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好物嗨购节#手机电脑的大文件中转站,朗科US5双接口固态U盘评测    

U盘 05-24 09:29:00 98 0

过去,U盘体积小巧,携带方便,是许多人移动存储设备的首选,但随着数据体积越来越庞大,人们对于传输速度的要求越来越高,传统U盘开始捉襟见肘。于是固态U盘应运而生,它同样小巧,但外观做工更加精致,传输速度也是翻了好几番。

作为一名影像创作者,相机/手机双持用户,移动存储设备是我必不可少的生产工具,我对固态U盘的要求主要有第四点。第一,要安全;第二,读取和写入速度两者都不能拖后腿;第三,一定要有双接口;第四,长时间使用不能过热。市面上双接口的U盘并不多,我最终选择了这款朗科US5双接口固态U盘,根据我这段使用的使用体验,做个简单的评测跟各位分享。

从外形上看,它像是一辆跑车的造型,金属流线机身,由锌合金打造,防震抗摔,一般的刮蹭不会留下痕迹。

配色沉稳大气,边边角角都经过磨圆处理,杜绝了硌手的可能。

拿在手上第一感觉是它比一般的固态U盘更薄,更轻,当然也更长。握感温和舒适,可能是镀层的关系,它不像有些U盘那么冰手。

名为跑车,实际上有车头没车尾,把引擎盖翻开就能露出它的两个接口。一头是Type-A口,由磁吸块固定,一头是Type-C接口,采用卡扣式设计,两者手感略有区别。所以说,即便U盘没有标注哪一头是什么接口,但我闭着眼翻开盖子,也能判断出这是哪一头。

把跑车翻了个儿,就露出它略显赤裸的底盘了,因为是双接口,所以它的整体设计感是不如很多单接口U盘的,但相比那种要拔盖的设计,我宁愿舍弃掉一部分颜值,而选择更加方便的U盘。

接下来进入性能实测:我使用的电脑是华硕无畏Pro15,系统为win10。硬盘插入最高规格USB3.2 Gen2接口,理论上最终测量出来的结果能代表U盘的最高性能。

通过HD Tune Pro可以看到硬盘的标注容量为128G,实际容量为119.2G,支持SATA 3 6.0Gb/s。

在基准测试中,读取最大值为375MB/s,读取平均值是365MB/s。在文件基准测试中,通过100GB大容量文件测试,可以看到朗科US5双接口固态U盘的读取速度基本稳定在495MB/s,写入速度稳定在426MB/s左右。

而在ATTO磁盘基准测试中,硬盘的读取速度最高达到了惊人的530MB/s,在128KB后基本趋于稳定;而写入速度最高达到了443MB/s,总体读取速度都要高于写入速度,稍微有一些速率的波动,综合来看还是比较稳定的。

接下来就是最常见的CrystalDiskMark测试,以1GB为块进行五轮读写,显示硬盘顺序读写速度分别为557MB/s和463MB/s。

此时用温枪测得U盘表面温度为38.5摄氏度。

跑分说服力比不上实测,长时间读写速度,温度控制如何,最终要落实在具体使用场景。我准备了77G左右的完整游戏文件,测得朗科US5双接口固态U盘的平均写入速度为392MB/s,读取速度为462MB/s。读取和写入过程都极其稳定,从始至终几乎是一条平直的线,说实在的,一般只有固态硬盘能够有如此高速且稳定的读取表现,作为一款移动固态U盘,朗科US5令人惊艳。

经过长时间的数据传输后,在26℃的室内,硬盘温度最高为49℃,不像某些固态U盘那样稍微用一会就烫手,由此可见U盘内置的主控芯片、闪存颗粒还是比较可靠的,长时间传输数据不必过于担心温度过载降速的问题。

接下来,我把U盘Type-C口插入我的三星S22手机,在文件管理中可以找到U盘,并直接与其进行文件移动或者拷贝。1G的视频4秒钟左右就传完了,估计传输速度有两三百M/s。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相比之前开了网盘会员,上传文件再下载的10M/s的“超高速”,用U盘在手机与电脑之间传输数据的效率直接翻了十几倍。

如果你有在手机与电脑之间传输大文件的需求,强烈建议把这款U盘作为大文件中转站使用,能帮你省心省时间。

这款U盘有128G,256G,512G,1T四个版本,售价基本上一元一个G,容量越大,性价比越高。它兼容安卓手机,苹果电脑,电视,音响等设备。更重要的是它有5年质保,以换代修,现在敢做这种承诺的厂商可不多了,勇气可嘉。

以上就是我对这款朗科US5双接口固态U盘的使用体验,总的来说,这是一款综合性能相当出色的移动固态U盘,上限极高的读写速度,出色的稳定性,以及手机、电脑通用的双接口设计,性价比超高。有大文件高速拷贝移动,想给安卓手机扩容的朋友不妨关注一波,如果你的电脑具备USB3.2 Gen2接口那就再好不过,如此就能发挥这款U盘的最强性能。

#618好物嗨购节#手机电脑的大文件中转站,朗科US5双接口固态U盘评测   
广告声明:文中若存在对外跳转的链接(涵盖商品链接、超链接、二维码等各类形式),其目的在于为您呈上更多与内容相关的产品信息,助您迅速甄别。但我们不对其做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烦请您谨慎参考,依据自身的需求与判断来做出决策。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