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些年显示器标配的底座只能调节俯仰,不支持升降和旋转,近几年新推出的显示器底座虽然补齐了这些短板,但是可调节的范围始终是有限的,并且放在桌面上还比较占空间。趁着618,我入手了韧能T70 RGB电竞显示器支架臂,搭配现在的27寸显示器,不仅让桌面更整洁,还能自由调节高度和倾斜角度,在不同的使用场景和坐姿下都能实现最佳观感。
包装是一个瓦楞纸箱子,里面有对应的模具填充,避免运输过程中磕碰损坏。整套支架臂在出厂的时候并没有组装到一起,都是分散的零部件,这里分享一组全家福。
接着就开始组装,顺便看看它的用料和做工如何。整个底座组件全部采用金属材质,底座外壳做了全黑色喷涂,上方和支架臂连接的部分以及连接件、螺丝都非常厚实,单看外观就给人一种可靠的品质感。另外,在底座背部预留有Type C接口,用于给RGB灯带供电,另一端的供电线材从连接支架臂的圆柱形中间延伸出来。
组装好以后,可以通过底部的大三角螺栓调节,既方便又省力。连接组件能够兼容10-65毫米的桌面厚度,一般的桌面厚度都在这个范围。
接着把两段支架臂依次装好,下半部分支架臂要先把线材连接起来,两段支架臂固定的位置都预留有螺丝孔,需要用螺丝固定,但不要拧的太紧,否则可能脱落。支架臂的外壳是塑料材质,但用于支撑和连接的关键部分全部都是金属材质,既满足了支撑性,又兼顾了轻量化。
然后把附送的VESA适配器装到显示器背部,大多数显示器都预留有标准的VESA挂孔,四颗螺丝拧紧固定好就可以。将显示器整体搬起来,将VESA适配器对准支架臂头部的连接处插进去,再把螺丝固定好就可以了。
安装好以后,显示器的俯仰角度可能不太对,需要先调节支架臂头部俯仰关节侧边的螺丝,让显示器保持垂直状态。同时这颗螺丝也不要拧的太紧,要让后续还可以灵活调节俯仰角度。然后再调节支架臂承重量,螺丝位于支架臂两段关节连接处,出厂默认承重量是4-5公斤,最大承重量是9公斤,但一般不推荐达到最大负载。
最后把显示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插好,通过支架臂的束线夹固定起来,显得更整洁一些。支架臂的RGB灯光需要用附送的USB-Type C线材供电,搭配一个5V-2A的充电器就可以。
全部搞定以后看一眼桌面,明显比之前简洁了很多,显示器像是悬浮在桌面上一样,黑色的支架臂搭配深色的桌面白天并不会特别显眼,线材也井然有序的收纳起来。到了晚上再把RGB灯带点亮,给桌面增添一丝光污染,尤其是在看电影和玩游戏的时候会更有氛围感。
通过底座正面的触摸按键可以调节不同的RGB灯效,另外还搭配有遥控器,可以调节灯光开关和亮度等等。
搭配支架臂以后,通过五个可活动关节的联动就可以更灵活的调节显示器,可以满足360度水平旋转、180度左右平移、70度俯仰调节和上下升降调节,甚至还可以向前或者向后移动显示器。
如果用来当做副屏使用,也支持90度旋转,向左或者向右都可以。
支架臂内部采用气弹簧助力系统,在正常承重范围都可以自由悬停,我用的联合创新27C1U-D显示器重5.9公斤,能够稳定的支撑起来,不掉头、不下沉。并且,这款支架臂还经过3万次疲劳测试,长时间使用下来支撑性也不会衰减。
这样一来不同身高的用户,不同的桌面和座椅高度,都能够找到一个舒适的角度,减少对脊椎的压迫,同时保持适当的观看距离,保护眼睛健康。就我自己来说,平常办公的时候一般把显示器放的远一些,中心线和目光平行,保持直立坐姿更加专注;玩游戏的时候把显示器向前拉,并稍稍向下压,靠在椅背上相对放松一些;而到了晚上看电影的时候,就把显示器向上升,角度向下俯,把椅背放到成“葛优瘫”姿势。
早期的iMac电脑也可以通过转换器搭配支架臂使用,比如这款VMA19型号的转接器就支持2020年以前版本的iMac,也就是银色外观微弧面的那款。转换器采用高强度铝一体切割成型,质地坚硬、强度高,表面采用高压喷砂工艺处理,和iMac机身质感相同,搭配起来不会有明显的违和感。
转换器分为两部分,安装的时候将小圆形部分放在iMac支架缘空内侧,不规则造型的部分在外侧,通过螺丝固定好。中间的圆孔还可以用来穿线材,不影响本身的功能。
值得一提的是,支架内侧专门垫了一层橡胶材质,避免和iMac原装支架摩擦划伤,非常贴心的设计。最后把转换器和VESA适配器固定好,再安装到支架臂上就可以了。
到手用了小半个月的时间,我对韧能T70支架臂的印象非常不错,不仅用料扎实、做工精致,能够稳稳的支撑我这块27英寸的屏幕,保持桌面简洁,还有RGB光污染点缀;五处可活动关节设计可以自由、灵活的调节显示器的角度和方向,在不同的使用场景下都能达到最舒适的状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体工学。另外通过转换器搭配iMac电脑使用,兼容性也很不错。对于经常久坐办公,或者是一回家就趴在电脑前玩游戏的朋友来说非常实用,建议趁着618大促优惠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