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接触NAS伊始,使用最多的盘就是希捷的IronWolf(希捷酷狼)系列,大学时期配的第一台电脑使用的是250G的希捷,没成想一晃眼近10年了,至今还在老家的旧电脑上服役,而希捷专为NAS用户打造的IronWolf系列,一直以性能和可靠性著称,在将HDD硬盘容量刷新到16T时,希捷再次启航,推出了全新的专为NAS用户打造的IronWolf SSD系列,考虑到传统的采用单一的HDD硬盘的NAS在性能上的局限性,利用SSD和HDD的混合模式,在大容量,低成本的前提下,可将性能提升到最优。既如此,一起来看下这款希捷专为NAS用户打造的IronWolf 110 SSD有怎样的表现。
开箱:
拿到这块SSD盘,第一感觉是,手感真的太“瓷实”了,要比正常的SSD盘重了许多,全副武装的金属装甲,黝黑的正面前脸,颇有质感,一如既往的“狼头”标志,熟悉的LOGO,满满的希捷酷狼味。
经过这两张图的对比可以看到,IronWolf 110 SSD基本是影驰ONE SSD 2倍的重量,考虑到NAS不间断的工作需要,确实在用料和散热的考量上,比普通的SSD更注重一些。
背部同样裹着银色的金属外壳,6颗内六角螺丝将整个SSD组合固定在一起。
SATA 3.0传输接口,锃光瓦亮的金手指,连HDD上常见的APH调试接口都给整上了。
拧掉背部的6颗内六角固定螺丝,可以将PCB和外壳分离,为了更好的散热,IronWolf 110 SSD在主控芯片的正面和背面以及缓存芯片上都涂抹了厚厚的一层硅脂,借用金属外壳,可以迅速的将热量带走。
IronWolf 110 SSD搭载了一颗来自希捷自家的型号为:ST22G4000AB的主控芯片,当然是由湾湾产的。
来自东芝的型号为:TH58TFG9V23DA4C的Flash闪存,64G 3D TLC NAND颗粒,一共4颗,除去二级OP预留空间后实际可用容量为240G。
右上角这两颗缓存是来自镁光的,型号为:80J17D9RDJ
上机测试:
此前使用的QNAP TS-453Bmini是支持SSD高速缓存的,不过后面换成了群晖DS218+暂时不支持高速缓存,所以这里用PC来测试下IronWolf 110 SSD 240G实际的读写性能如何。
AS SSD Benchmark测得IronWolf 110 SSD连续读写速度分别为:506.39MB/s和218.71MB/s。
CDM测试中,选用了1G和32G两个不同大小的数据包作为测试样本,二者在各项测试数据上都颇为接近,连续读写速度分别约为:564MB/s和230MB/s。
TxBENCH测试的结果和CDM的很相近,同样选取了1G和32G两个样本,IronWolf 110 SSD表现同样平稳,大数据的写入读取上,一如既往的稳,并未出现掉速的情况,连续读写速度稳定在:564MB/s和222MB/s左右。
接下来跑跑ATTO DiskBenchmark,256KB后的读取写入速度比较接近,最终测得最大读取和写入速度为:567.11MB/s和536.87MB/s。
在FastCopy文件快拷中,以37.8G的影音文档作为测试样本,实际读写速度分别为:121.4MB/s和123.6MB/s,也已经是对象盘的极限读写速度了。
总结:
在5G和WIFI6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全民提速只是时间的问题,未来随着网路通讯速度的提升,会有更多的用户选择全SSD 组建NAS或者是HDD+SSD高速缓存模式来提升使用体验,希捷在这个点推出了专为NAS而生的SSD硬盘具有相当的前瞻性,也确实会大大提升NAS存取数据的性能,当然SSD的可靠性希捷也考虑到了,所以为IronWolf 110 SSD 配备了 DuraWrite 技术和 AgileArray 固件,断电数据保护,这也预示着IronWolf 110 SSD系列是作为企业级硬盘推出,此外后续还会加入 IronWolf Health Management (IHM)健康管理工具,再配上两年 Rescue 数据救援服务,五年质保,最大限度保证了硬盘的稳定性,得益于3D NAND技术,IronWolf 110 SSD目前也提供了240GB、480GB、960GB、1.9TB、3.8TB几种容量供选择,随着SSD容量的提升,在性能上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提升。
再来说回这块240GB的IronWolf 110 SSD,在实际测试中它的读取性能和官方标称的一致,但实际的写入性能略有出入,而在4K QD32读写方面也完全达到了官方给出的测试数值,作为一块NAS用的SSD,考虑到它的工作强度,这块240GB的IronWolf 110 SSD耐用性达到了438TBW,远高于同容量级别的主流SSD,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也是妥妥的去到了2000000h,同样是同类产品中的佼佼者,综上所述,IronWolf 110 SSD系列延续了IronWolf企业级硬盘一贯严苛的工业标准,在性能和稳定性方面都颇为出色,它的推出会惠及所有NAS用户,在节省成本的前提下,带来容量和性能的最优提升。