弄错安装顺序会导致PCB变形,千万得注意,下面进入功能解析部分。

⏹ 系统解析

下面聊一聊近期极空间变化比较大的地方,包含Geekbench跑分、AI相册以及传输功能三部分。

1️⃣ 系统信息

撰写本文的时候,各版本信息如下:

● 系统版本为V1.0.0430044

● 服务版本为1.0.0430110.2417

发文时极空间已经公布了Q2会更新的功能,所以本文测试具备一定的时效性,不同版本的性能/功能可能会有些出入。

2️⃣ 跑分测试

首先先看下极空间Z4Pro的硬件调教+系统优化水平,使用最新版本的Geekbench6进行测试,测试结果已经上传Geekbench官方数据库。

给懒得打开的朋友列一下结果,跑分如下图所示:

● 单核得分为1337

● 多核得分为5313

对比Geekbench目前录入的N305设备平均结果,极空间Z4Pro的跑分高了大概30%左右,优化调试的确实不错。

3️⃣ AI实验室

单独说一下为什么现在大家都在推AI功能:

● Intel目前在大力推广OpenVINO这个开发工具,大一些的笔电和NAS厂商都应该受邀培训并用上了,就算设备没有独立NPU也会有着不错的AI运算能力。

● 买成品NAS其实就是买软件+服务,再加上“AI”是大火功能,有点追求的厂商都会跟进研发,这样的改进不仅为新机器增加价值,同时也能给部分老设备带来免费提升。

所以接下会有相当一部分NAS厂商会持续为照片管理等套件加入AI辅助,如果你对数据分类场景有强烈的需求,建议买13代及之后的Intel平台NAS,会有非常大的加成。

回归极空间的AI功能,目前极空间是在极相册中加入了AI功能(本地AI),跟着说明安装部署一下就行,开启功能没有任何难点,老机器也能用,只不过效率低一些。

友情提示:有固态硬盘尽量把引擎部署和数据都放在固态硬盘上,随机读写更强的固态硬盘对提升处理效率是有帮助的。

目前AI实验室提供三项AI功能:

● 第一是自然语言搜索,也就是根据关键词搜索图片包含的内容,一定程度上可以取代传统的文件夹分类,几乎所有用户都能受益。

● 第二是相似图片搜索,比较方便排重从而节省存储空间,也比较方便图片类工作室和自媒体用户管理素材。

● 第三是图片文字识别,可以识别图片中包含的文字内容,当然素材不够清晰识别不出来也正常。

开启这三项功能后,设备会进入识别状态,等识别完成后方可使用,老设备花费的时间可能比较长。

等识别完成后,直接在智能AI的智能搜图中就可以使用AI搜索,直接输入照片的关键词即可,并且可以为单次搜索添加多个条件,让结果更加精准。

比如搜索CPU,极相册就能快速列出我做的CPU测试截图,结果还是比较精准的,CPU-Z和Cinebench等软件截图都被搜了出来。

当然目前AI训练的还不够好,比如搜索健身,只能搜出来健身房这个场景的图片,买的健身器材都没识别出来,并且我自己健身的图片被识别成了自拍,坐等Q2的优化升级。

4️⃣ 传输协议

虽然极空间一直是轻NAS,但对网口的利用率可真的是不低,目前支持六种不同的模式:

● 解绑Bond就是双网口各自独立使用,适合双线路用户。

● Bond1、Bond4和Bond6可以简单理解为网口聚合,各有适合的拓扑,看说明选择。

● 网桥模式1是新出的功能,可以将极空间NAS变成交换机,适用设备距离较远的拓扑。

● 网桥模式2同样也是新出不久,搭配极空间内置虚拟机创建软路由效果拔群。

常规用户建议使用解绑Bond和Bond1做灾备,防止网口损坏等原因导致的设备失联,网桥模式则比较适合折腾党,毕竟极空间Z4Pro性能版的机能太强,做All in One没啥问题。

除了以上的模式以外,极空间还更新到了支持多通道模式的SMB3.0,简单介绍一下用法:

● 物理上,将极空间两个网口都接上同一台路由器/交换机的2.5G网卡上。

● 系统中,网卡模式切换成解绑Bond、Bond6或者网桥模式(适用于软路由器)。

之后即可将单次传输的速度提升至2.5Gbps*2,也就是625MB/s的理论最大速度,搭配双2.5Gbps网口或者万兆网口的电脑效果拔群。

5️⃣ 其他功能

除了上述比较大的更新以外,近期的极空间其实也更新了不少,比如支持一键接入阿里云OSS,我个人更期待的是Q2计划中的AI升级。

如果还没用过极空间怕踩坑也问题不大,极空间官网一直有免费试用,不用买机器,也不用像安装黑群晖那么折腾,感兴趣直接申请体验,实际体验比看评测来的更直观。

⏹ 相关设备

列一下本文提到的设备。

1️⃣ NAS丨极空间Z4Pro(性能版)



简介:本文评测品,硬件调教的非常不错,外加上超快的系统/软件更新,非常适合懒人用户和没有学习时间的中小企业,618可以直接入手。

2️⃣ NAS丨极空间Z4Pro(普通版)



简介:除了CPU和核显是低一级的N97以外,基本没啥区别,价格低了一千元,没有折腾需求的用户入手会更有性价比。

3️⃣ 硬盘丨希捷酷狼



简介:老粉应该知道,我一般建议大家买大容量单盘,毕竟现在数据越做越大,手机拍一张都得几MB,后期扩容是肯定的,另外希捷送一次免费的数据救援,相比红盘更有好一些。

⏹ 本文完

真AI加持+调教拉满+传输升级的NAS丨极空间Z4Pro拆解与深度评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